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美学研究

2024-10-20

传统医学美学研究(精选12篇)

传统医学美学研究 篇1

动画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 通俗一点说我们可以把动画理解成为一种幻想性的、趣味性较强的艺术形式, 最早这个词来源于西方国家。中国动画上世纪80年代时在国际上曾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成绩, 其中又以水墨动画最为突出, 而提起水墨动画, 大家能联想到的恐怕就只有中国了, 水墨动画可以说是中国动画一次伟大的创新, 它将中国的水墨艺术引入到动画创作中, 那种悠远静穆、灵动缥缈的意境表达和轻灵幽雅的画面使动画影片的艺术格调上升了一个档次, 是动画艺术的一次革新。我国的水墨动画最能突显中国的文化韵味。水墨动画的文化也可以说来源于我国的水墨画, 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有运用水墨艺术来描绘人物的画作, 时代发展到明清时期, 水墨画发展到顶峰时期。在整个水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各个流派, 而不同的流派体系中却都能相同地体现出中国人的理念情感。

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是构成我国人文美学的基础, 也可以说是天地人同构的宇宙观。传统的中国人文宇宙观中就认为宇宙万物与我同物, 因此古代大家在进行水墨艺术创作时, 真正注重的不是对于景物的写生, 而是在创作的时候把自己心灵对于山水的感应情感表达出来。

中国的艺术家感受的是宇宙自然的精神, 而西方的艺术家是细腻地考察外在形象, 因此这也形成了中国的绘画精神, 重在遗貌取神的写意式描绘。在我国各个朝代的水墨山水画中, 北宋的风格以写实而闻名, 但在其画作之中也能看到画家在细微处所描绘的荒寒朴茂、静寂闲远的景观。在其整体的表达中我们看到的更是一幅大宇宙的景象, 传达出一种深沉静默的气息, 传达出艺术家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宋代理学家朱熹就认为“人与实物都是察理为性、察气为形, 理也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山水不仅仅是一幅风景, 更是我们净化心灵自我升华的对象物。

当水墨山水画发展到南宋时期, 整体画面以灵巧婉约的细节描绘为主题, 画风也从北宋的朴茂精致转换为空灵通透。南宋山水画的整体画风追求以少胜多, 构图多以边角之处为重, 整体画面喜欢大面积留白, 这留白又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在实景的衬托下, 这留白可以是空旷的天际, 也可以是渺茫的水面, 更或是深山的迷雾、白云的缭绕, 使无画处皆有景物, 这种“计白当黑、以虚代实” (1) 的方法表达出空灵闲静的审美意境。

宋人山水画的表达方式很多学者将其称为“无我之境”, 这种无我是画家把个人的情感思想放在以天地为中心的大我之中, 将自然情感融于造化, 与自然相结合, 体味自然的千姿百态与生生不息的生命。与宋代山水的无我之境相对应的是元代山水的有我之境, 宋人是将自己的小我隐晦于天地山水之中来追求大我的忠实描绘。元人更多追求的是逸笔草之,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天人合一, 让人们在外界万物的真理中来寻找真我, 也可以以真我的内心来满足自己, 不假外求。元人山水以自我为主, 通过笔墨来表达自我, 以自我来看待万物。

宋元绘画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在其中充满着浓厚的中国哲学文化气息。在水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受到儒、道、释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我国水墨画的发展、兴盛, 也多源于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的色彩观。老子哲学认为单纯的黑白两色, 恬淡闲适, 静穆和谐, 十分符合道家“虚静”的本质思想。水墨画中的留白又与老子的“知白守黑, 大音稀声, 大象无形”的辩证观念相符合。可以说中国的水墨画就是在黑与白、虚与实之间描绘着宇宙空间和心灵空间的大千世界, 是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长期的艺术创作之后, 形成的具有很鲜明的民族性的绘画艺术。在水墨艺术中, 我们能看到在静穆含蓄、恬淡悠远的水墨世界中, 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哲学精神和审美理念, 隐含着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重塑。从水墨山水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百家的思想融汇, 那些看似简单的黑白线条、浓淡相间的几团墨色, 却往往道出中国古人认识世界、对于天地间“浑元”之气的追逐, 体现出我国人文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生观。

中国的水墨艺术是一种精神性的、表现性的艺术。笔墨的精神也代表了人的精神, 代表着画家对于天地万物的体验, 意境的诞生在于水与墨之间的渲染、在于黑与白之间的流光转换, 中国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重于对自然界的生命的表现, 营造追求自我与自然的融合, 追求精神与形式的统一。在我国的水墨画中, 所有的艺术符号都表现出一种审美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这些审美观都源自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来自我们对于生命文化的认识。

这种在水墨画表现出的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美学精神, 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特性的鲜明体现。水墨动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动画形式, 是由我国传统的水墨画发展出的另一艺术形式, 因此在我国水墨动画中的笔墨趣味来源于我国水墨画中的笔墨趣味。可以说水墨动画的发展扩大了我国水墨艺术的表达形式, 但在精神情感的表达方面还是继承了水墨画中的笔墨表达与灵感宣泄, 以及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想情感表达的影响。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 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 民族存在, 传统也就存在。

水墨动画是我国民族动画之中的经典动画之作, 是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上最辉煌的一页。它将传统的水墨画应用到动画设计中, 打破了以迪士尼风格为代表的平面动画艺术风格, 与以往的动画影片不同, 在我国水墨动画的创作中, 创作者以我国民族传统的思想情怀作为创作主线, 在整个作品创作中力求突出水墨艺术元素中的传统文化情调。在水墨动画整体风格的表达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含蓄、内敛、细腻, 审美性和教化性较强, 歌颂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精神。

我国的水墨动画在创作时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 大家都知道水墨画的特色就在于自然灵动的画面效果、在于线条与墨色渲染中体现出的生命律动, 以及水与墨在宣纸上的肆意挥洒, 造成了描绘对象的自由性和灵动性。而这种风格要应用在动画创作上, 从技术角度来说是致命的弱点, 因此我们国家早期的动画作品可以说是高度精简浓缩的艺术, 以诗歌创作题材为主, 主要在于表现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精神。在以往的水墨动画中, 没有对白, 单凭画面和音乐来表现内容, 以表现自然风情和诗情画意为载体。在我国的水墨动画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主要在于表现描写细腻动人的人文情感, 特别善于表现中国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内涵中的中庸、含蓄、内敛、细腻。

在情感表达上更是突出中国人细腻的情感展示, 动画片《牧笛》中牧童与牧牛之间相互依偎的深厚情感, 《鹿铃》中小女孩与小鹿之间的友谊, 《山水情》中师生之间的心意互通, 这些都深刻地表现出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从这些水墨动画影片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水墨艺术的精髓在动画影片中的展现, 在影片中以单纯直接的手法来表现这些情感, 整体节奏舒缓轻松, 不仅表现出水墨画的线条墨色之美, 还能对水墨转换为动画后所传达出的人文精神进行很好的表达。我们可以以《牧笛》和《山水情》为例, 在以水墨艺术为表达特征的形式下展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 在《牧笛》中我们可以从很多情节中感受到传统美学在影片中的影子, 每一个自然场景的描绘都能传达出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竹林的描写:每一棵竹子都可以发出各种美妙的音乐, 自然界每一种生物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灵性, 而《山水情》则是运用借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通过刻画人与山水之间的深刻依恋来渲染师生之情。整个影片的创作中, 通过对于山水的水墨渲染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

从这两部影片中我们能深刻地看出水墨动画对于水墨语言特色的展现, 传达出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格调, 深刻地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当观众在欣赏这样优秀的水墨动画作品时, 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源自传统艺术审美的一种身心享受。通过这样的艺术审美, 可以培养和启迪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认知, 其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一种极好的教育方式。

注释

1[1]竺重光[清]撰:《吴思雷注画筌》,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传统医学美学研究 篇2

论文摘要:女性审美研究,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问题的研究,更几乎是一个学术空白。中国美学史这种女性意识的淡薄,其实蕴藏着权力的性别密码。女性审美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女性研究与审美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女性学科和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善;可以进一步确立女性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促进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自我深化。研究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美学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因而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女性审美研究,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问题的研究,更几乎是一个学术空白。这个被美学家所遗忘的学术盲点,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还潜在着巨大的文化增殖意义。

一、女性研究与审美研究的关系

女性审美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女性研究与审美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女性学科和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善。

从女性研究的角度看,女性研究离不开审美研究。审美作为一种超越功利、超越利害的感性活动,不仅是人类超越有限自我、抵达精神无限性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审美作为一种人类放飞自我、寻求心灵诗意栖居的活动,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正像薛富兴先生所说:“审美是什么?是追求即使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精神则是以即时的感性精神生活肯定现实人生,并最终能恋世乐生。①因为他认为:“人生首先是种感性存在,感性事实。审美感性虽以精神性为基本立场,然又以视听感性、生理感性为基础。②薛富兴先生指出了审美的实质,即审美活动的现实亲和性。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审美并不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神话,而是每天切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通过审美,我们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的种种苦难和羁绊,而沉醉到一种莺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境界,去与真实的自我相拥抱,去与真实的大自然相交接,去与最生动的生活相触摸。

