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贸易理论(通用8篇)
主流贸易理论 篇1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立论基础
肖仲华
【摘要】经济学自诞生之日就以促进人类幸福为当然使命,幸福理论在经济学中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地位,既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是经济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和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从根本上讲,经济学就是幸福学,一部经济思想史就是一部幸福思想史。自经济学诞生至今,功利主义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立论基础,经济学幸福理论的发展基本围绕幸福效用化—效用物质化—物质化效用数理化这么一条主线展开。
【关键词】幸福理论,主流经济学
一、古典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参照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道德哲学时代”的人们追逐权力和荣誉给人类带来的无尽灾难导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盛行,而18世纪中叶开始视赚钱为“一种温和的欲望”的思想又导致了道德情感主义伦理哲学的诞生。这个时期,伦理学也开始从研究“神”转向研究“人”,从谋幸福于神转向谋幸福于人。斯密师徒及好友一干人发起和倡导道德情感主义的根源正是赫希曼所讲:“人们期望通过巧妙地利用一种欲望抵制另一种欲望来调控社会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作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二者之间真正的内在思想联系应该是这样的:前者论情感、美德和幸福,而且论证了适当的情感才是美德,有美德才能得幸福;后者论经济人如何通过追求财富来满足个人“一种温和的欲望”,“温和的欲望”的满足将会调节其的欲望,抑制权力、荣誉等有攻略性和毁坏性的欲望,使人变得能自制,有美德,进而能幸福。而且,斯密还相信这种满足和调节能在“看不见的手”指引下通过“利己而利他”来普世。这就是斯密著作体现的道德情感主义的幸福原理。
边沁继承了快乐主义思想,同时也继承了道德情感主义的幸福思想。边沁避开了对幸福性质的价值判断,认为所有幸福无论源于何处,带给人们的愉悦感都是相同的,并声称“幸福的数量是相同的,图钉和诗歌一样美好。”边沁认为,人们对快乐和痛苦的评价是主观的,促进大最多数人的最大程度的幸福需要在个人之间进行功利或效用的对比才能实现,这种效用的对比需要用货币单位来进行度量和加减乘除的精确计算。边沁为衡量快乐制订了七大标准,同时列举了14种快乐。边沁对经济学幸福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了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原则,把人类所有的动机都归结于对快乐的最大化追求。边沁因此而认为自己掌握了人类通往幸福的钥匙。二是用功利或效用表示幸福,用效用计算幸福,用效用原理来表述功利主义原则。三是指出了效用递减律。尽管边沁认为经济学应该成为用数学形式表达幸福的一门科学,但他并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对效用的进行数学分析。
边沁的功利主义在经过了穆勒的修正和完善之后,才真正开始成为支撑功利主义经济学大厦的哲学基石。穆勒用幸福主义对边沁的快乐主义进行了修正。其一是对快乐进行了数量和质量的区分。穆勒同边沁的区别在于:边沁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仅受自我满足的欲望驱使,而穆勒认为边沁忽略了人们出于自身目的对美、荣誉和其它目标的追求,人们不仅要关心享乐的数量,也应关心享乐的质量。穆勒这一思想表现在他对一个著名论断的引用:“宁可做
一个不满足的人,也不做一头满足的猪;宁可成为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也不愿成为一个满足的白痴。”其二是用幸福主义取代了边沁的快乐主义。穆勒认为,幸福是一个具体的整体,也是一个多元的概念,爱音乐,追求健康,崇尚德性,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等等,都可以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金钱、名望、权势等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也是可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快乐之有价值也是因为快乐是幸福的组成部分。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边沁计算快乐的思想激励着其后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们,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的边际学派精心设计了一套计算幸福的效用理论,紧随其后的新古典主义,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人”的“理性”特征,发展了“理性经济人”以效用最大化为准则的幸福计算、比较、选择、交换和分配的整套市场理论。边际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过百年发展,不仅实现了功利主义幸福理论的数理化表达,也让人类从只有“温和欲望”的“经济人”时代走向工于效用(幸福)计算和最大化选择的“理性经济人”时代。
1、效用函数:功利主义幸福理论的数理表达
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年)继承了功利主义的效用理论,认为“经济人”之为经济人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是他们从消费品中获取效用:“个人需要的任何物„„必须具有效用。在经济科学中,我们尊重人的本性,而不是要求人应该怎么样。”其二是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计算效用最大化的。只有理性的、计算最大化的行为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为了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满足——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需要——换言之,快乐最大化,就是经济学问题。”
杰文斯对功利主义幸福理论的贡献,可用他自己的话说来概括:“财富和价值的性质要用无穷小快乐和痛苦来解释”,“我主张所有科学导向的经济学者必须掌握数学。”
2、理性经济人:效用最大化的幸福计算机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对功利主义经济学及其幸福理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理性经济人”的界定。
马歇尔所谓“经济人”的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经济人”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性。其二,“理性”的“经济人”重视道德和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温和与开明的自利。其三,“经济人”的自利行为不仅包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包括对精神满足的追求,而物质利益通常也能带来精神需求的满足。
马歇尔赋予“经济人”以“理性内涵”,“不仅构筑了现代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而且规定了市场经济下‘理性经济人’的道德出发点”。自此以后,“经济人”的概念逐渐被“理性经济人”所取代。
3、偏好和理性选择:使幸福的比较、计算和交换成为可能
马歇尔的另一大成就是通过偏好和理性选择的论述,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需求理论,并将
其与效用理论相结合,使功利主义的效用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按照马歇尔的理论,“理性经济人”对幸福(效用)的偏好、欲望和需求,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操控,在经过市场的计算、比较和交换之后,最终能得以实现。
4、市场均衡:厂商和家庭的幸福最大化
马歇尔认为,财富的积累一般是享乐的等待。人们总是考虑进行合理的交换,以使得劳动带来的痛苦最小化或是避免因获得来自消费品的快乐而进行等待。劳动者进行效用计算,决定忍受多少痛苦的工作;而资本家进行效用计算,决定忍受多久的痛苦等待。“一个谨慎的人会努力把他的财产分配于一切不同用途——现在和将来的,以使他的财产在每一用途上都有相同的边际效用。”
三、福利经济学幸福理论
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基础上,新古典经济学家构建了一个精致、匀称、美丽、令人满意的演绎及数学大厦。福利经济学关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研究,使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如虎添翼,达到了发展的巅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A.C.Pigou,1877-1959)基于功利主义幸福理论和个人效用可以比较的假设,提出了社会总效用可以计算并可最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论。但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效用不可比较之后,庇古的理论被贴上了“旧福利经济学标签”而遭冷遇。而新福利经济学基于帕累托最优概念和一般均衡理论,构建了一套关于自由市场的竞争、均衡和最优状态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1、帕累托最优:功利主义的“极乐世界”和“永恒幸福”
帕累托最优概念的提出,导致了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诞生:在不存在“外部性”条件下,每一个完全竞争的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不存在规模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社会状态也都是相对于某一价格组合和某种资源的初始分配的一个完全竞争状态,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黄有光教授甚至证明了“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部门、一个国家(或者一些国家)得到了诸多改善,他人也会从中受益”的福利经济学第三定理。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告诉我们,任何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同时,总存在一个资源的初始配置使得市场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社会状态。即便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只要通过“帕累托改进”能使一个人的福利有所提高,同时又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这也是最为可取的最佳选择。一个人的福利的提高,致使他人福利也得到改善的情况尽管与帕累托最优原则相矛盾,但也不失为一种从个人最大化走向社会最大化的证明。
帕累托最优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使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自由市场的、竞争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配置资源,分配收入,并且在消费者中分配消费品,以至于没有任何通过消费、交换或生产上的变化实现的资源再分配能够明显增加正在生产和交换的商品价值。帕累托最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表明了社会从资源和财富分配中所能获得的最大福利,亦即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最大程度幸福”实现的理论上的可能性。
只要人们接受现在的资源和财富分配,那么,个人最大化行为自动促使社会达到的帕累
托最优状态,因此必然实现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最大程度的幸福”,这在新古典福利经济学著作中被认为是“极乐点”或“受约束的极乐点”,类似于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教义中的“极乐世界”和“永恒幸福”。
2、次优理论:帕累托最大化幸福梦想难真
福利经济学关于市场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严格的前提条件是:完全的私人所有制、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完全的市场信息等等。犹他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享特(E.K.Hunt)则更为详尽地列出了福利经济学实证分析的全部假设:第一,大量的买卖者,任何人都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对均衡产生明显的影响;第二,任何企业都能容易地进出一个行业;第三,投入和产出是同质的,且能分成任意大小的单位;第四,对未来没有不确定性;第五,对生产和消费的所有可能选择具有完全知识;第六,生产函数满足“合适的二阶最优条件”;第七,同样合适的效用函数在整个时期都是稳定的;第八,生产率一般不受财富、收入和权力分配影响;第九,只有那些外部经济和不经济(或“外部性”)可以通过税收、补贴或者新产权的创造得到纠正或抵消;第十,市场总是均衡的,有所变化都是从一种静态均衡状态向另一种静态均衡状态的瞬时变化。
3、不可能定理:个人最大化未必社会最大化
尽管新古典福利经济学告诉我们个人福利最大化必然导向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在次优理论证明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虚幻性之后,阿罗不可能定理又进一步证明了从个人最大化到社会最大化不仅没有必然性,甚至没有可能性。
阿罗(Kenneth J.Arrow)对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从个人偏好导出集体偏好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命题。阿罗列出了从个人偏好导出集体或社会偏好必备的五个条件,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推理,阿罗发现,任何社会选择规则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满足全部五个条件从而实现从个人偏好导出社会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因为这一结论证明了从个人福利函数导出社会福利函数的不可能性而被人们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y)。阿罗不可能定理实际上证明了福利经济学从个人福利最大化导向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条“必由之路”根本走不通。
四、主流经济学幸福理论评价
1、经济人假设的局限
在“幸福效用化—效用物质化—物质化效用数理化和最大化”的演化进程中,新古典经济学进一步抽象了古典经济人的心理和伦理因素,使经济人成了彻底的经济动物和经济学分析工具。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类的真实本性和追求主观幸福的经济学初衷。
2、有限理性
理性和非理性的并存,决定了人类不存在完全理性。因此,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1916—2001年)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理性的限度是从这样一个事实中看出来的,即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的。”“理性在它缺乏全知全能时是有限的。不能全知全能大多是指不能知道所有选项,相关外生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不能计算后果。”西蒙还指出,“有限理性应作为对传统全知全能理性的替代”,事实上,“实际商业决策形式非常符合有限理性,但和完美理性假设不相符合。”
3、不完美信息和不完美市场
主流经济学的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已经被现代经济学家们证明是不存在的。现实的市场是非完全信息和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以及外部性等共同决定了真实的市场是一个不完美的市场,新古典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所描述的理想化的竞争市场使资源均衡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市场能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市场失灵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市场的经常状态。这一点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无法回避的现实。
4、满意化和最大化
纵观主流经济学幸福理论的发现脉络,我们不能不承认,以幸福为使命的经济学已经偏离了走向幸福的方向,距离我们追求的幸福目标已渐行渐远。如何重建经济学幸福理论,是摆在经济学家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主流经济学信奉最大化原则,隐含前提是个体可以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方案,即人是无所不知,绝对理性的。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经济学最大化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在确定性条件下表现为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表现为期望效用函数的最大化。西蒙认为由于信息、时间、认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人的理性有限,现实中不可能找到最优方案。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最大化的计算是一个简单的要求结果为零的一阶求导过程。“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许多情况的真正最优化,在可行的容量限度内,简直是不可计算的。”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1BJL029.)
