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共和

2024-10-21

民主共和(精选4篇)

民主共和 篇1

在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途程中, 美国曾是他关注的要点之一, 美国给了他很多的启发, 美国是“世界最文明、最富强之国”[1]58。美国独立后, 除南北战争外, 没有发生大的变乱, 国家“长治久安, 文明进步, 经济发达, 为世界之冠”[2]207。在孙中山的理念中, 中国要以美国为榜样, 仿造美国的政府而缔造中国的新政府[3]255。

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榜样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和追求, 是指导其革命活动的动力之一, 历久弥坚, 现实却与其愿望大相径庭, 不但没能建立美国那样的政治体制, 国家反而是混乱不堪。从1912年清帝退位到1928年“东北易帜”, 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17年间, 出现过两次封建复辟, 大大小小的军阀夜郎自大地割据一方, 兵连祸结, 政潮迭起, 经济凋敝, 人民生活困苦, 如何看待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这是值得深思的。

当一个旧的统一体遭破坏而新的统一体尚未建立的时候, 事物就会呈现出混沌、紊乱的状态。“北洋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展现的就是这种新旧交替过程中的过渡状态。这其中出现的矛盾、混乱、冲突以至战争“是历史处在大转折和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然的”[4]172。

再从社会运行层面来看, 也有其必然性。共和政体的建立, 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 并为社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它“非政府所能赐予, 非一党一派人所能主持, 更非一二伟人大老所能负之而趋”, 它是多数国民思想人格变更的表现, 与多数国民的利害休戚相关, 是民众生活的需求, 应该是“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5]178。而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大国, 传统积淀过于深厚, 社会转型困难重重。晚清后期, 虽然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它的力量还远远未能达到突破封建主义束缚的程度, 中国资产阶级从事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 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救亡的需要, 而不是或很少是像西方国家那样为了打破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的需要。

这种情势造成了许多国民和革命者现代国家观念淡泊, 不少人只是以推翻清王朝为革命的最终目的, 而不知道推翻清帝以后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建立和建设现代国家。“革命方略之所以不能行者, 以当时革命党人不能真知了解于革命之目的也。革命之目的, 即欲实行三民主义也”[6]185。“当日革命党员多注重于民族主义, 而鲜留心于民权主义”[6]190。既然革命党员自己都不究心民权建设, 当守旧的官僚攻击说“人民程度不足”, 革命党也就“从而和之, 曰人民程度不足, 不可以行直接民权”[6]190了。

同样是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 许多官僚、政客都有着浓厚的封建背景, 他们操持政柄, 蝇营狗苟, 为谋一己之私利而钩心斗角。他们“既不甘为诸葛亮、文天祥之鞠躬尽瘁, 以事其主, 又不肯为伊尹、周公之训政以辅其君, 则其势必至大者为王莽、曹操、袁世凯之僭夺, 而小者则图私害民为国之贼也”[6]190, “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本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7]281, 那么民国之乱源也就由此而生了。

