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2024-10-12

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共11篇)

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篇1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要素之一,鉴于职业中专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导致职业院校中英语词汇的教学难度较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加强职业中专英语词汇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职业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的选择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其词汇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职业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语音和语法是英语中的三个关键因素,其中词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语音和语法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然而在我国职业中学英语的传统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英语语法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词汇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切实的改进职业中专学校英语词汇的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职业中专英语词汇的选择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规定,职业中专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词汇有很多,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哪些为例进行教学,是职业中专英语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教学词汇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

首先教师中使用的词汇要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选择的词汇要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对话的基本需要。其次教师要根据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进行选择,尽量选择那些跟其生活和学习相关的词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再次教师要尽量选择文章中比较关键的,概括性较强的词汇,从而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印象,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要选择英语表达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并且将其作为职业中专英语的基本词汇组织教学。

二、词汇教学的阶段划分

通过对职业中专英语教师词汇教学过程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其词汇教学过程总共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展示阶段、运用阶段以及测评阶段。其中展示阶段主要完成单词的写法、读法以及语义的展示等,让学生能够了解该单词所能够表达的含义以及读音。运用阶段是指学生使用单词进行表达的阶段,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单词进行造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该单词。测评阶段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检验,包括了拼写的校对以及用法的检测等。

各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为了确保各个阶段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词汇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1.单词发音问题。元音和辅音是英语中非常常用的两种发音方式,受汉语发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发元音时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不准确性现象。发音时语言交流的基础,如果发音不准会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职业中专英语教师要了解人体发音器官,告诉学生准确进行发音的方法和部位。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者音频文件,让学生跟随标准发音进行练习,从而引导学生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不过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要避免出现机械式模仿现象,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实现自己英语发音情况的改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词汇的学习放到听力练习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对话语境的辨别实现对其发音技巧的掌握。

2.词汇记忆问题。对于职业中专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英语单词对记忆力的要求较高,导致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非常困难。如词汇遗忘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花费了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是取得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首先教师要培养中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其有了兴趣,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个跟英语有关的微电影,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微电影中讲述的故事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词汇学习跟语境学习结合在一起,不能够孤立的进行词汇的教学,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上下文中的意思,猜测单词的含义。

3.词汇的应用问题。很多学校学习英语之后只能够进行书面交流,不能够进行口头交流,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哑巴英语现象。因此职业中专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使其能够不断练习新学词汇的发音和应用。

四、结论

词汇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英语阅读和交流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才能够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实现跟其他人之间的交流。职业中专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发音和词汇记忆的双重问题,导致学生词汇学习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其英语水平的提升。职业中专英语教师首先要提升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性,然后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词汇,实现职业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

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篇2

中专英语趣味教学浅谈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记忆力会增强,想象力会丰富.会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充分发挥.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教师要切实改善师生关系,认真钻研教材、创新学法、探讨教法,多方面探索追求,推动中专英语的教学工作.

作 者:刘樱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职业学校,河北・唐山,063000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年,卷(期):2008“”(1)分类号:H3关键词:中专英语 趣味教学 浅谈

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有效词汇教学 交际主体性 有效记忆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focused on how to improve effective vocabulary teaching through advanced theories and a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By repeating the target vocabulary in those activities,students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by using the vocabulary effectively.Thus,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self-studying ability is achieved.

【Key words】effective methods of vocabulary teaching; communicate; self-studying; effective memory

一、引言

1.一种现象。平日里,我总会被一种声音折磨着——“唉,又要听写单词啊?”,“这东西怎么这么难记,今天背了明天救忘,还不如不背呢”。每次听到这种抱怨的声音,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抽紧:“为什么单词记忆会让学生们这么头痛?我是不是该做些什么来改变一下这些现状呢?”于是我私下里找些学生了解情况,结果让我吃惊,很多同学仍旧沿用小学时的方法,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记忆单词,收效甚微。因此,他们对词汇的学习越来越感到害怕,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渐渐淡化了,尤其是男同学。这样的状况令人堪忧,要提高教学效果,解决词汇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2.一个现实。艺术类中专学生英语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除专业课之外,英语可以说是副课中的副课,我所任教的高一年级学生英语及格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38.13%。我所任教的这个班,全班总人数为37人,平均分为46.5分,达到80分以上的只有2名学生,20分以下的有11人,因此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几乎都为中下层的基础薄弱学生。面对高中这套教材,如果没有正确、合理、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学生将很难适应这套教材的学习。

二、问题的提出

1.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就语言教学而言,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原素,离开词汇,就像建筑高楼大厦而没有最起码、最根本的砖块,那么架构于此的表达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他的论著《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说道:“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事实上,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这个说法相当中肯,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独一不二、至关重要的作用。

2.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我们绝大部分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往往只单单关注到单词的音和义,而忽视了词汇的具体运用,比如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汇的搭配方式和惯用手法以及由此带来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等等。究其原因是国内的大部分英语教学,尤其是有关于词汇的教学主要停留在一种封闭式的被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机械重复记忆以压倒性的优势取代语境词汇记忆,这种枯燥乏味的练习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减弱,另一方面也势必导致“学生记得快、忘得更快”的局面。身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词汇教学,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词汇学习,让他们感到有自信心,有成就感,真正地习得(acquire)语言词汇,而不是简单的学习(learn).

