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引导

2024-08-18

主流引导(通用8篇)

主流引导 篇1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 省级党报该如何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 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呢?

首先, 在思想上, 党报要创新发展思路, 在党性和“三贴近”的原则上进一步创新报道方式, 实现多种媒介的融合。有人说, 传播的速度决定了舆论引导水平, 而传播方式决定了传播速度。过去电视比报纸快, 现在网络比电视快, 将来手机比网络快, 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的, 为此媒体要强大, 还是要走融合的道路。比如说, 在网络的冲击下报纸的生存空间小了, 但是报业集团作为一个综合体, 会有很大的发展张力, 媒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合力, 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

其次, 在办报过程中, 党报还要加强典型报道、突发性报道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几大类型新闻报道, 切实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典型报道是我国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的重要形式, 在营造舆论氛围、弘扬社会正气、引导观念更新、高扬时代主旋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典型宣传要可亲、可敬、可信, 避免模式化和高大全;要多从平民视角着手, 突出个性色彩;要抛弃不近情理的高大全, 要注重实事求是, 不拔高, 将其人性、亲情、局限性得体地体现出来。

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 是新闻媒介体现报道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也是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元素。据“媒体管理机构调查问卷”显示, 58%的宣传管理者认为, 当前最需要改进的新闻报道是突发性事件报道, 突发性事件报道处理得好坏成了衡量一家报纸能否做好舆论引导的集中体现。2010年初, 哈尔滨市发生了两名罪犯越狱的突发事件, 这原本是一个让市民异常恐慌的事件, 但是新闻媒体并没有缄口不言, 而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紧跟案件追捕进程, 让市民掌握事件的发展动态, 并为市民提醒注意人身安全, 以《黑龙江日报》为首的主流媒体, 更是不惜版面, 及时报道了案件发生的动态, 正确引导了舆论导向。从这一案例看, 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必须努力把宣传纪律与新闻规律结合起来, 改进敏感问题、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主动出击, 树立从主流媒体知道消息的报道观念。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 受众对于报纸的要求也更高了, 导向正确是基本前提, 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则是更高要求。在以往很多重大报道中我们发现, 对问题遮遮掩掩反而会丧失报道主动权, 如果坦诚地告诉读者事实, 就会把握报道主动权。在互联网时代, 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 不论是一件小事还是大的事件, 如果我们如实、抢先报道, 就会取得百姓的信任, 汶川地震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的新闻媒体及时传递灾区信息、及时报道救灾进度, 重大消息第一时间发布, 所以地震后社会总体很稳定。实践证明, 只要主流媒体对突发性事件能够及时、准确、适量地给予报道, 就能有效遏制谣言, 维护社会秩序, 推进政府工作。

要想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党报还应大力突出报道重点, 对社会重大话题要进行重点策划、重点报道、重点宣传, 全力展示亮点, 集中报道新成绩, 大力宣传新成果, 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如此才能充分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着力引导社会热点, 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 党报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此外, 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还要重视“三贴近”原则。“三贴近”的出发点是群众, 落脚点也是群众, 报道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就必须在常规报道中寻找创新突破口。近几年, 作为省级主流媒体, 《黑龙江日报》在新闻报道中积极引导激励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自觉履行“三贴近”原则, 让报道回归新闻本位, 这一点从该报近年来设立的“吴记者在一线”、“新龙江新面貌”、“记者亲历”等栏目上就可以看出来。还有一些版面针对不同的时节推出关爱民生的系列报道, 如每到年末岁首、严寒酷暑, 那些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弱势群体的问题很容易凸现出来, 关注弱势群体的苦与乐、无奈和焦灼, 形成关爱他们的舆论氛围, 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该报的一些版面推出的农民工维权系列报道等, 使农民工维权投拆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格局逐步明显, 引导社会舆论的工作也越发艰巨, 党报尤其是省级党报的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有不断地探索发展思路、创新舆论引导途径, 才能切实发挥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课中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篇2

一、渗透“天和、人和”的和谐理念

“天道”“人道”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境界,其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倡导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易经》,早就提出“世界上万事万物处在统一的系统中而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以达成整体运动”的和谐理念。儒家从《易经》中引申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认为“天之道”与“人之道”是统一的,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经济生活”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在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今天,将“天人合一”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而今“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通过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到“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的深刻内涵,引导他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珍惜友谊,团结互助,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用和谐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际矛盾。

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立刻得到中华志士仁人的自觉认可,并转化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爱国也由“大节”,崇尚节气,讲求情操,逐步凝结成“克己奉公”的正义感和是非感,以及“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在知识全球化的时代,培养民族意识,维护国家的荣誉、安全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加之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又深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爱国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和国家利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引导学生搜集我国历代的爱国主义理念和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通过爱国人士的事迹熏陶,尤其通过对当代社会中,为抗震救灾默默奉献的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事迹,为中华民族的荣耀而努力拼搏的奥运健儿的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杰出代表的事迹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为天下立功”的圣贤品格,增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个人之“小我”来服从社会之“大我”,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成就“大我”。

