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确认

2024-10-14

成本确认(精选8篇)

成本确认 篇1

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些需要, 治理环境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因某些环境问题而承担的各种损失。企业环境成本的产生使原来的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费用发生额增大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费用的发生时点不均衡, 潜在成本剧增。

一、企业环境成本确认存在的问题

1. 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比较模糊、混乱。

这影响了环境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且不利于进行环境控制。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 环境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确认环境成本——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这一直都是存在争议的地方。人们接受环境会计的一般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容易, 但由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模糊性, 人们对环境会计要素的正确确认与计量缺乏信心。

从理论上讲, 按照财务会计的一般思路, 我们应当区分发生的支出是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在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中, 资产和费用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费用是通过资产的外流 (或减值) 或者增加负债而造成当前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依据二者的定义对企业的财务支出进行区分, 但往往又存在确认标准模糊的问题。对于企业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发生的环境成本是进行资本化还是进行费用化, 一般认为只要具备了资本化的条件就予以资本化, 否则进行费用化。但是, 鉴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对于与环境有关的支出, 在实践中很难确定是进行资本化还是进行费用化。

从实际操作看, 现行会计系统考虑的只是内部环境成本, 且分散在不同的成本和费用项目中。就日常的会计处理来看, 环境成本在发生时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例如, 将企业交纳的排污费、内设环境机构和人员而发生的经费支出等计入管理费用, 将企业违反环境法规交纳的罚款、污染环境对第三方造成损害的赔偿等计入营业外支出, 将企业为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所进行的新型设备投资等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产品成本包括变动成本 (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直接人工、包装费、废水处理费) 和固定成本 (固定性工资、折旧费、一般管理费、部门制造费用等) , 但直接确认为环境成本的可能只有废水处理费, 其可能为决策者所考虑, 而其他相关的环境成本则因隐藏在其他的费用项目中甚至没有反映在会计系统中而未能得到考虑。这就使得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混乱且不真实, 不利于企业进行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

2. 环境成本的费用化确认多, 资本化确认少。

这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且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 不利于激励企业主动进行环境投资。

由于我们通常将企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看做是企业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负债”, 因此企业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和清偿债务的责任, 而企业在减少这种负债时所耗费的成本就应该被费用化。这也是长期以来企业一直采取消极、被动的环境补救措施的结果。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企业也逐步意识到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投资可以获得更多利益。这也是当前研究环境会计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在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中, 费用化确认多, 资本化确认少, 这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环境投资, 对于应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不予以资本化更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 企业环境成本确认的关键在于环境成本的资本化确认。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和资本化确认方法

1. 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会计界就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 由于过去的环境问题而发生的罚款、支出都应该作为费用处理 (我国虽然未把环境成本与其他财务支出分离, 但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 。

(2) 如果现在发生的环境支出能够在未来带来增量经济利益, 则该支出可以被资本化。不论发生的环境成本是否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其都是企业其他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必要条件。

(3) 在实务中, 对于数额较小、在未来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小、在未来期间能带来的经济利益难以合理计量的支出, 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即将其作为收益性支出, 列为当期费用。这种简化的做法尽管缺乏理论依据, 但是给实务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如果支出金额较小, 也符合重要性原则。

2. 环境成本的资本化确认方法。

对于环境成本的资本化确认方法, 国际上许多会计组织和会计学者都做过深入研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两种方法是由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提出的, 即未来收益增加法 (IFB法) 和未来收益的附加成本法 (ACOFB法) 。

IFB法认为, 只要发生环境成本能够带来增量经济利益, 其就应该被资本化。

ACOFB法认为, 无论发生环境成本是否会带来经济利益的增加, 只要它是企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必要条件, 其就应予以资本化。

对于环境成本的资本化确认方法, 国际上主要的会计组织仍是意见不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张采用IFB法, 并针对目前企业中的五类环境成本制定了具体的确认指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张采用ACOFB法, 认为只要发生的环境成本是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必要条件就应该进行资本化。

三、相关建议

1. 尽快制定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会计准则。

虽然国际上有些会计组织已针对环境成本出台了一些会计准则, 但都只是建议性的, 并不是硬性规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是一个指南, 企业管理当局仍可能自由选择环境成本的确认方法。相同的环境成本, 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 有的作为费用处理, 有的则可能被资本化。

根据不同的会计准则处理的结果更是大相径庭。例如, 某企业清理以前污染的一块土地,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规定, 如果环境清理的成本是可收回的, 并且能增加未来的经济利益, 则该成本可以被资本化, 但确认的金额不能超过可收回的金额。但是,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紧急问题工作组则认为, 该土地的净化成本应该进行费用化处理。这样做的原因是该土地在净化后的状况并没有恢复到其被污染前的状况, 并且对其净化并不能减少和防止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对该土地再次造成污染, 只是对过去已发生污染的治理。这种做法使会计报告缺乏可比性, 容易造成管理当局人为地操纵利润, 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 采用IFB法与ACOFB法相结合的确认方法。

虽然IFB法要求发生环境成本能够带来增量经济利益时对环境成本进行资本化处理, 符合经济学的观点, 也符合传统财务会计原则, 但是这种做法忽略了环境会计的特殊性。环境会计产生的主要动因是进行环境管理, 并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 以反映企业行为产生的环境效应对社会以及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因此, 从环境角度看, 有些环境成本并不一定符合IFB法的资本化或费用化的确认标准。所以, 在实务中应该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IFB法与ACOFB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

