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2024-06-21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共12篇)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篇1

提升火车行车效率, 能够快速、有效、高质的达到运输目标, 而机车是决定火车运行效率的重要部件, 机车的生产工作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 目前我国火车行车普遍具有运输线路饱和、火车站点停留时间偏长、火车故障率高、检修工作难度大以及缺乏系统管理等不足, 因此, 提升火车的管理水平与使用效率对于铁路行业的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目前我国火车行车的管理系统。

一、提高行车组织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 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对于火车行车管理水平提高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 企业应该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必要的专业培训, 提升其管理水平, 为管理制度与体系的落实奠定基础;其次, 企业应该加强对检修人员的管理, 使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提升故障解决的速度, 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对日常作业造成影响;最后, 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自我提升, 部门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交流会, 与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交流经验, 不断学习, 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

(二) 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给工作人员的行为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首先, 相关部门需要对机车的停站调车次数与时间具有严格的规定, 在一般情况下, 往往不能大于一次;其次,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谨的行车制度, 例如对速度、程序以及步骤等都应该具有明确的规定, 工作人员不可随意自行提升行车限度范围, 应该保证火车的正常运行, 提升火车行车的安全性;最后, 制定系统的人员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火车行车中, 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组织分散的情况, 由于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使得各部门人员无法对火车行车的情况具有全面的掌握, 这使得机车等挂时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甚至火车调度员对火车安排表了解不清楚, 导致无法按照计划安排火车, 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三) 建立基础管理考核体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 火车行车的相关内容也不断复杂化, 因此, 这使得相关的基础管理考核体系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首先, 应该将工作效率纳入考核的范围内, 通过对工作效率的管理, 提升班组的整体水平;其次, 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班组人员的工作效率, 从而为火车行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 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分组, 实现小组内部的自我管理与考核, 缩小管理单位, 提升管理水平, 从而实现工作人员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二、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相关策略

(一) 缩短火车周转时间

火车的周转时间偏长是我国铁路运输普遍存在的组织管理问题, 这主要是指机车牵引火车往返一趟所使用的时间, 其主要包括启动时间、站点停留时长以及折返时长等, 而减小站点停留时长则是缩短周转时长最有效的措施, 相关工作部门可以针对站点停留时长进行合理安排, 尽量协调停站时间与作业时间, 保证停留时间能够满足作业的需要, 同时, 相关部门还需要合理安排作业流程, 使得相关流程更加流畅, 这能够有效缩短火车周转时间, 提升行车效率。

(二) 完善相关设备

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与工具,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机车效率, 首先,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配套设备的升级与更新, 使用质量良好、性能较佳的设备, 避免设备故障对作业进度与效率造成的影响;其次, 应该增强对设备系统的合理搭配, 保证作业程序的流畅性, 提升工作效率;最后, 在日常工作中, 应该大力推广平行作业的方式, 最大程度降低机车的移动时间, 缩短整备时间, 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另外, 还可以对部分机车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可以将长期置于仓库内的机车转借他人使用或出售, 最大程度发挥设备的作用。总而言之, 设备系统的升级与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机车运行效率。

(三) 提升机车技术水平

机车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其运用效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机车技术水平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技术专业性, 规范、严谨的技术操作与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车故障与问题的产生, 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运用效率, 另外, 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能够较好地保证作业的流畅性, 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技术速度, 速度的快慢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的体现, 首先, 这对机车的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来源;其次, 技术速度的提升还需要保证火车日常的检修工作, 保证火车运行状态的良好;最后, 对于技术速度的提升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 不可无限制的加大速度, 否则会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造成威胁。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机车作为火车行车动力的重要来源, 其运用效率对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机车的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提升火车机车的运行效率, 提升其管理水平, 减小机车周转时长, 从而实现我国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

摘要:火车是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 而机车则是火车的主要动力来源, 火车的启动与调车都主要通过机车来运行, 机车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火车的运行质量, 合理利用有效的机车, 提升火车行车效率, 能够有效提升火车的承载量与速度, 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行车管理水平与机车运行效率的提升策略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希望能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行车,组织管理,运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建波.永煤矿区铁路推行固定机车施行环形运转制交路的意义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 (03) .

[2]李玉敏.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分析与措施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 (02) .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篇2

东岳乡为了改变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坚持用制度管人,从而培养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东岳乡机关管理制度》经过了为期两个月的职工反复讨论修改,乡党委会多次研究后提交职工会上表决同意实施后形成。包含15个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用餐制度、值班制度、机关用车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文书办理制度、保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驻村干部工作职责、撰写信息调研文章制度、奖惩制度)。制度执行后,全体职工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履职。

二、逗硬奖惩,提高效率

公务员津补贴实施后,干部存在不好管的现象,而事业单位人员也在等、观、看。为了让职工有事干、能干事,《东岳乡机关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奖惩依据,实行每周一通报,每月5日前结算,这激励了职工干好工作的热忱,使他们服务质量明显改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东岳乡李小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与效率 篇3

加强环境适应能力,积极适应形势需要。从政府产生的机理来看,政府源于社会的需要。正因为有社会的需要,才决定了政府的各项职能。但政府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政府存在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其服务的对象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政府在职能上应该积极转变,以适应环境和服务对象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现代化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今天,政府更多的是要善于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变直接管理为主为间接管理为主,变微观管理为主为宏观管理为主。如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还是像过去那样搞直接管理、微观管理,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基层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很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在无形中使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之间的矛盾加深。面对形势的变化,政府应该积极适应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思维,及时转变职能,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不仅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成为影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注重信息管理的政府,难免出现管理缺位,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成员、组织与国家的利益。政府要加强信息管理能力建设,自觉树立信息意识,重视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发布,并使之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中得到使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当代社会的信息资源很多,怎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中,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地把握好各种信息,是对政府能力的考验。这就需要政府安排专门人员对有关信息进行梳理、加工,针对各种不同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必要的选择,经过研究分析,通过信息汇报与通报制度,把信息反馈给政府组成人员及相关部门,用于政府决策、政策完善、结果通报与业绩考核。通过对信息充分合理的运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保证权力规范运行。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法制来保障,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制来调节,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实现需要法制做后盾,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制的支撑。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政府依法行政所依据的价值尺度,以及能否公平公正地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公共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政府的责任包含有很多内容,其中法律责任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律责任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承担依法行政的责任和违法行政的后果。政府应该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新执政理念,严格依法行政,改变陈旧的行政思维模式,变“权力属于官方”为“权力属于人民”,变政府“权力本位”为公民“权利本位”,变“无限政府、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增强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和社会事务管理者的作用,避免法律责任的发生。实现依法行政的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将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地置于法律约束之下。推行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把目标具体化、责任明晰化,彻底根除行政执法中因为职能交叉而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监督是对行政权力实行有效制约的必备手段,只有加强监督,才能实现行政的效率与公正,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还必须健全监督体系,推进监督制度创新,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规范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预警应急能力,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为顺利。但在发展的同时,仍然蕴涵着大量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和某些冲突越来越显性化,信访量在持续上升,有组织的群体行动亦呈上升势头,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这些都给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性问题。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立健全社会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政府除了日常的接待上访、处理人民群众的来电来函外,还要定期对本地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调研、排查,逐一分析社会各项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根源以及表现形式、变化趋势,形成处理类似问题的机制,对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矛盾构成因素,进行重点剖析,采取果断措施,依靠群众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政府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平时应该多做一些演练,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警机制,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者系常熟市副市长)

