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负担

2024-10-21

成本负担(精选5篇)

成本负担 篇1

一、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理论的提出

在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上,社会责任理论要早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创办大学的目的是为国家服务的,大学为社会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人才,以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主化,如德国、法国等国。后来,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模仿建立了国家拨款的教育财政体制。既然高等教育为国家服务,是一种国家行为,高等教育费用就应由政府埋单。该理论在二十世纪5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五六十年代学生承担的高等教育成本比例迅速下降,甚至连私立学校也因其公益性受到各国政府的资助。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成本提高,由政府承担高等教育的几乎全部成本,政府财政已经不堪重负。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国的公共资金来源剧减,而社会对资金的需要却增大了,高等教育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危机。社会不得不对高等教育进行重新思考: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其在一些国家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不能再用一种价值模式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理论被人们所接受,人们也愿意为教育支付一定的费用。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D.Bruce Johnstone)在其名著《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一书中提出了成本分担理论。随后,成本分担理论开始被逐渐接受。

成本负担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谁受益谁付费,高等教育的成本应当是由受益的政府、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雇主、社会共同承担。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和特殊功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功能,具有较强的经济外向性,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因此国家和社会应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获益者,应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承担主要的经济责任。学生通过高等教育不但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为走上社会有较高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奠定了基石;同时学生的家长或家庭,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成就也会为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享受。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或者说是内在受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或者说是学生的家长也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承担一定的高等教育费用,也就是说学生应当向高等教育机构缴纳学费。由于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会减少雇主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提高雇主生产效率,所以受教育者的雇主也应该是成本分担的重要力量。此外,社会的慈善机构和个人也是教育资助的重要力量,如爱心资助活动。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学生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模式:由成绩较差学生负担的日本模式、由成绩优秀者承担主要成本的美国模式和平均分担的澳大利亚模式。

二、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理论发展的回顾

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经历了几个阶段。新中国刚成立,甚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所有支出均由政府“埋单”,受教育者接受的是免费教育,国家包分配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开支成直线上升,有限的财政已经不能负担全部的教育成本。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在执行国家政策前提下,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以及委培生,并对这部分学生收取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我们可以将这一《决定》和其中的相关政策规定视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开始。从此在高校免费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出现了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招生办法,进入了高等教育成本的“双轨制”。1989年1月22日国家教委、物价局、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普通高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提出从1989年开始向高等学校入学新生统一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同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报告》,其报告规定: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培养费由国家提供,学生上学一般应交学杂费。自费生应按学校规定交纳培养费和学杂费;委托生由委托培养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向学校交付费用。《规定》和《报告》从政策上正式肯定高等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制度。1997年,全国高校基本完成“并轨制”改革,“并轨制”的实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正式形成,并在全国全面推行(除了少数性质特殊的高校和专业仍不收费或收取较少学费)。这也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已经多元化,政府、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雇主、社会共同承担高等教育成本,受教育者家庭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中的重要投资者(见表1)。从此,我国改革后的学生对高等教育成本的负担模式是澳大利亚的平均分担模式,即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同一所大学对同一专业的学生不分城乡、地区等实行统一收费。

资料来源:整理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

三、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的不公平现象

德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巴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当入学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小于15%时为精英阶段,当入学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大于15%小于50%时为大众化阶段,当入学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超过50%时为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002年就达到了15%,我国高校还逐年扩招,适龄人口跨入大学深造的比例不断提高,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早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政府和社会也逐渐接受了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理论,因为它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表面上看起来很公平。但是我国对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实质上并不公平。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费增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不匹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取得了政治地位,然而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自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才真正腾飞,中国人民的经济地位才有了提高。有数据表明,从1979年改革开放直到2006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增速年均达9.6%。从1979年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速度为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为7%;1978年至2004年,城乡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分别从343.4元和133.6元增至9105元和2625元。然而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的教育支出以平均每年29.3%的速度增长,长春市2001年和2002年更是达到了年增36.8%和44.4%,两年就增长近一倍,明显快于家庭收入的增长,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高等教育学费已经大大超出了我国公民的可支付能力,1996年-2005年,学费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百分比由34.51%上升到43.43%,农村增幅和比例更甚,由86.71%上升到140%(见表2)。自1994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在教育经费总收入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从1994年的82.17%下降到2001年的54.98%、再到2004年的41.53%,11年下降了40.64个百分点;学杂费在教育经费总收入所占的比重则从1994年的11.85%上升到2001年的24.66%,再到2004年的32.99%,11年上升了21.14个百分点。根据世界银行对33个国家公立高校学费的考察,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学费负担率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1.59倍,农村居民家庭学费负担率是美国的4.9倍,日本的3.3倍。从现实的微观角度考虑,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收费对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一政策使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进行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时,处于某种程度的不平等的地位,从而影响受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