(1) 企业为了生存而必须发生的环境成本。当一个企业完全是为了在市场上站住脚而发生清理或防止污染的支出时, 由于这项支出是企业存在的前提, 它确保了企业未来资产的价值 (如果不发生这项支出, 企业未来资产的价值就会减少, 甚至降至清算价值) , 因此笔者认为, 无论这项支出能否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能否带来增量经济利益, 我们都应该对其进行资本化处理。

(2) 为改善企业形象而发生的环境成本。当发生的环境成本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带来间接经济利益时, 我们应该将其进行资本化。但是笔者认为, 当一项支出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时, 这类似于财务会计中未经买卖的商誉, 出于谨慎性考虑, 不应该进行资本化处理。

3. 加深对环境成本资本化形成的环境资产的认识。

环境资产应该包括自然环境资产和人工环境资产。自然环境资产是指全人类及其后代共有的自然资源。由于自然环境资产的价值计量理论还不成熟, 因此在微观会计体系中核算自然环境资产还有困难。人工环境资产是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的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与环境相关的资产。很明显, 环境成本资本化形成的环境资产属于人工环境资产。

4. 加强环境会计法规建设, 以减弱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的随意性。

目前已有的会计准则或建议书中没有详述企业在处理环境成本时考虑环境因素应达到的程度, 即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环境要求还是符合社会大众的环境要求。这种模糊的规定使会计人员具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不利于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摘要:本文指出企业环境成本确认存在确认标准模糊、混乱, 费用化确认多、资本化确认少等问题, 同时提出目前存在的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标准和资本化确认方法, 并提出应加深对环境成本资本化形成的环境资产的认识、加强环境会计法规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资产,资本化,费用化

参考文献

[1].史丽芸.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基于企业预防环境污染的核算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4

[2].岳红, 赵宇.对环境成本会计理论问题的几点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4

[3].王建波.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发展, 2008;4

成本确认 篇2

【摘 要】准确计量合同收入与费用,是施工企业核算的主要内容。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上也表现出一些特殊性。本文从现行会计制度关于对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成本确认的规定出发,通过对完工百分比法运用实践的分析,揭示合同预计总收入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合同预计总成本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进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确认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确认;改进对策

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建造合同收入更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准确计量合同收入与费用,是施工企业收入与费用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成本确认现状及其分析

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资产或者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数项资产而订立的合同。这里所讲的资产,是指房屋、道路、桥梁、水工建筑物等。建造合同有建设期长、造价高等特点。

(一)目前会计制度对建造合同收入、成本确认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中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二)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实践

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条件是:①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②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③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④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

1.完工进度的衡量

完工进度的衡量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根据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计量;第二种是根据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来计量;第三种是根据已完合同工作的测量来计量。

2.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费用计算

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毛利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以前会计年度预计损失准备

3.完工百分比法的利弊分析

(1)完工百分比的优点分析

①符合收益与成本配比原则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与费用,考虑了施工企业的特点,使施工企业在确认收入和费用上有据可依,从而避免各会计期间的工程收入、费用产生大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工程项目的总成本,确保其利润。同时,使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合理地确认收入,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流入和经济结果的可靠计量,符合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

②能及时提供与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内部控制

采用完工百分比,能在项目没有完成之前,确认各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应确认的收入,一方面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决策信息,另一方面能通过收入和费用等相关会计信息发现项目施工中的费用控制问题,便于加强内部控制,改善项目成本收入和利润。

③督促企业做好成本核算,保证各项财务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确认完工百分比的一项依据是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这就要求企业做好累计发生的成本计量和合同总成本的预计,即企业必须准确的归集各类成本。

在企业做好了各项成本的确认后,采用完工百分比,合理预计总成本及施工利润的情况下,确认的收入不会有太大变动,由此利润变动幅度也不会很大。因此能保证各财务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2)完工百分比的缺点分析

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

采用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时,最关键的要素是确认完工进度,而根据完工进度的衡量方式,大多时候完工进度与当期累计发生的成本和预计总成本有关,因为施工合同履行期间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施工项目预计总成本会和实际成本存在出入,进而影响每期成本和利润的确定。

实行完工百分比法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很高,该工作并不仅仅与财务部门有关,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要准确预测合同收入和成本,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而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管理手段也很落后,有可能降低施工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②可能导致人为调节利润

因为施工过程中资产或负债的确认有变动的空间,使得人为调节利润存在可能。在实际工程项目按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中,很多企业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完工进度,这

摘自:学士论文{#GetFullDomain}

种将完工进度与成本结合的做法,有利于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以及平衡各期的会计利润,但也意味着完工进度可以由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利用成本调节收入和利润,不能真实地反映施工项目的经营绩效。

(三)完工百分比法运用存在问题的分析

根据完工百分比的运用条件可以看出,工程项目只有符合三个必须,即必须有合同总收入、必须有未完工程预计成本、必须有已完工程实际投入成本,才能使用完工百分比法。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建造合同工程项目很难完全满足上述条件,比如地质、气候、工期、质量、安全、资金、不确定变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收入、成本,因此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很难确定,有的工程项目甚至到工程完工时仍不能准确确定收入,只有完成最终结算时才能确定。若简单地套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将直接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

1.合同预计总收入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1)合同总造价组成修正

“合同总造价”中包含有合同暂定金。合同暂定金只是工程造价变动范围的一项控制指标,将来发生与否不能确定,因此不能作为收入处理,应根据履行合同变化适度修正预计总收入。除上述暂定金外,“合同总造价”中的安全生产费、合同包干风险金等价金组成也需要根据合同履行情况不断进行修正,以确定“预计合同总收入”。 (2)合同数量清理修正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的“合同总造价”是根据招标方提供的数量或设计图进行投标报价形成的,但在施工单位进入现场,根据施工图重新复核施工图数量时,设计图与施工图之间有时会产生量差,导致修正“合同总造价”。