管理规范化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篇4

关键词:规范化,综合,管理

0 引言

“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善于摘选,学会优化是综合管理员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卓越的重要能力。综合科业务总体来看可以用五个字概括:“杂”、“繁”、“活”、“随”、“全”。“杂”指工作内容多事务性,多对口部门,涉及各个部门五花八门;“繁”指工作任务繁重,许多工作(如总结、计划等)都必须由综合口汇总把关,肩负责任重大;“活”指工作对象灵活多变,各级要求多样,有些工作可做、可不做,有些工作可以敷衍交差,也可以创新卓越;“随”指工作时间随机,对口部门出的新思路、新任务,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迎难而上;“全”指工作性质承上启下,起桥梁作用,同时综合科工作业绩优劣映射中心整体管理水平高低。

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做到综合业务管理形散而神不散、杂而有规呢?规范化管理是关键,规范化管理变无序为有序、变杂乱为系统、变零散为整体。让我们的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是减少随机、突击事件带来工作压力的重要手段。

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 (1) 系统的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 (2) 员工的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 (3) 体系的完整: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 (4) 制度的健全: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1 分门别类、化繁为简;集中精力,精益求精

综合科就像中心的“桥梁”,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呈,综合业务上行传达、完成各级领导指示及各处室的工作安排;下行主要为单位各部门及个人;平行与各招商单位沟通、协商谈判。经粗略归纳综合科业务类型主要分为行政管理、党政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计划统计等六大模块,36项常规工作及一部分随机工作。如何摆脱多头领导,多对口管理庞杂、纷乱的工作局面呢?综合管理者需要学会石中拨玉、去繁就简、避虚就实、先紧后松。我想综合管理的重点在于先“理”而后“管”,即:先把工作分类别整理、整顿,理清出业务的轻重缓急,那些事属于常规、那些事属于偶然,然后再来有的放矢、分类而管,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用有限的时间、精力来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1.1 给工作排序

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程度分为四个层次: (1) 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这类事情需要优先去做,合理高效地解决能够保证其他业务顺利进行; (2) 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这类事情需要具备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帮助业绩优异化; (3) 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依据事情的紧迫程度和时间空余合理安排完成标准,时间多则精细化提升管理形象,时间紧张则常规处理; (4) 不紧迫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放置在工作之余,用来提升自己工作处理能力。

1.2 简化问题

简化问题是简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受任务先思考,问三个问题:“我曾经做过没有?”“与我手头工作有哪些关联?”“可以用什么简便方案来执行?”找到问题切入点再快速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1.3 细节管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你所做的工作是否长期有效稳定成长为业绩, 所以做好细节管理是让你能够快速及时找到要用的资料和工具。例一及时整理文件夹 (包括电子的) 和清理办公环境, 做到“物有其位”、标识清晰准确。例二合理利用记事本、备忘录, 及时归类整理一日、一周、一月工作情况, 做到每一项工作在时限完成, 不遗漏、不慌乱。

1.4 避免冗繁

冗繁是效率大忌,用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是高效前提。因此,汇报工作简单明了、直切主题,避免装饰修辞扰乱视听;制度规范注重可操作行、执行力,让员工明确控制自己的办公行为,自觉按规范执行;流程设计简练、实用,行一遍即可以指导他人行为。

1.5 突出重点

理清工作重点,放重要精力攻克重要工作,力求精益求精,特别是首次任务更要全心做到卓越,为以后同类工作提供范本和思路,利用这些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优化工作,创品牌绩效、口碑效益,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 做个会利用时间的“巧媳妇”

达尔文说:“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而同一时间的产出却可能是无限的。想要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学会管理时间。我们把可控环节规范化、常规化,节约问题处理的周转、思维时间;把可预计的工作提前计划、规划,提高工作效率和任务质量;把意外的工作条理化、归类化,参照规范模式,避免失误与遗漏。

2.1 学会时间集中化和分散化技术

提高实效的时间管理方法要根据事件特点决定聚焦时间还是分化时间,任务类似、思维顺势的活动任务安排在同一个集中时间点来完成,可以节约来回跑趟的时间和思维转换的时间;而另一类大型任务,在一个时间整点内完成很困难,也不符合综合业务特点,因此分散时间,在某个集中时间点完成相应的工作部分。

2.2 为自己预留时间空白

不能把时间安排的很满、很紧张,特别是领导交办的任务一定要预留时间用来修正和改进工作结果,否则你会产生疲于奔命的感觉,为完成工作不停地加班,这些都会造成压力和紧张感,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以办公用品发放为例,对2011年度办公用品的发放记录做了个简单统计,得出二个较明显趋势:一是中心科所领取频次高于各保险事务所;二是人数多的科所领取频次高于人数少的科所。简单归因领取频次取决于领取物品的方便程度和远近度。以平均每月20个工作日,一年240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天至少需要3次发放办公用品,从综合科办公室到库房以极速完成发放一次20分钟计算,那么发放人员每天至少需要1个小时时间来做日常办公用品的发放,一个月则需要20个小时来做这项工作。从发放记录领取项目分析,办公文具的领取频次远远高于其他用品,一方面是文具属于易消耗品,另一方面分析领取人签字可以看出,文具领取基本呈现出单人服务趋势,即:个人领取个人所需(这一特点在中心科室较为明显)。如果我们改变这种随机的发放模式,采用计划配给统一发放模式将会大大减少发放用时,节约时间成本。例如:各科、所填写计划用量表,发放员依据表单每月定时统一发放一次办公用品,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发放员利用闲余时间按照表单计划先配给好各科、所所需办公用品,集中时间各科、所统一领取,估计领取时间不会超过2个小时,那么每个月将节约18个小时来完成其他工作项目。

