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共12篇)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1
其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最重要、最本质的过程。数学教学一定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要目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虽然教学理论指出“教无定法”, 但教学的根本目标却是唯一的, 那就是通过传授人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劳动生产技能。同时, 提高受教育者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 并使其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因此,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 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思想宗旨去实践。下面谈谈中专数学教学的一些实践。
1 新知识的导入采用“兴趣+引向”的方法
导入新课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系统性很强的数学学科, 它的新知识导入是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 一定要和谐自然地充分体现数学知识内部结构的完美和数学思想的逻辑严密性。导入的原则是表明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这个如何为今后要学习的有关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 使学生感到“学了不白学”。恰当的导入方法能给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开路。比如“对数概念”的教学, 学生较难理解抽象的对数概念。本人利用学生熟悉的开方概念, 采取对比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开方是求底数的运算而对数是求指数的运算, 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对数的概念。再比如在“等差数列”、“二项式定理”的教学导入时, 本人首先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能够圆满迅速解决1+2+3+……+100=?和 (x+y) n的展开式各项系数的规律的故事, 同学们都为一个小学生就已经掌握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而赞叹, 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设计利用“研究+讨论”的形式
在设计教学程序时应该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知识形式的全过程。本人采取“研究+讨论”形式, 能使师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发现、思考、总结和应用的全过程中共同研究开发、讨论提高。学生既有实践又有创新。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三种数学语言及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跳一跳、能摘到”, 他们不仅在实践中能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强化过去的知识, 大大地激发求知欲。比如《指数函数》这个内容共分三个教学程序。第一段:引出“指数函数”概念, 先向同学们列出“清单”——任一函数都具有的性质。 (1) 定义域、值域; (2) 奇偶性; (3) 单调性; (4) 图象。掌握它的本质, 并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能力去研究、推导, 最后完成这份“清单”的采购任务。第二段:重点举例介绍指数函数一些应用, 布置课后去阅读, 发现它的更广的应用。第三段:解疑、释难。这种教学设计始终坚持教师的作用, 就是指点、点拨、铺路, 而不应该在学生还未完全接受新教学内容之前, 就先入为主来个“讲深讲透”。
3 解题教学采取“前进+后退”的步聚
解题时, 将题目的条件向前进一步转化, 结论往后退一步化归, 在联想中解决问题。比如先看一个解题教学设计 (摘要) :
如图,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 ABCD是菱形且∠C1CB=∠C1CD=∠BCD。
求证:
①C1C⊥BD
②当CD∕CC1的值为多少时, 能使A1C⊥平面C1BD?
教学过程:
(1) 结论退一步 (落点) :
C1C⊥BD为线1⊥线2。由线1⊥面, 线2∈面, 可推出线1⊥线2, 问题是:CC1、BD哪条线为线1, 哪条为线2, 面又如何?
(2) 条件进一步 (转化) :
∠C1CB==∠BCD和ABCD为菱形 (BC=CD, AC⊥BD ) , 思维定势:点C1在面AC上的射影是∠BCD平分线AC, 推出CC1在面AC的射影为AC推出结论 (1) 成立。
(3) 结论 (2) 联想:确定CD∕CC1的值?使A1C⊥面C1BD?
(4) 结论 (1) 进一步推出BD⊥面A1C 推出 BD⊥A1C
(5) 由BD⊥A1C 的证法, 联想 A1C⊥BC1只须CBB1C1也为菱形便可, 即CB=CC1推出 CD=CC1, CD∕CC1=1得出结论 (2) 。
这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能结合图形条件和结论考查同学们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整堂课学生为主体, 在条件进一步怎么怎么, 结论退一步会如何如何之中不断探索, 直至解决问题。其实解题思路信息潜伏在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中, 教师作为主导应放手让学生广泛地思维分析条件与条件间, 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 不断地进行知识转化、联想。利用平时学习、练习存储的思维定势积蓄来发散, 再捕捉灵感寻找切入点突破口。也即条件进一步转化, 结论退一步化归, 转化与化归再联想。在解题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发现一道好的数学题, 常常有多种解法或独特解法。教学设计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途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要不断探索、改进、总结和提高。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识欲望创造欲望, 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这样才能提高每一堂课教学效率。
摘要: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 这种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中并存着教师的教学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种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2
【摘要】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较差的现实,如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CAD的教学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中专生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CAD教学课堂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51-01
随着CAD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在大中型企业设计工作中全面使用,而且开始向中小型甚至私营企业设计工作中渗透。市场对CAD应用技能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大,社会需求空间巨大。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作培养生产一线中等技术人才的主阵地,积极开发利用CAD教学是教学刻不容缓的职责。
一、开发CAD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CAD教学技术,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进行。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陷,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教学进度太快,造成学生难于理解的状况。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多数老师习惯边讲边操作,误以为学生通过荧屏看到操作,就掌握了知识要点。这样,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无形地增加讲课内容,其教学结果像走马观花一样,学生很难全部理解教学内容,CAD教学技术没有得到较好发挥。
开发CAD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把多媒体当成辅助性教学工具,决不能将CAD技术完全替代教学。其次要发扬“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CAD教学中,要把课堂最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通过学生的群体交流、探讨、思考,全面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讲解不能急于求成,操作CAD不能太快,遇到关键知识和重要问题时,要不计其烦,多次重复操作,让学生看明白每一个操作步骤中蕴藏的知识点,使学生从思维熟习的过程走向一个完整的概念。在CAD教学中,教师除能恰当运用多媒体外,还需要拥有熟练的CAD教学技能,能较好处理教学中偶然出现的一些料想不到的问题,以教师的知识魅力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CAD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CAD教学需要重视的内容
虽然CAD教学在职业中专学校运用已久,但教学的重心和要点,还一直在研究探索之中,如何更好开展CAD教学,如何更有效利用CAD教学的特点,如何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是学校和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参与设计的动手能力
职业中专学校的特色,是重点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动手和参与能力。而目前多数中职的CAD教学,不重视学生绘制CAD图的动手能力,总是在原有基础上徘徊,缺乏大胆创新,造成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绘制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通过CAD的基本理论与技巧相结合的传输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课程改革、课程考核等方面,要全面突出对设计能力的高标准、严要求。中职教学要改变以往的课程内容,增加更多设计方面的新知识。教学中除了掌握通用的CAD内容外,教师还需要重点介绍在绘制CAD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计专业所用到的相关知识,比如在讲授建筑CAD的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授书本上通用的绘制建筑图的CAD绘图知识外,还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建筑材料,装饰装修设计的相关知识,在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绘图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动手能力。
