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2024-10-05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通用12篇)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1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开展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建立一套与实验教学管理、发展相适应的, 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以临床本科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拟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 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 将该质量监控体系运用于临床本科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对该监控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验证。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和设计问卷调查表,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设置合理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监控点; (2) 通过系统分析论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 (3) 完善实验教学信息网络, 建立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4) 分析整理资料,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并将该质量监控体系运用于临床本科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置实验组 (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和对照组 (未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 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操作测试、实验理论测试成绩、5次平时实验中的实验成功率、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评分, 从而评价该系统实施的成效。

2结果

根据反馈信息设计出了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 并将其应用于我院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结果显示:实验组 (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期末操作测试、实验理论测试成绩、5次平时实验中的实验成功率、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 (未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P<0.05) 。

3讨论

3.1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解决轻视实验教学的必要措施。根据评价指标, 还可以优化课程设置,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更新实验教学手段, 增强创新意识, 促进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通过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还可以根据实验课程和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提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过程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3.2.1 确立全员质量责任意识。

全体人员都要确立质量意识, 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 认识到: (1) 实验教学质量贯穿于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论证、实验准备、实验授课整个过程, 而不仅限于授课环节。 (2) 实验教学质量应当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改进来实现, 应该把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质量监控结合起来, 进行动态管理。

3.2.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1) 专家评价:建立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让专家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 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作出判断, 并及时反馈。 (2) 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两个方面。学生对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室环境、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执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评价主要是, 对学校在实验教学开出的条件保障方面, 如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设备先进性以及实验室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能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同实验室建设结合在一起的, 是提供给教学管理部门最直接的反馈意见。 (3) 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涉及对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及相互间的评价。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每一次实验课的授课过程, 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 从实验预习情况、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经费投入、激励机制等方面。教师是实验教学实施的直接组织者, 他们依据课程目标和实验室的条件制定实验教学目标, 设置实验内容, 组织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教学教师最清楚实验条件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 实验教学教师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是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改进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准备工作的评价, 包括仪器设备的状态、实验用品的准备、药品配制的精确度、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否等。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责任心, 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能否起到积极主动的指导作用等。

3.2.3 建立实验教学信息交流系统, 完善实验教学信息监控体系。

建立和健全实验教学信息反馈体系, 全面准确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一支学生信息员队伍, 让他们发挥学生、教师与实验室的纽带作用, 并及时地把实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到教师和管理部门。

总之,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 它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合作。校领导和实验教学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监控体系中的各要素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监控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 尤其是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实验教学直接参与者、实验室人员重要地位与作用。根据整体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 实验教学独立于理论教学, 要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提高实验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引导其尽早走上实验教学的“前台”。同时,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验教学实际, 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与学校整体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 使各类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 还要正确处理好监控与被监控对象之间的关系, 做到“以人为本”, 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中心, 不断激发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目的不是对某个部门或个人工作态度的置疑, 而是通过监控加强教学管理部门、实验教师及实验室人员、实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掌握实验教学动态, 深入了解教学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 不断总结, 积极修正, 促使学校的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钦凤, 李伟, 徐惠, 等.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6) :99-100.

[2]陈绍坤, 余红, 刘岚, 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4) :634.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2

[摘要]为了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对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常见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从建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师资队伍、规范实验室用品、完善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手册、增加多媒体教学和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重视度等几个方面分析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2(c)-0138-03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伴随着探究技术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与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众多领域交叉、融合,是提高探究技术水平和人才质量的一门重要学科[1],因此,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院校,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目前,我校仅对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本文总结了一些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人民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主要特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基础学科,以核酸和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短短几年,无论是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患病风险的预测与评价,还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医疗的开展,都愈来愈依靠和依赖分子生物学[2],常见检测内容包括微生物检验[3]、肿瘤诊断[4-5]、遗传病诊断[6-8]和人体各类免疫疾病[9]等。

临床中应用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項目很多,但目前学院针对医学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项目有限,例如小鼠肝组织DNA提取和保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核酸,PCR技术等。然而,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仅结合学院现有的条件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项目,内容陈旧,技术简单,缺乏临床结合,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分子生物学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我们作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医学分子生物学重视程度的增加,这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学生应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设计实验紧密结合临床,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目前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不足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21世纪研究的新兴学科,主要以核酸和蛋白质分子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的投入要求较高,然而目前学院对分子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通常与其他学科共用实验室,实验环境达不到标准,仪器共用、陈旧且破损,使得分子实验不能顺利开展;分子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分子实验试剂和耗材均需进口,价钱昂贵,在实验试剂和耗材使用方面不能满足人人均有,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实验,降低了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积极性。分子生物实验均需要低温高速离心,为了提高分子实验结果的成功率,低温高速离心机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必备的,且每个教室最少配备一台低温高速离心机。在核酸电泳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溴化乙锭(EB)或其替代物染色,而溴化乙锭为强致癌物质,因此,实验室需要设置EB专用实验台,避免学生操作不当引起实验隐患;对于核酸电泳结果均要在紫外灯下检测,紫外灯下不利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结果,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学院应在学生教室配备多媒体,将每个实验结果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创兴型人才,学院应该加强分子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单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相应仪器和耗材的采购应给予大力支持。

2.2实验用品准备不规范

分子生物学实验对试剂和耗材洁净度高,且试剂名均为英文,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在学院的开设时间较晚,现在从事分子实验耗材准备的老师专业和英语水平有限,在实验试剂、耗材和仪器准备过程中空难重重,且准备不全面,影响实验的顺利开展。为了促进分子生物学实验顺利进行,降低实验准备中试剂和耗材的损失,实验室或代课教研室应对实验技术老师进行规范性培训,如RNA提取过程中使用的吸头和离心管均为无RNase,学生实验开始前应组织实验老师了解实验条件的严格性,在口罩和手套配备齐全的基础上,将吸头放置配套的吸头盒内,而不是随意将吸头倒在一次性手套上,这将误导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学院也可以相应的引进分子生物学背景的实验技术老师从事教辅或教学工作,这对于分子生物学实验顺利而准确的进行起到重要作用。3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心得