【参考文献】
[1]艾伯特。赫希曼:欲望与利益[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2]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第七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穆勒:功利主义[M]。九州出版社,2007.[4]E.K.亨特著,颜鹏飞等译: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4.[6]贺蕊莉:新福利经济理论综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1)。
[7]西蒙著,黄涛译:西蒙选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8]史金艳、李凯、李亚宁:行为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重新审视[J]。商业研究,2006
(5)。
[9]赫伯特。西蒙、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满意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主流贸易理论 篇2
关键词:英语专业,阅读,三本,教学法
通过以“英语阅读”“英语泛读”等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搜索后, 搜索结果非常多, 有近300篇, 然后进一步缩小至英语专业本科的范围后, 再筛选掉很多教学感受类的文章, 关于教学理论方面的论文很少, 涉及到的教学理论有:任务型教学法, 认知理论, 语言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 构建主义, 图示理论, 其中, 图示理论的篇数是最多的。本文将针对国内学者及一线教师关注比较多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作简要分析。
一、图示理论
图式理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 大脑里已有的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预测, 已经在大脑中构建了一个知识建构, 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会以一定的关联联系起来, 这个知识建构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图示理论的基本原则是, 本文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 而只提供了一种关联, 读者利用这种关联, 与自己的知识建构相联系, 进而对作者的原意进行构建和解读, 因此, 阅读过程是一个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互动的过程。那么, 有效的阅读就需要读者有能力将文章提供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建构进行关联, 而阅读过程也就不仅仅是对词意的判断, 句子的解读和文章的理解了, 这些思维活动都需要涉及读者自己的知识建构。
同时, 还要区分两种图示形式: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内容图示是指文章话题所涉及的背景知识, 如与核能有关的话题, 而形式图示是指文章形式、修辞结构和文章体裁方面的背景知识, 如新闻报道, 小说, 学术论文等等。如果读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感到难以理解或者非常困难, 主要可能就是读者自己的知识建构中没有合适的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 当然, 也有可能是作者在文章里面给予的关于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的线索不清楚。
图示理论对于英语阅读课的指导意义在于,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的构建。内容图示方面, 要引领学生就不同题材的背景知识进行的广泛了解, 这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水平, 可适当选择一些汉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先充电, 对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各方面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 结合社会当前热点话题进行补充。而形式图示方面, 需要教师依托教材, 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讲解不同的单元, 和学生一起概括学习出对应体裁的文体特征, 再进一步学习用这些特征去解读同类别的文章。
二、输入假设
输入假设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在他的理论假设中有三个要素:
第一, 语言是习得的而不是学来的。即通过学习者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后获得的。这里有两个重要观点:习得而不是学来, 和可理解的输入。首先, 习得而不是学来的, 这个观点提升了语言输入的地位。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 听和读是语言输入的途径;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途径。Krashen的理论强调了在语言学习中听和读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营造环境, 提供大量的听力输入以及阅读输入。其次, 什么是“可理解的输入”?它是指输入语言的难度和量相比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而言稍微高一点点而已。这也就是“i+1”公式, 这里的“i”指的是input, 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而语言输入的难度和量不能大大超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 即i+2/4/6, 又不能等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 即i+0, 也不能低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学平, 即i-1/3/5。只有当输入的难度和量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的时候, 才是最有效果的, 才会一步一步地前进。在前面的“习得观”中, Krashen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但并不是随便什么输入都可以, 所以, 在随后的“可理解输入”公式中, 他提出了对语言输入质量的控制, 两者相辅相成, 构成了输入假设的核心内容。
第二, 言语行为是语言学习者自发产生的, 而不是直接教会的。这里提到了语言学习的“静默期”, 主要是在初期语言学习过程中, 学者习主要是在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 尚不具备语言输出能力, 因此, 会有一段时期语言学习者很安静, 很少用目标语言去说甚至是去写。而当语言学习者获得足够的输入, 当他觉得可以说了, 就会自然产生言语行为。Krashen的这一观点对英语口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本文暂且不做探讨。
最后, 语言输入里面不能包含人为语法控制行为。自然状态下, 语言是什么样的就直接给学生输入。这就好比是给幼儿喂饭, 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咀嚼消化, 而不是大人先嚼烂再喂给孩子。这一点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是体现在阅读材料来源上。最好能选择原汁原味的阅读材料来源, 比如, 英美国家出版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等, 引进到国内后, 可以依据“i+1”公式, 直接选取合适难度和合适的量, 给学生阅读。
三、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在英、美国家最早进行语篇分析的是Z.Harris和T.F.Mitchell;德国语言学家对语篇分析理论也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虽然近年来, 对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课题很多, 但是在研究方法上, 各研究者之间的差别不大。语篇通常指句子构成的更大的意义单位, 如段落、会话、采访等。而无论是哪种语篇, 其中的语言都必须语法正确, 并且语义连贯。语篇通篇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论题且不仅句子之间而且全篇都应合乎逻辑。对一个语篇进行分析可以在多个参数上进行分析:
(一) 衔接。衔接是指语篇中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语法上或者词汇上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是句子内部的, 也可能是句子之间的
(二) 连贯。连贯是指语篇中的话语的语义或者文本中句子的意义的关系, 这种关系与语篇涉及的共有知识有很大关系。
(三) 篇章结构分析。虽然不同语篇的内容之间有所不同, 但其结构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组织起来的, 因为作者对于特定的题材一般会有特定的思路。
语篇分析理论主要侧重于从语言因素的角度来影响阅读理解。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 实际上是对语场、语式方面进行分析, 即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 要求学生不要停留在词句学习的水平上, 而是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入手, 学习并掌握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 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 不仅要语义的基本单位即小句的功能进行分析, 而且要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语用功能, 探讨的是如何运用篇章衔接的手段分析语篇, 如何应用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话语标记去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章中是如何产生意义的。语篇分析理论从语言知识的角度在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上进行全面分析,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对于三本院校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里面对英语阅读课作了仔细的说明: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 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大纲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可以看出, 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因此也就需要不是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 而是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 使之为课堂教学而服务。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 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 不仅英语水平若, 相应的, 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差一些, 那么在三本院校的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堂上, 该如何有效运用这些不同的教学理论?
第一, 图式理论。根据图示理论, 将学生的旧知识体系与当前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 对于当前所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那么, 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 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并建立联系。
第二, 输入假设。学外语的学生很多对阅读英语资料有心理恐惧, 更何况三本院校的学生。那么, 依据输入假设。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难度合适的材料, 学生读起来就没那么困难, 题材有趣的内容, 学生也更愿意读, 长度合适的篇章, 学生读起来更不会受尽折磨。而对三本院校的学生, 困难主要体现在词汇量上。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先要对学生词汇量进行摸底, 并依据i+1公式, 选择合适生词量的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
第三, 语篇理论。三本院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 要引导学生从微观字句层面跳出来, 来到语篇层面, 去把握作者的通篇思路, 达到最后的完全理解, 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对学生的前期预习提出了不低的要求, 因为只有充分的预习之后, 再在课堂上进行语篇分析, 才会对学生的有大的提高。但是毕竟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 需要老师在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习时, 帮助他们学习如何预习并养成习惯。
最后, 英语阅读 (泛读) 教学的核心就是两个词:“Extensive”和“Reading”。传统阅读的课堂很容易就上成了另一个精读课, 而阅读教材的文章与精读文章不同, 生词量更大, 文章更长, 而课时又短。最后, 老师累, 学生也厌倦。因此, 阅读的课堂, 要依据这些理论, 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料给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而不仅仅阅读教材上的一两篇文章。同时, 帮助学生选择难易度合适的书籍和报刊读物, 并在课堂上设计读书会, 或者热点话题讨论甚至辩论等等, 不仅极大地增添了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 也促进了学生课下更广泛的阅读。
参考文献
[1]华惠芳.阅读理解中的预测和联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2]洪岗.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外语, 1994.
[3]苏勇.兴趣型阅读教学模式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1.
