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研究

2024-06-04

验证研究(精选12篇)

验证研究 篇1

摘要:按照《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开展2013年<烤烟>标准预研项目农业、工业验证工作的通知》 (中烟叶收〔2013〕88号) 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烤烟”标准预研项目研究工作, 确保“《烤烟》国标预研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国家局、省、市局 (公司) 要求, 在山东诸城市的贾悦镇孟疃烟叶中心站, 继续开展新标准农业验证工作。从验证情况看,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 等级纯度无明显大的变化、等级合格率有明显提高、种植效益提高较为明显, 等级数目相对减少, 易于识别, 便于把握, 减少分级过程掌控上的差异, 较好的满足了当前烟叶分级、收购实际操作的掌握和控制。

关键词:烤烟,标准修订,农业验证,分析

按照《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开展2013年<烤烟>标准预研项目农业、工业验证工作的通知》 (中烟叶收[2013]88号) 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烤烟”标准预研项目研究工作, 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诸城市局 (分公司) 扎实落实通知规定, 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按照方案要求, 认真开展了农业转化验证工作。通过农业转化验证, 对烤烟标准的修订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参试单位与试点安排。

2013年烤烟新标准农业验证项目安排在山东潍坊诸城孟疃烟站, 对口工业企业上海烟草集团。根据“烤烟”标准预研项目要求, 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特点, 选择了一户烟叶生产管理水平高, 综合素质较好的烟农作为“烤烟”标准预研项目试点。按照国家局和省局 (公司) 农业验证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 对新标准的应用开展了农业验证工作。

1.1.2 试验设计。

农业转化验证种植户在贾悦镇刑家山村, 烟田土壤属性为褐土, 适宜烟株生长, p H值在6.5左右, 肥力中等;海拔高度在132m, 平均年降雨天数79天, 降雨量在735.5mm, 适宜优质烤烟种植。

1.2 试验处理

农业转化验证烟叶先由专业分级人员按现行国标分级, 记录等级数量和重量。每个等级均分两份;一份按新标准草案进行等级转化, 另一份按现行国标样品作对照。验证样品分别标记, 以备参试省质监站进行质量评价。

1.3 观测项目与方法

1) 试验点基本情况。包括基地单元、对口工业企业、验证地点、种植面积、前茬作物、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烤烟品种、移栽时间、行距株距、施氮量及NPK比例、施肥方式、打顶时间、单株有效叶数、第一次采收时间、最后一次采收时间、亩产量、亩产值、均价等。

2) 转化验证现行烤烟国标与新标准草案的等级、重量和转化率, 统计转化前后各等级、级数、重量、比例, 以及试验面积、收购量、亩产量、亩产值、均价、部位、颜色等比例。

3) 调研相关人员对新标准草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分级操作难易程度和减工增效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要求, 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特点, 选择了贾悦镇刑家山村, 该户合同面积为0.33hm2, 合同约746.25kg, 种植品种为PVYK326品种。试验地点基本情况见表1。

2.2 现行国标与“新标准”等级转化分析

国标中部位分组操作是利用眼观、手摸的方法进行判断, 分组因素 (或特征) 大多是定性认识, 无法量化, 分级技术人员的眼光判别能力差异难免会出现对分组因素掌握不到位, 致使对等级认识有所偏差[1]。在今年“烤烟新标准”农业验证过程中, 我们对照实施方案, 结合工作实际, 集中收购时间。第一次10月2日收购中下部烟叶, 第二次10月3日收购上部烟叶。购结束后, 参加农业转化验证的烟叶共计983.8kg, 按每个等级均分为两份, 现行国标X2F:43.85kg、C3L:22.1kg、C2F:143.65kg、C3F:94.75kg、B2F:117.5kg;新标准PLF:7.5kg、X2F:61.25kg、C1F:63.45kg、C2F:192.1kg、C3F:38.55kg;B1F:61.55kg、B2F:51.4kg、TL:0.6kg、TF:9.7kg、BTK:5.2kg。按照现行烤烟国标分级, 不同部位叶片的外观特征符合烤烟国家标准规定, 依据脉相、叶形、叶面、厚度进行判断分级[2]:下部烟43.85kg, 占8.9%;中部烟330.5kg, 占, 67.2%;上部烟117.55kg, 占23.9%。按新标准进行转化后, 下部烟68.75kg, 占13.98%;中部烟294.1kg, 占59.79%;上部烟123.25kg, 占25.06%;副组5.8kg, 占1.18%, 转化率为100%。转化前烟叶交售金额为13210.01元, 转化后, 金额为13567.74元, 经济效益较有所提高。详见表2、表3。

单位:kg, %, 元

单位:kg, %, 元

2.2.1 下部叶等级转化分析。

X2F:43.85kg, 转化后, X2F:61.25kg, 转化率12.5%;PLF:7.5kg, 转化率1.5%。 (中部烟叶等级有一部分是下部烟叶, 转化过程中转到下部等级中去)

2.2.2 中部叶等级转化分析。

C2F:213.65kg, 转化后, C1F:63.45kg, 转化率为7.8%;C2F:192.1kg, 转化率为20.8%;C3F:94.75kg, 转化后, C3F:38.55kg, 转化率为25.9%;C3L:22.1kg, 转化率为100%。

2.2.3 上部叶等级转化分析。

B2F:117.55kg, 转化后, B1F:61.55kg, 转化率为8.4%;B2F:51.4kg, 转化率为10.7%;TF:9.7kg, 转化率为5%;TL:0.6kg, 转化率为0.1%;BTK:5.2kg, 转化率为1.1%;BV:0.6kg, 转化率为0.1%。

2.3 现行国标与新标准比较

2.3.1 现新标准等级饱和度。

按现行烤烟国标分级, 共有5个等级, 占标准设定等级的11.9%。分别是:C2F占43.4%、C3F占19.3%、C3L占4.5%;B2F占23.9%、X2F占8.9%。转化后, 共有11个等级, 占标准设定等级的44%。分别是:C1F占11.9%、C2F占39.05%、C3F占7.84%、B1F占12.51%、B2F占10.54%、X2F占12.45%、PLF占1.52%、TF占1.97%、TL0.12%、BTK占1.06%、BV占0.12%。

2.3.2 现新标准组别差异。

自然的区分部位, 如果部位外观特征的几个因素互相出现矛盾时, 注重以脉相、叶形两个因素作为区分的依据[3]。从表4可以看出, 转化前下部烟叶比例是8.9%, 转化后成了14%, 部位转化有了明显的细化;而中部烟叶的比例在转化后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因有一部分转化到下部等级中;上部烟叶转化了一小部分副组烟叶后, 无明显变化。变化很大的是柠檬黄色, 转化后有了明显的降低;其他方面无大的变化。

2.3.3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等级质量。

从表5可以看出, 新标准收购的烟叶等级合格率明显高于现行国标收购烟叶等级合格率, 不合格情况主要是混色、混部等, 其他方面相对减少。

2.3.4 分级用工情况。

由于“新标准”等级界限包容度较宽, 部位层次更加清楚明显, 等级数目相对减少, 参与分级的人员容易识别, 便于掌握。见表6。

3 主要结论

1) 从验证情况看, 新标准与现行国标相比, 设计等级数目少, 易于分级收购过程掌握;但是今年转化等级数目比较详细, 新标准的等级数目还多于现行标准, 而现行国标收购等级数目却相对较少 (这与政策性收购措施有关, 虽然现行标准数目为42级, 实际收购过程只有十多个等级, 也说明新标准方案与实际收购相符合) ;预检的合格率有明显提高;种植主体的产值效益明显高于现行国标;通过上述验证新标准基本能满足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需要。

2) 存在问题与建议:

适时推行新标准。新标准相对于现行标准来说, 等级数目相对减少, 但是从现行国标转换到新标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建议适时推广。在3至5年的时间内搞好农业、工业验证和试点收购后, 得到有效论证才能全面实行。

建议适当扩大验证试点范围。在全面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前提下, 选取一个收购量在2万担左右的站点进行验证, 适当扩大验证点范围, 总结工作经验, 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BTFF等级的设置是否有可行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该如何让烟农提高对成熟度过高烟叶的理性认识!才是解决烟叶成熟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闫新甫, 罗安娜.全国烟叶等级质量变化及成因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 2010, 16 (1) :67-70.

[2]程占省, 李广才.烟叶分级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验证研究 篇2

【关键词】电力信息网、脆弱性分析、仿真验证

1.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与拓扑网络虚拟实体与物理实体属性映射机制

1.1拓扑网络模拟电力信息网络中具体实物机制的可靠性

拓扑网络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立与完善。然而,拓扑网络在电力信息网络中模拟物理实物的映射机制及其结构则非常巧妙。我们所说的电力系统的网络拓扑虚拟,它的结构实际上指的是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内的各个发电厂及其变电站,还有那些开关站的布局,以及那些用来连接它们的各个级别线路的连接方式。在大部分拓扑网络的发展初期,电网规模较小,无法切实的模拟物理实物。随着拓扑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尤其是互联大电网的形成,电力信息网络逐渐能够有效的模拟物理实物,而物理实物本身的结构则被弱化,于是电力信息网络核心结构的规划,以及它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电网互联,这是全国电力发展的的客观规律;拓扑网络的使用,则是世界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如此庞大的电力信息网络,电网拓扑的方式及结构,还有拓扑构造出的虚拟实体的可靠性,无疑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是否稳定,电力信息的保密是否可靠,模拟出的实体是否逼真等等一系列的电力信息网络的核心问题。

1.2研究不同的电网系统拓扑模拟实物机制对于电网运行减少风险的意义

随着电网的发展,为了谋求更多经济上的效益,为了使系统运行的更稳定,用大电网拓扑取代了小电网拓扑。使用经济的大电网拓扑系统对物理实物进行拓扑,它可以在最大的地理环境范围内,获得最好的可利用能源,取代那些错峰调峰、跨流域补偿、互为备用等等一系列的联网效益,实现了电网拓扑实物时的灵活转换,在更大范围内对物理实物的拓扑进行优化。研究电网拓扑模拟实物机制的脆弱性对于减小电网运行中的风险有极大的意义。

