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2025-01-09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精选12篇)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1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然后从5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策略:实验室的设计和实施要科学、实验室的安全职责要明确、实验室的职业安全培训、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的特殊管理。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2003年,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 我国北京等地发生了实验室人员感染病毒的事件, 给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 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对公众、环境和国家负责, 同时也是对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的保护。除了实验室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外,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不良的操作技术、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也会导致实验室发生事故。因此, 我国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基本情况

1.1 专业性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在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当中, 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比例较低, 且学历也不高。除此之外, 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表现为技术人员的年龄偏大, 缺少中青年的专业技术人员。

1.2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相对落后

实验室的基础条件较差, 例如, 某些地区实验室的房屋结构和实验设备都没有达到国家的基本装备的标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 许多实验仍然需要人工操作, 加上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操作技术的失误等, 实验室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1.3 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微生物实验室地位的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非典之后, 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某些地区, 许多基层的实验室还是依照以前旧的发展模式, 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2 加强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策略

2.1 实验室的设计和实施要科学

(1) 微生物实验室要配置安全防火的设备。众所周知, 火灾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破坏是最为直接的, 也是最为严重的。尽管实验室都安装了防止过量电流的安全装置, 但常常由于电路的老化引起问题。因此, 防止微生物实验室火灾的事故的发生,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实验室的结构、功能分区上要做到合理, 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实验室标准设计。 (2) 装修时尽量不要用易燃材料, 在电器设备放置的场所必须要设置防火隔热层, 并且电路安全措施要设计合理。 (3) 微生物实验室要配置灭火器材, 同时实验室也必须备有安全门和畅通的安全通道。 (4) 要配备一定的工作人员在适当的时间内经常进行电路检修, 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器材的安全。

(2)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毒。微生物实验室要配备完善的防毒设备, 防止泄漏对工作人员造成的身体伤害。具体要配置对有害气体储存的设备和出现泄漏处理的设备, 除此之外还要配置对“三废”处理的设备。在防毒设备的配备上要参照国家及国际上对实验室的标准。

2.2 实验室的安全职责要明确

对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的负责人是各级实验室的主任, 其主要的责任是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同时, 各个微生物实验室的主任必须由从事实验室实际工作并熟悉各种危险因子的实验室资深技术人员担任, 并要收集各种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安全管理的政策, 具体落实, 定期要检查实验室的防护器材是否足够并处于良好的状态, 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培训、指导和咨询。

2.3 实验室的职业安全培训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 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要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实验室存在安全的隐患, 认识到预防实验室发生感染、火灾等事故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因此, 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实验室安全规定和预防的措施、具体的安全工作程序、火灾处理、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个人防护、仪器设备使用和防护、应对各种危险因子、废弃物的处理等。除此之外, 因为工作人员不当的操作, 也会引起事故, 因此在培训的过程还应加强对操作技术等培训, 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最大程度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4 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制, 是保证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 同时也是必要前提。微生物实验室不但工作繁多且复杂, 而且实验室的实验的器材种类数量繁多, 例如, 化学试剂、培养基、剧毒药品、实验仪器、生物制品、玻璃器材、菌种等等。如果不对这些复杂的仪器进行科学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会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因此, 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也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场所, 微生物实验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制度。

(1) 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等。微生物实验室有很多的菌种:包括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枯草杆菌、肠道致病菌等。为了有效管理这些菌种, 同时避免发生实验室事故,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参照《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 制定以下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 (1) 工作人员必须到正规的单位购买菌种, 同时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者变异要采取可靠的管理办法, 并要用专用冷柜保藏菌种。 (2) 专门指定专门人员记录菌种的使用情况, 对一类、二类菌种设立专柜, 单独保存。 (3) 使用菌种时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并要遵守操作规程, 避免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感染。 (4) 加强菌种安全管理, 防止菌种丢失。 (5) 危险品、剧毒药品的管理要符合国家和公安机关的规定, 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 防止危险品、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者误用。

(2) 加强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管理和维护。 (1) 冰箱的管理和维护。首先冰箱的门上要标明相关的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 并且要对冰箱的抽屉内进行消毒处理。其次, 冰箱内的所有容器都要贴上明确的标签, 并且标上内容物的科学名称、贮存日期和贮存人的姓名等。 (2) 离心机的安全使用。离心机是微生物实验室经常使用到的设备, 如果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会导致机械故障以及试管破裂等情况。因此, 工作人员必须安全操作离心机。例如, 要经常检查离心管是否损坏, 离心钱要将离心管盖紧密封, 尽可能使用专门的安全离心杯;盖好离心机盖后离心, 等离心机完全停下来后再开盖;每次离心后有破碎都要进行消毒。

2.5 加强实验室的特殊管理

为了避免和处理因不安全操作引起的意外事故,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制定的各项原则。例如, 在上岗之前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模拟训练, 学会处理突发情况的各种措施, 比如要学会各种紧急救助和专业性的保健治疗的措施。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 要立即进行处理。但具体措施必须要写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同时也必须向有关的专家和领导进行汇报, 并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 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3 总结

在各国重视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的背景下, 本文提出从以上5个方面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计和实施要科学、实验室的安全职责要明确、实验室的职业安全培训、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的特殊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红花, 李英信, 李芳芳, 等.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1) .

[2]张晓曦, 曾照丽, 王晨.如何做好基层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9 (9) .

[3]赵赤鸿.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浅探[J].疾病监测, 2009, 30 (6) .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2

1我院原有基础医学实验室概况

在我院刚刚成立时,建设的基础医学实验室按照学科划分为人体解剖、局部解剖、病理、组织学等几类,并且每个学科均设有独立的实验室,由学校的实验管理科统一进行管理,但是随着教学的开展,这种管理模式呈现出了以下问题。第一,由于分科的细致全面,导致各个实验室的建筑面积较小,场地紧缺,进而让实验人数缩减,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与工作效率,同时阻碍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横向联系,让教与学很容易产生学科之间的脱节。第二,由于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加上学生实验分组人数众多,让教学设备使用率低,进而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第三,由于实验管理人员人数较少,力量分散,因此对设备难以统筹管理。第四,由于基础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思维。

2对我院基础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

第一,医学实验室空间与设备的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科的相应特点进行调整,让人体解剖和局部解剖合并,病理和组织学合并,生理和药理合并为机能实验室等。这样能够让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有着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关系,比如,药理与生理医学都用到鼠兔解剖台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等设备,这不仅让各学科之间的实验室使用面积增加,并且能够同时进行12组实验,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第二,对实验课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根据教学计划,人体解剖、病理、药理和免疫实验安排在单周进行教学,局部解剖、组织、生理和寄生虫实验安排双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安排相关的实验室,不但能够共享空间和资源,还互不干扰,并且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第三,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我院对各学科实验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提升了实验室利用率。学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成立了实验中心,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首先根据相关学科的特点,通过会议制定了教学计划。然后对可利用的实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安排实验科目与内容,让相关的专业既能够相互共享资源,并且互相不影响;既能够拓展实验室的规模,提高教学条件,还可以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实验室闲置频率。

