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2024-07-05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通用12篇)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篇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进步,建筑行业更是不例外。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我国的楼房大厦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建筑业为此贡献颇大。尽管如此,我国地产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在建筑经济质量上问题偏大,出现了各种建筑经济质量问题,需要政府及建筑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来改善这种现状。

二、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行业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行业内部经济质量低的缺点逐渐突显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布局的不合理,建筑规模不符合设计的要求,建筑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工作效率低等。

(一)布局分散,集中力度不够

我国的大多数建筑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步入正轨,起步较晚,而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过于快速,造成现在的企业集中力度不够,过于分散,建筑经济质量不高,行业内部低水平重复,配套问题解决不了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整体建筑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虽然较20世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水平依然不容乐观。建筑行业层次低水平重复,大多数地区各大企业产业结构基本相似,独特性不明显等现象导致我国建筑行业没有办法形成体系,而且使得大大小小的企业胡乱竞争,严重限制了整体经济质量。

(二)多数建筑企业规模较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尤其中型及小型企业大规模的兴起,相反,形成规模的大企业偏少。如此以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愿望破灭,行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大企业竞争力强,辐射面广,而小企业不仅竞争力不够,而且效益不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残酷的优胜劣汰机制。

(三)多数中小企业专业水平低下

当前,多数中小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下。这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起步时主要靠手工进行劳动。建筑企业内部员工多数没有学过系统的专业知识,资质较低,而且公司设备上更是简陋,严重缺乏含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建筑设施。一个公司的专业化程度是衡量该公司整体水平的主要标志,一个专业化水平低下的建筑公司怎能建造出合格的高楼大厦?

(四)效率低,效益低

目前,存在一些建筑企业工作效率低,导致效益也跟着偏低的状况。这种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低下,配备设施不健全导致的。由于大量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兴起,致使整体企业呈现出在建设项目时投资费用高、工作效率低、回收效益不高、风险高的现象,而且能承接大项目,高、难项目的企业不多。整体效益低的另一原因是企业结构过于单一,多元化发展力度不够。

三、改善上述局面的具体措施

建筑企业面对建筑经济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应积极进行自身的反省工作,剖析问题的关键,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充分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优胜劣汰,对市场资源自动配置。建筑行业若想把整体经济质量提高一个档次,就要充分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好的资源配送到优势企业。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不仅要在国内竞争,而且要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冲击。因此,必须努力调整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运行模式,在技术和运行模式、内部结构等深层次上提高自身水平。利用市场经济淘汰掉一些技术含量低、效率低下、运行效益低的小公司,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合并兼容,提高有名望、运行效益高的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二)分类合并,壮大企业规模

我国建筑行业呈现中小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不高、层次过于单一的局面。为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走扶持优势大型企业,合并兼容经营效益低风险大的中小企业。发挥大型企业的模范作用,带动周边小企业。对潜力较大、市场份额较大、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政府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尽量使资源流动至此,而对于那些营业额低、利润低、风险大、扭亏无望的中小企业,则应采取促进其兼并到大企业,或者多个小企业融合重组、出租或者破产等措施。总体下来,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大型企业数量增多,并促进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增强竞争力。尽快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让这些名牌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三)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效益

21世纪,建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做建筑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大小建筑行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清竞争的核心本质,加强企业间专业化程度的竞争。建筑企业若想提高自身企业的效益,首要策略就是引入高科技人才,同时配备新型建筑设施,淘汰老旧而且易出危险的装备,把自己的建筑队伍的内在竞争力壮大,经济效率提升上去。

四、总结

实验证明,只有把建筑企业的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并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好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等有效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建筑行业技术水平低、整体效益低、经济质量低的三低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晓菊.试析调优结构在提高建筑经济质量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5) .

[2]牛文景.建筑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 2009.

[3]高兵.建筑企业结构调整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2008 (11) .

[4]马晓明.建筑企业资源优化问题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 2009 (10) .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篇2

关键词:结构调整;建筑经济;经济质量

引言

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这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建筑行业而言更是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建筑经济质量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而这些关于建筑经济质量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建筑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1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市场分布不集中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的时间大都在20世纪70年代,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了其发展速度过快以及企业集中力度相对不足的现状。这一问题对于整个建筑行业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也极为不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20世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整体的发展依然不是十分的理想。正是由于很多地区的大型企业的发展结构几乎相同,而且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层次不清,都是造成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始终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从而对建筑行业的整体经济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建筑企业数量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这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机遇。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之前希望通过大型企业带动小型企业的发展,并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的希望破灭了,从而导致了行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大型企业不但辐射面广而且竞争力也相对较强,小型企业则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了其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最终因为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经济体制而逐步的被淘汰。

1.3建筑企业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专业急速水平不高的状况。造成这一原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劳动力较为廉价,所以建筑行业在最初起步的阶段大多都是靠手工进行劳动。而建筑企业内部的员工则基本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企业使用的相关设备也十分的简陋,从而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1.4建筑企业工作效益较低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不高,从而造成了经济效益较低的状况。而造成企业工作效率始终无法提高的原因是其企业内部员工专业水平较低以及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同时伴随着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建筑企业的迅速兴起,导致了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费用越来越高,加之其内部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所以造成了实际回收效益较低以及风险较高的现象不断的出现,同时由于能够承接大型项目的企业相对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篇3

