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因素护理

2024-09-07

相关因素护理(共12篇)

相关因素护理 篇1

妇女从妊娠到分娩经历了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特别是对分娩的恐惧和忧虑以及分娩引起的剧痛, 使体力大大消耗, 导致生理、心理方面发生剧烈的变化, 容易引发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 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 常表现为失眠、乏力、悲伤、沮丧、情绪抑郁、烦躁、易怒等, 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幻觉、自残等精神紊乱症状[1], 对产妇的自身健康、母婴关系、家庭和谐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杀婴或自杀现象。国内外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均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4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探讨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间住院分娩的产妇412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围产期合并症, 无精神性疾病病史及家族史。为探讨生产过程对产妇的影响, 将产妇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和无分娩镇痛组, 各206例。分娩镇痛组:年龄17~32岁, 平均年龄23.2岁, 孕周37~41周, 均为初产妇;无分娩镇痛组:年龄18~31岁, 平均年龄23.7岁, 孕周37~41周, 均为初产妇。两组在年龄、孕周、产次等方面均无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与标准

产后18~96h内对两组产妇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 由产妇自行评分, 将总分≥50分者纳入产后抑郁组, <50分者纳入正常产妇组。根据产妇的相关信息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SDS总分≥50分者共81例, 占19.7%。SDS总分<50者共331例, 占80.3%。其中, 分娩镇痛组32例, 占15.5%;无分娩镇痛组49例, 占23.7%。

2.2 抑郁影响因素对比

在抑郁产妇中, 具有文化程度偏低、经济条件较差、非顺产等因素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产妇。81例抑郁产妇中, 高中程度以下的43例, 占53.1%;家庭月收入小于3000元的51例, 占63.0%;非顺产的53例, 占65.4%。有研究者提出的产妇性格内向[2]、年龄偏大或偏小[3]易引发产后抑郁, 但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明显关联性, 可能与选取的产妇个体情况有关。

3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有关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与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密切有关[4]。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国内外学者对与之相关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分娩方式、妊娠产褥期的合并症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大量研究, 显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同时还与多方面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3.1 产妇自身因素

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 妇女孕期体内雌性激素显著提高,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分娩后, 体内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进而影响高级神经系统情绪活动, 成为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因素。

3.2 产妇的身体状况

产妇分娩过程中强烈的子宫收缩会加重产妇的不安与焦虑, 引起肾上腺激素减少, 致使子宫收缩力减弱, 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产妇体力消耗过多, 宫缩乏力, 所以导致产程延长, 造成产妇的情绪低落, 烦躁易怒。正因如此, 分娩镇痛, 能够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再感受到强烈宫缩的痛苦, 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3.3 文化程度

产妇文化程度较低者, 获取妊娠、分娩知识的渠道较少, 接受的难度较大, 增加了恐惧、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故容易诱发产后抑郁。

3.4 产妇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较差的产妇, 更易引发产后抑郁, 由于收入偏低, 在分娩和哺育婴儿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 对经济支出的担心, 能够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

3.5 医护因素

近年来, 我国产科学界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剖宫产率过高。有资料表明, 手术分娩可使产妇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产妇住院过程中, 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会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3.6 婴儿因素

由于婴儿的状况, 如身体畸形、生病、爱哭闹等以及不能进行纯母乳喂养等都可能是诱因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4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 。产科护理人员应评估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 并进行有效宣传、指导、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进行缓解和预防, 帮助产妇树立信心, 消除苦闷。

4.1 开展产前宣教

建立孕妇学校,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讲解相关的分娩知识和分娩过程, 使产妇认识到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对将要经历的痛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能够放松心态, 正确对待围产期出现的各种不适, 缓解其心理压力。

4.2 产时心理支持

及时采取分娩镇痛措施, 帮助产妇进行分娩, 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主动关心、体贴产妇, 用和善的语气与之交谈, 多鼓励产妇, 从心理、情感上给予支持帮助。

4.3 产后心理疏导

仔细询问病情, 密切关注其产后情况,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使之充分休息。向其讲解育婴知识, 增加母婴情感交流, 并指导产妇及时母乳喂养和早期适量康复锻炼。指导产妇家人合理照顾产妇, 给其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创造和谐、温暖的氛围,

综上所述, 多种因素可以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覃梅梅, 许春荣.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及护理对策 (J) .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4) :60-62.

[2]金三丽, 李明子.易感性人格类型量表预测产后抑郁症的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9) :781-784.

[3]张慧, 袁玮.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河北医学, 2001, 7 (9) :837-838.

[4]林宝英, 张胜军, 曾凡星.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 2007, 13 (6) :442.

[5]曹枫林, 李婷婷, 刘凤芹, 等.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测评分析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8) :755.

相关因素护理 篇2

相关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护理缺陷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差错及事故。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发生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护理差错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它是关系着患者疾苦和生命安危的大事,对维护医院秩序和社会安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事故相关因素

(一)主观因素:从高危意识上看 主观意识过强极易导致差错的发生;安全意识淡薄者,不能时刻注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法制观念不强,不能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责任心不强,如查对不严造成打错针、发错药;因交接班不严,不能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等致,病情突变不知;因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造成程度不一的护理纠纷。

1、年资高护士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是也正因为工作时间长,才会导致一些护理差错事故。由于工作时间长,一

些工作思路形成定式,由于长时间没有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医疗差错的风险意识降低。过分相信自己,凭“想当然”办事,而张冠李戴,出现差错;随着护理科学的进步,资历老的护士在新知识新业务的接受比较慢,容易发生由于新的知识匮乏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

2、年轻护士:年轻护士多包括:新入职护士、刚轮科护士、进修护士、实习生。年轻护士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是护理工作中的新生力量,但由于工作时间短,受工作经验少、操作不熟练、思维活跃等因素影响,发生差错事故的几率较大,从差错事故发生比例来看,年轻护士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年资高的护士。

(二)客观因素

1、由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繁忙、使身心疲惫,有研究表明:过度紧张使护士身心、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工作质量降低,发生差错事故的几率增加。

2、专业知识不牢,技术不精 在做治疗护理过程中,因自身业务素养的技能不佳而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对病人家属的询问无法作出适当的解答,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不良的印象,甚至认为不负责任,无安全感.3、当今社会仍有大多数人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使护理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尊重,进而体现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临床低年资护士现状:一是低年资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由于实际工作中护理操作与教科书理论知识相差较大,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工作经验少的低年资护士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二是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主要表现为刚独立工作的护士,不能掌握有效的动脉穿刺能临床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血容量不足,血管难找的病人,不能准确定位而出现多次穿刺血管,或静脉血与动脉血分不清;三是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由于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特别是早晨的集体静脉采血,由于时间集中,过程短,检查的项目多,如果护士不能高度集中精力,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失误;四是操作时间集中、短,护士工作量大。住院病人绝大多数的血液标本采集要求是在晨起空腹进行,因此,除急诊血液化验的标本外,我们医院的住院病人静脉血液采集时间安排在早晨06:00~07:00时间段内,而早晨的值班护士只有一人,在新收病人多的情况下,每个病区的护士要为10个以上的病人静脉采血,而每个病人的化验项目都在2项以上,少则使用一条真空管,多数使用5~6条真空管,这就要求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迅速完成采血工作,然后赶在08:00交接班前完成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记录、病历书写、时间性治疗等工作。每个护士都知道,大夜班交接班前是护理工作最繁忙、心理

