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成本

2024-10-22

蚕种成本(精选4篇)

蚕种成本 篇1

成本管理历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蚕种生产更体现了生产成本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随着蚕桑产业的变化, 市场竞争激烈, 劳动力、物资材料等因素影响, 造成成本增大。总之, 提高蚕种质量是降低蚕种生产成本的关键, 如果因为质量问题造成蚕种不合格, 其产出减少, 投入浪费, 成本上升。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控制效果更是直接影响蚕种生产成本的高低。现以我场2011年为例, 分析一代杂交蚕种生产成本状况:

1 2011年一代杂交蚕种生产经济指标及成本构成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实际蚕种生产量72300张, 而合格蚕种为57278张, 合格率为79.22%。因微粒子病损失蚕种15022张, 占实际产量的20.78%。假设该生产的蚕种全部合格, 那么蚕种单张成本就会≤31.26元。由于微粒子病损失蚕种20.78%, 导致合格蚕种单张成本为39.47元, 比实际生产蚕种量计算的单张成本31.26元增加8.21元, 增加成本26.26%。假设合格种全部售出, 则蚕种生产直接经营亏损:15022×39.47元/张+57278× (39.47-30) =113.5万元。

从表2可以看出, 成本要素中, 对成本影响最大的要素是原种及种茧, 占总成本的40.75%。其次是饲料, 占总成本的27.77%。第三是临工工资, 占14.65%, 三项费用占单张成本83.17%。而因不合格蚕种淘汰销毁所产生的成本, 造成单张成本快速上升。如原种及种茧的成本从12.74元上升为16.08元, 增加值3.34元, 增加幅度为26.21%。饲料从8.68元上升为10.96元, 增加值2.28元, 增加幅度26.27%。临工工资由4.58元上升为5.78元, 增加值1.20元, 增加幅度26.20%。三项费用合计增加6.82元, 占单张蚕种成本的21.82%。由此可以看出, 不合格蚕种是造成成本增加最重要的原因。

单位:元/张

备注:此表不含职工工资、冷浸检保、“五险一金”、水电、蚕杆、蚕箔、蚕网

蚕种生产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组成, 固定成本是指其成本总额不随生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固定的制造费用等等。虽然总额不变, 但是单位蚕种分摊的固定成本又是变化的。2011年我场按照实际产量计算的单张蚕种固定成本为8.30元 (不含职工工资) , 由于报废种的产生, 导致固定成本由8.30元/张上升为10.46元/张, 增加了2.16元/张, 上涨了26.03%。

2011年我场参加制种的人数为85人, 按照生产量计算人均制种850张, 按合格种计算人均制种673张, 减少了177张, 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8%, 导致各成本因素的上升。

蚕种场多数以原蚕区收蚕茧为主, 蚕农的养蚕饲养水平直接影响种茧质量。如果养蚕技术水平高, 千克茧粒数少, 死笼少, 健蛹率高, 无微粒子病发生, 同时种茧保护和制种管理到位, 其千克茧制种量就高。反之其千克茧制种量就低。一般正常水平千克茧制种在3.5~4张, 而从2011年的实际生产量平均千克茧制种只有2.67张。如果再扣除不合格蚕种, 千克茧制种只有2.12张, 比正常水平减少1.5张左右, 比我场实际生产的平均千克茧制种还少0.55张。所以, 千克茧制种效率低, 对蚕种生产效益影响也非常大。

2 提高蚕种合格率, 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

2.1 做到良桑饱食

加强桑园管理, 推广N、P、K配方施肥技术, 做到叶质充实, 保证种蚕食物营养来源。抓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工作, 减少桑树害虫与蚕儿相互感染发生蚕病的机会。做好桑叶采、运、贮工作, 不采病虫叶, 松装快运, 妥善贮藏, 保持桑叶新鲜。

2.2 抓好精养细管

把好小蚕饲养关, 提高蚕儿匀整度, 做到“四匀”、“三少”、“一好”。“四匀”即桑叶老嫩匀、给桑匀、蚕头分布匀、温湿度匀;“三少”即遗失蚕少、沙蚕少、弱小蚕少;“一好”即眠起处理好。大蚕抓好良桑饱食, 选除病虫叶, 过老过嫩叶, 特别在4-5龄初、中期是蚕卵形成的重要时期, 应该给于优质桑叶, 提高造卵数。

2.3 严格消毒防病

在养蚕前蚕室蚕具以及大小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清理, 然后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进行彻底消毒。蚕期中认真做好蚕体蚕座、桑叶贮藏室的消毒。蚕期结束后集中消毒, 能浸则浸消, 避免病原扩散。同时加强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工作, 做好原种的补正检查, 严格淘汰苗尾蚁, 以及淘汰各龄迟眠蚕、病弱小蚕, 严格选茧选蛾, 防止微粒子病的发生, 夺取无病高产。