造成民主政治体制难行于中国的原因, 还有就是中国民族资本的不发达, 这又产生了两个连带后果, 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不是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对手;这不仅表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屡起屡踣上, 还表现在武昌起义后与袁世凯的斗争中, 正是革命力量的不足, 才造成起义后难以坚守和扩大革命成果, 使得袁世凯这个老奸巨猾的封建官僚有机可乘, 进而窃取了政权。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不成熟, 政治幼稚, 阶级观念淡泊。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略举几例以证之。 (1) 革命后领导人选问题。武昌起义后, 革命党不是在革命队伍中推戴领导人选, 而是认为要找寻一位有声望的人来号召大家革命, 结果把黎元洪这个与革命毫无关系、甚至是反革命者扶上来, 不能不说是一种封建意识和心理的表现。其后, 大量的旧官僚、立宪派涌入革命队伍, 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类似的意识和心理。 (2) 资产阶级排斥资产阶级的怪异现象。建立国会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它的意义就是把资产阶级的代表选入国会, 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和制定, 通过这些体现本阶级意志的国家政策, 维护和发展本阶级的利益。但是奇怪的是, 在民国初年的资产阶级国会里, 属于民族资本家的议员却很少, 这是因为国会议员选举的严格的财产限制。资产阶级从西方移植了国会选举制度, 却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胶柱鼓瑟, 结果使得许多大商人、金融资本家因财产种类的不同被排斥在国会大门之外。“资本家直接进入国会充当议员而不是仅仅派出政治代言人终究是这个阶级政治成熟的标志之一”[8]70。这种资产阶级排斥资产阶级的怪异现象, “正是这个阶级力量弱小、政治幼稚的表现”[8]71。 (3) 盲目扩党, 鱼龙混杂。为了能够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宋教仁等人以同盟会为基础, 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等几个小党组成国民党, 这种迅速汇集的洪流难免夹杂有泥沙, 减低了党的严肃性。如果组建国民党是为了与袁世凯斗争的需要, 还差强人意的话, 那么劝请袁世凯当国民党领袖和把国务总理赵秉钧及其内阁中六名阁员拉入国民党就很荒唐了。

革命党不理解党的阶级性和它后面的物质力量, 似乎只要有了国民党的名分就可以为革命尽忠效力了, 陷入了旧式政客拉帮结派的低级水平, 至少有此嫌疑。本来作为一个领导中国革命的政党, 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征程中,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 缩小、削弱敌对者的力量, 争取中立者, 从而加快革命进程, 早日实现本党的革命理想, 是无可厚非的, 也不失为一种革命策略。但问题的关键是革命党在争取同盟者的时候丧失了自我, 淡化了党性, 使得自己的革命性大为削弱。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是表面上革命阵容壮大了, 其实鱼龙混杂, 党员素质参差不齐, 战斗力减弱了。它的危害性很快就在斗争中表现出来, 如二次革命中, 国民党行动迟缓、步调不一致, 竟有国民党员将其视为黄兴、李烈钧的个人行为, 由这样一个政党在波谲云诡的近代中国社会领导一场规模宏大、敌手凶悍的革命, 成功的希望极其渺茫。封建势力的强大和民族资本的不发达是交织在一起的, 因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使它无力遏制封建势力的扩张;因阶级观念的淡泊, 使它在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 很容易模糊党性原则。

再从世界历史行程来看,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当时, 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早已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并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资本主义, 而中国的历史行程还处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阶段, 这与世界潮流不甚合拍。这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所进行的革命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呼应的一面。

尽管孙中山等人是为建立像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但美国当权者与他们并非同路人。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不但不能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实际上的帮助, 相反, 西方国家凭借他们既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 凭借不平等条约体系压制、阻碍中国的发展进步。由于“欧美大势力老早侵入了东亚, 中国四围都是强国, 四围都是障碍, 要做一件事, 便要经过种种困难, 就是经过了困难之后, 还不能达到目的”[9]411。

所有这些都使得走上政治舞台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处于一种很不利的地位, 很难贯彻既定的革命方略,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也就很难建立起来了。孙中山借鉴了美国的革命模式和政治体制, 但事物的发展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这种运用外来因素产生的力量难免会生出变异。

孙中山试图以美国的革命方式和政治制度改造传统中国, 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还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美国革命精神和现代国家制度的感召下, 一代中国人经过艰苦奋斗, 专制王朝被推翻, 封建帝制不能再行于中国, 每一个独裁者上台后仍然要装模作样地按照现代资产阶级宪政的游戏规则“出牌”:国家要有元首, 这个元首在表面上不能是终身的、世袭的;国家还要有议会、宪法等等一整套政治设施。北洋政府的军政人员虽然保存了相当多的传统政治与传统意识的影响, “但是在民主共和的大潮流下, 也吸收并保持了较多的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取得的民主共和政治的成果”, “北洋政治是中国残存的传统政治与日益成长的现代政治文明矛盾冲突的畸形政治形态”, “北洋时期的中国在两种政治文化形态变动冲突中缓慢向前进步”[4]172。

