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蚕种质量措施

2024-08-11

提高蚕种质量措施(共10篇)

提高蚕种质量措施 篇1

蚕种是一种特殊商品, 它既是蚕种生产的产品, 又是茧丝业的生产资料。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的声誉和效益, 还影响茧丝绸业的发展和兴衰, 特别是直接影响到蚕农的利益[1,2]。因此, 繁育高产优质的蚕种, 对于促进整个茧丝绸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现将提高蚕种质量的措施总结如下。

1 熟悉所繁品种的特性

现行蚕品种大多属于多丝量品种和强健性品种, 多丝量品种一般具有壮蚕期持续时间长、食桑量大、对不良气候抵抗力弱等特点;而强健性品种表现为体质较强, 对不良环境特别是对某一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3]。每一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状, 要了解每个品种的优缺点。只有充分掌握不同蚕茧品种的特性, 才能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合理的技术措施, 繁育出优质高产的蚕种。

2 控制好催青环境条件

催青是良种繁育的开始, 必须严格控制好温湿度、气流、光线等环境条件, 使蚕卵胚顺利发育, 确保在预定日期内能达到较高的孵化率。催青时要根据品种特性、蚕卵发育所需积温等调整出库时间。如菁松与皓月对交, 皓月应比菁松早2 d出库。春蕾与镇珠对交, 镇珠应比春蕾早出库1 d或同天出库。蚕卵胚子发育的快慢完全受温度的影响, 原种催青的温度以强健性和化性为主要目标, 因此二化性蚕种的高温感光催青温度反转期后不宜超过26℃, 催青湿度除按标准实施外, 重要的是在催青后期注意防止干燥, 此时若湿度小, 后期易发生死卵, 使孵化率降低, 即便是孵化的蚕, 也因蚁体虚弱而使减蚕率增加。应每天进行观察, 当蚕卵出现1个黑点或卵色由灰褐、灰绿转成青灰时, 预示着卵将在2~3 d孵化, 要做好收蚁的准备工作。

3 加强种茧育桑园的管理

桑叶是蚕的营养来源, 优质的桑叶是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在土壤中, 桑树对氮素的吸收量最大, 氮素在桑树体内占干重的1.5%~2.5%, 在桑叶中占2.5%~5.0%;钾在桑树体内的含量 (以K2O计) 仅次于氮和钙, 占桑树干重的0.5%~2.5%, 桑叶中含钾素1.5%~2.5%;磷 (以P2O5计) 占桑树体干重的0.25%~0.45%, 桑叶中含磷素0.35%~0.65%[1]。在桑园管理上主要抓以下2个方面:一是加强培肥管理, 除按标准施足氮肥、扩大磷钾肥外, 连续施有机肥15 t/hm2, 经测定, 可使土壤有机质达到1.2%。二是狠抓桑园治虫, 坚持在整个桑树生长期, 适时进行人工捕杀和药物防治, 保证整个桑园常年无虫, 从而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4 调配好饲育环境条件

生物体和其生活环境条件之间的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的基础, 创造与蚕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是原蚕饲育的重要环节。除严格消毒防病, 按照品种特性创造增强体质和稳定化性的温湿度、气流、光线等条件外, 主要的是良桑饱食。根据原蚕造卵的营养主要从4龄及5龄前半期所食桑叶中获得, 应将叶质最好的桑叶集中用于这一时期。经调查, 这一时期饲育选792桑叶比饲育荷叶白桑叶产卵量提高10%, 良卵率提高1个百分点。熟蚕上簇后根据品种特性, 严格调整温湿度、光线、气流, 以降低蚕体内的残存丝量, 因为残存丝量多会增加血液中的氨基酸含量, 造成卵量减少, 还会影响蛹体和蛾体的健康[4]。

5 贯彻五选, 认真搞好雌雄鉴别

在蚕、茧、蛹、蛾和卵的5个阶段, 为保持品种特性, 严格淘汰不良个体和虚弱个体。在整个繁育过程中, 对每个发育阶段都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蚕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形态特征, 进行严格选择。蚕期主要以整齐度为重点, 淘汰过大、过小个体以及非固有性状蚕体。对茧主要以形状和色泽进行选留, 因为茧的形状和色泽影响品种性状, 选除率不低于3%。蛹的选择更要严格, 结合初、复鉴, 严格选除过大蛹、过小蛹、畸形蛹、黑头蛹等不正常个体。雌雄鉴别要采用初鉴1次, 复鉴3次, 以保证蚕种的杂交彻底率。选蛾除捉蛾、拉对进行选择外, 随时选除不正常个体。

6 做好种茧保护

种茧保护就是使整个蛹期按照蛹体生理需要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温度对蛹体发育的影响最大, 上簇至发蛾温度控制在25℃可产卵数、良卵数最高, 则受精卵率最高。种茧保护合理与否, 不仅直接关系蛹体生理, 而且影响到蚕蛾的羽化、交配、产卵及生命力, 也关系到次代蚕的生长发育。可采取的措施是:采茧时轻拿轻放, 防止摔伤蛹体, 严防日晒堆积, 保护室要通风, 忌凉热, 种茧薄摊。在种茧保护期间有专人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 经常巡回检查, 掌握温湿度变化, 并及时记录。

7 坚持长交、迟交、短产, 以提高种质

若蚕蛾化后立即进行交配, 则散对多且产卵量少;迟交、长交则产卵量多、速度快, 残存卵量少[5]。因此, 可在蚕蛾化后让蛾充分成熟后再交配, 对交配性能差或不交配蛾多的品种更宜迟交, 个别交配性能差的品种还可推迟到下午进行交配, 交配时间不低于3 h。经过推迟交尾, 大大提高了交配率, 且减少了散对。严格控制产卵时间, 即时浸酸种控制在8 h之内, 冷藏浸酸种和越年种控制在10 h之内, 这样产卵时间虽短, 因迟交、长交提高了产卵速度, 蚕蛾残存卵很少, 既提高了蚕种质量, 又保证了产量。

8 及时袋蛾收种

投蛾后, 蛾即开台产卵, 产卵的速度因品种、交配状况、产卵环境等不同而有差异, 要注意产卵室温湿度的变化, 以温度24℃、湿度75%时为最适宜。为加快产卵速度, 产卵室要暗, 并且适当换气。袋蛾应注意品种特性, 随时调整交配时间长短和产卵中的保护温度。袋蛾时应逐张核对清楚品种、批次、种号, 然后将母蛾装进蛾袋, 及时封口, 防止母蛾爬出, 袋完蛾后及时收种。

摘要:从品种特性、催青条件、种茧育桑园的管理、饲育环境、贯彻五选、种茧保护以及长交、迟交、短产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蚕种质量的措施, 以期为繁育高产优质蚕种、促进整个茧丝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种,质量,提高措施

参考文献

[1]华德公.山东蚕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周惠玲.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J].蚕桑茶叶通讯, 2009 (6) :1-2.

[3]王艳碧.楚雄市蚕茧质量现状及提高质量的建议[J].云南农业科技, 2008 (S1) :44-46.

[4]丁志伟, 高建华, 车敏.加强茧站管理提高蚕茧质量[J].云南农业科技, 2008 (S1) :74-75.

[5]杜宁, 韩菊英.城固蚕茧质量现状及提高措施[J].汉中科技, 2008 (4) :30, 33.

