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教学

2024-08-06

中专教学(精选12篇)

中专教学 篇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 它既是一门基础课, 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在中专学校中,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文化基础薄弱, 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有时候甚至是一问三不知。而且在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偏见, 认为在中专学校中, 语文的学习并不重要, 只需要学习一些专业的技能即可, 所以, 兴趣不大。因此, 中专语文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是很多教师的共识。那么, 如何突破这个现状, 使中专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笔者认为, 中专语文教学应该按照中专院校的特点和中专学生的特点,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实施以来, 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还没有完全实现, 课堂上学生的自学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形式, 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教师认为仅仅让学生自学, 他们体会不出文章的内涵, 感受不到文章描写的情感。而“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能阅读中进行阅读的活动的是学生,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掌握着阅读的速度和方法, 教师则起着指导作用。在自能阅读中, 学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 对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再次阅读获得答案。在这种阅读方式中, 学生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述文章, 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读就能有很大收获。

在学生进行自读活动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在学生的阅读出现方向偏离的时候进行引导, 在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仍然有疑问时进行指导。教师在还给学生自由的同时把握着学生阅读活动的方向, 这种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最为有效的。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启发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 是因为启发式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启发式学习,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 还提高了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 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在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从阅读中对知识进行感悟, 从而获得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 使学生熟练掌握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可通过以单元作为宏观活动, 每一篇课外作为微观活动来使教学更容易操作, 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创新性, 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 比较常见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 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都能获得提升。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能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不断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最后能勇于在全班师生面前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小组合作讨论能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思考, 能使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更流畅, 看待问题的目光更尖锐。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 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时, 好像事不关己, 只是在倾听他人发表的意见, 自己对问题不发表任何看法。这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久而久之,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他们可能会干其他事情, 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放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 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切都由教师主宰,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 教师一手控制,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设计巧妙的情境,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种自主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 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主动化。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知识丰富多样,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 发展自己的特长, 弥补自身的不足, 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 可以在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 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弥补现实缺陷, 找到自信。

总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新阶段。从内容上说,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 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 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课堂生动活泼。

五、重视和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学语文, 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具有综合性, 其学习内容亦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性。几乎每个综合性学习课题, 都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而是关涉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两个方面。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学习资源或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时, 应该时时关注两者的统一, 努力做到求知、启智、练能的过程, 即学习习惯、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 中专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特点及中专学生现状来搞好语文教学, 真正发挥中专语文优势, 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 从而真正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中专教学 篇2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上的,短短的几句诗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实在是太难了。平时也很少听到古诗这样的公开课,只知道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

首先,诗经不同于一般的古代诗歌,有些句子,字词的读音现在早已消失了,所以,学生的预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没有课本。有些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好,影响了对诗歌的理解。

其次,爱情诗,让学生感觉不太好表达。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理解得非常好,录音,琅琅书声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意境,可是,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或许是由于有听课老师在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自由发挥,尤其是男生,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很拘谨。所以,后来的时候,学生跟我说,老师,选的这篇文章不太合适,我们都没话可说。所以,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女生很多,男生却很少。

再次,课堂容量太大。这堂课的设计课型是阅读体验课,是想通过学生的阅读后改写成歌词、小品、议论文等其他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出诗歌欣赏的鉴赏点,同时归纳出诗经的主要语言特点。假如,学生准备充分的话,这种比较特殊的思路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虽然,最后目标达成,但是,有少数同学在课堂表演中有笑场现象,从而导致课堂组织有些遗憾,时间上也显得紧张,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中专政治情境教学探究 篇3

