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负担过重论文

2024-08-12

学业负担过重论文(共9篇)

学业负担过重论文 篇1

一、问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课业是指哪些课业

1. 课业负担过重与课业负担过轻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作为一种存在的事实, 已经不需要解释了。但是多年来关于减轻课业负担的那么多理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那么多规定、各层次教育实践者的那么多措施, 的确没有创造出多少理直气壮的效果。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依然是个问题, 而且是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我们究竟是如何认定“课业负担过重”这个事实的?是指与选拔性考试评价直接相关的那些课的“课业负担过重”吗?那么德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劳动技术教育课呢?这些课的课业负担是否也过重?无需严格的科学论证, 谁都知道这些课的课业根本就不存在负担过重问题, 相反, 这些课的课业负担普遍很轻, 轻得几乎无足轻重!而且它们都是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课业。

所以完整地来看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不仅要看到“过重”, 还应该看到“过轻”, 事实是很清楚的, 这主要是个认识问题。

2. 课业负担过重实质上只是“考业”负担过重

无论是因循传统的, 还是延续经验的, 或者是被规约于选拔性考试评价制度的课业或学业的认识, 都会让我们画地为牢地想问题, 也让我们对“减负”问题的思考局限于“过重”, 不去想是否还存在某些课业负担“过轻”的问题。

全社会都在关注课业负担过重、减轻课业负担问题, 竟然漠视了许多课的课业负担过轻的事实!而且这种漠视几乎让马克思说的教育三件事严重弱化了两件半!这是因为在这个事实背后, 有一种积淀在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认识和判断习惯中的传统偏见, 一种类似集体无意识的偏见。这种偏见认定, 只有考试的课业才称得上是课业, 不考的或者没纳入选拔性评价的课业称不上是课业。我们撇开那些不考的或者没有实质性地纳人选拔性评价的课业, 无视这些没有负担的课业, 坦率地讨论课业负担过重、减轻课业负担问题, 所依据的竟然只是“考业”的负担, 显然, 我们是以狭隘的“考业”, 代替了完整性的课业。

二、归因:减轻“考业”负担为什么如此艰难

1. 朴素的责任心和教育道德

我们减轻课业负担的许多努力, 仿佛都是在做无用功, 这是因为我们以“考业”替代课业, 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试图减轻所谓课业负担的缘故。

我们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从来就不是个简单的“减负”问题, 而是个减负是否增效的问题。以是否增效来对待“减负”, 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朴素的责任心;以朴素的责任心造成的“违规”, 这无论如何都是个道德判断两难问题。这从人们的主观愿望来看无可置疑, 但不幸的是, 这句话把实践中的功能关系颠倒了。这种颠倒忽视了两个事实:一是减负未必就能增效。二是人们的选择意愿。

2. 减负增效的思维路径和价值取向

那么既减负又增效究竟难在哪里?这个话题必须面对两个不同层面的难题:一是减负以增效为前提, 减负容易, 增效却有着百倍的艰难;二是如果解决了这个难题, 大家都增效, 面对选拔淘汰的考试竞争, 势必还会有水涨船高的新的负担。

解决第一个难题, 需要改变思维路径。如果把“减负增效”的提法颠倒过来, 确立“增效减负”的宗旨, 明确主张减负不是目的, 引导人们把关注的重心从减负转向增效, 或许还有些实在意义。

解决第二个难题, 需要改变的是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有差异, 竞争不可避免, 只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 为着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应该淡化竞争。

三、解释:课业负担偏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

1.“课业负担过重”是个以偏概全的说法

我们说“课业负担过重”, 也就等于说学业负担过重。人们在单独使用“课业”这个词的时候, 通常习惯于把它与课程联系起来, 所以也可以说课业就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全部课程, 它包括课程的内容和过程。

依据这样的解释, 讨论课业负担的轻重问题, 首先就应该审慎地研究课程设置、课程标准, 看看它们是否超越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可承受性。从课业的规定性上看, 可能不存在负担过重问题。所谓课业负担过重, 是个以偏概全的说法, 事实上是“部分课业负担过重”、或者就是课业负担“偏重”。这种“过重”或者“偏重”, 不是课业规定性本身的问题, 而是由“违规”的课业实践产生出来的问题。