提高仔猪断奶质量的技术措施 篇2

摘 要 仔猪断奶体质量既是影响猪只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结合大量研究以及养殖经历,从母猪和仔猪两大方面阐述提高仔猪断奶体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仔猪断奶;养猪;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31-02

仔猪养殖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仔猪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种猪和育肥猪的优劣,其中仔猪断奶体质量几乎决定了猪只今后生长发育的程度和优劣,较高的仔猪断奶体质量往往预示着较好的养殖收益[1]。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常发生断奶时仔猪体质量偏低的情况,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母乳不足、开食补料不及时或开食料(教槽料)质量差、仔猪舍条件恶劣、疾病导致仔猪免疫力较低等。另外,母猪的体况和营养状况对仔猪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常说“出生多一两,断奶多一斤”[2]。本文从母猪和仔猪两个方面的饲养管理入手阐述提高仔猪断奶体质量的方法。

1 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妊娠母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妊娠期时,胎儿从母体获得全部的营养需要;胎儿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发育速度和状态是不同的。因此,妊娠期需要分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技术。妊娠早期需要保证母猪的营养全面、充足,这样才能促进胎儿发育;同时,母猪过胖,容易造成分娩时难产或产后泌乳量降低。因此,需要进行适度的限饲。而在妊娠后期,胎儿生长迅速,体质量快速增长,母猪的采食量以及营养需求都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妊娠后期应采取高营养需求标准饲养,以保证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并未母猪产后泌乳和恢复做好营养储备。在妊娠后期,钙磷等矿物质消耗的需求最多,此时缺乏易产生仔猪发育不良,母猪后肢跛行、产后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母胎健康和猪场经济效益。这一时期应采用逐步增加钙磷摄入量的饲喂方式,一直到妊娠90 d时每头每餐1.5 kg饲料,并适当添加青饲料,用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注意,产前3~5 d要开始减量,特别是较肥母猪在产前7 d就开始减料,直至分娩当天停止饲喂,补充充足的水即可。

1.2 哺乳母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2.1 饲料

哺乳母猪泌乳能力主要由其哺乳期营养水平决定的。哺乳期,饲养管理不当可导致母猪乳汁分泌量不足,仔猪从母乳中获得营养物质不够,常发生生长缓慢、疾病多发甚至死亡,母猪淘汰率增加。为保证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断奶体质量,要按照哺乳仔猪数目、泌乳质量和乳汁的营养成分等制定合理的营养水平供应。母猪自身维持需要需要2 kg饲料,每增加1头仔猪需要增加0.4~0.5 kg饲料,在满足这种要求的情况下,母猪体质量下降最小,否则母猪不得不动用自身物质和能量储备来满足自身维持和泌乳需要。在日粮上,需要保证每千克日粮含2.8~3.3 Mcal的消化能,粗蛋白 16%,赖氨酸 0.85%,食盐 0.40%,钙 0.85%,磷 0.58%,并保证在饲养过程中清洁水的充足供应,可适当添加少量青饲料,防止或减轻母猪便秘。

1.2.2 合理的饲喂方式

分娩后的母猪采食量不高,但在分娩后2~3 d逐渐恢复和提高,在2~3周达到最高采食量。在母猪泌乳旺盛时期,应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随着泌乳量的下降和仔猪教槽的开始,可以适当减少母猪的精料添加量。母猪分娩当天可以不饲喂,供给适量水即可;泌乳旺盛期多使用精料,并补充少量青饲料,保证母猪营养水平;仔猪开食后减少精料,增加青饲料添加。

2.3 圈舍环境管理

保持母猪舍清洁干燥,环境安静。冬天采用保温措施,尽量减少用水冲洗圈舍,避免圈舍寒冷潮湿,夏天要注意降温。产前可用2%~5%的来苏儿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并对母猪乳头进行清洁消毒。

2.4 乳房疾病的防控

经常检查母猪的乳房和乳头,发现异常如外伤、发红等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对发生乳腺炎的母猪,最好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用0.25%~0.5%普鲁卡因150 mL,一次静脉注射,可减少病母猪全身对疼痛的敏感性,缓解病区疼痛,加速病区的新陈代谢。白细胞介素Ⅱ是一种免疫增强剂,按每20 kg体质量l mL肌肉注射,能提高抗菌素的疗效,缩短病程。乳房热敷和按摩对慢性病例可促进血液循环,但对发热、急性和有痛感的乳腺需用冷敷疗法,以抑制渗出。

2 哺乳仔猪日常管理要点

2.1 尽早吃到初乳

尽早吃到初乳,保证仔猪免疫功能的关键,仔猪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几乎都是从初乳获得,但是初乳的量很少,仔猪出生后36 h即完全消失成为正常母乳。因此,尽早吃到初乳,才可最大限度的增强仔猪免疫机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断奶质量。

2.2 人工固定乳头

出生后,仔猪之间发生激烈的乳头争夺战,最终身体强壮的获得靠前、乳汁丰富的乳头,而弱者则居于乳头序列的下游,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极端分布,对于这种现象,应实施人工固定乳头,使体质量小的仔猪尽量固定在前排乳头,确保各仔猪均衡生长。

2.3 做好保温御寒工作

初生仔猪机体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加之被毛少、皮下脂肪缺乏,易造成仔猪怕冷扎推现象。根据养殖场自身条件,选择仔猪保温箱、电热板或灯泡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取暖措施。一般情况下,仔猪出生7 d内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2 ℃左右,第二周开始降至28 ℃,一个月后保持22 ℃即可。夏季时,因环境温度较高,应做好降温防暑。同时,要严防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的情况出现,做好畜舍通风。

2.4 提早诱食、适时断奶

随着仔猪的不断生长,营养需要量和摄食量日渐增加,对于母畜的压力越来越大,难以提供足够的乳汁,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提早诱食的方式:一方面解决营养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使仔猪学习采食,促进胃肠道的发育,也有利于断奶后仔猪的正常发育。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诱食措施是在仔猪出生后的5~7 d投喂教槽料,后加喂乳猪料,且每日增加乳猪料的比例,直到断奶前全部替换成乳猪料,避免仔猪断奶后换料应激。

适时断奶也是提高仔猪断奶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提倡早期断奶,有些地方已做到23 d断奶甚至更早,但过早断奶会造成乳猪初生质量不足、应激过大,使得断奶后恢复时间增加,影响出栏。因此,适时断奶,并以仔猪体质量为断奶依据,不仅可提高断奶质量,降低后期发病率,还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2.5 补充微量元素

初生仔猪体内Fe含量约50 mg,每日最低需要量7 mg,且随着生长需要量逐渐增加,因此体内的Fe约7 d可消耗殆尽,而仔猪每日从乳汁中摄取的Fe约1 mg,所以仔猪出生后第8 d开始表现缺Fe现象,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则会出现精神不振、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因此仔猪出生后第2日开始需进行补Fe工作,具体方法有:一是1 L水中加入2.5 g FeSO4,涂于母畜乳头或直接灌服;二是肌肉注射,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突出,但对仔猪造成的应激过大。除了及时补Fe以外,还要做好补Se工作,预防僵猪以及其他因缺Se引起的疾病。

2.6 补充充足、清洁的饮水

水是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体内代谢最重要的参与者。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活动旺盛,且饮食中能量较高,更需要水的大量供给。同时,清洁的饮水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仔猪的管理,避免仔猪在水槽内排泄、污染水质,要做到定时更换饮水,保证水质的干净、降低细菌增生。天气寒冷时,需提供温水,避免水温太低,刺激仔猪肠胃,引起腹泻。

2.7 做好腹泻预防工作

仔猪腹泻是仔猪饲养管理中最常见的疾病,且具有传染性,危害极大,给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发病高峰期通常在补料后。因此,进行仔猪诱食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采食过多饲料,刺激肠胃。另外,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都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因此,要严格把控饲养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为仔猪创造最舒适的生长环境。母猪妊娠前,为母猪注射腹泻疫苗,使母猪体内产生相应抗体,通过乳汁将这种抗体输送到仔猪体内,增强仔猪抗腹泻能力,也是预防仔猪腹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细钢.最大化地提高仔猪断奶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3(1):45-47.