2.3 计划会让工作事半功倍

时间管理是提高一个人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武器。一个人工作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圆满完成任务,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能合理计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在最少的时间做好最多的事。有计划的工作,有目的的分配时间是事半功倍的有效手段。计划是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出击,如何才能在纷繁的综合事务中提前计划好自己的工作呢?任何岗位都需要不断归纳总结工作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门以及相关活动,找到领导安排工作的规律,这样就可以做到提前预知、提前准备。综合工作计划可以分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大事件依据油田公司、矿服总体目标以及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把大事件细化在每一个月中,按计划表提示领导或挑自己空闲的时间来执行、实施。计划实施过程要不断反馈、记录事件进展、问题等,遇到受阻或时间冲突则推延或取消,但要有解释和后期建议(如是否以其他形式开展或者选择其他时间等)。小事件、领导临时安排工作则需要找空余时间,插空办理。这样不至于大事小情同时袭来而手忙脚乱、临阵应付。如此而来,在没有突击事件时,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计划内事情,把工作做到完美、卓越,成为一年工作的亮点。

3 规范化综合管理细节,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追求效率和效益。综合管理规范化、常规化要求使管理体制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把琐碎的综合业务变成一个个模板,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便捷的工作思路和操作范本。细化管理规范就是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细、量化,有利于落实到行动中。综合业务庞杂繁琐,需要用细心、恒心把每一项工作归类细化并标准化,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3.1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标准条件和资源条件,是组织架构设计管理的规范化。

这也就是通过明确地确定每一个岗位角色所要承担工作的内容、质量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授予获得支配、使用权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

3.2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方法程序条件,是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化。

流程管理的最大好处在于系统分析了企业运行的所有事务工作,对企业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做出了非常具体的界定,让管理者不再茫然无序,让员工不再不知所措。事件流程化、标准化不仅可以让主持操作事件人员更快的进入事件发展流程,还可以让事件应对人员很快的接受事件规范并做好准备。减少事件进程中解释、重复、纠错的成本。

3.3 对应于零碎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规范化。

“习惯成自然”,把高效而又标准的作业方式变成工作习惯,即通过自主进行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构建,创造一个认同的企业文化,以推动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员工自觉维护、自主成长。

管理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综合工作随机性强,主控力差,然而我们坚守“甘于平凡,拒绝平庸;积极心态,朴素做事;立足岗位,创造卓越”,把每一件小事做到细致入微,把每一次服务做到周到贴心。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创新、改进,让综合工作如常青之树,春生秋实,年年有新意,日日展新颜。

参考文献

[1]张浩.新编办公室事务管理执行标准.蓝天出版社, 2008, 1.

[2]张学民.没有平凡的岗位, 只有平庸的员工.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1.

[3]吕晓滨, 孟丹.要有一颗进取心[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 10.

[4]郭海平.时间是管理出来的.金城出版社, 2008, 7.

优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篇5

灵仙乡九义校 冯青平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本文结合目前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 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臵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三)充分的课堂准备,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必须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

第一、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巧妙运用教育机智,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及时、果断地对问题行为做出处理。第四,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难度过易,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低下。

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加强成教管理,提高培训效率 篇6

关键词: 成人教育;重视;计划;管理;培训教师;培训效率

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不断提高亿万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坚实可靠的人才基础,这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形成好学上进的社会风气,对于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促进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成人教育也有着直接的作用。

怎样才能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管理,使培训达到预期的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成人教育管理经验,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提高培训效率的关键: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和选用优秀培训教师。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为了将培训班办好,培训主管单位的领导必须将培训通知、培训名额和培训需提交的材料尽快下发到各参培单位与主办单位;送培单位的领导要按分配的指标落实到人,及时提交报名需要的各种材料,组织参培学员准时参加培训;主办单位的领导则需要在学员报到之前,做好各项开班前的准备工作,如:学员食宿、培训场所、培训教师、培训课程的安排等等,为培训班的顺利开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提高培训效率的前提。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根据教育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根据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有计划、分领域、分层次大力加强对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训。到2015年,每人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

—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以提升企事业单位员工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全员培训,特别是加强技能型人员、一线经营管理人员和新进员工的岗位培训。到2015年,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不低于45%。

—根据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开展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到2015年,农村居民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20%以上。

—大力加强农村转移劳动者的转业培训。广泛开展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在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到2015年,上述人员都有机会和条件参与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

为了达到培训目的,就必须针对培训班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国家对参培人员的职业标准与要求安排课程,组织教学和实训,确保培训班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

三、抓好日常管理工作

抓好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配备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俗话说:“火车开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的班主任,可以将哪怕是几天的培训班管理的井井有条,团结向上,凝聚力强,和谐友爱。

2、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机构。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设立班干部时可以按分片管理的原则来配备班干部,在同一地区或人数较多的同一单位,任命热心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员担任干部,负责管理学员的具体事务及与老师、领导的联络工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学员之间的了解,也更利于开展班级工作。

3、制定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要求学员按规定填写报到登记表,服从统一住宿安排,不得在外住宿;按时参加培训,上课时关闭移动电话或改为振动方式,保持良好的培训秩序;不得随意缺席,不要擅自离开学校;遇特殊情况,必须经领导批准,报班主任备案后方可离开;培训期间要保持教室、食宿房间的卫生,爱护食宿设施和物品,做好防盗、防火工作,不单独外出,锁好住房门窗等。还有加强对学员的考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和送培单位的领导联系,确保到课率。

只有班主任、班干部和学员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确保培训顺利进行,提高培训效率。

四、选用优秀的培训教师

优秀的培训教师不仅能让培训课程生动活泼,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获得技能,还能激发听课者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获益匪浅。为了确保培训效果与质量,精挑细选培训教师就尤为重要,只有培训教师学识渊博、谈吐优雅、课堂活跃、气氛轻松,才能确保每一门课程,每一次实训都达到了最佳效果。学员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总之,面对新的成人教育发展形势,成人教育一定要抓住机遇,按照各校的总体思路,不断总结办学经验,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强化内涵建设,选聘优质师资,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教育品牌;结合成人教育规律,继续加大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训效率,促进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的函.教职成司函[2013]36号.2013年3月15日.