3.1完善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和指导手册

分子生物学是跨越生物、医学、农学乃至药学的一门新型学科,优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离不开与相关专业的紧密渗透[10]。目前我院仅对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发展方向设计实验内容。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才能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目前教学中,只能依据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的变化,结合教学老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开展一些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而忽略了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特色的实验内容。由于固定的实验材料和内容多变,没有完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手册,这使学生对即将做的实验毫无头绪,降低了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3.2建设师资队伍

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解析与教学老师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是确保良好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们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的老师分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学基金、省级教育厅课题以及校级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且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较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巧妙灵活的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分子实验内容。但是分子生物学内容和技术更新换代,学院可以提倡或执行“送出去,引进来”的政策,让教师得到全面的提高,让学生拓宽眼界享受先进的知识课堂。

3.3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技术学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均表现为消极,应付的心态。导致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不重视态度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了解到分子生物学在临床或是研究生生活中的重要性。目前,我们教授的学生为大三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思考能力,对自己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划,为了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重视程度,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比如医院,检测单位或是一些科研机构,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中重要性以及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也可以举办学生经验交流会,让学院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实习的学生或者读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分享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分子生物学由衷地热爱。

3.4增加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已成为理论课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较少。分子生物学是通过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11]。其内容抽象,枯燥无味,实验结果无法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1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难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过程通过动画、幻灯片和视频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大肠埃希菌质粒的提取和检测,PCR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快速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实验结果检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检测的结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讨论,给出依据并提出相应的答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討论结果,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给出正确结果。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展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3.5 开放实验室(先发表后付费带写带发教育、医学等论文,微,信***,扣,扣1324725251)

要想成为一名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具备活跃的创新思维。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实验室可以结合实际课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查阅文献,巩固理论知识,应用实验课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临床疾病设计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13-15],同时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和重视。在开放实验室期间,至少安排一位指导教师,既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学校仅对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开放分子生物实验室,不仅让已学习分子生物学的专业的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实验课内容,也为其他医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创新平台。

3.6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生命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学校的教师均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学生可以适当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了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也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将学习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结合临床设计实验,大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科研和教学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思维[16],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3.7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常规的实验成绩评定是根据学生提交纸质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定,然而,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不仅仅评定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考察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分析结果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将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成绩评定内容分为实验理论测评和实验操作技能测评,实验理论测评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内容的应用,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并加深对分生生物学的认识;实验操作技能的测评: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经过观察实验课堂学生的表现,部分同学主动参与到实验课堂中,而其他同学仅仅是旁观者,通过实验成绩评定的改革,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已经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医学检验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良好的实验环境,必备的实验仪器和完善的实验体系结合先进的、可持续的检测技术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3

摘 要:综合性实验以其连贯性和系统性强、信息量集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综合性实验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科研小课题”之称。因此,探索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改革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对于大大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成效,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实验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综合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39-02

理论联系实践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教学内容的陈旧、实验教学方法的落后与不断更新的理论、技术方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因此,对实验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而如何加强和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教学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是完成实验教学的必要保障。欲加强实验平台建设,首先要增加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配制完善的实验教学相关仪器设备。比如:细胞培养、RNA干扰、R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Western-blot等实验,需要配制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冷冻离心机、PCR仪、紫外观测仪等设备。其次,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实验教学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水平层次,因此,如果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比如:定期选派教学骨干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举办学术讲座等。并且,大型精密仪器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更新技术方法。最后,要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包括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完善等。

2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2.1 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往往比较繁琐、耗时较长,单纯依赖课堂实验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内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以讲授实验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的示范教学为主,学生则以3~5人为一组,采取分工协作的模式进行实验,分别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及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如遇问题学生可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可根据问题的个别性或普遍性进行详细解答;课外学生可成立兴趣小组,针对不同的课题进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等,如遇问题可和教师进行电子邮件沟通或现场交流等,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的联系交流,这样就可以改变课内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又解决了课内时间有限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知识方法不断提高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实用性实验,让学生不断参与科研型实验当中。在实验教学中发现,验证性实验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未做实验已可预测结果,常导致学生机械性操作、照葫芦画瓢,这是理论课程附带实验的模式[1]。而科研型的实验相对来说实用性更强,学生的兴趣性较高。一方面,可以吸收一部分同学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在开设实验课程的时候加入和科研紧密相关的内容,如尝试的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通过让学生使用“分-切-接-转-筛”的方法构建某个目的基因的重组体,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检测构建成功的重组体,并进行后续功能实验,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实验的实用性。这样将科研中常用到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学生的实验当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知识方法的不断提高和更新。同时,还在积极探索跨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希望实验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将实验的研究应用到临床当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2.3 开放实验教学,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开放性实验教学,即学生不受实验室、实验学时和实验教材的限制,根据科研需要或学生兴趣设计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或帮助下完成实验[2]。开放实验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区别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不同,思维模式不同,管理方式不同[3-4]。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了3年的开放实验教学尝试,采取学生进行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课题设计、教师指导补充的方式,每次接受3~5组(4~6人/组),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动完成者,包括所有试剂的配制、仪器的操作等均有学生完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的责任心,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感。通过3年的开放实验教学,学生共撰写论文15篇,发表论文9篇,其中有13人次的毕业论文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效果。

3 加强合作交流,实现综合创新

合作与交流是学科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在技术方法日益更新的今天,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以及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与一般性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并不是单纯的教学长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深度和广度上的改变,其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学校近年来的整合课程为综合实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机会,将相关基础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加以综合、优化,建立起了基础医学概论。同时,实验教学也得以整合,为深化综合实验的内涵和探索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提供了帮助。通过不断探索和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近几年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同时,实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4 结语

只有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够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综合性实验以其课题设计灵活、技术方法多样、实际应用性强等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效果,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然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大家不断拓展思路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延梅,杨清伟,周富春.高等学校开放式教学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2(2):6-8.

[2]杨银峰,朱月春,王昕,等.虚拟实验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33-136.

[3]余万桂,鄢进,张道明,等.协同教学模式在医学技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18-1020.