[4]张君棠.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理论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几种主流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学习理论;比较研究;多元主体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01-04
作者简介:周青政(1984-),男,四川南部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
人类对自身学习活动的思考和探讨已有悠久的历史。广义来说,从人类开始学习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采用古老的方式记录和传承文明时起,就已经对学习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也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变得越来越复杂,信息量也逐渐增加,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受到重视,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向后代传授经验和方法,逐渐引起人们关注。语言文字的产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人类的学习活动,社会的分化与分工更是直接促使学习成为一种独立、专门的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学习诸要素和学习体系逐步建立,古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开始对学习的意义和本质、对象和内容、过程与方法、检验与评价等做深入思考。进而对学习的研究发展为两个方向:一是探讨学习和教育对人才培养、国家统治、社会发展作用的思考;二是对学习者内在学习心理变化规律的思考。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对学习者行动、言语等外在表象的揣摩、分析与思辨,产生的学习理论也是描述性的。
19世纪中叶,心理学的发展为人类对学习者及学习过程内在机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受西方现代科学发展及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学习活动的研究进入了实验性阶段。人们开始通过特定的或抽象的、模拟的实验环境,来研究学习行为的规律。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了又打破了行为主义研究的局限,开辟了从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来解释学习的研究时代。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的诞生,学习者被看成是第一主体,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转变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以学习(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逐渐引起重视。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逐渐为人类揭示了学习的内在奥秘,但也逐渐让人们意识到学习自身的复杂性,对学习理论的研究还有待新的突破。
1 学习理论的发展阶段
学习理论从其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按不同认识层次可以划分为如下5个阶段:
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对学习本质和规律及学习者主体地位认识不断更新的过程,是对人的存在和发展意义认识不断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在通过对以往理论的批判性继承,站在新的更高角度认识学习的过程。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其所存在的时代特点、研究者所站的角度、研究者的认知水平及其它诸如职业、性格、文化背景、价值观、世界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学习自身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历程是学习理论研究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挑战。
2 几种主流学习理论的比较
学习理论是人们关于学习及其相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人们对学习本质特征及实现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的探索。广义的学习理论既研究人类学习也研究动物学习。围绕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怎么有效地学习等基本问题,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等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众多的学习理论并经过相互斗争、相互融合,最终发展成几个主流的现代学习理论流派。下面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些学习理论加以分析:(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几种现代主流学习理论与其所存在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密切相关,这也暗示了这些理论存在着不同的时代局限性。另外,现代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来自于心理学领域,这体现了现代学习理论的一个共同特点,即:试图通过用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心理变化、认知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来解释学习,从而通过改变、影响人的外在行为或内在心理来实现学习。
下面将从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指导意义做进一步分析。(如表3)
表1 学习理论发展的5个阶段
阶段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第4阶段第5阶段
名称经验性阶段描述性阶段实验性阶段理想化阶段综合化阶段
特点学习活动与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简单的、朦胧的、经验性的认识。学习活动从生产活动中独立出来。学习理论是对教育教学、学习与人的发展及国家统治之间关系等的描述性认识。利用特定、抽象、模拟的实验环境来研究学习者行为变化规律,并以控制、支持、改变学习行为来追求学习的实现。利用抽象性分析和理想化模型来试图揭示学习内部机制和发展规律。以学习者及学习存在的具体时空特点为背景,研究多元主体之间的多向复杂作用规律。
代表理论早期朴素的学习理论中国古代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多元主体学习理论
表2 学习理论基本信息表[1,2]
理论名称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初,在美国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进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动物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条件反射学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60、70年代,二次大战中涌现的问题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格式塔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语言学、认知主义心理学考夫卡、韦特墨、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70、80年代,认知结构理论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重视对人的热情、信念、尊严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表3 学习理论主要理论观点及指导意义对照表[3,5]
理论名称主要观点教学或学习指导意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旧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通过创设环境,塑造和矫正学生的行为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指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班杜拉(新的新行为主义)强调认知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人具有主动、积极的自我调节和导向的能力重视人的主动性,教师给以正确引导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1. 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2. 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3. 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 顿悟学习本身具有奖励的性质。重视学习的顿悟,而不是简单的行为强化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1. 认知发现说: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 认知同化说: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过程。
3. 累积学习说: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题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现学习、接受学习、充分指导按程序循序渐进地学习
续表
理论名称主要观点教学或学习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的自我建构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就是儿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
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
当代建构主义者的意义建构1.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是学习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2.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同他人的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间的会话与协商是产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
3. 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不能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出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理论。即人类的学习不能离开生活而存在。
4. 学习的发生要借助先前的知识,在一定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下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提倡情境性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 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3. 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学习手段为主的促进式教学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几种学习理论经历了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心理、从以教为主的被动学习到以学为主的主动学习、从控制操作到支持辅助的一个发展历程。既是对学习不同角度的认识变化也是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认识变化,属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习理论。
由此可以得出,学习理论本身不存在正确与错误,根本区别在于理论存在的前提假设及研究者个性因素对理论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影响。前提假设与实际条件是否相一致,决定了理论的适用性;研究者个性因素带来的理论绝对化、泛化、激进化等决定了理论的科学性。那么,在我们运用这些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或做进一步研究时,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其实质、局限性和适用性。
表4是对几种现代主流学习理论内在实质、局限性、适用性的分析。
表4 学习理论内在实质及适用性评价表[6]
理论名称实质局限适用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试图利用学习者外在行为和学习过程的关系来解释学习,并通过对行为的控制、支持来促进学习。过分强调和依赖行为对学习的表征,忽略了人的复杂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记忆性知识和操作性技能的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试图利用人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来探索学习规律,并以此来促进学习。过分简化和抽象人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忽略了人的自身需要差异和发展层次限制对学习的影响。联结式和发散式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了认知结构理论,并强调了合作学习和情境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否定了抽象分析和概括,即便是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能极大的促进学习,但学习真正的提升还是由反思、分析、概括、归纳等实现的。多人积极的合作学习和具体情境性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试图利用人的需求理论和内在潜能来揭示学习规律,并以此来促进学习。过分绝对和理想化的按人的需求和内在潜能看待学习,忽略了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需要对人学习的影响。扩展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表4较为直观地展示了各种理论的本质特点,也反映了理论研究受时代背景、人类认识发展阶段、学习理论自身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3 学习实践中运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比较发现,每种学习理论由于其所处的时代特点及研究者所站角度、认知水平及其它诸如职业、性格、文化背景、价值观、世界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理论在讨论、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多不足。要么过于泛化、绝对化,要么过于激进、理想化。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怎么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并用实践去检验呢?
3.1 选择性运用。我们只能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一定的领域范围内讨论问题,不存在绝对普适的理论。所以面对这些理论,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其内在实质、局限性和适用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综合,不能泛化、教条式、单一性地使用。大一统的做法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学习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3.2 条件性分析。在选择了某一或某些理论指导某一学习实践的时候,我们还得认识到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条件性,这与理论成立的自身假设相关。另外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现代主流学习理论都是心理学理论,即试图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和指导学习,存在固有局限性。好比我们不能单纯用人的行为来解释人的心理,我们肯定也不能只用学习者的心理表征来解释学习。学习本身是一个更为复杂、综合的客观存在。
3.3 防止认知疲劳。任何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同时也会由于学习者的认知疲劳而失去效果。认知疲劳是由于人具有不断探索和批判的心理本能造成的,表现为人不能长期处于一种学习模式之中,内在的认知需求会促使其要求新方式的出现。如果不能优化和改变熟知的方式,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导致非合作学习的出现。不但会对个体学习产生阻碍和扭曲,而且会在群体学习中产生循环影响。这一内在要求决定了人的学习不可能抽象为批量生产和简单输入、处理、输出。再好的理论也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本身必定是开放的。
4 学习理论研究的误区及发展方向
归结起来,以往的学习理论存在三个基本的认识缺陷:
4.1 在单一、抽象、理想化的学习环境中研究问题。这些特定环境中得出的理论往往有一些特定理论假设,而这些假设可能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解决这些因素的影响甚至不是添加一个或几个影响因子就可以实现,有时候还必须去建立一套全新的理论。
4.2 先选定一个主体为研究对象,如行为、认知过程或者心理等,再将其它主体或因素的作用折射到该主体上。这种方式研究的结果必定是片面的,它可以探测一部分,却不能认识到整体。“你在看我的时候,我也在看你,所以你看到的不是我,而是我眼中的你自己”。好比我们如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看待学习,那么学习就是行为的;用认知的观点看待学习,那么学习就是认知的,用人本的观点看待学习,那么学习就是以人为本的。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只具有部分效度,多个部分结论的综合并不总能成功地解释整体。
4.3 研究者的盲目乐观、夸大理论的适用性,导致了泛化和绝对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总是会倾向于一种终极思维,认为存在一种普适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这种终极思维是因人的内在认识需求歪曲而造成,其负面结果往往导致不可知论的出现。这些研究者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能脱离和超越历史阶段研究问题。学习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不可能真正揭示学习的本质。
学习理论的发展,必须不断克服这些认识缺陷,站在更高层次,综合看待影响学习的诸多因素,认识到学习的历史性和差异性。
5 结语
学习自身的内在复杂度(来自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需求层次等)和外在复杂度(来自时空局限、信息传递、群体动力等),使得学习理论的研究注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围绕两个基本任务:什么是学习?如何促进学习?学习理论的研究将倾向于对多个主体共同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机制的研究,即综合化学习理论或多元主体学习理论,以此揭示学习中的动态平衡状态及变化规律。
总之,在我们研究学习的时候必须把握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一种学习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必然客观规律,不能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学习;二是学习是由多个主体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状态并会不断发展变化,对学习的研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徐英俊.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http://baike.baidu.com/view/97045.htm?fr=ala0_1_1
[4] http://baike.baidu.com/view/453940.htm
[5] 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学术交流,2007,(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篇4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2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3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4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5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6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7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8不可申诉补贴:指普遍性实施的补贴和在事实上并没有向特定企业提供的补贴。9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进,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30催证:在出口合同中,买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时开立信用证,这是卖方履约的前提,但在实际业务中,有时国外进口商在遇到市场发生变化或资金发生短缺的情况中,往往会拖延开证,对此,我们应催促对方迅速办理开证手续必要时,也可请我驻外机构或有关银行协助代为保证。
