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不是负担而是传承之美议论文

2024-10-07

仪式不是负担而是传承之美议论文(共10篇)

仪式不是负担而是传承之美议论文 篇1

“不是……而是……”形式的复句,课本已明确为并列关系。对此,不少同学不易接受,甚至持有疑议:有的认为他是转折关系,也有的认为是选择关系。的确,它在意义上,与转折句相似,又与选择复句中的“不是……就是……”相似。但是,认真加以思考比较,是能够发现他们的区别的。

转折关系的复句,其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比如:“李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是还时刻挂念着学校的工作。”这个句子是说,李老师已经退休离岗了,就不必再挂念学校工作了,然而还在挂记着。前后分句转折,这就好比是水流,只是改变了水流方向,并无断流。

选择关系的复句,是表示对所表述的事情有所选择的。如:“或者你去,或者他去,或者你和他一起去。”表示或此或彼,任凭选择的意味。再如:跟“不是……而是……”极相似的“不是你去,就是他去”。表示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强调“二者必居其一”。此也可,彼也可。又如;“宁可让你去,也不让他去。”表示取此舍彼,表明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有所抉择。

“不是……而是……”形式的复句,如“不是你去,而是他去”,它是将前一种情况作了否定,而对后一种情况作了肯定,非此即彼,即将肯定和否定了的两方面作了对比,使二者平列在一起,既无转折意味,也无选择可能。前例中,否定了“你去”,而肯定了“他去”,将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平等并列,无主无次,这当然是一种并列关系。

用不是而是造句 篇2

2、这节课不是历史,而是英语!

3、你这问题不是我不帮你,而是我实在不会。

4、他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5、小明学习很好,因为他下课不是玩耍,而是认真复习课文。他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家里。

6、失败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了。

7、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时,不是选这个,而是选那个。

8、我好困,不是昨天晚上没睡觉,而是睡的少!

9、快乐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10、这个不是你的而是我的。

11、他不是不喜欢和我们一起玩,而是因为家里有太多事等着他做。

12、不是我不喜欢你,而是我们年龄都太小了,我们没有什么未来的。

13、不是妈妈想说你,而是你太让人生气了。

14、这个句子不是你造不出来,而是你懒不想动脑筋。

15、这支铅笔不是小王的,而是我的`。

16、你不是不聪明,而是不认真。

17、我不是没有认真学习,而是这次考试时没看仔细题。

18、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

19、工作不是简单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是解决好问题或者优质完成任务,甚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誉。

20、学习不是肤浅的了解或者知道,而是抱着为什么的态度去理解并求证,甚至延伸出新的结论。

21、这次考试不是一般的小考,而是毕业考试。

22、我不答理他,不是讨厌他,而是没什么印象!

用不是而是甚至造句 篇3

1.工作不是简单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是解决好问题或者优质完成任务,甚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誉。

2.成功不是一件简单而随意的事情,而是一件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甚至千万倍的努力,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但我们也要记住,即使付出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

3.这个不是你的个人问题了,而是你的小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公司的信誉!

4.他不是学生,而是老师,甚至是作家。

5.真理往往不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甚至有时候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这个人就是我。

6.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甚至不能有一刻的懈怠。

7.不是简单的亦步亦趋就能学习好知识,而是需要以身实践,甚至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钻研才能学好。

8.革命先辈换来新中国不是靠流几滴汗,而是用血泪换来的,甚至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9.天才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而是后天的汗水,甚至只是依靠一份信心和毅力。

10.矿物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11.人一生下来不是天才,而是不断努力进取的奋进者,甚至是锲而不舍的勇者。

12.承诺不是简单的信誓旦旦,而是真正去实践,甚至遭遇艰难困苦也不能动摇。

13.学习不是肤浅地了解,而是抱着怀疑态度去理解、求证,甚至衍生出新的结论。

14.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不是老师,而是个人的努力,甚至是自己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5.学习不是肤浅的了解或者知道,而是抱着为什么的态度去理解并求证,甚至延伸出新的结论。

16.看一个人爱你有多深,不是要看他能带给你多少,而是要看能否有多少就给你多少,甚至是不惜他的生命。

17.你的提问不是精彩,而是非常精彩,甚至无人可以比拟。

18.他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非常的聪明,甚至是绝顶的聪明。

19.这件事,不是你我的错,而是老天的错,甚至应该说是命运的安排。

20.这次的成绩很差,不是题难,而是你不够细心,甚至说你根本没有用心以来答题。

21.这不是演习!而是真真正正的实战,你们如果不能保护好自己的话甚至会丧失宝贵的生命!

22.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们都兴奋极了,不是仅仅鼓掌,而是相互拥抱,甚至高兴的跳了起来。

23.不是我不懂,而是我不会,甚至是我完全不知道到底该怎么造这个句子。

不是“单身狗”,而是“一个人” 篇4

南方周末

超过5800万人在中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达到2000万。独居青年潮已经成为中国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

在社会流动性增强的大背景下,中国人一直以来所依赖的“关系”断了,“孤独”变成了一种集体性的社会心理。

凌晨2点,看着满屋一片狼藉,陆玮终于忍不住哭了。

这是25岁的她来到上海的第五年,也是一个人居住的第五年。就像日本插画家高木直子《一个人住的第五年》里一样,自2013年和异地恋的男朋友分手后,陆玮已经习惯了生活的圈子里除了同事就只剩自己——

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出门旅行,一个人生病痊愈,一个人下厨做饭一个人吃„„

一个月前,为了换一个住处,陆玮又独自和房东、中介、装修队、搬家工打起了交道。那天回居所前,她刚与试图临时加价的搬家工人大吵一架。她想找人撑腰,结果附近男同事“正好去了女朋友那里”。

五年来,陆玮第一次问自己:“我一个人该怎么办?”