更为重要的是只要“民国之名有一日之存在, 则顾名思义, 自觉者必日多, 而自由、平等之思想亦必日进, 则民权之发达终不可抑遏”[6]190, 这个国家终有兴旺发达的一天。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和氛围的国度里, 要实行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实需要一段很长的磨合时间。1928年10月, 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行政、立法、监察、司法、考试五院制度, 大体上遵循了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政体原则, 这也说明了孙中山等人所追求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国家的现代性在增多, 传统的积习在消退。

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趋势,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 要在多个时段、多种力量的多次推动下才能完成。如果把中国现代化进程分成若干时段, 每一个时段看作一“级”, 再把影响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每一种力量看作一“极”, 那么, 中国现代化就要在多级 (极) 力量的多次推进下才能完成。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及其活动只是那个时段内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级 (极) 力量和一次努力, 孙中山对美国的认识是影响他那个时段内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那一级 (极) 力量和那一次努力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旭麓.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2]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 1985.

[3]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 1981.

[4]张宪文.再论民国史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J].江海学刊, 2008 (5) .

[5]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 (第一卷) [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6]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 1985.

[7]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 1986.

[8]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9]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 1986.

民主共和 篇2

汇编:傅华明 2016年5月24日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具有同等的立法权力

B.总统和总理都可以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C.总统和议会都掌握一定的国家实权 D.总统和总理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

2.在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二者的权力来源是不一样的。下列关于二者权力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权力的来源是选民

②总统虽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是权力来自议会

③总理由总统任命,但其权力是由议会赋予的

④总统和总理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权力都由议会赋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据英国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5%受访民众认为,在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退位后,英国王室仍应继续存在,但支持英国成为共和国的也有18%。可见 ①英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历史延续性

②英国王室的社会功能受到人们的质疑

③英国社会对君主立宪制本身存在争议

④民众的支持是英王存在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法国的政党制度是法国政体的一大特点。下列关于法国政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法国是多党制国家

②法国始终由左、右翼两大政党轮流掌握国家政权 ③法国始终未能形成两个左右政治局势的大党 ④法国的左、右翼政党都出现向中间靠拢的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法国总理要“伺候”好总统,要哄好妻子,要约束下属,要处理国务„„法国《世界报》在采访7位法国前总理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公众大倒苦水,讲述担任总理的种种心酸和苦楚。从国家政体角度看,总理之所以不约而同地向公众大倒苦水是因为,在法国 ①总统占据主导地位,总理要听命于总统

②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没有实际权力

③总理由总统间接任命,但宪法又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

④总理处理内政事务的权力受到总统、议会等诸多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英国议会享有立法权,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这“可能使人以为法律是由议会‘制定’的。但是,这些表面现象都是欺骗”。事实上,议会并不起草法案,对法案的修正权也主要由政府行使。这种现象说明

A.英国政府行使最高立法权

B.英国议会都是根据内阁的提案进行立法

C.英国议会是政府主导下的专门立法机关

D.议会实际 权力在萎缩,内阁权力越来越大 7.在2015年5月初的英国大选中,戴维.卡梅伦领导的政党在议会的大选中获胜,国王授权戴维.卡梅伦组织内阁,并担任首相职位。英国内阁的权力有

①制定内外政策

②行使最高行政权 ③协调和确定政府和部门职权

④监督议会运行,制定相关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英国议会拥有

A.立法权和行政权 B.行政权和预算权 C.立法权和监督权 D.预算权和监督权 9.下列现象中属于“左右共治”的是

A.总统提名总理获得议会通过,总统与总理属于同一党派 B.总理由议会推举总统任命,总统与总理不属于同一党派

C.总统提名总理没有获得议会通过,总统与总理不属于同一党派

D.总统提名总理没有获得议会通过,总统与总理属于同一党派

10.某国宪法规定,当议会通过对政府首脑的不信任案或案件被否决时,政府首脑如不在十天内辞职必须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这个国家的政体一定是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制

