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

2024-11-30

无菌操作(通用6篇)

无菌操作 篇1

药品是特殊商品, 药品质量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 生产药品的车间需达到一定的净化级别, 生产中的每个步骤都应有操作规范, 每一位操作者都应具备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并经过岗位培训。作为一位药学工作者, 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包括无菌环境及无菌操作。

1.1 无菌环境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在某一可控的空间内, 使微生物数量降到最低限度。

洁净室是根据需要对空气中尘粒、微生物、温度、湿度、压力和噪声进行控制的密闭空间, 并以其空气洁净度级别符合有关规定为主要特征。我国将空气洁净度划分为4个级别, 见表1。

对于制药车间来说, 一般要求达到300 000级到100 000级, 而对于检验用的无菌操作室, 要求达到10 000级, 局部100级 (操作台) 。为保持无菌环境, 防止污染, 人流通道应设2个缓冲间, 需经过换鞋、换衣、洗手、消毒等步骤方能进入;物流设传递窗, 物品经清洁、消毒后, 经传递窗进入。

1.1.1 物理灭菌法

(1) 干热灭菌:灭菌设备为电烤箱。适用于设备、器械、容器、耐热干粉药剂的灭菌。

(2) 湿热灭菌:以水或水蒸气为媒介, 通过加热提高温度, 达到灭菌效果。适用于设备、器械、耐热液体药剂、生药等的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巴氏消毒法。①间歇灭菌法:当温度达到一定值, 保温一段时间后, 降至室温, 再继续加热, 温度达到一定值, 保温一段时间后, 降至室温, 这样反复操作几次, 直至达到灭菌效果。如灵芝孢子粉的灭菌:加热至70℃ (或80℃) , 保温1小时, 降至室温, 反复操作3次。这个方法适用于不耐长时间高温的物品灭菌[1]。②高压蒸气灭菌法:常用各类压力灭菌器, 在压力作用下, 可使蒸气穿透力增强, 温度提高, 极大提高灭菌效果。这个方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物品灭菌。③巴氏消毒法:最早用于牛奶的消毒。有两种方法:保持式巴氏消毒法和连续式巴氏消毒法。保持式巴氏消毒法即在62℃~65℃处理30分钟, 立即降温, 15分钟内降至5℃以下, 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沙门菌等) ;连续式巴氏消毒法即在72℃~75℃保持15~16秒, 立即降温至10℃, 再继续加热至80℃~85℃, 保持10~15秒, 立即降温至10℃。而现在常用于血浆蛋白制品生产中的病毒灭活的巴氏消毒法是60℃保持10小时[2,3]。

(3)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①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消毒灭菌 (UVGI) 定义为:使用紫外线光辐射进行空气和表面消毒杀菌的技术, 即利用紫外线C波段254 nm波长产生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或RNA, 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紫外线消毒灭菌是一种高效、广谱、无污染、经济简单的实用技术, 可广泛应用于水、空气的消毒杀菌, 是一项被医学界公认的最有效的广谱杀菌技术。其可在短时间内杀灭分布于空气及水中的微生物, 还能产生活性氧清新空气, 对洁净室来说能增加空气新鲜度、洁净度, 真正达到洁净卫生的空气品质, 并适用于物品表面的消毒[4]。②微波灭菌:微波 (Microwave) 是频率在300 MHz至300 GHz, 波长在1 mm至1 000 mm范围内的超高频电磁波。在微波辐射下产生热效应, 并使分子的运动加剧, 分子的平均能量增加, 瞬间提高温度, 达到灭菌效果[5]。③钴60射线灭菌:利用60Co-γ射线对细菌进行辐射, 破坏细菌的DNA和RNA, 使分子发生降解, 失去合成蛋白质和遗传的功能, 使细胞死亡, 达到灭菌效果。具有穿透力强、节能、安全、方便 (不必除去包装) 、高效、灭菌彻底等优点。一般选择辐照剂量为10 k Gy以下、辐照时间为5小时就能达到灭菌效果。对不能以常规方法灭菌的制剂, 可以采用钴60辐照灭菌[3]。

(4) 滤过灭菌:利用微孔滤膜 (0.22μm) 滤除细菌。常用于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生化药剂、水及空气的灭菌。