从整个中国来看,陆玮显然不是一个人。来自国家民政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过5800万人在这个国度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像陆玮这样的独居青年(20-39岁)也已到了从未出现过的规模:2000万。

更直观的例子发生在中国的一些超级大都市,比如上海,“每四个家庭就有一个独居户”。

“这里像东京、台北,满大街便利店、咖啡厅和快餐馆,还有满大街和我一样一个人生活的年轻人。”在上海独自居住了2年的“90后”福建女生“鱼丸”(网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里,没有任何人会来干涉我‘单身狗’的孤独。”

1.逃离舒适生活圈

几十张明信片绕着一张世界地图铺满了“鱼丸”屋子的墙面,它们来自她独自旅行的“19个半”国家。

“去美国的时候有一半的时间和朋友一起,所以只能算半个。”“鱼丸”说自己是个“口味奇特”的旅行者——不爱酒店,习惯住青年旅社,也曾当过几回“沙发客”。她喜欢去博物馆、二手集市和艺术街区,尽可能地避开一切游客聚集的“tour-ist attraction”(热门景点)。

一个人上路往往意味着苦行僧般地旅行。在独自旅行的路途中,“鱼丸”能把20天的行李装进一个双肩包,下飞机后不倒时差,落地就玩。她经常一天走8到12个小时,饿了在路边啃个三明治。她睡过机场、夜大巴和青年旅社的12人间。

即便在美国有了旅伴,“鱼丸”还是趁着朋友还在睡觉,一个人溜出门,看了亚利桑那州粉红色日出映照下的山峦。“我常常在出行前,把身边可能作为旅伴的人默默筛一遍,最后还是悲伤地决定独行。”

在豆瓣上,“喜欢一个人旅行的女生”小组已经有了超过71万的成员。问答社区“知乎”上“一个人的旅行真的那么酷炫吗?”,已有309个回答,“鱼丸”的回答获得了6495个“赞同”。

事实上,对于中国大城市里的独居青年而言,独自旅行意味着孤独生活的一个出口,意味着难得的自由。

“可以随心意地改变计划,可以在博物馆泡上一整天,可以在海边喂几个小时海鸥,可以不顾忌任何人。”“鱼丸”曾在拉脱维亚首都的汽车站光靠手比划找到了下一站的位置,在苏格兰的暖阳中偶遇一片金灿灿的墓园。她在“知乎”中这样写道,“独自旅行让我逃离了comfortzone(舒适圈),每一项行动都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旅途。”

“独自旅行不是为了炫耀的资本,而是一种需要。它不是生活日用品,而是以年、月为周期的心理必需品。”自助旅行手册《孤独星球(lonelyplanet)》的撰稿人李小可从2007年开始独自旅行。在她看来,独自旅行是脱离日常圈子的最好方式。

没有朋友的牵绊,和当地人沟通机会就多了。李小可常常想起那些陌生城市巷道里的陌生人,迎面而来的微笑给她带来了“与当地发生联系”的快乐。

这几年,陆玮也把假期换成了一段段独自旅行:在日本大阪的乡下,连续5天和同样的老爷爷、老奶奶一起在山顶迎接日出;刚和男友分手的春节,在飞往新加坡的飞机上吃了饺子;在局势紧张的菲律宾邂逅了一个没有人的“私人海滩”。

“和朋友旅游享受的是和一群人在一起,而独自旅行则是去探索整个世界。”陆玮说。

2.“竟然那么喜欢孤独感”

陆玮把自己称为“孤独享受者”,比如一个人看电影。

在上海的五年里,她积累了三百多张电影票,和别人一起看的只有3次。住在城市西北角的她会找个人少的电影院,带上一瓶水走进放映厅。《一代宗师》看了5遍,《地心引力》《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星际穿越》和《狂野非洲》看了2遍。

“一个人看完一部电影之后,不必迅速出戏,更容易专注。”她引用曾经的知乎红人“孔鲤”的话——“全剧终/看见满场空座椅/灯亮起/这故事/好像真实又像虚幻的情境”。

不怎么喜欢看电影的江唯则是“一个人K歌”爱好者。从高中开始,每个月,江唯都会找一天在中午12点到KTV,花48元点上一个小包厢和可以无限续杯的柠檬水,一个人痛痛快快唱上5个小时。

“从妈妈那个年代的歌,到中国好声音。中文、日文、英文一个个轮番唱过来,唱到话筒没电。”江唯说,“一个人去K歌没人抢麦克风,想唱的歌可以唱十几二十遍,不想唱就看MV。”

高中毕业后,江唯进入上海的一所高校。她有些惊讶,到了大学竟然还要过集体生活。她给自己规定:每天第一节课前,提早2小时起床,趁室友还没醒,拥有一段与自己独处的时光:跑步、健身,进行自我反省。“有时候会反省昨天吃得太多,有时候会反思昨天对朋友说了句很不好的话。”江唯说。

从小学就随父母工作变动不断转学搬家的江唯,部分丧失了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建立深厚友情的可能性。她开始习惯一个人,习惯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发现孤独的本质。“人终究是要回到一个人的状态,如果要那时对孤独猝不及防,现在就习惯、就能过好不是更好吗?”

