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安全因素

2024-09-29

护理不安全因素(精选12篇)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手术护理工作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可以归纳为护理技术、护理人员以及管理因素等, 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 从而提升医院手术护理质量。结论 医院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将会对患者的康复时间、康复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 管理层要能够做好手术室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 做好护患沟通, 以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事故的发生, 提升总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预防措施

手术室对于各大医疗卫生单位而言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力, 外科患者大多是通过手术室接受系统治疗, 也是一所医院服务能力和综合技术的体现场所。但是,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手术护理工作常常存在较多的风险, 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备受关注, 而护理质量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严重时还可能诱发各种医患纠纷。本文分析和探讨手术护理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在此期间因为护理因素发生的安全隐患共有10起, 选择的10起纠纷隐患案例中, 不存在因为医师失误、患者自身原因、手术室仪器等因素造成者。

1.2方法通过对安全隐患当事人进行访问和调查之后, 对安全隐患过程中护理人员行为是否正确、院方管理工作是否存在漏洞等状况加以总结和归纳, 联合护理科室、行政部门以及手术室领导来对案例加以分析。在总结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 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 如下所示。

2结果

2.1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以及能力较低是诱发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调研中, 有50%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必要的医疗法规和法律知识、服务以及安全意识, 难以从根本上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要求;40%的医护人员不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及友好的态度来与患者进行沟通, 患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其病情加以传达, 从而诱发医疗纠纷或者医患矛盾[1]。目前,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面临着很多的工作, 其精神压力无法舒缓, 在护理过程中70%的护士出现厌烦等不良心理, 导致其服务态度较为恶劣。

2.2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完善, 监控、管理不到位, 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出现纠纷隐患的重要原因。本组20%的护理工作人员不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和制度来对护理任务加以实施;10%的护理人员还出现违反护理管理制度的要求, 导致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手术治疗工作无法进行。

2.3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被引入到医院手术室之后, 相关的护理技术不能与之很好地融合, 也是导致纠纷的重要原因[2]。本组10名护理人员中30%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不能够与医师进行良好的配合、缺乏应急能力, 从而导致标本采集以及换药工作出现失误。因此, 只有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讨论

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将会对医院的形象、声誉以及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为了能够保证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管理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技术以及综合素质在外科手术学不断发展的影响下, 护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才能够满足患者护理以及家属提出的相关要求, 这也是对手术护理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加以防范的主要措施。本组10名护理人员中30%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不能够与医师进行良好的配合、缺乏应急能力, 从而导致标本采集以及换药工作出现失误。因此, 只有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医院有关部门需要引导手术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中,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培训, 通过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来提升手术护理综合水平。

3.2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手术护理工作中很多护患纠纷都是因为沟通工作不到位而诱发, 所以, 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掌握沟通语言所具有的艺术性, 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使用相对文明的语言。对于情绪较为激动的家属可以给予解释和安抚的方式, 在温和沟通态度、真诚交谈语言的影响下获得患者的理解以及信任。

3.3做好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手术室各种管理制度与医院其他管理制度差别较大, 本组20%的护理工作人员不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和制度来对护理任务加以实施, 10%的护理人员还出现违反护理管理制度的要求。因此, 需要强化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 包括安全管理检查、手术室检查制度以及术前探访制度, 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于护理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 利用正确引导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从而降低各种安全隐患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美丽.基层医院手术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1 (2) :156-157.

[2]于梅.高校医院手术室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校医, 2007, 9 (4) :458-459.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5例,女性41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7.8±5.6)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提高护理技能。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应及时对患者身份信息以及带入手术室的物品进行核对,接送过程中要摆好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以及心理特点,开展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注意说话的语气,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完善护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形成科室、小组、个人层层细化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各环节的管控水平,将护理服务落实到实处;重视问题的反馈,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控,加强手术巡视,定期质控与不定期质控结合,及时纠正护理管理存在的漏洞,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现代化手术治疗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分工更为明确,管理更为专业。(3)规范护理服务行为。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有效防范护理问题的发生;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按照查对制度与流程,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逐一进行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病历核对、患者病历与手术患者核对各项内容,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和手术;并在术前、关闭体腔前、皮肤缝合前认真清点手术物品和器械,避免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通过与手术医师交流、发放征求意见表,及时听取医生的建议。

1.3统计学处理

将所获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体现为室内感染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和管理因素共5个方面,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7.5%(4/53)低于对照组22.6%(12/5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3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

【中圖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98-01

产科护理工作与母婴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其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较大、细节较多等特点,容易出现不安全因素,严重时还会导致发生护理不良事故,引发护理纠纷。国家卫生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产科护理引发的纠纷发生率在医疗纠纷案例中位居第二位[1],由此可见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与防范的重要意义。本文随机选取我院近1年来产科护理中出现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案例,旨在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与提示,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产科病例3000例进行调查分析,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6.8±4.1)岁。其中发生护理差错病例19例,不安全因素发生率0.63%。收集19例孕产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总结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1.2方法