一、中专政治情境教学的历程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场景的合理设置是关键。以往情境的设置常常是举办辩论赛、饰演小品等一些常见的类型,这些方式确实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这些方式一般要有两大要素来支撑:一是需要有特定素质与天赋的学生,也就是说参与学生要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或辩论口才;二是需要学生和老师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并进行反复演练。在学生不太愿意花太多时间学习政治的新背景下,大多数一线老师一般不会较多采用上述方式来进行情境教学,往往只是根据教科书的安排,一个单元以综合探究的方式搞一次这样的活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政治课堂的场景设置更多地采取利用多媒体再现真实情景的方式,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思维。这种场景设置的准备过程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老师单方面进行准备,精心备课,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视频、漫画等。下面我重点就政治课的有效情境教学来谈谈其需要达成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明确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思考并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所学的知识点。不能为了情境而去创设情境,或者使情境偏离了教学目的。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充分备好课。“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目的,认真研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吃透教材内容,围绕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串联成有意义的连贯的链条,由此创设相应的情境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在情境选择上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根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不同课程内容特点,系统规划需要使用的情境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运用的时间占比上更需要有一定的计划,防止应用的随机性。比如应避免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过于花哨,或片面追求画面色彩、背景音乐的插入,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时、适度,充分发挥其功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情境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

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活动增多了,教师的活动减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参与活动。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和评议者,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选择好问题情境的内容,如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要把它选用好,及时作为情境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来,让学生如临其境,真正融入其中,以便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其次,要安排好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很多,有教师口述式、多媒体呈现式、学生表演式等,采取什么方式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定。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大胆设想。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和提出的各种方案要总结归纳,并进行必要的评论,这些都需要师生保持互动。

(三)情境要有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举例而举例。教师对其所举事例必须讲清讲透,尤其是在材料介绍完之后要加以归纳、总结、评说,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又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的,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种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的做法,只有表面上的热闹,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时也兴趣盎然,但缺乏必要的分析、结合,学生记住的只是事例本身,不能提高知识水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也会失去兴趣,最终影响对政治课的学习。如果事例可以与政治课中其他的知识点相联系时,就应该把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既明白新学的知识,又复习原有的知识。

(四)情境要有真实性

政治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真实,就是说事例材料本身不论是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必须是确有其人,确有此事。只有真实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所以,举例一定要真实无误,绝不可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或者是经不起推敲,否则就有悖于政治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举例时最好选择历史事件或是时事方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看待问题。

(五)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调控到最佳状态,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情境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教学情境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在实施教学情境中,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及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结束语

中专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篇4

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

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 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听。我们既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官得到愉悦, 更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聆听前教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相关音乐知识等不进行过多的介绍, 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形成思维定势, 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创造性的理解, 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2) 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随意插话或终止播放音乐, 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正在获取的感受; (3) 聆听结束后, 老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不同体验, 把个性化的东西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二、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 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 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 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 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时, 则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 超脱人声的限制, 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形式, 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缘由。以上实例说明, 生活中不仅需要音乐的陪伴, 而且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 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品, 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 “哪里有人类的足迹, 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 又可以娱人, 更可以通过音乐, 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 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已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 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 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 会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 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多听高尚的音乐, 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 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 情绪高昂起来。

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专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主课, 往往将音乐鉴赏课视为放松课, 只听听流行音乐而已。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才能逐渐让他们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好奇心, 这是一种技巧。例如, 每次课前十分钟, 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 体裁不限, 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 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 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留意音乐作品, 并从中获得知识。或者, 让学生创编音乐, 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 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 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不同节奏, 通过表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表演, 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简短的点评足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 一堂课,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将是一堂失败的课, 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 那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努力创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不要刻板的欣赏, 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自由、坦然, 给他们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间, 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学生营造有个性地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 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 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的, 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中专数学教学计划 篇5

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快来看看中专数学教学计划吧!

中专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校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本,认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入挖掘教研组内的教学潜力,提倡教学严谨、科学、务实。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认真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研组建设,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每周三第6 ,7节课。学校小会议室

三、工作要点:

1、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参与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日常教学要按“即定计划”上课。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日常堂教学质量调研。要求一课一案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作业每周至少4次要求全批全改有成绩和时间。要求每单元新后必须要有单元检测,尽可能做到统一考试。

2、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环节,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的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实行集体研讨的备课方式,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编写教案,组长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组内教师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使每位教师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的意识。

3、在课堂与教学方面,重点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会变为会学。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

