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主流文化(精选9篇)
高校非主流文化 篇1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 以其反应速度快、言论相对自由等诸多优势迅速赢得受众的青睐。而当传统媒体大力张扬主流文化的时候, 非主流文化却在各种标新立异的网络事件中应运而生。本文将从网络传播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渊源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非主流文化的定义
非主流其实真正指的是仿造中世纪欧洲风格的服饰, 也就是类似一种怀旧的服饰。非主流的服饰穿在身上或许会有一种贵妇的感觉, 服饰看起来会有点像洋娃娃, 而国内的非主流更多追随的是日韩风的服饰, 这点和非主流的传统意义是不同的。
非主流文化, 是指文化中社会要求和期待之外的文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虽然没有社会期待的根据, 但也并不与社会期待发生冲突的文化, 即狭义的“非主流文化”。另一种则是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违背的文化, 即“反主流文化”。
社会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改变, 相应的文化自然就跟着变化。但是, 一个时代的文化不可能只是社会期待的翻版, 在主流文化外沿, 总是有一些文化因素, 混杂了不符合或者违背社会期待的成分。可以说, 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存在, 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有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
二、网络传播中的非主流文化
网络传播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对象, 于是, 非主流文化的禾苗夹杂在社会期待的缝隙中萌芽, 并愈加旺盛。上个世纪90年代, 非主流文化占据网络市场的时候, 各种奇形怪状、颜色艳丽的服饰成为新宠, 男男女女喜欢用手机自拍, 嘟着嘴, 瞪大眼, 将自拍照片修成各种美图甚至添加各种颓废至极的文字, 发到网络上去, 一时形成网络中的非主流表现, 成为年轻男女的追求。
网络非主流文化的流行, 使青少年在张扬个性的同时, 也形成思想意识偏激的特征。在各家网站论坛里, 充斥着各色的“雷人”语句或露骨照片。这些极具后现代气息的文化, 在网络中肆无忌惮地发展与延伸, 逐渐影响着传统文化和正统的人文精神。
三、网络传播与非主流文化流行的关系
在各色文化逐渐发生改变时, 网络传播给刚刚衍生的非主流文化提供了温床。可以说, 是网络传播促成了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同时, 非主流文化也为网络传播注入了新的内容。
1. 非主流文化在网络传播中衍生、发展
网络传播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等特性。这与非主流文化契合度极高。更是由于网络的多元化、个性化等特征, 使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性, 使非主流文化在网络中衍生并发展, 并成为网络传播的一种普遍形式。
2. 网络传播借非主流文化而丰富多样
非主流文化依托网络传播并流行起来。同样, 网络传播也借助非主流文化丰富了内容, 使受众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网络上各种形状奇怪、颜色艳丽的服饰和眼睛黑黑、皮肤白白的妆容, 年轻男女的极具颓废色彩的文字、段落, 彰显着非主流文化在整个网络文化中的地位。“非主流”成为网络传播的最大看点。
多元化的非主流文化丰富了网络, 使网络传播内容多元化, 愈加丰富。因此, 非主流文化对于网络传播来讲, 就如一台音乐剧, 有了内容, 剧目才更丰富精彩。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当年, 麦克卢汉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 曾憧憬地说“我们站在一个使人解放和振奋的世界的门槛上。在这个世界里, 人类部落实实在在会成为一个大家庭, 人的意识会从机械世界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到宇宙中去邀游……”[1]如今, 网络传播以其速度快、范围广等优势, 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但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如今的网络文化市场, 充斥着为了吸引受众眼球的娱乐新闻, 类似“艳照门”等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文化产品的制作者俨然成为追求经济利益的商人, 他们失去了社会责任感。渐渐地, 受网络文化“快感”的麻痹, 受众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和美的追求开始淡漠, 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快餐文化带来的愉悦。
网络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还表现在网络的多功能化实现了受众的娱乐需求。网络可以虚拟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空间, 受众在网络中体验现实生活, 可以既有隐蔽性又无拘束性地在网上交流。“高仿真”的网络空间给了受众更多的信息和符号, 他们体验着现实中不能体验到的愉悦, 寻找现实中少见的审美快感和满足。他们用理性和思考游走在超真实的“仿真”世界, 彻底抛开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因素, 抛开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立场”。[2]网络文化的流行,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以及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流于浅表, 甚至认为正统的、严肃的、朴素的传统文化缺少时尚感, 与时代不相宜。受众在热衷于网络时, 疏于对社会和历史的关注, 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五、结语
网络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是一种不可抑制的进步。网络传播和非主流文化相互依存, 建构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非主流文化的衍生和发展, 使年轻人的个性得以张扬, 却也带来了不利影响。由此, 网络传播和非主流文化在结合时, 要合理选择非主流因素进行传播, 使网络文化生态圈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加]埃里克.麦克卢汉等编.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403页
[2]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第221页
高校非主流文化 篇2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官兵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E2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214—02
在过去30年的中国文化世界里,主流文化与外来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类型一道成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精神需求的精神食粮,但一些非主流文化弘扬的并不都是真、善、美的东西,而是西方腐朽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或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致使一些人价值观异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思想道德素质滑坡。同样这些“污水”也无时无刻不腐蚀着官兵思想,如不对这些非主流文化所裹挟的文化糟粕加以审查和“过滤”,将严重影响官兵的成长和部队的发展建设,因此我们必需采取有力措施应对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官兵的不利影响。
一、非主流文化及其消极方面
由于非主流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而复杂,要给非主流文化下个明确的定义并不太容易,我们不如换个角度首先要弄清主流文化的内涵。主流文化是一个因地因时不断更新变化的内涵,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其主流文化内涵是不同的,我国现阶段主流文化指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为核心的科学的、人民的、大众的文化。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由此可见非主流文化指的是不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要反映内容的文化或社会主义义意识形态较弱的文化。
由于非主流文化并不都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其反映的价值观念也多元复杂,其中不乏消极颓废方面。
一是残余的封建文化遗毒逆风而上,毒化社会环境。诸如:一些人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官本位思想影响,将个人的进步和发展的立足点建立在神灵的降福、领导的提携之上,于是他们对烧香拜佛乐此不疲,对拉关系、走后门趋之若鹜,把钱权交易、以权谋私作为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捷径,严重腐蚀毒化了社会风气,破坏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是外来强势文化涌入,不断挤占青年的思想阵地。诸如: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麦当劳、肯德基从大中城市开到了乡镇;体现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好莱坞大片充斥着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等。其裹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渐渐为部分人所接受。传统的勤俭节约被嗤之以鼻,情感专一被视为保守,无私助人被称为傻子。对此我们必须报以高度的警惕。
三是大众文化兴起,不断消解主流文化的影响。对大众文化来说,价值、意义可能不是它所关心的,而它关心的可能是娱乐价值,或其背后的商业价值,因此无限的千方百计的迁就大众,成了大众文化最大的特征。其对善恶之别,是非之分了无判断,既不打算弘扬什么,也不大算批判什么,表现出一种无价值的价值。尤其是一些大众文化作品通过揶揄、恶搞等手段,嘲弄崇高,解构意义,使主流文化宣扬的严肃的、道德的东西成了取乐的对象,极大地消解了主流文化正面塑造价值的发挥。
二、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官兵的不良影响
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一经产生便具有了“实体”的性质,这个文化的“实体”,对于创造它的主体来说,是一个外在的力量,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提供科学知识和特定的价值系统、行为规范、道德伦理及意义网络。因而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伦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个人的价值取向、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非主流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影响范围和影响力方面可能远远不及主流文化,但其中蕴含的消极因子却极大地解构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和道德規范,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对身在军营的青年官兵中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1.部分官兵功利思想严重,理想信念淡化