[2]邓惠玉,黄德志.浅谈提高仔猪断奶重的有效做法[J].科技信息,2011(8):358.

严格各项措施,提高蚕种质量 篇3

1 加强职工思想教育, 提高质量意识

职工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各种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生产投入多少, 成本高低, 数量多少, 主要由人为的工作质量所决定。蚕种质量是工作质量的最终表现, 工作质量是蚕种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为此, 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 提高职工的蚕种质量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每个职工明确“产品就是人品, 质量就是生命”, 增强了职工贯彻落实各种技术措施的积极性和提高蚕种质量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 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我们每年每季养蚕前都要对职工进行技术讲座, 结合本所的经验教训和外地的经验, 传授养蚕制种技术, 严格考试考核;三是建立蚕种质量奖惩制度, 实行蚕种质量百分考核制度, 蚕种质量直接与职工收入挂钩, 奖罚分明, 从而保证了蚕种质量逐步提高。

2 重视桑园管理, 提高桑叶产、质量

优质桑叶是提高蚕种质量的基础, 为提高桑叶质量,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抓优质桑品种配备, 二是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我们在选择新一之濑、湖桑32号、选792、育711等早、中、晚桑品种搭配的基础上, 根据种茧育桑叶质量要求, 肥料以N、P、K的比例 (5∶3∶4) 施入, 利用我所现有的有机肥资源, 重点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春肥掌握在树液开始流动时, 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开始活动, 及时起到催芽肥作用。另外, 采取春季桑叶摘芯来提高叶质。春季如遇阴雨天多, 桑叶成熟度差时, 用0.2%~0.3%磷酸二氢钾在用叶前10日进行叶面施肥2~3次, 以充实叶质;夏肥在桑树伐条后需要大量吸收肥料的时候施下, 以速效肥为主, 分两次施入, 一次是在夏伐后一周内施入, 第二次是在疏芽后施入;追施秋肥可使桑树持续生长, 延迟叶片硬化和枝条封顶, 并增加营养积累, 为来年桑叶增产打下基础;冬肥在桑树落叶到土壤冰冻前施。冬肥是桑园的基础肥, 可以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对来年桑树的生长与桑叶产量关系极大, 是桑园增产的一次重要施肥。

3 认真做好桑叶的采、运、储工作

桑叶是蚕儿的粮食, 叶质好坏直接关系到蚕儿的健康成长, 蚕体安全和蚕种的优劣, 要求选采适合蚕儿各龄生长发育的适熟叶。小蚕不采过嫩、过老叶, 病虫害叶及泥叶。并且快采、少装、快运, 不致萎凋发热。储藏桑叶最好在低温多湿的半地下室, 定时翻叶, 不积压, 减少养分消耗, 保证桑叶新鲜。

4 精心饲育蚕儿, 严格淘汰, 提高匀整度

小蚕发育快, 对叶质营养非常敏感, 所吸收的养分主要是建造蚕体, 叶质过老过嫩均可造成营养不良, 表现出蚕体大小不齐、落小蚕等。大蚕吸收养分在蚕体内贮存的蛋白质, 半数供造卵用, 造卵的多少依据体内积累的营养数量来决定。因此在给桑时做到薄饲、匀饲, 做好匀匾、匀蚕、匀桑的工作, 同时加强发育观察, 适时眠起分批。根据不同龄期的要求, 采摘各龄所需的适熟叶, 合理保持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加强蚕座消毒, 减少蚕座混育感染。严格“五选”中的选蚕, 淘汰各龄的迟眠蚕、弱小蚕, 保证整批蚕的强健度。

5 做好蚕前、蚕期和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

5.1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防治结合”的方针

蚕前清洗消毒工作必须彻底, 对蚕室、蚕具进行洗、刷、晒、熏、蒸、消工作要严格、认真、彻底, 不走过场, 洗消范围必须是全面的, 包括附属室、保管室、行政区、生活区以及桑园道路、贮沙坑等必须认真清扫消毒, 在蚕种出库催青前10日左右, 组织专门消毒队伍, 集中半日时间进行周围环境的消毒, 对采桑用具和运桑车辆也进行洗消, 坚持未经消毒的用具不得进入蚕室, 防止带来二次污染。

5.2 认真贯彻执行蚕期防病卫生制度, 净化环境, 实行卫生养蚕

首先做好收蚁前的卵面消毒和收蚁时的蚁体消毒, 坚持“洗手操作和换鞋入室”制度, 小蚕用的塑料薄膜, 入眠后抽出后用漂白粉液消毒, 各龄除沙后, 蚕网要经日光曝晒或实行蒸消、浸消, 蚕室地板每天用漂白粉液洗消一次, 贮桑室每日消毒一次, 室内外环境每天清扫, 有条件时尽量每天都消毒一次。除沙采用塑料布铺垫, 蚕沙及时运走, 除沙后地面及时消毒, 蚕儿入眠后蚕座撒石灰粉等干燥材料, 各龄饷食用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从四龄开始添食氯霉素防止细菌病, 五龄盛食期和上簇前再添食氯霉素防止不结茧蚕发生, 削茧鉴别后对蛹体进行消毒, 对各龄淘汰的病蚕、烂茧、死蛹要集中丢入消毒缸内统一处理。

5.3 及时做好回山消毒工作

每次养蚕制种结束后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及微粒子孢子等散布在蚕室蚕具及养蚕环境中, 若不及时消毒, 势必影响下季蚕的蚕作安全。回山消毒我们采用的是“先内后外, 再内再外, 内外结合”的方法, 把病原消灭在蚕室内外, 不使其扩散蔓延。

6 以防微为重点, 确保蚕种优质无病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两种途径传病。食下传染的蚕蛾产下蚕卵就会造成胚种传染而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甚至死亡。因此, 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影响蚕种质量的主要因素, 必须将防微技术落实到实处。

1) 抓好桑园防微, 将防微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a.搞好以治虫为中心的桑园防微工作。在桑芽开始萌动时抓紧白条治虫, 用1000倍甲胺灵、1500倍敌敌畏喷杀桑树主、支干上的虫卵, 把越冬卵杀死在孵化之前;

b.在收蚁前10~15日用敌敌畏或辛硫磷1000倍进行二次治虫;

c.抓好桑园消毒工作, 严禁用未经充分腐熟的蚕沙作桑肥, 减少微粒子病毒的扩散, 污染桑树。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消特灵喷桑园及桑树主、支干, 防止桑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交叉感染;

d.认真作好桑树虫情预测预报工作, 掌握虫情信息, 对指导桑树治虫工作。

e.做好桑叶的叶面消毒。桑叶是微孢子通过食下传染的主要载体, 通过叶面消毒可切断食下传染的机会。

2) 抓好蚕室防微措施的落实

a.作好原蚕补正检查, 淘汰漏毒原种, 防止胚种传染。

b.蚕室、蚕具、环境消毒要求刮洗全面、彻底, 用药浓度准确, 喷药均匀彻底, 做到抽样镜检无毒才养蚕。

c.蚕期中严格执行防病卫生制度, 经常保持蚕室、蚕具、环境不被污染。

d.是坚持桑叶全程消毒, 减少食下传染机会。

e.是加强蚕沙管理, 建立蚕沙坑, 蚕沙集中坑内腐烂后作肥料, 减少了对环境和桑树的污染。

f.是蚕期各阶段、各龄期按规定及时对迟眠蚕进行抽样镜检。

g.是集中早熟蚕进行发蛾促进检查。

h.是严格“五选”, 淘汰各龄迟眠蚕、弱小蚕、头尾茧、不正常茧、肥大、过小、病态蛹、蛾。

i.是严格袋蛾, 按标准烘烤蛾袋, 使送检蛾袋具有真实性, 减少漏毒可能性。

j.是严格镜检各程序, 提高镜检人员的检测准确率。

浅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 对策

前言

伴隨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证券市场正逐步发育成熟。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再配置的场所,若想在有效配置经济资源,支持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推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等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确保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证券市场有效性探讨的是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形成中是否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它建立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业绩评价基础之上。有效市场追求的不是个别投资者福利的最大化,而是建立在社会资源最佳配置基础上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有效证券市场所要求的,是会计必须披露有用的、相关的、可靠的信息。