4.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以及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都要了如指掌,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生实际能力和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应该是比较恰当的,是保证45分钟的教学质量的前提,按这样的设计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是有效的,是符合使学生“跳一下便能摘到挑子”的教学原则。正向教育家指出那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去要求学生,会使学生更加困难,也会使学生更加失去信心。

5、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6、加强辅导后进生工作的力度,讲究该项工作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加强对有希望脱离学困学生的辅导帮助。教师要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合格率、控制差生率。

7、进一步落实并开展省市级课题和的研究,要求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撰写一篇论文,确保有计划、抓过程、有成效。

8、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就如何上课,备课,说课,命试卷等相关的问题举行讲座。

9. 建立自己的数学题库,编写好本学期习题册,在本年级使用。对于每次月考试卷要2位以上的老师出题,最好是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审阅。

10、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兴趣,本学期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要开展2次以上数学兴趣,高三年级在5月举行一次“如何解答高考试卷”讲座。

中专语文教学思考 篇6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实施以来,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还没有完全实现,课堂上学生的自学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形式,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教师认为仅仅让学生自学,他们体会不出文章的内涵,感受不到文章描写的情感。而“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能阅读中进行阅读的活动的是学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掌握着阅读的速度和方法,教师则起着指导作用。在自能阅读中,学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对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再次阅读获得答案。在这种阅读方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述文章,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读就能有很大收获。

在学生进行自读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在学生的阅读出现方向偏离的时候进行引导,在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仍然有疑问时进行指导。教师在还给学生自由的同时把握着学生阅读活动的方向,这种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最为有效的。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启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是因为启发式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启发式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提高了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阅读中对知识进行感悟,从而获得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可通过以单元作为宏观活动,每一篇课外作为微观活动来使教学更容易操作,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创新性,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都能获得提升。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能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不断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最后能勇于在全班师生面前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小组合作讨论能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能使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更流畅,看待问题的目光更尖锐。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好像事不关己,只是在倾听他人发表的意见,自己对问题不发表任何看法。这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久而久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可能会干其他事情,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放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教师一手控制,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种自主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主动化。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可以在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找到自信。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新阶段。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生动活泼。

五、重视和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学语文,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其学习内容亦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性。几乎每个综合性学习课题,都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关涉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两个方面。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学习资源或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时,应该时时关注两者的统一,努力做到求知、启智、练能的过程,即学习习惯、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中专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特点及中专学生现状来搞好语文教学,真正发挥中专语文优势,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从而真正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中专会计教学的思考 篇7

一、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

(一) 学生起点低, 学习能力差。

众所周知, 在目前学历普遍较高的时代, 成绩好的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 而那些考不上高中的, 年龄小就业太早, 过早步入社会家长不忍心, 中职教育成为了这些难圆大学梦的学子的首选。这些学生大多数几乎从不看书, 在厌学情绪非常浓厚的环境下, 学生不愿学习, 也不知该如何学习。

(二) 教育教学观念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视理论教学, 轻视实践检验, 注重老师讲、学生听, 忽视老师走、学生扔的现象, 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讲的时候懂了, 老师走了, 又忘了, 课堂教学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 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 学生为辅, 老师讲、写, 学生听、记, 教材一章一节地编, 老师一章一节地讲, 学生面无表情地听,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 从而失去对会计学习的兴趣, 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四) 课程设置不太适应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 但以中专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 不能很快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 所以, 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为把我们的毕业生培养成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中所设置的《财务管理》等, 让中专学生比较难以接受, 从而容易对学好会计知识失去信心。

(五)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会计老师只有较深的理论知识, 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专学校任教, 没有一天的实际操作经验, 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 老师并没有实际见过或登记过银行存款日记账, 也没有见过银行对账单, 他也就没有办法教学生如何核对、如何查找未达账项, 可想而知,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从何处入手, 束手无策。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专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困境,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应对措施: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会计专业理论较多, 初中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 对会计理论知识感到晦涩难解, 因此, 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 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 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 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 而是让学生知道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 总合之算为会”, 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 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的原因, 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 做到深入浅出, 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 科技迅猛发展, 知识剧增, 学校的学习, 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 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 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我们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 都是我们走出校门以后, 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 还要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 更新教学理念, 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用来指导实践, 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考会计职称, 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 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 学以致用, 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 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随着中专学生招生环境的变化, 中专生的入学门槛变得较低, 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相符, 比如《财务管理》等课程, 学生在学习时很吃力, 而且, 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所以, 存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现象。