部分官兵为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过分看重成功、进步,但其选择实现个人目标的途径不是靠个人努力的工作和艰苦的学习,而是深信庸俗哲学,四处拉“关系”,搞“感情投资”,一些官兵甚至滋生“进步靠关系”、“提升靠送礼”的灰色心理,认为没有关系,没有钱,个人再努力也没用。从而对领导搞人身依附,对同志则区分三六九等,对自己有用的就“团结”,反之则态度冷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个别官兵身上异变为“只因祸福避趋之”,至于为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而奋斗、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在功利的面前失去应有的光辉,极个别官兵在义利观上发生严重偏移,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甚至用人民和军队的利益换取个人的利益,搞钱权交易,成为部队的害群之马。
2.部分官兵个人主义严重,奉献意识弱化
随着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其宣扬的注重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日益被国人接受,成为激励个人成长进步的有力驱动,但同时也为个人主义的滋长提供了温床,在官兵中集中体现在奉献意识的弱化。首先,在入伍动机方面一部分战士把学技术、学驾驶作为参军入伍的唯一目的,只想着技术学成之后,“脱军装、奔小康”,对自己服役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则漠然置之。其次,在学员分配上,多数学员都把进入机关、科研院所、大中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而边远艰苦地区或基层野战部队则成了一些学员唯恐避之不及的无奈之选。军人是最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需要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如果作为一名军人处处为个人的利益着想,那么这支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就无从谈起,更不必说保卫国家和人民了。
3.政治淡出部分官兵视野,意识形态斗争意识淡漠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因此作为战争实践主体的军人,必须关心政治,关注意识形态。我军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培养高度的政治觉悟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最终成为保卫国家领土安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党的领导的坚强柱石。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使过去那种紧张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得以舒缓,人们日益沉浸在丰富的文化产品所提供的轻松娱乐之中。对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政治图谋失去了警惕,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于部分官兵当中,诸如一些青年官兵对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兴趣不大,谈起好莱坞大片、各种娱乐节目则滔滔不绝。一些官兵甚至对西方文化作品中描绘的“美好世界”心驰神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这对我军保持无产阶级性质无疑是无益的,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也是有害的。
三、应对非主流文化不良影响的几点思考
1.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在军中的主导地位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现今世界一切文化体系都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治集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样如此,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映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文化,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质疑。我军是我们党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工具。在我军内部理所当然必须高举社会主义的文化旗帜,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来武装官兵的头脑。就是要大力宣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和荣辱观,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我军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官兵思想不被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确保我军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确保我军听党话、跟党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2.加强官兵的文化鉴别力,拚弃非主流文化的不利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通信、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高度发达又使携带这些思想观念的文化产品广泛传播,要想确保一块纯而又纯的“文化净土”几乎成了天方夜谭。军人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也面临日益严峻的多元文化挑战,不同质的文化汇聚军营,如果官兵对不同的文化作品不辨良莠,全盘接收,将会给官兵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念带来混乱,甚至嬗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军人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军人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官兵对不同文化的鉴别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意识形态时才能保有清醒的头脑,运用科学的标准对各种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等做出评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借鉴社会文化建设的成果,建设生动、活泼、充满战斗力的军营文化
要应对各种非主流文化的不良影响,在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高官兵文化鉴别力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设兵味十足的,生动、活泼、充满战斗力的军营文化。一是在形式上要借鉴大众文化所采取的为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大力倡导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军人的时代风貌,使广大官兵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在内容上要围绕部队中心任务,反映火热的训练生活,表现官兵精神风貌,塑造新时期军人的光辉形象,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敢于牺牲奉献的战斗精神。
注释:
①陈亚杰编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魏恩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潘世伟.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高校非主流文化 篇3
主流文化是指学校和社会所宣扬的体现时代风貌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形式。它以正面宣传教育的形式, 帮助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非主流文化则可以界定为一切被主流文化排斥在外的文化形式。非主流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常见的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宿舍文化、流行服饰、歌曲文化等, 还包括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等形式。不可否认的是, 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的影响, 目前被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的非主流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这种背景下, 高校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 对非主流文化进行恰当的分析和引导, 并借助它完成传统文化内化的过程。这里, 笔者主要举几种常见的非主流文化表现形式。
一、课桌文化
所谓课桌文化就是书写或刻画在课桌上的文字或图画。这种文化形式从基础教育时期就一直存在, 在大学生中仍然十分常见。观察一下大学课桌上涂写的内容, 除了与学习考试有关外, 还涉及一些个人情感、人际交往或者类似于心情小语这类的内容。当然, 一些学生也将其作为展现个人才华的平台, 在课桌上书写一些颇具文采的诗词和散文。这说明, 一方面, 大学生有倾诉情感和与人交流的心灵需要, 另一方面又缺乏合适的主客观条件。而高校应该以此着手, 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交流的机会, 为一些文学爱好者举办一定的文学社团或文学活动;并定期举办一些心理咨询活动来排解大学生心中的困惑。此外, 学校应该对课桌文化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发掘其中的问题,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如对课桌文化中书写频率最高的流行语、歌词、广告词及诗词进行分析归纳, 可以分析出学生所接触的语言形式, 从而可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素材。
二、网络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包罗万象, 但是其中的利弊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充斥了色情与暴力的网站和网络游戏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不仅荒废了学业, 而且影响了家庭的幸福甚至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可网络作为一重要的媒介, 所带来的信息量也是最丰富的。目前的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 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渠道和手段, 并赋予其现代意义, 才能够焕发勃勃生机。对于大学生来讲, 网络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凭借。高校可以通过创立网站、数字图书馆, 或者通过BBS论坛等形式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广至大众。同时, 学校应该帮助学生鉴别优质的文化资源与网络垃圾, 通过推荐绿色网站, 建立网络屏蔽等途径剔除网络中的不良资源。
三、宿舍文化
宿舍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宿舍的室友也成为学生重要的交往对象。由于大学生年纪相仿, 有着相似的心理特点和生活阅历, 又摆脱了升学的压力及父母的庇护, 自然有很多共同话题。宿舍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宿舍室友的相互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室友的爱好和习惯往往能够影响整个宿舍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 传统文化教育如果可以与宿舍文化得以整合, 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宿舍的学生都喜爱古典诗词或者书法, 并经常创作和交流, 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所不能代替的。而且, 这样的学习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内化过程打下心理基础。推而广之, 如果每个宿舍小群体的文化修养都得到提升, 那么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文化修养都会得到提升。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 高校管理者们稍加留意, 就可以从非主流文化中找到许多传统文化教育的突破点。非主流文化当然有许多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地方需要改造或废除, 但是它既然已经存在, 就说明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如果想真正发挥作用, 完成“内化”的目的, 就不能忽视校园非主流文化的作用。