资料来源:根据王同孝.从居民收入论大学生缴费标准[J].教育财会研究,2005,(6).整理

(二)城乡居民在教育成本负担上显失公平

美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在全世界是公认较高的。在美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0%的家庭要支出占家庭收入55%的个人高等教育费用,另外还有15%的家庭要承担占家庭收入26.2%的个人高等教育费用,而其余的75%的家庭承担个人高等教育费用在家庭收入的15%以下。即使是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也只有25%的家庭承担个人高等教育费用超过家庭收入70%,其余的75%的家庭承担比例都在家庭收入的40%以下。

然而我国学费更高,从表2可以看出1996-2005年十年间,高等教育学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城镇由34.51%上升到43.43%;而农村则由86.71%上升到140%。

从表3可以看出,在我国大学食宿费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较,1996年最高,食宿费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16倍;而食宿费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比较,也是1996年最高,竟然达到了2.92倍。虽然从1996年到2005年这个倍数有所下降,但是这个倍数还是较大,特别是食宿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倍数,城镇由1.16下降到0.7,降幅是40%,而农村则由2.92下降至2.26,降幅只有23%。另外,很明显,1996年-2005年,食宿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倍数,农村比城镇由原来的相差1倍多,扩大到相差3倍多。

资料来源::何智蕴,董乃涵.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浙江家庭高等教育消费研究-基于与全国七省市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5)整理

农民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太高了。据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的调查,2004年吉林省高校学生人均学费6000元,住宿费1000元,伙食费4800元,一年费用为1.18万元。而2004年吉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42元。]这意味着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农民的纯收入。

用以上数据说话,客观地表明:城镇与农村居民在高等教育成本负担上严重不平等。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

(三)不同阶层接受高等教育显失平等

1949年,全国只有205所高校,11.6万人在校大学生。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200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比上年增加75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比上年减少3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7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7个。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7]前面已经提过,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既然是大众化教育,那么就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和权利。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我国宪法和《高等教育法》所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现实中,我国的高等教育难以本质上实现公民的教育权,体现法律的、实质的平等。

有这样一组数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1995年为基准年度),不包括"大专"的中国高校,农民子女与工人、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子女进入高等学校的可能性之比为1:2.5:17.8:12.8:9.4,其中在第一层次高校是1:4:31.7:22.6:17.4。而农民阶层与非农阶层的整体差距是5.6倍,在第一层次高校中则是9.2倍,其中与党政干部子女的差距分别达到17.9倍和31.7倍。“农”与“非农”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差距要大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进而还可以算出,作为体力劳动者的工人和农民子女,与作为脑力劳动者的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的教育机会之差也非常之大:在高校总体中为9.6倍,在全国重点院校中接近15倍。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层之间是严重的不平等。“随着在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科。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即低阶层家庭子女的平均录取分数普遍高出高阶层的子女,农民子女的录取分数为最高。”

当然,这也是以上两个方面的不公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四、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公平之拙见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存在的不合理性,很多学者和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例如通过立法发展私立教育、政府拨款、学校创收、社会助学、加强在校生的资助体系。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不公平问题,谈谈笔者的拙见。

(一)调整现行教育成本负担成本结构--降低学费比例

学费增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不匹配,这个不公平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思路:降低学费比例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本文就前者进行简单论述。

根据教育成本负担理论,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是多元化的,高校学生教育成本应该由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等共同承担。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各承担主体的成本承担比例来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负担压力。

加大政府政策性支出,争取财政投入占GDP的4%,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层次等分配教育经费。政府在提供资金的同时,还要提供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社会应该作为教育成本负担的第二大主体,千方百计地争取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赠,争取社会捐赠等达到高校总经费的5%。高校是真正载体,也是具体操作者,是成本负担的第三大主体。它可以允许各院部创收,帮助各院部申请项目。它应该拿出学费的收入的10%左右来资助贫困生,这样一是可以扩大高校资助贫困生的经费来源,二是可以使更多的贫困生得到资助,这是让富有家庭为贫困生交学费的好办法。处于弱势地位的是学生及其家庭,是不可能承担很大部分的成本的,应该降低它承担的比例。