随就业形势的变化, 会计人员就业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 学生不到毕业就提前就业, 为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能力, 我们建议中专学校调整课程设置, 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年能参加当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在考前完成《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任务;为增强学生就业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在学生离校前的一学期, 完成初级会计师的考试科目《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的教学任务。

中专美术欣赏教学探究 篇8

一、美术欣赏课现状

通过课程的实际开设以及在学生中的普遍调查, 我们发现, 在欣赏课中, 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上课人数不多,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还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中专美术教师在学校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较多, 而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的掌握则比较薄弱, 同时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 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 就教材论教材。此外, 由于中专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 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 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 因此,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 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 就是只重知识传授, 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由于非统考科目, 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 就出现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情况。

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 教学内容定位不准。

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根据教师的主观愿望制定的, 没有从学生实际水平、实际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效用性为出发点。本来是希望通过该课程开阔学生的眼界, 丰富美学知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 实际上却偏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本来丰富多彩, 富于教育、审美、启发多重意义的美学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2. 学生认识上存在误区。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 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 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审美教育的作用, 从而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 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欣赏。对于美术作品看得越多的人, 就越具备美术欣赏的能力。而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 认为美术欣赏课没有实际价值。一般情况下, 很多同学更愿意学习专业技能知识, 认真听课的, 只是一小部分对绘画、美术有较强学习兴趣的学生。

3. 专业教材欠缺。

美术欣赏是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至今还没有一套适合中专生使用的欣赏教材。学生上课欣赏的内容都是教师从不同教材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内容不能说是不好, 但毕竟不是系统、正规的按照中专生的欣赏水平设计的, 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改善中专美术欣赏课程的现状

1.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能不切实际,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学内容应灵活多样, 可以设置不同的体系, 如:建筑方面、绘画基础、绘画艺术、电影艺术、服装设计、礼仪等各个方面。所有教学内容都应该围绕一个目的, 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 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完善。

2. 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引导。

中专学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 他们年龄偏大, 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但并非不需要, 相反, 他们是很缺乏这种教育的。不管是从学校培养学生的角度, 还是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 加强综合素质的教育都很重要。就美术欣赏来说,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 况且, 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 将终身受益。教师的美术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积极创新, 其创新精神主要应该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 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 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3. 教师要灵活把握教材。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每件作品进行欣赏, 但是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又不同。另外, 被欣赏的美术作品还要适合中专生的欣赏水平, 所以每一课的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不同, 有的作品侧重于技法, 有的作品侧重于唯美性, 有的作品侧重于奇特而巧妙的构思等等。对教材作品中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 哪些应该点到为止, 哪些需要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 这都需要教师灵活处理。但是, 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 万变不离其宗, 最重要的是, 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的美点, 而且要能够抓准作品诸多美点之中最为突出的美点, 并以此设计教学。

谈谈中专化学的轻松教学 篇9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是要发扬教学民主,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 鼓励质疑问难, 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表现出热情、信任, 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 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 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 那么双方在情感上就不会合拍, 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 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 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 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 不论正确与否, 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 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 先做朋友, 再做师长。实践证明, 环境越和谐, 亲和力越强, 教学越有效。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 在团队中, 教师起着多重作用:一是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组织者;二是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他首先期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而是与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化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化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把握化学教学的规律,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 善用表扬和批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才能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才能使中专学生在这种和谐高效的课堂中提高化学成绩及个人素养和品质。

二、教师改变观念, 变传授为引导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 以及弥补其存在的不足, 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新课程提出了三大学习方式, 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接受式”为主的课堂教学,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

