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2024-09-29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通用12篇)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篇1

今年的标准化日的主题是“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这使我立即想到震惊世界的四川“5·12”大地震。“智能”暂且不论,“绿色”虽然在一般条件下与“环保”具有相同含义,“绿色”虽然不等于安全,但却包含了安全,而且安全还是“绿色”的第一内容或最重要的内容。事实上,环保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安全,或者说二者都是“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健康和安全。正因为如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将2008年标准化日主题确定为“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时,首先强调的是建筑的安全。IEC主席杰克斯·瑞吉斯先生、ISO主席哈坎·莫尔比先生和ITU秘书长哈马都尼·图尔博士在《2008年世界标准日祝词》中指出:“IEC、ISO和ITU的国际标准还有利于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更低的开发费用,减少事故并更快地传播新技术,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我不知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什么时候联合发出世界标准日祝词的,更不知道他们确定这样的主题与“5·12”大地震有没有什么关系。但是,“5·12”大地震却实实在在引起了我们对建筑安全以及与建筑安全有关的建筑标准问题的高度关注。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最早的原始人虽然居住在天然形成的山洞、崖厦中,但也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整、挖掘,因而可以将其视为最早的建筑。后来,人类学会了利用土木材料构建住宅,并由此发展起来,形成如今遍布城乡的生活、生产、交通、娱乐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建筑业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

建筑作为一种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同样存在着一个质量问题。事实上,建筑的质量问题与其他产品的质量问题比起来,往往更加重要。如果说一般产品的质量特性首先是性能的话,那么建筑产品的质量特性首先应当是安全性。建筑产品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人们对建筑质量,对建筑产品的安全性也就更加重视。早在约公元前18世纪的古代《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营造商为某人建造一所房屋,由于他建造得不牢固,结果房屋倒塌,使房主身亡,那么这个营造商将被处死。”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质量法律,也是最古老的有关建筑的法律。这说明,建筑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其质量问题早在3 800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即使是在生产力还不甚发达的当时,一旦出现死人事故,建筑者都将受到极刑处理。

与其他产品不同,建筑质量究竟如何,往往难以进行检测,更难以单凭人们的肉眼或其他器官进行判断。不少劣质建筑,常常是出了事故后才被人们发现。1995年,日本坂神大地震后,不少高架桥、房屋等建筑倒塌或垮塌,人们才发现这些建筑存在的问题。例如预制板中留有异物,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合格等等,引起日本质量管理界一片惊呼。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质量管理号称世界第一,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尚且有这样的问题,何况是其他国家。

我国经济正在起飞,各种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到处都是塔吊、井架,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大工地。由于法制不健全,更因为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我国的建筑质量着实令人堪忧。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5·12”大地震中垮塌了那么多房屋,谁能担保其中就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垮塌的?事实上,某学校垮塌后人们发现,那预制板中的钢筋竟然是用铁丝代替的,混凝土竟然用手一捏就成了粉状,这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愤怒,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纷纷表态要坚决追查到底。

建筑物垮塌,包括在诸如地震之类自然灾害中垮塌,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不合格,也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还有一个就是虽然合格,但所“合”之“格”,也就是所符合的标准与客观需求不相符,标准的规定低于客观存在所需求的质量。“5·12”大地震后,使我们对建筑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防火、防洪、抵御其他自然灾害、防范恐怖袭击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我们既要防止因建筑产品不合格而造成的危害,又要防止因建筑质量标准低而造成的危害。

为了确保建筑质量,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建筑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使用、维修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并明确了职责和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规定了因建筑质量问题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将被处以相应的刑罚。但重要的还是预防。承担建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的单位,都应当建立健全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单位,都必须按照ISO 9000国际标准建立健全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应的认证审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否则,就没有资格从事与建筑相关的业务,就不能修房子、建路桥。“5·12”大地震后,我们还应当对相关的建筑标准进行必要的审核,提高其安全性。在国务院制定的“5·12”大地震后重建规划中,就响亮地提出了所有的重建建筑都必须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各地也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纷纷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标准级别。

建筑标准不仅是针对建筑物(也是建筑产品)的,更是针对建筑过程的。按ISO 9000的说法,建筑过程几乎都是“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因而建筑过程也几乎都是“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的控制,ISO 9000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原则,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这些原则,编制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当然,“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的主题不仅仅只关注建筑安全问题,我们也不仅仅只要求建筑能够防火、防洪、抵御自然灾害、防范恐怖袭击,而且也要求建筑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进而还要求建筑能够更便捷地接入信息通讯网络,并充分考虑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的便利性等等。但“5·12”大地震后,我们可能更应当把建筑安全作为第一位来考虑,这与党的十七大强调的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也是相符合的。IEC、ISO和ITU制定的国际标准“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基本质量和安全,而且通过采用新技术能够保障智能绿色建筑的建造和运行。”通过开展纪念世界标准化日活动,可以促进我们提高对标准的认识,促进我们引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而促进我们建筑质量的提高,这是很有意义的。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篇2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建筑行业之间所产生的竞争能力也变得尤为激烈。建筑企业倘若想要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那么一定要加大自身管理的力度,并在建筑工程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依据工程要求按时完工,树立企业的形象,并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加以提升。这样就要求相关单位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严格的监督。而偷工减料的情况频繁出现,在减少工程造价的基础上,将房屋的舒适度加以提升并赢得社会的口碑,从而促使企业能够早日建筑市场中站稳脚步。从建筑行业角度来讲,相关企业所具有的规范化制度和工程管理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建筑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为建筑市场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1.2有利于确保房屋建筑使用安全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篇3