1.1.2 化学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可分为气体灭菌法和液体灭菌法。 (1) 气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气态杀菌剂 (如臭氧、环氧乙烷、甲醛、丙二醇、甘油和过氧乙酸蒸气等) 进行灭菌的方法。该法特别适合环境消毒以及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用器具、设备和设施的消毒, 亦可用于粉末注射剂。 (2) 液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液态杀菌剂进行消毒的方法。该法常作为其他灭菌法的辅助措施, 适合于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消毒。常采用的消毒液有75%乙醇、1%聚维酮碘溶液、0.1%~0.2%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2%左右的酚或煤酚皂溶液等。

1.2 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一般是指在无菌环境下, 使用无菌器材进行操作, 可保证操作中物品不被二次污染、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及检验人员的安全。无菌操作涉及的面很广, 现以药品检验中的无菌操作为例, 简述如下[6]。

1.2.1 实验前准备

消毒 (对无菌操作室地面、墙面、工作台面及灯具等进行消毒) →空间灭菌 (开启净化系统和紫外线灯) →经灭菌处理的实验器具与供试品进入无菌室 (通过物流通道) →操作人员进入第一缓冲间 (换鞋、洗手、用消毒液消毒手) →操作人员进入第二缓冲间 (穿戴无菌工作服、鞋、帽、口罩, 75%乙醇喷雾消毒手) →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点燃酒精灯, 用有消毒液的棉球消毒手→进行实验操作。

1.2.2 检验操作规程

(1) 实验全过程应在近火焰处操作, 动作要轻。 (2) 对供试品及实验器皿做标记。 (3) 对接种环 (针) 进行灼烧灭菌。 (4) 用吸管吸取供试液或培养液等。 (5) 用过的玻璃器皿应立即放入消毒液缸 (桶) 内进行灭菌。 (6) 在开启菌种管或其他供试品安瓿之前, 应用碘伏溶液、碘酒棉球消毒容器及刻痕用的砂轮、锯刀等, 安瓿切口通过火焰灭菌。 (7) 在接种霉菌、放线菌时, 应在铺有浸过消毒液的湿纱布上操作, 以防孢子散落传播。 (8) 培养皿开盖时开口朝向火焰, 不得将盖放在工作台上, 拔出玻璃容器塞子时应用小指夹住塞子拔出, 不得将塞子放在工作台上, 以免造成污染。 (9) 观察平板培养物时, 一般不宜开盖观察。如取菌落或菌苔涂片、染色, 或做玻片凝集试验时, 在近火焰处操作, 平皿盖可适当开启 (45°) , 开口朝向火焰, 挑取菌落。 (10) 在涂片、染色时, 应使用夹子夹持载玻片, 切勿用手直接拿载玻片, 用过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应放入消毒液中消毒后洗刷清洁, 再经消毒后再洗刷清洁, 最后放在固定处。

2 无菌观念的培养

临床上常由于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导致医疗、护理事故, 而在制药及药品检验上, 虽然不比医疗上会造成严重后果, 但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造成整批药品微生物限度超标而报废;又如因操作污染, 检验结果无效, 需要从头来过等。无菌操作看似简单, 但无菌观念的养成却并不简单。要应用好无菌技术, 就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无菌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强化无菌观念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需要不断学习、培训, 强化无菌意识, 还要建立严格的制度, 以制度管理员工, 才能使员工逐渐树立无菌观念, 做好每一步无菌操作, 生产出合格的无菌产品。

2.1 无菌知识的学习

药学人员应时刻牢记药品是特殊商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只有了解无菌概念, 才能知道其重要性, 才能自觉树立无菌意识。在无菌操作中, 自觉做好每一步操作, 最终完成无菌操作全过程, 生产出合格的无菌产品, 产品的质量就会有保证。

2.2 灭菌技术及无菌操作的培训

无菌操作是培训重点, 仅学习几个概念、定义及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要加强灭菌技术及无菌操作的培训, 通过培训, 使员工清楚地了解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 加深他们对无菌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逐渐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

