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工艺验证

2024-10-01

无菌工艺验证(通用7篇)

无菌工艺验证 篇1

0 引言

灭菌是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产品中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而消毒是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无菌是指产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芽孢)。然而,对于任何一批灭菌产品来说,绝对无菌是无法保证。已灭菌产品的无菌标准一般以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无菌保证水平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表示。最终灭菌产品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高于10-6(即100万件产品灭菌之后,只能允许有1件或以下可能有活的微生物存在),已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状况可以通过验证实验证明[2]。

与粘膜、血液接触或植入到体内的医疗器械(例如一次性注射器、心脏导管、吸引管、人工关节、伤口护理敷料、血管支架、组织工程皮肤等)都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彻底灭菌。倘若这类医疗器械没有按照要求灭菌,非常容易引起感染,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因此,灭菌工艺的控制和灭菌检测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

1 灭菌方法

1.1 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是将产品放在压力锅内,利用饱和蒸汽在最小温度为121℃的压力下,热力和湿气被迅速传递给灭菌产品,灭菌时间至少15min。蒸汽潜热大,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水分子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所以湿热灭菌是热力灭菌中最常用、效果较可靠的一种灭菌方法。适用于湿热灭菌的医疗器械有:衣服、被单、聚四氟乙烯、外科手术器械、硅橡胶、聚丙烯、环氧树脂等。但对一些不耐高温的聚合物如聚氨酯等,承受不了这样的高温,只能采用其他的灭菌方法。

1.2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将产品放于热空气箱中、利用干热空气的氧化作用,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的方法。干热灭菌通常使用的温度较高,范围在160~250℃,依据其使用的温度,暴露的时间可达2h。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20min以上、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实际应用中,干热灭菌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一般应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具和金属外科器械,另有些产品不仅要求达到必要的无菌水平,还要消除细菌内毒素(热原物质),应用其他的灭菌方法很难消除细菌内毒素,而干热灭菌的温度时间参数设置在250℃×45min,可以除去玻璃器具的热原物质。

1.3 环氧乙烷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是医疗器械领域比较常用的灭菌方法,环氧乙烷灭菌原理是通过其与蛋白质分子上的巯基(-SH)、氨基(-NH2)、羟基(-OH)和羧基(-COOH)以及核酸分子上的亚氨基(-NH-)发生烷基化反应,造成蛋白质失去反应基团,阻碍了蛋白质的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灭菌效果。

环氧乙烷灭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都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参数。一般采用的灭菌条件:温度(55±10)℃、相对湿度(60±10)%、灭菌压力8×105Pa灭菌时间120min。环氧乙烷是一种烷化剂,穿透力强,能够使用各种包装材料,在常温下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等)[4]。适用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比如天然橡胶、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等。环氧乙烷灭菌器包括一个防泄漏、防爆炸的钢制腔室,首先将灭菌腔内抽成真空,通过蒸汽调节腔内的物料温度和湿度,然后进一步抽真空,再通入经过预热的环氧乙烷气体。包装材料必须是对空气、蒸汽及环氧乙烷渗透性良好的,这样容易达到适宜的灭菌条件。由于环氧乙烷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性、急性毒性反应,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应在灭菌过程中,严密监控大气浓度和腔室的温湿度、压力、环氧乙烷气体浓度及灭菌时间。灭菌效果通常使用生物指示剂来监控[8,9]。灭菌器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整个灭菌过程应在技术熟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灭菌处理后,应通入过滤后的无菌空气,经历真空空气循环过程,使残留环氧乙烷安全去除。

1.4 辐射灭菌

辐射灭菌是将灭菌产品放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产生自由基通过控制辐射条件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用的γ射线通常以钴Co-60或铯Cs-137作为放射源,发生衰变时发射出1.33MeV和1.17MeV两个能级的射线,使微生物DNA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失,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目标[3]。辐射灭菌通常用于外科器具、人工假体、注射器和缝合线等。

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监控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依据标准细菌芽孢(短小芽孢杆菌芽孢)所允许的灭菌剂量计算值算出来的,同时应考虑灭菌产品的适应性,验证辐射剂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辐射灭菌使用的剂量通常为25kGy。对某些医疗器械应在保证无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钴Co-60辐射灭菌法验证时,除用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外,还需要确认空载和装载时灭菌腔室内辐射剂量的分布图、灭菌产品的均一性、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及最大和最小吸收辐射剂量的分布、灭菌腔内产品的装载方式等[5,6]。

1.5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的低温灭菌技术。等离子体是气体或蒸汽受电场或磁场影响,使大部分分子发生离子化而形成的。等离子体灭菌器是由电源、激发原、气原、传输系统和灭菌腔室组成,抽真空后通过水蒸汽,蒸汽在电场作用下转变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灭菌优点是杀菌效果可靠、作用温度低、灭菌后的器械不需要放置空气中去除残留气体,无腐蚀性[7]。目前,许多国家已开始应用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

2 灭菌工艺验证

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适宜的的灭菌工艺、规范的GMP管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生物负荷检测、环境监测、灭菌程序验证和无菌检查等。

2.1 生物负荷检测

生物负荷是指产品中微生物数量或浓度,无菌产品所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取决于灭菌工艺及灭菌前的生物负荷。怎样在制造过程中减少微生物污染的概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有必要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制造环节尽量使用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比如提高温度、降低PH值等。

