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英语文学

2024-05-20

“非主流”英语文学(精选5篇)

“非主流”英语文学 篇1

摘要: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十七年文学”中, 存在着与革命文学话语不符的“非主流”文学。本文试通过分析《红豆》一文来阐述在“一体化”的时代, 处于边缘化位置的女性知识分子怎样来选择革命与爱情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非主流”文学,“百花时期”,《红豆》,情感诉求

一.文学规范下的“异质”因素

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而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的十七年间所产生的文学现象被研究者们称之为“十七年文学”。“十七年文学”可以说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继续, 延续了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思想观点, 其创作规范、文学思潮等无一不受《讲话》的影响。这使得“十七年”文学实践形成了一个发展模式, 用国家话语来规范文艺思想和创作, 左右了这期间对文学的历史叙述。这种叙述的规定性获得了一种不能否认的话语权力, 即文学为政治服务, 服从于政治的要求, 担负起从思想上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任务,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 “十七年文学”更加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 惟一有效的叙述方式便是文学配合政治的要求, 反映国家的政策方针, 即主流革命规范下的产物, 表达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声音。主流话语以一种近乎强制的方式渗透进作家们的头脑中, 强调思想和创作的统一性, 以达到思想改造的目的。然而在建构的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 也存在着许多与规范相左的“异质”因素, 表达出他们对国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领悟。“非主流”文学在这里指的是一些有意或无意地疏离甚至反抗主流意识形态或文艺规范的主张与实践。

具有“异质”因素的“非主流”文学较多出现在以下几个时期:一是, 在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后, 以《人民文学》为主阵地发表了一系列“干预生活”、“写真实”、“写人情”的文学作品。包括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宗璞的《红豆》等。二是, 60年代初文学规范相对放缓的时期里, 出现了一个历史文学创作的小高潮, 如冯至《白发生黑丝》;历史剧《海瑞罢官》、《蔡文姬》等。三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 各种处于秘密、半秘密的创作和发表的地下文学, 有“白洋淀诗群”的诗作;流传广泛的“手抄本小说”, 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等。以上三个时期较鲜明的代表了“十七年文学”中的与“主流文学”相左的“异端”因素, 在此后的一些政治运动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此外50年代初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及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等都因其所表现的内容与主流话语不符而受到指责。而散文领域一直是作家们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最佳领域, 因此部分作家的散文也可以被划入“非主流”文学的范围内, 如冰心在散文《海恋》中不自觉地流露了一个被隐藏起来的“自我”;巴金在《忆青野季吉先生》等篇表达对日本朋友的感情;丰子恺在散文《阿咪》中的个性表现。这些老作家们的名篇名著远离了政治的倾轧与权力的角逐, 反映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细腻的内心世界。

这些“非主流”文学的特征, 是作家们在情感抒发、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等方面艰难处境的最好说明。从中, 我们看到这个时期作家的执着与反思、矛盾与挣扎, 这可以说是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

二.宏大叙事下的个人话语

宗璞的短篇《红豆》发表于“双百方针”颁布不久之后, 属于20世纪“革命+恋爱”的传统主题, 在当时冷寂的文坛上空升腾起绚丽的火花。其主题是关于一个年轻的女性在爱情与革命之间的犹豫与选择, 经过小资产阶级式的徘徊之后, 她战胜了个人的情感, 认清了资产阶级情感的虚伪, 而投身于革命。

自古红豆就象征爱情, 常用它来表达相思之情。宗璞将这样一个颇有浪漫气息的红豆作为小说的题目就暗示着作品的主题是爱情。与当时许多表现英雄人物的小说相比, 确实给文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气息。