医学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4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为学生学习临床各科传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而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对病原生物学又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 还要学习一些基本操作技术等。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必须着重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力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独立操作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及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是实验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所在。为了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 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以期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并可合理地评定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1改革实验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须对过去的试验进行改革和调整。

过去, 传统的实验内容多属于验证性, 即以验证已知的基本理论为主。例如:培养基制备、分段画线、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消毒灭菌、革兰氏染色、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等等。内容分散, 每个试验之间似乎都没有联系, 而孤立存在。学生对这样的实验不感兴趣, 激发不出学习热情。

现在将这几个实验综合设计为病原性球菌和病原性肠道杆菌系列试验。从制备培养基开始, 用标本 (如脓汁和粪便) 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 革兰氏染色, 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将其中原本分开单独进行的消毒灭菌、培养基制备、分段画线接种及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实验紧密地结合成一个系列试验。实验开设的时间可稍靠后进行, 以保证其能与细菌各论的理论学习的协调, 以及系列试验的连续性。先将教学班分成几个实验小组, 由教师给出这一系列试验的流程、时间安排、实验目的等, 每个实验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据此制定相应的试验计划。完成实验的时间除了实验课也可以灵活利用课余时间, 按学生事先制定的试验计划进行。当然, 这要求实验室及有关人员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 保证材料和标本的供应,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操作, 自己观察试验结果。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趣味性、实用性, 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能动性、自主性等, 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试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操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 过去的传统做法:上课时, 教师首先把试验内容、方法、步骤全写在黑板上, 然后再给学生联系理论课内容详详细细地来一次小讲课, 有的还要做操作示教, 等教师讲完了, 实验课的时间也过去了一大半, 这时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做一遍试验。试验结果是千篇一律。学生根本不需要预习, 也不需要去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及可能出现问题等, 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造成学生做试验、完成实验报告不认真。留在头脑中真正的东西太少了, 结果上几次实验课后, 学生仍不能独立操作和分析试验结果, 更不能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 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积极性, 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针对存在的问题, 实验课取消了小讲课, 采取启发式教学,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前要进行预习, 学生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上实验课时,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 让学生自己讲出试验的原理和目的。然后教师把试验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或以提出疑问的方式提出学生本次试验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分析、总结自己的试验结果。这样, 学生每次试验都积极主动参与, 感受到实验的乐趣, 会非常认真地准备、思考、操作。

有关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过去是采取教师做示教, 几十名学生全围在教师身边看, 要看清楚教师的正规操作方法是很困难的。现在利用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重复演示, 学生看得非常清楚。另外,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染色性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出来, 既生动又形象, 教学效果非常好, 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3改革实验报告的考核

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 是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映。它不仅是对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 而且是一种教学反馈。因此, 每次实验后要求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与方法、结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与实验失败的原因, 写成书面形式的报告。对每次的实验结果要先让每个实验小组充分讨论, 查找相关资料, 不管是正确的结果还是有失误的结果, 都对其给出合理的解释。然后教师应利用相关的实验结果, 对试验操作进行讲评, 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实验结果不正确的, 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纠正错误。例如:病原生物学实验中, 对细菌的接种纯培时, 因学生“无菌操作”观念树立的不牢, 无菌技术不过关, 试验材料很容易出现被空气中的杂菌等污染, 很难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教师不仅要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而且还利用这一试验结果, 结合实验室和临床无菌技术的要求来阐明无菌观念、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最后按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的考核不依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惟一标准, 对因实验失误导致实验失败的同学, 只要能仔细分析、找出失败原因, 仍应给予肯定。主要应考核学生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有无全面系统地分析整个实验过程。这样, 在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中, 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起来,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引导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 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愿意动手操作, 积极参加实验课, 学习态度也认真起来了, 同时学生逐渐养成了严谨的科学作风。

医学细胞生物学怎么学 篇5

2、易化扩散:一些亲水性的物质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3、内在膜蛋白:其主体部分穿过细胞膜脂双层,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三种类型。

4、脂锚定蛋白:这类膜蛋白位于膜的两侧,很像外周蛋白,但与其不同的是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

5、肽键 :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6、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在蛋白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于肽链主链内的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地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

7、转录:基因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 的过程,即将DN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转变为R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的过程。

8、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9、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些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的转运过程。

10、吞噬体:细胞摄取较大的固体颗粒或或分子复合物,在摄入这类颗粒物质时,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将颗粒包裹后摄入细胞,吞噬形成的膜泡称为吞噬体。

11、胞饮体:质膜内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包围液体物质而形成。

1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的过程。

13、细胞外被: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被称为细胞外被。

14、胞质溶胶:是均匀而半透明的液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5、细胞内膜系统:是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系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16、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主要是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上氨基基团的结合,所以亦称之为N-连接糖基化。

17、初级溶酶体:是指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

18、次级溶酶体: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

19、自噬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来自于细胞自身的各种组分,或者衰老、残损和破碎的细胞器。

20、吞(异)噬性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源于细胞外来的物质。

21、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 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

22、呼吸链:由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或释放H+和e_ 的化学物质在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关联的链状。

23、信号肽:普遍存在于所有分泌蛋白肽链的氨基端,是一段由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氨基素酸组成的疏水氨基酸序列。

24、O-连接糖基化:寡糖与蛋白质多肽链中丝氨酸残基侧链的OH基团结合。

25、核孔复合体: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在核孔上而成的蛋白质分子复合物。

26、核型:指某一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现,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27、核小体:DNA片段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的染色体的基本单位

28、核纤层:是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是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的多功能网架结构,由核纤层蛋白组成,其在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与核膜重建及染色质凝集关系密切,并参与细胞核构建与DNA复制。

29、细胞骨架 :是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对于细胞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着重要作用。

30、微管结合蛋白:在细胞内,同微管相结合的辅助蛋白,与微管共存,参与微管装配。由碱性的微管结合区域和酸性的突出区域组成。

31、中心体:在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过中心粒和中心粒 旁物质。

32、微管成核期:微管成核期是α和β微管蛋白聚合成短的寡聚体结构,即核心形成,接着二聚体在其两端和侧面增加使之扩展成片状带,当片状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成一段微管的过程。

33、细胞分化:由单个受精卵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将个体发育中形成这种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 化。

34、减数分裂:是发生在配子成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由两次分裂组成,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比减少一半,利于维持有性生殖的生物上下代遗传稳定性。

35、有丝分裂器 :中期细胞中,有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

36、星体:中心体周围放射状分布着的大量微管与中心体一起合称星体

37、联会复合体:在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沿纵轴方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构称联会复合体。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还有DNA、RNA等。

38、细胞周期:细胞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规律性变化。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篇6

【摘要】为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针对我校医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学 体会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建设点项目(陕教高[2010]13号-37);延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YDJG-ZD2013-0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9-01