审美既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最基本生存方式,那么对女性研究来说,缺少对审美的研究就是不完善的。从另一个层面讲,在女性与审美之间,具有一种更亲密的关系。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别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典型的父权制文化。作为拥有文化霸权的男性,他们在更多时候追求的是一种功利性的东西,而不是把非功利性的美的事物作为追求的极致。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讲,在观念领域,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对特定历史时期审美意识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在实践领域,男性也由于其自身独特的社会主体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参与了更多的实际的审美实践活动。但我们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所进行的审美创造—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甚至是女性对自我形体美的塑造,同样对一个时期审美意识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许与男性相比,女性与美的感性事物之间具有一种更亲密的内在关系。但是,关于女性和审美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美学史研究中一直处于闽如的状态,人们往往以俯瞰一切的目光来看待中国美学,而缺少一种自觉的性别意识。

从美学研究的角度讲,美学研究也离不开女性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是美学展开研究最基本的出发点。但在传统美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有意无意地以大写的人的概念遮蔽了对小写的有性别的人的分析。这种忽视性别意识的美学研究,貌似客观公正,其实是一种虚假的描述,因为它以牺牲女性的审美经验为代价。在本质上,这种审美活动是以男性的审美视点作为内在视点展开的,即以一种隐蔽的男性目光来审视一切,包括对女性美的审视。这种抛却了女性审美经验的关于审美活动的研究,实质上是一种残缺的研究。以前,我们曾经在这种审美活动貌似客观公正的真理性书写面前陶醉,如今,这种“真理”却遭到了挑战和质疑。因为,根据“交互性”理论,任何一种“事物本身并不具有本体性,仅仅从事物本身寻求事物的意义是不够的,事物的意义必须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交互关系之中去求致”。用巴赫金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观点来了解观点,借助经验来总结经验,通过言语来阐释言语,立足文本来理解文本”。审美经验也是如此,人类审美经验不应仅仅从男性那里获得,也需要从女性那里获得,男性和女性之间是一种互文性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解释、相互阐发的关系。所以,理解人类的审美经验,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男性的立场来做出判断,也要结合女性的审美经验来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对人类的整体审美情景做出较完整的描述。因此,女性作为人类生命群体的另一半,应该引起研究者足够的关注和审视。关于女性的问题虽然在社会学领域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在美学领域,女性审美问题还基本是个学术盲点。

二、女性审美研究与中国美学史的关系

女性审美研究可以进一步确立女性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促进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自我深化。

女性与中国美学史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中国很多美学范畴的生成,都是女性审美文化直接参与和建构的结果。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美学范畴,如“韵”、“逸”、“玄鉴”、“虚静”、“自然”、“中和”等,都和女性文化和女性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这些范畴的主阴特质和女性文化的内在精神相契合,并受其影响。以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最高范畴的“意境”来说,就是以玄远、虚静为特质的,而玄远、虚静、自然等范畴则更多的是与女性文化而不是男性文化联系在一起。

就中国美学史的整体精神看,它几乎始终崇尚一种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并以此作为美学上的最高追求。换言之,中国美学并不是以阳刚作为最高的美学境界,而是把阴柔作为最终的美学诉求。虽然阳刚和阴柔是中国美学史上两大并行不悖的美学风格,但就它们在美学中的实际位置而言,其实是不平等的。中国美学这种“崇阴”的特点与西方美学“重阳”的特质迥异。

在中国美学中,由于父权制文化的影响,女性在审美活动中更加地以审美对象的姿态出现,她们相对于男性更多地注意自我的外在仪容美、服饰美、体态美等。女性这种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对今天我们进行中国古代身体美学的研究无疑也具有深刻意义。

女性审美虽然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中国美学史研究中,女性审美的历史性缺席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关于女性审美的研究基本上也是一个学术盲点。事实上,传统美学本身就是一个性隐喻的象征系统,在这里进行言说的,不仅有男性的声音,更有女性的话语;不仅有男性对这个社会的窥望、对美的事物的感触,更有女性对美的事物的精神抚摸。但在美学史写作和传统美学的研究中,女性审美基本上是整体性的不在场,占据美学话语中心位置的,都是男性的审美话语,而女性独特的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书写。正像福柯所说,知识中蕴藏着权力的运作。同样,在美学史写作中,也蕴含着性别的权力密码,这就是以男性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为价值中心的审美理念。因此,认为美学史是价值中立的、与性别概念无涉、完全是一种精神的幻觉想象的传统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所以今天,我们必须重建一种女性特殊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美学史,从而改变过去研究局限于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中国与外国美学相区别的狭小领域,而代之以女性审美的视域。展现女性审美不同于男性审美的独特品格,挖掘女性审美对男性的重要意义,最终目的是改变以男性审美为历史主体的局面,重建一种新的审美平等关系。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审美泛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过去传统美学所关注的审美对象基本上已经衰落,而以前处于各种边缘境地的美学现象、美学问题却日益得到重视。在这种情形下,女性审美理应成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因此,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活动进行系统深人的研究,当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以专题形式实现自我深化的一种特殊途径。换言之,这也是从审美主体角度、女性审美研究这类特殊专题角度对中国美学史所作的深化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中国美学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女性文化、女性审美的重要意义。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味到中国美学所内蕴的基本精神,而离开这一点,对其进行的任何阐释都将是不得要领的。遗憾的是,在以往的中国美学研究中,我们对此都忽略了。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西方,女性审美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女性主义者的重视,她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建立了女性自我的美学。女性主义美学反对传统美学以优美(阴柔)和崇高(阳刚)的二元对立来界定女性美和男性美,它认为,“这种二分法将人体的自然性别特征加以凝固化、本质化,实质上是将人体的社会属性(女性的从属地位和男性的控制地位)本质化为人体的自然属性。”因此,“它站在反叛的立场,完全拒绝传统美学对于女性美与男性美的界定”。另外,西方女性主义美学还认为,传统美学追求的完整、统一、和皆、优美、清晰,等等,实际上就是男性霸权在审美上的表现。为了与之相区别,女性主义美学极端张扬非理性因素,推崇断裂、零碎、矛盾、晦暗的审美价值。由此,西方女性主义美学走上了一条与传统美学完全不同的道路。女性审美问题在西方虽已得到研究,但在目前的中国,它还没有真正作为一种学术问题得到重视,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的研究更几乎是一种学术空白。

因此,我们必须展开对女性审美的研究,以期使传统美学研究对女性审美经验遮蔽的情形得到些许修正,从而使人类的整体审美经验都得以真正的书写,使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趋于完善。

三、传统美学中女性审美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研究传统美学中的女胜审美,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美学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因而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社会中女性“德色结合”的审美取向对现代女性审美的现实意义

由于受儒家伦理型文化的长期影响,在传统社会,人们对女性一般持“重德轻色”的审美取向。这不仅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而且也内化为女性对白我的审美认知。女性这种“重德轻色”的审美价值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以“德”作为审美的重心,但就人体美本身来说,依然是仅仅把美与女性联系在了一起。因为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外,人们对男性美的要求基本上是“重德默色”的,虽然在重视德行上人们对男性的要求和女性一样,但实际上,人们在审美方面却把对形式美的审美期望与女性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的确,在传统社会的审美活动中,女性是作为审美客体、被男性欲望窥视的对象而出现的,而女性自身的审美诉求却长期遭到忽视,这种对女性美的特殊要求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当今社会,人们对美的要求虽然越来越多元化,但就女性自身来说,在价值观念上,受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依然很深。实际,当今女性的唯美倾向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为了美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极端个案譬如“”现象的出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了符合男性制造出来的美的法则,女性可以削足适履,改变上帝赐予的天然面目。当然,按照刘成纪先生的说法,“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昭示了人的异化的根本层面—身体的异化,当身体也可以按照人的自由意志去生产,人就彻底沦为技术时代的奴隶”;但另一方面也昭示了“美学层面的合法性”,“它的合法性源于现代社会的人权观念”。

在德与色的路途上,女性的跋涉充满了艰辛。但现在,是到了改变男性中心的审美价值观念的时候了。在审美的王国中,男性的霸权地位也理应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得到改变。因为人类和谐社会的建立,真正的美的理念实现,不仅仅需是男性的努力,更需要女性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美的理想图景才有可能实现,女性自身也才能从美的侄桔中解放出来,实现美的真正的自由。

