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体育精神

2024-08-26

主流体育精神(精选4篇)

主流体育精神 篇1

因为体育舞蹈中包含着舞蹈二字,所以人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一种舞蹈,而且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体育精神是使体育区别于其他实践活动的要素之一,体育精神使体育按照其本质规定的方向发展。[1]顾名思义,体育舞蹈必须是一种能够体现体育本质属性的一种非语言的人体动态艺术,否则就不是体育舞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舞蹈在我国迅猛发展,它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博得了各个年龄段练习者的喜爱。但是练习者对这项运动的认识和水平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究其原因就是还没有正确把握体育舞蹈的性质。体育舞蹈与舞蹈的区别在于其通过形体技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展现舞者的自身,彰显更高、更快、更强,努力争胜的体育精神;而舞蹈更多的是通过身体动作、姿态、表情展现某种意境或情感之美, 发生于人的情感最激烈,语言难以表达之时,目的是抒情。

1 体育是一种身体的表演

体育活动和人的身体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对体育运动就有一种游戏身体的本能。投身于体育活动的背后实质上是人类为生存而做的一种准备活动。从猿人直立起来跨出的第一步到当今人类在运动赛场上响起的第一声掌声,在剥离了其文明的外衣之后留下的就是身体的本质。[2]在今天高扬人文主义体育的旗帜下,纵观各项体育运动,让身体立足于体育的核心,无不遵循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追求,展示着人自身的不断超越。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人类自我的表演。而舞蹈艺术则不同,舞蹈的题材、道具、情镜,还有舞台灯光等外部因素,都是用来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对舞蹈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以彰显民族文化特异性作为追求。

2 体育舞蹈展现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

追求卓越作为体育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体育不断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因。人们在体育实践中不断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以追求“优秀”和“杰出”[1]。顾拜旦[3]指出:“希望对运动进行种种限制就如同追求乌托邦的梦想。”同时他还指出技艺高超的运动员所需的是“超越的自由”,这正是向他们提出“更高、更快、更强”口号的原因,也正是那些勇于立志、打破记录的运动员的法宝,体育运动不仅是游戏,不仅是心灵的创造,也同样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恢复。

体育舞蹈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每一个从事这项运动的人都渴望这自己跳的更好。初学者希望自己快点掌握基本功可以尽快的接触成套的舞蹈动作。比赛选手更期望自己在更高级的比赛取得更好的名次。除了在体育舞蹈技艺上的追求之外,能成为世界级的体育舞蹈大师们绝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还体现在他们不断更新自我,塑造着自我的精神超越上。

3 体育舞蹈展现自由平等的体育精神

体育中自由精神主要体现在体育参与的自由,正是这种广泛的自由权利赋予了不同种族、性别、年龄的人同等参与的机会。由自由而导致的平等的诉求和有平等而保障实现的自由权利是近代体育中自由和平等抑郁精神的重要内涵。[1]自由和平等的体育精神充分调动了人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使人们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也想从中彰显个人的力量和价值,在赛场上发出强烈的竞争欲望。

在体育舞蹈比赛中,不会有年龄、国籍、肤色、种族、宗教等一系列的限制,甚至不会有技术的限制,只要参与者热爱喜欢,愿意参加这项运动,都有机会和世界冠军同场竞技。尤其是体育舞蹈迅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每年还会举办邀请赛,欢迎不同国家的比赛选手来探讨技巧,切磋舞艺。

4 体育舞蹈展现竞争与合作的体育精神

体育运动中竞争与合作并存,运动场上每一位竞赛参与者都不甘平庸、不断进取、追求卓越,都想在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这对培养每位运动员的竞争合作精神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正是体育运动带来的巨大魅力。不言而喻,体育舞蹈的比赛场上每对选手都是竞争关系,而每对选手舞伴与舞伴之间则都是合作关系。只有在共同的合作中才能发挥每对选手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他们做到更高水平的发挥。