2.4 搞好种茧保护

合理调节种茧保护温湿度, 一般情况下, 以23.5~24℃保护, 干湿差1~2.5℃为好, 尽量避免25.5℃以上。削茧鉴蛹后加强补湿工作, 防止发生“旋蛹”, 增加病死蛹, 尤其发蛾前过干容易增加不交配蛾, 因此改善适当环境是通过发蛾率的关键。

坚持迟削茧鉴蛹, 减少蛹体损伤, 提高千克茧制种量。削茧过早, 容易发生伤蛹而感染病原, 增加死蛹机会, 一般掌握蛹体复眼浓黑色时为好。削鉴过程中, 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准确鉴蛹防止人为损失。

2.5 做好交配制种

制种期间做好抢收工作, 减少纯对, 坚持长交配短产卵, 把好制种关。待母蛾成熟后交配5h, 其产卵快, 卵发育整齐, 有利于适时入库。

2.6 强化成本意识

成本控制既要提高效益, 又要控制成本。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作为管理者要严格按照下达的各项定额和成本计划指标, 层层落实到班组与个人, 真正树立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的成本意识, 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小结

综上所述, 提高蚕种质量是降低蚕种生产成本的关键。蚕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种场的声誉, 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种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将防微工作放在首位, 把提高蚕种质量作为生产的第一要务, 全体员工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 以质量求效益”的思想, 努力挖掘内部潜力, 降低蚕种生产成本, 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蚕种, 提高种场的经济效益。

蚕种成本 篇2

1 严格环境消毒,确保蚕种安全

在蚕种出库前15d,对催青室进行彻底清扫,蚕具要清洗、暴晒,再用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消毒,间隔10d后暴晒消毒。

2 分室摆放蚕种,做好温湿度调节

尽量按蚕种的品种、制造场地、批次、正反交分室摆放,做好温湿度调节。蚕种到催青室后即进行解剖,确定胚子发育阶段,并以此调节催青室温湿度。每天上午8时进行一次解剖,观察胚子的发育情况,认真做记录。

3 抓住关键胚子,促发育齐一

3.1 调节好起点胚子是催青工作的关键。

如果胚子发育不齐,快的达丁1、丁2,慢的未到丙2暂时不升温,待所有蚕种胚子发育整齐,大部分进入丙2+时,升温至20℃,起点胚子偏老时再升温对后阶段发育调节有利。从蚕卵胚子发育的生理规律来讲,丙2胚子在20℃以上发育快,15℃时发育慢;而不到丙2的胚子恰恰相反,在15℃时发育快。另外,同一天出库的蚕种反交种的起点胚子要比正交种齐,所需的催青积温也较正交低。我们要对正交种提前一天升温。

3.2 掌握好戊3胚子,做催青前期调整。

戊3胚子是胚子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初步推算发种日期的依据,同时戊3胚子的老嫩可以预测见点胚子的时间。一般在出库后第6d上午解剖大多数胚子达到戊3、戊3+较理想。由于戊3胚子是换高温催青的关键胚子,为了掌握好胚子进入戊3的正确时间,当胚子进入戊2后必须在上午8时和下午4时各解剖一次,及时按照催青标准调节好温湿度及每天感光18h,以促使化性变化。解剖中,如果发现戊3胚子不齐,慢的只有戊2、戊2+,快的已到了戊3,一般给予25℃高温催青,促进慢的胚子赶上,否则后期将更落后,到己2期以后的胚子,温度可在25~26℃之间调节。

3.3 观察好己4胚子(见点时间),适时进入黑暗。

蚕种在标准温度下催青,从胚子缩短期开始到见点齐需经过5d。在己3下午增加解剖1次,主要看胚子气管形成情况。我们一般掌握对春蚕在点青达25%~30%;秋蚕在点青10%~20%时进行黑暗保护。光线调节对胚子的发育和孵化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在点青前明比暗快;点青后暗比明快。黑暗又能起到抑制蚕种孵化的作用。蚕种见点后,湿度尤为重要。特别是己4、己5期胚子,胚体体壁全部着色,蚁体完成。由于浆液膜消失,容量干燥,这时湿度掌握在75%~80%为好。如果低于这个标准,蚕卵卵面发散的水分增加,催青死卵增多,蚁体瘦小,孵化不齐,而当湿度超过90%时,虽然孵化齐,但蚁体肥大虚弱,抗逆性差。

4 适时发种,提高孵化率

多年的实践经验得知,适时发种是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率高低的关键之一。春、晚秋蚕掌握在蚕种全部转青,见少量苗蚁时发种,中秋全部转青时发种。最好在后半夜开始发种,早晨运到农户家,避免了高温和日晒。

摘要:通过总结多年的蚕种催青管理工作实践,得出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应抓好实施严格消毒,调节温湿度,抓住关键胚子及适时发种几项措施。

蚕种成本 篇3

1 建立有效的县级蚕种市场管理秩序

1.1 大力宣传蚕种管理的法律, 法规及有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 已于2006年7月1日颁布实施, 有关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法律, 法规, 政策已有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是蚕种市场管理的主体, 各级农业或林业行政部门是本地区蚕业行政主管部门。蚕种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蚕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技术和管理人员必须首先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做带头执行法律法规的模范。同时应加大有关蚕种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等多种新闻媒体, 并有效利用现场会及各种技术培训会, 讲解蚕种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全县1万多户蚕农和广大蚕业工作者了解现行蚕种管理体制, 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依法经营管理蚕种的良好氛围。

