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免疫学因素

2024-07-17

相关免疫学因素(精选12篇)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1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1]。不仅可以诱发许多疾病,而且影响患儿的体格发育,导致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它受遗传、环境、营养、病原体、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患儿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除外存在先天发育异常、生活环境恶劣及营养不良等影响因素的患儿。对照组为查体正常的儿童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出生及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无过敏及哮喘、先心病等病史。入围时查体:发育正常、两组性别及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注:两组儿童均为足月产,出生体重均在2 800g以上。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取血查IgG、 IgA、IgM、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其中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测试用试剂盒购自于BECKMAN COULTER公司。测定IgG、 IgA、IgM使用BECKMAN公司的IMMAGE800型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所有统计学处理均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剂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各组血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各组免疫球蛋白的均值比较中仅IgA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其余各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见表2。

注:角码字母相同组间无差异,字母不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2.2 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的比较

在≤3岁组的CD4、CD8、总T细胞、B细胞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在>3岁组中,除总T细胞均值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表4。

3 讨论

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年龄越小,免疫功能越差。本研究中婴幼儿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学龄前期,提示婴幼儿在生理性免疫脆弱期很容易反复感染疾病。

注:角码字母相同组间无差异,字母不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

注:角码字母相同组间无差异,字母不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

本文观察组的IgA在各年龄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提示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IgA 降低有一定相关性。IgA 分为血清型IgA 和分泌型IgA (SIgA) 两种。血清型IgA 在血清中无明显的免疫功能,SIgA 存在于鼻及支气管等分泌液中,具有抑制黏附、调理吞噬、溶菌及中和病毒等作用,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性免疫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血清型IgA 降低常伴SIgA 降低,反之亦然。说明血清型IgA 与SIgA 之间有某种生物相关[2]。

免疫功能紊乱可以导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发生障碍,可使血清IgG降低。本研究中患儿血清IgG正常,但不能排除IgG亚类有缺陷,由于条件所限,未能进一步检测IgG亚类。(IgG 有4 个亚型, 分别是IgG1、IgG2、IgG3 及IgG4,它们的功能相互重叠,不能截然分开,IgG1和IgG3 对蛋白质多肽抗原产生良好反应,病毒、细菌、毒素均属蛋白抗原,当IgG1 和IgG3 缺陷时, 呼吸道易发生病毒、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IgG2 和IgG4 主要对多糖抗原反应, 是抗细菌荚膜多糖的抗体,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均有荚膜多糖成分,当IgG2 和IgG4 缺乏时,易发生此类细菌感染。当患儿机体T 细胞功能受损时,对B 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削弱, 使IgG 及其类别转换过程障碍,导致IgG 亚类缺陷[4])。

目前判断细胞免疫功能常用的方法是T细胞亚群测定[5]。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调节异常、导致T杀伤细胞(NK)不能发挥其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B淋巴细胞抗体则产生不足和免疫球蛋白的转化不良,致使机体免疫内环境紊乱而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6]。NK细胞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其降低是呼吸道反复感染原因之一[7]。本研究中婴幼儿组的CD4、CD8、总T细胞是明显减低,学龄前组只有CD8减低,CD3、CD4则明显升高。不同年龄的两组B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3岁组的CD+4/CD+8比值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3岁组的CD+4/CD+8比值则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和紊乱。其机体在免疫紊乱状态下免疫应答不能正常发挥,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可能是多次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的结果。

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依赖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相互协调作用,T细胞及其亚群的缺陷还可能使外周血IgA水平降低,进一步致SIgA 减少,黏膜局部抗感染功能进一步降低,加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此,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导致部分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是其发病的又一原因。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这类细胞以表达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为特征,但它也受T 细胞的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正常时互相制约达到动态平衡,平衡失调易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反复发病。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的B淋巴细胞均是明显升高也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加重了体液免疫的异常。

由此可见,免疫失衡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免疫调控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如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卡介苗素、匹多莫的)、丙种球蛋白等,可改善患儿体质、减少疾病发作、减轻病情危害,并可改善这一类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2]李冬梅,刘晋华,蔡大伟,等.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4,(1):14-18.

[3]刘夹,孙俊秀,周在咸.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免度球蛋G亚类及IgA亚类缺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28-329.

[4]龙振洲.医学免疫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2.

[5]杨锡强.T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4):250-260.

[6]杨锡强,沈锦.T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免疫球蛋白缺乏症(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0,17(5):228-232.

[7]周锦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2):920-922.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2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收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以及冷链设备、接种单位等基础数据,有效监测和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确保信息报告的规范、及时和准确,为科学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信息支持,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冷链设备和接种单位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为科学分析、评价和改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二、报告单位

全国各级疾控机构、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的报告单位。

三、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冷链设备档案表”、“接种单位档案表”。

(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

报告单位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每月分疫苗、分剂次报告辖区内应种和实种人数。报告时根据户籍属性,将应种和实种对象分为“本地”和“流动”分别进行统计报告。具体报告内容见

“年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附表1)。

当使用第二类疫苗替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其应种和实种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告。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

报告单位每月对第二类疫苗的实际接种情况进行统计报告。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中使用第二类疫苗替代时,其接种剂次数同时纳入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需要报告的`第二类疫苗由中国疾控中心统一设置,具体报告的疫苗品目见“年月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附表2)。

(三)冷链设备档案

报告单位对所装备的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等冷链设备,按照“冷链设备档案表”(附表3)填报

(四)接种单位档案

县级疾控机构统一对辖区所有接种单位按照“接种单位档案表”(附表4)填报。需报告的单位包括城镇接种单位、乡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出生接种单位,报告内容包括服务形式、服务周期、接种人员情况等。

(五)历史数据补报

各省在6月底前,按附表1格式补报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数据,要求补报含所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分县、分月接种数据。

四、报告方式

各级疾控机构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4.0以上版本(以下简称“监测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具备条件的乡级防保组织也可通过“监测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监测系统”安装程序包、升级补丁包和操作指南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网站提供下载,网址:。

五、报告流程和时限

(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为月报告。报告流程和时限要求如下:

乡级防保组织每月5日前收集辖区内接种单位报表,汇总后上报县级疾控机构。

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日前将辖区内分乡的接种数据录入或导入“监测系统”,网络报告省级疾控中心。

市级疾控机构每月15日前通过“监测系统”审核辖区内县级疾控机构报告数据,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县级更正报告。

省级疾控中心每月20日前通过“监测系统”收集辖区各单位报告的接种数据,审核后网络报告中国疾控中心。

(二)冷链设备和接种单位档案表

“冷链设备档案表”和“接种单位档案表”报告流程和时限要求如下:

乡级防保组织收集本辖区内冷链设备和接种单位档案表,报告县级疾控机构。

县级疾控机构收集本辖区内冷链设备和接种单位档案表,录入或导入“监测系统”并网络报告省级疾控中心。

市级疾控机构通过“监测系统”录入本级冷链设备档案表,审核辖区内各单位报告数据。

省级疾控中心通过“监测系统”录入本级冷链设备档案表,收集和审核辖区各单位报告数据后,网络报告中国疾控中心。

各省应在205月底前完成冷链设备档案、接种单位档案的首次全部报告。在完成历史数据报告后,对发生变化的接种单位和冷链设备(包括新装备或原有设备的状态发生变化),要求在变更后15日内通过“监测系统”更新报告。每年1月底前,各级疾控机构应对辖区已报告冷链设备和接种单位档案进行全面审核。