2.多维度管理维护与性能监测信息数据库与仿真实景展示平台软硬件架构

2.1电子力信息网络的多维度管理维护

电力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现有的单维度的管理和维护,已经不能满足电力信息网络对速度和安全性的要求。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维护问题,随着我国的电力产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所伴随的相关产业,一起发生了极为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我们的电力产业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以及机遇和挑战。我们针对那些广域网,还有局域网,它们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现有的电力企业,它们在进行一些数据的快速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基础数据层,就已经完成了整个平台的,所有的基础数据的录入。从系统的底层维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2性能监测信息数据库与仿真实景展示平台软硬件架构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不断扩张,其中中小型电厂的运行模式逐渐地从以前的常规保护,以及人工控制,发展达到了现在的无人值班式远程控制,最终将会向系统地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由于大型变电站的电力检测控制点更多,检测数据量更大,数据保存时间更长等原因,我们从软件的总体结构中,可以轻松地发现,变电站整个的监测系统,它的功能,全都是建立在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现代市场竞争中,又在降低成本以及上市时间等方面对电厂提出了要求。许多的仿真实景展示平台的架构因此变得无可取代,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仿真实景系统具有对硬件直接进行控制的能力,仿真实景展示平台对软硬件架构的要求都很高。首先,机群结构需要具有统一的系统映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单个PC中的计算资源。其次,软硬件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且要使投资地风险减小。最后,要求软硬件结构灵活,并且可扩展性强。这样的结构目前已被我们大量的计算机用户以及那些科研院校所广泛接受,这样的架构已经成为高性能仿真实景领域的新思路。

3.网络状态与业务统计特征提取与仿真业务自动生成3.1电力网络状态

人们加强了对于电力网络运行状态的分析,电力网络的状态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电力网络运行状态是指电力系统在不同地运行条件(例如负荷水平,以及出力配置,还有系统接线等等)下,系统及其设备的工作状况。从广义来讲,电力网络的运行状态只有两种状态:正常状态以及非正常状态。为了有利于我们对电力网络状态进行管理,在不同地运行情况中,我们需要对电力网络,它的状态要进行严格的分类,然而目前电力网络的状态并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我们一般将电力网络状态其划分成五种:正常状态,以及警戒状态,还有紧急状态,甚至是崩溃状态和恢复状态,具体分类后我们将能更加妥善的对电力网络状态进行监测。

3.2业务统计特征提取与仿真业务自动生成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它都时刻离不开统计信息,尤其是像电力这样较为基础的行业,电力作为每个国家能源稳定供应的前提保障,依据十分准确的统计数据,政府能够制定出适用于电力行业发展的完善规划,无疑这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当前电力统计以及特征提取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统计工作的完整体制仍然没有形成,相关的保证措施不到位。对于数据的统计仍然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精确,统计及特征提取的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现代统计工作观念的更新,必须要明确我们是为了总结和提取出数据特征而统计。电力通信网络的统计工作,它的服务对象是政府,而服务目标则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给予不同水平的的更加准确的各种数据以及资料,也为我国政府的各种经济调控政策给予比较准确的数据。除了向政府的统计部门供给精确的数据,数据统计更加重要的是给企业管理层,给他们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数字依据。但是数据统计及特征提取最重要的还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电力网络的仿真业务,也对电力网络测试有很大的意义。当今被广泛应用的仿真业务自动生成系统,已经比较完备,自动生成出的业务数据对政府,企业,甚至个人都有较强的指导性作用。

4.网络故障仿真场景辅助推演技术

电力网络故障仿真场景辅助推演技术,它包含的范畴很广泛,其中包含电力系统设计以及开发的各个过程,可更加细致地分为系统级,还有电路级,以及物理级的系统。我们可以借助现代EDA技术,对电力通信网络,使用系统性的故障仿真场景辅助推演技术,因此在使用仿真推演时,侧重于更加综合地应用已学的知识,来设计较为复杂的故障仿真推演。为了研究这些更为复杂的故障仿真技术,首先就要了解电力网络的设计环境,在早期故障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软件更加高级的仿真功能。电力网络故障场景仿真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电网的原理图,以及元件模型它的仿真属性的好坏,还取决于电力网络的表层结构以及故障仿真设置等。总之,电力网络故障时有发生,为了降低它发生的频率,我们急需建立并完善电网故障仿真系统,而该系统所使用的网络故障仿真场景辅助推演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及学者的重视。需要对电力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场景的仿真,还要通过这种仿真出的场景来辅助推演出电力网络故障发生的整个过程,以此作为解决故障的数据基础依据,也对将来针对此类故障进行防护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大力发展电网故障仿真技术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排除网络中的时时故障,监控电力网络状态,提高对于电网的管理能力,快速分析排查电网故障原因,并及时填补漏洞。

参考文献

验证研究 篇3

系统芯片复杂度的增加使验证所耗费的周期愈来愈长,成本愈来愈高,据统计,验证已经占到整个芯片设计工作的70%甚至更多[1],为了缓解芯片上市日益紧迫的压力,工业界迫切需要新的验证方法和验证技术,事务级协同验证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将首先介绍一下当前系统芯片验证的主要方法,通过对目前验证方法的分析和评估,提出事务级建模及事务验证策略,文中还将说明事务级设计及验证语言SystemC并在最后简单介绍一下SCV验证库。

当前主要验证方法介绍

系统芯片的验证主要可以分为形式化验证和基于仿真的验证,其中形式化验证方法包括定理证明技术、模型形式检查和等价性形式检查,基于仿真的验证则包括快速原型系统、软硬件协同验证等等。形式化验证与仿真验证的最大区别是形式化验证不需要测试平台(Testbench)和测试向量,虽然形式化验证能够达到较快的验证速度和很高的验证覆盖率,但形式化验证没有考虑设计对象的时序信息,所以该方法只能成为仿真的一种补充,本文后面介绍的事务级验证属于仿真的一种。

目前,系统芯片设计普遍采用IP核复用和基于平台的设计思想,这些复用的IP核包含了相当多的可编程逻辑资源,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等,软硬件协同验证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在硬件原型生产出来之前就能进行软件的设计和调试,从而大幅度削减芯片的开发周期。软硬件协同验证同时验证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主要分为基于软件的协同模拟技术和基于硬件的协同仿真技术。目前基于FPGA硬件验证平台的协同验证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验证工程师采用,笔者所在实验室购买的奥腾公司Nexar2004+NanoBoard开发板正是软硬件协同验证的理想平台,该开发组件中包含了51系列及ARM系列单片机的软核,用户通过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下载到NanoBoard开发板上的FPGA中,可以实现软硬件的协同验证。

传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中硬件模块是由Verilog等硬件编程语言描述,软件模块则由C、C++等高级语言描述,在基于FPGA的协同验证中,由于FPGA中包含了可编程的软核甚至是硬核,再加上FPGA本身的门电路可以综合成系统所需的硬件,所以利用FPGA开发平台进行协同验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FPGA验证平台通常价格比较昂贵,同时开发人员也不容易观察到MCU,DSP等微处理器内部的状态位和断点信息。将系统芯片硬件模块的RTL描述提升到事务级,并通过SystemC在统一的环境下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与验证能够很好的解决由于系统芯片软件、硬件采用不同设计语言所带来的验证困难。研究表明,在事务级进行验证可以大幅度提高设计生产率总体水平,下文将具体介绍事务级建模及验证方法。

事务级建模及验证方法

事务[2]是指在系统模型中两个组件之间通过接口所做的一次数据的交换或控制的传输,事务可以是读写某个存储单元的简单事务,也可以是数据包传输这样的复杂事务。

图1 基于事务的验证流程

事务级建模(Transaction Level Modeling,TLM)最早出现在系统级语言及建模领域,文献[3]首先定义了通道(Channel)的概念,这里通道将通信和计算分开,下文将会阐述通道和接口是事务级建模的基础。文献[4]具体介绍几种事务级建模方法,其中总线功能模型(Bus Function Model,BFM)应用比较广泛,其它如总线仲裁模型、周期精确的计算模型等则相对受关注程度较小。总线功能模型用来模拟总线的功能,其作用是把底层总线的时序封装起来,向上层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使上层不用关心底层具体的实现细节。在事务级建模中,总线功能模型也可以理解为下文将要阐述的事务器。

事务级模型中的模块可以是硬件模块,也可以是软件模块。事务级模块之间的通信和RTL级模块不一样,在RTL级中,模块之间的通信通过管脚进行,而在事务级中,模块之间通过函数调用的方法进行通信。所以说事务级比RTL级更抽象,层次更高。

基于事务的验证(Transaction-based Verification,TBV)包括测试对象(Design Under Test,DUT)、事务器(Transactor)和测试程序,其验证流程如图1所示。

上述验证流程中,测试对象是基于信号的RTL级硬件模块,事务器则是一系列函数的组合,而测试程序代表用来产生验证所需事务的代码。验证流程中的核心模块事务器可以产生事务所代表的信号变化,并与测试对象的实际管脚相连。一般来说一个设计往往具有不同的接口,因此在一个验证环境中就需要有不同的事务器以产生不同的测试向量。测试程序、事务器一般用HDL语言或者C语言来描述,而测试对象则通常由Verilog HDL或者是VHDL描述,由于SystemC能够描述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这里的3个模块都能用SystemC在统一的环境下进行描述。SystemC本身所具有的通道、接口的概念也正提供了事务级建模的理想平台,下文将具体介绍SystemC以及基于SystemC的事务级验证方法。

基于SystemC的事务级验证方法

SystemC是以Synopsys公司为首的OSCI (Open SystemC Initiative) 组织在1999年提出来的一种基于C++的建模平台。2005年12月12日,IEEE委员会批准SystemC为IEEE1666标准,目前SystemC的最高版本为SystemC2.2,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文献[5]中查阅关于SystemC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下载相关的库文件。

SystemC是建立在C++基础上,它保留了C/C++的优点,同时将并发、定时事件、重启机制等概念引入了C++,使其可以描述硬件。简单的说,SystemC是在C++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能对硬件不同抽象层次描述和仿真的C++类库和一个不依赖于任何硬件仿真器的仿真内核。对于描述传统硬件的门级、RTL级、系统级等各个抽象层次,SystemC都能进行很好的建模和仿真。SystemC用一种语言就能统一的描述软件和硬件,非常适合系统芯片软硬件协同设计的需求,其优点还体现在理想的行为模型仿真效率、与RTL模型的无缝连接、对接口电路混和模型的支持等等。基于SystemC的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SystemC中有一些关于事务级建模很重要的概念:接口(interface)、通道(channel)和端口(port)。在SystemC中,接口是一个C++抽象类,抽象类中定义了只有函数声明而没有函数体的纯虚函数。如下所示:

#include

template

class read :virtual public sc_interface

{public

Virtual void read(unsigned int address,T&data)=0;

};

通道是接口类的子类,它可以继承一个或者多个接口,通道具体实现接口中定义的函数方法,通道本身又可分为基本通道和分层通道,其中分层通道允许设计的通道中包括模块、进程和其它通道。端口用来声明使用的接口,然后连接到实现了该类接口的通道上。在实际使用时,端口和接口的区别不大,可以把端口理解为特殊的接口。直观的讲,接口和端口说明了一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情况,而通道对输入输出端的功能进行具体实现。这种接口的定义和实现分开的方法称为接口方法调用(Interface Method Call)。SystemC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模块的功能部分和通信部分分开,这也是其进行事务级建模的基础。在利用SystemC设计的模块中,模块之间的通信不是通过管脚信号来进行,而是通过接口里定义的方法来进行,模块间的通信的方式由信号变为函数调用,因此仿真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同一建模对象的SystemC事务级模型的仿真速度大约是SystemC RTL级模型的100倍[6]