三、培养“慎独”“自省”的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是儒家特别重视的人性道德修养。即强调做人应当时刻反省自我,对人要有诚意,同时也应该恪守信用。“慎独”和“自省”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慎独”强调独处时更要严格按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自省”要求自己经常在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言行,强调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学生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必须弘扬这种精神,通过内心自省,达到思想道德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慎独”和“自省”的道德修養的深刻内涵,注重培养“修德”和“自省”的自觉性,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加强诚信教育,树立“与人交,开心见诚”的诚信价值观,以认同和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传承“厚德载物”的仁爱之心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和睦。”(《孟子·公孙丑下》)这说明只有人与人之间出入相互敬爱,守望相互帮助,疾病相互扶持,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是孟子所描述的古代家庭、邻里乡亲相助的和睦景象,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厚德载物”的具体表现。“厚德载物”意味着人的品德高尚,胸襟开阔,能容世事万物。

人怎样才能做到“厚德载物”呢?在《墨子·尚贤下》中有这么一段:“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志。”即有钱财的,有能力的,有学问的要尽量帮助别人,这样才能达到强帮弱,富帮穷,德育人的“和谐”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仁者爱人”的宽厚仁爱之心。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中华民族迫切需要“仁爱之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情景探究活动和开展“我为灾区献爱心”活动,强化“厚德载物”的宽厚仁爱之心,倡导有力量就要乐于帮助别人,培养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行,弘扬“厚德载物”的伦理观念,为学生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刍议网络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篇3

一、网络文化的界定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媒体为载体, 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 是一种只在网络上传播, 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熟知的独特文化。由于网络的普及性和覆盖面广, 人们在互联网这样一个特定的虚拟的社会中交流、工作、学习、休闲和娱乐等等, 同时各地的自身文化被“提上”网络被网民认识之外, 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 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 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网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另一个活动空间, 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其作用和渗透力还将不断扩大。网络文化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 网络文化是一种补偿性文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对社会、文化、经济等话题发表看法, 网络成为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第二,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 有着很强的大众性。第三, 网络文化是一种极端性文化。网络文化扩大了个人行为, 聚合了个体的力量, 使得社会中的真善美迅速传播, 使网络中存在的恶行为迅速被真善美的主流舆论洪流所淹没。

二、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同时由于我国网络舆论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等原因, 使得网络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

目前, 由于我国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法规层次低等方面的原因, 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和发展, 使得一些能反映社会主旋律、引导社会主流舆论的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不能很好地被弘扬出去, 对网络文化产品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网络文化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同时, 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管制度还存在不足, 只有加强网络上的思想舆论阵地建设, 才能形成网络社会的主流舆论, 从而引导社会媒体的主流舆论;只有提高网络文化舆论引导水平,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

2. 网络亚文化的形成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亚文化是指与主流传统文化相对立的,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存在的一种边缘文化。网络亚文化具有边缘性、颠覆性和时尚性等特点, 对于当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 对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构成威胁。

3. 网络中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网民素质、水平的良莠不齐, 网络文化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虚假信息在网络中蔓延, 与真实的信息混淆, 真假难辨, 影响了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正确评判, 不利于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

三、加强网络文化舆论建设, 引导社会主流舆论

1. 坚持真实性原则, 提升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真实乃新闻的生命。把握真实性原则, 树立客观、公正、权威的媒体形象。这就要求媒体人要倡导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情况, 坚持事实第一性, 新闻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全面的、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抓住事物的本质, 挖掘新闻事件之间的多层次关联, 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 强化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 坚持党性原则, 强化新闻人的媒体和社会责任意识, 真正把网络媒体打造成社会的主流媒体, 提升社会舆论引导力。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发挥网络媒体把关人的功能。

当前, 我国网络编辑往往依据个人主观判断来选择和发布新闻, 没有较严格的审查制度, 这是很不科学的。与此同时, 网络舆论的监管存在漏洞, 并且,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等优势, 任何人可以在网上发布消息, 评判新闻, 极易造成虚假新闻和片面的舆论形态, 不利于主流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因此, 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规范的采编发管理体制, 新闻人要坚持自律和他律的原则, 坚决杜绝虚假新闻、虚假广告和媚俗暴力信息进入网络传播中。

3. 努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 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

首先, 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并且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传播。因此, 要选择最佳时机组织网上信息发布, 尤其是对突发性事件, 更要抢得先机, 把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广大网民, 以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和主动权, 防止信息误读, 避免小道消息和攻击性言论在网上的传播。

其次, 开通网上交流沟通互动平台。网络媒体不仅仅为百姓服务, 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 一方面我们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为网民答疑、解惑, 以正面的新闻报道帮助群众理解政策;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 组织专家或有关领导与人民群众在线交流, 对网民提出的问题, 进行有效解答, 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再次, 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功能互补。不同媒体间的联合, 可以形成多重声音协调、互为补充、合力引导舆论的局面。网络媒体要主动和传统媒体联合, 利用其公信力和影响力, 与“网声”互补, 从而取得正确引导舆论的效果。