1. 会计信息质量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会计的目标就是要提供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这表明,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实施后果。因此,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而为了确保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就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决策有用性特征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在明确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后,就应确保不同使用者获得其各自所需的信息。各种投资者只有通过对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分析,才能依据当前证券市场的“风险一回报”偏好,权衡不同证券价格找到一种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上市公司也只有向市场披露了真实有用的信息,才可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筹集到必要的资本。可靠性特征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在证券市场中,与其说人们从事的是证券交易,不如说从事的是信息交换。如果有关证券的信息是可靠的,那么通过投资者作出的关于该种证券的购入、持有、转让等决策,就能把社会资金引向生产效率较高企业或行业,最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可见,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相关性特征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影响。为了使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市场有用,有助于形成有效市场,其前提是这些信息必须能使投资者产生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从而对其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换言之,有效市场对决策无关的信息不感兴趣,它要求会计不断地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显然,相关性是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征。此外,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要面向证券市场所有的参与者,而不是仅仅面向某些个人或集团,也不能对不同的参与者在提供信息的量和质方面区别对待,否则,就等于支持利用内幕信息的非法交易,导致社会资源的低效或无效配置。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由于会计信息主要是用来作为财富分配和投资决策的数量依据,要使同种属性的会计信息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用途的信息质量要求,即传统财富分配所需要的可靠性和投资决策所需要的相关性,就必须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而且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真实性的目的,真实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手段。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1 规范公司会计行为。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体制是建立在规范的公司会计行为基础之上的。倘若公司会计行为不规范,违规美化公司业绩,必然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会影响依据这些信息选择投资方案的决策过程。由于会计是环境的产物,会计信息的内容、结构和口径是与特定时期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相适应的。并且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制改造而成,受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习惯影响,它们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恰当地选择会计方法,合理地处理会计业务,可靠地提供会计信息,审慎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都没有作好应有的准备。如我国新的《会计法》规定,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计提四项准备,并且各公司有权制定各自不同的计提标准,这虽然照顾了公司之间的差异,但也造成了一定的随意性。有些公司为了能把利润做高些,采用直接核销法,根本不计提任何准备金,事实上公司并不核销任何损失,虚增利润,增加了公司的投资风险;还有些公司拿计提四项准备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进而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从而使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更加可靠。

2.2 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入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不能显著降低会计信息交换中的交易费用,且人为因素阻止了按市场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向投资者提供真正有用的信号。而且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不完善和低效率还表现为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明晰的产权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当会计主体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时,才会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从而向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3 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多层次、复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委托方只能观察到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能得知经济行为的过程本身,而在事前辨别经济行为的后果到底是由于主体的选择还是由自然环境作用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委托方应当根据某些假设如:关于代理人偏好和冲击的分布函数等信息,根据经济行为的预期结果为代理人确定一个报酬方案。委托方应当使得在这个方案下,代理人将不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同时也最大化委托人的效用。这样,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使得利益关系清楚,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对经营者的基于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选择权等,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

2.4 强化契约关系。合同关系的强化有利于降低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提高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首先必须使企业中的个体严格地执行已经订立的合同;其次应当订立关系合同而非完全合同,合同中应当允许存在一定的发展余地,使得合同各方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来确定风险和报酬。此时,违规行为变得没有必要,或者说违规行为的成本变得很高,合同当事人就不会故意地选择舞弊、欺诈等违背合同的行为,从而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结束语

采取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从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质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用,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霞.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马海涛.如何加强会计教学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2009(5).

[3]赵兴富.奥林巴斯会计舞弊案例的相关启示[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4]高春艳.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J].知识经济,2011(10).

[5]逯传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分析.中国外资,2012(13).

提高蚕种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篇5

1 树敬业诚信精神, 严管理考核奖惩

1.1 树立敬业精神。

我场位于西充县仁和镇, 远离大城市和交通要道。1937年建场至今有近80年历史, 在历史的进程中, 我场一直没有放弃对蚕种生产以外其他产业的开发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 至今未走出一条非蚕种生产的理想之路。分析我场的优势和劣势, 反思走过的道路, 我们认定搞好蚕种生产是我场的立场之本, 永远不能放弃, 必须热爱蚕种繁育事业。

1.2 建立诚信意识。

诚信是美德, 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 也是维系我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更是衡量一个专业蚕种场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是我场职工一直不懈的追求。坚持做老实人,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对职工进行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意识;对用户和蚕农信守诺言, 讲信誉, 重信用, 忠实履行专业省属蚕种生产场应尽义务。我们坚信, 只有具备了诚信品质的人, 才能生产出优质蚕种,

1.3 严格管理考核。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 体现优绩优酬, 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奖勤罚懒。实行严格分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 在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时采取由下而上的执行办法, 即上一级不能搞包办代替, 严禁以包代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 我场将绩效工资分为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 基础绩效和基本工资随月发放, 年终根据任务、质量、成本、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五大指标考核打分的结果发放奖励绩效, 并每年进行先进评选表彰, 效果良好。

2 创造物质条件, 落实技术措施

2.1 加强桑园管理, 提供优质桑叶

我场除原蚕区外, 自有桑园340亩 (22.67hm2) , 自有桑园制种占全场的70%。近年来, 根据土壤肥力、种茧育需要, 我场坚持配方施肥, 确保桑树生长需要。桑园治虫主要抓好开园药、封园药、白拳治虫工作以及蚕期分片治虫工作, 有效控制虫口密度, 同时把好药品来源关, 加强桑园药害残效试喂试验, 防止药害发生。重视桑园消毒, 认真做好蚕前桑园用具、保管室、收叶站等消毒, 做好蚕期采叶用具消毒, 坚持春季夏伐后和冬季休眠后的树体树干消毒。桑园用工以班组职工和季节工为主, 临工为辅, 保证了基本劳动力需要。

2.2 维修加固病险蚕房, 提供安全生产环境

蚕种场生产长期使用漂白粉消毒, 对生产房舍、机具用具腐蚀严重, 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 我场把蚕房维修改造作为工作重点, 筹集资金加固开裂楼板、柱梁, 封闭隔离病险严重的蚕房, 划定危险区域和地段, 设置警示标志, 确保安全生产。

2.3 添置机具器具设施, 夯实省力作业基础。

我场筹集资金更新场内桑叶消脱水机具, 为原蚕区蚕农提供简易叶消脱水机;添置桑叶升降机、喷雾消毒机、塑料蚕箔等机具器具;改造桑叶消毒母液池、目的液池和叶消池, 为种茧育技术措施落实和省力化作业夯实基础。

2.4 找准影响质量因素, 落实繁育技术措施

2.4.1 高度重视防微工作。

微粒子病是可胚种、食下感染的传染性蚕病, 是蚕种生产大敌。根据我场近年情况分析, 微粒子病危害程度春季大于秋季, 主要是春季菜粉蝶等鳞翅目昆虫污染桑园等环境所致。因此, 每年我场在总结上一年防病防微工作的基础上, 修订《防病卫生制度》, 并禁止在我场地域范围内 (含原蚕户) 种植莲花白等十字花科作物。同时, 加强母蛾检疫、成品检验检疫, 补正和预知检查排除带病原种, 做好预防食下传染的工作, 重点是加强环境净化、做好桑园治虫、落实各阶段消毒工作 (含桑叶全程消毒等工作) , 防止直接或间接引起食下传染。养蚕过程中坚持洗手采桑给桑、换鞋换工作服入室等常规工作。