江苏正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214000

摘要 建筑工程项目开展施工中,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重点。一旦建筑材料本身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就会对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关材料的管理控制工作,严格保障整个工程质量。本文就对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建筑工程质量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大小小的建筑工程项目投入建设。在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筑材料本身质量不仅仅会对于整个建筑本身的强度、耐久度、稳定性等会造成影响,也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控重点,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建筑材料质量管理控制效果,保障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前提。

2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意义

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开展效果,可以更好地提高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让整个施工材料配比设计更加合理,并且为施工提供不同的方案,有效地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经济性,减少材料的损耗,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例如,在对混凝土材料试验检测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施工需求,对于材料配比进行设计,这对于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保障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建筑材料本身的规格型号和性能指标都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从众多材料种类当中选出具有较好质量水平的建筑材料,有效地实现对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针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不同技术标准,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建筑材料的各项特性进行明确,提高后续施工的合理性。另外,通过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可以更好地提高各类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相对于其他工程项目来说,建筑工程本身的技术含量较高,工作量较大,整体施工过程中对于相关技术的需求标准较为严格。在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试验检测,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可行性鉴定分析,从而提高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合理性。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也可以为工程提出更加科学、全面的技术方案,这对于缩短工期、控制成本、保障质量都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思路

第一,完善相关质量检测制度。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其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制度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并且结合相应的工程质量控制需求,对于质量指标的范围进行界定和调整。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要根据相关的检测标准、规范和规程,为相关检测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基础。与此同时,也要对于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明确不同检测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细致的检查,落实好相关的质量文件管理制度以及样品管理制度等。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明确不同试验检测人员的自身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贯彻和执行试验检测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遵守质量检测的相关原则,提高质量控制意识,保障各项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二,制定试验检测标准流程。科学有效的试验检测标准流程,是保障试验检测工作开展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也是各项试验检测活动的开展依据。在进行试验检测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检测过程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相关检测标准和规范,提高试验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样品制备、测量估算、数据分析等,都要进行全面的计算和分析,严格遵守相关计算规范,并且要做好相应的审核工作。

第三,保证检测设备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开展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于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检定,构建一个良好的试验环境,确保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有着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相关实验室的设备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先进和完善,可以更好地满足整个试验检测的过程。相关专业人员也要针对于不同的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对相关设备的功用进行全面的发挥,更好地满足整个检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在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相关环境设施的管理上,技术人员也要做好定期的维护和校准工作,严格依据相关设备管理条例,对于一些存在问题和缺陷的设备进行更新替换,确保相关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并且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四,提升检测人员自身素质。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要保证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技术水平。不同的岗位对于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实践组织能力、理论知识、检测经验等多方面的需求都不尽相同。管理者要积极开展和推进落实各项培训工作,确保在岗人员具备足够的任职资格。检测机构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从业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试验室的检测水平是由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以及从业水平所决定的,要严格要求各自的任职条件,要综合考虑其受的教育程度、理论知识、从业经验及实践组织能力等。试验检测单位应明文要求技术和质量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以及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从事技术检测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还有监督管理的审核人员,要对其定期进行培训,然后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被认可。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内容。科学的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可以为工程验收和质量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材料试验检测的整体水平,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提高整体施工效率,更好地完成和落实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昌荣.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

[2]马娅娅.浅谈建筑材料检测与监控[J].科技视界.2012(12)

浅谈如何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篇4

1)按照建设部《工程建设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招标制度,杜绝招标中的腐败行为发生,打破地域和行业垄断,通过市场竞争,防治恶性竞争,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施工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明确工程质量,达到控制工程工期,确保投资效益的目的,明确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的关系,理清施工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好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以使其能够科学、公正、自主的做好房屋建设工作。

2)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实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和有效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签订监理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将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力,并对工程质量监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房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要针对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严格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严格履行监理合同,落实各级质量负责人,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它是保障工程质量的一个完整系统,阐明了施工单位总体管理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以及专项工作要求。监理工程师审查重点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各类管理人员的配备、质量保证管理制度的制定。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的审查要注意其必须符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符合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的规范、法规性文件,各项管理制度要配备完整,不留漏洞,各项工作要求明确,符合工程质量目标,制度之间不互相矛盾,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查,使其能发挥指导工程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效益的作用。

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批准特殊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纠正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承包合同的工程和施工行为,提出或审查设计变更,核对工程数量,科学公正的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并组织工程质量验收。

3)积极推行房屋建设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这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房屋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终身负责制,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逐级落实各级施工质量负责人。施工单位还必须依据有关房屋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施工单位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应当负责返修。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检验工作,认真执行“三检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房屋建筑的供水、排水、供热、燃气、供电、通信、消防环保节能等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有关规划和设计的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和所在地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候特点以及自然灾害情况,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和岩土工程特点,因时、因地、因条件制宜,合理选用施工方法,制定施工方案,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施工中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的重点为:合理使用钢材、木材、水泥,加大标准化、系列化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应用量,发展地基加固、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已由工程承包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桩基础和基坑工程施工新技术,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安装施工新技术,确保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大力应用安全环保型化学建材,提高防水、装饰工程质量;研发建筑安装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建筑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机械化装备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4)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对工程质量科学公正的进行评定。