细胞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又与医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细胞生物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以人体细胞为研究对象的细胞生物学,是医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是引导医学生逐渐踏入殿堂的启蒙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课时又少,加之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尚处于适应阶段,这些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内容更新快、综合性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为此,近些年我们就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多元化教学的改革和探索。现介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课程多,但本课程课时少

医学生在校学习课程非常多,学习任务重,而课程课时安排就显得很少。我们学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课时24-30,实验课时12-20。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该课程的特色与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详细讲解。比如“细胞的基本特征”、“真核细胞的结构”两章内容,是细胞生物学中的独有的,也是重点的内容,同时也是《组织学》、《病理学》的基础,利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还有许多内容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着重进行讲授。

2.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针对本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强、较为抽象的特点,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以其画面生动、图片清晰直观等特点[1,2],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的显微和超显微世界,既有静态的形态结构,又有动态的功能表达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细胞生物学教学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变为“宏观”,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既能解决课时数少、学生人数多的矛盾,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法,减慢授课速度,学生多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跃了学习气氛。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授课模式。如在“细胞分化”一章的教学中,既要讲解分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还应讲解新进展及其医学应用。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相关图片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细胞生命现象,大大的丰富了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教学方法使用的是否合适,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上课前,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引领下,围绕不同内容而提出问题,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细胞生物学教学要体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关性,而细胞的结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更是无法把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联系起来。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讨论手段,教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展示和讲解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而引出生理功能,学生也能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打破过去呆板的教学模式[3,4],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奥秘。如在讲解“Na-K泵运输物质”的过程时,如果只用文字讲解,很难理解,可以记住多媒体图片和flash动态演示来解释,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另可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引导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5]。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并且知识涵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需要。我们就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进行的多元化教学改革和探索,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本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马朋,曹同涛,刘乃国,等.细胞生物学教学中PBL结合LBL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28.

[2]许莉,高涵,孙超,等.科学使用多媒体CAI课件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5):604-605.

[3]赵芳芳,刘勇,刘婷婷,等.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864-865.

[4]张小萍,魏玲,孙丽娜.《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205-207.

[5]王宏梅.医学生物学教学习题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53-54.

作者简介: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7

一对象与方法

往届本校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为几个技术性简单小实验的集合: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基因组DNA的定量分析、血清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教师以课后个人上交的验证性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考评。学生反映形式枯燥、缺乏热情, 教学效果欠佳。从2011届起, 本中心选用了易引起人们普遍困惑与好奇的分子遗传学角度连续实验:人外周全血D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指纹分析。仍延续验证性实验报告的考评形式。学生认为, 兴趣有所提升但仍然程序化。因此, 本届教学对象为泸州医学院2012届医学检验本科专业89人, 不仅沿用上述连续实验, 且给定这个综合实验题目的原理方向, 由学生自主选题, 拓展发散设计一个全新的实验流程。具体方案如下: (1) 课前一月, 提供实验题目, 告知学生选题, 设计、修改实验, 教师论证。 (2) 课前两周, 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方案, 准备实验和做预实验。组织学生开会, 通知实验课规章制度及有关事宜。 (3) 进行实验课教学, 师生积极配合完成连续实验。 (4) 课后两周, 学生以自由组合团队为单位提交设计型实验报告, 教师考评。

二团队与报告

倡导自主原则, 有学生自由组合团队25个, 团队成员人数由1~6人不等, 以2人、4人、5人团队居多, 符合团队组建最佳配置原则。课后共收回自主设计型实验报告26份。内容主要涉及检验专业临床常见的人类遗传疾病基因诊断、检测及分析, 大体反映了学生对多发遗传疾病的兴趣所在与关注程度。自主设计型实验报告主题分布, 见附表。

三评价与分析

笔者同时收集了学生交回对此次教学改革感想的书面反馈83份。他们以切身感受表示在这次设计型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堂中收获很大, 其中, 重点详细地对比论证了验证型实验教学与设计型实验教学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1. 验证型实验教学优点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及仪器操作等一目了然 (20.5%) 。有教师和书本指导, 省时省力 (19.3%) 。在实验过程中回顾、总结、提升 (18.1%)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16.8%) 。经典完美, 理论与实践融合 (10.8%) 。培养学生认真上课、规范记录的学习态度 (8.4%)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教师批改效率 (4.8%) 。标明注意事项与禁区, 安全可行 (2.4%) 。

2. 验证型实验教学不足

按部就班, 扼杀自主创新能力, 束缚思维全面发展 (42.2%) 。有实验指导等现抄现用, 千篇一律, 枯燥乏味, 做无用功 (37.3%) 。仅关注实验数据与结果, 忽略实验目的、原理和意义 (7.2%) 。照本宣科, 严重缺乏个人对实验的看法和观点 (6.0%) 。教师主导, 学生依赖 (6.0%) 。

3. 设计型实验教学优点

激发创新思维, 充分发挥想象力 (78.3%)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积极性, 促使独立思考, 提高学习效率 (75.9%) 。锻炼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自行收集、筛选、归纳、整合资料的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信息能力, 跨学科学习, 拓宽知识面 (65.0%) 。增强对基本实验技术复习理解、巩固完善、串联运用的能力 (60.2%) 。促进交流讨论, 培养大胆提出观点、谦虚听取意见的习惯, 集思广益, 共同进步 (42.2%) 。正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练习组织、分工、协作能力 (26.5%) 。顺应发散思维, 学以致用 (25.3%)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0.8%) 。锻炼心理素质, 在失败中成长 (8.4%) 。体会科研魅力, 为以后深造打下基础 (6.0%) 。形式多样化, 体现教育人性化, 鼓励自主创新的初衷, 跟上了时代步伐 (4.8%) 。增进合作伙伴感情, 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4.8%) 。从崭新的角度看待科学, 考虑更周全, 角度更多元, 更注重细节, 更加深印象, 将书本知识与自身领悟相结合 (3.6%) 。发现困难点与关键点所在, 利于重点攻关 (2.4%) 。报告书写更自由化, 步骤更细致化, 信息更全面化 (2.4%) 。