【关键词】建筑质量;施工管理;问题和研究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在这其中,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简称的加快,对建筑的要求也随着增加,建筑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对于建筑质量来说,施工管理水平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且建筑质量也对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有重要影响。如何提高我国现在的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是很多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今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可以看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最直接因素就是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也就是他们的工作素养。但是我们知道,现在的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的普通工人,对于他们来说,由于缺乏基础教育,知识水平和工作素养都不是很高,对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方面了解也不够,更不用说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了。而且这些工人水平良莠不齐,流动性比较大,建筑公司也不愿意花费资金去进行建筑工程有关知识的培训,一般都是让工人边工作边学习,极容易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现在的建筑单位主要重视经济利益,所以一般不配备较多的工程管理人员,而且这些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也是难以保证的,所以说要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对比较困难。即使某些工程管理人员有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实施的不够彻底和深入,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较低下,返工和工程停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筑工程一般是劳动量比较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很多污染,例如粉尘、水喝噪音污染等等,在这其中,居民最为反感的就是噪音污染了。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建筑工地的噪音平均值都在八十分贝以上,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造成粉尘污染,而且还会在施工结束后,遗留一些难以处理的有毒有害废弃物;近年来,“光污染”的概念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人民对建筑要求的逐渐升高。玻璃、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开始被广泛应用,造成的反光是困扰居民的一大问题,施工过程中使用设备产生的反光和电弧,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眼睛造成很大的危害,还有可能引起火灾。

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招标投标。但是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工作混乱不堪,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很大影响,造成了招投标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招标投标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很多建筑企业对“中标人内定”以及“资质决定工程”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了诸如“无证施工”等等现象的产生,建筑质量和建筑施工管理受到了严重影响。有些代理招标企业根本就不具备招标的权利,而且在招标工程中,腐败现象大行其道,不考虑其他方面,一心一意只为招标方服务,建筑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策略

从上面可以看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应该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问题,才能有效保证建筑质量。第一个方面就是应该做好目标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促使建筑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计划书、各个环节的施工以及特殊环节的施工采取技术措施,讲施工质量管理作为目标,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明确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分配,让全员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来;第二个方面是能够培养员工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施工积极性,对于传统的施工质量管理,虽然各个部门责任明确,但是他们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有一定差别,造成了意识不统一。传统管理中,施工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施工技术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通过目标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为员工确立一个质量目标,提高了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有了目标,员工也就有了动力,对建筑施工的质量也逐渐重视;第三个方面是科技工作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日新月异,同样可以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来,而质量目标管理的实施,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也提到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例如新工艺、防水防火材料、纳米材料等等。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第四个方面就是能够降低成本,由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把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中犯错几率逐渐减少,出现的返工、施工停滞现象也会明显改善,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质量成本,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后期是对整个项目管理都至关重要的阶段。由于后期工程项目繁琐复杂,工程量较大,劳动力、设备、资金投入都比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方面面,针对性比较强。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后期管理工作,也是建筑企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一个领导部门,根据施工情况的不同进行灵活的人员设置和责任划分,制定适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工程各个环节按照制度严格施行。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责任人应该保持思想统一。而且要保证很多其他方面工作的正常执行,例如设备、材料及时足量的供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为员工做好安全措施准备工作,保证文明施工等等。也可以适当的采取奖罚制度,对质量控制工作完成较好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建筑材料的控制工作。建筑材料是一个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基本条件,不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建筑质量也就无从保证。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应该严格管理,不再采购那些信誉度较低、材料质量低的供应商的材料,在材料进入工地前要进行审核,发现质量不过关,及时的进行更换,保证不让质量低下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也要严格审核质量检验报告单,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施工中,设备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另一个因素,在选用设备前,要综合考虑工地环境和条件、施工方法、设备性能等等,通过专业人员进行评审,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人为因素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第三大因素,主要包括了领导者说平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应该能够做好决策,完善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制度;而对于施工人员来说,要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素养,遵纪守法,认真遵循施工的制度规定,在平时工作中做好安全检查,规定之外的建筑设备不能随意使用等等,控制好人为因素,也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条件。

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到,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所以说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轻松,员工、领导都要普及施工质量控制的观念,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倪康康.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243.