既然传统文化的内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就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大学中主流文化的教育仍然是传统文化教育主要的形式, 但是加强对非主流文化的引导显然也是重要的一环。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要真正发挥作用, 就必须和其他的文化形式相结合, 真正走下神坛, 走向大众。虽然专业学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传统文化如果要想永葆青春, 就必须发挥其育人的功能。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 各个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 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异, 但是作为中国人, 他们都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只有当每个大学生都意识到了这种使命感, 并付诸实践, 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才称得上成功。
参考文献
高校非主流文化 篇4
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文化,体现的是高校成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们文化选择的多元性。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与社会要求和期待发生冲突的非主流文化;二是与社会要求和期待相背离的文化,也就是“反主流文化”。一般来说,主流文化规定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而非主流文化对整体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网络文化方面
学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2.宿舍文化方面
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娱乐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并且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快餐性、时尚性和猎奇性。
(二)理论探讨:高校非主流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
1.积极影响
(1)非主流文化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使他们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2)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价值主体意识。非主流文化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而这种理性精神正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
(3)非主流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广泛的交往,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由于非主流文化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真实情感和个性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交往活动,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交锋、碰撞。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并使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2.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突出表现在个性自由与传统约束的矛盾、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矛盾、强调个人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矛盾、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的矛盾等方面。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大学生思想易产生焦虑和迷茫,而焦虑与迷茫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这就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对。
(2)非主流文化的消极面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其主要表现是:非主流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非主流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其消极面也会使有些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
(3)易造成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支援西部、见义勇为等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认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抄袭作业的现象却层出不穷。
主流&非主流 篇5
当然,任何一位球迷都不会把他们俩与艾弗里·约翰逊以及萨姆·米切尔混淆——尽管后两位都曾获得过年度最佳教练称号,不过现在,这两位最佳教练却已经无球可教。最近六年以来,每逢四月,我们都会看到波波维奇吼叫着折磨他的队员,然后让他的队员折磨他的对手;如果你在“六”之前加上一个“十”,那么你可以简单地把这句话套用在十六年前的斯隆和他的犹他挡拆大队身上。
然而,这两位白人老爷子的球队,最近却都遇到了一场危机。或许面对媒体,二老可以凭借多年的经验压住场面:“今天对手发挥很好,我想我们必须尽快进入状态。”但是回到家中带孙子玩时,难保不会穿帮——“爷爷,你的衬衫怎么全湿了?”
危机自从马刺加盟NBA以来,就从来没有以三连败开局过!并且,这个危机出现在最伟大的邓肯时代!
你真的理解“35年来最差开局”的含义吗?
马刺以三连败开局时,人们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这有多么可怕——马刺创造了队史35年来最差开局。他们上一次如此狼狈,还要追溯到1973-74赛季。
1973-74的马刺阵中还有21岁的“冰人”乔治·格文——这时候他刚刚被弗吉尼亚大地主队租借到马刺,换得225000美元,随后,弗吉尼亚的老板无力偿还这笔债务,只好把格文永久的留在圣安东尼奥。这时候的冰人初来咋到,有点找不到状态,场均19.4分是除新秀赛季和退役赛季之外最差的成绩,当然,“冰人”一时找不到状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状态的他却依然是马刺的头号得分手。其次,当时的马刺阵中还有24岁的詹姆斯·塞拉斯——只说两个数据,首先,他是1972年第5轮第7顺位的新秀——没错,他是第5轮的新秀;其次,这是他成为职业球员后的第二年,而他已经成为了球队的第二得分手,场均拿下15分出头。最后,当时的马刺阵中还有22岁的乔治·卡尔——没错,就是现在那个腰围大于身高、经常对着卡梅罗·安东尼怒吼、并一手送走阿伦·艾弗森的大胖子——当时他场均只有7.8分1.7个篮板2.2次助攻;不过你得原谅他,毕竟他只是个第4轮第14顺位的新秀。
然而,上面这些事实都不如下面这一条来得震撼——1973-74赛季,马刺还是一支ABA球队,他们甚至在开赛初期还不叫马刺——那时候,他们有一个十分朋克的名字:圣安东尼奥火枪手。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波波维奇衬衫全湿了?自从马刺加盟NBA以来,就从来没有以三连败开局过!并且,这个危机居然出现在马刺历史上最伟大的邓肯时代!如果仅仅是三连败,那么问题不大,毕竟才输了三场而已。然而在邓肯与托尼·帕克同时在场的情况下,马刺居然在前五场比赛过后收获到一胜四负的战绩,而这惟一的一胜,居然还是帕克拼了命拿下职业生涯最高的55分才艰难到手的。
如果说开局不利还可以拿出伤病当借口,那么当马刺“铁三角”重聚之后,又能如何呢?自11月29日对阵孟菲斯灰熊以来,马刺在“铁三角”的带领下也不过取得了三胜两负的成绩。而且所胜之敌无非灰熊,掘金,勇士之流;而输掉的两场,对手恰恰是自己的死对头火箭和活塞。
设身处地,哪怕波波维奇是谢安石转世,蔺相如复生,恐怕也不得不感到肝颤。
相比马刺赤裸裸地遭遇35年来最差开局,上帝似乎给斯隆留了几分薄面。然而本质上,耶和华却也绝对是心狠手辣,他先让爵士在没有德隆·威廉姆斯的情况下连赢5支弱旅,随后又让他们在东区五连客中吃到4场败仗,最后,再让他们用失去卡洛斯·布泽尔的代价换得两场胜利。12场比赛之后,爵士的两大核心全部倒下(期间德隆·威廉姆斯曾短暂复出过2场)。直到布泽尔倒下4场之后,德隆才正式复出,然而,他的伤病依然没有痊愈。这直接导致了他在主场迎战篮网的时候被德文·哈里斯彻底打爆。如果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斯隆很少让队员带伤上阵——所以卡尔·马龙和约翰·斯托克顿,以及杰夫·霍纳塞克,拜伦·拉塞尔等人才能拥有那么长的运动寿命。
是什么让斯隆如此心焦?答案很简单,布泽尔的合同将在本赛季结束后到期。作为一名骑士的叛将,布泽尔的话已经失去了在联盟中的公信力。小心谨慎的斯隆绝对不敢把所有的鸡蛋放在这一个篮子里,所以,他首先必须拿出足够的战绩来和布泽尔谈条件,让他知道爵士离开他一样能行,同时让布泽尔看到呆在爵士并非没有前途。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的西部的军备大比拼已经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如果爵士稍微一松劲,甚至连季后赛的门槛都摸不到了。
所以,如果爵士本赛季能延续以往的强势,并在季后赛中更进一步,那么布泽尔就有很大几率留在盐湖城;这好比是在诸葛亮恩威并施的手段下臣服的魏延,尽管心里未必真的愿意,但是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还是会跪下高呼主公圣明。如果爵士就此崩盘,那么他们甚至有可能在赛季结束后失去自己的先发大前锋,即便留下,恐怕也要花费很大代价;这就好比是董卓遇上了吕布,尽管知道他杀了丁原,但是自己依然难以割舍,最终导致历史的重演。
当魏延还是当吕布,布泽尔先要看斯隆的手腕,然而这场危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让斯隆无法决定自己会成为谁——诸葛亮,抑或董卓。
然而,是什么造成了这两支球队的重大危机呢?答案很简单:山寨。
山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丘万壑立山寨。山寨之风一时刮遍全球,连NBA也外无法幸免。
如何才能山寨?山寨一词,缘于台湾省著名IC设计公司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生产的手机芯片方案被大陆众多手机厂商用来制造功能极其丰富,价格极其便宜,造型极其别致,质量极其低劣的手机。本来这些手机很难上市,但是随着信息产业部和发改委的一系列帮助“黑手机”洗白的政策出台,这些小厂生产的手机终于有机会走向市场,由于产地多在南方沿海乡镇,所以它们被称为“山寨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丘万壑立山寨。山寨之风一时刮遍全球,连NBA也无法幸免——事实上,美国人的山寨意识比我们萌发得更早。
如果把NBA中的大牌球星和每年的乐透区新秀比作“品牌机”,那么不出名的角色球员,龙套甲乙,路人丙丁就是NBA中的“山寨货”,不过,NBA中,还就偏有球队喜欢把自己山寨化,而马刺和爵士则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根据山寨的定义,可以发现想要山寨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有联发科这种生产“山寨”生产线;其次,必须要有信息产业部和发改委这种管理部门点头。套用这两个条件,那么,可以说在NBA中实现“山寨化”也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有山寨球员可供使用;其次,必须有球队的掌门人愿意要他们。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毕竟天皇巨星是少数,龙套路人才是NBA数量最多的种群。说到底,实现“山寨化”的关键就在于第二个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掌门人才会对“山寨”点头呢?
