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管理

2024-06-18

无菌管理(精选12篇)

无菌管理 篇1

摘要:目的 加强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 减少和预防感染, 保证介入手术安全。方法 建立合理布局, 制定操作流程, 作好人员和物品管理。结果 实行了介入手术室无菌管理, 介入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严格的操作规程使介入手术无感染发生, 保证了安全。结论 介入手术室严格的无菌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无菌管理的保证。

关键词:介入室,无菌,管理

随着我院周围血管介入的迅速发展, 股动脉闭塞介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在超声消融、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介入方法都无法将闭塞的血管打开时, 介入医生需要在介入室给患者进行动脉搭桥手术。动脉搭桥手术在手术室是属于无菌手术, 它要求介入手术室的无菌条件要采取手术室化管理并达到无菌手术室的标准。我院自从成立导管室开始, 就采用手术室化的管理模式, 严格各类人员的进出, 进入人员必须换鞋或者穿鞋套, 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操作规程操作, 严格各种无菌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采取一天一消毒, 一周大消毒, 使室内达到彻底无菌, 空气监测合格, 并且严格划分有菌区及相对无菌区。严格无菌物品和有菌物品分别放置, 定期检查消毒。及时更换消毒液, 每周更换2次。

无菌管理在介入室管理中的重要性居首位,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无菌技术由灭菌法、抗菌法和有关操作规则等管理制度所组成, 与建筑条件、设置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无菌管理涉及每个参与手术的工作人员和手术中各个环节。自2001年起介入手术室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 人员的管理

介入室的护士一般都是从事几年内科工作后调到介入室做介入护理工作的, 没有接触过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不能形成手术室的无菌观念模式。这种无菌观念不是学习几次、培训几次就能形成的, 我们派护士到手术室进行学习, 从穿隔离服、戴手术帽和口罩开始, 到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 学习后的护士各方面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不但自己的无菌观念加强了, 而且能参与介入室的无菌管理。介入病房的医生一般没有经过外科医生培训, 没有外科的无菌观念, 因此要求护士监督指导, 监督医生换鞋、手的消毒、手术区的消毒、铺无菌单、术中的无菌操作。无菌技术环节众多, 涉及人员面广, 应人人参与管理, 形成处处监督的负责局面。

2 消毒隔离的管理

2.1 清洁

介入室每日晨湿式清洁门、窗、器具、地面、台面、物品柜等, 每周大扫除1次, 包括墙角、紫外线灯、日光灯、墙面等。每月彻底大扫除1次, 包括移动固定柜, 清洁高墙等。做到室内无浮灰、无血迹、无各种药液残留。术中保持室内清洁, 污物立即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术后彻底清扫, 整理、揩去器具上的血迹, 拖扫地面, 必要时用500%的健之素消毒液擦拭。

2.2 空气

每天紫外线循环风消毒4次, 每次30min, 连台手术在两台手术之间, 应先清洁处理再进行空气消毒:喷洒空气消毒剂, 同时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30min, 至少保证15min, 这叫手术中的空气自净。每天手术结束需紫外线照射60min。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 标准为:200cfn/m3, 如果空气培养没有达到标准, 重新清洁消毒, 直至培养合格。

2.3 流程

即合理布局。虽然我院介入室的规模比较小, 但严格按照手术室的三区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我们在有限的面积内趋于合理划分各个区域。

2.3.1 工作人员入口

进入介入室的医务人员必须更换介入室指定的鞋帽、口罩及手术衣, 入口处狭窄, 不能做成手术室的更鞋导台, 我们就在入口处用不干胶在地上贴一道红线做标记, 提醒进入介入室人员。

2.3.2 患者通道

现在标准的手术室都有转换车, 从病房接出患者到手术室入口处换车, 医院没有投入这种转换车, 我们介入室没有这种转换车。在患者入口处, 地面放一经过消毒液浸湿的大单子, 推患者平车进入介入室时, 车轮在湿单子上走过时进行消毒, 这样能减少车轮从介入室外带入灰尘和细菌。

2.3.3 污物的处理

我们介入室是双通道, 即没有污物通道。污物和患者出入用一个通道, 很容易造成污染。我们在术中保持室内清洁, 手术结束后污物立即处理, 污物处理的方法是:将装满污物的医用垃圾袋首先封口, 再在外面套一个垃圾袋, 再封口后通过患者通道处理, 这样就保证了术中的污物不污染其他区域。

3 讨论

介入室控制感染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了医院的管理质量和提供医疗服务的水准, 介入室实行无菌管理能够减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有效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减少医患纠纷,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患者相关的费用。我院通过加强介入手术室的无菌管理, 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给患者提供了无菌、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保证了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实现了无一例感染发生, 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医院总体控制感染做出了贡献, 既提高了医院的声誉, 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菌管理 篇2

一、无菌包的管理制度

1、无菌包的规格:

(1)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均放灭菌指示卡,包外贴3M胶带。

(2)敷料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

2、无菌包的储存要求:

(1)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存放架上,存放架应便于清洁,不易生锈。

(2)保存环境应清洁、明亮,有空气净化装置,照明光线充足。(3)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

(4)存放无菌物品的橱架应距地面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3、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卫生学要求:(1)空气细菌菌落数不超过4个/30min·平皿(2)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5cfu/cm²。(3)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数≤10cfu/cm²。

(4)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种类的微生物及热原质。

4、无菌包的保管原则:

(1)灭菌后的无菌包,应放在无菌间,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2)无菌间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接触无菌物品前要用快速手消洗手。

(3)无菌包应保持干燥,包装整洁不易松散,密封性好,无破洞,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标志清楚,便于目测清点。按照有效期顺序依次摆放,邻近过期的物品放在方便取用位置。

(4)已打开未用完的无菌包,应无菌操作包好,可保留24小时。(5)已铺置未用的无菌车、无菌盘及快速高压蒸气小锅灭菌的器械保留时间都为4小时,4小时后重新消毒。

5、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无季节限制,依据包装材质不同保存有效期限不同,使用时应仔细查看有效期标志。

(1)使用棉布材质包装的无菌物品存放有效期为7天。

(2)一次性使用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包装袋、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有效期为6个月。

6、使用无菌物品时应认真查看包装质量、有效期及包内物品质量。按无菌包的使用顺序依次打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禁止使用:(1)灭菌物品超过规定有效期限。(2)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包布有破洞。(3)包布潮湿、有污渍、水印或水渍。(4)灭菌过程指示胶带没变色或变色不均匀。(5)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不变色或变色不均匀。(6)灭菌器械有污渍、锈渍。(7)对灭菌过程及质量表示怀疑时。

二、手术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1、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医院国资处统一集中采购,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国外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各种中文标识。

3、手术室无菌物品和有菌物品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4、手术室一次性贵重物品要专人、专室集中管理,限制无关人员出入,使用时要登记。

5、定期对库存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进行整理,并对仓库货架进行分类编号,确保物品摆放整齐、安全,定期对仓库进行清扫消毒。

6、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一个批次用完再放入下一批次,或将剩余少量未用完批次物品放在上层。

