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

2024-06-07

医学免疫学实验(精选12篇)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1

医学免疫学专业属于生命科学范畴,该学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的应用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很少开展实验课教学。久而久之,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快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知识复杂,难度大。因此,采用宏观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并不能深入理解。所以,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需求。

优化实验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合理设置实验内容。通常情况下,医学免疫学的主要实验内容包括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超敏反应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等。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置实验课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比如,进行血清总补体活动测定实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简短介绍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临床意义等[1],重点强调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实验前,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离心机、水浴箱。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全程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引起教学反思。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由于部分操作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鉴于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给学生提供直观性的、生动性的视觉画面,以此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多媒体教学具有反复演示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印象,避免遗忘。除此之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扩大实验教学的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从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PBL实验课教学模式。PBL实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强调以患者的疾病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常情况下,PBL实验主要采用小组互动的办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肥达氏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采集标准、排除回忆反应等问题[2]。通过以上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采用换位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单向琼脂扩散实验、玻片凝集实验等。针对以上实验,可以采用换位教学的模式。具体来讲,当前一节课程结束后,教师引出下一节实验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行预习,掌握相关的知识。然后,在新课教授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并补充相关内容。采用换位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3)引入病例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病例教学模式。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一般而言,该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患者的血清总补体活性进行测定。(2)采用免疫标记技术,测定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3)在诊断伤寒病症时,采用肥达氏反应。(4)开展结核菌素实验。在试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临床实践操作的能力。

完善考核制度,培养严谨学风

在以往的实验课考核中,主要以实验报告为评定标准。另外,实验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能客观评价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鉴于此,必须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多样化的考核项目,比如基础考核、技能操作考核、设计实验考核等。通过以上考核,了解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实验教学的改革。经过反复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操作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从试验内容、方法、教学模式方面出发,提出了加快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办法和措施,比如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完善考核制度、培养严谨学风等。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改革办法后,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医学免疫实验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

摘要:目的:在高等医学教学中,医学免疫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快实验教学改革速度。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在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该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参考文献

[1]任可.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28(6):84-85.

[2]史丽云.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6,10(5):36-37.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2

摘要: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PBL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同时其研究理论及相应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驱动着生命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免疫学新技术与新手段的出现[1]。此外,基于免疫学知识的诊疗手段运用越来越深入,基于免疫学理论的新药物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但是与免疫学飞速发展不对称的是,目前高校免疫学教学仍较老旧与保守,尤其是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速度慢,多数实验仅是验证理论知识且简单重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毫无学习兴趣,最终互相抄袭实验报告应付了事。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首先创立的,其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此看来,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亟需解决问题恰是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取得较好地效果。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我校医学免疫学教学为分组教学,每组约为20人。因此,随机选择4个小组为PBL教学实验组,学生总数为80人;同时随机选择4个小组为对照组,学生总数为80人;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学生均使用统一实验指导;学时总数为4个学时。

1.2 实验内容及问题提出

由于开展PBL教学需要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有一定掌握,因此,本实验的开展时间选择实验教学后半段实验,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后确定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大纲及集体讨论,选择了凝集实验作为PBL教学的实验内容,同时根据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原则,提出了3个案例:新生儿溶血症的血型分析;ABO血型输血交叉配血的分析;早早孕检测判断与分析。问题在实验前 1周发放给每个实验组。

1.3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将PBL教学引入传统教学的形式。先进行1学时常规讲授,将相关基本原理及技术进行介绍与示范,然后进入组内讨论。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教学。

1.4 PBL教学的具体实施

1.4.1 小组自主学习:每小组选举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及汇报。实验前一周,组长得到问题后,负责组织组员分析问题,督促组员文献查阅、搜集资料、分析及整理资料等,时间为一周。

1.4.2 组内讨论:各组查阅相关资料后,组长召集组员进行资料汇总;同时,从机制、类型、诊断及防治等方面就所给问题进行讨论;各组对讨论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1.4.3 总结与汇报:组长总结组内讨论结果后,将其制作成PPT,在实验课中各小组对学习结论等进行阐述。实验带教老师进行总结与点评,同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给予评价。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随堂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考核,两组采用相同试题考核,比较两组成绩并采用t检验分析;同时,对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接纳度、学生能力等方面。结果

3.1 考核成绩

两组学生全部参加实验考核,无人缺席。实验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2 调查问卷结果

调查问卷共发放80份,收回80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90%以上学生对PBL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表示赞同(见表二)。讨论

4.1 PBL教学体会

PBL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整个实验过程中氛围较以往活跃,与现代学生特点相符,因此其学习兴趣较高,学生更愿意自主去探索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此外,由于分组资料查阅、组内讨论等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沟通与协调,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大幅提高。PBL教学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巩固知识与拓展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带教老师角色的转变,要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就必须做大量地准备工作,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真正使得“教”与“学”相互促进,此外,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了双方的感情。

4.2 存在的问题

实验实施过程,由于课时较少,要使教学有条不紊按照进度开展,需要教师有极强地把控能力。而往往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讨论或汇报内容过多使得教学进度难以按照预期进行。其次,PBL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生的配置极其重要,而教师数量有限,常导致个别学生由于无法及时得到老师指导从而引起其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PBL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仍需不断改进与完善。