如果说伊塞亚·托马斯是八旗子弟,只有鉴赏的眼光,却对价钱没有理性认识;那么活塞总裁乔·杜马斯就是乡下土财主,只知道价钱,而缺乏鉴赏眼光。在这两极之间的就是联盟中的其他管理人士,这里面,就包含了斯隆和波波维奇,这两人可谓是典型的资本家,既有眼光,又对价格极为敏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脑子只会盘算如何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最好还不要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所以,他们才会十年如一日地对同一套战术零修碎补,也只有他们,才会一头扎在那堆廉价的山寨球员里挑来拣去沙中淘金。
波波维奇说过:“邓肯退役十分钟后我就退休。”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马刺历年的夺冠阵容:
1999年:大卫·罗宾逊,内线主攻中锋;蒂姆·邓肯,全能大前锋;希恩·埃利奥特,能突能投的锋卫摇摆人;艾弗里·约翰逊,速度较快,有一定组织能力,防守坚硬,但是完全不会投三分的控卫;马里奥·埃利、斯蒂夫·科尔,射手,其中埃利有一定防守能力;安东尼奥·丹尼尔斯,双能卫;马里克·罗斯,铁血蓝领。
2003年:罗宾逊,内线主防中锋;邓肯,更加强大,更加全面的大前锋;斯蒂芬·杰克逊,能突能投的小前锋;托尼·帕克,速度快,有一定组织能力,不拒绝防守,但是基本不会投三分的控卫;布鲁斯·鲍文、史蒂夫·史密斯,射手,其中鲍文有很强的防守能力;斯皮蒂·克拉克斯顿,马努·吉诺比利,双能卫;罗斯,铁血蓝领。
2005年:更简单了,邓肯,帕克,鲍文没有变化,吉诺比利按照既定方向加强,实力超越了埃利奥特;拉休·内斯特洛维奇与耐泽·穆罕默德合力顶上罗宾逊的空缺;布伦特·巴里和罗伯特·霍利取代科尔,本诺·乌德里取代克拉克斯顿。
2007年:马特·邦纳取代霍利,法布里西奥·奥博托取代穆罕默德和内斯特洛维奇。芬利和吉诺比利互相补强。
对比名单,你明白了吧?马刺的组队原则可以概括如下:在尽量发挥邓肯能量的同时,尽量用便宜的价格搞到一堆防守死缠烂打,三分球相当凶猛的家伙;当然,内线肉盾也是省不了的。实话告诉你吧,帕克实际上是被当作“小将军”约翰逊的山寨版选来的;而吉诺比利则是埃利奥特的山寨版。在马刺阵中,只有邓肯是绝对不能动的,他是球队的基石,是航行的舵手,是指路的灯塔,所以,波波维奇才会说“邓肯退役十分钟后我就退休”。
相比马刺,爵士的山寨化更加明显。看看1998年的亚军阵容:约翰·斯托克顿,大局观极好的控卫,速度,远投,挡拆无一不精;卡尔·马龙,主攻大前锋,力量技术俱佳,得分手段全面;杰夫·霍纳塞克,超级稳健的投手;拜伦·拉塞尔,身体素质极佳的防守型前锋;格雷格·奥斯特塔格,高大白人中锋,大部分时间是废柴,偶尔振奋。
再看如今的爵士:德隆·威廉姆斯,大局观极佳的控卫,有一定速度,远投,挡拆无一不精;卡洛斯·布泽尔,主攻大前锋,力量技术俱佳,得分手段全面;科勒·科弗尔,超级稳健的投手;罗尼·布鲁尔,身体素质极佳的防守前锋,得分能力也相当强;梅米特·奥库则是奥斯特塔格的加强版。此外,还增加了安德烈··基里连科,C.J.·迈尔斯等人,基里连科可以看做是拉塞尔与马龙的山寨版混合体,而迈尔斯则是斯托克顿与霍纳塞克的山寨版混合体。
当然,其他人都必须围绕德隆与布泽尔的组合进行调配,所以你在今天依然能看见爵士的经典挡拆——这就像一辆汽车换了几个轮胎绝不会影响驾驶一样。
上套届时,布鲁尔新秀合约、哈普林的合约都将到期。AK—47这把山寨枪真正将爵士逼上了绝路。
山寨的能力确实可怕,自1996-97赛季之后,马刺最差的战绩也是季后赛第一轮,2000年之后,马刺最差也能杀进西区半决赛,并在10年间4夺总冠军,建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王朝。爵士虽然没有马刺那么剽悍稳定,但是他们同样利用山寨化完成了重建大计,自2003-04赛季犹他二老分崩离析之后,爵士只用了两个赛季就重回西区决赛。然而,山寨毕竟是山寨,它们总会在出人意料的时刻掉链子。
马刺的问题在于,他们是一支冠军球队,所以对球员的质量要求并不低。在这种前提下,许多山寨球员并不能进入波波维奇的法眼,所以马刺的人才储备更多地依赖从海外引进成名球星,或者在自由市场上淘选过气的老将,有时也会在低顺位或者选秀之外寻找遗珠。然而这么做的弊端在于,当遗珠打出了水准,往往就会被人挖走,杰克逊,乌德里,内斯特洛维奇就是如此;如果想留下,就要开高薪,帕克与吉诺比利正是如此。而马刺的薪金决定了他们绝不会在铁三角之外增加新的高薪球员,所以年轻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同时,过气的老将固然便宜,实力也不俗,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随着年岁的增大,他们也撑不了几年,芬利,巴里,霍利,“大狗”格伦·罗宾逊即是如此,奥博托也有这种趋势。
于是,马刺在前11场比赛中,场均只能得到90.4分,如果抛开帕克疯狂砍下55分的那一场,马刺的场均得分甚至只有86.5分——而他们在2007年夺冠时,场均可以得到98.5分,很明显,当新老山寨一同掉链子时,马刺不得不直面人才危机。
和马刺相比,爵士的境遇更加困难,由于没有夺冠历史,短期内也没有夺冠希望,他们很难像马刺一般用廉价合同招揽老将,除了挖掘有限的海外资源,他们只有扔钱。所以,你才会看到基里连科都拿上了6年8600万美元的肥约。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基里连科身上。
绰号“AK-47”的基里连科身手全面,控球,组织,得分防守无一不会,惟一的问题是时有伤病,这是典型的山寨球员——功能极其强大,质量极其低劣。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人家的绰号早已说明了一切——AK-47,全世界数量最大的山寨货,就算在阿富汗的边境山村都可以轻易找到数百家制造AK-47的手工作坊。而电影《战争之王》中,更是使用了超过3000把AK-47——全部是真枪,因为道具枪的成本更高。历史已经告诉过我们,永远不要为AK-47花费超过150美元。然而爵士现在每年要为自己的AK-47掏出1500万美元来。
如果基里连科能规规矩矩地拿钱做事,倒也无妨,毕竟如今的德隆和布泽尔不像马龙与斯托克顿一般长生不老,万年不伤。每当新版挡拆二人组受伤时,基里连科就应该挑起球队攻防重任,用自己全面的身手为球队查漏补缺增砖添瓦,将科弗尔,米尔萨普,迈尔斯,布鲁尔等球员串联起来;然而,他没有做到这些,尽管变身为第六人之后,基里连科的数据有所上升,但是他依然只是添花童子,而不是送炭先生。
“它不会坏,卡壳,或者过热。就算它被泥土或者沙子覆盖,它还是可以正常地开火。它的使用非常简单,就算一个小孩也可以掌握,而且他们的确在使用它。”这是尤里·奥洛夫对AK-47的评价,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则刚好是对基里连科的评价:“他总是受伤,低迷,或者头脑发热,就算他一切正常,也从来拿不到两双。使用他的条件非常苛刻,就算是执教球队20多年的老帅斯隆也常常无法驾驭,而且斯隆也确实无法令他好好打球。”
基里连科的合同要到2011年才到期,而本赛季过后,奥库和布泽尔拥有球员选项,米尔萨普合同到期;2010年,布鲁尔将结束新秀合约,哈普灵的合同也已经到期。毫无疑问,AK-47这把山寨枪,真正将爵士逼上了绝路。
解铃解铃还需系铃人,山寨危机还是要用山寨货来解决。尽管时常掉链子,但胜在价格便宜,产量足。
解铃还需系铃人,球队的山寨化是两位教父级老帅亲自点头允许的,如今遭遇危机,自然也要由他们来解决,不过波波维奇和斯隆也着实没有让人失望。
尽管马刺和爵士会遇到种种问题,但是在两位教父的铁腕之下,有一种东西永远不会变质——斗志。2002-03赛季的帕克遇上贾森·基德就来劲,现在,他遇上兰迪·福耶也一样来劲;两年前,马克·哈普灵是怎样从板凳席上站起来就能杀进内线死磕姚明,如今他依然会原样站起来,按照斯隆的指示去死磕每一个对手。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在短期内令球队舍生忘死,不会因为糟糕的战绩而沮丧。于是,我们看到,当马刺铁三角重聚之后,美国媒体甚至比其他球队更早地发出“马刺复苏”的惊呼;而爵士尽管状态不佳,但是德隆复出后3战43次助攻的表现也着实将其他球队吓了一大跳——难不成这小子在养伤期间加练?
只要球员设伏于老帅的人格力量,或者说球员被老帅的思想工作洗脑,或者说球队精神不散,那么两位老帅就会有时间进行阵容实验。相较而言,马刺的问题更小,因为毕竟邓肯还屹立在三秒区里。于是我们看到了帕克不在,还有乔治·希尔,吉诺比利不在,还有罗杰·梅森,前场缺乏得分点,还有马特·邦纳。而爵士也不会坐以待毙,虽然他们的的核心受伤,但是布泽尔不在,米尔萨普可以顶上,德隆缺阵,罗尼·普莱斯也可以应急。在整体构架上,马刺和爵士都没有出现改动,这也是波波维奇和斯隆一贯的执教理念——永远不要改变球队的战术体系,改变的,只有每个位置上的球员。所以你会发现,乔治·希尔与罗杰·梅森根本不用磨合就能与其他马刺球员水乳交融,两人甚至有过单场联手轰下52分的表演;而米尔萨普也基本上填补了布泽尔因伤缺阵留下的内线空缺,连续8场比赛得到两双;就连普莱斯也可以单场送出8次助攻一解燃眉之急。
高校非主流文化 篇6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在这时期,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已初步形成, 却尚未定型, 可以说, 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体现出两个特点: (1) 对人生意义有着初步的理解, 但不稳定; (2) 对人生和世界的评价有着明显的个性色彩, 表现出他们对现实的不同态度、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等个性倾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将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个性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青年初期“四观”的形成是复杂的, 它一方面受到年龄上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更主要的是受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因此, 处于此关键期的学生们更需要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但在现实社会中, 我们都共同面临着非主流意识文化所带来的冲击。
二、非主流意识文化对大学生的负影响
这几年来, 随着开放环境下经济建设的深入, 作为快餐式的非主流意识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某些需要。它通过电视、电影、磁带、碟片、报刊、广告牌和互联网络等现代传媒, 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作为社会一部分的校园, 不可避免地, 非主流意识文化也已广泛地进入。