7、各个手术间定量放置常用一次性无菌物品,每天专人负责对每个手术间的常用物品进行补充,急诊手术间要在此基础上加量补充,保证急诊手术的供应,管理房间的人员要每月检查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消毒或灭菌日期、有效期以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

8、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标识是否符合标准,有无破损、失效、有无不洁等产品质量问题,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

设备采购部门。

9、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10、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分类处理放置, 每个手术间放置一个锐器盒, 收集术中使用的刀、针等利器。三个污物桶, 两个收集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包装,一个收集沾染病人体液、血液的用物。手术结束后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封口密闭,注明“感染性废物”,送焚烧炉焚烧,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篇3

【关键词】消毒供应;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08-02

1一次性无菌物品的采购

我院所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医院所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是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许可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和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品注册证》。购进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证件齐全,要有厂家提供的无菌试验、热源试验、药监局的检测报告。

2验收入库

一次性无菌物品验收,查验无菌物品外包装箱符合规范、注册证号与证件相符及消毒标志。打开包装箱,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产品名称、灭菌期、有效期、消毒方法、注册证号、检测报告,无菌物品检测报告归类存放。所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入库前必须灭菌,同时记录一次性无菌物品进货时间、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生产厂家、供货单位、灭菌日期、有效期。

3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存放管理

设立洁净、干燥的无菌物品存放间,室内安装空调、去湿与空气消毒设备,双层玻璃窗,空气细菌数〈500cfu/m3,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储存柜、发物台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2次,传递窗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h,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湿拖2次,定时用三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时按生产日期的先后顺序、种类、型号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锈钢架上,不锈钢篮筐开放式贮存,距地面至少20cm,距天花板也至少20cm,距墙壁至少5cm,以减少来自地面或天花板墙壁的污染[3]。

4一次性无菌物品专人管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派两名固定的管理员,且管理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能训练掌握一次性无菌物品出入库的业务知识,同时管理员也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次性无菌物品出入库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验收过程的任何一项失误均可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患者的安全威胁。

5随机质量检测

一次性无菌物品安全性验收由卫生防疫站、医院感染科负责,卫生监察部门每年随机抽样检测,医院感染科每月随机抽样检测物理、化学性热原、无菌试验、酸碱度。

6结论

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使用方便、安全,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但一次性医用物品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它将成为医源性传染源,从而危害社会。我院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护理部的领导下,通过严格的管理,两年多来,各临床科室使用的备用基数未减少,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做到百分之百毁形消毒和回收。全院未发生因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造成的医院感染。

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管理不严,使用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次性无菌物品准入制度:购买时要检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生产许可证,每批货需要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购入时要随机抽查包装质量。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制度:一次性产品要去除外包装方可放进供应室无菌间;应放入洁净的柜橱内,柜橱应有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做成,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

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过后处理制度:一次性注射器等锐器使用后不应与其他废物混放,用后必需稳妥安全的置入锐器盒中;其他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用黄色垃圾袋装,装3/4后密闭运送;使用后进行消毒、毁型,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对于急用器械,手术室要与供应商进行有效地协商和沟通,凡是外来器械需要急用的,需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对其进行加急处理,保证第一时间能够完成清洗和消毒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手工清洗。同时要保证检查包装和灭菌等环节不会耽误时间,要进行拆分和小包装,尽量不要使用盒装。如果需要使用盒装进行包装,则可以在盒底垫一块棉布,有利于吸水。根据卫生部WS310.3的要求,灭菌植入型的器械可以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而且这5类化学指示物可以提前放入作为标志。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等到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再放行,可以先將器械送入到手术室使用,同时进行生物监测,将监测的结果通过电话进行通知。但是,要将放行的原因和使用的科室以及使用的医生和供应商进行详细登记,保证后续过程能够追溯。对于使用以后的外来器械,由手术室经过专用的污梯进行传输到消毒供应商中心进行去污处理。去污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根据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初步清理。比如该器械被传染患者使用过,则需要使用氯消毒剂2000mg/L进行浸泡2h以上,然后再进行清洗。让供应商进行清点无误之后,方可放进密封箱内,让其及时取走,并进行登记和双方签字;消毒供应中心不对外来器械进保管。

综上所述,医疗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成为现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消毒隔离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了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消毒供应中心应注重无菌物品的存储、监测、发放,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确保无菌物品不被感染,以保证全院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安全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伍燕平,杨海轶,李杏华,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改进一次性无菌物品库存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01:24-25.

[2]郝新蓉,张胜文,易良英.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规范化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1,08:1465+1467.

浅谈发酵无菌问题的管理问题 篇4

关键词:染菌,人机料法环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简称。人, 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 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 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 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 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染菌问题是发酵工业中的头号敌人, 很多人往往对染菌问题不知所措,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业化实际经验和教训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对染菌问题的管理进行了浅析。

1 人为因素对染菌问题的分析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 在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中起决定作用。人为因素在染菌上占有一定的比重,

1.1 人员要求:

从菌种制备、配料、消毒、接种、移种、取样、补料直到培养结束, 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切实树立无菌观念。虽然每个岗位都和无菌有关系, 但与无菌关系最密切的是消毒岗位, 是发酵车间的重点岗位。因此要把责任心强、文化素质高、能吃苦、有一定设备知识的人才选拔到消毒岗位中。在车间奖金分配上有意识地向消毒工倾斜,

1.2 提高自动化水平:

随着自控水平的发展, 需逐步提高发酵操作的自动化水平, 减少对人的依赖性。目前实罐消毒、移种都已经实现了自动操作, 在某些企业使用效果良好, 值得大力推广。传统实罐消毒, 每个消毒工升温时间不同, 保温温度及时间有差异, 从而造成批次的差异性。而自动消毒会减少消毒过程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并且自控阀门的开度自控调节, 不会出现阀门开过头或开度不够的现象。这样减少了对消毒工的依赖, 但对自动化和阀门的维护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2 机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发酵罐是发酵过程最主要设备, 因此发酵罐的设计及加工非常重要。罐内壁抛光度要在0.8u以上, 以便清洗容易;内盘管的固定方式最好不要用U型卡, 当消毒时, 罐体震动, 螺丝容易掉落;选择质量好、且耐压的内盘管, 以免冷水泄露到发酵罐内造成染菌;尽量不用环形空气分布管, 不然固体颗粒容易堵塞小气孔, 造成消毒不彻底;直喷式空气分布的加强板不要焊接在罐底, 时间久了, 罐底出现裂缝, 会造成物料进入, 形成消毒死角。PH、DO、温度计焊坐焊接要采用氩弧焊, 内壁光滑, 温度计的接头一定要与所选铂电阻温度计的型号一致, 以免出现拧不紧及内部积料问题。搅拌联轴器尽量用法兰联轴器代替夹壳式联轴器;搅拌叶和轮毂尽量用焊接取代螺丝连接, 减少螺纹处的清洗死角。

发酵配套的管路应力求简单, 实用, 尽量减少管路死角和泄露点:管件连接尽量采用氩弧焊接, 管内焊缝成型良好;法兰用WN法兰取代PL法兰, 法兰垫片应大小合适, 不能采取过大或过小的垫片;移种、补料管路尽量采用倒U型布置, 而不是U型布置, 不然管道无法彻底清洗干净;移种方式用焊接式三通隔膜阀组取代传统的法兰式三通隔膜阀组, 减少移种过程中, 多个法兰泄露的隐患;尽量减少排污管路的数目, 罐体排污可以借用移种站台进行排污。