总而言之,PBL教学引入医学免疫学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均得到极大提高,PBL教学值得深入研究、改进及推广。

参考文献: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3

关键词:放射免疫分析;核医学;教育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并进行医学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图像融合技术和放射性靶向药物的发展,核医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涵盖了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核医学作为一门基础考查课程,成为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基础核医学理论部分知识点相对偏多、偏杂,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念,学生课后普遍反映比较难掌握。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之后临床核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但是,核医学课程课时普遍偏少,其中基础核医学理论部分课时不足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因此,充分利用好核医学课时,在学生对于核医学技术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核医学课程教学的开展和加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RIA(Radioimmunoassy),放射免疫分析,是由美国科学家Berson和Yalow在1959年发明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方法。RIA是将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和放射检测的高灵敏性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手段,灵敏度可达10-9~10-12g。放射免疫分析在实际临床应用上,是检测体内含量极低的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浓度的常用手段之一。放射免疫分析是核医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有本科专业的核医学实验课程都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的操作也不断规范化、自动化,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简单,容易掌握。由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的流程耗时较长,除了学生实验操作时间,还需要大量的孵育等待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介绍实验原理和相关知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核医学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实验课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核医学相关教学要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从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和诺贝尔奖谈起,提高学生对核医学的实验兴趣

放射免疫分析是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放射分析的敏感性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方法,是Berson和Yalow在1959年首先发明的并用于检测人体胰岛素浓度。由于放免分析方法的开创性设计及其在临床检验上的重要作用,Yalow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从诺贝尔奖谈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联系我国的屠呦呦女士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介绍屠呦呦女士多年来不求名利、潜心科学研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志向和兴趣。

二、介绍放射免疫分析原理,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

一般本科生的临床核医学实验都是安排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所以关于放射免疫的基本原理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实验课教学时,根据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组成和说明,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原理、试剂使用等内容的理解。在原理介绍时,突出强调放射免疫分析的关键特点——标记抗原与限定量抗体的竞争性反应,使学生对于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之间的区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在指导实验操作的同时,加强核医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放射免疫分析具有高灵敏性的特点,这对于学生的操作手法来说就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体宣传的影响,公众对于射线和辐射普遍有恐惧心理,谈核色变,临床本科生也不例外。虽然核医学实验所用的放射性物质的量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依然会存在心理阴影,经常出现学生之间互相推诿、不愿意操作放射性核素实验的现象。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放射性,消除恐惧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课的任务。笔者在讲授实验课程时,将放射免疫试剂盒的放射性活度与人体本底放射水平做了类比:实验所使用的试剂盒放射性活度不超过3微居里,折合到每次取样的放射性活度不超过300贝克,而正常成年人自身本底辐射大约为4000贝克,所以试剂盒的放射性对于人体是安全的。在做对比的同时,会涉及放射性活度常用单位居里(Ci)和国际单位贝克(Bq)之间的换算,教师引入相关知识的讲解,在消除学生对于放射性恐惧心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放射性活度以及放射医学发展史的记忆和掌握。

实验中要加强学生对于辐射安全的理解和把握,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由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使用的是125I标记的抗原,属于非封闭源。可以通过提问及提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概念封闭源与非封闭源之间的区别理解。由于临床核医学所涉及的放射药物大都是非封闭源,所以重点放在非封闭源使用的安全防护方面,结合发生过的临床事故引起学生的警醒,加强个人放射防护安全意识。实验操作过程中涉及的枪头、试管、废液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也是放射防护的重点之一。在指导学生按照实验室要求分类处理各种不同废物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放射性废物处理原则的记忆。

本教研室所开展的临床医学本科放射免疫分析实验都是检测甲状腺素,但学生往往会将治疗甲状腺疾病的131I和125I相混淆。因此,介绍实验操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试剂盒的有效期,从而引入125I的半衰期知识,提问学生几种常用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使学生加强对于半衰期的记忆。此外,还可以引入半衰期长短与放射性药物用途的关系(短半衰期做治疗,长半衰期做检测),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

四、在结果测量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核医学仪器的了解

在核医学理论课程中介绍相关的仪器,仅仅介绍仪器的原理和构造,学生难以有感性认识。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实验,测量免疫复合物放射性活度,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到核医学仪器,加深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学习不同仪器(固体闪烁器和液体闪烁器)检测原理的区别,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各种不同射线特性差别的认识。

各种医学知识都是建立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之上,核医学更是如此。因此,在实验课程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提高核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好实验课程的每一分钟,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少林,王荣福. 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4

关键词:藏族学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医学基础学科, 是后续临床课教学的基础。实验课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是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临床医学 (全科医生方向) 专业教学试点单位, 自2010 年以来一直承担着为西藏社区医疗服务队伍提供合格人才的任务, 藏族学生为该专业的主要生源。几年来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实践表明, 藏族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较为吃力, 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厌学情绪, 不能掌握实验操作要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直接影响着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未来西藏社区医疗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在分析总结2013—2015 年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以网络平台为手段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医学免疫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医学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在各个学科所占比重很大, 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1]。我校由于教师数量的限制, 医学免疫学教学长期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的现象, 重理论教学, 轻实验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总学时中, 实验教学仅占20%。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还表现在质量上, 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板书+教材”, 并未与临床疾病进行有效联系, 学生不能充分了解此实验在医学上有何具体、实际的意义。