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 篇7

采购行为, 但与之配套的全国性的政府采购实施细则、相关法律解释等均未出台, 这种现状制约了政府采购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效率低。

针对这一问题, 应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为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应牺牲一定的采购效率

政府采购制度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 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政府制定采购制度的目标。因此, 任何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手段, 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在政府采购法出台之前, 采购人可根据自身的需要, 随时在市场采购所需产品, 这样采购的时间可以缩短, 采购效率相对较高。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 相关的采购程序也会随之增加, 从编制预算、立项、审批、执行直到合同确立, 需经历的环节增加, 势必使采购时间延长。在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 延长采购时间必然导致效率下降。虽然采购效率有所下降, 但其前提是体现了政府采购制度的价值———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在保障国家利益、防止贪污腐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些是不能简单地用采购效率来衡量的。因此, 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牺牲一定的采购效率是必然的, 也是必要的。

简化政府采购项目审批程序, 削减人为因素对采购效率的影响

目前实行的政府采购制度, 要求相关采购单位年初必须上报全年的政府采购预算, 这个预算不仅是体现采购金额的预算, 而且是包括所要采购的货物、服务和工程的具体要求, 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采购预算须上报行业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人大等相关部门层层审批, 采购单位必须在采管领导三人甚至更多人审批, 因此审批过程不仅需要较长的时

间, 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往往由于某一个人的原因, 不仅使整个采购过程人为地延长、采购效率下降, 还会使政府的执政能力饱受诟病。

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对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进行改革, 简化现行的政府采购审批程序。对于未列入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 为保证其合理性, 杜绝贪污腐败, 要求其上报行业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及人大审批是必要的。对于采购单位在执行经行业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及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项目时, 仍然要求其到相关部门再次审批, 这就使得这种审批往往流于形式, 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 可让采购单位在执行政府采购预算时直接到财政主管部门的专职人员处立项执行。由于只需一人审核, 可使原来的立项审批程序极大地简化, 由多人审批造成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 还可使采购时间有效地缩短, 确保采购效率的提高。

放宽采购限额, 扩大采购规模, 提高采购效率

在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初, 沈阳市的政府采购限额规定, 货物单价在一万元以上、批量在五万元以上, 服务在一万元以上, 工程在十万元以上, 须报政府采购。随着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采购限额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也不适应采购单位的需要。对采购单位而言, 把全年的采购产品按采购目录分类, 有的产品的采购金额虽不大, 但又达到了政府采购的限额标准, 这类小规模的采购无法吸引相应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往往使已立项的采购项目陷于多次招标而无人投标的尴尬境地。自2008年起, 沈阳市调整了货物类的采购限额, 把单价1~5万元、批量5~20万元的货物采购权划给各行业主管部门, 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采购。尽管放宽限额的幅度不大, 但这一改革使得采购单位的小规模采购不需再走政府采购复杂的程序, 缩短了采购时间, 提高了采购效率。

要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共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最重要的还是扩大采购规模, 以大规模的采购项目吸引更多的供应商投标。首先, 采购单位应尽量把同类产品或相关联产品放在同一个采购项目中招标采购, 以使单独采购项目规模扩大;其次, 行业主管部门应通过所管辖单位的采购预算, 了解其所需采购的产品, 并进行梳理分类, 把相同的采购产品集中在一起, 统一上报审批、统一采购, 使各单位的小项目变成大项目;再次, 政府应委托财政部门或采购中心, 对关系到民生的、不适合招标采购的资源类产品进行统一采购。如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电力等产品, 其价格波动虽较大, 但总体价格趋势是向上的, 并且这类产品一直都是需求大于供给。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供应商以合理的价格参加政府采购投标是困难的。但如果政府牵头, 直接向生产厂家进行大规模采购, 必定会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 可能会由于各使用部门或单位对产品的需求时间不一致, 而使其中某些部门或单位的利益受到影响, 但从采购单位、整个行业或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分析, 以扩大采购规模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来提高采购效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限定招标工作时间, 灵活运用采购方式, 提高采购效率

政府采购的具体执行部门是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中心是从政府机构中分离出来的, 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 其性质属于非赢利性事业法人, 由政府授权, 从事各级政府及所属单位交办的采购事务的机构。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政府采购效率,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采购中心从接到采购单位委托, 到对采购项目组织招标, 再到签订采购合同, 是一个完整的招标过程。这个招标过程是由采购项目信息整理、招标文件制作、相关网站和报纸公示、组织开标、签订采购合同等具体工作组成的, 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其中有的时间是按相关的法律规定所必须的。如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 招标文件所需的公示时间3~20天;确定中标供应商后, 须将中标公告公示7天, 在无质疑的情况下才能签订采购合同。对于这些法律规定的时间, 任何采购单位都无法回避, 而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完全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和相应制度的制约得以提高。当然, 也可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对每种采购方式所需时间进行限定。如广西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结合实际, 确立了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四种采购方式的项目完成时限标准 (分别为28天、15天、7天和10天) , 并要求工作人员以此标准严格完成采购项目, 凡超时限作业的, 追究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这个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政府采购效率。

为保障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沈阳市于2008年推出了对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公务车三类商品进行“协议采购”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由政府采购相关部门对以上三类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后, 最终确定相应的品牌、型号及协议供应商, 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采购单位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取相关产品。但这种采购方式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 主要是因为采购的程序未减少, 采购效率也未明显提高。对于已确定了采购产品的品牌、型号和供应商的, 要比较各供应商的产品价格, 以最低的价格确定中标供应商。因此, 这种形式的采购完全可以不再组织招标评审, 直接要求有投标意向的供应商以书面形式或直接通过网络对相关采购项目进行报价, 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对其价格进行比较, 以确定中标供应商, 并将结果公示。这样做不但可有效地缩短采购时间, 还降低了采购单位和采购中心的采购成本, 既提高了采购效率, 也符合政府采购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建立信誉优良的供应商库和专家库, 提高采购效率