4. 设计型实验教学不足

知识面狭窄, 思维局限, 考虑问题不全面, 导致设计目的不明确, 设计步骤不成熟, 设计过程不严谨, 细节处理有偏差, 实验报告缺乏可信度 (48.2%) 。未将设计的实验真正应用于实验操作, 无法在实践中分析实验, 无从用实践证明其可行性 (24.1%) 。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耽误其他课程 (22.9%) 。缺乏自信, 感到压力, 因之前对科研无相关经验而畏惧具体实施 (20.5%) 。大量资料、数据来源于网络, 无从考证其权威性和科学性 (20.5%)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缺少修正和改进实验报告的机会 (15.6%) 。小组分工方式存在弊端, 因分工不均学生之间难以对比考评 (10.8%) 。团队内部有意见分歧, 人际关系需要磨合 (8.4%) 。难以巩固经典实验 (9.2%) 。增加教师的批阅工作量, 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6.0%) 。设计选题的范围过于抽象宽泛, 缺少方向性 (4.8%) 。实验报告的篇幅较长, 行文散乱无条理, 后期汇总有难度 (3.6%) 。考察了思维创新能力, 未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2.4%) 。

四讨论与结语

综上所述, 根据课后对教学效果的跟踪反馈, 学生皆认为传统验证型实验教学因其强迫、被动、灌输、重复的模式而反感抵触, 虽具一定长处但弊大于利, 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因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果敢、挑战、激情、期待的模式而乐在其中, 是一次突破旧制、有所创意的“质的飞越”, 虽有一定欠缺, 但却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均给予赞同支持。在此次实战教学演练中, 能深刻地体会到:科教以人为本, 关键不是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知识, 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能力。培养学生脱离机械释放潜能, 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将兴趣和创造的钥匙放到他们手中, 应是大学教育体系的紧要任务。同时, 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必然产生漏洞和缺陷, 如何查漏补缺、彻底改观本校实验课堂的陈旧模式, 让师生共同参与规划、研制、实施与评价教学的全过程, 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秦崇涛、张捷平、王一铮等.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4) :102~104

[2]沈喜、冯虎元、浦铜良等.以“2011计划”为契机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5) :68~69

[3]杨艳、欧阳旭红、杨小理等.临床生化检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贵州医药, 2013 (8) :756~758

[4]傅俊江.精编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探索 篇8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实验室条件一般, 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 加上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 而进入高职院校后医学专业课的课时编排较少, 学生没有学习压力, 学习状态比较松散, 导致学生基础学习效果不佳, 学校要想在基础薄弱、课时不多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方法, 为社会提供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对当前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过去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所有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内容、实验过程都是由老师一手包办, 学生不用思考和动手操作, 教师会将所有材料试剂准备齐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步骤演示, 学生就会看到预定的实验结果, 整个实验过程毫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言, 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 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能得到提高, 实验课变成了观摩课, 学生不用自主思考和操作就能得到预想的效果。另外, 传统实验课的课堂内容多是课本已经描写了基本原理、内容、方式、结果, 实验只是一个验证已知的过程, 只是理论的辅助工具,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2. 生物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医学生物学由于受学习课时的限制, 教师必须要精心挑选实验内容, 选择最符合学生需求, 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改革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 实验内容不能偏离理论学习的轨道,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过程, 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第二, 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将有限的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让他们对医学生物学感兴趣, 愿意学。第三, 实验内容的安排要以能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过程为目的。第四, 重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依据这四条原则, 我尝试删除了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观察, 增加了稍有难度的动手制作的内容, 如有丝分裂标本制作、减数分裂标本制作、人类正常性状的调查报告、人类皮肤纹理的观察与分析、遗传病录像等内容。而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观察实验则留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经历了实验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课变成了综合性的实验课, 在传统简单的实验内容中提升了难度, 既能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3. 生物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第一, 调查研究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 有些内容是无法完成的。如人类皮肤纹理的观察与分析、遗传病和生理缺陷的调查报告等, 而这些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以“科研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以上调查内容。通过这种方法, 很多学生撰写了内容充实的调查报告,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对此活动都积极参与。

第二, 开放式教学。学校应当将实验室开放, 让学生能自主的利用业余时间去探索去实践, 这样既能克服上课时由于学生多仪器少出现多数学生操作不到的情况, 也能避免因为课时少出现学生基础掌握不牢固的情况, 让学生更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锻炼了独立操作的能力, 并且学生还可以去实验室开展创新实验研究, 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还能促使血学生查阅资料拓展视野。

4. 生物学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手段依靠的是教师的讲和板书,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课堂, 对于医学生物学的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整理成幻灯片课件, 配上主观的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 也可以将实验的内容和过程通过幻灯片播放出来, 即能直观的演示出来, 又不耽误学生的动手操作, 教学片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比对作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 教师就可以采用丰富的图片和动画, 让抽象知识变得生动易于理解, 比如讲授人的染色体标本制作和DNA的提取方式时, 单纯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但是通过幻灯片的演示, 学生就会感觉知识变得生动多了, 不仅能提升学习兴趣, 还能帮助学生牢固记忆。而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内容或者实验方案, 教师就可以反复播放让学生观看, 不仅比老师口述要清晰省力的多, 节约讲课时间, 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5. 实验考核的改革

传统的医学生物学实验考核成绩是实验报告+期末实验考试, 二者各占一半的比例共同计入实验总分。但传统的考核模式存在不科学的因素, 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真实水平。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将原来实验考核成绩改为随堂测试+课堂表现+期末实验考试 (课堂表现包括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课堂实验报告、认真回答课堂提问, 并参加教学活动) , 三者按30%、40%、30%的比例共同计入实验总分。对于实验报告的填写除了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认真分析外, 还要自行填写清楚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过程、结果等, 再由教师进行评阅,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实验理论, 并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张小莉, 梅雪, 江华.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育[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0:943-945.