以药品检验为例, 实习生及新入职的检验员都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初上岗时, 需要教师带教, 对以下问题进行实地讲解:操作环境需要消毒, 如何消毒?所有物品, 包括检验器具、培养皿、吸管、稀释液、培养基都要消毒, 如何消毒?为什么消毒物品要装入容器内, 或用消毒巾包好?无菌物品在空气中能否暴露较长时间?无菌物品取出后能否放回无菌容器内?为什么手经过消毒, 还是不能接触吸管吸样品的一端?用吸管取样时, 能否用嘴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 以加深实习生及新入职检验员对无菌观念的认识。

2.3 严格的制度管理

员工经过学习和培训, 了解了无菌概念, 树立了无菌意识, 养成了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 还需要严格的制度管理才能使无菌观念长久地树立心中, 顺利地贯彻执行下去[7]。其中, 无菌操作室管理制度包括: (1) 无菌操作室温度应控制在18℃~26℃,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 并做到每天记录; (2) 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 Pa, 无菌操作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 Pa, 以保证空气新鲜, 并做到每天记录静压差; (3) 无菌操作室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符合规定并定期检查和记录。无菌操作室微生物数、尘粒数检测每年一次, 检测报告应归档备查; (4) 进入无菌操作室按规定穿洁净工作服, 工作人员应按个人卫生制度进行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入洁净室。无菌操作室使用完毕, 应严格按清洁规程进行各房间、器具等的清洁工作, 实验前后均应对无菌操作室进行消毒, 并有清洁记录及消毒记录。另外, 人员出入均需登记; (5) 无菌操作室内严格控制人员数量, 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工作人员 (包括维修辅助人员) 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 对进入无菌操作室的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

摘要:介绍无菌概念、灭菌方法及无菌操作规范, 强调培养无菌观念的重要性及基本操作训练、无菌室的制度管理。

关键词:药品检验,无菌概念,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萧莉.灵芝孢子粉低温间歇灭菌法除菌效果的考察[J].中国药业, 2003, 12 (1) :52.

[2]薛广波.现代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3]张文福.医学消毒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

[4]严浩.紫外线消毒灭菌 (UVGI) 与 (过滤+UVGI) 洁净技术[J].机电信息, 2009 (29) :3-9.

[5]黄振洲.微波灭菌在医药工业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 2003, 24 (1) :16-18.

[6]孙亦群.医院制剂检验人员的岗位培训[J].现代医院, 2011, 11 (2) :131-132.

[7]周晓英.手术室无菌管理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24) :94.

无菌操作 篇2

一、进行无菌操作前要评估环境,半小时前停止进行尘埃飞扬的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二、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前应衣帽整洁,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备手消毒剂)。

必要时戴手套。操作时不可跨越无菌区,疑无菌物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三、穿无菌衣后,手臂必须保持在自己的腰部(或台面以上),不得面对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四、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牢记无菌观念,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五、无菌物品必须灭菌的先后顺序放在无菌橱内,无菌物品应标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

六、干式存放的无菌持物钳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各类无菌物品使用后应注明开启时间,24小时更换。

七、无菌液体开启后24小时内使用,注射液体配药后应在2小时内用完,并注明配药时间责任人签名。

八、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

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九、取无菌容器时,应用手托起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内面,打开无菌物品时应标明开包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

十、为病人手术、治疗、换药时,应按清洁、污染、感染、特殊性感染、感染的程序操作、被污染的组织器械及敷料等,切不可与消毒物品放在同一器皿内。

亦不可放在床上、地上、桌上。

临沭县玉山镇中心卫生院

END

制备牛细管冻精的无菌操作 篇3

1 采精前的准备工作

1.1 器械的清洗和消毒

1.1.1 采精筒的清洗和消毒

采精筒使用后应完全拆下来, 并立即进行消毒, 再用清水漂洗数次后再用蒸馏水浸泡, 晾干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待酒精挥发后用蒸馏水冲洗, 然后置于无菌操作室内干燥, 用前必须再进行消毒。

1.1.2 玻璃器械的清洗和消毒

清洗:用自来水冲洗数次;泡酸:清洗后再用75%的盐酸浸泡12小时;清洁:先用水冲洗, 再用洗洁精冲洗, 后用蒸馏水清洗, 晾干即可;消毒:采精用的玻璃器械, 洗净晾干后, 采用电热鼓风消毒, 把玻璃器械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内1~2小时即可完全消毒。