图2 基于SystemC的设计流程

利用SystemC的事务级验证首先建立在利用SystemC进行事务级建模的基础上,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都可以直接用SystemC编写,软件模块链接处理器的指令集仿真器后与硬件模块在统一的开发平台上即可进行软硬件的协同验证。这里指令集仿真器也采用事务级模型,其可以由用户自行设计或由EDA厂商提供。基于SystemC的系统芯片设计可以在很多开发平台上进行,例如基于Windows平台的VC++环境[7]以及基于Linux平台的GNU C++环境,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商业软件开始提供SystemC的开发环境,例如Synopsys的CoCentric System Studioy以及Cadence Incisive平台等等。开发人员利用SystemC的标准库一般也能有效地完成验证工作,而SCV(SystemC Verification Standard)的提出则是为了进一步增强SystemC语言的验证能力,下面简要介绍一下SCV。

SCV是一种基于SystemC类库的C++类库,是对SystemC标准库验证能力的扩展,其目前的最高版本为1.0p2。SystemC验证库在随机验证、数据内查、事务记录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增强。为了区别SystemC库,SCV标准的类和函数均使用前缀scv_。SCV验证库对随机测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文献[8]中提供了一个利用SCV随机测试的方法验证FIFO结构的实例,结果表明基于SCV的验证大大提高了仿真效率。关于SCV验证库的具体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文献[5]

结语与展望

软硬件协同设计要求系统在更高的层次进行仿真和验证,基于SystemC的事务级建模和验证无疑最符合协同设计的需求。本文对SystemC以及事务级建模和协同验证方法进行了介绍,目前,SystemC的普及程度远没有Verilog和VHDL广泛,但相信随着事务级验证相关EDA工具与方法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用户将采用事务级建模和验证方法进行产品开发,SystemC以及SystemC验证库还处于不断的更新中,可以预见的是以SystemC为基础的事务级建模及验证方法将成为电子系统级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Prakash Rashinkar,Peter Paterson,LeenaSingh.System-On-a-Chip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s[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1

[2] Sudeep P.Transaction Level Modeling of SoC using SystemC2.0.Synopsys User Group Conference’02.2002,Bangalor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 D.Gajski et al.SpecC:Specification Language and Methodology.Kluwer,Jan 2000

[4] Lukai Cai,Daniel.Transaction level modeling:an overview.CODES+ISSS2003.Newport Beach,CA,USA,2003

[5] www.systemc.org

[6] Pete Haedee.Gett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to Speak the same language.Dedicated Systems Magazine,Vol2,2002

[7] 陈曦,徐宁仪.SystemC片上系统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密集烘烤优化工艺验证研究 篇4

1 试验材料

试验田选在襄城县王洛镇谢庄村, 供试烟田面积350亩, 烟叶品种为中烟100, 烟株长势良好。供试烤房为2010年全国统一标准的密集烤房。用于试验的10座烤房均对烘烤过程进行记载, 记载内容为:装烟密度、鲜烟重、起火时间、起火温度/湿度、烤房实际温度/湿度、耗电量、耗煤量、烟叶变化程度、外界温度/湿度等。

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密集烘烤优化工艺 (T1) 和常规工艺 (T2) 两个处理, 两次重复 (同一烤房内相距2m和4m位置) ;每个重复各六竿 (上、中、下棚各两竿) , 共12竿。装炕前对样竿进行称重以及挂牌标记, 以便在烤后取样, 分别测定烟叶的干鲜比及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

2.1 试验烟叶成熟度标准

试验共三炕 (开始烘烤后第2、4、6炕) , 分别代表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采收部位分别为第4~6片叶, 第9~11片叶, 第14~16片叶;成熟标准分别为:下部叶以第6片烟叶叶色褪绿为准;中部叶以第11片烟叶颜色变黄面积达1/2以上为准;上部烟叶以第16片烟叶颜色变黄面积达2/3以上为准。

2.2 烤后取样

每个处理 (T1、T2) 的每次重复分别取烤房左边3棚的6竿单独存放, 备作外观质量评价;烤房内右边3棚的6竿烟叶称重后进行分级, 记录各等级的叶片数和重量, 并挑选X2F、C3F和B2F等级样品各2公斤, 备作化验化学成分。

单位:小时

注:等级比例数据均根据试验的两次重复所取样品分级后计算而得

注:等级比例数据均根据试验的两次重复所取样品分级后计算而得

注:等级比例数据均根据试验的两次重复所取样品分级后计算而得

注:数据由河南农业大学提供。

2.3 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方法

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方法如表1。

3 试验过程

3.1 烟叶采收、编竿以及装炕

烟叶采收人员共分为四组, 每组均配有一名试验员。按照成熟度要求标准进行采收编竿, 每竿叶数为100~110片。所有试验全炕装烟竿数为350竿, 每炕选取其中的25竿作为样竿进行称重、挂牌标记。装炕时间分别为:下部叶8月14日, 中部叶8月27日, 上部叶9月3日。

3.2 密集烘烤优化工艺

优化烘烤工艺仍然分为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干筋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变黄阶段:第一步:下部叶在38℃稳温15h以上;中上部叶稳温24h以上, 保持湿球温度36℃±0.5℃, 中下部烟叶以达到8成黄, 上部烟叶达到9成黄为准, 开烤后2h内风机转速1440r/min, 之后风机转速960r/min。

第二步:温度1℃/2h升至42℃稳定, 湿球温度37℃±0.5℃, 稳温12h以上, 以烟叶变黄达到黄片青筋9成黄, 叶片充分失水凋萎, 主脉发软, 微有勾尖为准, 风机转速960r/min。

定色阶段:第一步:下部叶以1℃/2h升至45℃稳定, 中上部叶以1℃/2h升至47℃稳定, 湿球温度38℃±0.5℃。稳温时间以烟筋变黄 (泛白) 、叶片小卷边半干为准 (中下部烟叶稳温12h以上, 上部烟叶稳温18h以上) , 风机转速1440r/min。

第二步:温度以1℃/2h速度升至54℃稳定, 湿球温度39℃±0.5℃, 稳温12h以上 (即便叶片已经干燥也要保证稳温时间) , 风机转速960r/min。

干筋阶段:第一步:温度以1℃/2h速度升至60℃, 湿球温度41℃±0.5℃, 风机转速720r/min。

第二步:温度以1℃/1h速度升至67℃稳定, 湿球温度42℃±0.5℃, 稳温至烟叶干筋, 风机转速720r/min。

3.3 烘烤工艺实际操作记录

3.3.1不同烘烤工艺烘烤时间段及耗时

各部位烘烤耗时统计如表2。

3.4 烤后烟叶各项数据统计

经济性状统计方法是:分别用两次重复的干烟重量估算全炕的干烟总重量, 然后根据全炕烟叶的耗煤量、耗电量、当地烟叶的价格分别计算千克干烟的成本和千克干烟的价格 (均价) 。为准确计算因物价原因引起的误差, 对当地的煤价、电价和烟叶价格等进行调查。当地的煤价680元/吨;当地的电价0.78元/度。

烤后烟叶等级比例及经济状况分别列于表3、表4、表5中。

鲜干比计算:烟叶回潮结束出炕时, 每个重复中挑取5竿进行称重, 除去烟竿的重量, 得到烟叶干重, 计算烟叶的鲜干比, 其数据列在表8中。

4 结果分析

4.1 鲜干比

鲜干比是衡量烟叶内在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同等鲜烟烘烤特性下, 采用不同的烘烤工艺, 单位重量的鲜烟与烘烤后的干烟重量成反比。即鲜干比越大则说明干烟叶的重量越少。表8显示:三个部位烟叶的鲜干比T1处理均大于T2处理, 但相差不大。

4.2 化学成分分析

由表7看出, 三个部位烟叶采用T1工艺的碱含量均高于T2, 但均在适宜范围之内;下部叶T1总糖含量明显低于T2, 而中部叶明显高于常规;下部叶和上部叶T1淀粉含量明显低于T2, 中部叶稍高于T2;中下部叶T1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低于T2, 上部叶明显高于T2。

通过计算, 糖碱比:下部烟叶T1在适宜范围之内, T2略高于适宜值;中部烟叶T1仅比适宜值高0.03, T2在适宜值范围内;上部烟叶均不在适宜范围内, 但T1仅比适宜值的上限高0.42, 而T2艺较高。三个部位T1的两糖比均等于或者高于适宜值的下限, 而T2的下部烟叶和上部烟叶没有达到标准;各处理烟叶的钾氯比均不达标, 总体T1较高;相同部位的不同处理氮碱此差异不大。

4.3 烟叶等级与烘烤工艺之间的关系

表2看出:不同烘烤工艺处理下, T1处理的各烟叶部位总烘烤时间均大于T2处理。中下部位时间延长在变黄期和定色前期, 上部叶时间延长在变黄前期。三个部位的变黄期 (温度42℃~45℃) 时间均为T1>T2。说明优化工艺变黄期时间较长, 干物质消耗或转化比较充分。

下部叶:T1处理中X2F、X3F、X4F所占的比例分别高于T2处理, 且T1处理中三者的比例之和要远远高于T2处理。而末级和CX2K远小于T2。

根据表2分析, 下部叶:T2处理前期升温较急, 而提前进入变黄期, 变黄阶段过分延长, 烟叶内含物大量分解, 导致烟叶的颜色淡、油分少, 出现烤褐烟, 从而降低了烟叶的等级。相比之下, T1处理由于前期升温速度较缓, 变黄期烟叶变黄充分, 烤后烟叶颜色多为橘黄色、油分充足、身份适中, 提高了烟叶的等级。

中部叶:T1处理中烟叶的等级比例70%集中在C2F、C3F、C4F, 而T2处理中三者比例之和为60%。显然, T1处理优于T2处理。

上部叶:上部烟叶的B1F、B2F、B3F、B4F等级比例之和T1处理大于T2处理10个百分点, 其经济状况仍然是T1处理优于T2处理。

4.4 外观质量评价

不同部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总分略有差异:除中部叶外, 下部和上部叶总分均为T1>T2。T1处理的烤后烟叶在成熟度、叶片结构、颜色等方面均好于T2, 见表1、表6。

4.5 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烘烤工艺经济状况比较表8看出:耗能方面T1没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T1提高了烟叶的均价, 从而提高了的经济效益。

由表8可以看出, 采用T1烘烤的烟叶等级比例均有改善, 且对中上部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而公斤干烟耗煤量T1略高于T2;中下部烟叶的公斤干烟耗电量为T1

5 结语

优化工艺能提高中部、上部烟叶的上、中等烟叶等级比例;优化工艺在降低烤房内温差、协调整体烟叶失水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工艺;优化工艺烘烤的中部叶评吸质量较常规烘烤工艺好, 其烟叶化学成分及总体质量评价优于常规工艺, 主要体现在刺激性小、杂气少;而优化工艺的烘烤能耗略高于常规工艺, 但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河南农业大学, 中国烟叶公司.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试验2010年度总结[D].2011, 1.