三、英语有效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起着定向的作用,决定了教学的基本走向和有效性。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和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我们的学生都经过了前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不同的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有效练习并且从中体会到快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学生熟悉喜欢的话题和内容来展开,比如最近热映的电影、动漫片段、流行歌曲、热门景点、名人轶事等等。

2.以五要素为突破口和教学重点。在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最根本的音、形、义还是基础,我们不能忽略。但更要重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注意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搭配、惯用法、语境性、得体性、语法特征。

3.教学活动设计的延续性、拓展性。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开展大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大课堂就是常规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小课堂就是创造性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自己出英语小报、cosplay对话场景、唱英语歌曲等。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词汇进行思维、表达。学生为了表达的有效性,就会有意识地去了解词汇的使用范围、内涵、外延、搭配等要素。学生在活动中因为自由运用而使得对这部分新学词汇的记忆会持续长久,大大地提高了记忆的效度。

四、英语有效词汇教学的实践

经过课堂实践和对比研究发现: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创造性地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英语环境中练习、思维、交际,这将大大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有效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尝试采用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教学活动来促进英语词汇教学,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1.精彩纷呈的造句练习。在上一学期中,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词汇教学活动。如造句练习,通常是让学生在对新词汇有初步印象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例句,让他们进行自我创造——用所学词汇造句,可以是再课堂上口头进行,也可以是让学生课后笔头进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出色的表现让我赞叹不已。因此,每次练习后我会大加表扬,并在黑板上摘抄学生们的精彩句子。然后,我又动员那些程度好的同学尝试着用生词编写故事、写文章。每次批改学生的造句练习本都能让我又惊又喜,学生们总会带给我很多的surprise.

2.个性发挥的表演“舞台”。通过设计和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新学的词汇和语言项目是十分有利的,在应用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把这些词汇和语言项目逐渐转化成他们自身的东西,就可以进一步地自由运用这些内容了。

3.富有情境的“单词见面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语境。“单词天天见”是我采用的有效词汇教学的另一方法。通常是让学生按小组顺序每天在黑板的左下角写上近几天中他们印象最深刻的1-2个单词,上课时让他们用句子来呈现这几个词,并且在上课前2分钟里,开展用黑板上写着的词汇进行小组造句比赛。这样,一方面通过发动学生为单纯的教室创造一丝英语学习的物质氛围,学生们一抬头就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单词,为他们提供随时可以看到英语词汇的空间,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英语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词汇来表达他们的一些心境: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从而鼓励学生用英语来思维,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虽说每天只有1-2个词汇,日积月累却能积少成多,提供给学生的远不止这些词汇。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把词汇放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他们在使用中需考虑词汇在具体使用情境中的基本要素,即词组搭配、惯用法、语境性、得体性、语法特征。有些词语在多次出现后就成为学生口头经常出现的词了。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语言情境呈现多样化和生动性,词汇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所呈现的词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知不觉中在教室里每天都用英语传递某一方面信息,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信息,扩大了词汇量。

五、基本结论

通过实践和探究,我们发现:英语词汇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强有关于英语词汇教学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注重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广泛性、延续性、有效性等等,将有效词汇教学方法作为一个支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享受过程,这样我们就能托起学生腾飞的翅膀,让他们尽情地翱翔在英语学习的这片蓝天中,谱写他们英语学习的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

[1]D.鲍里奇.有效教学发法.易东平译[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4.

[3]王燕.词汇习得与外语词汇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

[5]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中专生英语词汇深度知识调查分析 篇4

在二语习得领域, 有关词汇习得的研究非常广泛;而在词汇习得研究中, 衡量词汇能力的两个重要标准是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但直到近年, 对词汇知识深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才成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Paribakht & Wesche指出, 词汇或词汇知识的习得是一个由不同层面和水平组成的连续体, 而不是一个“习得”或“未习得”、“知道”或“不知道”的简单二分的过程, 它的内涵远不止从表面上了解词意, 尤其是对高水平的学习者来说, 他们需要通过对词汇知识深度的掌握来获得准确的理解。因此, 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样重要。本文主要在词汇知识的深度方面进行探讨。

词汇广度知识 (词汇量) 指阅读词汇量或消极词汇量, 反映的是对一个词最常用含义的理解能力, 而且理解的往往是最浅的含义。词汇深度知识的定义为学习者掌握一个词全部意义和用法的程度, 一般表示对一个词的掌握和使用的质量。词汇知识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条线, 线上的各点都需要掌握, 这就反映出掌握词汇深度知识的重要性, 进而能够提高语言的综合能力。本文旨在研究中专生的词汇知识习得, 探究他们在词汇的拼写、搭配及词的用法几个方面的习得情况, 了解该层次学生对词汇深度知识的接受性和产出性, 从而对职业中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二、文献综述

关于词汇知识的定义, 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种观点。Richards提出了词汇知识由七部分组成:词的出现频率;不同功能和场合下使用该词的各种限制;与该词有关的句法功能;词的词根形式及派生形式;该词与其他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词的语义值;词的各种不同词义。 Nation提出的词汇知识框架是最全面的、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词汇知识界定。他将词汇知识分为词形、所处位置、语用功能、语义四部分, 共包括词的口语形式、书面形式、句法限制、搭配、词频、恰当性、概念及与词相关的联想八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又区分为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虽然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不同的词汇知识框架, 但是没有对词汇的深度进行清晰的定义描写。其中, Nation和Laufer将词汇深度知识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形成 (词形和语音) 、意义 (概念和联想) 、词法、句法及搭配知识。Nation认为习得一个词意味着要知道四层含义:书面和口头意义、位置、作用、概念和联想意义。这与他之前提出的深度知识是相吻合的。但是, 即使对于本族语使用者来说, 全部达到Richards的要求也是不可能的, 更不用说二语学习者。Read在前人基础上又提出知识的精确度、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网络的密度等概念, 丰富了词汇知识深度的界定。虽然国外一些研究者研究词汇深度知识较早, 但是这些年国内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吴旭东提出, 受试者的英语水平从中级到高级发展时, 词汇深度知识出现了停滞;谭晓晨就产出性词汇所作的调查认为, 受试者的英语水平与词汇深度的掌握有一定关系;而刘绍龙采用横向研究, 发现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相对于词汇广度知识来说, 速度较慢, 而且每个受试组的区别也不是很明显。

三、调查分析

对于已有的词汇深度知识实证研究, 我们可以将其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习得调查研究, 就是调查词汇深度知识中某些组成部分的习得情况;第二类是相关性研究, 就是词汇深度的研究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三类是习得发展研究, 就是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过程的研究。本文属于第一类的研究, 也就是现阶段研究较多的一类。

1.研究问题

根据Nation关于词汇深度知识的研究理论, 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

(1) 经过一年的学习, 中专生的整体英语词汇深度知识方面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其中升学班学生和就业班学生在此方面有区别吗?