通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竞争与合作对立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当两个水平不均的体育舞蹈选手搭在一起的话,会发现两个搭档极为别扭,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水平较低的一方会有较大的提升,这就是舞伴之间竞争的结果。因为实力较弱的一方会想到必须提高自己的技术才能更好去配合对方,使两个人的舞蹈和谐发展。而竞争性在舞伴之间另一个体现就是双方合力的运用,体育舞蹈舞伴之间所运用的力量多来自于对方的抵抗力。正是这种对抗找到差距和存在的真实,在对抗中体会到身体潜在的爆发和升华,也正是这种对抗,使他们进一步走向完美。[5]

5 体育舞蹈展现出来的其他体育精神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的用身体的语言去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团结与友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6]体育舞蹈这种竞技运动在人们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平团结的体育精神是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崇拜的精神。体育舞蹈对比赛制定了严格详细的规则,除对比赛的场地、比赛的组别安排、比赛所用音乐时长、执裁裁判的级别等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外,对于参赛选手的妆容、服饰也有明确的规定。体育舞蹈的比赛还在组别设置上有详细的规定,宏观上通常会分为职业组和业余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年龄段的不同也划分了许多组别,各年龄段的选手谎报年龄跨组比赛是不被允许的。

因为这些自由平等、和平团结的体育精神使得这项运动在比赛规则的约定下顺利进行,这使得体育舞蹈也展现了一种契约精神,在契约为基础的体育文明中,体育参与者严格遵守体育规则, 体会体育参与的自由与快乐,契约精神是造就体育规则和完善体育制度的内在推动力,并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和完善[1]。

除此之外,体育舞蹈还展现了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运动家等精神。

6 与舞蹈艺术相互融合的体育舞蹈

其实关于体育与艺术的关系,国内学术界就早有研究。例如, 张扬在《浅谈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中谈到:“翻开体育与艺术史就不难发现,体育与艺术几乎是同步起源,只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尽管体育与艺术史各自独立的一种文化现象,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毋庸置疑[7]。”郭平在《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中说:“体育活动中,大量而广泛地存在着美的现象,数多项目与艺术发生若干千丝万缕的联系,竞技场成为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重要场所,并为艺术创造活动提供了一块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沃土。可以说,艺术与体育的交融和渗透,促进二者互相交流与发展[8]。”胡小明等人在《论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中提出:体育可以借助艺术来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用审美判断来提升伦理评估价值,以审美理想来选择没来发展道路[9]。通过体育艺术话趋势,进入更美好的境界。有百年历史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秉承了体育与艺术的这种传统,在这里,艺术价值不仅仅是一种伴随现象,而是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了直接影响[7]。

虽然体育舞蹈融合了许多舞蹈艺术,但是分别作为体育和艺术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对于体育运动而言,表现不是目的,其目的是激发潜能,是“更高、更快、更强”;而艺术即表现,它表现人类希望表现的一切,艺术表现不是过程,而是目的。体育舞蹈为了竞技而存在,在体育舞蹈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因素和艺术形式渗透出来,但从整体看,体育舞蹈的比赛过程并不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而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实践过程。在体育竞赛中观众只是一种伴随现象,而舞蹈表演没有观众则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艺术性和表演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无处不透露着追求卓越、自由和平等、竞争和合作的体育精神。

摘要:近些年来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格局,即艺术表演方向和体育竞技方向。本文将从体育的本体(即人)出发,对体育舞蹈所展现出来的体育精神进行研究,总结得出体育舞蹈展现了追求卓越、自由和平等、竞争与合作等主流体育精神,从明确对比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与舞蹈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体育竞技,主流体育精神,体育本体

主流体育精神 篇2

关键词:现代媒体,体育媒体,网络,新闻传播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是对体育新闻报道产生重大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一些传统媒体很早就发现了互联网在新闻传播中所具有的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 我国网民人数已接近3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有近70%的网民, 也就是超过2亿的中国人主要依靠网络获取新闻信息。该报告还指出,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 我国网民的网络运用偏于娱乐与交友, 而近年来的新变化是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调查显示, 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 他们更习惯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表达意见。在当前社会转型期, 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 年轻网民思想活跃, 正是网络媒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交锋甚至宣泄的平台。