1.1.3 分装精液用的橡皮胶管

漏斗等原则上是一次性使用, 但是要重复使用必须严格消毒。用清水冲洗数次, 再用清洗洁清洗晾干后用75%的酒精消毒, 使用前也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

1.2 稀释液的配制

稀释液应现用现配, 如配制后确需贮存的经消毒, 密封后放入冰箱中最多保存2~3天。

配制稀释液的器具, 用前必须洗净并严格消毒, 用稀释液冲洗后方可使用。

配制稀释液的蒸馏水要新鲜, 最好现用现配。

卵黄要取自新鲜鸡蛋, 抽取时尽量不要混入蛋清, 待稀释液消毒冷却后加入, 蛋壳用75%的酒精消毒。

配制稀释液所用的药品要纯净, 一般使用化学纯制剂, 药品称量要准确。经溶解、过滤、消毒后方可使用。

奶粉颗粒比较大, 溶解后用脱脂棉过滤后放入90~95%的水浴中消毒10分钟。

称取药物用的天平托盘用消毒过的滤纸, 所用药勺用酒精消毒后使用。

配制好稀释液后, 按每100毫升溶液中加入5~10万单位抗生素, 为了提高抗菌作用最好用人用的抗生素。

2 采精

清扫、消毒好采精场地, 首先要彻底清扫采精场地, 再用消毒药对场地进行消毒。

台畜的消毒, 台畜的后躯用清水进行彻底清洗, 特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并擦干, 再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1%的高锰酸钾) 。

冲洗采精公牛身体, 特别是腹部及包皮, 这样能够减少精液中的细菌数, 能提高精子的品质。

假阴道内涂抹润滑剂时, 应采用高压灭菌的玻璃棒蘸取少许消毒好的凡士林或石蜡油, 由假阴道的入口处向里均匀涂抹, 涂抹的深度要达到假阴道的2/3处, 涂抹过多会影响精液的品质。

采精结束后, 集精瓶应用瓶盖或消毒过的卫生纸, 纱布包住, 再拿回实验室镜检, 稀释。

3 精液品质鉴定与稀释

操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 必须穿着消毒过的工作服, 帽子、口罩、手套、并把手臂清洗消毒。

镜检时所用的物品, 器械应严格进行消毒并不能重复使用所用的器械。

稀释时要对精子所用的营养物, 所添加的药物提前进行消毒, 不能使用未经消毒的营养物、药品等。

凡是精液中混有血液、草渣、牛毛、土渣和其他污染物时, 说明该精液已被污染或有病原微生物存在, 故应作废弃处理。

精液品质鉴定操作要迅速, 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中不应使精液品质受到危害, 如蘸取精液用的玻璃棒等用具, 必须事先洗净消毒, 不能残留消毒药物。

检查精液品质时, 不限于精子本身, 还要注意精液中有无杂质或其它异物。

稀释和分装保存精液的一切物品、用具都必须严密消毒, 使用前应用少量稀释液冲洗1~2次。

4 精液的降温平衡

平衡用的冰箱或分装细管冻精用的器械必须定期消毒, 常用的消毒液可以是0.5%的新洁尔灭溶液、75%的酒精或其它消毒液, 若冰箱长期不使用, 不消毒, 会有很多细菌, 这样也会污染精液。

5 精液的分装

分装用的器械, 细管、棉塞等必须严格进行消毒, 否则会影响精液品质, 从而影响了母畜的受胎率, 故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进行消毒。

6 制冻

在细管冻精制冻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 包括液氮罐的消毒, 细管表面的消毒都非常重要, 以免引起污染。

7 总结

家畜人工授精是大规模地、迅速地改进家畜生产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家畜人工授精能够从优良的种公畜获得全部仔畜, 这使人工授精在世界各国, 尤其是在那些畜牧业集约经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广泛。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推荐) 篇4

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操作技术

2、整理着装、手消毒液已开启在有效期——七步洗手法——戴口罩

3、我准备的用物是:清洁治疗盘——无菌持物钳——镊子筒——无菌治疗巾——无菌治疗包——无菌手套——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治疗缸——碘伏——棉签——弯盘2个——抹布2块——物品已备齐,操作开始