(2) 在词汇深度知识的三个方面 (词的拼写、词的用法和句法) , 升学班学生和就业班学生有什么不同?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洛阳市某职业中专的两个班 (均为二年级学生) , 一个是升学班, 另一个是就业班, 每班抽出20个人。

3.研究数据

研究数据来自洛阳市统一举行的中专生二年级英语期末考试。分别从升学班中抽出25份试卷, 就业班中抽出25份试卷, 经过筛选, 本次实验40份试卷有效, 10份为无效卷, 同时这些有效卷也具有普遍性。

4.研究变量和研究工具

研究变量包括词汇深度知识的三个方面 (词的拼写、词的用法和句法) ,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均来自于Nation对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理论, 然后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见表1~表3) 。

5.研究结果

从表1~表3中, 我们看到既有F检验, 又有T检验。T检验过程是对两样本均数 (Mean) 差别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只有T检验须知道两样本总体的方差 (Variances) 是否相等, T检验值的计算会因方差是否相等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T检验要视方差齐性结果, 所以SPSS在进行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的同时也要做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

首先是词的拼写, 在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一栏中, F值为3.603, Sig.为.065 (>0.05) , 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没有显著差异, 即两方差齐 (Equal Variances) , 故对应的Sig.值为.004。检验结果显示,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 升学班学生和就业班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 升学班学生在词的拼写方面的成绩明显好于就业班学生。其次是词的用法, 在Levene’s Test Equality of Variances一栏中, F值为14.601, Sig.为.000 (<0.05) , 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有显著差异, 即两方不差齐 (Equal Variances) , 故对应的Sig.值为.007。检验结果显示,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 升学班学生和就业班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 升学班学生在词的用法方面的成绩明显好于就业班学生, 而且他们在用法方面的差距要大于二者在词的拼写方面的差距, 表示就业班学生在词的用法方面的学习成绩比升学班学生更差一些。最后是句法, 在Levene’s Test Equality of Variances一栏中, F值为6.479, Sig.值为.015 (<0.05) , 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有显著差异, 即两方不差齐 (Equal Variances) , 故对应的Sig.值为.341。检验结果显示,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 升学班学生和就业班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升学班学生和就业班学生在句法方面的程度几乎是一样的。

另外从平均分方面看, 在词的拼写上, 升学班学生的平均分为42.65, 就业班学生的平均分为36.8 (总分为50分) ;词的用法上, 升学班学生的平均分为17.9, 就业班学生的平均分为12.625 (总分为25分) ;句法方面, 升学班学生的平均分为11.05, 就业班学生的平均分为9.15 (总分为25分) 。由此可以看出来, 升学班学生在这三方面的成绩好于就业班学生, 尤其是在词的拼写方面。但是在词的用法和句法方面, 不管是升学班学生还是就业班学生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因此, 并不是所有中专生的成绩都不好, 从这次的测试可以看出来, 有些学生的英语功底还是不错的。

6.讨 论

从表1得知, 升学班学生与就业班学生在词的拼写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中, 升学班学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40~50分, 30~39分的只占1/3, 但就业班的成绩主要集中在30~50分, 而且30~39分的人要比40~50分的人多, 20~29分还有2人。这就表明就业班学生在词的拼写方面 (即最基础的方面) 掌握得不好, 但是高分依然有, 这就表明就业班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水平相差很大。升学班学生虽然也有低分, 但是他们之间的差距不大。

从表2得知, 升学班学生与就业班学生在词的用法方面也存在差异, 表5中, 升学班学生的成绩基本是在12~22分, 但是就业班学生的成绩从2.5~25分, 层次拉得比较大, 而且有两个0分, 但大多数人的分数集中在6~15分, 所以说总体看来在词的用法方面两个班的差距明显拉大, 但是就业班学生中却存在着最高分。

尽管从表3中得出在句法方面, 升学班学生和就业班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是从表6的分数的分布可以看出两班学生依然存在很大不同:升学班学生11~15分的占1/2, 但是就业班学生1~5分和11~20分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2, 这说明就业班在最低和最高分数中的人数都是最多的, 进一步表明就业班成绩的差距大, 两极分化严重。

四、结论

从本次调查所作出的分析可看出, 中专生整体的英语词汇深度知识学习不容乐观。升学班的学生成绩整体好于就业班的学生成绩,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中专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或是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本次实验存在一定的问题, 即这个职业中专的学校规模不是很大, 而且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县里或是农村, 可能由于以前条件或者师资差, 从而忽视了英语词汇知识的学习。针对本次试验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一定的调整:一是重点学习词汇、语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词汇深度知识习得更加容易;二是不应该按照入校的成绩来分班, 应按照每学期的成绩进行调班,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一些学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英语学习, 应该首先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从而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四是选择合适的工具书,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词汇学习方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较小, 所设计的实验也较为简单, 因此所得结论只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R ichards J C.The role of vocabu lary teach ing[J].TE-SOL Quarterly, 1976, (10) .