[2]侯燕芝, 文朝阳, 马惠苹, 陈曦, 王庆松.深化改革建设医学生物学实验精品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03:133-135.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9

1 教改的总体思路

实践教学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尤为关键[2]。在教学改革中更新课程内容,严格教学管理,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开设综合性实验,为学生创造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这些技能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1.1 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3,4,5]。对接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生来讲,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有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实验方法。本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已学过生物化学,接触过核酸和蛋白质的一些基本概念,也做过一小部分核酸实验,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实验技术还未了解,也觉得很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非常关键。近年来出版了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包括《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经分析本校选用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曲萌等编著),这本教材比较适合实验课时较少的专业,该教材综合了核酸和蛋白质实验部分,所提供的实验方法不仅有详细解释,而且会有举例说明,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1.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知识整合,强调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大学结束后仍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强调能力、知识、素质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不得弄虚作假[6]。

2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引导

2.1 优化课程内容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原理等实验合并为一门课程的实验,在所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亲自接触实验内容,既学到了适应时代前沿的技术,又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实践和动手能力[7]。而实验内容是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核心,由于本校动物医学专业在第二学年开设该课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有限,实验课时较少,合适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将相关的知识与实验技能结合起来,运用到科研实践中[8]。在实践中注重与动物医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性保持同步,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4]。此外,还应强调与动物医学专业相关学科的交叉以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讲解核酸分子杂交为例,实验课本上大量讲述杂交的条件、具体步骤以及影响因素,但是对实际应用方面提及较少,因此授课时可适当进行扩展,在掌握该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生物芯片(蛋白芯片、基因芯片)用于疾病快速检测,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

2.2 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改革

在设计分子生物学实验时,实验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优化实验课程体系,重组实验内容,将相关课程的实验联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强调实验的连续性,整个实验采用了系统性连续实验,是比较完整的科研过程,这样还可以较好地开发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将针对实验设计进行详细介绍,例如,综合实验一,克隆目的基因。其实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分子克隆基因的实验原理及流程。在给学生讲解实验理论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所选择的载体上,即整体实验流程中会用到哪些所学的基础实验。问题一:如何获得目的基因?解答:要用到PCR扩增技术。问题二:PCR扩增需要有模板,如何提取模板?解答:DNA或RNA的提取方法。问题三:如何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在载体上等。根据这些实验思路,将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调整为:实验一,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DNA浓度和纯度的鉴定;实验二,PCR体外扩增基因及PCR产物的纯化;实验三,宿主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四,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在载体上,转化至宿主感受态细胞;实验五,重组质粒的筛选;实验六,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实验七,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这些小实验如果让学生分开打乱顺序做,虽然也有实验结果,但是学生不会把它们串联起来,也不理解这些实验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作用,将它们设计为综合实验,一环扣一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2.3 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案的改革

本校动物医学专业给本科生创造了较好的科研平台,每年都有相关科研项目(神农/正大/友美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和本校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等)的申报,这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提供机会,也解决了课时较少的问题。由于接受的理论知识还不够,所以由指导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出题后由学生分组组织实验,从方案、拟定步骤、选定仪器设备、处理数据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改进

多数本科学生刚接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都不知实验如何动手,而且很多基础原理也比较枯燥难理解,在讲授实验原理时进一步增加多媒体教学学时,在幻灯中增加动画、实验图片、实验录像,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学生也很乐于接受这些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已收集到大量实验操作加入到教学中,如DNA或R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PCR扩增、Southern杂交、Nouthern杂交、斑点杂交等,这样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也可加深理解。

3.2 课前实验准备

将学生分组,鼓励每组学生在实验前积累资料,让他们充分利用时间,各自制作关于每个实验的PPT,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他们在实验中的团队精神。另外,还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以往是教师全全负责,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准备工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准备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掌握实验技巧。

3.3 设计实验提前开始

现在高校已增加毕业前生产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让更多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他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提前进入实验室以“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术,系统地完成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

3.4 开设讨论会

如果单纯是按步骤做实验并不能使学生对项目产生兴趣,可以组织大家开设讨论会,及时交流实验体会,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 教学条件与教学质量的评价

为了保障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校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高度重视,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购置了相关实验教学的设备,任课教师也需要具备从事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工作的经历。

以往关于实验成绩的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注重最后的实验结果,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动手、思考、团队合作等环节的考核,为此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评分采取了全面化的考核模式:考试总分百分制,其中实验技能操作(35%),考勤和纪律(20%),实验预习记录(15%),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报告(10%),课堂提问(10%),实验记录(5%),实验团队协作及公益劳动等(5%),这样既可以公正地衡量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身素质是保证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条件[9]。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查阅相关文献,阅读生物方面的杂志,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掌握最新前沿信息,把握最新研究方法和技术。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等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用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课件存在内容较多、实验过程复杂、动态过程难以制作等问题,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还是有难度的,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师有待提高相关专业知识。

6 结语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是新时期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实验结果判定标准”的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通过近3年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表明,综合性实验内容丰富新颖,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对分子生物学实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前准备及指导课件PPT的制作,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无论从考研成绩还是就业率及去向上都有了相当好的成效,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迟彦,季长清.《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07-208.

[2]高利臣,肖璐,冯涛.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99-102.

[3]文静,申玉华,赵冰.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2013(8):92-93.

[4]林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215-216.

[5]龚莉,周多奇.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6):210-211.

[6]徐启江,李玉花.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59-161.

[7]孙艳影,姚淑娟,孙艳,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9):121-122.

[8]倪郁.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2):147-149.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10

1 加强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病原生物学》的大部分实验课都需要利用显微镜, 特别是如何正确使用油镜, 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和最终结论的得出。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间过久, 会感到头晕、视物不清等表现, 久之会出现厌烦实验课等心理变化, 影响实验效果。所以, 实验课教师必须指导并教会学生使用显微镜油镜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以及正确认识所观察的实验标本, 形成并积极建立学生的形象思维, 使之能正确观察实验标本的基本特点, 加深对实验标本的正确认识, 从而在实验中掌握和获得医学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 应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保护方法以及工作原理, 针对学生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进行个体化或全体性的纠正。比如, 在观察标本片时, 教师为学生奋发标本片后, 要先讲清标本中应该看到的形态和结构的基本特点, 不该看什么, 让学生心中有数, 以有的放矢地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操作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技能。对于少数学生, 如果观察细菌标本时认识不清而又不能做出正确结论, 此时实验指导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 反复训练, 直至学生能熟练掌握认识为止, 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认识能力, 从而从感性和理性方面真正掌握医学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谦虚和诚实的品格, 切实提高医学教学和教育质量, 为将来的临床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精选实验项目,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设计实验课时, 我们本着以培养和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病原生物学》的学科教学大纲,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就地取材, 完成实验教学计划, 达到实验目的和学科教学目标。