2.2 环境监测

为了保证微生物数量不超过规定限度,必须监控生产操作范围的微生物的水平。微生物可以从工作台面、固定设备和仪器的任何环节传播到产品中。因此,任何微生物可能聚集的死角都必须清除,所有的工作操作区域都必须保持干净、干燥和整洁。空气中掉落的微生物的尘埃和颗粒是常见的污染途径之一,空气中细菌、霉菌的数量的监测是将营养琼脂平皿置于空气中暴露一定的时间,孵育后计数菌落算出来的。

操作人员是另一个潜在的污染源,操作人员的衣服、手套和面罩都应取样,进行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评估,有必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学知识的培训。

2.3 灭菌程序验证

灭菌程序验证是无菌产品灭菌操作过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环节。通常的灭菌程序验证需要撰写灭菌程序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相关标准,确认灭菌设备及监控设备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提供依据以证实灭菌能达到预期效果,结合生物负荷使用生物指示剂,在“极差”的情况下灭菌工艺仍能达到无菌保证水平,上述检验需要至少三次及以上来证明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综合上述结果,撰写验证报告。用于灭菌工艺中的生物指示剂是标准化的细菌芽孢制备品,它所应用的细菌种类须经严格挑选,非致病性,对特定灭菌工艺的耐受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表1)。

注:D值即生物指示剂芽孢十倍致死时间

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相对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辐射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灭菌程序应定期再验证。当灭菌程序发生变更(包括灭菌物品装载方式和数量的改变)时,应进行再验证。

3 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试验是通过将医疗器械或其浸提液接种于培养基内的方法来评价灭菌后的医疗器械是否有未杀死的微生物。依据《中国药典》,无菌检查试验主要有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两种。

3.1 浸提液制备方法

(1)管类器具:按管内表面积每10cm2流过管内腔1mL浸提介质,流量约为10mL/min。(2)容器类器具:容器内已装有液体的可直接抽取容器内液体为供试液;空容器按容器内表面积每10cm2加入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3)实体类器具:实体类器具按表面积每10cm2加入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

3.2 直接接种法

将产品或其有代表性的部分直接投放入营养培养基内。药典推荐两种培养基:(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内含有葡萄糖和巯乙醇酸钠,在30~35℃温度下培养,适宜于需氧细菌和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2)改良马丁培养基在23~28℃培养,适宜于真菌的生长。

3.3 薄膜过滤法

当产品不适宜直接投放或产品有抑菌成分就要采用薄膜过滤法。具体做法是先进行无菌验证,然后用无菌氯化钠溶液或其他有机溶剂浸提产品,使浸提液通过装有孔径不大于0.45μm的薄膜过滤器,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溶液冲洗滤膜。之后将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与改良马丁培养基分别加至薄膜过滤器内(封闭式过滤器),或取出滤膜,分别加入上述二种培养基中,按药典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培养。

3.4 结果判断

当阳性对照管显浑浊并确证有细菌生长,阴性对照管呈阴性时,可根据观察所得的结果判定:如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管均为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均应判为供试品合格;如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培养基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为有菌生长,应重新加倍取样复试,除阳性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应判供试品不合格[1]。

无菌检查不能保证每批产品的无菌,但它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检查程序,坚持进行无菌检查有助于提高灭菌工艺及无菌操作效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袁洽劻,凌波.实用消毒灭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薛玲,林华,王辉.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γ射线辐射灭菌调研[J].医疗器械导航.2007.9:4-5.

[4]朱瑞银,路蓓,何忠平.无菌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的验证方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9):10-17.

[5]朱南康,王春雷,滕维芳.医疗器械辐射灭菌的现状及进展[J].核技术.2003(.03):189-196.

[6]王宏,丁增成,徐宏青.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3(.02):246-247.

[7]李莹,李柯,陈杰瑢,等.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技术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4(.07):718-722.

[8]ISO 11135-1:2007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Ethyleneoxide--Part 1: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9]ISO 10993-7:2008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7: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residuals.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资料分析 篇2

1 资料及其他情况

1.1 无药品生产企业名称有9个, 占21%。

1.2 无验证环境洁净度记录39个, 占90%。

1.3 无培养基适应性检查有40个, 占93%。

1.4 无菌种记录或其记录不全 (未标明代数、菌种不全或仅用1株菌种) 有34个, 占79%。菌液无接种量 (个数) 记录有19个, 占44%。

1.5 无培养观察天数表格记录有3个, 占7%。

1.6 无验证结论有7个, 占16%。

2 讨论

2.1 药品生产企业提供验证资料应该有药品生产企业名称及电话号码、药品名称, 验证单位及药品质负责联系人。电话号码是索取方法验证资料重要来源, 也是检验者与药品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商讨验证资料中不明确的技术问题的重要途径。药品生产企业名称是表明药品的来源所属, 也是验证资料的来源所属。同一药品, 不同的生产企业, 验证结论 (相应品种的无菌检查方法) 是不同的, 也是再次检查同一生产企业生产同种药品的重要依据。无验证资料, 无菌检查项目就无法进行, 故不可缺少。

2.2 验证环境洁净度记录。《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以下的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污染[2]。不记录环境洁净度, 表明验证资料不够全面, 难以相信洁净室 (区) 是否符合要求。

2.3 培养基适应性检查包括无菌性检查和灵敏度检查。无菌性检查, 是检查配制好的培养基是否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灵敏度检查是检查培养基是否适合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各种菌株接种量 (菌量应小于100 cfu/ml) 是否生长良好, 以监控培养基的质量。培养基的质量好坏, 稳定与否, 对检验结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因培养基的配方中各原料成分理化性能、稳定性不同, 致使检验结果也有较大的差异, 即使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的原料产品, 各个批号之间质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加之各地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方法不一, 同一实验结果常有显著不同[3]。现在绝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检验机构用的都是干燥培养基。据了解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在配制培养基时, 不按操作规程消毒灭菌, 难以保证消毒灭菌的目的, 难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故做无培养基适应性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2.4 菌种及菌液 (个数/ml) 制备记录是验证资料完整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4]。传代次数越多, 有些菌株容易产生变异、衰退, 难以保证应有的生物学特性。这将影响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验证培养基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的验证试验和无菌检查的阳性菌对照试验, 然而有些验证资料未注明代数及菌液制备方法。