2.传统社会中的女性“阴柔美”对现代女性审美的重要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不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受道家文化的制约。而道家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阴性文化,它推崇玄虚、静柔、无为,这种受母系制影响深刻的文化对中国艺术和中国的女性审美都产生很深的影响。正是这两种文化因素的双重合力,才最终造就了中国古代女性“阴柔婉约”的含蓄美,这种“阴柔”美的风格与男性的“阳刚”之美形成了极大反差。“阴柔”的女性美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审美,而且与中国基本的艺术精神相契合,甚至对传统社会中“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时至今日,人们对女性审美的基本观念仍然是以“阴柔”为主体,这种对女性阴柔气质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女性自然鲜活的生命力。因为人们刘女比阴柔气质的张扬,实质上是将人的社会属性本质化为人的自然属性,也是审美领域专制化的表现。在这个后现代已经到来或者即将到来的时代,二元化的分类法日益遭到人们的质疑,人们已经对它的合理性提出挑战。因为这种二分法在本质上,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对女性,都已经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伤害。男性与女性只能局限在这种美的法则之内,而不能对自己蓬勃的生命力进行自由的表达和书写。

传统医学美学研究 篇3

中国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当中潜移默化的受着中国传统美学影响着,而传统民族的审美追求反过来受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潮所影响着。通过对当代招贴艺术作品鉴赏,分析作品中流露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取其精华,以助于发展中特色的招贴艺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应用

一、招贴的发展概况

招贴设计作为外来的艺术,在中国设计师的创作中时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融入,通过这些积极的因素,将对中国招贴艺术有所帮助。招贴画它的要求必须是一目了然,清晰明了,让人在一瞬间清楚所宣传的事物。因此,宣传的画面内容往往要采取一系列的假设手法,去除次要的细节甚至是背景,突出重点,把不同的比例、空间及时间的活动组合在一块。运用象征,比喻,引喻等手法来启发人们的思想。因而他们的构图往往集中,形象简单精炼而夸张,颜色大胆而鲜明,从而达到了醒目宣传的效果。人们可从中领悟到物与物的内在联系。画面中的隐含了人们想象能到更广阔的生活。

世界各地的广告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类似的现象,他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而后根据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的变革,广告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变化。作为文化悠久中国,在广告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应该立足于中华,面向世界,在保持名族艺术的独特性和符合中华名族审美同时,也要反映现代人们的内在精神追求。下面从这个角度一一进行剖析和解读。

二、招贴中传统美学元素的运用

我们伟大的前辈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都在现代的招贴设计中体现的玲离尽致。例如:在构图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表达,在构思上“以以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等等。平面设计师的靳埭强的作品就反应了以上原则。它的观点是美有三条原则,一是“立意”,以形取神,意念先行;二是“创新”,即承前启后,破旧立新;三是“活用”,即生动灵活。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常常将中国传统的水墨元素与现代设计造型的形式感相结合,既能反应古典有体现了现代的美感。靳埭强的海报作品,成功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入到他的设计之中,如图(如:图一),他将中国传统图案简单化之后,用中国印和英文相比较,用水墨和蜡笔的质感以及红色与黑色冲突的对比进行的表现,背后隐含着现代与传统的对比,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但是这种对比与矛盾在画面中并不突兀,点、线、面的结合组成了中西方文化的新的结合,完美的契合了新的太极图案,形成了新的阴阳互生、一动一静的意境。

又例如靳埭强先生的“汉字”系列的招贴也是如此(如:图二)。利用立体与平面结合在一起,使用写意的水墨云纹与真实的云纹砚台拼贴组合进行对比。传统的水墨元素以及云纹的变幻透露着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而写实现代的砚台又使得整张画面具有现代感。背景的大面积的留白突出了主题的同时,而又有诗意感。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传统美术中色彩处理为“意足不求颜色似”,意思是颜色的处理可根据主要想象,但主观想象不同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源于生活中的实践。从客观事物中获得,人们常从彩霞、霓虹,彩蝶等自然色彩中获得启迪,创造出色彩绚丽的效果。同时结合主观性,将自然元素根据不用的情绪,人物,性格特点,表现出不同自然色彩感受。色彩的联想通过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而形成的。传统美学中运用色彩象征性的前提是我们既反对形而上的把某种色彩定义为代表某种性格,又要不排斥在具体生活中形成某种联想使人产生的感情。如图三:是关于解放女权的招贴,绣花鞋是中国旧社会的女性的标志性物品,看到它的时候人们就会不经联想到禁足和裹脚,同时象征着束缚与枷锁,这种束缚与枷锁在旧时代不仅仅使女性身体上受折磨也在精神上受折磨,而整张图使用了大面积的中国传统喜庆的颜色——红色,红色在中国的传统代表雍容富贵,“绣花鞋”在红色喜庆的图案之上,说明她并不幸福。此时的绣花鞋是解开的,结合旁边的英文字“open”使人联系到女权的解放。构图疏密别具一格,东西方元素结合,传统图案与现代构图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寓意深厚而具冲击力。

在“抬头见喜”的招贴中也体现如此,大面积使用暖色,冷色点缀。通过鲜明的颜色进行对比。招贴的中心为中国传统图案云纹变形体,四周是中国古代房子的装饰图案,以仰视为视觉,让人感觉在房屋之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了欢快的主题。

中国的传统艺术的绝妙在于平衡和内在节奏,例如雕刻艺术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规律,降调不断变化化中的平衡,不仅符合科学的原则相对一致,也符合艺术规律中的形式美。在我国的招贴画中,疏与密,多样统一,动静的结合,黑白对比,曲与直,在中国传统构图法则中并不鲜见。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意境是“脱形写神”,“不似之似”之间,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例如“蜂马牛”的招贴中,提取了中国传统图案蜂、马、牛的外形轮廓,经过几何形状进行分割取材,融入现代的色彩和报纸元素,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看似不相及实则寓意深厚。韩秉华设计的招贴设计中,将龙进行简化,去掉了中国传统图案中复杂的装饰花纹,对龙的形象进行了具体的提炼,主体形为几何形组合而成,在保留龙的神韵的基础上来体现主题,生动而又明快,给人带来了不同视觉感。

韩秉华设计的招贴设计中,将龙进行简化,去掉了中国传统图案中复杂的装饰花纹,对龙的形象进行了具体的提炼,主体形为几何形组合而成,在保留龙的神韵的基础上来体现主题,生动而又明快,给人带来了不同视觉感。

三、结语

广告发展的今天,海报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它是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结合,是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具有艺术感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功能性。用中国传统图案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传达的信息,一定要清晰明了,尽量简洁,而又具有视觉冲击力,所以,海报设计中传统图案应以提取最本质特征加以概括重组,而使用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便于人们记住,便于构成一个鲜明的视觉符号。在今后的视觉规模的文化交流和竞争中,发扬中传统文化长,才能使我们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装饰,2003(04)

[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寻胜兰.继承民艺[J]. 艺术与设计,2002(06)

产品设计在传统美学中的研究 篇4

一、美与物相宜

一材有一材之用, 一物有一物之性。物性不仅决定了所造之物的功能和安全性、使用寿命等问题, 还通过物化的产物展示了造型美、形态美、符号美。以物为媒, 是阐释美的最好方式。道家一直主张顺应自然之性, 这其中包括了对物的重视, 材料相互间的搭配问题也必须体现与物性相宜的原则。材质是产品体现美除形态造型外最直观快捷的定位, 材质展现了产品的品质或者设计者的设计审美角度。至少不可以破坏物性相宜的原则, 否则在材质美上就破坏了原有可体现的元素。依靠这些知识, 从古代工匠们到今天的产品设计大师, 无一不把产品的材质美通过物化展现出来, 这就是美与物的相宜性。

二、美与人相宜

造物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与人相宜、为人服务的, 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 那么所有的东西不仅失去了美的价值, 更丧失了设计的本意。人类的生理极限、生理机构、生理差异、心理活动、性格特点都是设计者需要予以考虑的因素。且不可忽视, 使用者的条件与设计作品是否匹配, 它的适用人群, 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这个设计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那么能否为所有人解决一个问题和能否为小众人群解决多数问题, 这些都是产品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自古至今, 发明创造都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 但这是功能实现目的的机械设计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工业造型这门学科, 外形因素就不仅仅是定义美的惟一因素, 它的结构是否符合人机, 它的存在是否最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 这些都成为一个工业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然而这些都是隐喻的美, 它的美不是直观的视觉冲击, 而是以使用为平台, 行为使用后带给人心灵愉悦之美, 这种美的体现是设计带来的, 是发自内心的美。

三、美与时相宜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 不管是为农业服务还是为工业服务, 它的原则一直没有脱离以人为本, 而长期以来手工业在中国是作为副业存在的, 在很大程度上手工造物中的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了农耕生活, 而这些也都影响了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 从而成为了制约设计的一个限定的条件。诸如季节性的限制, 需要考虑它的材质性, 以及人的使用时段等, 这些都是时间产生的限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讲, 时间也必须符合客观需要, 这才是真正的与美相协调。