(2)对资源进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实验中心需要将各学科的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让实验资源由分散转变为集中,相互补充,以免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能够为学院节省财力与物力。对于一些大型的贵重设备,学校要统一进行管理,并且不定期对资源设备进行保养与检修,并且相关人员需要用计算机进行分析,为下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3)统一对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由于学院刚刚组建,学院领导相当重视着实验教学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在学院领导和支持下,我院对各科任课教师与专职实验员需要负责的工作进行详细制定。在每学期开课前,各学科教师需要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给实验中心,而实验中心需要对实验时间进行协调,并且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每个教师都要掌握牢固自身的专业,进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4)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思考。由于高校的实验室是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出高校教学的质量与科研水平,这是一个牵动全局性的系统工作。如果我们不能进行统筹策划与系统管理,那么在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就会出错,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为了能够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在对实验室建设管理改革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并且实验开出率达到了98%,各学科的实验课满意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3结语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3

【关键字】高职院校 医学专业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社会对医学专业学生需求量较大,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既要理论知识好,也要实践操作能力强。实验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抓手。重视实验教学,必然要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那么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如何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实验室管理人员去思考,去探究。

一、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 各医学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他们多渠道融资并投入大量经费修建实验室, 不断更新添置实验设备,使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有了较大地发展。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于2011年设立医学类二级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现有5710名医学专业在校学生,设有实验室53间,面积约为5192平方米,学院拥有1000多万元的先进教学仪器和设备。近年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发展迅速,实验室也在不停地扩建,具体见表1。

目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实验条件基本上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能为学生提供较好地技能锻炼场所。2014年6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实验实训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示范基地,接待了省内外兄弟院校和多个国家外宾的参观访问。学院还承办了省市各级技能大赛,成立了校内康复门诊,并利用实验室资源,在专职教师的带领下服务广大师生。当然,我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仍有提升的空间。为了汲取经验,共同促进医学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笔者参观了许多医学高职院校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各院校之间有一些先进的做法,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共性问题。

二、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需要不断扩建以满足教学需求

目前,国家政策有利于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对高中复读学生进行限制,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良好,各高职院校又在打造各自的特色品牌,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也不例外,具体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医学专业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必然要求大力建设实验室,不断添置实验设备,然则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备的采购往往要经过一些繁杂的审批手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目前,在实验教学方面,我院只能见缝插针式地安排使用实验室。许多实验课程被安排到晚上22:00以后进行,甚至出现一些实验室周末乃至节假日都排满了实验课程,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实验室资源将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需要扩大实验室建设规模,加强实验室管理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二)实验室布局混乱,管理不到位

首先,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实验室扩建迫在眉睫了则看那里有空教室就改建为所需实验室,这种做法会导致实验室布局混乱,同类实验室分散,不利于管理,从表1可以看出,笔者所在学院的医学实验室覆盖几栋教学楼,相同类型实验室也没有分布在同一楼层。其次,和一些医学高职院校一样,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仍然沿用课程——实验室的设计理念,致使许多交叉学科的医学实验室存在设备资源没有做到共享而重复建设实验室的情况,实验室成本也自然增加。再者,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到位,一些仪器设备只能作为摆设,没有发挥其功效,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而有的院校资产管理又太过于追求成本最低化,采购的设备及物资质量较差,或是采购环节时间过长,比如笔者所在院校,采购物资必须提前一两个月进入资产购置申报流程,不然一个学期过去了,需要的物资可能还没到位。这些制约着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实验室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据笔者调查了解,大多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一是管理和实验人员中存在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一些院校管理层认为实验员岗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各部门淘汰的人才乃至社会闲散人员通过关系都可以从事实验工作,这种理念使得实验室工作开展困难;二是专职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实验专职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往往由各教研室安排科任老师兼职实验室管理,然则“双师型”人才极少,大多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全身心投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三是医学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与大多医学高职院校一样,笔者所在院校,没有成立实验室管理中心,实验员选拔不够严格,往往从应届专科生中选拔,且未能对实验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管理。

三、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 配足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随着各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实验教学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各医学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划拨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进行实

作者简介:史伟,男,1978年2月,籍贯:云南昆明职称:助理实验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医学

验室标准化达标建设。按需配足实验室所需要的易损易耗器材及药。并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剔旧更新,跟随科技发展脚步,添置一些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假如资金不能做到一步到位, 则需要考虑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迫切性,优先购置迫切需要的设备,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实验室设备、仪器、耗材的采购。保障实验教学正常运转。多渠道籌措经费,真正提升医学实验室的硬实力。

(二)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充分发挥实验室功效

首先,医学实验室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实际。在建造实验室前,要先做调研,并结合各高职院校当前医学各专业学生人数及未来招生规模,对实验需求进行分析,对相应实验室应当配备些什么样的设备也应当进行了解,并结合楼道排水机构图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将生理、化学实验室建造在低楼层利于实验废弃物处理,将中医药材实验室设置在高楼层利于防潮等。其次对实验室进行归并,集中规划。由实验专家论证,剔除一些不常用或者不用的项目、淘汰一批仪器从而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

其次,整合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充分发挥实验室功效。实验室管理中心应该做好各教研室协调管理工作,避免重复性购置,造成仪器闲置。一是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实验室管理中心应当根据学科的相应特点进行调整,比如:病理和组胚实验室合并,生理和药理合并等。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二是对实验课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多门学科使用同一实验室的可以考虑分单双周进行排课。这样既不相互干扰,还能共享空间和资源,避免了实验室闲置,让实验室充分高效地得以使用。

(三)配备管理人才,强化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技能水平

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实验室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高职院校应多途径吸纳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术人才,并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1)转变人才观念,重视人才机制。实验人员岗位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实验人才选拔,拒绝关系户、拒绝淘汰户,不能把实验室当成各部门关系户和淘汰人员的保护伞。而是应当重视人才机制,坚持“引、聘、送、领、训”五字方针。引进高学历或高职称人才;聘请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送青年教师去知名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领”就是在实验人才队伍中形成“传帮带”制度,让有经验的带领刚入职的员工;“训”即规定教师每年要到医院对口进行专业实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建立激励机制,留住实验室相关人才。各高职院校应采取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与尊重教学教师一样尊重实验人员,为他们建立职称晋升、业务培训、激励奖励等渠道。只有让实验人员在待遇上找到认同感、发展上找到方向感,才能留住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3)定岗定编,建立考核机制。根据发展及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岗定编,并成立实验室管理中心机构,设主任一名统抓整个实验中心的工作。每类实验室设组长1名,比如护理实验室、解剖实训室各1名组长,组长分管某一类实验室的管理。各组根据岗位聘用相应人才,最好呈现“老、中、青”三结合的梯队态势。定岗后将岗位职责落实到责任人,并建立考核制度,对实驗技术人员进行月考核、年终考核等,分优秀、合称职、不称职三个级别,推行末位淘汰制。

