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建设

2024-10-05

医学实验室建设(精选12篇)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1

实验教学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动物医学的实验室教学就是指在培养合格的临床兽医师以及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者, 因此, 实验室建设质量的高低对上述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关键的。当前, 普通高校动物医学的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在使用还是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 就失去了动物医学实验室存在的意义。本文在全面描述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制度不健全

目前, 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从目前农业院校实验室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 大多的普通高校都是从宏观上制定了《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制度》, 而没有某一具体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比如, 《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制度》, 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主要是依据总体的《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制度》来进行。其他像《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动物医学实验室检验员岗位职责》、《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制度》以及《实验员更衣室规章制度》都没有。由此可见, 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验室建设制度不健全。

1.2 仪器设备利用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目前, 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存在着两级分化的问题。在层次比较高的农业院校, 由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 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比较高, 先进的仪器设备利用率也比较高;而层次比较低的农业院校, 受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影响与制约, 先进的仪器设备利用率比较低, 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低级的实验, 大量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但是, 有很多普通院校为了在国家有关的评估与检查中, 在硬件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常常花费大量的财力来购买一些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 使得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的状况更为严重。

1.3 存在安全隐患

动物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宠物、各种经济动物等疾病的学科, 学生经常要接触各种类型的动物, 许多动物疾病都可能有感染到人。除此之外, 动物医学的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1], 它同样也会危害学生、教师以及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 它客观上要求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要有安全实验环境与安全保障。但在实际实验环境建设中, 实验室环境及日常管理不规范、环境安全知识缺乏、实验过程中个人防护不到位、化学试剂及其废弃物管理不善、实验动物、组织以及受感染物品处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2]。

2 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 我国普通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组织领导形式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实验中心领导体制, 即学校所有实验室全部由学校下属的实验中心负责管理;另一种是将各实验室按专业直接归二级分院管理。对于前者, 学校对实验室管理的权力比较集中, 便于形成有效的管理, 但与其他二级分院不宜协调;对于后者, 学校下属分院按专业管理实验室, 虽然使用手续简捷、方便, 但管理的规范性较差。有许多分院领导都把精力用在部门的创收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上, 而对实验室建设很少用心。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学校或二级分院都没有相应的实验室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对于在实验中违反实验操作与管理规定的学生与教师也没有具体的处理措施;而对于像动物医学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室建设又缺乏实验环境管理与保护制度, 也没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些现象充分地说明了学校领导以及二级分院的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的程度不够。

3 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与健全实验室建设制度

动物医学实验室是培养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场所,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实验室建设环境的优劣直接关乎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问题。因此, 学校必须建立与健全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动物医学实验室检验员岗位职责》、《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制度》以及《实验员更衣室规章制度》等等。

3.2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的综合利用率

针对有些普通高等院校动物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 学校可以根据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低问题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提高动物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如果是因为实验室教师业务水平的原因, 可以通过外出培训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是因为学校为了在国家评估中硬件设施占有优势,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地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 对于已经购买的仪器设备学校可以通过转让设备的办法尽快让设备运转起来, 从而发挥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3 加强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针对动物医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做好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预防, 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此, 学校要建立健全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加强安全常识教育、规范动物医学实验室的操作程序、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以及改善动物医学实验室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 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全面提高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水平, 从而保证动物医学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国顺, 赵邦枝, 李名家, 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5) :156~159.

[2]蒿彩菊, 李勤凡.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11) :305~308.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2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要建设管理好一个实验室,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

对于仪器设备的采购招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定期检查与维修、报废注销、等方面,都要根据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教学科研的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应制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来鼓励高素质专业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打造爱岗敬业、精力充沛、年龄和职称结构都相对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此外,还可以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外出深造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 加大经费投资力度

一方面应加大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津贴投入,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调研,根据工作实际来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考核量化标准,设定一定的岗位津贴,建立起相应合理的薪酬制度;在购置实验室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实用性,该花大价钱的一定不能含糊。

这样既激发了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又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工作。

3 重视实验室建设

对高校本身而言,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

为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管理部门应努力打造一支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管理井然有序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提高本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为了朝着综合性大学目标迈进,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开设了诸如英语,体育等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如环境生物技术,卫星海洋学等。

这就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必须从学科长远发展来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必须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4 加大监督力度

实验室建成后由谁来管,怎么管也是新时期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很可能达不到最初的建设目标,甚至造成更大的浪费。

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应因校制宜,百花齐放,着重考察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实验室的发展。

结语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医学院校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

各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应积极行动起来,探索与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使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和教学。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目光长远,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不断的协调和沟通,探索总结出更多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把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 教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论文

★ 浅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

★ 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案

★ 自我解剖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3

【关键词】机能实验室;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58-02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时期中专卫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初级医学技术及护理人才,我校建设了医学机能实验室,就是把单一的生理实验、药理实验、病理实验统一为一个机能实验室,同时制定了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采取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更新实验教学设备、提高实验教学手段、改善实验教学环境等措施实施机能实验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按照综合、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编写综合性机能实验指导,开展实验技术、实验管理与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通过教学实践与努力,我校机能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投资效益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本文就我校机能实验室近几年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投资效益进行分析与探讨。1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1.1实验教学改革的步骤与发展目标我校是与2010年开始建设机能实验室,在保证08级生理、药理和病理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开始对09级学生的这三科实验课进行了这种教学改革尝试,把这三科的实验统一并为机能实验室进行。这样,在一个实验课上,可以把涉及到的这三科实验一起进行,例如生理实验用到的实验动物进行气管插管时,同时也进行药理的实验操作,给实验的动物注射一些药物,观察一些药物对实验动物的作用,然后在进行病理解剖,观察病理变化。并实行独立开课与考试,建立新型机能实验教学模式,创建并实施机能实验特色管理模式。之后按发展规划继续增加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寻求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力争创建一门一些教育的新课程。