2.5 培养观察记录在验证资料中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有些验证资料记录, 培养1 d就长出了肉眼观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的, 通常这两株菌和细菌相比较, 生长缓慢、微弱。笔者认为培养1 d, 肉眼是难以观察, 最少需要培养2 d才可见生长。有些验证资料缺乏观培养观察记录内容, 这显得验证资料的真实性差, 没有连贯性。验证结论缺乏可靠性。

2.6 无菌检查目的, 既要保证标准 (Ch.P.2005) 规定的所有阳性对照菌正常生长, 又要准确无误检查样品染菌情况[5]。验证结论是检查药品的重要依据, 是进行无菌检查的可靠的方法, 是否详细明确, 直接关系到验证结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没有验证结论 (如规格5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 或验证结论不明确的验证资料, 给检验工作者带来麻烦, 甚至难以理解。如像这样一些结论, 规格2 ml穿心莲注射液:本品按国家药品标准检查, 结果符合规定;规格2 ml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根据上述结果由于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无菌检查, 存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的无菌检查应依据中国药典无菌检查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 冲洗量规定300 ml等, 没有明确样品检验数量 (最少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菌所需样品的量) 、方法或方法叙述不简洁, 没有采用何种阳性菌、培养观察时间和结果判断。

3 建议

3.1 菌液 (个数/ml) , 洁净室环境、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直接接种法以及薄膜过滤法的培养观察记录不要用文字叙述, 最好以表格方式记录, 一目了然, 真实可靠, 容易理解。

3.2 菌液制备方法一般药检人员都是清楚的, 不要照抄药典, 照抄药典显得验证资料冗长不简洁, 一般叙述为按《中国药典》2005年附录××页方法制备即可。如果与药典方法有差异, 应详细描述。

3.3 验证结论, 叙述不能含糊不清, 要简明扼要, 准确, 突出有可操作性。验证方法结论应包括样品取样量、样品处理、接种方法, 采用何种阳性对照菌、培养观察记录及结果判断等内容。例1、规格:10 ml/支颈宁A注射液的无菌检查, 直接接种法:取11支供试品各2 ml分别加至含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支及改良马丁培养基10支的试管中;于第11支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中加2 ml供试品及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为阳性对照。按规定培养14 d, 供试品管均澄清, 阳性对照管生长良好, 判为供试品符合规定。例2、规格40 mg/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无菌检查, 取供试品30瓶溶于100 ml升0.9%氯化钠注射液中, 按薄膜过滤法滤至一次性全封闭的三个滤器中, 用0.1%蛋白胨冲洗3次, 每次300 ml, 冲毕。于两个滤器中加入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其中一个滤器加入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 , 另一个滤器加入改良马丁培养基。按规定培养14 d, 供试品管均澄清, 阳对照管生长良好, 判为供试品符合规定。以上两个结论比较完整, 具有可操作性。

3.4 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源共享, 虽然抗生素工作网站有少部分无检查验证方法, 远远达不到检验工作的需要。为了减少浪费, 避免传真资料字迹模糊不清, 效果差, 甚至缺页或半页, 故建议全国各地药检所, 药品生产企业, 验证单位将药品生产企业名称、电话号码、药品名称及规格, 验证结论 (无菌检查方法) 等, 输入在网上, 便于查询。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二部, 2005:90.

[2]中国药典.二部, 2005:89.

[3]马绪荣, 苏德莫.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科学出版社, 2000:380.

[4]中国药典.二部, 2005:94.

呋喃西林溶液无菌检查法方法验证 篇3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双人净化工作台:上海苏净实业有限公司;智能集菌仪:杭州高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化培养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样品

呋喃西林溶液0.02g:100m L/瓶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批号:130509、130510、130513) 。

1.3 验证用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CMCC (B) 63 501]、生孢梭菌[CMCC (B) 64 94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B) 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 (B) 10 104]、白色念珠菌[CMCC (F) 98 001]、黑曲霉[CMCC (F) 98 003]。见表1。

1.4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20130517;营养琼脂培养基, 批号:20131211;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 批号:20131701;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批号:20130818等。

2 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实验[1]。

2.1 菌液制备:

取经30~35℃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肉汤培养物1m L, 生孢梭菌的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物1m L。取经28℃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液体培养物1m L, 分别加9m 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10倍逐级地稀释至菌数小于100cfu, 做菌液组计数, 备用[2]。

取经28℃培养7d的黑曲霉斜面培养物, 加3~5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 吸取霉菌孢子液1m L加9m 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10倍逐级地稀释至菌数小于100cfu, 备用。

2.2 检查法:薄膜过滤法

取6瓶供试品, 分别取半量/瓶, 按薄膜过滤法处理, 滤过, 然后将相应的培养基100m L加入到滤筒内, 加入相应的实验菌, 作为试验样品[3]。另取1个滤筒不滤样品, 然后将相应的培养基100m L加入滤筒内, 加入等量的实验菌作为阳性对照, 六种验证菌同法操作。各试验管按相应规定温度培养3~5d, 观察实验菌生长情况。

3 无菌检查法验证试验:

3.1 试验组

取供试品12瓶, 分别置于6个滤筒中过滤 (每筒2瓶) , 冲洗液用量为每筒500m L, 每次100m L, 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分别加入1m L已制备好的上述6株菌菌液 (约为10~100个/筒) , 再加入相应的等量培养基100ml, 按规定条件培养3~5d, 逐日观察, 见表2。

注:接种管1表示:样品加阳性菌;接种管2表示:0.2mo/L Mn SO4加阳性菌;接种管3表示:阳性菌;+表示:有菌生长

3.2 对照组

另取6个滤筒, 分别加入1m L相应试验菌, 再加入相应的等量培养基, 作为对照, 按规定条件培养3~5d, 逐日观察。

3.3 供试品对照组

取供试品4瓶, 分别置于2个滤筒中过滤 (每筒2瓶) , 冲洗液用量为每筒500m L, 每次100m L, 再分别加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 按规定条件培养3~5d, 逐日观察。

3.4 空白对照组

取试验用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 按规定条件培养3~5d, 逐日观察。

3.5 阴性对照组

取冲洗用0.1%蛋白胨缓冲液适量, 分置两个滤筒中过滤, 再分别加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 按规定条件培养3~5d, 逐日观察。

4 结果

试验样品管、硫酸锰对照管同阳性菌管比较, 与阳性对照管内菌生长相似, 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

5 结论

本品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进行验证, 可采用薄膜过滤法 (用0.1%蛋白胨水溶液500m L/膜, 少量多次冲洗) , 试验管中加入3m L0.2mol/L Mn SO4, 进行无菌检查。

摘要:建立呋喃西林溶液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提供的无菌检查法的要求进行验证试验。可采用薄膜过滤法 (用0.1%蛋白胨水溶液500ml/膜, 少量多次冲洗) 进行无菌检查。呋喃西林溶液采用微生物学检查法进行检查时, 临床使用可能不够安全, 建议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 通过方法学验证试验建立合理的无菌检验方法。

关键词:呋喃西林溶液,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部)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附录, 104-105.

[2]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40-344.

奥硝唑注射液无菌方法学验证 篇4

关键词:奥硝唑注射液,薄膜过滤法,无菌检查法,方法学验证

奥硝唑作用于厌氧菌、阿米巴虫、贾滴虫和毛滴虫细胞的DNA, 使其螺旋结构断裂或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至其死亡, 达到抗菌抗原生质的目的。当建立药品的无菌检查时应进行方法的验证, 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无菌检查。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样品

奥硝唑注射液 (规格10ml:0.5g, 批号:110411, 数量:160支/批, 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用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B) 26 003]、大肠埃希菌[CMCC (B) 44 102]、枯草芽孢杆菌[CMCC (B) 63 501]、生孢梭菌[CMCC (B) 64 941]、白色念珠菌[CMCC (F) 98001]、黑曲霉[CMCC (F) 98003], 以上均由中检所提供。

1.3 试验用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批号090703)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批号0911172)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批号091230) 、改良马丁培养基 (批号091014) 、0.1%蛋白胨水溶液 (批号:090316) , 以上培养基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4 仪器

BSC-1100IIB2型生物安全柜 (北京东连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SW-CJ-2FD型超净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HTY-2000B型智能集菌仪 (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一次性全封闭集菌培养器 (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LRH-250型生化培养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

2 方法

2.1 菌液制备

取经30~35℃培养18~24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液体培养物各1ml分别加入到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 依次10倍稀释, 金黄色葡萄球菌至10-6, 大肠埃希菌至10-7, 枯草芽孢杆菌至10-5, 生孢梭菌至10-7。

取经23~28℃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液体培养物1ml, 加入到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 依次10倍稀释至10-5。

取经培养5~7天的黑曲霉斜面培养物, 加入3~5ml含0.05% (ml/ml)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将孢子洗脱转至另一试管, 取1ml加至9ml含0.05% (ml/ml)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 依次10倍稀释至10-4。

2.2 菌液计数

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1ml于培养皿中, 每种菌做2皿, 加营养琼脂培养基, 取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各1ml于培养皿中, 每种菌做2皿, 加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按规定条件培养, 结果计数见表1。以上菌液均小于100cfu/ml, 备用[3]。

2.3 方法学验证试验

2.3.1 试验组:

取供试品120支, 每筒20支, 共制备6个滤筒。先用0.1%蛋白胨水溶液润湿滤膜, 再用其冲洗, 每筒总冲洗量500ml, 每次100ml, 在每筒中分别加入已制备好的上述各菌菌悬液各1ml。向金葡, 大肠, 枯草, 生孢筒内分别加入100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0~35℃培养3~5天, 向白念, 黑曲霉筒内分别加入100ml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3~5天, 逐日观察。

2.3.2 对照组

另取6个筒, 分别加入1ml各试验菌, 再加入相应培养基按规定温度培养3~5天, 逐日观察。

2.3.3 供试品对照组。

取供试品40支, 每筒20支, 共制备2个滤筒。先用0.1%蛋白胨水溶液润湿滤膜, 再用其冲洗, 每筒总冲洗量500ml, 每次100ml, 再分别加入100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100ml改良马丁培养基, 按规定温度培养3~5天, 逐日观察。

2.3.4 阴性对照组。

取0.1%蛋白胨水溶液适量, 分别置2个滤筒内过滤, 再分别加入100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100ml改良马丁培养基, 按规定温度培养3~5天, 逐日观察。

3 结果

培养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微生物均生长良好, 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无微生物生长, 观察结果见表2。

4 结论

根据3批供试品验证试验结果, 试验组中试验菌均生长良好, 并与各对照组中相应的菌落生长情况相似, 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无菌落生长。由此说明, 奥硝唑注射液可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 在此检验量和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因此可按照此检查条件和检查方法以0.1%蛋白胨水溶液每筒500ml做冲洗液, 进行奥硝唑注射液的无菌检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2012年版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附录103-107.