四、美与礼相宜

正所谓心灵则手巧, 在中国礼仪是传统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礼仪是发自人内心的一种涵养, 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一种身体力行行为, 这也就要求人的美要发自内心。同样不容小觑的是礼仪的约束力,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 这也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 而每一个细微的设计元素, 其实都在和礼仪相互呼应。设计师不应因为它有旧的传统的一面就觉得设计被传统牵绊停滞不前, 而应该结合新势力, 考虑旧因素, 找出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的新设计元素, 从而在道德美的层面上体现设计之美。

五、美与文质相宜

中庸之道一直是中国人推崇的生存之道。自古就讲究文质平衡, 文与质的争论一直不休止。究竟是质胜文则野, 还是文胜质则史, 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孰轻孰重, 换言之就是装饰与功能的矛盾关系, 这和现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火花一样, 其实没有孰是孰非, 只是看择者态度和喜好。在传统观念的指引下, 就更加要求一名工业设计师要有造型和功能并重的才能。在了解结构工程师的工作之上, 上升到对造型美的认知, 使一件产品不仅仅成为时代快餐化的产物, 而是从具象的物质体现抽象的非物质美, 总体来说, 文质对于设计品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古往今来, 产品设计师要承载着时代的重任, 既不可以落后于时代的浪潮, 更不可以忘记符合客观传统, 很多制约因素在这其中都成了无形的制约条件。从对美的认知的角度发散思维, 转化对一件产品的形态定位, 继而研发出产品, 使产品成为阐述美的媒介, 让人们通过此体会美的语言。设计体现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 真正体会到的美是产品使用后带来的愉悦情绪, 诸如产品带给人的便捷, 产品替人解决的问题, 产品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这些都是产品体现美的方式, 这些方式或许不只是外形带来的造型美感单方面可以决定的, 而是以使用后带来的连锁因素, 从而在产品中体现设计之美, 这最大有别于绘画艺术, 是在体验中获得美的享受, 美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产品设计是以人来体验, 人来反馈, 来帮助人得到愉悦心灵的美。

摘要:不管是从产品语义学还是符号学的审美角度出发, 产品的呈现无疑是展示物化美的一种方式和媒介。而产品设计不只是现代化的产物, 其实自古以来, 从曲辕犁到汽车, 都可以被界定为产品设计, 而美学在这其中占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关键词:美学,产品,造型,符号,传统,相宜

参考文献

[1]邱春林.设计与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01.[1]邱春林.设计与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01.

[2]曹阳.家具设计.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7.[2]曹阳.家具设计.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7.

[3]梁梅 (译) .1945年以来的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3]梁梅 (译) .1945年以来的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11.[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考 篇5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考 --以中国结为例

伴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中国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近年来已悄然流行,尤其是逢年过节,大街小巷那一串串红红的`中国结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古老与绚丽,而中国结也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正风靡世界.本文试从中国结的历史、哲学背景、色彩、式样等方面向大家展示一个泱泱大国中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艺术美的代表之一--中国结.

作 者:钱洁 QIAN Jie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筹)音乐系,安徽,蚌埠,233030 刊 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5 19(5) 分类号:G04 关键词:中国结   历史   式样   色彩   哲学   美  

传统医学美学研究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选课;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这一规定明确了培养的标准及途径。学校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公选课相关的课程作为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

由于工科院校对于艺术类公选课,尤其是传播传统文化美学的公选课的设置,缺乏标准的教学规范以及系统的授课体系,开设的课程均偏重于欣赏类型的公选课而不是具有一定深层次的艺术鉴赏课程,因而使其呈现出混乱无序,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的样貌。

二、研究现状

独立院校对于各个专业的教学设置都有针对性和独立性的设置。但面临现阶段各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理工类学生在思维逻辑性强而对于感性思维能力较弱,对此开设普及艺术知识、陶冶情操的课程更迫切且必要。而文科类学生,在感性思维能力方面已较为健全,但对于艺术的鉴赏与品评,有待拓宽。为了能更加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就需要系统化的拓宽思维、拓展视野培养其创新精神,而这些都离不开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

独立学院中的公选课课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材或其他载体,向学生传递传统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人类优秀而高尚的精神、思想、道德、情操,启发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本民族的、外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人性美,认识人性美,从而感染、影响、熏陶和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使自我成为美的心灵、美的精神、美的道德情操的载体。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题材、趣味的构图、深刻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改革措施

(一)加强独立院校公选课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现独立院校公选课类型繁多,以艺术欣赏类型的课程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较弱,且课程设计导向性不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对现行的公选课的课程进行整体的系统设计建设变得越来越势在必行。

独立学院对于艺术类的选修课需进行前期调研,针对学生对于选修课程的兴趣,且考量到年级不同,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及硬件条件,有序的开设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的公选课。这样可以大大满足各个年级学生对于课程的递进式的学习,将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公选课的课程里,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加深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独立学院中的公选课课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材或其他载体,向学生传递传统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人类优秀而高尚的精神、思想、道德、情操,启发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本民族的、外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人性美,认识人性美,从而感染、影响、熏陶和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使自我成为美的心灵、美的精神、美的道德情操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种类型,如剪纸、扎染、拼布、绳艺等。这些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到独立院校的公选课课程中,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大程度上应在课堂上融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恰恰是当代大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所缺失的一部分。

(二)加强独立院校公选课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在独立院校中,教师在授课大多倾向于纯欣赏的类型,甚至在有些欣赏课上,授课教师直接将下载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缺乏针对性的理论课程学习及课堂互动。其次,很多理工类独立院校,缺乏专攻艺术类的教师。很多情况下,艺术欣赏或鉴赏类公选课程均由非艺术类教师担任,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针对此问题,独立院校在公选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不拘泥于教师范围,可从院校的管理岗、领导层等中选拔艺术类专业毕业且具有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改善独立院校公选课的教学方法。由于很大程度上公选课课程的教授受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独立院校对于公选课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将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到现在的公选课教育中,有利于解决当前美育内容的贫瘠、美育教育方式的陈旧以及公选课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等问题。而许多传统文化不仅有像诗词歌赋类型可以依靠理论教学可以完成教授,还有像剪纸、刺绣等需要实际操作类的课程需要完成。我们应该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一些,加入让学生尝试动手实操,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于课程的了解,也能对自身的动手能力加以提高。

另外,在21世纪,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互联网+、手机APP等的快速发展,可将科技带入到课堂中来,公选课的教学也应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課堂变得多元化,传统文化美学本就形式多样,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无论多么铺彩纷呈,都远不及现实生活中的样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独立院校中的公选课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类型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增强了课程的多样性、生动性,更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校外的广泛资源进行情景教学方式,如带队参观艺术展,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参观博物馆等等。

四、改善独立院校公选课的考试制度

首先,对于公选课的考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考量标准,如:对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学生的标准。其次,现阶段公选课的最终考核方式,很多教师在期末时,让学生随意交一篇论文,就作为公选课最终的成绩,这样的处理方式过于草率。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出具相应的试卷,并结合日常的平时作业和日常考勤相叠加,按比例计算,最终列入学生的总成绩当中。再次,由于艺术类公选课为传播传统文化美学,考核形式不应拘泥于卷面考试这样的一种形式,上述中提及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上,可以增加动手操作,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在考核中,可将学生的作品,策展布展展出,让大家参观、品评。

结语:公选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独立院校传播传统文化美学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实施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坚持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创新性为培养内容的核心,突出能力培养。坚持课内与课外互动,以增强培养对象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传统医学美学研究 篇7

1、包装设计的概念

产品包装一般地说就是对商品的容器以及外观进行设计、美化, 任何包装设计的目的都是在便于商品的运输和保护商品, 尽可能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种包装设计的目的决定了其表现形式。

2、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儒家和道家对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和艺术界影响深远。道家讲究“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起源于道, 也就是说天、地、人和物实际上是一体的。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仁爱之心。不管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 他们的核心其实都是和谐, 人、天和物的和谐, 因而中国的传统美学一直强调和谐美, 和谐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中之重。

3、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产品包装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资源过渡开发的当代社会, 为包装设计注入新的生命, 其表现的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从内涵到功能尊重大自然, 大大推动了产品包装设计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主义倾向在产品包装设计上突出呈现。对于产品包装来说, 和谐也就是指产品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一。俗话说“人靠衣装”, 就是指产品形象在人们的购买心理欲望中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商品过分注重包装的审美需求, 而忽视了包装对储存和运输的影响, 例如使用层层叠叠的流苏作为包装材质, 产品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伤, 因此在和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商品包装设计追求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一势在必行。

二、国内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分析

目前内地的包装设计有种过度包装追求奢华的弊病, 例如在每年的中秋节尤胜, 总是会出现天价月饼, 在月饼礼盒的外包装中看到的是印刷精美的图案, 运用烫金字、镭射字, 极其诱惑顾客打开它, 揭开层层叠叠奢华高贵的月饼盒, 看到的却只是四个常见的月饼;甚至有些商家会在月饼盒里送高档工艺品, 打火机、红酒之类的, 商家的心思没放在如何提高月饼的质量及口感, 重金都投入到月饼盒子的外部包装上了, 这是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现象。可喜的是, 国家最近出台法规, 严禁在月饼盒中过度包装, 使这一奢侈的现象得到了抑制。