这就意味着, 目前校园中的文化生态环境已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同时意味着学校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与非主流意识文化所传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之间形成了对立。由此造成了校园内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分离。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也给学校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任务带来了挑战。这种负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对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造成了冲击。
在非主流意识文化中,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被以各种非现实的方式加以表现。各种皇宫秘史不断被“戏说”, 各种富商白领周旋于高档宾馆、娱乐场所的镜头充斥银屏, 而真实的社会矛盾却被掩盖了, 用梦境代替了对社会现实、民族忧患和人类历史的理性认识, 使学生产生认知偏差。江泽民指出:“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 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 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轨迹。” (江泽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878页) 但是, 传统教育由于其主题的严肃和形式的相对呆板, 更谈不上娱乐性, 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难以主动参与。而非主流意识文化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 使现代人一反那种过分沉重的政治中心和伦理本位的生存状态, 并由自在自发的或异化被动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方式提升 (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302页) 。所以青年学生更愿意追求轻松闲适的流行文化而摒弃和排斥抽象、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将对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产生消极影响。
2. 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造成冲击。
非主流意识文化宣扬的是人生如梦, 游戏人生, 号召及时行乐, 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 “过把瘾就死”。这种享乐主义强调的满足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低级需要, 而青年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等高级需要却受到抑制, 这与培育“四有新人”的我国教育目标形成了尖锐的冲突。流行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 其文化产品实质上就是商品。为了促进文化商品的消费, 非主流意识文化总是通过各种缤纷的形象和华丽的包装, 竭力刺激人们的欲望需要, 不断向人们推销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欲望的解放就是感官的解放和躯体的解放, 快乐原则和市场化在欲望心理学方面的结合, 把新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当做正当的选择广泛传播开来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302页) 。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极为容易地吞食着青年的心灵。青年学生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 以暂时逃避日常生活的责任及单调乏味的学习、工作。一些研究表明, 消费意识在新一代青少年的意识结构中, 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他们的购买行为已经再清楚不过地体现了其消费举动背后所暗含着的意念, 即“快乐无罪, 花钱有理;好好时尚, 天天向上”。 (田方萌、杨长征:《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2期) 学校德育所推崇的核心思想———崇高精神、艰苦奋斗、榜样的力量, 几乎被消解殆尽。
3. 对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造成冲击。
非主流意识文化中所描绘的一个个血腥的场面, 无非体现一个原理:暴力出英雄, 演绎出一个庸俗的社会法则:弱肉强食, 以暴易暴;或者着力渲染个人的随心所欲, 很少考虑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把爱情演绎成三角恋、婚外情;把娱乐置于非道德基础之上, 排斥和消融着某些崇高的道德信念和理想, 使青年学生在毫无抵抗状态下, 不知不觉中接受它所倡导的观点, 从而淡化了人们的道德意识。虽然在非主流意识文化中并不缺少道德观念, 但因为道德教化并不是其终极目标, 所以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经常只是作为流行文化的装饰。相反, 对暴力、色情、虚无感、幻灭感的表现在非主流意识文化作品中大量存在, 并且神秘主义倾向和封建迷信思潮泛滥, 明显不利于青年学生的道德完善。同时, 非主流意识文化反规范的倾向, 冲击传统德育一再坚守的道德规范, 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同变得困难, 道义约束趋于松弛;人们追求从非主流意识文化中带来的刺激, 从而导致面对现实的道德冷漠。
4. 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造成冲击。
无产阶级价值观的基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其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而非主流意识文化以各种方式, 暗示、诱导和宣扬的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把娱乐、享受与道德、理性相对立。如把施暴者混同英雄, 把个人欲望混同于人类普遍的理想, 把感官刺激混同于精神享受, 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价值判断混乱。非主流意识文化以一种强烈的同质化力量单面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在大众文化的流水线上, 模仿是绝对的, 而个性化的努力最终被模仿的努力所取代。游走于大众文化之途的流行文化也概莫能外。一旦有人捏造一种流行的东西并且加以大肆宣扬, 那么它就会被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 致使文化的创新性受到排斥, 导致文化发展中经常生产无创造性的同样产品, 人们处在一种共时性之中。可以说非主流意识文化正是通过为大众提供共享的文化而成功地在一个范围内塑造了一股潮流、一种时尚、一种环境、一个氛围, 成功地塑造着大众同一种兴趣、喜好和口味。这种齐一化已成为非主流意识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模式。因此, 文化失去了其应有的无限丰富性和多样性。大众的需求、思想和行为被齐一化了, 模式化以千篇一律、了无新意抹杀了文化的创新精神, 抑制了人们的想象力, 使文化成为维持现状、甘于平庸生活的保守力量, 成功地把青年学生塑造成一群依赖的、被动的价值认知和取向单一的文化接受者。文化本来是想象的天地, 这一领域一旦被流行文化的非理性所占据, 不仅文化的生产者, 而且文化的传播者和享用者都成为了工具。齐一化的非主流意识文化消灭了文化作品本应具有的思想的丰富性和价值的多样性, 它力图通过对个性的扼杀消除一切否定性、批判性和对立性等, 造就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单面特征。在视听文化与商业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青少年, 对非主流意识文化、感性生活和物质利益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心理。他们对非主流意识文化大胆追求的同时, 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缺乏继承的力量。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也使一代青少年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侵蚀。毫无疑问, 在这种剧烈的社会文化转型时期, 旧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受到普遍怀疑而失去权威性, 遭到了遗弃, 而新的观念和规范尚未建立。外来的一些价值观引起了一些人的倾慕, 而传统的、主流的价值观念与之发生一定的冲突又引起人们的反感;市场经济唤醒了人们的物欲和贪念, 许多腐朽的东西又死灰复燃;以往人们所尊崇的一些精神价值和信念受到了冲击, 理想在现实面前失去了力量显得苍白无力。这种价值观念的断裂是任何社会转型期都会遇到的。它所带来的混乱和无序状态使任何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会感到焦虑, 甚至痛心疾首。非主流意识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明建设构成严峻的挑战。
三、矫正和对策
面对挑战, 我们无法回避。面对非主流意识文化无孔不入的渗透, 教育者应积极地思考对策。德育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 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这里, 仅从学校德育教育这一角度, 针对非主流意识文化的冲击, 谈谈可以采取的对策。