同样,陆玮发现,独居生活令自己学着更认真、更纯粹地去做一些事情。她发现DIY做礼物、写亲笔信,取代网购礼物寄给亲朋好友。她开始做日本流行的手帐,用绘图和日记记录下一个人走路时的“脑洞”和对未来小家的向往。

陆玮坦言,自己的工作从来就不是她的意志,而是父母的选择。“所以只有在生活里,才可能实现我的内心。”

“离开上海是因为当时觉得没有共同语言的人,而最终又回到上海是因为我发现,我竟然那么喜欢这种孤独感。”网络热门视频“一人食”创始人蔡雅妮说。3.热闹的“一个人”

直到2015年8月专访自己的那期《鲁豫有约》要播了,蔡雅妮才把辞职创业的事告诉了父母。彼时,距她创办“一人食”系列视频,已经过去了两年多。

蔡雅妮的“一人食”系列视频能在各大视频网站以及上海、北京的不少出租车上看到,单是一集“水煮鱼”的点击量就超过70万次。尽管如此,她还是“怕爸妈担心一个人不稳定”。

“一人食”的理念是“不孤独的食物美学”。视频中,每个主角都是一个人面对砧板炉火、煎炒烹炸,捧着碗一个人吃完一餐饭。他们没有讲述自己的故事,谈不上悲伤或欢乐,但在粉丝眼里,蔡雅妮用镜头、美术和色调,把本是孤独的“一人食”渲染成一件“特别小清新的事”。

大学毕业后,从事媒体行业的上海人蔡雅妮长期“漂”在广州和北京,即便回到家乡上海,她仍然选择一个人居住。

“30岁以前,爸妈还经常问我准备什么时候结婚,还和我爸大闹过两次。”蔡雅妮说,“30岁以后,爸妈突然就不问了。一方面,他们老了,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也慢慢觉得,我一个人过得蛮好。”

从“一人食”视频的火爆和蔡雅妮面对父母的踟蹰,可以看到,独身文化正在呈现一种矛盾感。

一方面,“单身狗”和“剩女”们不断地陷入自嘲、调笑、打击,甚至还出现了《25岁后把自己成功嫁出去》和《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这样的耸动书籍。

另一方面,独居开始呈现雅士“对影独酌”般的美丽:既有日剧《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的走红,还出现诸如《独立,从一个人旅游开始》《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一个人也能有很好的时候》等流行书籍。

随着“一个人”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商机也随之抵达。例如:15平米“超小型蜗居”户型、50L左右的冰箱、1.6升的一人份小客量迷你洗衣机、超小型洗碗机越来越多,旅游网站纷纷挂出“一人游”新模式。

在上海,小小的便利店开始遍地开花。赵燕在上海闵行区一家写字楼边的罗森便利店当了快7年店长。店里靠窗的一侧安装了一个长条桌,6个凳子上来来往往坐下的80%都是年轻白领。“喜欢便当和关东煮,好些人每天都来,一日三餐都来。”

“对很多人来说,便利店是生活中唯一能遇到陌生人的空间,同时便利店又方便得像一个家。”赵燕说。在7-11便利店北京公司行政本部部长吴萌看来,这种感觉则是独居青年们心里渴望的“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公司——便利店——一个人的家”,这几乎是田海燕每天的固定路线。这个在上海从事IT行业的重庆姑娘有时会在便利店待上一两个小时。“只是喝点酸奶、看看杂志、用WiFi上网。在便利店出没的,都是和我有着相似生活轨道的人。”田海燕说,“看着他们就像看到自己。”

4.更孤独的一代

当别人谈论起蔡雅妮的独居生活,她常常愿意这样说:每一个人都有50%的可能性被一个人留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必须学会一个人面对世界,面对自己,面对孤独。”

事实上,“社会流动性增强”是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学者对独居青年现象做出的共性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翼认为,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局限,鼓励家庭生活和低流动率,而现代社会城市发展,则呈现高流动率。随着人口进入城市,社会支持独居人群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多,从而催生了日益增多的独居青年。

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时,张翼发现,单身男性主要集中于农村,而单身女性则集中在城市。“后工业化时期,体力职业少了,智力职业多了,把女性从家庭之中解放出来。女人不需要依靠男人,她们在单身状态下的生活质量,可能会比婚姻状态下更好。”

这种趋势同样发生在发达国家。美国学者克里南伯格在研究美国独居现象的专著《单身社会》中曾给出这样的数据:美国有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个群体在过去10年扩大了30%,其中独居女性是主体。这些人口占到美国户籍总数的28%,这意味着,独居者已经成为仅次于无子女的夫妻家庭,成为了美国第二大户籍形式,远远超过核心家庭、多代复合式家庭、室友同居等。

不只是美国人,在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近45%住户为独居者。日本如今也有约30%住户独自居住。而中国、印度、巴西是独居人口比例增长最快的国家。

即便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城市里的独居青年们还必须迈过传统观念的坎儿。

“现在的孩子习惯了和自己玩。离家远了,流动多了,中国人一直以来所依赖的‘关系’断了,‘孤独’变成了一种集体性的社会心理。”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雷开春认为,即便一个人的生活在今天被渲染得美好而精彩,但这一代年轻人较之上一代会更容易体会孤独感,“正因为中国曾经有强调家庭的传统,有上一代人经历过的集体主义时代,两代人的观念碰撞之下,现在大城市里的这份孤独会显得更为特殊。”

当一个个独居青年在城市里崛起,应当如何连接起这些孤岛呢?最简单的答案是社交网络。

“互联网可以是媒介,但不可能变成社会。”在张翼看来,社交网络的产生为人们造成了一种“我正在与他人联系”的假象,一部分满足了人与他人沟通的需求,但无法实现真实的关怀。

“一个人的家庭或许会成为中国未来很重要的家庭形式,但必须有鼓励发展社会组织的政策,鼓励这些个体去承担社会角色。以一个个以兴趣、公益取向为主的社会组织来替代原本的家庭,用这样的有机体去化解个体的孤独。”张翼建议。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王建民认为,独居青年现象至少带来了一种积极的趋势,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寻找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开始慢慢拥有独立选择的能力。

就在那一个哭出声的晚上,陆玮没有睡觉,而是默默地把所有物件都归置好。凌晨5点,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屋,陆玮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释然,“我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当孤独成为一门生意

南方周末

专题按:他们开发各类社交产品,重建青年群居社区,研发暖心“大白”,甚至瞅准“一个人生活”商机„„在这样一个生产孤独、解决孤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时代,聪明的创业者绞尽脑汁帮助都市人脱离孤独的苦海,然而真的做到了吗?本期专题将聚焦孤独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商业力量。