(二)鼓励学生学与练双重并举
中职CAD教学技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利用CAD自主绘制平面图及零件图、装配图,且对制图的方法及过程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操作性练习教学。通过演示与示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学与练双重并举,引导学生学会活读书,积极上机练习。在系统教学中,围绕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操作规律和获取综合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分析问题,并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在掌握学习规律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此外,中专CAD教学还处在摸索过程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细致完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拓展练习或综合实训练习,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学生CAD制图、设计练习,提高学生思考、实践、应用等能力,为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奠定良好基础。
三、CAD教学需要重视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障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CAD教学必须重视其方法的实用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提升,帮助学生更多更快掌握CAD制图技术和能力,为学生立足未来发展提供条件。
(一)以案例为引导,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实践证明,以案例为引导,再逐渐进入CAD课程的正式教学,这种方法不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就能主动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难题,并能较好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展开CAD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熟练操作要领,掌握课程中的难点知识。中专CAD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点,根据CAD系统交互性强的特点,抛弃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将计算机、互动、网络、通信技术相互整合,将复杂技术具体化、高难理论简单化。通过这种方法,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展示操作学生更好理解,也便于学生更好跟着教师的步伐,边学习、边理解、边记忆,从而使CAD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二)师生互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较差的现实,教师在CAD教学中,不能高谈阔论,要从细微处做起,教学方法要易简不易繁,要坚持深入浅出、慢步引导、多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环节配合,以讲、练、绘为中心,以讨论、参与、上机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CAD实践性强特点,突出师生互动特点,教师精讲时学生参与,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参与。老师在当好观察员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操作步骤,对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及时做出分析、归纳、总结,重视激励的作用,采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快乐中进步。
总之,中专CAD教学中的实践方法,要结合学生实际,要以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置身于CAD的学习之中,作为中专教师其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不断强化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技能为主体,因材施教,因需执教,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鑫,耿磊.中专CAD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J].数字化用户,2013.11
[2]林秀兰.论中等职业中专学校CAD教学的多元化特点[J].科技经济市场,2008.9
[3]刘晓晴.中专学校CAD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时代,2013.9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专数学;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1.前言
数学是职业中专的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必备和基础课程之一。但是数学的知识一般就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而又非常难学的学科。在当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提倡的“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专数学教学要寻求一种更加可行的教学方式,而合理借助多媒体来教学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可行途径。
2.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重教轻学,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灌输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新【1】。这种局限性,具体来讲,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下的两个方面。
2.1教学内容多而不实用
当前,职业中专数学的学时不多,但是要教的内容很多。而且从事中专数学教学的教师由于对学生专业的一些实用技术和工程知识不了解,导致上课时候只是单纯地围绕书本的理论知识,从概念到定理再到习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中专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而中专数学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中专生来讲,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数学,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也不全面和巩固,影响了学生后续开设的相关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
2.2教学方式单调滞后
当前的中专数学教学方式还是填鸭式,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在讲知识点而学生在听,然后做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任何的帮助。职业中专学校近年来的生源和规模都得到扩招与扩张,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和职业中专学生的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也较大,教师普遍一个人教多个班级,造成有的学生不理解和消化不了老师的教学内容。
3.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通过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和教学内容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合理呈现教学内容【2】。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具有的优点有几下几点。其一,可利用课件制作形式新颖,视觉效果良好的版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利用电脑网络可极大地扩展教学的内容,可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其三,多媒体技术还能帮助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上课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和思维的活跃。最后,多媒体课件能利用各种电脑软件把抽象的立体几何等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极大地降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4.中专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正确方法
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否则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所以,在中专数学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
4.1合理制作课件
多媒体课件中的精美资料、动画和图片声音等的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过多的这些内容难免会喧宾夺主,从而忽视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候要遵循制作数学课件的循规性、使用性、交互性、启发性、具体性、辅助性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辅助性的原则。辅助性原则是指要以教师为主,计算机永远也不能取代教师上课,就像计算机不能取代人的思维一样【3】。多媒体始终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如果教师一整节课下来都在放多媒体,那就完全失去教师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讲学时,不能忽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讲解教学,要在最佳的时机使用多媒体,保证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2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上常用的方法有动画模拟、控制模拟、分层显示、演示和练习设计等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再选择适合的方法,实现多层次与多角度直观形象地把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听,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在运用多媒体时也应结合直观教学、视听强化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启发与训练学生创造思维。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思维抽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清晶.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2010,(05):186.