1.2 免疫学实验教学环节单调

目前的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主要是:在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对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讲述, 实验前进行针对性讲解,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让学生对比已有的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实验过程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重复性操作, 过程单调, 激发不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2]。

1.3 免疫学实验设计比较枯燥

以往大多数的免疫学实验过程是观看已有的切片、滴加试剂、进行无协作的实验操作、与已有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些实验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实验操作上, 影响了学生继续进行实验的兴趣以及将已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积极性[3]。

2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针对现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结合藏族学生的特点, 我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进行了教学改革, 增加了1 个验证性实验和1 个综合性实验, 引入了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包括引入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的体内实验, 增加了学生实验技术内容, 增强了学生实践与理论联系的积极性[4]。特别是通过QQ讨论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PT等网络平台进行实验前指导、实验讨论等, 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1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验指导, 将实验教学材料和相关视频传送给学生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开设医学免疫学课程时, 学生还未具体接触临床实践, 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师可将实验内容与这些常见疾病进行联系, 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医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前实验教师通过QQ讨论组将实验课程相关教学材料及视频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ower Point (PPT) 传送给学生, 规定时间让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并进行实验设计, 进行讨论和答疑, 取得良好实验教学效果[5]。

2.2 实验结果的网络化应用

医学免疫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使用显微镜观看切片, 现可借助数码系统将切片进行拍照储存。可让学生将实验内容和结果制作成PPT, 将实验过程进行整理、解释, 发送至实验教师邮箱让教师批改, 这样可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3 教改效果的验证与讨论

以我校临床医学 (全科医生方向) 专业2012 级和2013 级各25 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学生均为藏族生源。其中2012 级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案, 为对照组;2013 级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案, 为实验组。以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细菌计数法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例, 将两组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见表1。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是医学免疫学的两类重要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体会到非特异性的固有免疫在机体中的防御功能, 提高他们的医学免疫学相关实验操作技术和对实验过程的连续性的认识[4]。两组实验结果表明, 对照组学生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与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顺利完成的人数比例均低于实验组学生 (P<0.05) 。从此次实验结果分析来看, 针对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足的情况, 实验教师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运用, 多与理论教师互动, 有效联系理论与实践, 进一步丰富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内容, 与临床更紧密地衔接在一起。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文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和改进。临床医学 (全科医生方向) 专业藏族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提高, 可以通过提高实验教学数量和质量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提高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梁.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 :118-120.

[2]时文艳, 郑家庆, 赵良中, 等.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30) :265-266.

[3]李雪璐, 朱红, 杨继文.关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12) :5344-5345.

[4]朱兆玲, 周红, 李美玉, 等.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实验方法的改进[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4) :524-526.

[5]朱敏侠, 刘晓丽, 李杨, 等.从藏族学生生理学考试评价思考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中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4) :100-102.

《医学免疫学》教学总结 篇5

基础医学部微免教研室

自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之后,学校加强了本科专业建设的投入,加大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力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在硬件、软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结合自己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本、专科教学区别、“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执行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总结。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为本课程内容,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7年制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了解免疫学最新进展、实验室技术,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一、本、专科教学区别

(1)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专科是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本科是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专科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而本科教育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2)课程体系不同,专科该门课是与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合在一起,而本科是独立的一门课,专科免疫学部分是20学时,而本科是54学时。

(3)教学内容不同,专科教学注重横向的职业岗位知识模块,强调岗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本科教学注重纵向的框架式知识体系,强调课程的整合、学科的完整和综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迁移。

(4)教学方法不同,专科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以讲述为主,主要目的是让学时掌握基本的免疫学知识,本科教学方法要多样化,除了讲述,还要穿插启发式等其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执行情况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学会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用由衷的、自然流露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去唤起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共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支持学生的表达和行动。但是“以学生为中心”决不是对学生的一些不合理想法和行为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决不是抛弃学生尊敬教师最基本最底线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决不是在学生犯错误后的姑息迁就、视而不见。一方面要注意给予学生申诉、利用、维护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更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供适当教育,强化管理,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重分析,注重诊断,把握学生鲜活的实实在在的个性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免疫学是一门非常难学的学科,抽象难懂,为了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间与学生讨论免疫问题,鼓励学生课堂提问,主动找学生谈话,询问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在下节课再重点解释一遍。课后找学委了解整个班的学习情况,对文科班和理科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免疫,理解免疫,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

医学应用型人才是指能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疑难急症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较高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突出“应用”二字,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除了学习基础的免疫学知识外,我加大了那些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疾病的授课力度,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了病例讨论环节,给出一些与免疫学有关的病例,让学生用免疫学的知识去解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在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医学免疫学》这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医学免疫学“翻转课堂”初探模式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43-01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能运用免疫学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些临床现象。医学免疫学教学面临着课时少、内容多且抽象,教材跟不上教学内容更新,学生学习经常感觉没有抓手、目标不明确等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近几年来出现多种教学模式,例如PBL教学模式、慕课等,有些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实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內容多且抽象,学时少