4、评估环境:治疗室环境宽敞、光线充足,治疗车、治疗台清洁干燥符合无菌操作

5、拿盘、擦盘——快速洗手——无菌持物钳及镊子筒在有效期、包布无潮湿、无破损、3m胶带变色均匀,灭菌合格——去3m胶带贴桌上——打包——镊子筒放好夹出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卡变色均匀,灭菌合格)——写开启时间于3m胶带上——贴标签于缸缘下2cm处(已开启的持物筒有效期为4个小时)——无菌治疗巾在有效期、包布无潮湿、无破损、3m胶带变色均匀——打开治疗巾——镊子夹出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卡变色均匀,灭菌合格)——镊子夹治疗巾放入治疗盘中——打开——铺巾——检查无菌治疗包——打包(化学指示卡变色均匀,灭菌合格)—夹治疗碗放于无菌治疗巾上——无菌治疗缸已开启在有效期—夹取纱布——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在有效期——清洁瓶身——快速洗手——检查溶液——打开铝盖——消毒瓶盖(棉签、碘伏已开启在有效期——消毒瓶盖,打开瓶盖——瓶签在掌心,冲洗瓶口——向碗内倒入生理盐水,盖好瓶盖,消毒瓶周2遍,记录开启时间(已开启的生理盐水有效期为24小时)——铺好无菌盘——记录铺盘人及时间,已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个小时——七步洗手法——选择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手套(无菌手套在有效期,包装完好,挤压无漏气)——取出无菌手套——戴手套(按照规范方法戴手套)——手套戴好后双手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双手放于胸前——脱手套(按规范方法脱手套)——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七步洗手法——操作结束。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措施。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防止尘埃飞扬。2.工作人员要求

修剪指甲、戴好口罩、帽子。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物品保管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要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4.操作时要求

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或治疗台以上,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操作时不可面向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无菌物品怀疑被污染时,给予更换。

5.一人一物 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一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

用于取放或传递无菌物品

注意事项:1无菌持钳使用时,取出和放入时必须垂直提起和放入,不可触碰到筒壁 和边缘。夹取物品时也是垂直夹取。不可倒置和横置。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至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球)。

4无菌钳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5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6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钳。

7避免无菌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

目 的:

无菌容器是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其无菌状态的容器。

注意事项:1.夹取无菌容器内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及无菌物品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

2.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不可触及无菌容器边缘 3.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得在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容器应定期灭菌,一般有限期为7天。

三.无菌包的使用

目 的:

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使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状态。

注意事项:1.一般无菌包布的有效期:夏季为7天,冬季为14天,如超过有效期则

不可使用。

2.开包时手不可触及无菌区域,且包布的任何一角不能到操作台面以下。3.如包布内有剩余物品,其有效期为24h。

四 无菌溶液取用法

目 的:

供无菌操作使用

注意事项:1.检查溶液质量时要倒转瓶体,对光检查。

2.翻开瓶盖时,手不可触及瓶口。

3.倒无菌液时,瓶签置于掌心,瓶口不可触及无菌容器。4.已倒出的溶液虽未使用,也不可倒回瓶内。5.剩余的溶液如继续使用,有效期为24h。

五.铺无菌盘法

目 的:

通过铺无菌治疗巾,形成以无菌区域,放置无菌物品,供治疗护理使用。

注意事项:1.操作时,非无菌物品及身体应与无菌盘保持适当的距离,身体部位不可跨域无菌区。

2.无菌盘应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污染。

3.已铺好的无菌盘应尽早使用,保留时间不得超过4h。

六.戴无菌手套法

目 的:

在某些医疗护理操作时为确保无菌效果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

注意事项:1.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无菌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内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或不慎污染,应立即更换。

无菌操作 篇5

1 目的

规范百级净化室无菌操作技术, 保证净化室的正确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净化室内所有无菌操作过程。

3 设置

笔者主张应用百级层流万级背景负压实验室 (以后简称净化室) , 该净化室工作原理:通过送、排风两组机组, 实现密闭空间的负压状态, 一般压力要求-10~-20Pa, 送风口处配置层流罩对进入实验室空气进行过滤, 达百级净化要求。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 净化室的配置在实现大批量开放性操作中, 可以有效降低制备成本, 节约资源, 但对个别产品的开放性操作意义不大, 可以用百级净化台代替。