作为我国最权威、最有竞争实力的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早在1996年12月就创建并试运行央视国际网络, 是我国最早发布中文信息的网站之一。央视国际网络主要以内容类型进行划分, 设有政治、经济、体育等若干板块, 不断地及时更新体育新闻, 在体育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上不拘泥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内容的限制。随着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 各种商业门户网站的崛起, 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中国第一个专业网络体育频道—新浪体育频道全称为新浪竞技风暴体育频道, 其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利方在线”体育沙龙, 1997年改为“竞技风暴, 从1998年起参与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报道, 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最受体育爱好者青昧的全国性体育专业媒体之一。1998年2月创建的搜狐网, 不久后开始涉足体育报道, 此后网易体育、雅虎体育, 中华网体育频道和腾讯体育等商业门户网站纷纷创立, 并快速发展为知名品牌的网络体育新闻网站。商业综合门户网站迅猛的发展, 也催生了大量的体育专业网站。

1999年创办的专业体育网站—鳖威体坛 (后被TOM.com收购) 以“要做中国影响最大、最具吸引力的专业体育网站”和“成为中国的ES-PN.com”为目标, 它向中文用户提供最新的体育新闻和综合体育信息, 设立互动频道, 增加博客、论坛、图吧、健身、体坛周报、黄健翔等互动功能栏目。这些门户网站在体育新闻报道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 使得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成为体育新闻传播阵营中重要的新生势力, 也使得体育新闻传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体育新闻报道方式的革新, 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借助“第四媒体”的力量开始打破传统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垄断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 又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身优势竞争力的良好平台。

二、研究主要目的、任务和现实意义

研究主要目的和研究任务:

1、探讨现代媒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意义与价值;

2、解析当前我国现代体育媒体的优势, 不足, 特点, 发展建议;

3、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当前我国现代体育媒体规范与失范现象。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 通过资料的收集, 整理和分析, 总结出当前网络体育媒体成为主流体育媒体这一趋势, 以期得出更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并提出合理建议, 使论文在理论上有创新性, 实践上有借鉴作用。

四、体育新闻传播主要形式

1.传统媒体与现代网络媒体的界定

媒体按时代划分为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 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传播的互动性。参与网络传播的普通用户 (网民) 不再处于被动的信息接受端, 而可以自主地选择信息, 自由地发布信息, 参与各种论坛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最近几年, 到处都在提“网络媒体”的说法。还有人直接把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第四媒体”的说法最早是199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1998年欧美发达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都已经全部建成了, 很多信息不在报纸、广播、电视上跑, 而是在网络上跑。因此称网络为第四大媒体。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比较明确的定义, 本人基于‘第四媒体’的说法, 把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媒体为中心的‘第四媒体’界定为现代媒体, 把其它的象声音、图片、图像、报刊、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界定为传统媒体。

2.传统体育媒体的现状——以报纸为例

(1) 我国体育专业报纸生存状况

2009年3月3日, 曾经最权威、象征着“官方声音”的《中国足球报》在经历15年风风雨雨, 出版了872期之后, 最终由于内外交困, 宣布暂时休刊。《中国足球报》的休刊绝非偶然, 早在2005年, 中国体育报纸就遇到了一次“冰河时期”, 曾经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老牌体育报纸《球报》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体育》先后停刊。

专业体育报纸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1996-2000年, 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刚刚开始, 足球热潮席卷全国的时期, 可以肯定地说, 正是足球职业联赛和足球热带动了体育专业媒体的成长。然而, 随着中国足球问题的日渐暴露, 从投资人到普通老百姓都逐渐对足球失去热情, 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体育媒体。2002年、韩足球世界杯之后, 中国足球水平开始出现倒退, 足球场上观众越来越少, 体育报纸的读者也越来越少。目前, 仍然出版发行的体育类报纸, 除了《体坛周报》、《足球报》两强外, 还有《中国体育报》、《东方体育日报》、《扬子体育报》、《竞报》、《体育晨报》、《篮球报》、《球迷》、《羊城体育》、《体育周报》、《足球周报》等, 这些媒体也举步维艰, 或偏离主流, 或勉强支撑。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 其中的一些很有可能步《南方体育》、《球报》的后尘, 在某一天黯然退出这个舞台。即便是曾经让不少主流媒体刮目相看的两份体育旗舰级报纸———《体坛周报》和《足球报》, 也被这股萎靡之风波及, 前者发行量从最高峰的超过200万份, 至今日仅剩下三分之一, 后者在2005年也首度爆出了亏损2000万元的消息[1]。唇亡齿寒, 两家最大的体育报纸, 都在今年感受到了足球市场带来的寒意。