1.2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首先转变教育思想,确定培养目标;其次编写生理、药理、病理学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技术一体化的机能实验教程;调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增加基本技术训练学时和实验次数,增加学时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减少理论学时,填充每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时、空、物等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与效益。2机能实验室教学效果追踪调查与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观察,我校开展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了实验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效益,使实验室的建设规模上了档次。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08级(传统模式)和09级(新型模式)学生,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术,科学思维方法,综合分析能力,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方面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而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术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模式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机能实验教学研究中,还有继续探索和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与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也不可全盘抛弃,仍有值得借鉴与提倡之处。3实验室建设与投资效益

用传统模式对一个年级逐一开设三学科的实验,需建设管理三套实验室,在实验室设备方面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降低实验教学投资效益。实施综合机能实验一次性投资可能近200万,从表面看似乎增加了投资,效益不明显,但仔细分析发现:综合性机能实验教学环境、实验教学条件、所以设备、教学手段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验室由旧变新由小变大,学生人均面积由1.6m2增加到3.0m2;实验教学所需的记录仪器相对落后二道仪更新为集多功能一体的计算机生物信息记录分析处理系统,且通过局网监控各机器的运行状态和各组实验结果记录情况;同时减少投资,增加效益。对于第一届学生而言,主要仪器设备和总投资基本相当,由于学生数增加,生均投资明显降低,每一个人时数的投资明显减少;消耗减少,每一届学生年消耗實验物品减少1/3,人均消耗费明显减少。由此可见组建机能实验室,开设综合性机能实验,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消耗的同时,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观察指标的记录、检测、分析手段,更重要的是激化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质量、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4机能实验教学改革需待解决的问题

4.1综合性技能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高目前我校实验课指导教师都来自于某一学科,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要指导好机能实验课必须具备三学科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争取在短时间内掌握机能实验理论和技术

4.2实验室高级管理人员少随着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及机能实验室的开展,仪器设备不断增加与更新,实验室开放,我们面临着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实验技术人员少的矛盾,特别在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方面要对现有技术人员加强培养,并争取引进专业人才以满足教学需要。

从我校机能实验室教学改革及机能实验室的建立改革历程看,要使现有的综合性机能实验从一门实验课发展成为一门医学教育新课程-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方法,还任重道远。必须掘弃传统的观念,继续扩展更新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培养与提高,充分激化学生的学习、创新潜能和积极性,将专业技术教育、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努力开拓科学的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新体系。参考文献

[1]刘英林.正常人体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2]古天明.生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3]欣蓉.药物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篇4

(1) 项目攻关。项目为毕业设计或技术攻关, 主要为高职毕业生服务。指导教师带领由毕业生组成的课题项目组, 围绕毕业设计或某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开展活动, 由实训基地提供师资、技术、原料、场地, 实现产教研结合。

(2) 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组织兴趣小组, 自己寻找项目, 由教师负责对兴趣小组进行专业辅导、综合技能训练及组织生产。学习者自发的兴趣是项目活动开始和展开的源动力, 事实证明, 学生的实际能力比他们在教室里所表现出的能力要强得多。在现实环境中学生个性才能充分体现并得以发展, 其能力才能完全表现出来, 学生不仅学会某种技能且懂得何时、何地、如何使用, 同时他们还学会灵活使用技能并能举一反三。

(3) 精英培训。实训基地至今已经开办了2届技能培训班, 各班根据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个人表现, 推荐3~5人参加实训中心开办的技能培训班, 接受制剂操作技能培训并参加技能大赛, 2届培训班的学生都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培训出来的技能操作好手又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项目教学活动实施得又快又好。

3.3教学过程管理方式

(1) 车间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引进制药企业车间管理模式, 将班级作为企业车间实施管理。进入实训车间后, 教师和学生就分别是车间管理者和车间生产者角色, 车间管理者要对车间生产者加以培训, 主要内容有企业管理制度、车间管理制度、班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 而学生以车间生产者的身份来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 实施综合管理, 获得良好效果。

1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 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 由教务科统一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 由于分科细而全, 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 用房紧缺, 实验人数受限, 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 (2) 仪器设备过于分散, 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 影响实验的整体效

体验岗位责任。

(2) 班组长管理模式。按照项目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的班组, 选出班组长并实行轮换制。班组长工作之前, 首先进行角色认知:班组长在企业的地位、工作任务与目标、具体工作职责与内容及班组长应具备的素质, 而后根据项目展开班组工作。

4项目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培训过于密集, 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制剂技术是几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因此该课程开设2个学期, 且学期内教学时数较多。在校生人数较多的时候, 实训基地就暴露出资源紧缺的问题, 虽然课程安排得非常紧, 且平时晚上、周六、周日都安排了开放时间, 但仍难以满足全校的实训要求, 使得项目教学中生产实践的时间有限。

4.2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 实训基地所生产出的产品不能实现其应用价值, 因此在项目教学中生产产品成本一直是大问题,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我们通过减少产量、回收利用和使用替代品的方法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术教育, 2004, 25:29.

[2]朱仁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 2007, 35:47.

果。 (3) 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 难以统筹管理。 (4) 条块分割, 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 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 (5) 验证性实验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 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 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 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 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 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例如, 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 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 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 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 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 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 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 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 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 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 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 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 又互不干扰, 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 改变管理模式, 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 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 每个学科各自为政, 不能达到一定规模, 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 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 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 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成立了实验中心, 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 修订教学计划, 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 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 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 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 改善教学条件, 又能避免重复建设, 减少实验室闲置。

3.2 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 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 缺乏统筹安排, 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利用率低下, 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 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 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 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 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 统一管理, 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 互补遗缺, 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 进行统一管理, 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 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 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统一培训师资,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 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 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 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 每学期开始前, 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 并进行师资培训, 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 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 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 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 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 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 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 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 开阔视野, 了解学科动向。

3.4 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 开展创新教育, 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 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 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 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 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 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 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 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 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 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 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 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 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 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 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 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 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 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减少了重复建设, 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开出率达100%, 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 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 (12) :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0, 3:120.