[2]Nation I S P.Teach ing and learn ing vocabu lary[M].Boston:He in le&He in le, 1990.

[3]吴旭东, 陈晓庆.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 2000, (4) :19-30.

中职中专英语教学之我见 篇5

论文关键词:中职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德育人文教育能力教育

论文摘要:面对目前我校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对新教材的使用,试从对学生的态度,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人文教育与能力教育的相互渗透来谈下我的 中 职英语教学观。

我国目前的中职中专英语教学普遍还存在着学生基础差,没有自信心,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尽管多媒体教学有些学校已普遍开展,但教师观念依然陈旧,照本宣科,忽视学生能力德育素质的提升,对口升学更是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并没有真正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自己对中职中专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着眼大多数学生,从他们的层面去授课,提升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树立“成人”重于“成才”的观念。关注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通过你的影响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尤其要关注差生,在我们中职学校班级中的差生很多,如何引导他们由原来的厌学转到愿意接受你,愿意听你所言所讲,这中间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所需所想,精心备课,投其所好,力争能切入他们的兴趣点,引起课堂共鸣。课堂上还要适当设置问题,一定要切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量身定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多给予表扬,鼓励和监督,使他们越学越想学!消除他们在初中时自暴自弃的思想,只要有他们的配合我们课堂就会井然有序,生机勃勃。只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消除对社会的危害。要知道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所受的不公平教育,将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成长,对于在初中时就备受压抑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依据国家中职课改2009年颁布的《中职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有取舍的应用好教材。

按大纲规定,中职英语课程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一年级学生以《基础模块》为主,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语言的能力为主,重在听说读写。初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模拟一些最常见的交际场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只需要引导即可,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组布置不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言,增强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不会用汉语替代即可,消除胆怯的心理,教师之需要帮助他们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去完成。因为教学评价模式的改变,学生平时课堂的表现及作业的完成对他们的约束会有助于我们教师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二年级的学生以《职业模块》为主,紧密结合各种专业的需要,让学生熟知本专业的常用词汇,学习行业中的常用表达,了解本专业的动态行情。教师可以将专业课上的知识通过设置任务,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现场,用英语来谈谈我们的实验室、设备、工具和操作流程。教师不要担心学生语言错误,让学生努力尝试交流,只要能表词达意即可。这一阶段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有所取舍,方便教学的开展。三年级的学生在前两段的基础上,以《拓展模块》为主,这是根据学生需要,对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升学或就业需要而开展,以帮助学生梳理考点,提高词汇阅读能力为主的综合训练课程。总之,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自行制定教学目标,分散教学任务,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课堂教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努力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课堂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也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须知,一切以学生为本,做好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英语课堂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中职学生成绩差并不表明他们不如人,他门也是内心充满渴望,有幻想、朝气蓬勃的一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一样希望在人格上得到尊重。“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很好的理解,人格得到尊重,他们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以后去更好的服务社会。其次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课堂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只要能让学生开口,无论讲中文还是英文,本身就是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想知其所以然的渴望,同时不要怕学生犯错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个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过程,是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收集丰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多鼓励,少批评。力争使学生摆脱原有的恐惧与厌学情绪,使他们想学,乐学。

总之,我们要把人文教育和能力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善待每位学生,重视德育的渗透,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正确的人生导向,摆脱不良的厌学厌世情绪,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尽管我们的中职教育生源不好,课程也不好开展,但只要我们有耐心,不断地去实践和摸索,应用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学生实际着眼,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真正以身作则去感染影响我们的下一代,相信中职教育会走出眼前的困境,会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职英语教学思考》 刘小菲

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中专英语 普高英语 阅读课教学

一、两种阅读课的主要差异

中专英语阅读课和普通高中英语阅读课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它们的课程内容设置和难易程度的不同上。

1.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同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自然这两种英语阅读课的课程内容也就不同。

前者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托,后者则以《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托。两种阅读课的课程目标虽然一样,但课程的内容设置却有明显差异。中专英语阅读课文多与生活场景和职业场景有关,充分贯彻了“贴近生活”、“训练技能”的编写意图。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则相对更广泛、信息密度更高、语言知识更为丰富。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课文体裁更多样,如广告、新闻报道、调查报告、旅游指南、人物传记、连环画、交通运行时刻表、科技前沿信息等科普文章。

2.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

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培养目标息息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就业为主要目标。而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其他各类教育和继续学习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普通高中的学生以升学为主要目标。

因此在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上,前者符合中专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后者的难易程度符合普通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较之前者其难度有一定提高。

二、对中专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启示

鉴于以上情况,在教学方面中专英语阅读课应区别于高中英语阅读课。

1.结合专业特点,关注职业发展

中专英语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学的表面,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对接点,将所教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

2.把握课时优势,精心设计活动

Otto Jespersen说:“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事去做,而且用英语做。”中专英语较之高中英语而言,其课文语言知识点少、难度小。并且中专英语教学少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也就少了针对高考的海量练习,其教学时间相对充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和使用英语。

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一册Unit 10 Section 1 Inappropriate ways of greeting in English为例。其话题是围绕中西方礼貌礼节的差异而展开的。笔者在进行这节课的阅读教学时主要设计了如下活动:1.开放式讨论。教师以开放的形式设置以下问题:How do we Chinese greet each other when we meet? Can we greet American people in the same way? If not, how should we greet them? 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一方面能充分体验到参与课堂的乐趣;另一方面能从其他同学那儿获得有关问候语的一些信息,从而补充自己的原有信息储备,为进一步阅读课文做好铺垫。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快乐。2.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题。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和美国人见面时招呼用语的差异;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查读、扫读、略读、预测等快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同时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3.话题拓展性讨论。教师设置如下两个问题:①Why should we greet foreigners in appropriate ways? ②What can we do to avoid greeting foreigners in inappropriate ways?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通过话题拓展性讨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得到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渗透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习俗。