2. 学业质量评价失衡的教育伤害

学业质量评价失衡, 造成沉重的“考业”负担, 这只是浅层次的教育伤害, 它毕竟以某种方式鼓励了儿童青少年学习这些课业, 只不过让他们学得有些褊狭, 滋生了他们的厌学心理, 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但学业质量评价失衡, 漠视或者没有同样重视其他课业, 造成它们的无足轻重, 这可能是深层次的社会伤害。事实上, 我们的学业质量评价, 偏重了学会知识技能的学业, 但在考上重点、录取名校之类的光环背后, 它漠视或者没有同样重视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的学业, 致使有些享受过所谓优质教育的学生, 顶着成功的光环, 失落甚至荒废了这些同样重要的学业。

四、思考:平衡学业质量评价与减轻课业负担

1. 学业质量评价的失衡与平衡

我们的学业质量评价, 是面向哪些学生的?适合学生的教育, 不是一句空话, 关键是看它适合哪些学生。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的根本责任, 是培养负责公民, 不是培养考生, 如果优先考虑全体学生、未来普通劳动者的学生, 以适合他们为起点, 规定他们可望可即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其实很容易寻求平衡。

2. 减轻课业负担的“减法”与“加法”

就减轻课业负担而言, 我们不只是可以用“减法”, 也可以用“加法”。这里说的“减法”, 不是指那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而是指适当降低“考业”的难度, 坚持能力为重, 端正“考业”目标的办法。这里说的“加法”, 也不是指简单“增负”, 而是指适当增加一些课业, 减轻局限性的“考业”负担。所以减负固然可以用“减法”, 但也要学会用“加法”, 这是解决减轻课业负担问题的辩证法。

3. 我们需要一种正常的教育观念

正常的教育观念指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教育观念, 它体现着对教育与人发展关系的理解。在这种教育观念下, 实施完整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是培养每一个负责公民不可或缺的, 而是否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是解决“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的根基。同时, 我们为此所作的努力, 即使未能让学生在以“考业”为标准的“起跑线”上显赫, 但是在起跑以后的过程中, 在终点线上, 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如果这样的理解能成为一种普遍的觉悟, 人们就不会以考与不考作为学与不学的依据了。如果有这样的普遍的觉悟, 我们也就不必把完整性的学业或者课业, 全都纳入“考业”的质量评价范围了。据说某发达国家的中学生, 只用30%的时间来应对“考业”, 却用70%的时间来完成其他学业, 所以他们的手上才会满是老茧, 所以他们才会认为只有能自立的人才有人格尊严。而我们的中考或高考的“考业”, 竞让大多数学生付出80%的时间, 他们只有20%的时间应对其他学业!所以我们的学生手上没有老茧, 他们也很少有关于自立的人格尊严。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文明或者不文明?

学业负担过重论文 篇2

时间:2013-01-23 来源: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作者: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极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并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是剖析形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二是认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三是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建议。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来自教育内部和社会的复杂的原因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老问题,现在,“重负”已经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达到“严重超负荷状态”,且其发展趋势是“变本加厉,愈来愈重”,是下决心非解决这个问题不可的时候了。

早在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亲自批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建议从学生活动总量中砍去三分之一。之后,从原教育部到国家教委都三令五申要坚决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国家教委还颁发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但至今,不少地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日渐加重”。据《新华日报》披露:1994年底,江苏省教育督导室对全省124所中小学校进行抽样检查,发现其中一半以上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达12个小时以上,即早晨7点到校、晚上7点甚至9点离校;苏南某中学的学生有学校统一购买的教学辅导用书17本,最多的达25本。据报载:上海市小学的“不少学生每天学习时间长达8至9小时”,大大超过国家教委关于小学生每天学习6小时的规定。现在,有人指出:目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其程度超过了“家长”、超过了“成年人”,是社会上负担最重的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政府重视、社会呼吁、家长担忧,为何成为一种顽症、而“日渐加重”呢?因为它不只是一种学校内部的简单的教育现象,而是由来自学校内部和社会多种原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

从学校内部来看,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思想不够端正,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只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眼睛只盯着分数,忽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二是课程门类过多,教材内容偏深、偏难,此问题在中学更为突出。三是部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教育科研能力更低,不是依靠教育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而是实行应试教育,采用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延长学习时间、大办补习班与提高班、搞“题海战术”(有的还搞“错一罚百”)以及用频繁考试威逼学生学习。