医院自行设计问卷,内容涉及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当场看着孕产妇答题,将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对问卷中的答案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具体情况为:护患沟通不足6例(占不安全因素病例的31.6%),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7例(36.8%),医护人员危险因素8例(42.1%),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14例(73.7%)。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医患、护患沟通不足:在产科护理中,医患、护患之间没有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就无法了解孕产妇的具体病情变化,也会容易引发孕产妇的不满;交流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还会出现服务态度差、面对孕产妇的问题没有认真回答或者回答含糊不清,最终使孕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反感,降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孕产妇会发生心理焦虑和疼痛反应,护理人员应该针对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及疼痛情况,及时给予孕产妇疏导护理及抚慰,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护理,也会导致产科护理风险,甚至还会影响母婴健康安全[2]。

3.1.2医护人员缺失责任心:产科护理是一门细致的学问,在实践操作中,观察、接产、护理新生儿都是容易出现突发情况的。一些医护人员在产科护理中,往往没有专心工作,没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护理原则对产妇进行护理,不严格查对制度带来的工作失误,工作中敷衍了事,可能会用错药或者抱错婴儿,甚至还可能造成婴儿跌伤以及烫伤等,对于母婴异常状况不能及时发现,严重的还会导致产程停滞,导致母婴安全危机。

3.1.3医护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产科护理是医疗案件中的高风险专科,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我国目前的医疗队伍来看,普遍年轻化。据统计,医疗队伍中,工作经验超过五年的医护人员不足80%;医护人员缺乏充足的临床实践经验,会加大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2]。再加上临床护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医护人员,对于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应当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处理应急抢救事件等,往往表现为手忙脚乱。此外,很多新护理人员往往忽视一些告知性护理措施的记载,甚至还出现护理记录自相矛盾,和病理记录相悖的情况出现,也有少数人提前书写记录,导致查无依据,这样就使护理记录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3.1.4孕产妇自身的不安全因素:相当一部分孕产妇由于妊娠心理障碍,出现产前恐惧及焦虑、产后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出现不安全行为,引发护理风险。另外,产科护理中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不依从性,也会导致出现护理风险。

3.2防范对策

3.2.1建立良好医患、护患关系:产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要提高临床操作实践水平及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原则进行临床操作,医护人员一定要以孕产妇为中心,贯穿整个护理过程,时刻关注孕产妇的情况,针对孕产妇的实际情况,给予符合孕产妇身心发展的护理措施,减少不安全因素。

3.2.2完善护理制度:医院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医院情况的安全规定,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首先,产科护理中,如果发现严重损伤等严重现象,要及时将事故上报与登记,给予孕产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次,医护人员在接生时,穿戴要严格按照规定,同时,还要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与孕产妇血液与体液接触时,要佩戴专用手套[3]。

3.2.3加强培训,提高责任心:关于产科护理,医院应该要明确医护人员的相关责任,并且,还应该针对医院内部医疗队伍的具体状况,给予医护人员相应的技术知识培训及法律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使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同时,也能够增强法律意识,在产科护理过程中,能够将责任心贯穿整个过程,从而有效降低产科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医院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针对不安全因素给予相应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珍钰,屈香枝,许焕丽.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8(5):31

[2]罗秀金.浅谈产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与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2(5):45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4

1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1 质量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临床及各种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 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要提高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 就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各种管理措施, 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法律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教育等, 提高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

1.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医院是通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 因此护理人员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而且还代表着医院履行合同, 有义务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患者不是普通的消费者, 患者与医院建立着一种合同的关系, 两者之间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3,4]。在合同中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合理的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护理, 避免过失对患者造成损害。如, 在对患者予以静脉注射时要按照规定给患者做皮试, 避免患者对其过敏甚至有生命危险[5]。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的状况时要规范书写护理文书, 保证其严肃性和真实性。

1.3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和经验不足、不重视业务知识学习都会造成护理失误或是护理事故, 对患者构成生命威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要盲目执行医嘱, 要追求深入、周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不要对护理的操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1.4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

护理人员在值班时责任意识不强, 经常出现离岗、睡岗现象;有的护理人员在值班时巡视病房不及时, 心不在焉, 不按规定进行交接班。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恢复。

1.5 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护人员在医院这种特殊的健康服务机构中要具备与不同种类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医护人员不要对患者态度粗暴, 无端发脾气, 避免造成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2管理策略

2.1 针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的对策

医院组织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6]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7]等法律条例, 做到让医院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做到人人懂法律、知法规、守法制。