(二)政策偏斜———资助农村和低支付力家庭学生

针对城乡居民和不同阶层在教育成本负担上的实质不公平问题,高校根据学生及其家庭的支付能力分别收取不同的学费是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实际上高校资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该资助的没有资助,不该资助的却资助了。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支付能力的评价上———根据家庭状况和政府贫困证明等来评价支付能力是合理的,根本问题在家庭状况和政府贫困证明的真实性。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诚信和个人数据信息系统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建议如下:

1. 加强诚信建设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诚实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被称为“帝王规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可见“诚实信用”是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要打破目前高校对同专业学生统一收费的状况,高校必须能够知悉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等情况。高校只有在知道了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之后,才能对贫困生进行优惠,少收或者不收学费,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奖贷助作出较公正的决策,把有限的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给予真正需要的学生。目前由于还没有建立起公民信息社会系统,将个人的信息输入数据库,高校自然不能知晓学生家庭的确切信息。高校只好采取由学生向学校提供证明家庭贫困状况的基层政府或者派出所证明。基层政府或者派出所要是能够真实的开具证明,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关键是基层政府或者派出所在开具证明时没有仔细核实,就签字盖章了,甚至有些碍于人情,对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的学生也开具了贫困证明。

所以需要加强社会的诚信道德建设,营造社会诚信风尚。在贫困证明方面,学生和基层政府更应该树立诚信理念。学生家庭如实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基层政府认真核实信息,该签字盖章时才签字盖章。

2. 建立个人家庭数据信息系统

关于个人数据信息的研究,当前较多的是站在法律的视角,从民法的隐私权方面来研究的。也就是说,个人家庭数据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了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广大领域。而且目前我国只有身份证建立了数据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当然建立这样一个家庭个人数据信息系统,工作量是庞大的,但若建成,它的用途将是广泛的,也将极大的促进社会的发展。近阶段要完成这个工程是不可能的,但笔者认为,可以在社会保障系统中共享一些信息,比如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电子档案,这个电子档案里的贫困居民的数据一般是比较真实的。在这个数据系统上,再整合完善,是有可能建立一个全国的联网系统的。这个系统一旦建成,可以赋予高校等需要参照此信息作出决策的机构访问和查询的权限。

摘要: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理论提出虽然只有几十年,但是它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此理论倡导的是谁受益谁付费的公平理念。但是它是否真的公平?本文从学费增幅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城乡居民高等教育负担、各阶层受教育情况等方面探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情况,得出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是不公平的结论,并提出了改进之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理论,不公平,拙见

参考文献

[1]刘亚军.看看长春市居民的教育消费.中国统计[J].2005.(4)

[2]吴开俊,范先佐.高校学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的悖论[J].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7(.1)

[3]刘录护.家庭子女教育消费:社会不平等机制的微观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7(.2)

[4]阳秋林,张春丽.基于经济学模型下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8(.5)

[5]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6)

[6]侯靖珠,彭冰.农村学生害怕考大学?[N].中国青年报.2005-5-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8]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3)

[9]施芳.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公平[N].人民日报.2005-02-21

[10]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成本负担 篇2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意见 鲁政发〔2016〕1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1.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从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并将企业新增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新增试点行业的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原则上予以延续,对老合同、老项目以及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7年12月31日前,对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适当降低纳税人城镇土地使用税负担。2016-2018年,各市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现行税额幅度内,提出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的意见,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对物流企业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2016年12月31日前,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4.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税务与海关信息互联共享,切实提高出口退税效率。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2017年12月31日前,对企业发生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5.扩大收费基金优惠政策免征范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国内植物检疫费等18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2017年12月31日前,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6.停征、降低和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从2016年2月1日起,将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停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并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从2016年5月1日起,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按规定标准的80%征收。

7.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山东电子口岸建设,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受理,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对进出口环节海关查验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免除吊装移位仓储费用,由财政负担。

二、降低企业社会保障性支出

8.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8%的市,应逐步降至18%。因单位缴费比例调整形成的基金收支缺口,通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给予适当补助。

9.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统筹基金累计结存规模超过12个月的地区,2016年适当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具体由各统筹地区自行确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并根据合并后基金运行情况,适时调整费率。