在学校教育中, 我们不可能教给学生全部的知识, 只能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其在独立的情况下也能获取相应的知识,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 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保持和发展, 努力使学生产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1. 教学生活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将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对此教师要转变思想,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考方案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怕动脑”, 大多数选择了逃避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 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乏味。化学与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在化学教学中, 尽可能地将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好奇有趣、轻松愉快。

2. 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将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 将课本结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实验教学中, 设置恰当的悬念, 可激发学生思考。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活泼立体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要使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教学流程有创意、效果好, 可充分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以营造具体生动立体的教学氛围。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寓学于乐,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的现象和本质,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切实更新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 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 学生必须服从教师, 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 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 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 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教师缺乏宽容心, 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 以为自己为学生好, 学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 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成年人来看待, 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 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当代的中专生, 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渴望民主、平等、博爱, 个性张扬, 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 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在侵犯了他们的权利, 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 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就必须树立这样的工作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 犯一点错、出一点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 正视学生的差异, 采用诱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为了更好地调动中专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 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四、关注细节, 形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 学习习惯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得最多的东西, 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学习细节的要求。学生在一个化学原理完成之后, 是否能有自己的思考, 一个化学实验做完之后, 是否能有所收获, 是否能有自己的创意, 等等, 这些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知道细心观察, 知道求实验证, 知道创新思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 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 使这些学习细节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习惯, 是高效化学课堂的特点之一。

总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是主角, 教师应该是导演, 只有主角理解了导演的想法, 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中, 才能演出精彩的电影。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活动, 自主地学习与思考, 才能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中专计算机教学探究 篇10

当前中专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不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能跟随时代的要求教授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中专院校的计算机知识不能有效与社会接轨,实用性不强,等等。这就对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厚积薄发。

一、调动中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比较庞杂,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每部分设计的范围又比较广,知识点比较散,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课程“新鲜感”消失后,就难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形象教材或示范表演,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把书本知识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我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老师以来,使用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些学生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性还未成熟,喜欢模仿,受暗示性影响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可在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上台做演示操作,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或作品展示,而这些上台做示范或作品展示的同学可得到老师的公开表扬,还可得到平时分。或进行全校计算机打字、网页制作等比赛,分出名次,公布出来,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来激发其他学生追求上进。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培训内容上以落实课程纲要为核心,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计算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及时安排执教教师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

计算机教学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如果教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那么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是最佳的。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从而使计算机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在中专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中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定期举行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信息化氛围。

现行的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时间上是充裕的,在教学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信息化氛围,促进学生信息技能的巩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安排班级年级内的活动

在每单元教学结束时可以安排一些活动,用以巩固本单元学习的信息技能。

2. 安排全校性的信息技术周活动

每一学期安排一次大型的信息技术周活动,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是有帮助的。在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作品展览,举办一两次信息技术前沿知识讲座,组织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类比赛等,营造浓厚的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3. 重视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部分学生信息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类兴趣小组活动开辟了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其次,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成员是喜爱电脑的,他们渴望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是课堂上一些知识点的延伸、拓宽,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参加一些省市级的比赛;也可以是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到时这些学生就能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4. 经常展出优秀的作品

利用校园网、橱窗等展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给学生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校内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为学生课外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也是十分重要的。适当开放学校的微机室,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便利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有益的。

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内容,营造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创造信息化学习的机会,营造学生自主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定期举行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信息化氛围;课外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措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信息技术教学会出现课堂上学得好,课堂外用得好;课堂上学得欢,课堂外用得欢的喜人局面。

四、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性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我们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多角度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求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Excel 2000时,计算某个单元格的数值可有多种方法,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不止一种的解决方法,有的同学心算,有的用计算器,还有的用公式、函数等,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最简便的方法。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中专生法律教学探讨 篇11

【摘要】人类面临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了当前形式下,中职生网络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特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公共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但从负面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可能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功能特点,使那些在传统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无法作案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实施其违法犯罪的空间和手段。中职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网络的主流群体,青少年已占据网络半壁江山。由此导致的负面影響是中职生网络犯罪逐年增加。