首先, 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切实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使学校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培养出身心协调, 个性和社会性统一, 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技能的新时期人才。而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 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高尚志趣情操的培养。在这种“重分轻道”的教育模式中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应有的“免疫力”。
素质教育应分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指人在精神、意识上的特征和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就能保证学生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有良好的适应性。人文素质是指构成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基本文化修养, 是人的社会文化素质中的最基本的部分。毛泽东说过: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 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就是一个纯粹的人。素质教育抓上去了, 就培养了学生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就可以本着“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的原则, 分清是非, 学为我用。
其次, 深化德育工作。在深化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 在方法和观念上, 把德育从传统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形式多样化, 方法丰富化, 变说教为寓教于乐, 最终达到以乐施教。第二方面, 在任务和内容上, 要摒弃各学科各自为政之局面, 把德育渗透于各学科中, 立体式开展。特别注意把德育和美育、艺术教育相结合。非主流意识文化主要是通过感性层面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生影响, 特别是对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深, 而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情感的教育, 正是通过以审美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 促进学生的知觉、想象、情感和直觉创造力的发展, 并形成较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第三方面, 还应建立适应发展的管理体制, 转变管理观念。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不应只把学生仅仅看做是单一的教育对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客体要通过主体起作用。要牢固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建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高校校园文化。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由精神、宽容精神、超功利精神等;人文精神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价值观、人生观等。我国高等学校要造就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应该是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和谐型人才。高等学校在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同时, 必须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为大学生才能和智力的发挥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要将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要求纳入专业培养目标, 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人文和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切实提升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开设人文方面的课程和讲座, 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最后, 应该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性和科学性。要广泛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意识,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新颖的科技创新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有计划、分类别地开展主题学术报告, 邀请学校内部有名的教师或专家, 以及校外著名的专家和学者, 通过学术报告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学识, 开阔他们的视野;最为重要的是启迪他们的人生, 学会做人做事。总之, 根据学校特点, 采用丰富的形式, 加强课外文化的建设,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不可否认, 非主流意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自有它存在的价值, 但是人们不应该抛弃历经百年沧桑的文化而盲目地跟风。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因为只有那些厚重的经典才能提高我们的修养;只有经过历史筛选的经典, 才能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他们。生活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年代, 我们只有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具体问题, 对传统价值观念加以改造, 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才能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总之, 无论是对传统文化还是对非主流意识文化, 我们都因本着扬弃的原则, 既克服又保留。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非主流意识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影响了学生“四观”的正确形成。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面对, 及时矫正其影响。
高校非主流文化 篇7
“非主流文化或者称亚文化, 是指在特定时期, 在特定人群中流行的与主流社会流行有异的政治态度、信念、价值观等。非主流文化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 (特别是小社会群体中, 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行为规范等。”[1]在文化人类学中, 亚文化是指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有所不同的群体文化。总而言之, 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而亚文化是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我们看到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是并存的,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存在几种关系: (1) 补充关系。亚文化并不反对主流文化, 只是在某些生活方式上与主流文化不同, 甚至先于主流文化。 (2) 对抗关系。亚文化具有反主流文化的倾向, 但不是反文化。 (3) 混合关系。亚文化渗透着主流文化的影响, 有对主流文化某些方面有所超越与突破。”[2]非主流文化是植根于社会整体文化模式当中的, 它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
二、非主流文化影响青少年的原因
1.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涌入, 有些人盲目地崇洋媚外, 无原则地追求个性解放, 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等种种因素, 使转型期道德的状况危机重重。我国目前不少人对于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是麻木不仁的, 道德观念相当淡薄, 有的根本就不清楚道德观念内容。社会急剧变化所带来的认识错位, 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2. 学校因素。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 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我们文化界中的一些人只重破, 不重立, 对传统美德和价值评价体系进行片面的批判和反思, 却没有建立起新的道德模式和价值评价体系, 加上品味不高的流行歌曲、诗歌、言情小说以及娱乐性见长而缺少人文精神的“快餐文化”在各种媒体和文艺作品中得到渲染, 导致一些青年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迷茫、困惑, 思想混乱, 道德理想黯然失色, 审美情步退化, 文化欣赏向低层次滑坡。