在创新中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篇4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新社会阶层尤其是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急剧扩大, 随着“财产性收入”日益增多, 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文化取向和思想取向也趋于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和多选择化, 不少新闻工作者不能深刻理解今天我们党是在什么情况下执政, 也就不能感悟到党的新闻工作规律的新变化, 传统说教式的宣传与灌输, 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需要。过去主流媒体“一锤定音”的时代已经过去, 再也不能一统到底, 一家独白, 而必须学会“解释”、“沟通”、“讨论”, 这就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 提出了带有根本性的紧迫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时, 对发展党的新闻宣传事业, 党报的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五个必须”原则, 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以人为本, 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 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1. 放大权威优势提高公信力

一个媒体, 是不是主流媒体, 不在于它的发行量多, 不在于它的收视、收听率高以及利润额高, 而在于它的舆论引导力、权威性、专业素养、媒介操守等。

这些主要是一种精神力量。

主流媒体的最大优势就在于, 在公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公信力决定媒体的影响力, 是核心竞争力, 是媒介之魂。所以, 必须放大权威, 提高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面对传媒业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新媒体的异军突起, 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 主流媒体既不能老是板着面孔“三娘教子”, 更不能走“媚俗化”道路, 降低权威性, 怎么办?就得创新理念, 强化权威性, 提高公信力, 确立主流媒体核心价值观。

《湖北日报》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提出“责任造就公信力”办报理念, 在媒介市场走向分众化的今天, 湖北日报从2006年起实施了大规模改版, 明确党报的服务对象, 锁定高端读者, 在高度、深度、力度上做新闻, 是党报所作的新闻与主流人群的需要相匹配。通过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促进新闻报道又好又活, 以龚信力为署名发表理论文章和系列评论, 锁定高端读者, 当好意见领袖。从而打造了媒体强势, 提升了媒体价值, 扩大和加强了对主流人群的影响力, 有力的引导了社会舆论。报纸整体形象提升, 经营状况改善, 他们的做法多次受到中宣部和湖北省委表扬和肯定。

2. 做好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扩大影响力

独家新闻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深度报道是独家新闻的重要方式。深度报道具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的特点。主流媒体必须提高思想性, 思想性是深度报道的灵魂, 记者有思想就有锋芒, 媒体有思想就有影响。比如, 在经济领域, 近几年外资并购增多, 社会上议论纷纷, 有的把龙头企业被外资收购称为“斩首”, 有的质疑对外开放是不是过度了。针对只是思潮, 人民日报经济部推出“直面外资并购”系列述评, 强调国际潮流不可挡, 适当并购有利于利用外资, 强化监管提高引资质量等, 得出结论, 外资并购不可怕, 态度鲜明, 有理有据, 吴仪称赞这组报道写得好, 对引导社会舆论, 坚持改革开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深度报道就是要使新闻得以充分延伸和拓展, 既表现新闻的全过程, 又阐述清楚各个方面, 这样的深度才独特。前些年, 北京音乐厅建成, 某媒体报道的内容是, 建成时间、地点、首场演出情况、出席人员等, 国外一家通讯社不然, 记者从中国第一座适合演出古典音乐的音乐厅建成写起, 说到前10场门票已预售一空, 再交代背景上海古典音乐的磁带销量首次超过流行音乐, 最后得出判断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国度不会抛弃古典音乐。相比之下, 这个报道有深度, 独家。

3. 创新报道手段增强感染力

影响力通过受众的阅读、收听和收看来实现。近些年, 不少媒体力求把新闻做近、做活、做巧, 并运用美的表现艺术手法形成视觉中心, 用一分钟锁定你的注意力, 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把题材做深、做透。对重大报道, 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出击, 集文字、图片、评论、专家评说、官员观点、背景分析, 全面解析, 力求深透。

4. 创新选题途径提升亲和力

以往强调必须抓两头, 现在中间层也不能忽视, 百姓的疑难和疾苦, 中等收入阶层的问题和困惑, 都是主流媒体需要回答和解释、服务的对象。黑龙江电视台和主流纸媒泥草房改造的大型报道, 就是从民生民盼与党委政府工作的结合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的一组上下满意的好报道。大众日报突出大事看大报的办报理念, 不管国际国内和省内, 重大政策、重大事件, 重点报道、重点解读。所得税调整问题, 茅草房改造问题都要倾情关注。大事做透做足, 服务性、指导性、贴近性的需要也就较好的解决了。■

主流引导 篇5

网络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打通两个舆论场, 回应网络热点, 澄清事实真相, 传播主流价值观, 是官方微博的职责所在。其中, 以独家观点为新闻点睛的评论, 正以思想的穿透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 各主流媒体无不精耕官方微博评论, 以提升传播品质、品牌价值和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一、精心编排官微评论, 突出灵活性、时效性, 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品质和影响力

在新浪平台上, @人民日报、@新华视点和@央视新闻三家媒体官微, 有3000多万“粉丝”关注。在新闻竞争从简单的资讯拼搏, 转向更有厚度、深度和广度的观点竞争的背景下, 三家主流媒体官微均不约而同地设置了系列评论栏目。既有思想性, 又具引领性的观点表达, 是三家主流媒体获得广泛关注的缘由之一。