总之,在组织中专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各种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运用语言并掌握语言。同时,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体现中专特色。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中专英语教学探索 篇7

1. 电影相关内容阅读

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范围, 增强他们对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除了要阅读和影片相关的电影字幕外,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影片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 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程度。这些内容包括影片的相关评论、影片主题的背景知识、影片作者和主要演员的经历和概括、影片的有关新闻等。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这些材料, 比如电影网站和电影杂志等等, 在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之后, 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次使用, 并不断对材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对于低年级学生, 我们可以在班里朗读这些材料, 对里面的语言点和大意进行讲解, 然后在随后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对于高年级学生, 我们可以发动他们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作为他们进行课堂活动的资料, 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这些资料, 以提高对影片的理解程度和为以后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写作练习

电影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写作一系列的话题。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 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与电影内容有关的简短的观后感, 它可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的一个准备材料, 这样他们在活动之前可以熟悉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如果看电影和课堂活动之间的时间太短, 我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练习可以就影片的一点或两点进行叙述评论, 不要面面俱到。在开始阶段, 写作的形式自由, 不要拘泥于一定的格式和形式, 只要表达流畅和清晰即可, 老师可以就学生写作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也可以打出一定的等级。如果老师对写作练习要求得太严格, 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看电影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就会变成为获得成绩而去写作, 结果就流于形式, 失去了这个活动的意义。对于确实不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写的学生, 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 最好是一些提供基本的写作词汇、写作话题和方法的书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每个学生可以每周一篇习作, 长度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影片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解决。

当然,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的抄袭现象, 这部分因为网上有很多的电影方面的资料和评论。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 要允许学生开始阶段在文章结构、词汇和句子结构上模仿和学习, 但要鼓励学生逐渐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3. 网上资料搜索

尽管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极易从网上进行模仿和抄袭, 但在教学中网络还是学生一个不可取代的学习资源。网络上的有关电影资料不仅可以用作电影学习的材料, 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一个资料库。在课堂活动的准备阶段, 电影评论和介绍的信息无疑是学生进行表演和辩论的一个好的材料, 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好的语言材料和表达话题。同时,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知识在记忆上可以更加深刻, 表达上更加流畅。此外还有很多的电影主页, 可以使学生获得娱乐的同时, 不断地增加他们的电影知识和语言知识。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语言方面的最新信息。在课堂语言教学接触的语言环境和知识是很有限的。

4. 小组辩论

人数较多的班级在班级活动上一直是一个难题, 学生存在不同的语言水平也很难使活动顺利开展, 水平较低的学生和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往往使活动被迫中断。针对这种情况, 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上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可以给出活动小组所要讨论的话题, 每个小组最好有4~5名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 好的学生要能积极地帮助较差的学生, 教师在评价时要针对每一个小组, 而不是针对个人。在活动中, 每个学生要对小组的观点至少能说出一个有力的证据, 并让学生准备好如何去反驳其他小组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能读稿子进行发言, 也能即兴发言。老师要做好小组之间辩论的协调工作, 要帮助发言落后的学生, 又要归纳他们的发言要点, 让其他没有参加讨论的小组理解, 必要时也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参加讨论。当然, 这种活动对于一般老师来说,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但是精心准备和多次练习之后是可以做好的。

5. 小组陈述和讨论

小组陈述练习就是在讨论前和讨论过程中就相关内容进行陈述, 比如, 可以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介绍影片的作者简介、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等相关知识。这种练习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练习口语, 这项工作是建立在信息搜索和写作练习的基础之上。如果让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进行这项活动就会花很多的时间, 可以安排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小组学生的人数少, 学生水平高, 当然讨论就会开展得越好。但是小组中有一个好的小组领导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他 (她) 要负责对问题的组织和引导工作, 还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创造发言时间和机会。当然, 好的话题也是小组讨论成功的基础, 因此老师要和学生仔细地对问题进行挑选和表述。在活动中, 最好先把有关的背景知识陈述的工作让水平不高、不太自信的学生来完成, 给他们创造机会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开展得不太顺利的时候, 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 但教师的参与和干涉要尽量地少, 以避免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不使学生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有时讨论过程中的沉默也不是坏事, 它说明学生正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或者可能转向新的话题。为了使讨论进一步进行,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话题, 并要他们说明这些话题值得讨论的理由, 这样就可以使讨论活动持续深入展开。

6. 教师评价

由于我们的课堂活动不是进行学术探讨, 所以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应该以语言为中心, 而不以影片的内容为中心。只有学生对他们所谈的内容比较放松, 他们才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语言交流。另外, 评价应重视学生的活动的参与度, 而不以学生的语言技巧为重点, 这并不是说教师不应重视学生的语言措词和发音, 是因为如果重视这些方面, 学生会在活动中把注意力转向选词和句式方面, 进而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和速度。语言技巧的训练应该在其他的场合去训练, 比如在语音室练习语音和发音技巧等。所以,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的自然流利程度。

浅谈中专英语教学 篇8

关键词:兴趣,中专英语,主观能动性

现在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 英语学的是哑巴英语, 英语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努力培养愉快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趣味性和知识性达到完美统一。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事物, 人们总是想接近它﹑探索它, 并愉快地接受掌握它。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 比如学习What’wrong with you?你首先让他们分析be wrong with的意思, 然后和be worried about进行比较, 首先明白be wrong with和be worried about的区别, 然后进一步分析什么情况下用be wrong with, 你怎么了, be wrong with是担心什么问题, 或对某某有担忧。避免教师一味地在黑板上教, 举例子, 满堂灌, 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可以两个人进行对话练习, 一问一答, 不会的老师可以适当提醒。在课堂上要调整学生学习的主观动能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配合老师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对课堂活动进行宏观指导, 针对学生的信息反馈, 努力营造出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 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英语学习。