10.适当调整企业住房保障政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阶段性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凡是超出国家规定缴存比例的,必须按规定降下来。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企业,可在一定幅度内适当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经济效益下降、支付能力不足、现仍发放住房补贴的企业,应下调住房补贴发放比例。具体办法由省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11.减轻建筑行业用工缴费负担。2016-2018年,将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提取比例由2.6%下调为1.3%。对大型或跨的工程,一次性缴纳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确有困难的,可分期缴纳。对上一年从未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从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单位、建筑市场信用考核优秀的企业,可免予缴存建筑劳务工资保证金。

12.建立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财政补助制度。从2016年起,建立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财政补助制度,对家政服务机构按照每人每年120元标准,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注册地财政部门按每人每年不高于6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所需资金从各地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三、降低企业创业创新成本

13.扩大“创新券”覆盖范围。2016-2018年,依托“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将“创新券”政策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中小微企业,对企业使用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科学仪器设备进行检测、试验、分析等活动发生的费用,省级按照西部经济隆起带60%、其他地区40%的比例给予补助,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对提供服务量大、用户评价高、综合效益突出的供给方会员,给予服务总额10%-30%的后补助,每年最高补助200万元。

14.降低企业研发设计成本。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工业设计,在工业行业领域,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工业云平台”购买基础软件服务,免费向线上企业提供一年期的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工程服务、现状诊断、生产保障等信息化集成服务。

15.降低企业技术设备引进成本。对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国家和我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范围内的先进技术、设备等,给予进口贴息扶持。其中,对列入省级《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提高省级贴息补助标准,鼓励企业引进适合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16.扩大首台(套)等科技保险财政补偿政策实施范围。对企业购买的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综合险,省财政继续按不高于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保费的80%给予补贴,适当提高单户企业最高财政补贴数额。将高新技术企业购买的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纳入保险补偿产品范围,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17.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财政奖补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首次发明专利授权给予申请费、代理费全额补贴;对年授权发明专利达到10件以上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维持5年以上及具有较好市场价值的有效发明专利和获得国外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资助;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委托开发、联合研发等形式开展合作并获得知识产权的给予资助。

18.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成本。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每年遴选不少于10个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给予不低于800万元的财政补助,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打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集成化创业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9.降低企业职业培训成本。自2016年起,提高“金蓝领”培训省级补助标准,大力实施新型学徒制试点,支持企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继续实施企业家免费培训计划,自2016年起,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企业家到境外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实习研修,联合国内著名高校、知名专家等,举办转型升级能力培训班和专业管理能力短训班,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管理水平。

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0.建立创新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对合作银行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且余额不超过5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形成的呆账,按照实际贷款本金损失的40%给予补偿。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合作银行风险补偿,引导合作银行增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贷投放。

21.健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代偿补偿政策,对合作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损失给予30%补偿;对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代偿损失,由担保机构、省再担保集团、合作银行和代偿补偿资金,按40∶25∶20∶15比例共同承担。对小微企业、农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村各类生产经营性合作组织以及城乡创业者向保险公司申请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按照保费总额30%的标准给予补贴。

22.培植壮大融资担保机构。省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40亿元的省级融资性担保机构股权投资基金,以股权形式出资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提高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支持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形成全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等提供信贷担保服务。

23.降低外贸企业收汇融资风险。2016年,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对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比例提高到50%,引导出口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有效规避出口收汇风险。完善贸易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对贸易融资项下的担保风险,省级贸易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市级财政、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主体,按照1∶2∶2∶5的比例共同承担。

24.支持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制,聘请符合省有关部门规定条件的中介机构产生的审计费、评估费、律师费等,由同级财政按照实际发生额的50%给予补助,单户企业最高补助20万元。对财政困难县(市、区)所需支出,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25.鼓励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将企业改制上市事后奖励变为事前补助,对我省已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申请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境外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且已被正式受理的企业,按照不超过申请募集规模的2‰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按照不超过募集资金的2‰给予一次性补助,单户企业补助资金不低于10万元,不超过100万元;对我省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且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按10万元/户给予一次性补助。

26.降低参与政府采购企业的成本负担。取消政府采购合同预留尾款用作质保金的做法,全面推广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业务,逐步以信用担保替代现金方式缴纳保证金,减轻中标(成交)企业负担。积极推广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引导各金融机构利用政府采购信用开发新型融资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7.加大政府工程款清偿力度。对经清理甄别列入政府债务的已逾期和年内到期的应付工程款,市县两级全部列入政府置换债券发行计划,确保逐笔及时清偿到位。健全防控拖欠工程款的长效机制,各类新建政府投资类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落实建设资金来源,切实防止发生新的拖欠。