2.2 针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的对策

医院组织部安排了专业知识讲座以及新的医疗操作等的讲座, 鼓励医护人员参与更高水平的学习。严格实施护理操作能力的考核, 尤其是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以及资格审查, 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可以上岗。

2.3 针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欠缺的对策

医院护理人员要学会使用文明的语言, 对患者的一切行为做到心平气和的去叮嘱、解释, 做到经常与患者沟通, 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多体谅患者的情绪,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召他们,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的信任和理解。

2.4 针对患者引起的护理安全的对策

患者本身身体状况不好, 导致有的心理压力很大, 对自己的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 容易出现焦虑、猜疑和紧张的情绪, 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有关护理人员的护理。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他们解释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医院的医疗技术, 让患者接受和付出医嘱和护理, 使患者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接受医院的治疗, 从而顺利的恢复身体健康。

3小结

医护人员的法律认识程度提高, 医院的规章制度健全,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沟通能力明显增强, 患者对医院及护理人员表现满意。通过了解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提高综合素质, 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要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就要对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 然后实施相对应的措施, 从而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影响, 有效提高综合护理质量。

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工作中,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 准确的执行医嘱, 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安全。在医疗市场竞争花日趋激烈的今天, 护理安全成了患者选择就医的最可靠、最重要的保准之一。因此, 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要做到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素和相对应的管理策略。方法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教育,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心,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结果 医护人员的法律认识程度提高, 医院的规章制度健全,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沟通能力明显增强, 患者对医院及护理人员表现满意。结论 通过了解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提高综合素质, 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不安全的因素, 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方便、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陈玉芬, 陈婧.对手术室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杂志, 2008, 22 (11) :3080-3081.

[2]沈浙英.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12 (21) :69.

[3]夏索娜.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实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2010, 18 (5) :154-156.

[4]王姣江, 孙继良, 刘玲.关于强化护理管理中的法律意识的思考.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1) :46.

[5]管玉梅, 陶艳玲, 杨毅华.全面分析防范护理差错重复发生.国际护理杂志, 2007, 26 (5) :32.

[6]高晔.浅谈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2010, 18 (5) :160-161.

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5

1一般资料

调出20xx年1月~20xx年4月123例儿童患者家属关于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问题反馈及投诉结果,对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选择8月~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8例儿童患者,男童76例,女童82例,平均年龄(7±2.25)岁。

2不安全因素分析

2.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技术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讲求与患者沟通,法律意识薄弱等都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的表现。通过纠纷原因统计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严重违背护理人员工作观念的现象:用药种类和数量不准确,护理患者时出现不耐烦情绪,不懂克制忍耐与患者争吵,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不懂用法律保护自己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给医院和患者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2.2医院制度不够精简全面:医院看病程序繁杂,既耽误了孩子病情,还影响了孩子陪护家属的日常工作,严重消耗了患者和陪护家属的看病耐心。

2.3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容易错过发现突发病情的第一时间和错失过敏等突发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不仅损害了孩子的健康,给予孩子更多的疾病痛苦,还容易引发医护人员和陪护家属的纠纷。

3关于政策的实施

3.1规范医院制度

好制度成就好管理,好管理造就好关系。一个好的护理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规范护理人员日常行为,细化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还可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缓和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完善护理工作制度表现形式有:严格践行对护理人员“三查八对”举措的检查制度,争取简化患者治疗程序,制定护理人员工作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以鼓励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工作,提升工作能力,给予患者更多的便利为主要原则。

3.2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3.2.1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素质: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技术两方面内容,医院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进行培训。如定期开展护理技术讲座,鼓励护理人员跟踪时代护理信息,时刻吸收最新护理知识。培养护理人员自学能力,制定按期考核制度,并根据护理人员自学成绩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定期开展突发事件演练,增强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还可在业余时间或者是节目排演时增加些表现应对突发事件的话剧等,培养护理人员以积极乐观负责的态度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2.2护理人员形成良好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是缓解矛盾,加强沟通,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其主要包括工作细致,服务耐心和主动替家长承担安抚孩子任务等三方面内容。儿科患者因为年龄幼小,不懂克制自身不适行为,面对药物治疗、穿刺治疗等造成身体不适的治疗方式有抗拒心理,经常会在治疗期间出现哭闹、撒泼、拒不配合的情况,护理人员在此时一定要以充足的耐心哄好孩子,尽量以细致快速的动作完成治疗,争取给孩子造成最小的疼痛。在孩子打点滴期间需要不时注意是否出现因为孩子多动引发滚针现象,一旦发生,及时处理。此外,因为孩子容易哭闹,陪护家长的情绪往往也不稳定,极易引发烦躁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并向家长讲解治疗期间疼痛的必要性,配合家长安抚孩子,争取最大限度减少冲突。