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来自社会的影响。一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取得高分、满分;任意给学生增补课外作业,强制学生参加补习班、学艺班等。二是升学考试指挥棒的错误导向,特别是出现“自费生”与“择校生”后的“分钱挂钩”影响更大。三是某些地方政府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搞升学率排队,单纯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学校和奖罚学校领导与教师。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的人滥编滥印摸拟练习题、各种复习资料,举办补习班、提高班、尖子班、学艺班等。上述种种来自社会的、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大大增加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造成的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

为了深刻认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严重危害,笔者提出其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的概念。所谓显性危害,是指其危害已经被大家公认、容易察觉;所谓隐性危害,是指其危害还没有被大家所认识、更没有引起重视,而其危害更为深远。隐性危害胜过显性危害。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早晨上学过早,有时连早饭也顾不得吃;在校时间过长,精神疲劳;晚上还要完成家庭作业,睡眠时间不足等。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其直接、明显的后果是影响学生的健康。比如,中小学生中近视眼明显增多。据对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38.4万学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学生视力不良率达39%,近视率为34%左右。其次,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对学习的影响来说,致使部分学生畏学、厌学、逃学,甚至个别学生由于受到难以承受的学习和家长的压力而走上绝路。有些高校教师认为,课业负担过重的中学生,其学习质量呈下降趋势。大学新生的基础知识面、独立学习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等方面使人感到“一届不如一届”。再次,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很少,学校班团队活动减少,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接触社会、接触实践也不多,这样,严重削弱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必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质量和思想进步。

中小学生正处于最佳发育、成长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这个阶段的教育将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身心能量是有限的,人的身心潜能的发挥也要符合客观规律。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强迫发挥其身心潜能,使学生的生理、心理负担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摧残,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这就象用超过弹性限度的强力来拉伸弹簧,即使弹簧当时没有被拉断,但那种看不见的弹簧的弹性已经受到破坏。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也必将导致学生身心的损害和提前老化。心理学规律还强调:过量的反复的强烈刺激引起的过度兴奋将导致抑制。对中小学生的强刺激(包括过量的反复练习,偏难偏深的学习内容,频繁的各种考试等),不仅由于造成抑制对其学习阶段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在学生结束学校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身心能量的发挥方面,也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隐性危害就在这里。

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中央领导同志都十分重视。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座谈会上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广大中小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关系到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尽管这件事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难度再大也要下决心逐步解决。”现在,中小学领导和广大教师,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已经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引导教师参加教改实验和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力开展文体、科技等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在校时间;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严格控制各类考试;严格控制定购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严格取缔各类课外实习班、提高班等。我认为上述各项工作与措施,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持不懈,认真做好。尤其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例如,某教师宣布课后不留作业,但是,如果他通过课堂提问、测验、考试来引导学生课后抠偏、难、怪题,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其负担仍然是会很重的。

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改革课程设置,减少课程门类,适当降低教材程度。

以中学为例,现行课程门类过多,有的教材内容偏深、偏难。

美国有的州的高中,除开设英语、历史、地理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4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任选两门。据调查,高中生中选学物理的,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而且选学物理的也只在最后一个学年学习,每周4节。因此,就美国高中物理的教材深广度、教学时数、学生教师重视的程度,都远不如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但是,他们规定:经政府批准,少数“重点高中”可对学有余力的选学物理的学生单独施教;每年政府统一组织一次考试,合格者升入大学后,高校承认其成绩,允许免修物理。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首先必须减少课程门类,适当降低教材程度,同时,采取某些因材施教措施,保证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就业制度,淡化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适当降低高考要求,不出偏难怪题;在高考基础上,高等学校根据学校性质、学科专业特点再自行考试招生,高考成绩不起决定作用;不搞升学率排队,不宣布高考“状元”。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必将对中学入学考试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这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解决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问题。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通过小学、中学而升入大学的学生是极少数,而大家又都想争过“独木桥”,这是形成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着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抉择,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四)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

有一种被误读的学业负担过重 篇3

他向我讲了一个令他啼笑皆非的苦恼事, 这事是关于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他说, 刚刚处理完了一件群众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举报。