五、降低企业优化产能支出

28.支持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根据省政府确定的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完成情况、安置职工人数和市级财力状况,省财政结合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统筹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费用等进行奖补,并对推进速度快的省属企业和市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

29.全面落实企业重组改制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的,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增值税,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营业税(营改增后,暂不征收增值税)。符合条件的股权和资产收购交易,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做特殊性税务处理,对股权支付部分暂不确认所得或损失。企业整体改制涉及的国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的,可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承受方免征契税,符合条件的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征印花税。

30.降低企业能源利用改造成本。在全省电力行业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根据超低排放改造后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烟粉尘的减排量等因素,以政府优先收储排污权形式,收储改造企业的“富余排污权”,进一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对新建、改造的高效煤粉锅炉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10万元/蒸吨的标准,省级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按照日产热水6000元/吨进行一次性补助。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应税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山东省人民政府2016年4月13日

后省更明智 成本无负担 篇3

惠普近期推出的HP Deskjet K209a惠省学生全能机,全面满足学生购买打印机的需求:所使用的703号大容量黑、彩墨盒,可打印600页黑白文档和250页彩色图文。其渠道售价仅为70元,核算下来黑白打印的单页成本是0.11元。此外,HP Deskjet K209a的打印速度和质量都表现优异。600dpi的黑白分辨率,可以打出与激光打印相媲美的文档品质,满足学生日常打印的全部要求;4800×1200dpi的彩色打印分辨率,加之采用双墨滴打印技术,1.3pl和5pl两种尺寸的墨滴互补打印,无论是几何图形还是复杂的物理实验图都能清晰可见。

美观易用,内外兼修

“越是高科技,操作越简易”,HP Deskjet K209a人性化的设计让孩子和家长时刻体会到便利: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实现安装;设计简洁的控制面板让操作一目了然—— 一触式“快速打印取消”按键可在孩子一时大意打错文件时,立即停止作业,节省墨水和纸张;缩放按钮可放大或缩小文档或照片来适合所选择的纸张尺寸,作业本、习题集轻松“整齐划一”。此外,众多功能也是易学、易用:特有的智能网页打印软件,可自动调节网页宽度以适应纸张大小,在孩子打印网校习题时,可发挥重要作用;省纸打印快捷方式,将多页文档打在一张纸上,省墨省纸、方便浏览,为孩子的书包“减负”。

扫描复印,趣味无穷

HP Deskjet K209a学生全能机满足了孩子们对于打印机的复印和扫描需求,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高达1200×2400dpi扫描分辨率,可以帮助孩子把试卷储存在电脑里,整理“错题集”,在考试之前集中翻阅、复习;孩子的荣誉证书、奖状、照片也可轻巧保存,让孩子自己制作“成长史”,保存美好回忆。此外,复印功能也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借来的模拟卷、其他学校的试题以及图书馆的书都可以复印保留,省去了繁琐的抄写;各类证件的复印也可以在家完成,再也不必跑去复印店。有一台HP Deskjet K209a惠省学生全能机在家中,学习生活更添乐趣。

成本负担 篇4

1 乡镇现有的煤炭企业成本现状

1.1 国家政策性因素促使煤炭生产成本逐

年升高首先, 国家针对大部分煤炭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的现状, 于2004年制定并在全国实施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明确了企业的提取标准和使用范围, 45户重点监控煤炭生产企业吨煤不低于15元。其次, 国家面对矿区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局面, 煤炭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煤矿从兴建、发展、衰老到关闭的发展规律, 为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煤炭企业的成本还将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当前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还不够全面, 不能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 如, 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等将是煤炭企业未来成本增加的主要内容。

1.2 企业办社会职能较多国有煤炭企业是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企业办社会职能较多、负担过重等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近几年,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 煤炭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 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在移交地方政府的过程中, 遇到了政府经费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 如, 学校、公安、社会保险等企业社会办机构的费用仍由企业承担, 并未减轻煤炭企业的负担。

1.3 乡镇煤炭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

乡镇煤炭企业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 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逐步形成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是, 大部分企业改革得不够彻底, 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种经营、后勤等辅业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生存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薄弱、过度依赖主业的扶持或是主业无限度地扶持辅业等, 导致乡镇企业包袱过重, 煤炭主业失去竞争优势。