3. 家庭因素。
当代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 不少家庭对子女采取了放纵的态度, 缺乏对子女行为养成方面的严格教育, 使青少年缺乏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知识。这一代的父母又忙于在职场中奋力打拼, 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于孩子的陪护时间过少, 任由其发展。不少家庭对子女是有求必应, 往往过于看重物质弥补而忽略了对子女做人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习惯把责任都推给他人, 这势必会淡化孩子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另外, 不少父母在教育子女时, 难以对子女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俗话说,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发展。
4. 个体因素。
不少青少年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 听不得不同意见, 不能宽以待人, 表现出明显的自私性, 难以与周围人和谐相处。在优越的条件下, 养成了好吃懒做, 养尊处优的性格, 他们推崇炫耀消费。“青少年的炫耀攀比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人收入较高或者家庭殷实富有, 他们一掷千金, 比阔斗富, 以显示身份和气派;另一种是有炫耀攀比之心午炫耀攀比之力, “打肿脸充胖子”。这一类炫耀攀比消费, 完全失去了消费原本的价值和意义, 而虚荣心的膨胀, 实在是一种扭曲的社会行为, 如不加改变, 必将冲击社会的正常发展。”[3]
三、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对策
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逐步渗透的过程。青少年是时代的主力军, 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 如何使道德精神内化为个人修养, 使道德从他率走向自率, 显得尤为重要。
1. 树立应对非主流文化的科学态度。
与其它文化类型一样, 非主流文化也同时具有正负面的双重作用。负面的非主流文化和心理意识会消解主流文化原有的教育、导向、凝聚、激励功能, 会导致青少年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过分强调个人价值, 唯我独尊, 在追求自我满足的同时, 却卸载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 非主流文化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非主流文化也可以承载积极健康的思想情趣, 比如主流文化之外的大众文化中也不乏具有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文化娱乐。因此, 对于非主流文化, 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引导, 不能简单武断地批判和打压, 要看到它产生的必然性、形成因素的复杂性和存在的合理性。”[4]
2. 整合各方资源, 构建有效校园文化管理机制。
青少年作为一个尚未步入社会的的群体, 文化机制在其价值取向中起重要作用。文化具有激励、约束、导向、等功能。因此,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文化选择, 要体现主体性和创新性, 注重个人需求的满足, 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彻底改变强制性的灌输模式和空洞无味的说教, 真正解决青少年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 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配合青少年心理意识的净化。
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心理意识形成的重要依托, 必须要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发挥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助, 将健康心理意识的培育工作在全社会开展。从源头扼制不良文化和不良意识的滋生和蔓延, 减少不良情绪的传染, 净化社会心理环境。在这种良性机制下, 青少年就更易于自觉地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 而只要接受了先进的优秀文化, 就能自觉地排斥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
摘要:非主流文化即大众流行文化, 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大众人群里广为传播与推崇的文化, 表现为流行音乐, 服饰, 发型, 言论等方面。在当今这个开放的、相对自由和宽松的信息社会里, 青少年年作为一个能动的受众群体, 密切关注着大众流行文化的嬗变与兴替, 对青少年产生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青少年,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艳丽, 何家伟.非主流文化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3
[2]许源.解读“奔奔族”和奔奔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9.3
[3]陈正良.冲突与整合:德育环境的系统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
高校非主流文化 篇8
高校文化, 以是否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吻合为指标, 可以分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1) 主流文化, 指社会要求和期待学校及其成员所具有的, 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在内的文化。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在文化方面的正式要求, 通过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非主流文化, 指学校文化中社会要求和期待之外的文化。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新的历史转型期, 校园文化逐渐呈现出斑斓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扬, 另一方面是非主流文化的蓬勃发展。与主流文化来说, 非主流更加频繁地反映着社会文化思潮和流行风尚的变化趋向。
用自我报告法对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进行评价, 大学生可能会为迎合社会的期待和学校的要求, (2) 对主流文化持积极正面的态度, 而对非主流文化持消极否定的态度。对态度的内隐测量研究能够揭示出对目标群体无意识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并且不易受欺骗和自我陈述策略的影响。 (3) 鉴于此,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研究被试对主流和非主流态度。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学生80名, 保留有效数据72份。被试的专业涉及文科专业41人, 理科专业31人;男生34人, 女生38人。
1.2 实验材料
根据标准的IAT模式, 本研究中呈现给被试的实验材料分为属性刺激和目标刺激。其中, 目标词包括主流文化词汇和非主流文化词汇, 其中词汇部分来源于《汉语动名用法词典》和《现代汉语名词辞典》,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 选出排序靠前的词汇各10个。
属性词包括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通过问卷调查, 选出排序靠前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各10个。
采用美国Inquisite公司专业心理学软件Inquisite3.0, 结合研究的需要对该软件进行了必要的汉化, 并对软件中的刺激材料进行了适当修改, 测验被试对主流和非主流的内隐态度。 (4)
1.3 实验设计
在程序上, IAT用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 以反应时为指标, 通过评估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来间接的测量被试的内隐态度。 (5)
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内隐关系:相容的和不相容的。所谓相容, 即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 或者对被试而言, 二者有着紧密且合理的联系, 否则为不相容或相反。
当目标词和属性词相容, 反应速度快, 反应时短;当目标词和属性词不相容, 反应速度慢, 反应时长。不相容条件下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态度指标。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对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外显态度
在问卷的外显测验中, 大学生对主流文化选择的积极词汇远远大于对非主流文化选择的积极词汇, 经独立样本t检验, 差异非常显著 (t=6.326, p<0.01) 。大学生对主流文化选择的消极词汇远远小于对非主流文化选择的消极词汇, 经独立样本t检验, 差异非常显著 (t=-8.685, p<0.01) 。表明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外显态度上差异很大。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对非主流文化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
