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验证(共8篇)
清洁验证 篇1
0 引言
冻干机作为生产无菌原料药和无菌冻干粉针剂的关键设备, 与物料直接接触部分应有效清洁 (也可称清洗) 。GMP法规对清洁有多款要求, 如新版GMP第一百四十三条认为: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 证实其清洁的效果, 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又如新版GMP第一百九十七条认为: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措施,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 (六) 采用经过验证或已知有效的清洁和去污染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清洁;必要时, 应当对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的残留物进行检测。基于此, 本文以冻干机为例, 从清洁概念、可接受限度、清洁范围、清洁操作及其验证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 清洁概念
1.1清洁定义
清洁 (sanitization) 是指将物体上细菌污染的数量, 降低到公共卫生规定的安全水平以下的过程。常指清洁无生命的物体, 主要指清洁操作, 有时清洗和抗菌相结合[1]。
1.2清洁目的
清洁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中各种残留物 (包括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的总量低至不影响下批产品的规定疗效、质量和安全性。
2 清洁可接受的限度
目前, 普通接受的限度标准基于以下原则:目检为依据的限度, 化学残留可接受的限度, 微生物残留可接受的限度[2]。
2.1目检
目测要求不得有可见的残留物, 即可见异物。对无菌药品而言, 可通过清洗后最终淋洗水的水样来检测可见异物, 其检测方法及合格标准可参考中国药典, 但药典所给出的标准是成品, 不是各工艺过程, 各企业有其内控标准。
2.2化学残留
化学残留可接受限度有两种方法:生物活性限度 (最低日治疗剂量的1/1 000) 和浓度限度 (10 ppm) 。在考虑可接受残留限度标准时, 综合考虑两种方法, 选择最严格的标准作为清洁验证的合格标准[2]。其中, 浓度限度为通用限度。
2.2.1 设备中化学残留限度
设下批产品的生产批量为B (kg) , 因残留物浓度限度最高为10×10-6, 即10 mg/kg, 则, 残留物总量最大为B×10×10-6=10B (mg) 。
单位面积残留物限度为残留物总量除以测量的与产品接触的内表面积, 设设备总内表面积为SA (cm2) , 则, 表面残留物限度L为10B/SA (mg/cm2) 。
为确保安全, 一般应除以安全因子F, 即得L=10B/ (SA·F) (mg/cm2) 。
如取安全因子F=10, 则L=B/SA (mg/cm2) 。
2.2.2 清洁剂残留的可接受标准
对CIP来说, 一般用最终淋洗水取样法, 分析其清洁剂和溶剂的总残留。清洁剂残留的可接受标准 (瞬息分析方法) : (1) TOC (总有机碳) ≤10×10-6; (2) 紫外分光光度法吸光度≤0.05, 波长范围210~360 nm。
2.3微生物残留
清洗的微生物残留验证应和清洗的化学残留验证同步进行。通常, 微生物限度为<25~100 CFU/25 cm2, 也可以参照环境中的表面微生物要求[2]。
3 冻干机的清洁范围
为确认界定冻干机需要清洁的暴露区域, 除板层、板层升降机构等箱体内结构外, 参照ASME BPE (2014) SD-5.4要求[3], 还包括腔体和冷凝器在内的以下区域应被划定为清洁区, 即冻干机在线清洗系统能覆盖被划定的清洁区。
(1) 腔体内表面到门的密封面;
(2) 冷凝器内表面到冷凝器的密封面;
(3) 腔体和冷凝器的出料管道到第一个隔离阀;
(4) 连接在冷凝器上的真空泵进口到距离冷凝器最近的第一个真空泵;
(5) 真空气体进口管路到灭菌气体过滤器, 如果有多个无菌过滤器, 洁净边界在距离腔体最远的过滤器的膜片处结束;
(6) 进入腔体内表面距离最近的CIP/SIP管路中的隔离阀;
(7) 所有连接腔体和冷凝器的仪器仪表密封面;
(8) 直接连接在腔体和冷凝器的热电偶和RTDs的密封面;
(9) 泄压阀和爆破片的内表面。
4 冻干机的清洁操作
4.1清洁规程建立的要求
(1) 清洁开始前对设备必要的拆卸要求, 清洁完成后的装配要求。对于带CIP功能的设备而言, 此步可省去。
(2) 所用清洁剂的名称、成分和规格;清洁溶液的浓度和数量;清洁溶液的配制方法。对于水溶性物料, 可用工艺用水作为清洁剂, 此步略简, 只要注明纯化水或注射用水。
(3) 清洁溶液接触设备表面的时间、温度、流速等关键参数[2]。
(4) 淋洗要求。
(5) 生产结束至开始清洁的最长时间。
(6) 连续生产的最长时间。
4.2冻干机清洁操作程序
冻干机清洁操作程序需验证后才能确定。由于冻干机带CIP功能, 所用清洗程序设定后, 均能自动运行。
4.2.1 冻干机清洁前确认
(1) 开启冻干机总电源和控制电源, 将板层升到工作位置, 确认冻干箱内板层上已无包括产品等的任何物品;
(2) 检查前箱关门信号、水压力信号、气压力信号、小门关信号、小蝶阀关信号、推杆限位信号是否正常。
4.2.2 冻干机在线清洗
若以上均正常, 启动在线清洗控制, 否则无法启动, 信号故障排除后启动在线清洗程序。
4.2.2.1 冷凝器抽真空
启动水环泵进水阀、水环泵、水环泵隔离阀、后箱排出阀、后箱直排阀。
4.2.2.2 箱门锁定
冷凝器压力到-0.05 MPa以下, 启动中隔阀、前箱排出阀、前箱直排阀, 门插销进启动, 自动检测门插销进信号到位, 箱门被确认锁定。关闭水环泵隔离阀、水环泵、水环泵进水阀、中隔阀、前箱排出阀、前箱直排阀、冷凝器排出阀、冷凝器直排阀。
4.2.2.3 进气复压
开启进气总阀、前箱进气阀、后箱进气阀, 使箱内压力升高。压力上升至常压后, 关闭以上阀门。
4.2.2.4 搁板清洗
开启前箱进水进汽阀、清洗总阀、前箱排出阀、前箱直排阀、总排出阀, 板层自动升降控制。运行完设定次数, 关闭清洗总阀、前箱进水进汽阀。
4.2.2.5 板层清洗排水
排出箱内的存水, 前箱排水运行时间到, 关闭前箱排出阀、前箱直排阀、总排出阀。
4.2.2.6 箱体清洗
开启前箱进水进汽阀、清洗总阀、前箱排出阀、前箱直排阀、总排出阀。运行完设定次数, 关闭清洗总阀、前箱进水进汽阀。
4.2.2.7 干燥箱排水
排出箱内的存水, 前箱排水运行时间到, 关闭前箱排出阀、前箱直排阀、总排出阀。
4.2.2.8 冷凝器清洗
开启冷凝器进水进汽阀、清洗总阀、后箱排出阀、后箱直排阀、总排出阀, 冷凝器清洗运行结束关闭清洗总阀、冷凝器进水进汽阀。
4.2.2.9 冷凝器排水
排出箱内的存水, 冷凝器排水运行时间到, 关闭后箱排出阀、后箱直排阀、总排出阀。
4.2.2.10 干燥
开启前箱及冷凝器的进水进汽阀、排出阀和直排阀、水环泵进水阀、水环泵、水环泵隔离阀, 使冷冻干燥箱和冷凝器内清洗水汽化, 当汽化干燥时间到后关闭以上阀门。