六、数据分析、反馈和质量控制

各级报告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在报告前核实信息,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定期将结果上报上级业务单位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免疫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各级疾控机构应加强管理,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定期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七、职责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逐级审核汇总、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管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

息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省级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负责全国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

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监测报告工作的日常管理,负责本辖区监测信息收集、审核、上报、分析评价和反馈,负责组织辖区内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乡级防保组织负责填报辖区内相关监测信息,确保监测信息报告质量,及时报告县级疾控机构。

附表:1.年 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各级通

用)

2.年月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各级通用)

3.冷链设备档案表(各级通用)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3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中医证型;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相关性;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中医文献中“顽痹”“鹤膝风”等相似,但由于中医学的固有辨证模式,使中医对RA的认识停留在辨证施治阶段。辨证施治具有其优势和特色,由于受到主观条件影响较大,如患者自身表现、医疗环境、医者主观判断和医术水平,以及学术流派观念不同等,往往会造成分型和治疗的差异,给临床医生准确判断、交流病情和为患者提供精确、规范化的治疗带来阻碍。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不断发展,西医对RA的认识和治疗更加注重参考实验室指标,各类临床观察指标也逐渐被纳入诊断和治疗标准当中。为了能更好的发挥中医学的辨证优势,中医学者应当借鉴西医的成果,不断推进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通过对近10年来的文献检索,笔者现对RF、AKA、APF、抗CCP抗体等几个与诊断相关的免疫学指标进行讨论分析,其他实验室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等不予讨论。

1 类风湿因子(RF)

血清学RF是临床观测和诊断RA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指标,RF分IgM、IgG、IgA 3型。临床常检测IgM-RF,在RA患者阳性率为60%~80%,但特异性不高,除RA外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干燥综合征等)、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丙型肝炎、肺结核、牙周炎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和3%~5%的健康人以及10%以上的老年人。IgM-RF与骨侵蚀有关,IgM-RF、IgA-RF阳性患者预后差,受累关节数多,3型RF同时升高较单独1型升高的患者病情重。IgM-RF、IgA-RF、IgG-RF联合用ELISA法检测可明显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隐性RF(HRF)是指与自身IgG结合而活性被遮盖的那部分RF。由Allen将RF阴性患者的血清经酸化吸附后制备含IgM洗脱液显示出RF活性,又可被IgG抑制而证实。HRF的检测提高了RF阴性及幼年RA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1]。

我国学者多将RA按中医证型分为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痰瘀互结、肝肾阴虚5大证型,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RF在这些中医证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姜泉等[2]对475例RA患者进行6种证型分类,RF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按其均值大小依次排序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痹阻型>肝肾两虚型>瘀血阻络型>痰瘀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谢丽萍等[3]对106例RA患者按中医证型进行RF滴度测定,发现肝肾阴虚型RF指标在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痰瘀互结、肝肾阴虚5大常见证候类型中均数最高。胡晓蕙等[4]对122例活动期RA患者中医证型与RF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RF阳性率最高,阴性率为12%,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两虚兼外感型阴性率为33%。鲁丽等[5]对201例RA患者RF指标进行研究发现,RA患者RF指标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RF在寒湿痹阻与湿热痹阻、肾气虚寒证候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中医各证型的RF进行分析,得出RF-IgG按其均值大小排序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寒湿痹阻>痰瘀痹阻。RF-IgM各证型间比较,按其均值大小排序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寒湿痹阻>痰瘀痹阻。RF-IgA各证型间比较,按其均值大小排序为:湿热痹阻>肝肾阴虚>肾气虚寒>寒湿痹阻>痰瘀痹阻。 日本有学者[6]将RA分为气滞血瘀、阴虚内热、气血两虚、阳虚寒湿4型,对证型与临床检查、合并症进行研究,报道A/G值阴虚内热最低,阳虚寒湿最高;阴虚内热、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型RF阳性率为70%以上,阳虚寒湿为40%;阴虚内热型合并症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气血两虚,阳虚寒湿最低。于秀明等[7]将210例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阴虚5型,研究显示瘀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RF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瘀血痹阻型RF阳性率高于肾气虚寒型。乐惠荣等[8]将143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湿热阻络型和痰瘀阻络型4组,发现湿热阻络型RF阳性率最高。黄李平等[9]将80例RA患者分为湿热型、寒湿型、肝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4组,发现不同证型间IgA、IgM、IgG、IgE存在差异,其趋势表现为寒湿型>湿热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两虚型。胡祖光等[10]对RA 4种证型指标关系的研究发现,湿热阻络型治疗前的IgG水平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型和寒湿阻络型,IgM又显著低于肝肾两虚型和寒湿阻络型(P < 0.05)。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RF各指标因子在中医证候分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方路等[11]在研究中发现RA不同证候间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何羿婷等[12]发现RA患者RF、IgA、IgG、IgM、ESR、CRP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

2 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核周因子(APF)

AKA是RA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在RA早期,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其对RA患者的诊断特异性为94%,敏感性为47%,也是一种鉴别RA和与多发性关节炎相关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检验标记物[13]。APF在RA患者中的敏感性为52%,特异性为79%,可以出现在RA的早期阶段,大约30%的RF阴性RA患者可以检出,是早期诊断RA的有效指标之一。APF分IgG-APF、IgM-APF、IgA-APF 3种类型,IgG-AP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1 %~91%,特异性为73%~99%,是3种APF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但IgM、IgA同样对RA有诊断意义,其特异性与IgM-RF相近。对于IgM-RF阴性的RA,两种抗体仍可有部分阳性。说明两種APF均与IgM-RF无相关性,3种抗体不能相互替代,同时检测可相互补充[13]。

一些学者发现,AKA和APF指标在中医各证候间存在差异。李静等[14]研究发现,AKA在寒证中阳性率为52.63%、热证中为11.11%、寒热错杂证中为43.02%、虚证中为30.00%、虚热证中为35.48%、虚寒证中为17.24%。寒证和热证阳性率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尹虹等[15]对149例RA患者做APF检测并对比后发现,寒湿痹阻型和湿热痹阻型的APF阳性率比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和瘀血痹阻型的APF阳性率高。湿热痹阻型和瘀血痹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于秀明等[7]对149例RA患者作APF检测,然后对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湿热痹阻型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梁一琳等[16]研究发现,RA的6种证型中湿热痹阻型AKA、APF阳性分布率最高,认为此两项指标与疾病活动及严重程度相关,说明了湿热痹阻型多见于RA活动期,来势急、病情重。姜泉等[2]对475例RA患者分析研究发现,湿热痹阻型AKA、APF阳性分布率最高。

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是一种对RA诊断价值较高的实验室标记物,诊断的敏感度为71.40%,特异度为95.20%,可用于RA和与多发性关节炎相关的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17],也可用于RA和SLE的鉴别诊断[18]。抗CCP抗体在复发性风湿病中有很高的检出率[19]。