[2]王启安.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3,(07):237.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篇4

1.1 缺乏科学管理技术

首先, 虽然智能化系统以及被逐渐运用到建筑企业的各个工作方面上, 但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规模和资金等自身因素导致在各部门内部工作中无法实现全面智能化办公, 导致企业在整体上较为落后;其次, 由于一些企业领导过于重视建筑经济效益而忽略对企业内部进行升级和整改, 企业内部无法实现智能化办公, 导致企业在无形中加大了成本, 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第三, 由于企业领导在对企业内部进行智能化管理时过于重视某些部门而忽略对一些部门的智能化办公整改, 认为这些部门不必要进行先进化管理, 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造成一定阻碍, 对企业长远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

1.2 规模较小阻碍企业发展

首先, 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差, 这些地区的建筑企业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区特点以及当地物价和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和限制, 无法建立成大型企业, 只能利用建立中小型企业来发展建筑行业, 而由于一些贷款手续达不到银行标准, 使一些中小型企业缺乏流动资金, 不利于这些企业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其次, 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大型建筑企业将大型建筑工程以转包等形式承包给中小型企业的现象, 但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自身资金等条件的约束, 技术无法达到参与到大型建筑施工中, 久而久之大型企业也不会与这种企业形成合作模式, 严重影响到中小型企业的立足与发展。

1.3 缺乏健全管理体系

首先, 虽然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和整改有关建筑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 但由于现在的条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 使我国有些不法企业仍然有法律空子可以钻, 并严重损失国家利益;其次, 一些企业在利用法律政策来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时仍然受到缺陷性等特点的限制, 使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漏洞、混乱等现象, 对企业经营和人员管理造成阻碍和影响;第三, 一些企业领导过于重视企业经济效益,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过于强调企业成本而忽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 导致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造成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等现象, 并造成对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影响。

1.4 企业内部整体专业程度较低

第一, 由于企业内部部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在日常工作经常出现纰漏等, 不仅降低企业整体专业素质, 更降低了企业内部水准, 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第二, 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内部人员流动性大, 但由于没有及时找出造成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 没有及时做出相应措施, 而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人员培训机构, 缺乏相关专业以及先进技术的宣传和辅导, 使企业在发展中出现困难, 无法解决人员流动的问题;第三, 由于有些企业缺乏人性化企业文化和理念, 导致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想法和压力, 并严重影响到部门日常工作, 在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中出现阻碍现象。

2 利用科学决策, 明确需要调整的内容

2.1 调整组织结构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发展特点, 县级建筑业较理想的组织结构, 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 在市场竞争中, 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 以分包为纽带, 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 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一头抓大, 抓“关键的少数”、围绕规模化发展大集团, 使之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管理现代化水平高, 以及有总承包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 多产业综合发展, 业绩和信誉卓著等特点, 成为全县建筑业的“龙头”;另一头是放小, 放活小企业, 主要是抓专业化, 向适应性强, 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 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在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集团, 为大企业配套, 分包劳务, 促其成为“小型巨人”。通过专业化, 提高建筑经济的集中度。

2.2 调整体制结构

首先, 应着眼于整体上搞活集体资产,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 调整和完善乡镇集体所有制结构, 大胆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其次, 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如企业公司制、承包、租赁、托管、托管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等;第三, 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建筑经济, 具体应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可以将部分国有和集体小建筑企业, 通过出售、拍卖转为个体、私营企业;二是应大力支持群众新办的集体和私营建筑企业, 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让其脱颖而出。

2.3 调整内部人员结构, 提高企业整体专业素质

第一, 选择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人员, 提高企业部门的整体专业素质, 不仅有利于开展日常工作, 对企业长期发展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并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第二, 建立专门的建筑企业培训机构, 定期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相关部门专业和技术的培训辅导, 提高企业人员整体专业程度,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并通过定期考核和建立激励制度对专业能力强的人采取嘉奖或升职等方法, 增加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第三, 建立人性化企业理念和核心管理制度, 并在建立制度时同全体员工参与的方式, 使员工在内心获得尊重, 减少企业人员流动性, 通过有效、合理的人员结构调整稳定企业发展。

3 审时度势, 落实调整举措

第一, 必须十分重视抓好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围绕市场这个中心来调整建筑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 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门类和企业中去, 实现优胜劣汰。同时,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建筑业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亦日益密切, 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不能再满足于低层次、粗放型, 而应提档次、上台阶;树立敏锐的市场观念, 坚持始终瞄准市场调结构, 优素质, 强后劲, 倾力扩大建筑业的市场份额。

第二, 继续走“培育规模企业, 承包规模工程, 建立规模基地, 创造规模效益”的路子, 坚持扶优、扶强、扶大不动摇。对有市场潜力和特色产品的优势企业, 对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大企业, 以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 继续给予积极的扶持, 尽可能促使资产存量向这些企业流动, 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应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和破产等多种形式, 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搞好资产重组, 以利实现企业规模大型化, 生产经营集约化, 内涵拓展专业化, 对外延伸协作化。通过优胜劣汰, 产权重组, 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化, 使建筑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中学.浅析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的管控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8) .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 篇5

【摘 要】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是维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生命力的需要。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是维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生命力的需要。

1.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1经济责任审计尚未正式纳入法律体系、组织程序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对滞后、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处理处罚和定性依据不足。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首要的一条是依法审计,既包括以(审计法)为核心的审计法律法规,也包括一系列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但是,现有规章制度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作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缺乏科学性、操作性、特别是在审计内容、重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不明确、不规范、不统一、给责任划分、审计评价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也还在征求意见之中。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依据支持是制约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1.2社会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经济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大量存在。个别领导干部为显示政绩,搞短期行为,建形象工程,特别是钻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空子,用各种手段转移、侵占国有财产,有的甚至违反财经法纪,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随着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会计信息大量失真现象时有发生账外账、小金库、潜亏及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难以查证,特别是为满足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的需要,甚至有暗箱操作、幕后交易行为,从而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和评价。