1.4 煤炭价格和快速增长的成本不匹配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煤炭产品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体系尚未形成。原因在于:一是小煤矿为获取高额利润, 生产条件简陋, 安全设施投入不够, 资源浪费和伤亡事故特别严重, 导致成本不实, 严重破坏了煤炭市场秩序;二是煤炭产品成本的政策性、客观性增加支出因素较多, 价格增长和成本增长比例严重失调。

2 减轻乡镇煤炭企业成本负担的建议

2.1 煤炭企业扶持政策和补贴政策乡镇煤

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由于煤炭资源属于一次性能源, 必然遵循兴建、发展、衰老、关闭的发展规律, 而且, 大规模的地下开采造成了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 国家在对煤炭企业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税费的同时, 也应该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返还政策, 用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产等接替产业的发展、对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 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矿区环境治理等。

2.2 加快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国家在深化

乡镇企业改革的制度中明确表示, 企业办社会职能应该逐步移交给当地政府。但是,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经费不到位, 使得移交进度缓慢, 本应由社会、政府担负的一些职能依然由企业履行, 企业办社会负担成了乡镇企业的沉重负担。建议国家和当地政府加快企业办社会的移交进度, 给乡镇煤炭企业营造一个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2.3 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应逐步建立起

以成本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煤炭价格机制。在煤炭价格调整中, 要体现目前由企业承担的企业办社会的社会成本, 要体现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土地、水、生态等环境成本, 要体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价值等。同时, 要推进电炭价格形成机制, 合理调整煤炭和电力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 促进煤炭与电力协调发展。

2.4《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 制定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针。部分乡镇煤炭企业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 大部分企业在产权改革、职工身份置换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有的即便是在产权上进行了变更, 但在实际运作中, 却没有按市场机制进行规范化运作。在改革进程中, 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是煤炭企业多经、后勤系统管理和改革的方向, 所以, 乡镇煤炭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从制度上规范辅业的市场化运作, 逐步提高辅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意识, 为主业的发展减轻负担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主要针对乡镇煤炭企业的成本现状及如何减轻国有煤炭企业成本的负担并提出建议, 仅供参考。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现状

参考文献

成本负担 篇5

调查结果发现,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水电气土地等要素成本依次成为企业负担较重的三个领域,也成为接下来企业减负的重要方向。和上年相比,46%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负担加重,28%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加重。同时,有20%的企业认为行政审批及监督检查负担有所减轻。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表示,当前国内企业的负担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形的负担,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税费等;另一个是无形的负担,包括交易成本、审批成本还有复杂的行政手续等。给企业“减负”,更要在无形成本上下功夫。

“减负”关键在于清单制度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强调,将通过深化实施清单制度,进一步推动减少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数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清单制度是推动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牛鼻子,是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期,根据国务院部署,工信部、财政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企保证金清理规范工作。对拟保留的涉企保证金项目建立清单制度。今后,清单之外的涉企保证金项目,一律不得再征收。”张峰表示,“清单制度”对于规范涉企收费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企业反映,个别地区和部门的收费清单公示项目不清晰,格式不统一,公示地点分散,影响了清单制度的效果。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苗长兴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4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水、电、气等机构收费负担最重,其次为银行收费(39%)。近年来,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普遍反映“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较高”“利率上浮幅度较大”,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规定,但依然存在“中间业务收费过高”“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等问题,这也是今后要积极落实清单制度的原因所在,让各项收费公开透明。

陈玉宇表示,企业负担较重的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因素,比如各种行政手续费用、保险金费用等,这些国家通过“清单制度”能进一步加以规范;另一方面涉及企业自身面临的转型升级问题,许多企业劳动生产效益增长的速度慢于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速度。

人工成本负担居于首位

此次工信部发布的评价报告中提到,企业认为当前负担重的领域依次为人工成本(64%)、融资成本(55%)、水电气土地等要素成本(50%)。在企业面临的较大负担中,人工成本仍然居于首位。

“9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结束了54个月的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大,但是在减缓。但我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高,还是走的劳动密集型道路,随着国内劳动要素的提升,企业效益自然会变差。企业效益变差了以后,就更加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也出现了。企业负担重,不能完全归因于经济下行压力大。”陈玉宇表示。

北京一家做建材生意的企业老板金女士说,近几年招聘员工的薪资待遇一直在提升,确实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是技术工人,月薪都开到七八千了。

陈玉宇说,员工的工资不是由雇主决定的,而是由劳动力市场总的劳动需求和供给互相权衡所决定。由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非常旺盛,而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增量不足,导致中国劳动力的工资在不断提升。

上一篇:民主共和下一篇:C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