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负担

2024-10-12

家庭负担(共10篇)

家庭负担 篇1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具有理解巩固、发展深化、诊断补救的功能。但是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作业令学生厌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呢?近年来的实践使我相信,设计新颖的家庭作业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索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感兴趣、更乐意做。

一、寓学于玩,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家庭作业要富有趣味性,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教师可以把口算改为“小小神算手”,把连一连改称“找朋友”,使得冷冰冰的作业更富有人情味,让孩子做作业如同在进行趣味盎然的活动。

教师还可以为枯燥的作业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比如智力闯关、帮小动物找家、给小马虎改错等。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小马虎的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的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时,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做得兴味盎然。

二、变换形式,突出作业的多样性

对于老一套的书面作业,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所以教师要赋予家庭作业新内容、新形式,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跳出“白纸黑字”的传统书面作业模式。

1. 绘画型作业。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绘画最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既能让学生动手,又需要学生动脑,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家庭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我组织学生就某一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绘制各种复式统计图,力求完整、准确、美观,然后进行评比展览。又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用圆的知识绘出美丽的图案。

2. 收集型作业。

这类作业最适合在学生学习某一数学概念后布置,它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投向社会,亲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能够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对学生理解概念和应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充实学生的头脑,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进行联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了“分数的意义”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题:请你找出周围世界里含有分数含义的现象,并予以解释。有趣的作业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学会了用分数的定义去辨别看到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3. 实践型作业。

实践能增长学生适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看课本做练习,以期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在教师指导下,作业应体现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实践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有意思,学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实践经验,就会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4. 社会调查型作业。

社会调查型作业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同时了解社会生产发展的情况,通过调查、交流、分析、整理,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调查中感受数学所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注重探索,呈现作业的开放性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 观察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2. 实验作业。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3. 小课题探究作业。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四、因材施教,注意作业的差异性

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设计的作业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教师要考虑到满足全体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和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体现差异教学的思想。

在教学“认识方向”后,我设计了下面三类作业,供学生选择:

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份作业纸。

2. 制作一个方向板。

3. 画出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图。

有层次的“自助餐”型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既让学生感受到一份信任,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式、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作业设计的艺术可谓无穷无尽,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挖掘更新、更多的好方法来精心设计,尽量让作业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游出题海,在兴趣盎然中愉快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这样,家庭作业便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培峰, 于炳霞.面对新课程, 作业怎么做.中国教师报.

[2]王亚军, 王平.布置家庭作业的艺术.教学与研究.

[3]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家庭负担 篇2

1.您的性别是A.男B.女

2.您是A.大学生父母B.大学生本人C.大学生亲属

3.您家大学生所就读的年级是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

4.您的家庭所在地A.高消费城市 B.普通消费城市 C.小城镇D.农村E.偏远山区

5.家庭是否有稳定的收入来源A.有B.无

6.您的家庭月收入大约为 A.1500元及以下B1500~3000元C3000~10000.D10000元及以上

7.您认为您的家庭相对富裕情况是 A.贫穷B.收支相抵C.稍有余额D富裕

8.您的家庭主要收来源是 A.务农收入为主B工薪收入为主C打工收入为主D.经商收入为主E.其他收入

9.家庭是否有外债 A.无B.有

10.您的家庭经济负担主要是什么 A.大学生学费及生活费B 住房C医疗D 其他

11.您觉得您的家庭负担重吗A.重B.差不多C.不重

12.您认为您的家庭消费能力如何A.弱B.一般C.强D.很强

13.您认为导致大学生家庭负担重的原因有哪些 A.父母劳动力较弱 B.地区经济建设没有做好 C.家庭所需的花费较大 D.大学收费过高

14您家的大学生每年的学费是多少(包括住宿费、书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杂费)

A.全免(如师范、国防生)B.4000元以下 C.4000~6000元 D.6000~8000元 E.8000~10000

元 F.10000元以上

15.您觉得您所在的大学收费是否合适 A比较合适B.略有不妥C不清楚D.看情况

16.您是否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A.是B.否

17.您(或您家里的大学生)所在的大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减轻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A提供国家助学奖B 提供奖助学金C提供了勤工俭学岗位D提供学费减免及困难补助等 E其他

18.您家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 A完全家庭供给B大部家庭供给,小部分为自己打工和奖学金供给C部分由家庭供给,获得了国家助学金 D全部由自己打工及奖学金供给

19.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是多少A.300元以下B300~500元 C500~800元D.800~1000元E1000元以上

20.除了必要的开支,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增加了你的家庭经济负担

A.请客吃饭等人际交往的花费 B手机、电脑等产生的费用 C.外出购物 D.其他

21.对于暑期参与一些短期工作(如家教、KFC等),您的看法是

A.挺不错的,已经在参与了 B.想这样做,但没找到工作 C.不想参加,有更好的安排 D.可以做更好

22.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你曾经做过或将做

A.兼职B.勤工助学C.申请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 D.不做任何事情

23.在校生活费的来源

A主要靠父母B.主要靠打工 C.二者各一半

24.您觉得以下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A.收费改革,按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分段收费 B.国家补贴,设立更多助学金并进行有效监管 C.学校帮助,设立更多勤工俭学岗位 D.自力更生,减少不必要消费并勤工俭学 E.出台措施,对学生的消费进行限额补贴

家庭负担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负担;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6-0093-08

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是指老年人由于疾病、失能和早亡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各种资源。的影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医疗保障制度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经济效应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多数研究属定性分析或简单推理,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作为支撑。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旨在通过分析实地调研数据,考察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并分析探寻其影响的程度和群体性差异,从而完善现有医疗保障与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研究,为相应改革奠定决策基础。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关于医疗保障与医疗经济负担的研究文献,可从以下三点来进行梳理。

1.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影响显著

卡克杜(Gakidou)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墨西哥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后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明显下降[5]。练乐尧等人指出,医疗保障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尤其是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明显[6]。刘国恩等人采用2005 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建立了中国65 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模型,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障对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指出医保制度对减轻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城镇医保和公费医疗产生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保险形式[7]。

2.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就医经济负担影响效果非常有限,且未得到一致结论

方黎明等人对三个县级行政区域(河北省霸州市、湖北省赤壁市和重庆市合川区)的城镇贫困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是否能降低贫困居民就医经济负担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医疗救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但由于城镇贫困居民的经济承担能力有限、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报销比例偏低等原因,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并未明显减轻[8]。任艳峰等人发现,城镇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就医经济负担[9]。但瓦格斯塔夫(Wagstaff)等人的研究指出,由于缺乏对医疗服务供应方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际上增加了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10]。梵·杜斯拉尔(Van Doorslaer)对越南的研究也发现,医疗保险对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增加了贫困人群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11]。