@人民日报以3个栏目形成评论系列。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评论栏目是“你好, 明天”, 于晚间对当天热点事件有选择地进行点评。全天候评论栏目“人民微评”, 及时对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热点话题予以评论。每天早晨发布的“早安”栏目, 是一些励志的短句, 也可视作广义的评论。

@新华视点的主打评论栏目是“新华微评”, 早晨以“人生微语”开始, 晚间以“子夜微评”结束。

央视则开设专门的评论微博@央视评论员, 以“央视评论”为主打, 早晚分别以“今日前瞻”和“回看今日”发布短评。

在全媒体时代, 舆论引导要提升传播品质, 就要讲求时效性和有效性, 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跟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有第一时间的反应, 才能够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 从而有效地引导舆论。只有及时的评论, 才能和新闻一起, 共同向受众呈现事件的全貌。

媒体官微设置的评论栏目, 为评论的时效和有效提供了途径:发布时间具有持续性, 从早上7点持续到晚上11点半主打评论栏目, 不仅做到“当天事件当天评”, 更做到“当时事件当时评”, 回应社会舆论关心的热点问题, 通过微博在重大事件中及时发出声音, 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观点, 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品质, 在新闻同质化的背景下, 以见解深刻、视角独到的观点脱颖而出。

以@新华视点为例, 2013年12月7日22:19, “新华微评”对当天一则井下蜗居的新闻发布评论, 警醒社会对贫富差距引起重视:一边是豪宅别墅、珍馐佳酿, 一边是居无定所、风餐露宿, 贫富差距已经成为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媒体法人微博账号理应成为在微博平台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 为凝聚改革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在2013年12月初举行的媒体法人微博知名账号座谈会上,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网络新闻协调局负责人这样说。[1]官微评论, 正是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

二、精心选择官微评论的表达方式, 突出鲜活性和亲民性, 丰富主流媒体主流价值观的内涵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 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论在媒体中已形成共识。与传统媒体评论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 追求宣传效应相比, 微博评论更需要受众的参与和支持。为吸引更多的粉丝, 媒体官微评论在鲜活性和亲民性上下足功夫, 新鲜、自由、活泼而有生命力的表达, 改变了传统评论语言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格局, 发挥了解疑释惑、深入人心的作用。大到国家方针, 小到社会事件, 表达自由, 见仁见智, 可以率性表达, 可以引经据典, 可以严谨论证, 或者直抒胸臆, 或者旁敲侧击, 或者微言大义, 使主流媒体的主流价值观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

@人民日报2012年7月22日开通后, 评论类内容成为网民转发@人民日报微博数量最高的一类博文。在新浪平台上, 该账号开通后第一个月的时间里, 转发量超过万次的博文中, 评论类的博文占到65%, 转发量在5000到1万次的博文中, 评论类博文占到了54%。[2]

主流媒体亲民化的官微评论, 成为传递主流声音的主渠道。@人民日报就把“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作为定位。2012年7月28日晚, @人民日报集纳发布了一组北京暴雨中感人至深的志愿者的画面, 配发了“你好, 明天”的评论, “你所站立的地方, 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 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 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 中国便不黑暗。”这段鲜活生动、饱含温情与深情的评论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三、精心谋划官微评论与受众的互动, 培养读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评论的目的, 是在意见的交换中寻求共识, 而意义不会在一厢情愿的单向呈现和另一方的被接受中产生, 意义的产生, 依赖于主体之间的认同。网络作为双向交流的媒介, 实现了受众与传播者的交流。

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我说你听”形式不同, 微博评论是大家皆可参与的评论, 受众既是接受者, 也是传播者。受众通过官微了解媒体观点, 媒体通过评论了解受众的所思所想。媒体官微评论,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状况, 实现了受众和媒体之间的实时互动。受众在接受和发布信息时, 内部也存在互动。在交互性这一点上, 传统媒体是无法与网络相比的。

2013年12月20日, @人民日报发布新闻:“这才是气度!老人被车撞放走肇事者称‘不干讹人的事’”有2538人点赞, 转发量达4908次, 评论数达1003条。

其后的“人民微评:沈阳大爷, 够敞亮”称赞沈阳大爷驱了寒意, 暖着人心。“法律硬, 无法化解所有纠结;道德软, 却能开心锁无数。”有2108人点赞, 其转发量达2134次, 评论数达516。

@人民日报新浪平台上, 还有一个与网友评论互动的栏目“微议录”, 专门选登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与“你好, 明天”同时, 两个栏目优势互补, 从不同视角引导舆论。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 在兴趣爱好等主观诉求驱使下, 具有相同志趣与观点的个体逐渐组合成一个边界模糊的共同体, 个体在信息的互动中保持彼此联系。微博中传播者和接受者对于传播和接受的内容以及传播和接受本身有着极大的自主选择权, 在频繁互动中, 媒体官微积累了一批相同兴趣爱好的铁杆粉丝, 交流逐渐深入, 在互相评论与转发中逐渐加深彼此的了解, 博友间会形成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官微评论的主流观点便可以在受众和受众的好友间实现反复传播。从这个角度看, 官微评论成为主流媒体的一张名片, 铁杆“粉丝”将转化成对品牌忠诚的受众群。

注释

1[1]张世悬.2013, 媒体微博新力量.人民日报, 2013—12—12.