(3)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

建筑工程合同变更业务非常普遍。有技术、工艺方案的变更,也有工程实体发生变更,变更通常对“合同总造价”产生的影响。

由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审批工作繁琐,甚至工程完成后仍没有完成审批手续,因此,当工程项目发生变更设计项目时,很难预计总收入。

(4)合同索赔、奖励等影响合同总收入

建筑施工合同由于跨期较长,合同履约过程难免产生合同违约责任。常见的合同违约行为有:施工图纸不到位、变更设计、延期支付工程款等,违约条款同样影响“合同预计总收入”。

2.合同预计总成本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1)成本费用的变动性

对于工程实体部分,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耗用数量同工程数量成正比例关系,但工、料、机采购单价会随市场变动而变动;对于施工现场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及相关费用,只要项目管理规模确定,每个月的耗费也基本固定,并与工期(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工期越长现场管理服务费用越多,因此相对整项工程又成为变动费用。对于上述成本费用结构的变动费用,在变动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很难预计出未完工工程预计总成本。

(2)经营风险的不确定

由于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大,露天施工作业,工期、安全、质量、资金、气候、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每个影响因素的强弱程度、深度、广度都很难预估,并且每个影响因素的产生都可能带来诸多因素的连锁反应。例如投资方资金不到位,可能会延长工期,进而增加管理服务费用;资金紧张会带来生产原材料的赊购提高采购成本等。

(3)已完工程后期维修费用

建筑施工合同通常约定有质量保修期,如果工程发生质量问题,施工方仍然需要承担责任。对于已完工程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会计部门能够准确统计完成,但已完工程后期可能产生的维修、保养费用则较难预计。

二、改进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成本确认的建议

针对建造工程承包合同在确认收入和成本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确认易采用验工计价法。验工计价是指对施工建设过程中已完合格工程数量或工作进行验收、计量和对经验收、计量的工程数量或工作进行计价活动的总称

。验工计价法的具体运用如下:

1.收入确认

普通工业、商业确认收入是根据当期“销售数量×销售单价”计算得出。施工企业将上述计算过程称之为“验工计价”。

日常业务工作的验工计价和收入产生不一致的直接根源在于计价时间的不同步:①验收条件导致的滞后计价,比如混凝土灌注需要经过28日强度才能计价;②半成品不予计价,比如桥梁桩基计价是以成桩为计价单位,成桩则包括挖孔、制作钢筋、灌注混凝土等工序,施工在前的挖孔等工序不予计价;③其他原因计价与实际完成不同步,比如投资方由于资金短缺,人为推迟计价,又比如所有施工实体条件都具备,但因为资料存在问题不予计价等原因所致推后计价,另外也有为某种目的采用提前验工(工程中称之为“超验工”)现象。

笔者认为,可根据投资方已批复的“验工计价”资料为基准,在该资料基础上修正验工计价结果作为会计收入处理,具体的修正方法为:

会计收入=已批复的验工计价-超验工+已完未验

已完未验可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半成品未验,会计上可比照工业企业的期末在产品换算成完工产品的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工程数量;二是其他原因形成的未验工程,视同为完工工程数量计算验工价值。

2.成本确认

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时,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被掩盖在了收入与成本配比中,因此成本的多少不影响会计结果。但在运用验工计价法时,则需要考虑当期的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将同收入不匹配的成本往后摊销或预提列账,从而保持收入、成本的匹配一致。

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可以按照普通工业、商业成本费用的归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期末则可直接利用会计账面成本作为建造合同成本看待。

通过上述方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是现实工作中施工企业用于经济活动分析的常用方法,具有科学性,因此,可作为施工企业建造合同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的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王微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会计法律法规汇编[J].立信会计出版社,.

李志远,杨柳,刘冬梅.施工企业会计实务[J].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3]吴从庆.试论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学术理论与探索,(9).

房地产企业成本的确认 篇3

一、开发成本

(一) 开发成本的构成

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开发产品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土地征用费及拆迁安置补偿费, 前期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基础设施费, 公共配套设施费, 开发间接费用、借款利息等。

1、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土地征用费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指为取得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是征用农村土地时发生的费用, 主要有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耕地占用税等;拆迁安置补偿费包括拆迁安置费和拆迁补偿费。

2、前期工程费, 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等。

3、建筑安装工程费, 指以出包方式或自

营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等, 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 (建筑、特殊装修工程费) 、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给排水、电气照明、电梯、空调、燃气管道、消防、防雷、弱电等设备及安装) 以及室内装修工程费等。

4、基础设施费, 包括开发小区内的道路, 供水, 供电, 供气, 排污, 排洪, 通讯, 照明, 环卫, 绿化等费用。

5、公共配套设施费, 指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

6、开发间接费用, 包括组织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工资、职工福利、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

7、借款费用, 是指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指竣工结算前允许资本化的部分) 。

(二) 确定开发成本的归集对象

房地产企业在对上述开发成本进行核算时, 应首先确定成本归集对象, 即成本核算单位。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开发规模的大小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对于小规模的开发, 如单幢或几幢房屋的开发, 可将全部开发量作为成本归集对象, 设立一个成本核算单位。对大规模的开发, 如街坊改造或小区开发, 则应科学地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如果成本核算对象过细 (如以单幢为单位) , 就会增加工作量, 使核算工作繁琐化;如果简单地以整个小区为核算单位, 会因小区较长时间的建设周期而使成本核算资料滞后, 失去其在管理上的作用。故对于大规模的开发, 应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工期进度作为确定成本归集对象的主要依据, 比如将一个小区内不同类型的商品房按不同的开发期进行分块, 每一个块即为一个成本核算单位, 这样不但便于费用的归集和成本结算, 还能保证成本数据更接近实际, 留下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成本数据。