4结果

满意度≧95%患者家属为147例,满意度≥85%的`患者家属为11例,平均满意度为93.21%。

5讨论

改善护理人员服务理念主要是迎合了现代服务管理理念中的“以人为本”观念,是体现人性化管理,增强人与人了解的有效方式。在医院护理服务中增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效减少摩擦和纠纷。

6小结

急诊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46-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第一现场,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性、涉及暴力事件多等等,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家属对抢救常识、急救原则等不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特殊的因素造成急诊护理工作存在不安全的相关因素。

1 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急诊护士数量配置不足到目前急诊科护士与床位比无明确的规定,使医院配置护士没有依据,造成急诊护士可多、可少的现状。

1.1.2 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低护士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急诊科护士大部分是中专毕业,未受过专科培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急救医学的需要。护患沟通能力低,不能正确、及时的与患者沟通,也是引起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之一。急诊抢救仪器的性能不熟悉,抢救物品不齐全或抢救器械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药品交接不认真,抢救器械用后不能及时消毒维修,使在急诊护理服务中护士出现惊慌失措,使病人及家属不满。

1.1.3 护士责任心不强由于急诊患者是各种各样的角色,有吸毒、醉酒,甚至是服刑期间,护士有时对此产生厌卷、鄙视;另一方面是护士的“慎独”境界受抢救患者、工作忙、没有规律性影响,在护理服务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操作随意性,语言冷漠。

1.1.4 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急诊科工作环境嘈杂、压力大、风险大造成护士不稳定,大部份护士都是新毕业的,由于才走上工作岗位,应急反应能力、病情观察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医、护、患协调能力不足,造成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1.1.5 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学习不够,缺乏常规的法律知识,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全面[1]

1.1.6 带教因素带教老师不认真履行带教职责,让无照护士或护生单独操作,是护理事故或纠纷的重大隐患。

1.2 环境因素

1.2.1 急诊环境设施由于多种原因布局欠合理、面积小、走道狭窄,无专门的急诊收费、检验、放射等辅助检查部门,造成患者来回往返。

1.2.2 抢救患者地点不规范由于患者病情急,有时在诊断室、大厅、走道、进行抢救,护士来回奔跑于治疗室和抢救点之间,且围观人员多同样造成护理不安全。

1.3 职业危害 来的都是急诊,有的检验项目不能提供,如开放性损伤、气管插管、抽血、静脉穿刺、吸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护士均可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

1.4 陪护方面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患者及家属的急切心情及疾病的影响导致过激的行为。

1.5 管理因素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把关不到位,都是急诊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2 对 策

2.1 加强急诊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①鼓励护士参加在职培训与教育:如外出学习、进修,各种成人教育,多掌握一些边缘学知识。②专科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如除颤仪、气管插管、洗胃机、微量泵/输液泵等。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慎独”境界。④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⑤急诊护士的资质:建议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满3a或经专科护士培训后再到急诊科从事急诊护理。

2.2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护理操作中的告知制度、抢救流程。护士从仪表、语言、行为、操作、物品、记录做到整体规范,减少护理漏洞,保证护理安全[2]

2.3 加强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五定”管理,确保急诊护理过程安全。

2.4 合理应用护理人员依据急诊量及患者高峰时段进行护理人员弹性排班,保证充分的值班人员。

2.5 重视对护生的管理 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全程监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对每一位新到的同学讲解工作环境,每班的职责,认真示范护理操作,因人施教,并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的教育。

3 体 会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尤其在当前医疗纠纷增多,对护理质量要求日益增高的形式下,护理安全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合理配置急诊护士数量,合理布局急诊环境,加强急诊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的培养及提高,规范护士言行,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协调的医患关系,才能营造和谐的急诊抢救环境,确保急诊抢救工作做到安全、高效、便捷。

参考文献

[1] 韦春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54.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病患护理病历, 其中男性患者共29例 (58%) , 女性21例 (42%) , 在这50例病患中年龄最大的为82岁, 年龄最小的为47岁, 平均年龄为 (63.5±4.5) 岁。其中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9例 (38%) , 高血压性冠心病患者有23例 (46%) , 风湿性心脏病有8例 (16%) 。

1.2 研究方法

对这50例病患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研究, 同时随机抽取了参与这50例心血管病患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人员1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结合我院实情进行自主设计, 问卷分成护理工作人员与病患两种, 60份问卷都成功回收, 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护理工作者的问卷包含用药与护理操作手法、病患自身不安全因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否、护理工作者相关知识是否充分、管理护理工作者的相关制度是否健全;第二, 病患的调查问卷内容有:医院环境因素、护理工作者有没有责任心、护理工作者是否具有充足的相关护理知识、病患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