压力最大的时间段,新护士在这段时间压力更大,差错的发生率也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大成正比升高。

二、应对护理差错事故 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宣贯。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了解患者的权利,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建立完善的违规操作奖惩制度,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宣贯,提高护理人员的差错事故风险意识。避免侥幸心理,使“警钟长鸣”。二是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并在科室推广使用。不定期考核操作技术,让其进一步强化掌握。明确急救药械责任人,随时补差,让其处于随时能用的完备状态。对急救技术实施先培训后考核,必须人人过关,一步到位,督促护士逐步完善自我,对其仪表仪容、言行举止等进行规范培训练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和新业务、新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这些都对护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评与基础护理知识培训。强化年轻护士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或讲座,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如成人继续教

育、自学考试等,定期关注国家护理科学的发展。跟上护理科学的步伐。鼓励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养成分析护理问题、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严格训练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察基础理论知识,严格完善、落实护理规章;定期对每位护士进行理论及专业技术考核,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降低因为业务水平不够引起的护理差错事故。三是重视严格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病区护理管理的核心,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系统和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环节,而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就能大幅度提升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护士职业道德的教育。由于护理工作的神圣性和护理操作的独立性,要求护士必须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不仅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先决条件,没有为人类健康事业敬业奉献精神的护士是很难真正做好护理工作的,因此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加强护理管理的约束作用,把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位护士身上,不留漏洞和隐患。五是公开护理差错,让所有护士吸取教训。鼓励科室将差错上报,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当事护士,而是从中分析在管理和工作流程中的漏洞,找出原因,制定新的工作方法,防止以后其他人不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篇3

【关键词】产后出血;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87-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出现急性肾衰,严重危及产妇生命。为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对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患者,年龄18~32岁,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3例;出血量在500ml~800ml之间的有7例,在800ml~1000ml之间的有4例,高于1000ml的有1例。在产后出血原因方面,有8例产妇由于子宫收缩乏力,2例产妇由于胎盘因素,2例产妇由于软产道损伤。

1.2 诊断与处理

如果发现产妇阴道出血较多,医生应当仔细观察子宫收缩状态,发现患者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者通过按摩之后发现子宫变硬,我们就可以判定是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儿娩出后半小时以上胎盘尚未娩出,伴有阴道出血,则可判定为胎盘滞留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另外胎盘母体面或胎膜有缺损,刮宫可见残留的胎盘组织或胎膜,则可判定为胎盘胎膜残留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儿娩出后即見阴道出血,胎盘娩出后宫缩良好而阴道仍出血不止,实施阴道检查,发现宫颈或阴道壁有裂伤出血,则可判定为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出血;若产妇有血液系统疾病或由于分娩引起DIC等情况,表现为持续性阴道流血,血液不凝,止血困难.同时可出现全身部位出血灶,则可判定为凝血功能引起的产后出血。

1.3 护理方法

1.3.1 做好预防 异常产、并发症都容易造成产后出血,因而在患者围生期时应当做好健康宣教,尽量筛查高危产妇,根据情况在分娩前做好较为充分的针对性抢救准备。加强对高危产妇的重视,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对患者产后出血实施良好的预防和控制。

1.3.2 心理护理 解除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心里,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疲惫状态,此时如果发生产后出血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感,不利于治疗。因而护理人员在抢救时,应当注意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采用亲切的语言给产妇充分的安慰,对于抢救以及病情变化应当及时给予解释,逐步缓解其恐惧心理。

1.3.3 生命体征观察和处理 注意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子宫恢复情况,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对出血量进行精确计算,做好记录,产后出血病情危急,极易造成患者休克,进而危及产妇生命。因此一旦发现该病迹象,应当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及时实施吸氧、保暖等一系列处理。

1.3.4 预防感染:产后出血产妇的抵抗力下降较大,极易发生产褥感染,应做好预防感染工作。确保病床清洁平整,对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会阴切口进行严密监测;遵医嘱静脉输入抗生素,进行会阴冲洗,每天两次,确保会阴清洁;产房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适时开窗通风;饮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富含铁质的食物,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充足,促进身体康复。

2 结果

通过对1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三天后,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后遗症,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现阶段已经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大约占到分娩总数的2%~3%,其中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统计显示,宫缩乏力性出血已经占据产后出血的7%-8%。通过对本组12例产后出血的护理,我们可以体会到防治该病重在预防。其中不同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1)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子宫会在巨大儿、羊水过多等因素的影响下过度膨胀,拉长肌纤维,削薄子宫肌层,从而对产后子宫肌肉的正常收缩和收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最终引发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会在产程延长和产后宫缩乏力的情况下增多,尤其是胎盘粘连等因素会延长第三产程,使产妇无法正常排出胎盘,从而对宫缩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就必须进行宫腔操作,使产后出血量增加,也使产妇感染的几率上升[2];2)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等病理因素极易引发早产,加上产后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产妇子宫具有较差的收缩性,极易造成产后出血;3)软产道损伤。产后的出血量会在临床医师不够熟练的操作技术或较长的操作时间的作用,使产妇软产道损伤的几率增加;4)凝血功能。产妇的凝血功能会在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障碍[3],从而造成产后出血。

加强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提升产妇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避免出血性休克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产科医护人员必须全面掌握高危妊娠及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处理,对产前产时进行严格监测,若发现产后出血现象应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等。根据产妇不同出血性质给予相应措施止血,还应治疗其原发疾病,给予止血药物,补充血容量,纠正其失血性休克等,并做好一系列的预防感染措施。另外,对每一细节都应密切观察,不可忽视,尤其是做好产前预防、产时监测及产后观察等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控制产妇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病情好转及子宫恢复,确保产妇健康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高艳.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21-22.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全部4 800例产妇进行研究, 其中产后出血68例, 产后出血率为14.17%。参照全国统编第6版《妇产科》教材制定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总量≥500ml[2]。

1.2 方法

产时出血量采用直接收集加浸血会阴垫和纱布称重 (已知原重量) 所得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3]。统计和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和出血量及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关止血方法, 需快速止血, 及时给患者补充血容量, 预防产后感染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 以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经研究发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年龄≥35岁及前置胎盘、宫缩乏力、未及早接触吮吸、流产史、分娩史、双胎、新生儿体重>4 000g、胎儿情况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表1。