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篇6

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 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更为先进的新媒体, 得以接触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社会思潮, 另一方面大学生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呈现出一些消极方面, 比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关注度不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积极性不高等, 从而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减弱了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因此,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是必须的、紧迫的, 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大学生群体是同龄青年中最能依靠的力量, 是承载国家的未来与希望的重要主体。大学阶段是这个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并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有利于削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侵蚀。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已开始出现推崇个人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 宣扬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忽略国家、集体的利益的现象, 导致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因此, 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能够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曲直,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牢记国家、集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渗透。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虽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西方敌对势力从不曾停止过一切丑化社会主义的机会, 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思想渗透、文化渗透, 企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可见,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紧密相连。只有通过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才能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教育, 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 需要注重工作的系统性, 做到多个主体相互协调、多种途径相互补充、多个教育层次相互作用。首先, 要打破僵硬的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理念, 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入手,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 竖起主流意识形态的鲜明旗帜。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 应当充分挖掘实际教学科目中与意识形态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 将大学生关注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通过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引导与强化, 扩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传播效应。其次, 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应当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切记空谈理论。要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去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认同并传播主流价值。再次, 通过对社会氛围的引导与导向, 推广正面舆论, 净化、优化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推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进行, 坚持弘扬主旋律。对于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和谐因素, 应当及时进行干扰, 防止不良影响的扩散。最后, 扩展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渠道, 探索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搭建大学生从实践中认识社会、提升自我修养的平台, 促进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到统一。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发展的灵魂,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变幻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扮演着重要角色, 需要全社会都携手努力, 引导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提高自身政治觉悟, 培养政治素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引导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我们应当不断更新观念, 把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地工作来完成。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承载国家的未来与希望的重要主体,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信息渗透和文化渗透, 使得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生着深刻地变化。虽然各种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 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正确引导, 才能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现状, 来分析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从而寻求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 2010.

[2]张宵.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模型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2, 01.

[3]李淑梅.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认同[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 (下) [C].2005.

主流引导 篇7

1 新媒体时代, 电视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

传统电视媒体形成的舆论格局, 已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摇摇欲坠。电视等传统媒体不仅面临着不再独霸整个舆论场的严峻形势, 先天性的话语中心权及长期积聚起来的公信力也趋弱, 舆论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1.1 舆论场由一元化主导变为多元化共存

电视媒体曾经因独占信息来源和报道权, 加之受众反馈机制的缺乏, 而掌控整个舆论场, 形成一元化主导的局面。但各种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出现, 让媒介从业者认识到, 受众并不如“魔弹论”中所描述的被信息射中的靶子那般呆若木鸡。微博的出现, 让新闻的流通真正畅通无阻, 评论、转发、艾特特定好友, 形式多样, 传播效果也让传统媒体瞠目结舌。东方卫视的热播栏目《中国达人秀》, 平均收视率为5.36%, 而微博博主们轻而易举就聚集起了成百万、千万的受众量, 成为名符其实的舆论领袖。信息流通渠道的多样化和交流平台的互动化, 使受众接受信息不再单独依赖某一介质, 而是根据自己所需进行选择。舆论的走向也不再由传统媒体单方面的报道和宣传所决定, 而是受众根据自己的判断与认知, 形成自己的意见。从这一层面上看, 当下舆论的数量, 强烈程度, 舆论领袖的角色的确不再由传统电视媒体全权掌控, 新媒体时代所引进的多元化舆论格局俨然形成。

1.2 主流电视媒体话语权消解, 主导地位受威胁

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 受众的话语权遭到了消解与重构, 这意味着舆论主导权的消解与重构。受众不再被主流舆论一味牵着鼻子走, 公开发表对新闻事实的剖析与态度, 召集意见相同者形成单独的舆论场, 自由展开言论博弈。由此而形成的网络话语体系因更贴近群众而广受欢迎, 舆论的形成也变得更容易而不确定。“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的“高铁体”、“我爸是李刚”的“拼爹”大造句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精炼地反映出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背后的网络舆论情绪和心理状态, 甚至成为网民对社会评价和心理压力宣泄的流行方式。受众话语权的回归, 着实使主流电视媒体的舆论主导权面临意想不到的威胁, 受众自由反馈所形成的新的话语体系也有着传统电视媒体无法控制的发展趋势, 重新占领舆论阵地制高点的希冀似乎有些渺茫。

2 如何应对新媒体对于电视媒体舆论主导地位的冲击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之一, 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造成的舆论场的主导困境中, 应迎难而上。一方面继续保持自身的既有优势, 成为党和国家主旋律的喉舌;另一方面也应积极与新媒体融合, 吸纳其技术与平台资源。

