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策略

2024-08-18

背诵策略(精选10篇)

背诵策略 篇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然而, 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感觉到绝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总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 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应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入手, 特别是从“理解式背诵”方面入手。

一、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知道,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需要大量语言材料 (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 的输入的, 而背诵就是输入语言材料的较好方法之一。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 包括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内的许许多多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背诵作为一种机械的记忆方法逐渐被淡忘。很多人甚至认为, 背诵就是死记硬背, 没有什么方法可言, 对英语教学没什么作用。这是片面的看法。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之一, 在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研究领域中, 许多研究者认为:“英语可以通过经典教学途径习得, 即让学生阅读、背诵经典名著来学习英语。”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世开先生对当代部分成功学习者的研究表明, 背诵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他曾经这样回忆他的英语学习:“老师一般要求背诵, 背书对我们来说太有用了。它比背单词要有用, 因为成句成篇地背就能更好地掌握词义和语法。”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专家胡春洞在其主编的《英语学习论》中, 把“大量背诵和活用练习结合”列为外语教学的原则, 并指出:“背诵既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也是外国学习心理学肯定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任何情况下, 背诵都是一种对于学习有很大帮助作用的行动。”因此, 背诵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传统教学方法, 只要运用恰当, 在英语教学中依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实际意义。

1.背诵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英语语感又称英语思维, 是人脑不经过逻辑翻译策略, 直接把语言和语义进行非意识转换的思维过程, 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和领悟能力。著名现代教育家魏书生说:书背多了语感也就增强了, 说话、写文章都容易通顺。翻译家王贤才在《中国翻译》的一篇文章中讲过:“要说学英语有什么窍门的话, 我推荐一条:背书。背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的程度, 单词有了, 语法有了, 更重要的是语感也有了。”由此可见, 语感的形成, 是要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的。背诵正是行之有效的培养语感的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大量的有代表性的课文、对话, 对语言有了感性认识, 慢慢地就会形成语感,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从而为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背诵有助于积累英语基础知识

目前中学使用的英语课本, 所选课文和对话都是经过挑选汇编的, 都是有代表性的。学生背诵课文和对话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对单词、习惯用语、句型和时态等语言知识的复习和积累过程。书背得多了, 慢慢地就积累了英语基础知识, 为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想要表达的东西自然就会脱口而出。比如, 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时, 我们会用英语说“Canyouhelpme?”“Canyougivemeahand?”等。但如果老师平时没有要求学生背书, 学生不主动背诵所学句型, 哪怕是很需要别人帮助, 学生也不会用英语说出以上的句子, 或者说出的是不规范的英语。

3.背诵有助于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说和写是最主要的交流、表达方式, 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通过背诵精彩的课文段落和对话, 牢记了其中的词汇、短语、句型、习惯表达方式等, 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 培养了语感, 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 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运用背诵过的英语句子。如要用英语表达“昨天他给我一本英语书”, 应该这样说:“HegavemeanEnglishbookyesterday.”或者这样说:“HegaveanEnglishbooktomeyesterday.”而如果平时背书少, 语言知识不丰富的学生就很容易把以上句子说成“HegivemeaEnglishbookyesterday.”等有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由此可见, 多背诵课文和对话,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背诵有助于锻炼记忆力

楚国才的《学习心理学》提出:记忆就是识记、保持与重现的过程, 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 (再认、回忆) 等方式, 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不断与遗忘作斗争, 只有反复记忆, 才能战胜遗忘, 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学生的背诵实际上也要经过记忆—遗忘—记忆的过程。他们背诵课文和对话, 首先要对所要背诵的语言材料进行梳理, 理解其中的词汇、短语、重点句子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思, 再进行记忆并反复朗读, 直到能背诵下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背诵也是锻炼记忆力的较好方法之一。

二、“理解式背诵”策略

背诵的方法很多, 而且背诵方法也因人而异。要想让学生能较快地背诵课文和对话, 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课文或对话让学生背诵外, 还必须让学生在理解词法、句法知识及修辞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或对话再进行背诵, 这样效果会更好。笔者把这种背诵方法称之为“理解式背诵”。具体应用如下。

1.理解词法知识

词汇与语音语法相比, 变化较快, 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一方面增加了新词, 另一方面, 旧词又增添了新的意义, 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如present一词, 有名词“礼物”的意思;也可以是形容词, 表示“出席的”、“目前的”、“现在的”的意思;还可以是动词, 表示“赠送”的意思。又如单词tofu, gongfu, dama等都是由于社会发展, 从中国汉语转化而来的英语单词。要背诵课文, 首先要理解记忆词汇。

其次, 还要在理解和记忆词汇的意思及词性的基础上, 懂得单词的习惯用法、固定搭配及语法功能, 记忆单词。如单词stay, 在stayathome中作行为动词用, 是“呆、停留”的意思;在stayfit中作系动词用, 是“保持”的意思;在hisstay中作名词用, 是“停留”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单词的意思和词性, 就不能较好地理解短语及句子的意思, 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背诵就会存在困难, 从而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再次,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记忆单词。如利用构词法记忆: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又如利用同义词或反义词记忆:speak, talk, say;getto, arriveat/in, reach;take, bring;up, down;fat, thin等。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拼读、拼写单词, 理解记忆单词, 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结合所背诵的语言材料记忆单词, 且要把单词放在各种搭配里练, 单词和句子一块儿记, 必要时把句子抄写下来, 这样就能即学即用, 且记忆长久。

2.理解句法知识

英语与汉语有相同的地方, 都非常注重词在句中的位置。在汉语中主语通常在谓语的前面, 英语中一般也是主语在谓语的前面, 如:“WestudyEnglish. (我们学习英语。) ”但也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如在含有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中, 主语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如“Areyouastudent? (你是学生吗?) ”“Isheathome? (他在家吗?) ”等。在含有助动词、情态动词等两个以上动词的疑问句中, 主语前面一般有一个动词, 如“Doyouusuallygetupat7:00o’clock? (你通常七 点钟起床 吗?) ”“Whatareyoudoingnow? (你在做什么?) ”如果不了解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知识, 就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 要背诵就显得困难了。尤其是受汉语的影响, 很多学生将汉语表达习惯套用在英语句子上, 结果往往不是出现语法错误就是说成了“中国式英语”, 让人不知所云。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除了要教会学生词法知识外, 还要教会学生英语句法知识,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句法知识, 增强学生理解句型和课文的能力, 提高背诵能力。

3.理解语言材料的主要意思和故事情节

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 即理解记忆。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前, 要指导学生理解好关键词语、句子及课文大意, 理清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背诵也要根据语言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背诵方法, 如背诵议论文, 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 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叙述顺序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等入手。