2.1 料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由于工业化生产用发酵培养基, 大多是粮食类物料, 有较多固形物存在, 会对灭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使用时必须要经过1mm的筛网过滤.以除去颗粒较大的料渣。淀粉如果升温过快或者混合不均匀时容易接团, 虽然罐温显示121度, 但是“团”内部仍有大量杂菌被包裹在里面, 引起染菌, 淀粉类物料应先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定的淀粉酶, 通过筛网过滤后, 打入发酵罐内, 缓慢升温到一定温度进行液化, 然后再继续加热进行消毒操作;培养基中当含有较多的生黄豆粉、蛋白胨等有机氮源时, 在消毒升温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泡沫, 泡沫特别多时会发生逃液, 由于泡沫有隔热作用, 热量不容易穿透进去, 因此造成培养基消不透, 造成染菌事故;当发酵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豆油做碳源时, 豆油和有机氮源容易接团, 另外油膜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因此含有大量豆油的培养基, 一般需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来达到灭菌效果;当物料暂存间温湿度达不到要求时, 物料会受潮结块、发霉, 这样的培养基进入发酵罐消毒操作时, 如果按照常规的消毒工艺会难以灭菌彻底。

2.2 法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虽然染菌的因素众多, 但人的操作方法仍然占主导作用:实罐灭菌时, 在升温时应打开排气阀, 排掉里面的冷空气, 以免造成“假压”;消毒后没有及时通空气, 造成罐压跌零, 外界杂菌进入;火焰接种时, 没有屏风保护, 空气中杂菌进入罐内;移种时受种罐压力放的太低, 都会造成杂菌进入罐内;靠罐阀的拆检不到位, 造成阀门泄露引起染菌等。因此必须对员工不断培训, 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 加强无菌的管理工作, 做到奖惩分明, 通过设立无菌奖, 提高员工的无菌操作水平。

2.3 环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由于发酵车间与微生物息息相关, 因此发酵车间的环境卫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对车间周围环境的消毒和卫生管理, 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杂茵对发酵污染的威胁:活菌体灭活后再排放, 主要包括取样排污、旋风排污、洗罐废水、尾气出口等, 减少噬菌体和杂茵生长的机会。;每天由相关人员定时对地面、设备进行清洁, 确保无积水和积料;定期采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污水沟、地漏等消毒处理, 以降低杂菌的密度。空压机采用口选在上风口, 提高采用口高度, 并进行预过滤;对染菌罐一定要进行灭火后再处理。

参考文献

[1]高自召.抗生素生产中染菌原因及解决方法[J].中国兽药杂志, 2004 (01) .

[2]俞俊棠, 唐孝宣, 邬行彦, 等.新编生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刘振宇.发酵制服染菌[M].华北制药厂印制, 1985.

[4]党建章.发酵工艺教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篇5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应室 谢丽锦

医院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了加强医院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我们必须在保证无菌物品供应的基础上,加强对其的清洁、消毒、灭菌、保存及使用等环节的管理,现将如何加强供应室无菌物品质量管理阐述如下。加强供应室的环境管理

1.1 供应室的合理布局与降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区分人流、物流通道,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 各区之间有实际屏障。空气由洁到污,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1.2 选择光线良好、通风干燥的房间做无菌室,为了避免无菌物品被污染,需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室内需安装空气消毒机、空调机及去湿机等设备,以确保储存室的湿度≤60%,温度保持在<24℃,洁净度达到空气含菌量≤200CFU/m3。储存柜、发物台需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擦拭2次,传递窗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h,地面需每天用消毒液湿拖2次,定时用三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

1.3 物品存放时需根据物品的种类、型号进行分类分柜存放,摆放时需根据灭菌时间进行摆放,左进右出,在发放时以便能做到近期先发、远期后发。外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需先除去外包装后才可存放,非无菌品一律禁止存放。存放的无菌物品需离地面>20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从而降低来自地面、墙面及天花板的污染。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

2.1 进入无菌室内的任何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后方可进入,所有出无菌室的物品在进入时均需重新灭菌后才可进入。接受无菌物品时需严格把好包装质量关,确保物品在打开使用前能保持无菌状态且功能完好,各种物品在包装前需认真检查,包装后需标记好消毒日期、有效使用时间,同时打包人需签上姓名以确保责任到位。发放时,严格登记物品发放科室,消毒锅号、锅次、消毒员号,以便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及时追溯。

2.2 器械需根据其污染程度、类别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器械需根据其是否有管腔、轴节进行分类存放。供应室的物品需坚持做好去污渍、去热源、去洗涤剂及清洗四个环节,并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要求。对回收的物品除了重视清洗质量关外,还需查看其是否破损、性能是否达标,并当面核实物品的数量、名称及规格等基本信息。

2.3 无菌物品的发放需根据科室的需求由专人进行发放。发放物品的容器及运送车需每天进行清洗消毒。过期的灭菌物品需取出后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及灭菌处理。硬质容器及棉布包装材料的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14d以内,医用无纺布包装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30d以内,医用皱纸包装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90d以内,纸塑包装物品的存放有效期在180d以内。3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

采购的一次性无菌物品需具有《产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三证,严禁科室私自采购一次性无菌物品。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入库时需检查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检验其合格证,包装是否清洁、有无水渍、污渍、霉变、包装有无变形、破损等,并对物品进行抽查检查以便确保物品质量。存储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时需将其与一般物品进行分开、单独存放,切勿随意存放。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发放及监管需由专人进行负责,对不合格的产品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及厂商。4 工作人员的管理

无菌物品需由专人进行管理,严格禁止非本班工作人员的进入,进入储存室的工作人员需更换衣鞋,戴上口罩,并严格遵循“七步法”进行洗手。工作人员还需有较强的责任心、无菌观念,并能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对物品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流程及相关标准执行。5 小结

无菌管理 篇6

方法: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严把采购关,规范库房管理,完善科室使用制度,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加强医务人员一次性无菌用品安全管理使用知识培训。

结果:有效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购入,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避免了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结论: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7-01

为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为临床提供重要保障,我院有关职能部门、设备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质量监测覆盖率及执行力。从进货、验收、贮存、发放,到临床使用,回收处理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有效监管,做到了购进制度化,验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将我院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实施措施介绍如下。

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因此各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加强其管理的规范化,并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1]。为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生产和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管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定了强制性要求。专门对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及其用后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院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中,职能部门首先加强全院医护人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设备科和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流程:统一采购,索证检验,质量验收,建立帐册登记,规范贮存保管、发放、用前安全检查、发生不良反应追查问责、无害化回收处理。

2规范化培训

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严谨、慎独,保障临床需求。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化管理、消毒灭菌,预防医院感染等理论知识。质检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全面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和操作规程,以便肩负质量检测及带教指导工作。

3控制环节质量的管理对策

3.1嚴格控制产品采购。采购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第一环节,也是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我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对购入物品首先进行索证检查,核验证件,要具有三证或质检中心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是决定物品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能否购入的首要条件及关键步骤,若证件不全或过期,则说明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应严格把关,对证件齐全的无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生产和灭菌批号及灭菌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无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医院。