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自控能力较差,往往经受不住网络世界的诱惑。性情较为冲动,容易犯下错误。因此我们在探讨中职生网络法制教育这个命题时,其实质也指向整个青少年群体。

一、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危害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公民提供了一个便利而民主的平台,这极大的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随之也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因素的产生,不良信息的传播,包括色情、暴力信息的传播,对难以分辨是非的青少年造成误导,使之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进来年,每届人大代表会议将网络犯罪都提上日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产生,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仍有许多网站打着擦边球,变相的渲染色情暴力,这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网络犯罪的主要因素。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其次,由于网络虚拟游戏的普及。许多网络游戏运营商大肆推广许多游戏含有暴力因素,使得青少年容易陷入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心里健康。近几年,都有媒体报道由于青少年沉迷与网络游戏,甚至将自己当作游戏中神话的对象,甚至出现杀害自己亲人的悲剧。还有的青少年,由于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无钱上网,便走上抢劫、盗窃的犯罪之路,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二、中职生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学校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与学校监管程度是构成中职生网络犯罪的主导性因素。当前形式下,由于中职学校对学生法制教育重视意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容易走上法制的死角,从而犯罪。

2、社会方面。学生作为网络主流群体,一般是以网吧为寄居点。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上网,但是仍然有许多网吧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变相引诱未成年人上网,如大幅游戏宣传海报,或者下载色情片存于硬盘里。网吧作为社会群体,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漠视也是够成青少年容易走如犯罪迷途的原因之一。

3、家庭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其生性懒散。自控力往往较弱。同时由于许多单亲家庭孩子与留守孩子,缺少父母的照顾,性格孤僻,容易走上极端犯罪的道路。

三、网络犯罪对策分析

由上分析,当前中职生网络犯罪主要受网络本身的、家庭、社会与学校四者之间的影响。因此,在对中职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时候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中职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之中,应当揣摩其心理特征。分析出一套具有中职生特色的网络法制教育之法。

1、家庭方面。应当加强孩子独立思维的培养,积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培养孩子的情操。家庭应当担当家庭监护的责任,在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应该有所管辖,做到适时适度。另外,家庭是青少年第一教育学堂,作为父母,应当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身心都能健康的成长。由于青少年相对叛逆,长大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监护人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征,对症下药。http://www.21mishu.com

2、国家政策方面。由于网络本身侵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当严密监控网络,分析青少年上网走向,并相应的出台一系列政策。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网络的监管,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发故意政策。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考量,在力度和范围上更应该加强。缩小网络的负面影响,积极弘扬和宣传网络的正面作用。在网络监管方面,如继续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限制,对网站信息的合理监督,出台相应政策限制活着取缔不良信息的传播,如宣扬暴利色情的游戏等。在游戏上,也应当限制个别网络游戏的蔓延,如增加对游戏营运商新开发游戏的审核力度,增加游戏运营商税收等。

3、在学校方面。由于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地,也是中职生获得网络法制教育的良好渠道,因此,学校本着育人的原则,应当对青少年进行有必要的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如定期的网络法制知识的普及,专家讲座等。也可开展相应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渠道让青少年了解网络法制知识,使其深刻认识到不良信息与不良网络嗜好对其的负面影响,并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网络兴趣导向,建立其良好的网络法制自我意识。

浅谈中专语文情感教学 篇12

1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心灵的情感火花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对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激情,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 教学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当然, 它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自身首先要饱含激情。语文教师激情的原动力又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 来自于对生活感悟, 来自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文本, 吃透教材, 才能真正走进作品中去, 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教师必须要关注生活本身, 感悟大自然、感悟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培养多方面的美的情感;教师必须充满爱心, 充满对教育的爱, 对学生的爱, 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做到了以上三点, 笔者相信语文教师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使激情成为他的生命常态。一个时时处处充满激情的教师自然就会自觉地探寻课堂教学艺术, 构建激情语言, 并能根据文本的感情变化来调控自己的节奏变化, 在可惊可喜可悲可哀的文本解读之中, 进行情感的审度控制,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文辞美、情趣美、意境美。试想一个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们的一次次审美之旅的教师, 学生们怎么可能不被他深深地感染?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无形中就会被点燃。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 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 情绪会更高涨, 注意力会更集中, 发言会更踊跃, 思维会更活跃, 观念会更异彩纷呈, 作业会更一丝不苟, 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2使学生情感的星星之火燃烧成燎原之势