2 结果

2.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比例

在随机抽取的50例病患中出现了32例不安全操作或违规操作, 其中由医院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共有3例 (9.38%) , 由护理工作人员的违规护理操作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共有19例 (59.38%) , 由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共有10例 (31.35%) 。具体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知道,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小到大的分别是:医院方的不安全因素→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2.2 护理工作人员问卷调查

通过对10名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 发现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往往是用药与护理操作手法不符合规范、没有正确书写合格的护理文书等原因造成, 具体见表2。

从表1我们可以知道, 在护理工作人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中, 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知识的缺乏占到了70%, 是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 存在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具有丰富相关护理知识的要求。从我院情况来看, 有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缺乏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经验, 远远达不到要求, 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用药与护理操作不符合规范共有4例, 占了40%。这个不安全因素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内科药物的品种众多, 即使某些药物的名称一样, 但因为生产商、批号等方面不相同也就会出现偏差。假如护理工作人员没有认真看, 让患者吃错药, 就会造成病患陷入危险。

护理文书书写不合乎标准占到了30%, 这个因素主要是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忽略文书的重要性, 为了可以加快工作进度, 往往漏记或者是记录不全面, 又或者是文书抒写模糊, 让其他医务人员根本摸不清楚写的是什么, 这就给误诊或者是护理失误留下了空子。

管理护理工作者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这个不安全因素占了20%, 这个不安全因素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 护理流程缺乏合理性, 对护理工作者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在对病患的实际护理中, 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护理工作人员直接完成的, 这就导致了每个护理工作者承担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如果对他们的监管不当, 护理工作的质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占了60%, 内科中心血管患者较多, 且以老年人为多, 治疗这类患者时间相对较长, 症状好转较慢, 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临床上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因症状消失不明显, 导致情绪波动大, 不愿意遵医嘱服药, 不愿意再配合治疗, 擅自离院, 导致病情恶化, 并把责任推给医院。

2.3 病患问卷调查

通过对50名病患的问卷调查, 发现在病患看来最大的不安全因素来自于与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其次是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然后才是护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及医院环境因素。具体见表3。

在心血管内科中, 大部分病患都是老年的病患, 从我们随机抽取的者50名病患就可以看出, 平均年龄都有 (63.5±4.5) 岁。老年病患由于在理解能力方面于认知能力方面往往都会比较低, 因此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假如护理工作人员回答病患的问题太简洁, 很容易引起病患的反感, 因此达不到于病患进行顺畅的沟通, 对病患的实际病情与护理操作方面没有尽到告知的责任, 也就谈不上指导病患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了, 这是引起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

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 现今有很多护理工作人员在繁重的护理工作压力之下, 仅是机械性地完成医生的嘱托, 对病患的疾病情况不进行仔细观察, 对病情的记录也是有一天没一天, 当医生问起的时候也不能准确汇报病患的实际病情, 这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医院环境因素方面, 因为医院的医疗设备、硬件设备、病房环境等也是病患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意外的因素之一。例如地面太滑、病床缺少护栏等。

3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对策

3.1 病情观察要细致

(1) 对护士的要求:要求护士掌握较全面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扎实的专科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护理技术, 应具备高度责任感和慎独精神, 工作中勤于观察,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 对患者疾病症状的观察:观察呼吸困难的表现, 胸痛、心悸、发绀、晕厥等, 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24 h尿量, 观察时要了解他们的主诉、自觉症状的好转或恶化, 有无新的不适, 与药物治疗有无联系, 注意患者的表情、情绪等。分析患者症状结合检查作出判断。观察患者的脉率、脉律、心率、心律、血压发绀情况, 及时发现有无心律异常, 休克、心力衰竭等病症。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急症重症患者, 使用心电、血压、呼吸监护仪。

3.2 执行医嘱要准确

(1) 长期大量应用利尿剂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及体重, 防止电解质紊乱;应用时间宜在早上或上午, 以免夜间用药后尿量过多而影响患者休息。 (2)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要观察扩张剂的不良反应, 如颜面潮红、搏动性头痛、反射性心率增快, 头痛等, 颅内压高与青光眼者忌用。硝普钠静脉滴注时注意避光, 并观察血压变化, 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3.3 加强护患沟通, 消除纠纷隐患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语言交流技巧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文明语言, 与患者交谈中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态度诚恳, 仪表大方, 对某些素质差的患者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 绝不能语言生硬, 敷衍了事。

3.4 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强化药物治疗安全管理

内科治疗中主要是药物治疗, 在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杜绝因查对不严而致的任何护理差错。加强药物和急救物品的管理, 保证物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

3.5 急救处置要快速

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并迅速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判断要点:心音消失, 脉搏摸不到, 血压不能测出, 意识丧失, 可伴短暂抽搐, 呼吸断续至停止, 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护士往往是患者猝死的第一现场人, 应及时抓住心脏停跳后4min内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当机立断, 立即复苏抢救。切忌因反复听诊、测血压、做心电图而延误抢救时机。

4 结束语

综上, 心血管内科护理具有多项不安全因素, 需要加大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隋建娥, 于清欣.浅谈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 2011, 30 (12) :55.