4.2.2.11 进气复压
开启进气总阀、前箱进气阀、后箱进气阀, 使箱内压力升高。压力上升至常压后, 关闭以上阀门。
4.2.2.12 结束
操作人员停止自动运行, 整个程序运行数据复位。
4.2.3 冻干机清洁操作参数
4.2.3.1 冻干机在线清洗设定参数
前箱清洗时间:2 min;前箱排水时间:4 min;板层清洗次数:3次;板层排水时间:5 min;单块板层清洗时间:2 min;后箱清洗时间:2 min;后箱排水时间:5 min;干燥时间:28 min;循环清洗次数:2次。
4.2.3.2清洗剂参数
ASME BPE (2014) SD-5.4[3]认为:根据惯例, 采用水作为CIP清洗液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在最后的无菌冲洗过程中应使用注射用水。由于本厂生产产品为水溶性注射剂, 经验证用注射用水作为清洁剂。
清洗介质:注射用水;温度:70 ℃;水压:0.25 MPa;流量:2.5 m3/h。
5 冻干机的清洁验证
5.1验证目的
为了证明冻干机清洁方式可行、有效, 确认冻干机以在线清洗的方式清洁后的清洁效果符合预期的生产和质量要求, 避免在更换品种后产生药物间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5.2以最终淋洗水取样的清洁验证
5.2.1 取样
取样用具:取已灭菌的样瓶具与塞2个。
取样方法:在最后淋洗水的排水即将结束时, 用2个取样瓶在取样口各取500 m L淋洗水, 取好的样品瓶上贴上标签, 标明取样日期、名称与取样编号。
5.2.2 验证内容
5.2.2.1 目检
水样可见异物检查:按中国药典 (四部) 0904可见异物检查法进行, 样品不得检出金属屑、玻璃屑、长度超过2 mm的纤维、最大粒径超过2 mm的块状物以及静止一定时间后轻轻旋转时肉眼可见的烟雾状微粒沉积物等。检出的微细可见异物应小于3个。
5.2.2.2 化学残留检查
首先肉眼观察样瓶具内壁, 不得有可见的残留物存在。再将所取水样送到QC, 采用浓度限度法判定, 按化学残留量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检测, 化学残留限度应<10×10-6为合格。
5.2.2.3 微生物残留检查
微生物残留检查和清洗的化学残留检查应该同步进行。 微生物残留限度按注射用水标准<10 CFU/100 m L。
5.3以化学残留限度的清洁验证
由于清洁取样方法要考综合考虑淋洗水法和棉签擦拭法的优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
以本厂用于抗生素瓶的20 m2冻干机, 下批某一品种的生产批量B为20 kg为例。经计算, 冻干机内部需清洗部位面积SA约为74.2 m2。按2.2.1中L=B/SA (mg/cm2) 公式计算:
表面残留物限度L=20×106/ (74.2×104) ≈27 mg/cm2
经棉签擦拭法后化学残留限度远远低于表面残留物限度L。由于淋洗水取样法为大面积取样方法, 其优点是取样面大, 对不便拆卸或不宜经常拆卸的设备也能取样[2]。因此, 作为带有CIP功能冻干机的清洁验证, 完全可以采用最终淋洗水取样法。
6 结语
本文从清洁概念入手, 简述了清洁可接受的限度标准。并以冻干机为例, 探讨了其清洁范围与清洁操作程序, 同时也阐述了其相关清洁验证。目的是为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控制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因此生产结束后的清洁效果至关重要, 而清洁方式的验证和清洁残留的检测正是对清洁效果判定的基本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 (无菌药品)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 (口服固体制剂)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3]ASME BPE (2014) SD-5.4 (Formulation Systems) [S].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四部)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清洁验证 篇2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洁净工作服清洁消毒验证方案
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部
1/
5目录
1.概述..................3 2验证目的...............3 3验证职责...............3 4验证内容...............34.1 试验范围设定.........................3 4.2 检验项目与可接受标准.......................4 4.3取样方法...............................44.4验证周期.....................4 6.验证结论:..................4 7.验证周期:....................4
附件...........................5
1.概述
本方案是针对万级区洁净服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的验证,对其在今后日常生产中人员着装的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提供数据保证。
洁净服清洁消毒程序如下:纯化水浸泡
适 量
(纯化水)
121℃ 30分钟高压灭菌
自然晾干 整衣
2验证目的每次生产结束后,为避免交叉污染,须按洁净服清洗对洁净服进行清洗消毒。为正确评价清洗消毒效果,需定期对洁净服进行清洁消毒效果验证。本验证以万级区的洁净服为验证对象,采用相应的检测手段证明洁净服按规定的清洗消毒规程清洗消毒后,洁净服上微生物及外观符合要求,保证药品质量。评价洁净工作服清洗效果,选择最佳清洗周期。
3验证职责
研发生产总监:确认总负责人,负责批准确认文件。
质量部:负责制定确认主计划,协助起草确认方案,负责确认方 案和确认报告的审核。负责确认过程中检验。
生产部:负责设备及公用工程系统的预确认、安装确认。负责消毒剂的配
制及按规定程序进行对洁净服进行清洗消毒。
4验证内容 4.1 试验范围设定
4.1.1 工作服清洗消毒完毕,紫外灯杀菌 30 分钟后取样进行菌落数检测; 4.1.2 工作服穿1天后,紫外灯杀菌 30 分钟后取样进行菌落数检测; 4.1.3 工作服穿3天后,紫外灯杀菌 30 分钟后取样进行菌落数检测; 4.1.4 工作服穿5天后,紫外灯杀菌 30 分钟后取样进行菌落数检测; 4.1.5 工作服穿7天后,紫外灯杀菌 30 分钟后取样进行菌落数检测。
4.2 检验项目与可接受标准
4.2.1外观检查
4.2.1.1采用方法:目测法。
4.2.1.2可接受标准:清洗后洁净服外观清洁,无可见的残留物或残留气味。4.2.2微生物限度检查。4.2.2.1采用方法:棉签擦拭法。