中专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之后, 如果没有后续之火, 这个情感的小火花很快就会熄灭。这就要求中专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而且要不断丰富学生“情感”的积累, 使学生情感的星星之火燃烧成燎原之势。笔者窃以为有效的方法当是针对不同的文本巧妙导入新课。很难想象一个语文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时都采取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 而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证明, 针对不同的文本, 巧妙导入新课, 是可以持续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两次实践来做一佐证。

比如在解读文本《一碗清汤荞麦面》时, 笔者引入了美国励志片《幸福来敲门》来导课。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剧情, 然后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剧中极具意味的一幕——主人公加纳德口袋里已经没有钱了, 手头只有一台破损的医疗器械。如果这台器械能修好并且成功地卖出去, 那就能支持他和儿子再过一个月的生活;反之, 他们的生活就像那台器械一样陷入瘫痪。那夜, 他借着月光, 修好了那台器械。当机械灯光亮起来的时候, 那一刻加德纳泪流满面!这个片段充分体现了加纳德凭借坚强的意志与勤恳的努力, 再一次战胜残酷的现实, 向着通向幸福的路上继续迈进。真实形象的视听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 笔者趁热打铁地做了如下导语:同学们, 这个片子告诉我们, 人生的旅途中, 并不都是春色满园, 鸟语花香, 还有西风落叶, 雨雪冰霜。在遭遇雨雪冰霜时, 只要我们不低头、不放弃, 幸福和成功就会来敲门。这不是个例, 不信, 请看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由于在导语前作了恰当的渲染和铺垫, 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这个导语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上课的热情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不但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教育意义。当然这样的导课设计是和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相符合的。体裁一旦改变, 教师理应转变思路, 另辟蹊径。例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 是作为口语交际选入教材的, 但文中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也是不容忽略的, 导课的设计就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具体实践的。因为口语交际这一单元包括复述、交谈、演讲和论辩, 而本文是属于交谈, 在复述之后。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复习中我就先为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然后找同学复述。故事内容如下:某技校学生小黄利用暑假当业余导游。有一次, 在陪同几名美国游客参观故宫时, 其中一位游客说:“故宫不如我们的白宫气派, 豪华, 看来中国的皇帝并不是很舒服。”小黄听后, 严肃而不失礼貌地说:“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故宫至今有近600年的历史, 它的豪华、壮观, 在同时期所有国家的皇宫中是不可多得的。美国的白宫确实是豪华, 气派, 但它同美国历史一样, 只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把200年前的建筑水平和600年前的建筑水平来比较高低是不合适的, 就像200年的文明史不能同5000年的文明史直接比较一样。”说得那几位美国客人心服口服。由于所选材料有着很强的教育性与感染力, 一下就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最动人的情感, 他们自然沿着这条情感轨道, 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笔者也就不失时机地顺势导入:同学们,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种最真挚的情感, 那就是——热爱祖国。每个爱国的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 都想以优秀的表现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也使我们国家的尊严得到维护。但是, 你们知道吗?爱是需要有能力的!如果我们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我们缺乏交谈的方法与技巧, 维护国家尊严恐怕会成为一纸空话。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赴法留学的女作家钟丽斯是怎样以她精彩的答辩来维护国家尊严的。这段导语可以说是用火热的激情写就, 既有真挚的感情, 也有论辩的色彩, 并且还巧妙地引入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引导着学生们以无比的崇敬和勃发的兴致进入学习, 这当然就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 在中专语文情感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披文以入情”, 感动自己, 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传递的情感, 从而有效地使作者、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有机相融。同时, 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使他们达到情知共进!

摘要: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们情知共进, 语文教学应采取情感教学模式, 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发挥情感教学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激情,情知共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刘勰.文心雕龙.

[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路由模型下一篇:家庭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