[2]费嘉, 杨峰, 贾阳等.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无菌检查法验证[J].医药导报, 2010, 29 (6) :798-799.

无菌工艺验证 篇5

1 实验环境

无菌操作台B+A级, 无菌室B级, 环境温度为20度, 湿度为百分之五十三, 阴性无菌操作台B+A级, 无菌室B级。环境温度为20度, 湿度为百分之五十三。

2 试验用药品

注射用头孢拉定 (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 。

3 验证用菌种及试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 26003]、黑曲霉 (Aspergillus, lr) [CMCC (F) 98003]、生孢梭茵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 C (B) 64941、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tg/l/, osa) [CMCC (B) 10104]、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CMCC (B) 63501]、白色念珠菌 (Cand/daalbicans) [CMCC (F) 98001]、生理盐水 (北京恒业中远化工有限公司) 、蛋白胨 (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4 验证用培养基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20103) 、营养肉汤培养基 (上海喜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批号:111103) 、改良马丁培养基 (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2020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11201) 、营养琼脂培养基 (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20201) 、。

5 菌液制备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茵、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至营养肉汤中, 三十三度培养一天, 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菌悬液;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 二十七度培养四十八小时, 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菌悬液。将黑曲霉斜面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二十五到二十八度培养一周, 使大量的孢子成熟。用0.05%的D聚山梨酯80的无菌生理盐水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无菌棉花将孢子转移至无菌试管内, 。用0.05%的D聚山梨酯80的无菌生理盐水溶液制成每毫升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6 试验及方法

6.1 供试液的制备:

取20注射用头孢拉定采用2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溶解, 转移至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无菌生理盐水定容。共配置10个样品, 分别编号为1到10, 备用。

6.2 试验组:

采用薄膜过滤法将上述供试液, 用700毫升的0.1%蛋白胨溶液冲洗, 加入1 m l各试验菌, 再用100毫升德0.1%蛋白胨溶液冲洗, 将滤膜剪成3份, 其中一份放入相应培养基中培养。

6.3 阳性对照:取6个试管, 不过滤供试品, 其它操作同上, 作为各验证菌的阳性对照, 按规定温度培养5天, 观察并记录结果。

6.4 阴性对照:

取过滤器过滤稀释剂及冲洗液, 除了不加供试液及菌液, 其余与供试品处理方法一致, 分别按规定放人相应培养基内于三十三度及二十七度培养。

6.5 供试品对照组:将其中一份供试液按薄膜过滤法过滤, 用

0.1%蛋白胨溶液800m l冲洗, 过滤完毕, 将滤膜放入相应培养基中, 按规定温度培养。

6.6 无茵检查法 (薄膜过1材料与方法取20支注射用头孢拉定,

注入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溶液溶解, 每支取5m l转溶至500毫升容量中, 用无菌生理盐水溶液定容备用。将供试液按薄膜过滤法过滤, 用0.1%蛋白胨溶液800m l冲洗, 过滤完毕, 将滤膜剪成三份, 分别放人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两管, 其中一管作为阳性对照, 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m l改良马丁培养基试管一管, 按规定温度培养。

7 实验结果

第一天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呈阳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 生孢梭菌呈阳性, 白色念珠菌呈阳性, 黑曲霉呈阳性;阳性组生孢梭菌呈阳性, 白色念珠菌呈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 铜绿假单胞菌呈阳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阳性, 黑曲霉呈阳性;供试品对照组, 白色念珠菌呈阴性, 黑曲霉呈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阴性, 铜绿假单胞菌呈阴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阴性, 生孢梭菌呈阴性。第七天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呈阳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 生孢梭菌呈阳性, 白色念珠菌呈阳性, 黑曲霉呈阳性;阳性组生孢梭菌呈阳性, 白色念珠菌呈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 铜绿假单胞菌呈阳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阳性, 黑曲霉呈阳性;供试品对照组, 白色念珠菌呈阴性, 黑曲霉呈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阴性, 铜绿假单胞菌呈阴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阴性, 生孢梭菌呈阴性。

第十四天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呈阳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 生孢梭菌呈阳性, 白色念珠菌呈阳性, 黑曲霉呈阳性;阳性组生孢梭菌呈阳性, 白色念珠菌呈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 铜绿假单胞菌呈阳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阳性, 黑曲霉呈阳性;供试品对照组, 白色念珠菌呈阴性, 黑曲霉呈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阴性, 铜绿假单胞菌呈阴性, 枯草芽孢杆菌呈阴性, 生孢梭菌呈阴性。

8 讨论

由于部分药品制剂可能具有抑菌作用, 在一定检验量及一定条件下药品可能有抑茵作用, 所以在建立无菌检查法时应考虑其抑茵作用预防结果出现误判。因此需要对无菌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以确定无菌检查法结果的正确性。对注射用头孢拉定的无菌检查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检查法可靠, 可用于注射用头孢拉定的无菌检查。

摘要:本文对注射用头孢拉定无茵检查法进行验证并确定头孢拉定无茵检查方法。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注射用头孢拉定, 0.1%蛋白胨溶液为冲洗液, 采用薄膜过滤法过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过滤法可以对注射用头孢拉定进行无菌检查。

无菌工艺验证 篇6

菌种: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 26 003]; (2)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 (B) 10 104]; (3)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CMCC (B) 63 501]; (4)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 (B) 64 941]; (5)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 001]; (6)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 (F) 98 003]。