为了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 保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具有良好的信誉, 各地政府的采购中心大多建立了供应商库。通过对供应商的商业信誉、财务会计制度、履行合同情况和专业技术能力、依法纳税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及在经营活动中有否违法记录等进行严格审查后, 达到规定要求的供应商可进入其供应商库, 并准许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能够保证其所提供的产品的品质, 保证满足采购单位的使用要求。政府采购中心对供应商库应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清除那些出现不良记录的供应商, 保证入库供应商的良好信誉。

强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篇8

1 各负其职, 明确设备管理责任

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体系, 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完好的设备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设备的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 达到设备管理的目标。首先, 各级领导要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责, 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要求主管领导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负总的协调、领导责任;设备管理员、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管理、检修、消除设备隐患等负领导责任;基层小队领导对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负领导责任;操作人员要明确设备性能、结构和用途, 明确操作规范、维护作业程序和设备巡检、交接等责任;对维修人员要明确巡检、定检责任。其次, 以岗位、班组为单位, 成立设备承包小组, 承包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包保责任, 对承包设备的目标实行定量考核, 考核项目包括设备完好率、利用率、故障停机率等。

2 整章建制, 规范设备管理制度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有一个规范、科学的制度来保证,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为此, 企业需要制定一套设备操作、保养、预防故障和事故处理的各项制度,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设备的效率。一是制订科学的、详细的检修保养制度。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针对设备的用途、性质、不同的运行环境和不同部件的运用特点, 制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具体的检修保养方式和方法, 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 实现降低成本、保证设备机械技术性能完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目的。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的检查保养项目进行检修保养, 并认真填写《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实施情况表》、《设备日常检查保养记录》等, 为保证生产, 实现设备安全, 提高设备效率创造条件。二是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检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检查、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小修等费用的控制、费用核算、统计、整理分析工作, 做好《设备材料消耗报表》、《设备修理、保养台帐》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并将各项维修费用落实到班组、人员, 使人人身上都有成本费用指标, 让每一位职工都树立强烈的成本观念、效益观念。三是建立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设备操作人员要掌握使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 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做到上岗前的培训、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培训, 平时轮流培训, 让操作人员始终能够熟练操作、规范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二定” (定人、定号位) 和持证上岗制度;操作人员按规定的“三好” (用好、管好、修好) 和“四会” (会使用、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要求使用设备。

3 加强保养,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维修保养是保证设备状态完好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 石油系统由于野外作业多, 设备工作条件恶劣, 设备故障常常有突发性, 加之远离保养站点, 一些小的故障现象, 常常被人为忽略,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维修保养不及时、不彻底。一方面, 要严格设备回场检查制度, 定期组织人员检测设备使用状况, 通过操作人员讲述, 检查人员现场查看, 及时发现异常, 排除故障, 及时组织修理, 把好第一层防线。另一方面, 作为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 避免过时保养, 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 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并及时汇报给设备管理的领导, 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禁止设备超负荷和带病运转, 对设备现场维护要做到“四勤一定” (勤检查、勤擦扫、勤紧固、勤调整、定时准确记录) , 严格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的设备维护十字操作法等管理方法和措施, 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现设备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4 强化监控, 提升设备利用效率

油田生产是全天候的生产单位, 设备使用率高, 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实行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修。这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设备进行动态监控, 并认真做好监测记录,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生产中的设备停机故障及跑、冒、滴、漏现象, 从而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 节约大机设备检修成本。在动态维护的同时, 还要做好定期的检修保养工作。目前, 油田实行的设备春检、秋检, 就是保证设备完好、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在设备维护管理的同时, 对设备故障要分析产生的原因、积累故障原始资料。设备现场管理人员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要及时上报, 不能隐而不报, 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要及时分析、总结, 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和性质, 及时拿出处理方案, 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故障发生的规律, 以便日后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设备故障的发生。

5 奖惩并重, 激发设备管理积极性

设备管理要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管理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一是明确设备管理标准。要制定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各项运行参数在允许范围内, 要达到无脏、乱、缺、锈、漏现象;认真执行设备管理专职制和设备维护保养等规章制度;设备润滑做到“五定”和“三级”, 达到运行部位润滑、附件完整、外表清洁;维修工具齐整完备、灵活好用、摆放整齐;随机配件放置有序;各项记录齐全、准确、保管妥善等。二是开展红旗设备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年评选优秀“三手一员一者” (优秀设备检修能手、优秀设备保养能手、优秀节能能手、优秀设备员和优秀设备管理者等) , 对在设备管理中做出一定成绩的先进个人和班组, 要采取各种措施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并在单位间进行经验交流。三是开展设备大检查活动。除每年进行春秋两次设备大检查外, 还应坚持季度专项设备检查。每次的设备检查, 也都是对已命名的“红旗设备”的复查和重新验收, 对设备完好率下降班组、个人要取消荣誉牌;对故障率高的在检查过程中分析原因, 找出差距, 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 对属于责任事故而造成的损失,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通过有效授权提高管理效率 篇9

授权管理是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时代的变迁使管理者在职能和定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的管理者职能逐渐由PDCA转变为授权、激励、团队建设、员工培育, 职能的转变也使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成教练型领导。所以, 今天在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学习更多的授权的技巧、员工激励和培育的技巧;授权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授权管理是企业各级主管必须掌握的必要一种管理技巧, 也只有通过授权管理, 才能将有关责任和任务有效地分配给不同的下属, 使任务顺利完成, 提高企业整个团队的绩效水平。

二、在企业授权管理中需克服的问题

在企业授权实践中, 常常会遇到管理者不愿意授权、或简单授权的因素影响, 需要去克服和改变。比如:有的上级管理者不愿意往下授权, 一是对自己缺乏信心, 对下属的能力存疑, 对下属缺乏必要的指导;二是自我害怕挑战, 担心下属的成长对自己构成威胁;三是害怕失去控制, 担心授权后失去控制;四是有一种效率假象, 上级自我认为这件事自己能做得更快、更好, 与其花半个小时向下属讲解、示范, 不如自己花10分钟做好;有的管理者简单放权, 导致工作一抓就死, 一放就乱, 忽略整体利益, 对公司的执行力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授权管理

授权管理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需要把握:一是明确工作的范围, 指明要做哪些工作;二是赋予一个相应的权力;三是要有相应的职责, 也就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责权利”三方面均衡。总而言之, 事情要有人做, 做的人有相应的权力, 做不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有可获得相应的奖励。