[2]康军凤;汪丽.多媒体教学在中专数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科技,2010(26):180.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4
关键词:探究理论,中专数学教学,实践性,研究,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迫使教师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这种背景下,探究理论得到发展与建设,并且已经被逐步应用于中专数学教学中,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探究理论还没有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效力,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的目标。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探究理论下中专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进一步促进中专数学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从本质上说,探究理论的本质是探究和思考。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探究理论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摸索和探究,也就是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教师的功能在于引导,即引导学生发挥“学”的功能,同时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习技能的教授。
具体地说,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明确的方向,要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针对的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帮助学生更高效率的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数列》这一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探究数列的概念,分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涵,并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此时,教师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能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浪费时间和精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帮助,针对学生面对面的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例如,部分学生很难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对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无法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或者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困惑进行讲授。
此时,教师就发挥了自身的引导职能,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进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发挥了探究理论的效力,提高了中专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从某种意义而言,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能够更进一步发挥探究理论的效力,能够在提高学生探究效率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具体地说,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上升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探究,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探究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例如,在《立体几何》这一章的学习中,教师首先按照一定的因素和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集体的讨论得出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区别,引导学生推导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此时,学生就应该在小组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发挥个人的能力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小组中的学生就将自己探究得到的结果进行分享,并在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此过程中,学生探究得到的结果就被汇总,并得到小组学生的评价和推导。此时,教师就以小组为单位更高效率的完成了探究任务。更为关键的是,在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分享自己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结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也就能够借鉴其他学生的探究方法、思维和意识,达到提高自身探究能力的目的。此时,探究理论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效力,既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有效的总结与评价是探究理论成败的关键
首先,从中专数学教学中探究理论实施的步骤来看,有效的总结与评价是探究理论能否发挥最大效力的关键。
具体地说,教师需要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得到学生遇到的疑难点,以此为依据开展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评价来升华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起到激励和鼓励的作用。
例如,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虽然没有得到正确的结论,却从不同角度发现了问题,也思考了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认可,给予其积极正面的评价。
此时,学生就得到教师的肯定,能够对未来的探究性学习有更大的信心。同时,在教师肯定的评价中,学生也能够进一步形成创新意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5
1.1 微生物检验方面: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侵入性技术),导致院内感染的细菌谱发生了改变,一些原来意义上的条件致病菌变为院内感染的主导菌(如铜绿假单胞、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黄杆菌等)【1】。
而这些菌在理论教学时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条件致病菌,认为其致病力很弱,不加以重视,理论课上讲得很少或不讲,这就出现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脱节;还有,现在临床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比较广泛,甚至可以用“泛滥”一词来信形容,这就导致细菌呈多重耐药性【2】,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
1.2 生物化学检验方面:现在大多数医院包括县级医院生化检验室检验操作基本都被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所取代。
而中专学校日常教学主要是从基础出发,将各种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判断、临床意义进行讲解。
实验操作主要还是进行手工操作,配制各种试剂,按照常规方法检验,使用721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人工换算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会在很大程度上不如生化分析仪。
更重要的是,当学生走上临床之后就发现,平时所学的操作没有用武之地,而所用到的又是平时没有学到的东西,不知道如何使用生化分析仪,甚至对生化分析仪测出的结果也会抱有怀疑。
1.3 免疫检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就目前比较普及的酶标记技术和金标记技术等进行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就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临床检验的实际操作。
对于其他的标记技术只能做理论讲解,学生也只是凭想象理解。
中专计算机实践教学初探 篇6
计算机是一种高速运行、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无论计算机理论、技术和产品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计算机发展速度更加惊人,以至于在世界范围内,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不仅应用于航空、气象预报、人口统计、国家建设等各个领域,而且正以迅猛的速度深入到家庭及每个人的生活。农业中专学校的学生,也普遍感到了缺乏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一、实践教学效益的探索
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实践教学的作用,
1.可以揭去学习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设备精度高、价格较昂贵1.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技能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成果大部分体现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上,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比如你说通过计算机可以浏览信息、给朋友发E-mail(电子邮件)、聊天、下载资料等等,刚开始有的学生可能不太相信,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只需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而且也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2.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可以进行个体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全面信息技术课的普及阶段,条件好的中学已开设了计算机课,而在农牧区的初级中学尚未开设此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农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曾出现过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体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在个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有基础的同学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同学乃至老师的前面,而没有基础的同学又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内容开始学。如在上机实习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他们分别得到提高,做到有的放矢。
二、改革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
以往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所采用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通常沿袭了一般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只管在教室里讲,在黑板上写或画,然后布置作业,如有上机条件,虽可安排学生练习,但一般上机比例很小。这种死板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要。所以,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调整上机比例。对属于操作技能的课程应把课堂移到机房,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或先讲后练,理论指导实践;或当堂掌握或课下消化。教法也由单一的“说教”式,改为多向的“启发引导”式。比如在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训练时,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变单一的讲授模式为“抱、扶、牵、引”的四步教学法:
“抱”,即老师首先提出问题,给出要求,介绍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画出流程图,提供源程序,并逐一讲深讲透,让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下,先了解如何做,名为“抱”着走。
“扶”,即老师首先提出问题,给出要求,介绍思路,画出流程图,但讲授时不再深讲源程序,让学生在搞清设计思想,理解流程基础上,参考书上的源程序自己改定或充实,再上机调试,老师给予详细指导,在教师手把手地教导下,进行效仿,名为“扶”着走。
“牵”,即老师在讲授时只讲清问题、要求、思路和步骤,并帮助学生搞清流程图,而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源程序。老师帮助上机调试,帮助分析和修正错误。让学生在老师的领引下完成,名为“牵”着走。
“引”,即老师在讲授时只讲问题、要求、思路和步骤,而后引导学生自己画流程图和编写源程序,老师只给予原则性的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原则性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名为“引”着走。
三、积极开展有益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如英文打字比赛、汉字录入比赛、调试程序比赛等。根据情况也可组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7
一、国内外对分层教学法的定义及内涵的界说
国内外教育学者们对分层教学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分层教学既包括班级内部的分层, 也包括班际之间的分层。而狭义分层教学, 则特指班内的分层教学。教育学者隋立国、孟令君对分层教学的定义偏向于前者, “分层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班内分层和走班式分层 (班际分层) 。” (1) 而教育学者程文则认同后者的划分方式,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 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教学内容、要求、方法都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而且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主攻方向, 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学会学习。” (2) 其次, 从分层基点这个角度来看, 可以分为对学习任务的分层和对学生的分层。
当前从事分层教学研究的学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有效地施以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相关的教学评价。而对学习任务的分层的研究, 最为著名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朗利 (Kaithie F.Nunley) 教授, 他与他的同事一起主持开发了分层课程 (1ayered curriculum) 模型。他指出, “分层课程的优点 (即出发点) 在于,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所有的学生都被赋予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每个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层级上持续他们的学习经历。” (3) 这种教学模型是通过对学习的具体目标、任务进行分层划分进而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探究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种对学习任务分层的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还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地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来完成自己的学习过程。从对两者的分析中不难发现, 学习任务的分层对学生的差异化的品质更为重视。
本文所定义的分层教学法, 就是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之中的表现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据, 教师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 从而进行分层次的教学,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到所需知识, 并且可以自主地升级自己的学习层次,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差异教学理论是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众所周知,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而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 则关系到教育的价值取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核心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孔子认为教育要“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即要看学生的所作所为, 了解他的经历, 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他对学生子路、冉有的同一个问题就有不同的回答, 孔子的解释是:冉有平时做事犹豫不决, 所以要鼓励他;子路的胆量比谁都大, 但有点轻率, 所以得压一压, 以免一时冲动, 这是古代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之一。
此外, 宋朝的教育家张载也认为, “教人至难, 必尽人之材, 乃不误人”, 若教人“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 皆是施之妄也”。意思是说, 教师若不能因材施教, 不顾学生的内在要求, 就不能使学生的才能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反而会误人子弟。由此可见, 注重学生的特点, 实行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传承的教育原则, 也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精髓, 在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下, 提出教育教学应该要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发展的前提,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这与当今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正是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朗利教授进行了分层课程模式的探索。朗利是从学生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不同偏好入手进行研究的。该模式在具体运作过程中, 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风格, 从按思维区分的A、B、C三层学习任务中选择。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这些任务尽可能做到多样化, 以满足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和感觉偏好的学生的需求。这种分层不是由教师根据某种标准对学生进行固定的划分或分班分组, 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学生完成了C层中自己选择的任务, 达到了合格的水平, 就可以晋级到B层中进行学习, 以此类推, 层层递进。同时, 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的差异性, 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当前分层教学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分层教学法尤其适用于中专数学教育,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之中都可以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从而帮助学生从知识、技能等多方面获得提高,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获得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后,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将得到了发展, 这样就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也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分层教学法具有如此多的优势, 但是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广大中专教师还处于探索期, 因此在当前的中专数学教育中, 笔者发现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分层教学法简言之就是将学生进行层次性的划分, 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等来决定教学方法的进展。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意味着如果这个方法实施不当或者是实施中缺乏必要而清晰的说明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误会。不少学生就会觉得教师的分层法是为了区分出好生和差生。而一些被划分为“好学生”行列的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也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学习和发展的良性健康循环。而那些被划分为“差生”的学生就会出现一种自卑心理, 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因为很多进入中专阶段学习的学生知识储备就不是特别好, 在某些方面稍不如人意, 加之这种被误解或者在实施不当的“分层教学法”的引导下, 学生的这种自卑、不满、叛逆情绪就会愈发明显。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并且一直这样下去甚至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二) 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其本身是希望获得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与发展, 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气氛的建设和完善。但是当前的分层教学法实施中, 笔者发现不少的教师因为对分层教学法的把握不到位或者是在实施中有欠考虑, 导致不少学生对教师心怀疑虑甚至是怨恨, 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中专学生又处在学习的叛逆期, 这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叛逆心理, 甚至出现故意捣乱课堂的行为。而这些情况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教学实施者的重视, 也需要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中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妥善处理好师生关系。
(三) 学生之间的关系失和
中专学生尽管在知识的接受等方面不如高中学生, 但是这些学生性格外向, 善于与人打交道, 很容易和周围的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 但是随着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产生误解,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层次”而产生裂痕。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失去以往的和谐, 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进步。
四、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仔细分析会发现, 当前分层教学法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分层教学法实施的不当, 学生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有误。这样的情况下, 才引发了当前分层教学法存在的诸多问题。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 教师该如何开展分层教学法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