实践证明, 防止桑叶的消前、消后污染, 做好桑叶全程消毒, 强化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非常重要。

2.4.2 坚持分批饲育, 做好良桑饱食。

养蚕季节采取分两批饲育, 保证桑叶供应, 提高桑叶利用率, 良桑饱食, 降低了公斤茧粒数, 公斤茧制种量提高, 效果明显。

3 紧跟市场步伐, 适应市场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 茧丝绸市场对后续终端丝绸产品呈现出更高品位的追求是必然趋势。蚕业正经历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对蚕种制造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 蚕种供需市场对茧丝品质优的优质蚕种需求迫切, 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常规蚕品种如“871×872”、“洞·庭×碧·波”等制种容易, 生产成本较低, 但茧丝质较差, 市场需求下降, “川山×蜀水”、“芳·绣×白·春”、新“锦·苑×绫·州”等新蚕品种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可缫高品位生丝的特点, 更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 掌握这些新品种特性, 挖掘其潜能, 确保遗传和繁育质量, 提高繁育系数, 控制生产成本, 跟上市场步伐, 适应市场需要, 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4 效果和体会

4.1 效果

近年来, 我场生产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合格率、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指标均优于农业行业标准 (以“川山×蜀水”为例, 详见表1) , 质量稳定, 服务良好, 得到绵阳天虹、珙县智溢、高县立华、南充币仪陇县和嘉陵区等用户的喜爱和认可,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2 体会

强化生产管理提高蚕种质量 篇6

1 注重原蚕区域的选择

原蚕区是我场历年来生产制种的主要基地, 优越的地理条件是生产优质桑叶的前提, 适宜的气候条件是蚕儿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近年来, 我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砍弃了原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的三江、恩阳两个基地, 重点发展玉山镇, 以黄柏村为中心向周围辐射, 作为我场原蚕基地乡镇, 该区土质条件优良, 土壤质地以紫砂土为主, 地下水位低, pH值在6.7~7.1左右, 含磷达70PPm, 含钾110PPm, 含氨140PPm, 为山区性气候, 昼夜温差大, 光合作用强, 有利于桑树营养的积累, 为原蚕饲养提供了营养充足无污染的优质桑叶。

2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蚕的营养来自于桑叶, 桑叶的质量对蚕儿体重、茧质、茧量、造卵量等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提高桑叶质量, 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2.1 桑树品种的选择与改良

近年来, 我场与市、区蚕业主管部门通过对我场原蚕区土壤、水质、气候的考测, 选择了优质高产的湖桑32号、嘉陵20号桑树品种为原蚕用桑品种, 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无偿发给蚕农桑苗, 对原有桑树品种进行了更新换代。

2.2 桑树的肥培管理

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发动蚕农增播绿肥, 合理使用春肥, 每年春蚕饲养前, 我场按每张原种搭配20kg进口复合肥无偿发给蚕农, 并派技术员现场监督实施, 有效增加了桑叶营养。

2.3 桑树整型和消毒杀虫管理

每年冬季场部统一指派专技人员下户指导桑树修枝, 刷白和治虫工作, 为来年原蚕饲养打基础。

2.4 做好桑叶的促熟工作

早春抓好桑园开沟排水, 促芽早发, 彻底摘芯促早熟, 为使摘芯工作落到实处, 在收蚁前8d摘芯的养蚕户, 场部按每千克8元标准补贴务工费于蚕农, 在收蚁结束后结合桑树治虫用0.4%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施肥。

3 准确把握原蚕出库时间

蚕种出库是否适时, 是影响蚕种质量的关键。根据我区气候, 桑树发芽等情况, 结合制种用房, 蚕具及劳动力资源等实际, 基本以每年4月2 7日为中心出库时间, 适当调节收蚁时期, 使蚕儿能够吃到充分成熟、营养优良的桑叶, 以保证蚕儿的健康成长。

4 强化饲养管理

4.1 精心饲养

4.1.1 防止小蚕发生, 采用尼龙网收蚁、称量, 尽量防止蚁体损伤。

4.1.2 做好给桑扩座、调匾和眠起工作, 保证鲜叶给桑、给桑大小以蚕体2倍为宜, 适薄, 收蚁给桑四次后再次给桑前适时扩座匀蚕, 每隔12h进行一次对角线调箔, 做到及时提青, 饱食就眠, 眠中黑暗保护等工作。

4.1.3 注意通风换气。1~2龄期间一昼夜至少进行两次换气, 每次换气以10min为宜, 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干湿差1龄为0.5~0.75℃ (1~1.5 ℉) , 2龄为0.75~1℃ (1.5~2 ℉) 。壮蚕期遇高温多湿时, 用电风扇排气, 促使蚕儿呼吸, 增强食欲。4龄中、后期和5龄初、中期食用充分成熟的新鲜优质桑叶, 5龄后期让蚕儿多吃些叶脉, 避免湿叶给桑。

4.2 严格把好选择淘汰关

严格淘汰各龄期迟眠蚕、弱小蚕和其它不良个体。4龄开始重点淘汰原种中不纯蚕。浴种时重点把好比重关, 同一批次的轻重比开差掌握在0.01左右, 以提高整批蚕种良卵率。

4.3 全面彻底消毒

养蚕前先冲洗后消毒两次, 对环境、蚕室、蚕具认真抽检, 做到无毒发种。蚕期中除常规消毒外, 大蚕期还要对蚕网, 蚕具等进行消毒、曝晒。蚕室地面每龄用漂白粉拖消一次, 换鞋入室、洗手给桑, 及时处理蚕沙。蔟具上蔟前用福尔马林消毒。原蚕区禁止种、丝茧混养, 防止交叉感染, 种茧饲养结束后, 原蚕区内全年发放无毒全检蚕种, 以静化区域环境。近年来, 通过消毒防病工作的加强和认真落实, 原蚕体健, 发病率极少, 一直保持无毒。

5 提高良卵率与杂交彻底率

5.1 早采茧

早采茧最迟不超过3足天, 采后要求粒粒平铺, 以减少缩尾蛹, 从而达到减少不受精卵的目的。

5.2 合理的温湿度保护

用23.9℃ (75 ℉) 中心保护温度, 发蛾调节一般在饲养阶段做到, 避免过高过低温度。

5.3 适当提高中系蚁量比例, 做好发蛾调节工作

出库时适当增加中系蚁量。认真仔细观察蛹体发育, 估计逐日发蛾量, 使其有充足的雄蛾交配。尽可能使用当日新鲜雄蛾交配。

5.4 保证彻底杂交

严格分品种饲养, 防止品种混杂;上蔟后认真选茧, 对不符合本品种性状茧一律淘汰;加强鉴蛹工作管理, 实行对号入座, 增强鉴蛹人员责任, 减小鉴蛹误差;发蛾后提早抢雄, 淘汰纯对;在浸酸、浴种时防止品种混淆, 以此来保证彻底杂交。

6 做好蚕种保护, 减少死卵发生。

提高秋制蚕种成绩的措施 篇7

1 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1 气温高

三台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丘陵地区, 历年7、8月份气温平均在28℃~29℃, 9月上旬平均值为26℃, 立秋前后、“三伏”高温时期, 日中高温可达35℃~38℃高温。秋蚕前期经常遇到高温干旱或高温多湿, 后期又往往出现低温多湿、阴雨绵绵的气候, 这种条件极为不利养蚕作业, 不仅直接影响蚕的生理机能, 降低对病原的抵抗能力, 而且还影响桑叶质量, 对蚕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1.2 叶质差