4 设计

为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净化室操作失控, 在净化室的设计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科技, 采取物理门控方式来控制人流、物流方向。

人流环节中, 进入净化室有以下步骤:更衣室→风淋室→缓冲室→净化室, 此过程设计要求是单向进入, 反向通过门控方式禁止打开, 即从原入口无法离开净化室。更衣室内放置物品柜, 以保存无菌衣、鞋套等物品。在风淋环节中, 采取自动感应风淋方式, 风淋没有完成, 下道门无法打开。出净化室有以下步骤:净化室→缓冲室→走廊, 此过程设计要求从内部通过电子门锁打开净化室出口, 从外部无法打开,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操作人员不利用进入通道而直接从出口处进入。

物流环节需要设计两个窗口, 一个为入料口, 另一个为出料口, 两个窗口之间实行有效的物理隔离, 窗户设置内外两层门, 能过物理门控方式, 内外两层门不能同时打开, 以保证净化室的密闭性。两个窗口内安装消毒设备, 对进、出料进行最大限度的表面消毒。

因净化室的封闭性, 需在室内外配置通话系统。该系统采用自动模式, 避免室内操作人员手部触碰开关。

净化室地面设计要求严密、防滑、防尘、防虫、防腐蚀、不产生辐射等。

净化室因其密闭性, 设计时需考虑在开阔墙体处安装透视窗, 一方面可以缓解密闭空间给操作人员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对操作进行监督。净化室的密闭环境要求室内温度需有效控制, 因空调工作原理的特殊性, 所以净化室内不得安装空调, 空调实行外接方式, 内接口位于层流罩上方。

在设计时, 还应充分考虑到物品、仪器所放位置, 合理安排好电源插头位置。

5 配置

净化室内物品、仪器配置以不发尘、易清理为原则。以成分制备过程中普通开放操作为例, 需配置物品、仪器如下:多孔操作台一组 (要求:台面多孔, 下部通透, 利于循环) 、多孔边台一组 (要求:台面多孔, 下部通透, 利于循环) 、物品柜一组 (要求:不发尘, 用于存放碘伏、棉签、手部消毒凝胶等无菌操作物品) 、高性能热合机一台、简易不锈钢过滤架一个、电子称一台、简易不锈钢坐凳两个、高效多功能消毒机一台。

6 净化室使用程序

(1) 进入净化室工作前, 首先将总电源开关合上送电, 合上插座开关。 (2) 为保证净化室内的洁净度, 使用时必须提前30min开启净化室空调系统, 让其充分自净。 (3) 开机程序是:先开送排风系统、层流罩、风淋系统, 间隔5s后开空调。压力表显示10~20Pa负压时方可应用。 (4) 禁止将容易发尘、积尘较多的物品及用具带入室内。 (5) 进入净化室时必须先更衣、戴鞋套、穿无菌衣、戴口罩、帽子, 进入风淋室, 经过10s自动风淋后方可进入工作区域。 (6) 任何情况下不得遮挡或填堵送、回风口, 以免造成气流紊乱, 影响洁净度。 (7) 工作完毕, 清扫干净后, 首先关闭空调系统, 5秒后关闭送排风系统, 最后开启紫外线杀菌灯对净化室进行30min左右照射消毒。 (8) 工作完毕后, 必须关闭总开关。

7 进入净化室操作人员的准备程序

(1) 剪去指甲, 除去甲缘下积垢, 摘除首饰。手、臂破损或有化脓性感染时, 不得进入净化室操作。 (2) 穿上洁净的工作衣, 穿戴鞋套, 戴好口罩、帽子。口罩必须盖住鼻孔, 帽子必须盖住全部头发。 (3) 使用“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的清洁, 反复洗冲3次, 共约10min。 (4) 穿无菌手术衣:将一次性手术衣打开装, 轻轻抖开, 提起衣服内侧衣领两角, 注意勿将衣服外面对向自己或触碰到其他物品或地面。轻轻上抛, 两臂前伸, 两手顺势插入衣袖内, 让别人协助穿上, 协助者双手只能接触衣服内侧。最后双臂交叉提起腰带向后递, 由协助者在身后将带系紧。 (5) 进入风淋室, 风淋自动启动, 10s后完成。注意保护无菌衣, 不得正面接触其他物品。 (6) 进入净化室后, 按取适量手部消毒凝胶均匀抹搓, 进行手部消毒。注意消毒手腕部位, 手部消毒后不得接触其他物品, 等其自然干燥。 (7) 戴一次性手套 (干手套) 法:用左手自手套夹内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 取出手套。先将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 注意勿触及手套外面;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 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内。已戴好手套的右手不可触碰到左手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 (8) 无菌操作人员注意保护无菌状态, 位于百级净化区;协助人员准备物品在万级区内。