D.议会制

11.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C.大地主、大贵族阶级的专政

D.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12.2013年1月20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法国要在马里保持长期军事存在,直到彻底铲除那里的恐怖组织。下列对法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②总统是权力中心,总统可以任命总理

③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④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议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美国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两国总统都 ①由选民选举产生

②有权解散国会(议会)③是政府首脑

④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撒切尔夫人留下了一段人生的传奇,她成为目前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而且还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纪录,很多英国人认为她是个十分自负的独裁者。英国首相

①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

②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③必须是多数党领袖,由国王任命

④领导内阁,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2014年4月,只有八个月大的英国小王子乔治随父母访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媒体戏称为“尿布外交”。英王室期待乔治出访能塑造王室民主亲和的形象,巩固英联邦的团结。这说明

A.英王室麻烦和挑战日益减少

B.英王室是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C.英王室与内阁分享外交权力

D.英王室世代承袭位居核心地位

16.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宣布将于2013年4月底让位给长子威廉亚历山大王储,这一行为引发英国民众对于英王室新一轮关注,现年64岁的查尔斯王储1952年起便开始待命,已经成为英国历史上待位时间最长的储君。英国《每日镜报》29日刊登了荷兰女王宣布退位的照片,大标题是“女王宣布让位给儿子”,下面一行标题是“查尔斯别慌,是荷兰女王”。英国民众之所以关注英国王室变动,因为:

①是英国政体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②是联系欧盟各成员国的纽带

③有利于维护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定 ④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17.法国政府公布2013年财政预算案:紧缩财政,减支增收,降低赤字,恢复经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征富人税计划。从法国政体运行及特点来看,如果议会两院对该预算案发生分歧,不能达成一致,最后裁决该预算案能否通过的是

A.国民议会

B.总统

C.参议院

D.总理 18.在新一届议会选举中虽然保守党赢得了最多选票和议席,但没能赢得过半数议席,因此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不得不接受与获得议席第三位的自民党组建英国战后首个联合政府的现实,失利的工党则结束了13年执政。可见,在英国 ①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②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③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出任 ④政党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2012年几乎是“世界选举年”,法国和美国也在这一年举行了总统选举。两位当选者奥德朗和奥巴马的政治生活有以下区别 ①奥德朗不对议会负责,奥巴马对国会负责

②法国政府不对奥朗德负责,美国政府对奥巴马负责

③奥朗德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奥巴马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奥朗德是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奥巴马是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领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在法国一般说来,总统和总理有基本的分工 ①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

②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对总统负责

③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④总统掌握内政外交大权,总理掌管关注民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 2014年3月31日法国总理艾罗向总统递交辞呈,当晚,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任命内政

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为新总理,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从中可以看出

A. 法国总理作为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

B.法国总理和总统出自不同党派,实行“左右共治” C. 法国总统和总理权力来源不同,但总理对总统负责 D.法国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

22. 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其区别有

①前者不设立总统,后者设立总统

②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政府对总统负责

③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④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在总统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

二、综合题

23.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主席先后出席了英国女王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受到上院议长迪苏莎和下院议长伯科热情迎接;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双边会晤,并到契克斯首相乡间别墅与卡梅伦举行中英版“庄园会晤”,就治国理政、双边关系、国际形势等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1)简要回答英国女王和首相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