(三) 共同性开发成本的分配

房地产企业的上述开发成本可以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可根据有关会计凭证、记录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中, 比如建安工程费。间接成本能分清负担成本对象的, 直接计入有关成本对象中;因多个项目同时开发或先后滚动开发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 则应根据配比的原则按一定方法配比计入有关开发项目的成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土地征用费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的间接费用、借款费用即属于间接成本。

上述不能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间接成本 (不含借款费用) 归集完毕后, 应当采用何种方法分配计入成本对象呢?在实际工作中, 有多种分配标准:如占地面积、可售面积、建筑面积等。笔者认为按建筑面积分配较为合理, 其原因是:首先, 因各建筑物的占地面积需经国土部门核定, 可能存在滞后性, 如按占地面积分配, 操作起来会有困难;其次, 如按可售面积分配, 由于可售面积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有所调整, 如此前已售开发产品成本已经结转, 会造成未售与已售开发产品成本分配标准不一致。反之, 按照建筑面积 (扣除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面积) 分配, 则可保证已售和未售开发产品成本分摊的合理性、一致性、准确性。

允许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则应按各个项目占用资金的多少进行分配。

二、销售成本

(一) 对未完配套工程成本的处理方法

在房地产开发中, 一个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通常需要较长时间, 往往会出现住宅已经建成而配套工程尚未投入使用, 或者住宅已经销售而道路、绿化尚未完工的情况。这种商品房与配套设施建设的时间差, 使得那些已经具备使用条件、并已出售的商品房应负担的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无法按照配套设施的实际成本来计算。为了及时结转小区内已出售商品房的开发成本, 以便与销售收入相配比, 就需要采取预提方式, 将未完工的配套设施的预计建设费用计入已销售商品房的开发成本。其计算方法一般是以未完工配套设施预算为基数, 计算出已出售商品房应负担的数额, 作为预提费用计入已出售商品房成本。待开发小区全部竣工决算时, 再调整预提配套设施费用, 以保证整个开发小区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二) 商品房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 房地产企业结转商品房销售成本大致有以下两种方法:

1、按面积结转。

先将完工开发产品总成本除以总建筑面积 (扣除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面积) 得出单位成本, 再将已售面积 (不区分产品类型) 乘以单位成本即为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未结转部分为存货。由于商品房售价受楼层、朝向因素影响, 售房价格差异很大, 笔者认为采用上述结转方法计算出的经营成果容易失真。

2、按成本售价比率结转。

当开发的商品房达到可销售状态时, 企业将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 此计划销售价格可作为成本分配标准, 将完工开发产品总成本除以计划销售总额计算出计划销售成本率, 以此来进行销售成本的结转。此方法可解决商品房销售成本结转错位这一特殊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有实际售价成本率结转法和计划售价成本率结转法。

实际售价成本率结转法, 是在季度前两个月按实际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当期销售成本, 季末再按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减去季度前两个月已转销售成本计算出季末销售成本的方法 (倒挤法) 调整。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 优点是可以减少工作量。缺点是季度前两个月受房价折扣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且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较详细的成本资料。

计划售价成本率法, 就是始终按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进行成本结转。这种方法虽然结转工作量较大, 但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提供信息可靠及时, 并将结转成本工作量分散在日常工作中, 适用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

摘要:房地产行业资金投入量大, 开发周期长, 产品类型多, 成本内容繁杂。本文总结了房地产企业成本的构成, 讨论了开发环节如何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共同性开发成本怎样分配, 销售环节中对未完配套工程成本如何处理及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等, 对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成本,确认

参考文献

[1]、吴月云.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与成本确认及其涉税问题[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6 (9) :44

成本法确认投资收益的简易方法 篇4

[例1](1)甲企业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2007年2月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度现金股利5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通常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分析:乙公司宣告分派的2006年度现金股利,是其接受甲企业投资前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甲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50×10%=5 (万元),不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即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5万元。会计分录为:

(2) 20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万元;2008年2月6日,宣告分派2007年度现金股利120万元。

分析:乙公司2007年度出现盈利并宣告分派该年度的现金股利,是其接受甲企业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所以,甲企业应确认应收股利增加,即借记“应收股利”120×10%=12 (万元);应确认投资收益增加,即贷记“投资收益”150×10%=15 (万元),未能收到的收益15-12=3 (万元),应转回初始投资成本,转回数额3万元小于已冲减数5万元,符合准则的规定,则会计分录为:

(3) 2008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10万元,2009年2月6日,宣告分派2008年度的现金股利210万元。

此例性质同(2),甲企业应确认应收股利增加,即借记“应收股利”210×10%=21 (万元);应确认投资收益增加,即贷记“投资收益”210×10%=21 (万元),借、贷相等,则不冲减也不转回初始投资成本,会计分录为:

(4) 2009年,乙公司亏损30万元,2010年2月6日,宣告分派2009年度的现金股利50万元。

分析:乙公司宣告分派2009年度的现金股利,甲企业应确认应收股利增加,即借记“应收股利”50×10%=5 (万元),但2009年乙公司出现亏损30万元,甲企业应确认投资损失,即借记“投资收益”30×10%=3 (万元),按照“准则”规定,因甲企业本期应收股利数额大于其应得净利润数额(为亏损),所以应冲减投资成本5+3=8 (万元),会计分录为:

(5) 2010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万元;2011年2月6日,宣告分派2010年度的现金股利40万元。