31商业发票:是卖方开立的载有货物名称,数量价格等内容的清单,作为买卖双方 交接货物和结算货款的主要单证,也是进出口报关完税必不可少的单证之一。32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由我主的工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给对方处置,我方按约定收取工缴费作为报酬。简答与论述题目:
1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2 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3 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 价格趋于均等化。性和歧视性。
17出口信贷特点:1 必须联系出口项目,2 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货款的利率,其利率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3 货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左右,其佘10%,15%由进口厂商先支付现汇,4 发放与出口信贷担保相结合,以避免或减少信贷风险。18中国式经济特区特点:1 是社会主义类型的,经济特区,实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2 是综合性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运输等行业。3 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产品主要供出口,4 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和利润汇出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改善投资环境,以便吸引较多外资,促进特区的经济与对外贸易蝗发展,5 实行外引内联,加强特区与非特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设的发展。P157 19多种经营经济特区:指一国在其港口或港口附近等地划出一不定期的范围,新建或扩建基础设施和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待遇,吸引外国或境外企业在区内从事外贸、加工工业、农畜业,金融保险和旅游业等多种经营活动的区域。
20商品综合方案、目的、内容:是发展中国家在1964年4月第六届特别联大会议上第一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多选题
1对外贸易分为货物和服务贸易P7
2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P10
3里昂撮夫反论与要素禀赋论的扩展1 劳动熟练说,2 人力资本说,3 技术差距说,4产品生命周期说,5需求偏好相似说,6产业内贸易说
4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加以发展,这一理论利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解释里昂惕夫之谜。P29 5贸易条件的类型选择或计算P44-46
6关税种类1 按照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2 依照征税的目的,分为财政关税,保护关税,3 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税。P91-93
7反倾销税P99
8加工标准欧洲联盟、日本采用。P108 9增值标准P109
10关税价格效应P120
11非关税壁垒种类P124-P136 12出口信贷划分P140
13最惠国待遇最适用限制分类P162 14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 一般是指国家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叫差价税。10非关税含义:指关税以处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11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货款。P140 12国民待遇条款: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13贸易协定含义及特点:是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的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特点: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定的程序也较简单,一般只须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某代表签署即可生效。14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15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16国际货物关税合同特点:1具有国际性2具有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性质为买卖货物买卖合同。
17货物买卖合同:是指卖方为了取得货物 而把货物的所有权移交给买方的一种双务合同。
18发盘的含义:向一个或 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盘。
19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20提单的含义: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立的相互关系。性质、作用:1 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货物收据,证明其已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2 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提单的持有人拥有支配货物的权利,因此,提单可以用来向银行议付货款和向承运人提取货物,也可用来抵押或转让,3提单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由于运输契约是在装货前商订的,而提单一般是在装货后签发的,故提单本身不是运输契约,而只是运输契约的证明。
21汇票含义及内容: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某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内容:1应载明汇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命令3 一定金额4付款期限和地点5受票人,又称付款人,即接受支付命令付款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通常是进口人或其指定的银行6受款人即受颔汇票所规定金额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或其指定的银行7出票日期和地点8出票人签字。
22本票含义: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的书面承诺。
23支票含义: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24信用证含义: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25信用证内容:1 对信用证本身的要求2 对货物的要求3对运输的要求4对单据的要求5特殊要求与指示6开证行保证付款的责任文句。
26备用信用证含义:是适用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它是开证行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27争议含义:是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对方末能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28索赔含义:是指遭受损害的一方在争议发生后,向违约方提出赔偿的要求,在法律上是指主张权利,在实际业务中,通常是指受害方因对违约而根据合同或法律提出予以补救的主张。
29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它是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
2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1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4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3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1垄断,2 经济周期,3 各国政府措施,4 商品的发展与包装,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6政治**及投机等。
4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1 保护本国市场,2 扩大本国产品,3优化产业结构,4 积累发展资金,5 维护和发展同其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6 其他。5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3 19世纪末 到二战前 4 二战后,5 70年代中期后,6 80年代中后期,7二战后。6二战后至70年代中斯的贸易自由化:一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大幅度削减关税,2 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 二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1 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2 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3 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工资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4 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三 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1 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2 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3 战后贸易自由化为国家贸易、经济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
7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1 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2 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3 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4 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5 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6 通过双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7 务国政府加强对外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8战略贸易政策实施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是战略贸易政策的必要条件 1 政府必须拥有充分的信息选定。战备产业,确定补贴程度,2 获得战略支持产业的垄断地地位和外部经济的存在,3 国内相应市场的潜力,4 战略保护可以设置行业进入壁垒,维护战略产业的垄断地位,5 贸易对手国不采取报护措施等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充分条件。
9关税主要特点: 1 关税是一种间接关税,2 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货物,3 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4 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10反贴补税的目的:增加进口成本商品的成本,抵消出口商品所做补贴的鼓励作用。11书面要求包括充分证据:A补贴存在如有可能,说明补贴的金额 B 在本协议解释总协定第6条的意思范围内的损害 C补贴的进口商品与所称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1230个给惠国家是:欧洲联盟15国,日本,新西兰,挪威,瑞士,加拿大,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美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独联体。13从量税额与商品数量的关系:在从量税额确定的情况下,从量税额与商品数量的增减成正比关系,但与商品价格无直接关系。14从价税作用和优点和作用: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其税额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所以它的保护作用与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1 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对于同种商品,可以不必因其品质的不同,再详加分类,2 税率明确,便于比较各国税率3,税收负担较为公平,因从价税额随着商品价格与品质的高低而增减,较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4 在税率不变时,税额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既可增加财政收入,又可起到保护关税的作用。
15关税贸易条件效应:征收进口税对征税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征收进口税在征税曾为大国的条件下可以改善征税国贸易条件。16非关税壁垒特点:1 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2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3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
次提出来的,1976年5月联合国第四届贸易和发展会上正式通过了商品综合方案决议,目的,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价格长期疲软,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内容:1 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存或缓冲存货。2 建立国际储存的共同基金,3 商品贸易的多边承诺,4 扩大和改进商品贸易的补偿性资金供应,5 扩展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样化。21《公约》21条规定过期的接受的有效力:1 如果发盘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此种意思通知受盘人,2 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他书面文件表明,它在传递正常的情况下是能够及时送达发盘人的,那么这项逾期接受仍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发盘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方式通知受盘人,认为该发盘已经失效。
22世贸组织基本原则:1 贸易自由化,2 非歧视原则,3 关税保护与取消数量限制原则,4 可预见性和稳定发展贸易原则,5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6 对发展中国特殊优惠原则,7区域性贸易安排,8透明度原则,9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23表10-1:XXXXXX24使用CIF注意事项:1 关于不宜将CIF称为到岸价的问题,2 关于保险的问题,3 关于核算运费的问题,4 关于象征交货问题。25海运提单种类:1 根据货物是否已装船提单和备运提单,2 根据提单上有无对货物外表状况的不良批注可分为清洁提单,3 根据提单收货人抬头的不同可分为记名提单,不记名提单和指示提单,4 按运输方式分类,可分为直达提单,转船提单和联运提单,5 其他种类提单集装箱提单,舱面提单,过期提单。(论述)
26海运保险范围三个方面:保障的风险,保障的损失,保障的费用。27外来风险:指海上风险以外的其他外来原因所造成的风险。分为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28进出口公司审核要点:1 对信用证本身说明的审核2对信用证有关货物记载证有关时间说明的审核。
29各国商人谈判风格:1美国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优越性,往往不太顾及对手而显得气势咄咄逼人,而且语言表达直率,喜开玩笑。2 日本人讲究礼仪,注重人际关系,等级观念强,性格内向,不轻信人,工作态度认真,谨慎,办事有耐心,精明自信,进取心强,勤奋刻苦。3 英国人十分注意礼仪,崇尚绅士风度。谈吐文明,举目高雅,珍惜社会公德,很有礼让精神,4 德国人自信保守,刻板,严谨,办事富有计划性,工作注重效率,追求完美,准备得二分充分周到。表现得果断,不拖泥带水,5 韩国人丰富的经验,注重谈判礼仪,逻辑性强,做事条理分明,谈判是注重技巧,6 阿拉伯人,家庭观念较强,性情固执而保守,脾气也很倔犟,重朋友义气,热情好客,却不轻易相信别人。30减价拍卖:又称莅式拍卖,先由拍卖人喊出最高价格,然后逐渐叫价,直到有某一竞买者认为已经低到可以接受的价格,表示买进为止。
31密封递价拍卖:又称招标式拍卖,采用这种方式时,先由拍卖人公布每批商品的具体情况和拍卖条件等,然后由各买方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的出价密封递交拍卖人,以供拍卖人进行审查比较,决定将该货物卖给哪一个竞买者。这种方法不是公平竞买,拍卖人有时要考虑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
32谈判招标:又叫议标,它是非公开的,是一种非竞争性的招标,由招标人物色几家客商直接进行合同谈判,谈判成功,交易达成,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招标方式。
33补偿贸易的特征:1信贷是进行补偿贸易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2设备供应方必须同时承诺回购设备进口方的产品或劳务,这是构成补偿贸易的必备条件。其他题型
名义保护率=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2价格/国际市场价格*100%
有效保护率=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进口商品在进口国该行业中的增值比率。
有效关税保护率=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的比率*进口原料名义关税/1—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的比率。
保险金和保险费的计算:
保险金=通常按CIF或CIP总值加10%计算。
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方式:一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分,1 优惠贸易安排,2 自由贸易区,3 关税同盟,4 共同市场,5 经济同盟,6 完全经济一体化,二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分,1部门的一体化,2 全盘一体化,三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分,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四按经济体制分,有市场型经济一体化和计划型经济一体化。P173
15关税同盟静态效应分类 多选或简答P183
16大市场理论代表人物及核心P189 17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形式P232 18国际货物种类P253
19接受具备的四个条件P239 20贸易术语惯例的种类P253 21FOB的变形P257
22非因定价格类型P274 23品名条款内容P279 24样品种类P281 25承保范围P333
26信用证方式的当事人及职责P359
填空题
1国际分工形成阶段P11 2人力资本说又凯南提出P30 3技术差距说又波斯纳提出P30
4生命周期说又费农提出,划分为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三个阶段P31
5需求偏好相似说又林德提出P 33 6产业内贸易说由格鲁贝尔提出P34
7商品国际价值由世界劳动力平均水平决定P37
8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P39
9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波动P40
10、早期重商议代表威廉-斯塔福,晚期重商主义理论代表托马斯-孟P58-5911、古典学派代表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P6412、关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
13、保护贸易代表人物P7314、进口附加税有反补贴税、倾销税
15、按缔约多少,可分为双边贸易、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P15916、最惠国待遇分为有条件、无条件最惠国待遇。P161
1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由23个国家,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定,1948年生效。P195 18乌拉圭多边谈判达成《最后文件》,这是个“一揽子文件”,即全部接受或拒绝,不能接受部分,拒绝部门。P208
19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取代原关贸总协定P219 20品质表示方法实物表示、凭说明约定P280 21国际运输中,最广泛的是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租船运输P311 22溢装、短装计价方法P290
主流贸易理论 篇5