(4)提高实验技术人科研能力,增加实验技术人员自信。实验室工作人员有得天独厚的科研工作条件,医学高职院校应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投身科研,将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断摸索实验方法,形成科研成果,并把科研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从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认同感。

(四)建章立制,完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除了具备硬实力,还要具有软实力,二者兼备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的效益和作用。所谓实验室软实力,指的是实验室制度建设、实验室教师及技术人员素质、科研成果、实验室文化等,而实验室制度建设是实验室软实力的核心。各高职医学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让实验室工作开展有序可循,有制可依。包括笔者前面提到的“人才机制、岗位定编、考核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也应当纳入进来,重视“防潮、防火、防盗、防毒”。总之,要根据制度需求建章立制,并对已有制度进行完善。

当今,创新是时代的强音,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也应当与时俱进,提倡改革创新,推行开放式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条件,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形成具有各高职院校特点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晓光.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若干问题和建议[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

[2]陈立峰,冯靖袆,胡亮.浅谈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2)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4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方面至关重要, 实验教学环节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影响重大。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我们提出基于PDCA模式构建基础医学专业实验过程管理体系。

PDCA又叫循环质量环, 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 最早由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 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Shewhtar于1930年构想, 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 广泛运用于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其中P (plan) 是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 以及活动规划的制订;D (Do) 是执行, 根据已知的信息, 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 再根据设计和布局, 进行具体运作, 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ck) 是检查,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 明确效果, 找出问题;A (action) 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 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引起重视, 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 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完了, 解决一些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样阶梯式上升。

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 还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在基础医学实验管理过程中同样有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过程管理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过程性监控, 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直接关系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PDCA循环工作程序, 我们提出“三环节”管理模式。

准备环节。 了解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介绍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要求和考核方法;介绍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 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书;介绍实验室须知事项, 注意生物安全、水电防火安全等;介绍实验报告与任务书的统一格式和要求。

中期检查环节。 实行三级管理模式, 由系部领导、指导教师、班级干部组成, 构成全过程监管。 系部成立领导小组, 教研室成立指导小组, 对实践教学进行考勤、进度控制等, 处理突发情况和疑难问题。 指导教师接到任务后, 先根据课程大纲和教材, 准备好教学计划和列出实践教学项目, 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并检查实验仪器, 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在指导过程中, 指导教师不得随意离开, 应认真指导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 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定期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仔细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做好实验课程的考核工作。

成果认定环节。 课程实验教学成绩认定由指导教师、专家组答辩两部分构成, 指导教师给出平时成绩, 提供实验总结报告交专家组审核, 审核通过组织学生现场答辩, 经横向比较后确定该成果综合成绩。

三环节质量管理控制模式旨在强调教学实施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明确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在规范操作和严格要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成绩评定

在PDCA模式的A阶段,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 要进行标准化, 制定成工作标准, 以便以后执行和推广。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总结, 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 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是教学环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自觉性,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PDCA模式, 在实验课开始前, 指导教师向学生公布实验课成绩评定指标, 使学生心中有数, 教师将实验成绩评定渗透到每个实验项目中, 针对实验项目的具体特点, 教师对学生实验准备、实验情况进行认真记载、观察、指导, 对照全过程评定相应指标体系和权重予以记分和建档。 当每一个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 实验平时成绩就出来了。 因为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能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室工作能力。

建立学生实验成绩全过程评定指标体系, 课程成绩评定从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全面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改革这一根本宗旨出发, 考核范围包括对待实验课程的态度、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室工作习惯、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测能力、查阅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合理评定学生实验课程成绩必须建立全过程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指标体系, 包括课程准备、技能操作、实验报告、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四个方面。 其中综合应用能力考察指标包括综合实验能力、独立设计能力、创新实验能力三部分。 该指标体系覆盖基础医学各课程实验, 侧重课程基本方法的了解、基本技能掌握, 通过实验掌握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

摘要:基础医学专业可以通过PDCA模式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过程管理, 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动手能力有效提高。

关键词:PDCA模式,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帅, 高宇.过程方法与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1) .

[2]黄健.加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06) .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5

一、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安全培训不够到位。虽然,学院组织过多次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知识讲座,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也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但所具备的安全知识还不全面,在实验课的具体授课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纰漏。同时,因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以及任课教师不足等原因,各学系常常安排研究生代上实验课,而大部分研究生只接受过一次针对科研实验开展的安全培训,在实验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各种安全隐患。

2.未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但并未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虽然实验教师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3.实验室安全监管制度不严、执行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污染物处理设施,缺少专业部门对废液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和后续处理。未经严格处理的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或只简单稀释后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毒性物质会逐渐累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教学实验时还存在本科生未将解剖完的小白鼠尸体与脏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进行统一处理,而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的现象,这种不规范随意丢弃生物源废弃物的行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笔者拟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和完善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加强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强腐蚀性、易燃、易制毒化学危险品,因此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化学试剂和生物样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通风系统。对于化学品储存应依照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分开存放,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严格分类贮存,各种腐蚀性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试剂架的最底层。试剂储存室必须指定专人专管,确保储藏室入门钥匙双人双锁并妥善保管,储存室要根据条件安装防盗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实验课所涉及的所有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和防范措施,并悉心指导实验人员。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化学品应在有安全防护的通风橱中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准备室内仅允许存放少量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任何化学试剂均应严格按实验室的规定,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方可领取,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和详细的领用记录(领用时间、领用剂量、使用方向、领用人、剩余试剂去处等)。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危险品应现用现领,使用剩余部分禁止随意存放,必须及时登记与退还试剂储备室,妥善保管安置。

3.化学废弃物与生物源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剧毒化学危险品的残余物必须作无害化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废弃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置和销毁应上报并征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同意后,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动物尸体和脏器等生物源废弃物应统一放入指定的冷冻设备中等待下一步的统一处理,而微生物类废弃物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加强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等,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实验人员正确并安全地使用仪器。

1.编写培训讲义。实验教师应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仪器的培训讲义,具体内容应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应用范围、仪器基本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仪器使用操作具体步骤、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2.仪器操作培训。全体实验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详尽地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仪器的日常维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不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更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除了定期校准外还应时常除尘保养,并做好水、电和燃气管路的定期检查,发现松脱、老化以及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装热感应探头和烟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此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本科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创新实验的时间增加,而实验室不可能一直有人在现场照看。因此,应采用网络摄像监控的形式对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状况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例如:实验教学的防火和安全检查、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安全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气瓶的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实验的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应建立和健全以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为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准则,并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要做好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