(一) 分层编组
分层编组是分层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 也是分层教学法实施最难也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关系到如何将学生分组, 依据什么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 如何传达出有关分组的正确信息给学生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法实施的过程顺利与否, 分层教学法收获的效果是否良好。
1. 分组的目的
分组教学就是为了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一定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组别, 然后再根据划分的组别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其目的是让不同特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学习层次中获得全面的进步。
2. 分组学生的能力依据
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而略带难度的测试, 然后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编排。
3. 分组的教学依据
分出不同的组别之后, 教师还需要确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设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不一样的。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一个是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学习组, 即基础组;一个是在完成基础的前提下有一定难度但不脱离课本的学习组, 即发展组;一个是掌握好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学习组, 即特长组。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也是决定教学活动发展和走向的重要因素, 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以以某一个要求为原则, 然后灵活开展分层编组的教学工作。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 自由地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 并且在实际教学的开展中不断对分组进行调整, 以期实现学生利益的最大化和实现学生最长足的进步, 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实施前最为重要的准备工作。备课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 同时教师进行备课, 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为在备课阶段考验了教师对教材和大纲的理解, 也检验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而分层备课对教师更是提出了更为多元化的要求。下面以《集合》这个部分的备课目标这方面为例进行简要论述:
1. 基础组备课
《集合》这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主要教学目标是在6个课时的教学时限内让学生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 掌握集合的辨识和集合的基本运算, 掌握好集合的交集、补集、并集的概念, 并且能够完成教材里面的课后练习。
2. 发展组备课
在《集合》这一章的学习中, 完善学生的认识并且强化学生的理解。在完成了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学习后, 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教材里面的配套练习, 并且能在练习中消化掉相关知识。
3. 特长组备课
特长组其实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来开展教学。例如在数学学习中, 有些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具有良好的想象力, 有些具有良好的分析推理能力, 有些具有良好的辨析及空间思维能力。因此, 在备课中教师往往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触类旁通, 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三) 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法中最为艰难的一个教学环节, 也是整个分层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注意选取好教学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 因为分层教学法是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 并不是指教师将已经分组的学生放置在不同的教室里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同一堂课中要实现分层教学目标, 教师一定要注意选准教学的起点, 运用好相关教学例子进行教学的衔接和过渡, 并且要保证好教学过程中难度的平缓增加。此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遵循“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能力为目标”的分层教学法宗旨。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学习的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这样才能够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 分层指导
分层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分层指导。所谓分层指导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编组, 借助不同的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51页) 方法在课内外对学生实施有效帮助和指导。分层指导的关键是因层而定, 因人而异。所谓因层而定是指在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大体情况设定好分层指导的方针。
例如:对基础层的学生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知道和练习的巩固反思指导;对发展层的学生则要进行积极地引导, 尽可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突破, 可以指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基础学习之外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而对特长层的学生则要注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进行指导。当然在指导中, 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将学生带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 努力将基础层的学生带入到发展层, 将发展层的学生带入到特长层, 将特长层的学生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完善。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部学生得到发展而且学生在发展中得到了知识拓展和能力完善的目的。
所谓因人而定是指, 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以,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开展指导教学, 力图在坚持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原则下开展灵活的个人指导。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还可以有效地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五、综述
分层教学法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在中专的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学阶段和教学科目的特殊性促使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法过程中要多加考量, 多方审视, 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①隋立国、孟令君:《对走班式分层教学的反思》, 载于《当代教育科学》, 2004年第23期, 第26-27页。
②程文:《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载于《数学通报》, 2001年第7期, 第9-10页。
中专篮球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8
一、优化教学方式, 引发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是否喜欢教学内容, 是否充满学习热情, 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在中专篮球教学中, 怎样唤醒学生积极情绪, 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篮球活动的欲望, 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讲授式教学, 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无法让学生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 课堂会显得沉闷呆板;如果内容陈旧, 学生已经有所把握, 则缺乏挑战性, 热情不高。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分析学情, 优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营造活跃氛围。
一般而言, 中专生对新颖的内容有较大的兴趣, 也喜欢活泼生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 害怕枯燥艰苦的训练方式。所以, 在中专篮球教学中, 教师需要抓住学生身心特点, 结合篮球训练的要点、规律, 尽量选择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内容, 运用新颖有趣、生动活泼、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比赛练习或者游戏练习等形式, 唤起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实现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准备环节中, 运用篮球啦啦操音乐, 营造良好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原地运球时, 穿插花样运球, 增添学习乐趣。比如胯下转球、单腿运球, 逆时针或顺时针将球放在地上转动等, 既可以是个人运球, 也可以是两人比赛,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也强化练习效果。再如教学篮球理论知识时, 教师可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媒体, 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篮球理论知识, 给后续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二、组织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
从本质上看, 篮球运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健身、娱乐的体育游戏, 也是一门集合技能、智能与体能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在中专篮球教学过程中, 单纯讲解、机械式操练, 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影响学习效果与热情。而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穿插相关体育游戏, 可充分发挥篮球课程的知识性与娱乐性, 让学生对篮球产生热爱之情, 更主动地参与篮球运动, 在体育娱乐中相互竞争, 增强愉悦体验, 更灵活地把握篮球知识与技术。