医学免疫学涉及到的内容多,包括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学起来较吃力;医学免疫学课时少,笔者所在学校临床系学生免疫学理论学时加实验学时总共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个,实验学时8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在仅有的46个学时讲完所有的内容(基础免疫、临床免疫、免疫学技术23个章节),讲课速度比较快,对于基础较差的区内(西藏自治区区内)学生来说,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学生也普遍反映医学们医学太难了,老师讲的快,听不懂。

2、学生的被动学习

很多大学生受中、小学学习模式的影响,早已养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课前不预习,不去主动思考,课堂上不知道是该记笔记还是该看课件抑或听老师讲,手忙脚乱,最后什么也没弄懂,课下不复习。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因不善于做学习的主人,容易把自己当成学习的奴隶,感觉枯燥无味,毫无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在医学免疫学课堂上的应用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理念,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 年春,该校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在考虑如何给因病无法出席课堂学习的学生补课时,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音频,并将制作好的视频放置到网站上以供缺课的学生使用。从未缺席的学生也使用在线材料,主要用于复习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不久,两位老师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展开课堂教学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提出了该理[1]。

在我们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要有意关注和克服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些障碍。笔者所做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等资源,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 面交流,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讨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那么,如何具体实现呢?

1、教师制作视频

老师制作视频讲解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把难点、重点给学生讲解清楚,对于某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最好制作出动画来演示所要说明的问题,这样可以很容易的,很直观的结实该知识点,同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病理来说明。最后给学生强调要求掌握的内容。

2、教师设计课前问题引导、课后问题检查

为了加强视频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课后问题,给学生预设目标,设计课前问题,引导他们在学习时发现问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卡烫伤跟老师一起探讨。对于该节课的重点部分,一定要弄通弄懂,只有这样才能熟练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来结束生活中常见病理。在进行视频学习时,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做上标记。 教师在讲解时应注重精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让学生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3、选择上课内容

本课程教授的对象为临床本科班、全科班、护理本科班及预防本科班的学生。笔者在上课前会对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高中时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学习医学免疫学之前都学过那些医学的基础课程?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入学成绩如何,在校成绩怎样,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依据我们的教学大纲,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增减。对基础好的班级适当的增加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对基础差的班级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内容,以掌握基本的内容为主[2]。在进行讲解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解释,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模式的教学,教师的引导和学习内容的选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The flipped classroom[OL].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7

一、在实验教学中, 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我们教研室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传统项目是静脉采血、细胞抗原片制备、淋巴细胞分离、血清分离、免疫酶技术 (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 、免疫荧光技术 (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 、ABO血型鉴定。增加了抗原的制备、免疫血清的制备和流式细胞术 (检测CD4、CD8) 。免疫血清的制备称为完整综合实验, 从第一次到第五次实验都包含有它的内容;流式细胞仪在临床上应用是比较前沿的。这样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在实验教学中, 注重技能和兴趣的培养

实验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操作有条理。开设的实验都是学生自己操作。他们通过鸡心脏采血、人静脉采血、家兔静脉注射抗原及心脏采血的具体操作, 初步掌握了采血的基本要领, 获取合格的标本 (血液、组织) , 是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基本保证;从第二次实验到第五次实验, 上课先随机分别叫同学介绍不同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不足之处教师再进行补充, 然后进行示教, 并告知实验的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巡回指导, 以便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每次实验要进行结果分析讨论, 要求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以上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操作技能, 建立了学生实验课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在实验教学中, 加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与临床结合进行分析讨论。如做ABO血型鉴定, 同时介绍交互配血试验, 有时同型血交互配血也不符合, 说明原因, 注重讲解输血不符引起Ⅱ型超敏反应最终导致溶血反应, 病人输血时要重点观察。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我们要介绍乙型肝炎的基本情况, 对乙肝五项 (HBs Ag、HBe Ag、抗HBs、抗HBe、抗HBc) 化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当抗HBs阳性时, 说明机体不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 当五项均为阴性时, 最好接种乙肝疫苗, 当大三阳时必须进行治疗。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在加荧光抗体37℃孵育1h, 向同学重点介绍三大标记技术 (酶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技术) 与经典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都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的特点, 但标记技术敏感性极高可精确到pg-ng级水平, 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只能精确到mg-ug, 敏感性相差106-109倍, 正因为标记技术的敏感性极高, 在很多的疾病检测中基本取代了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而广泛用于临床, 特别在一些标记物的检测中, 达到疾病早期诊断的目的。