3.2规范库房物品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验收、贮存保管、发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帐册,认真登记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型号、批号,做好出入库、发放、回收登记,随时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动态需求,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超量贮存,按照有效日期顺序摆放并合理安排发放,防止物品过期。质检人员应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同批号,不同生产批次抽样做生物监测,理化监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记录备案。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库房环境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洁净整齐,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物品放置距地面20cm,距墙面10cm,距天花板50cm。有资料统计,一次性无菌物品领取后在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间拆开外包装,其空气微生物含量可以从原来平均165.38cfu/m3降至88.46cfu/m3[3]。因此,应根据每日使用量拆除外包装后由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送入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间,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要求分类有序存放,更有效的避免无菌物品二次污染。

3.3完善科室使用制度。按照领取-使用-医疗废物处置环节进行细节管理,完善一次性无菌物品科室使用环节管理制度。临床、医技科室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应确保物品在使用环节中的安全,禁止使用非正常途径提供的物品,严格按照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管理规范,做到使用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注意按有效期顺序存放和使用,禁止使用过期物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和无害化处理。应建立热源反应追查制度。设备科、供应中心应与使用科室充分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满足其使用要求。

3.4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应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贮存保管、发放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能,与护理部共同负责监管全院医护人员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规范操作使用,促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随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收集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有关情况,并将其向设备科、消毒供应中心反馈,及时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行为给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钟秀玲,郭燕红,黄虹,等.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2,74

[2]徐伟英,何萍,李永瑾.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细节管理[J].中化医院感学杂志,2009,19(11):1392-1394

无菌管理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对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

设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无菌观念。工作人员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前必须换鞋、戴帽、着专用服装,必要时戴口罩,注意手的卫生[1]。

1.2日常环境管理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空气与灭菌物品的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空气合格是器材灭菌质量的环境保证。空气微生物以微小的气溶胶稀疏散布在空气中,能否发生空气污染,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的数量和致病力。因而,全室范围清洁卫生的执行是健全工作日程的前提。

1.2.1无菌物品存放区内应配备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的应安装层流净化装置[1],并且每日湿式小扫除,每周一次大扫除。要固定拖布、抹布等清洁工具,专室专用。用“84”消毒液拖地,储存架、桌椅、柜用消毒液擦拭2次/天,抹布使用后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备用。

1.2.2严格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学监测,保证符合标准。每月进行灭菌物品的抽样检测,做细菌培养,要全部达到无细菌生长,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科室,发现差错事故,及时查找分析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

1.3无菌物品的管理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对灭菌后的物品[2]应做到:(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2)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3)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未达到或有可疑点时,不可作为无菌包发放到科室使用。(4)灭菌包摔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5)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6)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7)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做好登记,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和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通过采取以上程序后,灭菌物品才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1.4无菌物品的存放

1.4.1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无菌区的柜橱(或架子上)。柜橱或架子应由不宜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宜脱落的材料,便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面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远离墙5cm处的载物架上[2]按顺序,分类放置。

1.4.2灭菌后的物品应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分类、分架放置。日期最长的放在最前面,物品名称和灭菌日期朝向柜门,便于每天检查,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3]。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1)使用棉布类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的环境、温度标准时,有效期应为7天。(2)使用纸包装袋的灭菌包,有效期为1个月。(3)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4)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5)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有效期为6个月[1]。

2结果与讨论

通过制定以上标准,并严格执行,长期以来,我们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物品供应,满足临床科室从没出现过物品消毒不合格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保证了无菌物品绝对无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使用无菌物品前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黄浩,成翼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5~1571

基层医院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毒供应室灭菌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

1.2 方法

1.2.1 加强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1) 严格控制回收质量。医院部分医疗物品的重复应用会因消毒不合格, 将细菌、病毒等致病菌经医疗物品传给患者, 导致1例、多例或大范围院内感染的发生[2]。对于重复应用的医疗物品, 应有固定的存放容器, 由消毒供应室的负责人员集中回收处理, 回收时要严格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是否损坏。 (2) 控制清洗质量。医疗物品清洗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回收器械类型、污染程度、有无管腔等分类, 清洗流程: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清洗机清洗-消毒处理-烘干、保养, 严格检查洗涤的质量, 保证清洗效果。 (3) 控制包装质量。所有的医疗物品在清洗结束后, 要进行包装, 但若包装不合格, 也会将细菌等带入物品中, 发生感染。因此, 清洗、消毒完成的物品进入包装间后应即刻进行包装, 防止因暴露时间过长再次被污染。 (4) 加强无菌物品质量管理。灭菌合格的医疗物品, 应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质检人等, 并放入无菌间的柜内进行保存, 并由专人负责, 在有效期内使用[3]。

1.2.2 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及当地卫生部门的规定, 结合本院实际, 拟定控制院内感染的标准、规定、规章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同时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工, 随时监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管理。参考基层医院感染防治原则, 保持消毒供应室内卫生通风;消毒供应室外周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室内应合理划分工作区域, 划分时应遵循器械由污到净的原则, 使医疗消毒物品间不交叉、不逆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表示, 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自2014年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后, 灭菌合格率明显上升,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与创新管理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2012年比较, *P<0.05;与2013年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 基层医院的手术设备、医学人才不断引进, 大量的手术项目得以施行和推广, 与此同时也加重了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压力。目前我院消毒供应室面临着人员、设备不足、工作量大等问题, 质量控制难度大, 护士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尤其是无菌物品的管理, 关系着无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为了节约医疗资料,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保证医疗安全, 我院于2014年开始创新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管理, 以保证所供应物品合格,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消毒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 采取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 可使相应物品消毒的每个过程都有专人监督、检查, 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从而保证物品的消毒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显示, 创新管理模式前, 2012年灭菌合格率为76.83%, 医院感染率为4.13%, 2013年灭菌合格率为79.07%, 医院感染率为3.94%;2014年创新管理后灭菌合格率为86.12%, 医院感染率为2.10%, 2014年灭菌合格率为95.79%, 医院感染率为1.62%, 这表明加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管理, 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 不断完善工作制定及质量, 是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毒供应室灭菌结果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创新管理模式前, 2012年灭菌合格率为76.83%, 医院感染率为4.13%, 2013年灭菌合格率为79.07%, 医院感染率为3.94%;2014年创新管理后, 灭菌合格率为86.12%, 医院感染率为2.10%, 2014年灭菌合格率为95.79%, 医院感染率为1.62%;与创新管理前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管理, 不断改善工作制度和质量标准, 是防止医院感染, 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管理体会,无菌物品,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张明珍.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3) :530-531.

[2]陈琳, 李正英.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2) :4772.