为此, 我有几点教学体会:

一、要注重学生的口语练习

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口语问问题, 讲一个小故事, 讲一件事情, 讲一讲起床后到学校的情况, 一天有几节课, 都是什么课, 天气怎么样, 谁值日, 例如Who’s dut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培养各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智力之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表明, 学生只有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 才会倾心去钻研它, 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它。实践证明, 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 他们喜欢通过图片或自制图片、多媒体、实物、简笔画, 甚至录像学习, 因为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这样他们的视线就容易被吸引过来。另外, 要用多种操练手段进行教学, 如上Going Shopping这一课, 我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个扮演售货员, 一个扮演顾客进行对话, 同时, 多媒体可以放一些北京秀水市场的图片等。记忆方面, 我们知道学生的记忆能力各有差异, 因此可以想一些其他的方法, 一来可以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记忆, 二来可以提高成绩较好的同学的记忆。利用编顺口溜、讲小笑话、讲小故事等记忆英语, 在课堂中, 利用多种教具, 刺激学生的感观, 如录音机教学学习英语。另外, 对于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 一次或几次成绩的失败, 会造成他们悲观失望的心境, 容易对英语丧失信心, 失去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 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统筹兼顾, 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在学习英语上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 要爱岗敬业, 要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严格要求自己, 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使学生信任你、崇拜你。这里既有文化功底, 又有涵养问题。平时要积极钻研教材, 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使自己的知识向广度、深度拓展。例如, 教学生used to和be used to区别时, 可以举例I used to get up at seven every morning.I am used to reading book, then goes to bed very late.

四、要注意课堂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些教师抱怨道:“不知为什么, 这些知识我在课堂都讲过, 考试中学生还是做错。”教师讲过的知识之所以学生掌握不了,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有一点不少教师都认同, 在语言学习中, 教师讲了的东西, 不等于学生就都懂了, 而学生都懂了更不等于学生就会用了。想要由能懂到会用, 老师就得做到不垄断课堂、不满堂灌, 要注意重视语言实践,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实效。

五、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 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联想创意, 一般来说,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越大, 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越大, 学习效率也越好。例如, 学习in front of就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它与in the front of之间的异同, 通过比较发展思维, 加强鉴别力, 提高了思维能力。

看图说话法, 他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 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 看到课本下册the Great Wall的图片, 就可以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问:Where is the Great Wall?

答: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China.

问:What is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Great Wall?

答:It’s more than 6700kilometers long.

也可以用别的创设场景进行自由对话, 通过这种训练, 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式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完成Reading这一环节后, 除了了解文化背景、写作背景外, 还可以让学生用汉语进行翻译,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课文进行情景假设, 自编一个新段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中专英语课堂提问教学的探讨 篇9

关键词:中专英语,课堂提问,教学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一门艺术。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叫问题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当今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提问, 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及时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有效控制课堂, 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艺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他们学好英语。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 利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思维、振奋精神、提高兴致。因此, 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课文中的知识为依据, 还要善于从文章巧妙的构思中提出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 品尝收获和成功的喜悦, 进而渴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2. 利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巧妙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他们心灵的门户, 是教学中特别需要精心处理的问题之一。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 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 应当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决定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了他们心灵的门户, 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进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道路。因此, 用巧妙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我们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之一。

3. 利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但是, 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几十个人, 他们有各自的生活经历, 有各自的性格爱好, 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拓展学生的思路, 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因此, 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应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 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 积极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 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发表各种见解。

4. 利用提问强化学生认知

大凡成功的教学工作者, 都十分注重向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方法和技巧, 以强化学生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并永久保持的有效方法, 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措施。因此, 我们的提问就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获得、强化新的知识和能力。如在词汇教学中, 用归类提问、对比提问、演绎提问、归纳提问等形式, 揭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从单词的形、音、义、构词法、用法的纵横联系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并加深印象。当然, 还可以用展示情景来提问以增强学生记忆。创造某种情景后再提相应的问题, 既可帮助学生理解,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5. 利用提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记》曰:“善问者, 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而后其节木。”这就是说, 善于提问的教师, 必须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提问过程中还要善于通过激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进而探究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 并总结规律, 从而学会自己学习。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提问技巧是课堂提问的“润滑剂”, 技巧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效果, 从而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

1.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态

为使教师与学生顺利交流,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教态很重要。一般来说, 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 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 即使学生的回答不正确, 也不要打断。学生回答完毕后, 应有1~2秒的停顿, 以确保学生将话说完。教师还可以总结学生的答案或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出新的问题。教师重点要听学生所说的内容, 而不能仅仅期待教师想要得到的答案。

2. 把握好难易度和提问的时机

难易不当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问题过难, 学生回答不上来, 提问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如果问题过易, 学生回答轻而易举, 提问的目的同样没有达到。一般说来, 提问要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所提问题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而定。

同样, 把握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 在上课初期, 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 应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 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 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 进一步强化兴趣、维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所以, 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过于盲目, 应随时注意学生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 正确把握提问时机, 及时提问, 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3. 不同问题的交叉运用

课堂上, 教师通常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这类问题我们把它称为检查性问题。这类问题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个单词、短语、句子等是否理解, 因此, 所期待的回答不必冗长。另外, 我们也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发挥性问题。发挥性问题是指有些问题不希望学生只用一两个词来回答, 而是希望学生尽量多进行一些阐述。提问这样的问题时, 应注意问题的焦点不要过于集中, 或者说, 要将问题问得泛一些, 这样学生就可有更多的发挥。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就是发挥性问题, 而“Do you usually do you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就不是发挥性的问题。当学生对于发挥性问题作出回答后, 教师如果还想让学生继续说下去, 就可以进一步提示, 如教师可用“what about...?”来引起某方面的话题。