四、在实验教学中, 注重医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非卓越医师计划培养开设的实验内容均为本次完成, 除此之外, 卓越医师计划培养还增加了免疫血清的制备, 把它称为完整综合实验, 包含了 (抗原制备、免疫程序制订、动物免疫、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 。五次实验都有免疫血清制备的内容:如抗原的制备必须注意无菌观念的建立并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排出具体的时间、免疫的剂量和部位;免疫动物为家兔, 每组2只, 选择重量在2Kg以上的健康家兔进行免疫, 免疫接种后要观察动物的情况并注意喂养;免疫到时间应先试血检测抗体水平, 达到要求进行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用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溶血反应检测。通过系统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在实践教学中, 注重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免疫学检测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和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免疫学教师必然站在该学科发展的前沿,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诊断疾病, 研究病因的方法及免疫学新技术, 在卓越医师教改班教研室把开展科学研究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教学来检测同学自己外周血中的CD4、CD8数量, 充实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 把教研室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实验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 把教研室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课题的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以及教研室宣传栏悬挂了从1901年以来18幅荣获医学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他们获奖的研究内容的宣传介绍, 使很多同学产生了好奇心, 对科学研究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 通过在我校卓越医师计划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使同学对免疫学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 知道了免疫学在医学上已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 并对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 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卫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宏伟, 运晨霞.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6 (2) .

[2]代荣琴, 张金彪, 王磊, 刘玉枝.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在免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3 (17) .

[3]王希君, 田飞, 姚旌旗.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0, 12 (2) .

[4]吕昌龙, 李一, 任欢.医学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牛志国, 黄青松, 郭继强, 宋向凤.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 (9) .

[6]孙庆伟, 侯奕.医学院校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0, (02) .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8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

医学免疫学实验作为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与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息息相关, 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等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免疫学, 除了应加强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外, 更应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那么, 如何才能更有效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的教学中, 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增进教学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1,2,3]。

1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免疫学实验授课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更顺利地进行实际操作, 带教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示范。一方面留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往往不够, 从而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 即使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讲解, 部分同学仍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多媒体技术能把抽象复杂的概念、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以生动直观、层次清晰的形式展现出来, 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习效率[2]。例如, 对流免疫电泳是多数院校本科生都要做的一个沉淀反应试验, 该试验原理复杂, 操作要求也比较高。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进行教学:先制作这样一个动画, 在琼脂板上相对的两个小孔内分别加入抗原、抗体, “通电”后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琼脂内液体的流动 (电渗力) 和抗原、抗体的移动情况;然后, 再运用多媒体课件, 介绍制板、打孔、加样、电泳等技术要点和相应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实际操作;最后, 在电泳过程中再次播放相应的动画, 让学生“看到”抗原、抗体在琼脂板内移动和最终结合并沉淀下来的过程,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1.2 强化实验示教效果,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2.1 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微观实验现象的展现。

免疫学所开展的实验多是在分子或细胞水平进行 (如抗原抗体反应等) , 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完全要通过学生自己来想象, 这对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很大影响。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以动画、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 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微观现象, 从而使学生能观察到微观实验的各种细节。

1.2.2 多媒体技术可以完成实验全过程的认知。

免疫学实验课上有很多实验从开始到结束要持续几天或更长 (如变态反应等) , 学生往往只是实验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在实验室, 实验的进展和中间环节无法观察。现在可以放映实验录像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进程,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结果, 加深对实验内容的掌握。

1.2.3 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示教的同步放大。

在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中, 往往只有前排的学生能清楚看到实验现象。如果利用视频展台对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同步放大直播, 可以提高现象、过程、方法示范的可见程度, 强化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的示范作用, 让全体学生同时获得过程与方法的直观感觉, 增强实验效果。

1.3 扩增信息量, 节约实验教学资源

免疫学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 其理论和技术都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然而,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学时却没有相应地增加。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缩短板书、绘图的时间, 同时把一些方法雷同的实验有机地整合, 从而节约了教学成本;另外, 在一些需要时间等待结果的实验空隙, 如对流免疫电泳跑电泳、试管直接凝集反应进行水浴时穿插播放医学免疫学教学片, 以及免疫学较先进的技术、新的现有条件下无法开展的实验等, 使学生通过屏幕了解这些先进技术, 观察新实验的过程、现象、结果等。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力度, 不仅可以增加实验内容的信息量, 缩短实验时间, 节省人力物力, 实验过程紧张有序, 忙而不乱。而且, 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变, 学到的知识反而增加。学生始终处在动眼、动耳、动手、动脑的过程, 有利于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2.1 精心打造课件内容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突出的优点, 但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带教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仍然要认真备课, 仔细钻研教材。对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 根据不同的对象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 使之形成一个易于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制作实验教学课件时应特别注意内容安排的把握, 突出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在讲授有关实验的原理、概念、操作过程及结果时, 应注意每张幻灯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之富于推理和逻辑性[4,5]。多媒体课件在总体设计上要力求清晰、美观, 具有层次感。可采用不同的字体、大小及颜色以区别内容的层次和段落。避免将讲义或教案简单地粘贴到课件中, 而成为板书的替代品。每张幻灯片应该有一个突出的重点, 要言简意赅;字体一定要粗大, 清晰;注意色彩搭配协调, 避免视觉疲劳。

2.2 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突破重点、难点,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授课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上课不仅要有声音与学生交流, 也要有形体语言及目光的交流, 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即整个教学是一个充满了人性化的过程。在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通过生动活泼的讲解, 加强师生间的情绪感染, 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使用录像、课件等进行实验教学时切不可将一切解说及总结性的谈话都用计算机来代替, 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注意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

传统实验教学真实,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维, 但是准备麻烦且很难得到准确的效果;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效果好, 准确方便, 但不真实,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把传统实验和计算机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两者的长处发扬光大。因为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 都不是万能的, 它们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 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所以只有把多媒体与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充分整合, 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 更利于学生学习, 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3小结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 推动了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3]。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特性, 使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另外, 针对当前多媒体实验教学应用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努力为教学改革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从低层次徘徊向高水平发展和持续发展, 真正担负起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成少利, 马思敏, 张耀杰, 等.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与弊端 (J) .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4) :394-395.