无菌管理 篇9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保障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部门, 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供应等工作, 关系到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的质量, 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 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 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极为重要。

1 环境清洁, 布局合理

合理的布局, 符合要求的房屋设置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消毒供应室应设置在门诊、病房的中心位置, 周围无污染源。消毒供应室内部地面、墙面光滑, 易清洗;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三区划分明确, 各区都有实际屏障及缓冲区, 流程由污到洁, 不交叉、不逆行。

2 制定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完善各项制度

2.1 完善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准绳和依据, 各项工作都有其相应的制度。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制度主要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查对制度等, 每个制度既有其独立性, 又与其他制度相互关联, 使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有章可循, 责任明确。

2.2 制定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目的在于使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事后管理转化为事前约束, 使经验型的管理模式为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所代替。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是:下收污物→分类浸泡→清洗消毒→物品干燥→检查准备→分类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储存→下送无菌物品。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质量标准, 每个班次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执行。

2.3 强化灭菌效果的全程监测

灭菌物品的效果监测, 是确保无菌物品的高质量供给的惟一途径, 也是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 是做好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关口。高压蒸汽灭菌器每个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 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预真空 (或脉动真空) 压力灭菌器每天第一锅进行B-D (布维-狄克) 试验, 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无菌物品的监测还有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每次每项监测均应合格, 一项不合格都不能发出灭菌物品, 而要及时查找原因, 重新灭菌, 重新监测。如果是灭菌器出现故障, 检修后需要连续做3次B-D试验和生物监测, 全部合格后方可再用。

3 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素质

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必须反复学习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权威性文件, 掌握开展工作的依据, 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严格灭菌观念, 做到灭菌物品的绝对无菌和使用安全。还应学习和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的能力。

4 做好与临床科室的交流

下收下送过程主动与临床护士交流, 对她们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反映的情况, 如包内物品潮湿、包内物品不够用等, 及时向护士长汇报, 并认真分析, 及时纠正。平时还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无菌物品的基数、使用情况等, 并听取科室对供应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改进工作,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5 做好下收下送工作

为了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 为了避免无菌物品被污染, 无论高温酷暑, 还是大雪严寒, 我们都按时下收下送, 及时把无菌物品送到临床。在下收下送过程中, 除了做好查对、登记工作外, 还要时刻不忘无菌操作, 将无菌物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各临床科室的无菌柜里。回科室后, 及时做好回收车、发放车的清洗、消毒工作, 分区存放。

无菌管理 篇10

消毒供应中心的层流采用的是空气净化原理[1], 净化区域不但要求空气洁净度高, 而且要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 使空气从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到洁净度低的区域。气流方式采用垂直层流, 在进风口安装初效过滤器, 天花板处安装高效过滤器, 在墙角处安装回风口, 以快速、高效、持续的净化空气对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区环境进行过滤, 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和微生物, 为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一个良好的净化环境, 避免灭菌物品的二次污染, 保障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 消毒供应中心洁净度等级要求

消毒供应中心对空气洁净度要求非常高[2], 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装区为正压 (+5 Pa) , 使空气只能单向流动, 从而保证了空气的洁净度;检查包装区设为30万级层流、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区设为10万级层流[3]。消毒供应中心空气净化能达到无尘、无污染。无菌物品储存间的换气次数、新风量必须符合GB 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空气净化的核心部件是过滤器, 过滤器分为初效、中效、高效3种, 可串联组合使用。初效过滤器可滤去直径>5μm粒径的尘埃, 过滤率不低于50%;中效过滤器可滤去直径≥1μm粒径的尘埃, 过滤率不低于50%;高效过滤器可滤去直径≥0.5μm粒径的尘埃, 过滤率不低于99.97%[4]。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制订科学的管理规范和制度, 才能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的层流净化要求, 使层流净化达到满意效果。

2 监测方法

(1) 所需材料:采用培养皿对区域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做细菌培养, 并用Y09-6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计数。

(2) 采样方法:按医院感染要求进行风速、换气次数和静压差测试, 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 再检测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布点方法:设置东、南、西、北、中5点, 距墙1 m, 不能设置在送风口下方, 测点布置在距地面0.8 m高的平面上;采用沉降法采样, 用直径9 cm的培养皿, 在空气中暴露30 min, 采样后送感染控制中心检测[5]。

(3) 结果判定:尘埃粒子数≤3.5×106个/m3, 静压差≥5 Pa, 空气菌落数≤5 cfu/m3, 物体表面的菌落数≤10 cfu/cm2, 清洁洗手细菌数≤10 cfu/cm2[6]。

3 结果

(1) 201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装区为Ⅲ类环境, 我们对空气、物体表面、清洁洗手等进行监测, 结果均符合Ⅲ类环境要求 (见表1) 。

(2) 尘埃粒子、静压差、温度、湿度、换气次数等检测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各项指标必须符合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所规定要求。一旦发现超标现象, 应立即排查, 及时整改 (见表2) 。

4 讨论

4.1 消毒供应中心层流净化日常维护

4.1.1 层流净化过滤器的管理

层流净化控制箱的面板上有相对应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报警指示灯, 如报警灯亮, 则应及时更换相应的过滤器。一般情况下, 送、回风口及新风口每周清理或清洗1次;回风过滤器除按照常规更换外, 还应根据过滤器的污染程度进行更换, 对严重堵塞的应提前更换。层流系统每半年保养或专业维护1次, 每年至少对风机和风阀检查1次, 若发现风机电动机的传动带破损, 应及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应每年更换1次。

4.1.2 加强空气净化区域的监测

监测温度、湿度、细菌菌落数、静压差、尘埃粒子、风量等。检查包装区的温度控制在 (20±2) ℃, 湿度控制在 (50±10)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控制在 (21±2) ℃, 湿度控制在 (60±10) %。2个区域应保持正压[7], 若其中一个风阀故障, 将会导致消毒供应中心静压差的混乱。当发现空气质量较差时, 应增加静压差的观察频率;更换袋式中效过滤器时应检查有无破损, 过滤器应水平垂直面放置。高效过滤器是影响尘埃粒子的关键, 每年尘埃粒子的测定均由维保单位做, 并出具正式检测报告;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置专职层流净化管理员, 负责检查控制面板的各项参数, 观察并及时记录, 定期汇总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1.3 层流净化空调系统初次使用

层流净化空调系统初次使用时必须连续开机运行24 h, 方可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为了保证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装区的恒温、恒湿, 空调必须24 h不间断运行。

4.2 严格人员管理

4.2.1 人员培训

每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理论知识, 熟悉层流净化空气的工作原理和环境要求, 掌握进入工作区域的要求和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 保持区域的相对密闭状态, 保证净化效果。

4.2.2 加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装区感染控制与预防

严格进行消毒供应中心的“三区”管理, 人流与物流分开, 气流、物流采用单向流动。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区保持相对密闭, 并禁止人员在不同区域随意走动。必须加强所有工作人员对层流净化系统的培训学习, 由消毒供应中心专职层流净化管理员负责组织实施。

4.2.3 严格着装管理

进入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科室内所备的专用衣裤和工作鞋, 如需跨区域工作时,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即更换工作鞋、帽, 洗手, 离开时须将其放在指定位置。工作区域戴口罩、帽子。每季度工作人员手部需要做细菌培养[8]。