建筑经济质量提高路径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结构调整;建筑经济;经济质量

引言

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这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建筑行业而言更是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建筑经济质量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而这些关于建筑经济质量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建筑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1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市场分布不集中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的时间大都在20世纪70年代,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了其发展速度过快以及企业集中力度相对不足的现状。这一问题对于整个建筑行业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也极为不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20世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整体的发展依然不是十分的理想。正是由于很多地区的大型企业的发展结构几乎相同,而且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层次不清,都是造成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始终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从而对建筑行业的整体经济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建筑企业数量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这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机遇。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之前希望通过大型企业带动小型企业的发展,并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的希望破灭了,从而导致了行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大型企业不但辐射面广而且竞争力也相对较强,小型企业则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了其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最终因为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经济体制而逐步的被淘汰。

1.3建筑企业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专业急速水平不高的状况。造成这一原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劳动力较为廉价,所以建筑行业在最初起步的阶段大多都是靠手工进行劳动。而建筑企业内部的员工则基本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企业使用的相关设备也十分的简陋,从而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1.4建筑企业工作效益较低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不高,从而造成了经济效益较低的状况。而造成企业工作效率始终无法提高的原因是其企业内部员工专业水平较低以及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同时伴随着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建筑企业的迅速兴起,导致了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费用越来越高,加之其内部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所以造成了实际回收效益较低以及风险较高的现象不断的出现,同时由于能够承接大型项目的企业相对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篇6

【關键词】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过程管控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主体环境下,许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随之逐渐提升,对于住房的要求也不再和过去传统的观念一般,仅仅执着于房屋面积的大小,而是在此基础上加重关注着住房的质量问题。这种思想上的变化也明确表达了施工方需要不时提升团队实力,加强质量监督,全面提升房屋建筑过程的质量水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一直是其重点关注,也是各个企业的关注热点。在房屋建筑的实际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施工质量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这样也增加了管理工程质量的难度。但是尽管如此,工程质量问题仍旧是需要严格保证的环节,这与住房人员的安全,企业的形象和国家的管理有着严格的联系,在实际中需要时刻提高意识,完善施工过程,加强工程的检查监督力度。施工方在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控中,需要采取一定有效的措施,确保团队的口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施工企业的影响力。

一.在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中采取有效措施的意义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不单单在国家经济上取得重要的进展和成功,并且我国的科技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屋建筑的实际工作也逐渐向精准,先进的道路迈进,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的房屋建筑逐渐变得复杂和困难,让房屋建筑中的质量监督也产生了不小的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加强房屋建筑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几点意义。

第一.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控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建筑队友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整体建筑水平,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增大对于国外投资方的吸引力,进一步将中国的建筑目标扩大和完善,进而促进特色社会制度中的建筑和调整。

第二.能提升工程效率。严格加强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不论对建筑单位或是施工单位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提高过程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工程资源,为建筑方节省一定的建设成本,对于施工队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和监管单位发生意见分歧,自身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既可以避免矛盾的产生,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行业口碑,从而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

二.我国目前房屋建筑中存在的质量管控缺陷

正如一再强调的那般,实际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一直都是建筑过程的重点防范,也是近来社会都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在建筑施工的阶段中,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质量偏差,将会对今后的住房产生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房屋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具有其存在的意义,而现今质量监管中存在的缺陷,也引起了广泛的探讨。

第一,工作现场的质量监管人员存在水平参差。在整个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质量监管人员对整体的质量把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现今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同地区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存在知识水平高低不齐,职业道德素养个别存在较低的现象,在一些工程中,有一些根本是没有资格证的质量把关人员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施工现场,这直接影响了房屋建筑质量。

第二,工程工作现场管理体系仍有欠缺。除了上述的质量把关人员出现问题外,现场的管理体系欠缺也是房屋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的一个问题所在。目前,工程在被制定和签署后,没有一个项目团队可以对一个工程该如何把关质量和在实际过程中如何有效管控提出一个准确的方案,这就让一些工程出现了施工混乱,检查不力的情况。施工现场没有相应的监管和严格的规定,导致到整体水平存在很大问题。

第三,施工现场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施工现场材料质量的浑水摸鱼也是导致建筑工作现场质量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施工方在购买建筑材料时,为了获得更多的不合法的利益,采取了购买质量差的相对比较便宜的工程材料并将其运用到工程中,使得房屋建筑质量大打折扣,并在一些天灾中导致了房屋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第四,监管力度较低需要改进。在中国,尽管建筑行业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进步,但监管力度仍旧处在不利的地位。建筑监管机构很大部分是由私营单位和事业单位组成,往往会因为专业程度不够,收费水准不够而导致监管质量无法保证的现象,使得人们对住房质量不断的怀疑,而职权滥用也是近年来民生议论的热点,一些工程老板为了获得巨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和一些官员勾结,将工程质量的把关问题降到了无法接受的地步,导致到最终豆腐渣工程的产生。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如今工程质量把关中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扩大对房屋建筑中质量的管控

第一.全面提升监管人员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准。可以这样讲,监管人员的整体综合水平对于一个工程质量的把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努力打造监管人员拥有一定的房屋建筑知识了解,对安全判断和能够清楚分辨对策的素质水准,通过企业和团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二.逐步确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保证正确运行的监管体系是衡量一个工程质量优秀与否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完美的必然核心。在签订施工的合约时,必须同时处理好管理体系,建设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施工方队伍的整体实力,进而保证较高的工程质量。再者,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还可以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争取将工作时间缩短,同时维持好施工过程中的秩序,保证工程的竣工时间。