分析: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甲企业应确认应收股利增加,即借记“应收股利”40×10%=4 (万元);乙公司出现盈利,甲企业应确认投资收益,即贷记“投资收益”150×10%=15 (万元),未能收到的收益15-4=11 (万元),应转回初始投资成本。但按照会计准则,转回的初始投资成本不得大于其累计冲减数额:5-3+8=10 (万元),即初始投资成本只能转回10万元,而应收股利确定为4万元,则投资收益应确认10+4=14 (万元)。只有该类情况,需倒推投资收益金额。

[例2]A企业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2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B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20万元。

B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50万元。

B公司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的2006年度现金股利,是其接受A企业投资前产生的累积净利润,A企业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分配份额应冲减投资成本。会计分录为:

(1)若2008年5月2日,B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度现金股利30万元。

A企业应借记“应收股利”:30×20%=6 (万元),贷记“投资收益”:50×20%=10 (万元),会计分录为:

(2)若B公司2008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7年度现金股利25万元。

A企业应借记“应收股利”:25×20%=5 (万元),若贷记“投资收益”:50×20%=10 (万元),则出现应转回投资成本=10-5=5 (万元),大于已冲减数额4万元,不符合准则规定。按照准则,允许转回投资成本只能是4万元,那么,投资收益也只能是5+4=9(万元)。所以,会计分录为:

(3)若B公司2008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7年度现金股利40万元

A企业应借记“应收股利”:40×20%=8 (万元),贷记“投资收益”:50×20%=10 (万元),本期应转回投资成本=10-8=2 (万元),小于已冲减数4万元,符合规定,则会计分录为:

(4)若2008年5月1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60万元。

A企业应借记“应收股利”:60×20%=12 (万元),贷记“投资收益”:50×20%=10 (万元)。因本期A企业应收股利数额大于其应得净利润数额,所以应冲减投资成本12-10=2 (万元)。会计分录为:

刍议环境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篇5

关键词:环境成本,可持续发展,确认计量

一、环境成本的内涵

1. 环境成本的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是一个在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会计职能和范围, 它批判地继承了传统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环境会计具有其特有的理论框架和基础:

社会成本理论。该理论最早在十九世纪初提出来, 认为应该从物质世界的整体循环过程来对待成本, 需要考虑人类的劳动和自然界物质资源的耗费以及对破坏的弥补成本。该理论作为环境成本的理论基础, 能够将环境作为企业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考虑和衡量, 资源价值参与到了社会生产过程, 环境的消耗也在实现产品收入的同时得到了补偿。

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寻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是环境成本会计的基础, 在根本上界定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和内容, 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受托责任理论。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共有资源, 为社会大众所有, 企业作为是这些资源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这样就直接产生受托责任, 也就给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和必要性所在。

外部性理论。所谓的外部性是一个相对性概念, 是指如果某一经济主体的采取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市场信号显示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个体以牺牲社会收益下降为代价获取利益。采用环境成本会计, 正是应对外部性的要求, 将企业对环境的消耗纳入到了成本核算中, 具有全局性概念。

2. 环境成本的含义

由于环境成本会计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 所以目前在经济学领域、管理学领域以及会计学领域都有所研究。选取的角度不同, 对环境成本的定义以及扩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单单是考虑会计领域, 就存在诸多看法。

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定义, 以对环境负责为原则, 以管理企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为目标, 核算企业活动对环境资源的耗费。具体而言, 环境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作为责任主体, 要以环境保护为责任中心, 核算经营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 包括主动承担的成本以及被动产生的费用。

在我国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则是徐玖平教授提出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永久性经营的假设下, 所发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以及其他预防性成本。

3. 环境成本的特点

环境成本作为相对较新的研究概念, 与传统的生产成本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金额较大。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国家政府的环境保护力度提高, 对企业的的环境保护立法也越来越严格, 多方面对企业加强监督, 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金额较大。 (2) 不稳定性。环境成本的大声具有不稳定性, 一方面, 它的发生时点具有不规律性, 该项目的发生并不是均衡的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 环境成本的产生阶段会因为行业的不同而发生在不同的阶段, 各个阶段的支出成本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3) 计量难题。环境成本的支出是发生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的, 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成本, 但是环境成本的消耗却是于无形之中的, 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这就增加了对环境成本的计量的难度。 (4) 潜在成本提高趋势增强。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显现的, 中间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这种潜在性的成本, 这样一部分的环境成本的承担者就变成了消费者, 但是随着社会大众的维权意识的提高, 就会加快企业对环境成本确认的速度。

二、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1. 环境成本的确认

目前对环境成本确认存在的困难之处主要在于我国会计准则并有对环境成本确认的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明确的, 结合传统快即成本的确认基础, 我们可以推导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

(1) 导致环境成本支出的事项已经发生

具体而言,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产生环境成本的活动已经发生, 例如, 企业开动环境治理工程; (2) 与保护环境相关, 能够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消损; (3) 该项活动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降低。

(2) 支出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相对于传统成本的核算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它在范围上更广, 在核算过程中更为复杂, 在计量时候要结合货币、实务、劳动、技术等计量方式进行核算。例如对一些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就要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核算。

2. 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就是需要量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 即按照一定的计量单位和属性, 对企业发生的事项按其特点在数量和金额上进行确认、计量的过程。

目前, 在企业的应用过程中, 根据企业环境成本的不同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 (1) 汇总归纳, 应用于计量环境负债和环保专门支出, 具体包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和环保专项支出; (2) 差额求值法, 用于计量非专门环保投资支出, 例如按照当期支出总额与不涉及环保支出的差额来确认环境成本; (3) 固定比率法, 主要应用于无法直接衡量环境支出的情况, 企业根据以往的支出数据作为参考确定环境成本支出比例。

上述对环境成本的介绍仅仅是冰山一角, 环境成本会计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更加深入并且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帆.中外环境成本会计比较[J].会计评论, 2012 (4) .

