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2024-06-07

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精选12篇)

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篇1

一、中职教育的概念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 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职业中学教育及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中职教育的特征

近几年,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我们也清晰的看到, 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不论在教学方法上, 还是在教学对象上, 中职教育和其他教育都存在较大差别, 根据笔者近几年授课的经验, 现浅议中职教育教学的几点特征。

1. 学生年龄较小, 自学能力差。

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他们的年龄都还很小, 还未成年, 社会阅历也较浅, 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现实情况。在教学过程中, 他们应该受到未成年人应有的尊重, 教师应该去关心、尊重学生, 给予足够的关怀。找机会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因此,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时, 在制定和实施授课计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 应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考虑进去, 不要实施满堂灌, 要给学生以广泛的自由空间来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

2.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很多中职生是由于没考上高中, 在父母安排下来到中职学校继续读书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是想真正的学习一份技能而来学习的, 学习目的较明确。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基本上属于比较散漫, 生活很没有目标, 学习没有目的, 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课上不愿意听课, 感觉很乏味, 自然就会做出一些扰乱课堂纪律的事情。

3. 实践教学较少。

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讲, 在课堂授课时, 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特别是要课课结合案例, 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 并给他们分组讨论的机会, 来调动课堂气氛, 这样学生会感到更加有兴趣。如果一味地只讲课本知识, 学员难免会觉得空洞乏味、枯燥, 进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有效实施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的教学特征及授课对象, 如果依旧把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强加于中职学生, 显然是不合适的, 不会起到激励作用。据此, 笔者从自己的文科教学经验出发, 提出以下对策, 来提高薪酬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其他教育, 选教材是第一步。薪酬管理这门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所以, 在选取教材方面, 中职校应该选择简洁易懂、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适合学生的教材。应重实践多于理论, 充分调动中职生的实践能力, 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主、自学、自悟的机会。

因人施教则体现在发挥中职校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优势上, 发挥得当, 可事半功倍。像薪酬管理这门课程, 就要在课上重点突出它与学生们将来的联系, 举一些实例, 让学生们来进行解答, 说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 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分别给予指导, 当然, 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2. 案例教学法尤为重要。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课堂讲授中, 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谈, 照本宣科, 大谈理论而置实际于不顾, 就会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 应选择一些他们熟知的企业案例, 注重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薪酬管理教学中讲到一些相关理论时,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总会拿出相应的案例让学生们来讨论。起初, 学生们还有些腼腆, 但是在我的不断劝说和鼓励下, 同学们渐渐的敢发言了, 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3. 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方法有些相似, 但不完全相同。在薪酬管理教学中, 应重点把握好和薪酬有关的各个要点。中职校的学生虽然还没有走向社会, 但是这也是他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时, 当讲到某一重点问题时, 就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薪酬状况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给他们以充分的讨论空间。如有不同意见, 其他学生也可进行反驳。这样, 一方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也融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4. 课后作业不可缺少。

笔者认为, 作业是中职学校教学中很有必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一般布置7-9个作业, 如:假设自己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 应该如何对自己公司的薪酬进行设计, 如何构建有效的薪酬体系等。完成作业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和课后练习题, 并给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很多学生作业写的很认真, 表达的内容也很透彻, 由此证明了课堂作业的必要性。

总之, 笔者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薪酬管理的课堂教学实践, 提出以上看法及建议, 并希望这些建议能在今后适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其它科目, 使其贡献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郑仲, 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J], 学术论坛, 2011, 4月

[2]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丽华, 王蕴.薪酬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篇2

如何才能够持续提高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问题:很多单位通过ISO9000认证以后,经过多年的运行,如何进一步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低水平运作,以及怎样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提问者:浪淘沙2005)

解答: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一,内部审核。根据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的关键是质量体系内部审核。通过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使其成为符合项,达到质量改进的要求,同时也是维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

二,客户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客户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供应商审核的最主要目的是,审核这个工厂的品质管理体系是否是良性的,是否能够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基于此目的来接受审核,认真处理审核发现的问题,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万一有问题,公司也能有一定的流程去及时处理解决,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组织的管理评审。通过管理评审,我们可以确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较以前更好?市场收集到的信息是否能及时传递到质量部门,由质量部门召集生产、科研、质检部门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到销售部门,促进了与顾客的有效沟通?资源配备是否精干合理,生产环境是否进一步优化,设备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如果是肯定的回答,可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运行的。

新成立的质量监控部门该做什么?

问题:我们的产品是软件,以前经常发生已经到了为客户实施的时间,可是研发部门的产品还没有提交上来的情况,而且很多时候产品到了用户手里还能发现很多错误。现在要成立一个质量监控部门,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位这个部门?(提问者:丹宝)

解答:你说的这种情况多数时候是由于开发设计部门未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开发设计阶段的设计评审,具体说就是 未考虑好“产品开发周期”和“设计开发的策划”,而是停留在实验室或者说纯理论性的开发。他们忽视了被开发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可靠、稳定性和外观,及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能、生产方便和经济性。这些性能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而且同时需要通过样品的测试来论证,保证在产品投放市场或大批量生产前得以确认。

作为质量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测试体系对产品的以上关键指标进行测试,而且建立统计的概念,以保证产品批量生产时的性能符合性和样品一致,及时反馈测试结果和作为使用者的意见和信息。开发设计部门则应该把质量部门视为内部客户,以保证产品提交给终端用户前的信心指数。

总部与分部的质量监控部门如何来进行权责分配?

问题:如何对服务类企业(已取得ISO9001、ISO2000认证)总部质量监控部门与事业部业务监控部门的权责进行合理划分,既达到全面监控的效果,内容上又尽量减少交叉?如何理顺总部质量部门和大区、各地分支机构质量部门的关系,真正实现质量监控的无缝对接?(提问者:khitan)

解答: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同时也是质量监控部门与事业部业务监控部门的权责的界限。

产品质量由质量监控部门进行监督,企业的质量部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负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体系运行情况;负责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负责公司的质量记录;负责将监控工作中发现的严重的或未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协调各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最终解决;负责企业产品质量的独立检验与监控工作,及相关服务工作;负责企业技术改造及重大设备维修的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是评价事业部业务监控部门对客户的一种态度。服务质量的好坏与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样重要。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提出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采取措施以保证各级人员都能理解执行。负责进行管理评审;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资源,并确保企业的内部沟通是有效的,总部任何的质量变更,都能确保分部及时得到通知并理解。企业分部的各管理者按照ISO9001、ISO2000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向总经理报告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体系改进的需求;负责就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外部各方的联络工作等。

如何解决全检与抽检结果相差太远?