1.3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志不足

由于多种原因,有些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成果的运用重视不够,不少领导干部被审计出很多问题,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而且照样做官,有的还被提拔重用。这种做法违背了我们国家的干部任用原则,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失去实际意义,同时也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1.4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不全、力度薄弱、经费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地方在经济责任机构设置、力度配备、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有的地区做的较好,有的地区则几乎是停滞状态。事实上,凡是地方党政府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志程度深的地方,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就较全,配备的力量也强,经费往往也有保障,这个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应地也就发展得较好。

1.5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造成潜在的审计风险较大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个人,审计工作的目的地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确定法定代表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对领导干部的评价影响到个人前途,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定性准确。从审计实践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审计质量难以全面保证。由于时间紧,审计组只能审查被审单位的账表资料,无法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盘点;在案审计范围上,只能就单位负责人本身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难以延伸到相关单位。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决定了不得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2.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对策

2.1搞好审计评价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

评价基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重点。评价的基本原则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的依据是查实的各种数据和经济管理活动的事实,评价的标准宏观上应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微观上应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本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应尽早颁布,以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纳入法制的轨道。

2.2搞好审计队伍建设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审计纪律,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确保依法审计,客观反映问题,提出科学建议。

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质量管理标准,做到依法审计,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审计结果跟踪审计,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外审审计发现问题追究责任制度等,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志、风险意志,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使审计工作中潜在的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被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力争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

2.3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规范程序、夯实工作基础

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必须依照《审计法》、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程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科学考察任用领导干部的必要程序,政策性强,要求高,风险大,应建立健全系统的法规制度,规范运行,才能保证质量,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2.4更新审计模式,运用形式多样的审计方法,求实创新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时间跨度大,被审单位资料多,传统的审计模式也不能适应审计要求,也必须更新审计模式。传统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就事论事的审计模式,转变为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财务收支审计与重大经营决策审计并重的就事论人的审计模式。

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应当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与审计目的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比如审计人员应考虑的相关事项包括: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是否一贯遵守。另外在收集审计证据时,灵活运用检查、监盘、观查、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各种不同的审计方法。

2.5创造和谐社会环境,促进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经济责任的影响,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针对有些地方政府对审计成果的重视不够,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多汇报、多宣传。地方政府也要充分认志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确实加强管理,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在人员和经费上要有足够的保障。同时要建立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是从审计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要建立一种机制,在干部提拔、使用、奖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地位,审计结果要在干部业绩鉴定表上设置专栏,审计结果材料要纳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永久性资料保存。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党、政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遏制腐败,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篇6

关键词 施工管理团队 质量安全 技术材料 进度资料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因此,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组织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责任心与创造力的管理团队和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并且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团队中的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能是项目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创造出一种开放、自信、团结、协作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艺术,对员工既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从精神和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集体凝聚力、激发每个人的潜能。

其次,必须明确责任,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应使薪酬与工作效率联动,按照既定的绩效考评办法检查评估团队成员的工作质量,并以此作为工资奖金分配的依据。另外,再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激励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施工安全文明管理

安全是生产的保证和前提,没有安全的环境就无法进行生产。随着国家对安全的重视,安全生产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安全第一”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被切切实实地落实在企业管理中。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要建立项目安全组织机构并按相关标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制订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健全而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使被管理者信服。安全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应该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要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职工的安全教育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做到严肃、严格、严谨、讲求实效。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3.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检查。在布置安全生产时,要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现场巡视检查。常规性安全检查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殊性安全大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定期检查是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现场巡视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它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它更有实际性,这样反映的安全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的安全问题更有效。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那些无视安全生产、违规指挥、违规操作者要按制度给予教育和处罚。

三、技术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之本,技术是质量的保证。保证施工质量,最主要的是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并制定定期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奖优罚劣,这样对工程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总之,就是按PDCA法进行质量控制。

现在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大,设施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序技术要求高。这要求我们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提前发现图纸中的问题,避免因图纸影响施工。要最大限度地去优化每一道工序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还必须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新技术等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批后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要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设置质量控制点,分析工程对象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技术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用以预防。

四、进度管理

一般工程的业主都在招标时最大限度地压缩工期,这就使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为保证工期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进度计划要从整体控制指导到局部细化实施、分层次制定;不但有年计划、月计划还要有周计划、日计划。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每天要核对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若发现进度滞后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把落后的工期抢回来,使实际进度始终按照计划前进行,保证按期交工。

五、材料管理

1.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管理;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明确材料进场验收的职责、步骤及依据。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其他质量证明文件并经现场监理、甲方代表检查抽样送试验室复试;凡未经检验和已经验证为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均不得投入使用。材料验收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并做好材料验收的各项记录和标识。