2.2 大学生对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
(1) 不同联结任务反应时平均数比较。
由表1看出, IAT词汇测验中, 非主流词汇+积极词汇的平均反应时几乎等于非主流词汇+消极词汇的平均反应时, 相容与不相容反应时经配对样本t检验, 差异不显著 (t=-0.345, p>0.05) 。说明大学生对主流非主流的内隐态度几乎没有差异。同时求得d=0.9770, IAT效应显著。
(2) 不同联结任务下正确个数比较。
由表2看出, IAT词汇测验中, 非主流词汇+积极词汇的反应的正确个数几乎等于非主流词汇+消极词汇的反应的正确个数, 相容与不相容任务下反应的正确个数经配对样本t检验, 差异不显著 (t=-0.468, p>0.05) 。说明大学生对主流非主流的内隐态度几乎没有差异。
(3) IAT结果性别和专业差异比较。在IAT词汇测验中, 性别变量主效应差异不显著 (F=0.002, p>0.05) , 表明男生和女生对于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没有性别差异。专业变量主效应差异不显著 (F=0.022, p>0.05) , 表明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对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没有差异。性别和专业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 讨论
3.1 外显与内隐测量的结果分析
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 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态度和非主流文化的态度差异显著, 对主流文化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对非主流文化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在意识层面, 大学生是不太赞成非主流现象的。同时, 根据内因联想测验的原理, 相容反应时与不相容反应时几乎相等, 差异不显著。且相容联结任务下反应的正确个数与不相容联结任务下反应的正确个数几乎相等, 差异不显著。这表明, 在大学生内心深处, 对非主流文化不只具有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 也会有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另外, 性别效应和专业效应的缺乏可能反应了大学生对主流态度与非主流态度的一致性。
3.2 外显与内隐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被试在外显态度问卷中和内隐联想测验中所得结果具有不一致性。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认识到主流文化是社会和学校所要求和倡导的一种文化现象, 因此对主流文化有较为积极的情绪体验;而非主流是游离于学校一贯倡导并倾心塑造育人宗旨、学校纪律、校园主流文化边缘的校园亚文化, 不是社会和学校所期待和要求的。因此, 在外显问卷测验中, 大学生可能为了迎合社会期待来掩饰自己对非主流态度的真实看法。而在内隐测量中, 被试将主流和非主流看做一个整体, 从而作出比较真实的评价。在本测验中, 大学生对非主流和主流文化的态度都有积极的一面。
4 结论
(1) 采用开放式问卷法测得大学生对主流和非主流的外显态度的差异比较显著。 (2)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得大学生对主流和非主流的内隐态度的差异不显著。 (3) 大学生对主流非主流的内隐态度不存在男女差异。 (4) 大学生对主流非主流的内隐态度不存在文理科专业的差异。
摘要:内隐联想测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 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 采用IAT和相应的外显报告分别测量了大学生对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主要采用词汇测验, 目标概念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词汇;属性概念是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通过比较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在不同联结情况下被试完成分类任务所用的反应时之差, 来确定大学生对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从相应的外显报告中测得, 大学生对主流文化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 对非主流文化持有较为消极的态度, 但内隐测验显示对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态度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态度
注释
1[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2[2]张林, 张向葵.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 (2) :171-176.
3[3]杨志良, 高桦, 郭力平.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兼论内隐和外显的“钢筋水泥”关系.心理学报, 1998.30 (1) :1-6.
4[4]Anthony G.Greenwald, Brian A.Nosek Mahzarin R.Banaji.Understanding an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An Improve Scoring Algorithm[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 Social Psychology, 2003.85 (2) :197-216.
二人转“主流”与“非主流”之辩 篇9
某省一家报纸改版前几乎濒于倒闭,改版后由于版面和内容变化较大,一时间“洛阳纸贵”。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对其版式风格和关注百姓生活的文章感觉“不妥”,不“入流”,但最终,其发行量占据了当地报刊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开始政府部门有什么重大活动和会议不找该报纸,到后来竞成为当地的主流媒体而“登堂入室”。我们不难看出,其成功的秘诀就是离老百姓近,能够及时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和心声。而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也正是各级政府所要了解和关注的。二者的意志并不矛盾。不能片面认为老百姓关心的就是“草根形象”而不是主流意志的取向。
目前几乎红遍全国的东北二人转现象,有人也提出了不少“非主流”的置疑。比如有人问方言、乡土文化在自家门前大家笑一笑也就算了,它能代表主流文化吗?能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吗?
也许有的人至今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老百姓喜欢和拥护的艺术形式不能简单地用所谓“主流”和“非主流”去界定,它更不是一条衡量某个艺术形式优劣的永远不变的“铁律”。而且,为什么非要区分“主流”与“非主流”呢?说白了,难道“主流”和“非主流”还有好和不好之分吗?如果这样简单地给项老百姓非常欢迎的艺术形式下个“非主流”的定义,并武断地认定二人转“不能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岂不有点荒唐吗?几乎红遍全国的二人转艺术尚不能成为“主流文化”,那么究竟什么艺术形式有资格成为“主流文化”呢?
当然,目前二人转演出内容还有一些低俗的东西急需摒弃。正如赵本山所追求的理想:打造“绿色二人转”,而且事实是,他和他的团队正往这个目标努力。赵本山欲将二人转打造成“绿色二人转”推向全国和全世界的宏伟理想,一可以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使其发展并让更多的人喜爱和受益,二可以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乡土文化的巨大魅力。事实证明,当今二人转艺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远胜过其它艺术形式。摆在人们面前的“硬道理”是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由赵本山创办的辽宁省民间艺术团,去年全年演出了2127场,演出收入达到了9000多万元。二人转不仅在辽宁深深扎了根,并在东三省以及北京等地开辟了新市场。这种赢得大多数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搅动了整个文化界,而且其带动起来的文化产业效益为中国的文化市场如何发展趟出了一条崭新的生路。如此“主流”效应为何视而不见、甚至不敢承认呢?
辽宁文艺界一位资深人士快人快语:对于二人转艺术也许我们不必匆忙去计较“主流”和”非主流“之争,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评说吧。正如中国市场经济之初社会上出现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当时政府采取“不争论”的态度是高明之举。笔者以为,对于二人转艺术我们也没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争论“主流”和“非主流”只要政府支持,人民欢迎就应该以积极和宽容的态度对之。坦率地讲,赵本山们正真诚地接受主流导向,在他们表演的节目中自然而然地表达着对于改革开放、小康社会、对30年伟大成就的拥戴与认同。他们流露着中国北方农村的重亲情、重情面、重家庭、重伦理、说实话、重真才实艺的纯真朴素与古道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