3.现代网络体育媒体的优势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 它具有传播及时、范围广泛、信息量大、形式多样、检索方便、互动性强的全新特点。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独到之处, 使得它成为一个很好的体育信息传播平台, 网络对体育迷的影响, 往往也是通过体育网站开始的。

网络体育媒体的优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体育信息已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体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应用和集成的过程中, 大型的门户网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多的情况下, 门户网站由于其相对的优势地位, 在体育信息的集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调查分析, 目前的体育信息主导型网站仍然由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大门户网站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2]。所以, 体育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也主要以这些网站为主要参考和研究对象。

网络体育媒体已经全面承担起体育新闻传播的重担,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网络体育媒体已经成为信息量最大的体育新闻媒体。除24小时报道国内外时事新闻外, 网络媒体正朝着“全媒体”方向向纵深发展, 除了常规的互联网, WAP网站、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新兴领域和新兴传播阵地均是网络体育媒体的战场。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每天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中文、外文、少数民族文的新闻信息数量有数千条。

第二, 网络媒体已成为传播范围最广的媒体, 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媒体的传播不受地域限制,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10多年来, 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以新浪网为例, 新浪网已拥有14种语言15种版本, 网民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覆盖面之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五、网络体育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趋势锐不可当

1、网络体育媒体还未成为主流体育媒体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 网络体育媒体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 由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蔽性, 给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 一些情绪化甚至非理性的网络应用、个人隐私被侵犯、网络暴力的出现等, 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这些都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 在网络体育媒体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时, 加强网络传播的道德和法制建设, 提高网民素质, 意义更为重大。与当前社会上追捧网络媒体的“热”相对照, 人们发现了一个不相称的现象:网络体育媒体并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群体。真正称得上体育媒体的网站, 几乎清一色依托于已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它们没有自己的记者力量, 没有独立的、彻底的完全按照网络特点的管理队伍, 这就多多少少限制了网络体育媒体的健康发展, 在他们宣称自己作为“第四媒体”如何与其他媒体争雄时, 总少了点底气。

2、主流趋势不可阻止

目前为止, 对于“主流媒体”还没有形成一个被业界和学界普遍接受的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 对于何谓主流媒体还是有一些共识的, 譬如, 它必须具备广泛的影响力。在我国, 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报刊和广播电视机构就是主流媒体。在我国, 传统媒体历来是占据位高权重的地位。我国传统主流媒体, 始终在改革创新上找不到突破口, 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媒体本身技术特性的局限而逐渐跟不上体育新闻更新的速度需求, 渐渐开始落伍, 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况是, 刚翻开今天的报纸显现的却是昨日已经陈旧的赛事消息, 试问如此境况下还能有何新鲜信息的摄入。而这一局限正被网络体育媒体所突破。前段时间结束的南非世界杯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对比, 由于比赛时间在深夜, 许多观众出于各种原因不方便熬夜看球, 这个时候, 如新浪这些门户网站便在第一时间公布及时赛果, 并且在比赛开始前也会做下不少比赛准备和赛前分析, 让球迷网友们没看比赛前就能对比赛的大致走向有一个了解, 哪些是看点哪些值得关注, 使得球迷网友不再盲目, 带着期待去看球, 赛后网站又会在第一时间发布赛后的评论, 评价队伍的表现精彩程度和球员打分, 对于一些业余的爱好足球网友也是一种知识的补给, 久而久之也可以形成一种对于看球的兴趣。

网络体育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标志性的象征是社会认可度大大增强。应当承认,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社会上很多人对网络不是很了解, 更有很多人不认可网络媒体。这一两年, 情况在不断改变。根据CNNIC的报告, 截至目前,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 而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中, 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 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2007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 达到78.5%, 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亿人, 互联网被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显然已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