成本确认 篇6

一、与电子商务收入确认有关的会计问题

(一) 营业收入

收入确认的主要原则是“实现”, 就是要把非现金资产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要求权, 具体有三个标准:收入必须能够可靠计量;这一计量需由外部交易验证;与收入相关的关键事项已经发生。其中最后一条标准是最重要的, 它表示收入应当是在盈利生成过程主要活动完成时的确认入账。根据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式, 可以把电子商务归于以下类型:一是电子商务网站仅仅作为媒介, 第三方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服务或者进行商品销售, 当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企业上达成交易之后, 实际的商品或者实际的服务是由第三方直接提供给顾客, 这里电子商务网站只是一个使供需双方达成交易的平台, 是与第三方通过协议合同收取一定交易比例的手续费。这个时候, 电子商务是以总额入账还是以净额入账的关键判断点在于:如果电子商务网站没有商品的所有权, 对商品的交易过程不承担风险, 只是充当一个代理人的角色, 那么这个交易应该以净额入账, 就是以向顾客收款金额扣除交给顾客的实体商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后的金额入账;相反, 如果电子商务企业是充当委托人的角色, 就要以总额入账, 就是向顾客收款的金额入账。二是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签订相应的合同, 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商品所有权买断, 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卖出商品。这样, 电子商务企业除了享有产品的所有权, 还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消费者直接和电子商务企业发生关系, 一旦发生退换货, 都由电子商务企业来承担, 当然,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商品或者服务的问题, 需要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 顾客在电子商务网站的交易, 以向顾客收款金额扣除, 交给顾客商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后的金额入账。电子商务企业如果只作为代理机构, 就不需要承担和商品与服务相关的风险和报酬, 只需要显示它从第三方赚取的佣金。但是由于现实复杂的环境, 委托人和代理机构很难区分, 那么就需要仔细分析, 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给消费者商品和服务的类型以及消费者等方面来判断是不是应该作为收入来处理。

(二) 广告营销版面收入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 网站都会在自己的页面上留下一定的空间给广告主, 以接受其他的横幅广告、flash切换广告的刊登, 尤其是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 这就是广告收入。每个公司收取广告的费用是不同的, 一般的规格主要是以自身拥有的网民数量为依据。这个时候如果是电子商务企业之后有相应的广告代理商来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 那么在电子商务企业向广告代理商提供版面收取费用的时候, 广告代理商就扣除佣金以后把广告费收入净额交给电子商务企, 电子商务企业的营业收入就要以净额入账。如果没有广告代理商, 电子商务企业自己整体承担全部应收款, 就以总额入账。

二、电子商务会计成本确认分析

电子商务会计成本问题的分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领域, 除了相应的硬件成本, 软件成本, 其中的通信成本、员工费用、培训成本、物流费用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一) 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事实上包括了在电子商务中商品交易的第一次运送成本以及后来由于消费者退换货引起的处理以及运送费用。这项费用可以向消费者收取, 也可以把此作为定价的一部分而不另外收取。对于由于处理和运输而产生的成本向顾客收取的费用,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公司把它计为收入, 因此发生的成本计为营业成本;而有些公司并不将此直接计为收入, 让这部分来抵减成本。但在实事上, 向消费者收取的这部分费用是为消费者处理商品以及送货产生的, 并且该费用也是要缴纳营业税的。因此, 这项收费应该确认为互联网公司的其他业务收入, 这样把收到的款项和于此产生的成本分开来计, 对企业利润中心核算有很有效的作用。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 如果很多时候都是为消费者承担运费, 那就可以把这部分支出作为销售成本计入, 但如果是偶尔承担, 把它费用化处理就更加合理化。

(二) 网站的开发与后台的运行维护成本

电子商务交易的实现是通过具体网络信息平台的数据信息展示来保证的。要使实体的商品和实际的服务能够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达成, 网站的基础开发以及后续的后台运行维护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而由此产生的费用也成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财务负担。电子商务交易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信息的即时性, 消费者要能够看到网站上商品信息的不断更新, 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 使消费者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 但这样的不停更新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 如果针对某个目的进行的网站维护升级以及开发所发生的支出在以后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就应该将其资本化。另外, 除了网站开发和维护, 电子商务交易进行的信息维护也需要足够强大的数据库来进行支持和信息分析, 比如消费者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需要根据不同特点, 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交易的商品类型对消费者偏好进行分析, 根据顾客的需求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提高顾客留存率。由于电子商务竞争的激烈化, 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大对客户信息方面的投资, 因此也不应该把这类支出作为费用处理。

正在运作的电子商务模式基本上都是一种建立网站的方式, 需要投入较高的维护费用、运行费用和设备成本, 以及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带来的费用。因此, 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行要有较大的投入支撑。那么怎么在电子商务的运作成本上减少费用和开支是进行成本分析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电子商务的会计计量

(一) 重新审视历史成本, 以计量现行成本为主

历史成本就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有关条例, 除了国家另有规定, 资产入账价值不能调整。资产入账价值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 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相背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但在电子商务时代, 历史成本提供的信息难以满足现在的需要。现行成本能够随着商品价格的调整及时对资产价值进行调整。由于快速性和即时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了很大的变化, 存货状态能够降低很多甚至是没有, 那么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的差异就会少很多, 就能减少因存货等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带来的弱相关。所以, 产品更新换代, 技术改变加快, 历史成本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电子商务交易时代, 会计计量必须转变为以现行成本为主。另外, 电子商务的网络环境提供的实时计量技术也为使用现行成本提供了保障。