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能”,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或虚位君主或元首);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拥有很大权力,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24. 自“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后,英王室逐渐走下权力的最高殿堂。虽然王室奉行不干政原则,但又非常注意利用王室成员的影响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总是在各式各样的慈善活动中竭尽所能,赢得了普遍赞许和公众的信赖。民意调查显示,英国人认为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最伟大”的君主。然而,不少英国人对王室的好感,还有一个微妙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真正掌权的政治家不乏憎恶之情,特别是在英国陷入经济困境,或政治家爆出丑闻时尤为明显,所以当今政治家在英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特别是青年人心中的威望相当低。据统计,英国的政党在过去3年里总共流失了近百万党员。目前,英国选民入党比例甚至不足1%,政党党员变成了边缘群体。

(1)简述国王在英国现行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虚位元首”。4(2分)今日英国,国王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承担国家元首的礼仪性职责;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成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4)

25.2015年5月8日,2015年英国大选尘埃落定.在已经揭晓的649个选区中,保守党获得330个下议院议席,超过半数,成为新一届国会的第一大党,并获得独立组建新政府的权力.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也成功连任首相.他本人也已经抵达白金汉宫面见女王,循例接受女王的首相任命.

(1)结合上述材料,简析英国政体的结构特点.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其中,国王是“虚位元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2)有人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能确保其政权代表民意.”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组成,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本不可能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26.材料一: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在2012年3月的欧盟春季峰会上,为避免债务危机重演,欧盟中的2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财政契约”,将部分预算主权上交,这意味着签字国经济和财政政策进一步一体化。

材料二:2012年5月,奥朗德当选为法国总统,任命让-马克·艾罗为政府总理并负责组阁。在竞选之初,奥朗德曾表示将重新调整“财政契约”。但他也多次表示,他重视欧盟,重视法德在欧盟中的核心作用。

(1)法国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他们的基本分工有什么不同?(6分)

(2)法国与欧盟的合作对欧盟作用的发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1)①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2分);②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2分);③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2分)

民主党人、共和党人和华尔街大亨 篇3

平心而论,希拉里说的更靠谱。桑德斯着重于恢复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该法案规定吸收存款的银行必须与其他风险更大的金融机构分开,而当年废除该法案的确是个错误。但这并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造成金融危机的是雷曼兄弟这样的“影子银行”,它们不吸收存款,倒闭时却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希拉里已经制定了一个遏制影子银行的计划,而桑德斯截至目前还没有提出方案。

但是,希拉里对金融业采取强硬路线的承诺可信吗?还是说一旦入主白宫,就会重回1990年代那种对金融业有利的放松管制政策?

好吧,如果华尔街的态度和政治捐款是一种指示的话,那么这些金融家认为任何民主党人上台后,特别是希拉里,都会认真监管金融业的过度行为。正因如此,他们正在竭力推举一名共和党人。

为了了解金融改革与监管方面的政治,我们首先必须要承认,华尔街与民主党曾有过一段不错的关系。高盛的罗伯特·鲁宾是比尔·克林顿政府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官员,大银行拥有大量的政治通道,金融界基本上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包括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这种亲密关系也反映在竞选捐款上,证券行业的捐款在两党之间大体相当,而对冲基金实际上向民主党一边倾斜。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一切。

许多自由派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危机过后对金融业过于仁慈。毕竟,是失控的银行让经济陷入瘫痪,使数百万人失去工作和房子,银行自己却得到了救助,代价是纳税人做出了潜在的巨大牺牲(尽管最终看来,牺牲并不是很大)。但没有人受苦,大银行并没有破产。

然而,金融家也没有对轻松逃脱心存感激。相反,他们一直保持着“对奥巴马的愤怒”。

这其实部分地反映出受伤心态。无论以何种标准来看,奥巴马总统对华尔街的批评都是十分克制的。但是,财富越多,心眼越小。这些人习惯了谄媚和顺从,他们把对他们当中一些人的不良行为的温和批评都视为一种不可饶恕的侮辱。

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已经被证明非常有效,“大而不倒”的补贴也基本消失。也就是说,大型金融机构可能会在未来的危机中获得救助,但它们不能够再以低于小银行的成本筹到资金。