乐惠荣等[8]选择RA患者143例,其中湿热阻络型42例、寒湿阻络型40例、痰瘀阻络型33例、肝肾不足型28例,分别检测抗CCP抗体。结果发现,RA患者抗CCP抗体明显高于正常组,不同证型RA患者中,以湿热阻络型抗CCP抗体最高。于秀明等[7]研究210例RA患者发现,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和寒湿痹阻型。CP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环化肽,是CCP的二代产品,同时对100例RA患者作CPA检测,对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证实湿热痹阻型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余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4 讨 论

国内外部分学者研究RA中医证型与一些免疫学诊断检测指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就RF而言,不同学者得出的RF与RA中医证型的对应关系多不同,可能因为RF作为临床检查的一项基础指标,多提示患者自身免疫应答存在,指标偏高不仅存在于RA,也可存在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结核等疾病当中,特异性较低,所以对RA中医证型的提示影响就更小。大多数学者研究证实AKA、APF和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证中阳性率较高,原因可能是由于这3项指标在RA的诊断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能准确提示RA的临床活动期症状;而中医证型辨证中湿热痹阻属“实”证范畴,而“热”属“阳”,中医基础理论中“阳”具有向外、向上的升发趋势,可能导致机体临床反应活动相对加剧,属RA活动期范畴,所以3项指标具有高度的提示作用。同时,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各项指标在不同的中医证候当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找出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关系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上缺乏统一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条件,样本量、统计方法、中医证型的划分、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等各项因素都可以导致最后研究结果的不同。这也提示研究人员,找出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对应关系,实现RA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一项极其巨大的工程,需要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多学科、多地域的联合协作,制订出统一的分型和实验标准,来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5 參考文献

[1]潘丽恩,马骥良,李新民,等.隐性类风湿因子的测定和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 8(8):485-487.

[2]姜泉,蒋红,曹炜,等.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7,48(3):253-255.

[3]谢丽萍,肖敬,史伟,等.广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80-381.

[4]胡晓蕙,蒋连泓.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天然免疫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20-22.

[5]鲁丽,吴洋,刘维超,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分析[J].光明中医,2012,27(2):297-299.

[6]刘雪芬,刘菊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汉方治疗[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5):4-5.

[7]于秀明,刘明学,侯云峰,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62-1464.

[8]乐惠荣,梁昀,袁惠,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0):18-19.

[9]黄李平,吕军影,何源浩,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变化关系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3):3-4.

[10]胡祖光,洪介民,高敏,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四种证型与sIL-2R及其他指标关系的探讨及消风痛的疗效[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5):41-44.

[11]方路,许东云,阎霞,等.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31-32.

[12]何羿婷,付丽媛,阎小萍,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

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6-28.

[13]Saraux A,Berthelot JM,Devauchelle V,et a1.Value of antibodies to citrulline-containing peptides for diagnosing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J]. Rheumatol,2003,30(12):2535-2539.

[14]李靜,柏干苹,王勇,等.4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103-2105.

[15]尹虹,于秀明.APF与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差异[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8):717,727.

[16]梁一琳,刘小玲.抗角蛋白抗体对RA的诊断意义[J].河南医学,2005,1(16):49.

[17]Girelli F,Foschi FG,Bedeschi E,et a1.Is 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 useful laboratory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Allerg Immunol(Paris),2004,36(4):127-130.

[18]Mediwake R,Isenberg DA,Schellekens GA,et a1.Use of 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d anti-RA33 antibodies in distinguishing erosive arthrit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01,60(1):67-68.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4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7~71岁,平均(62.5±3.4)岁,降结肠癌18例,结肠肝曲癌12例;将结肠癌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1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8~70岁,平均(63.0±4.3)岁,结肠脾曲癌3例,乙状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15例,结肠肝曲癌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2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69岁,平均(60.3±4.2)岁。三组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1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第3d及第7d采集静脉血,对照2组在体检时采集静脉血。将各组血液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比例,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白细胞介素一4)、IFN—γ(干扰素—γ)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学指标

3 组的免疫学指标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1组术后3d、7d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IFN-γ、IL-4均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2组,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1组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IFN-γ、IL-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7d的Th1/Th2(IFN-γ/IL-4)值均显著术前、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1)表示与对照1组比较,P<0.05;2)表示与对照2组比较,P<0.05;3)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术后7天内最易发生肺部感染,故本研究选取了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7天内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第3d,手术患者的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和健康者。术后早期淋巴数量下降主要与术中补液、失血等因素导致淋巴细胞稀释有关。

在术后第3d,手术患者的Th1类因子(IFN—γ)水平较高,且Th2类因子(IL-4)的上升幅度更明显,导致了Th1与Th2细胞因子的比值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肠癌术后3d、7d,手术患者体内的Th1/Th2细胞因子比率都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以术后第3d的Th1/Th2比率更低。Th1/Th2比率降低提示Th1/Th2免疫反应平衡倾向于Th2类反应,二者比例失调反应是急性肺炎的重要免疫学改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d、7d的Th1/Th2值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2],急性肺炎患者的Th1/Th2比率约为2.41±0.31,这一结果与对照1组的术后的Th1/Th2值较为接近,但与强侵袭原体引起的肺炎不同,术后感染的细菌侵袭性相对较弱,所以对照1组术后的Th1/Th2值接近急性肺炎患者却未发生肺部感染。而Th1/Th2值更低的观察组发生了肺部感染,这提示Th1/Th2比率失调可能是导致Th1/Th2免疫反应状态改变,引发肺部感染的免疫学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免疫学因素。方法:将结肠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结肠癌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1组,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2组,采集各组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免疫学指标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d、7d的Th1/Th2(IFN-γ/IL-4)值均显著术前、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癌术后7天内发生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失调可能是发生肺部感染的免疫学因素。

关键词:免疫学因素,肺部感染,结肠癌

参考文献

[1]张永波.32例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29-30.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5

为全面了解我市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及时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影响接种率及接种管理质量提高的有关因素,按照市卫生局统一安排,我中心组织免疫规划专业人员于2013年10月15日-11月20对19个基础免疫抽样点193名满周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完成情况和16个乡镇办事处及三个厂矿574名满2周岁、5周岁、7周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一)基础免疫:满周岁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包括3个月的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四苗”单苗及全程接种率、卡痕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流脑、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及漏种或不合格接种原因。

(二)加强免疫:满2周岁儿童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满4岁儿童脊灰疫苗;满7岁儿童麻疹、白破二联、风疹、流脑、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完成情况及漏种或不合格接种原因。

二、调查方法

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均以现场均询问家长与查阅接种卡、证相结合进行。

三、判断标准

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未建卡者和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家长不承认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四、调查结果

(一)基础免疫:

共调查满周岁儿童211名,建卡208人,建卡率98.6%,建证210人,建证率99.5%,卡证符合率96.7%;其中卡介苗接种率为99.5%,合格接种率。

不合格接种共计20针次,其中:未接种9针次、超期接种4针次,间隔时间不够2针次、卡证不符5针次;流动儿童基础免疫不合格接种共计19人次,其中:未接种1针次、超期接种16人次、卡证不符2人次;腮腺炎疫苗未种38人次,流脑疫苗未种17人次。