以上菌种均购自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 并已复活的第一代新鲜培养物。

培养基: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批号:050113, 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2) 改良马丁培养基, 批号:20041213, 购自黑龙江天宇药品科技开发公司; (3) 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050121, 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4) 营养琼脂培养基, 批号:050106, 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2 菌液制备

2.1 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置3平皿营养琼脂培养基中, 35℃培养24小时。2.2接种生孢梭菌至硫乙醇流体培养基中, 35℃培养24小时。2.3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置改良马丁培养基中, 28℃培养24小时。2.4接种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物置改良马丁培养基平皿中, 28℃培养5天。将上述菌液制备中1~3号培养皿及培养试管中的培养物用0.9%氯化钠无菌注射液按照比浊法配成100cfu的菌悬液。

"++"表示生长良好。

"++"表示生长良好。

"-"表示呈阴性反应, "+"表示呈阳性反应, "++"表示生长良好。

"-"表示呈阴性反应, "+"表示呈阳性反应, "++"表示生长良好。

3 培养基灵敏度检验

3.1 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试管9支, 每支装量12ml, 分别接种以上100cfu菌悬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两支, 另1支接种空白对照。35℃培养3天, 逐日观察。3.2取改良马丁培养基斜面试管3支, 每支装量9ml, 接种白色念珠菌100cfu菌悬液2支, 另1支未接种作为空白对照。28℃培养5天。逐日观察。3.3取黑曲霉菌平皿, 加入5ml0.9%氯化钠无菌注射液, 将孢子洗脱, 用管口带有无菌纱布能除去菌丝的无菌毛细管, 吸出孢子悬液, 以0.9%氯化钠无菌注射液配成100cfu的菌悬液。取改良马丁培养基斜面试管3支, 每支装量9ml接种黑曲霉菌100cfu菌悬液2支, 另1支未接种作为空白对照。28℃培养5天, 逐日观察。结果:经过3天培养观察证明,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灵敏度良好, 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生孢梭菌的培养;经过5天培养观察证明, 改良马丁培养基灵敏度良好, 适用于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经过5天培养观察证明, 改良马丁培养基灵敏度良好, 适用于黑曲霉菌的培养。

4 培养基的制备

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按照说明书方法配制, 灭菌后传入无菌室。

5 试验方法验证

5.1冲洗液的制备。取蛋白胨1.0g, 加水1000ml, 微温溶解, 滤清, 调节p H值至7.1±0.2, 分装, 灭菌。5.2方法验证———金黄色葡萄球菌。取本品20支, 每支分别加入适量无菌水溶解后, 采用双筒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将供试品抽至1个滤筒内过滤, 以0.1%蛋白胨水溶液作为冲洗液, 冲洗100ml, 将双筒内分别加入100ml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同时筒内各加入小于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1ml, 按规定温度 (30~35℃) 培养3~5天, 考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成情况, 结果见表1。上述结果表明, 本品的检验用量在冲洗量达到20支/100ml时, 未体现出抑菌性。5.3其他试验菌考察。以100ml冲洗量对其余几种试验菌逐一试验, 其中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加入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加入改良马丁培养基, 其他同上操作, 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规定的时限内, 与对照管比较, 各供试品培养管中试验菌均生长良好, 则供试品在该检查条件下无抑菌作用, 可照此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6 供试品检查

6.1取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规格:40mg, 批号:050719, 60支, 按照薄膜过滤法过滤操作。每支加入3~5ml无菌水溶解后, 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抽至滤筒内过滤, 以0.1%蛋白胨水溶液作为冲洗液, 每膜冲洗100ml, 冲洗后直接将培养基分装于各个滤筒内, 其中两筒分别加入100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30~35℃) 和改良马丁培养基 (23~28℃) , 培养14天;另一筒作为供试品阳性对照,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ml (含菌量<100cfu/ml) 加入10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 培养 (30~35℃) 48~72小时;同时取相应的溶剂和稀释剂同法操作, 作为阴性对照。结果:通过14天的观察, 符合规定。6.2取本品 (40mg规格:050719、050722、050725;60mg规格:050710、050713、050716;80mg规格:050701、050704、050707) , 分别用无菌水溶解, 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 依法检查, 应符合规定。

结果:九批样品及对照样品均符合规定。 (见表3、4、5)

摘要:对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无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 以确认该药品的无菌检查方法, 并为其科学有效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无菌方法,方法学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M].2010.

无菌工艺验证 篇7

1 验证概述

验证是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2]。要求验证要有计划地进行,最终确保验证的对象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验证之前,要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设备设施的验证一般包含设计确认(Design Qualification)、安装确认(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运行确认(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性能确认(P erformance Qualification)4步。这4步确认,尤其是性能确认,必须要证明在最劣条件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最劣条件指比工艺要求的条件更加严格的生产条件,预期效果则指具体生产工艺中规定的与此设备相关工序的产品或中间品的参数。比如干燥机,生产工艺规定离心后的湿料干燥20 min后,物料含水分<12%,性能确认时,干燥18 min(低于20 min)后含水量<12%,则证明此干燥机能够达到工艺要求。

2 过滤器概述

过滤器是指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过滤去除流体中微生物、颗粒等的装置。在制药行业中过滤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过滤对象的不同,过滤器分为气体过滤器、液体过滤器;根据滤膜/滤芯的材质不同,分为亲水性、疏水性;根据过滤阶段,分为澄清过滤、预过滤、除菌过滤。其中,澄清过滤是为了滤除流体中的不溶颗粒,预过滤则是为了缓解高级过滤器(如除菌过滤器)的压力,事先把一些直径比较大的颗粒或微生物滤除,起到保护高级过滤器的目的,同时确保达到最终的过滤目的;除菌过滤指保证滤出液无菌的过滤。在生产中,要根据物料的特性、工艺要求,选择不同的过滤器。