问题:我公司在对一批产品进行全检与抽样检查时出现结果相距太大的现象。比如说一批产品,在进行抽检时,不合格率达到了80%,而在对这批产品进行全部检查时,不合格率却只有30%,两次检查结果相距太远,因此我想问问专家,遇到这种情况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如何调整检查方法来使得全检与抽检的结果不至于相差太远?谢谢。(提问者:人杰地灵)

解答: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样本抽样良品率/拒收率结果和全检的良品率/拒收率应基本一致,这也是抽样方法广泛应用于批次判定的原因。按照统计学的原理,通常抽样是建立在已知抽样的拒收率或已知抽样数量和拒收数量的基础上,来对总体情况(母体)进行预测。建立在95%的自信度基础上进行预测存在风险,风险有两种情况,抽样结果大于或小于实际结果,但这种风险引起的误差不至于和全检结果相差太大,单次抽样法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

但很明显,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缺陷样板是均匀分布的。这种均匀分布的前提条件则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只有普通变异没有特殊变异,而普通变异是工序本身的西格玛引起,属于正常现象。但工序加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特殊变异,就有可能出现以上的样本不均匀分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普通一次抽样法对批次进行判定必定出现偏差,因为不良有可能集中在一个区域。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检查方法来解决,从一次抽样变化到多次抽样,具体说就是从(N;n,C)到(n1,n2? nn|C1,C2? Cn)。在95%的自信度的基础上,以样本推导母体的方式进行对母体的预测。

业务整合期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问题:公司的决策层进行了调整,对公司的业务结构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中。按照ISO质量体系的规定,文件必须要结合流程变动情况进行修订,可是很多管理和业务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很难明确或固定下来,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仍在努力改进,结果如何也不清楚。下半年马上面临监督审核,如何保证既能通过审核又不影响业务的调整和运行?质量监控工作如何配合转型期的业务整合工作?(提问者:khitan)

解答:首先应按照公司的业务运行实际情况,组织结构图应尽快更新,确保各事业部门及相应职能部门的人员能清楚明了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结构的整合情况。

其次结合流程变动情况,更新或整合相应的质量手册,二级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管理和业务操作文件。

第三,有需要的话,建议成立集团公司质企中心或质量系统管理中心及各事业部质量管理分中心。调配优秀质量系统管理人员来负责准备监督审核事宜,如IRCA QMS2000注册专业人员。当然,也可聘请外部咨询机构来帮助公司完成业务整合流程变动所带来质量管理系统的顺利过渡。

第四,重新制订审核计划,加强内部审核频次,尤其针对新的业务流程或变动较大,问题较多的流程应该进行重点审核及监控。内审人员应该选择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有资格和审核经验丰富的人员担当。

第五,针对内审发现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进和完成情况的确认应在管理评审会议或高阶管理层会议时通报,对于一些当前以经解决的问题也应给出改善计划。建议最高管理者一定参与会议。

第六,业务整合工作中,有些流程或职能部门换上新的领导班子或重点岗位人员,他们可能是业务流程方面的专家,但对质量管理系统或质量意识不强。因此针对上述人员和职能部门举行QMS2000系统和意识的培训和辅导,尤其重要。

最后,通过外部第三方审核固然非常重要,但新的业务的调整和运行必然会要经过一定的过渡适应期,我们应实事求是地接受监督审核,针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即使没有通过审核或发现有很多不符合项,那也是对公司需要进行持续改善的外部压力。从这一点来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如何加快终端产品的研发过程?

问题: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对于终端产品特别是像手机类产品,用户使用范围广,频率大,更新换代快,有哪些措施可以快速推出新的产品呢?(提问者:小曼)

解答:在产品研发环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缩短周期:

1.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并转化为产品标准,缩短客户沟通时间,尽力避免反复修改方案。

2.利用成熟的产品技术作为开发基础,缩短技术上研究和验证时间,尽量避免采用不太成熟和不稳定的技术。

3.开发通用产品的技术平台,从而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具体来说:尽量使用标准化和模块化。即基本设计参数一样,根据市场或客户要求灵活机动地更改一些外观尺寸等。这样一来就能迅速地把新产品投放市场。

如何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把考核工作做好?

问题:我单位即将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行6S,但如何做好考核工作,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问者:zzxhl)

解答:精细化管理最大要旨,在于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尤其对骨子里中庸之道当家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精细化管理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其操作性设计得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执行人的反应。往往是执行人不愿意执行推进,怕麻烦,怕得罪人等等,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

因此,企业要推行精细化管理,首要问题,就是向大家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大家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

其次,要着力培养人才。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把对员工的要求更多地通过提高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固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因此,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职业人,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职业化、精细化、标准化。

再次,要通过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大家管理精细化,但在考核、激励方面没有先行一步,与精细化接轨,会导致精细化落不到实处。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考核工作,应该在传统的3P 考核体系(工作岗位分析、薪酬福利、绩效管理)上更加深入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域。

具体做法就是让人力资源管理部的人员参与到其他业务部们的工作中去,将以模块化的职能工作为中心的工作方法变为人性化的以其他部门每个员工为中心的工作方法。与其他部门员工做朋友,从员工立场、所在部门及公司角度去提供HR解决方案。在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部的组织架构改为矩阵模式(见图一)。

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环节变得更加简洁了,由原来的多次沟通变为现在的一次沟通(见图二)。

如何在IT企业实施产品线管理?

问题: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高速发展中的IT企业,从一个300人的小公司发展而来,到目前有1000多员工,其部门设置基本上是按照职能划分的。真正的产品线也只有2-3个,我们打算在一个产品线中试行产品线管理。由传统的职能管理转变到产品线管理,请问操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另外,我知道有的公司会在产品线内设置一个“产品线管理部”或类似名称的部门,这个部门在产品线管理中承担哪些角色呢?(提问者:billba)

解答:我不太清楚贵公司具体是做的哪种类型的IT 产品。但可以结合以往公司产品线管理的经验,介绍一下由传统的职能管理转变到产品线管理过程中操作时要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起适应产品线运作的组织结构,设立对产品的市场成功负全责的部门或岗位。

在大部分企业中,最典型的组织结构是职能制,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是企业两大职能部门,市场部门负责品牌、广告、渠道、产品销售等工作,技术部门负责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品维护等工作。通常的做法是,市场部门按区域划分,而技术部门则按照技术类别划分,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在产品之间存在一道鸿沟。

所以,设立专门部门或岗位,负责从策划、开发、上市到退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弥补产品开发管理职能的缺失,建立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增强新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产品开发的针对性、目的性,降低研发浪费是至关重要的。

设立这类部门和岗位通常有几种做法,一是设立独立于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专门的产品线管理部门,设立产品线总监、产品线经理、产品经理、PDT经理等岗位;二是在市场部门内部设立产品线经理、产品经理、PDT经理等岗位;三是在技术部门内部设立产品线经理、产品经理、PDT经理等岗位;这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对研发资源充足的企业,也可完全按产品线来组织技术部门,技术部门由几条产品线组成,这样,产品线负责人既负责日常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管理工作,又对产品最终的市场表现负全责。

第二,落实产品线专职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尤其要加强概念和计划阶段的工作。过去我们往往重产品开发而轻概念策划和计划,设立了专门的产品线管理部门或职位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概念和计划阶段的工作,做好客户需求分析、产品定位、产品概念设计、品牌设计、市场分析、财务分析等前期分析和策划工作,预先做好市场推广计划、物流计划、销售计划等产品上市后的工作安排,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新产品市场竞争力、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作用。

第三,建立起产品核算的财务制度:产品是否成功最终还是由财务数据说了算,但光有销售收入这么一个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公司收入来源于各项产品,公司的各项成本最终也将落到各项产品头上,改革现有的财务核算制度,核算出各项产品所分摊的制造成本、资金利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进而核算出各项产品的毛利润、净利润、毛利润率、净利润率,销售增长率、毛利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以全面反映各项产品的财务表现。

第四,建立与产品线运作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来保障产品线的有效运作:对产品线的财务核算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基础,但除了上述财务指标外,还需要增加新产品销售比例、新产品上市周期、研发投入产出比、器部件重用率、设计更改率等重要指标。公司通过设定考核指标以及指标参数来表达公司的期望,来引导产品开发团队的努力方向和关注点,引导开发人员养成围绕客户需求进行设计的习惯;建立产品线考核和职能部门考核相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产品线经理、PDT经理要有权对产品开发人员进行考核,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开发人员最终的考核成绩;只有这样,产品线才能真正有效运作起来。

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有效性 篇3

科学规范的集体备课

首先,学校每学期都要让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各年级的教学进度计划表和教学计划,然后教研组做出适合本学期的总的教学计划,同时定期评估组内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常规及时组织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