4.背诵的检查与巩固

为了使学生对背诵保持足够的热情, 持之以恒, 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要做好学生背诵的检查与巩固。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或对话, 却没有有效的检查和巩固措施, 时间久了, 学生就会偷懒, 敷衍了事, 使背诵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要求学生背诵, 首先要有目的地选择背诵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分配不同的背诵任务, 即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背诵的任务多一些, 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背诵任务少一点。其次, 规定背诵时间,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还不能背下来, 可以给他们一次机会补背。再次, 由于学生多, 教师一个人检查背诵会有难度,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水平, 把学生分为3人或4人一组, 由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负责本组成员的背诵检查和监督。小组成员间互相检查、监督背诵情况, 要实事求是, 避免弄虚作假。背诵过关了, 检验的学生要在成绩表上为被检验的学生签名, 证明背诵过关。教师只需随机抽查监督即可。通过对背诵任务的认真落实, 成绩好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不但没有减退, 而且更积极背书了;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 在学习好的同学的影响下, 学习热情也会有所提高, 也会积极背书。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自身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 与时俱进, 提高业务水平,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是要教会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背诵。只有通过长期坚持背诵, 学生才能积累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及典型的句子, 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 养成科学背诵英语的好习惯, 为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巧施心理策略强化背诵积累 篇2

【关键词】心理策略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语言积累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并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一二年级阅读量的总体要求是“背诵诗文50篇(段) ” 。为此,我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就注重孩子们的语言积累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基本方法就是巧用心理策略,激发学生乐读书、爱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背诵、多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 , “特别信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 , “有当好学生的愿望” ,但“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 ; “有竞争意识,有表现欲,争强好胜心理强烈” ,但“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等,都会影响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背诵积累的可持续发展。兴趣的培养如何与良好习惯的养成达成统一?方法的引导又如何与教育评价相得益彰?笔者以为,必须运用心理策略这把钥匙去开启孩子们的幼小心灵,引领其健康成长。

策略一:针对可塑性培养阅读积累的兴趣儿童入学后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学习活动。他们对小学生活有新鲜感,对学习有好奇感,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接受外界教育的最好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施以良好的影响,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多积累 :

一是从拼音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拼音去阅读、背诵简短的儿歌,积累语言 ;

二是从识字教学中鼓励阅读积累,在儿歌、三字经、成语、对子、谚语等不同形式中积累语言 ;

三是从课文学习中鼓励背诵积累,从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课文,到课文的某个段落某一两句话,让学生在感知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背诵、积累语言。

四是从课外阅读中加强背诵积累,从同步阅读教材到《国学》 ,再到《中华经典传统导读》或更多,只要是孩子们自己愿意读愿意背的,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并通过教育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多课外阅读积累。

策略二:利用向师性培养认真阅读的自觉行为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老师的言行举止常常是学生心中的标杆、模仿的对象。这个心理特征是儿童能自觉地、认真地接受教师教育、 指导和要求的内在心理因素。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向师性,以身作则,为每一个学生、组长的背书认真地做好表率: 在给学生背书时做到 “三到”,即手到、眼到、心到。背诵后,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评价或提出希望,这样既激励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读书、诵背,又帮助背书组长更好地履行职责、培养责任感,使认真阅读、背诵积累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策略三 : 发挥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坡度成长“学龄初期儿童的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向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对外在事物有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而这些好奇、疑惑、兴趣动机又促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地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设立阶梯型的背书标准,并巧用评价机制发展学生背诵积累的兴趣 : 背诵的篇、段由短到长,要求背诵的时间先松后紧,背诵过程中的提示次数由多到少, “笑脸” “红花”等精神奖励坡度递进并因人而异等,如 : 背诵一次奖一张“笑脸”贴纸,积满5张“笑脸”换一朵红花,每5朵红花换取一支精美自动铅笔……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低难度。根据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步步推进,让每个孩子都看到希望、树立目标,都有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桃子” 。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诵读兴趣,以及背诵的热情就能自然而然地拾阶而上,语言积累实现坡度成长。

策略四 : 利用好胜心发挥竞争意识的激励功能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表现在不甘落后、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等方面,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 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巧设活动平台, 如背书比赛、 美文诵读展示, 竞选背书组长等,发挥竞争意识的激励功能,优者上、庸者下。通过直接动机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促进、规范言行,实现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策略五 : 消除依赖性发挥家校联合的教育合力学龄期儿童的依赖性依然很强,完成作业、动手操作、阅读等都需要大人的指导与参与。为了尽快消除孩子们的依赖心理,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交心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 ; 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开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沟通,提倡亲子阅读、诵读,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孩子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觉积累意识。

通过有效背诵策略提升英语语感 篇3

关键词:英语语感,有效背诵策略

英语语感又称英语思维,是人脑不经过逻辑翻译策略,直接把语言和语义进行非意识转换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当我们听别人讲汉语时,一般可以直接知道它的意思,而不是先分析语法和每个词的意思,这就是大脑语言中枢的作用,也就是语感。它是集语法,语义,词汇于一起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语感起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唯一支撑,还对应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背诵英语文章来提升语感,是其中一种很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任何语言的学习在初级阶段都有一个模仿的过程,而模仿必须先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必须以丰富的目标语语料积累为基础。而背诵就是集中强化输入语言信息的有效手段。从英语听说到读写,没有背诵,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没有背诵,就不能把丰富的英语知识转化为技能;没有背诵,就没有知识的记忆与应用,记忆是智慧之母。但是,在初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背诵的习惯,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部分教师把英语当做一门科学知识去灌输,即过重偏重语法的学习,并且通过分析句子和篇章的语法来掌握文章的意义。有的老师不太重视语言背诵,尤其缺乏对学生有效背诵的指导。很多老师重视背诵,但不关注学生背诵的方法的引导,对于学生背诵当中有怎样的困难,学生背诵有怎样的收获和成果,以及如何对背诵的结果进行反馈和利用不清楚。因此,学生觉得文章难背,背诵短期内收获甚微,失去背诵的动力和兴趣,更没法养成培养英语语感的好方法。

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合适难度的语言材料,通过系统的方法和背诵反馈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背诵,养成背诵的习惯,提升英语语感。这一系统的程序包括:指导学生吃透所背文章的生单词;完善文章的信息和文化背景;精细理解文章;课程总结复述;课后听力朗读背诵一体;背诵成果反馈运用,背诵循环。

第一步:吃透生单词。生单词是学生背诵当中的“拦路虎”。不认识单词,不理解单词,不会拼读单词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打击其背诵的积极性。现实中大部分的事实是,学生对于单词的词意和词性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擅长拼读,导致一篇篇幅不长的文章,朗读下来都比较困难,还没开始背诵就以头痛不已。因此,教师第一步应当引导学生在浏览文章后,找出其中的生单词,半生不熟单词,将其词意,词性,拼读弄清楚,特别是对于发音较难的单词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单词背诵扫清背诵的第一步障碍。