验证研究 篇5

JS 错误

DOM 简介

JavaScript. 可用来在数据被送往服务器前对 HTML 表单中的这些输入数据进行验证,

JavaScript. 表单验证

JavaScript. 可用来在数据被送往服务器前对 HTML 表单中的这些输入数据进行验证。

被 JavaScript. 验证的这些典型的表单数据有:

用户是否已填写表单中的必填项目?

用户输入的邮件地址是否合法?

用户是否已输入合法的日期?

用户是否在数据域 (numeric field) 中输入了文本?

必填(或必选)项目

下面的函数用来检查用户是否已填写表单中的必填(或必选)项目。假如必填或必选项为空,那么警告框会弹出,并且函数的返回值为 false,否则函数的返回值则为 true(意味着数据没有问题):

function validate_required(field,alerttxt)

{

with (field)

{

if (value==null||value==“”)

{alert(alerttxt);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

下面是连同 HTML 表单的代码:

Email:

E-mail 验证

下面的函数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电子邮件地址的基本语法,

意思就是说,输入的数据必须包含 @ 符号和点号(.)。同时,@ 不可以是邮件地址的首字符,并且 @ 之后需有至少一个点号:

function validate_email(field,alerttxt)

{

with (field)

{

apos=value.indexOf(“@”)

dotpos=value.lastIndexOf(“.”)

if (apos<1||dotpos-apos<2)

{alert(alerttxt);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

下面是连同 HTML 表单的完整代码:

Email:

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用户注册页面。

1: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时只能够输入英文、数字和下划线

2:要求用户输入的密码和确认密码必须一致

3:要求用户上传本地磁盘中的一个图片文件作为头像

4:要求用户输入验证邮箱,通过javascript代码验证邮箱格式是否正确

5:要求页面实现验证码功能,点击“注册”按钮后,无论是否完成注册,验证码都能够自动刷新

验证研究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指标;质量评估体系;第三方鉴证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框架分析——以钢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例

本文通过对14份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照、梳理,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我们发现,作为社会责任中公民最关注的一环,几乎所有的CSR中都会有设置诸如“环境保护”、“环境经营”、“环境与资源”等专门的板块来对公司一年来关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揭露。而在这样的板块中,各个企业又会针对各自的情况与报告书的设计风格来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划分出若干的子模块。例如14年度宝钢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将“环境经营”这一模块划分为“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员工绿色理念及行动”和“绿色收获”等子模块。

从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针对钢铁企业高能耗的特性,如果想要得出一份在环境责任履行方面阐述较详尽的责任报告,那么其应当在报告中交代企业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中长期的执行规划情况与在上一年度中为落实这些规划所付出的技术、人才与资金支持情况与生产方面的消耗情况。至关重要的一点,企业还应当详细地报告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物的处理情况与节能技术的改进状况。

(二)公共关系与社会公益事业状况

对照发现,14份报告亦对公共关系与社会公益事业状况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进行了阐述。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这一模块更多起到一种补充作用。同时也能发现,业务能力排名越靠前的企业,关于这一块社会责任的内容就越丰富。少数几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这一块也进行了划分,例如上海宝钢便将其划分为捐赠总体情况、社区与社会奉献。

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针对这一责任,企业应当报告社会保险、公积金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的数额,报告税金的缴纳情况,报告其参加关于科教文卫、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报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充分照顾社会利益,所做出的社会贡献是否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护状况

一个企业需要盈利,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本质上的目的是想要让公众对其盈利能力保持信心。纵观14份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大篇幅的内容都是在介绍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护状况,我们可以将这一模块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核心内容,我们将其分成三类进行说明:

1、对供应商及客户的权益保护

企业应当报告其对商业道德以及行业规则的遵守情况,报告年度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情况与标准化生产的执行情况,报告产品研发管理体系与专利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状况,报告企业在完善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所付出的努力,报告为提升客户满意程度所执行的策略,报告企业是否科学有效防治腐败、加强权力监管并将效能监察融入生产经营管理中去。

2、对股东的权益保护

企业应当报告其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层的议事规则及对股东权益的维护情况,报告股东大会的召开情况与重大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决策的程序,报告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与投资分配方案,报告企业有无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

3、对员工的权益保护

企业应当报告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报告是否有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员工保险体系和完善包括薪酬体系、激励机制等用人制度,报告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及其处置情况,报告每年度对职工进行培训的时长、帮扶困难员工的举措与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措施落实情况。公司制的企业还应报告是否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起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选任制度,确保职工在公司治理中享有充分的权利。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估指标研究及针对性建议——针对性地写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一)主流质量评估体系指标体系概述

由此初步分析得知,完整性、可读性、可比性、可信性、平衡性、参与性这六个质量指标被绝大多数专业评估标准或指南认为非常重要。有两家专业评估机构或指南认为时效性非常重要,有一家认为创新性质量指标非常重要。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期望能够做到务实,上述被主要认可的六个指标,相互之间或许存在交叉和覆盖,但都代表着一种务实的内容,便于数据的呈现与受众的理解。二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个事情发生后总结归纳的报告,其对时效性的要求并没有像新闻一般特别的强烈,往往作为年度的总结呈现,所以相当一部分的专业机构或指南并没有特别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时效性。三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份严谨的文件,虽然有一部分创新的需求,但总体而言应该是一份趋向于统一标准的报告,所以创新性没能够成为专业评估机构与指南的特别关注对象。

(二)根据质量评估指标对报告撰写提出的针对性建议

①完整性

在撰写报告的时候,企业应该注意报告的格式和结构的规范,注意信息的覆盖范围与时期内主要的可持续发展绩效与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信息的披露。完整性体现了企业在制作这份报告时候的诚意,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份报告质量的好坏。

②可读性

在报告撰写时,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表达含糊易导致歧义的、读者难理解的复杂句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性术语。可以通过统计图表、图片、图形等直观的表达形式,用美工和排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读性。

③可比性

在撰写报告时,注重报告的可比性,使利益相关方能对企业的总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年度的绩效对比和跨行业对比,使阅读者能直观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状况。

④可信性

在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所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绩效信息应该注意配有相应的采集搜集流程。注意报告表述的客观性,可以给出利益相关方给予的评价、CSR专家的评价,提供第三方审验和信息来源。

⑤平衡性

在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应提供均衡反映优劣两个方面的绩效信息,让各方对其整体绩效作出合理评估。对负面信息、企业风险信息都应当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披露。

⑥参与性

在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企业首先应确定利益相关方的范围,在披露可持续发展的绩效信息时,应该给予利益相关方关于其期望了解信息的及时反馈,通过明确的承诺和行动计划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注。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现状及对当下鉴证体系完善的政策性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鉴证类似于财务报告审计,其目的是增强信息使用者对验证对象的信任程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鉴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正式鉴证,这类鉴证服务的提供者是独立的专业鉴证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企业等),并且应发布正式的鉴证声明;第二类是第三方意见,出具意见的主体是非专业的独立第三方,这类鉴证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影响力较强的利益相关群体或专家,他们并不对报告发表正式声明,只需提出与管理和绩效相关的意见建议。

与鉴证机构的国际化背景和鉴证标准的国际化趋势不同,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标准更多呈现的是本土化的特征。从鉴证的提供者、鉴证的标准、工作程序以及发表的意见和报告来看,我国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都还无法达到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和增强社会责任报告可用性的目标。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的不足之处

根据前述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估标准的分析和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可知,中国现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概括来说有一下几点:

①通用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估标准缺位。

迄今为止,我国仅有中纺协针对纺织服装行业出台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准则。尽管中纺协先行一步做出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但其出台的报告编写纲要和验证准则具有明显的行业属性,缺乏通用性。

②认证机构对该业务的重视不足

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前文分析,我国目前几乎没有本土认证组织和会计师事务涉足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相关的领域,它们尚未意识到这一充满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蕴含巨大潜力的新领域,鉴证制度在国内尚属刚起步的新生事物。

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

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数量有了长足的增长,但罕有企业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很多企业将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作一种应付性的任务,所以也就不愿意去花钱鉴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仍然不足。

(三)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完善的政策性建议

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提出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标准。重点支持关于责任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标准制定方法,支持各行业与权威机构出台统一的鉴证标准。

第二,提升社会大众对鉴证制度的重视程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我国的认证机构拓展业务,支持该项业务的稳固发展。

第三,不断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自觉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披露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接受外部独立验证以增强各利益相关者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信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履行丰十会责任的指导意见[N].中国企业报,2008.Ol.07(1).

[2]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N].中国工业报,2008.04.03(1).

[3]陈木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会计学院.2008:5—6.

[4]张红霞.我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商学院,2008:5-6.

[5]温索彬,张建红,方靖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J].管理学报,2009(2):246—263.

[6]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09—211.

[7]宋献中,李诗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J ].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6):15—18.

[8]窦希铭,廖继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J].现代经济探讨,2009(6):55-56.