除过月饼、保健品等特例外, 烟酒类的外包装也是追求高品质, 直逼国际标准。整体而言, 国内的食品类包装印刷及设计水平也是越来越高, 越来越向国际化靠拢, 但是中国人爱面子喜欢讲排场的弊病, 导致国内的包装偏离了包装的初衷及本质, 走向了奢华浪费。

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博大精深, 具体来说又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 但是不管哪一种美都根源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具体到美学思想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而言, 主要体现在传统包装因素、现代包装因素和色彩与商品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 主要体现在包装设计的传统图案、空间意识、留白、虚与实、民族色彩等等的和谐统一。

1、中国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元素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较多, 例如梅兰竹菊四君子、例如各民族的图腾等等, 这些传统元素运用到包装设计时设计师往往做到了元素与产品特性的结合。三星堆古酒的包装, 此酒包装设计曾经荣获第29届莫比拉斯国际广告节设计造型奖。此酒的包装造型很好地体现了包装设计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和谐理念。三星堆古酒的包装选取质感较强的纸板, 颜色以水绿色为主, 通过颜色的深浅突出层次干, 产品的名称则是选择醒目而古雅的金色。“三星堆古酒”给人以鲜明的古朴、厚重之感, 个性十分的鲜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破笔而出的“古”字, 厚重而灵动, 颇有郑板桥书法的遗风。巴蜀人的乐观豪放, 纯朴直率的天性以及巴蜀土地的神秘、荒远描绘的淋漓尽致。

2、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留白最早见于中国的绘画, 讲究的是虚实的结合, 追求的是实与虚的和谐。例如很多产品的包装盒上图案部分往往留有空缺, 这空缺实际上就是虚的东西, 吸引你去想象, 从而将该产品牢牢地记在心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商品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留白既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 又降低了商品生产成本, 使留白这种简洁大方的设计成为时下包装设计中非常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步步高i6手机犹如一件青花瓷艺术品, 该手机机身纯白如瓷器, 传统元素青瓷祥云加上红色印章图形, 四周墨黑镶边, 就像装裱的古画, 这幅画既有青瓷遗风, 又有水墨神韵, 充分体现出留白艺术, 青花瓷的图案与乳白的机身融合在一起, 凸显此手机的高雅气质。

3、民族色彩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个讲究运用色彩的民族, 民族色彩汲取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 如刺绣, 年画, 剪纸, 皮影戏, 泥塑等等。在民间艺人中流行一句话“红红绿绿, 图个吉利”, 民间色彩是一个现代和原始的结合, 富有非凡的创造力。例如, 民间剪纸, 红色的使用更多的, 纯粹的色彩, 明亮、美丽。年画用色有口诀“色要少, 还要好, 看你使得巧不巧。”与绘画剪纸色彩相比, 包装的色彩设计更加注重醒目、对比度和其他因素, 使产品的外观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民间色彩的“在巧不在多”, 将给包装色彩设计很深的启示。

4、书法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移动通讯公司的G3手机的LOGO设计就是运用书法元素来表现一款高科技高性能的手机, 不论是手机表面的LOGO还是外包装, 都能体现出时尚和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如今包装文化在产品的销售中作用越来越大, 只要好的包装才能让消费者赏心悦目, 有更强的购买欲望。当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对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有很像的影响力。例如联想的乐Phone手机采用运用繁体“乐”字, 作为手机盒的外包装形式,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很有中国味。

对于商品包装的和谐思想来说, 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载体, 实用功能是审美功能的提炼和升华, 缺少实用功能, 审美也就成了华丽无用的泡沫;缺少审美功能, 商品也就无法获得审美感染力, 在消费文化主导当前商品消费的今天, 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四、结语

中国传统美学的美学思想, 不仅对中国内地的包装设计而且对香港台湾的包装设计, 甚至对全世界的包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只是他们追求的和谐的内容不尽相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当代我国包装文化至关重要,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师, 我们应该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断运用到当今包装设计创新中, 来继承和传递这种文化的不断发展。表达设计中蕴含的美学性、民族性和世界性。

摘要:我们每天在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中做出消费选择, 理性被迫激发到极致状态。铺天盖地的商品和炫耀性的包装无形中造成视觉疲劳与精神压力, 选择商品的盲从随之而来。消费者迫切需要新的使人精神自由的设计形式, 以缓解过分的刺激与压迫感。基于这种思考, 现代包装设计已经向环保材料、自然元素、现代主义借鉴, 呈现出新的设计形态。本文正是从设计的本质出发, 着眼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发掘这些表象改变背后的深刻思想源起, 探究传统理念与流行包装形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状,包装设计,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凯.包装设计表现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2]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传统医学美学研究 篇8

1 概念界定

传统农作物是指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传统农耕作物,在农业的早期阶段得到较好的利用、如粟、稻、麻、稷、麦等。农作物美学是基于农业美学学科体系下的一个分支,既指农作物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田园、水域等环境,又是一种农业劳动的表达方式,还有农作物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带给人的一种视觉美感或者心灵触动。

2 农作物在景观中的应用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人们对传统农作物生产有着很高的依赖,农作物主要还是扮演着帮助人们充饥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户开始在自家房前屋后栽种蔬菜、药草、作物等,用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囿”和“园圃”都具有生产的性质,也反映了早期园林和生产的关系。在古代西方园林中,早期的古希腊花圃,以及受希腊影响的中世纪意大利庭院,蔬菜、药草被普遍使用,然而它们的主要作用还是用于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作为一种艺术慢慢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蔬菜和谷物类的这种生产性的农作物在园林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先秦时期词典性著作<尔雅>记载因颜色不同或者其他特征相异,当时禾有6种,麻有4种,黍有3种,稻有2种,燕麦有2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从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和农作物加工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前我国北方旱地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对后世农学影响很大。在我国古代园林以及一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应用谷物类农作物的案例,如《红楼梦》大观园中的“稻香村”等。近年来,园林成为一种陶冶情操、放空心灵的场所,农作物在现代景观中开始得以应用,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应用了油菜花、水稻、荞麦等农作物用以点缀场地。城市形态的构成离不开环境、空间和社会生活。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空间景观设计,而设计又离不开美学。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农作物被应用于景观,而美学理应融入生活。

3 中外农作物应用的对比分析

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如民间舞蹈、服饰艺术、手工技艺,通过花、鸟、鱼、草以及本民族图腾崇拜的绣工,展示出其各种不同的针法与技能,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文化标志。自古流传的画作也体现古代人民对于农作物的审美如《桑蚕图》、《木棉图》等。人们把对作物的审美化做文化符号流传下来,足以见得其美学价值不可估量。在近年来提出的城市农业概念中,城市农业中应用农作物和园林中应用农作物有一些交叉部分,国内刚开始多为群众自发行为如2014年落成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避免了早期单一功能的郊区开发模式,将花园与农田2种自然状态引入学校,沈阳建筑大学使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景观,还有四川农业大学在图书馆前开辟一亩田地,四季轮作不同农作物,时而麦浪翻天、时而稻香满园用不同农作物景观展现校园文化。

在古代西方园林中,早期的古希腊花圃,以及受希腊影响的中世纪意大利庭院,果树、蔬菜、药草被普遍使用,但依然是为满足生产服务。而今农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城市空间公共政策。在英国的伦敦进行种植计划,开辟2012块小菜地,该计划“既能让伦敦更绿、更美、更令人愉悦,又能提供价廉物美的食物,减少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在荷兰的鹿特丹,其城市农业协会发起的“可食用的鹿特丹”运动,认为城市农业具有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多种功能,除了提供新鲜的本地食品,还可以提供教育、锻炼、休闲、工作机会,有助于改善环境和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4 农作物美学应用的实例研究

4.1 彭州最美乡村公路

农作物具有经济价值,其健美的植株与外观就是其美学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农作物的景观效果常常具有较好的节奏感与韵律感,群体栽植会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彭州最美公路为例,该类农作物美学价值直接以外观美形成景观,彭州最美乡村公路旁以成山遍野的油菜花,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油菜花田景观,也有通过反复交错栽植,和有规律的布局、排版等形式,形成景观平面上的构成美。其健美的植株与黄色的颜色给人带来美的视觉感受,有种心旷神怡,辽阔浩荡的美。彭州最美乡村公路是以布局和排版为特色的农业美学应用模式。