第二步:了解文章背景。要透彻理解一篇文章,要对文章的文化背景和信息背景有相对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章的背景信息,然后互相分享自己所查的背景信息。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激发,使学生对于文章更有兴趣,有更强的背诵动力。在了解了背景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就是一个由大到小的思维定点过程。

第三步:精细理解文章。此环节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精细理解环节了。教师可以结合背景信息,精细讲解文章里的单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新句型和长难句,再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大意进行总结,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为有效背诵打下基础。

第四步:课程总结复述。复述环节是在检查完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依靠瞬时记忆和理解,借鉴原文,将文章段落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复述是语言综合能力的练习和体现,它是一种预背诵,又不完全是背诵,同时对于学生上课的专注度、理解度以及口语表达要求较高。因此,在学生复述之后,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意识到复述的意义和价值,愿意迎难而上,挑战自我。

第五步:课后自我背诵。此步是背诵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在前四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背诵,对语言材料内化的过程。每个人感受背诵的材料难度,长度不同,能力不同,同时每个学生对自我背诵的目标不同,背诵所花费的时间因人而异了。有效的背诵不一定是为了追求背会,而是在反复的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输入和内化。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首先逐句逐段地慢读,慢背,因为读的很快的情况下,所背内容只是过了嘴,没过大脑,只能练习口腔的肌肉记忆能力。在反复慢读慢背的基础上,再快读快背。有些学生对于音节记忆敏感,在背诵之前反复听所背文章的音频可以帮助矫正单词的发音,使背诵发音更准确,实现所背语感与标准语言的语音契合。在课后背诵环节组织双人背诵互动组,两人一组,在背诵完成对话文章内容。这一环节对学生与搭档之间的配合要求高,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班内寻找合适的搭档。

第六步:背诵成果反馈应运。学生背诵完成后,对文章的语言内化已经实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背文章了。反馈不仅只限于默写,运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信息套入所背的文章,形成一篇即兴演讲,然后再将演讲润色成一篇文章,这样既练习学生的综合的口语表达,又练习了标准语言的写作。

第七步:背诵循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为了巩固前六步的成果,学生需要对之前背诵过的内容进行循环复习。一开始可以复习的频率多些,随着遗忘的速度减慢,可以降低背诵的循环频率。

践行多种策略,让积累背诵更高效 篇4

[关键词]积累背诵 声色交融 理序协调 形式转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62

语文能力的形成,高质量的积累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苏教版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语段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教师要善于开掘这些语段的独特之处,为学生探寻出最佳的背诵积累路径,在激发学生积累兴趣的基础上,切实落实语言的积累任务。

一、声色交融中积累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阅读教学中的背诵积累也应该结合文本语言中展现出来的声音和色彩,让学生在形象可感的声色画面中提升背诵效果。

如《美丽的丹顶鹤》教学片断。

师:课文中哪些语言能够展示丹顶鹤的美丽呢?

生1: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是黑色的,两个颜色搭配得很美。

师:(出示丹顶鹤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还有什么颜色吗?

生2:“鲜红鲜红”也把丹顶鹤的美写出来了。

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中描写丹顶鹤颜色的词语,想象丹顶鹤的画面。

(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将黑白的丹顶鹤描上色彩)

师: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样的丹顶鹤。

(教师为学生配乐,学生解说丹顶鹤的图片)

师:解说得很精彩,你们已经能背诵这一段了。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学生喜欢画画和表演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中的色彩描写,通过阅读感知、涂色转化、画音配置等手段,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运用迁移。

二、在理序协调中积累背诵

文本内在的逻辑顺序是作者创作文本时的思路。积累背诵时,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部,厘清文本内在的逻辑顺序,让学生依循着作者的创作思路进行背诵,从而在有理有序中达成积累背诵的教学目标。

例如,《珍珠鸟》第四自然段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不断亲近的过程。整个语段总共有五句话,根据鸟与人接近程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抽取、提炼关键性的核心语言,为学生设置背诵的思维导览图,让学生的背诵变得更加富有条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依据语段中“起先、渐渐、后来”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语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在每个层次中提取出小珍珠鸟的重要行为,从而将整段的内容精简成简约的结构模型。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再将空白的地方还原补充,从而借助鸟儿对人类情感的变化和与作者不断接近的过程,成功地完成了背诵积累的任务。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背诵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语言和模式结构进行梳理、内化的过程,更是学生对作者思路和文本结构进行积累的过程。而之后对原文的还原,让学生的背诵积累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形式转换中转化背诵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经典的优美散文不仅词语生动形象,内在的情韵也显得丰盈实在。面对这种富有情感特质的文本语言,教师要聚焦作者的情感,并以此为据点,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次全新的创新,让学生在言语形式的转变中体会背诵带来的愉悦体验。

例如,《槐乡五月》一文语言如诗歌般美妙动人,而在形式上更是表现出较强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形式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背诵任务的完成。

师:(指名读)“嗡嗡嗡……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师:在这里的孩子总是那么活泼、快乐,所以作者的文字也是那么活泼快乐。看,它们重新排着队来了。(教师出示变式之后的语言,呈现出诗歌分行的形式)

师:我们来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感受这样的语言形式所不同的表达效果。

语言形式的变化,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内在意识,学生表现出浓郁的诵读积累兴趣。他们有的拍打着节奏吟诵,有的挥舞着双臂,随着语言独有的节奏韵律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文本语言在学生的意识中得到了内化与悦纳,促进了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

总而言之,积累永远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针对教材中指定的背诵篇目,我们应努力探寻其语段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开掘其独特的形式特点,让学生在多种形式中诵读、积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背诵策略 篇5

英语背诵中理解是关键, 是基础, 是记忆的前提。那么“细化理解”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1. 词汇

对于要求背诵部分的每个新单词, 特别是一些多义词, 都要求学生搞清它在句子中的意义、词性、发音, 甚至它的固定搭配。例如:Go for it!七年级 (下) Unit 4Section B 3a中有这样一句:“Then you can be in the school play.”学生对“play”的理解就非常吃力。因为他们多数对“play”印象最深的是它作为动词的意思, 如:“play soccer”, “play the guitar”, 却不知它是一个兼词, 也可作名词, 意为“戏剧, 剧本”。所以上面一句意为“然后你可以加入到校本剧来”。

2. 词组

词组常常让学生想起某句话或者某个情景。有这样一个笑话, 讲的是一个老外住楼上, 他想向下倒脏水, 之前特意叫了声:“Look out!”楼下住的是自以为还懂点英语的人, 他即刻作出反应把头伸出窗外 (lookout本意是往外看) , 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若不能明白个别特殊词组的意义, 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3. 特殊句型

特殊句型的结构语序往往与中文大相径庭, 它往往是学生背诵时感觉最拗口或者最易“卡住”的瓶颈口。如Go for it!八年级 (上) Unit 2 Section B 3a:“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 style 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这一句中有一特殊句型It+is+形容词+ (for sb) +to do sth。教师可先告知学生, 为了使句子保持平衡, 英文中较长的主语常后置。特殊句型和用法往往比较固定, 所以可单独加强训练。当学生操练熟练, 对句法了然于心时, 这些特殊句型就能脱口而出了。

以上三方面的“细化理解”, 多半是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的。但要在大脑中形成深层的记忆, 还要通过反复诵记、及时巩固才行。但若背诵也像理解这么“细”线条的话, 背诵必然受“阻”, 因此我们提倡“粗化背诵”。

二、粗化背诵

粗化背诵是指还原英语作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本来目的, 即表达交流的需要。所以学生在背诵之前, 可思考本次背诵主要想表达的内容, 然后在理解和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合上书本。通过思考, 学生要尽可能快地把其表达出来, 这期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如用同义词组替换, 用英语解释的英语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粗化背诵”呢?