2.2 多因素分析见表2。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流产和分娩对产妇子宫内膜会产生不同程度损伤, 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生率[4]。再次妊娠者极易发生胎盘粘连, 采取人工剥离胎盘会增加出血量。孕产次数增加会降低患者子宫纤维弹性, 同时增加患者结缔组织, 进而影响患者子宫收缩而发生产后出血[5]。存在妊娠并发症患者, 如前置胎盘, 由于胎盘难以顺利从患者宫壁剥离, 从而增加产后出血[6]。此外, 胎儿巨大和多胎妊娠等会导致患者子宫出现过度膨胀, 使得子宫肌纤维出现过度伸展而影响患者子宫收缩和缩复, 增加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为难产信号, 不管采用顺产还是剖宫产均会增加产后出血量[7]。

在第三产程, 如患者胎盘剥离不全, 则一部分会与子宫壁分离, 余下部分尚未剥离而影响子宫收缩, 最终导致出血不止。经研究发现, 存在人工流产史者, 其发生前置胎盘率大约为无人工流产史者的2.4倍[8]。具有剖宫产史1次、2次、3次发生前置胎盘的几率分别为无剖宫产史的2.2倍、4.1倍、22.4倍[9]。此外, 年龄>35岁者, 其发生前置胎盘率明显高于初产妇, 且随着产次增加而增高[10]。本次研究中, 年龄因素仅在单因素中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然在多因素分析中, 其可能作为其他因素的间接变量而未能进入到回归模型。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双胎及巨大儿均为乏力的高危因素。然前者主要因患者存在子宫肌纤维肿胀和大量使用镇静解痉药物而导致患者子宫纤维兴奋性差, 最终影响子宫收缩。后者因患者子宫过度膨胀而使得子宫纤维出现过度伸展, 最终影响患者子宫正常恢复。随着人工助产水平地提高, 同时临床广泛应用促排卵药物, 再加上多胎妊娠和巨大儿增加等, 使得产后出血几率和手术分娩率因此而增加。

产后及早接触吮吸可降低产后出血率, 这主要是因为产后30min建立吮吸反射和泌乳发射可促进患者催产素分泌和加速子宫收缩, 促进胎盘顺利娩出, 减少产后出血[11]。本次研究发现, 前置胎盘和宫缩乏力及胎盘早剥、妊高征均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因此, 为减少或避免产后出血, 需对患者实施相关针对性护理, 以减少或避免产后出血发生, 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3.2 护理对策

产前护理:产前需加强检查, 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相关因素, 以做好充分准备[12]。同时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 需保持良好心理, 以减少不良情绪所致产程延长和宫缩乏力情况。产妇需注意身体健康状况, 及时纠正孕妇贫血症状, 多食用高蛋白 (妊高征除外) 和高维生素及高能量食物, 以增强产妇免疫力。常规进行胎心和心电监护,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凡存在出血征象者, 可做好静脉输血准备, 并严密观察产程, 保护母婴健康。

宫缩乏力:需立即开放静脉通道, 宫壁注射20U缩宫素, 然后将10~20U缩宫素+10%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 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 增强子宫平滑肌对宫缩剂的效应性。减少胎盘附着面出血和宫缩剂的用量。胎儿娩出后, 口服40ug米索前列醇, 维持产妇子宫收缩。腹部按摩子宫, 及时排空膀胱, 加速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采用无菌纱布填塞, 在出血难以控制下, 经患者或家属同意采取子宫切除。

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采用徒手剥离胎盘以使其完整娩出。若存在胎盘胎膜组织残留, 可进行清宫术。软产道损伤者可及时进行阴道检查, 并缝合裂伤以减少出血量。

凝血功能障碍:针对患者病因实施针对性治疗, 可补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同时还可实施抗纤溶治疗, 并及时止血和纠正休克。及早进行实验室检查, 及早诊断和输注新鲜血液及抗血小板凝集, 疏通微循环。若患者为全身性出血疾病, 需及早终止妊娠, 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情况, 加强产后抗感染处理。由于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产后2h内, 因此, 在胎儿娩出后需严密观察产妇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 失血较多者可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产后嘱咐产妇及早哺乳, 以刺激其子宫收缩, 减少产妇阴道流血量。

参考文献

[1]李桂青, 陈兰, 赖少芳, 等.优质护理用于顺产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5) :15-17.

[2]王云玖.产后出血抢救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11) :1178-1180.

[3]宁英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8) :95-96.

[4]王爱宝.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3) :248-249.

[5]仇海霞.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8) :869-870.

[6]叶光群.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2) :3743-3744.

[7]关玉兰, 刘丽静, 赵明霞.产后出血的护理评估与对策[J].河北医药, 2011, 33 (23) :3672-3673.

[8]赵相娟, 张梅娜, 张涛, 等.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 (2) :108-111.

[9]马彬.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 (3) :170-172.

[10]李雪, 肖小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6) :749-751.

[11]韦秀芬, 王小龙.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 2010, 8 (9) :770-771.

相关因素护理 篇5

摘要: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有效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组织损伤、护理对策

一、相关因素分析 1.资料与数据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9-2010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1例,有明确的疾病诊断,在住院的时间段内发生跌倒意外。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5~75岁。收集数据的方法:查找翻阅了11份病历及护理记录,依据护理记录对意外情况的描述确定为跌倒。根据发生意外的时间、地点、是否受伤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根据跌倒的原因来制定相应地护理对策。

2.结 果

一般情况:影响11例患者意外跌倒的主要有以下因素:防范意识差4例,疾病因素3例,环境因素4例。跌倒时间:8;00~16:00,1例;16:00~ 22:OO,2例;22:00~ 24:。0,2例;0:00~ 8:00,6例。跌倒后受伤程度:左髌骨粉碎性骨折1例,右髋部骨折1例,右上肢骨折2例,剩下的都有不同程度的皮下血肿或软组织挫伤。跌倒发生的地点:病床旁3例,走廊5例,厕所3例。

3.讨 论

根据以上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可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不断衰退,肌肉逐渐萎缩,相应地肌力也会减弱。再加上感觉器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衰退,这会导致反应迟缓,例如当前庭功能退行性降低时,有可能导致站立不稳、头晕而容易跌倒。在此次调查的病例当中,有1例颈椎病患者,在走廊站立时,由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引发眩晕而跌倒。1例患者是因为患有糖尿病,在其服用了降血糖的药物之后,没有遵循医嘱按时进食,引起头晕,当其在病房行走时而跌倒。当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过快或过量服用降压药,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而引发跌倒。本组有1例患者是在卫生间由蹲位起立时动作过快而跌倒,1例患者是起床过快引发眩晕而跌倒。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发生跌倒的是在疾病的非急性期内,由于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患者的防护程度不够,安全教育强化不到位,使患者及家属对相关防护知识缺乏。如患者起床、下床、入厕、穿脱衣服或进行康复训练时由于扭头、仰头、改变体位等动作太大,太急,很容易发生眩晕而跌倒。