[9]沈洪涛,万拓,杨思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现状及评价[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6)

[10]杨海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现状研究[J].研究,2015(6):109-112

[11]王玉春.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J].商业与经济管理,2012(7):91-97

尺寸偏差、强度等级研究验证报告 篇7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节约能源已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重点, 建筑节能也不例外。烧结多孔砖, 特别是烧结多孔砖、多孔砌块则成为建筑节能65%目标的一个重要产品。同时,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烧结砖瓦技术和其生产装备技术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产品的质量水平已取得很大提高, 原有的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国家标准已不能适应这一客观发展的需求, 原有标准的技术及其指标则需修订。本报告主要对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的规格尺寸及其偏差做了进一步研究验证, 并对“平均偏差-极差”方案及其技术指标做了修订。

1.1 规格尺寸偏差的产生及受其影响的几个方面

1.1.1 产生尺寸偏差的几个方面

a.原料及其原料构成稳定性的影响。原料本身收缩率决定其偏差产生范围, 构成愈稳定, 则尺寸偏差产生的自然随机范围愈稳定, 产品整体极差则稳定, 则可控性愈好。

b.成型技术的影响。成型设备的压力性能愈大, 生产出的坯体密实性愈好, 坯体的变形量就小, 产生的自然随机偏差的范围就小, 产品整体的极差则愈小。根据其原料收缩率确定的生产尺寸必须以产品的公称尺寸为基准进行, 这个过程产生的偏差就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反映出人及其系统的调节能力, 当然包括模具磨损特性。这个能力愈好, 生产出的产品的整体的平均偏差就小, 系统工作精度就高。否则, 系统工作精度就差。这就是成型系统的技术状态水平。

c.烧结系统。烧结系统对产品尺寸偏差产生亦有影响。烧结系统愈稳, 则产品产生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就愈小。

总之, 产品生产偏差的产生分两大方面, 即整个生产系统的随机误差和生产系统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是产品的自然属性, 而系统误差则反映出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这个能力愈好, 则生产出产品的平均偏差则愈小。它一方面反映出生产系统技术水平的高低, 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技术人员的素质及调节能力。

1.1.2 规格尺寸偏差影响应用的几个方面

a.对砌体强度的影响较大。砖产品的平均偏差相差愈小, 则砌筑出的砌体的结构匀质性愈好, 砌体的强度则相对较高。否则, 反之, 甚至还会造成结构性不安全因素。

b.对砌体用砂浆用量影响较大, 据有关资料统计, 影响砂浆用量在20%左右。因此,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总之, 砖尺寸偏差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其控制方案及指标确定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并做出科学的论断。

1.2 GB13544-2000标准尺寸偏差控制方案的分析及新方案的确定

GB13544-2000尺寸偏差控制方案来自JC/T466-1992《砌墙砖检验规则》, 并作了一定的修订。而JC T466-1992的尺寸控制方案源自于GB5101-85《烧结普通砖》中一等品的指标, 它控制其在满足这个指标要求下生产系统稳定的不合格品率不大于2%, 它是一个由公差控制方案到“样本平均偏差-样本极差”方案的转换, 是一个对等水平的质量控制方案转换。

“样本平均偏差-样本极差”是一个适合生产系统工艺稳定的、大批量生产的、连续批的控制方案, 这一点正好满足这个行业的生产实际。样本量采用随机抽样20块, 对控制方案已有足够的抽样精度。JC/T466-92标准中已证明, GB5101、GB13544的实际应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方面我们不再赘述。

下面, 我们给出一个GB5101-85尺寸尺寸偏差界限条件下, 样本为20块的一等品不合格率不大于2%, 合格品不合格率不大于5%水平的一个指标方案 (见表1) 。

这里给出的极差相对较严一点。

JC/T466标准中只给出了一个水平的尺寸偏差控制方案, 如下表2。

抽样砖样20块, 按GB/T2542规定的方法, 分别测定长度、宽度、高度三个尺寸的平均偏差和极差, 根据不同公称尺寸由表2的合格判定值判断规格尺寸是否合格。

美国产品标准中的规格尺寸及其公差 (表3) 控制方式, 与我国的GB5101-85是相同的, 而德国标准 (表4) 采用的是不等边公差加极差进行控制的, 美国标准中的规格尺寸公差及其公差幅与我国的水平基本相当, 而德国标准中的规格尺寸及对应公差与我国和美国比明显偏大, 因为它只规定了一个水平。根据这一特点, 首先我们将GB5101-85的公差控制方案作一个“样本平均偏差-样本极差”方案的等效转换, 如表1, 然后根据规格尺寸大小、公差幅值参照美国和德国标准确定我们标准的控制方案, 即烧结多孔砖、多孔砌块尺寸偏差控制方案。

注: (1) 对于用于非承重饰面结构及与其他砌砖无联系的外墙砖可以选择不同的制造尺寸, 但必须下列范围之中:长:190≤L≤290, 宽:90≤b<115, 厚40≤h<113制造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栏3和栏4的规定尺寸 (在两值间直线迁入) 。 (2) 如果按155mm或175mm厚制造砖, 那么栏3与栏4规定的尺寸有效 (在两值间直线迁入) 。

随着建筑市场材料的变化, GB13544-2000中规定的产品规格尺寸及其偏差控制方案已不能适应现实要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建材产品的规格需求, 我们做了以上客观的尺寸偏差方案分析, 并根据美国、德国同类产品的尺寸及其公差规定, 以及模具的日常磨损量, 给出新标准的尺寸偏差控制方案。

随机抽取砖样20块, 按GB/T2542规定的方法, 分别测定长度、宽度、高度三个尺寸的平均偏差和极差, 根据产品等级、不同公称尺寸由表5的合格判定值判断规格尺寸是否合格。

这里要说明的是, 我们给出的优等品、合格品尺寸偏差方案控制指标的控制水平和美国07年标准水平相当, 极差略严于德国1989年的水平。

1.3 新方案的生产实际验证

通过2007年、2008年两年取573组样本的实测数据验证表5方案, 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长度方向不合格样品12组, 合格率98%;宽度方向不合格57组, 合格率90%;高度方向不合格23组, 合格率96%。综合判定:优等品447组, 合格率78%;合格品493组, 合格率86%。

通过以上的数据验证, 我们认为给出的方案和指标是基本合理的, 既能达到制定标准的根本目的, 又切合了实际生产要求, 所以该方案是正确的。

但是, 我们要说明生产中常常出现的几个不正常情况。例1, 某厂生产240×115×90 (mm) 多孔砖, 其240方向实测平均偏差为-1.1 mm, 而宽度115方向平均偏差为-1.9, 更有甚者长度方向为-0.8 mm, 高度方向却为-2.5 mm。这说明一个问题, 按加工误差规律, 尺寸大的方向调整难度大, 难以加工, 加工误差也大。尺寸小的方向调整难度小, 易于加工, 加工误差小。这说明我们的生产系统不在受控状态, 工厂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跟不上, 这样厂的产品质量判不合格理所当然。例2, 对尺寸给定公差的错误理解, 过度偏离公称尺寸。公称尺寸是我们理论给定的尺寸, 也是一个理想状态尺寸, 愈接近理想状态尺寸, 砌体结构性能愈好, 墙体强度愈高。如某厂生产240×115×90 (mm) 烧结多孔砖, 240方向平均偏差为-2.0 mm, 而宽度方向平均偏差为-4.2 mm。这样的产品规格尺寸明显偏离公称规定尺寸, 特别是宽度方向, 生产系统技术状态严重失控。用这种产品砌体时, 灰缝产生不均匀, 墙体可能会出现“直缝”现象, 造成结构的不安全, 并浪费大量砂浆, 这样的厂的产品质量判不合格理所当然。

2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强度等级研究验证

长期以来, 我国的砌墙砖和砌块以强度平均值和单块最小值来划分强度等级, 这也是过去砖石结构设计理论的需要。但随着建筑结构以概率理论为基础, 结构可靠度为指标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发展, 新的结构设计理论要求结构用建筑材料的各种性能应采用随机变量概率模型描述。对此我国现行的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明确规定, 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宜采用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材料的标准值可取其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是用于结构承重的墙体材料, 应遵照执行GB50068标准的规定。

我国1992年建材行业制定的JC/T466-1992《砌墙砖检验规则》标准, 在对我国砌墙砖 (包括烧结砖和非烧结砖) 进行了大量统计验证、证明其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 明确给出了砌墙砖强度标准值fk的计算公式:

式中fk—为强度标准值;

—为样本强度平均值;

k—为接收常数;

s—为样本标准差。

该强度检验方案在现行的GB/T5101-2003《烧结普通砖》和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标准中已经采纳应用。由于1998年前我国砌墙砖生产企业机械化水平较差, 砖机普遍采用的是普通挤砖机, 当时的强度统计结果显示, 我国砌墙砖的强度变异系数值为0.25, 离散性较大, 而国外如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先进国家砖的强度变异系数一般在0.15~0.20, 低的可达0.09。考虑到当时我国的现状, 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砖》采取了强度平均值-标准值和强度平均值-最小值方案, 当砖的强度变异系数δ≤0.21时, 用平均值-标准值方法判定砖的强度等级, 当δ>0.21时, 用平均值-最小值方法判定等级。对砖强度特征值离散较大 (呈正偏态分布值现象) 的产品批用强度平均值-最小值方案做了补救。

2.1 抗折强度指标的取消

现行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砖》标准依据JC/T466-1996《砌墙砖检验规则》的规定, 取消了抗折指标。但本次修订仍有必要对多孔砖抗折强度做进一步的解析。

取消抗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a.在20世纪70年代,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总院结构室和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原国家建材局西安砖瓦研究所) 对砖和砌体进行了大量的强度试验, 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砖砌体强度仅在一定范围内随砖厚 (对不同规格砖来说, 砖厚长比H/L) 增加而提高, 当砖厚 (H/L)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砖在砌体中被折断的可能性愈来愈小, 砌体强度只取决于砖的抗压强度, 当砖的H/L=D0时 (我们称砖的这个厚长比为临界厚长比D0) , 砖的抗折性能对砌体强度不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表明, 砖在砌体受压时产生弯 (折) 的一个重要因素还与砂浆铺砌的不匀和灰缝中砂浆收缩的不均匀 (形成突起支点) , 以及砂浆变形程度有很大关系。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总院结构室和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对不同规格尺寸烧结实心砖、多孔砖、空心砖的抗折荷重与砌体强度进行试验验证, 其结果表明, 当砖的厚长比H/L值在0.35~0.45之间时, 砖的抗折荷重对砌体强度的影响很小;当H/L值大于等于0.46时, 砖的抗折荷重对砌体强度不发生影响。我国目前生产的烧结多孔砖最小型号规格尺寸为240×115×90 (mm) , 其厚长比均在0.35以上。烧结多孔砌块的厚长比远大于0.46, 因此, 多孔砖、多孔砌块强度等级不考虑抗折。

b.为了与国际ISO标准保持一致。

c.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建筑规范和砖、砌块产品都是以抗压强度为砖的强度, 没有要求抗折强度。

d.如果多孔砖和多孔砌块由于生产不正常而造成的大量严重裂纹、断砖、酥砖对砌体强度影响是严重的, 这类质量问题主要在外观质量技术指标中加以控制。

e.JC/T466-1996《砌墙砖检验规则》中已明确取消砖的抗折强度, 用砖的抗压强度直接代表砖的强度。

2.2 烧结多孔砖、多孔砌块强度变异系数现状

2.2.1 烧结多孔砖强度变异系数现状

砖强度的变异系数δ是衡量其强度质量离散情形, 反映砖强度匀质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砖强度的匀质性较好 (离散性) , 其变异系数一般在0.15~0.20, 低的可达0.09。我国1996年在制定JC/T466砌墙砖检验规则》行业标准时, 全国砖强度离散性较大, 变异系数为0.25。

本次对烧结多孔砖标准进行修订期间, 专题组对收集到的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 以及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7年和2008年间对国内烧结砖、多孔砌块生产企业强度检测数据共573组进行了统计分析, 其变异系数结果见下表6。

上表显示, 目前我国烧结多孔砖的强度变异系数δ≤0.21的占统计总数的81.6%, 表明我国烧结多孔砖强度匀质性有了显著提高。砖强度匀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近十年来, 我国的制砖机械设备有了很大改善, 砖厂普遍采用真空挤出砖机, 原料处理、焙烧工艺也更加科学合理。