1. 记关键词

有经验的教师多以“key words” (多以词组形式) 为引线让学生复述课文。以瑞士著名的认知发展学家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观点来看, 初中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他们可以将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事物变为头脑中的想象, 但他们又似乎更留恋存在于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因而关键词会让他们感觉更亲切, 更易于接受。关键词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媒介, 还可以作为背诵的提纲。

2. 记中心句

英文的行文思路类似于中文的议论文, 论点多在段首或段末。英文的段首句或段末句也往往是作者概括段意的句子或表达主要内容的句子, 我们可称之为段意句。所以, 背诵中心句往往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如:Go for it!九年级 (上) Unit ll Reading可通过以下四句段意句把文章串起来:

1) April Fool's Day is a traditional day to play jokes on others.2) April Fool's Day is for fun only.3) Each country celebrates April Fool's Day differently.4) On that day you can play jokes by……

3. 记行文思路

记行文思路可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把握整篇文章, 特别是较长篇幅的文章的能力, 但要避免出现背一段停顿较长时间的现象。像关于“约定”的对话, 用What (干什么) 、How (怎样) 、When (见面时间) 和Where (见面地点) 四个疑问词就可将对话贯穿起来。

4. 利用图表

例如:Go for it!七年级 (上) UnitⅡSection B 3a部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 但这对于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训练却不失为一份极好的资料。如利用下列表格让学生背诵, 问题就可轻松解决。 (注:尽量用动词原形给出动词词组)

以上介绍了“细化理解”和“粗化背诵”两种背诵策略。需要注意的是, “粗”和“细”是相对而言的, “粗”和“细”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细”先把课文吃透了、理解透了, 难点化解了;再通过“粗”, 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由许多记忆支撑点构成的网络图, 运用这些支撑点, 使思维兴奋起来, 句子就会如流水般淌出来, 背诵起来就会快得多, 轻松得多。只有做到“细”和“粗”相结合, 才能优化初中英语背诵。

摘要:随着近年来英语重要性的提高和英语教学法的不断发展, 对英语背诵的作用的质疑和实证研究有了很大发展。笔者认为背诵对于巩固学生所学语言知识、语言逻辑顺序、语法结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对背诵材料的选择和背诵方法的关注很不够。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教师要粗细结合采取多样化的背诵形式, 旨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希望对一线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背诵策略 篇6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这几年里, 我们的语文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语文教学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样喜人, 特别是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模式, 往往没有受到重视。导致现在的语文教学仍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进行, 没有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有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比如“背诵”教学。

背诵是阅读的一个升华, 所谓“背诵”就是通过阅读、记忆达到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章的读书方法。在中国古代, 背诵教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很多文学大家都能流利背诵很多名家大作。曹植十四五岁便能诵读大量歌赋辞藻万余言, 七步之内创作出了著名的《七步诗》, 这都是与他的大量阅读与背诵分不开的。骆宾王五六岁能背诵先秦典籍, 七岁能诗。李白也是在拥有大量的文化储备上才练就了“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文学境界, 当代作家巴金先生也认为熟读背诵大量优秀作品是做学问的精华。不仅仅是这些, 长期的背诵经典, 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写作水平,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由此看来背诵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今天人们往往不重视这种教学方法, 认为背诵教学会给孩子增加负担, 学生也不喜欢背诵经典。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背诵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是很有必要实施的。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在最近重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中, 明确规定了“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 能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段) , 九年阅读课外资料400万字以上。”2012年初, 教育部下发文件《关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背诵篇目增加20篇》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136篇, 其中小学增加了6篇, 初中增加了20篇。可见背诵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是国家的政策, 也是现实教育的需要。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 背诵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机械化, 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 这往往是造成学生不爱背诵经典篇章, 不爱学习语文的最直接原因。

一、

目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改革教学的重点, 但是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否继续, 将如何继续实施, 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背诵教学从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 是不乐观的。

1、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这也不是什么教学方法, 只是教师没有形成一种教授背诵的模式, 只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小学生是感性丰富的阶段, 对于理性的背诵理解不能容易接受, 所以许多小学生厌恶背诵学习, 不仅学生不喜欢, 老师也没有兴趣去教。教师从始至终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背诵技巧, 这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素质教育的误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的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 一直受教育部门的重视, 很多教育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放的教育, 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使一些优良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开展。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 受到了抑制, 因此对素质教育文本的误读也是导致背诵教学发挥不好的有一重要因素。

3、学校和家长不重视

背诵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是很重要的, 但是有些学校和家长往往不重视, 在基础教育中, 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 识字教学、应试教学仍占有很大比重,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 没有很好的进行人文性的提高, 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 蒙学经典教材是很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助于形成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上述三点是现今小学生背诵教学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实施小学生背诵教学的教学模式, 改变小学生不爱背诵, 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背诵教学现今存在的问题, 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之背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有效的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经过调查实践分析, 实施背诵教学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二、

要改变背诵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对背诵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不要把背诵教学认为是传统教育的糟粕完全弃之。

1、注重诵读的节奏、培养语感

要改变小学生背诵效果的最根本途径是教学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学生的记忆心理来看, 背诵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要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科学的进行。首先要从读上下功夫。从朗读技巧入手来改变背诵难的困境。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是有效提高背诵的直接途径, 但书不能泛泛去读, 要注意把感情投入进去, 找到适合小学生心理接受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特别是要重视读的节奏, 培养语感, 让他们在诵读经典时, 从“读”到“悟”达到鉴赏作品的能力。例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背诵这首诗时要注意读出诗的意境, 注意停顿和感情, 通过对语感和抑扬顿挫的把握, 通过语调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情感中, 使学生能跟好的理解全诗从而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2、互动教学, 兴趣教学