8 净化室内的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1) 无菌操作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 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 不能接触。同样百级净化操作台下的区域也不要接触。 (2) 坠落在百级净化操作台下的器械物品不得拾回再用。 (3) 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另换手套。 (4) 协助人员在万级区域做好协助工作, 无菌操作人员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得离开百级净化区。 (5)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对要操作的对象进行常规消毒。 (6) 净化室投递窗必须开启紫外线灯, 对进出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处理。 (7) 操作人员操作结束后, 应在净化室内脱去手术衣、摘去手套, 弃于医疗废物桶内, 不得穿出净化室。 (8) 净化室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封口, 投递出净化室, 按《医疗废物处理程序》执行。

9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 在母袋与子袋离断前, 热合人员认真核对血液献血码等信息。 (2) 注意净化室电源开启顺序。 (3) 认真执行相关血液制品的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无菌操作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9级护理14班和助产班共170名学生, 其中男生1人, 女生169人。在完成无菌技术理论和实验教学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考核。

1.2 方法

根据我校校本教材《护理实训简易流程》, 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编制的《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中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评分标准, 对2班护生进行操作考核。

2 常见问题

2.1 操作前的不足

(1) 部分护生不重视评估或流于形式。无菌技术操作前没有擦干净、治疗车或桌面不够干净 (如有滑石粉、水等) , 而向教师报告桌面及治疗车清洁干净;用物放置不当, 如擦桌面后包布仍放在治疗车上层等。

(2) 有个别护生操作前未洗手、未戴囗罩就准备物品。

(3) 用物准备不科学。如准备无菌溶液时没有擦瓶子上的灰尘, 不注意检查无菌包、无菌容器等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手套型号不对, 用物在桌面摆放不妥等。

2.2 操作中的不足

(1) 无菌观念不强。部分学生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概念不清, 如无菌包包布内外面、手套的内外面, 哪面有菌、哪面无菌混淆不清;越过无菌区;无菌物品污染了不及时更换仍使用, 如无菌持物钳污染了不更换又夹无菌物品;戴脱手套污染等。

(2) 操作流程不熟悉。表现为部分学生操作时不能按操作顺序进行或操作不连贯、漏掉操作环节等, 以致超时或完成不全, 如未铺无菌单就打开无菌弯盘, 未写开包或开瓶时间等。

(3)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表现为部分学生不重视查对, 考核时流于形式, 查对无菌溶液等时, 如背书一样背出查对内容, 而没有仔细看标签和检查溶液的质量, 出现过期溶液或溶液有异常而没有发现等现象, 达不到查对目的;部分护生出现查对不完整现象, 如只查无菌包灭菌效果和有效期而未查包布有无潮湿、破损等。

2.3 操作后的不足

表现为使用过的用物如包布、手套、棉签、标签等不按要求分类放置, 操作后自我评价不够全面等。

2.4 其他方面的不足

(1) 心理素质较差。部分护生表现为操作考核时比较紧张, 面色潮红、讲话语无伦次;操作时手颤抖;不能以平常心应对考核, 以致影响考核成绩。

(2) 应变能力不强。表现为部分护生考核中不够灵活, 发生意外时 (如出现倒无菌溶液时瓶盖掉地、戴手套时手套污染或破损等) 不能及时处理。

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探究与解决教育实践中一系列问题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2]。根据以上在无菌技术操作考核中护生存在的常见问题, 笔者认为在无菌技术操作教学中有必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以促进无菌技术操作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1 树立无菌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强调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性, 指出如果违反无菌技术, 将造成病人感染, 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费用, 延长住院时间, 甚至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无菌技术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引导护生树立无菌观念, 增强无菌意识, 充分认识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性;同时, 结合护生在考核中无菌物品、无菌区域等概念不清现象, 教师示教时重点讲解并指出容易出错之处, 如铺无菌盘时操作者的手不能越过无菌区等, 并在护生操作练习时注意观察和指导, 及时发现不当之处并加以纠正, 逐步让护生树立无菌观念,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做好安全护理工作。