2.2.2 烧结多孔砖砌块强度变异系数

烧结多孔砌块是一种新型烧结墙体材料, 由于其隔热保温节能效果能满足现代建筑节能要求, 砌筑效率高等原因, 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烧结多孔砌块目前应用已相当普遍, 在我国烧结多孔砌块近年才刚刚起步。

烧结多孔砌块属承重墙体材料, 其用途和烧结多孔砖一样, 其砌筑坐浆受力面也是有孔面, 只是规格尺寸大于烧结多孔砖。根据砖的厚长比大于0.46以后, 砖的抗折性能对砌体强度不发生影响, 砌体强度仅取决于砖的抗压强度的验证结论, 而烧结多孔砌块的厚长比远大于0.46。鉴于此, 对烧结多孔砌块强度检测与烧结多孔砖采用一致的强度检测判定方法。

在本次《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标准修订期间, 专题组对24组多孔砌块抗压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其强度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强度变异系数统计结果见下表7。

由于烧结多孔砌块的生产在我国刚起步, 试验验证数量少, 但从表2表明的强度离散情况来看, 砌块强度变异系数δ≤0.21的已占到统计总数的91.7%, 其强度匀质性明显优于烧结多孔砖。烧结砌块强度匀质性好的主要原因在于, 目前烧结多孔砌块是国内规模大, 机构自动化程度高的几个大型企业在生产, 而烧结多孔砖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 机械自动化程度比砌块生产企业低。

2.3 强度检验方案的确定

鉴于近年我国烧结多孔砖的产品匀质性明显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 我们也不能长期照顾强度匀质性差的落后企业, 本标准强度检验方案采用在正态分布状态下具有95%的保证概率和结构可靠度计算理论的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值 (简称平均值-标准值) 方案。

式中f—样本强度平均值;

s—样本标准差。

k—接收常数;

fk—强度标准值;

fd—强度等级。

检验样本量仍取10块 (n=10) , 在n=10、自由度为9、单侧下规格限分位数等于0.05时, 由非中心t分布我们可得到接收常数k=1.83。因而我们得到样本量等于10时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按 (1) 、 (2) 式, 本标准给出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的强度等级指标 (与现行标准中强度平均值-标准值方案指标一致, 未变动) 。

2.4 烧结砖强度检验应逐步过渡到以强度标准值检验的方案上来

本次标准修订, 考虑到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强度平均值划分砌墙砖的强度等级, 为了不致打乱我国目前在建筑设计、施工试验方面既有的工作, 本标准仍保留强度平均值指标, 使强度等级的划分与原有强度等级基本保持一致, 既做到科学先进, 又符合实际。

根据国际砌体规范和我国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和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 本标准采用的平均值-标准值方案只是作为以标准值表示强度等级在表达方式上的一个过度, 待设计规范按强度标准值修订实施后,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标准修订时, 将取消强度平均值, 直接采用标准值来划分强度等级。

2.5 本标准的平均值-标准值方案验证分析结果

我们用表6平均值-标准值方案对收集到的573组强度检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 因强度匀质性差导致降等的约占验证总数的18.4%。验证结果显示, 用本标准强度平均值-标准值判定砖产品批强度等级时, 强度特征值离散大、匀质性差的产品批, 可能被判低一个等级或两个等级, 特别是强度平均值f=15、f=10的产品批, 如果其强度离散大, 可能被判为强度不合格。

纠删码分片验证技术研究 篇8

1 背景知识

1.1 现有的纠删码验证技术使用的数据结构

Krawczyk[1]提出了分布式指纹的概念,能够用于对数据分片进行验证。Krawczyk的方法使用了一种称之为交叉校验和(crosschecksum)的结构。交叉校验和的计算方式如下:使用纠删码将需要存储的数据编码成多个分片,然后针对每个分片,计算其hash值,再将这些计算出来的hash值链接起来形成交叉校验和。

Hendricks[2]等提出了同态指纹(homomorphic fingerprint)的概念,能够用于对每个数据分片独立地进行验证。它们的方法采用了一种称为指纹交叉检验和(fingerprinted cross-checksum)的结构。指纹交叉校验和由两个数组组成,一个数组存储的即为H Krawczyk提出的交叉校验和,另一个数组存储的是同态指纹。1.2节将对同态指纹及其在纠删码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2 同态指纹及其在线性纠删码中的应用

同态指纹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指纹。为了给出同态指纹的定义,首先给出指纹的定义。为了表示的方便,令F表示一个具有“+”和“﹒”有限域,Fqk表示一个阶为qk的有限域,其中q是一个素数。令t←TR表示从T中随机均匀的选择一个元素赋予t。

定义1一个e指纹函数fp:K×Fδ→Fγ在当d,d'∈Fδ且d≠d'时,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Max[Pr[fp(r,d)=fp(r,d'):r←KR]]≤e

换句话说,就是随机选择r使得fp(r,d)=fp(r,d')的概率至多是e。

定义2如果对于任意的r∈K和任意的d,d'∈Fδ,b∈F指纹函数fp:K×Fδ→Fγ满足fp(r,d)+fp(r,d')=fp(r,d+d')和b﹒fp(r,d)=fp(r,b﹒d)

那么就说指纹函数fp是同态指纹函数。

Hendricks[2]等给出了同态指纹函数在线性纠删码中应用的定理,并给出了同态指纹函数的两个实例。为了方便表示,令(encode,decode)是一个线性纠删码机制,需要编码的数据块为B,令编码生成的分片用d1,d2,…,dn表示。如果只考虑第i个编码分片的话,用简写di←encodei(B)表示。

定理1[2]令fp是一个具有同态属性的e指纹函数,(encode,decode)是一个线性纠删码机制,如果d1,d2,…,dn←encode(B),那么对任意的r∈K和1≤i≤n,都有

fp(r,di)=encodei(decode(fp(r,d1),…,fp(r,dm)))

定理1揭示了一个有用的事实:一个数据块的一个编码的指纹和那个块的指纹的编码是相等的。这样,我们可以构造一种称之为指纹交叉校验和的结构。该结构允许每个分片被独立地验证。

定义3一个(m,n)纠删码的指纹交叉校验和fpcc包含:一个具有n个值的数组fpcc.cc[],用于存储每个编码后的分片的hash值;一个具有m个值的数组fpcc.fp[],用于存储同态指纹。

利用指纹交叉校验和,我们可以用以下步骤验证分片是否和指纹交叉校验和一致:1)验证分片的hash值是否与fpcc中对应的hash值相等;2)验证分片的指纹是否和fpcc中指纹的编码相等。图1是(2,4)线性纠删码中分片d4的验证过程示意图。

2 现有的纠删码验证技术

现在普遍应用的纠删码验证技术都是基于交叉校验和的。根据验证发生的时机不同,现有的纠删码分片验证技术可分为以下三种:1)写时验证;2)读时验证;3)延迟验证。下面对现有的纠删码验证技术进行分析。

2.1 写时验证

采用写时验证时,客户端首先将需要存储的整个数据块发送给各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之后,运行纠删码技术生成分片,并生成交叉校验和,然后服务器之间通过all-to-all的通信方式,对这些分片进行一致性协商。一致性协商成功完成之后,各服务器各自存储自己需要存储的分片和交叉校验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需要的服务器数目是最优的。为了能够容忍f个服务器出现拜占庭故障,只需要3f+1个服务器即可。此外,客户端的读操作非常简单,它只需要接收到m个来自不同服务器的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消息即可验证分片的一致性:1)消息具有相同的交叉校验和;2)消息中的分片和交叉校验和中对应部分相一致。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发送需要存储的整个数据给服务器的网络带宽开销太大。每个服务器在一致性协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送对应的分片给其它服务器。此外,一致性协商过程需要服务器之间的all-to-all通信。假定服务器的数目是N,那么需要的通信开销是O(N2),这样服务器的可扩展性不好。Cachine等在文献[3]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2.2 读时验证

采用读时验证时,客户端首先运行纠删码技术将需要存储的整个数据编码成多个分片,并生成交叉校验和,然后向每个服务器发送对应的分片及交叉校验和。当客户端执行读操作时,需要首先向服务器获取m个具有相同交叉校验和的分片,并使用纠删码技术恢复出n个分片,分别计算这些分片的hash值,并将其与交叉校验和中对应的部分比较。若全部相等,则验证通过,否则,验证失败。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客户端的写操作非常简单,不需要服务器之间的all-to-all通信,将验证的工作移到客户端来做,增强了服务器的可扩展性。缺点是需要的服务器数目比写时验证要多。为了容忍f个服务器出现拜占庭故障,需要至少4f+1个服务器。此外,客户端的读操作需要较大的计算开销。Goodson等在文献[4]中采用了这种方法。

2.3 延迟验证

延迟验证的基本思想是将分片的验证工作从客户端操作的关键路径中移出。这种移出使得系统能够将分片验证的开销分摊到多个操作中去,允许服务器在空闲时执行验证操作,并且允许存储节点的一部分来执行验证过程。此外,在服务器没有空闲的环境中,如果数据的生命周期很短或者数据经常被重写,那么验证开销可以避免或分摊到存储数据的多个版本中。服务器对分片的验证方法与读时验证相同。服务器如果对分片进行了验证,会置一个标记以指示分片已经被验证。如果在客户端读取分片之前,如果分片已经被服务器验证,那么就避免了客户端的验证开销。如果没有被验证,那么这是最坏的情况,这种情况客户端要执行读时验证。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在一般情况下,客户端的读写操作都不需要验证。其主要缺点是验证操作的计算开销较大。Abd-El-Malek等在文献[5]采用了这种方法。

3 我们的方法

基于前述的几种方法,我们提出一种采用指纹交叉校验和的延迟验证方法。采用指纹交叉校验和可以允许每个分片独立地被验证。指纹交叉校验和能够降低写时验证的带宽开销,也能降低读时验证的计算开销。其核心思想是编码机制能够对分片施加一些代数约束,而存在同态指纹函数能够保持这种约束。这样,我们可以将采用交叉校验和的延迟验证方法中的交叉校验和结构用指纹交叉校验和结构替换,对协议稍加修改就可以实现我们的方法。这样,在延迟验证时,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利用指纹交叉校验和结构来对单个分片独立地进行验证,避免了写时验证和读时验证的缺点,而且保持了延迟验证的诸多优点。为了简单起见,令采用交叉校验和的写时验证、读时验证、延迟验证方法分别用WV-C、RV-C和LV-C表示,我们的方法用LV-FC表示。Smin表示为了容忍至多f个副本出现拜占庭故障,各种验证方法需要的最少的服务器的数目。表1是我们的方法与现有方法的对比。

4 结束语

由于纠删码技术能够增强分布式系统的可用性,因此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现有的纠删码验证技术,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基于同态指纹技术和延迟验证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分析表明,新方法在带宽开销或计算开销方面比旧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摘要:纠删码分片验证技术在拜占庭环境中非常重要。分析了现有的纠删码分片验证技术。基于同态指纹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验证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效率。

关键词:纠删码,同态指纹,指纹交叉校验和,延迟验证,拜占庭故障

参考文献

[1]Krawczyk H.Distributed fingerprints and secure information dispersal[C]//Proceedings of the 12th ACM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Distributed Computing.ACM Press,1993:207-218.