早上, 和往常一样, 校长第一个来学校工作。刚坐下, 地区教育局规范教育办学行为督导小组成员, 在没和县级教育局打招呼的情况下, 就径直来到了这所学校, 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查处理一份群众举报。

有学生家长举报:“孩子家庭作业做了5个小时, 学校存在严重的课业负担过重现象。”

地区教育督导小组来得很迅速,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基层单位掩盖事件真相, 来个措手不及。

校长立刻放下手头工作, 认真配合督导小组的调查。

这些规范办学行为督查小组成员, 个个都是教育管理一线出来的精英好手, 他们已经顺利查办了多起违反办学规范的事件。因为是行家里手, 所以出手都是直达真相, 处理问题干净利落, 他们对还原教育天空的晴朗, 功不可没。

小组成员没听校长的汇报, 没听教师的辩解, 他们直接按照举报, 来到了学生家长指定的班级里, 他们相信孩子们会将真相呈现给他们。

学校的老师没有和学生打任何招呼, 小组成员直接将早就制定好的不记名调查问卷发到了学生手中, 学生在纸面上回答问题。

很快, 问卷调查的结果出来了, 该班昨晚的家庭作业清单是:

语文, 书写《古诗二首》两遍。 (注:古诗是七言律诗, 约需10分钟。)

数学, 练习题3-7题, 共5道。 (注:约需20分钟。)

英语, 做配套练习1页, 多为选择、填空题。 (注:约20分钟。)

结论:总计家庭作业时间约为50分钟, 低于国家相应年级1.5小时的标准。学校不存在加重学业负担问题, 但仍存有向家长宣传国家有关政策不力的问题。

督导小组调查完毕, 告诫校长说:“有举报, 就是有过错, 你们要好好整改。”

事情已经调查清楚, 督导小组主动和举报的家长取得了联系, 把调查结果和处理结果向家长进行了通报, 校长也通过电话和家长做了表态。

在电话里, 校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 昨天晚上, 下午5点半, 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一块吃了晚饭, 孩子开始做作业, 两位家长则去超市购物。9点半, 他们回家, 孩子依旧没睡, 还在做作业, 时间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家长骂孩子为何还不睡, 孩子说作业还没做完。两位家长又困又累, 又陪了孩子1个小时, 到了10点半了, 孩子才在委屈里在呵欠中做完作业。家长很恼火, 觉得作业做了5个小时, 太不像话了, 摸起电话, 就举报了。

其实, 家长犯了失察的错误。

校长说:刚才家长又给我电话了, 向我赔了不是, 说孩子已经承认了, 昨晚两位家长出门后, 孩子自己在家看电视了, 压根就没做作业。9点半家长回家后, 孩子才草草做了作业。

学业负担问题, 是教育永远避不开的话题。

我觉得, 关于学生学业负担问题, 有些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达成共识:

第一,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旧存在, 但并不都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严重。

第二, 很多所谓过重的负担, 其实是“我们的想当然”。

第三, 负担不是坏事, 只要学习就要有负担。

第四, 减负不等于无负, 减负指的是减去那些“过重的、不必要的、不科学的”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案 篇4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结束新课不早于假期前2周,不占用节假日、双修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和进行全班性集体补课。

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总量。班主任负责控制和调节学生每日的课外作业总量,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三、严格控制学生用书。

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课程,每门只使用一本经审通过的教科书,其他课程和专题教育活动不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材和各种读本,学校和教师不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资料、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其它学习用品。学校图书室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用书,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改进评价方法。

除学业考试、学业考查学科可组织学期或学年考试外,其他课程一律不组织书面考试。非考试学科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由原来的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分A、B、C、D四级,A级90分以上,B级指80-89分,C级指60-79分,D级59分以下。学校和教师不得排名公布学生的成绩,五、原则上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

六、不举办各种形式的“奥数班”、“提高班”、“超常班”。

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民主和谐的环境与氛围。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师德水平。

学生负担过重不单归因学校 篇5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 学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 特别是一些地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简单陈旧, 在升学愿望强烈的需求、追求学生成绩的评价下, 采取延长讲授、题海战术、反复模拟等办法, 不失为单一目标下的一种可选择途径, 其结果必然让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然而, 这却不是问题的全部。

受中国“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影响, 受“金榜题名”的鼓舞, 社会的人才观一直得不到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或是考进“名校”, 或是进入“好专业”, 找到一个“旱涝保收”的岗位。而自觉追求适应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各行业需求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基层政府领导评价、宣传本地教育讲的是“有多少学生考入某某著名高校”;媒体宣传的是本地高考状元;企业招聘, “985”、“211”高校毕业生是招聘的门槛。学校在这样的氛围下, 不去追求升学率、重点率, 行吗?