第三.提高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工程质量不可缺少的灵魂步骤,通过完善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得制度得到法律的保证。只有建立了被国家承认的监管制度,才能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尽管现在存在一些已经颁布的建筑法规,但可行性不足,处罚制度也并不能让人信服,这使得部分法律形同虚设,让一些不法企业屡屡钻空,这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的不断加强。

第四.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把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在现场对其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不会因为不法利益采购价格低质量差的工程材料,避免一定悲剧的发生。

四.总结

为了提升总体的房屋建筑安全质量,需要行业中对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只有将质量管控做到真正落实和完善,才可以让房屋建筑的实用性和使用周期性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房屋建筑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永久性的特点,这也使得房屋质量监管工作的必要性更加突出,目前国家的房屋质量监管条例和监察制度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正,才可以更大意义上的提升房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为住房人员带来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维良.关于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1

2.汤潮龙.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创新 [J].企业技术开发,2011

3.王文旗,戴晓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要点[J].2008

4.梁汉忠.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2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 篇7

1 质量问题分析

要提高建筑质量, 首先要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1.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 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1.2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 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 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1.3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士、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1.5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 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 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 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等;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 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等。

1.7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 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固长度不足, 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 钢筋漏放、错位, 板面开裂等, 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 提高建筑质量严把六关

2.1 工程图纸设计关。

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 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激烈, 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 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 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 并且必须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 防止造成工程还没建, 就从胎里带来质量问题。

2.2 施工队伍选择关。

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项王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 必须经过招标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 具体方法:一是听, 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 即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三是查, 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 即走访己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 征求使用单位工程队伍的评价, 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 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 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 走后门, 搞"名投实定"特别要防止通过私人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严禁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徇私舞蔽。

2.3 施工合同签订关。

施工队伍选定后, 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施工合同 (或协议) , 把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 合同内容必须是严密过细, 条款详尽, 责任明确, 奖罚分明, 要求合理, 手续完备, 查核有据。合同签订前与上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 合同签订后, 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 以便受法律监督。

2.4 工程质量监督关。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 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2.5 质量控制关

2.5.1 进度控制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 必须实行分段控制, 动态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 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 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 以确保工程质量。

2.5.2 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 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 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2.6 工程竣工验收关。

竣工验收, 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 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 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 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 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棍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 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 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 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 主要是现场实测, 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总之, 提高工程质量要从细部着手, 警钟常鸣!

摘要:质量是建筑的生命, 也是建筑行业的生命, 可以说质量重于泰山。本文从产生建筑质量问题的原因入手, 阐述了提高建筑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国荣.《建筑质量问题警钟当常呜》.

[2]吴云.《谈施工质量的控制》.

全面提高绿色建筑质量 篇8

一、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刚才美国能源部助理副部长桑德罗先生说, 绿色建筑在全球发展都非常快, 其数量一般是三年翻一番。但近五年, 我国绿色建筑都是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向前发展, 有的年份达到三倍。绿色建筑已经跨越起步阶段, 其发展前景不在于数量和速度, 而是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因为质量才是生命、质量才是未来。 (见图1)

从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来看, 我国大部分绿色建筑还停留在设计标识的阶段, 而运行标识占比少于10%, 这说明绿色建筑还是非常年轻的事业。同时, 从各省绿色建筑的排名上看, 江苏省遥遥领先, 其次是广东、上海、山东、北京、河北、天津、浙江、湖北等。为什么我们要把今年中国城市科学实践奖授予江苏省建设厅的厅长?这是因为江苏省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见图2、3)

根据今年的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 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届时我国的绿色建筑将占全球绿色建筑的一半以上, 绿色建筑将承担起全国减少碳排放主力军的责任, 这就是未来五年要达到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艰巨的, 但也是充满希望的。从我国前五年发展的趋势来看, 我们完全有能力超额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见图4)

二、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从各个大型开发商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开发的情况来看, 万达、万科、绿地、朗诗、招商、天津生态城、中新置地、金都等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都已经在认真地推行绿色建筑, 特别是有些有远见的开发商已宣布非绿色建筑不建, 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的推广应该是一种商业的行为, 应主要靠市场机制起作用, 如没有开发商的响应, 发展绿色建筑将会半路夭折。今年的国务院1号文件确定: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要达到10亿平方米, 到2015年末2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更重要的是, 1号文件强调凡是政府投资、补贴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 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保障房建设以及单体建筑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都应该从明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也就是说, 从明年起大中城市非绿色建筑将不予批准建设。与此同时, 国家也加大了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 财政部和建设部提出:凡是新建建筑全部建成绿色建筑, 两年内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城区, 国家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5000万元, 并命名为绿色建筑示范城区;对高等级的绿色建筑, 也就是二星级以上的给予中央财政直接补贴, 其中三星级每平方米补贴80元, 二星级每平方米45元。同时, 有许多省份已经提出, 中央财政补多少、地方财政也补助多少。 (见图5)

三、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已经驶上了中国特色的快车道, 速度越快我们越要冷静分析绿色建筑还有哪些质量缺陷。针对这个问题, 中国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对当前存在的绿色建筑质量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面涉及大江南北, 并将商品房、保障房、办公房、商业房等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全部纳入到调查的范围。 (见图6、7)