[2]Hendricks J,Ganger G R,Reiter M K.Verifying Distributed Erasure-Coded Data[C]//Proceedings of the 26th ACM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ACM Press,2007:163-168.

[3]Cachin C,Tessaro S.Optimal resilience for erasure-coded Byzantine distributed storage[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Dependable Systems and Networks.IEEE Press,2005:191-202.

[4]Goodson G R,Wylie J J,Ganger G R,et al.Efficient Byzantine-tolerant erasure-coded storage[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pendable Systems and Networks.IEEE Press,2004:135-144.

湄潭县玉米肥效验证试验研究 篇9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试验地中等肥力,地点在湄潭县黄家坝镇官堰村小河坎村民组吴忠林家责任地,经度107°26′0",纬度27°46′55",海拔795.3 m;大土泥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四周都是玉米地。

1.2 试验材料

(1)供试作物品种为宝玉007。

(2)供试肥料为赤牌尿素,含N 46%;普钙为开阳磷矿厂生产,含P2O516%;硫酸钾为广东生产,含K2O5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空白处理、1个缺氮处理、1个缺磷处理、1个缺钾处理,3个配方共7个处理,不设重复,按处理顺序排列,每小区长10 m、宽6.67 m,面积66.7 m2,密度83.3 cm×26.6 cm,3 000株/667 m2。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不施任何肥料。

1.4 施肥

尿素:30%作基肥,15%作苗肥,15%小喇叭口期施用,40%大喇叭口期施用;普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硫酸钾:60%作基肥,40%大喇叭口期施用;其他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试验小区施肥情况详见表1。

1.5 试验方法

采用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密度为3 000株/667 m2。3月29日营养块单株育苗,4月13日拉绳等距单株定向移栽并施基肥,移栽后及时查苗、补苗;5月24日第一次追苗肥,6月29日小喇叭口期第二次追肥,7月8日大喇叭口期第三次追肥,3次追肥均兑清水淋施,8月30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考查结果

从表2可以得出,叶片数都在12.2~13.8片之间,差别不大;株高处理4最高,为259.4 cm,处理5为252.2 cm,处理2为249.8 cm,最矮为处理1,为230.0 cm;穗位高最高是处理2,为107.6 cm,次之为处理7,为104.8 cm,处理4为102.4 cm,最矮是处理1,为93.8 cm;茎粗除处理1为1.686 cm外,其余都在2.174~2.74 cm之间,差异不大;秃尖最短的是处理5,为0.2 cm,之后是处理4,为0.64 cm,其余都在1.6~2.76 cm之间;穗长前3位是:处理5为117.5 cm、处理7为109.0 cm、处理6为105.0 cm,最短为处理1,为76.5 cm;处理5和处理4穗粗在6.046~6.386 cm之间,其余都在5.568~5.966 cm之间,差异不明显。

2.2 经济性状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穗重最重的是处理5,为430.0 g,其次是处理7,为345.0 g,再次是处理4,为336.0 g,最轻的是处理1,为176.0 g;穗行数中处理4、5都为18行,处理2、6、7都为16.8行,处理3为16行,最少为处理1,为15.2行;行粒数最低的是处理1,为25.0粒,最多的是处理5,为46.2粒,其次是处理4,为41.2粒;百粒重最大的是处理7和处理5,为43.9 g,之后是处理6,为42.1 g,最低是处理2,为38.8 g。

2.3 产量与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得出:处理5的实收产量最高,为800.0 kg/667 m2,其次是处理6,产量为775.0 kg/667 m2,依次是处理7的655.0 kg/667 m2,最低产量是处理1的325.0 kg/667 m2。

3 小结

可靠电子签名验证流程方法研究 篇1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电子签名和认证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广泛地应用于福建省内的工商、社保、税务、银行、质监、卫生、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自动化等领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披露的信息, 全国已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的认证机构共有34家, 截至2014年4月30日, 有效电子认证证书持有量合计311, 083, 178张。

目前全国大部份电子认证服务机构[6]在开展电子认证服务中, 应用系统中绝大部份系统仅使用身份认证或极少数应用使用电子签名, 并没有实际使用电子签名应用服务, 无法保证用户使用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几乎很少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电子签名的司法鉴定和诉讼代理服务。福建省数字安全证书管理有限公司于2008年6月正式向数字证书使用方提供第一份电子签名验证报告服务, 打开全国首例提供电子签名验证服务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 并得到当地人民法院的支持, 真正实现电子签名的重要性。但截止目前国家未正式出台相关电子签名验证标准及服务。

很多用户在使用电子签名时, 都不了解电子签名真正意义在那?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主要关注更多的是电子签名中的数字证书发放, 对证书发放者的身份进行了认定;缺乏对证书发放之后的作用、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关注, 也缺少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在现有的电子签名技术中, 对数据电文是否被修改的验证,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验证机制。为了保障用户使用电子签名可信性及可靠性,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提供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可靠性验证服务。本文主要针对提供电子签名验证流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2 电子签名法明确电子签名可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1]第十三条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 可靠电子签名中融入了数字签名的特性 ( (三) 、 (四) 要求) , 并且对签名的生成过程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即签名的生成过程是在签名人的单独控制下完成的, 不能受控于他人。这正是从应用的角度对数字签名作了补充要求, 是对电子签名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

数字签名[8]、电子签名、可靠电子签名之间的关系:数字签名是特指应用公钥密码理论而生成的签名;电子签名是应技术中立性原则在法律上提出的一般化概念, 数字签名是电子签名的一种特定实现;法律上所规定的可靠电子签名, 是在一般电子签名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只有基于公钥技术的数字签名能够达到此要求, 并且可靠电子签名对签名的生成过程提出了要求, 使得电子签名更适合于实际应用。

3 电子签名具有可靠性验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及《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2]确立了合法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认定程序和法律责任,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按照《电子签名法》规定, 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 其签发的数字证书以及使用有效数字证书进行的可靠电子签名, 均具法律效力。而那些没有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权威部门许可的非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 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 它们在未取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前, 其涉及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有待鉴别。目前, 没有获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非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金融、电力等行业。因此, 获工信部许可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可靠电子签名验证服务, 并规范电子签名验证流程。

4 电子签名业务受理流程

4.1 业务申请流程

(1) 根据数字证书用户的申请,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提供对用户提交的电子签名进行验证的服务, 以确认其真实性和有效性[7]。

(2) 受理电子签名验证申请包括对签名原文、签名值、签名证书、时间戳信息等内容提出的验证申请。

(3) 申请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规定, 提交真实合法的数据信息。

(4) 根据电子签名验证技术手段实施验证, 验证结果仅对申请人提交的数据信息负责。

4.2 验证申请人

(1) 使用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的自然人、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机构和行政部门。

(2) 因司法取证等需要, 提起验证申请的司法机关或诉讼当事人。

(3) 基于合法授权人提起验证申请的其他人。

4.3、验证数据提交

(1) 申请验证的数据信息应当是签名后验证通过并成功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信息, 包括“签名原文”、“签名值”、“签名证书”等内容。

(2) 申请验证应当以项目号 (如工商注册号、税务登记号、身份证号等) 或者单位名称建立文件夹, 储存待验证的电子签名。

(3) 申请人应当采取刻录方式, 将需要验证的数据信息保存至不可擦写 (一次性) 光盘内。

4.4、验证流程

5 可靠电子签名验证流程

(1) 验证电子签名数据格式的合规性

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按照数据签名统一格式标准[4,5], 解析电子签名数据, 验证是否是符合规范的格式。如果数据格式不合规, 则验证失败, 返回失败原因并退出验证流程。

(2) 验证签名人签名值[13,14,15]是否正确

获取待验证数据, 待验证数据包括:原文信息、签名人证书、时间信息、签名算法标识, 验证签名值的是否正确。如果签名值验证不正确则验证失败, 并将失败原因返回上层应用并退出验证流程。

(3) 验证签名人数字证书有效性

获得签名人数字证书, 验证签名人证书有效性, 验证项至少包括:证书信任链验证、证书有效期验证、证书是否被吊销、密钥用法是否正确。如果是由于证书信任链验证或密钥用法不正确导致的签名人证书有效性验证失败, 则返回失败原因并退出验证流程。如果是由于证书有效期或证书状态已吊销导致的签名人证书有效性验证失败, 并将失败原因返回上层应用并退出验证流程。同时, 验证电子签名数据, 必须验证电子签名时, 签名人证书是否有效, 如有效期及证书状态。验证时, 存在签名人证书已失效。

(4) 如果上述步骤都验证成功, 则验证合规有效, 可正常退出验证流程。

6 可靠电子签名验证系统设计

可靠电子签名验证系统由可信电子签名验证服务系统、可信电子签名验证客户端系统及离线电子签名验证客户端系统等部分组成, 提供可信电文的生成、验证、存储、查询、展现、可视化输出、验证报告打印等功能[3,9], 提供符合《电子签名法》要求的可信电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主要功能[10,11,12]如下:

(1) 数据电文生成支持手机客户端、PC电脑客户端、服务端等应用中, 提供可信电文生成服务。

(2) 数据电文同步服务, 依据同步策略提供可信电子签名验证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同步服务。

(3) 数据电文管理服务, 实现对可信数据电文的查询、下载、展现、验证、打印等服务。

(4) 司法举证服务, 提供司法证据生成、同步、报告打印等服务。

(5) 策略管理, 提供包括可信数据电文生成策略、同步策略、安全策略等配置管理服务。

(6) 系统管理, 提供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应用系统管理、日志管理等系统管理服务。

可靠电子签名验证系统接受可信数据电文归档, 并对其进行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存储管理、归档管理、展现/查询服务、举证服务、验证报告生成及打印服务等, 实现电子签名证据的长期保存及随时举证。

7 结束语

根据《电子签名法》对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的要求, 规范可靠电子签名验证流程应引起相关部门及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重视, 尽快出台相关流程规范, 实现可靠电子签名验证“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报告”, 真正做到电子签名验证权威性、法律保障性。统一对电子签名数据生成、传递、接收、保存、提取、验证、举证等可靠性电子签名验证流程各环节开展研究, 建设可靠电子签名验证管理系统, 满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金融行业等对可靠电子签名验证数据电文准确性和公正性的应用需求。