1.2 建立县、镇、村三级蚕种市场管理网络

应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的作用, 将蚕种管理作为其主要工作职能之一。明确各镇、村蚕桑技术员负责相应镇、村蚕农的蚕种订购及管理工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订购蚕种并集中将蚕种款汇总缴到镇蚕技 (林业) 部门, 各镇蚕技部门将收缴的种款和张数, 及时上报县蚕种统一管理机构。采用属地管理的方法, 哪个地方蚕种市场出现问题由哪个地方的行政领导负责。同时, 县蚕桑指导所应对全县1万多户蚕农建立详细的桑园面积到户台帐, 准确的掌握各镇村户的桑园面积, 各期应养的蚕种张数及实际的订种数量情况, 及时发现蚕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快速的解决。

1.3 县政府应成立专门的蚕种市场管理机构

为维护全县蚕种市场秩序的稳定, 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 成立由县公安, 工商, 技术监督, 发改委, 林业等参加的蚕种市场管理工作组, 常年开展工作。县镇两级设立专职蚕桑行政执法检查人员若干名, 由县法制局根据《畜牧法》的有关规定颁发统一的《执法证》, 在蚕种订购和发放时期, 检查组成员及有执法证的人员, 深入蚕区进行宣传, 检

查, 对私订蚕种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2 采取措施, 确保蚕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2.1 政府应明确县内独家蚕种订购发放单位

根据《蚕种管理办法》及《江苏省蚕种管理条例》及县政府统一要求, 一个县应明确一家单位具体负责蚕种的订购和发放工作, 同时一旦蚕种订购发放单位明确, 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应全力支持其开展工作。

2.2 技术部门应加强蚕种的技术服务工作

县镇村三级技术服务机构, 应加强技术服务工作, 特别是为规范订种的农户提供周到细致的蚕种方面的技术保障和各项优质服务措施, 为蚕种的安全运输, 保存, 孵化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 确保用种万无一失。

2.3 加大蚕种市场嵇查力度, 强化蚕种市场管理

积极有效的开展县级蚕种市场稽查组织的工作, 做到工作有重点, 后勤有保障, 方法要得力。在蚕种订购和发放期间要确保24小时值班并开通举报电话, 随时查处举报案件, 对发生的事件, 在事实清楚, 证据充分的情况下, 迅速定案处理。对个别有影响的案件该公开暴光的应及时暴光, 以达到警示他人的目的。对劣质不合格的蚕种应坚决予以公开销毁。

2.4 完善考核制度, 增强各方对蚕种管理的责任感

一是明确各镇村的责任制。县政府与各镇签定蚕种征订管理责任制, 设立专门的蚕种订购奖及蚕种市场管理奖。将蚕种订购的数量和市场管理实绩与奖惩挂钩。二是明确岗位职责, 对县镇村技术服务人员签定岗位责任书, 落实个人的管理服务责任区域, 把蚕种的订购管理工作作为全年的考核内容之一, 根据桑园面积及桑树长势下达每季的订种任务及全年的目标任务。

·行业探索· 北方蚕业 2008, 29 (1) 总第116期

摘要:加强蚕种市场管理, 是蚕桑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规范建立蚕种市场管理秩序和采取的有效措施, 是蚕农增收, 蚕业增效的有力保证。结合铜山县蚕种经营问题, 提出了县、镇、村三级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

蚕种成本 篇4

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区农业厅经作处有关领导和广西蚕种业协会会员单位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广西蚕种业协会理事长胡乐山主持, 胡乐山理事长通报了本次蚕种质量评比结果, 并对协会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祁广军站长在会上发表讲话, 他指出2007年我区蚕种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 蚕种质量稳步提高, 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 种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逐步实现了蚕种供求平衡。2008年我区将进一步推进《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 加大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蚕种质量安全追溯和蚕种质量信息化管理体系, 提高蚕种竞争力, 打造名牌优质蚕种, 做大作强广西蚕种业, 为广西蚕桑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潘志新副站长结合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和国内外茧丝行情对我区蚕桑生产形势进行了分析, 并对灾后保障蚕种生产供应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各蚕种场针对上半年蚕种销售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并达成了共识。

针对全区今年春季由于受冰冻灾害天气影响, 桑树发芽迟生长缓慢, 养蚕季节推迟, 比往年少养一批蚕种, 入库蚕种过剩的情况, 会议强调要求各蚕种生产单位要及时加强桑园施肥管理, 克服灾害影响, 调整蚕种生产计划,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提高蚕种生产能力, 做好蚕种供需调剂, 建立蚕种储备等措施, 确保上半年蚕种安全生产供应。

上一篇:大众电视职场真人秀下一篇:超高速离心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