4.2.2.2检测依据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检验。4.2.2.3菌落数≤50个/标样(25cm2)。
4.3取样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取样:连续验证三次。随机抽取 3件工作服,并做好编号。选择洁净服最难清洗的部位取样。将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工作服的领口、袖口上来回涂抹5次(往返为1次)采样面积为 5×5cm,然后将棉拭子放入 20ml 的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取样时洁净服已清洗消毒)。各洁净服取样部位:
4.4验证周期
每个周期7天,重复上述实验三次。检测结果见附件。
6.验证结论:
按照批准进入洁净区人净程序方案进行验证,通过验证,确认人员进出洁净室清洁程序是否可以稳定可靠地达到规定净化要求,是否准予交付生产部正常执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部:日期:年月日
7.验证周期
每年进行一次再验证;更换新的消毒剂、消毒方法或变更程序及参数时,必须进行验证;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的要求发生较大改变时,需要再验证。验证人:复核人: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附件
第周期
原料药清洁验证的程序 篇3
由于设备清洗维护不当或防尘管理不当, 在过去二十年间, 因实际的或潜在的交叉污染问题已从市场上撤回了大量的药品。这些事件对消费者产生了伤害, 也给制药企业带来了恶劣影响。过去检查官更注意检查青霉素类与非青霉素类药物之间的交叉污染、药品与甾类物质或激素之间的交叉污染问题。现在检查官更关注可以共用一条生产线生产的品种的交叉污染问题。由于法规要求, 青霉素类与非青霉素类药物之间的生产已经进行了物理隔离, 而制药技术的进步使同一品种批间差异非常小, 即使清洁不彻底不会有很大风险, 最大的风险就是同一生产线不同品种的交叉污染, 这也是本文重点。
1 验证的准备
1.1 成立验证小组
以设备所在部门为主成立验证小组, 指定小组组长一名, 成员一般包括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部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列明在小组内人员的分工,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指导整个验证过程, 按照公司的各个规程进行, 及跨部门的协调;检验人员负责验证过程中的样品检测, 需要具体写清楚谁来检测什么项目;部门管理人员负责协调人员、资源以保证验证的顺利实施, 并审核验证是否合理充分, 这些人员基本上经验丰富, 在验证中的作用也是最关键的;岗位操作人员负责验证的实施。小组组长一般由管理设备的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 负责全面工作, 验证过程一定要保证全员参与。
1.2 风险评估
验证小组成立后, 在进行验证之前应先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验证的范围和程度。验证的范围主要是要弄清楚有几个品种共用, 共用的设备有哪些, 验证的程度主要是弄清楚清洁过程的各项参数, 清洁后的检查项目。
1.2.1 品种的评估
列出共线品种, 分析各品种的性质是否接近, 清洗方法是否一致。如果清洗方法一致, 则选出一个品种或中间体作为清洗目标物。如果清洗方法不一致, 则需要进行多个清洁验证。首先, 按照清洗方法进行分类, 在每类中选出一个品种或中间体作为清洗目标物。如果每一个品种或中间体的清洗方法都不一致, 则建议不共用同一设备。
评估的内容应包括溶解性、清洗难度、日剂量、毒性、产品稳定性等内容。方法就是将每一产品的参数同时列出, 逐项对比, 找出清洗目标物。
一般情况下, 下一产品则选择批量最小的或是日剂量最小的。如果能够得到日剂量的信息, 则选用日剂量的千分之一和批量的10ppm中最小的;如果不能得到日剂量信息的原料药或中间体, 则选用批量最小。
1.2.2 设备的评估
列出设备清单, 清单内容包括:设备的名称, 生产商, 编号, 型号, 材质, 用途等, 必要时应附图纸。连接管道应写明长度, 直径, 坡度, 几个拐弯及弯度, 有无死角等信息。
找出共用的设备有哪些, 各部分与物料接触的内表面积多少, 依据内表面积的比例可以得出各个设备的安全系数。找出设备或连接管道中最难清洁的部位, 即最难清洗点。通过系统影响性评估和关键部件评估确定关键设备、关键部件。
1.2.3 清洁过程的各项参数
清洁过程的参数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 脏物保留时间:设备使用完成后, 最长可放置多长时间进行清洗, 或者放置多长时间后必须清洗。 (2) 使用的水及清洁剂的名称、浓度、配制方法, 用量。如需要加热, 则需注明溶剂的沸点、温度、回流时间等。使用注射用水时必须注明水温。 (3) 压力。 (4) 清洗时间。 (5) 清洗角度。 (6) 清洗间隔。 (7) 清洗循环次数。 (8) 浸泡时间及溶剂用量。 (9) 气吹循环次数。 (10) 气吹时间。⑾气吹间隔。⑿清洗有效期。
1.2.4 可接受标准
可接受标准的确定要依据药品的性质、要求。例如:药品难清洗不能够完全淋洗干净, 则采用擦拭法取样、检测。药品需要检测微生物限度或微生物对药品影响很大, 则最终检测要检测微生物限度。一般情况下, 可接受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1) 目测淋洗水澄清透明, 无可见异物。 (2) 目测设备内壁及最难清洗处无可见异物, 对于光线不好的设备要借助照明设备。 (3) 淋洗 (擦拭) 取样并检测化学残留, 微生物限度, 细菌内毒素。如果测定特定的产品残留不现实, 则可以选择其他的代表性参数, 例如:总有机碳 (TOC) 和电导率。
1.3 验证支持文件的确认
风险评估后, 根据风险评估结论, 建立清洁程序;如果已有清洁程序, 查看清洁程序是否能对风险评估中的风险。清洁程序一定要有对风险评估中列出的各项参数、最难清洗部位、清洁剂、完整可操作性强的清洁方法。
针对清洁目标物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 并验证。
建立取样程序并验证。取样程序一般包括淋洗法取样、擦拭法取样, 对其进行验证, 计算各取样方法的回收率。取样回收率要求:淋洗法取样, 回收率≥95%;擦拭法取样, 回收率≥50%, 回收率的RSD≤20%。
2 验证的实施
准备完成后, 进入了验证的实施阶段, 先做好验证方案, 按其计划的内容逐步进行验证操作, 得出结论后, 对结论总结形成验证报告。
2.1 验证方案的内容
验证方案应至少包括:封面、验证方案起草审核审批表及修订历史记录、目录、正文。正文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验证目的;系统描述;验证范围;验证小组及职责;相关文件、SOI、SOP符合性确认;实验项目与可接受标准;验证实施方案 (使用仪器、仪表、试剂, 实施步骤) ;验证进度计划;数据分析要求;偏差分析要求;验证小结要求。
