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应用一:文档管理,提高效率

2024-07-06

思维导图应用一:文档管理,提高效率(共3篇)

思维导图应用一:文档管理,提高效率 篇1

每个学期的考试都是必不可少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大学生的资格证考试、等级证考试等等。每个“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点:上课时该听进去的都听进去,有效率的复习···总之,好成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学霸们许多看不见的良好习惯,支持着每一次学校测验成果 ,一次次优异表现,形成非常良好的学习循环。

现在我们就要揭露「满分之路」的简单法则。你会发现,只要养成这些习惯,每天不断地练习,就可以产生惊人的学习效率。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头痛的是长期记忆,为了准备段考、复习考及各种考试,一般学生会根据学校排定的时间准备课业;但学校考试并非依据人类的记忆周期在进行!因此,学生很容易把自己的头脑记忆周期打乱了。

一般上我们学习之后的24小时内会忘记60~80%以上的内容,除非有特殊的记忆可以回想,要不然在3天内已然忘记90%以上的内容。

为了复习半年,甚至一年前的课业, 一般的反应是拿出课本,从头看起。其实只要稍加调整,你就可以节省50%以上的复习时间(甚至节省90%以上时间),我们现在来看看怎么做?

复习系统,是从短期记忆移至长期记忆的关键步骤,如下(自己可以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出来):

第一次复习时间选在学习之后30分钟内;

第二次则是在当天晚上;

第三次安排在隔天早上;

第四次复习在3~7天内;

第五次复习应安排在30天内;

之后每隔30天再简短复习一遍。

现在最大的问题来了,你会说:「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做复习?」现在告诉您一个复习必成秘密武器,让复习变成又省时又好玩。

我们以历史课为例:

1、手绘一张心像图,图上只出现课本内相关的关键词及记忆图像 (整理关键词及复习时随手产生之图像),许多中学生大量绘制心像图,复习时间一到,就做必要口述复习及快速复习, 每次复习时间大量减少至2分钟以内,一册历史,平均20分钟以内即可复习完毕!

2、课堂结束前,利用心像图做适当简短摘要复习(约2~5分钟)。

3、要求学生当晚就寝前依照心像图再次摘要复习一遍(5分钟内)。

4、上课前教师应就上节课重点,利用心像图再次复习一遍,并随机抽问学生教材上及个人教学经验的问题(5分钟内)。

5、每周一日,教师把当周课程重点复习一遍(5分钟内);

6、要求学生自我测验,并把问题回填至心像图上及制作闪视卡,时时追踪是否有做回填动作。

7、每月抽一堂课复习当月课程内容,并做完整心像图,同时测验学习效果。

8、之后每月同上做一次复习,重点是,心像图及记忆提示卡(闪视卡)

9、要求学生不断测验、回填、重绘心像图及制作闪视卡。

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你的复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了?当然不是!不去实行,课本知识难道会自动跳到你的脑子里?

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复习;高效课堂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著名的学习方法研究专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所创造。它具有图文并重的特点,利用关键词、多种色彩、关联和层次建立起知识间的链接,充分调用大脑细胞,将思维图形化,帮助使用者将复杂的知识结构有条理地优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并非只是一张图,而是一种符合人体大脑思维模式的思维方式,是将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载体,能有效抓住关键信息、整理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

高考备考复习的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时间紧迫,教师和学生应对起来困难很大。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复习,理解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掌握高考要求的知识点,提高复习的效果,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和讲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同时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理解和消化、巩固知识点,提升综合能力。师生共同应用思维导图,从课前的备课和预习、课堂的教与学、课后巩固等环节,把看似纷繁复杂的知识点,用思维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将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复习过程的高效化。

二、课前准备中应用思维导图

1.教师的备课

教师在复习课前要进行分析、研究教材和考纲,设计复习方案,选择资料等工作,各种事情叠加在一起,内容繁杂,让人无从下手。教师用思维导图呈现一个模块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网络,将复习的内容图形化、条理化,可以让备考的思路清晰明了,同时负担减轻了。

如地理必修三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建设、区域资源开发、区域产业活动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五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再分下一层分支章节的内容,用

思维导图展示出来,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就是一幅图,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图形,所要做的工作就一目了然了。如图1,图的中心是要表达的主要概念(地理必修三的核心概念),与中心相关的其他概念(各章节的主题)由此向四周发射延伸。“按图就班”可以让教师把复习时间安排、复习目标、重难点等内容在下一层章节分支中呈现。