(一) 掌握授权的时机

什么时候开始授权合适呢?当领导太忙、业务太多, 不在现场或是处在紧急状态时, 就应该授权, 让一线员工代表公司进行直接处理, 让听得到炮声的士兵进行决策, 所以要适时掌握授权的时机。一般而言, 授权的时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过忙、业务过多时, 不在现场或处于紧急情况时;2、要想培养接班人时;3、完成特定任务后, 向下一个目标挑战时。

(二) 掌握授权的原则

经过前人许多授权管理的经验总结, 一些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的很多授权管理的成败教训。作为管理实践者的各级管理人员, 一定要对授权原则有相当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谨慎地决定是否授权, 如何授权。授权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有目的地, 进行逐级授权, 不能进行无交叉授权;2、因事给人、视能进行适度授权, 授权要有相应的权责;3、授权前要进行充分交流, 达成信任, 授权中要进行辅导支持, 有效控制, 授权后要视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奖罚;4、授权中主动寻求协助, 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三) 掌握授权的主要程序

1、明确授权事项。授权前先勾画出工作的重点, 如目标、进度、准则及要求, 以及下属在执行工作时的权力范围;授权的事项包括授权工作的内容、目标, 以及为完成工作目标所需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员、信息等资源, 还包括授受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 授受工作的期限及控制措施等。任何一项授权工作都应在确定进行授权之前就能做到授权事项明确, 这不但是确定授受双方权力义务关系的需要, 也是被授权者展开工作的前提条件。2、制定工作计划。对授权做预先控制的最基本手段就是预先规定目标与成果, 这是现在流行的“目标管理”的一项内容。一要控制目标成果。在授权工作开始之前, 管理者应该与将要授之以权的下属共同确定授权的总体目标。目标一旦确定之后, 不单是对受权者的约束, 也是对受权者的激励。二要预先确立成果评价途径与原则。对成果进行评价, 是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 这是“绩效管理”的一项内容。但是成果评价应有专门的方式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客观既方便管理者检查监督, 又不会对受权者工作造成太多的干扰和破坏。3、选择合适的人进行授权。通过授权工作, 既可以寻找合适的人选去完成特定的工作, 又能培养企业后备人才。所以, 在授权工作中, 选人用人是一项具有根本性、前瞻性的任务, 在这选人方面, 要避免任人唯亲、唯才是用, 或者只看学历, 不重能力, 要综合考虑员工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工作经验、团队管理能力等。4、落实分工。授权者要将工作内容讲清楚, 陈述任务背景, 说明任务的重要性及选择他的原因:详细告知工作的范围、预期要达到的进度和要求水平被授权者拥有的权力范围;对于没有经验或者缺乏信心的下属加以培训、指导, 提供支持;在充分信任的条件下, 要商讨工作方法、制定工作进度、时限要求以及汇报和检讨的形式, 作为授权监督控制的一种途径, 上下层级之间达成共识;最后, 要将授权事项知与工作相关的人士, 使下属名正言顺, 运用其权限去推进工作。5、授权后的监督控制。授权后, 并不是不闻不问, 全盘放手, 在这方面, 管理者下放权力后不要轻易干预, 需要时才从旁协助, 决不越俎代庖, 打击士气。所谓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应该充分信任下属, 但适度的监督必不可少, 必要的时候要提供协助。下属任务完成得好, 要真诚地表扬其成绩, 及时激励, 给予下属一定的奖励。如果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 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使其承担一部分责任。

四、结语

现阶段, 授权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工具, 更深层次, 他属于一种领导的艺术, 管理人员的心态要自我调适,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人才, 克服“我身边没有好的人才”的想法, 对于下属不能要求太完美, 也不能委曲求全和急功近利, 所以, 拥有正确的授权态度是成功授权的必要条件, 是工作中取得下属支持的保证。

通过充分、有效的授权管理, 管理者将摒弃以往疲于奔命的局面, 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重要事务, 而授权后下属及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将逐步提高, 管理效率会大幅提升, 企业的业绩也才会显著提高, 才能朝着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卢小平, 《如何有效授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2]岳阳, 《授权与激励艺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出版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篇10

医院应根据财政部、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和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本单位的医疗票据管理制度。应从制度规定、岗位设置、各项工作流程的设置、风险防范等环节加强管理, 实行刚性制度、强化责任落实、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稽核制度, 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票据管理体系。

医院应设置票据专管员, 负责票据的领购、保管、发放、核销等工作。票据专管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票据专管员工作, 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票据专管员设置岗位责任制, 明确岗位职责, 设置工作流程, 明确工作要求, 使其按工作职责和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推广, 医疗票据实行信息化管理, 在电脑系统中就能监控票据使用票据情况。票据专管员应定期检查HIS系统中各收款员的医疗票据使用情况, 防止有未使用的票据长期存放的情况。医疗票据分为医疗门诊收费票据, 医疗住院收费票据、医疗预交金收据。发放医疗票据时应按收款员, 将票据起始号码录入系统中, 收费员只能使用自己领用的且与微机系统中票号相符的发票。医疗票据的使用实行谁领用、谁使用、谁负责的票据管理制度。收款员在使用票据前应核对发票票号, 防止不小心使用了别的收款员的票据。

医疗票据信息化管理中应注重使用者权限的设置。收款员只有收款、退票的权限, 无修改结账后形成的日报表的权限或其他权限。如因系统出错等原因造成日报表等信息错误, 只能由结算科科长、组长或票据审核员提出申请, 由信息管理中心根据提出的申请从后台进行修改更正。收款员原则上无补打发票的权限。如出现错误, 实行退票处理。但通过本医院在票据管理的过程发现一律禁止补打发票存在一些问题。出院结算, 发生无法打印发票时, 做退票处理, 医保系统退票后重新传输数据, 结算后容易出现差错。所以, 针对不同的情况, 可以采取不同的授权方式, 门诊收款员、住院预交款收款员应无补打发票的权限, 出现错误, 做退票处理, 同时将与系统中相同票号的发票空出, 由结算科组长等管理人员在发票上签字说明。办理出院结算的收款员设置补打发票的权限, 但票据审核应设置更为严格的审核流程。