[3]李莉娅, 郭进武.加强高校实验工作改革,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 2007, 2 (1) :58~60.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5

合 同 书合同书序号:

学科(专科)名称:

承建单位:

承建周期:

月至

绵阳市卫生局

合同书序号:

类别:

学科编号:

学科(专科)名称:

下达单位(甲方): 绵阳市卫生局承建单位(乙方):

承建单位法定代表人:

承建单位联系人:

承建科室(丙方):

承建科室学科带头人:

邮政编码: 邮箱地址:

联系电话:

承建周期:

月至

丙方经乙方推荐向甲方申请承建(□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为保障有关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现甲、乙、丙三方共同签订本合同书。

第一条 甲方作为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专科建设任务下达单位,负有以下责任:

(一)对乙方和丙方共同制订的两年周期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进行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二)承诺按审核批准的建设经费拨付建设经费。

第二条 乙方作为丙方依托单位,负有以下责任:

(一)按《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经费使用计划为丙方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经费资助。建设经费不计入成本,由财务部门单独设帐,专项管理。主要用于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所需关键设备添置,临床重点发展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临床和实验室基地建设及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临床成果的推广应用等。

(二)按制订的建设计划和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和引进、开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科技研究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三)按《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丙方的建设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和管理。

(四)按《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 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真实、客观地向甲方提交有关汇报材料,协助甲方进行评估和验收。

(五)及时为丙方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六)根据实际情况,为丙方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提供适当待遇。

(七)乙方作为法人单位,承担有关各项违约责任。乙方的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为乙方的违约负责,对乙方或丙方违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赔偿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条 丙方作为具体承建科室,负有以下责任:

(一)依托乙方,按经甲乙丙三方认可的两年周期建设规划和计划负责具体承建工作。

(二)自主开发、引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使本学科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新技术、新方法数量较学科建设前两年总数增加50%。

(三)制订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主攻方向,树立良好科研学风,周期内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应争取获得市卫生局及以上的科研课题至少2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奖至少1项;积极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一个建设周期内应成功举办至少2项市级及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保证本学科所申报继续教育项目中至少有70%以上与主攻方向有关。

(四)保证在周期内培养至少一名能胜任学科带头人的学科骨干,使学科后继有人;加强学科其它医护人员的毕业后教育和 培训,树立医务人员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意识,构建合理学科人才梯队。

(五)每年向甲方报送建设计划、报告,并按需要随时报告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发展情况和动态信息。

(六)建设周期内发表、出版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资助的有关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鉴定、上报成果等,均应注明“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资助”。

(七)学科带头人为承建工作直接责任人,与依托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共同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条 出现以下情况,甲方有权对乙方和丙方作出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绵阳市重点医学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称号、追回部分或全部经费等处罚。具体情况包括:

(一)提供虚假申报(汇报)资料或逾期不汇报建设情况;

(二)挪用、占用建设经费;

(三)不按计划使用建设经费(超计划额度≥20%);

(四)未完成建设规划或计划所制订的建设目标;

(五)因失职或工作不力,无法继续执行建设计划,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

(六)其他违反《绵阳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或本合同书相关条款的情形。

第五条 甲、乙、丙三方共同遵守本合同书的约定。第六条 本合同书自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第七条 本合同书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单位名称(盖章): 绵阳市卫生局

甲方代表(签字):

日期:

乙方单位名称(盖章):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日期:

丙方科室名称:

丙方学科带头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6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90-02

引言:基础医学实验在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学科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运行和管理体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阻碍了实验教学重要功能的发挥,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新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1.1 培养实验技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的高低常常是评价专业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按照先基础后专业、先实验后实训再实习的递进性教育规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从基础实验技能开始。基础医学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运用仪器设备、观察制作模型、检测处理标本等形式,学生可系统地掌握基础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形成规范、严谨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

1.2 搭建公共平台 医学院校目前可开办的专业有十一大类,尽管不同专业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一定差异,但对实验环境、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理论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等各层面的操作流程也是相同的,因此,基础医学实验既为基础医学各学科服务,也为专业实验和实训教学提供支撑,为各专业基础医学实验开展差异化的服务,是一个基础性公共教学平台。

1.3 开展素质教育 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医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体现。基础医学实验具有学生人数少、师生互动多、连续时间长、分组分批进行等特点,也易于实施开放式和个性化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的分工与合作,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意识和沟通能力,养成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团队式工作作风[1],因此,基础医学实验兼具开展素质教育的功能。

1.4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基础到专业的渐进过程。实际上,基础实验包含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二个方面,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有着单纯学科理论不能比拟的优势,许多创新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实验当中,培养基础实验技能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理论创新的起始点和落角点[2]。

1.5 强化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本科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几乎任何科研成果都是在实验室中产生的。通过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申请实验基金或者实施毕业论文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从而逐步形成较好的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2.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1实验课程按整合模式设置

根据当今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以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课程逐渐取代原有的以学科为主线的实验课程。实验 课程总体包括了以下三大课程系列(见图1):

①基础性实验(包括部分按学科设置的基本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

②整合的实验课程如以人体系统为主线(将同一系统内正常和异常形态整合)的实验、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整合医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 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形态学综合实验(整合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内容)、机能学综合实验(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和神经生物学的实验内容)等。

2.2课内外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日常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十分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将此项工作作为实验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围绕实验教学,拓宽相关知识内容,各实验室积极开展面向学生的全过程、全内容、全方位的开放,合理安排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加以指导和管理。形态学实验室借助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优势,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临床思维。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以临床技能培养为出发点,成立学生解剖特训营,指导学生结合临床知识开展尸体解剖、大体标本制作。人体科学展览馆集实验教学课件、教学展板、解剖标本、临床影像照片、塑化标本为一体,组织小型讲座、展馆解说員培训、馆内学习指导等活动。

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各实验室积极选派高水平、高职称,承担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撰写科研论文,并着手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结合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组织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教师遴选后,学生进行大会报告,回答提问,参与讨论。机能学等实验室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实验知识的学习、实验技能的应用,适时、常规地组织和开展各类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大赛,得到了学生们广泛的赞誉和好评。以校外实践为形式,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学生义务测量血压,做心电图,检测血型,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解答;早期接触临床,了解认知临床基本技能、常规思维和辅助检查的常规仪器、实验方法。