要有严格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固定两节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一人主备、其他人补充,自由发言。在备课中要遵循五步备课法,即总体规划——分工设计——集体讨论——个性完善——全面共享。

为了更好地建设共享电子教档,学校引进了实验区优质课实录和教学设计的新课程资源,避免做简单重复的劳动。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组内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具体要求每位教师在新学期上课前,至少建成1-2个模块的共享电子化教档,使每位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初期,就能站在优秀教师的平台上备课、上课。电子教档的制作可以采用文档、幻灯片、网页等多种形式。

第一步为总体规划:依据省、市教研部门的集体备课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学科中心组成员以及各学科教师协力制定学年课时计划、模块教学计划,确定好总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时间、实施步骤与措施等。

第二步为分工设计: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把备课任务明确到各个任课教师,落实各自的任务。具体分工时,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每名教师根据分工要求,选择有效的教法。最后把各自精心设计的内容,上传到组内共享区间。这种分工协作由以往的一周每人设计二到四节课,转变成一周每人设计一节课,解决了备课量大的困扰。

第三步为集体研讨:利用每周两节课的集体备课时间研讨,由设计者主讲设计思路,集体围绕设计的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与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研讨和重构,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完整的电子教档。这种完善是立足于设计者自身的完善,是群策群力、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教学设计内容变得厚重的同时,更有共享的价值了。

第四步为个性完善:每位教师在使用共享电子教档前,可根据所教班级的特点、学生的状况、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共性重点”的基础上,加强“个性重点”,形成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实用性强的电子教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步为全面共享:将重构的电子教档置入教师博客网,形成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完整电子教档,实现全组教师共享。高三教师回到高一教学时,就可以使用现成的设计资源,就能站在集体智慧的平台上备课,还能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完善共享电子教档,使电子教档形成良性循环。

严肃认真的公开示范课

教学中,要进行每月一次的公开示范课。上公开示范课可以一举多得。

促进年青教师的快速成长  在上公开示范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每一次的公开示范课都是举全组成员之力,共同参与设计,共同修改完善的;也是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教态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精确生动,环节是否充足,释疑是否准确到位,内容是否充分,教材分析是否恰当,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多媒体课件是否美观实用等等,都是大家共同完善的环节。力争让每一节常规课都有公开课的效果,每一次公开课都有常规课的感觉是大家的目标。

促进组员的团结,增强团队意识  在共同准备的过程中,组员彼此会更加了解,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会更默契。

创建团结和谐的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也是最前沿的教学组织。它的发展和作为直接关系到一线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未来和发展。作为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理念。为此,学校确定了“顾全大局、工作为先、整体一盘棋”的总体思路,统一思想认识。把“和气、和睦、和谐”作为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条纪律,即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和气、和睦”,在工作的价值取向上要“和谐”。

教研组和谐的氛围,表现在教师在困难面前的勇往直前、互相支撑、共渡难关;表现在荣誉面前的互相谦让;老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尽心尽力,创造机会;青年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踏实工作、认真做人。

学校倡导教育家办学,让内行来办学、来治学,才更符合与尊重教育的规律。一所好的学校,要让更多的专家型教师走到办学与治学的前台来。这就对“名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的眼界决定了学校的境界,教师的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出路。

总之,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使学校再上新的台阶,名师显得非常重要,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篇4

一、以教学研究为前提, 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健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学生自我保健的需要确定内容, 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上等经常遇到和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兴趣, 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认识能力差, 要将抽象的卫生保健理论知识变为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 就应结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图画、模型、多媒体、故事、游戏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创设一定的情境, 把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避免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健康教育的形式既要有教师的传授, 也要有课堂的讨论, 还要有课外的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班队会、宣传栏、卫生小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卫生保健知识, 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的教育, 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 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

3.健康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健康教育应注重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学校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制定和完善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 加强日常工作的“三检查” (环境卫生检查、个人卫生检查和体格检查) 、“两监督” (教学卫生监督、饮食卫生监督) 。每天的清洁卫生打扫实行定岗服务, 即人人岗位责任制, 对个人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四勤”、“五不”, 以此促使学生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以教学培训为途径, 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在“实”学上做文章。把“二期课改”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日常教育行为是当前培训首先要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 不断学习, 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 适应时代的脉搏。我们通过定期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开展论文评比等措施, 督促教师的学习;我们还利用假期对教育进行全员培训, 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端正教育思想, 提高业务素养。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围绕“健康教育”主题、“二期课改”精神, 定期安排学习心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每年写一篇教学专题总结文章, 组织教师学习取经, 及时了解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信息;此外, 为教师免费增订《中国学校卫生》期刊, 强化教师的日常业务学习, 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结合我县实际, 举办了“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评比活动, 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 教师参与率100%;在普通小学进行了健康教学课的展示活动, 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的健康教学的评比活动, 获得优异成绩;在上蔡县黄埠中心小学举行了“健康之友”县级展示课, 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好评。

2.在“活”学上下工夫。为了使培训工作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 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 做到“三个结合”: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自学与讲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片级研讨相结合。为了让教师们接受最前沿的课改理念和方法, 让教师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几年来, 我们分别邀请了市、县疾控中心、市眼防中心的专家作专题讲座, 组织了急救技术、食品卫生知识及牙防工作的专题培训在上蔡一小开展了传染病预防专题研讨会。我们按地域将全县所有小学划分为六大片, 各片认真制定计划, 定时间、定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的研讨。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 教师的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升。

3.在“新”学上求发展。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 对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我们立足本岗, 放眼未来, 时时注意培训内容的更新, 让教师感受“二期课改”与学校健康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在培训中, 我们采用了“三结合”方式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意义和方向, 让他们感受到教育观、教学观、评价观, 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

三、以教学实践为重心, 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解放学生, 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在教学方法的优化过程中, 应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着力点, 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契机, 以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为重点, 让卫生知识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生活, 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现在中小学生学习使用的健康教育教材, 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教材知识点多, 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基础基本知识的传授, 无疑会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且收益终生。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健康知识的实用性很强, 学习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健康知识指导身心的健康成长。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学习才能有意义。课堂上适当安排学生讨论, 畅谈自己的切身体验,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体育锻炼与卫生这部分知识时, 组织学生针对“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不做整理活动、运动中不按锻炼规则进行会怎样展开讨论, 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谈话的欲望很强。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将理论知识潜移默化地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生们颇有收获, 课后也经常会问一些有关健康的问题。

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篇5

强调员工参与的重要性,主要是员工参与管理对员和企业双方都有益处。对员工自身而言,可发挥其聪明才智,改善人际关系,锻炼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对企业而言,员工参与管理可降低成的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效益。

员工参与管理的不同形式体现了不同的权利,效果也有所差异式而同一种员工参与管理形式在不同的组织内部也有着不同的参与效果,这就涉及员工参与管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员工参与管理的有塞效性。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对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自身价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调整组织结构

不同形式的组织结构将对组织内部沟通交流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参与意识。有研究表明:分权化、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比集权化、等级制的组织结构更能减少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7夕田的摩擦,也更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员工参与意识。同时适当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宽度,可促进沟通渠道畅通,促使员工直接参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倾向于将管理者的权力分散,授予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2.选择适宜的参与方式

在影响员工参与管理的8个因素中,其中有员工的能力素质和参与意识、企业所需决策问题的性质类型这两大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在选择员工参与管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企业员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参与管理的意愿、参与管理的经验等员工自身特点和企业所需决策问题的性质类型等因素,进而决定选择以控制为主的较低层次权利要求的参与管理形式,还是全方位式的较高层次权利要求的参与管理形式。

3,注重对员工的引导

员工参与管理意识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但要保证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向员工充分、及时、有冷弛传达企业内外部信息,注重对员工进行适当引导,让其知晓和明确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自身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使其明确参与管理的意义。