2、加强免疫:2岁组百白破不合格接种12针次(未接种6针次、超期接种2针次、卡证不符4针次)、麻疹疫苗不合格接种13针次(未接种6针次、超期接种2针次、卡证不符5人次),风疹、乙脑、流脑疫苗分别漏种35、24、38人次;5岁组糖丸不合格接种28人次(未建卡建证4人次、超期接种40人次、提前接种5人次、卡证不符11人次),7岁组百破二联不合格接种64人次(未建卡建证2人次、超期接种21人次、提前接种8人次、卡证不符33人次)、麻疹疫苗不合格接种59人次(未建卡建证2人次、超期接种19人次、提前接种5人次、卡证不符33人次),流脑、乙脑疫苗分别漏种58、36人次。

五、不合格接种原因分析

(一)未建卡建证:

1、部分对象为超生儿童,家长怕别人知道和计划生育检查村医时发现,不愿意建或长期外出躲计划生育,而没有建;

2、个别对象在家出生,认为没有人通知,不知道要建卡证。

3、城区儿童特别是流动存在跨区接种,而未本辖区建卡。

(二)超期接种:

1、因儿童患病推迟接种;

2、家长忘记预约时间,而通知又不及时;

3、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接种日无人按时带孩子去接种;

4、家长对加强免疫重视程度降低;

5、大年龄组儿童因上学无法按时到接种门诊进行加强免疫。

(三)间隔时间不够:主要发生在周门诊接种乡镇,原因是部分接种人员对间隔28天理解错误所至。

(四)提前接种:主要发生在加强免疫接种,部分单位没有将加强免疫列入月门诊接种,而是借助接种接种证查验或安排专门时间集中接种,导致部分对象加强免疫时间提前或推后。

(五)卡证不符:

1、家长有时忘记带接种证,接种情况也未及时补填;

2、部分接种单位不重视加强免疫接种上卡登记,接种情况未上卡;

3、个别单位存在虚假接种现象。

(六)漏种:

1、无人通知接种;

2、超生长期在外躲避;

3、家长没时间带孩子接种;

4、村级接种的流脑、乙脑疫苗存在漏登记现象;

5、流动儿童发现不及时;

6、个别流动儿童不配合接种。

六、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计划免疫是我们卫生部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动态性强、稍松即退、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由于计划免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健康儿童),更容易出现医患纠纷;计划免疫工作落实在基层,此项工作落实好坏,关键在于基层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投入程度,各单位要提高对计划免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辖区和单位实际,不断增加人、财、物投入力度,稳定队伍,健全制度,合理分工,加强管理,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乡村两级计免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明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要将群众利益和接种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改进服务质量,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保持高水平常规疫苗接种率。一要继续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特别是村级接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意识;二要更加合理设置常规接种点,既保证接种场所符合有关要求,保障接种安全,又要方便群众接种,降低群众接种成本,防止人为造成免疫空白;三要认真落实每次接种前对象筛查,并根据对象数量和分布,适当增加服务频次,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合理分流接种对象,确保接种现场秩序;四要严格按照免疫规程、疫苗使用指导原则以及卫生局有关要求,科学、规范地实施二类疫苗接种,杜绝随意扩大接种范围现象发生;五要加强现场接种管理,要全面落实预防接种前告知和禁忌症筛查制度,尽量减少接种副反应和偶合病例发生,要认真落实接种对象和疫苗现场查对,落实凭证接种及分台接种和1人负责1-2种疫苗接种措施,规范接种登记管理,降低出现接种差错风险;要落实接种后现场观察制度,防止因急性过敏反应引发医疗事故;六要加强接种副反应监测和处理,做到对接种副反应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将接种副反应危害降到最低;要加强对接种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妥善处理医患关系,防止医患矛盾激化;要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同家长的理解和互信,减少误解和纠纷;由村医负责接种的村卫生所,乡级计免人员必须抽时间开展接种现场督导,确保接种质量和接种安全。七要加强村医管理,充分发挥村医在上报新生儿、流动儿童及通知接种等方面的作用,确保应种对象及时发现及常规疫苗的及时接种,防止出现只接种不管现象;八要进一步加强同教育部门结合,促进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接种证查验制度落实和规范开展,促进在校学生预防接种及凭证接种措施的落实;九是各单位要按预算计划使用好、管理好一类疫苗接种经费,杜绝挪作他用,切实保障一类疫苗接种措施落实。

(三)切实加强基层接种网络、队伍建设和管理,保证工作质量和连续性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6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ICAM-1;P-selectin;炎症反应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

1.1.2主要试剂和药品:2%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4%多聚甲醛-PBS;抗ICAM-1羊抗鼠抗体;免疫组化二抗试剂盒;防脱片剂。

1.1.3主要实验仪器:玻璃匀浆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电子天平、光学显微镜。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

采用完全随机的原则,将大鼠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

1.2.2线栓制备

取4-0单股尼龙丝线40mm,直径0.23mm。

1.2. 3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制作

参照Zea Lnoga等方法稍加改进,行右侧MCAO手术。于缺血2小时后拔出栓线,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整个手术过程采用体表加热/制冷将肛温控制在36.5~37. 5℃范围内,同时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

1.2.4神经症状行为学检测

依据Zea longa及Bederson等确定的5级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1.2.5操作方法

正常组:与其它各组同时期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后,仅分离CCA及ICA至PPA,不插线栓。模型组:将手术后造模成功,即神经功能评分在2~3分归入模型1组和模型2组,缺血2h后,按各组要求分别再灌注6h和24h。

1.2.6取材

各组动物在规定时间的手术观察完成后,于再灌注后各时间点以2%的戊巴比妥钠过度麻醉,迅速断头取脑,每组各取3例在冰盘上自大脑中动脉梗死区中心为起始点前后做约4mm厚的冠状切片,投入2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以做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

1.2.7指标检测与方法:缺血再灌注侧脑组织病理切片观察;ICAM-1、P -selectin的免疫组化染色。

1.2.8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所有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M±SD)表示。各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继以LSD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大鼠行为学改变

①静止时不能充分伸展左前爪,行走时向左侧转圈或倾倒;②动物爬板实验时,总是落向左侧;③提尾实验时,左前肢内收,头弯向左上;④出现霍纳氏征。神经功能评分在2~3分。

2.2脑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改变

2.2.1大体标本观察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治疗组:缺血再灌注6h见脑膜血管高度充血,冠状切面组织有肿胀;缺血再灌注24h见脑组织轻度变软,切面淡黄色灰暗,灰质与白质界限变模糊,脑室变形。正常和假手术组:脑组织无充血水肿及坏死。

2.2.2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

(1) 低倍镜下情况:观察到模型组和治疗组大脑皮层缺血坏死区域都集中在颞叶皮质区,即MCA支配供血区。表明造模成功,MCAO手术模型恒定,缺血区域一致,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2) 高倍镜下情况