4. 掌握好提问的顺序及等待回答的时间

教师应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如果一次提问多个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迷惑或产生理解错误。提问要先从回忆性问题开始, 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后再提问理解和分析性问题, 最后提问评价性问题。教育学者袁昌寰研究指出, 学生理解一个问题至少需要3秒钟时间, 有些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或许要长于其他学生。因此, 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3~5秒的思考时间。这样学生给出答案的正确率会明显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作短暂思考, 以便更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5. 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 所以课堂教学也要讲民主, 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可以设置错误问题, 提示并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善于紧扣课堂内容提出问题, 并通过讨论进行解惑。这样学生不仅接受到来自教师的知识信息, 同时也接收了来自同学间的知识信息。而学生自己的语言所传达的知识更符合学生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 更容易被吸收, 教学效果也会更好。通过质疑提问,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还可以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的原则

1. 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教师要用温和友好的语调提问, 与学生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而且眼睛要看着学生。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或答不出, 教师可以让另一个学生帮助。教师应先提出问题, 然后再让学生回答, 否则未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不再关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 教师要尽量避免按学生的座位顺序提问学生。提问时, 教师不应只是站在讲台前面, 而应不时走到学生中间, 用亲切的语调询问学生。

2. 合理选择提问对象

作为提问对象的学生, 因其个性情趣不同, 在认知方式、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等方面都存有差异, 这是教师选择提问对象的前提。从认知方面看, 对于依存型学生, 由于他们对外来信息加工的主动性差一些, 受批评时, 成绩会下降, 因此应多提一些方向明确、结构严密的记忆性问题, 并多加鼓励;对于独立型的学生, 由于他们更多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知觉较稳定, 不易受外界的影响, 应多提方向性、结构松散型的问题。从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来看, 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优秀生, 应多提一些有一定难度和需要快速作出反应的问题;对于中等生, 应多提一些相对适中的, 有利于提高其自觉参与意识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应多提一些基础性、激励性的问题。

3. 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反应

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回答或提出的问题。美国教育家纳德勒曾经指出:“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用语言, 也可用微笑、点头或眼神的交流等非语言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含意。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不要过分表扬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 以免使其怀疑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或答案不正确, 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 而应当用另一种方式进一步解释所提出的问题。这样, 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和学生问答等多种形式, 引起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逐步化解教学难点。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也应耐心启发和诱导, 哪怕学生开口只讲一句话, 教师也要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2]袁昌寰.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 1999.

试论中专英语口语教学 篇10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方式

长期以来, 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以输入为主。即教授——接受, 教师把语法、语言点作为教学重点, 把讲解和书面练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学生很少有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即使有也只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如简单的用YES/NO回答问题, 或者直接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语言操练停留在机械的句型操练中, 没能体现操练的交际性,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对话, 这样学生在缺少目的语言环境下, 赖以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教学也难以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受限制。正因如此, 教师应改变长期沿袭下来的这种教学思维方式, 要意识到英语的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习得, 而且是一种语言的交际活动;要重新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发挥课堂组织者、鼓舞者、引导者和信息提供者的作用, 确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想说、敢说、有话可说, 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式的课堂模式, 尽力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过程中既学习语言又培养交际能力。

二、语言环境的创设——情景教学

首先, 坚持用英语上课。在英语的课堂活动里, 语言既是教学内容, 又是教学媒体。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用英语上课, 一方面教师所讲的英语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感染、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的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努力提高口语水平, 确保课堂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时代性, 教师课堂上话语的数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其次, 设置英语情景。口语课应以情景教学法为主, 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主。通过演英文小品、唱英文歌、讲英语故事、英语演讲、角色扮演、游戏等手段, 将可听性、可观性、可操作性融于口语中, 以求学生对特定情景中的对话有准确的理解和整体性记忆。

最后,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是在非自然的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播放教材录音带、录像带或转播一些有趣、简短的英语原版音像资料,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让学生在眼看、耳听中感受目的语人的语音、语调, 而且学生还能从中模仿目的语人所说的英语。

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种语言, 万万不可脱离与之息息相关的文化。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 让学生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谈话习惯等, 否则学生虽然正确无误地说出句子, 却难以体现语言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 导致交际障碍。例如, 中国人给人打招呼总爱说“上哪儿去?”、“干什么去?”、“吃了吗?”, 译成英语是“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Have you eaten?”, 如果以同样的方式跟英美人打招呼, 那么他们会认为是在侵犯其隐私, 按照他们的习惯, 只要一声“Good morning!”或“Good afternoon!”就行了。像这种文化差异常会引起交际过程中语言的误用, 令谈话双方处于尴尬境地, 可见, 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运用并不是英语学习的全部, 要适当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 训练学生置身于文化背景中讲地道的英语。

四、注意整体引导, 纠错有度

教师上口语课时,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组织上, 而不是学生口语错误的纠正上。在这个问题上, 常见的错误有二:一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非常具体地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说;二是有的教师容不得学生有任何错失, 不管是语音的还是语法的, 一旦听到, 即刻纠正, 结果都导致了极不好的后果。前者打量占用了本应属于学生练习的时间, 使本应常开口的成了闭嘴倾听的, 模糊了口语课与精讲课的界限。后者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有“怎么我一开口就错?”、“为什么我一句话未说完就被老师抓住了错误?”的疑虑与担心, 易导致学口语兴趣和信心的丧失, 成为为避免老师的批评而“自愿”放弃开口说话的沉默寡言者。因此, 教师应注重整体引导, 即在进度上、气氛上、方向上引导学生。同时, 要掌握纠错有度, 对于一般性的、小的错误, 不必一一纠正, 更不必即时纠正。如此, 才能使学生能以完整的句子表达连贯的思维, 完成整体的语言沟通。在学生练习口语表达的过程中, 教师应是倾听者而不应是演讲者, 应是以微笑“鼓励”学生具有犯错权的陪练, 而不是以冷脸相对, 逢错必纠的裁判。