[2]黄大林.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 6 (4) :391-392.

[3]邹檬, 姜忠元, 僬景林.现代教育技术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5.

[4]侯燕芝, 孙林, 马惠苹, 等.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7, 21 (3) :210-211.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9

1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 实验教学多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传统的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 各院校之间差异也比较大, 总的来说还是以传统的实验项目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等项目为主, 而新的实验项目, 如ELISA、各种细胞因子的检测、T细胞亚群检测等, 开设的院校不多, 更缺少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1];在实验内容选择方面, 实验步骤的制订, 仪器设备的组织、实验试剂的准备等均由教师完成;实验过程中先由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甚至进行操作示范, 学生只需“依样画葫芦”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 得出预定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甚至“千篇一律”。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1)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只能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子里被动的完成实验。 (2)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少数学生由于事先了解实验过程和教师演示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不认真操作或作为旁观者不动手做实验, 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数据。在这样的实验环境中, 学生没有足够的自由度, 缺乏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2 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2.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抓好基础性实验

免疫学基础实验都是经过近百年发展不断积淀下来的经典免疫学实验, 虽然现今免疫学检验技术自动化应用日趋广泛, 但基本操作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仍然是必要的[2]。我们精心筛选了那些重要的、经典的、有临床价值的基础性实验 (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溶血反应、ELISA法检测血清中AFP等) , 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1.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免疫学实验操作过程中, 有许多操作步骤是需要时间等待的, 例如, 有的实验需要离心30 min, 有的需要水浴一段时间, 有的又需要静置一段时间, 有的需要37℃温育一段时间等, 这期间许多时间是空闲的,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免疫学实验技术, 我们将实验作合理安排, 交叉进行, 将每个系列的实验时间统筹安排, 见缝插针, 在等待第一个实验结果过程中, 接着做第二个内容的实验, 这样既克服了实验课时少、内容安排多的矛盾, 又克服了实验过程中由于等待产生的不良课堂效果, 而且使实验课内容充实而饱满。

2.1.3 变验证型实验为探索型实验

一般情况下, 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后进行, 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的免疫学技术的原理, 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在这种实验课安排形式下, 结论永远是已知的, 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改变原有模式, 先进行实验, 然后将实验结果引入课堂理论教学。如凝集反应,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进行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实验操作的结果, 从中发现问题, 并带着问题课后翻阅课本, 查阅资料, 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 在理论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争论中引出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结果和临床应用, 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来自实践的免疫学反应原理和技术,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4 开设综合性实验及部分设计性实验

平时实验课的准备工作由技术人员一手操办, 学生不知来龙去脉, 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动手能力也不强。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性地开设实验设计课, 引导学生查资料, 了解并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值得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素质, 为他们今后的临床操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例如T淋巴细胞亚群的鉴定, 分两次课进行, 涉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活性检测、酶免疫组化技术等多项实验技能。这类实验既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接受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又满足了学生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愿望, 初步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3], 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加大实验课由学生完成的力度, 注重能力培养

实验目的明确后, 实验具体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结构观察及记录、讨论分析等, 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后写出分析报告, 尤其是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最好按科研论文格式写一份综合性实验报告。通过训练, 激起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研作风, 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同时, 学生也认识到, 在科学研究中, 对于问题探究过程的意义往往超越了研究结果本身[5]。2.2.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课时是有限的, 如何运用有限的学时, 尽可能多而规范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内容, 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使我们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将录像、幻灯、多媒体、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示教等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 对于有些不具备条件做的实验, 则采取示教的方式介绍给学生, 对于受经费、时间安排等原因限制, 不能安排学生操作, 但又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 尤其是一些新技术, 则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 如单克隆抗体制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 不仅扩充了实验信息量, 缩短了实验时间,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还使实验过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6], 让同学们感觉到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的理论, 通过实验, 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内容。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 教学场所不仅仅局限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内, 还与其他的学科如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合作, 利用他们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学生进行教学, 如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荧光检测抗原抗体等。先进仪器的应用,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习的后劲。

多种教学形式及手段的相互结合, 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基础理论, 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2.3 改进实验考核方式, 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而以往的实验课成绩只包括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和最后的笔试成绩, 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只注重对实验原理的死记硬背, 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 无法反映平时的学习态度, 也不能显示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更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对实验考核进行了改革, 构建了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方式, 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预习情况、动手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这些内容构成平时的实验成绩, 最后还要进行期末考试, 包括笔试和操作, 笔试主要以所学实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主, 操作则以基本实验技能为主。实验课总成绩就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总之, 实验教学作为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获得正确思维、技能训练和灵活运用知识通往科研和临床的桥梁[4]。免疫学的快速发展, 其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以及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 将推动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和深化。

摘要:针对医学免疫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笔者通过优化及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加强实验考核等途径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宋鸿儒, 高继红, 方艳辉, 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7, 2:35-36.