2.1 主动设置议程, 确保时效性

当下社会, 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各种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实时更新。但如今的电视媒体却很少成为舆论焦点的制造者或发现者, 而是后知后觉地进行“二次报道”。拥有生动画面和通俗语言传播优势的电视媒体应摈弃正面宣传、典型报道的刻板印象, 深刻感知民众所思所想, 主动设置舆论议题, 并采用新颖、个性化的报道方式, 发挥主流舆论的影响力。特别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 应迅速捕捉最新动态, 第一时间发布现场图文信息, 力求时效性和现场画面感。由此可见, 在技术卓越而为受众提供的海量信息背景下, 电视媒体应及时筛选出既符合民意, 又饱含正能量的报道题材, 不落窠臼地传达热点信息, 成为舆论的发源地。

2.2 做好深度报道, 维持公信力

电视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让受众全方位了解整个报道过程, 是科技时代各种新兴媒体不可匹敌的优势。从发布时间和传播速度上来看, 传统媒体显然难以企及新媒体, 但由此产生的新闻数量的繁杂和内容的真假, 也让读者深感阅读疲劳。所以,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 电视媒体应努力填补新兴媒体所遗落的内容层次空白, 努力做好深度报道。不仅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更要对新闻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后续进展做全方位的报道, 让受众透过生动的画面展示和极具情感的现场解说, 更加深入和贴近事件本身。近年来,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信息量的井喷, 作为专业传播机构和拥有官方身份的电视媒体可通过深度报道, 以新闻“质”的高度弥补“量”的缺陷, 重拾自身的公信力。

2.3 与时俱进, 全面开展与新媒体的合作

新媒体的衍生并不意味着旧媒体的消亡, 新旧媒体的更替从来不是相互替代的过程, 而是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电视媒体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同时, 也应开展与新媒体的协作共享机制, 实施传播平台的互动化战略, 将高品质的内容与高科技的传送渠道有机结合。央视作为国家级的电视台, 不断响应时代的号召, 建立了一系列网络传播平台, 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网站等新媒体形式都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受众不仅可以多渠道多时段地获取相关新闻资讯, 更能通过微博留言、论坛发帖等形式与他人、新闻机构展开讨论。各级地方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积极跻身到与新媒体合作的这一阵营中来, 以全方位打造在线传输渠道, 应对愈发复杂的舆论环境。因此, 电视媒体需重视网络传播这一重要舆论引导阵地, 充分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2.4 强化人员队伍建设, 提升从业者素养

电视从业人员作为整体电视业的关键组件, 对于其未来发展担负着重任。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也使相关媒体从业者面临着人才管理机制调整、队伍建设革新的问题。为了使传统的电视媒体仍然能在未来的传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专业人员的选择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传统电视内容制作的专业化技能与从业经验, 更需要结合时代需求与电视媒体本身的特点, 不断挖掘适宜于电视新闻的传播路径, 在题材选择和报道形式上也需推陈出新。除了要对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凡事保持高度的新闻敏锐度, 更要适应受众需求的更迭, 持续创造出夺人眼球的新鲜热点与感人画面。因此, 人才队伍的决策与领导者, 既要有慧眼识珠的远见, 也需有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之心。

3 结语

主流电视媒体在当下多元舆论场中的主体地位已逐渐消失殆尽, 受众言论自由的重获, 更是导致其话语中心权的消解。面对一元化主导格局被打破的困境, 电视媒体应在维持内容真实客观、报道形式直观易于接受的基础上, 重塑其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组建新媒体平台, 注重网络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并重视已有人员的素质考核和新入成员的选拔, 保持整体队伍的综合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 为求在多元化的舆论场中稳步前行。

摘要:新兴媒体的崛起, 让当今的主流电视媒体遭遇话语体系的消解, 相应的舆论主导权也受到威胁。面对这一困境, 笔者从设置议程、报道内容、与新媒体合作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角度对电视媒体提出一些建议, 以期推动其在未来舆论场的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乔保平, 邹细林, 冼致远.媒介融合: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转型与突破[J].郑州大学学报, 2014 (5) .

[2]李振奇.新媒体对电视舆论主导权的冲击及应对[J].当代电视, 2014 (11) .

[3]金妍.全媒体浪潮下电视舆论引导的策略[J].青年记者, 2015 (4) .

主流引导 篇8

一、主动出击, 占领微博舆论阵地

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2) 》统计, 我国微博用户数量由2010年底的6311万猛增至2012年6月的2.74亿, 使用率增长近300%, 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的表达渠道在拓展, 思想表达和参政议政的移动化传播将成为一种社会政治常态。<1>我们正处于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无论是温州动车事故还是郭美美事件, 无论是方大国打人还是杨达才的微笑, 微博快速的传播和巨大的影响, 都让人无法轻视和回避。