2.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就是根据设计文件编制工料预算确定的各类材料所需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3.材料采购。首先要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多方询价比质,尤其是主要的大宗材料,这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其次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必须根据进度需要适时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还要避免过多采购占用资金。

4.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并挂牌标示。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六、机械管理

因为施工机械对工程进度有着直接影响,塔吊等机械一旦出现故障,整个工地将陷于瘫痪。所以,施工机械的高效运转是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前提。

机械管理重点是大型机械的管理。如塔吊、施工电梯等。机械管理又分为安装、拆卸管理和使用维护管理。安装、拆卸前要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并按规定审批,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安装队伍。安装完成后要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使用管理期间项目部要做到人机固定、持操作证上岗、并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需要强调的是各项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定期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对机械操作工应要求必须随时保证机械正常运转,若出现因机械原因影响施工必须查明责任严肃处理。

七、资料管理

项目的验收和结算都必须竣工资料齐全。资料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督促资料员认真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给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防止出现失误,要定期组织项目内部对资料查验或邀请公司相关部门来项目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提高质量标准确保建筑质量 篇7

我不知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什么时候联合发出世界标准日祝词的,更不知道他们确定这样的主题与“5·12”大地震有没有什么关系。但是,“5·12”大地震却实实在在引起了我们对建筑安全以及与建筑安全有关的建筑标准问题的高度关注。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最早的原始人虽然居住在天然形成的山洞、崖厦中,但也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整、挖掘,因而可以将其视为最早的建筑。后来,人类学会了利用土木材料构建住宅,并由此发展起来,形成如今遍布城乡的生活、生产、交通、娱乐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建筑业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

建筑作为一种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同样存在着一个质量问题。事实上,建筑的质量问题与其他产品的质量问题比起来,往往更加重要。如果说一般产品的质量特性首先是性能的话,那么建筑产品的质量特性首先应当是安全性。建筑产品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人们对建筑质量,对建筑产品的安全性也就更加重视。早在约公元前18世纪的古代《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营造商为某人建造一所房屋,由于他建造得不牢固,结果房屋倒塌,使房主身亡,那么这个营造商将被处死。”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质量法律,也是最古老的有关建筑的法律。这说明,建筑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其质量问题早在3 800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即使是在生产力还不甚发达的当时,一旦出现死人事故,建筑者都将受到极刑处理。

与其他产品不同,建筑质量究竟如何,往往难以进行检测,更难以单凭人们的肉眼或其他器官进行判断。不少劣质建筑,常常是出了事故后才被人们发现。1995年,日本坂神大地震后,不少高架桥、房屋等建筑倒塌或垮塌,人们才发现这些建筑存在的问题。例如预制板中留有异物,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合格等等,引起日本质量管理界一片惊呼。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质量管理号称世界第一,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尚且有这样的问题,何况是其他国家。

我国经济正在起飞,各种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到处都是塔吊、井架,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大工地。由于法制不健全,更因为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我国的建筑质量着实令人堪忧。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5·12”大地震中垮塌了那么多房屋,谁能担保其中就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垮塌的?事实上,某学校垮塌后人们发现,那预制板中的钢筋竟然是用铁丝代替的,混凝土竟然用手一捏就成了粉状,这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愤怒,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纷纷表态要坚决追查到底。

建筑物垮塌,包括在诸如地震之类自然灾害中垮塌,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不合格,也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还有一个就是虽然合格,但所“合”之“格”,也就是所符合的标准与客观需求不相符,标准的规定低于客观存在所需求的质量。“5·12”大地震后,使我们对建筑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防火、防洪、抵御其他自然灾害、防范恐怖袭击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我们既要防止因建筑产品不合格而造成的危害,又要防止因建筑质量标准低而造成的危害。

为了确保建筑质量,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建筑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使用、维修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并明确了职责和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规定了因建筑质量问题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将被处以相应的刑罚。但重要的还是预防。承担建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的单位,都应当建立健全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单位,都必须按照ISO 9000国际标准建立健全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应的认证审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否则,就没有资格从事与建筑相关的业务,就不能修房子、建路桥。“5·12”大地震后,我们还应当对相关的建筑标准进行必要的审核,提高其安全性。在国务院制定的“5·12”大地震后重建规划中,就响亮地提出了所有的重建建筑都必须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各地也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纷纷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标准级别。

建筑标准不仅是针对建筑物(也是建筑产品)的,更是针对建筑过程的。按ISO 9000的说法,建筑过程几乎都是“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因而建筑过程也几乎都是“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的控制,ISO 9000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原则,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这些原则,编制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 篇8

1 质量问题分析

要提高建筑质量, 首先要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1.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 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1.2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 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 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1.3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士、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1.5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 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 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 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等;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 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等。

1.7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 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固长度不足, 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 钢筋漏放、错位, 板面开裂等, 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 提高建筑质量严把六关

2.1 工程图纸设计关。

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 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激烈, 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 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 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 并且必须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 防止造成工程还没建, 就从胎里带来质量问题。