2、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A非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B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C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3贸易保护的重点以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4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3、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含义及其特点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处于不同国家的录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2其特点是A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具有国际性B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具有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C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性质为买卖。
4、简述国际贸易惯例的法的地位及其作用1国贸惯例的适用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本不是法律,对贸易贸易具有强制性,买卖双方有权在合同中作出与某项惯例不符的规定2国贸惯例对贸易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双方都同意用某种惯例来约束该项交易,并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时,这项约定的惯例便具有强制性,若双方对某一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也未注明合同适用某种惯例,在合同执行中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案的司法和仲裁机构也往往会引用某一国贸惯例进行判决或裁决。
5、试述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学院伯一评价
(一)主要内容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语。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傺 注重生产能力和形成,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增强,不利于国德真正实现政治经济独立。
2批语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和历史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的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以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国家利益的保证是持久的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
4保护对象为有发展前途,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发展之后能够成长起来,并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以30年为最高保护时间。
5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中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二)理论政策评价
1积极意义
1)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2)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家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3)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4)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2缺陷1)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2)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6、简述管理贸易、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1)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2)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理贸易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7、简述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共同点: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黄金白银越多,其财富的拥有量就越大,因而也就越富有。贸易可以不断增加一国货币量,从而增加国家财富。
区别点: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货币-金货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输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财富。因而一国应尽可能多输出少输入,最好不输入。同时为保留货币,该理论禁止货币出口。
2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增加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但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把货币与商品联系起来,措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主张扩大出口,养活外国制品的进口,主张发展加工业和转口贸易。
8、简述班轮运输的特点船舶按照固定的航期表,沿着固定的航线和港口来往运输,并按相对固定的运费率收取运费,具有四固定的基本特点。
由船方负责配载装卸,装卸费包括在运费中,货方不再另付装卸费,船货双方也不计滞期费和速遣费。
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
班轮承运货物件的品种,数量比较灵活,货运质量较有保证。
9、简述对发盘的实质性变更是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实质上变更发盘的条件。实质性变更是对发盘的拒绝,构成还盘。
10、试述关税的经济效应1关税的价格效应是指征收进口税,对征税国内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一般来说表现为促使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程度取决于进口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该征税商品的苍供求强发生.2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是指征收进口关税对征收贸易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征收进口税在征税国为大国的条件下可以改善征税国的贸易条件。
3关税的税收效应指征收进口税务局征税国税收收入的影响,一般而言,进口征税对一国税收的影响取决于征税带来的税收收入的增加,与由于征税而减少进口,从而减少的税收的净值。
4关税的保护效应提征收进口税对进口国国内生产的影响。一般地,征收进口税将会使进口品价格提高,对国内生产具有保护、促进、扩大的作用,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特定条件下可以扶持国内新兴产业或幼稚产业。
5关税的国际收支效应指征收进口关税对征税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征税在供需弹性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将会减少部分进口,对国际收支顺差有积极作用,但如果贸易对于国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征税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净效果则需做具体的分析。
11、简述二战后自由化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1表现形式A大幅度削减关税B降价或撤销非关税壁垒2主要特点A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B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C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D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中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E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12、简述协议性分工的适用条件1两个(或多数)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产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
2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
3不论对哪个国家,生产X商品或生产Y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
13、简述发盘的撤回与撤销的区别与联系撤回是指发盘尚未生效,发盘人采取行动,阻止它的生效。撤销是指在发盘已生效后,发盘人以一定方式解除发盘对其的效力。一项发盘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撤回,如果撤回的通知在发盘到达受盘人之前或同时到达受盘人。
14、简述进出口公司审核信用证的要点1对信用证本身说明的审核,其中包括信用证金额应与合同金额相一致;
2对信用证有关货物记载的审核,如有关商品货名、规格、数量等各项内容必须和合同规定相符,注意有无另外的特殊条件。
3对单据的审核,主要包括商业发票、提单、保险单等。
4对信用证有关时间说明的审核。装运期等必须与合同规定相一致。
15、试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关税同盟建立后,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关税同盟某个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将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价格更低的产品所取代。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同时,该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养活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2贸易转移效应,关税同盟建立前,该成员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关税同盟建立后,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市制国家。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其结果会增加进口成本,扩大消费开支,从而使该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3贸易扩大效应。关税同盟建立后,A国国内X产品的价格,无论是在贸易创造条件下,还是转移条件下都比成立前要低。如果A国X产品存在需求价格弹性则A国对X产品的需求会增加,将会使A国的X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促进成员国间贸易的扩大。4关税同盟建立后,可以减少行政开支。5关税同盟建立后,可以减少走私。6关税同盟建立后,可以加强集体谈判力量。
16、简述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有着自己的特点:
1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2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措施。
4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5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入限出的措施。
17、简述WTO的基本原则1贸易自由化。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
2非歧视原则。
3关税保护与取消数量限制原则,把关税作为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
4可预见性,稳定发展贸易原则。5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6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
7区域性贸易安排。
8透明度原则9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18、简述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作用1对于承接方的作用A克服本国生产能力有余而原材料不足的矛盾,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B开发劳动力资源,增加就业机会,并繁荣地方经济C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对于委托方的作用A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B有利于委托方所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19、简述托收当事人及其职责1委托人,委托银行办理托收业务,通常是出口人。
2托收银行,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托收业务。
3代理银行,接受托收行的委托向付款人收取票款的进口地银行,通常是托收银行的国外分行或代理行;
4付款人,买卖合同的当事人。
20、试述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1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一方自愿发价,另一方明确表示愿意承诺,双方自愿表示达成协议的诚意,承诺履行合同责任与义务,如果一方采取强制、威胁、蠛、许骗手段,迫使对方就范,则订立的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2卖卖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自然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人拥有独立同产,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的法律实体。
3合同必须以双方互惠,有偿为原则。合同一方所享有的权利,是以另一方所负有的义务为基础,双方互有权利与义务,任何一方不按合同履行责任与义务,都负有向对方赔偿的责任。
4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佥。
5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1、简述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实行赣性的管理2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4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5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6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直辖市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7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22、简述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有哪些不同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23、简述仲裁协议的作用1约束双方当事人只能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
2排除法院对有关案件的管辖权3使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取得对有关争议案的管理权。
24、简述寄售的特点1寄售人先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市场(寄售地),然后经代销人在寄售地向当地卖主销售;
2寄售人与代销人之间是委托代售关系,而非买卖关系3寄售物在售出之前,包括运输途中和到达寄售地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均由寄售人承担4寄售货物装运出口后,在到寄售地前也可采用出售路货的方法,先行销售,即当货物尚在运输途中,由代销人寻找买方出售。
25、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依据及其评价凯恩期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酱效率、录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保护就业理论,其追随者又充实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谁了对外贸易差额。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1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2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出口或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或进口的变动量,公式如下国是淡理论评价1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领先地位。
2对外贸易乘数提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
3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论的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推选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4没有考虑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热必会引起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长期看,会对一国经济与贸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5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执行否则依靠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护出口扩张的做法无法长期对国民经济增长奏效。
26、简述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27、简述要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衡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判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3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28、简述按照FOB成交时,买卖双方各自承担哪些义务卖方的基本义务:1办理出口结关手续,并负担货物到装运港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2在约定的装运期和装运港,按港口惯常办法,把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的通知。
3向买方提交约定的各项单证或相等的电子信息。
买方的基本义务1按时租妥船舶开往约定的装运港接运货物,支付支费,并将船名和到港装货日期给卖方充分通知。
2承担货物越过装运港船厂舷后的各种费用以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3按合同规定,受领交货凭证并支付货款。
29、简述提单的性质和作用1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货物单据,证明其已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
2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3提单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30、试述信用证的定义与特点1信用证是指由银行依照客房的要求和批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A向第三者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或承兑和支付受益人开立的汇票;B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和支付汇票,C授权另一银行议付。
2特点A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用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会款的保证,银行处于第一付款的地位,开证银行对受益人的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
B信用证是一种独立的文件,信用证的开立是以买卖合同为依据,但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以外的另一种契约,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信用证与合同,是独立的交易,开证银行和参加信用证业务的其他银行只能按信用证的规定办事。
C信用证是一种交易所的买卖,信用证衽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各方面处理的是交易所银行确定单据表面上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为原则,开证行只根据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实行来格付款原则,不仅做到单证一致还要做到单单一致。
31、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各种因素1国际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国际价值量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
2国际价值量与劳动强度,劳动强度与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