首先, 注意游戏的目的性。在中专篮球教学中, 穿插游戏有着一定的目的, 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而是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活动中, 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主获取知识, 提高体育技能。因此,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 立足教材,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育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愉悦体验中提高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运动技能。如篮球传球训练, 为了让同学们把握传球方法、传球时机, 可组织“传球触人”游戏, 要求同学们边移动边传球, 并用球去碰触其他同学。此时, 传球的同学需要想想如何跑动, 何时是传球的最佳时机, 传球时如何把握力度才能碰触其他同学。这样, 既让学生掌握了传球方法, 也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其次, 要注意游戏的新颖性、多样性。对中专学生而言, 虽然有了一定自控能力, 但好玩好动, 喜欢游戏, 仍是天性使然。因此, 在中专篮球教学中, 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特点, 紧扣体育内容, 设计一些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篮球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 打破单一传授方法, 让体育课堂变得更生动活跃, 而不是沉闷不堪。如篮球运球教学, 可组织“运球接力跑”游戏, 灵活运用“高、低运球”、“双手运球”、“运球通过障碍”等多样方法,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得到运球技巧训练。
三、关注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篮球有着较强的技术性, 需要学生实践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如身体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等等, 倘若教师根据统一标准与要求教授, 有些同学会吃不饱, 而有些同学则吃不了, 这就无法满足同学们的不同学习需求, 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中专篮球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实情,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开展分层教学, 促进学生优化发展。
中专学校舞蹈教学实践浅谈 篇9
一兴趣培养为先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舞蹈教学的第一步。不少同学对舞蹈有较强的兴趣, 认为舞蹈可以锻炼人的身体素质, 培养人的气质, 塑造健康向上的个人形象。但是舞蹈学习的过程其实非常艰苦, 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 其间也不乏身体受伤和精神上的挫折。因此, 持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能够坚持刻苦学习的关键。培养兴趣就要先让学生了解舞蹈基础知识, 通过欣赏大量经典舞蹈剧目, 讲解并点透舞蹈中表现出怎样的“美”, 在学生心中树立舞蹈表演“美”的形象目标,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舞蹈表演者的高尚修养和美的素质概念的灌输和展现, 也是激发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习兴趣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缺乏吃苦精神, 面对艰苦的舞蹈训练, 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只有通过感情渗透式的兴趣培养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训练是漫长和充满艰辛的过程, 才能让学生始终怀着对舞蹈的热情去学习, 去训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舞蹈, 自觉投入到训练中, 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本功的训练
第一, 人体的基本体态、手位脚位及基本舞姿是基础, 占用的教学时间为20%。柔韧、软开度训练贯穿整个舞蹈教学, 并占用第一阶段60%的教学时间, 其中腰、腿、胯的训练占用20%的时间。在训练中可采用各种方法, 如耗腰、地面波浪腰、涮腰、甩腰、拉腰、压腿、踢腿、开胯等, 使学生的柔韧性逐渐好起来。
第二, 扶把训练。扶把训练是舞者的一个练习过程, 借助把杆帮助初学者在站立时保持身体垂直、挺拔、优美, 使学生逐步正确地掌握重心和各种舞姿动作, 目的是为在舞台中间跳舞打基础。把上动作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 内容一般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压脚跟、舞姿与控制等, 内容逐渐由浅入深。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身体从自然状态到非自然状态, 也就是符合我们舞蹈专业所要求的一个状态。克服自然体态, 掌握好身体的直立和重心的稳定及软度、力度、开度的要求。
第三, 中间训练。中间训练是离开把杆后进行规范舞蹈动作的训练, 也是提高学生对基础动作在表演方面实际运用能力的关键。这部分主要是组合练习。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 (1) 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 了解舞台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 (2) 解放全身各部位关节, 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 (3) 学会身段表演的基本动作, 从而适应一般舞台表演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技能技巧的训练
技能技巧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有选择地进行训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技巧, 并在舞蹈中得以应用, 训练时最好借鉴体操、戏曲、杂技技巧的训练手段, 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加以改造, 主要体现在“转、控、翻、跳、走”等方面。男女生分开练习,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适当地给学生增加新的练习。
技能技巧的练习有效地促进了舞蹈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在力度、软度、灵活性及弹跳爆发力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加强。另外, 对于提高舞蹈表演技巧和技能、丰富舞蹈语汇扩大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眼神表演的培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俗话说, “一身之喜聚在脸, 一脸之喜聚在眼”。人的喜怒哀乐、思虑忧郁都可以从眼神和相应的精神气质状态中表现出来。通过眼睛和眼神的训练可以提高眼球的眼睑运动的幅度及灵活控制能力, 为表演打好基础。
在眼睛训练中, 让学生先学习掌握眼的位置和眼的运动路线, 再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1) 眼珠的转动练习; (2) 眼帘的张弛练习; (3) 眼神的收放练习; (4) 远看练习等。在特定表情方面, 要有选择地让学生做喜、怒、哀、乐、怕、恐、悲等练习, 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表情的动作。课后布置作业, 如用“怀疑、警惕、思索”自编故事动作等,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五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
让学生多参加各类表演活动, 让他们从课堂练习走向实践, 走向真正的表演, 完全体会舞蹈表演的魅力。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思考, 例如个别节目可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 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 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在舞台上多表演, 克服害怕、紧张心理, 培养自信心, 充分锻炼他们的舞台适应能力等。
总之, 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角度看, 实践的经历很重要, 经历能够使学生明确实践的方法步骤, 掌握基本规律, 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实践过程能使学生经历每一个环节的考验, 从认识到方法, 从心理学到美学, 从文学到社会学等, 都将在舞蹈艺术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职业中专政治课活动教学实践 篇10
1 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 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打开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经验。”但是, 传统政治课教学:重间接经验学习, 轻直接经验吸收;重书本知识学习, 轻动手能力培养;重教师系统讲授, 轻学生探索发现等, 这样无疑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探索精神的萎缩, 师生负担过重:教师在黑板上写, 学生在课本上抄;教师厌教, 学生厌学;教师口干舌燥, 学生心烦意乱, 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认识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局限, 人格养成上也存在严重的缺陷。面对这种局面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实行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数的20%, 并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中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见, 活动教学势在必行, 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活动教学的真正涵义
活动教学始于已久, 但回首过去, 活动教学过程弊端种种、教师主宰了活动的一切, 学生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落实, 学生活动的自主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牢牢限制在教师的权威之下, 失去活动促进发展的本位价值。活动被当作自由放任的活动, 仅仅是动静交替、紧张的课堂教学之后的放松或松驰。
面对这种情况, 活动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活动可以是一种课程形态, 一种途径和手段, 更应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价值观, 一种现代教学原则。活动教学不仅仅是对应于活动课程的教学, 它应当是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遍及教学全过程, 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和行动相统一的、内部和外部并重的、充满改造、创造精神的、互相借鉴, 能满足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多样的活动。
3 活动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按学生主体活动状况及内容划分有如下几种基本形式:
3.1 探究性活动
将教材重点, 难点及社会热点以问题形式出现, 让学生讨论, 思考交流, 实践体会,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中发现, 在活动中提高。具体操作过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集体讨论——认真体会——活跃课堂, 活跃学生思维, 在激烈课堂探究争论交流中得到灵感, 提高创造意识, 在真诚热情的协作关心中取长补短。诸此问题可来自课本、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及生活、网络上。
例如: (1)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的“互动在线”中请你写出“描写人的性格特点的词语”通过同学们思考, 讨论, 观察, 认识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性格特点的词语。比如:心直口快, 开朗活泼, 思想活跃, 乐观好动, 沉着冷静, 稳重, 遇事谨慎, 兴趣专一, 纯朴和善, 含蓄内向, 沉默寡言……
(2) 第一课“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框把你最喜爱的座右铭写出来, 与班上同学交流。
(3) “我们也来创作格言”以四人活动小组为单位, 每组创作一条关于品格修养与锻炼心理品质的格言, 全班交流, 从中评选出最精彩的三条格言。
(4) “互动在线”请同学们认真考虑观察, 分析男女生下列项目的优势 (表1) 。