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篇8

随着医疗技术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院业务量逐渐增加, 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也逐渐被应用到医疗护理工作中, 但是, 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还是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1]。现就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探讨, 分析其成因, 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以期提升医院骨科护理工作质量, 进而促进医院医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不安全因素

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笔者在此列举一些较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并分析其成因。

1.1 医护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医护管理工作, 尤其是质量监督工作未做好, 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能力、质量管理意识等, 加上监督控制力度不足, 容易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

1.2 病房因素

病房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 加之骨科患者往往活动不便、身体虚弱, 更容易形成护理安全问题, 如: (1) 床栏未及时配备或不够牢固, 造成患者坠床; (2) 地板过滑致使患者摔倒; (3) 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 造成漏电甚至火灾。

1.3 技术操作因素

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 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3]。其中, 对脊柱损伤、颈椎损伤、瘫痪、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 对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更高, 而对这些患者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 因而该危险因素应得到特别注意。

1.4 患者因素

一些骨科患者由于情绪烦躁、心情抑郁或缺乏医学常识, 往往不遵从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 不按规定作息、饮食, 拒绝参加必要的功能锻炼, 甚至擅自外出等。这些行为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 加之一些患者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康复需要、医院规定以及相关办事程序等, 为骨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4]。

2防范与对策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 笔者认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建立和完善医院安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1) 要制定明确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骨科护理的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得特点, 并完善现有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2) 要规范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 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 使其各司其职, 恪尽职守; (3) 为了保证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要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 并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 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 严明赏罚以激励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加强专业培训

(1) 要通过安全护理教育和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安全管理意识, 使其认识到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在, 并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以此提高警惕, 增强责任感; (2) 为了避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护安全事故, 医院必须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 并通过各种培训手段, 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 (3) 可采取技术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方法定期考察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 并以考试、考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内容, 激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

2.3 增强法制观念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 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 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因而, 医院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 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使其知法、守法、依法、护法,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定期召开安全护理教育会议, 将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等传达给每个护理人员, 以此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

2.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长期的压力和疲惫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造成安全事故[5]。因而医院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骨科护士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只有保障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水平的日渐提高, 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医院只有抓好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管理, 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医疗纠纷, 提升医护工作质量, 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状况。

参考文献

[1]陈琼枝.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 2010, 34 (1) :34.

[2]杨在英, 阮小琴, 朱美红.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 (12) :63.

[3]余莉.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 :150.

[4]蔡丛萍.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对策[J].哈尔滨医药, 2008, 28 (5) :67.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9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230例为观察对象, 分析所有产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并总结相关的护理防范对策,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产妇共230例, 年龄22~37 (28.95±6.54) 岁, 其中顺产产妇164例, 出现妊娠合并症32例,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34例。将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 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 包括观察并监测孕妇产兆、胎心、胎动及血压, 每日两次, 遵医嘱指导孕妇饮食、卧位和休息, 给予产妇关心和体贴, 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1]。

1.2.2优质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给予产妇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 告知其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2]。产后密切观察产妇的产后情况及生命体征, 做好护理观察记录, 尤其注意有无阴道流血, 给予产妇及时补充水分, 产后2~4h鼓励产妇自行下床排尿, 24h后鼓励其下床活动, 指导其进行产后保健操, 促进身体恢复。给予产妇良好的饮食护理, 严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多食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事物, 多食水果、蔬菜, 若产妇在3d内无大便则应遵医嘱予以缓泻剂[3]。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产妇在护理过程中的差错, 总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差错情况产妇的护理差错出现50例,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不安全因素产妇的护理差错出现50例, 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是产科护理最主要的一项不安全因素, 占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的44.0%, 其次是管理因素, 占26.0%, 除此之外, 医院设备与环境、产妇及其家属和其他因素也均是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见表2。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医院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全过程中, 在法律以及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 患者未发生心理、机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是死亡[4]。提高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做好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5]。产科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因其直接关系到孕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并且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医疗纠纷事故占所有医疗纠纷案的比重高达41%[6]。因此, 医院须对产科护理予以高度重视, 并加强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研究, 查找并排除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6]。

产科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主要的一个课题,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产生严重后果, 导致产妇出现高危妊娠或是难产等不良后果, 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7]。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研究和分析, 是临床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在产科护理中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 排除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可见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减少产科护理中差错事件发生率。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医院设备及环境因素、产妇及其家属因素和其他因素。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 医院需要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整体质量, 确保保护性护医疗护理工作的执行;加强对产房及病区设备和环境的监管, 保护医疗设备和其他设施, 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清洁;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排除产妇产前存在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包括助产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8]。从这些方面做起, 相信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为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梅, 吴莹珠, 汪荣姬, 等.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J].河北医学, 2012, 22 (5) :686-688.