1.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进行事故应急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初期灭火指挥和应急疏散能力,提高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应变能力。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正常的行为,因此在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验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定期检查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6

【摘要】加强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从实验室资源的优化整合、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以及创建医护技能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基金资助】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2BZJ013),湖南医药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4JG0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5-02

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1]。我校作为地方医学本科院校的一支新生力量,办校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操作技能扎实、临床思维清晰、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搞好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我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总结了我校围绕本科教学需求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一些举措,以期其他院校能有所借鉴。

一、优化环境,整合资源,促使实验室高效运转

我校现有的临床实验中心按照“统筹安排、资源共享”的原则运行,形成了一个医护共建的多功能、综合性技能实训平台。 平台下设外科技能实训室、五官科实训室、诊断技能实训室、急救技能实训室和妇幼技能实训室六大教学功能区。由于分科过细,一度造成临床和护理专业同时开课时部分实验室用房紧缺、部分实训室闲置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有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科特点重新调整了实训室的楼层分布,并根据需要增设了一些具有综合功能的实验用房,促使实验室高效运转。

二、分组管理,全员参与,调动管理员主动性

我校临床实验中心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行政管理归属教务处,教学科研指导由临床医学系和护理系共同承担。由于归口管理部门较多,使得人员的统筹管理较为困难。为了调动实验中心管理员的积极性,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我们对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按照学科特点将全体管理员分成若干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督促小组成员开展日常教学、实验准备以及设备维护等。这种分组管理的制度较好地调动了管理员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

实验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而素质的提高需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学习实现[2]。因此,实验室主管部门应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通过有计划地选派人员进修、在职培训以及学历提升等形式提高实验人员的学历层次或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外出学习成效考核,外出学习人员回校后需提交学习心得,并进行PPT汇报,以确保培训学习落到实处。

四、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科间合作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的理念已逐渐发生了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验证已有理论,而是力图通过实验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乃至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3]。我校原有的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内容单一,比较注重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但割裂了技能操作与临床实际运用需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鼓励实验教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大胆开展整合性实验。比如,通过提供临床案例、模拟手术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自行拟定和完成一些涉及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全面测评了学生临床判断能力、技能操作水平、知识应用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有效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五、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促使实验室物尽其用

实验室开放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深化教学内容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4]。之前,我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虽然实行开放运行,但多限于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并没有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改进之后,实验中心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学生通过网上平台提前预约。在特殊时期,比如临床毕业生多站考试期间以及执业医师培训和考核期间,则实行全天开放。这种由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极大提高了中心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促进了实验室资源的物尽其用。

六、创建医护技能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三者进行了结合,构建了以主动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特征的医护技能立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按照符合学生思维的超文本结构进行组织,信息量大,且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不受传統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从而为学生发散性思维、临床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该平台还实现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方便所有需要者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伍东红, 吴国华.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19):119-120.

[2]周学兵, 徐蕾, 陈嵘徐. 普通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2):243-245.

[3]孙惦, 欧阳解秀, 唐丹凤, 等.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及功能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1): 156-159.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7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数据信息存储应用技术,以及快速化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应用技术形态共同建构形成的,以医学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硬件和软件应用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验室内部各类分析性实验仪器的相互链接,借由建构和运行以医学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性应用系统,遵照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指导理论,应用建构发展于计算机设备基础上的数据库应用处理技术,建构形成系统完备的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质量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检验性数据指标信息的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载体记录以及办公传输、数据信息资源与应用技术设备运行状态管理,医学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状态考核等工作任务目标。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背景下,能够促进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发生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我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基础业务的优化发展创造支持条件[1]。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

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流程是:处方医师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下达针对特定患者执行临床检验项目的申请,待系统接收到处方医师下达的检验申请之后,由护士打印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以及身份证号码等属性信息的条形码标签条,并将打印形成的条形码标签条粘贴在对应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并在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之后,将检验标本瓶迅速送交到对应临床检验项目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2]。

在门诊医学领域,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是:处方医师下达检验申请后,门诊患者接续完成门诊医学检验项目的缴费环节,待医院内部的财务业务管理系统,确认患者的缴费信息之后,由护士确认患者患者已经缴费的临床检验项目,并针对性完成条形码粘贴条的打印环节,将其粘贴在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待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后,结合患者实际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将采集获取的检验标本,送交相应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3]。

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3.1 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医学实验室在开展日常检验业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本身具备着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质量水平控制管理理论,且这控制管理理论在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过程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已经逐步被转化为一系列的具体业务行为。在此基础上,为切实形成针对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的真实化和完整化记录,确保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具体开展环节都有记录可查,应当切实建构并投入运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4]。并在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具体涉及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工作质量水平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质量评价指标数组记录及处理、实验室内部应用仪器或设备的保养维护记录、检验应用化学试剂的定期更换和标签粘贴状况、定标记录工作开展质量以及标准质量备注状况等指标项目,确保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日常检验工作的业务开展流程,实现系统化和完整化控制。

3.2 急诊管理

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是揭示基站患者生命危急边缘状态,或者是临床中继续获取的检验医学指标结果,在获取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基础上,针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对于及时挽救和保证急诊患者或者是重症住院患者的生命存续状态和预后生存质量,具备深刻的临床影响价值,避免上述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果。在患者的检验标本出现危急值临床指标条件下,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当借助院内信息数据传输系统,及时通知对应患者的临床处置医师,针对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项目,和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展开关注和干预,要基于医院检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医院检验实验室日常业务开展流程中获取的危急值指标和急诊检验结果指标展开系统完整记录,并借助系统中配置的实时性数据传输功能组件,确保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接收和获取系统准确的危急值和急诊检查结果数据指标,为临床患者获取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生存质量创造支持保障条件。

3.3 临床检验标本的管理

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检验标本的接收、检验,以及检验结束后的保存处理等具体实务操作环节,要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的检验日期、检验时间点、检验实施地点、具体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样品的实际数量等指标展开系统性的记录[5],并针对检验标本的标记、传递、保存以及检验后处置等环节展开系统化的流程干预,确保检验标本临床流通过程的科学性。

4. 结语

针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问题,本文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两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红伟,王全哲.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探讨[J].包头医学,2008,32(03):186-188.

[2]姜瀛洲,朱军,吴燎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策划[J].日用电器,2010,1(12):42-45.

[3]王鸿梅.医学院校实验室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01):62-64.