人民日报的一个年轻编辑这样统计过, 人民日报现在的发行量是280多万份,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 但是相对而言仍较少。而‘微博女王’姚晨, 粉丝1955万, 这意味着, 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 即便不算微博‘转发’后的间接传播, 也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6倍。微博的快速生长已经明显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 民间舆论通过微博有了更多的发声和表达的机会,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提法毫不过分。面对民间舆论场的蓬勃壮大, 传统主流媒体如果对微博舆论继续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民间舆论场的弱化, 其影响日益消解, 主流媒体也将面对边缘化的危险。因此, 传统主流媒体不能将微博这个阵地拱手相让, 而应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 建立自身的官方微博, 积极介入到微博舆论场中, 努力打通体制内和民间两个舆论场, 主动引导微博舆论, 只有顺势而动, 借风发力, 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和引导效果。

二、权威专业, 理性引导凝聚共识

传统主流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 具有成熟的新闻理念和丰富的新闻经验, 专业的新闻操作手段和理性客观的新闻态度, 以及多年来在受众心中形成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这一切正是传统主流媒体进军微博传播最重要的先天优势。

微博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传播平台, 人们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信息与观点的沟通和分享, 但另外一方面, 由于人人都是传播者, 微博上的信息难免会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 大量虚假信息充斥其中, 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统计, 2011年全年微博谣言数量比2010年增长8倍多;而微博情绪高度的瞬时化和情绪化, 使得很多人都是不假思索地发言、跟风, 也使得微博舆论场经常弥漫着偏激的情绪化, 缺乏逻辑性和理性思考。在充满嘈杂和喧闹的微博舆论场中, 需要专业权威理性的声音, 传统主流媒体进入微博也正是顺应了受众的需求和微博舆论发展的趋势。

1. 积极介入重大事件报道

传统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其本质也就是一个传播媒体, 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发布信息, 只不过它们利用了微博平台即时传播、即时互动的优势, 以权威准确的信息发布, 积极介入重大事件报道, 紧紧抓住热点新闻发生的进程, 使得热点新闻能够得到快速及时的传播, 提升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如新华社的官方微博“新华视点”, 定位于“重大新闻权威首发, 环球信息及时播报”, 大大提升了传统媒体新闻更新的速度。又如在北京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中,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迅速及时地发布了一系列灾情进展、死亡人数和死亡名单的报道。7月26日晚, 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布北京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最新信息, 4个小时之内, 人民日报微博滚动发布了10条相关信息, 成为互联网上最早发布遇难人数, 最早制作专题图片向遇难者致哀的微博账号。此后, 在山西洪洞透水、安徽马鞍山沉船、重庆“周克华”事件、保钓斗争、18大召开、舰载机成功起降、湖南黄金大米事件等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事件面前,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微博都通过迅速及时地报道, 向公众发布真实有效的信息, 克服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滞后的短板, 满足了公众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需要。

2. 客观理性引导公众情绪

针对微博舆论经常呈现观点情绪化、极端化、偏激化的特点, 传统主流媒体利用其传统的评论优势, 将这一优势延伸到微博平台上, 通过对当前热点问题的研判, 确定评论选题, 积极引导受众理性思考。

北京“7·21”暴雨事件期间, 人民日报微博先后发出《没有一流的下水道, 就没有一流的城市》、《让死亡人数脱敏》等多篇微评论, 针对网上弥漫的不满、偏激情绪进行疏导, 这些评论在关键时刻对于扭转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不仅得到了网民的高度认可, 也成为促进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重要推力。

2012年8月, 针对钓鱼岛事件, 国内多个城市出现反日游行, 人民日报等官方微博既表现出“大国博弈, 需要寸土必争的决心和勇气, 需要披坚执锐的雄心和实力。”的坚决态度, 既充分保护爱国热情, 保护爱国之情合理的表达权利, 同时又连续发声, 吁请民众理性冷静表达爱国热情, 坚决捍卫法律底线, 对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 必须及时制止, 依法处理, 将民众的爱国心转化为振兴中华的立志行, 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舆论的效果。

3. 担当微博舆论意见领袖

网络时代, 网民更富有个性, 往往对政府舆论充满逆反和质疑, 这种现象在微博舆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也使得微博舆论更为多元和复杂, 这就迫切需要传统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在纷乱的微博舆论中以其权威专业的信息和评论充当微博意见领袖, 廓清谣言和无根据的质疑, 引导社会舆论良性健康发展。

2012年8月, 特大持枪抢劫犯周克华被击毙后, 网络上开始流传“周克华”未死的猜测和谣言, 致使一些地方人心惶惶, 人们对公安机关以及政府开始不信任, 对自身安全出现担忧。在这种情况下, 人民日报微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到底是公民意识的觉醒, 还是换衣一切的执拗?难道猜测和怀疑, 真的成了多元时代的隔离墙, 从此再无公信可言?修复信任, 需要公权力更加公开透明, 也需要抱定诚信、互信的集体信念。”这条微博转发超过6000次, 在3000余条评论中, 大多数网友表示支持和赞同。

三、表达清新, 贴近民生贴近实际

如何使“处庙堂之高”的主流媒体与“居江湖之远”的微博舆论有效对接, 并且受到普通网民的接受和喜爱, 这就要求传统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放下身段, 关注网民们关注的社会热点, 采取网民们喜闻乐见的文风和语言, 搭建与普通网民沟通交流的平台。