3.2 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核心制度, 要求护士在任何操作中都必须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避免发生差错事故。因此, 教师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教学时, 必须反复强调查对的重要性, 使护生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教师在示教每项操作时, 严格规范地执行查对制度, 如查对无菌溶液时应先核对瓶签, 即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等;检查瓶盖有无松动, 瓶子有无裂缝, 溶液有无沉淀、混浊及变色, 无上述情况方可使用[3]。通过细心全面的查对示教, 使护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模仿逐步养成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良好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防患于未然, 避免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生差错事故, 确保病人的安全。

3.3 有效示教和针对性指导

无菌技术操作要求严格, 必须严格按照操作原则和操作步骤做, 在示教时教师应向学生一步步地展示, 在练习中严格把关, 指导护生操作, 培养护生的无菌观念, 使护生掌握规范、有序的操作技能[4]。无菌技术操作有6项, 教师应逐项进行示教讲解, 先以慢动作或分解动作示教, 再把6项无菌技术操作串连成一个整体进行示教, 在示教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理解教师演示的每项无菌技术操作要点和重点。教师重点示教、讲解和提醒学生注意在练习和考核中容易疏忽、错漏之处, 在指导护生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地指导, 以提高示教和指导效率, 如铺无菌单时操作者应注意自己的手不应越过无菌区, 戴无菌手套时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里面, 教师在指导护生练习时要反复强调, 促使护生掌握规范操作要点, 具备规范操作技能。

3.4 加强实训操作细节指导

细节决定成败, 无菌技术操作也一样, 每项操作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污染物品, 因此, 教师根据护生考核时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 在示教时要重点讲解, 如无菌技术操作前擦布用后应放在治疗车下层、无菌用物应合理摆放、消毒无菌溶液瓶口时动作应规范、疑有无菌物品污染时应及时更换等, 让学生在练习和考核中自觉形成注重细节的无菌观念。

3.5 注重平时实训和强化训练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根据艾宾浩斯提出的“先快后慢”遗忘规律, 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做到及时复习, 及时强化记忆。教师经常布置作业并纳入考核, 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增加护生对作业的重视度, 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5]。而技能操作强化训练则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成功举措, 因此, 教师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教学时, 应注重护生平时练习的指导, 布置作业、开放实训室, 让护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训练、相互学习和考核, 提高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 提高应考的心理素质。

3.6 书写护理实训报告

我校教师在进行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时仅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后强化训练, 没有要求护生课后对每一项护理操作书写护理实训报告, 护生对操作练习过程没有进行总结和反思, 而是机械地模仿, 在操作练习和考核中存在问题较多。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教条的教学模式, 采用激发护生学习动机的互动式教学, 安排护生书写护理实训报告, 使基础护理学实践课教学方式由单一训练向综合训练转变[6]。护理实训报告项目由教师设计, 侧重无菌技术操作的重点和难点, 不仅要分析技能操作教学内容, 还要对实训内容进行综合性设计, 引导护生训练, 理论联系实际, 主动总结及思考无菌技术操作中的得失, 并在操作强化训练时加以注意, 从而提高护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7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教师在无菌技术实训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护生学习, 如采取播放录像、多媒体光盘、触摸屏等方法呈现无菌技术操作全过程, 让护生反复观察完整的无菌技术操作过程和局部复杂、细微的动作, 减少操作环节的错漏及不连接等, 帮助护生理解和记忆, 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和生动, 提高护生无菌技术操作学习效率。

关键词:无菌技术,护生,考核,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周汉伟.浅议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24) :26.

[3]张新平, 杜国香, 曹伟宁.护理技术 (上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孙云霞, 傅增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技能操作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4) :87.

[5]龚敏, 黄德菊.抓好护生知识的综合考核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 :86~87.

上一篇:模数转换器模块下一篇: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