附录 (仪器、仪表校验证书,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使用注意事项;验证原始记录格式等) 。
2.2 培训
验证方案批准后, 验证小组长对验证成员进行培训, 所有操作人员都应参加与其相关的验证方案内容的培训, 该培训应有培训记录并作为验证文件的一部分。对验证项目培训包含两方面。
2.2.1 验证方案的培训
授课人针对培训内容进行现场提问检查培训效果, 并将提问提纲及答案归档备案。
2.2.2 现场操作的培训
以观察实际操作的方法考核培训效果, 授课人评判是否合格。
具体培训内容要求:培训实施部门和授课人应根据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参培人知识技能水平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的深度, 不仅要包括操作步骤, 还应包括技术理论、工作原理等。授课人在实施培训前应确定培训目标,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判断是否达到培训目的, 并填写培训总结表。
2.3 现场实施
对所有参与人员培训后, 验证小组组长要监督和参与整个验证的实施, 对关键的最差条件、关键步骤一定要在现场, 并尽最大限度的要求更多的人员参与。
2.4 验证报告
验证报告中至少包括:封面、验证报告起草审核审批表及修订历史记录、目录、正文。正文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验证目的;系统描述;验证范围;实验项目与可接受标准;验证小组及职责;验证实施情况;相关文件、SOI、SOP符合性确认;数据分析 (包括风险是否降低了的分析) ;偏差分析及措施;验证结论;再验证周期;附录。
3 结语
验证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变更都要及时记录, 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评估对验证的影响, 并且一定要被批准后, 才能继续进行验证, 在此不再赘述。
清洁验证是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各国的法规和指南对此都有相关的规定。公司在制定验证主计划时, 一定要注意将设备列全。原则就是与产品接触的必须做清洁验证, 不接触的则不用清洁验证。同时注意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对人员进行培训, 操作过程中要实时监控。
因为药品的生产设备千差万别, 由于篇幅的限制, 不可能在此一一详述, 本文对于发酵原料药的清洁验证程序是适用的, 但对其他设备清洁程序也是很好的参考。
在做验证时, 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想法, 说出我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样想, 依据是什么, 通过阐述我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来说服检查官接受我的意见, 为药品清洁验证的效果和药品的质量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原料药分册[S] (2011)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29-237.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 (2010年修订) .
[3]EU GMP附录15:确认与验证[S].
[4]FDA清洁验证指南 (7/93) [S].Validation of cleaning processes (7/93) GUIDE TO INSPECTIONS VALIDATION OF CLEANING PROCESSES.
[5]APIC活性药物成分清洁验证指南 (2000) [S].Guidance on aspects of cleaning validation in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Plants December 2000
[6]PDA技术报告[R]. (29, 49) .TR 29 Points to consider for cleaning validation TR 49 Points to consider for biotechnology cleaning validation.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督司和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2003版)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浅谈制药企业工艺设备清洁验证 篇4
1 国内外法规对设备清洁验证的要求
1.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版) 第一百四十三条和第八十四条分别对设备清洁验证及清洁方法做了如下规定:
1.1.1根据情况综合选择有效的清洁方法。 (1) 清洁方法必须验证。为杜绝污染和交叉污染, 对制药工艺设备所进行的清洁的方法必须进行验证, 以科学数据证明该种清洁方法与其他较为先进的清洁方法对比具有相对较好的有效性。 (2) 综合使用各种清洁方法。某些不负责任的制药企业对任何一种设备都只采用一种相同的清洁方法敷衍了事。在实际清洁工作中必须根据工艺设备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清洁方法, 甚至根据不同的设备使用情况也要采取不同的清洁方法。还要根据残留物质检验方法、残留物质的性质限度、取样回收率等相应的选择不同的清洁方法。 (3) 严格按操作规程清洁。任何制药企业或者任何专业的清洁公司都必须遵照详细的操作规程对制药企业的工艺设备进行清洁。1.1.2制定严格的基于制药企业内部的清洁操作规程。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强制明令各制药企业制订出针对不同工艺设备、针对不同工艺流程、针对不同制药机械的企业内部的详细的清洁操作规程, 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予以严格执行。任何制药企业的清洁操作规程都必须规定不同部位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清洁设备、清洁剂及其制比、清洁方法等。还要规定每次清洁的次数, 各次清洁所使用的不同的清洁方法与清洁剂。还必须规定清洁时间, 如清洁剂灭菌时间、清洁剂停留在器物上的时间、以无菌水清洁清洁剂的时间等等。
1.2 美国FDA c GMP 211.
