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和验证

2024-07-15

确认和验证(共5篇)

确认和验证 篇1

Cadence Speed Bridge Adapter for PCIe 3.0可实现快速仿真部署及高效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级测试;真实世界工作条件下的系统仿真能力允许在早期进行软硬件协同验证

2013年7月30日, 全球电子设计创新领先企业Cadence设计系统公司 (NASDAQ:CDNS) 宣布推出全新用于PCIe 3.0的Speed BridgeAdapter。它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来验证和确认PCI Express (PCIe) 设计。这一全新适配器在搭配CadencePalladiumVerification Computing Platform一起使用时, 能很容易地建立并快速调试基于PCIe的设计。它向后兼容基于PCIe 2.0、1.1和1.0a的设计。用于PCIe 3.0的Speed Bridge Adapter通过在运行生产级软件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硅片前环境中提供与真实世界流量的高速交互, 缩短了上市时间并降低了系统风险。

Speed Bridge Adapter设计用于硅片前RTL及基于PCIe的ASIC和系统级芯片 (So Cs) 的集成, 并允许在真实世界工作条件下进行系统仿真。该适配器通过实际ASIC或So C软件与硬件、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开发对经过仿真的PCIe 3.0设计进行验证, 并可搭配现有软件及软件测试程序或分析程序一起运行。

Cadence公司负责系统和软件实现集团硬件系统验证的公司副总裁Christopher Tice表示:“设计师们面临挑战, 需要越来越多地在控制日益增强的设计复杂性和日益缩短的上市时间之间取得平衡。PCIe 3.0的复杂程度更高, 例如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8 GT/s) 、向后兼容性要求和不同的均衡标准等。为防止代价高昂的重新设计和上市延误, 设计师们必须在复杂的真实世界条件下, 通过高保真全速接口执行完整的系统验证。”

用于PCIe 3.0的Speed Bridge Adapter现已出货。更多信息, 敬请访问www.cadence.com/products/sd/speedbridge_adapters。

确认和验证 篇2

(1)化学(仪器)分析方法验证内容可按下表确定

(2)化学(仪器)分析方法确认内容可由两名检验人员分别对同一批产品进

行检验(如可能,使用不同的仪器),比较两人的检测结果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人员、分析仪器、试剂等)的适用性,也可根据确认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确认。

(1)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可按下表确定

注:“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2)生物分析方法如需确认,则根据确认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Ⅱ内容进

行确认。

微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确定

(1)若为药典或其他法规的方法,验证时按药典的规定进行验证(2)若为药典或其他法规的替代方法,则需按下表进行验证

碳排放权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篇3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  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

一、引言

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这个无疑会加重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近几年,恶劣天气频发、大气污染、全球气温升高等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出现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等倡导也不仅仅作为口号,而是越来越引人深思。尤其中国近几年的雾霾天气,让全民深感羞愧。

在环境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空气质量恶化这些情况显得尤为严重,其中碳化物可以说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而企业又是碳化物排放的首要责任者,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的核算,所以必须加紧碳排放权会计理论系统建设。199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了《京都协议书》,这对国际环境保护规范的制定起到了深远意义,之后各国开始建立碳排放交易所。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国家发改委也在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范,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

二、碳排放权会计的核算对象

传统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目前碳排放权会计还没有形成准确统一的定义,大致上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是指企业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对企业碳排放权的取得、确认、计量和记录,并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决策信息的过程。

三、碳排放权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需要基本假设,碳排放交易权核算当然也需要基本假设,作为碳排放权会计理论的一部分,应该参照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同时应有其特殊性。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假设有: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可持续发展假设。

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出现停业或者破产。显然,同样适用于碳排放权会计,意味着企业在开始持有并核算碳排放权时,就假设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

会计主体假设是为了明确核算的空间范围,明确经济权利和责任的归属主体。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碳排放权会计的主体假设是指能够独立核算有关碳排放权的经济活动范围限定。