从居住建筑来看, 根据常用的绿色建筑评估项目, 蓝色表示技术设计方案, 黄色表示技术竣工项目, 绿色表示技术运行项目。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绿色住宅在很多节能技术应用方面都是设计多少、施工多少、运行多少, 不打折扣, 但在雨水回用、节水灌溉、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方面还存在着梯度差, 这说明少数绿色建筑存在质量隐患。 (见图8)

从公共建筑来看, 情况比居住建筑稍微好一些, 但是同样的问题在同样的环节上出现, 也是在节水灌溉、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等方面还存在着瑕疵, 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见图9)

问题之一, 高成本的绿色技术实施并不理想。在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方面有十几项是通用项, 这些通用项中利用率最高的是绿色照明系统和智能化系统, 但是其它一些系统 (比如可调节的外遮阳、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节能设计等等) 使用范围还不是太广。当然, 这其中有气候区的问题, 比如北方极寒冷地区建筑不一定用外遮阳, 但是在华中、华东南建筑就必须要用外遮阳, 总的来讲能够达到50%就已经非常可观了。公建的情况比居住建筑要好, 这是因为公建的业主实力强, 而且大部分是政府的业主, 受到的节能减排制约也比较大, 所以绿色公共建筑在节能节水的技术使用方面比居住建筑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见图10、11)

问题之二, 绿色物业脱节。绿色建筑有了好的设计、好的部件、好的施工还不够, 建筑运行的“四节一环保”, 核心问题还要靠绿色物业。物业管理如果还停留在保安、清洁等传统功能上, 那么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水等潜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如有的绿色建筑安装有滴灌系统, 但是人工浇水还在使用。个别建筑雨水回收系统却还没有启动过。 (见图12)

问题之三, 约20%常用的绿建建筑设备因为有缺陷而没有运行。比如太阳能光电板前面有高大的灌木遮挡, 这样绿色与太阳能发电之间就产生矛盾。再比方说约20%的常用绿建技术 (比如外遮阳) 不能启动或者没有使用的习惯, 这样太阳光在夏天就直射入室, 需要大量的空调来抵消。传统的保安、物业管理都是临时农民工, 即所谓的“开关师傅”, 缺乏“四节一环保”的知识与技能。以上三个方面的缺陷如果能够克服, 绿色建筑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

这次调查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 通过详细调查和论证, 绿色建筑的积极面超过了预期。除了极个别绿色建筑项目以外, 一般绿色建筑在5~10年 (平均7.5年) 时间就能收回绿色建筑带来的成本增量, 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如果加上中央政府的补贴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 一般3年就可回收增量成本。随着资源能源价格的理顺,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将更加突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 绿色建筑是增值保值的建筑。 (见图13)

四、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经验

先行国家发展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首先是注重健全法律法规。欧盟2002年出台了建筑能效指令, 作为强制性文件实施;英国2006年出台了《可持续住宅规范》, 要求从2016年起新建住宅达到6星级;这些国家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绿色建筑的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其次, 政府带头推广。从2000年起, 美国西雅图市所有市政建筑需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从2003年起, 联邦总务署所有州立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行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2005年亚利桑那州所有州政府补贴建筑都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英国在2019年以后所有非住宅建筑必须是零碳建筑。 (见图14)

第三, 各国都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激励。欧洲投资银行提供1200亿欧元贷款, 保证欧盟绿色建筑行业的增长和就业;英国对积极使用绿色技术的建设项目给予审批上的优先权和一定的经济资助, 包括减免土地增值税和发放低息贷款等;法国对新建节能住宅的业主实行零利率贷款;新泽西州对居民购买绿色经济适用房给予补贴, 每户最高可达7500美元;美国2005年起对建筑面积超过465平方米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居住建筑, 在水电及垃圾处理费用上给予折扣;美国2006起对使用节能窗户和热水器等节能措施并达到联邦规定标准的建筑, 提供每户1000美元的减税补贴。虽然这些政策看起来是零星的, 但是对所在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见图15)

第四, 加强第三方认证。欧盟能效指令中建筑能效证书的发放、建议及系统检测均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专家承担。并建立了审查制度, 保证了检测、认证、评价节能建筑和各系统节能状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美国绿建委为保证项目的公平、公正, 所有的认证审核业务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完成。 (见图16)

第五, 加强社会监督。欧盟能效指令规定建筑在出售或出租时, 须向业主或租户提供能效证书, 并规定政府办公建筑能效证书应对公众公示;美国各部委节能完成情况都进行内部公示。 (见图17)

第六, 能力建设。欧盟每年举办“绿色建筑”和“绿色照明”大奖赛, 促进和鼓励全社会机构广泛参与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和应用;英国的主流建筑院校, 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建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美国绿建委的绿色建筑认证专业人士数量已经超过13万人。

五、通过“五个到位”把住绿色建筑的质量关

首先, 加强评价标识机构、专家、测评机构监管。评价机构和专家的监管一定要责任到位, 要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专家库, 并推行专家签字终身负责制, 过去质量上的问题帐是记在法人头上, 现在要记在自然人头上。要建立专家资质考核淘汰和测评机构考核退出机制。