二、护理对策

1、评估患者:对患者及时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每名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人院当日进行评估,以后定期进行评估。

2、加强防范:根据确定的高危跌倒人群评估,责任护士将危险因素向患者和(或)家属详细告知;将跌倒的各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病房环境设置与各种设施的使用和陪护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编印成册。

3、改善住院环境:当病室空间过小或走廊加床位,障碍物过多,厕所太小,地面湿滑,病床太高,床栏使用不当等很容易导致患者跌倒。因此,医院应有合理的布局和良好的设施。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一直以来是进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伤害预防的主要途径,在人群中开展积极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干预手段。

三、高质量护理照顾服务

高质量护理照顾服务是医院理念传播的载体,是医院的一种理念宣传品牌更是一种标志,它能让病人体会到一种信任和满足。如何才能做到始终坚持以质量为首,以客为尊,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耐心和蔼地对待患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以人为本的专业态度,全体医护人员做到多微笑,多爱护,多解释。但

1、转变护理照顾人员服务理念,完善支持系统

1、改变服务观念,完善支持系统

高质量护理照顾服务的重头戏就是基础护理照顾,并召开护患座谈会,征求意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如液体呼叫现象,就会我们加强对输液患者的液体巡视,主动取液、加液,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打破常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医院里始终感到特别舒适、特别满意、特别安全、、特别放心,让我们亲身做到为提供患者高质量护理照顾服务。积极组织学习高质量护理照顾服务文件,使大家新修订的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各项制度、岗位职责、,按规范要求进一步理顺核心制度及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注重环节质量,以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高效的护理照顾服务。精湛的护理照顾技能和扎实的专科护理照顾知识是我们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前提,为此护士长专门经常组织健康教育模式的示范讲解及查房,进一步简化护理照顾,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与病人有更多的交流时间,解决病人提出的疑问,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情绪,做出正确的指导与知识宣教,使病人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使身体尽快的恢复健康状态。

神内科60%以上的卧床患者,翻身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翻身卡贴于床头,认真讲解翻身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神内科患者翻身需要一系列的护理照顾技术和要求,我们都会认真评估患者,保证需要协助翻身的每一位患者全程护理照顾人员翻身。同时患者大多需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科室都会安排专门的护理照顾人员扎实学习康复锻炼方法,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每日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每位患者的功能锻炼计划,被动与主动功能锻炼,每日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深得患者信赖,并配合其他护理照顾用具,使患者早期达到功能康复,在基础护理照顾的实施中很好的与护理照顾技术相结合,大大提升患者对我们护士的专业技术价值。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出院后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将患者康复指导由医院延伸到家庭,并接受患者康复方面的问题的咨询与技术指导。

2、落实制度,提高护理照顾服务水平

神内科的患者多数都是卧床的患者,因此基础护理照顾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效地调整基础护理照顾工作的服务时间和护理照顾人员的休息时间,把基础护理照顾内容细化,让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照顾服务,要求每天保证床单位清洁、无污渍。医学科病人,特别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家庭护理,想洗你的头发,护士在不影响确保在每周的时间在洗发水在床上病人的情况下,病人安全的位置。安慰患者,一些患者。油脂分泌腺会2次每周提供旺盛。首先,护士同意新的东西在患者没有洗发水。护士给病人用洗发水。谁的病人无法照顾。有些护士亲自帮助澄清一些勺子挤牙膏的水,帮助患者明确新病人。当班护士保持卫生清洁工作。如皮肤清洁,指甲,比如建筑,如职业生涯的患者,在信封上的污渍的病人。卫生清洁更难。用小刷子的手指为每一个病人的护士是干净的。护士在病人预防秋天的不良事件。在促进了解病人,护士门诊护理组织的典型,护患关系的和谐。

3、提升护理环境质量 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通过看护职员主导的服务意识的提高和患者的交流加强。所有的领域明显变化,6个小区整洁,床边的护士的积极参与,护士积极参加巡视,很少有人再大声叫唤换点滴瓶;护士与患者沟通多,大家的焦虑不安减少;更和谐的护士患者关系,患者数量减少、家庭担忧减少。特殊的疾病、高血压等更详细的记录,准确观察糖尿病患者,积极担当医生的沟通交流,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的状态变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实现,有危害的现象减少。温暖和周到的服务,住院病人对护士的反应,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谨慎的工作,对病人的护理服务的映像记录使用摄像机。患者说,“基本的护理工作很细心,护士帮了我们很多忙,触及了“我们的家人”。

除了神经科,内科方面,我有护理经验,不仅患者要获得利益,也让护士获得利益。首先,转型的调度,护士行动目的明确,护士的自律要显著改善。第二,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的基本的护士,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加强减轻患者的负担,看护的工作要达到患者的满足度提高,护士的工作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对更多细节的注意,认真完成每天的护理工作。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要继续研究,患者的满足度提高是评估医院护士的重要部分,护士的言语和整体形象要详细记录。第三,工作流程的优化,核心系统的运行对护士的看护,为了改善错误状况的发生频率高的状况,增加专业的护士数量,同时提升工作的热情,个人的价值完全具体化。高质量的看护服务,要一定的惩罚措施,通过罚款运行,认真解决患者及其家人的担心并促进满意度提高。努力的工作吧,护士患者的关系将进一步促进。

通过落实患者的安全目标,护士与患者沟通多,大家的焦虑不安减少;宣教实用多,护患纠纷少;病房和睦多;患者污垢少;患者感谢多,家属顾虑少”。提高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并且加强与患者交流。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各个区域的显著变化有病房变得整洁,床头物品减少少;护士积极参加巡视,很少有人再大声叫唤换点滴瓶;对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观察记录地更加详细准确,积极地与主管医生沟通,使病情变化的患者得到及时处理。住院患者普遍反应护士服务热情周到,并对我们周到而细心的工作深表感动,主动用记录护士为患者服务的画面。更深有感触的说,“基础护理工作细致、实在,确实患者和家属帮许多忙,我们家属非常感动”。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我们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细处,切实解决患者和家属的后顾之忧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让患者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的愉快,护患关系得到质的提升。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综述 篇6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护理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产后抑郁症以来,为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生命质量,不少学者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现综诉如下: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常发生于产后2周内,产后4-6周逐渐加重,有25%-50%的患者可持续至产后6个月甚至更长.通常有失眠,烦躁,焦虑,情绪低落,不明原因的哭泣、易怒,对生活丧失信心,自我评价下降,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等心理社会功能下降的表现,还可伴有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烧灼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自杀或杀害婴儿。

2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2.1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分娩时的疼痛,是否能顺利分娩,分娩过程中母儿是否安全,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担忧。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的角色不适应,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要从头学起,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2.2 身体因素 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再者因生产后,产妇身体臃肿,体形发生改变,若心理调适不当,也会产生忧郁情绪。另外,产后由于孩子的出生,产妇的睡眠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干扰。如果在产后人为的干扰或剥夺正常产妇的睡眠,那么他们会出现失眠、认知障碍、倦怠、易怒等与抑郁症相似的症状。