3.不同的医疗保障形式对不同人群医疗负担的影响

此外,部分学者研究了医疗保障对不同人群( 如城乡、家庭收入、年龄等) 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如李明强等人选用了CHNS的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法进行相关的研究,并用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作为补充,分别对农村和城镇进行了探讨。对于农村地区主要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影响,对于城镇地区主要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的医疗保险对医疗资源的利用和医疗花费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少量公费医疗)对参与者的就诊率、住院率、医疗花费等多项指标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出医疗资源滥用的信号[12]。陈瑶等人通过建立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分析医疗保障对于城镇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结论是,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比有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的医疗经济负担要重,且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以及参加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的人群,医疗经济负担分别下降了5%和4%;而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群的医疗经济负担无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还在试点,参保人群的潜在需求并未充分释放出来;二是城镇中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群可能本身属于收入较低或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工及流动人群,因此还未体现出医疗经济负担的缓解[13]。胡宏伟等人采用2011 年关于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的数据,针对60 岁及以上老人建立稳健回归模型分析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经济效应,指出医疗保障同时存在挤入和挤出两种效应,医疗保障对高收入家庭的医疗负担基本没有减轻作用,而对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负担有一定的减轻作用[14]。

4. 简评

综合上述文献可知,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不同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家庭、社会、医院),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结论相悖,且各自的解释机制偏重一点,不够全面。第二,基于实证分析的文献,调查对象选取范围较窄,不能全面反映医疗保障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实际状况,且大部分研究侧重模型推导,对不同角度、不同人群的对比分析较少。第三,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医疗保障对城乡老年人医疗负担的变化的研究暂时还处于空白状态。

鉴于上述不足及相关文献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基于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通过选取影响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产生的经济效应,揭示医疗保障能否减轻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及减轻程度如何。第二,按照城乡、家庭收入来分组检验,探讨不同的医疗保障形式对不同群体的医疗负担产生的经济影响有何不同。

nlc202309012159

三、 研究数据、变量设定与模型选择

1.研究数据

本研究数据来自2008年北京大学及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联合进行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15]。该调查涉及老年人的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体质状况、健康自评、社区医疗服务、生活状况、医疗费用、医疗保障情况等,资料比较全面,为研究老年人健康与医疗保障服务的供给提供了多方面的数据,并且在反映全国水平上数据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其相关情况在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网站有详细介绍。本研究主要关心的是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由于调查对象定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同时部分老年人由于记忆原因不能准确回答子女供养、医疗费用支出等情况,所以研究中删除了无医疗保障以及部分资料缺失的老年人信息。最后,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筛选后纳入分析的样本量为16566 人,其中城镇样本为6576人,农村样本为9990人。

2.变量选择

4.模型选择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检验上述3个层面的8个自变量是否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产生经济效应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经济效应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挤入效应,指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障促使老年人的家庭医疗支出增加,即医疗保障正向增加了家庭医疗负担;第二种是挤出效应,指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障促使老年人的家庭医疗支出减少,即医疗保障负向减轻了家庭医疗负担。(是挤入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及效应的影响程度。其中全年总收入、子女供养费可能因为家庭差异而出现奇异值,若采用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可能会导致估计有偏和无效。因此,本文选择逐步回归方法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教授姬建军曾指出,逐步回归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并能更好地研究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所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具体参见:于长永.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态度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1,(3).进行定量研究。首先引入老年人个体特征层面的变量(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为自变量;在控制老年人个体特征层面自变量的情况下,逐步加入老年人家庭特征层面、社会特征层面的变量(包括家庭年收入、子女供养费、医疗保障、医疗费用支付主体、户籍),得到最终回归模型;从回归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特征3个层面中的部分自变量显著影响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

四、 回归结果分析

1.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负担的影响

对以上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的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是逐步加入部分变量后的回归结果,模型2是逐步加入全部变量后的回归结果。

(1)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医疗负担的作用影响显著。结果显示,是否拥有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医疗负担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医疗负担具有挤出效应,即如果老年人拥有医疗保障,家庭的医疗负担就会减轻。这与刘国恩指出的医保制度对减轻中国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这一结论相一致[16]。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减轻,对不同的老年人家庭是否都能起到减轻作用还不太明确,因此,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从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来看,性别对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年龄与健康状况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年龄越大,越需要家庭提供经济上的医疗支持,调查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家庭医疗费支出在6000元的,65~75岁年龄组占16%,76~85岁年龄组占18%,86~95岁年龄组达28%。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显著负向影响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好,家庭医疗负担越轻,这与实际经验相符。

(3)家庭特征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一方面,老年人家庭年收入对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影响,老年人家庭年收入越高,越愿意给予老年人更多医疗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年收入、子女供养费对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影响。理论上家庭年收入越高,生活条件越好,子女给予老年人的经济医疗支持应越多,家庭医疗费支出相应增加,这是符合实际经验的。

(4)医疗支付主体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影响。理论上老年人医疗费支付主体可选择性越多,医疗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家庭医疗负担会相应减轻,但实际情况是医疗保障支付主体的多选性释放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最终导致家庭医疗负担增加。

2.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负担影响的分组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还要进行分组检验。在分析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影响的分组差异时,我们将家庭年收入水平划分为低收入与高收入两个组。同时,分城乡检验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是否存在城乡差别,仍使用回归模型方法(见表4)。

(1)家庭年收入分组结果。第一,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在不同收入家庭中存在差异。对于高收入家庭而言,老年人拥有医疗保障,子女提供的经济供养就越多,医疗保障对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挤入效应。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老年人拥有医疗保障对家庭医疗负担没有显著影响,即无显著的经济效应。

第二,老年人年龄、子女供养费显著影响家庭医疗负担状况。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给予高龄老年人更多经济上的支持。但是,对于高收入家庭,年龄这一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第三,户籍对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如果他们所供养的老年人在城镇,他们会倾向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医疗支持和经济支持;反之,家庭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较少,这与一般的经验判断相吻合。

第四,医疗费支付主体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有显著性影响,无论是高收入家庭还是低收入家庭,若医疗费支付主体多,会倾向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医疗支持,即对家庭负担存在挤入效应。

(2)城乡分组结果。第一,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有显著的城乡差异。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形式有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据本次调查统计,城镇老年人享受公费医疗的仅占64%,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占156%,农村老年人参加合作医疗的比例高达501%。将上述两种城镇中的医疗保障形式分别与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及上述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略):公费医疗对老年人家庭负担存在挤出效应,减轻了家庭医疗负担,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家庭负担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存在挤入效应,反而增加了家庭医疗负担,但由于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比例较小,以致产生的挤出效应小于挤入效应,所以整体上城镇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负担仍存在挤入效应,增加了家庭医疗负担。农村中,合作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家庭负担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减轻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这与李明强等人[17]提出的新农合对医疗资源的利用和医疗花费未产生显著影响的观点相悖,但与其指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医疗花费等多项指标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的观点一致。同时,这与刘国恩指出的合作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人家庭医疗费用自付比重,但对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没有统计显著性;城镇医保和公费医疗在减轻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上所起的作用大于其他医疗保险形式的观点[18]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 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数据时间点不同,本研究选取2008年数据,与2005年数据相比有一定变化,如这三年新农合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其保障水平也有一定提升;二是两者的选取变量和研究方法有区别。。

nlc202309012159

第二,年龄因素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城乡差异。在城镇,年龄这一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年龄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没有显著影响。在农村,年龄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非常显著,家庭更倾向于给予低龄老年人更多的医疗支持。