在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不再是一场如小王子般的星际旅行。满屏社交软件告诉你:你不是孤独一人,你被整个世界的温柔环绕。

你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怦然心动,背后都是系统和算法的上帝之手。它是良药,也是毒药。

就像《头脑特工队》里那个怎么也干不掉的悲伤的蓝色精灵,“世界上的东西阴阳总是调和,有两个极端,你不可能把孤独干掉”。

他嗅了嗅对方手腕上的气味,试着拥抱,接着又被带到一张沙发床上,躺下。他不知手该放哪儿,整整一个小时,他像尸体一样僵硬。姑娘枕着他的手臂,环抱着他,他却把另一只手插进了牛仔裤兜里。

这是郑凯(化名)第一次体验蒙上眼罩,被带进一间小黑屋,带到一个陌生姑娘面前,而且还和她一起午睡。

这是一个名为“治愈系SleepTogether”的活动,由心理咨询师包大英于2015年12月19日,在一款叫做“Someet”的社交产品上发起的。实际上,这是一场彬彬有礼的社会学实验,包大英称之为“探索陌生人的边界”。参与者三男三女,随机配对,与陌生异性相拥午睡,你只能用鼻子和四肢感受对方。结果只有一个人睡着了。但睡着不是目的。

“情绪没地方发泄的时候,很想,却没有理由,向任何人要一个拥抱。”26岁的郑凯刚来北京不久,话少,哥们儿少,乏味的他做着乏味的出版社工作。对于他来说,点击“报名”按钮的一瞬间,散发着冒险气息——似乎这一个午觉,就能将禁锢周身的孤独感,撕开一道口子。

在这个一切都在高速运转的时代,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不再是一场如小王子般的星际旅行,不再是一封得等上数月的笔友的来信。只需潇洒划开手机,满屏的社交软件会告诉你:你不是孤独一人,你被整个世界温柔环绕。

敏锐发现痛点的聪明创业者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孤独的解决方案,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现代人的三头六臂,成为救命稻草。任何一个能感知孤独的人,都是潜在用户。孤独正成为一门生意。

然而,创业者们真的找到了治疗孤独的良药?

至少郑凯还没找到。12月19日之后的郑凯,依旧挤着早晚高峰,那次活动里认识的所谓新朋友,也都没再联系,成了他微信好友里新来的“僵尸”。

“孤独感只能缓解一小部分,结束了,又会回来。”郑凯忧伤地觉得,社交就好比烟酒和大麻,“不能过于频繁,但偶尔来那么一下,可以”。

1.孤独的“七寸”

五花八门的社交产品分布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各个层级。

“我要讲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2014年11月,张春在知乎上回答了“什么是孤独?”,在3096个回答中,他得到了24000个赞,排名第一。

这是关于一款名叫“花开”的交友软件死亡之后的故事。

在张春团队设计的“慢交友”里,用户需要两人一起种一株花,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只能面对一片软件生成的土壤,松土、浇水、晒太阳,等花发芽长大,才能慢慢看到对方的资料、照片、对话。可一朵花要开一个月,每一步进展都要很久,很久,很久。

毫无疑问,这个软件几乎没有人玩。冷清程度甚至让张春团队自己感到“羞耻”。工程师在后台上架团队的新产品,“万一用户去查我们以前还做过什么家伙,发现了这么难用的‘花开’怎么办”,就顺手把“花开”偷偷下架了。

就在准备关掉服务器时,工程师竟发现了6个仍在活跃的用户。这6个人在一个已下架并停止开发的软件里孤独地玩耍。“我们真的想不通他们能干嘛。”张春写道,“希望100年后这个孤独旋转的星球上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2015年10月动画电影《小王子》上映后,“花开”的故事获得第二次传播。张春反复强调,这不是团队新产品的软广告,尽管他们获得了10万新增用户的红利。

这个浪漫的故事几乎就要让“花开”复活了。感性的网友询问张春,“花开”能否再次上线,他们说“如果我早知道,肯定会玩的”。

张春不相信。“他们还是不会玩的”。“我们已经用了快一年的时间验证了,它不行。它不适合市场。”张春回答,坚定而冷静。

市场偏爱的社交产品长什么样儿?在苹果手机应用市场里,登上排行榜的150个产品,它们连名字都很相似:陌陌,叽叽,探探,派派,碰碰,抱抱;唱吧,玩吧,约吧,爱吧;或者更直接的,同城交友,同城夜约,同城在线约。产品经理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你可以用眼耳口鼻各个器官社交。

这些社交产品并不完全或仅仅指向孤独,它们还影射着空虚、寂寞、性与爱。反过来,孤独也不完全或仅仅指向它们,一本书或一杯威士忌都可能是解决办法。奇特的是,二者的交集却支撑起一片蓝海。

“从这些产品的市场营销定位来讲,就是打中蛇的七寸。”社交产品“柏拉图”CEO苏健安说,“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就往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底层走了。”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将人类的需求用阶梯划为五个层级。五花八门的社交产品分布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各个层级。

在第三层的“社交需求”里,有一款叫“探探”的软件,奉上排着队等你挑选的异性照片,喜欢的往右划,不喜欢的往左划,看对眼了就能聊天,操作简单粗暴。

在第四层的“尊重需求”里,有一款叫“派派”的软件,在系统的安排下,能让新注册用户在三分钟内,收到来自近50人的礼物,魅力值从0猛涨至4000分,等级连升4级,那感觉飘飘欲仙。

“它们没有做错,这是一个刚需。”苏健安说。

2.被掌控的怦然心动

正因为系统和算法,互联网产品才完爆真实人际关系,“掌控感是100%的”。

作为一种抵抗,抑或创新,网易出身的70后苏健安做了一款不能看脸的软件。至少一开始不能看。

聊天页面的顶端,是一个用水晶爱心框起来的百分比,代表着你们的亲密度,随着分值提高,原本模糊的头像会渐渐清晰——从0爬到100%。对比铺天盖地的“一键约炮”,这个过程还是太长了。