4.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参与管理不仅仅需要员工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更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和相应的知识水平。研究表明,企业是否重视培训及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员工参与管理发挥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促进员工参与管理有效性的提高,企业应注重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对员工进行与其岗位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能力锻炼,提高其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参与管理的经验积累,促使其更有效地参与企业管理。

5.重视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交流

有效的沟通交流是企业内部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以挖掘员工的内动力,同时也缩短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层与员工沟通和融合得越好,员工参与管理的效果就越好。

教练式管理张高睿分享实施参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管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提高员工积极主动适应和接受变革的能力,提高决策的质量。但是,参与管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员工因其建议不被采纳而失去信心,管理者厌烦员工不切合实际的建议等。因此,为了确保管理者和员工都能从参与管理中受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者要加n强对员工的引导。如果员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经常不被采纳,这样可能会影响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向员工

提出其需要建议的方向,并给员工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就不会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手段和信息,而做无用功。管理者所需要的思路和想法也会应运而生。

第二,充分考虑员工的建议。参与管理要求尊重员工的建议和意摹见。最终决策是以员工的建议为基础的。比如,在决策之前,充分向员工征询操作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让员工对企业决策层的决策层的决策产生信任和共识。如果不能采纳员工的建议,应当说明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员工会认为是走过场、搞形式。其结果是员工大失所望,以致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让员工自己选择。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允许员工进行决策选择。这是促成正确决策的最佳方式。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中的员工不再单单为了生存而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与管理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及外在表现能力等各种综合因素结合起来,科学地安排员工做适合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性,从而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而共同努力。

此外,参与管理可以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使决策避免片面性,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完善合理,从而塑造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因此,参与管理是现代企业与行政管理中值得提倡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8090管理张高睿分享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

在新经济环境下,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活动空间更加广泛,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管理者难以完全靠制度来管理员工。对于企业管理者说,培养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为何越管越没效率

开发部肖经理感慨道:℃“这些日子,部门内的年轻人真是不让我放心。他们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借助我或者其他同事的帮助才能完:进成,当自己一个人面对一项任务时,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老高,你也有相同的问题吗?”

老高是和小肖同期上任的经理,他深有同感地说:“我必须时时过问他们的工作。我把项目交给他们中的一个,外出一天回来时,他们却什么都没做。类似的事发生过多少次了,简直让人又气又急。”“我们该怎么处理这种事情呢?我想,他们给我完成的工作量,最多只有我当时处在他们这个位置时所完成工作量的80%左右。”“我也希望知道该怎么处理。我给他们压力,可一点用处也没有。而且,每当我发现一个能干的人,他就跳到别的地方去了。”该案例中的两位经理并不清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根源在何处。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下属可能是缺乏工作动力和责任心,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在于他们的下属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如果没人教会他们自我管理的技能,那么采取其他任何手段都是无效的。所以,经理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更多地去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而不是要求员工完全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方法和程式进行思考和行动。

8090管理张高睿分享自我管理不是经理人的专利

企业中,经理们不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然而,他们往往忽略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其实,自我管理不是经理的专利,而是每一位员工应该掌握的能力。让员工学会自我管理有利于:

1.构建活力企业

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于能否长期保持创新动力与活力,尊重个性、激情阳光、活力向上的企业环境建设至为关键。今天,80后乃至90后已经逐渐成为职场生力军,员工自我管理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员工个性的尊重和有效激发员工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活力企业的必然要求。

2.构建绩效企业

企业绩效根本上取决于员工个体缩效n员工自我管理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员工自发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动力和成功渴望,从而。创造个人卓越绩效,为企业绩效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在文化创意等高智力业,自我管理、结果导向、弹性时间等在管理中体现得尤为安。

3.构建和谐企业

与通常理解相反,企业和谐关键不在于整齐划一,而恰恰在于多元和包容。员工自我管理的基本假设是员工是多元的,是相信员工能够自我管理,是相信员工自我管理的效果会更好,因而员工自我管理是组织包容性与文化包容性的重要体现。一家组织越是体现多元和包容,组织的和谐程度、凝聚程度越强,;而不是成反比。这一点,已经被许多优秀企业所证实。比如:西D子公司有个口号叫做“自己培养自己”,反映出了该公司在员工自我管理上的深刻见解。和世界上所有的顶级公司一样,西门子公司把人员的全面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列入了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并认真地加以实施,从而打造了大量具备一流自我管理能力的员工。而在管理上看似无为的谷歌在成立仅仅8年之后,市值就达到了2200亿美元。已经离职的李开复在自传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曾经有一个员工告诉我: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适合谷歌的工作方式。适合它的人会非常开心,不适合它的人会无所适从,因为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李开复一语道破了谷歌文化的核心,谷歌的员工必须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斯太利农产品公司的一家分厂曾试验“自我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生产、维修、质量管理等不同业务的要求和轮换班次的需要,把全厂职工以十五人为一组分成十六个小组,每组选出两名组长,一位组长专抓生产线上的问题,另一位组长负责培训、召集讨论会和作生产记录。厂方只制定总生产进度和要求,小组自行安排组内人员的工作。小组还有权决定组内招工和对组员的奖惩。该厂实行“自我管理”后生产率激增,成本低于其他工厂,旷工、辞职和停工率都降到lu-/o以下,而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则达到设计标准的115%。

员工自我管理作为领先企业的创新实践,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学习与创新。但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害怕这么做,因为对员工没有信心,何况企业的成败最后还需要企业主以及管理阶层来承担。对于这种担心,我们无可厚非。毕竟能够进行自发的自我管理的人是凤毛麟角的,尤其是对于个性强又缺乏自律的新生代员工来说。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对员工自我管理进行恰当地引导。而“引导和帮助”是实现下属自我管理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一要点是作为上级的经理应该去重视的。那么,经理如何才能培养好下属的自我管理技能呢?

8090管理张高睿分享如何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卓越的经理人要塑造一支自我管理的团队,首先要培养员工自我管理的习惯。自我管理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在很多团队中,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员工越来越

多。

1.要求员工学会管理自己

很多员工缺乏自我管理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对自身的能力不够自信,他们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工作。这个时候,经理可以通过以下这样的谈话,增强员工自我管理的信心。如:“我要求我们部门的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管理。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你们要能对每天的工作做出计划,并且在工作中去执行这一计划。当交给你一项任务时,要求你能动手来做,或者通过请教其他同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t、之,你们要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工作,而不需要我时刻进行监督——这也是我希望你们要求自己做到的。”

2.培养员工的团队责任意识

管理者要想达到员工自我管理的目的,就要培养员工的团队责任。意识。当员工建立起自身的责任感时,就会在工作中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更好地执行管理者的决策,注重工作细节,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为此,一些经理人创立一种轮流管理的方式,这一方法很有效果。轮流管理的意思就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管理整个团队,可以一人一周,也可以一人一天地轮流。这样做的最大优点在于,每个人都可以站在团队整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从而增强他们承担更大责任的意识和自信。比如,前面提到的韩国的一家工厂实行的“一日厂长制”。这个制度实施后,大部分干过“厂长”的职工,对工厂的向心。-力都大为增强。工厂的管理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节省了生产成本200第万美元。厂方把部分作为奖金发给全厂员工。这样做皆大欢喜,同业望垒冀及

3.让每个员工都参加自我管理的培训

在管理者主导的状况下,员工们不需要考虑任务的主次,也不需要考虑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更加不需要与同事们沟通协调。而具备时l问管理、沟通等技能是推行自我管理的前提。这就要求管理者尽量给员工提供一些管理培训的机会。因为它们能教会员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时间,如何制订务实的计划并遵守,如何设定目标并激励生自己去达到这些目标。