互动教学在锻炼小学生阅读、背诵能力是有显著效果的。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在单个学生那里要达到背诵的程度有点难得, 效果也不是很好, 背完就忘记了。这时教师要找到一种, 既适合课堂教学又能轻松背诵的教学方法, 就是和学生互动。一首诗词可以让许多同学参与进来, 一人读一句或一段, 第一个人读第一句或第一段, 下一个人读下一句或下一段, 这样此次类推, 从简单的阅读, 逐渐过渡到熟读, 背诵的阶段。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完成整个诗词的品读, 经过反复练习之后达把古诗文到背诵下来, 不仅活跃了课堂也使教学目标得以完成。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比如, 实施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孩子读背, 这种活动书写的内容是古典经典文化著作, 通过学生参与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之完成了对古典诗词的背诵目标, 即提高了语文知识储备又丰富了课余文化, 同时锻炼了书写的能力。

3、理解作品内涵, 且勿死记硬背

对于背诵来说, 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 这样背下来的文章过后容易忘记,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理性思维不是很强, 对于背诵的东西, 自己没有技巧和方法, 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状态, 背后也易忘记。很多学生都会陷入这种误区, 在没有领会整个诗文意境的状况下进行背诵这是不科学的, 如小学二年级的诗文《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背诵这首诗有点难, 最主要的是理解诗的内涵, 使学生在读懂诗的思想内涵的前提下, 去联想、去反复品味, 这样就能够背诵下来。

小学生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烘托, 想到了春天的景物, 通过老师的指引, 把学生带入一种春的情景中, 这种理解式诵读是很有效的, 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不但能够背诵下了, 也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以上是针对背诵教学的问题而提出的几点策略,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 背诵教学至关重要, 还有很多的研究点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今天的语文教育, 虽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正在积极向上的开展。不论是背诵教学上还是在其他的教学研究领域, 传统语文教育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如何在新环境下开展全新的语文教学, 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不仅仅是需要我们的努力, 还需要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王文彦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背诵策略 篇7

一、高考名言名句默写命题情况分析

1.考查范围。

主要是课本上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名言名句, 适当考查课外名言名句。如江苏卷近几年名句默写考查基本上分三块:初中古诗文占2分;高中古诗文占4分;课外名言名句占2分。故而名言名句考查以课内为主, 适当兼顾课外;以耳熟能详为主, 不考偏僻陌生。

2.分值设置。

以2010年高考名言名句默写为例, 各省试卷在名句默写上赋分不一, 最高8分, 如江苏卷、北京卷;最低4分, 如重庆卷、湖北卷 (结合文学常识考查, 名言名句默写占4分) ;有8个省市名句默写占6分, 4个省市名句默写占5分。应该说分值是比较高的, 直接关系到语文科考试成绩的高低。

3.考查方式。

考查上, 首先, 2010年高考名言名句的默写在考查上以机械记忆为主, 绝大部分省市在考查上都是指定填空默写的续写型题型。其次, 除个别省市外, 大部分省市的名句默写题都带有一定的选择性, 如全国卷就设置了两个大题, 每个大题中包含几个小题, 分值都是5分, 让考生任选1题作答。再如上海卷设置了8句名言名句默写题, 分值6分, 要求任选其中6题作答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名言名句默写的难度。再次, 除了机械默写, 有的省市采用了情境式默写的方式, 如湖北卷、江西卷和四川卷。还有从理解角度来考查名句默写的, 如浙江卷 (和名句填空分开来考) 。综合来看, 高考名言名句的考查以机械记忆为主, 主要是考查名句的正确写法和背诵记忆, 但也要注意名言名句意义, 以应对情境式默写和理解型默写等不同方式的考查。

二、高考名言名句默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高考名言名句默写分值高, 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很重视, 但往往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在高三教学中, 学生常常整个学期、每节早读课都在背诵古诗文, 但高考名言名句却得不到高分、满分甚至得分偏低。名言名句背诵成了费时多、机械性、效果差的学习短板, 老师头疼, 学生嫌烦, 久而久之, 名言名句背诵要么成为教师高压下的“必修课”贯穿于整个高三阶段, 在一次一次的默写、背诵下成了师生痛苦的记忆;要么是在学生的抵触下变成松散的“考前突击”, 在一次一次的考试中成了师生厌烦的“保留节目”, 似此, 何谈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审美感知和欣赏继承?其实,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高考名言名句默写的情况, 分析考生出错的原因, 总结考查的规律, 那么, 我们就能摸索出一整套高考古诗文背诵和默写的有效方法。

1.名言名句, 以“名”为主。

在对各省市历年高考名言名句的命题研究中我们发现, 高考名言名句默写突出了两个“名”字, 一考名篇, 二考名句。这就为我们背诵默写缩小了范围。

2.名句丢分, 错不在背。

实际上, 经过高三一年的苦学、苦背, 很少有学生对指定的古诗文篇目不熟悉、不会背,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滚瓜烂熟或至少心里有数。那么, 为什么还是会出现错误和丢分严重的现象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 最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问题是会背不会写, 一写就出错。结果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之后, 因为几个别字将一年的辛苦与努力付诸东流, 诚为可惜。

三、高考名言名句易错字情况及应对策略

在具体名言名句默写中, 常出现的错误有:错位搭配, 答非所问, 添字、漏字, 写错别字, 笔画不清等。为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 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重视易错字, 一一过关。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 要用红笔圈点出来, 以激起有效注意, 重点把握, 一一过关。

2.突破难写字, 规范书写。名句中有不少生僻字不好写, 学生容易在考试时提笔忘字或者由于书写错误、不规范而导致丢分。所以, 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规范书写, 不要随意潦草、连笔书写。

3.明确通假字、异体字, 详细记录。名言名句中不少字是通假字、异体字, 需要重点把握, 不能一不小心写“正确”了。

4.设防同音异义词, 避免误写。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 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热点。应该特别注意同音异义词, 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 既知其音, 更知其义。

5.警惕同义异形词, 避免错写。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 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 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要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消除此类错误的根源。

6.留心语句顺序, 避免颠倒。一些名句的字词和语句顺序颠倒, 读起来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有时意思变化也不大, 很容易忽略, 因此名句顺序颠倒致错的情况也屡有发生。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分辨, 养成看清字词的好习惯。

7.注意语句出处, 避免分歧。很多名句的出处不止一个, 大意都差不多, 但个别字词不一样, 默写时要注意其区别。

8.注意题目要求, 避免漏写、多写。高考名言名句默写形式要求不一, 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说明, 是任选还是全选, 如任选注意选择顺序, 不要多写、漏写。

四、高考古诗文背诵和名言名句默写策略

结合上述高考命题情况、默写情况及易错字情况分析, 我们可以积极、有效地在总结经验、教训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背诵和默写, 争取拿到应拿的分数。

1.尊重遗忘规律, 科学背诵古诗文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能避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此作了重要研究, 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通过遗忘曲线可以一目了然。结合遗忘规律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 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显而易见,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 最晚不超过2天, 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 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 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时, 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一规律, 在一个时间段内将背诵过的古诗文及其名句及时复写, 多次反复背诵, 确保在遗忘曲线的节点上做好巩固记忆。