好在,系统算法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上帝般的控制力。

“这是碰点理论,来自赌场。”苏健安解释,“在发生逃离之前,给你一个安抚,一个奖励。”系统可以采样双方的对话时间、条数、话题,做到让“两人非常想看对方的时刻,正好等于两人互相了解对方的程度”。但苏健安拒绝进一步透露这套神秘的算法。

基于已有的数据分析,“39%”是一个类似于“七年之痒”的临界点。“用户总是在39%的时候,有个自我判断,是否继续交往下去”。39%之后,就需要系统的上帝之手,来点加分或头衔的甜头,或引诱二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让头顶那颗水晶爱心继续砰砰跳动。

曹悦棋(唱吧艺名“胖胖胖”)的甜头来自一夜走红的一首歌。2015年8月,他在唱吧上演唱的一首《当你》,分享到微博后,得到原唱林俊杰的点赞。唱吧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

深夜的无锡街头,他举着自拍杆录了这首歌。画面里,曹悦棋穿着白色衬衫大步走着,带一丝羞涩,背后是昏黄的路灯,骑摩托的男女和飞驰的出租车。嗓音不能说与林俊杰有多相似,但那一脸络腮胡子,笑起来亲和力十足。

“你能想象和体会自己刚玩的一个App,一晚上多几百个粉丝的那种欣喜吗?”曹悦棋兴奋地说。甚至有人在唱吧告诉他:“这个胖子会是未来的大神!”

就在一年前,曹悦棋的粉丝并不是60万,而是个位数;他还是一名普通企划兼业余驻唱,还没有被称为网红;他的社交圈还是公司里的小张小李,而不是唱吧里的网红芭比兽、miao桑和十四王。从某个凌晨三四点,他第一次对着手机镜头唱了首《凌晨三点钟》开始,一切都改变了。

从夜里10点到凌晨的2小时,最多的时候有967865个人同时在唱吧上录歌。“那真的是种发泄。”曹悦棋说。

“你可能长得很丑很丑,丑到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脸,但你安安静静唱歌,也有一大堆人喜欢你。这种感觉很爽,对吧?”唱吧CEO陈华用浓浓的商人口吻说道,“工具做得好,别人也可以,但社交属性,偶像和粉丝的网络关系,能把用户留下。”

成名之后的曹悦棋已经离不开唱吧了,几乎每天都要打开,“我视唱吧为我的娘家App,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唱吧的帮助下,曹悦棋设计发布了自己的服装品牌。2016年1月,他还受邀参加了爱奇艺的网络综艺节目《偶滴歌神啊》。

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教师李松蔚认为,人们从这些互联网产品中获得欢愉的过程,“其实就像饮鸩止渴”。

“互联网没有放大孤独,而是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让它维持下去。”李松蔚解释,“它不会让这个人很痛苦,但也不会轻易饶了这个人。它是一种软成瘾,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毒品。”

人们已经初识了科幻片里高科技带来的可喜可忧的未来。系统也是良药,让任何一段交往,都变得安全便捷无副作用,“因为它背后就是一套算法”。

“手机或互联网产品,就是在各个方面都完爆真实的人际关系,掌控感是100%的。”李松蔚认为,正因互联网如此完美,人们才不那么想要真实的人际关系了,“而那种难过,起起伏伏,牵肠挂肚,在我看来,才是不孤独的感觉”。

3.徘徊在梁朝伟式的“树洞”里

“如果你一个人玩,那真的就是单机游戏,玩好几年都没有人看到你。”

孤独在心理学上的定义,并不是loneliness,而是指isolation。隔离,即与他人没有联系。

李松蔚表示,这个词有时并不直接指向人际关系,不在于人际关系的数量,或陪伴时间的长短,甚至都不在于人际关系的质量,而更接近于一种主观感受。

由此,互联网提出了孤独的另一种解决办法——“树洞”,就像《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在吴哥窟的一片废墟中,向之倾诉心中隐秘的那个荒芜的树洞。

最早的“互联网树洞”是博客。张春在“花开”失败后,又做了一个叫“犀牛故事”的“移动升级版博客”,“出发点是用故事社交,在故事里相遇”。

作为主编,张春最重要的工作是读故事。她有时能看到一个人写自己痛风了,拍了一张自己痛风的脚;有时看到一个孩子失恋了,写道“我和你交往5年,终于要分手,我们要进入初中了”;还有刺青师、麻醉师、网吧网管、离婚律师、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故事。

实际上,类似功能在1997年的猫扑、1999年的天涯、2005年的豆瓣等网络社区上早已实现。“比如豆瓣,如果你一个人玩,那真的就是单机游戏,玩好几年都没有人看到你写的东西。”张春说。

但不止一次,有朋友特意叮嘱张春,不要把他们的故事转发到微信上,“转了有些人就知道是我了”,像是做特务。

归根到底,“树洞”是反互联网精神的。近乎饥渴地展示、互动、分享,这才是互联网想看到的。

“人们只要把东西写出来,就非常希望有人看。”张春无法量化这种“被看到”的欲望,但至少大部分用户会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哪怕只是个“赞”,他们也会回一声“谢谢”。这使互联网产品超越了单纯树洞的意义。

用户隐秘与曝光的双重欲望,对“树洞型”产品构成一个难解的悖论。

尽管张春乐观地想,产品若能成为很多人的树洞,也未尝不可。但所有产品经理都不会满足于只提供一个“树洞”。“问题是他们(用户)几乎不传播啊!”张春仍在困惑,“作为运营方,我该怎么办?”