4.2.4 加强环境区域的管理

工作人员在规定的区域制作待灭菌包, 禁止将备用物品放置在回风口处, 以免影响空气过滤;敷料包与器械包的制作分别在2个区域内完成。

4.3 清洁卫生管理

4.3.1 加强卫生清洁质量控制

做到以湿式清洁卫生为主, 每日用消毒剂湿式擦拭清洁物体表面, 工作区域应每天清扫1次, 尤其是通风口, 清洗一定要彻底, 确保过滤效果;每月要进行大扫除1次, 清洁工具用低纤维絮织物材料[9];尽量使用一次性无粉手套;工作人员的拖鞋应每周用消毒液清洗1次。

4.3.2 放置无菌物品的架子和柜子须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

制订书面清洁规程, 每日至少用消毒剂对存储柜 (或存储架) 、地面、天花板进行擦拭消毒1次, 每周对空气通风口的过滤网进行清洗。

4.3.3 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

消毒供应中心属于感控重点科室, 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由护士长、护士和感染质控人员共同组成感染控制小组, 负责科室感染控制各项指标的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感染工作的督促。

4.4 加强灭菌物品管理

4.4.1 灭菌物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须严格检查

灭菌物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 要严格检查, 符合灭菌要求的方能进入无菌区存放。灭菌完成后, 要检查灭菌包的干燥度、完整性;同时检查灭菌包包外的化学指示物及标志、有效期是否显示清楚, 数量是否正确。合格的无菌包按时间先后存放于干净的橱柜内或架上, 并分类放置, 临床灭菌包均放入双门互锁传递窗内, 同时做好发放记录。

4.4.2 严格执行储存、发放制度

按照灭菌先后日期顺序储存, 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制度[10], 严格按照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系统发放。

4.4.3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质量控制

菌落数是影响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尘埃粒子数、空气菌落数、物品表面菌落数、工作人员手菌落数等控制好, 才能保证无菌物品存放区的质量控制。

4.4.4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存放

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并且检查物品的密闭性以及有无破裂、损坏和变形;同时, 还应检查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如发现有不合格产品, 应当立即停止发放并报告感染控制中心。

5 结语

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加强对层流净化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每季度的空气质量监测均符合《消毒技术规范》Ⅲ类环境标准要求, 各种灭菌包监测无细菌生长, 无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11], 为手术室及临床提供了高质量的无菌物品。

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环境质量、减少污染, 对消毒供应中心层流净化管理与无菌物品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方法:按医院感染管理和质量管理要求对相关区域做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及尘埃浓度测定。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层流净化进行严格的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尘埃浓度测定结果均符合环境和国标的要求。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完善质量控制方法, 不断提高层流净化空气质量, 减少了污染, 达到了医院感染控制标准。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层流净化技术

参考文献

[1]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

[2]周刚, 李希兰.CSSD的设备配置、建筑设计与感染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11) :113-115.

[3]WS 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

[4]李召勇, 任喜英.谈手术室的无菌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 (9) :138-139.

[5]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

[6]傅晓玲, 汪英, 杨琰.层流手术室清洁消毒过滤装置与空气监测的关系[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3, 18 (5) :372-373.

[7]钟雪萍.消毒供应室层流无菌室的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 26 (2) :225-226.

[8]兰伟胜.层流净化技术在手术室/ICU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5) :778-779.

[9]杨晓丽, 马长林.加强层流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 (4) :390-391.

[10]WS 310.2—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

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特性 篇11

关键词:白芨;无菌萌发;发芽势;

中图分类号: S567.23+9.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253-02

收稿日期:2014-05-22

基金项目:江苏省镇江市农业项目(编号:R0201100292)。

作者简介:李雨晴(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与生理研究。E-mail:2013804133@njau.edu.cn。

通信作者:王康才,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与生理研究。E-mail:wangkc@njau.edu.cn。

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Teichb.f.]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补肺、止血、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等功效,主治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症[1]。白芨种子细小、无胚,在野生条件下很难萌发。人工采挖导致白芨野生资源紧缺,迫切需要进行人工栽培。白芨蒴果包含上万粒种子,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白芨进行无菌萌发,可以提高其萌发率,得到大量组培苗,是解决传统分株繁殖效率低的重要手段[2-5]。为进一步优化白芨种子的发芽条件,本研究探讨白芨无菌萌发条件及幼苗生长特性,以期为白芨快速繁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白芨于2013年8月采自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试验大棚,经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王康才教授鉴定为白芨的蒴果。

1.2 方法

白芨蒴果采集后,先用洗涤剂漂洗蒴果表面,再用流水冲洗30 min。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浸没30 s,无菌水冲洗后经HgCl2消毒15 min,其间不停摇动,无菌水冲洗3~4遍,用无菌滤纸吸干白芨蒴果表面水分。蒴果纵剖,将种子均匀抖落在培养基表面。基本培养基为1/2 MS,均添加蔗糖 30 g/L、琼脂粉6 g/L(除特殊说明而外)。培养基灭菌前加入不同生物添加剂(马铃薯提取液、椰汁)以及不同浓度激素(NAA、6-BA),设置5×5完全随机区组。培养基高温灭菌前调节pH值至5.6,121 ℃下灭菌30 min,每处理接种5瓶,每瓶300~400粒种子。暗培养以黑暗条件下培养30 d后置于光下,其余处理为12 h/12 h光暗培养,照度2 000~2 500 lx,培养温度均为(25±1) ℃。统计各处理白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原球茎诱导率及株高。发芽势以培养20 d时的萌发率计,幼苗株高以培养50 d时计。

1.3 数据分析

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下白芨种子萌发、幼苗发育过程

白芨种子接种至各不同培养基上1周后开始膨大,颜色由灰白转绿。2周后可见叶芽从膨大的种胚一端顶出,添加高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叶芽粗壮。3周后,叶芽变绿。数周后叶片展开。添加椰汁的培养基上叶芽生长缓慢,种胚持续膨大形成原球茎。培养50 d,原球茎诱导率分别达87.3%、92.3%,未见叶片展开(图1)。培养60 d,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中白芨幼苗茎基粗壯,叶片向上展开,未见生根。1/2 MS培养基上白芨叶片自基部展开,叶片向四周展开,叶尖微垂,少数植株生根。暗培养的白芨种子萌发率低,种胚膨大后不形成原球茎,直接萌发为细弱的幼苗;幼苗移至光下后,生长十分缓慢。

2.2 基本培养基、生物添加剂及光周期对白芨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可见,培养40 d,除暗培养处理外,各培养基上白芨种子发芽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与1/2 MS相比,添加 1.0 mg/L NAA能明显提高白芨种子发芽率并促进幼苗生长。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时,白芨种子发芽势高,生活力更旺盛。以MS为基本培养基有利于提高白芨幼苗株高,促进其生长。马铃薯提取液对白芨萌发促进作用较小,甚至抑制了幼苗的生长。

2.3 激素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白芨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添加1.0 mg/L NAA、1.6 mg/L 6-BA的培养基上,白芨种子发芽势较高(94.4%),幼苗株高达1.190 cm;添加0.2 mg/L NAA及1.2 mg/L 6-BA的培养基上,白芨种子发芽势最低(186%),幼苗较矮(0.104 cm)(表2、表3)。

表1 不同处理对白芨种子萌发的影响

培养基

发芽率(%)

20 d 30 d 40 d

株高

(cm)