现在秋制蚕种生产都在种场自有桑园进行, 而自有桑园都是采用夏伐式剪伐管理, 一般在6月10日前剪伐结束, 到9月中下旬秋季养蚕用叶结束, 桑叶生长期长, 且经历高温伏旱阶段, 常造成桑叶含水量减少, 叶质硬化, 营养价值下降, 甚至枝条封顶, 叶片黄落, 加之秋季桑树病虫害也较多, 不仅降低了桑叶质量, 而且易传播病原, 导致家蚕易感染蚕病。同时, 在暑热干燥天气, 桑叶的采、运、贮稍有不当, 极易造成桑叶萎调、发热、发酵变质, 蚕儿食下后易发蚕病。

1.3 病原多

目前种场蚕种生产使用的蚕室都是春季原蚕收茧制种后, 秋季再重复使用, 春季遗留扩散了大量新鲜病原, 且致病力强, 如消毒稍有疏忽, 病原传播感染快。秋季为害最严重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真菌病、微粒子病、蝇蛆病、细菌病等都是影响秋季蚕种生产的主要因素。

2 秋季蚕种生产的有利条件及特点

尽管秋季蚕种生产条件不如春季好, 但也有有利的一面, 一是秋季光热条件好, 只要桑园水肥充足, 桑叶产量可以超春季, 优质桑叶的选择范围宽;二是蚕室外围环境处在强光高热之中, 病原难以存活;三是秋季气温变化总趋势是由高到低, 这对稚、壮蚕饲养目的温度要求的变化是一致的, 有利于生产越年性蚕种;四是秋季蚕种生产与农活在劳动力需求上的矛盾较小, 易招收临时工劳动力, 能缓解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的局面。五是秋季生产的蚕种无论在孵化率、孵化整齐度和下一代蚕健康性方面都比春制春用种好。

3 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制种成绩

3.1 掌握自然规律、把握好出库时间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 参看历史气象资料, 权衡秋季高温为害和桑叶硬化二者之间既相关又矛盾的关系, 出库收蚁过早易受高温为害, 过迟则桑叶黄落硬化叶多, 影响蚕作安全。三台地区秋季30℃~35℃高温一般在8月中、下旬或9月中旬左右。因此, 一是秋季出库一般在8月5~10日开始, 这样可以保证壮蚕期和种茧期较适宜的气象条件, 蚕种生产安全系数较大;二是尽可能安排夏秋用抗高温的蚕品种;三是如生产量大, 饲养批次多, 前后间隔掌握在10 d左右。因出库过迟, 桑叶硬化质量差, 影响蚕儿正常健康生长发育。

3.2 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3.2.1 三台地区的夏秋季 (7月下旬到9月中旬) 基本上年年都有时间长短不一的高温“伏旱”天气, 月降雨量不足100~150 mm, 桑树生长常出现因干旱而缺水, 导致桑叶叶片黄落、硬化、枝条封顶而停止生长的现象。凡出现连续5~7 d高温干旱时, 应及时采取抽水抗旱, 补充桑园土壤水分, 有利于桑树正常生长。

3.2.2 夏伐式桑园因在旺盛生长期 (5月下旬~6月初) 进行剪伐后, 导致桑树根毛系统损伤, 为促使桑树正常生长和延缓叶片硬化, 在桑树夏伐后到秋蚕出库前应安排3次施肥工作。第一次是6月上、中旬, 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 第三次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以速效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最好以地块的土壤测试结果, 根据N、P、K微量元素缺失比例进行配方施肥最好。

3.2.3 夏伐后至8月底对桑园地喷洒2~3次草甘膦化学除草剂, 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减少肥效流失, 提高桑叶质量。

3.2.4 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一年中野外昆虫为害桑叶的高峰期, 也是虫口密度最高的时期, 主要是桑螟、桑毛虫、桑尺蠖、金龟子等害虫危害严重, 采取化学防治方法效果最好, 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氧化乐果等残效期较短的农药为主, 以每7~10 d施一次和观察虫情发生情况与及时施药相结合为好。一定要注意掌握各种药剂的残效期及喷药时间, 防止秋蚕农药中毒。

3.3 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到养蚕制种全过程

3.3.1 蚕前清消必须彻底。

春季制种结束后, 对蚕室、保管室、环境、附属室、职工住房、食堂、道路等生产区, 采取“先内后外、再内再外、内外结合、先环境后用具”的方法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不使病原扩散蔓延。程序是室内以扫—消—洗—刮—刷—再消, 做到无蚕期遗留物、灰尘、痕迹;用具以浸泡—洗—刮刷—蒸煮方法进行;环境以扫—铲刮—冲洗—消方法进行;各项工作一定要严格认真、全面彻底、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一项工作结束后, 经抽样镜检无病原存在再行下一项工作, 防止2次污染。无病原存在方可开始养蚕。坚持未经消毒的用具不得进蚕室。

3.3.2 蚕中继续消、做到环境净化、实现卫生养蚕。

做好收蚁前原种的补正检查和卵面消毒以及收蚁后的蚁体消毒;始终坚持洗手给桑、换鞋入室和进贮桑室2次换鞋的制度;养蚕覆盖用的塑料薄膜、蚕网待蚕儿入眠后更换抽出彻底消毒;蚕室内每次给桑结束和除沙后进行地面消毒一次;贮桑室每日清洗消毒一次;室外环境每2~3 d消毒一次;各龄起蚕饷食前用漂白粉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一次;做好各龄迟眠蚕、弱小蚕的淘汰和选择工作;3龄开始早或晚坚持用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工作;4、5龄盛食期早或晚用硫磺柏桠熏烟消毒一次和添食氯霉素2~3次;除沙做到蚕沙不落地, 并实行袋装运输和及时进行地面消毒;保证养蚕环境干净、整洁、卫生, 无尘埃污染。

3.3.3 贯彻桑叶全程叶面消毒措施。

秋季桑叶是野外昆虫为害的高峰期, 而这些昆虫大多都带有微粒子病病原, 直接污染桑叶, 导致家蚕感染微粒子病。从收蚁开始到上蔟结束全程贯彻桑叶叶面消毒方法是防治微粒子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方法是全面实行桑叶浸泡消毒, 使用漂白粉有效目的浓度为0.33%~0.38%, 以0.33%为中心, 药液量与桑叶之比为3∶1, 浸泡5~8min, (为防止蚕儿漂白粉中毒, 1、2龄期最好再用清洁水脱药一次) 再行脱水摊凉1 h后喂蚕。每浸泡2~3次更换目的药液1次。桑叶全程浸泡消毒工作一定要全面彻底, 保证目的浓度, 保证浸泡时间。已消与未消桑叶、用具、场地彻底分开, 防止再次污染。

3.4 做好降温、排湿和通风换气工作

秋季养蚕是在高温多湿、干燥、闷热或低温多湿环境中饲养, 这种条件对蚕儿正常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 人为创造适宜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饲养环境是养好蚕的关键。首先要避免小蚕接触29℃以上、大蚕避免接触26℃以上高温闷热的不良环境, 可采取空调降温和使用排风扇加强通风换气工作, 同时要灵活开关门窗, 特别要防止高温闷热环境接触时间过长。其次在薄膜覆盖饲养期要适时提前揭去覆盖的薄膜, 加强蚕座的通风透气工作。夜间关灯后全面开放门窗, 加强室内通风透气工作。使蚕儿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新鲜空气, 特别是在4、5龄期极为重要。多用吸湿干燥材料, 3龄开始坚持每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