唱吧最初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你只听不唱,你还是一个人”。因此,每一次迭代,唱吧都在想尽办法,怎样才能让用户唱得更爽。

在6.7版本里,唱吧添加了“最近听众”功能,让听过的人全部留下脚印,最大程度满足你的“虚荣心”。包房K歌秀和两百多个榜单让你更容易曝光。陈华说,一旦有人火了,他还会想着要不要“放大一下”,让他成为红人甚至明星。

“用户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和内容还是有可能被淹没的。所有的社区都面临这种问题。”张春说。当产品无法满足用户“被看到”的欲望,社交产品变成单机游戏,“树洞”真的成了“树洞”,接着,用户流失。

4.干不掉的孤独

“孤独的市场不是无限大的,从创业的角度来说,线上社交已经富氧化了”

于是,即便是在2015年,QQ诞生的第16年,网易聊天室关闭的第7年,微信和陌陌出现的第4年,仍有一批又一批社交产品扑向孤独经济的海洋。

不过,当资本寒流袭来,孤独的生意开始不那么好做了。

“现在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对社交产品投资的可能性不太大。”梧桐树资本合伙人童玮亮称,“社交总体离钱比较远,现在资本整体状态不好,投资人更愿意投离钱比较近的产品。”

李东哲决定不去趟这浑水。

“这么多App扎进去争夺用户的线上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意义。”李东哲说,“孤独的市场肯定不是无限大的,从创业的角度来说,线上社交已经富氧化了。”

李东哲与另一创始人白惠泽两名80后一起,搭建了名为“Someet”的青年自发兴趣活动平台,口号叫“FindYourPeople,MeetYourself”。

“线上聊俩月,不如线下吃顿饭。”于是才有了包大英在Someet平台上发起的“治愈系SleepTogether”活动,以及“假想葬礼”系列活动。据悉几乎场场爆满,名额开放数小时内就能收到几百条报名信息。

青年人的想象力、生活方式与玩乐精神,蔓延在一场场奇形怪状的线下活动里。十几号人,既可以蒙着眼睛睡午觉,也可以蒙着眼睛接吻;既能一起做地铁上看书的行为艺术,也能跟着一个武汉姑娘一起盲品小龙虾。

2015年4月起,类似活动每周都会举行五十多场。按平均每场15人计算,每周就有超过750名年轻人,愿意用与一群陌生人的相处,来填补空白时间。

Someet的竞品有许多,包括“周末去哪儿”“周末去哪玩”“今天玩什么”等连名字都类似的产品。在李东哲看来,由于线上过于拥挤,创业者转战线下,“‘活动’是他们第一个能想到的”。

“只有在线下真实的社交环境当中,面对面的,才能真正缓解孤独感。”李东哲笃定地说。

但哪里的生意都不好做。Someet直到2015年7月才拿到360万天使投资,李东哲白干了半年。他轮番与二三十家投资机构谈判,投资人总是质问他:“对,你说的都对,但是,你怎么变现?”

如今社交产品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晰,各家招数不尽相同。比如,陌陌最新一期财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移动游戏已成为陌陌收入主体,占总营收25.3%。而拥有三千万活跃用户,铆足劲儿上市的唱吧,也于近期杀入已不景气的线下KTV领域,孤注一掷要探索一条新的商业模式。

“在资本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投资人需要在贪婪和恐惧之间做选择。”童玮亮乐观地认为社交仍然值得一试,它可能诞生出伟大的产品,带来丰厚的回报,“只是摸索的过程会比较长”。

而在现代人对解决孤独的漫长摸索里,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方案。

线上,每一场“精心安排”的社交里,你总能获得李松蔚所描述的,在真实世界中绝不存在的100%的掌控感。而线下,一场与陌生人的午睡虽然让郑凯暂时解了渴,但也有可能让他变得更依赖,或更痛苦。

苏健安说,就像动画片《头脑特工队》里,那个怎么也干不掉的悲伤的蓝色精灵,“世界上的东西阴阳总是调和,有两个极端,你不可能把孤独干掉”。

重要的不是爱,而是欣赏 篇5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爱。”

其实,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动你的人,远远不止一个,都去相爱吗?很不现实。

爱是一种用心投入的狭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独立而排他。

越狱击穿的不是高墙而是制度 篇6

连日来,黑龙江延寿县看守所三名在押人员“越狱”,引起广泛关注。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动1.5万名警力及直升机,三人也被列为A级逃犯,单人悬赏奖金增至15万元。目前,已有一人落网。但在押人员如何轻易脱逃,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也日渐成为公共舆论追问的焦点。

越狱案之所以吸人眼球,成为影视作品的绝佳题材,就是因为在犹如铜墙铁壁的监所内,成功的越狱总是伴随着超乎寻常的算计、交易与腐败,充满着匪夷所思的惊险、悬疑与刺激。现实虽然不如影视剧那么离奇,但被关押人究竟如何突破铁网高墙,总有其必定的因素与机缘。令公众担心的是,羁押具有极大人身危险性的重刑犯场所,倘若轻易就被击穿,公众的安全如何保障?不彻底查清“越狱”背后的种种因由,便很难打消公众的顾虑。

在2009年呼和浩特越狱案中,监狱就被指存在管理漏洞。此次“越狱”事件中,看守所的层层防线悉数“失守”也令人费解。究竟是逃犯太过勇猛狡猾,还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抑或是其他不可抗力使然?虽然只是一个县级看守所,但这里关押着被判死刑正在复核的重刑犯,根据看守所条例等法律法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管理制度,对此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那么,几道由民警和武警值班把守的关卡,是如何被轻易击穿的?事发时值守的警察在哪里?逃犯身着的警服从何而来?重刑犯的手铐脚镣又是如何打开的?这一系列疑问,都需要一个坦诚的调查、剖析与解释。

对监所而言,其安全性主要依赖于墙、门、网等硬件设备,以安防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为主的软件系统,以及严格执行上述设备和系统的制度。近些年,我们似乎越来越注重对前两者的建设,花费巨额资金引进优良的硬件设备和各种安防系统,对于监所的管理制度有无漏洞、执行得如何,则似乎关注不够。而从近些年来发生的越狱案分析,真正的漏洞不是硬件和软件,往往发生在执行制度的人身上。例如,看守所条例规定看守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个区域应有两名以上民警值班。可从公开的案情看,延寿三名在押人员是杀死一名监管民警后逃走,这是否暴露出值班制度执行有漏洞呢?