1/2 MS+1.0 mg/L NAA 88.2±1.924ab 95.4±1.673a 97.0±2.449a 0.348±0.015b

MS+1.0 mg/L NAA 78.4±2.074c 96.6±3.209a 97.6±1.140a 0.398±0.016a

1/2 MS+马铃薯提取液 65.0±1.581d 83.4±2.510b 91.4±1.140b 0.252±0.036c

1/2 MS+20%椰汁 86.6±2.702b 96.8±1.304a 97.6±1.517a 0.206±0.021d

nlc202309051142

1/2 MS+30 g/L蔗糖+20%椰汁 89.8±1.304a 95.6±1.517a 96.2±2.168a 0.352±0.041b

1/2 MS暗培養 27.4±1.817f 45.8±1.095d 46.4±3.435c 0.112±0.013e

1/2 MS 60.8±1.924e 79.4±3.715c 90.2±0.837b 0.368±0.036ab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2 不同激素对白芨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6-BA浓度

(mg/L)

发芽势(%)

NAA浓度0.2 mg/L NAA浓度0.4 mg/L NAA浓度0.6 mg/L NAA浓度0.8 mg/L NAA浓度1.0 mg/L

0.4 44.2±4.970k 60.2±3.421i 42.0±3.606k 81.2±6.496cd 87.2±3.563b

0.8 35.2±4.764l 42.2±3.271k 53.0±4.301j 71.2±4.970fg 82.0±2.828cd

1.2 18.6±1.517n 24.6±2.302m 31.2±1.483l 44.4±2.074k 59.6±2.966i

1.6 74.6±2.702f 79.8±2.774de 84.6±3.782bc 89.0±2.915b 94.4±1.673a

2.0 64.8±2.280h 69.8±2.775g 75.6±2.966ef 73.0±3.240fg 79.6±5.030de

注:所有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3 不同激素对白芨幼苗株高的影响

6-BA浓度

(mg/L)

株高(cm)

NAA浓度0.2 mg/L NAA浓度0.4 mg/L NAA浓度0.6 mg/L NAA浓度0.8 mg/L NAA浓度1.0 mg/L

0.4 0.094±0.038j 0.232±0.029ghi 0.386±0.058f 0.436±0.047f 1.050±0.156b

0.8 0.296±0.028g 0.312±0.038g 0.392±0.071f 0.448±0.048f 0.812±0.061d

1.2 0.104±0.011j 0.198±0.037i 0.292±0.026gh 0.712±0.037e 0.874±0.113d

1.6 0.212±0.026hi 0.242±0.038ghi 0.272±0.029ghi 0.970±0.051c 1.190±0.042a

2.0 0.242±0.018ghi 0.402±0.026f 0.806±0.111d 0.834±0.043d 1.000±0.066bc

注:所有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4 不同激素对白芨萌发影响的多重比较

由表4可知,白芨种子发芽势、幼苗株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6-BA、NAA浓度的增大而升高。6-BA浓度达1.6 mg/L时,白芨种子发芽势最大。与添加NAA的培养基相比,添加6-BA白芨种子发芽势极差较高,但幼苗株高极差偏低,表明NAA对白芨种子发芽势影响较6-BA小,但对幼苗生长促进作用较强。

3 结论与讨论

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成熟时种皮细胞质、细胞器退化消失,成为死细胞[6]。胚发育不完全,缺乏供给营养成分的胚乳,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白芨为陆生兰类,陆生兰为适应其生长环境,其种子具有厚种皮及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性质[7],其种子发芽较气生兰更困难。无菌培养白芨种子,必须提供其萌发所需的各种物质,椰汁、马铃薯提取液等生物添加剂能提高发芽率、发芽速度[6],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本试验发现,椰汁能诱导白芨种子直接形成原球茎,旦抑制幼苗生

表4 6-BA、NAA浓度对白芨萌发的影响

激素 浓度(mg/L) 发芽势(%) 株高(cm)

6-BA 0.4 62.96±19.379c 0.435±0.347b

0.8 56.72±18.281d 0.452±0.198b

1.2 35.68±15.146e 0.436±0.312b

1.6 84.48±7.512a 0.577±0.427a

2.0 72.56±6.001b 0.657±0.297a

极差 48.80百分点 0.222

NAA 0.2 47.48±20.821d 0.185±0.089e

0.4 55.32±20.326c 0.277±0.080d

0.6 57.28±20.713c 0.430±0.207c

0.8 71.76±15.870b 0.680±0.219b

1.0 80.56±12.282a 0.985±0.162a

极差 33.08百分点 0.800

注:同一激素处理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长,这可能与椰汁含有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有关。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以后者作用更为明显[8]。本研究发现,6-BA对白芨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较NAA更为明显,这与前人研究相符。MS是成分比较完全的

培养基,1/2 MS虽与之成分相同,但大量元素减半。本研究结果表明,1/2 MS作为种子萌发培养基可以提高其发芽势,猜测高浓度盐离子影响细胞渗透势导致发芽势降低。发芽后应尽快将幼苗转接至MS培养基上壮苗,添加激素辅助其幼苗继续生长。光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白芨种子萌发初期需光,暗培养的白芨种子萌发率低,转至光下萌发率未见显著增长,但可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维持幼苗期长达数月,直至添加激素打破其生长停滞。这一发现对保存白芨种质及人工调控温室白芨苗生长期具有重大意义。综上所述,在12 h/12 h光周期下,考虑以1/2 MS+1.0 mg/L NAA+1.6 mg/L 6-BA为萌发培养基较为适宜;以1/2MS+20%椰汁为培养基获得白芨原球茎。白芨种子萌芽初期细小,不宜转接,因此对于种子萌发培养基不仅要评价其提高种子活力的能力,而且要考虑其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周至明,黄程生,彭丽丽,等. 白芨人工种植初步研究[J]. 中药材,2006,29(1):7-8.

[3]张亦诚.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1):45.

[4]韩学俭.白芨药用及其栽培技术[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15(10):31-32.

[5]陆善旦.白芨种植技术[J]. 农村新技术,2008(19):4-5.

[6]郭顺星,徐锦堂.兰科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研究[J]. 种子,1990(5):36-37,58.

[7]Plant B,Shrestha S,Prandhan S. In vitro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ing development of Phaius tancarvilleae(L′Her.) Blum[J]. Sci World,2011,9 (9):50-52.

[8]Thompson D I,Edwards T J,Staden J V. Evaluating asymbiotic seed culture methods and establishing Disa (Orchidaceae) germinability in vitro:relationships,requirements and first-time reports[J]. Plant Growth Regul,2006,49(2/3):269-284.