3.5 良桑饱食、提高蚕儿的抗性

首先要做好良桑饱食工作, 使蚕儿吃饱吃好不受饥饿。由于秋季桑叶生产时间长, 加上气温高, 枝条上的桑叶老、嫩差异较大, 1~3龄期一定要采摘适龄适熟桑叶, 4~5龄期硬化叶、焦叶、黄叶一定不要采进蚕室;二是采摘桑叶做到松装快运, 1~3龄背装桑叶不超过10 kg, 4~5龄不超过15 kg。坚持及时运送进蚕室, 坚持上午11时前采叶结束, 下午5时后适量少采的措施。三是进贮桑室的桑叶做到不发热、不发烧、不变质, 适量洒水饱鲜储藏。四是合理计划每天用桑量, 做到当天桑叶次日早上用完, 让蚕儿不要吃储存时间过长的桑叶;五是各次给桑时加强桑叶的选优去劣工作, 使蚕儿吃上优质的良桑。

3.6 适时眠起处理、促使蚕儿整齐生长发育

一是由于秋季气温高, 蚕的生长发育快, 做好各龄期的眠起处理, 促使蚕儿整齐发育是关键。要勤观察蚕的发育情况, 适时做好眠起处理工作, 防止过早过迟, 导致蚕儿饥饿和口器损伤, 进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二是由于秋季桑叶老嫩差异比较大, 蚕的发育整齐度差, 一定要做好提青、分批、分别处理和及时淘汰迟眠、弱小蚕工作;三是及时做好匀蚕扩蚕、稀密适度饲养, 做到每次给桑前都要专人进行匀蚕扩座工作, 实现“小蚕不打堆、大蚕不挨蚕、蚕与蚕之间、间隔一头蚕”的要求;四是做好蚕座平顺整洁、给桑均匀周到、厚薄一致和适时补给桑工作。

3.7 抓好上蔟、削茧、鉴蛹和制种期的管理

3.7.1 控制好适时合理上蔟和蔟中干燥以及蔟中稀密度, 是提高结茧率、减少双宫茧和缩尾蛹、提高健蛹率的关键。做好蔟中目的温湿度保护、适时早采茧、做到轻采轻放、粒粒平摊。

提高蚕种质量的几点体会 篇8

1 提高蚕种质量, 桑园肥培管理是基础

养蚕成绩的好坏, 很大程度取决于桑叶的营养价值如何。过去我场桑叶产量低、质量差, 不仅蚕种生产成绩不稳定而且不能适应新品种繁育的需要。近几年来, 加强对桑园的肥培管理, 使桑叶的产、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667m2桑园产叶突破1300kg, 以后年667m2产量逐年上升到1500kg, 近4a667m2桑产叶量保持在1600kg左右, 促进蚕种生产逐步趋向稳产高产, 收到“肥培出高产”的效果。在桑园培育管理上我场的做法是:冬肥每667m2施垃圾10t, 菜饼肥施300kg, 蚕沙施500kg;春肥每667m2施尿素12kg, 过磷酸钙15kg, 桑树专用复合肥施50kg;夏肥每667m2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18kg。由于有机肥比例增大, 大量施用城市垃圾, 桑叶干物质含量增加;其二, 冬肥占全年施肥量的比例增大, 从而使衰败的桑树恢复了青春, 土壤肥力已明显改善。据2013年我场抽取桑园土壤样化验分析看, 其桑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 速效磷45ppm, 速效钾190ppm, 水解氮110ppm, PH值7.5。因此, 种茧育桑园合理配施P、K肥和增施有机肥, 不仅可使桑叶产质量提高, 而且还可提高土壤养分和肥力, 为桑叶稳定高产, 提高蚕种质量打下了基础。

2 防微控微, 桑叶全程消毒是关键

我场自2009年代以来通过连续五年的艰苦努力, 微粒子病率逐年下降, 质量稳中有升, 蚕种合格率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取得上述成绩, 我们的体会是, 贯彻桑叶全程消毒是防止食下传染, 切断病从口入的科学方法。其具体办法是:第一, 保证目的浓度。1-4龄标准:水桑叶含有效氯0.35%, 干桑叶含有效氯0.33%。5龄标准:水桑叶含有效氯0.38%, 干桑叶含有效氯0.33%。第二, 严格消毒方法。首先, 药液要澄清。母液必须在使用前1d或以前配制, 禁止现配现用或使用浑浊母液, 使用当时必须取澄清母液, 并过滤处理。其次, 药液要充足。漂白粉目的液不小于淘叶缸总容积的80%, 且叶消3次后必须换水。再其次, 浸渍时间要标准。桑叶在池中浸消时间不得小于5min, 不含桑叶下缸、起缸时间。第三, 防止桑叶再污染。叶消前的桑叶防止风吹、日晒、雨淋。消毒后的桑叶防止再污染, 叶消后的桑叶超过4h禁止使用。在贯彻桑叶消毒技术的同时, 饲养期间尽量减少薄膜覆盖, 使桑叶中的残氯和水份充分散失, 最大限度地减少漂白粉对蚕的污染, 从而做到防治微粒子病与种性维持两不误。

3 稳定蚕种质量, 种性维持是根本

2009年以前在各级蚕种的繁育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各级蚕种生种发生比较严重, 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2008年4月我场四川省蚕丝学会会员小组学术研讨会上, 提出了“催青后期高温法”防止化性变化。具体办法是:在催青期中, 当胚子发育至丙2时, 保护温度春季提前到戊2时高温感光, 保护温度提前到巳3时黑暗处理, 保护温度春季秋季幼虫期1-2龄的饲育温度按催青后期的保护温度平行推进, 力求人为地将催青后期和1-2龄期的保护温度调整到全龄期保护温度的最高点;2龄以后随着饲育龄期的增加, 保护温度必须保持一个下坡曲线状态。对此, 2009年我们将此方法结合我场的生产实际与气候特点, 制定了一系列家蚕化性变化的防止对策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据调查, 2010年原原种生种发生率由2007年的2.3%下降为0.25%, 2010年原种由2007年的3.1%下降为0.6%。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催青后期高温法”对生种和再出卵的控制至关重要。

提高电力企业营销质量的有效措施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质量;提高;措施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力企业经营的好坏与电力营销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质量,促进电力企业良好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一、電力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电力营销体制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以及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条件。而作为在国家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力产业来说非常有必要将日常的管理与信息化和现代化融合在一起,实现信息接收和处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而现实的状况却不令人乐观,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仍在使用较为传统的用电营销体制,这样的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运行管理程序繁琐、营销方式复杂等。再加之基础工作管理的不严密,营销档案和资料不完备,也使得很多业务上的资料来往和传票无法有序开展,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共享。

(二)电力营销观念滞后以及手段单一问题。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手段受传统的营销模式影响较为严重,对营销的模式没有积极适时的进行创新,导致营销的理念和方式都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其主要的表现主要有:在新经济时代形势下,没有以市场为导向,缺乏全面、系统、有效的电力服务意识,从而导致无法为电力用户提供高效、高质的电力产品服务。营销理念是营销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引导电力营销的正确方向,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和创新性。此外,营销手段是实现营销理念的方式,在具备良好的营销理念的同时也必须采取合理的营销手段,保障电力营销的有效进行,提高电力营销的经济效益。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没有综合分析、研究用户以及电力市场的需求,并且对潜在的电力用户掌握和了解也不够到位,造成信息收集、更新不及时、全面,进而严重阻碍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二、提高电力营销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新的营销渠道。目前电力营销新渠道不断涌现,电力企业必须适时提高营销意识和转变思想,进一步整合新渠道。对于目前而言,电子商务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运用渠道,因此,在电力营销时,在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共同构成电力企业的营销渠道。对于消费者来说,服务是最基本的权益,创新服务也是构建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关键,应提倡个性化服务,适应电力企业改革的要求,以服务为基准,以质量为核心,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拓展潜在的电力目标市场。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电力产品最终也会与普通商品一样逐步走向买方市场,因此,供电单位不能存有“等待”思想。为了实现单位收益最大化,提升单位形象,就需要积极拓展全新的电力市场,调整目前电力市场的市场结构,研发新的电量增长点。