2.3 社会因素 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是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

2.4 家庭因素 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从伴侣、父母及同事得到较少的行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分娩后遇到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易患产后抑郁症。 2.5 文化程度因素 有研究报道,文化程度高的产妇更容易患产后抑郁症。这可能与知识面广、考虑的多有关,担心孩子的抚养、成长及身心教育有关。同时,知识分子的工作压力大,担心产后休假、带孩子会耽误工作,延迟晋升落后于同事,以致情绪低落、焦虑,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者,易发生产后抑郁症。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3.1 积极开展孕期保健 研究表明,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分娩知识的了解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在妊娠早期,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现阶段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产妇提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同时教给产妇一些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其对分娩过程的紧张、恐惧心理;在分娩期,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积极处理异常情况,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设法减轻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3.2 加强产时教育及心理支持 产妇进入产程后,她们非常希望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家人的陪伴,助产人员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需要,用亲切友善的语言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同产妇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给产妇以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让其调整心态,树立乐观自信心理,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3.3 注重产后心里疏导 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产后会因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睡眠差、乳汁不足、照顾婴儿无经验、便秘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落,所以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产妇,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活护理,尽一切努力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母婴互动情感交流,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化。另外增加产妇产后早期锻炼的意识,不仅有利于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而且可增强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

3.4 倡导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对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产妇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争取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4 小结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着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妇产后抑郁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全员动员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黎丽,高霞.产妇产后抑郁情况临床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38(2):224.

[2]陆雯,陈焱,汤月芬etal.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处理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6):356.

[3]祝贺,宋琳,马海鸥etal.产后抑郁及相关因素。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47.

[4]何明娇,徐玉苑,李耕etal.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6):87.

[5]狄讲美,赵更力,周敏etal.产褥期抑郁情绪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53~255.

[6]黃仙萍,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护理研究,2004,18(1):109~110.

[7]陈良英,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1~3.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对策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产后抑郁患者144例, 年龄20~42岁, 平均 (25.72±12.10)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32例, 初中及高中41例, 中专及中专以上71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72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采取正常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 而试验组研究对象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 (1) 生活护理干预:通过向患者讲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使其认识到对腹部和乳房进行保暖御寒措施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让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量让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的工作和熬夜。 (2) 体位护理干预:由于产后产妇通常身体较为虚弱, 患者久蹲站立以及起床时, 应避免快速地改变体位, 防止因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晕倒。 (3) 心理护理干预: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有的患者伴有其他疾病, 需要长时间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患者容易失去信心, 出现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进行心理干预, 给患者详细地解释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以及综合护理后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以及饮食时机和饮食的食物种类等等, 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患者只有积极、良好地控制好心态, 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评价标准:护理干预前后, 两组采用EORTC研制的QLQ-C30对产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评分, 了解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3周的生活质量。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 数值变量资料以 (±s) 表示, 分类变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两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定α=0.05。

结果

经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QLQ-C30得分均为计量资料, 又符合正态分布, 因此, 采取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由表1可知在实施护理干预前,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试验组在护理后3周时QLQ-C30评分得分与对照组相同时期的QLQ-C30评分得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虽然药物治疗能有效地减轻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是产后抑郁患者治疗后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 以及在产后抑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如果没处理好, 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为了探讨产后抑郁症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采取系统的治疗后护理干预, 促使患者完成角色转化, 适应产后抑郁症带来的生活和行动不变, 使患者体会到生活的价值, 以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在护理后3周时QLQ-C30评分得分与对照组相同时期的QLQ-C30评分得分相比, 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试验组于护理后3周时, 患者的功能状况和总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好转。

目前,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形式的改变,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同时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护理和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长[3]。但是产后抑郁的临床护理干预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需要医护人员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通过产后抑郁的临床护理干预, 以及加强治疗后维护能明显提高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水平。

注:采用t检验,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调查产后抑郁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在护理3周后QLQ-C30评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早期实施产后抑郁的临床护理干预,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轻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负担, 提高产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针灸,推拿,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侯永梅, 胡佩诚, 张咏梅, 等.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系统性家庭治疗改善轻中度产后抑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 (10) :741-747.

[2]冯蕊莉, 卢卫平.西安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认知功能行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4) :74-75.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篇8

关键词: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 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 它可能发生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现分析报告如下。

1护理风险因素

1.1护士自身因素

1.1.1护理风险意识不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察觉不到风险的存在。如约束带过紧或衬垫不当造成皮肤受损, 热敷温度过高导致烫伤, 各种引流管、导管误接、脱出, 没有及时给患者加床档导致患者坠床等[1]。

1.1.2护理人员知识的局限性如对使用的新药不熟悉, 可能会出现配置输液时溶媒选择不当, 滴速控制不当, 导致用药后出现副作用, 甚至对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及时观察, 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用药风险。

1.1.3护理技术因素有的护理人员没有熟练掌握新设备、新仪器的操作原理, 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 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 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2]。

1.2护理管理因素

1.2.1护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如手术患者不能严格落实术前访视制度和麻醉会诊制度, 导致接错手术患者、术式、手术部位错误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而导致严重的院内感染、未严格落实查对制度、腕带标识制度而导致给患者用错药等。

1.2.2病区医用设备设施管理不善如抢救物品、材料用后未能及时补充, 摆放位置错乱, 抢救设备出现故障后没有及时维修, 各种备用导管型号不合适等, 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手忙脚乱, 延误抢救时机。

1.2.3病区人员配备不足护士工作负荷大, 每天疲于应付机械性的工作, 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甚至出现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

1.3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患者和家属医学知识的局限性, 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 对疾病治疗的结果的期望值过高, 在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 常常不能接受, 不再相信医生甚至不再配合治疗而导致更加恶化的结果。有的患者不遵守住院规则, 擅自离院发生跌倒、病情突然恶化等严重后果。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 采取不合作态度, 甚至采取冒险的行为、使护理过程中风险加大。

2风险因素评估

在发现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 确认护理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几率, 为选择处理方法和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风险有可能存在于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 护理操作所带来的风险是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所有的操作必须要重视和严格防范风险。比如热敷可能引起的烫伤, 皮试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与患者沟通不当可能出现的患者冒险行为, 侵入性操作检查造成的二次身体伤害, 无菌操作不当引起感染, 患者管理不当导致的院内感染等。

3风险管理对策

3.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预防等讲座, 定期组织护理风险理论培训,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部定期将护理质量监控过程中高发或危险程度高的护理风险环节和事件进行通报。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3]。

3.2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和护理技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护理技能水平的高低对风险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人, 同时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慎独精神和同情心, 对自己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对所管辖的患者负责任, 能够细心地观察病情, 耐心的与患者沟通,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事先预测、心中有数, 风险发生时能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从而避免危害的发生, 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4]。

3.3完善护理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 严格制度落实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保证。要合理配置护士, 护士严重超负荷工作,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是发生护理风险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实行弹性排班, 对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和患者身体危害的环境, 应给予改善及行为引导, 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 加强病区物品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急救物品交接、登记制度, 制定严格操作规程, 加强操作技术培训, 确保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也将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夏继春.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健康天地, 2010, 4 (3) :55-56.