一位在企业负责员工职业培训的经理人说:“我们发现,很多员工都缺少自我管理的经验。我们会送你们去参加培训,帮助你拙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用在这儿的工作上。如果你能花上些时间和精力,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另外你们还要记住,如果掌握得好,就会拥有较多的独立性,而你的工作也会更有乐趣。”

4.将需要运用自我管理技能的任务交给员工去做

即便经过最好的培训,如果没有及时实践的机会,员工们会很快把所学的内容忘得一千二净。所以经理应该为员工做好培训后的工作安排,这样当员工回来工作时,就能运用学会的技能了。员工们在结束培训后,经理应该为每个人准备好一项任务——个做这项任务时,员工们会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经理要做的是,让员工及时去运用学到的东西,尽快学会自我管理的技能。

5.让擅长自我管理的员工来帮助训练新进员工

这样做,经理将能够得到一箭双雕的效果。那些员工不仅自己更加擅长自我管理,还能够帮助你对其他人进行自我管理的训练。因为他们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将会懂得如何来帮助那些新进的员工。

6.留意并认可员工在自我管理中的每一进步

没有什么比这一点更重要了,员工有时候是需要认可和鼓励的,因此,作为经理,应该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与赞美。对那些在自我管理上取得进步的员工要给予恰当的鼓励,甚至奖励,并给予那些取得进步的员工施展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机会。这样才能激发起整个部门员工对自我管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8090管理张高睿老师分享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

管理者的品德、能力、知识、感情等要素,能使人产生敬佩、信赖和亲切感,从而增加人们对管理者的信任程度,进而增强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呢?

1.管理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要增强自律意识。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群众中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是做到勤奋、公道、守信。最后,管理者要时刻反省自己,对于以前处理过的事件进行总结,得出经验教训,以便以后遇到此类事情时处理起来更加正确、娴熟。

2.管理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具有卓越的解决问题能力的管理者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从而增加管理者的影响力。提升领导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因为企业的发展最主要靠人才,所以管理者这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二是科学正确的决策能力。管理者要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不仅需要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了解科学化的决策程序,更重要的是培养远见卓识的本领,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性,提升科学预测能力。三是恰当得体的表达能力。言谈要深入浅出,注意语言的通俗性,使大家听得懂,易于为人接受。四是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开阔的眼界,创新的思维,更要善于创造使每一个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3.管理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随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而且要带动员工进行学习,创造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环境。

4.管理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要善于使用感情因

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积极健康的感情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感情则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切感。在有亲切感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倾向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就深。管理者平时待人和蔼可亲,时时诚心体贴下属,与群众的关系十分融洽,他的影响力往往较大;如果管理者与下属关系比较紧张,那么就会造成双方的心理距离。我们在工作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平时与领导经常有交流的人,当犯了过失受到批评时,他容易接受,没有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如果平时与领导沟通较少,当他受到批评时,不一定听得进去,甚至产生对抗,这是因为双方有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提倡:管理者要主动与下属一起聊聊,内容可以是家庭、生活、娱乐、工作等。双方见面,管理者要主动向下属打招呼,使人感到你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感应,能融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的关怀,双方的感情交融,必然会产生极大的能量,促使员工加倍努力工作,使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制订的计划、采取的措施,迅速变成下属的实际行动。这就是情感投资所产生的效应,它具有无言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反之,如果管理者冷若冰霜,对工作麻木不仁,对下属漠不关心,他在人们心目中则是没有地位的,这样的领导也不可能具有影响力。

管理者在使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时,要注意主次关系。例如,在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四个因素中,以品格、才能因素为主,知识、感情因素为次。一个管理者的品格如果发生了问题,成了负值,那么其他因素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总和可能是零。同样,一个管理者的品格不好,能力又差,那么他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可能是零,甚至是负数。因此,在实践中,管理者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发展某种非权力性因素。

浅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10-01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有效的班级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实施和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也知道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绝非易事,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对班级实行有效管理。那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下面我来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关爱学生,增强班主任工作主动性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让学生自觉地服从班级的管理呢?爱!师爱是关心,是尊重,是信任,是宽容,是鼓励,是欣赏,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日常生活中,你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温馨的话语,在学生心田上都犹如一缕阳光,它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怀着一颗爱心,去爱每一个孩子。比如:发现有的学生情绪低落,就主动问一问,了解情况,并进行心理疏导;有的同学身体不舒服,就主动送上一杯热水或送他去校医室看病。我想,当我把这种爱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时,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制定合理的班级目标,形成向心力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动学生主动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班级目标。包括班风学风建设、文明礼仪,学习检查、纪律监督等多个方面。如本学期我接手高一(2)班,我和学生通过班会制定了“团结,惜时,拼搏,有为”的班训,“提升自我价值,建和谐班级”的班风,“愿学、勤学、善学”的学风。班级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有了方向,向心力初步完成。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班级自我管理

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有能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活动的核心力量。我在民主的基础上组建了班委。班委由班长和委员(6——8人)组成。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包括学习、文娱、生活、卫生、纪律、体育等方面。在班干部的具体使用过程中,我的职责主要是教他们怎么干、怎么干好。

但是一个班级管理仅靠班干部是不够的,我在班级内还设置了值日小组和学习小组,值日小组每10人为一组,主要负责劳动和卫生,学习小组每4人为一组,是班级学习的基本单位。每组都有一位组长,由组内同学轮流担任。这样整个班级就做到了“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2、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因此,开学之初,我就和学生一起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从学习、纪律、出勤、卫生等诸多方面制定班规。有了班规,每个班级成员提高了参与意识,互相监督影响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逐渐形成遵守班规的合力。

3、参加各项活动,营造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等多种教育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展现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展示特长的重要途径。在班级中,我组织学生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我是歌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努力为自己和班级争光。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从而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引领学生发展

当前,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使得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班主任要想有效管理班级,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

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例如:我要求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戴首饰,不穿高跟鞋,首先我要做到衣着整洁,仪表大方;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首先我要做到早到晚回;要求学生在集会时保持安静,首先我要做到不和同事闲聊。班主任的率先垂范,比任何说教都来的实效。

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要从同事中学,借鉴他们有益的做法;从书本中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从网上学,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学生中学,实现教学相长;从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设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格。平时多看、多读、多记、多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总之,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方法和经验远非这些,只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总结、感悟,一定会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有序,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

[2]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篇7

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实业团队, 其命运是成功?是生存?是发展?都要靠企业自己来拼搏和奋斗。换句话说, 如果企业想要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除了要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 改变营销策略之外, 更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其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企业要想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加踏实, 就必须要提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 使企业当中的每一个员工的脑海中都具有成本管理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在目前的市场竞争当中, 产品的价格已经到低到不能再低,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上风, 就必须要用超高的产品质量来抓住消费者的心。另外,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对于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对于生活中的产品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样价格的产品, 性价比高的当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低廉的价格、超高的品质使企业必须要加强成本管理, 才能够实现盈利, 所以说企业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3]。企业只有建立起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并制定出完善、切实可行的成本责任制度, 强化成本管理工作, 对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经费消耗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 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而提供的, 产品价格的高低决定了产品价值的高低, 而产品价格则是由市场的价值规律而决定的。产品价值并不是由个别成本而体现出来的, 而是由社会成本作为客观依据而体现出来的[5]。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的个别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那么售出多少产品企业就会亏损多少资金;如果个别成本地域社会成本, 那么哪怕企业产品只售出一件, 那么企业也是盈利的。由此不难看出, 对于后进企业, 成本管理起到了鞭策的作用;对于先进企业, 成本管理则起到了鼓励作用[6]。所以说, 无论企业是何种类型、企业是何种状态都需要成本管理来作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企业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西方国家工业崛起的象征, 随着工业革命进城的推进, 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我国建国较晚, “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标志, 然而由于时间过短, 使得我国的成本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企业先进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只是效仿, 其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7]。