4.2 一点田生态农庄

一点田生态农场西江月种植基地观光娱乐区占地13.33hm2,其中有生态养殖区、儿童体验区、生态主题餐厅、乡村度假酒店、垂钓、会议接待、运动场馆、马术训练场、品茗棋牌等完善配套的娱乐休闲场所。以一点田生态农场为代表的此类生态农庄不仅向人们展示农作物的外观美,更让游人亲身参与体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采收过程,让久居校园的小孩和父母在晴朗的周末一起体验繁忙的农事,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满足,同时也能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下感受休闲下的愉悦和畅快,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一点田的模式与传统的农作物应用模式又有着不同,是以全民高度参与和体验为中心的农作物美学应用模式。

4.3 田园牧歌生态农业园科普基地

田园牧歌生态园区占地面积66.67hm2,涵盖了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户外拓展、农耕文化体验、花卉博览、生态养殖等多个领域。以田园牧歌生态农业园景区为代表的农业科普园区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融科技农业景观与传统田园风光于一体。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农事体验、赏花品果、采摘游乐、农耕文化展示与生产创收、深化加工等有机结合,不仅展示了农作物的形式美,更深层次的体现了农作物的教育意义。农耕文化体验区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农耕图景象,平整稻田,施肥备耕,呈现出一派忙碌的田园牧歌般的景象,经常会有学校组织学生去接受农普教育,通过农家生态餐厅的打造、农耕农具的设置、农耕图展览、雕塑摆放、棉麻服饰变化、故事解读的形式找寻丢失的农业文化、当农业作为一种文化深扣心灵时,这就是一种美学,田园牧歌生态农业科普基地是以教育为中心的农作物美学应用模式。

4.4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庄园内部的收租院、粮仓都是地主剥削中下级农民的见证。在收租院现场构思创作共塑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它们以情节故事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收租的全过程。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当农作物成为一种展品时,它表达的不仅仅只是记录一段历史,更多的是对当时农民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创作者通过农作物的一系列生产工具,人物雕像、字迹书画创作出能让观众,游人身临其境的环境,而对于农作物来说,从古至今,我们上一辈的人大部分都经历过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再到生产的过程,如果说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则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农作物及其相关劳作工具也必然有其渊源历久的发展形式,这种历史的发展便能通过农作物展现出来,就如同现在飞速发展的生态农庄,让人亲身参与进入农作物的种植过程。

以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为代表的农业博物馆是通过部分与农作物相关的艺术品与历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农作物美学价值应用方式更注重于农作物的文化美以及给人带来的精神价值,是以农作物产品及其衍生物的展示来表现农作物的美学价值的应用模式。

5 传统农作物在园林造景中的思考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认识到,传统农作物运用到景观设计之中,并不是因为它们在观赏特性方面优于园林植物,而是在于它们有着自己更为深厚的内涵。宋代诗人董嗣杲以别样的情怀描写稻花盛开的场景:“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更甚苏辙在《逊往泉城获麦》中把小麦比作飘雪有:“人言小麦胜西川,雪花落磨煮成玉”的佳作。范成大在《田家》中有心感慨:“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以朴素浅进的语言热情地赞颂了农村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传统农作物是人们情感的载体,记录的是一段历史,却传达着一种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依然在赞美它,感激其对满足人们生活的馈赠,更感恩于它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传统农作物造景,颠覆农作物以往的以生产性为主的传统理念挖掘其观赏价值,并运用于造景中;对农作物的美学价值进行研究,证明农作物造景的可行性和学术价值;从色彩、季相、空间打造、面域范围、意境等方面综合论述农作物造景的原则和方法。在景观设计的运用之中,绿化之中增添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可以使得城市居民生出亲切感与归宿感,另外,更容易接触到这些自己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也使得居民不至于五谷不分,体现出传统农作物的一种教育意义,而这些效果都是普通的园林植物所不具备的。这些传统农作物可以为人工植被提供有效的补充,通过农田改造城市区域气候,丰富生态多样性,营造田园城市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祥,廖聪全,王建中,等.农作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

[2]高宁.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理论的规划思想与空间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王军.关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J].湘潮,2012.

[4]高宁,华晨,朱胜萱等.农业城市主义策略体系初探——浅析荷兰《鹿特丹城市农业空间》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

恢复玉器的美学传统 篇9

一、中国玉器的美学传统是什么?

1. 高古玉毫无疑问体现极高的美学价值。文明诞生于远古的玉器时代,古代玉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核心内容。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文化玉玦,创造了中国人最初的审美观念——圆,这是玉文化创造的第一个辉煌。距今5000多年的玉C龙,神秘而活泼,具有强力的审美力量,把中国玉美学定格非凡的高度,为高古玉的审美开了很好的先河。

2. 黄金时代诸子百家的人文思潮把玉的社会地位和宗教地位彻底改变。老子和孔子对中国美学的审美影响很大。诸子百家各说各的,只有在玉方面是统一的,共同塑造了神玉王玉的转化。君子比德于玉,玉成了中国人最高的做人标准。

3. 隋唐开始进入民玉时代,玉飞入寻常百姓家,出现了民玉的俗玩和雅玩的分野。过度的俗玩导致审美价值的消解,开始了工艺化的滑坡。

1. 刘洋,福兽对章,获 2012 年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金奖

二、是谁试图恢复玉器美学传统?

1. 明代的陆子冈

越来越世俗的明代,处于文化中心的苏州,陆子冈看到了玉雕的颓势,没有文化的缺憾,吸取明代文人绘画的精髓,将诗书画印集于玉牌一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人玉、子冈牌。陆子冈只身挑战俗玩潮流,以身殉道,留下了一抹希望。

2. 清代的乾隆帝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居高临下的极致追求,为玉美学开创了新境界。但由于审美的局限性,只做了高贵的气派和富贵的堆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不成功。艺术创作的规律是靠艺术家自身的体验和灵感来创作,而不是玉雕师根据皇帝意图来创造。

至此往后复制品成为主流,解放后成为工艺美术。

2. 蒋喜,气

3. 魏乾亮,枫桥夜泊,获 2012 年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金奖

三、当下是恢复玉器艺术审美价值的最佳时机

当今玩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无论玉料的供应量、品种,还是从业人员和爱好者都创造了历史之最。同时思想和需求的多元化是提升俗玩、振兴雅玩的最佳时期。

1. 经济发展催生文化大普及的力度,是不可抗拒的动力;文化多元的诉求是玉文化革新的主要原因。

2. 俗玩中的新力量倒逼大师,推动玉文化进步;以料和工为优势的大师骑虎难下的尴尬处境与内心纠结。

3. 恢复玉文化的美学传统为时不远。

匡正玉行,从振兴玉文化开始;重振玉文化,从重视创作开始;重振创作,从提高做玉人的素质开始;引导大众的藏玉观念,从研究玉器审美意识开始。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的爱玉之心始终不曾改变。当今玉雕界几个老大师已经觉醒,一批新人在成长,如蒋喜的思辨、杨曦的韵味、邱启敬的意境,虚实相生,简单中有深意。他们彰显个性,拒绝千篇一律,一定会找到和田玉与当代生活结合的一条新路——艺术之路。

探讨口腔医学与医学美学的关联性 篇10

一、口腔医学与医学美学关联性分析

( 一) 口腔形态与颜面美

口腔形态与个人颜面美有重要联系, 在临床中历来受到口腔专家学者的重视。 口腔颌面部形态对个人面部外观美型有重大影响, 虽然颌面部本身解剖形态、审美取舍、心理状态等对美的欣赏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通常的美学原理则具有普遍性, 比如, 颌面部的高度对称、鼻子是否挺拔、口齿是否整齐对称、颌面部比例协调性等, 从美学角度来看, 颌面部本身结构越合理、协调性越佳, 美貌度就越高。

口腔牙齿与颌面形态之间呈正相关, 比如, 口腔牙弓及牙体为方圆形, 面部面型也为方圆形, 口腔牙体为尖圆形, 面部面型也为尖圆形, 正是由于两者之间的明显相关性, 所以, 对口腔形态的重视与塑造才成就了个人颜面美。 以颜面下颌部为例, 一般下颌部对称性越差则越容易出现牙颌畸形, 临床中牙颌畸形发病率较高, 此类患者一般颜面美感都较差, 同时口腔解剖形态的改变如牙齿排列不齐、颌面部比例不对称、唇部不协调等都会导致颜面美观性受到负面影响。

( 二) 口腔功能与颜面美

口腔功能与颜面美作为近年来临床美学研究重点客体, 口腔功能如吞咽、吮吸、咀嚼、发音、面部表情与美容等互相之间关系密切, 口腔功能出现障碍很大程度上会导致颜面美受到影响。