[2]武军芳, 王利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4 (4) :823.

[3]杨凡.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63 (13) :114-115.

[4]李斌.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探究[J].中外医疗, 2014, 15 (4) :150-151.

[5]叶丽芬.分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3, 41 (26) :5500-5501.

[6]牛亚卫, 张艳蕊, 许丹丹.20例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规范急救流程[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5, 22 (10) :84-85.

[7]罗翠珍, 王利民, 林珏瑛.349例高危孕产妇转诊病种及母儿结局分析[J].广西医学, 2015, 17 (4) :563-565.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10

1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1.1 临床配比不足。

护理配备不足, 过度工作和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 导致错误的增加, 并且护士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护士身心疲惫, 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1.2 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护士服务态度简单、生硬, 在接待病人或家属时说话不谨慎,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没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导致病人误解、反感甚至与患者发生冲突。

1.3 专业技术不扎实。

个别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 不懂装懂, 对出现的问题盲目处理, 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 应用仪器时不熟练, 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

1.4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1) 对护理文书质量不够重视, 不能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 各项记录不全或漏记, 出现写的不是你做的, 甚至出现与医疗记录不吻合, 病人或家属签字不规范, 甚至出现模仿或代签名, 导致举证失利甚至败诉。 (2) 执行医嘱不规范, 个别护士碍于医生面子非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 执行非护理权限内的工作, 而有些甚至事后医生不予承认, 照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1.5 违反规章制度。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 交接班流于形式, 工作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造成打错针、加错药、有质量问题的输液、输血未检查出。不按时巡视病房, 护理不当致卧床病人发生褥疮。抢救物品、仪器准备不充分, 延误抢救时机。

1.6 其他因素。

如在治疗和护理中个别患者及家属不配合, 需陪护的无人陪护, 需卧床者擅自下床洗漱、入厕、沐浴而导致发生意外。个别患者不按医嘱用药, 擅自离院, 甚至发生自杀行为。

2 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

弹性排班:针对临床护士配备不足, 护士长合理弹性排班, 备有备班, 以备突发事件, 改善护理硬件设施, 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

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服务意识:学习微笑服务, 多一个问候, 多一句解释, 做好用药、检查前、饮食、出院等的指导工作, 正确处理好医、护、患、家属的关系。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护理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与医疗文件同步, 与医生记录相符。

加强基础知识、专科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各专科骨干护士的能力, 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讲课, 提高护士业务技术水平。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学会按规章制度做事, 要勇于对超出自己工作权限的要求说不, 不盲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对有疑问的需问清无误后方可执行。我院应用先进的信息系统, 给护士配备掌上电脑, 加强发药、注射时的信息核对, 运用多种核对方式, 杜绝打错针、发错药。

加强护理文件的签署:从患者入院开始就要做好一些护理文件的签署工作。告知患者的注意事项, 能做、不能做的写清, 并让患者及家属签字, 对于不会签字的要按手印, 避免代签, 对于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事件, 如不能下床者自行下床洗漱、洗澡等事件, 要反复沟通, 与医生一起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工作, 并签署相关护理文件及护理文件的书写。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11

关键词 不安全因素 防范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的概念是,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法规之外的机体功能和结构以及心理的上障碍、损害[1]。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会存在法律风险。随着近年来不断上升的护理纠纷,如何增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意识,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心血管内科如何做好不安全因素防范,已经成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在防范措施上,已经初见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现做如下探讨,以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一些医院没有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护士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极易发生疲劳综合征,导致工作效率低,认知行为缓慢、注意力分散,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些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不注意细节,说话随随便便,或者没有执行规范的操作,在书写临床护理资料时,往往不及时不正规,引发患者或家属不满意或不信任,严重的会出现护疗纠纷[2]。

护理人员缺乏必备的敬业精神: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时马马虎虎,处理问题容易情绪化,不能理智对待突发事件,这些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

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依据规范的操作流程或者没有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稍有纰漏,就会发生工作差错,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事故,引发护患纠纷[3]。

其他因素: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医疗机构存在一些偏见,没有进行公正的评价,医院的医疗设施和生存环境尚待完善[4]。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还包括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食品污染、环境污染、静滴渗液、患者跌倒、烫伤及院内感染等等一系列因素。

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

药疗护理:对各种药物的疗效、方法、剂量及副作用熟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合理指导用药。