[2]刘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8) :708-709.

[3]邓郁青, 檀艳丽, 张征峥, 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09, 26 (3) :101-102.

[4]李速婷.实验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调查[J].医学教育, 2008, 46 (1) :124.

[5]唐小梅, 刘仿, 米娜, 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设计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 11 (5) :566-568.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10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课,不同专业医学生

免疫学是医学科学的前沿学科, 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个领域。免疫学知识更新快, 技术发展快, 涉及学科广, 是推动现代生命科学的支柱性学科, 并且是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学习并掌握好免疫学的相关知识, 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免疫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免疫学实验课的开展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因此, 开展并安排好免疫学实验课, 对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现阶段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 主要是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免疫学实验。各专业学生均采用统一的实验课教材, 缺乏对医学生专业不同的针对性实验课设置, 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导致了免疫学实验与将来的实际运用严重脱节。因此免疫学教学迫切需要对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验课方案, 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让各专业医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

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学实验课调整, 可以将实验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课时的1/3用来安排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免疫学实验, 使新学者对免疫学的经典理论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为后续的实验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2/3的课时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 使不同医学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 更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基础医学专业

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是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 是未来的科研工作者, 因此要尤其重视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本专业的学生特点, 免疫学实验课应多设计完整的系统性的实验, 让学生参与或者独立开展一个小的研究课题, 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实验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个实验设计, 让学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 和老师进行探讨, 选择几个可行性方案, 并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 用不同的方法来共同解决同一个科学问题。例如, 可以设计抗体的制备实验。第一步, 选择佐剂开始, 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比如, 可以选择弗氏完全佐剂 (CFA) , 铝剂, 蛋白佐剂等;第二步, 动物的免疫, 可以选择小鼠, 大鼠, 兔子等实验动物;第三步, 血液的采集, 可以有尾静脉取血法, 眼外眶采备血法;第四步, 血清的分离;第五步, 抗体的检测, 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抗体的滴度和抗体的亲和力等。最后, 让学生比较不同组之间获得的结果, 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抗体的制备原理和特点。

二、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 如何将免疫学实验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相关联, 对他们而言比单纯掌握一种实验技能更有意义。实验教学中应以具体的临床疾病或相应的动物模型为例开展, 不但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疾病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超敏反应是临床上的常见免疫系统疾病, 可以对本专业学生针对性地设计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小鼠模型的实验。以钥孔血蓝蛋白 (KLH) 为致敏原, 首先皮下免疫刺激机体淋巴细胞产生初次免疫应答, 7天后, 在小鼠脚掌以KLH冲击免疫, 通过测量小鼠脚掌厚度来检测小鼠二次免疫应答引起的超敏反应的强度。以此为例,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 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超敏反应原理的理解。

三、医学检验专业

近年来, 医学检验发展迅速, 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临床疾病诊断和监测的准确性, 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依赖性。因此, 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实验动手能力及对实验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设计临床上最常用到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实验, 让学生综合采用ELISA, 金标免疫层析法和化学发光法来检测阴性标本和不同数量级的阳性标本。由于不同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 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分析实验结果, 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的异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了解了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四、预防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 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 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因此, 本专业的学生实验课程的重点应该安排在如何预防疾病方面。预防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疫苗。因此, 疫苗的研发和制备应该在本专业学生免疫学实验课程中占有绝对的分量。可以设计蛋白质疫苗的原核重组表达、纯化与免疫效果分析实验。让学生从引物的设计开始, 到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 蛋白质诱导表达与纯化, 进而免疫实验动物以检测蛋白疫苗的效果。考虑到实验周期长所带来的具体实施上的问题, 可以根据课时对实验课方案进行调整, 先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实验线路, 再对其中的具体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五、药学专业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 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主的生物制药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三大类, 药学专业学生正是从事生物制药行业的主力军, 因此免疫学实验课设置可以将重点放在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方面。

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传统的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 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区别, 达不到因材施教, 针对性教学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有的放矢地设计免疫学实验课内容, 不断更新完善实验教学方案, 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同时, 也为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免疫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艳峰, 曹雪涛.关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子志, 2011, 27 (5) :468-470.

[2]罗红, 杨光, 孙文平, 刘辉.改革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三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 :84-85.