67对设备清洁方法做了如下规定:1.2.1建立书面标准操作规程 (SOP) , 其中必须详细规定设备各部件的清洁过程与标准。1.2.2必须建立书面的清洁方法验证通则。1.2.3清洁方法验证通则应规定执行验证的负责人、批准验证工作的负责人、验证标准 (合格标准) 、再验证的时间。1.2.4对各生产系统或各设备部件进行清洁验证之前, 应制定专一特定的书面验证计划, 其中应规定取样规程, 分析方法 (包括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1.2.5按上述验证计划进行验证工作, 记录验证结果。1.2.6做出最终的验证报告, 报告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并说明该清洁方法是否有效。
1.3 欧盟事法规 (第4卷) , 欧盟人与兽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15确认和验证, 对设备清洁和清洁方法进行如下规定:
1.3.1为确认清洁规程的效力, 应进行清洁验证。应根据所涉及的物料, 合理的确认产品残留、清洁剂和生物污染的标准。这个限度标准应是可以达到的, 能够证实的。1.3.2应使用经验证的、检出灵敏度高的检验方法来检测残留物和污染物。1.3.3通常只有接触产品设备内表面的清洁规程需要验证, 某些场合下, 还应考虑从不直接接触产品的部分进行验证。应验证设备使用与清洁的间隔时间, 以及已清洁设备可保留的时间, 并通过验证确认清洁的间隔时间和清洁方法。1.3.4对于相似产品和相似工艺而言, 可从相似产品及工艺中,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产品和工艺进行清洁验证。可采用“最差条件”的方法进行单独的验证实验, 在验证中应考虑关键因素。1.3.5为证明方法是经过验证的, 通常应在3个连续批上使用该清洁规程, 并验证合格。1.3.6清洁验证不应采用“不断测试, 直至清洁”的方式。1.3.7如果实际产品是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 在清洁验证中, 可以例外地采用物化特性相似的无毒无害物质来模拟。
2 通过风险评估选择待清洁产品和清洁剂
2.1 通过风险评估选定待清洁产品:由于同一设备可能用于生产多个产品, 先要掌握每个产品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等信息。
2.2 选择清洁剂:
根据清洁产品的性质, 选择有效的清洁剂。首先应考虑, 如果任何可能, 不使用任何清洁剂能够达到清洁效果的尽可能不使用清洁剂。
3 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的确定与验证
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确定在清洁验证中非常关键, 因为它直接影响验证结果的可信度。
3.1 取样方法的确认与验证:取样方法可分为棉签擦拭法和淋洗水取样法。
3.2 检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对检验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定量限、准确度、残留物的回收率等进行验证。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4 起草设备清洁规程草案
设备清洁验证的目的是验证清洁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 设备清洁验证实施前必须有完整的清洁规程。设备清洁规程规定:
4.1 清洁目的、所使用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 清洁剂的种类、成分、浓度、数量和配制方法。
4.2 清洁实施条件:更换品种时;连续生产最长时间;生产结束开始清洁的最长时间。
4.3 清洁开始前对设备必要的拆卸流程及程度, 清洁完成后的装配要求。
4.4 设备的清洁、消毒剂灭菌, 清洁为手工清洁还是自动清洁等。
4.5 已清洁设备的干燥方法, 干燥后的储存条件, 以及设备清洁有效期。
5 清洁验证的实施关键因素
5.1 取样点的选择和取样方法。
5.1.1采用风险评估的方式根据设备材质、是否专用及清洁的难易程度选择取样点。5.1.2根据设备的材质及设备取样点的不同, 选择棉签擦拭法或淋洗水取样法。
5.2 清洁限度标准的确立目前制药企业普遍接受的残留限度标准基于以下原则:
5.2.1以目视为依据的限度标准:目测要求干燥后不得有可见的残留物。5.2.2微生物残留可接受限度标准:可参考通常微生物限度一般为菌落数簇数。5.2.3化学残留可接受限度标准。从计算化学残留可接受限度标准中选择最严格的标准作为清洁验证合格标准。
6 清洁验证的维护
日常监控:清洁验证报告完成之后, 该清洁方法即可正式投入使用, 清洁方法即进入了监控与再验证阶段。
结束语
制药企业工艺设备已经通过验证的, 如果清洁的规程出现了变动或者是某产品的产品处方出现了改变, 或者制药企业推出了新产品。在这些复杂的情况下, 就要由制药企业的专业验证人员对比更改的情况和已验证的各项指标藉以判定有没有二次验证的必要。但是, 如果清洁程序作出重要调整或者是清洁过程中使用的清洁剂更换了的情况下, 是必须进行二次验证的。二次验证主要是针对生产的药品性质, 如果新上马的药品比原先生产的药品有更高的清洁要求的话, 那么也必须进行二次验证。
摘要:人体也是一部机器, 只不过是一套相对目前科学技术而言更先进、更科学、更精密、配置更合理、更经久耐用的机器而已。这部机器在经过长时间运行以后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出现问题以后, 如果是小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吃药。药品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为了某种需求而产生的。制药企业也是为了迎合某一种需求而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药品的国际规范比食品更为严格, 所以必须在每一次生产或每一次更换药品后进行生产设备的清洁。
头孢拉定清洁残留检验方法验证 篇5
1 仪器及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 头孢拉定工作对照品
2 色谱条件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λ=254nm
色谱柱:C18 5μm 4.6×150mm
流速:1.0 ml/min
流动相的配置:水-甲醇-3.86%醋酸钠溶液-4%醋酸溶液=3500:1400:75:15
3 方法与结果
3.1 专属性
专属性是在其它样品物质存在的条件下, 可准确测定被测物浓度的能力。配置头孢拉定溶液进行定位, 取纯化水为空白溶液及棉签擦拭设备后溶出液进样各一次, 确定对检测无干扰。
3.2 检测限
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配制低浓度的头孢拉定标准溶液, 调整此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以信噪比约3:1时的相应浓度作为检测限。
经测试, 溶液浓度为3.8705×10-5 mg/ml时, 信噪比为3.1:1, 相应浓度作为检测限。
3.3 定量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配制低浓度的头孢拉定标准溶液, 以信噪比约为10:1时的相应浓度作为定量限。
经测试, 溶液浓度为1.2164×10-4 mg/ml时, 信噪比为10.6:1, 相应浓度作为定量限
3.4 线性范围
方法的测定范围可定义为分析方法有足够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的最高和最低浓度。线性指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 响应信号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配置不同浓度的头孢拉定溶液, 在5%~150%的范围内, 分别为标准规定的5%、10%、20%、30%、40%、60%、80%、100%、150%) 9个浓度值注入色谱系统, 记录色谱图, 根据测得头孢拉定峰面积和对应的头孢拉定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列出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r。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经测试, 线性范围为0.276μg/ml-8.325μg/ml;线性回归方程Y=28.915x+0.3779;相关系数r为0.9997。符合设计要求。
3.5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经多次取样重复测定同一均匀样品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常用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配置含头孢拉定0.75μg/ml的溶液, 在测定条件下分别进头拉定供试品溶液6次, 以峰面积计算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
由不同分析人员, 在不同仪器条件下进行浓度测定, 3个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两次, 汇总2组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重复性经测试, 测得头孢拉定溶液浓度为0.755μg/ml, 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 符合设计要求。
中间精密度经测试, 由不同的分析人员, 在不同的仪器条件下, 测得三组头孢拉定溶液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7%、0.6%、0.8%。三组数据均符合设计要求。
3.6 准确度
准确度是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精密称取头孢拉定对照品 (3种浓度各3份) , 分别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注入色谱仪,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将其结果与对照品直接加入量相比较, 计算平均回收率在99.96%~100.13%之间。另取一定量的头孢拉定溶液, 均匀涂布于不同材质上, 用棉签在晾干后的材质上分别进行擦拭, 在擦拭过程中用棉签蘸少量纯化水首先横向擦拭, 然后翻转棉签再纵向擦拭, 注意在擦拭时棉签一定沿一个方向擦拭, 不可来回擦拭。擦拭过程中要求所有范围内都要擦到。擦完后棉签用流动相溶出后测试, 用不大于0.45μm的滤膜过滤, 在测定条件下进样, 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计算回收率。
经测试, 头孢拉定回收率分别为98.8%和89.2%, 符合设计要求。
3.7 耐用性
分析方法的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 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配置含头孢拉定0.75μg/ml的溶液。
耐用性:改变流速后, 测定头孢拉定浓度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并对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初始时、冰箱内放置1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9小时进行测定。测定供试品溶液放置后的峰面积与初始值的差值, 以验证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
经测试, 流速分别为0.9 ml/min、1.0ml/min、1.1ml/min时, 三组样品中头孢拉定浓度的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1.1%、0.9%, 符合设计要求。
经测试:溶液冷藏放置9小时后, 头孢拉定峰的峰面积的结果与初始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1%、0.6%、0.4%、0.6%、1.4%, 符合设计要求。
4 结语
头孢拉定清洁残留分析方法验证, 证明了其分析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但是之后, 如遇到分析仪器的变更、生产工艺的改变或清洁规程的改变等, 都有可能影响原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应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15版.