2.3实验内容按不同层次模块化组合

实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规律分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 次并有机组合(见图2)。在总共开设的196个实验项目中,突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本型实验84项,占总项目43%;以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多项操作技能组合 的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71项,占36%;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创新型41项,占21%。同时,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心又设立了开放性实验项目41个。

为适应不同专业和学制的学生实验教学要求的差异,将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进行了模块化组合(见图3)。

结束语

随着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推广和应用,将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多学科整合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平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促进各专业学科的交互渗透,锻造综合性、全能型师资队伍,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全海,陆琳琳.加强基础医学实验课的课前引导[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04)

[2]曾水林,李涛,邓红,黄庆海,朱建宝.改革与构建基础医学实验课体系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08)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7

关键词:医学院校,虚拟,实验室,问题分析

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虚拟实验室可以给医学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的平台, 师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 并可通过虚拟软件系统自行设计探索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对医学院校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十分关键。

一、医学院校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概况

(一) 虚拟实验室存在的客观因素

医学院校中, 传统医学实验教学的成本过高, 实验仪器设备的昂贵, 较高费用的实验材料如实验动物、模型及尸体的来源稀缺, 且单纯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限的教师资源带教、教学学时和场地的限制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使得虚拟实验室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另一种辅助形式。

(二) 虚拟实验室系统的特点

虚拟实验室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与传统机械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型实验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仿真技术在计算机屏幕上创造出模拟的实验仪器性能、实验条件和环境, 具有逼真的现实感, 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室的氛围。

(三) 虚拟实验系统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实验系统目前在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普遍, 如虚拟三维人体解剖学展示系统使用虚拟三维技术实现人体解剖学标本演示;虚拟切片系统是将玻璃切片转化为数字化的切片图像, 建立起形态学实验虚拟切片库, 从而构建师生互动、图像共享、高效率的教学体系;医学虚拟仪器仿真教学系统构建医学虚拟仪器的操作环境, 通过鼠标、键盘实现人、机的互动;在线虚拟诊疗思维训练系统可面向中西医结合专业, 教师首先将自己掌握的实际患者的病情数据输入其中, 系统自动生成虚拟患者并进行分类管理。丰富了实验项目, 学生还可自由选择时间、地点, 可随时进入实验操作系统来操作, 只需要一个网络平台就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演示或进行操作完成各种实验, 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和体验阶段, 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一个创新教学的机会, 弥补了教学上的不足。

二、医学院校虚拟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

(一) 教学理念落后, 实验室设备陈旧, 阻碍虚拟实验室的建设

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在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上比较基础, 其实验设备依旧较陈旧, 特别是医学基础实验室。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考试成绩的提高, 这种观念限制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

(二) 实际教学过程中虚拟实验室不可以完全取代真实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建设是很有创新意义的一个项目, 虽然具有特别逼真的沉浸感, 使人身临其境, 可以提供现实中的氛围, 为学习医学、实践项目提供了好的环境, 但是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如设备的参数和实物的参数有所差别, 缺乏真实实验中视、听、触全方位的教学体验, 这些是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需有的真实体验。另外, 在真实实验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这些都是虚拟实验所不具备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完全取代真实实验。所以一些院校在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两者之间选择后者, 限制了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发展。

(三) 构建实验室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在进行实验室的构建过程中, 很多医学院校在构建技术上表现得还不够成熟。首先, 硬件部分。其远程客户端的开发技术还较为基础, 在脚本以及动态组件方面, 其服务器还无法较好的实现自动化。但是在大多数的实验室建设中, 其都采用Web服务器进行程序的处理。其次, 在虚拟现实的软件基础方面还较为薄弱。虚拟现实的要求较高, 其不仅对计算机基础有所涉及, 同时还对虚拟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很多高校在VR建模技术的应用时, 还不够完善, 这就很难实现三维图形的立体显示, 从而给实验室软件构建带来一定的障碍。由于医学虚拟实验软件的设计、开发者需要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医学专业才行, 使得软件课程的开发种类虽多, 仅是基于某一门课程实现, 且在某课程实验内容上有所限制。如何开发出某一类学科的虚拟实验通用模型, 实现基于此平台的二次开发, 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提高开发效率, 使之成为社会化的远程实验教学的产品。

三、医学院校虚拟实验建设的对策

更新教育观念, 与传统实验方法有效结合, 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室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先进的医学虚拟实验环境, 满足医学教学需求, 使参与者参与交互, 感到身临其境, 是设计和建立虚拟实验室的根本标准。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和Internet架构, 整体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拓展性是虚拟实验室系统设计的必然要求。二次开发与三维数据处理, 沉浸式立体显示, 六自由度实时交互, 力和触觉反馈以及立体音效输出, 是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系统主要由开发和渲染平台, 三维沉浸式显示系统, 三维交互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组成。

(一) 更新教育观念, 有效地建立虚拟实验教学中心

科学、合理地使用虚拟实验室, 给学生良好的思维空间, 使之与传统的实验有效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量身建立学校特有的虚拟实验教学中心。

(二) 渲染平台以及开发

开发与渲染平台主要包括工作站以及虚拟现实软件平台两个部分。主要是指, 三维图像处理生成与处理系统, 兼备再次开发创作, 对整个虚拟现实的应用、处理, 起到核心的作用。这是建立教学模型和应用数据库的基础开发平台, 对其他子系统的运行起到连接和协调的作用。把握其他子系统的运行, 兼备开发、创新、运转的作用, 建立合适完整的教学模型。

(三) 六自由度实时交互系统

虚拟现实应用的最大价值和功能, 就是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三维动画和多媒体的区别所在。虚拟外设作为人机交互的工具和实现手段在虚拟现实交互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六自由度交互系统, 计算机触觉反馈系统, 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器等, 是常见的几个部分。这些设备都将安装在工作站上, 供用户进行人和机器的交流与体验。