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皮质区正常,未出现坏死灶,脑组织及血管内未见炎性细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6h模型组:缺血皮质区神经元开始变性坏死,可见胞核固缩为三角形,结构及核仁消失。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24h模型组:缺血皮质区神经元溶解性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空泡形成,血管周围也出现较多炎性细胞并形成围管现象。

2.3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和P-selectin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AM-l阳性血管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缺血侧皮层,与梗死灶周围区相一致;P-selectin阳性血管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缺血侧皮层,与梗死灶周围区相一致。

3 讨论

脑缺血损伤与动物模型的选择制备本模型的优点是:缺血部位恒定,且可进行再灌注,模拟了人类永久性及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不同状态;由于对缺血及再通时间能进行准确控制,因而便于分析神经元对缺血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便于评价再灌注作用以及治疗时间窗的选择【1】;勿需开颅,术中不会引起血压、体温、血气的异常变化,避免了开颅对颅内环境的影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1~24小时)缺血皮质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聚集、粘附及浸润,脑组织坏死范围和程度随着病程进展,炎症反应的继续而扩大加重【2】。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6小时)脑组织中I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即明显增高,且增高趋势在炎症反应期(24h)随病程进展而上升。

参考文献:

[1] 谢红妹,朱玲.细胞间钻附分子-1在局部缺血再灌流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上海医学.1999,22(2):109

关于猪病免疫的相关思考 篇7

1 时代的变迁,某些疾病的重要性正日趋衰微

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水泥地面取代了泥土地面,放牧改成了圈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营养的改善、消毒措施的实施,使得原本是三大疫病之一的猪丹毒在猪场几乎销声匿迹,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红痢也很少发生。随着哺乳料的优化,仔猪饲料酸化膨化等技术的应用,优质无抗营养因子蛋白取代大豆蛋白,高床产仔的普及,仔猪黄白痢也不再是产仔房中令人头疼的事了。至今仍将猪丹毒、红、黄痢作为必需免疫的猪场,应考虑改变免疫谱,并优化免疫谱。

2 有关猪传染性胃肠炎 (TGE)

TGE曾在上世纪70-90年代是集约化猪场一大问题,几乎所有猪场被波及。近十年来,TGE的发生逐渐减少,即使发生了,严重性和流行程度都已大为减轻。出现该情况的机理何在?COX1990、Brim、Wesley1994、1995等人在上世纪九十做了大量研究证明:在欧洲随着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PRCV) 的广泛流行,TGE流行暴发急剧减少这一事实与感染PRCV能诱导肠主动免疫,从而预防TGE感染有关,TGE的免疫大可省略。

3 有关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曾是上世纪70-90年代疯狂一时的疾病。该病的免疫在部分猪场是天律戒条。即使如此,免疫失败仍不鲜见。其部分原因在于链球菌有32个以上的荚膜型,疫苗的荚膜型针对性不够,同时带有荚膜的细菌免疫原性弱 (del campo, sepu veda等1996) ;疫苗灭活中导致保护性抗原降解或者抗原性丢失 (Holt等1990) 。

事物的另一面是猪链球菌是猪扁桃体的常驻菌,清除净化并非易事。但是,在控制密度后可大大减少发病,发病后有较多的药物是特效的,例如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当前,该病多呈散发。我们如果为了控制散发病例而动用全群免疫实为得不偿失 (杨汉春,2004) 。

4 有关猪肺疫

猪肺疫作为猪三大传染病之一的观点在我国至少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现在猪肺疫作为独立的疫病出现在猪场虽极为少见,但是在剖检呼吸障碍综合症的病猪时,常可发现猪肺疫的病变,培养也常检出有多杀性巴氏杆菌。于是有的猪场在已排满的免疫谱上又塞进猪肺疫。事实上,即使做了猪肺疫的免疫仍不能改变原来的状况。

其道理何在?多杀巴氏杆菌一般不是造成肺炎的原发病原,多扮演继发参与的角色。Pijoan、Fuentes、Ciprian等人早在1978-1998年就指出,接种猪瘟 (CFS) 苗、伪狂犬 (PR) 苗、地方性肺炎 (EP) 苗极易诱发多杀巴氏杆菌的再感染。

由于血清型多,难于找到有效的交叉保护抗原,所以疫苗效果不理想。但是健康猪的肺组织对此菌有极强的清除力,攻毒30分钟后,很难从肺组织中分离到该菌 (B.E.staraw, 1999) 。因此,预防该病应从培育健康猪的方向努力,改善管理,全进全出、减少氨气,将气温变动和空气尘埃控制在最低限度,加上控制好猪场目前常见原发病、如EP、PR等,该病将无隙可乘。

5 有关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发病情况的演变近十年来被人们炒作得非同一般,尤其是疫苗在临床应用后与推出泰妙菌素后,大有将肺炎支原体列为呼吸系疾病元凶的架势。笔者从临床中发现,现在有典型性EP病变的猪不多见,剖析中多只存在少量轻微的EP病变,但致命的病变是其它相关疾病导致的,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伪狂犬病毒 (PRV) 、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PRCV) 流行后,肺炎支原体在发病中的地位应重新审视。

免疫去势疫苗的制备及相关试验 篇8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α (Alarelin) , Zillion公司生产, 纯度 (HPLC) ≥98.99%。

碳二亚胺盐酸盐 (EDC.HCL) , 上海延长生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纯度 (HPLC) ≥99.23%。

牛血清白蛋白 (BSA) , 美国SIGMA公司生产。弗氏不完全佐剂, 美国SIGMA公司生产。

培养基:硫乙醇酸培养基 (T.G) 、酪胨琼脂培养基 (G.A) 以及葡萄糖蛋白胨汤培养基 (G.P) , 北京陆桥技术公司生产。

包被液 (pH 9.6) :NaHCO3 2.93 g, NaCO3 1.95 g, 加蒸馏水至1 000 mL, 置4℃保存备用。

洗涤液 (0.01 mol/L, pH 7.4 PBST) :NaCl 8.0 g, KH2PO4 0.2 g, Na2HPO4·12H2O 2.9 g, KCl 0.2 g, Tween-20 0.5 mL, 加蒸馏水至1 000 mL, 4℃保存。

底物溶液: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 (pH 5.0) 100 mL, 邻苯二胺40 mg, 30% H2O2, 现配现用。

样品稀释液:牛血清白蛋白 (BSA) 0.1 g, 加入100 mL PBST溶液, 置4℃保存备用。

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博大泰克产。

2 mol/L H2SO4:浓硫酸22.2 mL, 蒸馏水177.8 mL。

1.2 主要仪器

TQ16-W型高速离心机 (长沙湘仪) , 透析带 (SOLARBIO公司生产, 截留分子量14 000) , 96孔酶标板 (博大泰克产) , Multiskan MK3型酶标仪 (Thermo产) , 磁力搅拌器, 分析天平 (Sartorius产) 等。

1.3 试验动物

选用3月龄健康大耳白兔雄兔 (购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 编号:2006-033) 。