粉针剂分装机的清洁验证研究 篇6
以下是对粉针剂的分装机进行清洁验证。
1 试验仪器与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型日本岛津;不锈钢板 (与设备材质相同) 500mm×500mm;无菌棉签;生理盐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用无菌棉签在分装机表面直接擦拭取样, 用纯化水提取, 检测。检测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被检测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药物残留,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J检测微生物限度检测微生物残留。
2.2 残留物限度的确定
2.2.1 上批药品残留物限度确定:
经该分装机分装的产品有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他啶三种, 均可溶于水, 对溶解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知头孢呋辛钠的溶解度最差, 即头孢呋辛钠为最难清洁物质, 以此作为参照物质进行清洁验证。
参照有关资料, 生物学活性的限度为最低日治疗剂量的1/1000。每支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含头孢呋辛钠750mg, 最低日治疗剂量为1支×3次=3支, 共2250mg, 即上批药物残留物 (头孢呋辛钠) 可接受的残留限量为≤2250g。
2.2.2 微生物污染控制标准确定:
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制定应满足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粉针剂分装机的污染水平应满足100级洁净区标准要求, 细菌总数限度和霉菌数限度:无。
2.3 药品残留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检测方法:采用头孢呋辛钠含量检测方法对上清液进行检测。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pH3.4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液 (取0.1mol/l醋酸钠溶液50ml, 加0.1mol/1醋酸溶液至1000ml) 一乙腈 (10:1)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54nm。取20μl上清液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另取对照品适量, 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50μg的溶液, 同法测定。
2.3.1 空白试验:
对于取样用的棉签、设备表面, 用纯化水提取进行空白试验。取500mm×500mm的不锈钢板一块 (设备材质相同) , 在钢板上用钢锥划出400mm×400mm的区域, 每隔100mm划线, 形成16块100mm×100mm的方块。按照分装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对试验材料进行清洁消毒, 取三个方块, 将3只棉签分别放人盛有10mL纯化水的离心管中湿润, 分别擦拭方块, 将棉签放回纯化水中洗涤, 离心, 取上清液检测, 结果在254nm波长处无吸收峰, 表明试验材料对测定无干扰。
2.3.2 线性范围:
精密称取头孢呋辛钠对照品适量, 加纯化水溶解并稀释成2.5mg/ml的溶液, 精密吸取0.8、1.0、2.0、4.0、5.0、6.0ml分别置100ml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浓度分别为0.020mg/ml、0.025mg/ml、0.050mg/ml、0.100mg/ml、0.125mg/ml、0.150mg/ml, 这样, 峰面积与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1.23×104X-1.75×104, r=0.9994, 即在0.020~0.150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3 精密度:
取上述浓度为0.050mg/ml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针, RSD为0.1%, 小于预定值 (RSD≤1%) , 达到精密度试验要求。
2.3.4 回收率:
在空白试验中的不锈钢板上选择9块面积为100mm×100mm方块, 取浓度为0.25mg/ml、0.50mg/ml、1.00mg/ml的头孢呋辛钠对照品溶液1ml各3份, 每lml溶液均匀涂布于一块方块上, 在环境温度下干燥过夜;每块方块取洁净脱脂棉签2支, 经纯化水润湿后, 沿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擦拭整个表面, 将棉签用纯化水洗涤, 离心, 取上清液检测。结果:见表2。
平均回收率大于70%。表面回收率的RSD小于预定值 (RSD≤5%) , 达到回收率试验要求。检验结果将根据回收率的平均值进行调整, 即检验结果将被平均回收率除, 来补偿棉签和设备表面的吸附引起的误差。
2.4 残留物测定
在生产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后, 按照分装机清洁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对分装机进行清洁消毒, 然后取样检测。
2.4.1 上批药品残留物。
取无菌脱脂棉签4支, 分别在注射用水中润湿, 对分装机上的大、小装粉盒均匀擦拭取样, 取样面积为100mm×100mm, 然后将棉签放回10ml注射用水的离心管中洗涤, 离心, 取上清液检测。每次清洁消毒后都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取样检测, 共做6次。结果用回收率校正, 见表3。
校正值=测定值/平均回收率=测定值/0.7390;设备接触药粉的内表面积为1000cm, 因此设备残留量=校正值× (1000/100) 。结果:药物残留量符合限度要求。
2.4.2 微生物污染检测。
用无菌棉签8支, 分别用生理盐水润湿, 对8块面积为100mm×100mm的表面进行均匀擦拭取样, 将棉签放回1毫升/瓶生理盐水中洗涤,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检验。每次清洁消毒后都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取样检测, 共做6次。结果:细菌总数和霉菌数均为0, 符合微生物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3 讨论
3.1 经验证, 粉针剂的分装机清洁消毒后, 设备上残留物的量均在可接受的限度标准内, 验证结果合格。证明此分装机的清洁消毒标准操作程序用于粉针剂的分装机清洁消毒, 方法是可行的。
3.2 当分装机的清洁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发生重大变更后, 或者分装机设备发生变更后, 应重新对清洁消毒方法进行再验证, 以证明变更后的清洁方法能够完全达到清洁目的。
参考文献
[1]邓海根.制药企业GMP管理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0:443-457.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组织.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2003)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生命周期理论在清洁验证中的应用 篇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4年6月17日第2次发布了“确认与验证”附录征求意见稿,在更新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1]”。
根据ICH Q3的内容,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研发、技术转移、商业生产、产品退市这4个阶段。
本文将清洁验证的第4阶段定为“持续维护”只是相对目前的GMP发展来说,“持续维护”更具有详细介绍的价值和意义。
清洁验证各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如图1所示[2]。
1 生命周期第1阶段 :“方法开发”
方法开发应根据产品性质、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及所使用的原辅料等因素进行实验室模拟,拟定清洁方法并制定清洁规程,对清洁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1.1 方法开发计划