2.加强理解记忆, 避免字词误写

从古诗文学习的角度来说, 理解记忆肯定比机械记忆要好, 也会记得更深刻。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 那么学生就会像背天书一样, 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都弄懂了, 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 这时再背, 就是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背起来就有兴趣得多, 也快得多, 印象也深得多。具体到背诵默写, 理解记忆也会有效避免提笔忘字或写别字的现象。如“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很多学生会把“已”错写成“以”和“矣”, 但是如果理解了这里的“已”是“停止”的意思, 就不可能写成“以”或“矣”了。学生理解了字词的含义, 在默写时就会想一想这个字的意思, 误写的情况就会少很多。

另外, 有些省市采用了情境型默写的方式, 这种情境型默写需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 做到依据情境准确答题, 否则只会机械背诵, 不知名句含义, 面对情境提示也无用武之地了。所以, 适当引导学生对名言名句进行理解, 一方面可以避免字词误写,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他们对语言情境的理解, 以应对此类默写题型。

3.圈画名句易错字, 确立默写重点

名言名句重点在一个“名”字上,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指导学生整体背诵记忆的基础上确立考查默写的重点, 即其中的一些重点名句。这些重点名句基本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如: (1) 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 (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 (2) 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博大胸怀的句子; (3) 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 (4) 反映传统美德、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名句。这几类句子比较常考, 所以在背诵时对之有所偏向。另外,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 必然要拉开差距, 故而常考名句也在难度上有一定的要求, 就是所选句子中有比较易错、易混淆的字词, 这样才适合考查。而且, 绝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中默写丢分的原因不是不会写, 而是写错字, 令人感到惋惜。因此, 我们平时在复习背诵名言名句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古诗文中确立这样的名句, 在名句中圈画出可能出错的字词, 每句至少确定一到两个, 使学生依据重点强化记忆、理解记忆。

综上所述, 只要我们肯用心思, 肯花时间, 苦下工夫, 引导学生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背诵古诗文, 消灭易错字, 那么, 学生就能在高三复习的有限时间里, 轻松得到高考名言名句默写的满分、高分。

背诵策略 篇8

古诗文要不要背?答案是肯定的, 古代名篇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追求美、创造美的精魂。杜甫“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离愁别绪, 王勃“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这些名家名篇名句, 无不凭借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情怀, 丰富和充实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情感世界和理性思维。对于教育有识之士提出的“向传统汲取智慧”、重视语言积累、重视熟读背诵等传统教学的主张, 笔者十分赞同。教学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背诵默写, 离不开一些策略的综合运用。

一、借助导向让学生统一思想

这个导向就是为什么要背诵古文。自古以来, 背诵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好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理自知”,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都强调了熟读和背诵的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背范文, 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学知识, 可以汲取名家名篇思想精髓, 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古往今来, 我国涌现出的众多国学大师, 虽然他们的治学方法各不相同, 学术成绩也各有千秋,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博闻强记。比如钱钟书先生幼年起, 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 就连《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 “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 他都能不假思索, 流畅无碍地背出来” (《钱钟书传》4页,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正因为在他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 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 所以做学问、写文章能够旁征博引, 得心应手。名扬国内外的大学者总是离不开背诵这一关的磨练。再说, 背诵也有利于培养我们学生的记忆力。判断一名学生聪明与否, 主要看什么?无非是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运用力, 这些都属于智力内涵。它们环环相扣, 在人的一生发展中, 缺一不可。语文教师在新接一个班之时, 这些类似的道理和案例必须向学生渗透, 以便统一思想。否则, 学生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 教师只是把重心放在对学生背诵情况的检查上, 甚至使出“罚抄”的杀手锏, 那么, 背诵就真的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了。让学生行动之前, 必须先导之思想, 尤其是针对高中生,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

二、借助点拨让学生亲密接触

让学生背诵古诗文, 需要建立在让他们理解古诗文选材、结构、主旨、特色的基础之上, 需要建立在他们自觉喜爱古文基础之上。学生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 这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些教师无论是讲课还是复习, 对课文往往在蜻蜓点水般的简单涉猎之后, 就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大讲其所谓的“文章章法”或“文言规律”。学生听了不明所指, 再读原文如坠云雾, 不知所云。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着眼于文言词句的梳理, 以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知识嚼烂喂给了学生, 可他们只成了容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其结果要么半懂不懂, 要么守株待兔。知识不能深层掌握, 能力培养不起来。如何让学生亲密接触古文?语文教师一定要大胆解放思想, 排除那些不必要的顾虑, 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 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 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人, 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 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比如, 可以不忙于让学生翻译和品析, 而是提醒他们在晨读课、课前及课堂内反复诵读古文, 直读到口齿伶俐、抑扬顿挫为止。在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翻译时, 最好能联系从前学过的古文及词句所出现的具体语境, 使他们举一反三。翻译时原则上按“信、达、雅”的标准, 做到字字落实, 句句通畅。课后必做的一份作业是整理笔记, 将古文与现代文翻译一一对应起来, 使其清晰无误, 一目了然。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还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等, 这样可促进知识的巩固和保持。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量, 形成了良好的古文语感, 熟记并理解了大量字词的含义和活用现象之后, 不仅背诵默写轻松自然, 而且阅读课外古文、做课外阅读理解题也能游刃有余。背诵古文和教学古文是孪生兄弟, 情同手足, 不可偏颇。

三、借助设限让学生加快进度

设限就是每篇古诗文默写的具体时间, 核心要素是尊重学生。必须与全体同学协商, 不论是星期三还是星期五默写, 并没有原则性区别, 但是, 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前提下商定检测时间, 一是便于全班同学横比, 二是教师真正了解学情, 三是沟通了师生之间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感情, 四是满足了学生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心理需求, 五是封闭了部分学生与老师讨价还价的退路, 更重要的是第六点, 让学生有了主人公感。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内心想法, 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 也应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所以, 在商妥时间之后, 教师不妨再追问一句, 有没有哪个同学因为特殊情况, 需要延迟几天默写的?实际教学中, 的确有时有学生举手要求延迟几天的。教师只问是哪一天为你单独默写, 从来不问你有什么特殊情况。出于情面和自尊心需要, 这种事情一般不会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发生第二次。由于学校教学计划和活动等中途变更、具体课文背诵难度深浅不一等原因, 教师还要随时注意留心全班同学的背诵进度, 以便统一默写时确保绝大多数学生一次性通过。为此, 在默写之前, 可有选择性地了解一下班上学习能力不一的同学, 看看他们背完了没有。如果大多数没有, 教师应推迟时间, 并借向全班学生声明推迟原因之机, 提醒和激励大家。笔者不赞同一些老师因为学生默写不全而让他们反复抄写的惩罚做法, 尽管抄写也是背诵的一种方法, 但此抄写不同于彼抄写, 它会让学生带着屈辱、压抑、抵触甚至愤恨的情绪。对于那些一次性不能全部掌握课文的学生, 可采取的是下一周相同时间任意时段单独检测的办法。当然, 这需要教师牺牲一些个人的时间。在进度安排上, 要着眼于整学期、整学年、甚至整个三年阶段全盘考虑, 要按照学生的遗忘规律交替和循环安排背诵内容。