图1

应用了思维导图,教师的备课效率会大大提高,并且使工作目标更加突出。因为思维导图是按“主题放中间,要素摆周边”的原则展示的,而往往主题就是核心目标,相关内容提炼的关键词为重点知识。思维导图的构造与人类思维的树状发散结构是类似的,思维导图就是将人类的隐性的思维轨迹用图的形式再现出来。

2.学生的预习

通常在复习课之前,教师都会告知学生下一节的复习内容,提前让学生预习。学生预习时,如果是用传统方法看书,预习过后,大部分学生头脑中只留下少量的记忆,并且是零碎分散的片段,几乎不能重现书中的基本知识。学生掌握了画思维导图的要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抓住要点,提炼关键词,画成思维导图。尤其是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思维导图预习后,头脑中可以留下大体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了预习效率。

高三学生虽然在高一高二学过地理三个必修模块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感觉知识是零碎的,或已经没有记忆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不要期待过高。在预习任务中学生要做到的是画出思维导图,了解了下节课的基本内容,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学生画思维导图预习后,有助于学生在下来的课堂中通过听课修正自己的缺陷,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进一步对复习内容熔炼内化,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课堂的教与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1.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地理复习课要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明了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展示自己预习的思维导图,

进行交流和讨论,也可以通过电教平台或直接在黑板上展示思维导图,师生共同补充完善知识点,删除无关的枝节,突出重点知识,从而使知识体系更加严谨和完善。如图2,为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的内容,是师生在课堂共同完成的思维导图,知识脉络清晰,简明扼要。

图2

2.提高笔记记录和知识理解的效率

课堂中,如果学生在做笔记记录教师讲解的知识时,用的是传统线性的方法,效率会很低。传统的笔记一般要完整表达意思的话,往往需用较长时间书写,若要完整呈现教师的意思,又跟不上节奏,只会出现听了上一句,听不到下一句的情况。不过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思维导图使用的是相关的关键词和短语,书写就快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和整理笔记,则可节约书写时间的50%~90%,相当于节省了复习的时间。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笔记本比原来用分行直线式记录的笔记变薄了,一节课一张图或一个章节一张图,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同时负担也减轻了。

完整的思维导图是一幅“全景图”,可以在建立知识结构中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在一幅图上,通过观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高三的复习课堂,必不可少地要进行课堂训练。思维导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如地理综合题的试题中,往往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训练答题前,学生可以用关键词形成简单的答题思路,就像写作文前先列个提纲一样,理顺思维思路再进行回答,可以提高得分率。

例题: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十几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学生边审题边思考,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画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列出的要点有:①产业结构调整;②完善交通;③发展科技;

④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答题时按以上要点进行拓展延伸,答案的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并且不会遗漏得分点。

四、课后巩固中应用思维导图

1.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升级

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知识的积累也是由少到多。思维导图具有延伸性,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把原来的思维导图中的知识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如以前的导图是主干,在整理时就可以增加枝节,使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也可以将新旧两幅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激发新的思维火花。

2.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导图可按照大脑思维结构进行放射性思维,不是传统的遵循某类概念进行的单一的线性思维。特别是地理的空间思维比较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形象及其联系是地理学习的首要任务。一幅有创意的思维导图,通过放射状的图形,促使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知识得以内化,思维得以提升,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三地理复习课堂要达到高效,必须在传统的方法之上进行创新。应用思维导图于备考复习过程中,有助于教师理清复习思路、明确复习方向和进行考点关联,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效地进行理解、记忆、运用。融合了思维导图的学习习惯可贯穿于我们的整个学习和工作当中,让我们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薛东阳.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9).

思维导图应用一:文档管理,提高效率 篇3

【关键字】 思维导图 学习方式 有效学习

作为一线教师,在化学实践教学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一种令人焦虑的教学状态:比如,我们讲得兴致勃勃,学生听得茫然无趣;刚刚讲过的内容,学生“过耳就忘”;我们认为很有规律的化学世界,学生觉得枯燥无序……

细思考,导致这种状态,是因为教师预设与学生认知无法有效对接,也因为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对知识进行内化和系统化。

经过初步实践,我们认为,倡导“思维导图式”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化学。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脑图,心智导图,心智绘图,主要理论依据是脑科学,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率先提出。思维导图强调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遵循一套简单、基本的规则,向外发散开来,呈树状、网状或放射状。目前,已有很多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可以直接利用,如Mindmanager、Inspiration、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在稍加学习之后都能方便的绘制使用者所需的思维导图。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倡导,我们强调学生手工制作思维导图,辅助材料只是几张白纸和不同颜色笔,必需材料是使用者积极开动的大脑(实例见下文)。绘制基本步骤如下:

(1)是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字,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字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2)考虑“次主题”,也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

(3)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

(4)整理思维过程,尽可能地体现各主题的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

二、“思维导图式”学习方式推广的实践案例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原有知识,适当预习要学习内容,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以此收集信息,作为后续教学的依据。如下图,是笔者班上的一名学生在学习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之前所作的一张导图

知道了存在NaCl、MgCl2等,但还不知道这些的开发使用

知道有溴、碘的存在,但是错误地以为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想到了“工业用”这个课题,但是不知道如何展开

水的电解是初中学过的一个方程式,反应条件被忽略了

整体思路略显凌乱,不是很清晰

这些都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依据,通过检查收上来的学生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难点,从而让教师的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中,通过思维导图提高笔记的速度和质量,理解学科概念,建构知识网络。

学习心理学指出,中学生能持续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约20 min,听课过程中学生走神是很正常的现象。为避免学生走神和减少因走神而听遗漏知识点,我们可以尝试将思维导图用于课堂笔记来引导学生听课。?

事先,向学生展示一幅通用的导图样图(如下图),学生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它填充好。

当学生逐渐熟识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进行,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只要有助于学生自己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该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就值得鼓励和倡导。 用这种方式来听课和记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通过颜色、图形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即使有一两个地方听遗漏了,也可以很快补回来。同时,这种方式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因为只要一看思维导图就可以知道双方的思维难点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

课后,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改进复习方法,完善学科知识系统建构。

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复习中,我们可以参考的做法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整节或整章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依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其次,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在整个章节中的思维难点和知识重点,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复习课堂上对抽取的几幅典型的作品,先让其作者依图介绍复习,然后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把整节、整章甚至整本书的内容浓缩为一张思维导图,从而逐步达到“把书读薄”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间的关联,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如图,是学生在学完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后绘制的导图的一部分

图3.专题2结束后学生绘制的导图的一部分

4.课余,开展思维导图的交流园地,提倡交流讨论

随着该方法被学生逐渐掌握后,学生渐渐创作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我们试着让课代表组织,在教室后面开辟了一个思维导图的交流园地,展示优秀作品。这块园地,无形中成为了展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化学的很好的一个平台,每天,总有很多学生围聚在那里,讨论别人的优秀思维火花。这样的交流,在班级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逐步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思维导图所体现出来的有序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将此发散到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这个改变尤为重要。

三、推广应用思维导图式学习方式的初步成效

笔者从高一上学期开始选了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在实验班上先做了思维导图的介绍和简单的训练,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每章新课结束时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一个知识总结,而在对照班基本还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布置教学要求。经过几个月的相关训练,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对如何归纳总结知识点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其组织方面的能力也相应有所提高,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也更为深刻和牢固,体现出来作业的质量越来越高。实际的考试数据表明,在高一实验班的考试平均分较之对照班的优势逐渐显现,而且优势在逐渐扩大。相信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和益处。

总的说来,在化学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具有如下优势:

1、教师备课更有“底”了

通过翻阅学生预习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就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情况,也了解了学生的关注点;通过批改学生的课后思维导图,能清晰掌握课堂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是接下来的习题课更有针对性。总之,有个这样一个能够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书面形式,使得师生交互更为有效,教师的备课更有针对性。

2、化学知识不“烦”了

化学让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知识的零散,学生看到大量方程式和性质的堆积,很容易有烦躁感。而现在,所有的知识点以一个整体的图谱的形式出现,而且,依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以为其画上不同的颜色。画面上明显添了绚烂,少了枯燥。

3、班级讨论氛围“浓”了

班级内专门设置了用于展示优秀思维导图作品的“交流园地”,这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平台。而且,总是有很多同学聚于园地前交流探讨,取别家之长,补自家之短,论共同之进步,不断完善。班级内学习氛围良好。

4、学生答题有“序”有“理”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培训,学生基本能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适应,养成了将知识有序存储、整体把握的思维习惯。这样,答题的时候也就不再瞎懵乱撞。而是,学会了分析,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有理有序。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总之,作为对知识的一种加工和复习工具,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能使学生主动修正、建构自身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对学生深刻理解学科概念,提高综合素养有很强的推进作用。而在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思维导图式”学习方式的倡导刚好迎合了这个特点。

【参考文献】

[1] R·M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王映学,郑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齐伟,卢银中,黄斌 高中化学思维导图.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武汉理工电子电工实习报告(DOC)下一篇:全新速腾烟台地区上市发布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