第三,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疗负担的重要因素,这一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在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家庭医疗负担。若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家庭倾向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支持。可能的解释是,在经济收入状况相对较差的乡村,医疗支出是一项较大的支出,老年人健康状况差,需要更多医疗支出,所以子女会为其提供更多经济上的支持。但是在城镇,这一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不显著影响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和医疗支持。

第四,子女供养费影响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这一结果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在城镇,子女收入越高,其给予老年人的经济支持越多,这与一般经验判断相吻合。相对于农村,城镇拥有更多资源、机会,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其更倾向于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经济供给。但是,这一回归结果在农村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第五,医疗支付主体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在城镇中,支付主体这一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支付主体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没有显著影响。在农村,支付主体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非常显著。一般情况是,若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能够通过医疗保障报销部分的,其家庭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医疗支持。

五、研究结论与思考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速,我国老年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运用2008年CLHLS数据,笔者对医疗保障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进行了整体的回归分析,之后按照家庭年收入和城乡进行分组群体检验,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医疗保障从整体上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存在负向影响,即存在挤出效应,减轻了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这是对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的肯定,表明医疗保障确实在减轻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正在完善发展中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

第二,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同时存在挤入和挤出两种效应。医疗保障对城镇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挤入效应,即增加了家庭医疗负担;医疗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挤出效应,即减轻了家庭医疗负担。分析发现,城镇家庭一般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及意愿支持老年人购买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所以,从家庭支出的角度来看,医疗保障的最终结果反而是增加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负担,相应地增加了家庭医疗支出。而在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经济能力比城镇家庭弱,合作医疗保障程度也比城镇医疗保障轻,因此,老年人会适当购买医疗卫生服务,从家庭支出的角度来看,合作医疗的最终结果是减轻了家庭负担。

这表明不同的医疗保障形式在减轻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方面发挥的作用和程度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的确提升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水平,但还未发挥其应有的效应,这是根源于医疗卫生制度自身的弊病,如不合理的收费方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等,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老年人有效的医疗需求。此外,政府部门在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应注意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农村经济水平设置合理的医疗起付线,保证农村老年人能得到与城镇老年人水平相当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建立和完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公平、按需分配的医疗保障制度,政府部门应思考医保制度的合理安排,促进其科学发展。同时这样做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健康老龄化”趋势将给医疗保障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影响。

第三,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群体性差异。对于高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对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于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对家庭医疗负担不存在显著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同时,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体现出非均衡性,即从城市到农村、从高收入家庭到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的挤入效应逐渐减小,挤出效应逐渐增大。此结论表明医疗保障制度对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释放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群体和城镇家庭中,甚至已发出医疗资源被滥用的信号,但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到抑制。如何消除其群体性和非均衡性差异,让医疗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释放所有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并且满足其有效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同时,又不至于导致老年人的过度医疗服务需求等问题,这些需要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科学的预估,并在建立动态监测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 (2011-04-28)[2013-01-17]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53.htm.

[2] Gertler, P.,G. J. Van der.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Medical Care[M]. Baltimore :The World Bank,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仇雨临.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1).

[4] World Health Orgamization.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Health Systems: Measuring Performance[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nlc202309012159

[5] Gakidou, E.,R. Lozano, E. GonzalezPier, et al.Assessing the Effect of the 2001-2006 Mexican Health Reform:An Interim Report Card [J].Lancet, 2006,(3).

[6] 练乐尧,毛正中.我国城市贫困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研究[J].西北人口,2008,(5).

[7] 刘国恩,蔡春光,李林.中国老人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1,(3).

[8] 方黎明,乔东平.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对城镇贫困居民就医经济负担的影响——基于霸州、赤壁和合川城镇贫困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2,(11).

[9] 任艳峰,王汝芬,刘洪庆,石福艳.城市贫困人群获得医疗救助对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7).

[10] Wagstaff,A., M. Lindelow. Can Iinsurance Increase Financial Risk: The Curious Case of Health Insurance in China [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8,(4).

[11] Van Doorslaer, E., O. O’Donnell, R. P. RannanEliya,et al.Catastrophic Payments for Health Care in Asia[J].Health Economics,2007,(11).

[12] 李明强,李志徽.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推广对医疗资源使用和医疗花费的影响——应用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的方法[J].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2008,(3).

[13] 陈瑶,熊先军,刘国恩,陈钢.我国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

[14] 胡宏伟,栾文敬,杨睿,祝明银.挤入还是挤出: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J].人口研究, 2012,(2).

[15]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EB/OL].(2010-01-25)[2012-05-13http://web5.pku.edu.cn/ageing/html/detail_project_1.html.

[16] 同[7].

[17] 同[12].

[18] 同[7].

家庭负担 篇4

明确目的性

布置家庭作业应从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扬长补短、调节生活的目的出发, 让学生在家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观察等, 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加深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回家后让他们动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鲜明的目的作为家庭作业内容, 通过作业达到既定的训练目标。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注意针对性

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 防止公式化、概念化、机械重复化, 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 设计不同的作业, 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 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 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 即实现分层练习、数量有别、深浅各异。按照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A层就是指课堂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我们要让他“吃好”, 即让他有知识可学, 有练习可练, 但又不能机械重复, 所布置的练习应该让他们动动脑、想一想才能完成;B层的学生就是指课堂知识基本掌握了, 基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要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巩固得牢固一些, 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灵活一些, 布置一些稍灵活但又不难的题, 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C层即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课堂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对知识的运用也稍有欠缺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要求太高, 因而要针对他们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 加强训练, 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 多做基础性的练习, 以便过好基础关。

讲究立体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作业的形式也可谓“百花齐放”了, 除了书面作业外, 还可采取以下形式:1讲述式。让学生回家读口诀、概念, 或背古诗、诵儿歌, 并跟家长交流, 说说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感受等等。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习他当天所学知识的过程;2.活动式。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生活体验活动等, 以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务实的学习习惯;3.技能式。让学生回家学一样技能。如, 做饭、洗衣等, 再以此为写作素材, 进行写作;4.阅读式。布置或推荐课外书让学生回家去读, 以强化课堂阅读教学效果;5.影视式。向学生推荐适宜的影视节目让他们回家后观看, 以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注意实践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家庭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如, 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长方体和正方体, 从而使他们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得到加强;学习了说明文文体, 让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积累感性认识和理性表达方法, 学习写作等。像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 又拓展了思维, 培养了能力, 也让他们有兴趣在活动中作业、在玩中学, 这样练习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重视评价性

对家庭作业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检查和了解:1.巡回评价法。早读课上让学生交出作业, 对做得好的当即表扬或全班传阅, 做得差的当即指正;2.询问评价法。抽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若干名, 询问作业完成情况, 及时给予评价;3.分类评价法。对家庭作业进行浏览, 分为好、中、差三类, 公布名单, 好的及时表扬, 差的鼓励他们向先进看齐, 以达到鞭策后进、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培养他们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4.学生互查互评法。分小组互查互评, 从作业态度 (主要看书写) 、作业质量 (主要看内容) 两方面查评, 小组长在全班汇报查评情况;5.自我评价法。有针对性地指定学生在全班介绍作业完成情况, 自我评价。