四、借助标点让学生理解内涵

如果教师不强调, 我们现在的学生在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时, 绝对不会留心标点符号的。一些写作不好的学生, 往往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混乱的;同样的, 那些不会写文章乃至文理不通的学生, 他们背诵古文最困难, 而且这些学生在作答现代文阅读的文字表述时, 也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学以致用。研读标点符号, 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以及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在背诵古诗文时, 促使学生留心标点并在默写中正确写下来, 笔者认为这种要求并没有超纲。古诗文本来就没有标点, 是我们后人加上去的。既然专家学者可以句读, 为什么我们高中生就不能据此沿着这些专家学者理解文段、篇章的思路去揣摩句读是否妥当?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讲明每一届新生背诵古诗文留心标点、并要作为检测评分重要系数之时, 教室里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讶之类的不可理解的唏嘘之声。在教师讲清把标点也一起检测之因后, 学生总是带着半信半疑的眼光暂时同意了教师的这一做法。不过, 后来的实践证明, 无需半年, 全部学生都能适应和习惯在默写古文的同时正确使用标点的做法。而且, 由标点去推敲文段、理解文意, 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为他们阅读和背诵古文的一种重要利器。借助标点以让学生理解古文内涵, 它们会渐渐地迁移到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阅读解题上去, 会促使他们养成严谨的使用现代汉语的习惯。当然, 由于要与学生过去基础衔接和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要求等原因, 在宣布标点作为重要检测指标之时, 要明确规定, 在接下来的默写中, 希望实力较强的同学尝试坚持, 其他同学能正确写多少就写多少, 这种默写属于过渡阶段。两次默写之后, 则列为打分要素。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 却可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 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

五、借助轮背让学生强化熟记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 在背诵时首先要求他们要集中注意力, 一定要大声读出来, 要拿着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 也即把多种感觉器官功能综合运用起来。其次, 要记住一句话中关键词的意思, 尽量联想现代人怎样表达这句话, 注意上下文, 注意标点。第三, 依次回忆整段整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由少积多, 先段后篇, 先易后难。第四, 边背边默, 记住难写字、开头句、终结句。众所周知, 早读课或者晨读课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 有的学校达到50分钟。为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间, 在学生自我熟读接近可背之时, 教者千万不能再“放羊跑”, 一定要发挥教学管理的组织媒介作用,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轮流背诵的形式以强化记忆。轮背形式不拘一格, 主要有:两人赛、小组赛、男性和女性组赛、甚至寝室之间赛, 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间句背、间段背、接龙背、抄录背、听记背、问答背等。

六、借助互阅让学生深度记忆

让全体学生通过默写来相互检测背诵情况, 比请学生到小组长面前或者老师面前背诵更具有成效。默写后的检测打分, 可采取的方法为:全体学生在参与全文默写的前提下, 以小组为单位隔组交错批阅;满分为100分, 每增加或减少或写错一个字, 或写错一个标点, 就扣一分;同一句话中 (以逗号为标志) 不管错多少处, 只扣一分;如果以逗号为标志的一句全默写漏掉了, 也只扣一分;如果某一个同学扣分在5分之内, 能够得到95及以上分, 即算通过。否则, 需要在下个星期的同一时间任何时段 (由学生自己确定) 重新默写。在这一环节, 首先教师要信任每一个学生, 同时, 要对学生讲清让他们自我互阅的意义。教师应坚信每一位学生会本着对他人负责的态度认真批阅同学的默写内容, 因为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不管你拿到手的是哪个同学的, 都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慎重批阅。公开, 你要用红笔, 在错处纠正, 最后要结分, 并在显要处打上总分。公平, 根据老师的统一要求行事, 与其他同学扣分标准保持一致, 不做老好人。公正, 体现的是你现在代表的不是你个人, 而是作为老师, 在行使一种大家约定俗成并应该共同遵守的制度。而且, 要向学生讲明, 看起来你在为他人服务, 其实也是为自己服务, 因为当你打开课本逐一对照原文时, 你自己无意之中又温习了一遍。

七、借助反馈让学生优化成效

分数出来之后要及时反馈, 需趁热打铁当堂进行, 程序并不复杂。学生阅看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分钟, 小组长收齐答卷后, 教师及时筛选, 当众公布94分及以下对象, 并把答卷送交课代表, 统一记载在特备本子上。所有答卷, 在学生离开座位之前均以最快的速度反馈到他们手中, 因为这期间他们的心理需求是:我是否有错, 错在哪里, 错了多少。这时, 相关记忆是非常深刻的。在实践中, 笔者曾遇到过有学生提前准备好课文的默写答卷、到小组长收缴时替换掉包之事。为此, 教者需做好三件事:一是每次发给学生的纸张, 要与上一次有所区别, 或质地、或大小、或颜色, 均要不一, 防止个别学生作弊。二是要注意多正面表扬。比如, 针对某后进生, 及时给予肯定性鼓励, 可以从多角度, 或默写结果、或书写速度、或书写质量、或认真态度等方面。针对某优秀生, 由结果联想到他平时背诵默写的准备情景, 并进行描述, 以发挥示范效应。总之, 在反馈阶段, 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成绩, 不能仅仅点评结果, 一定要把成绩背后的东西反馈出来, 以正面表扬为主。三是一旦发现学生作弊, 教者不妨轻轻地走过去, 在尽可能不被其他同学所知的前提下, 把他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者在反馈时不点名地批评一下, 给学生留点空间, 无为胜有为, 切不要指名道姓横加指责;或者事后在适当的时候找这位学生谈一下, 听听他的想法。默写古诗文, 教师如果不注意多角度反馈, 不注意严格默写规范, 不注意艺术监控调节, 往往容易与学生产生激烈冲突。因为学生对默写的慎重态度远远达不到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等的程度, 而我们的老师往往又容易由此上升到道德、品质、素质之高度来看待这一现象。所以, 在反馈之时, 教者要注意变化方式提前打好遵守考试规范的预防针, 做好思想上的防微杜渐工作。

略谈高中生古诗文背诵策略 篇9

一、潜心静读策略

很多一线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上始终存在着不认真读文本,只听老师讲热闹的坏习惯。这种习惯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并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实验表明,潜心静读文本,在提高学生默写的准确率方面有着很大的功效。潜心静读文本,我们可以安排在课前预习上,但是实践表明,学生对预习没有概念,安排在课上很多教师又认为会耽误进度,影响检测成绩。比较这两种情况,我们经过探讨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在课上给出的一点时间,可能省去以后大量的复习时间。所以,我们主张,在古诗文背诵策略上,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认真阅读文本。