2.2 施工队伍选择关。

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项王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 必须经过招标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 具体方法:一是听, 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 即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三是查, 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 即走访己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 征求使用单位工程队伍的评价, 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 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 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 走后门, 搞"名投实定"特别要防止通过私人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严禁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徇私舞蔽。

2.3 施工合同签订关。

施工队伍选定后, 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施工合同 (或协议) , 把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 合同内容必须是严密过细, 条款详尽, 责任明确, 奖罚分明, 要求合理, 手续完备, 查核有据。合同签订前与上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 合同签订后, 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 以便受法律监督。

2.4 工程质量监督关。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 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2.5 质量控制关

2.5.1 进度控制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 必须实行分段控制, 动态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 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 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 以确保工程质量。

2.5.2 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 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 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2.6 工程竣工验收关。

竣工验收, 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 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 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 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 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棍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 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 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 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 主要是现场实测, 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总之, 提高工程质量要从细部着手, 警钟常鸣!

摘要:质量是建筑的生命, 也是建筑行业的生命, 可以说质量重于泰山。本文从产生建筑质量问题的原因入手, 阐述了提高建筑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国荣.《建筑质量问题警钟当常呜》.

[2]吴云.《谈施工质量的控制》.

如何提高建筑制图教学质量 篇9

建筑制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它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并培养学生绘图的实践能力。作为建筑行业专业人员, 具有适当的构思及设计,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对工科学生的图纸识读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绘图技能, 作为一个绘图老师, 笔者认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操作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应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

1、要合理设置教学大纲, 优化理论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加强计算机绘图教学。

修改原来的大纲, 新大纲的教学目的要坚持注重基本概念, 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则, 减少画法几何部分内容或降低难度, 注重培养学生手绘、识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并加强标准化教育, 加强学生的建筑施工图绘图能力, 增加实践, 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空间概念。例如, 在训练绘制建筑施工图时, 学生可通过实物观察, 正确的学习如何识别各建筑施工图相互间一一对应的空间逻辑关系。同时, 应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 教学应该包含画法几何, 绘制建筑施工图及识读建筑专业标准, 查看建筑专业图集, CAD计算机图形学等的表达;降低画法几何中困难的部分, 协调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

画法几何是建筑制图理论基础的一部分, 有较强的理论和系统性, 但重点是分析图形功能的空间几何问题, 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距甚远。部分画法几何简化了教学内容。例如, 在生产中, 工程技术人员遇到的曲线和曲面, 相交线和交叉线, 实践中经常使用类似的画法。因此, 该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没有太多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行掌握。建筑施工图部分, 应着眼于学生的识读能力培养。图纸尺寸, 比例要考虑实际因素, 应侧重于建筑施工图的平、立、剖面图的统一, 学生将在实践画图中逐渐熟练。通过这种方式, 在学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兴趣是创建一个有趣的和明亮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的教学, 学生被动接受, 忽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绘图类, 由于复杂的空间转换步骤, 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和其他方法, 让学生思考、发现、总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辅导学生掌握建筑制图知识、识读能力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利用驱动型教学的全过程手段, 逐步实施, 从易到难, 一步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

建筑制图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培养两个能力,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以教师为主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主动发现, 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这是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重点。进行一个多元化的启发教学, 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并行。如, 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问, 教师还可以直接提问, 然后让学生思考, 并在上课或下课后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和主动更新自己知识的意识, 还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的方式来克服以教师为主, 课堂教学材料为主的缺点, 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 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在教学中采用参观、绘图、讨论、计算机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边看、边做、边听、边想、边练,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建筑制图是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点很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刚绍旭, 李丽.优化设计机械制图的课题提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3.

[2]刘雯.制图在技术教育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4.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篇10

一、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 是确保建筑工程如期完工的重要保障, 也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时, 如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将难以根据管理规则进行管理, 难以保证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在很多建筑企业中, 对于施工管理不够重视, 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造成建筑施工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局面, 管理责任也不明确, 甚至由一个人肩负多项管理职责, 在这样的管理条件下, 建筑施工质量难以提高。

2. 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落后

一些建筑企业对施工管理缺乏重视, 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施工管理, 但由于企业发展迅速,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事后控制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 如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事后管理模式进行施工管理, 出现质量问题时, 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 导致安全隐患滋生, 甚至造成建筑安全事故。

3. 缺乏创新的建筑施工管理观念

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管理方面, 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勇气接受新的事物, 例如新技术、新设备等, 观念保守, 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导致建筑施工管理落后。一些施工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 缺乏创新举措, 对施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4. 相关人员素质较差

很多建筑施工人员都是从各地聚集而来的, 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较低, 缺乏安全意识, 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建筑施工技能, 但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很多施工人员并无上岗资格证, 对施工质量并不重视。这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还有可能会引起施工安全事故。另外, 很多施工管理人员综合能力较低, 管理能力较差, 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建筑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1. 加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力度