(二)创新产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电力企业要充分重视电力产品的创新。目前,电力和替代能源间愈演愈烈的竞争,迫使供电企业必须采取优化电力产品质量的方法,提升电力产品的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另外实施差异化策略。为了可以满足广大客户的用电需要,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展其目标市场,供电企业还需要逐步增加产品深度。而对于如技术行业、钢铁等具备特殊性的企业,其对电力的用电频率、可靠性、电压电流等每项指标都有特殊的要求,而对于普通企业电力需求的标准就比较低,所以电力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策略,提高电力产品的质量。

(三)转变营销理念。新时期电力企业应摆脱传统营销理念的束缚,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划,适时创新营销理念,运用开放、高效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理念进行电力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营销水平的提升。通过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配合其他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员工树立起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主管营销的领导还要经常性地组织员工进行电力营销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电力营销理论知识储备;第三,电力企业要开展行之有效的电力营销调研工作,调研的重点为客户对于电力产品的实际需求、潜在客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对于电力企业服务状况的满意情况等项目。只有经过完善的客户调研,才能深入了解客户对于电力产品的实际需求,从而帮助电力企业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营销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完善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系统,而且提升了电力企业的信誉度与忠诚度,从而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此外,电力企业应深刻认识到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重点,从而满足电力用户不断多元化的用电需求。因此,电力企业首先要树立良好的电力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围绕着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展电力营销活动。

三、结束语

总之,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渗透,电力企业应适时、实时改革自身的经营理念和手段,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宗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陈学志.基于移动平台的电力营销系统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提高原蚕区蚕种质量的措施 篇10

1 加强桑园管理, 提高桑叶质量

1.1 桑园品种良种化

为了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首先必须选择叶质较好的桑树。

1.2 合理施肥

多施有机肥, 少施化肥, 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一般年平均施菜籽饼3 750 kg/hm2、复合肥2 625 kg/hm2、尿素375kg/hm2, 同时根据各田块的土壤养分测定情况, 增施部分磷、钾肥, 部分田块进行牛粪、酒糟等轮施。

1.3 控制桑园的株、条数, 提高桑叶质量

桑园以中低干桑为主, 密度保持在1.2万株/hm2左右, 总条数控制在12万~15万条/hm2, 有利于通风透气, 桑树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桑叶营养得到提高, 并及时摘心。

1.4 做好病虫害防治, 防止食下传染

桑树害虫既能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 又易与家蚕发生交叉感染。目前, 我国已发现野蚕、桑毛虫、桑尺蠖、桑螟等20多种能感染家蚕的野外昆虫。研究表明, 保持合理的桑园密度, 能有效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同时, 为了防止家蚕食下被感染的桑叶而发病, 在用叶前15 d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等防治[1,2]。积极做好夏伐、冬伐桑园清园和封园工作, 降低害虫基数。通过长、短效农药兼用, 严格控制虫情, 防止病源的交叉传染, 并积极做好除草工作。

2 强化防微意识, 控制毒率

2.1 建立稳定安全的原蚕基地

原蚕区必须选择有一定养蚕设施、环境未受污染、无微粒子病、桑园集中成片且立地条件好、蚕区相对独立的村, 养蚕户不得将原蚕和普通蚕进行混养。原蚕区在饲养普通蚕时必须统一发放全检无毒种[1,2]。

2.2 完善防微配套设备, 改进消毒方法

原蚕区一是要有用于浸渍蚕匾等各种蚕具的消毒池;二是要有远离蚕室、桑园的蚕沙坑;三是要有蚕室、贮桑室及环境消毒的喷雾器。采取“三消一洗”的办法, 用漂白粉、消特灵、甲醛等对蚕匾、蚕网、折簇等蚕具浸渍10~15 min, 然后密封保湿30 min以上, 要将多种药品进行交叉使用[1,2]。

2.3 统一消毒, 净化原蚕区环境

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第一车间, 蚕前对原蚕区蚕室、蚕台、蚕网、折簇等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抽检无毒后方能养蚕。蚕后做好“回山”消毒。

2.4 规范防微操作

一是“三洗手”。即采桑、调桑、给桑前洗手;除沙后洗手;选蚕后洗手。二是“二换鞋”。即进蚕室要换鞋;进贮桑室要换鞋。蚕室、贮桑室门前有消毒袋。三是“三勤”。即勤除沙, 小蚕做好起除、眠除, 大蚕隔天除沙;勤隔沙, 多撒新鲜石灰粉;勤搞蚕室、贮桑室、过道等的地面消毒。四是“二及时”。即及时提青分批, 淘汰迟眠蚕、弱小蚕;及时处理蚕沙, 除沙后把蚕沙投入蚕沙坑, 盖上薄膜, 严防扩散污染[1,2]。

2.5 搞好预知检查, 做到有备无患

首先, 在消毒前, 对原蚕区土样、蚕具灰尘样等进行检验, 了解病源分布情况, 便于针对性消毒。其次, 收蚁后逐张逐个卵圈, 剔出一半做样进行检查, 发现带毒原种及时淘汰。再次, 对迟眠、弱小、病死、不结茧蚕进行镜检, 发现有微粒子病作丝茧育处理。最后, 镜检苗末蛾, 及时淘汰有毒蛾[1,2]。

2.6 抓好叶面消毒, 杜绝病从口入

全龄桑叶采用叶面消毒和喷防微灵相结合的办法。1~3龄全用0.25%~0.30%有效氯的消特灵液浸渍的桑叶, 4~5龄全用喷洒防微灵桑叶, 在5~7 d有效期内采叶喂蚕, 可治疗蚕期微粒子病。

3 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蚕体质

一是合理催青, 确保孵化齐一;二是精管细养, 大蚕、小蚕的蚕座要保持稀疏均匀, 良桑饱食, 做好通风换气, 保持目的温湿度;三是精心饲养日系品种, 安排技术好、责任心强、蚕室条件好、桑叶质量好的农户饲养;四是簇中管理。上簇后至售茧时一定要保持目的温湿度, 特别是上簇后4~6 d化蛹阶段必须使温度保持在24℃, 要加强通风换气排湿, 防治缩尾蛹、闷头蛹。五是抓好小蚕共育, 养好小蚕一半收[1,2]。

4 注重生产中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在原种催青时剔除杂色, 不符合本品种形状的卵圈。二是养蚕期间, 要勤观察, 发现不符合本品种斑纹、体色的个体坚决淘汰。三是选茧时, 淘汰不符合该品种性状各类型种茧。四是加强管理, 合理安排削茧、鉴蛹时间, 组织工作责任心强, 技术娴熟的人员进行初鉴、复鉴, 降低鉴蛹错误率。五是在制种前对雄蛹匾集中一次复鉴、排查, 要求准确率更高, 因为在捉雄蛾时受人力, 工作量限制, 加之雄蛾活拨, 不易淘汰雄蛹匾内的纯对。做好雌蛹室提早感光, 及时抢雄蛾, 坚决淘汰纯对, 加强雄蛾管理, 专人负责, 专室专用, 明确区分不同品种, 不同雄蛾的分室冷藏, 防止差错。六是浴消前,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批蚕种剔除纯对卵圈及杂色卵[3,4]。

参考文献

[1]吕茂楠.优质蚕种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4) :307-308.

[2]韦廷秀.狠抓蚕种生产管理争创名牌蚕种[J].广西蚕业, 2002, 39 (4) :28-32.

[3]罗琼.关于大型原蚕小蚕共育的优势及做法[J].大观周刊, 2012 (34) :222-223.

上一篇:《迷雾》下一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