引用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固然是好的, 但对其管理理念及技术进行照搬, 并不能彻底解决国内企业中的成本管理问题。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对每一种产品都进行一次性的大批量生产。从表面上看, 成本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这是建立在产品销售一空的情况下。当产品出现滞售时, 大量的成品积压在仓库中无法出手, 企业得不到回流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就算能够生产也没有地方进行产品存放, 这使得企业处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长此以往, 企业不但提不起效益, 还会将企业资本套在产品中, 到头来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2.2 欠缺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目前, 部分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 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是通过裁员、降薪等方式来降低成本的, 对于仍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 则是硬性指标派发, 完不成指标就拿不到工资, 这种工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员工的工作意愿是被迫的, 长期如此, 员工必然会因吃不消而对工作产生厌倦, 进而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其实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就是对“成本差额”进行管理, 其主要内容就是将企业生产的实际成本与既定的标准成本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成本差额”, 通过对“成本差额”的分析, 来对其进行改进。此种方法, 在运用初期的确受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从企业长远角度出发, 一味的降低成本并不能真正的为企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3 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在企业当中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也是制约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中, 会涉及到企业当中的多个部门, 其工作环节也十分的复杂、繁琐, 而在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方案。由于部门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对成本管理工作产生重视, 所以其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 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由于成本管理对于数据准确性较高, 这使得成本管理数据的可靠性不足, 再加上企业当中的领导对于部门所提出的搞好成本管理工作的方案不够了解, 势必会影响方案的有效性。

3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

企业要想真正的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就必须要树立起企业科学的发展目标。以市场经济环境来作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背景, 选择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 搞好企业成本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正确的成本管理, 不仅包括企业生产当中的劳动力、材料、工时的消耗, 更包括企业规模、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 所以企业应该将事业发展中心更多的放在市场需求分析方面, 以准确的分析来发现市场未来发展的动向, 而不是单一的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控制。

3.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是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来作为理论支持的。在企业的整个经营、发展过程中, 真正影响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人”, 促进企业发展的也是“人”, 所以必须要做好对“人”的管理工作。企业当中的管理制度是为“人”而设立的, 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人”的工作行为进行指导、监督和约束, 也许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但却能够真正规范和约束企业当中“人”的工作行为。所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9]。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 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 绝不可以出现因个人问题而造成成本管理数据不实或失效的情况。

3.3. 拓宽成本管理的范围

在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中, 管理者要认识到该工作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生产领域, 而是存在于整个企业生产和经营当中。在实际工作当中, 可以将成本指标进行有效的划分并将其落实到各个部门当中去, 使每个部门在进行正常工作的同时都会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成本管理, 通过成本指标的分级任务, 可以跳动其个部门当中工作的积极性, 降低部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资金占用的情况, 提高资金利用率, 进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其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 企业所面临的是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效益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在对市场经济体制有足够认识的前提下, 对企业的管理学和会计学进行合理的运用,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 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 进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忠.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2.[1]黄忠.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2.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篇8

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第一,要建立一个以学校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小组为指挥中心,以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主体,全体学生参与的德育工作组织网络。学校领导应该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制定有关章程,健全机制,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要提高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如通过培训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次要求,提高德育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可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学校德育经验交流会等场合,组织学习德育文件、文章,围绕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讨论,统一认识,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观看教育片和报告,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经验,促使班主任讲究育人艺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师的人格事事、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对象,教师有崇高思想境界、远大抱负、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信奉感,从而形成—种无声的感召力; 教师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信任感,形成一种无形的感染力; 教师精深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可以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形成无形的感召力; 教师待人热情、善解人意、宽容随和,与学生坦诚相交、平等相处,就能达到感情相通,可以产生信赖感,形成无形的感化力。如果教师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带头以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那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乐意接受其所讲的 “道理”,并且产生激励作用,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行动。

三、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各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用的途径,因为这里的德育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紧密联系具体情境的。

人是有感情的,是懂道理的。德育工作的实质是情理教育,德育工作的途径是以情动人,寓理于情。在学科教学中,首先要多讲理,要善于利用一切可用之机进行理的教育; 其次要深讲理,只有把理讲深刻讲透彻,才能服人; 更重要的是要用情讲理,要将心比心,以心交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最美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去触摸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老师要特别讲究讲理的方式,要特别考虑讲理的策略,要特别善于寓教于事、寓教于乐、以情动人、寓理于情,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理因素,把情理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大爱无言,至理无形,这样的教育不显山不露水,但山水自在学生心中。

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在德育过程中,应积极创造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教育活动方式,做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如: 在课堂教育中,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思想观点有机会进行表达、交流和沟通,以达成共识,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地自我教育。此外,和德育内容有关的智力大考场、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在学校共青团员中设立先锋岗,每个岗位都有一个共青团干部,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处理这一天学校各个领域的事务性工作。每周一个自主日活动主题,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从而促使自己自觉遵守规则,主动承担班级管理责任; 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和不易,从而发自内心的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将感恩教育逐渐内化为自我行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讲方法,求实效,学生必定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摘要: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不良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大影响。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笔者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篇9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课堂是多种因素整合的系统,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目标或任务要求, 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遵循一定的原则, 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它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制约着教学的有效进行, 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同时, 它需要教师对课堂中的物质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有限的管理, 进而掌控教学时间和进度, 保证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达成的行为和策略。

二、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分类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模式,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划分为民主型、自主型和专制型三类。

1. 民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 会对课堂中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能够合理安排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 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能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自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 强调学生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他们常常给予学生较少的监控和强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监督时, 会只关注不良学生的课堂行为, 对一些优秀的学生, 教师会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另外,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 教师认为应该给予学生自己去处理、解决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相信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

3. 专制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 他们认为整个课堂教师负有控制学生行为的责任。教师往往通过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以及相关的规定来实现对学生的控制, 在制定课堂规则的时候, 更多会指向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把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视作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控制过程, 教师强调运用一些控制策略来建立和维持课堂秩序。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教师。

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师是这一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 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 也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 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 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 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 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 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

2.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 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是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换而言之, 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有效, 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教学内容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就说明教学内容有效。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要求, 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等等。

3. 教学环境。

一个课堂的心理环境一旦形成, 就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独立性指的是班级和班级之间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一样, 一个班级在不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课堂心理环境也不一样;稳定性指的是一个班级在某门课的课堂上心理环境一旦形成, 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会给在其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影响。根据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产生的结果, 可以将课堂心理环境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积极策略

所谓的有效性, 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让学生生命体的整体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学习技能的发展, 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条件的方式方法。

1. 建立有效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发生互动, 并浸染其中的气氛或氛围。教师展示温情和支持, 鼓励竞争或合作, 允许独立判断和选择的方式和程度因而创造了课堂气氛。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气氛。教师不仅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而且还会营造各式课堂氛围。尽管社会心理学家的早期研究试图说明某类课堂气氛最利于个体行为, 而结果表明不同的课堂气氛皆有利弊, 这要看其特定的目标。因为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 从这周到下周, 目标在变换, 所以为了服务目标的实现, 你的课堂气氛也必须随之变更。当目标更换而你的课堂气氛不变时, 在这个阶段学生会有脱离任务的、破坏性的、甚至是对立的行为。建立有效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花时间创建使学生感到愉快, 振奋, 融洽的学习环境。研究表明, 积极的情感会改进学生的态度, 提高高级思维的技能, 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和保持成效显著的学习氛围, 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 制定有效课堂规则。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同时坚持实施这些规则, 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和平、安全的学习环境, 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清晰和连续、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制定规则应遵循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 让学生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制定规则的方式依其参与程度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完全参与型即教师将制定规则的权利赋予学生, 由学生提出并决定规则的内容;第二种是学生主导型即由学生提出规则然后征求教师的意见, 学生依据教师的意见对规则进行修改;第三种是教师指导型即由教师对规则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 和学生共同确定规则的内容;第四种是教师主导型即教师提出规则后交给学生讨论并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 教师在综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对规则的内容进行修改后再将修订后的规则发给学生。