第二, 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测。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材认证、绿色施工、绿色运行以及建筑报废绿色化回收等,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四节”上下功夫。在这个阶段要建立审查制度, 开始阶段可由政府来承担, 政府介入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市场、形成各方面公平竞争, 但建立规则以后政府将退出。这就是说,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阶段必须是政府监督, 带有强制性, 目的是为了培育市场和创造更多企业参与的条件, 之后政府将逐步退出。在设计、施工、验收各个阶段, 要利用《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一书两证”进行强制检查、验收和考核。 (见图18)

在运行阶段, 要构建大型的绿色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测考核体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全部纳入省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 对耗能耗水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数据定期公示。绿色住宅要实行分期验收后发放财政补贴和享受优惠政策。执行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公共建筑应在建安工程验收后给予50%的财政补贴, 运行一年经测评合格后才享受财政全额补贴。 (见图19)

第三, 加强舆论、同行和社会监督。绿色公共建筑都要通过能效监测、能效审计、考核再加上公开舆论监督。对符合备案要求的项目经测评合格后, 定期进行社会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再拨付奖励资金。

第四, 完善绿色建筑的补贴和处罚机制。在补贴机制方面, 绿色建筑财政补贴要使业主和消费者能够分享, 具体可以通过减免契税、维修基金、物业费减免、直接兑付等方式。政府投资的绿色公共建筑要补贴给建设单位 (业主) , 鼓励业主主动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在处罚机制方面, 强制建设的政府绿色建筑或公共建筑项目, 在土地出让条件中应明确绿色建筑等级的要求, 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增添相应约束处罚条款;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基金, 按照绿色建筑星级予以差别性返退;对违反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处罚;没有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商品房, 但以绿色建筑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 除以一定数额罚款外, 还要吊销开发建设企业资质;对绿色建筑咨询团队进行行业年度评审, 实行“末位淘汰制”。

第五, 要培养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队伍。把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贯穿到建筑施工、销售、使用全过程, 这样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使用者能够享受“四节一环保”的好处。在保证物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和行为引导, 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构建绿色生态社区。要使绿色建筑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效益, 重点在垃圾分类收集、非传统水源应用、噪声污染控制、建筑节能运行监测以及节能型社会行为倡导等方面。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创新型转变, 构建绿色物业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引导物业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建筑节能运行及改造;建立绿色物业评价定级制度。 (见图20、21)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篇9

目前, 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 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 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 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 门窗缝隙大, 下水道堵塞, 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 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 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此类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

2 房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施工方面的原因

2.1.1 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各施工企

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 技术培训跟不上, 工人技术素质较低, 甚至个别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不了解, 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 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 导致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很快。农民工、合同工占总数的2/3, 而他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受过建筑施工的专业培训。

2.1.2 在施工过程中, 没有建立健全的质

量控制体系, 工序与工序, 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 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 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 甚至蓄意隐蔽。

2.1.3 施工管理混乱。例如预制空心楼板

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 所用混凝土的碎石粒度不加控制, 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 随意损坏, 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2 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防水工程沥青品种的选择, 油毡的质量和品种, 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 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 木门窗木材品种的选择等, 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某工程刚刚竣工, 内墙装饰涂料, 由于质量不过关,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有的饰面砖由于吸水率过大 (>10%) 及外形规格不整齐, 马虎施工, 致使有不少新建成的工程, 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 造成外墙渗水:有的石膏板质量低劣, 在空气中容易吸湿受潮, 因此形成石膏板顶棚出现变形, 板块中间出现下垂、板块翘角等质量通病;结构板面在施工中, 在提升架口部位的板面浇筑马虎, 没有注意板负筋位置, 造成提升架口部份板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由于材料及设置质量低劣而造成的质量通病比较普遍, 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2.3 设计方面的原因

2.3.1 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 带女儿墙的

屋面, 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 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 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 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另外有的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 且不作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2.4 工程造价过低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 有的建筑物, 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石油沥青油毡等低档的防水卷材, 造成天面防水层耐久性差, 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 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 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未等交付使用, 即己老化, 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 应当符合使用要求, 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 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 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 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现场监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 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 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 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 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 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3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 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分期分批, 有重点有目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 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 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3.2 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 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 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听取他们的意见, 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 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 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 积累设计经验外, 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 如果设计考虑周到, 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 也可以使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 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3.3 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 改进施

工工艺, 提高质量意识据统计, 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 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减少困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

3.4 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 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 不成熟的施工技术, 应制止推广。

3.5 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

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 做到:择优选购, 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 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 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 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 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社会。

3.6 适当提高质量通病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

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 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 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 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 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 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 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 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结语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居住的要求也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房地产业也由量的增长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进入21世纪, 人们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我们重视它, 按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它, 就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 从而造福于人类。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是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工程质量, 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为此, 加强房屋工程质量控制, 有效克服住宅质量通病, 开展创建优质精品住宅工程, 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加强房屋工程质量控制, 有效克服住宅质量通病, 开展创建优质精品住宅工程, 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通.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港湾建设, 2008, 28 (6) :21.

[2]陈浩林.浅谈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管理[J].山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8, 18 (7) :22.