《红豆》的主题是多层次的。首先它写出了青年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前的抉择。在把握这种选择的痛苦时, 宗璞较尊重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的真实性。充分描写了江玫面对爱情与革命做出选择时的痛苦, 尤其是当齐虹要离开祖国时, 作者毫不掩饰江玫的悲伤、失落, 细腻的刻画出江玫对自己的克制以及内心的不舍。“江玫想说点什么, 但说不出来, 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 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理智和情感的冲突也是小说最有魅力的地方。惟有写出女主人公内心激烈的斗争, 才能塑造出一个更为真实的人物。50年代以来, 充斥文坛的是大量的英雄形象, 他们似乎生来就是无敌的, 很少有自己的感情纠葛, 往往形成了一些抽象的政治符号, 造成了文学作品的枯燥。江玫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她突破了那些“高大全”的僵化的英雄模式, 以自己丰富细腻的内心感情充斥着文本, 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其次, 《红豆》内部存在着叙事的内部矛盾。作者以革命思想和个人情感的内在线索交替叙述。虽然试图以革命思想发展的逻辑自然地解决个人问题, 但她还是看到了情感问题的复杂性。宗璞也站在个体的立场上, 不自觉地被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所吸引, 表现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开拓了这部作品的主题空间。小说是在革命斗争的背景下开展爱情故事的, 政治倾向的不同加速了男女主人公的分手, 但江玫对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是悲伤不已的, 这里作者并没有因为阶级立场批判他们之间的感情, 而是表达了对这段爱情悲剧的同情, 认可了爱情中的非阶级性因素。在表现江玫忧伤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阶级社会里人的情感的关怀, 开掘了作品人性的深度。这也是作品当时受到批判的原因, “爱情被革命迫害”、“在感情的细流里不健康”、“资产阶级人性”都是《红豆》犯的“错误”。

三.备受争议的“创作逆流”

新中国以法律形式赋予了女性崭新的历史地位, 但这场妇女解放运动一味地反对性别歧视, 因而忽略了性别差异, 导致模糊了性别的女性人物成为“十七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楷模”。无论她们是女革命者、知识分子抑或是劳动妇女, 都是革命把她们从小家庭吸引到了大社会, 有着与男性一样的精力和热情, 对革命、对敌人、对爱情、对家庭都与男性毫无差别, 这也就是革命叙事话语中的“新女性”。特定的政治权力“总是直接控制它, 干预它, 给它打上标记, 训练它, 折磨它, 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 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因此“新女性”的这些特征就是革命历史叙事对女性的种种规范和训诫, 位于边缘位置的女性创作则突出表现为女性性别意识的淡薄和主体意识的缺失。

而本时期也有一些不太符合宏大叙事基调的作品, 着力表现的是革命战争中的人性人情, 营造出一种清雅、隽永的氛围。《红豆》就是其中之一。宗璞从小受到清华和燕园的滋润熏陶, 她较多地了解知识分子的生活, 不太熟悉宏大叙事主题下的人群的生活。尽管当时政治不断侵入、干涉文化文学领域, 宗璞的内心深处却依然保持着那一份不为世俗所污染的土地。因此她对“一体化”标准下的主流文学的反抗, 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小说中间夹杂着太多的爱情元素, 潜藏着一股深深的情感洪流。从字里行间, 可以看出宗璞一直在寻找着艺术的创作方式和个体精神的自由。她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 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来描绘因时代而造成的悲痛, 展现女性独特的内心世界。

本时期女性和知识分子这两种身份是一直处在一种边缘位置。而《红豆》恰恰展现了这双重身份在革命话语秩序下的徘徊选择与情感纠葛。也许任何时代的爱情都要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但是人类心中这份真挚而美好的情感却怎能轻而易举地消失呢?如果说, 江玫为了革命可以忘记齐虹, 那么她还为什么要小心保存那两颗红豆, 为什么再次见到红豆后会那样激动?这种撕心裂肺的痛, 揭示了革命背景下的爱情过程的复杂, 也为当时的革命文学所不容。

在1957年夏天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开始, 《红豆》被打成“毒草”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它被批评家们称为“一股创作上的逆流”。正是这“逆流”让读者们看到了在高度一体化的时代, 人情人性的美好绚烂, 感情的细腻真实, 选择的纠缠矛盾。这种对爱情的如泣如诉的书写在那个以颂歌为主的文学年代出现, 的确是引人注目的。没有哪一篇像《红豆》那样把全部的笔力用于刻画男女青年如痴如醉缠绵悱恻的爱情, 这一点正是这篇小说在今天仍然能打动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1[1]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新华书店1950年版。

2[2]於可训:《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4]建国以来爱情短篇小说鸟瞰 (上) [J].当代文坛, 1985 (1) 。

“非主流”英语文学 篇2

2) My thoughts are deep into you 我深深地想念著你

3) I do not change, because I have adapted to the changes in others. 我不改变是因为我适应了别人的改变

4) You love so deep so serio 你爱的那么深、那么认真

5) Small is malicious pleasure 小三是不是狠快乐。

6) Ireallycareaboutyou 我真的很在乎你

7) ╰╮ No one can replace you 没有人能取代你

8) I just want to wait until early date. 我只想等到出头日。

9) In fact, you hypocritical than anyone else ,事实上,你比任何人都虚伪。

10) Yes, I know we should take a break 是的,我知道,我们应该休息了

11) り My stroy,your song.