[2]曾静, 邓艳.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确保临床护理安全.中外健康文摘, 2012 (39) :55-56.

[3]赵晓莉.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体会.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9) :89-91.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篇9

1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

由于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分娩后出现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 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自杀观念。精神运动性迟滞和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 是产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患。研究认为,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而且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行为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 还可影响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和社会, 甚至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4]。同时, 产妇在抑郁状态下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可诱发产后出血, 人际关系协调障碍, 丧失热情与信心, 甚至出现自杀现象。若病情严重或未及时治疗者还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病。此外, 产妇在抑郁状态下泌乳延迟, 乳汁分泌较少, 严重影响婴儿幼儿的身体发育与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甚至成为新生儿猝死综合症的诱发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极大, 正成为突出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故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护理干预, 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研究的重点。

2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 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基础, 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认为产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 生理因素

首先妊娠期血孕素、雌激素显著提高, 皮质醇、甲状腺素也都相应增加, 而生产后, 极短时间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孕前水平, 体内激素的改变有可能促进抑郁的发作。有研究发现, 雌激素的变化致使脑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 影响神经递质的变化, 促进产妇抑郁情绪发作。而由于孕激素减少导致类似于苯二氨芷类药物突然戒断, 促进抑郁情绪发作[5]。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酮显著增加, 皮质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减退, 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 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 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6]。

2.2 心理因素

一是患者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或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 无法克服做母亲的压力;二是生育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 手忙脚乱, 而婴儿喂哺相对又比较困难, 产妇怕自己照看不好婴儿, 从而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三是生产后, 产妇因为身体肿胖, 体形发生改变, 若其心理调适不当, 可能会产生忧郁情绪;四是生产后家庭关注重心的转移及丈夫的体贴不够, 会使产妇产生失落感。周川平等[7]认为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 个性因素: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等人格特征和易感素质, 平时又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 产后易患抑郁症。 (2) 角色缺如:未进入母亲角色, 担心孩子缺乏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关心;担心分娩后体形改变, 身体臃肿。若其心理调适不当, 可能会产生忧郁情绪。 (3) 思想压力:婴儿喂哺困难, 产妇又因为照顾婴儿导致睡眠失调。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再适应, 导致产妇疲倦、自责、产生负面心理[8]。担心分娩时的疼痛、能否顺利分娩、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 使产妇的心理产生不良刺激。冉令梅[9]调查发现, 产后抑郁症患者有以下心理特点:即焦虑、消极、有罪感, 抑郁心境, 自杀观念及兴趣或快感缺失。提出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 对保护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3 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仍存在重男轻女, 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 分娩女婴可能给产妇精神带来一定影响;家庭支持被认为是一个主要因素, 客观存在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程度。家庭矛盾, 夫妻关系不和, 产后家属关心较少和妊娠合并症是促进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10]。孕产妇生活条件, 如夫妻分离、住房拥挤、经济困难等可导致情绪低落;社会支持匮乏, 居家护理和社区护理尚不完善, 从医院获得的信息也不足以满足其信息需求, 家庭中可以帮忙照顾产妇和小孩亲属也极其有限, 如果丈夫再粗心大意, 产后自己又缺乏育儿及自我护理的经验和知识, 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从而导致产后抑郁;医务人员的言语、态度、姿态和行为可影响和改变产妇的情绪和状态, 如果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好, 也会诱发产后抑郁。

2.4 个人因素

性格内向的产妇, 个体素质有神经质、不成熟人格或强迫人格的初产妇发生此症较多。调查发现年龄偏小或偏大的初产妇, 容易发生产后抑郁, 可能是由于年龄偏小的妇女生活阅历浅, 还没有从过去的孩子角色中脱离出来, 对承担母亲的角色不适应, 而年龄偏大的产妇又因过份担心自己年龄偏大、害怕难产, 在分娩前及分娩时精神高度紧张, 分娩后担心母乳不足、育儿困难等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2.5 产科因素

分娩对初产妇而言是未知的、神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 虽然产科设备不断更新,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但产妇仍对分娩方式迷茫、分娩过程的恐惧, 子宫收缩痛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等变化, 加之对婴儿性别的担忧, 加重了紧张情绪而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11], 诱发产后抑郁的产生。研究发现, 产后抑郁症相关的产科危险因素有阴道助产、新生儿畸形、第一产程时间长[12]、产时并发症、产钳助产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3 治疗

产后抑郁症在治疗原则上与一般抑郁症无显著差异, 应当由专科医师进行治疗, 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复发性抑郁症者用药时间长, 应当注重个体化原则, 降低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哺乳的妇女来说, 有些药物乳汁中有分泌, 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选用药物时应谨慎, 故大多以心理治疗为主, 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黄婧[13]采用盐酸氟西汀配合心理护理治疗产后抑郁症30例,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4 护理对策

近年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逐步深入, 对病因和发病因素的探讨逐渐清晰, 心理治疗正在逐渐成为独立的治疗措施。心理治疗如分娩前了解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分娩时对产妇的鼓励、指导和安慰, 产后舒适安静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 人际心理治疗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增进社会关系, 非药物性治疗方法尤其对哺乳期妇女更适合。早期干预、早期介入, 对产前高危人群是必要的, 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4.1 加强围生期保健和健康教育

蒲凤萍等[14]对996名孕产妇 (观察组) 从孕期至产后进行全程健康教育, 并与未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996名孕产妇 (对照组) 作比较, 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提示全程健康教育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开展产前教育, 包括对丈夫和父母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教、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以及对产妇生活、心理上的照顾, 影响产后抑郁情绪的相关知识, 以及母亲角色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提高应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介绍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 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以及产后保健、育婴知识的宣教, 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巧, 指导孕妇合理的膳食和锻炼, 学习自我调适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保持良好心态。对有并发症的孕妇应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 正确面对, 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4.2 在分娩全程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对孕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 指导孕妇分娩技巧, 保持足够的精力和能量, 适当运用分娩镇痛技术, 认真准确地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 给予适当鼓励, 指导产妇与医护人员配合, 顺利完成分娩, 使她们放松心情, 减少分娩方式及产时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针, 积极处理产程中异常情况, 尽量消除不良刺激。分娩时可根据产妇需求, 允许家属陪伴, 采用"导乐式"分娩, 以减轻产妇的孤独感, 缓解恐惧和不安情绪。医护患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及护患关系, 以亲切友善的语言, 使产妇感到温馨和体贴, 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 安全渡过分娩、产褥期, 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5 预防