(四) 加强虚拟实验软件研发人员的合作

在进行医学虚拟实验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 可采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的形式。目前许多软件公司与高校联手开发实验软件。根据学科特点, 细致剖析实验的具体设计思路。了解实验的本身目的、原理、过程及特点等, 更重要的是分析实验难点, 要根据实验目的, 确定虚拟实验中需要制作的模型及其精细程度、交互和反馈环节, 从而确定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切入点。

四、结语

随着现在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医学院校虚拟实验室建设十分关键, 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在进行医学院校虚拟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 应当从实际出发, 对建设虚拟实验室的资金以及建设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 做好平台开发以及三维系统的运转工作, 从而全面提升医学院校建设虚拟实验室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施维, 戚菁, 郭益冰, 等.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分子诊断实验教学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10) .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8

1 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现状

目前我校教学实验室按功能划分为五大块, 即形态学部、病原生物学部、机能学部、化生学部、中医学部。形态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教学实验室设置:人体解剖学分局解实验室 (占2个大实验室) 和系解实验室 (占4个大实验室) ;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和微生物寄生虫学共用显微镜室 (占4个大实验室和1个标本陈列室) ;机能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 分别有自己的实验室 (各占2~3个大实验室) ;生理学、预防医学等学科共享多媒体实验室。每个学科都有1~2个大科研实验室, 隶属各学科管理, 其规模、档次及技术水平、管理模式无统一标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摆放和使用缺乏有效管理, 实验室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2 规范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建设

合理配置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 以更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实验室统一协调作用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实验中心首先按学科统一协调各实验室的使用, 按功能划分实验用房, 使实验室满负荷运转。比如:化生学部根据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预防医学实验的共性[2], 将所用仪器、设备集中在3个大实验室;同样, 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实验所用仪器、设备集中在2个大实验室, 腾出房间作为科研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室。

2.1 科研实验室建设

科研实验室按学院学科划分为功能型实验室, 例如:形态学科研实验室包括细胞培养室、组织切片室、图像分析室、电镜室;机能学科研实验室包括动物实验室、模型室、多媒体实验室 (为公共实验室) ;微生物免疫科研实验室包括菌种培养室、免疫室, 细胞培养在形态学科的细胞培养室进行;生物化学科研实验室和中医学科各用1个大实验室。实验中心合理规划实验室,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实验室综合服务功能, 同时配备了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及时更新仪器、设备, 规范实验用品和材料的采购和使用, 节约了经费和资源。

2.2 规范实验室管理

规范实验操作, 要求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在通风柜中操作, 废液要收集后妥善处理。配备耐磨、耐酸实验台及灭火器。每台仪器都附有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同时制定仪器设备使用规则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 为实验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3 专人负责, 分级管理

(1) 由实验中心负责人员全面管理; (2) 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实验室进行管理, 负责实验技术的指导, 配制各种试剂以及药品的保管、发放; (3) 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研究生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日常清洁, 需要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 需提前填写申请单, 并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安排下有序工作。

2.4 专人管理技术档案

医学实验室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一个学科自建的科研实验室一般只提供本学科领域研究所需的实验用品和材料。为此, 医学实验中心集中优势资源, 建立大型科研实验室, 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用品和材料, 确保实验器材符合实验技术要求, 满足了不同学科研究人员探索新技术的需求。我们还建立了技术档案, 并由专人管理, 以防止新技术因人员离开而流失。

3 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服务职能

实验室按功能建立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 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使用率低, 实验经费分散, 陈旧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的难题[3]。建立通用的技术平台, 缩短了技术学习周期, 使实验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刘婷婷, 张孝良, 曹萍.医药院校实验室资源配置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1) :156~157.

[2]郭鄂平, 余志铃, 杨江林.构建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7) :81.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9

1 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托。随着当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 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实验室的水平高低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发展高度的一个标尺,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完善与否关系着实验室的水平高低, 建设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产出的实验室是高职院校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当前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混乱

全国多所高职院校的医学实验室设置沿用着课程-实验室的建设理念, 在这种建设理念下, 导致许多交叉学科的医学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 (1) 医学实验室功能单一, 服务对象单一, 成本较高。 (2) 本不需要在建设的实验室因为专业需求而重复再建设, 导致医学实验室建设成本增加。 (3) 由于每年经费有限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难以建成, 无法满足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如CT室、临床生化检验室等实验室。 (4) 缺乏实验室整体规划、管理制度不到位, 有些领导好大喜功, 购置一些无法开展的仪器设备, 造成资源的浪费。以上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对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2.2 医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的专职实验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 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甚至有一部分院校实验人员为社会闲散人员通过关系进入高校从事实验工作, 致使实验准备工作难以开展。专职实验人员数量不足, 高级技能型教师的严重匮乏, “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 并且缺少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 不利于提高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医学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从而造成专职实验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岗位设置不科学、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

2.3 医学实验室设备陈旧, 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到位

高职院校实验室设置的大部分模式是按专业或课程分别设立实验室的, 实验室设备分散、陈旧, 共享性差[1]。当今社会医学类各专业发展迅猛, 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 多种先进的检验方法都需要在特定的仪器上进行验证, 而设备陈旧直接制约学生实习的知识面, 难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限制了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实验室主要面向学生开放, 而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技术还不是很高, 从而加速了设备的损坏;加之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很少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造成实验教学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2.4 对生物安全重视不足, 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也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实验室缺乏具体实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必备的实验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人员也未受过生物安全的系统培训, 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缺少必要的生物安全标识, 废弃物处理欠规范, 消毒灭菌未及时检查登记, 各种试验废物没有合理的处理方案, 造成大量的试验废弃物只能放置于垃圾桶, 这样不仅对环境产生污染, 还难以保障学生的试验安全。