12) ┈┾“。Maybeyoudontlovemeanymore 或许你不爱我了

13) Take your false love roll!(那着你那虚伪我爱情滚!)

14) Crowded I always not see you [人潮拥挤我始终不见你]

15) Your love is a dream, but a real pain. 你的爱是个梦,却有真实的痛。

16) A we missed the time, France.时间一点点被我们错过,擦肩而过。

17) I am not without feelings, just not so perceptual 我不是没有感情,只是不那么感性

18)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19) I love waking up and seeing text messages on my phone我爱一觉醒来时,读到你发来的手机短信。

20) The supreme happiness of life is the conviction that we are loved——生活中最令人幸福的就是,坚信有人爱着我们。

21) Better by far you should forget and smile than that you should remember and be sad. 与其伤心回忆,不如微笑遗忘。

22) Trust is like an eraser. It gets smaller and smaller after every mistake——信任如同一块橡皮擦,每犯一次错,就会变小一点。

23) Sometimes you need to look back, otherwise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have lost in the way of forever searching——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24) Perhaps you get worse today, but tomorrow will always be new。——或许今天你过得很糟糕,但是明天总会是崭新的!

25) I love you more each day as time goes by.

26) Do not say goodbye to me not good-bye, good-bye after.不要对我说再见,再见后就不要再见。

27) If yesterday is memory, today I want to memory loss 如果说昨天是回忆,今天我却想失忆。

28) You are my most adventure youth dream .你是我年少时最冒险的梦。

29) I have not much but would like to leave you with the best.我有的不多但愿意把最好的留给你。

30) Scatter it,if you can not hold the sand.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31) The missing distance, always show the elusive. 思念旳距离,总是显旳那么遥不可及。

32) Because of you , so i madness .因为有你,所以我疯狂。

33) Can you feel my world Z 一个拥抱足以相偎相依。

34) I in and so on future.Will have you future.

35) I can’t live without you 我不想一个人

36) 跟女朋友吵架赢的,最后都单身了 跟男朋友吵架赢的,最后都幸福了

“非主流”的主流价值 篇3

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从教育的原点出发来审视这个“非主流”时,自然会发现这种“工作室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职业教育的主流价值和终极目标极为契合。“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导师和指导教师则在学生学习“陷入困境”时“自然”出现。课堂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课堂是无限扩展的,什么都可以成为课堂,工厂、车间、实验室……

当前中职生的学习动力缺失,“被学习”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相当多的中职生没有找到适合的教育。当社会、教育行政、市场对职业学校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时,职业学校的关注视角会不由自主地发生偏移,“关注学生”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变得更为艰难。

“工作室学校”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新的职业学校样式,而是一种基于教育本原、生发于职业教育本质的思考与实践。

描述主流与非主流的界限 篇4

而对于中兴而言,努比亚作为其旗下的高端网络手机品牌,很显然并不满足于“三网3G”和“超过性价比”来塑造的品牌形象。所以努比亚X6在今年年初发布,就难免有些重塑形象的意味。其处理器使用高通骁龙801芯片,依旧支持三网通吃的特性,即原生支持WCDMA/TD-SCDMA/CDMA/ GSM等网络,高达7模16频。

外观上努比亚X6在正面效果和之前机型采用了相似的设计逻辑,上方的镜头感应器处理效果有所传承,但是金属网状的听筒造型相比更贴和屏幕,视觉上有所提升。作为一款6.4英寸屏幕尺寸的手机,努比亚X6在外观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机身背面。这个其中,X6首次大面积采用了金属设计元素,整个机身背面和侧边基本都被金属包围,包括解锁键、一体式音量键、二段式拍照键、SIM卡槽,成就了努比亚X6整体高达90%以上的金属覆盖率,档次与做工的提升不是一星半点。

扁平与分屏

努比亚X6此次搭载了全新的nubia 2.0 UI,界面呈现了全面的扁平化,并且在功能上做出了不少细节上的调整。当然,一款系统如果只有界面而没有功能,是缺失的。为满足6.4英寸的操作性,分屏功能自然融入其中,除可以同时开启两个操作界面,还能够任意调整屏幕之间的比例。此外对色调控来说,X6为他们增加了屏幕色调调整,无论是偏黄的暖屏还是偏蓝的冷屏,都随你喜欢。