医疗收费票据退票的管理, 是医疗票据管理的重要环节。退票流程的设置, 一方面应考虑医疗收费资金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应考虑患者方便、流畅地进行退票。现退票中存在问题表现为:一、收费员有意或无意将已收款在电脑系统中做退票处理。二、患者将与做过检查或治疗等的票据又到收费处进行退票处理。三、不法分子骗取病人的票据, 尤其是住院预交款收据到收费处退款。四、有的医护人员将病人的票据拿到收费处退款。医疗票据分为医疗门诊收费票据, 医疗住院收费票据、医疗预交金收据。设置医疗票据时应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 设置不同的退票流程。住院医疗, 患者的身份基本确定, 医疗费用早已产生。因计费错误, 或者患者及其家属先按照自费进行医疗费用结算, 现要求按医保结算等原因进行住院医疗票据退票。因计费错误, 应由主管医生通知收费员, 收费员进行身份确认后收回原收据, 在HIS系统中做退票处理, 主管医生更正费用后, 收费员再重新进行结算。先按照自费结算, 后要求按医保结算的, 只要符合医保结算的相关规定, 收费员确认身份后收回原医疗收据, 按照医保结算的相关规定重新进行结算。对住院预交款收据的退票, 为保障患者资金的安全, 对办了入院手续又不住院需退预交款的, 应由主管医生签字说明, 收费员确认身份后收回原收据, 退款并在HIS系统中做退票处理。不能只退款而HIS系统中还留有预交款记录。门诊患者人员较多, 人员信息很难采集, 首先患者看完病做完检查、治疗后, 医护人员一定要收回门诊医疗票据的记账联, 谨防患者看完病后又到收费处退款。当日的退票, 为方便患者及家属退票, 只要收据联、记账联、处方齐全, 并出示医保卡、身份证等相关身份证明, 收费员就可以做退票处理, 隔天、跨月的退票, 必须到科室签字确认, 并出示相关身份证明, 收费员收回收据联、记账联、处方可做退票处理。特殊情况, 不能出示相关身份证明的, 由检查、治疗等科室领导签字确认未做, 收费室组长审核签字确认也可以做退票处理。

票据的稽核是票据管理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医疗电子信息化建设在各医院迅速发展。利用电子信息化, 在HIS系统中设置票据审核系统, 票据审核系统设置病人的姓名、住院号或ID号、预交金、现金、银行转账、POS刷卡、记账、工伤、减免、各项医保、收款员、结算日期等信息。以上审核系统以收款员结账序号进行查询。这样改变以前手工打账核对票据的方式, 做到了票据审核方便、快捷、数据准确。

医疗票据应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即收费员、收费组长、会计稽核员三级审核。收款员缴款日报表的设置应包含退票信息, 即包含退票收据号、患者姓名、退票金额、退票日期。还应包括本次结账已经使用的发票的起始号码。门诊收费员结账前应对照交款日报表全面进行审核, 发现信息不符, 及时更改, 及时解决。门诊收费组长应对照收款员日报表各项目, 核对收款员汇总日报表,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会计稽核员应对门诊收款员个人报表、收款员汇总日报表各项项目进行全面审核, 尤其应注重退票信息的核对, 应将收款员个人日报表上的信息与原始票据进行核对, 并严格按照退票的相关规定审核退票的原始票据。同时应注意核对各收款员结账号内已用发票的起始号码, 并及时、准确核销已使用票据。经过核对的报表与实际如不相符, 应调整报表, 按照调整后的报表入账。如条件允许, 应调整HIS系统中的数据, 从HIS系统中重新取数入账。门诊票据数量太大, 对照审核系统一一核对, 工作量太大, 且结算流程相对简单, 医保结算出错率低 ( 出错时, 结账前应解决) , 可对照审核系统进行抽查核对。前面谈到, 因医保清算等原因, 住院医疗票据设置了补打发票的功能, 住院结算与门诊结算相比更为复杂, 住院预交金金额较大, 根据重要性原则, 住院医疗票据和住院预交金票据应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核控制措施。收款员在结账前应核对票据, 在条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经行全面的审核, 包括医保结算信息的审核。如票据太多, 应核对现金、银行转账、工伤、记账、POS刷卡、退票票据等信息。收费员组长应将收款员个人日报表与收款员汇总日报表一一进行核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票据审核系统下进行全面审核, 发现数据有误, 及时更正。会计票据稽核员, 应将各收款员结算的与日报表相符的票据记账联与HIS系统中票据审核系统中的各项数据一一进行核对, 尤其应注意住院医保结算的票据各项医保数据的核对, 如果俩者不符, 联系相关人员及时更正, 必要时进行重新结算。汇总日报表应根据HIS系统更正后的数据取数入账。这样做到账单相对 ( 收款员个人日报表与医疗票据收据相对) , 账单相符, 账账相对 ( 收款员个人日报表与汇总日报表) 、账账相符。提高了审核速度, 增强了工作效率。

通过医疗票据领购、发放、使用、稽核等环节的控制管理、尤其是重要环节、关键环节的控制, 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做到医疗收入数据真实、准确, 以保障资金安全, 提高医院经济运用管理。

参考文献

[1]周爱珍, 蒋翔.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7) .

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途径探析 篇11

一、影响图书管理效率的因素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图书管理带来了新篇章,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在给图书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新技术在管理上应用并发挥作用,需要管理人员和读者的共同努力,而就目前我国图书管理状况看,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在图书管理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1.少数图书馆(室)在管理制度上规定不明确,使图书使用效益得不到提高,同时给图书馆和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需要对图书管理制度进行规范。2.一些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上还存在凭借个人经验的现象,手工操作为主,利用简单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文献采集、收集和整理等辅助性工作,而现代化图书馆要求图书管理必须改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全面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藏书作用和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现有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显然与现代化需求不符,需要对图书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进行创新。3.管理体制主要以集中式管理为主,服务对象仅限于本单位职工,还未形成高层次的图书管理部门或管理系统,使得图书馆(室)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使资源出现重复浪费现象。

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途径

(一)规范图书管理制度

图书馆(室)主要是为人服务的,有无规范的管理制度直接关系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从图书管理现状看,还存在一些只借不还、借阅数量过多、借阅时间较长的读者,或丢失、损坏期刊的读者。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借阅数量、借阅期限、丢失图书罚款的规定,出现此类问题后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通过制定图书管理制度,提高现有图书利用效率。相关管理制度后,当读者中有借阅不还、借阅时间量大和时间久现象,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对读者进行提醒或以耐心教育的方式督促读者及早归还图书;对于丢失或损坏图书的读者,应视情况给予纪律处分或一定的经济惩罚,使更多读者能按照图书馆规定借阅书籍,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减少图书损失。