2 试验方法

2.1 疫苗制备

以碳二亚胺盐酸盐为偶合剂, 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α)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 连接为复合物, 再加入弗氏不完全佐剂制成免疫去势疫苗, 具体方法为:首先用适量的双蒸水分别溶解10 mg GnRH-α (Alarelin) , 10 mg牛血清白蛋白 (BSA) , 然后将两者混合在一起, 形成BSA- GnRH-α混合物。再把过量的碳二亚胺盐酸盐 (250 mg左右) 溶解于适量的双蒸水中, 缓慢的加入到上面的混合液中, 并不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至少6 h。然后将反应液装入透析带中, 用蒸馏水透析48 h, 通过紫外吸收法求出GnRH-α的结合率为85%。将透析后的反应液置于一小玻璃瓶中, 加入双蒸水至GnRH-α浓度为200 μg/mL。最后取200 μg/mL的反应液40 mL, 加入等量的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 制成浓度为100 μg/mL的免疫去势疫苗备用。整个试验过程应无菌操作。

2.2 免疫去势疫苗检验

按照相关标准[8]分别对免疫去势疫苗进行了无菌检验、安全性检验、物理性状检查。

2.2.1 无菌检验:

细菌检验。将免疫去势疫苗分别接种硫乙醇酸培养基 (T.G) 及酪胨琼脂培养基 (G.A) 各2支, 每支0.2 mL, 37℃培养3~5 d, 进行厌氧性细菌与需氧性细菌检验, 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霉菌检验。抽样接种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 (G.P) 各2支, 每支0.2 mL, 25℃培养5~7 d, 观察是否有霉菌生长。

2.2.2 安全性检验:

取试制的免疫去势疫苗, 颈部皮下注射3月龄大耳白兔雄兔8只, 每只4 mL, 观察14 d。

2.2.3 物理性状检查:

主要检查疫苗的颜色, 3 000 r/min离心15 min不分层, 37℃放置21 d观察是否破乳等。

2.3 免疫试验

2.3.1 试验动物免疫程序:

取3月龄大耳白兔雄兔, 分别以50 μg/mL、100 μg/mL、150 μg/mL的剂量对3个剂量组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6周。每周采血一次, 分离血清, -20℃保存。

2.3.2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条件的确定:

采用间接Elisa法[9]测定抗原包被浓度及血清最佳工作浓度:每孔中分别加入1∶50用碳酸盐缓冲液稀释的抗原100 μL, 依次倍比稀释, 37℃水浴1 h后4℃包被过夜。然后用PBST液洗3次, 每次3 min, 加入2%明胶37℃水浴封闭1 h后4℃过夜。PBST洗3次, 每孔中分别加入稀释50、100、200倍的待测血清100 μL, 同时设置阴性和空白对照, 37℃水浴1 h, 用PBST洗3次。按说明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1∶800倍稀释, 每孔加入100 μL, 37℃水浴1 h, PBST洗4次。加入底物液每孔100 μL, 置于暗盒内反应15 min, 最后每孔加入50 μL的2 mol/L硫酸终止反应, A490检测。

2.3.3 特异性IgG的测定:

BSA-GnRH-α偶联物包被4℃过夜, 使抗原粘附于塑料孔壁上, PBST洗涤3次, 每次3 min, 2%明胶37℃封闭1 h。PBST洗涤3次, 分别加入1∶100稀释的待检血清100 μL, 依次倍比稀释, 同时设置阴性和空白对照, 37℃作用1 h, PBST洗涤3次, 加入酶标二抗, 37℃作用1 h, PBST洗涤4次, 加入底物每孔100 μL, 避光15 min, 最后每孔加入50 μL的2 mol/L硫酸终止反应, A490检测。

3 结果

3.1 无菌检验

待检液在硫乙醇酸培养基 (T.G) 、酪胨琼脂培养基 (G.A) 以及葡萄糖蛋白胨汤培养基 (G.P) 上进行无菌检验, 均无细菌或霉菌生长。

3.2 安全性检验

将免疫去势疫苗接种大耳白兔, 观察14 d后, 兔子全部健活且精神良好, 无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该抗原乳剂安全可靠。

3.3 物理性状检查

该疫苗为乳白色均匀悬液, 3 000 r/min离心15 min不分层, 37℃放置21 d不破乳, 物理性状良好。

3.4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条件的确定

抗原包被浓度及血清最佳工作浓度结果见表1。

由结果可知当抗原稀释800倍, 血清稀释100倍时阳性血清OD490为0.987, 接近1, 所以抗原最佳工作浓度为1∶800倍稀释, 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倍稀释。

3.5 抗体测定

GnRH抗体A490结果见表2 (列出100 μg/mL剂量组第4周其中一大耳白兔血清抗体A490检测值) 。由结果可知, 当血清稀释1 600倍的时候, OD490值为0.203, 阴性对照组血清OD490值为0.089, P/N=2.3>2.1, 由此判断该血清的抗体效价为1∶1 600。

各个不同剂量组雄兔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间接Elisa效价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 各试验组动物均在免疫后两周内检测到GnRH抗体, GnRH抗体一般在第4周左右达到高峰, 但抗体达到高峰后持续时间短, 下降很快。为了更好的延续抗体高峰水平, 有必要加强一次免疫。

依据雄兔GnRH抗体检测结果, 绘出GnRH抗体曲线 (如图1) 。

4 讨论

GnRH主动免疫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法使哺乳动物的生殖系统关闭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认识。因为传统的手术去势可能会给家畜造成应激, 以及在手术操作时会感染伤口等。化学去势药物浓度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 浓度高则使睾丸的炎症加剧, 导致溃烂, 加重全身反应, 浓度低了则起不到去势效果[10], 免疫去势则可克服上述缺点以达到去势的目的。GnRH类似物 (激动剂) 是在天然的GnRH分子结构上替换了第6, 10位上的氨基酸所得, 这种结构可减慢肽的降解, 延长半衰期, 增强其受体结合力。但GnRH类似物是一种半抗原, 抗原性很弱, 增加其免疫原性的基本思路就是将GnRH-α与大分子载体蛋白结合, 作为载体分子量应大且能结合更多的GnRH-α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GnRH-α与BSA连接为复合物, 并加入弗氏不完全佐剂制成免疫去势疫苗, 并参照相关标准分别对抗原乳剂进行了无菌检验、安全性检验、物理性状检查,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免疫效力检测发现, 各试验组动物均在免疫后两周内检测到GnRH抗体, GnRH抗体一般在第4周左右达到高峰, 其中50 μg/mL剂量组Elisa效价为1∶800, 而100 μg/mL、150 μg/mL剂量组Elisa效价同为1∶1 600, 说明两组剂量效价大致相同。但抗体达到高峰后持续时间短, 下降很快。为了更好的延续抗体高峰水平, 有必要加强一次免疫。

参考文献

[1]赵焕, 章孝荣.GnRH免疫去势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4, 25 (6) ∶16-18.

[2]Oonk H B, Turkstra J A, Schaaper W M M, etal.New GnRH-like peptide construct to optimize efficient im-munocastration of male pigs by immunoneutralization of GnRH[J].Vaccine, 1998, 16 (11/12) :1 074-1 082.

[3]辛长砺, 周于奋.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LRH) 抗原对公雏免疫去势效果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5 (1) :13-17.