[4]程琳琳,王旭,程延俊,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在实验室科学管理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14,38(01):16-20.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探讨 篇8

医学实验室在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免疫血液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等一系列的检测工作中, 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生物安全问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涉及的不仅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健康, 一旦发生事故, 极有可能会给人群、动物或植物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1]。因此, 做好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将风险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是保障医学实验活动安全的前提。本篇探讨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

1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活动的主体,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是进行实验活动必备条件。因此要做好工作人员及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安全管理, 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1.1 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及生物安全防范知识培训

人员素质是安全保障最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之前, 应经过一个上岗技能和生物安全防范知识方面的培训, 使其对所做的工作熟悉, 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并且会使用基本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实验人员在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 有资格开始实验的工作。同时, 需要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考虑到新知识、新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 为了适应新环境, 确保安全, 所有资格证都有明确的有效期, 需要定期换证。

1.2 制定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程

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保障在用仪器处于完好状态, 仪器使用前后的自检和保养, 仪器设备的定期法定检测等, 以便保障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同时使实验数据客观公正和具有法律效应。

根据仪器设备的质量技术文件、基本参数和使用说明书, 结合实验要求, 对主要检测设备, 由专业人员写出简洁的操作规程, 在规程中不但要有仪器设备使用步骤, 还要有保养和维护步骤, 将规程放置到所用的仪器设备附近明显的位置, 这样可以对实验人员起到提醒的作用, 并且注意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保证仪器设备能长时间维持稳定良好的性能。所有操作者必须熟悉了解仪器性能, 并有一定实践经验, 方可独立使用仪器, 否则, 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

对于需要计量或对实验数据有极大影响的仪器设备, 需要计量检定部门定期检定和校准, 这既是实验数据公正、客观、真实的保证, 也是检测结果法定有效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前提。

1.3 制定实验材料的安全管理规程

实验材料的正确, 也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实验材料的选择、购买、采集、接收、存储, 都要有相关的记录, 建立清单, 特别是对于具体的危险材料, 要有专门的存储措施、存储位置并且进行标识。对危险的实验材料, 需要具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设施条件, 并且在引进、购买、存储、分发使用、销毁等各个环节要有详细的安全管理规程, 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1.4 实验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的管理

尊重实验的客观结果, 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 也是实验的真实意义所在。因此, 必须有严格的实验记录要求和完整的管理要求, 如编制统一规格的原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完毕后要有实验员与校核员签字。所有记录不能修改, 如确实有明显的笔误, 在错处划线更改后再签名, 以示对更改负责。实验结束, 应按规范出具实验报告, 实验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需存档。

2 规范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 (laboratory biosafety) 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 达到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 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1~4级, 一级防护水平最低, 四级防护水平最高[1]。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分级管理, 是保障实验人员和设施设备安全的前提, 也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措施。

2.1 制定生物安全员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实验活动, 要使工作人员都按规程操作, 防止工作中的疏漏和及早发现事故隐患, 就需要配备生物安全管理员, 对实验室内的各种设施 (包括水路、电源、气源等) 、实验材料进行不定期检查, 并写下详细的检查记录,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实验人员及上报给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主管。安全员可以是专职的, 也可以是实验兼职人员, 都需要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取证上岗。

2.2 落实责任,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记录及实验材料的储存、使用分发、销毁的原始记录负责, 这些记录都应存档备查, 以便接受检查和监察, 这是基本规范要求。安全主管有责任向安全员提供各种安全资料和信息, 制定各种安全管理程序供管理者审核;负责在安全方面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和咨询;贯彻安全管理的政策和程序[2]。

3 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

(1) 加强现行生物安全方面的法规及标准的宣讲。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了对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工作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该标准的学习, 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 加强实验室管理,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实验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要求, 这是减少或杜绝实验室感染所必需的举措[3]。

(3) 关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不允许在工作区域连续工作4个小时以上, 以便减少疲劳, 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1]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GB19489-2008.

[2]王欣.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范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 26 (6) .

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 篇9

1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早在1974年,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CDC/ NIH) 就出版了《基于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类》一书, 并首次对可供人类研究的病原微生物和开展相应的实验室活动按不同危险类别分为4级。WHO1983年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1版。该手册鼓励各国接受和执行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 并鼓励针对本国实验室如何安全处理致病微生物制订操作规范。自2002年以来, 我国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工作, 并采取了相应防范措施。卫生部于2002年12月3日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233-2002) , 该标准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科研机构。特别是2003年SARS疫情过后, 我国加强了对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力度。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 , 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以及规范生物安全分级、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等方面内容, 它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

2医学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

近年来, 随着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SARS事件、甲流疫情等疾病的出现和蔓延, 以及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引起的恐慌,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加坡、我国台湾以及北京的实验室相继发生的病毒泄漏造成工作人员感染的事件, 使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损害[2]。这些隐患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 而且已经涉及到环境安全 (如危害物的泄漏、排放等) 和社会安全 (如危险品的逸出、丢失等) , 给各级各类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问题敲响了警钟, 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3]。因此, 实验室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如果防范措施不力, 轻则造成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 重则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 殃及社会, 造成大范围传染病的流行, 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灾难的发生。

3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的预防及管理

3.1 成立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最高管理者是实验室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负责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应有的资源 (人、财、物等) , 并根据实验室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实现生物安全的目标以及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 也要制定出有关的激励措施, 以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 对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 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环节较多, 因此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实验室主任是实施生物安全具体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另设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门负责人, 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4]。

3.2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

除严格执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2007修订版) 中的各项规定外, 每一个实验室还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具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包括标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规定的相应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实验室应编制生物安全手册, 方便实验室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规范实验技术、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等。

3.3 加强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相配套的硬件建设

配备洗手场所及必要的急救设施, 强调个人物理防护。实验室的各种标识应规范、清晰, 以保证其时效性和警示作用。明显处应张贴事故处理流程, 紧急情况下的联系电话等, 以便于工作人员参考, 知道发生问题找谁处理。井然有序的实验室环境及管理体系对初入实验室者是最好的示范, 并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让其了解研究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程序开展。在实验中如需使用危险性物质, 必须由系里的负责人签字才能到专门的存放处领取, 还要标明用量多少, 这些危险物品都在集中的地方保存。

3.4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生物安全具体操作技术培训

强化实验室的内部管理, 针对实验室人员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教育, 通过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实验室的自身管理, 增强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做到思想上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 还必须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 包括来实验室进修的人员和开展实验、实习、实训的学生等, 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 掌握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操作规程, 并在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严格监管与指导下开展相关活动, 做到万无一失。另外, 也可以针对实验内容, 进行具体操作技术的培训, 如转基因技术、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以及含病原体的血液、体液的操作技术等。对常用实验操作, 实验室应提供建立好的标准操作文件 (SOP) , 供受训者参考;对特殊实验尚需建立方法的, 则应由培训者帮助被培训人制定出SOP, 供日后参考。

3.5 坚持完善各种监督管理及考核制度

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性的, 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预警体系, 防患于未然。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及研究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定期考核, 以保证生物安全培训的效果。此外, 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指定负责人要做好日常监督, 包括对实验室规章制度和SOP文件执行的监督, 以及可能存在的错误操作的监督, 以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 从而保证全体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4结语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既要满足国际国内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又要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有效运行。实验室只有使建立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运行, 在实践中持续改进, 并在不断改进中加以完善, 才能使实验活动符合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才能规范实验活动, 起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应有的作用, 防止和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祁国明, 主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苏虹.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 12 (5) :476-477.