(二)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作为图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始终以图书馆服务性质、管理内容和工作要点为依据,做好如下工作:1.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以时代需求为己任,培养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为满足读者需求而不懈努力。2.要不断钻研管理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图书管理人员作为连接图书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要求图书管理掌握文献采集技术、分类分编技术、向读者宣传的技术、文献检索和利用技能、信息资源协调技术,以便读者有需求时对其进行指导并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3.图书管理人员工作和学习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从读者动态要求出发,明确自己工作、学习的研究方向,当读者有问题时,管理人员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及阅览室现有资源,对读者进行具体指导和推荐,这样不仅能提高读者满意度,还能吸引更多读者,同时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增强管理人员的信心。

(三)改变传统服务模式

图书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服务型工作,图书管理人员作为图书服务的主题,需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图书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图书管理效率。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机制,实现图书资源网络化管理,将不同电子文献资源分享在同一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图书共享,并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规范,以满足各单位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其次,全面实施网络信息导航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种类繁多且形式多样,需要一个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系统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工具,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同时对网络服务功能进行丰富和拓展,使图书管理网络化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优化美化图书管理环境

首先要通过对图书馆的软环境进行创新,为图书馆(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读者在图书馆(室)中亲身感受知识给予人的力量。每个单位应该在图书馆(室)的设计上下工夫,使读者走进图书馆时,会感受到书香浓郁的氛围,让读者全身心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和美的召唤;同时对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进行创新,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可以跟随信息时代发展步伐,将现代图书馆(室)管理设备应用到图书馆(室)中,为了实现图书馆(室)的功能,可以在图书馆就近的功能区域放置扫描仪和服务设备,分别为读者借阅提供便利的条件;再次,当读者需要借阅时,可以给读者办理好图书借阅手续,并且将各种比较完整的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准确储存起来,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最后,读者可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和网上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拓宽读者的视野,还能使吸引更多读者、读书育人的目的。

(五)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要在图书馆中建立健全完善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并鼓励图书馆管理人员积极进取,同时在图书馆管理人员选拔上面按照各学科设置有效划分,明确图书馆馆理人员的责任和服务对象。另外,还要在人员选拔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要求,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方法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日常工作技能。因此,只有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有效培训,才能树立图书馆管理者的良好形象,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束语

狠抓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篇12

1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活动

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是危险有害因素。成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安全检查表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培训,发动职工查找身边的危险有害因素,发动单位查找本单位的危险有害因素。由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活动领导小组划分三个单元进行汇集整理,得出单元的危险有害因素见表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活动领导小组在分析火灾因素时,根据火灾产生严重程度、后果等不同,又进行了细分。档案库房、资料室存有大量纸质、胶片等实物资料,划分为一类火灾,定为后果很严重;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放量少、用量小,实验室的火灾爆炸,划分为二类火灾,定为后果严重;勘探开发研究单位,主要是所用资料、图纸、微机等,划分为三类火灾,定为后果较严重。

将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用风险矩阵图表示如图1。

纵坐标表示失效可能性,横坐标表示失效后果。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归类,主要分为三类,一类红色区域主要是交通车辆伤害、现场施工伤害、档案火灾等,称为高风险区域;二类黄色区域主要是实验设备伤害、触电、中毒、火灾爆炸等,称为不可接受风险区域;三类棕色区域主要是火灾、触电等危险有害因素,称为低风险区域。

2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将划分出的三类危险有害因素落实到基层单位,对号入座。存在一类危险有害因素的单位划分为一类安全管理单元,以此类推。将5大板块28个基层单位划分为三类安全管理单元,一类有4个、二类有8个、三类有16个。

一、二类安全管理单元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程度明显高于三类安全管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的类别不同,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

(1)领导承包责任制。

一、二类单位由院领导和室领导两级干部承包安全。院领导每月至少到承包单位检查安全1次,院HSE委员会每月对院领导承包情况考核1次;室领导每月至少到承包的班组检查安全1次,并协助院领导搞好检查工作。院每月检查考核1次。三类单位由室领导承包安全,院HSE委员会每季度检查考核1次。

(2)落实职工承包安全责任制。

一、二类单位将安全生产重点区域划分为安全责任区(房间、设备等重点部位),由室领导、班组长、职工承包,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三类单位也划分安全生产责任区,在室领导承包班组的基础上,由职工承包。一、二类单位形成网格密集的安全管理网络,三类单位形成网格相对大的安全管理网络。

(3)安全教育。

一、二类单位每周以班组形式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在月度安全检查考核时一并考核。三类单位在保证职工每周有时间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至少每两周组织职工学习一次,季度检查时考核。

(4)建立安全重点部位档案。

将一、二类单位的危险有害因素所在部位、设备等,作为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登记建档,加强管理。三类单位不设这方面的工作。

(5)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针对一、二类单位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如交通车辆伤害,采取每周交通安全例会制度,院领导和安全部门负责人每周一参加交通安全例会,利用例会进行驾驶员安全教育,实行长途车审批制度,车辆“一日三检”制度,车有“病”不能上路,人有病不能上车,有效预防了交通车辆伤害事故。对现场施工伤害因素,在做好预案的基础上,召开班前安全风险分析会,落实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安全防护用品等。

3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划分安全管理单元后,安全管理有侧重、有重点、更全面。月度监督检查考核针对一、二类单位,三类单位不作为重点;季度监督检查考核所有单位。日常管理中,下发文件、通知召开会议、开展活动等都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在纷繁复杂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调研、有安排、有监督检查、有考核讲评,超前考虑安全工作,超前安排安全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部门的权威。这样基层单位对做哪些安全工作很明了,知道不是什么安全工作都做,但要做的必须做好。克服了基层单位不知道安全工作从什么地方下手的弊端,从而减轻了基层负担。

从1998年实施三类安全管理单元划分管理以来,在安全管理人员少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责任交通车辆伤害事故和责任工业伤害事故。

摘要:应用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等方法,查找出了石油科研单位的车辆伤害、现场施工伤害、火灾、实验设备伤害、触电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这些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将石油地质科研单位划分为风险程度高、风险程度较高和风险程度一般三个安全管理单元。针对不同的安全管理单元采取领导承包、重点要害部位建立档案、加密检查次数和安全活动次数、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等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上一篇:艺术化的高中英语课堂下一篇:导—读—练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