仪式不是负担而是传承之美议论文 篇7

一辈子都要和别人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折磨自己、评判自己、忽略自己。你都不爱自己,又为什么指望其他人来爱你?一个人如果没有感同身受的爱,那该如何去爱别人?!

生活中,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教条,却忘记了最为根本的一点,即如何与自己相处。每一天,请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试着用左手握住右手,给自己最简单的关怀,别一味奢求别人的给予,开始学着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灵魂。

无论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你暂时的栖身之地,是美妙的`家园,我们是不是需要照料和爱护自己的家园呢?每天,别忘了感恩它们的运作与付出,抚摸每一寸肌肤,关怀每一个细胞,疾病与痛苦必将远离。

无论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心灵。心安处即是吾乡,安静下来,不要让灵魂就像一块荒芜的园地,充满了自我憎恨的荆棘,以及绝望、愤怒、焦虑、恐惧的石块。心存善念,心平气和,心田种下欢喜与爱的种子,耐心浇灌,美好的花园将呈现。

不比较,日子才会知足的过,不计较,人生才能轻松的活!亲爱的自己,全世界只有一个你,就算没有人懂得欣赏,你也要好好爱自己。请真诚的相信:爱自己的一切,很奇妙,你发出的爱的电波能吸引你爱的人。

当我们将所有的时间,毅力和努力都用来与自己对抗时,就会精疲力竭,无论是在身体上,情感上,还是在心灵上。直面自己,才是正确的姿态。悦纳自己,才是人生改变的起点。

顾客忠诚的不是品牌而是品类 篇8

1、品牌知名度。

毫无疑问,要想让顾客购买你的产品,首先要听说过你才行。所以,打造品牌,建立知名度是第一步。这本身没有错,但如何才能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呢?多数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广告轰炸、媒体炒作,这样品牌的知名度就迅速建立起来了。

这是建立品牌知名度的形式,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就能做好这个工作。难怪,越来越多的企业一听说做品牌,就立即躲得远远的,因为那是有钱人玩的游戏。更有甚者,一些做营销的、做咨询的人士,也被企业同化,甚至创造出什么新的理论,就是企业初期不需要做品牌,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来做品牌。

实际上,这都是误区,都是对品牌的错误理解,而这个错误理解之下,就让一些本来有希望做成品牌的产品没有做成品牌,而本来毫无希望做品牌的产品却花费巨资去做品牌,实在是混乱不堪。

事实上,建立品牌知名度,花钱去轰炸是一种不需要动脑子的,谁都能干的事情。真正要策划,则不是那么容易。从内容上来说,你需要对品牌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能在第一时间进入顾客的认知,进入顾客的大脑,形成一个映象,这样,你的一次品牌传播就能建立起知名度。

从形式来说,应该是依靠新闻公关,而非广告轰炸。新闻公关的基本规律就是,借助顾客对现有的品牌认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认知。这样,你一次新闻公关活动就能建起品牌知名度,而依靠广告的话,或许需要一个月。

举例来说,当年贵州醇,定位于“天然”白酒,于是通过新闻,告诉大家,勾兑白酒充斥市场,而贵州醇则是天然美酒,不是用开水勾兑出来的。主观上,借助顾客对白酒的认知,分化出天然白酒和勾兑白酒,让它迅速建立起知名度。

东风龙卡,则是以一篇新闻“东风挑战解放 龙卡意欲引领长头重卡发展”迅速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借助顾客对解放长头重卡、解放和东风的品牌认知,第一时间让顾客接受到龙卡是什么样的重卡,是美洲风格的重卡,是更新换代的重卡,顾客第一时间关注到,市场随之被拉动。

2、品牌美誉度。

谈及品牌美誉度,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在服务上多下功夫,以期望获得顾客的满意度提升。实际上,美誉度的根本来自产品,而非服务。于是,一部分企业又以质量标榜自己,以期望过硬的质量获得顾客的满意度,

事实上,品牌美誉度与市场销量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在于品牌的定位是否牢固。如果品牌定位牢固,即使美誉度一般,品牌依然能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当然,服务、产品质量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去提升它,是会给品牌锦上添花,给品牌加分的,但并不能从本质上给品牌提升竞争力。

举例,奇瑞汽车的美誉度就很一般,甚至并不好,顾客口碑广泛流传“奇瑞奇瑞 修车排队”,但奇瑞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

3、品牌忠诚度,最大的谎言。

这是最大的谎言!顾客对品牌不会忠诚,只忠诚于品类。但是,现象表现出来的是,顾客对品牌是忠诚的。

我们看一些例子就显而易见:

喜欢喝茅台的人,却不会去买茅台干红;

买格力空调的人,大多数不会去买格力小家电;

买联想电脑的人,大多数不会去买联想手机;

买格兰仕微波炉的人,大多数不会去买格兰仕空调;

通过这些事例,就不难发现,即使这些在业内响当当的品牌,甚至是第一品牌,顾客对其忠诚度是如此之低!更何况那些处于二三线的小品牌呢,品牌忠诚度更是毫无可能可言。

根本原因在于,顾客忠诚的不是品牌,而是品类。当茅台干红放在顾客面前时,他会认为,这不是茅台,或者说不是正宗的茅台,正宗的茅台是酱香型白酒茅台;当格兰仕空调摆在顾客面前时,他会认为这不是好空调,好空调是格力,微波炉才是正宗的格兰仕。因此,当一个品牌跨越出原来的品类时,顾客就基本不认账,忠诚度不可能形成。