[3]Guo YL, Shiao J, Chuang Y, et al.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taiwan (J) .Epidermal Infect, 1999, 122 (2) :259.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篇10

(1) 项目攻关。项目为毕业设计或技术攻关, 主要为高职毕业生服务。指导教师带领由毕业生组成的课题项目组, 围绕毕业设计或某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开展活动, 由实训基地提供师资、技术、原料、场地, 实现产教研结合。

(2) 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组织兴趣小组, 自己寻找项目, 由教师负责对兴趣小组进行专业辅导、综合技能训练及组织生产。学习者自发的兴趣是项目活动开始和展开的源动力, 事实证明, 学生的实际能力比他们在教室里所表现出的能力要强得多。在现实环境中学生个性才能充分体现并得以发展, 其能力才能完全表现出来, 学生不仅学会某种技能且懂得何时、何地、如何使用, 同时他们还学会灵活使用技能并能举一反三。

(3) 精英培训。实训基地至今已经开办了2届技能培训班, 各班根据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个人表现, 推荐3~5人参加实训中心开办的技能培训班, 接受制剂操作技能培训并参加技能大赛, 2届培训班的学生都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培训出来的技能操作好手又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项目教学活动实施得又快又好。

3.3教学过程管理方式

(1) 车间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引进制药企业车间管理模式, 将班级作为企业车间实施管理。进入实训车间后, 教师和学生就分别是车间管理者和车间生产者角色, 车间管理者要对车间生产者加以培训, 主要内容有企业管理制度、车间管理制度、班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 而学生以车间生产者的身份来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 实施综合管理, 获得良好效果。

1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 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 由教务科统一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 由于分科细而全, 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 用房紧缺, 实验人数受限, 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 (2) 仪器设备过于分散, 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 影响实验的整体效

体验岗位责任。

(2) 班组长管理模式。按照项目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的班组, 选出班组长并实行轮换制。班组长工作之前, 首先进行角色认知:班组长在企业的地位、工作任务与目标、具体工作职责与内容及班组长应具备的素质, 而后根据项目展开班组工作。

4项目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培训过于密集, 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制剂技术是几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因此该课程开设2个学期, 且学期内教学时数较多。在校生人数较多的时候, 实训基地就暴露出资源紧缺的问题, 虽然课程安排得非常紧, 且平时晚上、周六、周日都安排了开放时间, 但仍难以满足全校的实训要求, 使得项目教学中生产实践的时间有限。

4.2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 实训基地所生产出的产品不能实现其应用价值, 因此在项目教学中生产产品成本一直是大问题,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我们通过减少产量、回收利用和使用替代品的方法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术教育, 2004, 25:29.

[2]朱仁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 2007, 35:47.

果。 (3) 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 难以统筹管理。 (4) 条块分割, 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 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 (5) 验证性实验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 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 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 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 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 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例如, 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 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 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 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 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 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 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 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 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 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 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 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 又互不干扰, 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 改变管理模式, 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 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 每个学科各自为政, 不能达到一定规模, 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 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 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 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成立了实验中心, 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 修订教学计划, 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 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 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 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 改善教学条件, 又能避免重复建设, 减少实验室闲置。

3.2 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 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 缺乏统筹安排, 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利用率低下, 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 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 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 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 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 统一管理, 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 互补遗缺, 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 进行统一管理, 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 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 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统一培训师资,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 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 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 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 每学期开始前, 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 并进行师资培训, 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 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 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 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 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 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 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 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 开阔视野, 了解学科动向。

3.4 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 开展创新教育, 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 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 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 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 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 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 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 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 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 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 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 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 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 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 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 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 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 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减少了重复建设, 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开出率达100%, 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 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 (12) :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0, 3:120.

[3]李莉娅, 郭进武.加强高校实验工作改革,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 2007, 2 (1) :58~60.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 篇11

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改革;创新能力

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有赖于医学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更有赖富于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的成长,在大学阶段培养和造就富于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医学图像处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各种图像理论、技术和应用的较新的课程,实验教学在“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解决该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医学图像处理实验课程进行改革研究,通过实践动手环节,有效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并为医疗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了好奇,就会积极主动地查找相关资料,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实验过程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浓厚兴趣。同时,采用医院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相关的数学理论抽象,算法难度偏大,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利用影像物理课程的“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中的Matlab软件使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函数将大大减轻图像数据的繁杂操作,使学生更加快捷地完成图像处理任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的效果上。Matlab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编程平台,使学生能够编程实现简单的图像处理算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更快、更好掌握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于医学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布置大量上机操作训练,让学生体验图像处理的乐趣。例如,图像增强处理实验,图像增强技术是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用来改善图像的质量,一幅视觉效果很差的图像,其灰度直方图都集中在很窄的一段区间内,为了增强该图像的对比度,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就需要采用一种图像增强方法。Matlab工具箱中有求直方图函数imhist和均衡化函数histeq函数,读取原始图像后,直接调用工具箱的相应函数就可以处理图像,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函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善图像,将增强后的图像与原图像进行相比,观察处理结果,不断改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方法产生兴趣。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活動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研究的能力且开发其创新思维。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解释实验题目的内容和研究目标。其次,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找到感兴趣的课题题目。再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鼓励学生自己编程调试实现,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使其对该学科产生兴趣。最后,实验总结和评价。实验结束,有针对性地找出典型实验,对于最优解决方案和尚有不足的解决方案,分别对各方案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医学图像处理的直方图知识点为例,首先教师解释该实验题目的内容和研究目标,认识直方图在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概念,接下来需要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并且要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本上直方图的数学公式,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出一幅图像的直方图分布,进而得出的仿真图与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的imhist函数得到的直方图分布图片进行比较,根据两者图像曲线的相似度来判断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合理。学生完成上述步骤后,教师需进行实验总结和评价并对本实验进行统一演示,对共性问题统一解决,对个别问题应进行单独辅导。

三、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通过实验室教学,解决一些图像处理问题

配合20学时的理论课程,安排了12学时的实验课。设计了5个多达20学时的实验内容供学生选择,其中验证性实验2个8学时,目的是巩固和掌握在医学图像处理理论内容中的基本的原理、算法及思想;综合性实验2个8学时,使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设计创新性实验1个4学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本学科前沿研究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选择图像处理中最重要的算法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覆盖了医学图像处理中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描述、彩色图像处理等各个重要部分,并利用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模式为学生课下做实验提供了条件,以满足因材施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通过实训基地教学,开展拓展性探究学习

通过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训基地教学,了解社会对该课程应用方向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创新技术进行项目开发,积累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培养地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增加课外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对算法改进或提出新的解决算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创新实践意识,重视实际研究性问题实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我们提出了附属医院实际MRI图像分割问题,让学生利用图像分割的方法去解决,提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科研训练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实践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针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科组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实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个课题进行了一些具有改革性的尝试,结合实验教学案例,简要阐述了如何利用实际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动机。通过教学效果能够看出该实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玉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6):6228-6230.