家庭负担 篇5

调查目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情况,我们决定制定一份调研问卷,通过调查大学生消费情况以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状况,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自身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匹配程度,从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合理的消费观念,学会使用正确的理财手段,避免因为经济负担而耽误学习与生活,且更好地为家庭减轻负担。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我校及其他院校的部分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调查方法,在大众网站上开放了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共回收110份调查问卷,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科技进步越来越依靠于人才的培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大学生消费问题也逐渐进入了社会公众关注的视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庞大的大学生人群成为了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身的家庭经济状况,而又影响了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据我们所获得的调查数据,并运用了一定相关的统计方法,从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入手,我们可以认识到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种规律性现象:一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家庭提供,二是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显著相关,三是大学生越来越具有在经济上依靠自身的倾向,四是大学生总体的消费处于理智状态。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以调查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大学生消费水平为主,并以二者的关系为主线,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于被调查者自身情况以及家庭成员情况的了解,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被调查者在学校的生活费取得及花销状况,及最重要的大学生消费能力与家庭的经济状况负担之间的关系。

二、调查结果

从一些主要的数据中,我们能看出来关于与本文调查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现将一些主要的数据列举如下:

1、参加本次调查的男生占52.73%,女生占47.27%。大一学生为20.91%,大二学生为25.45%,大三及大四学生分别为47.27%和6.36%。

2、在家庭成员方面,家庭成员为3人以下的仅占3.64%,3人及4人的分别占32.73%和35.45%,5人及以上的占28.18%。

3、在调查中为独生子女的仅占37.27%,非独生子女占到了62.73%。在在校读书的家庭成员方面,以1人居多,占到了61.82%,2人和3人分别为30%和7.27%,3人以上的仅有1人,占比为0.91%。

4、在家庭所在地方面,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占到了大多数,为56.36%,而所在地为城市和乡镇的分别为28.18%和15.45%。

5、在最主要的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和2000-5000元之间的这两个部分比例较大,分别为29.09%和46.36%,而在5000-10000元之间和10000元以上的人数较少,占比分别为20.91%和3.64%。而这些家庭收入大部分都来自父亲或父母,其比率分别为43.64%和45.45%,而来自母亲或其他来源的仅占7.27%和3.64%。其获得手段大部分为打工、领取工薪或者务农,经商和其他手段仅占少部分。

6、在个人的生活费用方面,生活费花销在500-1000元之间的过半数占到了53.64%,在500元以下的为28.18%,在1000元以上的为18.18%;生活费的获取则以家庭供给为主,占到了94.55%,其次为个人打工,占到了43.64%,而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分别占到了20%和23.64%;在生活费的用途方面,伙食费占到了大多数,为97.27%,其次为购物及交通通讯为49.09%,而学习费用、娱乐及交际则只占了少部分,分别为27.27%和21.82%。

7、在打工和助学贷款方面,有过打工经历的人数占到了80%,但经常打工的人只占到了16.36%,;另外有过半数52.73%的人并没有领取过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而这两项都领取过的人只占到了9.09%。

8、在本次调查最核心的家庭经济情况方面,认为自身家庭富裕的人数只占到了1.82%,而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入不敷出的达到了20.91%,认为自己家庭收支相抵和稍有余额的比例则为42.73%和34.55%;另外有60.91%的人认为自己上学的花销成为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对自身家庭主要经济负担的估计上,认为子女教育是家庭负担的占到了73.64%,其次为家庭自身基本生活的维持,为45.45%,只有12.73%的人认为自身家庭没有经济负担。

三、调查分析与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比较理性,与个人家庭的经济水平还是比较符合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较大。得出的主要的结论归纳如下:

1、大学生家庭的规模及组成以中小型为主,教育成本所带来的经济压力相比之前有所下降。

由以上的调查数据结果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家庭成员为3人以下的仅占3.64%,3人及4人的分别占32.73%和35.45%,5人及以上的占28.18%。由此可见,大学生家庭组成中基本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人口数目不是太多,所以家庭的经济压力不是很大,相对于人口密集型的家庭在基本生活方面会比较宽裕。在调查家中仍有几人在校读书时,调查结果以1人居多,占到了61.82%,2人和3人分别为30%和7.27%,3人以上的仅有1人,占比为0.91%。结合所调查的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的问题结果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被调查者来自农村或乡镇的比较多,所以独生子女较少,但近年来,国家在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逐渐放开,以及社会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我国现在总体上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所以总体来看,现在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支出相比以前会有所下降,再加上我国现在对教育的扶持政策,理论上讲现在家庭的教育成本应该是降低的。

2、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以普通型为主。

在对于调查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占到了大多数,为56.36%,而所在地为城市和乡镇的分别为28.18%和15.45%。乡镇和农村在该调查中占到了大多数,这就说明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只有少部分,大部分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在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中,29.09%的主要家庭收入是务农,28.18%的家庭主要靠在外打工取得收入,31.82%的家庭是工薪阶层,经商的家庭为4.55%,其他手段获取收入的为6.36%。这进一步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并没达到富裕的情况,对于务农、打工和工薪收入的家庭来说,收入取得辛苦而且所得不多,而父亲或父母又是主要的家庭经济支柱,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相对而言会比较大。经商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比较好,但经商家庭在调查中只占少数,说明大学生经济状况以普通为主。在家庭月收入统计中,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和2000-5000元之间的这两个部分比例较大,分别为29.09%和46.36%,而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只占到了3.64%,从中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家庭收入以普通型为主。

3、大学生的生活费花销比较稳定,差异不大,并不具有奢侈性。在大学生的生活费花销方面,生活费花销在500-1000元之间的达到了53.64%,而在500元以下的为28.18%,在1000元以上的为18.18%;在生活费的用途方面,伙食费占到了大多数,为97.27%,其次为购物及交通通讯为49.09%,而学习费用、娱乐及交际则只占了少部分,分别为27.27%和21.82%。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花销比较低,消费较理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经济水平的问题,除了基本的生活资料的消费外,大学生用于其他方面的花费比较少。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用于学习支出的费用较少,这从另一方面来讲也表明了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程度不高,这是有悖于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初衷的。而生活费获取则以家庭供给为主,占到了绝大多数为94.55%,然后则是个人打工,占到了43.64%,而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分别占到了20%和23.64%。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依然脱离不了家庭对自身的支持,但已经有部分的大学生有了自主独立生活的意识,开始了逐步地在社会上的摸索,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意识,在毕业后更好地习惯社会生活,也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大学生家庭的负担,体现了我国对教育大力扶持的方针政策。

4、部分大学生家庭具有经济负担,子女教育支出普遍成为了家庭经济负担的一部分,所以大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中,有60.91%的人认为自己的花销成为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在对自己家庭经济负担的统计中,认为子女教育是家庭负担的占到了73.64%,其次为家庭自身的基本生活维持,为45.45%,只有少部分约占12.73%的人认为自身家庭并没有所谓的经济负担。这充分说明了部分大学生的家庭具有经济负担,子女教育支出则普遍成为了家庭经济负担的一部分。所以当前大学生应该以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为目标,尽量避免给自身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群体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这决定了大学生的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而且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外部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要想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就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制定相关规划,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强自身的理财意识,从而减轻自身家庭的经济负担。如果大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则会因为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而对家庭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