3. 形成课堂教学效能研讨活动制度。

为引导教师高度关注教学有效性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可以尝试定期举办课堂教学效能分析研讨活动, 并将此活动制度化。课堂教学效能分析, 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分析, 反思影响教学目的达成度的因素, 以便优化教学设计,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使教师在课前和课中的辛勤付出得到更有效的回报。形成课堂教学效能研讨活动制度, 能够不断纠正视听, 规范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引导其自觉追求课堂教学道德意义上的高效率。

4. 正确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

处理课堂不良行为时, 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指责和处罚的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虽然有可能轻易而迅速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但也有可能导致这样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 惩罚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行为。这是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感到受责备, 使学生发怒或者抱怨但不能让他们去检查自己对问题所负的责任, 惩罚的后果往往是, 学生开始采用更加微妙的回避技巧来对付惩罚, 他们学会了如何推托责任、不承认做过这些不合规范的行为;第二, 影响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或破坏已经建立的良好关系。学生渴望在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尊重的需要与日俱增, 即便学生本人的行为的确有过失, 但如果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惩罚他, 学生也会因为感觉在同伴面前丢脸而对教师怀有敌意, 师生之间还有可能在课堂上爆发严重的冲突。最终他 (她) 常常厌恶有关的教师, 同时尽量避免和教师会面, 或许也不喜欢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 甚至企图在班上拉帮结派、寻求支持, 一起对抗教师, 以便重新树立个人的地位。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时不能简单地采用指责和处罚的方式或对不良行为置之不理, 如果能将违纪行为看成是生活中自然而平常的一部分同时能够正确地区分由文化、价值观差异产生的问题和行为问题, 那么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就不会怒火中烧, 而是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这对合理有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谈振华等.课堂教学理论读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美]戴维.课堂管理技巧—当代教育理论译丛.李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问题,策略

工程项目的质量不仅与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也关涉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所以,在项目的建设中,必须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实现此目标,建筑相关单位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是可行的一种方式。

1 项目工程管理及意义

项目工程管理,是指建筑相关单位以工程建设的情况为依据,对工程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管理。于前中后不同的工程建设阶段,项目管理的内容不同:在项目建设之前,是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设置周密的计划,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做到成竹在胸,虽然不可能是算无遗漏,却也要争取面面俱到;在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包括建筑单位对工程进行自我管理以及业主或者质检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两项内容,主要是为项目建设能够依据预案进行以及提高完成度采取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人事、安全、资金等诸个方面;在项目完成后,是根据业主和相关部门的验收评测,建筑单位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进行纠偏,解决未在预案之内的问题。

项目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助于建筑单位的发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单位的效益,促进建筑单位的发展;其二,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工程质量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严格的管理,造就一流的品质;其三,对建筑单位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实现各要素的优化组合,这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进一步理论化后,能够补充建筑单位管理体制的不具体。

2 项目工程管理之现状与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管理意识在提高,管理内容不断延展、管理方式逐渐多样化、管理技术持续进步。然而,却不能否认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现状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2.1 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项目工程的管理涉及内容宽泛,包括可行性分析、招投标、施工等各个方面,这就需要综合性的高素质项目管理团队进行整体运作。然而目前的项目中,明显缺少一支这样的管理团队,很多的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是缺失的,乌七杂八的事项一股脑堆到经理面前等待处置,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而且,很多管理人员缺少专业与管理知识,管理实践欠缺,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这造成了管理的无效,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可以约束单位人员的行为,使之向着单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目前的项目工程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持续改进,因为在实践方面,很多必须建设的制度都没有建设起来,比如责任制度与监督制度,没有白纸黑字红章,空口说出的只是虚话,更遑论应该建设的制度条文,比如激励制度,缺少激励制度,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3 项目工程管理之策略

3.1 建设完善的管理机构,扎牢组织基础

项目班子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工程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的组织基础。一个优秀的项目班子,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方式,并且能够随机应变,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地竣工。所以,需要组建完善的管理机构,把好管理机构人员的考核一关。

在项目经理的选聘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严格对项目经理的资质要求,对于符合单位要求的拥有国家认定资质的人员,单位可以优先选用,这是从组织底部把稳关口,上梁正下梁不一定歪,上梁不正则下梁一定歪;其二,对项目经理的工作不定期进行抽查,可以通过书面材料进行,也可以通过深入调查进行,这是通过管理实践了解管理能力,毕竟一纸文凭终觉浅,深知能力必躬行。

在项目班子的其他人员选聘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严格依据职位要求选聘人才,进行人与岗的最大化匹配,如果人员不能胜任岗位的要求或者是人员需要更高的岗位才能发挥其才,需要进行裁撤或调动;其二,关注人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工程的管理与建设,不仅需要每个人员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也需要人员之间的互相协作,以形成团队合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于此,可以使用模拟项目进行考察。

3.2 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实施责任制。项目工程往往规模大、内容广,相应地,牵涉人员也多,程序繁琐,如果不能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很可能导致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或者是因为不能追究责任而敷衍了事。所以,必须推行责任制并严格落实。具体来说,可以从连个方面着手:其一,精简管理人员,规定每个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让其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以及完不成所承担的责任追偿;其二,减少管理层次,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这有利于项目经理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及时进行管理变通。

其次,实施激励制度。这是对工作量进行基本工作量与超额工作量的划分,然后物质或精神奖励额外工作量。于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落实激励制度:其一,定期考核施工团队的工作量并及时录入,然后比对预期工作量或者是平均工作量,对超出预期或平均的值进行适度的奖励;其二,结合安全、质量等指标,不能一味地以量进行评测,工作量固然重要,影响到工程能够如期或者提早竣工,质量与安全同样不可忽视,影响到生命安全,所以,必须把这两个指标考虑在内;其三,把工程的进展或者是单位的发展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使得个人和团队目标能够互相促进。

然后,实施监督制度。在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监督工作,不谈外部监督,只说自身监督,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程质量,避免错过解决的最佳时机;其二,对工程建设中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将成本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财务风险管控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3.3 实践辅助性的管理方法

首先,实施样板先行的管理方式。样板先行是现代工程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做出质量一流的工程样板,或者是掌握相关数据,供施工队和管理部门进行参考。施工队可以观摩样板工程或者是学习相关数据,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强化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样板,比对工程建设的实际误差,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此外,管理部门还可以对样板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正方案,避免自身工程建设出现相同的问题。

其次,强化对监理的管理。于项目的质量而言,监理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强化对监理的管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约束监理人员,实施有效监理,这是通过精细化合同条款,提高监理的执行力;其二,对重难点工程或者是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监理,必要时可以实施多方共同监理。

参考文献

[1]田伟汉.项目工程的管理和控制[J].山西建筑,2005(1).