过滤器的验证亦是证明在最劣条件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其步骤和一般设备设施的验证略有不同。目前对于过滤器的验证研究最多的是除菌过滤器。各国的GMP中都有关于除菌过滤器验证的相关规定,FDA专门制定了无菌工艺验证指南,我国2003版的药品生产验证指南中也详细规定了实验项目和步骤。这些法规指南均要求从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物学性能这3个方面,通过实验来证明过滤器能够达到过滤工艺的要求,同时不会给滤液带来污染。目前,比较通用的是进行化学相容性试验、溶出物试验、吸附试验、完整性测试、存活能力试验、细菌挑战实验这6个实验,来完成过滤器的验证。

3 非无菌生产中物料过滤器验证的重要性

除菌过滤是制药工艺中最后一种可选的灭菌方法,如果产品不能耐受除菌过滤,或者不能进行除菌过滤,则就要进行最高风险的生产工艺———无菌配药和灌装。因此,证明除菌过滤是否能够达到工艺的要求,决定了无菌工艺的选择。欧盟医药管理局(EMA)将这样的决策原则和过程概括为“决策树”的形式[3],作为法规性指南发布,引起各个行业的重视,特别是制药行业,除菌过滤器的验证日益得到重视。2003年的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就除菌过滤的验证给予了详细的步骤,新版GMP也在附录一“无菌药品”提出了需要验证的项目。目前,我国的无菌制剂生产车间关于除菌过滤的验证已日渐完善。然而,对于澄清过滤、预过滤所用到的过滤器的验证,却没有提出系统的验证方法。新版GMP要求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关键设备设施均要经过验证,澄清过滤及预过滤的过滤器亦是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决定着下游设备接收物料的澄清度,影响着之后的工艺能否顺利的进行。整个生产工艺是整合为一体的,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会对最终的成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大生产之前,需要对设施、设备、工艺进行验证,只有证明每一个细节都不存在问题,才能保证最终成品质量稳定。物料的澄清过滤、预过滤亦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不能被忽略的。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对于这类过滤器的检查仅仅是完整性测试,有些企业甚至只需要依靠过滤器生产厂家出具完整性检测数据即可。大量数据资料和实践应用证明大面积滤膜的生产不能保证生产的滤膜孔径都能符合规定的孔径,一般来说,大部分孔径比规定的要小,但也有少数大于规定值,因而出厂滤膜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4]。而滤膜生产厂商的客户分属于不同行业,对滤膜的要求也各异,并没有统一的客户要求滤膜生产商对每批产品都做截留效果的检测,滤膜厂商只是提供完整性测试的检验标准供药品生产商用于生产前滤膜检验的参考。同时研究发现,滤液本身会改变滤孔和微生物大小,并且过滤工艺条件中水流影响,尤其是压差,都可能会决定截留的总体效果。所以,仅仅靠过滤厂商提供的完整性检测数据,不能保证滤膜被用于具体工艺时,能够达到预计的过滤效果。所以,必须结合具体工艺,来验证过滤器的截留效果,而不仅仅是完整性测试这么简单。

新版GMP附录一,设备章节第41条规定“过滤器应当尽可能不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石棉的过滤器。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以此条规定为据,参考除菌过滤器的验证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在下个部分探讨非无菌原料药中物料过滤器的验证。

4 非无菌原料药生产中过滤器的验证

根据41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过滤器验证主要针对2个问题:过滤器会不会对产品产生不利影响(即化学兼容性、吸附性、溶出物)及过滤器的性能(在确保完整性的基础上证明滤除沉淀的效果)。

4.1 工艺流程的确定以及验证对象的选取

一般在生产工艺中用来过滤物料的过滤器会有多个,用于去除不同生产阶段产生的沉淀。这些过滤器过滤的物料成分可能一样,过滤器本身的材质、类型也可能相同,仅仅是安装的位置不同,如果每个过滤器均进行验证,无疑是没必要的。因此,可以就具体工艺,选取有代表性的过滤器进行验证,来达成对整个物料过滤系统的验证。图1是一个非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的一部分,配料之后在成盐釜内反应,反应之后产生沉淀物,经过过滤器2、3过滤之后,在浓缩釜内冷却浓缩,并通入溶剂(为确保溶剂质量溶剂储槽后面装有过滤器1、5)进行溶解,进一步洗去成盐反应产生的不溶物,浓缩溶解之后的溶液经过过滤器4的预过滤,进入洁净区,在洁净区内经过过滤器6的精密过滤进入结晶釜内。根据工艺的要求及物料的特性,过滤器1、5、6选取了相同孔径的同种材质的精密过滤器,过滤器2、3、4选取了孔径较大同种材质的过滤器(过滤器4的孔径最小),这6个过滤器均为筒式过滤器。经过工艺分析发现过滤器1、2、3、5过滤的流体的成分,过滤器4、6过滤的流体中均包含,同时,过滤器4和2、3的材质相同,过滤器6和1、5材质相同。所以,选取4、6作为代表进行验证。

4.2 验证过程

此次验证的目的是证明过滤器不会对药液产生污染,同时能够达到工艺要求。首先,检查6个过滤器的材质及安装情况,保证安装合格。其次,检查过滤器相关的文件是否齐全,如质量证明书、完整性测试证明书、起泡点数据、化学相容性数据等,为下一步验证提供依据。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开始进行检测。