货币计量假设主要是为了给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定量性的信息。碳排放权会计也可以使用数量、质量等计量单位,但是货币可以使碳排放权具有价值信息,所以货币计量最为合适。

会计分期假设是为了企业能够定期及时地向企业相关者提供财务报告,便于了解企业在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信息,所以会计分期也是必要的。

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企业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自然资源不会枯竭的基础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不断发展,保证企业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量。

四、碳排放权会计的确认

(一)碳排放权会计的要素

碳排放权会计是在现有会计的基础上,核定其要素范围,同样与现有会计一样,也是六个要素,分别是碳资产、碳负债、碳权益、碳收入、碳费用、碳利润。

碳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流入的碳资源,例如碳排放权。碳负债是指在过去的交易中形成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出的有关碳排放的现时义务,例如碳排放量超标。碳权益是碳资源与碳负债相减的结果。碳收入是国家奖励企业节能减排收入或者是碳排放权交易收入。碳费用是指企业在低碳活动中,围绕着碳排放权以及产品最后被出售或者终止使用所发生的支出,例如低碳技术设备的折旧费用、碳税等。碳利润是碳收入与碳费用相减的结果。

(二)碳排放权的资产类别

目前学术界对碳排放权的资产类别界定有三种:金融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本文认为将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更为贴切,原因有:(1)企业持有碳排放权主要是为了以后耗用,而非出售,所以不能确认为金融资产和存货;(2)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刚建立不久,将碳排放权确认为金融资产不具可行性;(3)碳排放权不具实物形态,不符合存货的定义;(4)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碳排放权不具实物形态,能够从企业资产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出售,具有可辨认性。综上所述,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更合适。

目前来看,企业的碳排放权主要有两个来源:国家无偿授予,企业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其价值前者我们可以通过交易市场取得,后者可以采用支付价格确认。

五、碳排放权会计的计量

(一)碳排放权计量属性的选择

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价值和公允价值,那么应该采用哪种计量属性必须进行事先探讨。

历史成本主要用于资产初始确认,由于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主要是由国家免费授予的,所以,企业并没有支付金额,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碳资源的初始价值就为零,显然不合适,另外,如果市场上碳排放权价格经常波动,历史成本则在计量成本方面会显得无能为力。采用公允价值,国家无偿授予的碳排放权可以根据市场交易价格来计量,但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允价格不稳定,不能准确的反映资产价值。

基于以上观点,对于碳排放权的计量属性不能单单选择一种,应该两者结合使用。

(二)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

碳排放权的取得有两种途径,初始计量也要分情况。

如果是政府无偿授予碳排放权,存在活跃的市场,就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按照名义金额(1元)进行计量。如果是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取得,初始计量按照企业实际支付的金额来计量。

(三)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

1.碳排放权的摊销。前文我们探讨了应将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对于无法确定其经济利益实现方式的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碳排放权是在企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时损耗的,可以按照实际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重来摊销。

2.碳排放权的减值。碳排放权作为一项可以交易的资产,其价值会受到科技进步、供求变化的影响,所以需要在会计期末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判断碳排放权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根据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两者较高者确定。确认的碳排放权减值确认为减值损失,根据实际情况,减值在以后期间可以转回。

确认和验证 篇4

工艺验证的定义:从工艺设计阶段到商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评价,建立能够使工艺始终如一地传递到优质产品中的科学证据。工艺验证涉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中发生的一系列活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工业指南《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规范》将生命周期方法的工艺验证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工艺设计;第二阶段:工艺确认;第三阶段:持续工艺确认。

任何批次的产品经过商业流通至患者使用之前,制药企业应高度保证产品在生产工艺方面的性能,以便始终如一地生产出满足与鉴别、含量、质量、纯度和效价等相关的属性。此外,还应显示产品在任何阶段的信息和数据,商业化生产阶段的工艺应能在商业化生产条件下始终如一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欧盟GMP附录15《确认与验证》已经明确说明不接受使用回顾性验证的方法,工艺验证、清洁验证均应采用持续确认的方法来进行。我国GMP附录《确认与验证》中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进行了要求,重点提出了“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 生命周期方法工艺验证特点