方法开发的第1步:制定清洁方法开发计划,需要由清洁方法开发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该计划。清洁方法开发计划中需要列出方法开发需要的各种资源。
1.1.1 人员
清洁方法开发需要投入人力资源。在方法开发计划中应列明由哪个部门主导清洁方法开发工作,一般由研发部或QC人员进行。
1.1.2 设备
清洁方法开发需要的设备资源:
(1)必要的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色谱分析仪等,应注明其厂家、型号、色谱柱类型等。(2)清洁验证涉及的设备名称、设备用途需要列出。应对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设备、各设备的材质进行介绍。
1.1.3 物料
清洁方法开发计划中应列出需要使用的物料、溶液等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清洁剂的类型、流动相需要的溶剂、产品的物料组成。
1.1.4 方法
清洁方法开发计划中应列出可能用到的方法,比如方法开发过程中的取样方法、各设备的清洁方法类型、残留取样之后的分析方法。
1.1.5 环境
清洁方法开发需要一定的环境要求,因为环境不合格可能影响清洁的效果,因此方法开发实验室应事先进行环境监测并合格。
1.1.6 测量
测量对清洁方法开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除了目视检查外,还必须对清洁后的设备表面进行取样检测。
对方法开发阶段来说,可能是对不同的材质表面进行取样并检测,在开发计划中需要提到必要的测试方法。
1.2 产品理化性质分析
应根据产品各组分的具体理化性质进行特定的方法开发工作。各物料的溶解度可能不同,有的易溶于水、有的易溶于酸或碱、有的可能易溶于热水,因此对各物料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3 设备结构分析
质量源于设计,如果一个设备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进行好的设计,存在很多清洁死角或者材质粗糙,那么对清洗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因此,无论对药品生产企业,还是对设备制造企业来说这一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设备制造企业,如果设备没有经过良好的设计,那么以后的销量肯定是个大问题。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选购设备之前应制定URS,并在URS中对设备的基本要求标示清楚,这样才能够避免将来的设备清洗出现问题。
1.4 实验室可清洁研究
该步骤是根据产品理化性质分析、设备结构分析选定几个待定的清洁剂,在实验室针对和产品接触的不同材质的模块进行模拟污染以及清洁参数研究的过程。
清洁方法所选择的每种参数,如清洗时间、作用力、清洗剂浓度和温度,均需要附带一定的成本。另外,某参数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参数成本发生相应改变。例如,投资固定成本提高,以便提供更好的清洗冲击力和自动操作,可能会降低操作成本;清洗剂浓度降低将减少相应的成本。清洗时间具有直接和间接(或机会)成本,而且通常属于最昂贵的参数。总之,清洗时间、作用力、清洗剂浓度和温度,这几个清洗参数密切相关,参数可以互相补充,从而获得相同的清洗效果。
1.5 实验室可清洁研究报告
在执行完实验室可清洁研究后应形成一份报告,报告应对实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介绍,应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选定产品的目标残留物;(2)选定的清洁剂名称、浓度和使用方法;(3)各设备不同材质的清洁情况;(4)各设备的基本的清洗参数,如清洗时间、压力、温度和流速等。
1.6 编制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
可根据实验室可清洁研究报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各设备编制标准清洁规程草案。
1.7 中试研究
中试研究是根据企业开发的清洁规程(SOP)在中试车间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从而明确清洁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并在清洁完成后取样检测设备表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明确关键质量属性。
中试研究可以伴随产品的中试活动进行,并形成方案和记录。
2 生命周期第2阶段 :“技术转移”
清洁工艺技术转移是指清洁工艺在实验室完成后需要向使用部门转移的过程,或者某生产车间由于产品转让引起清洁工艺的技术转移过程。对清洁工艺的技术转移过程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2.1 清洁工艺技术转移风险评估
一般来说清洁工艺技术转移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其内容可以包含:
(1)目的;
(2)范围;
(3)职责;
(4)应规定各部门在清洁工艺技术转移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5)清洁工艺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
(6)风险评估过程;
(7)结论和建议。
2.2 清洁工艺技术转移方案
清洁工艺技术转移风险评估报告完成后即可进行技术转移工作,技术转移的整体流程应该形成清洁工艺技术转移方案,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1)目的。接收方能够根据接收的清洁工艺资料,完成符合新车间工艺要求的清洁工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确保新车间生产的设备清洁及产品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2)范围。描述清洁工艺技术转移的范围,包括涉及的产品清洁方法及设备。
(3)职责。应明确公司各部门在清洁工艺技术转移中的具体职责。
(4)法规要求。清洁工艺转出方和接收方均需要评估清洁方法的法规符合性方面的具体要求。
(5)EHS方面的要求。在清洁工艺技术转移中,应评估清洁工艺中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或物料,以及需要对特殊防护的岗位和防护用品进行明确,为接收方进行组织生产的准备工作以及清洁工作提供依据。
(6)变更管理。在技术转移清洁工艺部分的执行过程中,若出现变更,必须及时记录,并按照公司相应的变更管理规程进行处理。
(7)偏差管理。在技术转移清洁工艺部分的执行过程中,若出现偏差,必须及时记录,并按照公司相应的偏差管理规程进行处理。
(8)总结。最后应对清洁工艺技术转移的完成时间、完成情况等进行总结。
3 生命周期第3阶段 :“验证阶段”
清洁验证生命周期的第3阶段的内容包括:清洁验证计划、清洁验证风险评估、清洁验证分析方法以及清洁验证方案和报告[3]。
该阶段的内容已经被很多制药企业所执行并且较为成熟,本文不再进行介绍。
4 生命周期第4阶段 :“持续维护”
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对于验证结束后投入正常使用的清洁工艺,应持续地进行监控或维护,以保证验证后的工艺能够持续有效地清洁设备,保证车间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清洁工艺的持续维护阶段的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1 验证状态维护计划
验证状态的维护对于设备、工艺或系统始终处于“验证的”和“受控的”状态是非常关键的,也是GMP所要求的[4]。
验证状态维护计划中应对产品生产线所涉及的所有设备的清洁方法进行记录,并定期监测清洁效果。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相应的可接受标准均应该在维护计划中列明,并应有相应的记录表格。
4.2 再验证方案
新版GMP认证热潮已过大半,很多企业都已经通过了新版认证,认证后清洁验证也就进入了再验证阶段。
清洁验证类似于可持续工艺确认,在认证结束后应进行监控。监控不是简单的监督,而是需要采用电导率检测、TOC检测等手段进行定期分析汇总数据的过程。是否进行再验证,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以往的清洁效果一直维持在较好的状态,清洁再验证甚至可以只做1个批次,再验证周期可以先定为1年。如果数据足够稳定,该周期还可以延长。但是通常来说,如果发生以下情况,那么就需要分析是否马上进行再验证:
(1)车间清洁人员发生大量变化;(2)生产设备发生变化;(3)清洁方法变更;(4)产品主要成分变更供应商;(5)增加其他产品。
4.3 SOP更新
SOP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清洗设备。由于人员对清洗方法的认识加深、自动清洗设备的引入都可能引起SOP更新,该变化需要经过确认才可生效,且SOP更新生效后需要重新执行清洁验证工作。