4.2.1 完整性测试

完整性测试是对整个过滤装置的物理检查,目的在于确认安装是否正确、滤膜是否破损、密封是否良好、孔洞率是否正确。只有整个装置密封完好,才能保证能够达到截留的效果。所以,对6个过滤器均要进行完整性测试。完整性测试的测试方法常见的有3种:起泡点试验、扩散流试验或压力保持试验,这3种实验的原理相同,均是对湿润的滤膜加压,然后根据参数判断膜的完整性。至于选择哪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小面积的过滤器,面积小于500 cm2,使用气泡点测试;显然此时扩散流的数值太小因而难以利用。面积超过5 m2的过滤器扩散流过大,掩盖了粘性流动的出现,以至于干扰了气泡点的测定[5]。

目前有很多企业使用完整性测试仪进行完整性测试,主要是因为人工测试易产生主观误差、记录不直观、操作比较麻烦(测试时需要拆除过滤器后面的连接等),使用仪器测试则克服了这些缺点,而且节约时间,完全在上游操作,正常生产之后(或生产中)也能立即进行检测。

4.2.2 化学相容性及溶出物测试

检测化学相容性目的是了解过滤器对药液的适用性,考察工艺条件下截留效能是否发生改变,以最终确认该种药液澄清过滤所用滤器材质的适用性。因此,实验过程是把滤膜浸泡在正式生产时需要过滤的流体(在超过最差工艺条件的夸大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中,经过4 h、8 h、12 h、24 h等(具体时间要根据工艺中过滤器工作的最长时间确定)时,分别取样检测一次,检测的主要对象是pH值、溶解状态及外观、色调、浊度、效价等的变化,具体要根据滤膜和滤液的性质来决定。溶出物是指在合适溶剂中,在超过最差工艺条件的夸大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从任一产品接触材料包括弹性体、塑料、玻璃、不锈钢或涂层组分中迁移的化合物,溶出物代表了迁移至产品中物质的最大可能[6],是可能对滤液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其试验方法和化学相容性实验相同,最终检测的物质要根据滤膜和滤液的性质来决定。一般过滤器生产企业会提供相关的数据,作为进行这两个实验的依据,比如化学相容性表(表1),可以作为进行化学相容性测试的依据。本次验证中,选的是亲水性、稳定性强的滤膜,工艺中的滤液也非常稳定,最后,选取pH值、滤后溶液的浑浊度作为主要检测指标。

注:R(Resistant)表示能耐受此化学试剂;LR(Limited Resistance)表示能有限耐受;NR(Not Resistant)表示不能耐受此化学试剂。

4.2.3 吸附性及过滤性能验证

一个过滤器不能给液体添加成分,也不应该减少流体中的成分。有些材质却是低吸附膜,比如Durapore。因此,当液体中的成分浓度很关键时,了解过滤器对产品的吸附程度就非常重要,测试条件模拟正常的生产条件,测试的对象是有效成分经过过滤器后含量的变化。性能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其截留效果,即过滤后滤液中沉淀的含量。

4.2.4 实验过程的实施

在讨论了化学相容性、溶出物、吸附性、性能验证的依据和原理后,最终确定了实验的条件和检测的对象:化学相容性和溶出物实验在正式生产时需要过滤的流体(在超过最差工艺条件的夸大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下面简称最劣条件)中,经过4 h、8 h、12 h、24 h、48 h、72 h时,取样1次,分别测pH值和浑浊度;吸附性和过滤器的性能,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检测有效成分滤前滤后的变化,和过滤后滤液中沉淀的含量。

验证装置按以下流程安装:

浓缩釜—卫生泵—取样阀1—袋式过滤器(孔径为1μm)—取样阀2—卫生泵—取样阀3—精密过滤器—取样阀4。中间连结为不锈钢管道,所用组件均为316L不锈钢材质。

取样容器为经注射用水洗涤洁净的500 mL具塞锥形瓶8支,分别对其进行编号为“预滤前样品1、预滤前样品2、预滤后样品3、预滤后样品4”、“精滤前样品1、精滤前样品2、精滤后样品3、精滤后样品4”。

化学相容性和溶出物实验:在最劣条件下,达到规定时间时,分别取样,装在8支锥形瓶中,1号和3号样品进行对比,检查pH的变化;2号和4号样品对比,检查浑浊度。以实验结果来判断预虑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是否能够达到要求。

吸附性和过滤器的性能实验: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分别取样,装在8支锥形瓶中,1号和3号样品进行对比,检查过滤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2号和4号样品对比,检查过滤前后沉淀含量的变化,以实验结果来判断预虑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是否能够达到要求。

最后,由于过滤的过程对滤膜来说是具有破坏性的,因此,滤器在使用之后一定要进行完整性测试,证明过滤后过滤装置是密封完好的,再进行完整性测试。

5 小结

非无菌原料药过滤器是否达到性能要求虽然不像除菌过滤器那样意义重大,但是它是中间控制的一部分,其性能好坏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是否达标。建议制药企业不要忽视,要按照验证的思想,结合具体工艺,制定验证方案,切实进行验证,准确记录验证结果,从而保证正式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S].2011

[2]梁毅.新版GMP教程[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42

[3]黄晓龙,董巍.除菌过滤器验证(一):法规要求概述[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0):861~865

[4]刘玉军,徐占鳌,药品无菌过滤验证的缺陷探析[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2009,35(245):13~16(26)

[5]A Mark Trotter,Theodore H Meltzer.压力保持/压力降的完整性测试及其与扩散流的相关性[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2,22(4):105~108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研教改下一篇:零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