美国注射剂协会(PDA)第60号技术报告《工艺验证:生命周期方法》中对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和关注点进行了说明,如表1所示。

工艺设计阶段:开发工艺和产品知识,识别产品质量的关键属性、关键物料属性和工艺的关键参数,经过设计研究和开发,建立适当的控制策略。制药开发过程可集中使用质量风险管理(QRM)工具,通过使用系统的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有效控制风险,后期可进行周期性的风险审核。

工艺确认阶段:标志着将制药开发与临床生产转移到日常的商业化生产中。其证明了商业化生产规模中工艺设计的有效性及工艺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同时,能够探测日常生产中的系统监控及规程,并修复产品生命周期中潜在的工艺变异源头。

持续工艺确认阶段:工艺验证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它始于工艺能力评估,并持续贯穿于工艺特征输出、工艺性能确认及历史数据的审核。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期间所收集的信息与数据为日常生产的有效控制策略及有意义的持续工艺确认提供了基础,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在工艺验证的前期完成。

2 持续工艺确认执行策略

我国GMP附录《确认与验证》中对持续工艺确认的执行文件进行了要求,提出“持续工艺确认应当按照批准的文件进行,并根据获得的结果形成相应的报告”。

持续工艺确认需要制定方案,在方案中应当说明持续工艺确认采用的方法、确定的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统计分析的方法等。进行持续工艺确认时,考察的批次应是考察阶段内的所有的生产批次。如果采用其他的验证方法,应该说明选择的方法和依据。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应包括的要素及对应的工作说明如表2所示。

应该对持续工艺确认的具体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该报告的目的是对该阶段某产品的工艺情况进行说明,指出工艺的稳定性和验证状态是否符合相应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相关的工作。

持续工艺确认的报告和工艺确认的报告不同,它不是一个最终结论性的报告,它是一个阶段性的报告,也就是说,持续工艺确认的结论是产品工艺在某个阶段内是稳定的、受控的。

3 老产品的持续工艺确认

针对老产品和老工艺,可以依据历史监控数据的评价,对工艺变异性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进行持续工艺确认执行策略的决策。重要的是,评估当前工艺控制策略的适当性,部分是为判断老产品持续工艺确证中应增加何种方式的取样/监测提供基础。这一阶段的强化取样有助于生成重大变异性的评估,其可为日常取样、监测水平与频率的建立提供基础。

4 持续工艺确认和其他质量体系要素的区别

产品质量和工艺持续受控并不能仅依赖于持续工艺确认一个活动,而要依赖整个质量体系,如偏差、变更、预防性维护、校准、培训等质量体系要素。重点关注持续工艺确认与再验证、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区别。

4.1 持续工艺确认与再验证的区别

持续工艺确认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监测,第2批数据可和第1批数据比较,第3批数据可和第2批数据比较,有足够批次数据后可进行总结或是周期性回顾和分析。

持续工艺确认是一个连续的活动,它的考察对象是在某阶段内所有批次的产品。

定期的再验证,它的考察对象是特定批次的产品。

4.2 持续工艺确认与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区别

持续工艺确认阶段并非是原来所有的回顾性验证或者年度回顾,它更加强调工艺验证的持续状态,即持续的工艺验证并非只局限于在每年年底或者只是选择多批的产品进行分析,而是时刻对产品工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保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跟踪,能够及时发现工艺中的缺陷,并及时纠正,真正体现了c GMP中的“current”的意义。

5 结语

确认和验证 篇5

部分商誉确认法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交易中将购买方的合并成本超过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作为商誉的初始计量金额。在存在少数股权的情况下, 商誉中未包含应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采用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相一致的做法, 即部分商誉确认法。

全部商誉确认法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交易中将控制权取得日被购买企业的整体价值 (而不是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 与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而不仅仅是购买方享有的份额) 的差额作为商誉的初始计量金额。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是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商誉不仅包括归属于购买方的部分, 而且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那部分。