5 结语
清洁验证 篇8
关键词:清洁验证,硫酸卷曲霉素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法
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是治疗耐多药性肺结核的首选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及全球基金项目采购品种。硫酸卷曲霉素各组分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和液质联用(LC-MS)[2]等。对于采用螺杆分装机分装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其清洁效果分析方法验证未见报道。本方法参照中国药典,利用液相色谱法对清洁验证中的活性物质硫酸卷曲霉素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系统适用性、线性、精密度均符合清洁验证活性物质检测方法要求,可用于清洁效果验证中硫酸卷曲霉素残留量的检测[3]。
本公司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为无菌原料药分装产品,生产线所生产的品种为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及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对比二者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为水中易溶解,静脉注射时LD50为172.9mg·kg-1而皮下注射LD50为1189.6mg·kg-1,因此以硫酸卷曲霉素作为清洁效果检查的指示产品。
1 验证项目质量标准
1.1 采用MTDD标准
依据药物的生物学活性,最低日治疗剂量(MTDD)的1/1000作为残留物限度是制药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根据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说明书标准,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的MTDD为0.75g(已折算为物质的纯品数据),则残留物限度为0.75mg(已折算为物质的纯品数据)。每批最少剂量数为3000g/1.5g/d=2000支(已折算为物质的纯品数据),故允许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总的残留物量为0.75mg×2000=1500mg(已折算为物质的纯品数据)。
1.2 采用10×10-6标准
最终冲洗水中硫酸卷曲霉素残留物的浓度限度≤10×10-6,以清洁操作规程规定的“冲洗零备件时把分装零备件放在不锈钢网托内,用注射用水冲洗4遍,第4遍冲洗用水量为25L”,故允许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残留到下批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的总量为:25000000mg×(10×10-6)=250mg(已折算为物质的纯品数据)。
通过比较以上2个残留物限度计算的结果,采用10×10-6的标准比MTDD的1/1000标准更为严格,在清洁验证时残留限度采用10×10-6标准。
2 清洁效果验证硫酸卷曲霉素残留量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质量标准硫酸卷曲霉素测定有微生物测定法和HPLC法2种。微生物测定法检测卷曲霉素的生物效价从而推算得出含量,该方法检测时间长,精密度与准确度相对较差。HPLC法检测卷曲霉素组分含量,检测波长254nm。因卷曲霉素组分Ⅰ占总含量的90%以上,因此以卷曲霉素组分Ⅰ作为卷曲霉素含量的特征指标进行检测。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考虑清洗中注射用水高温也可能使卷曲霉素失活,综合上述方法分析,本试验拟采用HPLC法对清洁验证的样品进行硫酸卷曲霉素残留量的检测。
3 实验部分
3.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Technologies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Agilent 1100可变波长检测器,3.52Plus+版威玛色谱数据工作站。
硫酸卷曲霉素(卷曲霉素组分含量为97.1%),南宁中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所用甲醇及乙腈均为色谱纯,冰醋酸为优级纯,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3.2 色谱条件
大连依利特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1,流动相为0.016mol·L-1己烷磺酸钠溶液-甲醇-乙腈-冰醋酸(70∶25∶25∶2,v/v)。
3.3 实验方法
3.3.1 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溶液制备
取硫酸卷曲霉素样品,精密称取适量置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5μg·mL-1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3.3.2 线性试验用标准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硫酸卷曲霉素样品约0.1g,置于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贮备液。再精密吸取0.2mL至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制得标准溶液,浓度为2μg·mL-1,依法操作,依次制成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5、8、10、12、15μg·mL-1。
取硫酸卷曲霉素残留的可接受浓度10×10-6的20%~150%范围浓度做线性试验。
3.3.3 实验方法
系统适用性试验: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连续进样至少5次,记录色谱图。按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线性试验:取10μL线性试验用各浓度标准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浓度、峰面积进行计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本实验进行3次。
精密度试验:取3.3.1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连续进样3次,以峰面积进行计算,取3个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
4 结果与讨论
4.1 系统适用性试验
理论板数按卷曲霉素Ⅰ峰计算均不低于1000,卷曲霉素Ⅱ峰对卷曲霉素Ⅰ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为0.6,卷曲霉素Ⅰ和卷曲霉素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系统适用性RSD在6%~8%。其典型色谱图见图1。
4.2 线性试验
按清洁验证要求,一般在20%~150%浓度范围做线性试验,本文在2~15μg线性范围内进行3次试验,得相关系数为0.9993~0.9999,试验结果见表1。
4.3 精密度
每次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连续进样至少5次,按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3次测定的RSD试验结果见表2。
5 讨论
(1)对用于清洁验证的检验方法的定量一般要求线性范围应达到残留物限度的50%~150%,代表精密度的RSD小于10%即可。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硫酸卷曲霉素残留量进行检测,方法的系统适用性、线性回归、精密度均达到要求。
(3)在进行清洁验证时对硫酸卷曲霉素残留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本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祝仕清,牛长群.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液质联用分离与测控硫酸卷曲霉素各组分[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7):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