以口腔的主要功能咀嚼功能为例, 咀嚼作为口腔最频繁的生理活动, 与人类的生长发育、生存关系密切, 咀嚼功能与颌面部生长发育也有密切联系, 比如, 咀嚼运动可促使颌面部关节区血液流动性增强、促进面部肌肉锻炼, 这对于脑部血管与功能区发育有较大影响,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证实了面部咀嚼功能与面部生长发育的密切联系, 证实了口腔功能与颜面美之间相关性。 临床对口腔功能生物力学进行了探索, 结果发现拒绝功能的生物力会传导到整个面部与颌部, 进一步证实了咀嚼功能与面部颌骨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这意味着通过改善口腔中牙齿与颌骨的比例关系可引导面部颌部生长发育, 实现锻炼面颊部肌肉、延缓面部肌肉萎缩与皱纹形成等目的。 另外, 健康且完善的口腔结构与牙齿可实现对面部的支撑, 保持面部的立体美, 拥有不同咀嚼习惯的人面部结构生长发育也有所不同, 比如, 偏好右侧牙齿拒绝的人群面部结构中右侧颌骨与肌肉发育较为强劲, 左右面部对称性会受影响, 个人食物偏好也会对颌骨发育产生影响, 喜好硬、粗糙等食物的群体颌骨与面部肌肉发育较为充足, 相反喜好软精细食物的群体则发生颌骨发育不良比例较高。

此外, 口腔功能中最重要的面部表情功能也对颜面美有较大影响, 丰富的面部表情表达能力与口腔功能联系密切, 比如微笑功能是口腔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微笑的美感需要牙齿、唇齿、眼角、面部肌肉等共同展现, 一旦口腔功能及内部牙齿等出现病变、畸形, 外部颜面美必然会受到影响。

( 三) 口腔疾病对美观性的影响

口腔作为人体面部最为直观的部位, 口腔本身生理功能对面部美观性有较大影响, 口腔疾病的存在不仅影响口腔功能的实现与日常工作生活, 同时会对颌面部形态与功能产生影响, 口腔色、形、质的改变是导致美观性欠佳的罪魁祸首。

颜色方面, 美观性较好的口腔以唇红齿白、明眸皓齿为审美原则, 牙齿颜色发生改变如四环素牙、氟斑牙、遗传性乳光牙等影响口腔美, 口腔龋病会致使牙齿出现黑色、褐色改变, 死髓牙导致褐红色与黑色病变, 还有口腔疾病会导致唇色与牙龈色发生改变, 导致面部美观性欠佳, 这类口腔疾病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重点。口腔颌面部畸形与口腔疾病也密切相关, 比如, 具有高发病率的牙齿畸形会导致颌面形态与美观性受影响, 先天性唇裂与口腔肿瘤导致的面部缺损与牙列缺损影响面部审美, 龋病进展会导致牙齿形态缺损、唇部疾病会影响颌面美观、不良咀嚼习惯与饮食习惯影响面部结构, 还有尖牙确实会导致面部支撑结构受影响等, 这些都是口腔疾病对面部美观性影响的例证, 因此, 口腔医学中必须应用医学美学原则, 在恢复口腔功能的同时重塑面部美观性。

二、医学美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 一) 医学美学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

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 医学美学原则应用十分普遍。 以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为例, 临床有报道选取80 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 对照组常规外科手术治疗, 研究组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实施肿瘤手术治疗, 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与二次手术情况中发现, 应用医学美学原则的研究组显效率34.19%、有效率为61.38%、总有效率为95.57%, 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伤口感染、面部塌陷、面部不对称、咬合关系紊乱、伤口局部瘢痕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患者不仅满意度高且二次手术率低, 这意味着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实施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不仅疗效显著, 且在保护、修复患者口腔颌面部外形美与功能方面优势显著, 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应用医学美学原则辅助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 比起普通外科手术不仅术后恢复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且显著降低了患者心理负担, 提升了治疗配合度、树立了治疗信心, 手术治疗可在减少对患者口腔颌面部外形与功能破坏的基础上让其获得较为理想的恢复效果, 全面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心里接受度, 是将医学美学理论成功应用到口腔医学治疗的有效实践。

( 二) 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口腔修复作为医学美学应用的一大临床重点区域, 对于患者而言可为其带来康复福音。 临床中有报道选取162 例前牙缺损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 对照组做常规功能恢复治疗, 研究组以医学美学为指导制定个体化美学修复方案, 治疗后发现研究组口腔修复颜色、口腔形态与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研究组患者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敌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无论是口腔修复效果还是术后生存方面表现均优于对照组, 证实了医学美学应用在口腔前牙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美学功能佳、满意度高。

牙齿烤瓷冠修复治疗中, 口腔美学修复融入治疗效果对比常规修复法, 美学组使用功能同常规修复并无明显差异, 但是在美观性方面获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这对于患者修复后重建个人信心、保持面部美观、减轻身心压力、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有重要价值, 所以, 口腔医学中应用医学美学是临床医疗的一大进步, 在口腔修复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促进修复技术的进步之外, 还要积极引入医学美学理念服务口腔修复, 在治疗口腔疾病的同时为患者带来较好的审美体验。 有临床报道选取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72例患者进行研究, 进行医学美学修复效果与常规修复效果对比, 结果发现美学组患者牙龈炎症与根折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修复美观效果佳, 患者认可度与满意度较高, 极大地提升了修复体自然美观效率, 对于患者而言融入医学美学理念无疑是口腔修复的最佳选择。

( 三) 医学美学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作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重点, 应用医学美学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有临床报道选取50 例患者做口腔正畸治疗实践, 应用医学美学原则指导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 不仅正畸效果好、患者耐受佳, 且治疗不适感明显偏低, 微型种植体的应用牢固、稳定性佳, 配合医学美学原则不仅减少了种植体部位炎症、感染、水肿等情况的发生, 且患者牙齿外在排列美观、面部形态恢复良好, 这意味着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实用性、适用性均较佳, 可为面部与口腔提供稳定可靠的骨性支抗。

另外, 口腔正畸治疗中全程可视化数字微笑设计理念的融入与应用进一步开创了口腔医学、美学治疗的新方向, 利用3D数字化诊疗系统实现对患者口腔美学的定制治疗, 从面部总体分析到牙科美容分析, 计算机结合个体的口腔中线、微笑曲线、牙齿比例、牙龈缘高度等, 不仅保证了正畸效果, 且进一步完善了牙齿美学中的微笑美学。 微笑美学利用患者X光片、数字化研究模型或扫描模型分析, 应用计算机对设计模型和设计效果进行正畸、美观优化, 不仅保证了口腔美容修复效果, 且在视觉美学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综上所述, 口腔医学与医学美学关联密切, 口腔医学临床治疗中要积极融入美学理念服务口腔治疗、修复与正畸, 在恢复患者口腔功能的同时, 重塑颌面部美观性, 以获得患者认可, 提升口腔医学临床治疗满意度与美观性, 促进口腔医学美学的发展。

摘要:口腔医学发展与医学美学联系密切, 口腔医学临床中应用医学美学原则指导口腔治疗、修复与正畸, 可在恢复口腔功能的同时获得令患者满意的美观效果, 这对于口腔医学美学的发展、进步与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探讨口腔医学与医学美学关联性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口腔医疗美学的进步, 对于口腔医学中美学理念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口腔医学,医学美学,关联性

参考文献

[1]程德盛.高职口腔医学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 :163-164.

[2]郭润莹.浅谈口腔医学与医学美学的关联性[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5 (6) :95.

[3]李刚, 吴铭, 彭玲玲, 等.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3 (10) :1061-1063.

[4]高鹏元, 贾平.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 2014 (12) :1005-1007.

[5]万英明.探讨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4 (8) :21-22.

[6]黄冬梅.关于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临床治疗中的分析[J].药物与人, 2014 (12) :129-130.

浅谈医学专业学生的美学教育 篇11

一、美育在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医务工作者,是为人类健与美服务的,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品德、医学审美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美好的心灵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方面审美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可以移情,美可以调心。美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适时开展各种美学教育活动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升华。培养健康的人格、崇高的情操,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使树立良好的医德。

(二)培养良好的品格

良好的品格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是很难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很难有良好的人缘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一个性情豁达、随和乐观、心胸宽阔的人,就比较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能较快地融入群体,并被群体所接受。美学教育最为一种爱的教育,通过美育中爱的引导和教育,能够自觉地培养学生自爱与爱他人以及爱团体、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人类、爱和平的情感态度,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从而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性格冲突,发展积极的情感,培养乐观、进取、豁达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三)培养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孔子认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其中的一种思想即是,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宽怀仁爱、淡定从容的心态,才能远离忧愁。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工作,必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而不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們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美学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及对他人的爱心和同情心,以审美的观点看待人生和社会。达到爱人、爱社会、爱自己的“仁爱”境界。