[4]Price E O, Adams TE, Huxsoll C C, et al.Aggressivebehavior is reduced in bulls actively immunized against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J].J Anim, Sci, 2003, 81 (2) :411-415.

[5]Sakurai H, Adams BM.Concentration of gonadotropins-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in pi-tuitary tissue of orchidectomized sheep:effect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against gonadotropins-releasing hormone[J].Journalof Animal Science, 1997, 75:189-194.

[6]岳海宁, 吴润.GnRH主动免疫对绵羊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5, 30 (2) ∶156-157.

[7]Jayashanker R, Chaudhuri M K, Singh O, etal.Semisyntheeic anti-GnRH vaccine causing atrophy of theprostate[J].Prostate, 1989, 14:3.

[8]王君伟.兽医生物制品的质量检验, 兽医生物制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81-186.

[9]蒋成?.酶免疫测定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135-136.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9

1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使用疫苗不合理

有的农牧民使用的疫苗不是动物防疫机构提供的, 而是私自采购, 很容易使用失效的疫苗或存放不当失去效价;有的使用疫苗时随意减少剂量或配制浓度不准;有的使用隔夜没有封口的疫苗;有的没有保温设备, 造成疫苗失效。

1.2 免疫程序不合理

不按疫苗说明使用, 各种疫苗免疫间隔时间不合理, 有的一次多种疫苗同时使用, 这些情况很容易造成免疫麻痹或免疫抑制, 还有的注射疫苗后使用抗菌素, 从而引起免疫抗体产生不足, 造成免疫失败。

1.3 免疫操作不规范

注射部位不准, 接种方法、剂量不当, 本应肌注而操作成皮下注射等, 尤其不消毒、打飞针, 导致注射剂量不足;免疫途径不正确, 有的防疫员为了简单省事, 把气雾免疫改成饮水免疫, 把皮下注射改为肌肉注射等。这些不科学的操作方法, 既浪费疫苗, 又使动物机体得不到足够的疫苗, 或剂量不足, 机体产生免疫抗体不足, 有些甚至不产生抗体。另外, 器械和注射部位不进行合理消毒, 注射部位发生感染, 使注射的疫苗不能完全吸收, 达不到免疫效果。注射过程中, 未能做到一畜一针头 (最起码注射后用碘酒棉球对针头消毒) , 很容易造成同群感染。

1.4 动物的个体差异

由于动物个体差异, 免疫应答各不相同, 个别动物出现先天性免疫缺陷, 导致免疫失败。

1.5 动物摄取营养搭配不当

如饲料中缺乏氨基酸、Va、Vc可以降低机体免疫能力。

1.6 应免前的临床检查不彻底

对接受免疫的动物不进行临床检查, 有的动物处于发病初期或处于疫病潜伏期, 如果注射疫苗会激发发病, 造成免疫失败。

1.7 农牧民群众防疫意识淡薄

部分群众防疫意识差, 认为免疫不免疫无所谓, 还没有从靠天养畜的思想中解脱出来, 抱着侥幸心里, 对防疫工作麻痹大意, 严重影响免疫密度。

1.8 农牧民群众惜售思想严重

尤其纯牧区, 认为牲畜养的多, 表示家庭经济状况好, 但对防疫瞒报牲畜数, 使防疫牲畜底数不清, 造成免疫密度达不到要求。

1.9 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实施动物强制免疫中, 《动物防疫法》没有具体可造作的规定, 对拒绝免疫造成传染病发生或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不进行隔离, 造成疫情扩散。

2 提高免疫质量和效果的综合措施

2.1 加强培训, 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

针对基层动物防疫员文化水平低, 缺乏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 平时对免疫工作不认真对待的现状, 举办了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员培训班, 对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 并通过考试合格后吸收为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员, 这样使他们既掌握了免疫知识, 又提高了免疫质量。

2.2 建立动物疫病免疫双轨责任制

市政府与个乡政府签订了动物疫病防疫责任书, 县站与乡站签订了动物疫病防疫责任书。市站建立免疫质量层级督查机制, 按照责任书内容和要求, 适时开展层级督查, 即市站督查各乡 (办) 站, 各乡 (办) 站对所辖区域进行督查, 包村人员对自己防疫包村自查, 对查出不符合免疫要求的限期整改, 对达不到免疫要求的按照责任书进行奖惩。

2.3 建立合理的科学免疫程序

各种动物疫病的免疫必须按疫苗使用说明书严格执行, 在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抗体有效时间内要进行免疫抗体检测, 对没有产生免疫抗体或免疫抗体低下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使受免动物长期处于免疫保护状态。2.4加强疫苗保存工作在纯牧区牲畜管理粗放, 还没有摆脱游牧生活, 居住条件差, 存放疫苗条件差, 达不到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疫苗送到马上进行免疫接种, 尽量避免疫苗存放过程中出现问题, 以提高免疫效价。

2.5 认真执行免疫操作规程

首先对应免动物进行临床检查, 确认健康的方可实施免疫。免疫做到部位准确、消毒严格、剂量准确、一畜一针头, 使用疫苗质量合格, 尽量不打飞针, 确保免疫接种有效。

2.6 做好免疫后的观察工作

免疫后观察20min, 并备有抗过敏药物, 以防个别被免疫动物出现过敏反应, 抢救不及时造成损失。

2.7 免疫接种期间禁止用药

接种疫苗是强制性增强动物抗体效价, 疫苗和其它药物不能同时使用, 尤其抗菌素药物, 免疫接种时要注意消毒, 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干扰, 保证免疫接种有效。

2.8 加强动物防疫发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营造法治氛围,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坚持面向领导、面向有关部门、面向社会、面向农牧民群众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使农牧民执法懂法, 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 为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动物防疫工作的良好氛围。

摘要:当前农牧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时而发生免疫失败,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免疫的质量和效果, 给动物发生疫病留下了隐患。分析其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

影响生猪免疫的因素 篇10

1 疫苗因素

1.1 疫苗质量

疫苗质量是生猪免疫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 疫苗不是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 质量不合格或已经过期失效, 疫苗运输或保存不当, 受日光直接照射或在高温中放置时间过长等均会影响疫苗效果。而疫苗的生产技术落后, 选择的疫苗毒株的抗原性差, 毒力不稳定, 生产不规范, 受污染, 免疫效力低下, 免疫期短, 则可造成免疫原性下降。

1.2 疫苗保管

疫苗的生产、流通、储存及使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疫苗和保管规定进行。疫苗对光照、温度有很高的要求。温度不当, 冷藏保存误为冷冻保存或者冻干苗稀释后保存则会造成反复冻融过程而改变疫苗性状, 从而影响效价;阳光的直射往往会使疫苗的效价降低;疫苗同样存在有效期, 免疫效价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1.3 疫苗的使用

疫苗的稀释剂选用不当或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液等。对疫苗的稀释正好误用了存在问题的水源, 致使疫苗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注射器或针头未经清洗或高压蒸馏消毒, 或注射器操作时沾上消毒液等均会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2 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水平过高, 在注射时未降至一定抗体水平, 则会出现干扰抗体产生, 或者是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能力。母源抗体水平过于低下, 则对新出生的仔猪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极易受外界病原的入侵。