施工安全管理应作为施工管理中的重点, 提高施工技能, 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是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可有效避免施工安全隐患。因此, 应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严格控制施工现场, 文明施工, 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操作, 全面落实安全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 定期开展施工安全检查, 一旦发现施工违规现象, 应及时给予整改, 并根据管理制度进行相应处罚。另外,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宣教,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观念。也可以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让制定人员负责施工安全, 做好施工交底工作, 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施工安全检查, 采用奖惩制度进行施工管理, 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定时抽查,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制定施工安全奖惩制度, 对于安全工作到位的施工人员, 给予表扬或奖励, 对于违规操作施工人员, 要进行相应处罚, 以示严惩。

2. 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质量

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 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这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 对企业也有一定影响。因此, 应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质量, 加大现场施工管理力度, 大力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活动。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将施工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在进行建筑施工前, 应先进行技术交底, 并将质量作业指导书及质量技术交底书上报至施工班组, 使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 确保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已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效果。将质量控制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等。事前控制指的是在进行施工前, 规划好整体施工流程, 安全施工的有序进行。事中控制指的是在进行施工时, 严格控制施工操作, 保证施工质量。事后控制指的是完成建筑施工后, 根据有关标准验收工程成品, 进行质量评定。除此之外, 还应控制好每一道施工工序, 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由专业人员负责施工质量, 尽量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也要不断创新, 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掌握新的施工技能, 以期提高施工质量。

3. 减少建筑施工成本

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作用, 因此,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成本控制工作, 预算好各项施工费用, 对施工资金进行合理规划, 仔细分析工程招标条款, 科学计算工程成本, 预测投标工程预算。按照正常标准, 预算工程机械费、材料费及人工费等, 制定科学的投标策略, 正确书写标书, 以此作为建筑施工索赔依据。另外, 还要做好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 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 避免浪费现象, 对于偷工减料现象进行严惩处理, 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选购施工材料时, 应按照择优原则, 选择信誉较好的厂家, 选择作风廉洁、具有强烈责任心及思想觉悟较高的采购员负责采购工作, 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 尽量减少材料成本, 严格控制材料采购量, 根据工程施工需求进行采购。最后, 应加强建筑机械养护工作, 降低机械维修成本, 通过减少施工支出费用, 来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4. 严格控制施工进度

应按照施工周期完成施工, 把握好施工进度, 确保工程的顺利竣工。为了保证施工工程如期完成, 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 应先制定施工计划, 按照施工计划施工, 保证施工进度。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确保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施工人员一步到位, 合理安排施工设备,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制定好施工计划后, 应严格落实施工计划, 保证财力、物力及人力的合理调配, 为建筑施工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保障。通过检查, 找出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 对于一些施工问题, 应给予有效解决, 尽量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杜绝施工问题和隐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施工资源, 确保施工物资的合理配置, 配置相应的施工机械, 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人力资源, 应进行合理安排, 保证各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均衡,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作用,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 尽快解决施工问题, 以免拖延施工进度, 影响施工工作效率。

5. 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大部分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较低, 施工单位应针对这一问题, 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特别是对于一些施工难点、施工重点及高危作业等, 进行重点培训, 向施工人员强调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使施工人员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如何提高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篇11

一、充分开展审前调查,认真科学编制审计方案

一是审前调查的准备要做足。调查前要进一步明确委托部门对审计事项的要求,充分征询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被审计乡镇及其领导干部的意见,并结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民生政策执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审前调查方案,合理配置审前调查人员,科学安排审前调查时间,提出具体的审前调查要求,准备好调查所需要的表格、资料等。

二是审前调查的方式要多样。针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而开展的审前调查,要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扎实开展。调查中,可以向组织、纪委、监察、人事、信访、检察、环保、统计等部门发出审前调查征询函,函证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有无举报以及举报内容和个人廉政方面等情况。可以到被审计的乡镇召开座谈会、听述职报告、查阅资料,了解乡镇的基本情况,乡镇经济工作着重点和经济增长点,掌握乡镇的经济工作思路。可以深入村组、农户走访或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相关内容。

三是审前调查的内容要广泛。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面比较广,审前调查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应做到视野开阔,内容全面,力求不留死角,不存盲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机构设置和职能情况;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情况;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体制情况;领导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决策的落实情况;个人廉洁自律和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等情况;有关部门对经济工作的考核和检查情况;以往审计工作开展及审计落实情况等。

四是审前调查的结果要分析。调查结束后要及时将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审计组根据汇总的内容和掌握的相关情况召开审前调查结果分析会,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基础,以乡镇党政领导行使权力的环节为主线,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评价为参考,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重点,深入分析、精心筛选、全面预判,找准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的目标和重点,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审计力量。

二、围绕履职尽责情况。确定审计重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情况。重点关注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策的贯彻情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政策的贯彻情况,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措施及效果等。

(二)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突出对乡镇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的审查,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结合乡镇政府的实际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经济事项收集整理是否集体研究决定,内控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有效,有无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而发生违纪行为,对已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等。

