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确认

2024-05-28

验证确认(精选3篇)

验证确认 篇1

0 引言

工艺验证的定义:从工艺设计阶段到商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评价,建立能够使工艺始终如一地传递到优质产品中的科学证据。工艺验证涉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中发生的一系列活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工业指南《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规范》将生命周期方法的工艺验证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工艺设计;第二阶段:工艺确认;第三阶段:持续工艺确认。

任何批次的产品经过商业流通至患者使用之前,制药企业应高度保证产品在生产工艺方面的性能,以便始终如一地生产出满足与鉴别、含量、质量、纯度和效价等相关的属性。此外,还应显示产品在任何阶段的信息和数据,商业化生产阶段的工艺应能在商业化生产条件下始终如一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欧盟GMP附录15《确认与验证》已经明确说明不接受使用回顾性验证的方法,工艺验证、清洁验证均应采用持续确认的方法来进行。我国GMP附录《确认与验证》中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进行了要求,重点提出了“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 生命周期方法工艺验证特点

美国注射剂协会(PDA)第60号技术报告《工艺验证:生命周期方法》中对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和关注点进行了说明,如表1所示。

工艺设计阶段:开发工艺和产品知识,识别产品质量的关键属性、关键物料属性和工艺的关键参数,经过设计研究和开发,建立适当的控制策略。制药开发过程可集中使用质量风险管理(QRM)工具,通过使用系统的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有效控制风险,后期可进行周期性的风险审核。

工艺确认阶段:标志着将制药开发与临床生产转移到日常的商业化生产中。其证明了商业化生产规模中工艺设计的有效性及工艺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同时,能够探测日常生产中的系统监控及规程,并修复产品生命周期中潜在的工艺变异源头。

持续工艺确认阶段:工艺验证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它始于工艺能力评估,并持续贯穿于工艺特征输出、工艺性能确认及历史数据的审核。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期间所收集的信息与数据为日常生产的有效控制策略及有意义的持续工艺确认提供了基础,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在工艺验证的前期完成。

2 持续工艺确认执行策略

我国GMP附录《确认与验证》中对持续工艺确认的执行文件进行了要求,提出“持续工艺确认应当按照批准的文件进行,并根据获得的结果形成相应的报告”。

持续工艺确认需要制定方案,在方案中应当说明持续工艺确认采用的方法、确定的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统计分析的方法等。进行持续工艺确认时,考察的批次应是考察阶段内的所有的生产批次。如果采用其他的验证方法,应该说明选择的方法和依据。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应包括的要素及对应的工作说明如表2所示。

应该对持续工艺确认的具体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该报告的目的是对该阶段某产品的工艺情况进行说明,指出工艺的稳定性和验证状态是否符合相应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相关的工作。

持续工艺确认的报告和工艺确认的报告不同,它不是一个最终结论性的报告,它是一个阶段性的报告,也就是说,持续工艺确认的结论是产品工艺在某个阶段内是稳定的、受控的。

3 老产品的持续工艺确认

针对老产品和老工艺,可以依据历史监控数据的评价,对工艺变异性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进行持续工艺确认执行策略的决策。重要的是,评估当前工艺控制策略的适当性,部分是为判断老产品持续工艺确证中应增加何种方式的取样/监测提供基础。这一阶段的强化取样有助于生成重大变异性的评估,其可为日常取样、监测水平与频率的建立提供基础。

4 持续工艺确认和其他质量体系要素的区别

产品质量和工艺持续受控并不能仅依赖于持续工艺确认一个活动,而要依赖整个质量体系,如偏差、变更、预防性维护、校准、培训等质量体系要素。重点关注持续工艺确认与再验证、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区别。

4.1 持续工艺确认与再验证的区别

持续工艺确认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监测,第2批数据可和第1批数据比较,第3批数据可和第2批数据比较,有足够批次数据后可进行总结或是周期性回顾和分析。

持续工艺确认是一个连续的活动,它的考察对象是在某阶段内所有批次的产品。

定期的再验证,它的考察对象是特定批次的产品。

4.2 持续工艺确认与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区别

持续工艺确认阶段并非是原来所有的回顾性验证或者年度回顾,它更加强调工艺验证的持续状态,即持续的工艺验证并非只局限于在每年年底或者只是选择多批的产品进行分析,而是时刻对产品工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保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跟踪,能够及时发现工艺中的缺陷,并及时纠正,真正体现了c GMP中的“current”的意义。

5 结语

现今制药行业的商业化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符合GMP要求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制药质量体系(PQS)中引入生命周期方法的工艺验证,既是GMP的要求,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必然,保证药品质量的持续受控是每个制药企业的职责所在。商业化生产是产品生命周期中最漫长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应对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有效开展持续工艺确认工作是每一个制药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验证确认 篇2