3国际价值量与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A如果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是在大致相同的正常的国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出来的,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该商品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假定投到国际市场上的该商品的总量仍旧不变,然而在较差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大大多于在最好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国际价值就由较差条件下生产而出口的大量商品来调节C假定在高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过在中等条件和较差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出口量,国际价值就由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
32、简述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照贸易壁垒的取消程度)
经济一体化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可以分成烃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是一体化的最低级,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 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行关税优惠。
2自由贸易区,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间的商品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勋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独立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4共同市场,成员国除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资源配置6完全经济一体化,各成员间在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各国的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方面差异的完全消除,实现统一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
33、简述拍卖的特点1拍卖是在一定的机构内有组织地进行的2拍卖具有自己独特殊性的法律和规章3拍卖是一种公开竞买的现货交易
34、简述影响进出口商品差价的因素1影响商品差价的主要因素是所使用的贸易术语的不同;
2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和档次3要考虑运输距离4要考虑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5要考虑季节性需求的变化6要考虑成交数量7要考虑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35、试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主要内容1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用书中例子解释)
2评价A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到进步的作用,它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废除谷物法。
B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
C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有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D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提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成本、自然条件等因素对国际分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和根本的因素。
E比较成本说未能提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作出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规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结论。
36、简述商品综合方案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存或缓冲存货,此种商品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利害关系,并且易于储存。
2建立国际储存的共同基金,用来资助建立国际初级产品的缓冲存货和改善初级产品市场,提高初级产品的长期竞争性,如开发研究、提高生产率、改进销售等。
3商品贸易的多边承诺。为了稳定产品供应,参加方案的各国政府,承诺在特定时间内各自出口和进口某种商品的数量。
4扩大和改进商品贸易的补偿性资金供应,当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剧减时,国际倾向组织将给予补偿性贷款。
5扩展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样化,要求发达国家降低或取消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
37、简述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2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3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4自由竞争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38、简述OPC运输条款在同美国进行贸易进,为了取得运费上的优惠,可以采用OCP条款,OCP意为内陆地区。所谓内陆地区是根据美国运费率规定,以美国西部9个州为界,也就是以浇矶山肪为界,其以东部地区,均为内陆地区的范围。按OCP条款达成的交易,出口商不仅可享受美国内陆运输的优惠费率,而且也可以享受OCP海运的优惠费率。因此对美交易中,采用OCP运输条款,对进出口双方均为有利,但必须注意下列问题:货物最终目的地必须属于OCP地区范围,货物必须经由美国西海岸港口中转。因此,签订CFR和CIF出口合同时,目的港必须是美国西海岸港口,提单上必须表明OCP字样,并且在提单目的港一栏中除填明美国西部海岸港口名称外,还要加注内陆地区的城市名称。
39、简述包销方式优缺点在包销方式下,因为国外包销商是用自己的名义买货,并自选负担盈恨和承担风险,他在其地区转售商品时,第三者和出口人不发生任何契约关系,同时包销商在包销地区内享有专营权,出口人匀有不向该地区的客房直接售货的义务。因此,采用包销方式,通过专营权给予,有利于调动包销商经营的积极性,有利于利用包销商的销售渠道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并可减少经营产生的自相竞争的弊病。但另一方面,如果出口人不适当地运用包销方式,可能使出口新风气经营活动受到不利的影响或者出现包而不销的情况,此外,包销商还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纵价格和控制市场。
40、试论寄售方式优缺点优点:
1寄售货物出售前,寄售人拥有货物的所有权。因此,尽管货物已经运往寄售地,但对货物的销售处理和价格确定等大权,仍*在寄售人手中,有利于随行就市。
2寄售方式是凭货物买卖,货物与买主直接见面,有利于促进成交3代销人不承担风险费用,一般由寄售人垫资,代销人不占用资金,可以调动其经营的积极性。
缺点:
1出口方承担的风险较大,费用较多,而且增加出口人的资金负担,有利其资金周转。
2寄售货物的货款回收较为缓慢,一旦代销人不守协议时,可能遭到货,款两空的危险。
41、简述二战后国际分工特点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属于主导地位。
2各国之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4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日趋加强。
42、简述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的异同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手段。但绝对配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43、简述商务谈判的过程国际商务谈判从正式开局到达成协议,大体上可以包括六个阶段即导入阶段,摸底阶段,报价阶段,磋商阶段,妥协阶段和成交阶段。
简述招标的主要方式国际上采用招标方式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
1国际竞争性招标,邀请几个乃至几十个投标人参加投标,通过多数投标人竞争,选择其中对招标人最有利的投标人达成交易,它属于竞卖的方式。
2谈判招标。又称议标,是非公开的,是一种非竞争性的招标,由招标人物色几家客商直接进行合同谈判,谈判达成,交易达成。
3两段招标指无限竞争招标和有限竞争招标的综合方式,先用公开招标,再用选择性招标分两段进行。
44、试述补偿贸易特征及作用1特征:
A信贷是进行补偿贸易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B设备供应方必须同时承诺回购设备进口方的产品或劳务,这是构成补偿贸易的必备条件。
2作用1)对设备进口方的作用A补偿贸易是一种较好的利用外资的形式,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B通过补偿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展和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回忆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产品不断更新及多样化,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C通过对方回购,还可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得到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
2)对设备供应方的作用,对于设备供尖方来说,进行补偿贸易,有利于突破进口方无能为力付能力不足,扩大出口,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通过承诺回购义务,加强自己的竞争地位,争取贸易伙伴或者在回购中取得较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或从转售产品中获得利润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5、简述关税的主要特点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转稼给最终消费者承担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税收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
3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4关税是一国外对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46、简述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1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2获取规模经济3刺激投资4促进技术进步5提高要素的流动性6加速经济成长
47、简述共同海损的构成条件1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产生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2必须是自动有意采取的行为3必须是为船货共同安全而采取谨慎的合理的措施4必须是属于非常性质的损失。
48、简述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国际商务谈判既具有一般贸易洽谈的共性,又具有对外经济贸易谈判的特殊性。前者体现在1商务谈判的目的集中而鲜明地指向经济上的利益。2商务谈判本身就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或直接就是一项经济活动,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求讲究经济利益。3所涉及的项目和要素不只是价格,但价格是谈判的核心内容。
后者体现在1它是一笔交易的商洽,也是一项涉外活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2商讨主的是两国或两个地区的企业之间的商务关系,应按国际惯例办事。
3涉及面广,对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9、试述赫-俄学说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赫-俄学说从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开始逐层展开,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成本押际绝对差。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成本的绝对差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3不同的成本比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4相同的成本比例,如果一国的两种商品成本都按同一比例低于另一国,则两国间只能发生暂时的贸易关系。直到两国汇率变化使两国商品的单位成本完全相等。5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引起了比较成本的差异。6生产要素不同的供求比例,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即使供给比例相同,对这些生产要素不同的需求也会产生生产诸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为国际贸易提供一个基础。7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各个国家的价格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比较利益,同时也构成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评价:1在各国参加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H-O学说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从体系上更为完整全面。(2)正确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在各国对外贸易竞争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综合所起的重要作用。
3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理论
4忽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5只能用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
6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抽象的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把富国与穷国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性,归结为国际贸易问题,归结为世界市场的机制问题。
一、贸易术语的作用?答:a 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行为准则,明确彼此在货物交接方面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这就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b 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C 有利于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二、班轮运输的特点?
答:
1、船舶行驶的航线、停靠的港口都是固定的;
2、船舶按船期表航行,船舶开航、到港时间都较为固定;
3、船公司按照预先公布的班轮运价表收取运费,运费率相对固定;
4、在班轮运费中包括装卸费用,由船方负担;
5、班轮承运货物比较灵活,不论货物多少,只要有舱位都能接受装运(少量、件杂货)。
三、提单的性质和作用?
答:
1、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据的货物收据,证实其以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
2、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
3、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四、多式联运单据和联运提单的区别?
区别:使用范围 签发人 风险、责任多式联运单据 各种运输 多式联运经营人 全程联运提单 由海运和其他方式组成的联合运输 承运人、船长、船东 第一程运输
五、我国基本险别除外责任的重要内容? 答:
1、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过失所造成的损失;
2、属于发货人的责任所引起的损失;
3、在保险责任开始承担之前,被保险货物已经存在品质不良或者数量短少;
4、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损失费用;
5、战争险条款和罢工险条款所规定的责任以及除外责任。
六、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答:
1、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2、运输距离;
3、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4、季节性需要的变化;
5、成交数量;
6、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7、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
8、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消费者的爱好。
七、实际全损的情况有哪些?
答:
1、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
2、保险标的丧失(控制权——海盗劫走);
3、保险标的物发生质变,失去原有使用价值;
4、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
八、托收结算方式的利弊?
答:
1、利——有利于调动买方订购货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卖方扩大出口。
2、弊——由于托收属于商业信用,存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尤其是托收方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故卖方对此方式的采用应持慎重态度。
3、注意事项: A.要切实了解买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成交金额不宜超过其信用程度; B.了解进口国家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条例,以免货到时由于不准进口或收不到外汇造成的不应有损失; C.了解进口国家的商业惯例,以免由于当地习惯做法影响安全迅速收汇; D.应争取CIF条件成交,除办理货运保险外,还应投保卖方利益险; E.对托收交易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及时催收清理,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以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九、信用证的使用程序?
答:
1、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凭信用证付款;
2、买方向当地银行申请开证,并按合同内容填写开证申请书和缴纳开证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证。
3、开证行按申请书内容开证,并通过通知行交与受益人;
4、卖方收到信用证后,如审核无误,即按信用证要求发货,并开出汇票和备妥各种单据向有关银行议付货款;
5、议付行讲汇票和单据寄给开证行或信用证指定的付款行索偿;
6、开证行收到单据后,即通知买方付款赎单。
十、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的区别?区别:货款交付 所有权转移 利息问题分期付款 在交货时付清或者基本付清 只要付清最后一笔货款,所有权就转移 买方没有利用卖方资金,不存在利息问题延期付款(货价较高)大部分货款在交货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分期摊付 货物所有权一般在交货时即转移 买方利用了卖方的资金,所以就存在买方需要支付利息的问题。
十一、使用仲裁解决贸易争端的好处?
答:
1、仲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机构并自行选定仲裁员;
2、程序较为简单,仲裁员一般是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专家或者知名人士,故仲裁解决问题较快;
3、仲裁费用比诉讼费用低;
4、仲裁气氛缓和,不影响争议双方继续发展贸易关系;
5、仲裁是终局性裁决,败诉方不得上诉,必须执行裁决。(诉讼——带有强制性、程序复杂、有伤和气不利于双方今后贸易关系的发展、费用较高)
十二、商检证书的作用? 答:
1、作为证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重量(数量)、包装、卫生条件是否符合合同的依据;
2、作为买方对品质、重量、包装等条件提出异议、拒收货物、要求索赔、解决争端的凭证;
3、作为卖方向银行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
4、作为海关验关放行的凭证。
十三、发盘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
1、发盘应向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2、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明确(标明货物的名称、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数量或者规定数量的方法、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者确定价格的方法);
3、必须表明发盘人对其发盘一旦被接受人接受即受约束的意思。
十四、发盘效力的终止有哪些?