如在革兰染色法实验教学时, 我们可以不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而利用学生自己口腔中的牙垢或其他部位的生物材料, 进行实验操作。这样, 学生们既能验证口腔及其他部位中的细菌分布情况, 又能掌握革兰染色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和临床意义所在, 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们明白了口腔内或其他部位中都有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明白了同一种生物材料为什么会存在多种细菌, 为什么在有多种细菌的前提下而不生病的缘由所在。这加深了学生对正常菌群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习兴趣。

再如, 在做粪便的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实验中, 要求学生各自取自己的大便作为生物标本进行实验, 对查出有寄生虫感染的学生进行系统驱虫治疗。通过学生自测检查, 激发了学生实验课的兴趣, 验证了理论知识, 同时还起到对肠道寄生虫病的筛查、诊治作用, 可谓一举多得。

众所周知, 微生物不仅在肉眼下不能看见, 而且在镜下观察仍不易辨认, 当有其他干扰因素共同存在时, 物象可能难以观察甚或消失, 影响到实验结果。因此,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 加深学生对物体形象的识记, 我们根据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批模拟病原生物标本, 由于形象逼真,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 在学生观察模拟标本的同时, 再结合观察实物标本, 提高了学生在镜下观察标本的能力。

3 带着问题学习, 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试想, 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如果教师示教过多或仅观看多媒体录像, 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必然减少, 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更不能达到实验的根本目的。为此, 必须通过积极大胆的实验教学改革, 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基本程序, 同步讲授实验课和理论课, 对实验课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及讲授, 使每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在实验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独立操作完成, 并真正实现独立操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实验前, 在黑板上或使用多媒体课件写明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并提出一环扣一环的适当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操作-讨论-问答-归纳等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在此过程中, 教师只起到辅导、启发等主导作用, 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独立操作和工作的能力。

如在“细菌接种法”实验教学时, 实验教师首先提出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人工培养的方法是怎样的, 有何临床意义等相关联的实际问题, 之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积极自觉地进行讨论, 提出一些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教师应解答和指导学生提出的共性或关键的问题, 力求做到有问有答, 有问必答或与学生共同探讨, 使之初步掌握细菌接种技术, 之后通过无菌操作技术的训练, 逐步使学生树立无菌操作观念。可以看出, 通过实验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使之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要做到以上要求,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和基本操作技能, 在任何情况下, 必须按实验规则规范化操作, 操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养成严格和细微的教风。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实际操作必做到须规范化、程序化, 必须以第一次实验课为起点, 一开始就要严格地抓起来。尤其是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随时纠正, 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下课前要当堂总结,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逐渐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风。这样, 有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操作能力,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 重视实验考核, 增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认识

实验教学作为《病原生物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避免单凭理论考核确定学生成绩的做法, 应根据学科的特点, 合理确定实验考核占学科考试成绩的比例, 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正确认识, 以免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验考核应通过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进行, 以达到预期目的。书写实验报告时, 要求学生画图清晰、数据可靠、卷面清洁, 对结果判断正确, 并说明判断的理论依据;要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分析, 得出自己的正确结论;文字精练朴素, 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应始终注意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11

【摘 要】“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资源共享课程的建立便为此学科的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网络平台以开放性和互动性等显著特点为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并完善提供捷径,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建设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也与基础医学的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细胞生物学问题。学好此门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为其他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及科学素养。自教育部于2003年[1]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各高校加大力度建设,并以此工作列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教研组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亦高度重视课程网站的建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了一些尝试及感想。

一、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基本原则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在医学院校一年级第一学期为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很多同学反映此课程内容较多,较深刻,在有限的学时数内掌握此课程并非容易,而且学生要从高中的学习习惯及模式中脱离出来习惯于大学的更为自主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大力度地推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有效更换学习模式,除了课堂上听取的教学内容,课下要花大量时间自主地学习相关内容及完善知识层面。而能够实现这一环节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运用目前发达的信息技术的网络课程模块。

为了运用的有效性及实际意义我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力争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上接触完整的教学环节及系统的教学内容及安排,有些课堂上没有掌握到的知识点可以在此得以补充。

2.体现了课程网站内容对课堂教学的补偿功能:学生可以运用课程网络平台的互动模块,在答疑或论坛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相关问题,会得到教师及时详细的回复、解答。在教学资料模块中的相关课外知识、案例及学科最新科研动态环节中获取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强调了课程网站的开放性及互动性:通过答疑、论坛、网络作业及网络考试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跟学生之间,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互动力度,从整体层面上提高教学质量。

4.力求做到了操作简便性及整体美观性: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收益,课程网站在设置安排模块时做到了简单便捷,方便学生及教师浏览资源,查询资料及参加互动栏目。在设计层面也追求网页整体美观性,浏览过程中给人舒适的感觉。

二、课程网络建设实践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有效运用,我们在课程网站建设中做到了分类明确,内容充实。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师资队伍简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教学录像、教学资料、第二课堂及互动栏目等十大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具体的分类及详细介绍。在此,学生可以对这门课有更深刻并系统的认识,可以明确不同教学形式的意义,具体实施内容及进展,合理安排复习和预习;观看教学录像巩固课堂知识;获取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扩充知识面;领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随时参与答疑及论坛环节,有效运用这个平台为遇到的问题寻求答案以及用网络作业和网络考试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实时评估。在网络平台建设这几年以来,我教研组每年对授课班级进行网络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测试,有效督促了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内容。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完善及更新各个环节之外,进行作业批改、考试评估及总结、在线解答答疑及论坛模块里的相关问题。

三、课程网络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建设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建设教师技术欠缺。

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必要的网络平台建设基本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对此,我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多次定期召开网站建设教师培训会,帮助建设教师解决技术瓶颈。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在课程中心网站上设立的“演示操作视频”效果良好,建设教师们很客观并迅速地学会相关内容,按自己的需要利用起来。

2.网站维护管理不及时。

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且还要从事科研,教师们有时很难做到课程网站的及时维护管理和更新,而不经常更新的网络平台会影响学生们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教师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要自觉定期抽出时间对其进行维护及更新。对此,轮班监管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保证网站内容的及时完善、更新以及互动模块的有效运行。避免出现静态网页[2],要实施动态监管,即学校有关部门对资源共享课程申报建立、中期考核及验收各个环节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要给予反馈及整改意见。我校有专门考察小组对所有的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实行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在监管上面做了大量工作。

3.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问题。

在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有时可能涉及任意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料上传到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或者自己的珍贵教学资料毫无保护的上传至网络,容易被他人抄袭利用。因此,在资源共享时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运用时标注来源或附加使用授权说明;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珍贵的教学资料,设置权限或设置只读模式等,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4.网站互动性欠缺问题。

在课程网络建设过程中时刻牢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在展现课程内容的同时,抓牢网络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时有效地为学生答疑并评估教学质量。

总之,网络課程建设要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并将课程网站的建设作为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评价内容。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要时刻体现着该课程的魅力所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其优越性服务于学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令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措施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2):101-104.