母源抗体是干扰疫苗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仔猪体内存在较高的母源抗体时, 抗原在诱发免疫应答前对母源抗体产生中和或清除作用, 从而降低了仔猪的免疫力。

3 接种操作错误

3.1 猪体注射部位没有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 机体接种同时造成机体人为感染使机体在产生抗体之前引发各种疾病, 造成免疫失败。

3.2 几种疫苗同时注射、几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过短 (少于一周) , 互相发生干扰, 影响各自抗体的产生。

3.3 注射部位不准确, 需要皮下注射接种而采用肌肉注射;需要肌肉注射、穴位注射而选择皮下注射。如口蹄疫疫苗要求肌肉注射, 而大多数操作者多以皮下注射。另不根据猪体况大小相应的选择针头的型号, 针头过短或倾斜注射使接种疫苗注射于皮下, 非但不能使疫苗很好的吸收, 相反会对皮下组织产生刺激, 引起感染, 使免疫失败。

3.4 注射过程中反复使用不经消毒处理已污染的注射针头造成外界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导发病, 使免疫失败。

3.5化学消毒剂临时消毒的针头在药剂没有完全挥发而抽取稀释疫苗而使部分疫苗受到抑制或杀灭, 造成疫苗效价降低。

3.6 注射疫苗的同时没有对猪体进行很好的保定, 注射时出现飞针、药液逆流而没有被发现和及时补注使实际接种量不足, 机体本身不能产生应达性免疫反应, 造成免疫失败。

3.7 种病原微生物对长期使用的一种疫 (菌) 苗或机体长期服用预防治疗药物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因此在接种疫苗时应考虑有针对性加大倍量, 如猪瘟疫苗在呼兰地区应以常量的4~6倍量为宜, 猪口蹄疫疫苗应以50 kg以下在1 mL基础上加至2 mL, 50 kg以上猪体在2 mL基础上加至3 mL为宜, 可确保达到预期免疫效果。

3.8 菌苗免疫接种期前后一周内使用一些抑菌抗菌预防药物或皮质激素会造成进入肌体内疫苗毒力被破坏造成免疫失败。

4 器械消毒不合格

器械消毒时未能按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 未能做到一畜一针、一针一棉球, 而是一栏一针头, 甚至根本不消毒, 这样做极有可能造成疫苗被污染或注射器带毒接种, 从而导致疫病扩散或传播。

5 应激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 在环境过冷或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 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因此, 猪群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 就会导致免疫失败。

6 不合理施药

许多药物, 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抗病毒化学药物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猪场为防病, 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含有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从而导致免疫细胞的减少, 以至影响免疫应答反应。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11

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还是唯一演化出具有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其飞行能力的进化与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息息相关。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系列与DNA损伤检验点或DNA修复通路相关的基因在蝙蝠中受到了很强的正选择作用。他们还发现与皮肤弹性相关的基因和参与肌肉收缩的基因在蝙蝠中发生了快速进化,可能也有助于飞行。

蝙蝠可携带多种人畜共患病毒,自身几乎不受感染。通过对相关基因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蝙蝠中NF-κB家族转录因子c-REL受到正选择。该基因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功能,还与DNA损伤反应具有一定关系。自然杀伤性(NK)细胞是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研究人员表示,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人类了解物种起源、分化、多样性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数据。蝙蝠在进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展出许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学现象,比如飞行、回声定位、冬眠等。基因组学只是开展这些研究的入口之一,研究的数据和结果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蝙蝠是对人类具有极大危害的病毒载体,基因组学层面的比较分析,也将为了解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统和病毒防卫机制提供重要的工具。

该成果由华大基因、澳大利亚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美国海军医学中心及亨利·杰克逊基金会等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完成。

(责编:朱丽)

《科技日报》(2013-01-09 一版)

相关免疫学因素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40例均为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患者, 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70例, 年龄25~41岁, 平均年龄 (32.4±2.6) 岁, ;对照组患者70例, 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 (34.3±3.4) 岁。本研究在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情况下开展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的措施来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进行控制。而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样本采集和保存时, 检验人员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核对和检测, 选择较为合理的试剂, 做好一切进行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同时加强对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

1.2.1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1患者临床样本的采集及保存:医护人员在采集患者样本时, 需要注意样本采集的时间, 确保所采时间段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同时医护人员要采取适当的姿势采集患者的血液, 最后对患者进行适当止血, 防止对患者身体带来伤害。对在采集之前一段时间内注射过各种激素类药物的患者, 在进行样本采集时要严格注意患者在采集时的体位变化及采集的时间。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样本采集及保存时需要注意激素在体内半衰期的变化, 因为患者体内的一些激素会在某段时间达到最高值或者最低值。2对免疫检验仪器与设备的检查:医务人员在进行免疫检测前要对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及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 主要方法是在每天使用前对其进行核对与校准;同时还要定期对反应板、吸量管、稀释棒等进行检查。在订购仪器时, 要选择同行评价较高、声誉较好, 产品质量较高的厂家生产的产品, 并且尽量保持使用同一家产品, 不要经常性更换的仪器设备供应厂家,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不同批样品之间的批间差。

1.2.2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正确选择本实验室相应试验的室内质控品:在室内质量控制样本选择上, 要保证选择的样本的基质与将要被测的样本基本一致;将要进行药物检测的待检样本的浓度调整到与质控品实验的水平是一样;试验技师在进行样品检测时, 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2临床免疫检验试剂的选择:试验技师在选择检验试剂时, 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a.选择的试剂在有效期内并且是严格按照其规定的保存条件进行保存的, 这样的试剂才不会受到外界环境污染以及过期的危险, 使用起来较为安全, 结果也更为准确。b.同一免疫检验试剂盒最好选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检验误差[3]。c.试验技师在进行试剂使用前的配置时, 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要求来进行操作。试剂配置完成之后, 需要用质控品进行标定后才能对样品进行检验。

1.2.3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当试验技师完成所有的检验工作都后, 其最后需要对所有患者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再次审查。如果发现存在问题, 要立即通知相应科检室并与他们一起进行核对, 务必确保出具的所有的检验结果都是真实有效的。同时检验室也要对所有的检验结果都进行记录, 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患者临床资料, 或方便以后复诊时进行查找。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表示方法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治愈率为92.82%, 与对照组的82.86相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表明临床样品的采集及保存条件等因素都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主治医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 加强对患者样品的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可以让医师更加真实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保证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并且早日康复[4]。本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上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可以使医师和检验人员获得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同时也直接改善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 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 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样本采集、所用试剂及仪器等方面进行探讨,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治愈率为92.82%, 与对照组的82.86%相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表明临床样品的采集及保存条件等因素都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临床上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可以使医师和检验人员获得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同时也直接改善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曹玮.临床免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 (4) :314-315.

[2]刘美琴, 丁艳涛, 赵惠红.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22) :102.

[3]刘尊年, 孙建孟, 王金良, 等.I mplement at ion of t he d i re ct demodulation method for natural gamma ray spectral logging[J].中国物理C:英文版, 2014, 38 (4) :75-79.

上一篇:明挖车站围护结构设计下一篇: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