(二)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

资产事实上能够带来未来的经济效益的, 因此, 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来进行会计计量是一种很好的计量方式。对于有形资产而言, 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更符合投资者的需求。对很多新成立的公司, 他们也都愿意看中自身利益, 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作为自身市场价值的重要估值方式。在电子商务时代, 能够客观、有效的确定年预期现金流量、预计年限、适用的年贴现率, 更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提供了可行之处。所以, 企业是可以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方法的。

(三) 增加非货币因素的计量

传统会计都是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 但是目前电子商务交易, 很多知识等无形资产都代替了传统的物资等有形资产, 并且这些人力、知识资本是现在电子商务企业生存的关键, 也是获利的关键, 这些因素都是传统货币不能客观度量的。电子货币的出现, 对传统的货币计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过去的货币已经不能满足计量的需要。因此, 在电子商务交易的电子货币的主流形势下, 要满足电子商务交易会计核算的需要就必须在货币计量的因素之外, 增加电子货币和其他非货币的因素的计量, 这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决策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 在电子商务交易迅速泛化的当前社会, 传统会计的计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并且在这样迅猛发展的态势下, 电子商务的收入和成本的确认问题也成为要分析的重要问题, 电子商务的会计计量也要求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适应这个发展。收入和成本的确认, 会计计量的规范化能够为企业信息决策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摘要: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时代全新的商业模式, 会计对这个模式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其进行的收入和成本的确认是新模式之下的一个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加强对电子商务会计收入、成本确认与计量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确认,计量

参考文献

[1]王霞.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J].会计之友, 2007 (01) .

[2]贠明猛.电子商务企业的特殊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8) .

[3]肖继辉, 孟婷.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J].论坛, 2013 (04) .

成本确认 篇7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17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近20年的迅速发展,行业自身日渐壮大成熟。据2011年7月中投顾问发布的最新版《2011-2015年中国建筑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所述,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及时、规范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收入、成本确认核算工作,使建筑业能做大、做强,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加强建筑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收入成本确定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十四号准则”)主要规范了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主要包括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建筑业直接从事建筑安装所提供服务等实现的收入;另外,企业发生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建筑安装企业业对外出售剩余的原材料、利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

企业发生的既不属于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其他活动,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属于收入。应当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十四号准则”规范的是不同形式的收入,即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条件和计量问题。

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方式有其特殊性,所建造或生产的产品通常体积巨大,如建造的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造或生产产品的周期长,往往跨越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所建造或生产的产品的价值高、不具有可复制性,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核算等存在较大差别。在实际中,建筑安装企业在开始建造或生产产品之前,通常要与产品的需求方(即客户)签订建造合同。而与建造合同相关的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有其特殊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十五号准则”)就是针对这些特殊性,规范了特定企业(即建造承包商)建造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建造合同成本的会计处理、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等问题。

由此可见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收入成本确定的依据除了要遵循“十四号准则”的一般要求外,还得遵循“十五号准则”的特殊要求。

2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核算的主体和期间

建筑企业项目核算的主体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满足下列三项条件的,每项建造项目应当分立为单项合同,单独作为一个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1)每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

(2)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双方能够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

(3)每项资产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单独辨认。如果不同时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不能将合同分立,而应将其作为一个项目核算主体进行会计处理。有的项目建造虽然形式上签订了多项合同,但各项资产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上是密不可分的,实质上是一项合同,在会计上也应当作为一个核算对象。

建造合同在执行中,需求方(客户)可能会提出对原有项目进行部分增减的要求,从而与建造安装企业协商变更原合同内容或者另行签订建造增减资产的合同。根据不同情况,建造增减项目的合同可能与原合同合并为一项合同进行会计核算,也可能作为单项合同单独核算。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但实际中,受行业的特殊性和各种条件的影响,全部按月对工程项目进行核算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筑安装企业也可以根据人力、进度、季节及不同需求方的客观实际等具体情况和自身条件按季度进行核算,但在年度终了,必须进行会计核算,确定年度该核算主体的收入和成本费用,以确定该项目的年度经营成果。

3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收入的确认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四、十五号的规定,建造合同的收入包括以下两部分:

(1)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指的是承包商和业主在最初签订合同的时候共同商议的合同总金额。

(2)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

合同最初商议的合同金额,是承包商和业主商议设定的,是最基本的合同收入,而合同的其他收入途径,比如变更,索赔,奖励等等,是需要在合同进行中确定的。

对于建造合同结果能进行可靠估计的收入确认,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完工百分比法是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合同进度及本期业绩的有用信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完工百分比的确定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如下三种办法:

(1)根据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

(2)根据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

(3)根据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确定。

采用上述第一种办法确定完工百分比,计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仅指形成工程完工进度的工程实体和工作量所耗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包括与合同未来活动相关的合同成本以及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

对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则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合同收入和费用,而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

4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确认

成本就是为了完成一份建造合同而消耗的成本,合同成本是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最后终止所花费的,一切与合同的执行有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其中“直接费用”就是直接为合同服务的,这种费用直接就能看出其效果,能够直接放到合同成本核算内。而“间接费用”就是和合同最终的发生没有直接性归属的对象。

合同的直接费用包括四项内容:耗用的材料费用、耗用的人工费用、耗用的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用。

建筑基础工程成本确认的依据:

(1)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成本确认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项目的具体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3)进度报告。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此外,进度报告还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事态还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损失。

(4)工程变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当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已发生工程量、将要发生工程量、将要发生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5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预计损失的确认

建筑安装企业的产品在交付需求方(客户)前,应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期末应当对其进行减值测试。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整,一些建筑安装企业对预计发生亏损的项目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是要克服的。如果建造合同的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则形成合同预计损失,应提取损失准备,并确认为当期费用。合同完工时,将已提取的损失准备冲减合同费用。

6 项目核算的会计处理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核算的会计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等资料中有详细的案例,笔者不再赘述,只要把握住上述要点,可根据执行建造合同的具体情况进行项目核算的会计处理。

摘要:做好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安装企业得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中小建筑安装企业或改制转型后的实施项目核算的建筑安装企业,在项目核算中存在着以收抵支、简单承包等现象,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建筑安装市场的特点,结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收入、成本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筑安装企业,项目核算,收入成本确认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3号(.财政部分别在2008年8月7日、2009年6月11日发布).