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知识培训教育, 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 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方法、技巧的培训, 营养膳食方面的知识, 介绍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知识, 以及角色转变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另外可以进行产前精神支持性治疗, 不同程度的增强孕妇产后对生活的信心。在产前、产后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生理支持, 可减少疾病及意外事故的发生。患者应能尽快自我调适, 保持心态平衡;家人的理解和关心是减轻和消除忧郁症的有效方法;增强产妇的体质也是避免和消除产后忧郁症的必要途径;产后早期家庭随访可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心理科或神经内科医师指导下, 以心理治疗为主, 辅以有效的、不良反应小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有自杀倾向者可入院治疗。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必要在整个围生期和产褥期给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知识和必要的咨询, 密切观察, 尽可能地对产后抑郁障碍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 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汪丽莎等[15]根据临床观察提出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和躯体因素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细心做好症状护理, 家庭成员给以足够温馨的支持, 可促进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早日康复。

摘要:综合归纳近年来关于产后抑郁症的文献, 探讨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以期在临床护理上能引起医护患三方的重视, 减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影响老年患者护理效果的相关因素 篇10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14例, 其中, 男62例, 女50例, 年龄65~86岁, (平均72岁) , 按临床第一诊断依次为:心血管病42例, 脑血管病30例, 呼吸系统疾病22例, 神经系统疾病12例, 内分泌系统疾病8例, 其中有37例合并2种以上疾病。

2 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

2.1 护士仪表

自然、清新的仪表妆容, 不仅是一种礼貌, 更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保持健康、大方的姿态, 能使人在交往过程中散发强大的魅力;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各种不同的疾病, 在医院或社区接受医疗护理服务的机会比较多, 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形象, 如衣帽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言语温和等, 会在不经意间提升护士的人格魅力, 增加护士的亲和力, 赢得老年患者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无形中就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 衣着不整、神态倦怠、冷面懒言, 不仅会让患者感到不愉快, 更会加重患者心理的负面效应, 使治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

2.2 医患关系的和谐度

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 首先能够激励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充分发挥她们工作的潜能, 从内心愿意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次, 和谐的医患关系, 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对医疗护理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愿意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而医护质量的提高又进一步和谐了医患关系, 这样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医患双方的良性循环;反之, 医患关系紧张, 就会导致医患双方相互对立、互不信任, 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疾病、经历、性格或家庭等原因, 一旦产生抵触情绪, 往往会丧失对医疗护理的信任, 缺乏主动配合医疗护理的欲望, 对其疾病的恢复非常不利。

2.3 称谓

合适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 调查发现, 年龄越大对称谓越讲究, 越喜欢别人尊称他, 职务 (职称) 和文化程度越高, 越希望别人用他在职时的职务 (职称) 称呼他, 如“某局长”、“某主任”、“某书记”、“某老师”等, 或者“大姨”、“大叔”、“大姐”等, 合适而亲昵的称谓, 可以极大地满足老年患者的精神需求, 认为自身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令其心情愉快, 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 从而改善医患、护患关系, 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乐于配合,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不合适的称谓, 如以病室、床号称呼或直呼其名, 很容易引起老年患者的反感, 感觉人格受到了伤害, 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或抵触情绪, 影响治疗护理效果。

2.4 心理因素

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式, 也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之一[2], 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 特别是一些合并有较严重的心肺疾病或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往往不能自主运动, 心理非常脆弱, 担心不被理解, 害怕被家人抛弃, 容易产生紧张、孤独和恐惧感, 特别渴望得到亲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爱。责任护士应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对于不能满足的要求, 要耐心解释原因,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避免发生纠纷。一旦发生纠纷, 护士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积极疏导, 尽量缓解患者的不满情绪, 鼓励家属在规定的时间内探望患者, 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大家的关爱, 保持良好的心态。

2.5 舒适度

由于疾病或身体的原因, 老年患者常会出现活动不便, 感到疲惫、无助, 有的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睡眠障碍, 导致老年人睡眠紊乱的因素很多, 疼痛、饥饿、外科手术创伤、药物因素、监护病房噪音、夜间的护理操作等[3];责任护士应时刻注意保持病室环境安静, 温湿度适宜, 温度一般维持在22~24℃, 湿度维持在60%~70%,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协助患者定时梳理头发、洗澡、剪指甲,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扶助患者到户外适度活动, 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 并注意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正确判断不适感的存在和程度, 给予适度的肢体抚触, 如握住患者的手、摸一摸患者的额头等, 使其感受到被关怀的亲切和被重视的满足;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操作时动作轻柔, 做到稳、准、快, 夜间非必需的治疗护理尽量避免,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 必要时采取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或暗示等心理疗法, 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把不适感降到最低。

2.6 家人的重视程度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身体或疾病等原因, 不管是情愿还是无奈, 大多数都要接受家人的安排, 因此, 老年患者能否享受到连续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家人的态度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一般文化程度较高、平时关系比较融洽的家庭, 多能密切配合, 而一些平时关系比较紧张、生活矛盾比较突出的家庭, 则较难如愿, 护士应同情体谅患者及家属,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 做患者及家属的知心朋友, 使其充分了解正性的情感支持, 对调节自身免疫功能和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 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沟通交流技巧, 予以婉转的劝导,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力争让每一位老年患者, 享受到应有的治疗和护理。

2.7 经济因素

经济是基础, 它可以决定某些行为的实施, 对家庭有一定经济承受力、子女工作稳定、自身有一定的医疗保障和退休补贴的老年患者, 一般顾虑较轻, 能够较坦然地面对疾病, 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一些来自社会低收入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自身又无任何医疗保障的老年患者, 他们对疾病的康复和痊愈的要求和其他患者是一样的, 但由于经济负担能力较差, 往往认为自己成了子女的负担, 家庭的拖累, 思想顾虑较重, 缺乏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护士应关心同情患者, 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 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的主治医师, 为患者制订一个既能使患者尽快康复, 又尽量减轻其经济负担的治疗方案, 提高家庭的支持度, 让患者和家属看到希望, 树立信心, 积极接受规范的治疗。

3 讨论

护理人员除应熟练掌握各项基本的护理技术和护理技巧外, 还应深入学习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以及健康与疾病有关的心理知识和疾病知识[2], 注意探讨人际交往及与患者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方法、技巧和语言艺术[4,5], 及时鼓励患者通过合适的途径宣泄过大的精神压力,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精神卫生宣教[6], 通过家庭访视等对个案进行健康教育、安全、服药、饮食、活动休息等指导, 协助制订并实施自我管理计划,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进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 理解并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真正体现出人文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憬.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 :39.

[2]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 (上) .[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 :51.

[3]刘金虎, 罗航宇.氟哌利多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谵妄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09, 49 (4) :86.

[4]谢爱凤, 裘雅贤.称谓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4) :54.