无菌管理 篇12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科室,应对每件无菌物品进行成本核算。通过核算成本,管理者能够详尽地了解无菌物品的费用构成,以便更加科学地控制费用,减少浪费。

无菌物品存放区是存放、保管、 发放无菌物品的清洁区域。无菌物品管理应遵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2—2009)中的5.9储存和5.10无菌物品发放的规范执行。实施无菌物品核算时,要求消毒供应部门财务管理相对独立,有严谨和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清晰,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有较为完善的消毒供应无菌物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1无菌物品的会计核算

无菌物品在会计核算时,应设置 “库存物资—无菌物品”账户,用以归集无菌物品的成本费用。期末“库存物资—无菌物品”的借方余额,反映无菌物品存放区内无菌物品的实际成本。

1.1无菌物品的计价方法

根据 《 医院会计制度 》 规定, “库存物资在取得时,应当以其成本入账”。无菌物品在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应当归集发生的费用,并计入医疗业务成本;不能直接计入医疗业务成本的,计入管理费用。无菌物品在发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确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实际成本。对于外来医疗器械可采用个别计价法确认实际成本。

1.2无菌物品的核算原则

消毒供应中心涉及的无菌物品分为卫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通过“库存物资—无菌物品(卫生材料)”科目核算;低值易耗品通过 “ 库存物资 — 无菌物品( 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

1.2.1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的会计核算。 经过灭菌处理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应当以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实际价值,加上消毒供应中心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和灭菌等工作流程所耗费的实际成本入账。借记“库存物资—无菌物品(卫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自制物品加工、灭菌完成并验收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按照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耗用的直接材料、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分配的间接费用,借记“库存物资—无菌物品(在加工物资)”,贷记“在加工物资”。外来医疗器械加工、消毒和灭菌处理完成并验收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 按照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包括直接人工费用和应承担的间接费用( 如水、 电、 蒸汽费等) , 借记 “库存物资—无菌物品(委托加工物资)”,贷记“委托加工物资”。

1.2.2无菌物品发出时的会计核算。 根据医院内各科室所提交的“无菌物品申领单”的统计情况,核发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核算。对于外来医疗器械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器械的实际成本。 开展医疗护理等业务活动领用无菌物品,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在加工物资”和“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 按照实际成本贷记“库存物资—无菌物品”。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属于低值易耗品的无菌物品应当于领用时一次性摊销,个别价值较高或领用报废相对集中的无菌物品,可采用五五摊销法。属于低值易耗品的无菌物品在报废时,按照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残料变价收入扣除相关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 、 “ 银行存款” 等科目, 贷记 “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或 “应缴款项”等科目。

1.2.3盘点无菌物品的会计核算。无菌物品的品种繁多,收发频繁。有时因日常收发、计量和计算上的误差以及自然损耗、丢失和毁损等原因,往往会造成无菌物品账实不符现象。为了查清上述原因,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变质、毁损等无菌物品,应当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并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1)对于盘盈的无菌物品,比照同类或类似物品的市场价格确定无菌物品价值,借记“库存物资—无菌物品”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报经批准处理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 “其他收入”科目。(2)对于盘亏、 变质和毁损的无菌物品,按照“库存物资—无菌物品”中该物品的账面余额,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物资—无菌物品”科目。报经批准处理时,按照相关“待处理财产损溢”金额扣除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或过失人的赔偿金后的金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按照已收回或应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金等,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照相关“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面余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2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存放区是存放、保管和发放无菌物品的清洁区域,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特殊的管理要求和控制污染的措施。

2.1无菌物品储存原则

2.1.1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2.1.2质量验收和记录。无菌物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应确认无菌质量检测合格、并记录物品名称、数量等。 每日复核备用无菌物品的有效期,杜绝出现过期物品。

2.1.3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摆放无菌物品。

2.1.4建立基数,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急救物品名目和数量。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

2.1.5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而定。可根据备用物品的用途进行位置的规划,如“外科手术器械”、“骨科手术器械”、“心血管手术器械” 、 “ 妇产科手术器械”、“急救物品和器械”等。

2.1.6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不应堆放或混放。通常灭菌包应分类为手术器械包类、手术辅料包类、病区通用的无菌包类、专科无菌包类、低温灭菌包类、紧急突发事件和抢救用无菌包类、 一次性无菌物品类或贵重物品类等。手术器械包摞放一般不超过二层。

2.1.7安全管理措施。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的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 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 车。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

2.2无菌物品发放原则

无菌物品发放是实施无菌物品供应和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保证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的安全。二是及时、准确、完好地将无菌物品发送至临床,满足诊疗、护理等业务工作的需求,为病人抢救和突发医疗事件提供无菌器械、器具和物品的保障。

2.2.1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先储存的物品先行发放使用。

2.2.2建立严格的查对制度,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

2.2.3建立无菌物品下送服务制度, 及时供应无菌物品;根据临床无菌物品需求,建立常规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专科物品(手术器械等)、 急救物品、突发事件所需物品等供应服务工作流程。

2.2.4各类无菌物品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2.2.5建立无菌物品质量问题的反馈制度,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2.2.6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应进行清洁处理、干燥。

2.3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内容

2.3.1负责对灭菌后的无菌物品验收、登记造册。

2.3.2无菌物品摆放整齐,物归其类,贴有标签,一目了然。

2.3.3每月统计一次各类无菌物品收发和消耗情况。

2.3.4认真核实标签和基数,以便做好低值易耗品的补充添置工作。

2.3.4对各类无菌物品要勤检查,勤整理,防止压损、霉烂和虫蛀现象的发生。定期清点仓库,准确掌握物品的数量与完好情况,对过期、报废和不能使用的无菌物品应及时办理销账手续。

2.4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职责

2.4.1严格执行无菌物品验收手续, 无菌物品验收时,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要核实数量、规格、种类和标识是否与无菌物品一致。

2.4.2无菌物品应分类摆放整齐,杜绝不安全因素;并设无菌物品卡,标识清楚。

2.4.3无菌物品应及时记账,准确登记。

2.4.4工作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无菌物品申领单,遵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出无菌物品。

2.4.5工作人员应坚持日清月结, 凭单下账,不跨月记账,按时上交报表,做到账、物、卡一致。

2.4.6为使无菌物品存放区内的无菌物品账实相符,必须做好日常盘点和月末盘点工作。

2.4.7消毒供应管理人员应随时了解无菌物品的储备情况。工作人员应定期上报不合格无菌物品资料,并根据有关规定即时处理。

2.4.8工作人员应遵守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防火、防盗、 防爆工作并保持无菌物品存放区内清洁、整齐和空气流通。

2.4.9工作人员如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财产造成损失的,医院有权追究其经济责任;情况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2.4.10工作人员调动或离职前,首先办理账目移交手续,要求逐项核对点收;如有短缺,必须限期查清,方可移交,移交双方及上级主管人员必须签字确认。

2.5无菌物品盘点工作流程

第一步是准备阶段,成立有消毒供应中心领导、专业干部和有关职工组成的清查小组,制订无菌物品清查的详细计划,安排工作进度、配备清查人员。有关无菌物品的账簿登记齐全,结出账面余额,便于核对。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人员应将被清查的无菌物品摆放整齐,便于清点。清查人员还需准备好盘点清册和计量工具。

第二步是实施阶段,清查人员根据各项无菌物品的自然属性主要采取实地盘点法(即通过点数、过磅、量尺等方法)和技术推算法对无菌物品数量与质量予以清查并进行账实核对。

第三步是终结阶段,盘点结束, 发现账实不符或霉烂变质的无菌物品,应核实盘亏数量,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根据盘点结果,编制“无菌物品盘点报告表”将账实不符的各种无菌物品记入表内,注明盘亏、盘盈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审批。

上一篇:二氧化钛光催化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