再来看学生家庭。中国进入少子女或独生子女家庭时代, 家长都对自己孩子充满期待, 受传统影响, 管孩子一直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 而依法教育和抚养孩子却没有多少人知晓。加之当前社会就业生存压力的存在, 多数家长把对孩子未来的憧憬归因于眼前孩子学习成绩、分数的高低, 有的甚至把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理想”让孩子来完成, 由此造成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这些家长很少通过专门学习、培训, 懂得教育规律、学习方法, 他们把为孩子补课付费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而孩子不管是否受益, 只要参加了补课同样认为自己尽了义务。于是, 学业和补课造成了全家人心理负担、家长经济负担、学生身体负担的加重。

英国大学生抗议学费负担过重 篇6

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组织了名为“亏损的学生”(students in the red)为期一天的抗议活动,以敦促政府取消附加学费(top-up fees)。全国学生联合会还提倡建立一个国家助学金系统。在该系统中,财政支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发放,而不是因学生就读的学校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一抗议活动恰好与欧洲学生联盟发起的国际抗议活动不谋而合。

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韦斯·斯特灵(Wes Streeting)表示,所有大学生每年都必须支付3,145英镑的附加学费,但在发放财政补助时他们却面临着抽签选择的结果。属于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的较为富有的大学能够为贫困学生提供平均每年1,791英镑的补助,但其他大学所能提供的补助金额就不那么乐观。

学业负担过重论文 篇7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是否专心, 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和理解的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除了有序的课堂常规以外, 教师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一) 详细地讲解例题

在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中, 有教师先把除法竖式列在黑板上, 新课就从试商开始。虽然试商是除法的重要环节, 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竖式除法的学生来说, 列好除法竖式才是第一步, 把各部分写在正确的位置上, 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

(二) 良好的师生互动

充分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学生专心听讲的重要保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 就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保障充分有效的师生互动,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老师的肯定与激励, 更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参与竞争意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和谐的统一, 促使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形成。

(三) 充分的练习时间

这个时间至少必须足够学生完整解答两个习题的时间。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 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讲解完例题后, 让学生来演示的时候, 学生信心满满, 但是题目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学生积极的态度说明他已经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技能, 但是完不成练习又说明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学生独立练习, 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来说, 能更有针对性地听讲, 就有重新学习和重新练习的机会。这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在写作业时, 特别是在做试卷时经常出现许多错误, 但如果再把试卷发给他们, 不用任何讲解, 很多问题学生自己就能改正确了, 说明他们并不是缺少解题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呢?

(一) 题目读完整

有些学生在审题环节出现错误的原因, 是没有把题读完。比如:一个数和它的4倍的和是30, 这个数是多少? (用方程解) 。像这样的题, 经常有学生不用方程解题。还有现在很多习题中既有字, 又有画, 解题的条件有的用文字表述, 有的用图画表示, 这就要求学生字画结合, 寻找条件。

(二) 找出关键字

文字题和应用题是审题出错的重灾区。在中低年级时, 教师会采取找关键字的方法教学生审题。如12比8多多少?教师会让学生把“比”“多”这些字圈出来。如把24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多少?就会把“平均分”圈出来, 有了这些关键字, 学生就很容易把这些题目分成几类, 也就会准确选择相应的方法解答。应用题中, 老师也会用相似的办法, 找出了关键字, 数量关系就变得明确了, 学生就容易解答。

(三) 关注细节

有些题目中带有一些隐蔽的条件或者特殊的要求。比如:“有124块肥皂, 每箱装40块, 需要多少只箱子才能装完?”“有124块肥皂, 每箱装40块, 可以装满几只箱子?”两个相似的题目却有着不同的要求。还有:22+17=13×4=78-16=52÷4=19+32≈像这样一组题出现, 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忽视最后一题中的“≈”, 也就是说, 这一题要求用估算来解决。