答:
1、在发盘规定的有效期内未被接受,或者虽未规定有效期但是在合理时间内未被接受;
2、发盘被发盘人依法撤销;
3、被收盘人拒绝或者还盘之后;
4、发盘后,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
5、发盘人或者受盘人在发盘被接受以前丧失行为能力。
十五、国际保理业务的特点?答:
1、必须是商业机构与商业机构之间货物销售生产的应收账款,该应收账款不属于个人或家庭消费或者类似使用性质;
2、该商业机构必须将应收账款的权利转让给保理商;
3、保理商必须履行的职能:以贷款或者预付款的形式向供货商融通资金、管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账户、收取应收账款、对债务人的拒付提供坏帐担保;
4、应收账款的转让通知必须送交债务人。
十六、在大陆法中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
1、必须要有损害事实(一般须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出具证明);
2、必须有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这是大陆法承担违约责任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
3、损害发生的原因与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损害是由于债务人应予负责的原因造成的)。
十七、寄售的特点以及利弊?
答:
1、特点:寄售人与代销人是委托代售的关系; 是凭实物进行的现货交易; 代销人不承担任何风险费用,货物售出前的一切风险费用均由寄售人承担。
2、优点:对寄售人来说,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扩大销路,还可根据市场供求掌握有利的 推销时机; 有利于调动那些有推销能力、经营作风好、但资金不足的客户的积极性; 大大节省了交易时间,减少了风险和费用,为买主提供了便利。
3、缺点:承担的贸易风险大; 资金周转期长、收汇不够安全。
十八、展卖的特点和优点?
答:特点——把出口商品的展览和推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展边销,以销为主。
优点:
1、有利于宣传出口商品,扩大影响,招揽潜在买主,促进交易;
2、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客户关系,扩大销售地区和范围。
3、有利于开展市场调研,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改进产品质量,增强出口竞争力。
十九、拍卖的特点?
答:
1、是一种公开竞买的现货交易;
2、是在一定的机构内又组织的进行;
3、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和规章。
二十、期货交易的特点?
答:
1、以标准期货合同作为交易的标的;
2、特殊的清算制度;
3、严格的保证金制度。二
十一、补偿贸易的特点?
答:
1、它是在信贷的基础上进行的,设备引进方要承担利息;
2、设备供应方必须承诺回购对方产品或者劳务的义务;
3、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易起到利用外资作用的交易方式。二
十二、对销贸易的利弊?
答:优点——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冲破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并且在不增加外债的情况下,换取急需的技术、设备和物资。发达国家也可以通过对销贸易,以较优惠的价格获得原材料。
缺点:
1、它是在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的,使得交易对象的选择和交易的达成以及履约出现很大的困难。
2、在对销贸易的方式下,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到很大削弱,价格往往与正常价格有很大的偏离,对一国来说,难以获得社会劳动的最大节约。
二十三、在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和一般电子商务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国际电子商务主要是针对国际经贸的电子商务活动;
2、国际电子商务一般涉及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贸易伙伴、相关的商业部门;交易的行为和过程本身并不直接针对市场上的消费者;
3、国际电子商务的具体运作涉及的部门和范围要远远多于或大于一般的电子商务,其相关的协调工作和法律惯例规范都是国际性的;
国际贸易理论填充题 篇6
(答案在下面)
1.国际货物买卖的书面合同的形式,常用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数量的计量单位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包装的标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补偿贸易的补偿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交易磋商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二个必不可
少的环节。
6.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品质的不是方法主要有二种:即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1.商品的品质机动幅度是指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机动掌
握。在品质机动幅度内的货物,方不得拒收货物也不得降价。
2.国际上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和四种。
3.货物贸易中常用的计算重量的有、、和四种方法。
4.包装标志主要有、、。
5.使用CFR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卖方交货地点是;买卖双方
风险划分界限是;货物基本运费由支付;保险手续
由办理;保险费由支付。
6.使用FOB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租
船订舱应该由负责办理;运输合同应该由签订;保险费应该
由支付。
7.在货物运价表中标有“W”符号,表示的是按货物计收运费;“M”
符号,表示按货物计收运费;“W/M”符号,表示按计收运费;
如果是“W/M.A.V”则按货物计收运费。
8.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是、是、是。
9.根据提单上的收货人抬头不同,提单可分为提单、提单和提单。其中提单比较常用。
10.一般海上风险包括和;外来风险包括和。
11.海上损失包括和两大类。其中部分损失又包括和两种。
12.海洋运输保险中的“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短量险”属于附
加险中的;“战争险”、“罢工险”属于附加险中的。
13.海洋运输的基本险分为、和三种。
14.陆路运输保险分为险和险。前者承保责任范围与
海洋运输保险中的险相似,后者承保的责任范围与 海洋运输保险中的险相似。
15.常用的保险单证有、、和。
16.汇票按出票人不同分为和。国内贸易常用的是,而国际贸易常用的是,因为卖方收汇时与结合在一起使用。
17.跟单托收中的D/A是指;D/P是指。卖方收取货
款时尽可能不要使用托收方式。
18.商品检验是指对进出口进出一国关境时由部门进行检查验
收。所有的进出口商品都必须对其、、等进行常规
检验。
19.国际贸易中对不可抗力的认定是非常严格的。首先,不可抗力引发因素
有和两个方面。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有三个方面:(1)(2)(3)。
填空题答案
1常见的贸易条约和协定主要有贸易条约、贸易协定、支付协定、贸易议定书和国际商品协定。
2.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为如下几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3.按差别待遇和特定实施情况,关税分为 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制。
4.国际货物买卖的书面合同的形式,常用的主要有 合同、确认书、协议书和备忘录四种。
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数量的计量单位有以下几种:重量、数量、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
6.包装的标志可分为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和警告性标志。
7.补偿贸易的补偿形式有直接产品补偿、间接产品补偿、劳务补偿、和综合补偿。
1.国际贸易按照商品的形式,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按照货物移动的方向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无歧视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关税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保护措施可预测性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原则。
3.进出口国际垄断主要集中在烟酒、农产品、武器和石油贸易等四类商品
上。
4.按关税征收方法不同,关税可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5.进口配额制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形式。
6.交易磋商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即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其中发盘和接受是二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7.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商品品质的不是方法主要有二种:即凭实物样品买卖和凭文字说明买卖。
另外一部分:
1.商品的品质机动幅度是指 卖方 所交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机动掌
握。在品质机动幅度内的货物,买方不得拒收货物也不得降价。
2.国际上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 国际制单位、公制(米制)单位、美制单位、和英制单位四种。
3.货物贸易中常用的计算重量的有 毛重、净重、公量和 理论重量四种方法。
4.包装标志主要有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
5.使用CFR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卖方交货地点是 装运港;买卖双方风险
划分界限是装运港船舷;货物基本运费由 卖方 支付;保险手续由买方办
理;保险费由 买方 支付。
6.使用FOB贸易术语成交的货物,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租
船订舱应该由 买方 负责办理;运输合同应该由买方 签订;保险费应该由买方 支付。
7.在货物运价表中标有“W”符号,表示的是按货物 毛重计收运费;“M”符
号,表示按货物体积计收运费;“W/M”符号,表示按 毛重和体积中高者计收运费;如果是“W/M.A.V”则按货物毛重、体积和价格三者中高者计收
运费。
8.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是收货凭证、是货物所有权证明、是运输
合同证明。
9.根据提单上的收货人抬头不同,提单可分为记名 提单、不记名 提单和指示性提单。其中 指示性 提单比较常用。
10.一般海上风险包括自然灾害 和意外事故 ;外来风险包括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11.海上损失包括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两大类。其中部分损失又包
括
共同海损 和单独海损 两种。
12.海洋运输保险中的“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短量险”属于附
加险中的 一般附加险;“战争险”、“罢工险”属于附加险中的特殊附加险。
13.海洋运输的基本险分为平安险、水渍险和 一切险 三种。
14.陆路运输保险分为陆运 险和 陆运一切 险。前者承保责任范围与海洋运
输保险中的水渍 险相似,后者承保的责任范围与 海洋运输保险中的 一切险相似。
15.常用的保险单证有保险单、保险凭证、预约保险单和联合凭证。
16.汇票按出票人不同分为 银行汇票和 商业汇票。国内贸易常用的是 银行汇票,而国际贸易常用的是 商业汇票,因为它与 信用证 结合在一起使用。
17.跟单托收中的D/A是指 承兑交单,D/P是指 付款交单。卖方收取货款时
尽可能不要使用 D/A托收方式。
18.商品检验是指对进出口进出一国关境时由 商品检验 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所
有的进出口商品都必须对其 品质、数量、包装 等进行常规检验。
主流贸易理论 篇7
关键词:劳动管理型企业,资本管理型企业,人力资本,和谐社会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化经济中,人们对劳动者集体管理企业的尝试一直没有间断过。在19世纪的英国,许多合作性质的生产企业开始出现;南斯拉夫在20世纪下半期也曾经长期实行“社会所有制”和“工人自治”的企业制度;最近几十年的美国,也一直存在着一些职工管理的企业。很多的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瓦尔拉斯等都曾经深入地研究过该问题。劳动管理型企业与西方职工民主管理的合作社属于同一类型,在理论上被看作“劳动雇佣资本”而不是“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西方主流企业理论中,管理学者及经济学者用最优化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劳动管理型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从而在许多企业理论中得出劳动管理型企业在实践中的不可行性论断。
二、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论述评
西方主流企业管理理论中关于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理由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五大模块。但它们往往忽略资本与劳动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两大生产要素的前提,从而也没有将两者置于理论上的对称位置来进行研究,因而得出的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论点也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疑点与缺陷。
(一)西方早期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对于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解释最早要溯至研究这一问题的先驱学者--沃德。沃德得出结论主要是:在传统企业运营有正的利润的环境下, 劳动管理型企业雇佣劳动水平以及产出都将低于传统企业。瓦尼克在沃德关于劳动管理型企业更缺乏价格弹性结论基础上,认为与古典企业相比较, 劳动管理型企业的确倾向雇佣更少的劳动, 使用更多的资本密集技术, 并且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更为迟钝。对于以上新古典存在明显的争议之处。一方面,经验事实并不能证明这些模型的论点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劳动管理型企业的职工将趋于将企业的销售收入尽可能转化为工资与奖金,使企业资金亏蚀,最后造成中长期无资金经营。但是职工这种不计长远利益的行为并不是绝对的存在。
(二)信用配给理论
该理论所持的观点是,在具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信用市场上,由于职工的财富约束将使其找不到出资方,从而无法为创建一个劳动力产权占主导的企业进行融资。这种理论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资本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其二是信用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这两个问题都与劳动者的财富量紧密相关,因此可得出结论,由于财富约束的关系,相对贫困的劳动者将无法获得建立劳动管理型企业的资金。这种理论因为与现实资本市场有一定层次的契合,看似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也存有一些可争议之处。它先验将企业视为资本要素所有者的企业即只有资本家才能够在资本市场中融资,从而拥有产权。至于资本所有者为什么拥有企业产权以及拥有对于劳动者的权威,它并没有给出解释。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要素所有者创建企业屡见不鲜;以短期劳动力作为抵押进行融资的行为也普遍存在。
(三)社会选择理论
有很多学者运用集体决策中的社会选择理论认为,劳动管理型企业组织形式的集体选择与管理决策的成本过高,从而使得它与同类的资本管理型企业相比具有更低的效率。劳动管理型企业在集体决策方面困境的理论中,由汉斯曼和贝娜姆等人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被认为是最突出的。该理论认为,同资本拥有产权的企业相比,劳动力拥有产权的企业内部更容易产生分歧。这种理论并没有把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放在对称性的位置,从而忽视了几点事实。一方面,在现代企业股份分散的前提下,虽然每个股东在理论上都有投票权,但对企业的控制是通过董事会来实现的。并且,当企业劳动力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企业会通过职工代表的方式将直接民主转化为间接民主,从而减少决策成本。另一方面,劳动管理型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或采用企业内部人员利益同质性高的规章制度,从而避免集体决策成本过高的问题。