医学免疫学实验 篇11

【摘要】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学院校的教育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注重医学免疫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快速提高,才对于培养出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医学人才有着极大影响。本文就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问题的对策,以推动医学免疫教学不断创新。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 问题 对策

受到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医学免疫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够现代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根据当前大部分职业医学院校的教材来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通常是被编订一个教材中的,其中,医学免疫学的课时占比是30%,但是较多本科医学院校是将上述三个知识点分开的,从而出现教材不够现代化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将上述三个知识点看作是一样的课程,从而造成概念相互混淆、内容系统性不强和学习难度较高等问题,大大降低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同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免疫学应用、临床免疫等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学生没有全方位的了解医学免疫学的各种知识,从而给学生未来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二)教材的层次性不够

医学专业涉及的专业有药学、高护、临床等多个方面,并且,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都不一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使用的教材层次性不够,理论知识、实验项目联系不多,从而无法体现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特点,给优秀医学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影响。

(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需要提升与创新

目前,教学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有待健全,是当前医学免疫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教学方法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都是影响医学免疫学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另外,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受到重视,从而大大降低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

二、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一)编制合适的教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在医学领域中,医学免疫学是非常前沿的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针对医学免疫学教学存的相关问题,编制合适的教材,并增强医学免疫写教材的层次性、专业性等,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最终促进医学免疫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优化医学免疫学课程设置,并注重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技术等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逐渐渗透,才能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等有着极大影响。例如:医学免疫学知识体系的完善,需要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拓展,并提高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知识实践应用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医学免疫学教学不断创新,对于促进医学免疫学专业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全面提升医学免疫学教师的各种素质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辅助作用,因此,想要有效解决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必须注重教师各种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及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指导。首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科研联系在一起,为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掌握更多教学方法,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其次,充分现代教学资源,通过PPT、Flash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思维、构建更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三)构建完善、科学的医学免疫学教学评估机制

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情况下,医学免疫学教学需要注重教学评估机制的科学、完善构建,才能更好的提升医学免疫学教学水平。目前,对比赛、演讲、听课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并加强实验操作方面的考核,对于促进医学免疫学教学进一步创新有着极大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下,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等,并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等,才能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史丽云,何海根,康艳华,蔡玲斐,张立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04:376-379.

[2]张灯霞.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措施探析[J].中华少年,2015,31:172.

医学免疫学集体备课体会 篇12

关键词:集体备课,医学免疫学,备课方法

集体备课是一种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的活动, 它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互通有无, 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在理论的指导下, 落实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 提升教学理论[1]。特别是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 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大学中集体备课活动较少, 我院医学免疫学课程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集体备课的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1. 在医学免疫学中实施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1.1 学科特点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基础医学, 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 学科知识覆盖面广、更新快, 内容深奥抽象。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 “教”与“学”皆不易是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教学课时少, 如何取舍教学内容, 采取何种教学方法, 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扰。

1.2 学科发展需要

在我院免疫学教学组, 由于教龄的差异, 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差异使得教学水平和效果存在事实上的差异。通过集体备课的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短期内, 至少能使教师在教学同一内容教材时大致达到同一水平。集体备课能聚集教师的集体智慧, 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 尤其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功能,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 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地和摇篮。

2. 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

教师集体备课要求免疫学教学组所有教师参加。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1) 总结以往的教学工作情况, 包括教学中的优缺点、出现的问题及学生的反馈意见, 群策群力, 共同想办法解决教学问题。2) 布置教学内容和相关工作, 听取同事的意见, 统一教学内容。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紧扣教学的需要。备课时首先由各主讲教师对即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论课试讲, 然后由在场的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期间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点评, 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得到最优化的利用。4) 讨论如何进行教学:高职称教师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程知识点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必要的指导, 讨论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等, 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5) 确定教学时间的重新分配与沟通。

3. 备课方法

3.1 备教材

认真研究教材, 围绕教学大纲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 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 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师而言, 不能仅仅只看教材, 还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精挑细选。例如, Kuby Immunology这本书在集体备课时获得所有教师一致好评, 并被作为课外教辅读物推荐给了七年制眼视光及留学生, 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教师还应将教材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 (如多媒体素材) 进行有效整合, 以便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2 备学生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欣赏学生[2]。

医学生来自不同专业 (包括临床、眼视光、检验、药学、护理和影像等) , 入学前的基础也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 具体分析学生实际, 传授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的知识。不仅要讲清基本的原理和概念, 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3 备教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以往的教学中, 免疫学教学基本沿用演示法, 教师讲什么, 学生就看什么。尽管近几年增加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但学生仍对抽象的名词、概念等感到不知所措, 最后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合格的医学生应该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想象力、推理能力、收集资料与学习归纳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4. 集体备课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

我认为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 应当遵循“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人反思再备课”的思路。

通过几年的免疫学教学实践, 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是个人对于集体备课的困惑。其一, 个人备课是基础是个性的施展, 集体备课相对而言是统一, 那么如何使个人备课既不致放任自流, 又不束缚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于个人备课是否要加以规范?其二, 集体备课是群策群力, 共同帮扶和提高。不仅要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优化教学, 而且要通过更多的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要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发挥集体的智慧,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扩展教学思路, 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自己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创造,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 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终于在教学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而在同时, 我也得到了很多, 这与集体备课分不开。

参考文献

[1]李慧友, 崔景辉, 谢玉兵.关于搞好教师集体备课的做法与体会[J].解剖科学进展, 2009, 15, (3) :351-352.

上一篇:挂篮悬浇下一篇:情感教学初中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