网络体育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另一个象征是独立媒体人的地位进一步增强。现在主要的网络媒体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过去很多情况下都是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 现在已经拥有很多独家的、原创的内容, 大量原创新闻被广泛转载, 一些重点新闻网站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第一信息源。每年两会以及诸如奥运、“神七”等等重大活动, 重点新闻网站作为网络媒体都参与全程报道。一些重大活动, “三台四网”进行直播, 几成常例。中国新闻奖从2006年开始把网络新闻作品纳入评奖范围, 许多优秀的网络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综上所述, 基本上可以说明网络体育媒体在主流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在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 不但商业门户网站体育新闻报道影响力如日中天, 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借助网络技术的东风在广大网迷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影响。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在短短的十年里已经不断地趋于完善, 通过成功报道各种大型体育赛事而成为广大体育受众获取体育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体育新闻报道方面, 网络媒体与电视、报纸己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不久的将来逐渐超越电视成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媒体的霸主。

参考文献

[1]李颖.在另一个赛场:直击体坛周报现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23.

主流体育精神 篇3

今天的时代条件、舆论环境乃至大众心理, 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利益多元、思想多元让宣传思想工作难度增大, 是不争的事实。但主流舆论不强、引导能力不高, 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

总的看, 这些年我们的主流媒体注意弘扬主旋律, 在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的确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模式化、套路化严重, “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严谨的套话多”;有的居高临下、空洞说教, 不调查研究, 针对性不强, 亲和力、贴近性不够;有的一遇到问题只知回避不知引导, 对待恶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政策法规的行为不积极回应, 缺少责任和担当意识, 弄得十分被动;有的宣传本领不足, 对党和政府坚决反对的, 在报道中却闪烁其词, 让群众产生误解。

思想阵地很重要, 主流舆论不占领, 就会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群体的蛊惑下, 发生支流变主流、个别问题成整体问题、局部问题变全局问题的现象。比如, 前段时间, 有人刻意扭曲事实, 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 抹黑中伤道德榜样, 加之一些“大V”争当传声筒和扩音器, 让很多网民信以为真, 造成了恶劣影响;又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来后, 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真心拥护, 但也有人故意将中国梦庸俗化, 把个人私利等同于“中国梦”;还有敌对势力担心“中国梦”会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刻意矮化、曲解、抹黑“中国梦”, 竭力挑拨离间、混淆视听。面对这些复杂情况, 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提高引导能力, 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增添正能量。

做强主流舆论, 提高引导能力, 一定要把握正确导向。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站稳政治立场, 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 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结合起来,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要增强阵地意识,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 对那些虚假信息, 对那些造谣生事的言论, 对那些攻击党的行为, 要坚决回击, 对于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要讲, 而且要大张旗鼓讲、理直气壮讲、坚持不懈讲。

主流体育精神 篇4

秀》虽是一档娱乐节目, 但却巧妙而精彩地宣扬了主流价值观, 弘扬了时代精神, 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它的成功之道为娱乐节目的创作提供了若干启示。

中国达人秀成功之道主流娱乐电视选秀

在许多人怀疑我国电视选秀节目遭遇“七年之痒”之际, 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和浙江卫视的《非同凡响》等整体趋于平淡, 而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却在收视率上赢得盆满钵满, 让人重新看到了选秀节目的生命力。《中国达人秀》的一枝独秀, 是主创人员探索和努力的结果, 它的成功为处于瓶颈期的电视选秀节目提供了若干启示。它的成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评判标准, 彰显了节目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中国达人”, 顾名思义, 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被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认可的达人。因为他 (或她) 要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和他国选手PK, 所以这位达人必然要承载一种民族精神、国家精神。

为使这些精神不被显在的才艺表演所掩盖, 整个节目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操作方式, 即在总的评判标准的指导下, 采用分阶段评判标准。初赛, 最看重的不是技巧, 是精神, 如“孔雀哥哥”、“鸭脖子”夫妇等;半决赛, 精神之外还需要有技巧;决赛, 精神与艺术水准并重, 如刘伟、马丽、翟孝伟。

除评判标准外, 达人秀对评委的选择也颇为讲究。著名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高晓松, 主要对选手的表演作专业水准的把握;“美丽教主”伊能静, 充分发挥其情感细腻的特点, 动情的点评让节目更具人情味;“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凭借其超高的人气, 以幽默、搞笑活跃现场气氛, 是节目娱乐性的一大保障。三位评委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 彼此互补, 确保了这档娱乐选秀节目的可看性、娱乐性和专业性, 达到“以情动人、以艺惊人、以志励人”, 让观众多了份难得的情感体验。