[5]李晓燕, 王吉荣.健康教育对老年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3) :18-20.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篇11

【关键词】产褥感染;相关因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39-01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反应变化。发病率为1%~7.2%,为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1]。该病起病急、发病快、死亡率高,治疗及护理不当,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产妇生命。为了解产褥感染发生原因,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现将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66例产褥感染患者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6例产褥感染患者,均符合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有关产褥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20~35岁,平均27.5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30例。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21例,产钳助产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孕史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通過调查收集产妇病史、感染情况及手术情况等,了解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原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创造良好的环境: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光照充足;②产后护理:产后注意观察宫缩情况,鼓励产妇排尿,注意观察有无恶露出现及恶露性状;③饮食护理:产妇产后胃肠功能减弱,饮食宜采用多餐制,每天进食5~6次,禁食过生冷食物,过辛辣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为主,干稀搭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一般情况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情况,对于高热患者给予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鼓励产妇多饮水。指导产妇排空膀胱,嘱产妇采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双膝略屈曲,放松腹部,以促进恶露引流,防止感染扩散。观察尿量及性质,避免逆行性感染的发生。观察胃肠减压管通畅情况,记录引流量及引流物颜色;②心理护理:产妇发生产褥感染后,高热腰痛等症状使得产妇情绪低落。另外,产妇由患者转变为妈妈,角色的转变不可避免的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详细向患者讲解产褥感染侧相关知识,善于倾听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指导产妇与婴儿交流,消除患者的顾虑,调整心理积极配合治疗;③饮食护理:产褥感染患者产后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④会阴部护理:对于产褥期感染患者,采取半卧位,利于恶露的排出,注意观察恶露颜色及性状。定时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外阴,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进行。会阴擦洗持续至产后14 d或至恶露干净。单独擦洗会阴切口,注意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整洁卫生。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本组66例产褥感染产妇中,32例孕期及产褥期有感染厌氧菌及需氧菌等病,17例有饮食不当,15例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易使产妇抵抗力下降疾病,2例为手术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增加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造成孕妇发生产褥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孕期及产褥期细菌感染,占产褥感染的48.5%,显著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产褥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效果: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29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87.9%。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33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100%。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积分(20±5)分,SDS积分(21±5)分。对照组SAS积分(50±5)分,SDS积分(53±5)分。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褥感染包括由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造成的自身感染及由被污染的用具、衣物及手术器械等接触患者后造成的外来感染[3-4]。本组66例患者中,32例有孕期细菌感染史,占全部产褥感染病例的48.5%。考虑可能原因为:这类患者有营养不良性贫血,导致产妇抵抗力低下,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生殖道,进而引起产褥感染。

针对产褥感染可能发生的原因,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系统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经护理后焦虑及抑郁状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系统护理干预操作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 桦,公茂礼.产褥感染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64.

[2]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7.

[3] 陈淑芝.产褥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8):1969.

[4] 武 霞.产褥感染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2007,31(4):249.

作者简介:

相关因素护理 篇12

1 急诊护理安全相关因素

1.1 责任心不强, 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高年资护理人员因缺少责任心, 做事凭经验靠运气, 常常抱有侥幸的心理, 不能全方面的指导低年资护士, 容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部分低年资护士由于知识水平低, 临床经验少, 护理技能不熟练, 法律和安全意识淡薄, 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加上心理紧张, 烦躁等负性情绪, 注意力不集中, 易发生护理差错或纠纷。

1.2 不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的避免护理差错或纠纷的发生, 但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 往往有部分护理人员有章不循, 制度不严格执行。急诊科护士不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 会导致抢救药品及器械不备齐, 忽略或简化抢救步骤, 错拿药物, 输错药, 不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从而影响到抢救治疗质量, 造成护理纠纷[2]。

1.3 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力量薄弱

基层医院的护士流动性较大, 轮转快, 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人员较多, 参加急诊抢救护理的经验少, 遇到病情严重危急的患者, 往往会出现心理紧张, 不能很快的进入抢救意识和角色, 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应急能力弱, 耽误了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而护理人员不足, 排班不合理, 又会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 容易出现紧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容易出来护理差错或纠纷。

1.4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任务重, 种类多, 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超负荷工作, 所以不认真书写所参与的抢救和转运工作, 导致护理记录不全, 或不准确填写和任意涂改。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对护理纠纷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

1.5 护患之间沟通不当, 患者及家属要求高

急诊科往往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 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清, 患者及家属常常表现出烦躁、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些过激反应, 会向护士反复询问病情及提出一些要求, 由于一些护士责任心不强, 缺乏沟通技巧或沟通不当, 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 可能引发护理纠纷。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加强责任心, 增强法律意识

急诊科是病种多, 病情重的科室, 也是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随着现代医疗体制的改革, 患者也越来越关心护理质量的好坏, 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升高[3]。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提高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维护护患之间的合法权益。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制度, 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观念, 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执行各项操作, 做好护理记录。高年资的护士要指导低年资护士,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服务意识, 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 落实防范措施

要认知执行急诊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 根据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制定相应的急诊护理缺陷防范措施, 建立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工作, 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急诊科设立护理安全防范小组, 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等, 定期检查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 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考核, 从中发现护理不安全的隐患, 做到及时杜绝或预防, 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2.3 加强技术业务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随着现代急诊护理模式的转变, 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更新知识, 提高知识贮备。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准确的判断病情,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4]。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较多, 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针对的培训, 提高其基本技能和抢救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积累专业理论知识。

2.4 合理排班, 做好交接班的管理工作

由于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流动性, 要根据急诊科的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结构, 实行弹性排班, 将年资高中低的护理人员有效的搭配, 在患者就诊高峰时段多安排一些护理人员, 避免出现超负荷的工作情况, 改善夜间患者多, 护理人员少的不合理局面[5]。主班护士要查对所有的抢救药品和抢救仪器, 确保急救物品的齐全完整, 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做好应急准备。

2.5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消除护理纠纷的隐患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 对一些反应过激的患者及家属应心平气和的解释, 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 用轻柔的语言安抚他们的情绪, 对于要求高的患者及家属, 应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能满足的要耐心细致的解释, 用实际行动来感动他们, 提高他们对护士的理解和信任, 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进而消除护理纠纷隐患。

2.6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是确保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 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不到位都可以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6]。因此要加强护理质量监督管理, 定期检查急诊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等, 如发现问题, 应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对护理人员实行奖罚制定, 在抢救过程中表现好的护理人员, 给予一定的奖励, 鼓励护理人员继续努力, 调动工作积极性。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 有效地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等。

3 总结

随着现在医疗体制的改革, 医疗护理安全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 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增强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杜绝或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保证护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陆金星, 吴红梅, 鲍文丽.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6) :1469-1470.

[2]杨会琴, 吕明阳.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2) :142-144.

[3]蒲蓉.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8 (3) :105-106.

[4]李桂棠.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7 (33) :187-188.

[5]许苹, 谭晓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20 (7) :55-56.

上一篇:德育工作重在落实下一篇:传统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