(三)财政管理情况。重点审查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政府性债务情况。同时查看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入账是否完整,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分析其收入、支出和结余资金的结构,如果超支,分析其资金来源,是否占用专项资金和征地款。尤其要关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是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政府性债务方面重点关注债务来源及构成、债务资金投向、偿债能力状况以及存量债务的还本付息情况,以揭示政府债务风险状况。

(四)征地情况。征地拆迁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或其他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应重点关注是否长期拖欠和挤占挪用拆迁补偿资金等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五)直接分管部门的管理监督情况。重点关注被审计乡镇领导干部对直接分管部门的重要经济事项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情况,揭示因管理、监督不到位造成分管部门的重要经济活动、重大经济决策、重大内控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到位的严重违纪问题。

(六)个人遵守财经纪律及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与有关人员谈话,向当地组织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征求意见,看个人在经济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七)其他情况。包括编制使用及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

三、科学进行审计评价,准确界定承担责任

审计评价应适应新形势下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审计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乡镇工作涉及面非常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也是全方位的,因此审计评价内容除财政财务收支外,还应该包括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包括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重要事项。但应当注意的是,审计评价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对审计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的事项不作评价。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 篇12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要性

高速发展与转变的国民经济以及逐步提升的人们生活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经济竞争力, 加之建筑施工管理在建筑企业内起到的作用, 将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已显得尤为关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企业形象、施工质量, 而且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1 建筑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不断地提高建设水平, 才能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市场需求, 制造出人们满意的产品。

1.2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是日益完善。如果一成不变, 就会被市场淘汰, 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奖励机制不够、关系模糊、责任不明的问题, 以上问题制约着企业向前发展。

1.3 时代发展的需要

建筑业历来如此,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建筑质量需求创新, 建筑设计需要改进, 建筑理念需要更新, 没有创新就不能推动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2 优化管理提高质量

2.1 建立施工管理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建立责任制度, 要求企业各级按要求做好工作, 在制度上保证安全施工, 企业可以把安全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薪金与奖金结合起来, 通过自身利益调节管理内容, 强化责任意识和提升主动性;引进先进安全管理设施与机械, 提高安全管理设施现代化, 由专业人员引领非专业人员, 一步一步实现企业全员能力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是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建设的, 工程施工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 利用现代网络化管理, 成立情报监督管理、多方合作的信息系统平台, 能够有效组织施工, 协调各工种进度。

2.2 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始终要放在施工环节的首位, 施工单位在管理中, 要重视安全管理, 推行文明施工、绿色施工, 按标准严格各个生产流动环节, 在施工中如果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 没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则会导致工期受影响, 所以在施工中, 要遵循文明施工的监督工作理念, 常出现的问题, 给建筑施工管理带来重大隐患。

2.2.1 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安全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监督, 工作马虎应付, 各级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 形成管理漏洞, 使各级人员不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2.2 对建筑施工中安全文件落实不到位, 心存侥幸、大意思想, 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不当回事。

2.2.3 对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 没有按规定实施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各种培训流于形式。

2.2.4 没有对安全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验收手续进行严查, 造成施工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影响了进度, 形成不合格产品。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业的主线, 建筑施工安全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企业形象、施工质量、经济利益, 而且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让全体员工在规章制度下进行工作, 让员工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从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做好安全施工工作。

2.3 政府加强主导

政府在施工进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全面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对保证建筑质量有一定意义。政府要起到行业引领监督的主导作用, 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扶植建筑企业监理事业、整顿或成立审批时要严格把关等制度, 严把质量关, 对达标的企业实行准入制。政府应该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管理自律性, 保证政府监管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政府应该打破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 实现系统工程、专业管理、资源共享、管理有效性。

2.4 加强建筑施工全程管理

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建筑质量不容乐观, 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可以说, 一个建筑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质量有直接关系,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的关键,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4.1 建立项目施工管理交底制度。

在每一个项目施工之前, 施工管理人员都应该根据规章制度做好施工管控工作。做好相应的项目质量管理交底工作, 透明度管理, 让各级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进度。

2.4.2 执行施工管理样板制度。

在进行大面积的建筑施工之前, 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实施样板间、样板房制度, 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样本制度, 让人一目了然, 按照标准进行施工, 起到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

2.4.3 制定作业指导书。

施工是一项复杂工程, 通过计划制定管理, 通过方案设计施工, 材料的管理也相当重要, 通过对不同的机械、材料、环境以及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 形成指导书, 来进一步保证施工管理作业质量。

3 结束语

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需求越来越高, 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施工环节, 引入新的技术与设施, 通过有效管理的手段, 达到企业跟上时代进步的步子, 与社会经济经展水平协调一致, 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建筑企业只有加强管理, 克服管理中的弱项环节, 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适当的应对改进策略, 能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 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深入研究施工管理现状, 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策略, 为我国在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鑫, 楼丁齐, 周艳.浅析建筑工程如何优化施工管理[J].商品与质量, 2009 (55) .

[2]谢浩.加强市政工程安装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重庆建筑, 2010 (9) .

[3]张海成.施工管理对保证质量的重要性[J].建筑安全, 2011 (9) .

上一篇:国有企业薪酬体系改革下一篇: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