浅谈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篇10

目前, 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 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 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 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 门窗缝隙大, 下水道堵塞, 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 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 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

2 原因分析

2.1 施工方面的原因

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 技术培训跟不上, 工人技术素质较低, 甚至个别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不了解, 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 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 导致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很快。农民工、合同工占总数的2/3, 而他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受过建筑施工的专业培训。据统计, 现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自有工人真正能到现场规范操作的只有4010建筑施工现场直接从事操作的工人中, 90%的都是流动性质的农民工。用这些农民工可以使房屋建筑中的人工造价降低, 可其技术水平也很低。不少建筑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 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工序与工序, 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 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 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 甚至蓄意隐蔽。

施工管理混乱。例如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 所用混凝土的碎石粒度不加控制, 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 随意损坏, 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2 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防水工程沥青品种的选择, 油毡的质量和品种, 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 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 木门窗木材品种的选择等, 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某工程刚刚竣工, 内墙装饰涂料, 由于质量不过关,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有的饰面砖由于吸水率过大 (>10%) 及外形规格不整齐, 马虎施工, 致使有不少新建成的工程, 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 造成外墙渗水:有的石膏板质量低劣, 在空气中容易吸湿受潮, 因此形成石膏板顶棚出现变形, 板块中间出现下垂、板块翘角等质量通病;结构板面在施工中, 在提升架口部位的板面浇筑马虎, 没有注意板负筋位置, 造成提升架口部分板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由于材料及设置质量低劣而造成的质量通病比较普遍, 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2.3 设计方面的原因

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 带女儿墙的屋面, 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 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 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 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另外有的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 且不作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在楼地面的做法上, 预制空心板上先抹找平层而后作面层, 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 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在设有进深梁楼盖上, 进深梁的上方不加设辅筋, 多数均在此处发生大孔隙裂纹。

2.4 工程式价过低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 造价过低, 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 材料质量无保证, 如当前铝合金窗的质量通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铝合金型材的厚度虽然达到设计要求, 但是, 材质不均匀, 表面防腐层质量差, 很短时间内就氧化, 密封绒条太小, 窗锁与走轮质量差等, 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 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石油沥青油毡等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天面防水层耐久性差, 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 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 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末等交付使用, 即己老化, 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 应当符合使用要求, 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 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 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 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现场监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 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 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 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审查, 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 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3 防治措施

3.1 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 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分期分批, 有重点有目的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 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 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3.2 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设计单

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如果属于设计欠缺造成的, 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 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听取他们的意见, 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 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 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 积累设计经验外, 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 如果设计考虑周到, 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 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 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3.3 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 改进施工工艺, 提高质量意识。

据统计, 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 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减少因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

3.4 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 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 不成熟的施工技术, 应制止推广。

3.5 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

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 做到择优选购, 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 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 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 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 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的流人社会。

3.6 适当提高质量通病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

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 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 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 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 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 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 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 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3.7 加强现场监理。

各监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 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 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建筑 施工 质量 管理

0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一般包括勘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除了施工过程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外,设计方案、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自然条件、合同形式等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期越长,项目越大,因素越多,其中不可控因素就越多。建筑工程质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审美和正常使用,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已引起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的重视。只有搞好质量管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搞一幢建筑,就创一项名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1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1.1 质量波动性较大。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技术要求、施工条件、质量要求等完全相同的项目是较少的,即不存在批量性,往往每个工程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条件,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质量的波动性自然就较大。

1.2 质量的关联性较强。关联性意指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任何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引起整个工程质量问题,造成质量事故,隐蔽性质量问题尤其如此,越是前期的质量问题,关联性越大,影响面越广。比如,地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危及整个工程。

1.3 隐蔽性。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隐蔽工程多,隐蔽性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若不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虽然表面没有问题,但留下质量隐患,形成虚假质量,危害性甚大。

1.4 最终检验的局限性。建筑工程质量在最终检验时,不能拆开“产品”全面检查内在质量,更不能作破坏性试验,因而不能通过最终检验发现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问题。即使查出质量问题,也只能有限地加以弥补,留下的是质量隐患、质量损失及各方的质量纠纷。

1.5 质量即安全,安全就是质量。安全性是质量特性之一,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来讲,质量即安全,安全就是质量,因此,无论怎样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都是不过分的。

2 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2.1 设计部门与施工企业之间配合不密切,设计中对施工实施的条件、地理气候、技术标准、装备设施及可能性考虑欠周到。

2.2 工程项目简单承包,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差异。材料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与规范有差距,不按规定对进场材料验收把关。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不严格,成品保护意识差。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质量意识。

2.3 气温给季节性施工带来影响,特别是冬雨季施工的项目,受到白天与夜间温差的严重影响,因而造成工程质量的缺陷。

2.4 在实际施工时施工工艺标准执行不严格,企业技术标准各异。具体表现为:砖砌体工程纵横墙不同步砌筑,施工临时间断处直搓流量较多,漏放拉结钢筋,或拉结钢筋长度不够,脚手洞的留设不遵守有关规定,基础脚手眼漏堵等。砌筑砂浆不进行配合比设计,无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时不严格执行重量计量,塌落度不按构件的具体使用条件及环境确定,砼离散性大,空心板不堵孔或堵孔不按规定进行,安装时不坐浆,或用混合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板缝设置太小,嵌缝砼灌不密实。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柱与楼层或横梁交接处区域箍筋不加密,圆梁转角处和构造柱钢筋搭接处箍筋不加密,箍筋间距不均匀,箍筋弯钩形式不符合抗展要求,尤其是圈梁、构造柱较多,楼板与悬挑构件等上层钢筋被踩,位置达不到要求等。成品砼构件有露筋、蜂窝、麻面等缺陷,有的临时用水泥砂浆做了简单处理,甚至有的砼强度不足,并普遍存在养护时间不够等现象。屋面、楼面、卫生间防水处理不认真,易渗漏;楼地面面砖铺贴高低不平,灰浆不饱满,砖缝线条不顺直。外墙水泥砂浆抹面龟裂,饰面砖不做抗震、冻融试验,施工时选砖不细致,嵌缝不一致,面砖与基层连接不牢固,易脱落,腰线、滴水线、窗台等细部粗糙,分格线不平直,渗水现象较多。