四、结语

笔者认为,在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上,个人思想固然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但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并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只有内部改变与外部变化相结合,才能促进整个大学生群体甚至社会消费风气的改变。附录: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情况的调查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其他 3.您家共几位家庭成员 A.3人以下B.3人C.4人D.5人及以上 4.您家共几位成员仍然在校读书A.1人B.2人C.3人D.3人以上 5.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A.是B.否

6.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B.乡镇C.农村

7.您的家庭月收入 A.2000以下B.2000-5000 C.5000-10000 D.10000以上

8.您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A.经商B.打工C.工薪D.务农E.其他 9.家庭收入主要来自A.父亲B.母亲C.父母D.其他

10.您每月的生活费A.500以下 B.500-1000C.1000-1500 D.1500以上

11.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多选)A.家庭供给B.奖学金C.助学金或助学贷款D.自己打工E.其他

12.您生活费的主要用途(多选)A.伙食B.交通、通讯(电话、上网)C.购物(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E.娱乐F.交际G.其他 13.您打过工么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14.您是否领取过助学贷款或助学金A.领过助学贷款B.领过助学金C.都领过D.从来没有

15.您认为您家庭的富裕状况A.入不敷出B.收支相抵C.稍有余额D.富裕

16.您是否觉得您的个人花销成为家庭负担?A.是B.否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负担调查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杭州市拱墅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确诊的AD患者及其家庭成员126对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AD的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病程半年以上,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且对本课题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患者的家庭成员必须是患者的直系亲属,且与患者同住时间半年以上。调查方式采用面对面访谈,由本研究者填写问卷。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含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慢性病等。

1.2.2 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FBS)

该量表由印度学者Pai等[4]编制,在我国已被用于测量AD患者的家庭负担,信效度较好[5]。FBS包含经济负担(6条)、家庭日常活动(5条)、娱乐活动(4条)、家庭关系(5条)、家庭成员躯体健康(2条)及心理健康(2条)共6个维度24项条目。采用3分制评分,0 、1 、2分分别代表没有影响、有影响、严重影响,评分越高表示负担越重。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将得分转换为标准分:将量表或各维度总分除以相应总条目数或各维度条目数得到量表的总均分或各维度的平均分。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的统计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AD患者一般资料

本组AD患者126名,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为60至89岁,平均(74.50±8.3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6人,高中或中专39人,大学13人,硕士及以上8人;平均确诊年龄(71.00 ± 5.50);病程0.5年至10.5年,平均(5.33±3.25);家庭平均月收入:≤2 000元者38人,>2 000元且≤4 000元者48人,>4 000元且≤6 000元者30人,>6 000元者10人。

2.2 社区AD患者家庭负担现状

AD患者FBS总分为(28.24±9.36),转化为标准分为(1.18±0.39),AD患者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日常生活两方面负担最为显著(F=5.39,P=0.012)。各维度得分及排序详见表1。

2.3 影响社区AD患者家庭负担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类型、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患者家庭负担不同(P<0.05或P<0.01)。详见表2。

2.4 影响社区AD患者家庭负担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将FBS与其影响因素做多重线性回归,其中自变量为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筛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因变量为FBS总分,结果显示患者性别、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收入进入回归方程。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R2=0.682,(F=22.39,P=0.000),提示拟合较好。见表3。

3 讨论

3.1 社区AD患者家庭负担现状

个人或家庭的压力事件易对整个家庭造成冲击,导致家庭负担的产生[6]。本调查结果表明,社区AD患者家庭负担FBS量表总分为(28.24±9.36),略高于国内丁燕等[7]的研究结果。丁燕等[7]对长沙市已确诊的1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其FBS总分为(26.7±9.8)分,AD患者照顾者普遍存在家庭负担。本研究FBS量表6 个分维度方面,AD患者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日常生活两维度得分最高,表明这两个方面患者的家庭负担最为显著,原因可能为社区AD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需要家庭其他成员花费大量的时间照料,使得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日常生活受到较为严重的限制[7]。

3.2 影响社区AD患者家庭负担的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类型、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患者家庭负担不同(P<0.05或P<0.01)。进一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最终患者性别、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收入进入回归方程。性别方面:女性引起的负担较男性更重,可能的原因在于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巨大,不仅承担着料理家庭日常事务的作用,还承担着维系家庭关系的作用,女性生病,会使得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认知功能方面:随着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其自理能力下降,家庭成员需要额外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家庭负担显著增加。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社区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越依赖于家庭成员的照顾,家庭负担会随之增加,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家庭收入方面:AD患者长期的治疗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收入较高的家庭,经济负担会大大减轻,也可能会通过聘请家庭保姆等家庭成员外的人照顾患者,使得家庭成员的娱乐活动和家庭生活遭受的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家庭负担相对较小。

总之,社区AD患者会给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患者性别、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收入是影响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治疗疾病,减缓AD患者的疾病进展,同时呼吁社区、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尤其应对女性、认知功能差、日常生活能力弱、家庭收入低的患者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减轻重点人群患者的家庭负担,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家庭负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负担量表(FBS)对杭州市拱墅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AD患者及其家庭成员126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AD患者FBS各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日常生活两方面负担最为显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收入是影响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结论:应对男性、认知功能差、日常生活能力弱、家庭收入低的患者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减轻重点人群患者的家庭负担。

家庭负担 篇7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压力增大, 我国精神病患病率逐渐升高, 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已达1600万。现存精神病专科医院及专业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病人得到及时救助的需求, 同时精神病院的治疗环境不同于正常的社区家庭环境, 如果康复期病人长期住在精神病院治疗, 既不利于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也不利于病人回归社会。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复发率高, 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其家它不仅有利于病人回归社会, 在精神科医生和社区康复指导者的指导下, 重视家属对精神病患者给予照顾和治疗即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不失为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方法, 且可大量节约卫生资源。另一方面家庭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同时, 他们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经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

二、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的内容

鉴于具有开放性特征的精神病治疗社区支持模式创新思想, 在重视专业精神卫生康复部门作用的基础上, 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的内容概括如下。

(一) 生活照料与督促患者服药依从性

生活照料是家庭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其任务是监督、协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 满足各项生活需求, 包括卫生、饮食、睡眠等。有的精神疾病, 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比较容易复发, 而且每复发一次, 病情都会加重。为了预防复发, 病人家属应当了解一些精神疾病复发的征兆, 以便对病人给予及时治疗。且精神疾病康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维持服药, 有的甚至需要终生服药, 家庭成员应当根据医生的指导, 按时按量督促病人服药, 保证患者每次都将药物全部服下, 同时还需注意服药后的副作用, 有明显异常时应同医生联系。

(二) 心理疏导和支持

当精神病患者一些症状消失, 自制力恢复时, 他们对其发病期间种种表现产生内疚、自卑、自责, 对自己的升学、就业、婚姻等问题亦有各种想法, 内心矛盾冲突频繁发生, 再加上家庭及同事之间的冲突, 使病人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 也难免引起旧病复发。