另外一个情形是,如何在原品类中形成自己的忠诚度。如,格力如何在空调品类中形成忠诚度。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聚焦,让自己成为该品类的专家品牌。如格兰仕是微波炉的专家品牌,顾客更愿意相信专家。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个品牌也专做微波炉,与格兰仕一样都是专家品牌,此时,格兰仕就需要依靠产品打败对手。不断创新产品,推出新品,引领顾客消费,把对手甩在身后。同时,广告和促销也要走在对手前面,让顾客尽可能多地接受到自己的信息,而较少接受到对手信息,对手进入不了顾客大脑,它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另外的对策是,收购对手,或者开创一个新品牌,与对手一起竞争,以独立品牌抢占细分市场。因为客观上,自由竞争市场,一个品牌不可能统领全部,但如果自己细分出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品牌去占领,那么,这家公司是有机会占领该品类市场的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

所以,格兰仕的真正的有效策略,不是进入空调行业,而是分化出高档的微波炉、普通的微波炉,当美的推出紫微光微波炉时,格兰仕完全可以立即推出一个紫微光微波炉的新品牌,直接与美的竞争,美的哪会有今天的微波炉市场?换言之,格兰仕微波炉的市场比今天应该大很多。

仪式不是负担而是传承之美议论文 篇9

摘录一:有能力的人未必就能将执行做好,而有精神的人却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将执行的水平发挥到极致,并创造最佳的执行效果。

摘录二:不仅领导要求的会做到,领导没有要求的,只要是有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都会主动去做,让结果远远超过领导的期望。

一、主要体会和感想:不同的执行理念,必将产生不同的执行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最佳的执行效果一定是与主动的执行理念分不开的。在职场上,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如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缺少执行的责任性,那么,最终的执行结果势必导致公司效益受损或公司形象受损。反之,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必将产生执行的主动性,那么最终的执行结果将会给社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个国际化的贸易公司,也是沙钢对外贸易的平台和窗口,承担着集团大宗原料进口、设备备件进口和产品的出口职责,任务重,战线长,涉及面广,关联性强,为此,既需要有严谨的工作计划性,又需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性,更离不开主动负责的执行理念,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商场尤如战场,贸易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上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长,环节多,如果责任不到位或执行有偏差,就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带来不良的影响。总结国贸公司走过的历程,我们可谓感慨万千,对执行的理解也更深远。1

应付式执行:回顾2006年出口马来西亚高碳钢线材产生的严重锈蚀导致退货的事件,设想一:如果业务人员具有主动负责的执行意识,他就能在买方要求推迟提货时及时向买方提出买方应承担的延期要货责任,那么由于买方自身原因而产生的产品锈蚀问题的主要责任可定位在买方,完全可以规避退货事件的发生,从而使公司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设想二:如果产品发货过程中,发货人员能及时发现锈损的问题,并具有主动负责的执行意识,那么他将会对锈蚀的产品实施必要的处理而不是盲目装船,这起异议同样完全能够避免发生。这是一起业务环节中各责任人责任性不强,缺乏自主执行意识而产生的重大问题并导致产生的重大损失事件,值得借鉴,值得总结,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负责式执行:回顾2007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我公司借助产品结构优势,加大出口力度,年出口量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新政策,对部分产品取消退税,但这一政策并不体现公正性原则,把我公司的优质线材列为低附加值的范围,如果盲目停止出口,将对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贸班子没有按部就班,而是积极主动地通过认真分析政策,分析时间结点,从而确立了在政策范围下的出口措施,制订了出口计划表,定人定责定时间,做到内外协调,上下合力,在海关、国检等单位的配合下,保证了我公司出口计划的完成,保证了公司效益预期目标的实现。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如果没有主动负责精神,如果缺少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如果遇到困难消极应对、消极执行,这次特殊情况下的出口工作势必受到影响,公司的合理效益就得不到合理的维护,聚少积多,将会影响或制约公司的发展步伐。

从以上两种执行理念的举例中可以看出:

(一)任何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主动负责的精神和自主管理、负责式执行的理念,有了这样的员工和团队,企业就能持续发展不断壮大,这也是沙钢打造百年老厂的基础和前提。

(二)任何岗位的工作都不能被动应对,应付式执行,既怕做事,又怕管事,缺乏工作责任感,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这样的员工和团队,不仅不能为公司创造财富,还将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

二、通过学习后的想法和打算

从自我做起,做最好的执行者,努力打造自主执行力,负责任地推进工作计划及阶段性工作计划的全面完成。执行力就是在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并且是一丝不苟的执行。面对国贸公司下阶段在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其中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资源因素,生产组织因素等等,应主动面对,迎难而上,很多工作更应该未雨绸缪,早作打算。

一是针对原料采购中存在的资源库存合理性不够的现状,下大力气推进落实年前各类矿石资源的到位,以成员企业需求为导向,以400万吨合理库存为目标,确保月度采购计划完成率达100%;

二是针对进口设备备件计划的大幅提升,采购难度的不断加大,1-8月份计划完成率严重脱标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进口设备及备件采购力度,加强采购过程跟踪,指导采购策略的调整,保

仪式不是负担而是传承之美议论文 篇10

柚子把手机放在我面前,只见搜索栏里一行关键词:月薪5000属不属于低工资?

她继续抱怨:“前两天看热搜,有个热门话题叫‘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志’,那个表格里标注了各个年龄段该有的存款,而27岁那一栏里写的是‘本科毕业五年,应存款30万’。别说30万,我连10万都拿不出来!”

为了达到“及格线”,柚子想尽办法赚钱。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的朋友圈变成了刷屏的微商广告,周末兼职去教英文,晚上还要做3个小时直播。没有同学聚餐,没有同事聚会,没有时间恋爱,没有时间看书,甚至连看场电影的时间都没有。

几个月下来,柚子疲惫不堪。白天无精打采被部门领导批评,晚上焦虑恐慌整夜整夜地失眠。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措施方案下一篇:提升人居环境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