二、部分商誉确认法和全部商誉确认法的选择分析

1. 从资产的定义角度分析。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前所述, 被购买企业由于能给购买企业带来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效应是预期会给购买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源, 所以购买企业在控股合并过程中愿意以高于取得的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成本来购买被购买企业, 超额支付的这部分价款就是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的购买价格。可见, 购买企业购买的这项无形资源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所以, 购买企业应该在控股合并交易行为发生后以该项无形资源实际发生的购买成本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超过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作为商誉的初始计量金额,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然而, 在购买企业控股合并的这一交易过程中, 少数股东并没有发生控股合并交易行为, 他们也没有为被购买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支付任何费用, 所以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这部分无形资源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故不能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基于以上理由, 笔者认为,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商誉只能包括购买企业实际购买的这部分无形资源, 而不应包括少数股东未购买的那部分无形资源。

2. 从对被购买企业的无形资源的控制权角度分析。

如前所述, 合并商誉 (或外购商誉) 的内在价值是由被购买企业自身各项资产产生的协同效应和被购买企业与购买企业的资产一起产生的协同效应这两部分构成。由于被购买企业被其原有股东所拍卖, 所以可以认为被购买企业自身各项资产产生的协同效应已很小或近似于零。然而, 购买企业却愿意购买被购买企业的原因在于购买企业与被购买企业的资产在一起能产生协同效应。所以, 可以认为合并商誉 (或外购商誉) 的内在价值主要或者全部是由被购买企业与购买企业的资产在一起产生的协同效应构成的。购买企业通过其控股地位可以决定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从而控制和利用被购买企业对购买企业所具有的这种协同效应, 并且这一协同效应只会因为购买企业对被购买企业控制权的存在而存在, 并不会因为购买企业对被购买企业持有的控股股份份额的多少而增减。只要购买企业一旦控制了被购买企业, 无论购买企业持有的控股股份份额是多少, 购买企业都可以通过其控制地位对被购买企业的全部协同效应进行利用, 也就是说, 购买企业取得了被购买企业所具有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的全部价值。相应地, 由于少数股东对被购买企业不具有控制权, 所以其并不能从被购买企业中取得协同效应, 因此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的价值近似于零。学术界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经验研究的结果来看, 少数股东的股权购买价格都应该低于母公司的股权购买价格 (陈信元, 2005) 。这一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的价值近似于零的观点。所以, 购买企业的合并成本超过取得的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包含了被购买企业的全部无形资源价值, 也就是说,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商誉只包括归属于购买企业的无形资源, 而不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那部分无形资源。

3. 从合并理念的角度分析。

母公司观认为, 合并财务报表是为母公司的股东服务的,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 将合并财务报表看成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延伸和扩充。所以, 笔者认为, 在母公司观下, 母公司的股东只会关心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而不会关心少数股东所拥有的资源 (即少数股东权益) , 所以没有必要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被购买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计入少数股东权益。然而, 主体观认为, 合并财务报表是为包括母公司的股东和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服务的,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主体所有股东的信息需求, 而不是仅仅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所以, 在主体观下, 从理论上说有必要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被购买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计入少数股东权益。然而, 如前所述, 少数股东由于没有取得被购买企业的控制权, 使其不能控制和利用被购买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 并且少数股东也没有为该无形资源进行购买和支付, 此时如果将这部分少数股东不能控制和利用的无形资源同时计入商誉和少数股东权益, 就会造成少数股东权益的虚增, 从而对少数股东的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母公司观的角度分析还是从主体观的角度分析,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商誉只包括购买企业实际购买并拥有和控制的这部分无形资源, 而不包括少数股东未购买且未拥有和控制的那部分无形资源。