(1)化学(仪器)分析方法验证内容可按下表确定

(2)化学(仪器)分析方法确认内容可由两名检验人员分别对同一批产品进

行检验(如可能,使用不同的仪器),比较两人的检测结果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人员、分析仪器、试剂等)的适用性,也可根据确认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确认。

(1)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可按下表确定

注:“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2)生物分析方法如需确认,则根据确认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Ⅱ内容进

行确认。

微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确定

(1)若为药典或其他法规的方法,验证时按药典的规定进行验证(2)若为药典或其他法规的替代方法,则需按下表进行验证

验证确认 篇3

本SHH-250MP型药品冷藏箱主要用于微生物菌种的冷藏。冷藏箱温度控制采用智能电脑温度控制仪表控温, 在室温下, 温度可在2~14℃自由调整, 调整方便, 指示直观, 并设有最高限温保护和试验温度偏差报警, 箱内气流循环采用轴流风机强迫对流, 使箱内温度达到均匀, 在自动制冷模式下, 温度波动值不高于±1℃, 在手动制冷模式下, 温度波动值不高于±0.5℃。

二、实验准备

(一) 验证使用的仪器。

所用仪器仪表都经过了校验, 且都在校验期内、校验结果为合格。仪器仪表校验确认记录见表1。

(二) 冷藏箱安放位置及使用条件。

检查方法:确认设备安放位置及安放稳固性, 检查设备密封圈密封性能是否良好, 检查箱体内部是否结冰, 检查设备工作环境条件及外部电源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接受标准:设备安放位置正确, 安放稳固, 密封圈密封性能良好, 箱体内部无冰霜, 设备工作环境条件适宜, 外部电源连接良好, 均符合技术参数要求。

经检查, 药品冷藏箱安放位置适宜, 安放稳固, 密封圈密封性能良好, 箱体内部无冰霜, 设备工作环境条件适宜, 外部电源连接良好, 均符合技术参数要求。检查结果见表2。

(三) 验证合格标准。

温度探头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药品冷藏箱数显表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同一时间数显温度与探头温度相比在±0.5℃范围内。在验证某一时间, 温度探头各分布点的温差不超过1℃。在验证周期内, 各分布点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相比在±1℃范围内。

三、验证过程及数据汇总

(一) 数显温度确认。

在冷藏箱自身测温探头处放一支校验合格的温度探头, 开启冷藏箱, 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冷藏箱的数显温度, 直至冷藏箱的温度达到5℃并稳定30分钟。之后整个验证周期内每日上午、下午记录两次, 对比温度探头温度和冷藏箱数显温度, 同一时间点二者相差不超过±0.5℃。结果见表3。

(二) 温度探头分布。

1. 温度探头分布。

在冷藏箱分布14支校验合格的温度探头, 探头布置如图1所示。

2. 温度探头分布说明。

为冷藏箱送风口, 为冷藏箱回风口, ●为冷藏箱本身测温探头的位置, 这三个位置均要布置温度探头。●为冷藏箱内其他温度探头的分布位置, 探头与冷藏箱内壁的距离约为5cm。满载时, 温度探头应放置于物品之间, 且探头不可接触物品。

(三) 数据记录频率与周期。

记录频率:每15分钟记录一次;验证周期:满载连续进行3天。

(四) 满载温度分布确认。

在药品冷藏箱满载 (放置试管斜面100支、菌种冷冻管放置筒8个及生物指示剂2盒) 条件下, 将14个温度探头, 按要求分别放置在冷藏箱相应位置, 设定好温度 (一般设定为5℃) , 连续运行3天, 并记录结果。

经确认, 药品冷藏箱内室探头各分布点在整个验证过程中, 各分布点的温度均为4℃~6℃范围内, 且在验证某一时间, 温度探头各分布点的温差不超过1℃。测试结果见表5。

(五) 数据统计及分析。

从所有数据中统计各探头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 记录见表6。

通过表6可以看出, 在整个验证周期内, 各分布点最高温度为5.5℃, 最低温度为4.5℃, 即在验证周期内, 各分布点的温度与设定温度 (5.0℃) 相比在±1℃范围内;由此可推断出, 在验证某一时间, 温度探头各分布点的温差≤1℃。

四、验证结论及评价

通过对药品冷藏箱温度分布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 确认药品冷藏箱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要求, 且箱内温度分布均匀稳定, 符合性能要求, 由此可判断药品冷藏箱验证合格, 可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闫海燕.医用药品冷藏箱内温度均匀性考察[J].中国药房, 2012, 37

上一篇:市场壁垒下一篇:电控调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