这些对纳税人和经济都是好消息,但是金融家们非常讨厌有人对他们用别人的钱豪赌的能力施加任何限制,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支票簿投票。在主导本次大选竞选资金的富人小群体当中,金融大亨非常引人注目。这个小群体压倒性地支持共和党,对冲基金过去将大部分捐款给了民主党,但从2010年起也几乎全部倒向共和党。

正如我前面所说,这种一边倒式的捐款行为表明,华尔街内部认为民主党打击银行家过分行为的承诺是当真的,而这也意味着要是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他们不会将之归功于金融业。

如果民主党获胜,谁当选有那么重要吗?也许不。不管是哪位民主党人当选,他都会维持2010年的金融改革,必要的时候还会加强这些改革。而除非民主党重新夺回参众两院,否则新的重大的改革将受到阻碍,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党不太可能同时控制两院。

民主共和 篇4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 是伴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而掀起的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它的根本目标是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近代中国的一百年间, 它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重迭并行的。但是, 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 特别是无产阶级倡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 它逐渐从革命运动中游离出来, 形成了以第三条道路为代表的相对独立的政治运动。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兴起于1895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办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兴中会在会章中猛烈地抨击了清政府的腐朽, 指出中国正面临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在会员入会的誓词中规定革命的目标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这一誓词表达了孙中山具有民主共和精神政治理想:彻底推翻清王朝, 建立一个美国式的共和政府。至此,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开始了。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这一运动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终结, 探索者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由改良转向革命。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懈努力下, 终将这一运动推向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成功之处在于推翻了封建政权和封建制度, 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权, 革命失败之处在于制度的确立先于思想基础的形成, 最终使得这一制度形同虚设, 有名无实。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在北伐时期达到第二次高潮。辛亥革命后,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继续向前推进。新文化运动为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封建主义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 对于封建主义的激烈批判, 有力的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起了关键性作用, 无产阶级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在中国展开了全新的探索。无产阶级的探索不但没有终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的命运, 反而成为这一运动走向第二次高潮的助力。1924年, 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了第一次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目的的革命合作, 这次合作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因此北伐就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达到的第二次高潮。

抗日战争中后期, 中国民主党派和若干无党派人士再一次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推向新一轮的高潮。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 特别是无产阶级倡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逐渐从革命运动中游离出来, 形成了以第三条道路为代表的相对独立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最终被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扼杀, 在血的事实的教育下, 民主党派领导人认清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 为了实现人民的民主, 他们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由此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走到了终点, 同时也用事实诠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必然失败命运。

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

首先, 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他们以自己的革命实践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为新的更进步的社会制度开辟道路, 并成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建设者和捍卫者。”[1]在中国, 资产阶级并不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他们提出的政治主张更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 他们考虑最多的是资产阶级自身利益的得失, 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上软弱性和妥协性也正是这种利益考量下的生成的软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必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其次,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桎梏。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统治力量的主体是根深蒂固存在的封建主义和它的支撑力量——实力雄厚且异常野蛮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都不会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反对中国独立, 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 就是中国的近代史”[2],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但封建思想的余毒依然存在,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辛亥革命和北伐的失败均和帝国主义的干涉有关,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背后也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因此,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要想取得最终胜利, 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确立扫清障碍。

最后, 运动主体自身的缺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的主体——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 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斗争过程中, 必然表现出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是真诚地希望中国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但是, 它的力量过于软弱。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结: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时, 应首先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的历程阐明清楚, 让学生对这一运动有全局观念和宏观把握, 明确辛亥革命只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资产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终结。其次要讲清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主线条中有三个重要事件:辛亥革命、北伐,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在总体上阐明失败原因时, 一定要具体联系这三个事件, 一一加以说明, 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失败原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讲授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文试将这一部分内容放到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运动这一大框架下梳理, 让学生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探索历程有宏观掌控及深层次认识, 并对其失败原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会,辛亥革命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30

上一篇:大倾角煤层下一篇:成本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