2.5 医学实验室开放机制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开放机制不完善, 有的实验室只是有其开放形式而无实质内容;有的实验项目太少学生选择余地小开放实验室时间较少;, 有的因投入成本高、领导不够重视目前还没有开放实验室;有的开放实验室而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缺乏对校外开放造成仪器闲置率高。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制约了教师的科研兴趣, 减少了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3 针对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3.1 加大医学实验室建设力度, 强化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为目标。为此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上要符合社会的需求, 而不能盲目的、不切合实际的建设。 (1) 医学实验室建设要合理布局, 符合实际。建设医学实验室前, 首先进行市场调研, 看临床经常检验什么项目, 都需要哪些仪器, 经常应用哪些检测方法;其次进行专家论证, 剔除一些不常用或者不用的项目、方法和仪器;之后根据专家论证结果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 (2) 改变思路, 多渠道、多元化建设。医学专业实验室CT室、生化室、免疫室等实验室由于设备昂贵, 很难直接购置。我们一方面可以在附属医院、实习医院或者其他医院购买淘汰不用的CT、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另一方面可以制作一些实验操作的视频、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 而且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3) 统筹规划, 协调管理。主管部门应该做好下属院系协调管理工作, 避免重复性购置, 造成仪器闲置。

3.2 落实实验队伍建设方针, 强化实验人员技能水平

实验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中重要部分, 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 (1) 坚持“引、聘、送、领、训”五字建设方针, 加快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引”就是面向社会招聘、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高级人才到校工作。“聘”即聘请一批既有精湛技术又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医院在职或离退休主管检验室、副主任检验师、主任检验师, 做为我们的兼职教师, 充实实验教师队伍。“送”即每年按照学校的实际需要, 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和参加知名院校培训班培训学习。“领”就是对刚到校的青年教师指定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领路、结对帮带, 以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训”即规定教师每年要到本市“二甲”以上医院对口进行专业实训, 以加强与临床的紧密联系,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 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激励机制。为确保实现“五字”建设方针, 学校应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机制, 提高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填补实验人员不足的需求。

3.3 更新医学实验室设备, 做好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

当今社会医学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新设备、高新技术不断出现, 医学实验室作为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一方面应注重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 使学生开拓视野, 提高学习兴趣。 (1) 院校自行购买; (2) 院校联合购买, 提供实验实训场地; (3) 到附属医院或实习医院进行见习, 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应做好日常设备管理工作, 建立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仪器管理模式。医学设备大多是高精密度、高准确度、易损坏的仪器, 使用仪器时应该做好使用记录;教师在示教时要给学生讲解注意事项, 避免产生损坏仪器;实验完毕带教教师要仔细检查仪器零部件, 以防丢失;实验前后要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只有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节约教学资源。

3.4 重视生物安全, 健全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属于人群聚集的场所。缺少生物防护设施和不正规的操作都会给实验教师和学生带来生命危险以及环境污染。为了减少生物危害的出现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 逐级建立生物安全责任制, 通过明确责任, 层层落实, 把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2) 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做到不光制度上墙, 而且要应用于身边、牢记心中。在存在生物隐患的地方要做好明显的安全标识; (3) 遵守生物安全基本准则, 严格遵循标准化的工作操作程序, 必须恰当使用个人防护设置; (4) 对实验室人员及其带教教师进行生物安全系统的培训, 做到不乱丢弃医疗废物。对医疗废物处理要到专门的部门进行销毁,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做好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降低发生事故时的损失。

3.5 提高医学实验室开放质量, 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实验室开放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是对教学计划内必做实验的延续和提高, 是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开放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 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满足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开放实验室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譬如:自选实验项目型开放实验、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学生设计型开放实验, 这些都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锻炼了学生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 服务社会。通过对社会的开放实验室, 不仅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而且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开放实验室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 增强了学院在同行院校中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总之, 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应统筹规划, 多方论证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强和改善实验室的管理;树立新型的实验教学理念;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切实贯彻生物安全制度;多进行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 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促进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提高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培养出更多“应用型”、“技能型”、适合社会需求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主要阵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关系着实验室水平的高低, 实验室水平高低是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科研能力一个重要标志。建设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产出的实验室是高职院校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解决思路和办法

参考文献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10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符合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化人才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加快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

这些年,我国很多高等医学院校提出了网上虚拟实验的概念,也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任何能够使用的技术,例如仿真与虚拟,图形或图像等,虚拟出一个同传统医学实验室有相近功能的实验教学环境,可以达到学生自由地实验的目的。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立,一方面能够解决教学中传统医学实验的一些难题和缺点,例如较强的专业性和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另一方面由于推行远程医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医学远程教育的质量。

2 网上虚拟实验的主要特点

虚拟实验以网络为基础,是一种具有新颖性的实验类型,即使它不可以替代传统实验,然而,相对于传统实验来讲,其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对于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以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医学实验,网上虚拟实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2.1 开放性

网上虚拟实验改变了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只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开展各类网上仿真实验,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验。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其开展协同试验,交流实验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实验教学资源,指导实验开展,从而达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2.2 高效性

网上虚拟实验室是建立在学校校园网上的,不受场地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同时,实验室的各类实验模型、试剂和仪器在网络上是共享的,可实现实验组数无限扩展。因此,学生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终端上同时进行相同科目、内容的虚拟实验,从而拓宽了实验室的空间,增加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了实验效率,解决了因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使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实验无法进行的问题。

2.3 安全性

医学实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要求学生要接触各种有毒试剂和人体标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可以减少这些物质对学生的直接危害和心里恐惧,使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放心实验,大胆操作,积极开拓思维,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和能力,为实际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系统结构

3.1 硬件方面

网络虚拟实验室采用远程客户端和服务器相结合的(C/S)模式结构,实验室由远程客户端、传输数据通道、网络服务器、虚拟实验室主机、虚拟实验室数据库等部分组成。整个系统构架在学校的校园网内,进而连入Internet网络,可以在充分利用各种络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效。其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3.2 软件方面

目前,可用于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支持软件有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简称VRML)、虚拟机软件VMware。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是一种在网络上广泛使用的三维形体和交互环境的场景描述语言。它定义了三维应用系统中常用的语言描述标准,如层次转换、光源、几何图形、动画、材质特性、纹理映射等,并具有简单的行为特征描述功能,使信息能够在一个交互的三维空间中表达出来。人们通过VRML语言对现实场景进行描述,可以构建三维多媒体虚拟环境,并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合进来,使构造出的三维虚拟世界具有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和人机交互功能。