3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3.1 严格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建设项目前期工程质量。建设项目前期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夯实这一基础的关键在于严格建设程序,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各项手续的审批工作。工程建设者必须牢固树立履行建设程序就是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要摒弃少数领导人决策项目的错误做法,严格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制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没经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和专家评估论证,审批部门不予审批。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各种违章、违规行为提出相应的处罚措施,加大对规范建设程序的管理力度。

3.2 健全设计市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设规模的迅猛扩大,房地产热的骤然升温,使建筑设计需求日益饱满,因出图纸快、设计费用低等原因使建设单位雇佣没有执照的“地下设计师”搞设计;更有甚者,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创收,出卖设计图签,以分成的形式出卖设计权,最后的设计成果可想而知,或专业工种设计不配套,标高自相矛盾;或浪费国家财产。以至于许多建筑工程项目建成后或形象不美观,或结构不合理,或使用功能不尽人意,或与周围环境功能不相协调。搞建筑工程设计,必须具有相当的技术和资质,没有特许营业执照不能搞。设计单位所设计的工程项目必须与其经营范围和资质等级相符合。

3.3 实施工程监理,确保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推行工程监理是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工程监理制的推行时间还不长,监理队伍的资质水平和监理工作质量都不适应面广量大的建设工程需要的实际情况,各有关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为当地工程监理单位配齐配足合理的监理人员。同时,各监理单位要严格监理制度,严明监理纪律,要把贯彻《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建筑工程的查处力度,净化建筑市场环境。凡未经监理人员签名认可,不得擅自使用和安装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拔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监理人员应责令返工,井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未能履行职责的监理部门和监理人员,有关部门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建设监理制不仅仅是提高建筑水平和投资效益的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运行机制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3.4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在施工管理工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落实层层负责、道道把关、人人参与的质量责任制。要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如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项目有关责任人,不管调整到哪里,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追究其相应的行政责任要坚持质量回访制度,对竣工交付的工程定期进行用户调查,检查工程质量,听取用户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达到政府、业主、用户满意。要不断增强全员创优意识,落实各项创优措施,强化质量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质量创优竞赛评比活动,真正抓好创优工作。要积极推广应用建设部10项新技术,把新技术推广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行业素质、振兴建筑业的重要工作来抓,为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要开展QC小组活动,努力攻克质量通病,努力把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胡振宇,张怀远.实木地板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些关键问题[J]山西建筑.2008.(05).

[2]张会茹.浅议如何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9.(04).

[3]顾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01).

如何提高建筑制图教学质量 篇12

建筑制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它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并培养学生绘图的实践能力。作为建筑行业专业人员, 具有适当的构思及设计,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对工科学生的图纸识读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绘图技能, 作为一个绘图老师, 笔者认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操作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应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

1、要合理设置教学大纲, 优化理论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加强计算机绘图教学。

修改原来的大纲, 新大纲的教学目的要坚持注重基本概念, 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则, 减少画法几何部分内容或降低难度, 注重培养学生手绘、识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并加强标准化教育, 加强学生的建筑施工图绘图能力, 增加实践, 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空间概念。例如, 在训练绘制建筑施工图时, 学生可通过实物观察, 正确的学习如何识别各建筑施工图相互间一一对应的空间逻辑关系。同时, 应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 教学应该包含画法几何, 绘制建筑施工图及识读建筑专业标准, 查看建筑专业图集, CAD计算机图形学等的表达;降低画法几何中困难的部分, 协调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

画法几何是建筑制图理论基础的一部分, 有较强的理论和系统性, 但重点是分析图形功能的空间几何问题, 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距甚远。部分画法几何简化了教学内容。例如, 在生产中, 工程技术人员遇到的曲线和曲面, 相交线和交叉线, 实践中经常使用类似的画法。因此, 该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没有太多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行掌握。建筑施工图部分, 应着眼于学生的识读能力培养。图纸尺寸, 比例要考虑实际因素, 应侧重于建筑施工图的平、立、剖面图的统一, 学生将在实践画图中逐渐熟练。通过这种方式, 在学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兴趣是创建一个有趣的和明亮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的教学, 学生被动接受, 忽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绘图类, 由于复杂的空间转换步骤, 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和其他方法, 让学生思考、发现、总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辅导学生掌握建筑制图知识、识读能力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利用驱动型教学的全过程手段, 逐步实施, 从易到难, 一步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

建筑制图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培养两个能力,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以教师为主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主动发现, 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这是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重点。进行一个多元化的启发教学, 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并行。如, 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问, 教师还可以直接提问, 然后让学生思考, 并在上课或下课后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和主动更新自己知识的意识, 还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的方式来克服以教师为主, 课堂教学材料为主的缺点, 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 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在教学中采用参观、绘图、讨论、计算机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边看、边做、边听、边想、边练,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建筑制图是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点很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刚绍旭, 李丽.优化设计机械制图的课题提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3.

[2]刘雯.制图在技术教育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4.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情况下一篇: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