同时, 节目很注重评委与观众的互动, 观众的意见甚至可以改变评委的评判结果 (如给“鸭脖子”老婆一次“吼两嗓子”的机会;复赛中让“孔雀哥哥”晋级等) , 这既体现了对观众民意的重视, 又体现了节目的定位———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对主流价值观的倡导。决赛把最终的评审权交给观众, 体现出中国达人来自最普通的中国人的基本理念。通过这种方式评选出的中国达人必将影响更多的中国人。

据说, 参加达人秀的不少选手并不是初次登台, 他们中的好多人是选秀专业户, 如刘伟、鸭脖子夫妇、农民歌剧家等, 他们没能在其它选秀节目中被关注 (往往海选时就被淘汰) , 却能在达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 这恰恰体现了达人秀节目与一般选秀节目不同的评判标准, 也更体现出评委们的独特眼光。没有他们的慧眼选拔, 这些精彩和感动就无缘与观众见面。相比其它选秀节目, 《中国达人秀》的舞台更大、参与面更广、门槛更低, 老、弱、病、残、幼都能上;不重外表, 更重精神内涵, 使一档娱乐选秀节目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品质;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内心, 浮躁的心态变得平静, 感动和激励伴随左右, 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综效。

二、以故事垫底的才艺, 凸显品质、精神和境界, 形成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1967年, 格伯纳就已经指出大众传播的重要性。他的涵化理论认为, “电视促成了主要观点的培育和积累过程, 在此基础上,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都系统地接触一些经过选择的社会观。这种社会观进而又形成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环境被电视所垄断, 以至电视教导的内容一再地被人们所学习”。

格伯纳的涵化理论多少带有一些对现实的批判色彩, 尤其是对那些过度依赖电视媒体的现象, 但《中国达人秀》却很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为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出了一份力, 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在达人秀的舞台上, 如果你只是跳得好、唱得好而没有感人的故事或让人震撼的经历, 那么观众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经过初赛和半决赛, 观众已经形成某种期待, 期待听到表演背后的故事、感受才艺背后的精神———而这正是达人秀节目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在某种意义上, 这已经成为达人秀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舞台不仅仅是艺术的舞台, 它更是一个精神的舞台, 无数的感动、温暖、情感和力量在这里交融、碰撞、感染和升华, 共同汇聚成中国达人不朽的精神和至高的境界:乐观、豁达、从容、淡定、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三、用巧妙而精彩的娱乐方式完成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宣扬

《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告诉我们:娱乐节目可以做得既好看、感人, 又符合主流价值观, 脱离低俗、庸俗和媚俗, 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子。导演高希希认为, 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 应该具有“文化自觉”的创作意识, 要关注文化作品的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作为传播中国主流文化的影视传媒, 其优秀作品都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 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作品都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作家高满堂认为, 影视作品重视娱乐功能并没有错, 关键在于用什么来实现娱乐, 在娱乐中向社会、向大众传递什么文化信息和价值取向。应将娱乐的层次逐渐提升到“精神愉悦”的美学层面。价值尺度和精神建设是不能遗忘、更不能背离的责任。

《中国达人秀》虽然是一个“舶来品”, 其版权来自英国, 但已经做了巧妙的“本土化改造”, 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观赏心理, 既有娱乐节目的基本元素和诉求, 又能体现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塑造。整个节目感动与娱乐并存, 在轻松的娱乐形态中完成了主流价值观的宣扬, 呼唤了日益缺失的时代精神, 对社会产生了积极作用,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平凡的“达人”精神将会唤起无数中国凡人的内心, 帮他们重塑理想和信心, 让他们在精神上变得富有。

我们常说, “现实缺什么, 文艺作品补什么”。媒介消费多少意味着某些有意识需求的满足。这些节目提供了劝导和支持的来源, 提供了“通过欢笑与泪水来释放情绪”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达人秀节目已经成为时代病的调节器, 不良情绪的疏导者。