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积累意味着学习和进步,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积累数学知识对于今后其在数学上的发展至关重要。“温故而知新”, 在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研究中, 学生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我是这样做的:

(一) 注重知识的梳理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严谨, 环环相扣。及时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到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 让学生在了解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对学生很有帮助。在中低年级, 可以由教师组织, 通过画图和练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去构建这个知识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逐渐习惯由学生主动进行对知识的梳理。

(二) 推广“纠错集”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推广“纠错集”的做法, 让每个学生把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做并不等同于“记住这些题目”, 而是让学生把暂时还没有掌握的题集中记录下来, 方便他们探讨。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层面上建立“纠错集”, 有了教师的示范, 我相信学生会做得更认真。

总之,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一丝不苟, 持之以恒。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月刊》, 2009

[2].《新课程》, 2008

[3].《小学教学研究》, 2010

学业负担过重论文 篇8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选拔官吏, 建立了“科举制度”, 据考证, 唐代正式确立此制度。宋代有进一步的发展, 建立了三年一次的州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明清两代科举制度趋于完备。科举制度通过教育考试来选拔官吏, 在历史上有过进步的作用, 但有根本缺陷, 特别是以八股文取士, 程式僵化、内容空洞, 禁锢思想, 摧残人才。清朝末年迫于历史发展的压力, 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 从此, 中国历史上沿用千余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许多人就是为了一举成名, 一头扎进八股文之中。科举制度害人不浅。

随着清末洋务运动影响,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历史发展到今天, 所谓的“西学”现在已成为我国各大、中、小学校主要的学科, 学生必须要完成相关的学业才能获得毕业的认可。在现代科学不断普及的情况下, 掌握了科学知识便是通向现实社会的一个桥梁。目前, 在选拔各级领导干部时也是把对相关学习的情况 (即学历) 作为一个重点考察项目。意即: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才能说明你有对相关工作的知识储备, 才能胜任将来的社会实践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技是生产力的口号不断的激励着人们去积累知识能量。一部分成年人年青时因为历史原因失去了学习机会, 总想在孩子们的身上完成自己年青时的抱负。于是, 各种催化剂统统作用在了我们的青少年这些还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们身上, 出现了普遍的熬夜做练习题、复习等现象, 孩子们的睡眠没有保障, 身体素质下降, 视力减退, 精神压力增加, 有些在重负之下精神出了问题, 以至于少数孩子不堪忍受这种折磨选择了自杀的道路, 自我解脱, 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国家人才建设总体考虑中, 主要是宏观考虑知识型人才的后备补充问题, 如每年的人才因年老退休、或各种原因的亡故, 自然损耗了多少, 需要补充多少, 经济发展需要另增加多少等因素, 促成了人才教育的产业化, 不仅在学业上是填鸭式, 在专业报考上也是一锤定终身, 不会给个人充分发展的空间, 这对于有序发展是必要的, 但对于充分发挥个人主观的积极性方面不能说没有消极的一方面。我国学生在世界上各种学科的比赛中曾屡屡获奖, 因此, 在80年代就有人预测, 20年后, 中国的经济将超过美国, 原因是中国将会造就一代高知识人才, 而20年后的今天其所谓的“差距”并没有“质”的突破, 究其根源, 固然有历史原因、综合国力等因素, 但人才的教育方式和宏观决策是否也有商榷之处?

二、解决问题的初步研究

1.我国目前是发展中的国家, 基础仍然很薄弱, 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投入到科学研究和建设当中去, 其人才培养的宏观决策, 至关重要。围绕着相关决策以及一些政策的实施应逐渐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时的听到某班主任因材施教的动人故事, 这便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而从宏观上面我们恰恰缺少这方面的尝试, 以至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供与需的矛盾, 同时, 花太多的时间提高学生各个科目的成绩, 也可能造成人才教育时间上的无谓牺牲, 从人力资源上不能不说是个浪费。