作为家庭成员, 首先要引导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 明白患精神疾病并不是一种耻辱, 只要做到遵从医嘱, 坚持服药, 保证情绪稳定, 也能和其他疾病一样得到控制。其次, 对病人要多给予爱护和理解, 满足其心理需求, 尽力消除悲观情绪, 多解释、疏导, 帮助其从内心冲突中解脱出来, 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充分的支持。

(三)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社会技能训练

精神疾患可导致患者社会角色功能发生障碍, 如果患者长期难于完成其社会角色或完成社会角色功能受损, 该患者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残疾康复的重点在于医疗、教育、心理干预、社会技能训练及改善环境等各项措施并举, 从而减轻患者残疾的程度、恢复或部分恢复其社会角色功能, 重返社会并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 社会技能训练正在日益受到各国精神卫生工作者普遍关注。作为家属要鼓励、支持病人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社区医疗站、日托培训中心等功能恢复训练, 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合理的体育运动和家务, 在有机会的情况下, 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 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三、精神病患者家属照料负担分析

精神病患者家属出于家庭责任关心、呵护患者的同时, 由于精神疾病的社会影响, 自身也承受着心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压力。

(一) 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大

由于精神病患者家属缺乏对精神病的认识和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害怕患者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甚至否认精神病, 且急于了解疾病的性质、有无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疾病治疗抱有较高的期望值, 同时又担心药物能否损害患者的健康, 害怕药物成瘾等, 因此急需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其次, 由于部分精神病患者出院时存有残留症状或巩固治疗阶段病情复发而再次出现精神症状, 如攻击性行为、言语兴奋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 使家庭成员在与其朝夕相处中, 产生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障碍。多数研究结果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并伴有躯体不适、人际关系敏感等心身不健康状态, 不仅影响家属自身的正常生活, 也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治疗。

(二) 患者家属社会支持差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 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 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Angermeyer等研究发现, 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错误认识和歧视, 人们不愿与精神病患者及家庭有过多的联系, 又因照顾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照顾患者以及连带病耻感, 主动参加各种活动下降, 与人群交流减少, 得到的社会支持也随之减少。

(三) 患者家属经济负担重

多数精神病患者工作 (劳动) 能力下降, 甚至丧失工作能力, 无法获得收入, 加之他们需长期服药治疗或疾病复发再治疗, 以及病人的破坏性行为对家庭用具和设施的损坏, 均需经济投入, 致使家庭成员难以承受其经济负担。

四、精神病患者家属负担消减的干预策略讨论

(一) 规范完善责任监护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家庭管理对精神病防治的重要性, 由单纯重视精神病人的治疗拓展到重视精神疾病的预防, 制定精神卫生法规, 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 为病人指定有效监护人, 设立监护人专项补贴, 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指导, 签订看护管理协议, 使他们明确监护责任及相关措施, 定期对监护人考核, 保证家庭看护管理期间, 能按照培训内容给予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和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病人出现逃跑、肇祸、肇事、危害社会的情况, 促进其全面康复。

(二)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在精神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护理中的影响已形成共识, 因此应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卫生宣教, 教育患者周围的人要尊重、关怀、理解患者。

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 促进精神健康, 维护精神患者的权利, 为广大的精神病患者提供没有偏见和歧视的医疗服务, 消除社会偏见, 以减轻精神患者及其家属的自卑心理, 使患者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三) 完善社区精神病人社会保障机制

精神病人康复过程较长易于反复且受陈旧观念影响, 特别是因病人在社会上肇事肇祸时有发生, 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 致使他们寻找工作较为困难, 许多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特别是精力和经济双重压力会造成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 无力对其控制, 从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应当给予贫困精神病人适当经济补贴和各方面的照顾。例如, 国家提出普及医保覆盖面、建立社会保障系统是一个福音, 通过各项措施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维持治疗, 减少复发, 为精神病人家庭管理提供有力保证。

(四) 强化精神卫生专业社会工作体系建设

精神疾病的形成常与社会问题相关, 又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预防、治疗与康复。当前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处理, 主要关注专业医院治疗, 对于患者所处环境改善等领域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和需要完整的地方, 社工的协助就能很好的填补这个空缺。为此, 应提高精神卫生社工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精神卫生社工的制度化建设, 完善精神卫生社工的外部环境, 使精神病患者在回归社会前做好再社会化, 对促进病人的心理康复、社会康复, 使病人顺利回归社会, 扮演正常的社会角色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林珍, 罗家洪, 毛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7) .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家庭负担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的晚期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老年(年龄≥60岁)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以照顾时间及工作量评价,一般是与患者关系最为密切或有医疗及其他照顾决定权的家属,了解患者病情。若同时有几名家庭照顾者,则由患者指定其中1名)。(2)照顾者年龄≥18岁。(3)既往无精神病史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通过语言和文字与研究者交流。(4)自愿参与、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与患者是雇佣关系或非亲属关系的照顾者。剔除标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途退出者。研究采取现场调研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4份,剔除无效问卷(缺失值>10%)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共纳入174名调查对象,其中男62名(35.63%),女112名(64.37%);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3.72±13.59)岁,中位数为4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者73名(41.95%)、高中或中专75名(43.10%),大专及以上者26名(14.94%);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慢性疾病者117名(67.24%);配偶95名(54.60%),子女者65名(37.36%),儿媳或女婿14名(8.05%)。所照顾晚期癌症患者病程<6个月者70名(40.23%),6~11个月者38名(21.84%),≥1年者66名(37.93%)。医疗费用家庭支付情况中足够支付者77名(44.25%),勉强支付者65名(37.36%),不够支付者13名(7.47%),非常不足者19名(10.92%)。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 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慢性病合并情况、与患者家庭关系、家庭经济情况等一般人口学资料。

1.2.1. 2 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

为22个条目的自评量表,涵盖照顾者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为照顾者负担研究中使用较广泛的工具之一,采用Likert5级评分,每项从“没有”到“总是”分别计0~4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负担程度越重[4]。该量表负担严重程度划分:总分≤20分为无或很少,21~40分为轻度负担,41~60分为中度负担;≥61分以上为严重负担。中文版ZBI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0.92,4周重测信度为0.71,具有良好信度[5]。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所有调查问卷均由研究者当场发放,使用统一指导语,由照顾者根据自己情况现场填写,对于文化程度低、视力障碍等影响作答的调查对象,由研究者以无暗示的方式逐项口述,由其自行选择后帮助其代为填写完成。问卷填写完毕,当场回收,经质量核查后,统一编码有效回收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用频数、率、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t检验、ANOVA及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进行照顾负担的影响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

本组ZBI总分8~64分,平均为(29.18±12.83)分,中位数为26分。无照顾者负担者54名(31.03%),轻度负担86名(49.43%),中度负担29名(16.67%),重度负担5名(2.87%)。

2.2 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影响因素

以照顾者ZBI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有3个变量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以照顾者ZBI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及家庭支付医疗费用情况能共同解释离职意愿变异的41.4%(R2=0.414),F=60.148,P<0.000,具体见表2。