五、改进口语课评价方式, 促进口语教学

口语课评价方式, 即口语课考试, 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了解学生综合的口头交际能力, 而不是仅仅检查学生学过的对话背过没有, 是否记住并掌握其中的生词或句型。本人以为, 较为合理的口语考试方法可参照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PETS) 中口试部分的方法。即学生逐个或两人一组进行测试, 教师给一个假设情景, 或充当对话人, 与学生即兴对话;或让学生根据虚拟情景双方即兴对话。通过这种方式,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明确口语课的目的, 充分利用考试的反馈来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除了上述几点外, 在中专英语口语教学中还应注意多做情景反应练习、坚持语言操练交际化等方面, 在此就不再赘述。

总之, 教师要设法创造让学生多说英语的机会, 课内课外行成一个说英语的良好氛围, 这才是中专英语口语教学的真正出路。

摘要:中专英语口语教学再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 而应不断转变教学思维方式,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进行情景教学;同时还要注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而在进行口语课教学时, 教师还要注意整体引导, 纠错有度;除此之外, 改进口语课评价方式也是促进口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专英语教学课程互动措施 篇11

教育要服务于社会,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职业教育迅速兴起, 给青年学生创造

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机会。这就要求在英语课程教学中, 结合现实情况, 不断大胆尝试创新, 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 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中专英语教学课程互动措施原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认为应开展双边教学,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措施,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使学习成为快乐的过程和幸福的体验,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充当主要角色

众所周知,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在语言的输入 (听、说) 学习和输出 (读、写) 学习中, 勇于提出自己的认知和想法, 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 说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和老师、同学及时决沟通交流, 这样才能优化课程教学的质量, 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此外, 中专英语学生大多处于16到18岁, 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 以往的教学课程往往注重知识内容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 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单纯的成为知识接收的“容器”, 许多学生“高分低能”, 笔者认为开展双边教学, 让学生来扮演主角, 打破原来的“一言堂”式教学, 把“舞台”还给学生。

2. 教学方法要适合中专学生的的心理特点

一方面中专生正值青少年时期, 求知欲强, 掌握知识的速度快, 在学习中积极主动:

另一方面, 由于基础差, 归纳总结的能力弱, 个体学习上差异较大, 因此教师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另外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的开口能力, 对于腼腆不爱发言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张口, 避免害羞心理。

三、构建中专英语教学课程的互动措施

1、注重教学主体。

我们的学生聪明活泼, 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潜能如果被最大的开发出来, 就会极大的促进他们的阅读兴趣, 他们在知识结构, 学习方式, 学习的水平和效果上都存在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难易适中, 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 并且有所收获。并及时总结, 注意词汇的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多样化, 多种体裁的学习, 注重故事性, 叙述文体, 说明文体, 传记文体等等多种体裁的涉猎, 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得, 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使教学层次鲜明, 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营造英语课堂气愤, 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班级的布置上, 学习栏目尽量使用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英语, 这一点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应用, 使用简单的英语指令, 并且要求学生也尽量时也尽量使用英语进行对话, 这样就口语在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口语, 锻炼学生的开口能力, 这样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能力就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高。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 大胆开口, 学者去表达。

3.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赏识教育,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赏识教育是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道尊严,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行为的榜样, 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果片面的只看成绩好坏而忽略情感的培养, 认为学习不好就是不可救药, 这样的教育就会让学生的发展受到局限。赏识教育是从学生希望得到认可的心理出发, 通过有效的鼓励、爱护最大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理论的基础就是爱的教育。对于厌学和差生, 深入的了解, 耐心的辅导, 不断的沟通, 发现学生的优点, 不断的给予激励, 让学生在身心愉快地学习, 从而取得求知的成功。

4. 要培养自己热爱英语,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随身携带英语的小字典, 随时随地的读英语、学英语、用英语, 使自己始终有英语的环境的心境, 不断的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 经常有种成功感, 不断的鼓励自己学习。快速学习, 开动脑筋, 这样就会有英语语言的意识。要大胆敢说, 不怕犯错误, 语言的口语运用中, 很多同学在说之前有胆怯的心理, 怕犯错误被笑话, 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 教师要带动学生大声跟读, 同学之间进行英语的交流和对话, 积极地主动的发言, 在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可以尝试的用英语进行表述, 小组间进行课文的情景表演。积极发言, 主动的去提问, 始终信心十足的讲说。在班级开展英文活动小组, 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和外国人进行交流, 这样的面对面的直观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就会自然而然的喜爱英语, 敢说敢用了。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有计划的系统安排学生的学习, 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克服畏难的心理, 满怀信心和热情的去学习,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幸福感觉, 学得轻松, 读得准确, 学得开心。

摘要:中专英语教学课程如何打破传统的方式方法, 加强师生互动, 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 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教学中不断大胆尝试和创新, 使学生进入到课程教学中来, 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此提出了中专英语课程互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专英语教学,互动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志群.新课改下中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0 (11)

[2]廖辉征.刍议中专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J].科技信息.2011 (18)

[3]陈红梅.浅析中专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1 (21)

[4]刘敏.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中专英语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10 (04)

上一篇:教学个性和教学创新下一篇:纤溶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