[2]李挺.当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浅析[J].实践与探索,2009(29):254-256.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篇12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 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制定“任务”,布置各小组按要求完成任务[1]。2008年3月-2011年12月,作者对本院300多名研究生实施TBL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此期间,医院发表的论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证实TBL教学是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之一。

1 综合医院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综合医院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实验室开放等方面不断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研究生分子医学实验基础薄弱。综合医院的研究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医学院,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医学院侧重基础和理论教育而忽略了科研实验技能培训,进入医院临床后更注重临床技能培训,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形成了一个空白地带,导致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对各种实验仪器生疏,也缺乏系统的实验技术指导,在拿到课题后,往往不知所措,需要摸索很久才能开展科研工作,这对研究生自身的成长和科研工作的推动都极为不利。

实验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脱节。学校的实验教学多以课程为单位,各个实验间缺乏关联性和连贯性,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连续性相矛盾;此外,学校的实验课多以传统实验方法为基础,虽然经典,但是与现代分子医学实验室大量使用试剂盒和改良的实验方法有很大差距,往往耗时耗力且与实际应用脱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实验教学内容滞后。随着分子医学的迅猛发展,新观念、新成果层出不穷,对于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及时帮助研究生把握最新的科研动态、科研进展,对于临床研究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在实验教学中,帮助研究生获得良好的科研思路,顺利开展临床科研工作。

TBL教学可以根据研究生实际科研工作中的研究需要和研究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根据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理论技术体系,设计能涵盖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性实验任务,使研究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完成实验,解决科研问题。近年来,作者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运用TBL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归纳如下。

2 TBL教学准备

2.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精选实验任务

设计合适的实验任务是搞好TBL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选择具有“引导性、典型性、临床研究相关性”的实验任务是我们的教学原则。针对科研工作中常用到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验技术,选择一个胃癌相关基因为研究目标,作为实验教学任务的一条主线,从各种研究方式入手,对该基因展开全面研究。通过任务之间的知识递增、内容互补、难度和全面性的不断提高,使理论知识点和实验技能在不同任务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2]。

在核酸技术方面安排了DNA提取、RNA提取、分子克隆实验,通过PCR获取该基因,通过连接、酶切、质粒提取、筛选、鉴定这一系列的实验方法,最后得到该基因DNA的克隆载体;在细胞培养技术方面安排了胃癌细胞复苏、细胞换液、细胞传代、细胞冻存等细胞培养技术相关的实验;还有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通过蛋白质提取、蛋白质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杂交、免疫显色等多种方法,最后得到该基因表达蛋白的印迹图片。这些综合性实验都是连贯性的,前面的实验任务结果为后续实验所用,使研究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激发研究生潜在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意识,建立系统的科研思维。

2.2 转化科研优势为实验教学优质资源

我院承担着“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我院拥有大量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批优秀的专家教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是TBL教学的绝佳素材。我们邀请数位从事前沿医学科研研究的专家们为我们介绍最新的科研动态,科研进展,分享各自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研究人员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这对开拓研究生视野,帮助研究生设计和开展临床研究项目尤为重要,利用好这些科研优势,并转化为实验教学的优质资源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2.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会经常使用到大型仪器,普通的参观讲解不能让学生完全真正了解仪器的用途,但由于实验条件和专业性限制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操作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针对此类大型仪器相关实验技术,例如流式细胞术,我们采用了实验演示的教学形式,以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检测为实验任务,样本荧光标记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由实验技术员负责上机操作,得到数据图后,对实验内容加以学习讨论,分析各项数据的意义,从而对如何将该项技术运用到科研工作中有更深刻的认识。

3 TBL教学的实施

分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将学生分为3-5人一个小组,每组都配齐实验试剂、实验器材,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完成实验过程,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每个实验任务开始之前,按照教学要求将相关实验背景资料和技术步骤以及完成实验的时间进程表交给学生,具体的实验分工协作由学生小组决定,期间如有困难可向教师寻求指导。

引导讨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每个实验小组都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在一旁指导,组织学生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讨论,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如果实验任务失败,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实验分析原因,组织学生重做试验,保证实验流程顺利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技能。在实验结束后,由主讲教师总结实验的关键步骤,将所有相关的实验串联起来,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巩固学生对相关原理、步骤的认知和理解;并将所有小组好的和不好的实验结果放在一起比较评价,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此外学生和教师在一起交流讨论自己在实验中不懂或尚需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提高了实验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 TBL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

TBL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的课程,有其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TBL教学法选取的是有代表性和常见的实验任务,不可能完全反映理论系统的完整性,这就要求在运用TBL教学法时,要与传统教授法配合[3]。在理论讲解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实验操作录像替代枯燥乏味的文字,用简单的举例阐述难懂的实验原理,画出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图、重点标出注意事项,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零碎的时间空余出来,要对实验流程作好合理安排,在实验间隙可以举办一些小专题讲座,小组结果讨论,放映多媒体录像等方式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

创造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TBL教学对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通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熟知实验任务相关科研背景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在实验讨论中,教师不仅要从传统的讲解者的角色转变成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一个自主学习的角色,还要作为问题的创立者、引导者和推动者,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开放轻松的良好氛围中获得答案[4]。

5 结语

通过3年多来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运用TBL教学法,我们发现该教学法可让研究生更快更系统地学习掌握实用的科研实验技术,与临床研究实例的紧密结合使实验教学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建立系统性的科研思维,积累一定的研究经验,开拓研究思路,为他们顺利进入实际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培养医学综合性、实用性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改,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Ellis Rod.Task 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陈伶利,李杰,程莉娟,等.T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6-8.

[3]陈秀芳,叶辉,唐敬兰,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718-720.

上一篇: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手术下一篇:相变膨胀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