3讨论

3.1 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状况

本组照顾者ZBI总分为(29.18±12.83)分,处于轻度负担水平。68.97%存在照顾者负担,其中尤以轻度居多(49.43%),少数存在中重度负担,这与张莉莉[6]的研究结果相似,考虑与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差、照顾负担重、病情转归不良有关。现有研究表明老年配偶照顾者比同龄人的病死率高[7],癌症患者照顾者不仅需要适应照顾者角色、家庭生活规划、社会活动及经济状况的改变,还要应对和处理患者各层次需求,即包括提供疾病相关信息、初步处理疾病相关症状,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等。照顾患者角色需求一旦超过其自身角色转变及应对能力时,照顾负担即产生,使得照顾者身心、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受到不良影响,间接影响其对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照顾水平及应对能力[7]。

3.2 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

3.2.1 性别

本研究显示女性照顾负担大于男性,与张莉莉[6]的研究结果相同。考虑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家中患者的照顾责任主要由女性承担,而女性天生情感细腻、脆弱,对不良刺激具有高度易感性,体能相对较差、易于产生精疲力尽感受,除关注于疾病治疗本身,还担忧疾病对患者心理情感等的影响,身心负担较大。[9]

3.2.2健康状况照顾者本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其照顾负担水平的重要因素,健康状况差的照顾者感知的照顾负担水平更高,这与庞冬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67.24%的照顾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慢性疾病者,自身健康已处在不良状态,而面对繁重的照顾责任,身体、精神方面压力很大,履行管理患者疾病责任的能力受到影响。而且照顾者身体的不适会使得其所提供的照顾与实际需要间出现矛盾,使得患者的需求不能有效得以满足,身心健康难以维护,照顾者因不能良好履行自己的责任也将自责、内疚,产生不良身心体验。

3.2.3 家庭经济状况

本研究显示是否存在医疗费用支付困难与老年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负担体验水平有关,经济状况较好的照顾者负担水平较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0]。癌症患者在医治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费用,而由于照顾任务繁重,家庭成员不得不请假,修改工作计划,甚至辞去工作,使得原有的家庭经济来源进一步缩减。家庭经济状况不仅关乎着老年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对医疗费用的耐受能力,稳定可观的家庭收入也会降低照顾者所体验的来自社会、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使得照顾者有更多地精力、物质资源去照顾患者,减轻其身心压力。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问卷调查174名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问卷包括自制一般资料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结果 调查对象照顾者负担总分为(29.18±12.83)分,其中无照顾者负担者54名(31.03%),轻度负担86名(49.43%),中度负担29名(16.67%),重度负担5名(2.87%)。照顾者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及家庭支付医疗费用情况是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普遍存在照顾负担,以轻度为主,应重视对照顾者身体状况、经济负担等方面的评估,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帮助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有效实施照顾的同时减轻其身心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癌症晚期,照顾者负担

参考文献

[1]郝婕,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3.

[2]Brighi N,Balducci L,Biasco G.Cancer in the elderly:is it time for palliative care in geriatric oncology?[J].Journal of Geriatric Oncology,2014,5(2):197-203.

[3]Siegel R,Ma J,Zou Z,et al.Cancer Statistics,2014[J].CA Cancer J Clin,2014,64(1):9-29.

[4]王烈,杨小湜,候哲.Zarit护理负担量表的初步应用与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970-972.

[5]徐英华,林毅,李秋萍.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246-249.

[6]张莉莉.肺癌晚期患者照顾者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教育,2011,8(12):531-533.

[7]熊玉婉.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5:7-9.

[8]林毅,徐英华,李秋萍,等.老年癌症患者配偶照顾者负担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0):1-6.

[9]庞冬,那利,路潜,等.社区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5-287.

家庭负担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6例病人。纳入标准: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疾病、同意参加本次调查、能独立完成问卷、年龄≥18岁、持续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病人。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语言表达不清、智力障碍者;急性感染、严重脑血管病后遗症、急性心力衰竭者。

1.2 方法

1.2.1调查工具调查问卷专人发放, 当场收回。对填写困难者, 由调查者或家属协助填写, 共发放问卷126份, 收回有效问卷122份, 有效回收率为96.82%。

1.2.1.1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SPBS) 采用武燕燕等[4]翻译的中文版量表, 共10个条目, 在晚期癌症病人的应用中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91。此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每个条目相加后的总分作为评定标准, 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感受负担越重。评价指标:自我感受负担 (SPB) >40分为重度自我感受负担;30分≤SPB<40分为中度自我感受负担;20分≤SPB<30分为轻度自我感受负担;<20分为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

1.2.1.2 家庭支持自评量表 (PSS-Fa) 美国Proci-dano和Heller根据我国国情对家庭支持自评量表进行了修订, 信度Kuder-Richardson 21 (KR-21) 值为0.75[5]。该量表曾用于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调查, 证实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6]。家庭支持自评量表总共15个条目, 总分15分, 0分~5分为低家庭支持水平, 6分~10分为中等家庭支持水平, 11分~15分为高家庭支持水平。

1.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录入数据, 建立数据库,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计量资料;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病人一般情况本次122 例血液透析病人, 男80例, 女42例;年龄<40岁29例, 40岁~59岁的49例, ≥60岁44 例;工作状况:在职15 例, 不在职107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5例, 高中或中专35例, 大专6例, 本科及以上6例;未婚11例, 已婚96例, 丧偶或离异15例;经济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49例, 2 000元~3 000元47例, 3 001元~5 000元的17例, >5 000元9例;血液透析时间:<1年的33例, 1年~3年的36例, 4年~5年的27例, >5年26例;无并发症52例, 有并发症70例。

2.2 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见表1)

2.3 病人家庭支持现状 (见表2)

2.4 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以家庭支持总分为自变量, 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因变量, 由于双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家庭支持总分呈负相关 (r=-5.67, P<0.01) 。

3 讨论

3.1 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分析由于肾源的缺乏、肾移植后费用昂贵、并发症等因素,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病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部分病人因生活上需要协助、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重等因素, 自我感受负担重。本次调查显示, 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2.47 分 ±9.87分, 65.6%的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 这与田秀丽[7]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病人要长时间从营养、药物、液体摄入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调整, 照顾者的付出也给病人增加了心理压力有关。另外, 病人一般会存在依赖于他人来满足身体照顾需要的顾虑, 担心自己不能履行重要角色的责任与义务, 害怕自己的病情与死亡会给家人带来情感冲击[8]。因此, 医务人员应该评估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的状况,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 改善其心理状况。

3.2 病人家庭支持的现状分析本次调查显示, 病人家庭支持总分为9.40分±2.86 分, 91.8%的病人得到了中高水平的家庭支持, 这可能与中国的尊老爱幼、重亲情的传统美德有关, 家人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支持, 而且在精神上、生活上予以帮助。病人的配偶及子女是其关系最亲密的人, 是主要的支持者和照顾者。有研究认为, 有效的家庭支持能够提高放射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9], 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疾病的痛苦,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疾病的康复。

3.3 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本次研究显示, 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呈负相关, 即家庭支持度越高, 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越轻, 这与焦延超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终末期肾脏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对病人来说是一种心理的应激过程, 同时还要面临透析时间长、费用昂贵、液体摄入的限制甚至失业等压力, 非常需要家庭的支持。随着病人透析时间的增加, 自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差, 生活上需要帮助, 加上并发症的发生, 会增加病人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而家庭支持则是病人强而有力的后盾, 家人的关心、经济的支持、生活上的协助都有利于减轻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因此, 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不仅要帮助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还要多与病人的照顾者沟通, 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参考文献

[1]邱翛然, 何彩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学报, 2015, 22 (6) :6-10.