其一, 这个时代, 物欲横流, 许多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 爱情越来越物质化, 天长地久的爱情成为很多人的奢望。而达人秀舞台上那个言必称“老婆大人”的“孔雀哥哥”, 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瘫痪的妻子, 绞尽脑汁搞创造发明, 就为了博“老婆大人”一笑, 如此不离不弃的爱情让时下动不动就闹离婚、搞出轨的夫妻汗颜。这与当前社会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和屡屡出现的爱情危机形成巨大的反差, 让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婚姻、情感做出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正面教材, 它让观众相信永恒真爱的存在, 也对爱情、婚姻、责任、承诺等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二,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许多人的抗压能力大大降低, 缺乏应对困境和挫折的勇气, 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者不在少数。而“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一句“要么赶紧死, 要么精彩地活!”让所有观众在瞬间记住了他!这个小伙子以他的从容淡定告诉人们:坚强的毅力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残疾的肢体一样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

还有用完美舞蹈征服观众的残疾人舞蹈组合马丽、翟孝伟, 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展示自己的不幸, 他们用坚强演绎了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们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伤感, 而是美感, 艺术的美感, 舞蹈的美感。“傲雪寒梅”是他们和衷共济、同修共度的坚毅品格的象征;经典之作《化蝶》更是在柔情缠绵、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中, 为我们演绎了羽化成仙、突破自我的坚韧和勇气。他们的境界连四肢健全的人都不一定能达到!他们是真正的达人!

其三, 人变得越来越现实, 越来越缺乏梦想;即使心中有梦, 也不敢大胆去追求。痴迷于意大利歌剧、喜欢唱帕瓦罗蒂歌剧的农民告诉我们:再微小、再平凡、再草根、再乡土的人都拥有享受高雅艺术的权力。用街舞妆点平凡人生、用青春舞出人生精彩的民工街舞队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 生活就无限精彩”!即使生活艰辛、物质贫乏, 但并不影响他们追逐梦想、追逐时尚的权力。民工一样可以很时尚, 成为众人眼中的潮人!

其四, 有些人对自己评价过低, 缺乏自信, 终日郁郁寡欢。胖女孩蔡岫勍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过程同样证明了一个道理“自信就是最大的美丽”!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美丽, 很多时候, 我们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缺少呈现美丽的勇气。我们要学会自信, 自信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美丽!

其五, 很多人时常感叹身世的卑微, 缺乏生活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但当你知晓“鸭脖子”夫妇的困境, 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困境中执着于对梦想的追求时, 你一定会被他们的乐观和勇气所打动。他们从不轻言放弃, 他们在梦想的追逐中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 他们的生活因梦想而变得充实、阳光!

种种时代病迫切需要我们的大众传媒发挥应有的作用, 制造出合适的精神食粮来治疗之, 给诸种不良情绪一个宣泄、疏导的途径。当代社会, 大众传媒的社会职责不容回避, 其重要性越发突显。《中国达人秀》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 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 无论对台上的选手、现场的评委、观众, 还是电视机前更广大的收看者。

四、开启选秀节目与慈善联手的先河,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综效

《中国达人秀》已经突破了一般娱乐节目的简单诉求, 在娱乐的同时承载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多了份感动、激励和体验。这也正是《中国达人秀》能从时下众多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最主要的原因。

鉴于节目的广受好评, 也为了拓展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把达人秀节目的影响力推向极致, 2010年10月10日, 节目组将决赛放在了上海八万人体育场, 并进行现场直播, 这在中国选秀节目中是史无前例的, 其运作模式也开创了国内选秀节目的先河。不仅实行抢票, 而且通过线上、线下的企业赞助、广告搭售等捆绑式营销, 创造了巨大的票房收益和经济效益。总决赛短信收入全部捐赠给中国慈善事业的创举, 更是开启了选秀节目与慈善事业联手的先河, 起到了健康的导向作用。而其最终决出的中国达人冠军刘伟, 亦承载了更多的精神品格, 成为无数中国观众的精神偶像, 其社会效益也明显超越了其它选秀节目。

当然, 任何节目都有它的生命周期, 如何让《中国达人秀》的生命周期尽可能长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 需要寻求突破, 以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求新求变, 如何在感动人、鼓舞人的同时让观众对节目和选手保持新鲜感, 在感动之余收获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形式上:要突破固定的模式, 力求丰富多元。在“第一季”中, 以故事垫底的才艺, 丰富了选秀节目的内涵, 成为其与众不同的亮点。那么接下来的第二季、第三季, 观众又将看到什么新亮点呢?《中国达人秀》已经成为一个品牌, 人们期待看到更多有创意的东西!