1. 关注社会热点, 内容贴近民生

各种群体事件、司法不公、舆论监督等与社会公众利益直接联系的热点问题, 很容易在网络上引爆舆论热点, 传统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在这些问题上不缺位、不失语, 能够迅速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哈尔滨跨桥事故发生后, 《人民日报》官博发表微评论称:“同样是超载, 为何轮胎和车架没事儿, 桥却塌了;同样是大桥, 为何卢沟桥承重430吨, 哈尔滨高架桥却无法承受420吨?群众的常识或许未必科学, 但既然是调查通报, 既然为了惩前毖后, 就要回应常识, 而非自说自话, 笼统给出“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代表公众质疑, 赢得公众的好感。同样, 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 针对“方大国大空姐”事件, 连发多条微博, 或提供线索、或追问真相, 或拷问权力, 条条微博都道出了网民的心声, 获得极大的关注, 也有力地推动了该事件的最后解决。

2. 表达清新自然, 融入网络话语体系

不可否认, 传统官方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形成了套路化、模式化的表达方式, 登陆微博平台后, 必须要改变表达的角色和方式, 要从发言者、宣讲者的角色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沟通者, 要求用自然、简练、通俗的语言把新闻事实和政策观点三言两语说清楚, 有话好好说, 有话说清楚, 面带微笑说话, 避免话语严肃生硬和刻板。

“新华视点”微博在新闻编发中要求记者站在网友的角度考虑如何行文, 传播数字、政策要尽量揭示其对普通人的意义, 尽量让新闻具体化、贴身化和亲切化。<2>语言风格要求清新自然, 生动有趣, 富有人情味。比如人民日报微博2012年9月发表的题为“表哥倒了, 表叔、表嫂、表姨请珍重”的微议论, 使用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 在草根化的话语体系中有效拉近了与网民之间的距离, 赢得网民的高度认可。

四、加强管理, 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

传统主流媒体开办官方微博是一个新鲜事物, 目前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如何规避一些可能出现的社会和法律风险, 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是目前传统媒体运营微博必须面对的问题。

1. 加强机构和流程建设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整个媒体组织的一个部分, 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并建立严密的发稿流程。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由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下属的微博运营室负责。据人民日报内部人士透露, 该室属于正处级单位, 有八个人的编制。<3>采用“多人协作的新闻生产模式”, 为使报道及时准确, 人民日报微博打破部门限制, 打破传播载体限制, 进行全方位的融合报道。其报道模式往往是这样的:总部负责世界范围内调配记者资源;前方记者在事件现场采访并将采写的内容传回总部, 供再加工;微博执笔者在总部将各地记者发回的素材进行整合, 改造成140个字以内的稿件, 根据情况融入图片、视频、长微博等多媒体元素, 创造出适合网络传播的微博作品;最后, 由专人在微博发布。相对于许多媒体微博简单地把纸媒上的内容复制到微博不同, 人民日报把微博打造成了一个新闻整合发布平台。<4>

2. 报网互动优势互补

传统主流媒体与其官方微博之间有其天然的互补关系, 一是时效性, 微博以其即时传播补偿传统主流媒体因为出版周期而造成的传播滞后, 二是互动性, 微博以其双向交流补偿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 其三是生动性, 微博以其个性幽默的表达补偿了传统媒体严肃庄重的表达方式。另外一方面, 传统媒体严密的信息组织策划和流程控制也对微博的运营有着重大的互补效应。传统媒体具有强有力的报道组织机制, 发稿规范和稿件的审签制度, 这一切对规范微博运作, 规避“新媒体陷阱”, 推进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运营可持续发展, 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新华社将微博报道纳入每天的业务例会, 结合当天报道重点、舆情热点对微博报道进行组织策划, 牢牢掌控住微博报道的主动权。

3. 建立岗位责任制

传统主流媒体官方微博还应加强建立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微博发布信息和转发稿件的规范, 明确编辑、主编等的岗位职责, 加强编辑在执行环节的监管。例如半月谈杂志社微博稿件编发规程就建立了三级发稿机制, <5>各个层级职权和责任的对应使发稿的安全系数得到制度性的保障。同时, 传统媒体微博还应建立差错纠正和应急处理制度, 根据具体情况, 对差错进行积极稳妥的处理。

摘要: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 传统主流媒体进入微博领域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主动出击, 占领微博舆论阵地;权威专业, 理性引导凝聚共识;表达清新, 贴近民生贴近实际;加强管理, 整合传统优势和新媒体资源等四个方面就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引导微博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主流媒体,引导微博,舆论策略

注释

1<1>《中国成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用户数量达4.15亿》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2-09/28/content_7074888.htm]

2<2>贾奋勇:《传统媒体接轨微传播要诀》, 《中国记者》[J], 2012年10期

3<3>陈良飞:《人民日报新来的“年轻人”:官方微博贴近民生》[N], 《东方早报》, 2012年7月30日

4<4>闫月英:《人民日报微博的传播策略》[J], 《青年记者》, 2012年25期

上一篇:背诵策略下一篇:交通执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