(5) 《经济政治与法律》第三课个人收入与理财的“依法纳税”。针对“当前中国出现一些富豪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情况”讨论。探究其不缴个人所得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同学们探索讨论思考一致认定原因有二:A纳税意识不强;B中国相关的税务制度还有漏洞。必须采取“内外兼修, 双管齐下”办法, 一是诚信意识、诚信素质以及诚信风气的培养, 二是政府让不讲诚信人付出代价。这样一讨一究使同学们对税务收入知识有更为透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这样一番寻找, 讨论、思考、分析, 归纳既开启了学生思维, 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而使学生有直接研究获取知识, 得到第一手感性认识的成功感, 增进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2 体验性活动
这种活动形式就是学生的亲身体验, 获取直接认知、感悟、情意锻炼的教学活动。例如: (1) 进行“抗震救灾”脱逃演练, 要求同学们言行一致, 身体力行, 锻炼身体, 提高心理品质, 培养坚强意志品质。保持抗震救灾的良好心态和能力的体验。 (2)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尝试履行民主监督的权利”。 (3) 课本剧表演 (分角色演课本剧) 例:《经济政治与社会》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扮演家庭成员, 模拟家庭投资组合, 使之明确了各种投资方式 (如购买股票、购买政府或金融或企业债券, 购买社会或商业保险, 银行存款) 的优劣。还可以有小品、相声、快板等。 (4) 时事演讲。我开设了课前五分钟“热点评析”“新闻综述”等演讲栏目, 请同学们模仿新闻联播形式, 自己归纳新闻要点进行宣讲, 针对新闻热点利用所学政治知识进行评析。通过时事宣讲活动, 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 培养了关心国事的兴趣, 增进了爱国情感, 锻炼了同学们的胆略, 又培养了同学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也炼就了他们良好的演讲口才。 (5) 模拟法庭。《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单元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可运用较多。 (6) 社会实践活动。如:市场人才调查报告, 企业兼并实例调查, 家庭正确消费观念调查……附我校学生对销售人员和家庭或采购员调查表。
(1) 利用表2对销售人员进行调查
(2) 利用表3对家庭或采购员进行调查
这样学生对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等商品服务市场拥有第一手材料, 获得了感性认识, 对学好《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这一课起着很大的帮助、促进作用。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能获得直接的认识感悟, 进行情意锻炼, “实践出真知”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运用, 增强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
3.3 制作性活动
这类制作活动可以是手抄报制作, 课文插图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 广告设计与制作。例如: (1)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1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关于“个人情趣展示三步曲”其中有两步, A寻找你生活中的乐趣, 把你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事物记录下来。B构思“情趣小报” (在一张洁净的纸上展现出你的情趣所在) (2) 《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科学消费观”, 动手利用家中的旧衣服, 剩布头等做成布袋子实行“绿色购物”并积极收购废旧电池。 (3) “透视经济现象”内容, 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为了学好知识、培养兴趣, 同时又为节省时间, 请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或踏入社会搜集有关信息, 分工制作成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最后全班汇总库存, 有利于做到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 并将其收到资料室成为学校教学资料。通过此类活动, 把学生的动手和政治课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动脑动手, 学会思考, 理解, 掌握更深层, 更直接现实的知识。
3.4 专题研究活动
这类活动就是定好与个人兴趣, 自身优势相结合的一个研究专题, 例如:环境问题, 理想问题, 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科技发展问题等。在一定时间内搜索、整理材料、研究论证, 形成自己的阶段性成果, 从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 拓宽视野为以后升学, 参加工作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 也有助于自身朝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比如: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现象, 我就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上图书馆查阅我国历史上就业情况, 外国的就业状况, 并上网查阅有关当前我国就业状况并对当地就业形势进行调查, 得知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很大, 就业困难, 据此, 结合经济部分内容, 撰写有关政治小论文, 其中《宏观管理, 发展多种经济, 拓宽就业渠道》一文从多方面分析我国就业压力大的状况, 原因及对策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活动教学形式也可以有访谈式、讨论式、交流式等, 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 能否更好地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
4 活动教学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多年活动教学的实践, 深切地感到活动教学如果发掘的好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课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地位, 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放开学生“手脚”, 对学生思想的“松绑”, 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优势, 会觉得参加学习活动是件十分有趣的事, 活动课中获得一定收获。一定的知识, 哪怕是一点点知识, 会觉得政治课并不是高不可攀, 能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问题, 自然会激发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4.2 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学生在多种活动课形式下, 通过动口、动手, 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能力, 通过接触社会进行调查、访问, 增长了知识, 增长了社会交际能力, 通过讨论, 辩论, 巩固了所学知识, 提高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通过各方面制作,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3 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
说教式思想品德教育枯燥无味, 学生不易接受, 而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教育, 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 在高涨热烈的氛围中受到政治教育的熏陶, 乐于接受教育。
中专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专学校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向导,面向实际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中专学校的会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中专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分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后,会发现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差,遇到突发情况时无法迅速地解决,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部分中专院校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众多中专学校的教师仍然是片面地追求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却没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二)实习过程形同虚设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在学习过程中,可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操作基地和实习单位越来越少。社会上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些学校对各种实践问题的控制和认识都不够全面,再加上很多企业和单位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使得很多学生的实习过程变成了形式主义。大多数学生的实习过程都是以听讲座的培训为主,这和学校里的教学没什么区别,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根本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很多学生由于找不到对应的实习岗位,干脆放弃会计职业,转而从事其它行业。此外,部分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对实习的热情度不高,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得不积极,对待实习敷衍了事,学生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实习,必然会大大降低实习的效率。
二、中专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传统的中专教学课堂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大多依据学科的特点,所以教学的内容大部分是与学科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课程比较固定,片面地考虑到了学科特点,却忽视了实践过程所需的知识。中专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其核心是专业实际操作,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比较于传统模式来说,知识面更广、更丰富,增加了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促进了很多新职业的产生。而原有的职业工作体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中专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改革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随着职业工种和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要做到与之配套。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在课程内容改革上,要加强与各企业、各行业的紧密联系,了解社会所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各项合作,帮助学生提高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专学校仍然是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创意思维能力,有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勇气。针对这样的现状,中专学校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悬念导入教学法、项目实践作业法等,这里以两种教学方法为例。
1.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因为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整个课堂没有生机,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他们相互配合协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团结互助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就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这也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一项技能。