DP点评

★★★★☆

“非主流”宋麟 篇5

宋麟的“非主流”,绝不仅限于外形。

2002年,宋麟大学三年级,当同学们大都忙着考雅思、托福、GRE,或准备公务员、研究生考试时,宋麟却做了一个“非主流”的大胆选择——只身前往北欧的挪威,到一家很多人都未听说过的小公司去实习。这个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有些冒险的决定,彻底改变了宋麟的人生轨迹,也让Opera获得了中国活力,发展提速,成功扩大了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只身闯北欧

“当初像我这样的中国实习生,Opera就招过两个。”如今已是Opera中国区CEO的宋麟回忆当初与Opera结缘的经历感慨万千。

2002年以前,宋麟只是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按宋麟自己所说,他与同学们最大的不同有两处:其一,他酷爱计算机技术,负责学校的网络实验室,还担任学校BBS的站长;其二,他是Opera浏览器的忠实用户,长期关注Opera的消息。

大学三年级时,宋麟在Opera官方网站上偶然看到在全球招募实习生的消息,带着去“学习先进经验”的想法,他试着给Opera总部投了一份简历。

“我也没想到,他们真的给我发了邀请函让我过去面试,更没想过会有后来的发展。”宋麟开玩笑说,最初他就是冲着实习期间两万元月薪过去的——当时作为大学生的他每月收入只是国家给的60元饭补,带着“学习还能挣钱,干嘛不去”的想法,他只身赶赴挪威奥斯陆的Opera总部。

到了挪威之后,宋麟发现,Opera原来是一支“八国联军”,虽然只有不到100人的规模,但都是来自各国的技术精英。而与他同批招募的实习生也都是从世界各地精选出来的,其中来自中国的就他一个。

初来乍道便要与各国精英比肩,确实让宋麟感到些许压力,但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韧劲和良好心态让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下定决心要留下来。于是,在接下来的4年里,宋麟靠不懈的努力钻研技术,成为Opera第一位中国籍技术工程师,而骨子里超强的责任心和灵活果敢的处事能力,更使他逐渐成为公司的骨干。

救火队长回家乡

随着Opera公司在全球业务迅速发展,如何把控全球不同市场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成了公司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急需有能力处理跨部门、跨文化背景这类复杂问题的人才。因此,宋麟开始频繁地飞往美国、日本等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宋麟的身影,他成了Opera最有名的“救火队长”。

“记得那次去日本,他们告诉我就待一周,结果拖了3个月,直到签证过期。”宋麟说,一次日本有一个涉及四方的合作项目,由于牵扯的立项过多,协调起来相当麻烦,他不得不将出差期一再延长。而经过他耐心细致的协调,项目终于理清了头绪,参与项目的各方都很满意。

2006年的一天,“救火队长”宋麟又被老板叫了去,但这次的任务不是“救火”,而是让他回家,回到宋麟的祖国中国,设立Opera在华分公司。

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自然让宋麟分外高兴,但这与在Opera总部做研发、到世界各地去“救火”不同,这次宋麟面对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他要负责中国区从组建研发团队,到商务拓展,再到市场营销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这对于一个做技术出身、大学毕业前就去了欧洲的年轻人来说,挑战不小。

虽然Opera浏览器在PC领域是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在移动领域全球排名第一,如今全球每月有超过两亿用户在PC、手机、机顶盒、智能电视等联网设备上使用Opera浏览器,可在中国,Opera却很“年轻”——尽管中文版Opera浏览器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但直到2008年才在宋麟的领导下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Opera的独立版本。

而另一方面,Opera合作伙伴涵盖运营商和设备商,很多手机浏览器都用到了Opera的技术,甚至很多手机操作系统的预制浏览器都是Opera的产品,但却没有贴上标签,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Opera”。

在宋麟负责中国业务后,Opera很快在中国建立起了研发团队,并在2008年发布中文版Opera浏览器。进入2011年后,Opera中国区的业务更是快马加鞭:2011年3月,Opera与国内最大的手机分销商天音通信成立合资公司北界创想(北京)软件有限公司,这是Opera在全球首次成立合资公司;2011年8月9日,Opera启动了中国品牌,正式发布“欧朋”手机浏览器,迈出介入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第一步。Opera数据显示,欧朋推出后不到3个月,其月活跃用户量就超过了150万。“Opera公司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公司对欧朋的市场目标是2012年用户过亿。”可见,宋麟今年的担子变得更重了。

上一篇:数据结构中排序方法下一篇:国际保险合同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