生活护理:对于患有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并照顾其生活起居[5]。

心理护理:体贴、关心患者,和患者加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饮食护理:对患有心功能不全及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限制服用钠盐食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多进食易消化及高维生素食物。

排泄护理: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运动,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对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多食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品,科学地指导患者运动锻炼盆底肌肉及腹肌,促进排便。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做好对患者的评估工作:护士应对患者病情熟悉和掌握,根据病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安排在监护室,视患者情况进行陪护[6]。在患者入院伊始,要进行准确的识别,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确保护理过程准确无误。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护理安全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专业的知识水平。除了对心血管内科进行专业的护理操作培训外,还应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及护理水平,定期进行操作考试和理论考核,规避护理差错和事故,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发生护患纠纷[7]。

做好心理指导: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是久病不愈,需要进行反复、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8]。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引导,解决患者心理层面的负担,对疾病能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缓解心理压力,一旦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不良干扰。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科学分担风险,规避索赔和纠纷的发生,严格把关,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职能作用,維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直接体现了护理质量的高低,它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基础,为促进社会治安,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321-322.

2 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87-388.

3 王继君,田秀峰.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2:119-121.

4 王露.600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J].当代医学,2012,12:132-133.

5 李敏,王俊,陈谨献.运用综合性模拟演练提升疗养院护理应急能力[J].中国疗养医学,2012,4:320-321.

6 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152-153.

7 谢绍菊.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J].中外医疗,2012,10:182-183.

护理不安全因素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6例, 其中男60例, 女66例, 年龄52~75岁, 平均 (61.10±1.12) 岁。60例男性患者年龄56~75岁, 平均 (60.10±1.02) 岁。66例女性患者年龄52~72岁, 平均 (62.20±1.13) 岁。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病程在3~9个月, 平均5个月。

1.2 方法

1.2.1 护理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 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1) 部分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比较欠缺, 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或进入专科工作的时间较短, 工作经验不足, 对老年中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做出反应, 进而导致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1]。 (2) 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 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 缺乏安全意识, 无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采取防范措施解决, 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如针对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没有严格翻身导致压疮发生, 躁动的患者没有预见性的使用约束带, 导致非计划性的拔管等。 (3) 缺乏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由于护理的对象是老年中风患者, 这些患者在情绪上波动很大, 或因脑部损伤反应慢、接收能力差, 不愿或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等。而在这个时候, 护理人员简单的认为我说过的话你就应该记得, 不仔细了解患者的接受情况, 导致患者发生跌倒、受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进而也影响到护理中的安全, 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2]。 (4) 环境方面的因素, 如病房、走廊地面湿滑, 浴室没有防滑垫等。

1.2.2 对策

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 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安全隐患, 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的培训, 进一步强化专科护理知识, 规范护理操作等, 在培训之后, 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了解培训的效果[3]。其次, 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充分的讲解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容易出现哪些不安全事件, 并且提醒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进行注意, 并且告诫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及时的发现不安全因素, 将危险消除在萌芽中, 确保老年中风患者的生命安全[4]。再次, 护理人员还应该学习相应的护患沟通技巧, 及时的安慰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 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5]。最后, 加强人性化管理, 及时改进配套设施, 为这类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也能降低护理风险。

1.3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对这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分为三项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操作熟练, 护理态度良好, 与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基本满意: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基本熟练, 护理态度较好, 与患者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不满意: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 护理态度不好, 与患者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后,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采取安全对策之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其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已成为当今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还要利用医院现有的各种资源建立防护措施, 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 除了患者的自身因素, 尽可能地避免其他环境问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并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出正确评估, 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老年患者治疗和恢复的环境。另外,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 使患者的家属能了解患者疾病的情况和治疗的进展情况, 并且要求患者家属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更快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6]。 (2) 加强对患者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 使患者能够了解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防护, 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更好的促进自身机体的良好恢复。患者的良好康复需要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医院三方因素的共同努力, 才能够确保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 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 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3.3%, 在采取安全对策后, 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9.2%。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的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6例, 对这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并且提出解决对策, 再对126例老年中风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总结调查结果。结果: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 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3.3%, 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后, 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9.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的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中风患者,不安全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桂琴.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 12 (4) :121-122.

[2]郝桂兰.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首都医药, 2012, 3 (8) :140-141.

[3]许倩茹, 赖敏贞, 黄秀凤.提高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4 (8) :159-160.

[4]Wang J, Yin L, Han J.Nursing job insecurity and prevention[J].Jilin Medicine, 2013, 24 (1) :104-105.

[5]Lin L P.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medicine nursing[J].Chinese Medicine, 2011, 11 (7) :191-192.

上一篇:辅助角公式下一篇:施工管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