2.项目实践作业法。课程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项目实践作业。项目实践作业不同于传统书本上的课后习题,其答案不是统一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这项作业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而是要懂得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学校要不断加大对实践工作的投入
在课程安排上,学校要为学生安排更多的课时来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在授课时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引进先进的财务软件,及时更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以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当前,众多中专学校的教学模式逐渐地脱离了会计实务的日常操作,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不吻合,不适合学生未来工作就业的需要。因此,各中专学校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艳.中职会计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2010(5).
[2]姚秋芬.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
[3]李燕.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4]戴秀萍.中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3(3).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12
一、职业中专学校数学教育的现状
1. 职业中专学校的数学教材与实际联系不够密切, 课堂授课方式单一
现阶段, 大多数的职业中专学校所使用的都是专门的职业教育的数学教材, 但是这些教材的整体结构与普通中学教育的教材却是大同小异, 基本上都是使用普通中学教材的模式:概念、定理、公式的引入以及应用、练习和作业。而教材中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实例不是太多。同时, 没有考虑到各个专业多数学知识能力要求的不同, 也没有考虑到要注重培养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介于职业中专学校与普通的中学教育侧重点的不同, 职业中专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课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数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所以相对来说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育时间的安排比较紧凑。因此导致任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大多数都是采用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授课模式比较枯燥乏味, 不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无法感受到自身的主人翁的地位, 教学质量不高。
2. 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 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大多数的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通过中考的筛选之后分流而来的, 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不喜欢数学文化课, 或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的欠缺, 所以才选择到职业中专学校来学习一门技术, 以此来掌握和拥有一项能够生存的技术和特长。同时, 很多人对职业中专心存偏见, 认为职业教育不是一个相对正规的教育, 进入的职业中专学校以后学生便没有了前途, 还有一些人则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混一个毕业证。社会的有色眼镜给职业中专学校中的学生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使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如普通中学教育的学生, 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数学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少, 越来越听不懂, 不懂导致学生更不想听。在这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任课老师教学质量差、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窘境。
3. 职业中专学校数学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职业中专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就业率, 培养的是每个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应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安排中, 数学课程的时间安排受到了很大的压缩, 每周所安排的课程少之又少。由于课时的缩减, 授课老师在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大大增加了, 而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基础薄弱, 接受能力有限。任课教师也没有针对此问题对教材和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学, 学生没有太多的学习任务, 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恶性循环。
二、职业中专学校数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目前, 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 鉴于职业中专学校数学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改革的内容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改革、教材的改革以及课堂教学的改革, 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可以加大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职业中专学校数学教育教材的改革要逐步深入的教材的结构、内容、教材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职业中专院校的教材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 教材必须要有相应的灵活性, 不同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的设置选择数学教材的内容和深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现阶段职业中专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
1. 提高数学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一个主导作用, 是实施和组织教学的主体, 素质教育是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 现阶段素质教育水平还不够高正是由于缺少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因此提高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改善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我们很多的任课教师年龄偏大, 绝大多数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的内心, 如何使任课教师迅速转变教学观念, 清醒的认识到素质教育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带领学生开展一些活动, 更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课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牢牢的把握住全部学习机会, 详细了解最前沿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的试验结果, 全身心投入到素质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中去, 进行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试验。改变过去教学模式, 探索创新教育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提高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 获得主动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潜能, 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的学习。在课堂的教学中, 可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要能较好地实施这些教学的方法, 教师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多了解和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
2.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目前职业中专院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现状,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掌握学习数学方法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 数学的教育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数学在教学中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的任务。数学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数学教育德育功能的一个新的课题, 数学中的科学人文精神是数学精神、数学本质力量的反映, 数学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它是数学教育中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的核心和灵魂。
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 学生中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 多数的学生有惧怕数学的心理, 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心理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尤为必要。在课堂教学中, 设计的问题要能够让学生可望又可及, 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 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中还有一部分认可数学“无用论”, 作这些学生的细致工作必不可少, 不能仅向学生强调数学对未来发展的作用, 而且要通过实例使学生信服, 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观, 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学习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波, 杨耘, 张文.几何画板软件在两个重要极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 2013 (23) .
[2]李惠芝, 薛宜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0) .
[3]刘锡凤.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推荐阅读:
中专数学09-08
中专院校数学教学05-31
中专数学教学改革06-03
现代中专数学教学模式09-24
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学05-26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计划05-17
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10-12
中专生的体质研究10-05
中专教学08-06
中专钢琴教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