摘要:为了保证电子签名数据有效性和可靠性, 围绕电子签名数据生成、传递、接收、保存、提取、验证等可靠性电子签名验证流程各环节开展研究, 满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金融行业等对可靠电子签名验证数据电文准确性和公正性的应用需求。形成可信数据电文及可靠电子签名验证体系, 并为电子签名数据电文提供可靠性验证服务模式, 为探索可靠电子签名验证方面打下坚定的基础。

验证研究 篇11

【关键词】趣味 平面 立体 包装设计 实训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21-01

前言

据统计,至2011年底,东莞市有印刷企业3189家,居全省第一,从业人员16.45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产值过亿元的印刷企业达到30多家。目前,东莞已形成广泛意义上的大印刷工业园。全国最大印刷展选择在东莞安家落户,就是因为东莞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在包装印刷行业高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为包装设计教育带来了契机。宏观作用下,我们看到的是东莞印刷经济的发展数据和高科技的优质产品,但是,这些归根结底,离不开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因此,考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那么,教育需要在此刻担当起培养人才为己任,将包装印刷行业的人才作为中国印刷经济腾飞的助燃剂。

一、研究对象

2012级计算机平面设计班,60名学生,男45人,女15人。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发放60份问卷,回收6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率达96%。

(二)学生访谈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专业访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为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三)实验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是学生在实验前后进行对比分析。

(四)数据分析统计

运用EXCEL2007对研究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东莞职业教育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现状分析

东莞市包装人才缺口较大,现有的从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且专业参差不齐,整体技术含量低。目前,在包装教育行业,除了正规的学历教育之外,还有很多业余教育系统,包括函授、电大和短期培训等形式。包装教育要提高高科技含量和扩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数量,以扩充行业内需来满足产业运作提升经济。在印刷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促动下,东莞印刷产业发展迅猛,然后,面对东莞目前的教育培养而言,远远满足不了东莞印刷行业的需求,存在着缺少行业优秀工程人员,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包装制作与自主开发设计的差距以及一线印刷制版打样的技术工人。

(一)包装经济居高位并不意味着产业独立

目前,东莞在世界贸易的引领下,包装产业的经济上去了,但是,自主设计的包装品牌却未能跟上国际的脚步,而仅仅停留在承接包装制作的阶段。在包装生产链上的高精度机械设备是国外引进,承接包装印制任务或模仿国外优秀包装设计等,欠缺自主研发与设计能力,无法起到引领国际包装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二)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高效的行业发展

包装设计是一个综合型较强的系统设计专业,要求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要包装材料工艺学和印刷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包装工程力学与运输需求,也要学习产品的防护原理与方法,还有包装设计原理以及方法,了解包装结构、包装色彩、包装设计规范、条码标签运用等等。而且,包装技术和工艺以及印刷设备等的发展随着行业而演变着,创新着。但是,我们的教育机构停滞不前,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因此,学校在包装专业的教育方面,要贴近行业发展需求,将校企合作深化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学历教育中人才欠缺职业素质教育

目前,高学历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流动性较强,缺少能够真正立足基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为岗位奉献的精神。学历教育属于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开设的课程较多,培养方向模糊,以致找不到岗位归属感。部分学校实训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学生重理论轻实操,与企业先进的设施设备脱节。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学院的副院长张新生说过:“面对企业用人的多层次,高职高专应坚持多层次办班,要体现加快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的特点,培养‘岗位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东莞包装印刷行业对中职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根据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在人才需求的大环境下,我们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企业用人属于多层次,正如图1企业人员需求的金字塔原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金字塔原理,人类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就是对生存的需求,企业也一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对最基层、第一线的技术工人的需求是最大,它也是最能保障和满足企业生存的坚实根基。近几年,东莞一线工人严重流失,中小企业人才需求量日趋上升,而这也正是中职教育的机遇。

结合企业用人原理,中职教育应该立足一线技术工人的教育目标,加快培养适合基层、面向生产,能服务于基础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中职教育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际工作技能与企业需求接轨。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应与行业企业共同搭建培育人才的平台。利用企业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能技术,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线学习,在一线增长实训经验。同时,教育机构不能仅依赖企业来引领专业的发展,更应该积极地加大科研提升专业能力,为企业员工提供理论培训和新技能技术研究成果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培育人才,共同推动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

五、结论

根据东莞包装印刷行业的需求,中职教育方面针对性地开展培养计划,有效地推动该行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开发了包装设计课堂的趣味教学模式,并通过对12级平面设计班进行创新课堂研究。通过研究与验证发现,在我校开发的新模式教学下,学生对包装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包装设计的流程,并能够满足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为包装印刷行业培养了潜在的就业对象。同时,学生在包装手工制作兴趣的驱动下,对整个环节的学习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基于SVM的验证码识别算法研究 篇12

关键词:SVM支持向量机,验证码,识别算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网络提供给我们越来越多的资源, 也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与此同时, 也产生了很多的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验证码 (CAPTCHA) 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的全自动公开的区分人类和计算机的图灵测试技术, 目前大部分网站都引入了验证码这种安全机制来解决机器人滥用自然人资源的问题。支持向量机 (英文简称SVM) 是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 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等模式识别问题中具有较多的优势。因此, 本文针对SVM这一机器学习算法在验证码识别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1 支持向量机 (SVM) 概述

SVM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Vapnik等人最先提出的, 之后就在机器学习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迅速成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发展中最主要的工具。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学中的经验风险最小、学习过程一致性、VC维理论以及结构风险最小化等理论。SVM以其独特的算法在处理小样本、非线性或者高维模式识别等问题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目前, SVM主要被应用在系统辨识、故障判断、金融系统、数据挖掘、生物信息、人脸检测、验证码识别、表情识别、文本分类以及手写字符识别等众多领域。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其在验证码识别算发展中的应用问题。

2 验证码识别概述

验证码识别这一技术的产生, 最早是为了应用在计算机图灵测试中, 之后就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迅速发展。当前验证码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辨识人为操作或是计算机自动运行, 从而有效的避免网站或程序受到恶意攻击或侵袭。另外, 在验证码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下, 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新的计算机业务, 例如在电子商务的商品推销方式中使用到验证码识别技术, 或者在残障人士的正常上网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等等。关于验证码识别的方法目前由很多种, 包括模板匹配、形状上下文、神经网络以及支持向量机等。相对来讲, 模板匹配为最简单的一种识别算法, 但应用范围较小, 且准确率较低, 没有良好的系统性, 因而逐渐被淘汰出验证码识别技术。形状上下文与神经网络等方法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缺陷, 如准确匹配度较低或收敛速度难以控制等, 因而也不是最佳的验证码识别技术方法。直到近年来在SVM的不断发展应用中, 使用其进行验证码的识别计算才去的了较好的效果。采用SVM具有分类能力较强, 泛化能力优良, 并且其是以统计学理论为依据, 因而在分辨验证码识别度的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3 基于SVM的验证码识别算法研究

3.1 验证码识别的流程。

一般来讲, 进行验证码识别, 需要经过一些必要的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 检测出验证码图片, 并对其进行感兴趣区域 (ROI) 剪切、去噪、色彩空间转换等预处理;其次, 将预处理后的图片进行特征分析, 并提取特征向量;第三, 将图像样本的特征向量进行SVM训练, 训练得出相关的参数与支持向量, 并将这些数据信息存储在一定的文件中去;第四, 利用第二步中采用的方法, 提取所要识别的验证码的特征向量;第五, 将待识别样本的特征向量, 以及第三步得到的支持向量等训练结果, 进行SVM预测, 输出预测结果到文件, 再对识别率进行计算, 最终完成验证码的识别流程。

3.2 样例的制作与训练。

在提取识别码的特征向量时需要制作一定的样例, 而样例制作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图像预处理方法。一般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图像平滑、中值滤波、直方图均衡、梯度锐化、灰度变换、二值化、去除噪音、腐蚀、膨胀和细化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去除图像的背景、噪声以及干扰线等噪音, 从而精准的分隔验证码图片, 提出有效的字符特征向量, 才可能使SVM训练时找到合适的分类超平面。而在训练中, 初始参数的设置是很重要的, 这是直接影响大批SVM泛化能力的关键。例如C-SVC, 当我们选择RBF核函数时, 惩罚系数的设置非常关键, 当C>100时才能使SVM体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

3.3 识别验证码。

当SVM训练完成之后, 就可以对验证码进行识别。在读取所要识别的验证码时, 应该按照验证码的识别流程进行处理, 将提取出的有效特征向量输送到SVM预测接口进行预测, SVM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我们采用投票机制, 将待识别的验证码的特征和模型中的支持向量分别进行运算并进行投票, 得票最多的类别就是该验证码的类别。当识别完成后, 输出识别结果, 并计算识别率。可以看出, 在验证码的识别过程中, 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SVM模块。正是通过SVM的训练、识别、预测以及计算, 才很好的实现了验证码的图像分类识别功能。

4 验证码识别实验

在该实验中, 我们分别对三种不同的验证码进行了实验。这三种验证码图像都是在一些网站中随机采集到的, 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图像预处理过程。其特征分别为:A验证码图片的字体较为规范, 字符大小统一, 且没有扭曲变形或字符旋转;B验证码图片的字体规范, 但字符大小不统一, 字符旋转;C验证码图片的字体不规范, 字符大小也不统一, 并且有扭曲变形和字符旋转。分别如图所示:

在试验中我们分别对A、B、C这三个验证码图片分别进行了特征向量提取, 并将所提取的特征向量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特征训练和识别测试。并采用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进行计算, 将其主要的两个参数, γ与C的值进行了提取分析, 并计算了试验的识别率。

在经过分析后我们发现, 本实验中, 当γ不变, C逐渐变大时, 验证码识别率不断提高, 当C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识别率不再提高。因为该验证码旋转和大小不统一, 识别准确率下降。而当C不变, γ逐渐增大时, 识别率先是不断提高, 但当γ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识别率就开始下降。从实验可以看出, 当验证码的字符很标准, 且没有扭曲变形、大小变化或偏移旋转时, 验证码的识别率可达到100%, 而即使是相对较为复杂的验证码, 利用SVM进行识别也能达到80%。由此可见, 在验证码的识别算法中, 采用SVM的方法是具有很大可行性与准确性的。

结语:总之, 在验证码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各个互联网领域中时, 对其进行识别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SVM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识别能力的识别方法, 在未来的验证码识别计算中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左保河, 石晓爱, 谢芳勇, 等.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验证码识别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9 (12) .

[2]朱树先, 张仁杰.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选择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 (16) .

[3]边肇祺, 张学工.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4]贺强, 晏立.基于形状上下文的复杂验证码识别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01, 37 (2) .

【验证研究】推荐阅读:

质量验证07-14

标准验证05-11

协议验证05-15

措施验证05-24

验证确认05-28

验证方案06-18

验证报告07-05

公式验证07-26

验证测试08-07

程序验证08-24

上一篇:大型LNG接收站下一篇:多媒体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