二、朗读试背策略

科学研究发现,视听结合等多感官刺激能够提高记忆效率,因此,我们在背诵的时候,先要朗读文本,让自己能够熟悉自己背诵的声音,从而增强语感。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单独静下来朗读文本不好实现,但是集体教学可以使你听别人的朗读,从而跟着别人的朗读而心里默读,这样也能增强自己的文本的感受。尤其是在刚要试背时,当你背诵中断时,他人的朗读对你就起到了提示作用,这样学生就不用去翻书,从而避免了对书本的依赖,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从而增强语感,让能够先背的学生走在前面。

三、脉络整理策略

一篇文章一定有自己的思路,如果你想背诵下来,就必须了解他创作的思维。高中生背诵更加倾向于理解记忆,因此分析文章段落思路,就能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根据提纲回忆课文内容。这个脉络的整理,在最初都是教师通过设计教案然后板书,到了背诵的后期,学生就必须自己能够整理脉络,从而依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回忆文章内容。实验表明,脉络整理策略能够使学生牢固的记住文本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回忆出上下段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文章脉络,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背诵。

四、化整为零策略

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往往心里恐惧,我们认为,学生需要先把要背诵的文段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逐次诵记。如要背诵《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以第四段为例,如把这四段三句话按内容分为三层,再抓住每一层里面排句、对句的不同特点,这样,诵记起来就容易得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采用分合法背诵。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段落划分清楚,让段落自成体系,然后通过“滚雪球”式的记诵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记住长文章的每个段落内容。

五、书法展示策略

上述几个策略都可以解决背诵的问题,而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学生写错字的现象也很多。其原因一方面的确是在紧张的情况下形成的笔误,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对文字的不敏感。第一种策略能够解决其认识文本的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实践表明,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记住一些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背诵的文本工整地写成书法。这样,一方面,在写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静下心来理解用字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作品被展示出来后,别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再重复一遍。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默写问题就能得到基本的解决。

古诗文背诵的策略很多,以上只是经过我们小课题组实验,效果比较明显的几种,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不要图快而忽略了理解,没有理解,背诵就只是一种表面的功夫,背得快,忘得也快。其他的一些策略,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验证,以期能给在背诵的苦恼中徘徊的学生以实际的帮助。

背诵策略 篇10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与背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 由于朗读与背诵并不属于直接考试范围, 所以不少学生对朗读和背诵越来越轻视。但是当学生的朗读与背诵得到学生或教师的认可时, 学生往往能够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学习英语的热情会大大提升, 自信心也陡然增强。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或背诵时, 教师不要逐个纠正他们的错误, 或是随意打断,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自信。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语感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能力, 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毛晓红2002) 。对于初中生来说, 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通过有效的朗读, 其多个感官都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 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与背诵, 在不知不觉中语感得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只有通过大量的朗读, 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这也是其他手段无法产生的效果与作用。

(三)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朗读与背诵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通过强化朗读与背诵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升降调、爆破和连读等朗读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经常朗读和背诵一些语言优美的文章与课文, 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冯宗莲2014) , 使学生掌握句型, 在口语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葛燕燕2013)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在朗读与背诵过程中, 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到多种题材的文章, 掌握它们的写作要求, 从而在英语写作中可以进行模仿。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具体策略

(一) 以理解为基础进行大声朗读和背诵

在初中教育阶段, 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都属于语言类课程, 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基本了解, 然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学习。朗读与背诵英语也是如此, 学生首先需要对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了解。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加强朗读和背诵训练过程中, 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当学生基本掌握之后, 再带领他们一起朗读, 并要求声音洪亮, 让学生在快慢不同的节奏与语调变化中深入体会英语语感, 以此提升他们背诵英语课文的效率。同时, 大声朗读与背诵英语课文, 是锻炼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的基础与前提, 初中生在形成一定的英语语感能力之后, 自然敢于大声开口“说英语”, 这也是朗读与背诵的教学目的。

(二) 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语音和语调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 教师为提升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效率, 应加大对语音和语调的重视, 语音是保证学生发音准确、内容无误的关键;语调则是学生对整体英语文章的把握, 包括人物的说话语气、态度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所以, 学生在朗读与背诵英语课文时, 教师应引导他们注意对节奏的把握。事实上, 英语朗读本身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与旋律, 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 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敏感度, 在英语课文朗读与背诵过程中做到有旋律感与节奏感, 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从而产生一定的愉悦感。

(三) 朗读和背诵需要掌握战术与技巧

初中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时, 需要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战术与技巧, 而不是纯粹的逐字逐句、逐段逐篇朗读与背诵。在具体的朗读与背诵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每一篇英语课文分成多个小段, 朗读时可以通篇朗读, 但是在背诵时可以从最简单的段落开始, 然后逐步提升难度, 最终背诵全文。同时, 在将英语课文分为多个小段过程中, 对于一些较长的段落可以再分为多个小节, 并确定一些关键性的词汇或短语, 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以这些关键性词汇与短语为目标, 逐个实现, 从而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背诵英语课文过程中, 不会面对长篇课文产生畏难或惧怕心理。另外, 初中英语教师在将课文进行分段时, 需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连贯性, 转折不能过大, 以免打断学生的背诵思路。

(四) 学生须有目的有重点地朗读和背诵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定朗读和背诵的重点, 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选读与选背。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选读与选背课文内容时, 应充分运用教材, 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优美旋律的文章片段, 或者是英语教材中的故事、散文和诗歌等。同时, 教师应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朗读与背诵材料, 从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 以免教师教学过易或过难, 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当学生完成制定的朗读与背诵任务之后, 应尽量熟读整篇文章, 大致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另外, 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朗读与背诵认识时, 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强迫学生背诵过多的英语文章, 不能只以数量为主, 要注重质量, 应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前提, 让初中生在朗读与背诵过程中体会到无限乐趣。

(五) 朗读和背诵要具有长期性与坚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与背诵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才能够掌握良好的语感, 在大脑中记忆和存储更多的英语知识与信息。所以, 英语朗读与背诵需要具有坚持性与长期性。如果初中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 在做题过程中就能够提升准确度和速度, 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同时, 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时, 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可以是早自习的前25 分钟, 教师让班内学生轮流领读, 以此调动他们参与英语朗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精心准备自己所领读的内容, 从而在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英语朗读气氛和学习氛围 (张丽娜2015) ,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 朗读与背诵的环节十分关键, 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训练与背诵技巧, 全面优化与改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冯宗莲.2014.初中英语“理解式背诵”策略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 (22) :54-55.

葛燕燕.2013.浅谈背诵和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 (下) , (10) :74-75.

毛晓红.2002.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小学生语感[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 .

上一篇:冬季如何保养拖拉机下一篇:主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