虚拟机软件VMware:VMware公司出品的一款虚拟机软件。利用它可以在一台电脑上模拟出若干台机器,这些虚拟机如同真实机一样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利用该软件,再配合虚拟实验室建设所需的Flash技术、数据库技术、Active X控件技术,就可以搭建仿真的医学实验环境。

4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主要功能

建设网上虚拟实验室应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充分运用现有技术和成果,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并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交互操作的过程,强调情景创设的效果。具体而言,网上虚拟实验室应达到以下功能和要求:

4.1 自主学习

网上虚拟实验室要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应能使学生通过教学资源自主地完成课前预习、实验设计、实验模拟仿真、问题交流与探讨等学习活动。实验预习主要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模型和仪器等内容,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和预习思考题解答进行必要的评判。

4.2 网络教学

网上虚拟实验室应具有辅助教学、交互讨论、协作实验等功能。为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把授课录像整理为视频流文件发布于网络上,以视频点播的方式让学生观看。

4.3 网上实验操作

这部分内容是网络实验教学的核心,包括建立各个实验内容对应的实验模型,试剂、仪器的网络仿真模型,实验器材的模型数据库等。学生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选取必要的实验器材,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实验操作,观测实验结果,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

4.4 实验报告评阅

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实验测试后的分析和总结,是学生实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通过网络发送给指导教师,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环节,教师批改后将批改结果通过网络发还给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网上进行实验讲评,同时还可根据分析结果对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 结束语

总之,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是进行现代医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学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善高等医学院校现有的教学体系,提高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并将为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瞿曌.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高教论坛,2004,(2).

[3]叶翔鹰.电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3,(21).

[4]周翔鹰.基于VMware构建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

[5]刘菊明.虚拟现实与虚拟实验教学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3,(1).

医学实验室建设 篇11

[关键词] 检验医学;医学实验室;认可

检验医学[1] (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检验医学必须加速前进的步伐,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申子瑜说,最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和发展技术,管理要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2003年2月,ISO发布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成为医学实验室认可的专用准则, “医学实验室”在ISO 15189国际标准中的定义为: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

1 实验室认可对检验医学的推进作用

ISO15189对医学实验室的定义,从技术和管理要求两大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技术方面,对人员、设备、设施等要素以及检验程序和结果报告等要点做出了规定;在管理上,描述了实验室组织和管理、质量管理、服务意识要素等方面的要求。本院的各级医学实验室(临床实验室)也就是检验科都应按照ISO15189所要求的去执行。

1.1 技术方面

1.1.1 人员的变化 ISO15189对检验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检验工作不仅仅是接受标本发出报告这样简单的内容,还要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起的重要作用,显示出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上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的变化。这就要求检验科有高素质的人才。2003年10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检验医师的诞生。检验医师是检验与临床的桥梁,既懂临床又懂检验的医师才是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要求的人才。检验医师会更密切接近健康和亚健康状况人群,通过对人体营养物质代谢现场检验途经,对人们保健、预防、康复做出保健营养方面的指导。

1.1.2 新的仪器及新的技术的应用 当前,临床医学对于检验数据的依赖越来越强,检验医学的发展是临床快速诊断的重要保障。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TLA),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缩短了结果报告的时间。实验向快速、简便的方向发展,尤其以床边检测大大方便了患者。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飞行质谱)免疫标记技术,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的应用也给检验医学带来了新的方向,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机遇。

1.2 管理方面

1.2.1 科室正确的组织和管理是科室良性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 科室的管理要求科主任必须在检验科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不断的进步,创新,而且新医改提出把工作重点从治病救人向预防疾病转移,这样检验医学、体外诊断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这样就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ISO15189有助于检验科达到这些要求。

1.2.2 质量管理 质量是科室的生命。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适当的标本收集与运送以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如何从临床那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建议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2]。尤其是分析前的质控,数据显示2006 年国外医院实验室出现错误结果,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68.2%。ISO15189 中有很好的流程管理方法,可以做好与临床医师、护士的沟通,减少误差,确保结果的准确。

1.2.3 服务意识 一生从事检验医学研究的法国著名学者克洛德·贝尔纳[3] (Claude Bernard)说过:医学只有依靠实验分析这条唯一的道路,才能认识现象的确定性。第四届中国检验医师大会上也提出“检验与临床结合是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检验科不再是微不足道的辅助科室,临床检验的各项数据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检测成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2009年的H1NI甲流病毒出现后,用病毒分离鉴定及核酸诊断技术成为确诊甲流金标法。检验医学越来越来越凸显起在临床上的作用,向ISO15189所描述的“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同时也为健康人群的体检做出正确的评估。

循证检验医学就是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基础”的原则,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用当前最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其任务是向临床医师提供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证据[4]。丛玉隆也提到:“组合不合理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所以要对实验项目方法学研究、临床意义探讨,与临床共同寻求、制订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检验项目组合”。要发展循证检验医学,检验工作者要更多的关注检验方法的评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以及检验结果对健康的影响,更好的为患者和临床服务。

2 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

在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对认可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机构的通用要求》中对认可给出了最新的定义:“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2005年6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发布消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认可活动已被纳入《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相互承认协议》(ILAC-MRA)中,这就是说我国的临床实验室如果采用ISO15189实施质量和能力的管理,并且能够通过CNAL的认可,就表明的我国的医学实验室和国外的医学实验室在管理上处在同一水平,而且能被国际认可。

医学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认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检验医学进步的标志。医学实验室认可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医学实验室的质量、能力和安全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医学实验室是疾病诊断和防治的技术平台,其对疾病防控的意义不可估量。医学实验室认可是全球化进程的结果,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可以进行结果互认,避免了对患者的重复检测。

3 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发展

3.1 首个国家认可机构

1947 年,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认可机构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协会 (NATA), 英国、美国、新西兰、中国等相继成立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机构;1999 年 12 月, ISO 和 IEC 共同发表了 ISO/ IEC1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作为《实验室认可准则》,包括医学实验室在内的各行业的实验室开始了实验室的认可工作;2003 年 2 月, ISO 又发布了 ISO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成为医学实验室认可的专用准则。

3.2 我国的概况

2006年3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在京成立,可以对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CNAL 从 2004 年 7 月 1 日 起开始受理依据 ISO15189 的认可申请,解放军总医院( 301 医院)临床检验科经过 3 年多的积极准备, 2005年6月通过了由CNAL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成为我国第一家依据ISO15189为准则申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ISO15189已经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GB/T22576,将于2010年2月正式开始实施,ISO15189转化为国家标准将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在中国推行的一次里程碑。

4 结论

我国的医学实验室众多,彼此之间的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差距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我国现阶段,实施强制认可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是没有能力和条件进行认可的实验室,也要按照ISO15189的要求去执行,促进检验医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苑凤君.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8b).