[2]黄果,陈庆利,许黎,等.浅谈以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为例的思维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203-205.

[3]曹永锋,苏彩霞.“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01-102.

[4]朱娟花,吴昂.MATLAB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14(1):66-67.

[5]包宋建,许艳英,陈帅华,等.MATLAB语言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6):38-39.

[6]李潮锐.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J].物理实验,2009,29(1):17-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2012-821),辽宁医学院2012教改重大项目(ZD201205)子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王克难,1961年2月出生,男,汉族,辽宁锦州人,副教授,从事物理学与电子技术教学工作。

从实验室角度谈医学研究生的培养 篇12

本文结合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工作实践以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经验, 对医学院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介绍所在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暨为各医学院校实验室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研究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实验室是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平台, 是各种科研观点得到证实的工作现场, 也是科研创新思维的发源地。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和对其他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模式的观察, 笔者发现医学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科学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

医学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注重学生科研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对学生的科研道德教育。有些研究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或因为缺乏严谨的实验设计、或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 最终由于实验的时间不足, 出现中期检查或后期答辩时临时抱佛脚, 到处拼凑, 甚至弄虚作假编写数据, 致使论文质量低劣, 达不到通过研究生学习开拓科研思路, 掌握科研方法, 树立科研精神的目的。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生学习目的不端正。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年递增, 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迅速扩张, 招收的研究生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研究生考研是为了就业或被社会大趋势所推动, 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不热心, 没有科研激情, 为了毕业和获得学位而学习。因此, 出现部分研究生败坏学风、违背学术道德的现象。

导师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研究生的品德素质教育缺乏本科阶段的系统化、全面化, 在研究生进入科研实践后, 研究生导师承担大量科研任务, 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更多的用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减少了对其品德素质的教育。

社会负面因素影响。目前国内的医德医风和科研道德水准存在一定的下滑趋势, 表现为一些医学工作者急功近利, 在临床工作中处处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科研工作中浮夸不实, 篡改、捏造实验数据甚至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些临床、科研上的腐败现象影响到某些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行为[1,2]。

1.2 实验技能薄弱, 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许多研究生进入实验阶段后, 因实验技能差, 而影响了其研究项目的进度和深度。因操作不当或盲目使用而损毁仪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以至影响正常的科研和教学活动。

缺乏专业知识和背景。有些研究生跨专业报考, 由于毕业院校或专业不同,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 实验技能训练较少或基本未接受过任何相关训练, 对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比较陌生, 研究生学习期间重新接触新的知识和领域, 导致实验基础知识匮乏。

实践经验少, 技术水平不够。有些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虽然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 但由于仪器设备有限, 同时又将大量时间用于备考, 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并不多, 加之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实验少, 导致动手操作能力差。

仪器设备更新迅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高新实验设备的快速更新, 新入学的研究生在本科生阶段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导致一些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不敢动手, 无所适从。

1.3 实验教学技术水平不高, 影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国内欧阳谦等就研究生实验课程教学等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发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实验技术教学水平存在高度相关性。水平高、规模大的实验室, 其教师往往能给研究生更多指导, 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使其少走许多弯路, 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而在一些条件较差, 技术人员偏少或偏弱的实验室, 许多研究生不得不花费整个学习时间的1/2, 甚至更多时间去摸索一些常规实验的技术参数和条件。这种情况下, 一些创新的科研观点和想法往往因时间或技能等原因而被迫放弃, 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3]。其原因主要是对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缺乏教学方法的积累和创新。具体表现在:①实验教学偏重于具体的实验操作, 而忽视实验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 使一些研究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 得出的实验结果因未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而无法进行统计分析。②大多数的实验课程都是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操作, 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分析都有固定的结论, 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 得到不同的结果时, 缺乏自信, 常怀疑自己的实验数据是否可靠。③教学内容相对落后。教材内容基本和本科生相同, 一些较新的实验技术得不到及时传授或亲身操作。④研究生实验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不管研究生水平高低,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有多大差异, 都要学习同样的实验课程, 进行同样的实验操作, 没有体现个性化和不同专业对实验技术的要求。

1.4 实验动物学知识缺乏, 动物实验水平不高

大部分医学研究都离不开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的质量是开展后继科研活动的基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研究生对于实验动物学知识非常匮乏, 尤其是对动物来源、动物级别、动物的饲养条件、动物的遗传特征、动物的解剖结构等了解很少。在动物造模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如由于动物来源不清, 级别不够, 再加上饲养条件不达标, 导致实验动物染病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动物的遗传特征不了解, 选取动物时对实验处理因素不敏感, 动物模型造模失败;由于对动物的解剖结构缺乏感观认识, 在取材时不能快速找到所需脏器, 甚至有取错脏器的情况发生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动物实验教学中只重视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而忽视实验动物解剖、动物外科操作、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 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加强实验动物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5 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到位, 存在安全隐患

医学类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较多:一是仪器设备多。超低温冰箱、干燥箱、高压灭菌锅、超速离心机等此类设备大多具有“大功率”、“高温”、“高压”、“高速”等特点, 其潜在危险性会因为设备摆放密集不能正常散热、操作不规范或者电路故障等原因而引发, 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二是化学试剂使用量大。易燃品 (如酒精) 、强酸碱 (如硫酸、盐酸、硝酸) 、有毒品 (如溴化乙锭、丙酮、乙醚) 等化学试剂的无序存放、管理不当和非正常使用都是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的重大隐患;三是很多生物学实验室的放射性物质和紫外装置。这些物质和装置的使用有严格规定, 如果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 往往会引发伤害事故。以上所述虽未囊括生物学实验室与安全相关的全部特点, 但至少可以说明, 实验室确实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由于缺乏对此类问题的重视, 因此对此类安全隐患的培训或告诫较少, 这对研究生的科研技能的提高也有不利影响[4]。