[2]尹晓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抑郁及自杀意念的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07:1.

[3]梁珍红, 曹晓翼, 刘晓虹.我国临床患者家庭支持及干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8) :745-746.

[4]武燕燕, 姜丽芳.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30 (6) :405-407.

[5]李文静.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171-1173.

[6]刘晓芳, 张媛媛, 霍玲等.肾病综合征60例家庭支持及生活质量状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3) :11-12.

[7]田秀丽.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体验的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 2008:1.

[8]McPherson CJ, Wilson KG.Feeling like a burden:exploring the Pers Pectives of Patienis at the end of life[J].Soc Sci Med, 2007, 64 (2) :417-27.

[9]李惠艳.家庭支持度对放射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0, 24 (6C) :1664-1665.

家庭负担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现住嘉定区的所有慢性HBV病人(简称病人)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需签署“嘉定区健康访视知情同意书”。病人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者;嘉定区户籍;由二级及以上医院明确诊断的肝炎病史;HBV-DNA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合并其他心理疾病,近期未服用精神科药物者。照顾者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者;病人的主要家庭成员;与病人共同居住,照料病人时间达1年以上,目前仍为其主要照料者或经济负担者;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合并其他心理疾病,近期未服用精神科药物者。

1.2方法

2013年8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将嘉定区病人信息导入Excel数据库,共计595例,经电话询问、上门访视和访问村干部等多种方式核实,再次剔除共计210例,最后385例符合纳入标准,159例拒绝参加本次研究, 经统计学分析同意和拒绝人群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2013年9月,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及其照顾者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分别填写问卷,避免相互干扰。实际调查病人和照顾者各226名,发放问卷226份,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为98.7%。

1.3主要调查工具

生存质量 测定采用 病人生存 质量测定 量表 (QLICD-CH)。该量表共有58个条目,由针对所有病人的共性模块(QLICD-GM)和专门针对病人的特异性模块组成。共性模块包括躯体功能(8个条目)、心理功能(11个条目)和社会功能(11个条目)3个领域;特异模块含疾病症状、药物副作用及心理生活影响,共有28个条目。该量表已应用于临床,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本调查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1。QLICD-CH量表各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正向条目(即等级越高生命质量越好的条目)直接计1~5分,逆向条目则反向计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得到该领域得分,各领域得分相加得到总量表得分。为了使各亚领域得分可相互比较,采用极差化方法,将粗分转化为0~100分内取值的标准化得分。疾病家庭负担测量采用印度学者编制已汉化的中文版疾病家庭负担量表[1](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FBS),由照顾者评价家庭负担。 该量表为0(没有负担)、1(中等负担)和2(严重负担)3个等级评分,得分越高负担越重。FBS已应用于临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调查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41。由于各维度题项数不同,为了便于比较,根据吕繁等研究将得分标准化[2],即将6维度得分和总分除以各自的题项数,得到各维度标准化均分和总均分;以均分为界值,重新赋值为3个等级(得分=0赋值为0,表明照顾者认为各方面均无负担;<均分赋值为1;≥均分赋值为2); 将选项为1、2者视为阳性回答,阳性回答率即回答中等和严重负担的照顾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例(%)

1.4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且问卷双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以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病人以及其照顾者一般资料见表2。223例病人中男性149例(66.8%), 女性74例(33.2%); 慢性肝炎192例 (86.1%),合并肝硬化23例(10.3%),肝癌8例(3.6%)。

2.2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方式、月平均治疗费用、生存质量总得分与家庭负担严重程度有关(P<0.05) ,见表2。病人家庭负担各维度阳性回答率:调查中86.1%的家庭主要照顾者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经济负担负担率最高达79.4%;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负担率较低,分别为13.5%和16.6%,见表3。

2.3多因素分析

拟合家庭负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没有负担、中等负担和严重负担3个家庭负担水平为应变量,对影响家庭负担水平有关因素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由表4可见,在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病人文化程度、年龄、治疗方式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4个因素进入模型。

例(%)

3讨论

美国社会学家Clausen在1950年首先对疾病家庭负担进行了研究,认为家庭负担是指疾病对家庭成员造成的困难、问题或不良影响。家庭负担可分为主观负担和客观负担,主观负担是指承受者承受病人患病给家庭造成负担的心理感受,客观负担指病人的疾病在家庭生活中成为一个扰乱性的因素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不良事件[3]。目前,家庭负担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精神疾病、老年痴呆和脑卒中等慢性病病人的照顾者。

本研究发现病人家庭负担普遍存在,研究发现86.1% 的病人家庭主要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低于丁燕等人于2011年在长沙地区研究老年期痴呆病人的照顾负担(97.4%)[4],略高于李红等人在福州地区研究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照顾负担(83.5%)[5]。同时研究发现病人照顾者经济负担在六个维度中最严重,达79.4%。虽然单因素分析发现月平均诊疗费用越高,其家庭负担情况越严重,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二者统计学上的关联,考虑可能原因是绝大多数病人(64.1%)月诊疗费用低于1 000元,两者之间的差别被淡化,难以体现,建议今后调查经济收入等类似问题时,采用填入式问卷或细化分类来解决这种情形。

(%)

注:Cox&Snell R2=0.451,Nagelkerke R2=0.515,平行线检验(test of parallel lines) P=0.113>0.05。

考虑到病人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体格检查,而其经济收入并不高,医药开支更是需要整个家庭来承担,从而增加了其家庭负担的可能。为此,可以通过赋予一级医院更多抗病毒药物采购权,病人能够就近购买需要的药物,从而降低其交通、挂号以及药物的支出;结合本地每年定期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符合条件的病人提供差异性的体检项目,如B超筛查、病毒载量测定以及甲胎蛋白检测等,从而减少病人的支出。

多因素分析发现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其家庭负担是本科及以上者的11倍,考虑到更高文化程度可能与更容易找到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有关。可以为低学历病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来降低其家庭负担。住院治疗照顾者家庭负担是居家治疗的2倍,住院治疗往往意味着病情更重,随之相伴的是花费更多,照顾者无论是对病人病情的担忧,还是对住院费用的忧虑无疑都会加重其家庭负担。

乙肝作为慢性传染病与其他慢性病相比,其传染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研究发现照顾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负担较轻, 对被传染的风险并不是很重视,可能与我国特殊的家庭观念有关。家庭作为病人最后的港湾,无论疾病有多糟糕,总会成为病人心灵的避风港,家庭会毫无保留的接纳病人, 从生存质量来看,这种观念有积极的一面, 但是如果照顾者对传染病知识掌握不足,或者防范意识不够、防控措施不得当都可能增加家庭的聚集性传染风险。

上一篇:心理机能下一篇:当代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