[2] 丛玉隆,朱士俊. 检验医学面临的挑战与学科建设和管理.

[3] 廖育群.医学,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4.

医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建设 篇12

一、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现今国际上化学学科研究的前沿, 它的指导思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不再产生废物, 不再处理废物。从科学观点看, 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基础内容的更新;从环境观点看, 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看, 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 降低生产成本, 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强调的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从源头上来杜绝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实现医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途径

1. 集思广益、创造条件、尽量开设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实现绿色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药品得到比较明显的反应现象和准确结论的一种新型实验方法。微型化实验具有试剂用量小和成本低等特点。例如, 测定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实验, 常规实验中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的用量都是20ml, 采用微型化实验可将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的用量减小到2ml, 只是常规用量的十分之一, 不仅节约试剂90%以上, 而且实验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并且减少了实验时间, 降低了能源消耗, 符合低碳环保的现代环境理念。再如, 很多性质实验, 原来都是用试管来进行, 采用微型实验, 可用点滴板来代替试管, 使试剂的用量由原来的几毫升减少到几滴, 大大降低了药品的用量, 特别对毒性大、药品贵、耗量大、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尤为重要, 它大大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2. 采取多种手段, 实现医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设仿真性、互动式医学化学实验是医学化学实验的重大进步, 可用来模拟毒性大、费时、危险性较大及试剂、设备较昂贵的实验。它的运用既保护了自然资源, 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 寓教于乐, 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模拟仿真操作错误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直观形象, 教学效果良好。如乙醚蒸馏实验,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把错误操作演示出来, 使学生看到不当操作可导致乙醚燃烧、爆炸, 加深学生对乙醚性质的理解, 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不正确或不规范的操作可产生的严重后果, 让他们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工作态度, 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有些实验在医学院校因条件限制不能开设, 如很多合成实验占时太长, 分子蒸馏、超临界萃取等实验需要很多贵重仪器;有的实验反应速度太快, 如钾与水的反应, 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实验现象;有的现象不明显, 如电解实验等等。对这些比较特殊的实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或模拟放大实验的过程, 都取得常规实验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3. 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在医学化学实验中, 很多实验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很多情况下前一个实验的产物就是后一个实验的反应物。如在医学化学的无机化学实验中, 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时, 常常会验证这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如果把这些实验进行合理的安排, 有效的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 重新将其设计为系列实验, 不仅会节约药品、节省时间, 并且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之间的转化。以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为例, 我们可以将实验内容设计为一个系列实验: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后, 加硫酸酸化,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了解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再滴入两滴硫氰化钾溶液, 观察血红色溶液的生成, 了解铁离子的定性检验方法;再加入少量氟化钠固体, 观察血红色的消失, 了解铁离子与氟离子的配位反应及常用的掩蔽铁离子方法;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氢氧化铁沉淀的析出, 了解配合物和沉淀物之间的转换;然后离心沉淀后加入浓盐酸, 观察沉淀的溶解及溶液的颜色, 了解氢氧化铁在盐酸中的溶解性;最后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合铁酸钾溶液, 观察深蓝色沉淀的析出, 了解普鲁士蓝的生成和性质。实验内容经过这样重新设计和改进后, 化学试剂的使用量和废液的排放量都大大减少,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各物质的性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选择药品用量少、环境污染小的简单实验, 通过巧妙的引导, 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方案,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污染, 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糖的性质”只是一个简单的性质实验。可以把这个实验改成“糖的鉴别”, 比如可以提出“怎样鉴别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怎样鉴别酮糖和醛糖”等等。

4. 强化专业特点, 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结合医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 可增加与医学联系比较紧密的、实用性及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如“鲜牛奶酸度及钙含量的测定”、“扑炎痛”的制备;这几个实验不仅是比较环保, 而且学生的兴趣较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又如在医学化学有机实验中, 开设“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原料是茶叶, 提取溶剂是无毒的乙醇, 并且可以回收利用, 废弃物是浸泡过的茶叶, 是绿色无害的, 并且学生对“咖啡因”较感兴趣, 实验效果较好。再比如将“重结晶”“熔点的测定”及“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合并为一个实验;将“酸度计的使用”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合并为一个实验;将“葡萄糖旋光角的测定”与“葡萄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合并为一个实验。学生在一次实验课中完成几项实验内容, 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练习更多的技能, 并且强化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个实验做下来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和医学、药学联系的理解, 对理论课的学习也提高了兴趣。合并实验本身既节约时间, 又保护环境。

5. 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环境保护问题己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环境意识己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把环境保护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很多人的观念中, 保护环境是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 与我们没有丝毫关系。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尽快认识到环境的改变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我们用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生活方式。环境意识应从娃娃抓起、特别是加强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 提高国民素质, 让环保、低碳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生活习惯。

我们应该意识到绿色化学在我们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践行绿色化学教育理念, 积极推动实施绿色化学实验, 增强环保意识, 树立环保观念, 为全面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工作。

摘要: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努力践行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为实现医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可采用微型化实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加强设计性实验及精选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案等方法来减少化学污染。

关键词:医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改革,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7, (6) .

[2]周宁怀.微型化学实验[J].大学化学, 1990, (5) .

[3]周云, 唐亚文, 陆天虹.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4, (4) .

上一篇:道路试验系统下一篇:控制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