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篇11

一、 解决认识问题,为开展校本教研打下思想基础

为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首先要提高他们改变学校薄弱面貌的信心。为此,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地认识校本教研问题。

1. 正确认识薄弱学校的后进生问题。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就是要遵循“全心全意依靠教师”这个一般规律。建立管理机制与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精神和利益需求,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共性。然而,薄弱学校在发挥教师作用的过程中又有自身的特点,即个性。

我们开展一年多的课题《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策略研究》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在薄弱学校管理中,要做到依靠教师的关键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地看待教育对象和教育结果,就会产生认识偏差和消极情绪。比如,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越比越没有信心,却不拿后进生的现在与过去相比,看到其进步;对后进生的缺点越看越多,优点越看越少,从而失去耐心;对后进生只盼其快些进步拿到好成绩,为自己争得名气和面子,但现实又往往使得越盼越没有信心……教师的这些观念和做法,一方面会影响学生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教师逐渐产生负面心理阴影,即认为“后进生难以炼成正果”,何必枉费心机。因此,薄弱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积极地引导教师树立“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和有价值”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前提”等基本理念,然后将这些认识和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 明确转变后进生的基本途径。薄弱学校后进生多是其特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后进生进步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因此,在遵循教育活动共同规律的同时,找到后进生的特殊教育规律,是转变薄弱的核心所在。实践证明,薄弱学校的教育必须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要帮助后进生走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追求的健康人生之路,让他们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人,怎样做这样的人等。后进生一旦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他们的学习便有了方向和动力。另外,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主要还不是智力原因,而是他们缺乏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3. 要正视现实,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薄弱就是差距,只有正视现实,科学对待差距,改变薄弱面貌才能对症下药,产生效果。不敢承认薄弱,越遮掩就会越被动,越走向薄弱。可见,承认薄弱是转化薄弱的开始,对薄弱点认识越深刻,加强的措施就会越正确越有力。

看清了差距之后,敢不敢改革,是否善于改革更是重要的问题。

现实中,不少薄弱学校由于牵涉到教师利益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出现不敢改革的现象。有个别校长甚至担心改革失败,遭人耻笑,只是在小圈子里小打小闹,形式上应付一下。他们没有认识到,即使改革失败也比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更有价值,因而错过了学校的发展时机。

善于改革主要是方法策略问题。正确的方法策略,一要符合学校工作的规律和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二要有利于凝聚人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三要结合实际,便于操作。

4. 认识薄弱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村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许多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有偏差或不到位。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认为教育科研是科研部门的事,自己的责任是教好书育好人,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搞什么科研。其实,从实际出发,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校本教研就是一种科学研究,而不一定要搞什么大课题,做多高深的大学问才是科学研究。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更多,在实施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更尖锐,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更多更复杂,不去研究,这些问题又怎么能解决?实际上,我们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如教学反思、案例研讨、教学随笔、专家引领和借鉴吸收外地经验等都是具有可操作性和行之有效的。 “问题就是课题”,“解决问题就是校本教研”,这是对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最基本的认识和定位。

二、学习先进经验,为开展校本教研找到努力方向

薄弱学校在其形成过程中积累了比较多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同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提高是主要矛盾。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突破口。

薄弱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件异常艰苦、不易见效的工作。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一些新崛起学校的成功经验表明,要提高后进生相对集中的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育理念问题。后进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相对的,是在其自身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这是教师能够树立起对后进生教育信心的思想基础。

2. 集中力量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排除干扰,把主要的时间、力量和智慧集中用来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要分散和削弱教育教学力量,更不能因意见不一而搞内耗,这是提高后进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力量保证。

3. 教育教学方法问题。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健康成长缺什么,教师就要教什么,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教师怎样教,教师就要怎样教,不要追求按部就班的“规范”教法。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是后进生教育的有效方法。

4. 管理问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管理、学生学习和行为规范管理等都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来进行,不能为管理而管理,这是提高后进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

除有这些共同的规律外,这些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兵教‘兵、在‘做中学”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东庐中学的“集教案、学案、笔记为一体的讲学稿”等。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这些经验,推进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校本教研。

三、 真抓实干苦干,确保校本教研真正取得成效

一年多来,我们从抓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脚踏实地地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关课题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阶段性成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以 “七课一反思”实现校本教研常态化。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营造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我们以课改理念为指导,盯住课堂教学抓教研,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尊重、解放学生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学生智慧为基础,以激活生机为追求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一年多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即以“七课一反思”——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等为主要内容,集“教、研、训”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以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引领”的进修培训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2. 以 “三课并举”实现校本教研有序化。“三课”即常态课、展示课、听评课。做法是:关注常态课,以其作为发现问题的着眼点,每天抽取一些学科和班级组织随机听课,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推举展示课,让其成为展现教研成果的亮点,每月轮流推选教师代表上课,学校、教研组写出评估报告,让教师观摩交流后移植;研究听评课,以听评课作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切入点,对常态课、展示课,及时组织教师评议、研讨,并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分析等,每月收集教师的反思、案例分析进行评比。

3. 用“磨课”促使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加快成长步伐。借助“公开课”、“竞赛课”等,让备课组成员一起参与“磨课”,能让青年教师较快地深刻理解教材,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总之,农村薄弱学校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在认识和定位正确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大胆改革,在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努力探索以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的有效途径。近两个学期来,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有的学科进入了全市前列,教师参加各级教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人数也逐步增多,有近两百篇论文参加各级评比,获一等奖的有近百篇。

(此论文为玉林市级课题《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浅谈提高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篇12

一、工作中常见问题

1. 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行动有规律进行的保证。目前,医院对档案工作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的工作准则,造成查找档案资料困难,也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和损坏,减低工作的效率。

2. 档案管理人员能力不够。

时代在前进,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很多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的综合能力还不够,因此难以很好地胜任工作。

3. 事业单位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够。

单位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用的重视度不够,投入太多人力物力不够,存放档案的空间狭窄,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加上很多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规范管理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对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出科学、系统、完整、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如文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基建档案立卷归档制度、设备仪器档案归档制度、会计档案归档制度等规定。最重要是建立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医院要细化工作人员职责,明确每一级负责人与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任务,并将这些制度和规定纳入医院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之中,以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 加大医院重视力度。

为了使档案管理更加有效,笔者认为医院必须加大重视的力度。首先要定期加大宣传的力度,医院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把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宣传我院档案基本情况,提高全院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要以《档案法》为学习的对象,在职工充分认识档案工作与医院管理的密切关系,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形成依法管档、科学管档的局面,要求全体档案人员积极学习,明确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再次,医院要增大投入,采购一些现代技术的档案保护设备的配备,如档案库房的空调、去湿、灭虫、灭火设备;另一方面要引进现代化计算机管理设备,用于各项档案业务的储存、阅读、检索、分析,从而节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便日后对资料调档、查找,提高工作的实效。

3.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效率。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整体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整理文件、编号、归档。身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懂得相关的工作技能与知识,才能胜任工作。首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电脑操作。目前,互联网和计算机管理是保存档案资料最好的方式。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电脑操作技能,必要时参与类电脑能力的培训。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增强资料档案管理的能力,参加岗前培训、档案知识培训、重大建设项目培训、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专题等培训,增强自己上岗的能力。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要积极进行学习,经常阅览各类有关书籍,使自身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素养等进一步提高,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4. 合理整理及使用档案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医院设置综合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各科室配备兼职档案人员。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由医院综合档案室对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我院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保持档案之间的联系,笔者所在医院一般按年、月顺序分类整理,所有的资料会遵循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的原貌和完整,准确判定文件的保管期限,适合新技术应用的需要,便于保管和利用。接着笔者会参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制档案号,使档案有序地存放,以便需要时快速查找翻看,按照医院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使档案资料发挥它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水平以及管理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整个医院顺利的发展。医院的负责人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才能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在工作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有效地保存和整理医院的资料,以便日后进行交流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会计档案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2016.1.1.

[2]翟羽佳.浅析城乡低保档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3):50-51.

上一篇:税收优先权制度下一篇:慢传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