1.6 实验室缺乏统筹管理能力, 综合管理水平不高

实验室管理存在试剂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和随意丢弃样本等现象。实验室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 由于医学类研究生做实验过程中需要购买很多试剂, 除少量生物试剂具有较强的特异应用性外, 大多数试剂均为常规试剂, 而新开展课题的研究生, 并不知道课题组内别人的试剂种类及存量, 盲目购买新的试剂, 造成很大浪费;各部门仪器购置存在交叉重复现象, 放置位置不合理, 使用率偏低, 不利于管理和维护, 造成国家财政的负担, 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研究生离开科室时, 往往不能做好实验标本和试剂的交接工作, 存在随意丢弃样本的现象, 不利于科研活动的持续开展。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人所在的实验室通过全体成员多次反复的研究讨论制定了以下措施, 有的放矢地解决了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使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1 建立学术道德监督机制, 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

本人所在的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中采取“导师+导师指导组成员-博士生-硕士生”的三级管理模式。指导组成员由科研能力强的科室骨干和实验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组成, 每位指导组成员负责指导若干名博士生, 博士生负责指导若干名硕士生, 研究生随时向自己的指导教师汇报实验进展, 导师组每个月听取一次研究生课题进展汇报, 集中解决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层层监督, 对研究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要早发现、早纠正, 把研究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消灭于萌芽, 有效预防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建立相应监督措施的同时, 研究生导师还常抓品德素质教育, 培养研究生的三种精神, 即创新探索精神,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5]。通过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 端正科学作风, 本实验室的研究生大多都能摒弃浮躁的拜金主义和功利思想, 专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自身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2 健全规章制度, 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有效地培养了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向新入科室的研究生发放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度等, 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后方可准许其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每个实验室都有专人负责对研究生科研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知识进行培训, 必要时手把手带教;把每个仪器的使用说明和步骤粘贴上墙, 方便研究生正确使用仪器;大型贵重仪器使用, 采取预约申请制度, 对其进行专门培训后才批准使用, 有效防止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 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即对实验室各项规章有了深刻的认识,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应该注意些什么, 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后, 能够快速进入状态, 开展相关科研实践活动,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室在高度强调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同时, 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以下改进。

采取随到随学的教学方式。本实验室对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培训采取随到随学的方式, 即每个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课题方向, 有针对性的跟指导组教师学习相关的实验技术。该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高效性等优点, 不足之处在于指导教师工作量大, 但与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快速进步相比, 教师的付出仍是值得的。

开展新技术讲座。本实验室不定期的开展新技术讲座, 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等实验技术及应用。通过新技术讲座, 研究生结合自己课题实际需要, 把这些新技术应用到科研实践中, 提升了课题的实验水平, 也提高了论文的质量。

开展学术文献抄读活动。在实验教学的同时, 本实验室定期举办学术文献抄读活动, 即每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研究生就学术前沿的文献进行抄读, 并组织讨论。参加者主要为导师及导师组成员和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对前沿文献的介绍和热烈讨论, 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启发, 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 勇于向自己学科未知领域探索、向不明发病机理挑战的精神得到了激励。

打造实验室优秀教学团队。实验室的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教师, 本实验室在组建之初即打破了原有的主辅系列身份限制, 教学团队的教师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主系列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辅系列技术人员组成。主系列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与辅系列技术人员的经验优势相结合, 实验室的整体实验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4 注重实验动物学教学, 把好动物实验关

邀请专家进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评估。对于本实验室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 在其开题时导师会邀请相关专家对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根据专家的意见对动物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在讨论修改过程中学生增长了实验动物学的知识, 其实验设计也更趋于完善, 提高了实验成功的概率, 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通过购买和饲养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本实验室研究生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均购自专业的动物饲养中心, 在源头上保证了动物的质量, 同时实验室要求研究生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动物饲养室饲养实验动物, 改善动物的生活环境, 降低动物接触病源的机会, 在饲养过程中保证了动物质量。通过购买和饲养的双链条质控, 有效地保证了实验动物的质量, 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动物取材过程中, 教师严格把关。在动物处死取材阶段, 由有经验的教师现场示范、指导并监督整个实验过程, 保证动物实验材料的质量,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5 培养研究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本实验室为培养研究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拒绝研究生携带传染性生物样品进入实验室。由于本实验室未达到P2实验室的标准, 不具备开展相关实验的条件和应急措施, 所以要严防该类事件的发生。②专人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研究生进入每个实验室前, 都由专人负责讲解各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注意事项。为免发生电火, 要求研究生在使用大功率实验仪器 (如烤箱、高压灭菌锅) 时, 人不离机。③由专人保管强酸强碱剧毒物品。由于强酸强碱剧毒物品危险性较大, 因此由专人进行保管。使用剩余剧毒试剂根据学校相关管理规定交由学校统一保管, 随用随取, 以防有毒、危险化学品的非正常使用与流失。④鼓励研究生使用环保试剂替代有毒试剂。例如, 在进行凝胶电泳实验时使用无毒的溴化乙锭替代物作为指示剂, 既保证了的实验质量, 又避免了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 一举两得。⑤研究生之间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对研究生的安全防护培训使得高年级研究生的行为对低年级研究生产生了有效的示范效果和激励作用, 研究生之间的“传帮带”随之形成。这种“传帮带”作用的不断加强, 形成了一种实验室内部安全工作机制的良性循环, 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目标的实现。

2.6 整合实验室资源, 打造共享平台

本实验室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措施是整合实验室资源,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专人管理, 集中采购。各导师组由专人负责本课题组内特殊试剂的管理, 实验室负责集中采购常规试剂, 新入科室的研究生可以按自己课题的需要领取试剂, 避免重复购置, 节省经费。

科学合理使用学科建设经费。本实验室本着“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的原则, 集中力量购置学科发展急需的大型设备, 几年来实验室添置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近红外激光成像系统、实时定量PCR等大型仪器设备, 实验室的整体设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对部门内部开放, 也提高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

注意保留实验材料。本实验室加强对实验样本的管理, 保存了很多地方病的病理切片, 其中大部分切片都来自于研究生制作的合格样本。该项措施的实施在为开展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珍贵资料的同时, 也使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进入了良性循环,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通过上述有效措施的实施, 本实验室充分发挥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的科研求实精神得到了培养, 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夯实, 专业实验技能得到了加强, 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

参考文献

[1]黄柏胜, 刘发益, 邬力祥, 等.医学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7, 9 (3) :73-74.

[2]朱结辉.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学风建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 (6) :653-655.

[3]欧阳谦, 常军武.当前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6 (3) :107-109.

[4]田今朝.研究生在生物学实验室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8) :58-59.

上一篇:算法教学下一篇: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