宏观决策以人为本,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原则, 在人才培养上如走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只会将人才培养的差距继续拉大, 这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我国四五十岁上下的人普遍有知识缺乏的痛心感触, 其言词颇多感慨。这不仅仅体现了当今对文凭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也是对那个时代知识荒废后果的深切的反思。但是今天, 号称社会脊梁的这些中老年人, 他们凭着对专业知识的点滴吸收和几十年来的实际经验积累, 很多人已成了本行业挑大梁的人物, 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人才尤其在应用型人才方面, 专业的自我完善或者说专业的自我定向培养起了决定性作用。一个人自幼随着家庭影响、逐渐有了初步的个人爱好, 具备了某种潜力, 那么, 省略某些冗长的教育环节所需时间, 是否可以成为人才培养过程的新思路?一个人不喜欢化学课程, 毕业之后也没有想要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 毕业后服务于化工行业的机会又微乎其微, 而让他 (她) 去熬夜啃化学题又有什么意义呢?同样, 小学许多的知识在初中、高中课程上都要反复的用到, 为什么还要在“打基础”的口号下让学生“吞吞吐吐”反复咀嚼呢?试想, 借助政府科学的宏观决策, 广开人才培养之路, 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并相应的出台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奠定各种人才包括自学成才的人的社会地位, 以期快速得到真正有用的人才应不失为一个加快人才建设的捷径, 如宏观调控得当, 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定能够到来。

2.深化改革考试制度, 建立正确的政策导向。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水平的做法, 制定和完善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 形成学校、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机制, 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德育工作、课程与管理、学生全面成长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 此评价结果应作为学校评优和表彰奖励的基本依据。在考试命题方面, 要立足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纠正学业考试中出偏题、怪题的现象。

3.若干年的政策导向, 是造成了学生的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 知识的爆炸又反过来加重了这个负担, 设想, 许多年后当人类改造自然的知识又增加了许多倍的时候, 人类还要像蜗牛一样把所有知识学完再去服务于社会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社会在发展, 要求人的知识结构要与社会需求合拍, 否则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育改革一提几十年, 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地区的具体实施上, 应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 充分发挥民主优势去发现问题, 深入调研, 将培养人才的工作真正纳入本地区的发展计划的决策之中, 并让全社会都要知晓和参与这项工作, 相关的决策要纳入法制轨道, 用法制强制推行。

政府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机构, 政府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各种方法进行宏观调控, 出了问题再考虑措施, 只能说明政府决策工作的严重滞后, 没有将教育改革的问题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统筹考虑这就是决策失误的根本所在!

三、展望

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素质教育应贯穿学习教育的始终, 各级政府在议政和决策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时期, 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的新的一代人, 人的素质提高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国家素质的提高。真希望惨痛的教训会成为我们的启迪和契机, 随着各级政府政策的完善, 各项机制的健全, 法制建设的提高, 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会有一个历史性的良好结局。

摘要: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众说纷纭, 讨论了多年, 酝酿了多年, 可是最终没有一个鲜明的说法, 本文就这个问题试进行一孔之见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学生课业负担,政策执行,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谢明.公共政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04.

学业负担过重论文 篇9

因此, 如何减轻高中生过重的数学课业负担是“减负”的关键.为此, 我在任教的班级大胆进行教改探索, 逐步推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举措.现将一些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一、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措施

教学中发现,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措施.那么, 怎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呢?主要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把握课堂教学重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 首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出自学要求, 进行学前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从而可以提高学习的高效性,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如在关键知识点处深入细致地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需要及时提问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认识与思考, 更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 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 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学期我在班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结合教材, 创新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数列》这一章中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节时, 我首先让两个家长在银行工作的学生回去咨询他们的家长, 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 最后我再做补充总结.对于这样的课堂, 不管是讲解的学生还是听课的学生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

(2) 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成立学习兴趣小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期中考试之后, 我在班上成立了若干学有成绩差的, 从而做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而且还可以把这种讨论带到课下, 进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进行当堂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

学好数学必须要多动手、多练习, 因此, 数学课堂上的随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训练, 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合理设计课后作业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事实证明, 大量重复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产生反感心理, 影响他们正常掌握知识.可见, 适当的作业是需要的, 当然作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选择, 抓住知识的关键所在布置作业, 做到精益求精, 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而非增加数量.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可以使用活页作业, 并对活页作业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以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教师在出活页作业的时候, 事先都会认真考虑、反复分析研究, 抓住每一个重点知识来选择需要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多少.使学生认真做, 仔细体会, 从作业中感受知识的乐趣, 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优化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保障

学习负担重也与学生会学的能力差密切相关,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提高学习效率是减轻学习负担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下一篇:非金融专业金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