[4]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2010年12月份出版).

成本确认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收入,确认与计量

一、施工企业合同收入的构成

施工企业合同收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即施工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最初商定的合同总金额,它构成了合同收入的基本内容;二是,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

(一)合同变更

合同变更是指客户为改变合同规定的作业内容而提出的调整,在客户能够认可因变更而增加的收入,并且该收入能可靠计量的条件下,该变更收入才能构成合同收入。例如,某铁路施工企业与客户签订了一项铁路建造合同,建设期为2年,建设里程为100公里,第2年,客户要求将原来的里程数变更为120公里,并同意增加合同造价2000万元,如果双方能将增加的2000万元达成一致,则应将变更合同增加的2000万元计入企业的合同收入。

(二)合同索赔

合同的索赔是指因客户或第三方的原因造成的、向客户或第三方收取的、用以补偿不包括在合同造价中成本的款项,根据谈判情况,预计对方能够同意该项索赔,并且对方同意接受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该索赔才能作为收入的一部分予以确认。例如,某铁路施工企业与客户签订了一项铁路建造合同,合同规定的建设期为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同时,合同规定其中某些建设材料由客户提供给施工企业。该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客户的原因,延迟交付材料,致使施工企业在2010年5月之前无法完工,施工企业要求客户支付延迟误工款1000万元,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应将索赔的1000万元计入合同收入中。

(三)合同奖励

合同奖励,是指工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客户同意支付的额外款项,奖励款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才能构成合同收入,一是,根据合同目前完成情况,足以判断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二是,奖励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例如,某铁路施工企业与客户签订了一项铁路建造合同,合同规定的建设期为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2010年5月,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有望提前3个月竣工,工程监理人员认定该工程质量确实达到要求,客户同意向施工企业支付提前竣工奖1000万元,该施工企业应该将奖励款1000万元计入合同收入中,作为合同收入的组成部分。

二、施工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收入确认

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运用这种方法,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合同进度及本期业绩的有用信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

(一)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认定标准

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前提条件,施工合同又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合同,其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标准也不同。

1、固定造价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认定标准

(1)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合同收入一般根据施工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的合同总金额来确定,如果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总金额,且签订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则说明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的计量,反之,合同总收入不能可靠计量。

(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意味着企业能够收到合同价款,合同款项能否收回,取决于合同双方能否正常的履行合同。如果客户与施工企业有一方不能正常的履行合同,就意味着施工企业很可能无法收回工程价款,不满足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的条件。

(3)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

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否清楚的区分和可靠的计量,关键在于施工企业能否做好合同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准确计算合同成本。如果施工企业能够做好建造合同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准确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未完合同成本与已完合同成本的界限,就说明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

(4)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

合同完工进度能够可靠的确定,要求施工企业已经和正在为完成合同而进行工程施工,并已经完成了一定的工程量,达到了一定的工程完工进度,对将要完成的工作量也能做出科学的,可靠的测定。做好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施工企业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及报告制度。

2、成本加成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认定标准

成本加成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的区分和可靠的计量。对于成本加成合同来说,合同成本的组成内容一般在合同中作了相应的规定,合同成本是确定合同造价的基础,也是确定其完工进度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其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的区分和可靠的计量。

(二)完工进度的确定

施工企业对完工进度的确定对收入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确定完工进度一般有三种方法,施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法,该方法是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比较常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合同的完工进度=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100%

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是指形成工程完工进度的工程实体和工作量所耗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包括与合同未来活动相关的成本以及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各种款项。

2、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法,该法适用于合同工作量容易确定的施工合同,如铁路施工,土石方挖掘,砌筑工程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合同完工进度=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合同预计总工作量×100%

3、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法

该方法是在无法根据上述两种方法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技术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施工合同,但这种技术测量并不是由施工企业自行随意测定,而应由专业人员现场进行科学测定。(三)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

在确定了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以后,就可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合同总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费用

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当期确定的合同收入-当期确定的合同费用

对于当期完成的施工合同,应当按照实际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经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合同收入;同时,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经确认的费用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合同费用。

三、施工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收入确认

如果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的预计,则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合同收入和费用,而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一)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

(二)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

例:甲施工企业与客户签订了一项总金额1000万元的合同,第一年实际发生工程成本400万元,双方均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施工企业在年末对该项工程的完工进度无法可靠的确定。

本案例中,该施工企业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收入,由于客户能够履行合同,当年发生的成本均能收回,所以企业可将当年的成本金额同时确认为当年的收入和费用,当年不确认利润,甲施工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000

如果该企业当年与客户只办理价款结算150万元,其余款项可能收不回来,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只能将150万元确认为当年的收入,400万元应确认为当年的费用,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500000

如果使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复存在,就不能再按上述规定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而应转为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上一篇:中职护校下一篇:急性胆囊炎的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