4. 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角度分析。

如果采用全部商誉确认法, 商誉不仅包括归属于购买方的部分, 而且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那部分。如前所述, 即使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确实存在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被购买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 但由于少数股东未对该无形资源进行购买和支付, 所以, 笔者认为, 这种无形资源是被购买企业的自创商誉, 而不是少数股东的合并商誉或外购商誉,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的自创商誉不能作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所以, 如果采用全部商誉确认法, 对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那部分无形资源进行确认和计量, 就违反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自创商誉不能作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的有关规定。此外, 由于其他非合并企业没有对其自创商誉进行确认, 如果合并企业对这种自创商誉进行了确认, 就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5. 从两种商誉确认法中的商誉内涵角度分析。

如前所述, 在部分商誉确认法中所说的商誉是指购买企业从被购买企业中买来的商誉, 也就是合并商誉 (或外购商誉) 。而全部商誉确认法中所说的商誉除了包括购买企业从被购买企业中买来的商誉 (即合并商誉或外购商誉) 外, 还包括少数股东在被购买企业的商誉 (自创商誉) 中拥有的份额。所以, 采用部分商誉确认法好还是采用全部商誉确认法好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少数股东在被购买企业的自创商誉中拥有的份额在资产负债表中不确认好还是确认好的问题。上文已经论述了在当前会计环境下少数股东在被购买企业的自创商誉中拥有的份额不宜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的各种原因。由此可见, 部分商誉确认法是一个更加合理的商誉确认方法。

6. 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分析。

任何产品都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信息也是一种产品, 毋庸置疑, 在决定是否提供一项会计信息时也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如果采用全部商誉确认法, 则必须使用到控制权取得日被购买企业的整体价值。得到被购买企业的整体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 按照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购买价格来推算子公司的整体价值。但是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普遍受到了学术界的质疑, 因为这一推算过程依赖于这样一个假设: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也愿意与控股股东支付同样的价格来购买其在子公司的相应股权。然而这种假设与实际情况往往是相背离的, 因为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经验研究的结果来看, 少数股东的股权购买价格都应该低于母公司的股权购买价格 (陈信元, 2005) 。所以,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具有不准确的缺陷。另一种方法是, 使用合适的公允价值估计技术对被购买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这种方法不仅工作量和成本很大, 而且评估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给企业粉饰财务报表创造了机会。由以上分析可见, 全部商誉确认法是一个成本高但效益未必好的商誉处理方法。

三、总结

本文采取规范研究方法对部分商誉确认法和全部商誉确认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 购买企业由于具有对被购买企业的控制权, 才能够控制和拥有被购买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无形资源, 并且只要购买企业一旦控制了被购买企业, 无论购买企业持有的控股股份份额是多少, 购买企业都可以通过其控制地位对被购买企业的协同效应等全部无形资源进行控制和利用。然而, 由于少数股东对被购买企业不具有控制权, 所以其并不能从被购买企业中取得协同效应, 因此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近似于零。所以, 被购买企业的全部商誉在价值上等于购买企业合并成本超过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即等于归属于购买企业的商誉部分) , 而不等于归属于购买企业的商誉部分加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部分。相应地, 被购买企业的整体价值等于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购买企业合并成本超过取得的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即加上归属于购买企业的商誉部分) , 而不等于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归属于购买企业的商誉部分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部分这三部分之和。所以, 笔者认为, 在当前的会计环境下, 部分商誉确认法是一个更加合理的商誉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部分商誉确认法和全部商誉确认法的定义及特点, 然后分别从资产的定义、对被购买企业的无形资源的控制权、合并理念、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两种商誉确认法中的商誉内涵、成本效益原则等六个角度阐述了部分商誉确认法和全部商誉确认法的选择问题, 最后得出了在当前的会计环境下部分商誉确认法是一个更加合理的商誉处理方法的结论。

关键词:部分商誉确认法,全部商誉确认法,选择

参考文献

[1].甘宗平.商誉的本质及会计核算方法探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5

[2].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 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会计研究, 1996;1

[3].张美霞.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变迁与选择.当代财经, 2005;10

[4].田明, 庞慧茹.中美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思考.国际商务财会, 2008;10

上一篇:不合理用药情况下一篇:唐代的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