内容上:要更具时代精神, 敢于突破自我。从“第一季”的比赛情况看, 最后晋级的选手都非常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让人耳目一新, 体现了对自己的突破。如以即兴RAP挑战评委提问的80后人气选手寿君超, 他在决赛环节并没有简单重复自己, 而是给大家展现了自己性格的另一面———多情、孝顺。他用现代的RAP形式, 唱出了对以故外婆的深深思念, 那份情感触动了无数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也颠覆了以往社会对80后“缺乏情感、自私、自我”的刻板印象, 传递了一个比较正面的价值观, 其感化效果远胜于枯燥的说教。

第二, 评委和节目主创要敏感于当下社会的变化, 捕捉人们内心细微的情感变化。

节目主创和评委要对时代精神有一个精准的把握, 捕捉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和情感诉求, 让节目紧跟观众的脚步, 与观众合拍。否则, 很容易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这就对达人秀节目的评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他们的眼光决定了整个节目的风格和走向;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对节目价值的判断。达人秀的评委决不能满足于对选手表演的单纯点评, 更要挖掘其身上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和时代情感。如果没有初赛时评委们的慧眼, 那么观众就看不到“断臂钢琴师”刘伟的精彩。其实早在2010年5月, 刘伟就参加了《快乐男声》的预选, 完全是另外一种遭遇:他的表演无人点评, 评委们也显得很不耐烦;而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 三位评委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 全场观众跟着起立鼓掌,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样一种感动的氛围中。由此足见评委的重要性!再有, 如果评委不给那头“猪”机会, 那么“鸭脖子”老婆许娜就不可能站在达人秀的舞台上, 观众也会错失见证一对凡人夫妇质朴情感的机会。

第三, 要对情感渲染的度作一个合理的把握, 避免滥情。

滥情一直是选秀节目的顽疾, 参赛选手往往会痛说家史、双眼含泪。“一个选手这样值得同情, 但每个如此就难免变煽情为滥情。”面对惨境, 谁能体现出更加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展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这才是我们要比拼的。所以, 未来的达人秀舞台需要更多像刘伟、马丽、翟孝伟这样的选手。

第四, 评判标准要更加明确化, 协调好才艺和情感的尺度。

达人秀评委周立波认为, “真正的达人需要具备有故事垫底的才艺, 正所谓`先看才艺, 后看情感', 比赛的最后要看的还是才艺……才艺和感动是不矛盾的, 中国特色的达人秀就应该是用故事推动才艺”。这样就能突破选秀节目单纯展示才艺的局限, 达到视觉观赏和情感体验的双重功效, 令节目更加充实、丰富, 有深度、有内涵, 也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心理。

评委伊能静认为, “才艺是可以无限次使用的, 但相反故事只能用一次有效。像`孔雀哥哥'这样, 如果站到世界的舞台上, 要靠一个这么长的故事才能和英国达人PK的话, 肯定不行。”所以, 情感固然重要, 但也需讲究方式。情感之于才艺, 犹如锦上添花, 只有把握好彼此的尺度, 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评委高晓松认为:“面对`孔雀哥哥'式选手的坚强故事, 我们应该放弃所有对生活的抱怨, 精彩地活下去。故事感人的选手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但留在舞台上的, 终究该是才艺最优秀的。”才艺和情感犹如一把双刃剑, 很多时候, 我们很难用一个确切的百分比来衡量。但当情感突破表达的形式, 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时, 便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必将征服更多的评委和观众。

摘要:在我国选秀节目整体趋于平淡之际, 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却一枝独秀, 让我们重新看到了选秀节目的生命力。《中国达人秀》虽是一档娱乐节目, 但却巧妙而精彩地宣扬了主流价值观, 弘扬了时代精神, 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它的成功之道为娱乐节目的创作提供了若干启示。

关键词:中国达人秀,成功之道,主流,娱乐,电视选秀

参考文献

[1]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93.

上一篇:中专数学教学实践研究下一篇:市场开发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