(四)实物资产专用性理论
运用实物资产专用性理论来解释资本管理型企业是常态,而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文献十分丰富。威廉姆森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来为说明资本雇佣劳动。他们认为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 则事后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 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威廉姆森的理论没有考虑将控制权赋予资产所有者后,他们利用控制权过度盘剥劳动者应得租金的份额问题,而仅仅考虑了专用性资产投资一方被非专用性资产投资一方“敲竹杠”的可能性。该理论认为实物资产的所有权是权力的源泉,对物质资产的控制权能够导致对人力资本的控制,雇员将倾向于按照老板的利益行动。这种“资本强权管”在资本相对稀缺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古典资本主义企业中,与现实情况较为相符。但是,一旦进入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企业体以及人力资本为关键要素的新型企业,该理论则无立根之基。
(五)监督理论
监督理论往往是拿“搭便车”的行为来解释劳动力产权的失败及劳动管理型企业的不可行性。该理论认为正是为了解决“搭便车”行为,企业才大多采取资本管理型。因搭便车而使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观点同样面临诸多质疑与缺陷。一方面,从不完全契约理论来看,企业内部契约被认为是自我实施契约。这种契约是通过中止交易关系和把合同失败公布给市场等威胁手段可以隐性的实施合同。这种合同处于自我实施范围之内,即从理论所讲的合同及相关治理结构一旦确定,机会主义消失,监督不再需要。另一方面,该观点在更广的理论层次上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理论上专用性资产被滥用的最优解是劳动力也拥有实物产权,这使实物资产以最优方法使用并节约了监督成本。
三、中国劳动管理型企业发展的前景思考
资本管理型企业是早期资本主义的支配性现象, 也是当前的主流状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长期以来,无论是古典企业还是现代企业,都把劳动管理型企业当作理所当然的公司治理模式。由此可见,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特定条件下资本管理型企业必然有其优越性,这也就决定它一直是处于主流地位的公司治理模式。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总可以看到大量的劳动雇佣资本现象,如大量靠人力资本计股入股的公司就是如此。目前越来越盛的人力资本公司、基金公司、咨询公司等都是如此。而且自从20世纪初以来就日益凸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实质上也是对资本雇佣劳动的革命。同时我们对上述西方主流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理论的述评中,也已经指出了其多处疑点与争议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劳动管理型企业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技术、智能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未来发展趋向。而在以高科技为支柱的财富的创造中,劳动的作用显著上升,而实物资本的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在现实实践中,资本相对于劳动的重要性急剧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存活,就必须能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有良好的反应。企业拥有的资本只是“消极货币”, 它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前景,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真正对企业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能对市场不确定性有洞察力、做出正确决策的企业家才能。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员工持股计划的日益普及,也已表明一般劳动力商品已转化为人力资本普通劳动者成为合作剩余利益的分享者。由于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产权权重主要是其资源稀缺程度决定的在后现代企业合约中,人力资本将成为优势产权,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将发生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将使得劳动管理型企业成为合理趋势。一旦人力资本家从拥有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者分离出来,就会引起经理人作为货币资本所有者代理人向人力资本所有者代理人的转变。正如张曙光教授的论点:在后现代式企业和企业制度中,由于管理者分享部分剩余, 从而也就具有了企业所有者和财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表面来看,这与资本家出任管理者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别,实际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反向的过程。不是委托人选择代理人,而是代理人变成委托人;不是委托权的初次分配,而是委托权的重新分配;不是资本雇佣劳动,是劳动雇佣资本。此外,历史上人类对其人身自由的追求, 或者说是从形式上获得完全私有的劳动力产权, 成为劳动管理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诱致性动力。
从理念上看,劳动管理型企业的出发点是追求社会合作、实现均富的集体理性。它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契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从社会角度看,劳动管理型企业的发展意味着劳资合作与社会凝聚力的增强。如果对外能够抵制国际资本的不良整合意图,对内不受“利润”与“发展”的诱惑误导,坚持构建小康的社会主义理想,那么在具有自力更生、互助合作的文化传统,又得到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几十年浸润的中国社会实现劳动管理型企业的发展,除了制度的具体设计外,也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原则障碍。
四、结语
通过对于西方主流企业管理思想的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论的述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共有的思想缺陷--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的不平等对待。因此,以一种经济学应有的客观理性的态度将劳动管理型企业的研究推进下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劳动管理型企业在中国前景的研究,其除了弥补主流企业理论在此领域中的缺失外,还能够为劳动力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思路,因而也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瑞龙, 卢周来.对劳动管理型企业的经济学研究:一个方法论的评述[J].中国社会科学, 2005 (2) .
[2]曹天予.劳动产权与中国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黎煦.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产权经济分析[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4]石婷婷.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理论概述 篇8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影响后世几百年的绝对成本说。他认为当两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如果成本不同,那两国就应该放弃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而选择生产成本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那两国都可以从中得利,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但他并未解决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仍能进行贸易的问题。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则走出了这个困境。他认为只要两国在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进行贸易。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后世有关自由贸易的学说都以它为依据。当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只所以很快被世人接受,也是因为当时英国非常需要欧洲各国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这个理论正好应运而生。
在古典贸易理论之后的是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里昂惕夫悖论为代表。生产要素禀赋论认为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是不同的,不同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比例也是不同的,一国应该密集使用本国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并将其出口以换取本国缺乏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因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而趋于均等化。这个原理在最初一直被各国奉为至宝,后来被里昂惕夫推翻。里昂惕夫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美国应该是资本充裕的国家,那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品,它的劳动资源匮乏,应该进口劳动密集品但是事实上它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品,史上称之为里昂惕夫悖论或里昂惕夫之谜。它引发了西方经济学界大规模的辩论和验证,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了解释里昂惕之谜的理论和观点,从而带动了二战以后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二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群:第一群是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而诞生的,被称为新要素贸易理论。它的代表理论是人力资本论、人力技能论和技术差距论,主要考虑人力技能和技术创新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而第二群是为了解释新的国际贸易格局而诞生的,被称为国际贸易新理论。代表理论为需求相似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它们是对国际贸易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的理论创新。
如果说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只是对自由贸易进行的最初的系统研究,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则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扩展,那么二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进一步创新了自由贸易理论。正是这些自由贸易理论家世世代代的传承,将自由贸易的理念和目标深入人心,才使它成为各国制定贸易政策推崇的目标。
二、贸易保护理论的学说和观点
尽管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线,但是,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最早的学说——重商主义,却是典型的贸易保护理论,即古典贸易保护主义,其后又经历了新古典贸易保护主义、超保护贸易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等多个阶段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古典贸易保护主义分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迅速建立发展和欧洲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当时欧洲各国生产的产品国内市场可以完全吸收消化,所以没有寻找海外市场的要求。国家政策为积累国内财富和奠基现代工业服务。各国分工程度很低,贸易往来非常有限,相互的互补性不强。所以此时,欧洲各国纷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市场,寻求资本财富的国内积累,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
新古典贸易保护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是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汉密尔顿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他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阐述了他关于贸易保护的观点。他强调没有适合所有国家的贸易政策,更不能将自由贸易政策做为国家长期的战略政策。一国应该实行保护政策使得国家实现稳定和生存,并在此经济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继汉密尔顿之后,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针对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自由贸易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当一国工业尚未完全建立时,应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免于受到别国工业的猛烈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是政策的上上之选。在此时期,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开始上升,各种贸易壁垒也继续出现。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时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刚刚发生,西方经济处于大萧条中,这时的垄断资本主义也处于迅速发展中,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主义开始盛行。他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方法是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即通过看得见的手——政府对经济贸易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凯恩斯的超保护主义延承了他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逻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明显的国家主体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理论中出现了贸易自由化向贸易非自由化发展的倾向,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曼、布兰德等人,他们倡导战略性贸易政策,其理论基础是战略贸易理论。它更加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性,强调国家利益,贸易政策逐渐系统化。虽然GATT及一些国际贸易组织纷纷建立,给贸易保护主义以极大的冲击,但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的经济活动却从未间断过。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