二、高等医学院校美学教育的现状

与其它一般综合性大学相比,医学专业院校在日常活动的安排上、学科设置、课程设置上都相对的专业性。但由于医学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被用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普遍知识面较为狭窄,对美育的认识存在某些偏差,对美育重视不够,导致在沟通能力、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以及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却相对的弱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然而医学是一门与人交道的学问,如果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不强的话,将直接影响与病患的有效沟通,从而阻碍判断和施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医学专业高等院校尝试性的开展美学教育,但是医学的性质决定了医学专业学生生的知识结构,主要的课程以生物科学为基础,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主干,针对性教育,集中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眼光和技能。大部分学校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就是为了掌握专业技能,医学专业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负担已经很重了,因而没有必要再对将来从事医务工作的进行美学教育了,以致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医学生自身审美素质的缺乏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医学专业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数理化表现优异,而人文知识审美素质却相对的比较薄弱,进入大学以后,这种审美素质的缺乏逐步演变为与社会的脱节,成为“书呆子”型人才,与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三、加强医学美学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目前,在医学专业院校,不仅是学生,就算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对美学教育认识不足,他们对美学教育的内容、作用及本质不了解,认为美育就是学习艺术技巧,就是吹拉弹唱,医学专业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负担已经很重了,因而没有必要再对将来从事医务工作的进行美学教育了,而且对学生学习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样的认识是非常不科学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宣传美学教育的意义。其实,美学教育不等于单纯的艺术教育,美学教育是以个性化模式培养学生,对学生的独创性品格的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控制能力、身体各器官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展思维、增强智力,修身养性、健康成长等作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管理者或教师的自身发展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医学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在思想上重视美育,并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从而给予学生正确舆论的导向和有力的引导,正确对待美学教育。

(二)开设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活动

美学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美学教育纳入不把美育纳入教学计划中,美育就难以全面实施,所以说课堂教学是美育的主渠道。例如可以请专业老师进行文学知识讲座、化妆知识讲座、音乐欣赏讲座、结合优秀电影、电视剧开展艺术美的评论,通过审美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或者开展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报告会等,通过先进人物美好的心灵与高尚的行为感染学生,使他们懂得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感、思想、观念和人格。也可以结合专业实际,增开美学、艺术学、文学、音乐等课程,增加学生的选择。此外,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开展文化节、艺术节等全校性美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组织书画社、文学社、棋社、摄影组、舞蹈队、合唱团和军乐团等文艺社团,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崇高的审美境界和审美理想,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体魄健壮、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校园建设,营造“美”的环境

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稳定有序的学习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整洁优雅的生活环境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每一个学校的建筑式样,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所以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首先要加强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运动场等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各种艺术雕塑、纪念碑等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使学生感到心旷神怡、净化心灵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希望的启迪。此外,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应提倡符合美的仪表、行为,抵制那些庸俗、丑陋的服饰打扮和举止言行。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医德的医务工作人员,医学院校要加强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为美育的实施创造优良的环境,从而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医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爱梅,陈杰.谈医学生的美育[J].素质教育论坛,2010(5).

[2]秦敬民,张月亮.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审美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

[3]岳金莲.医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析[J].职业时空,2009(1).

地址:广西南宁市教育路22号南湖御景·御景阁2406;邮编:530021;收件人姓名:王书松 13481074705

刘洪臣讲解口腔医学美学 篇12

口腔医学美学,国外多称美容牙科学,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此学科随着人体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学的不断提高,对口腔颌面部美学则提出更高要求。口腔医学美学是口腔医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美学的组成部分,侧重于研究和阐明口腔医学中的美与审美及其规律性问题,并为口腔医学提供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原则。

正值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成立之际,本杂志社有幸请到首届口腔整形美容分会会长刘洪臣先生为我们讲解有关口腔医学美学方面的重要内容。

口腔的形态与颜面美容的关系:

关于口腔的形态与美容的关系,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口腔颌面部的形态是美容美貌的组成部分,受到解剖形态、心理状态、审美观念的影响。但总的美学原理是不变的,包括颌面部的高度对称性,符合黄金分割定律,即面部、眼睛、鼻子、颌面部、双侧下颌角部、口唇、牙齿主要结构的对称性与合适的比例,颜面的对称性越高,比例越协调,容貌就越美。颌面的形态与牙的形态也是呈正相关关系,如面型为方园型,则牙弓及牙冠的形态就呈现为方园型;如面型为尖园型,牙弓及牙体形态也呈尖园型,而面型为椭圆型,牙弓牙体也呈现出类似的形态。从理论上分析,越是靠近颜面部的下部,非对称的趋势增加,最常见的如牙颌畸形,没有再多的面部畸形比牙颌畸形发病高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口腔颌面部的生物进化,牙颌畸形发病率出现增长趋势,口腔解剖形态的改变,无论是颌面部的比例不对称,唇部唇红的不协调,或牙列的排列不齐,以及这些部位的不和谐均可对面部和谐美观造成影响。

常见的口腔疾病:

由于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最直观的部位,如口腔颌面部的疾病在对口腔生理功能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美观。口腔疾病可对口腔颌面部的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主要通过色、形、质的改变,对口腔颌面部的美容产生影响。

1.导致牙齿颜色改变的口腔疾病:古人在形容口腔美容时常用“唇红齿白”、“明眸皓齿”来表达。口腔科的许多疾病首先影响到牙齿的颜色,如四环素牙,氟斑牙可致使牙齿呈黄褐色改变,遗传性乳光牙也有其独特的颜色改变。龋病在造成牙体缺损时早期即可出现颜色垩色、褐色、黑色的改变。死髓牙可导致褐红色和黑色改变。许多全身及口腔局部的疾病可导致唇红部及牙龈的颜色的改变,如牙龈的“铅线”使牙龈呈铅黑色的变化,而唇部的炎症如唇炎使唇颜色加深。而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对皮肤色泽的修复也是难点之一。

2.导致面部形态改变的口腔疾病:许多疾病可对面部的形态造成影响,口腔颌面部畸形,特别是牙畸形在临床有很高的发病率,可达30-40%。无论是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均可导致牙颌畸形均可对颌面形态和美观造成影响,如先天性的唇裂、牙列拥挤以及因外伤及肿瘤导致的颌面部缺损以及牙缺损等。最典型的如龋病可造成牙体的形态缺损,失牙可造成牙列缺损,不良的单侧咀嚼习惯可造成颜面发育的不对称。口腔唇部的疾病均可对美观造成危害。

3.导致面部质的改变的口腔疾病:如牙齿缺失特别是尖牙的缺失,可导致面部支撑结构的丧失,面部软组织塌陷,皮肤皱纹增多,面型显得衰老。因此,在口腔疾病治疗方面很重要的是既要恢复口腔的功能,又要顾到美观即注意缺损的修复、形态的恢复,颜色的匹配等。

常见的口腔美容手术:

常见的口腔美容手术有:牙齿正畸,牙齿矫正,洁牙洗牙,牙齿美白等。

牙齿正畸:牙齿正畸对医生技术的要求是较高的,本身的手术风险也比较大。整个过程是在保持原有牙齿形态不变的前提下对牙齿进行重新排列,恢复口腔功能与正常形态的过程,这需要牙齿的整体移动。

牙齿矫正:牙齿矫正是通过正畸或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错颌畸形,错颌畸形是指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错颌畸形与龋齿、牙周病一起被列为口腔三大常见病,其患病率高达人口的50%以上。

洁牙洗牙:洁牙是常见的口腔美容的一部分。每年接受1-2次洁牙,可去除牙结石、牙斑菌、软垢、烟斑、茶渍等物质,亦是防治牙周、牙龈疾病的有效措施。洁牙一般是通过洁治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后,磨光牙面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洗牙。洁牙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去除牙结石加强对牙周、牙龈的保健。牙结石一旦形成,必须通过洁治来解决。

牙齿美白:是指将化学氧化性等漂白药物放在牙齿表面或内部,与牙齿发生化学反应使牙齿本身的颜色变白,或用物体粘附在牙齿表面遮盖牙齿本色,使牙齿颜色变白的过程。

常见的口腔美容手术应用技术:

牙齿正畸:社会上常见的牙齿正畸技术有自锁托槽正畸技术,MBT直丝弓正畸技术和TOMY口腔正畸技术等。

牙齿矫正:在牙齿矫正手术中,最为流行的口腔修复方式为烤瓷牙技术。它是在缺损或缺失牙的部位,用铸造贵金属作为人工牙根植入牙床骨,再在其外部用烤瓷来达到与真牙的颜色和功能相仿的修复方法。烤瓷牙种类比较多多,常见的为金属瓷牙和全瓷牙。

洁牙洗牙:当下,最为普遍的洗牙技术为超声波洁牙。应用超声波洁牙机将龈上牙石、浅的龈下牙石与菌斑等去除并磨光牙面。

牙齿美白:牙齿美白的方法主要有冷光美白牙、激光美白牙、超声波洁牙。其中,冷光美齿技术是采用高科技的低温冷光,将有机色素由碳环结构美白至亲水性无色素结构,在较短时间内使牙齿表层和深层的色素脱去。

口腔美容常见手术、技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牙齿正畸:牙齿正畸后,可防止牙龈萎缩、出血、牙齿松动等多种口腔疾病发生,提高口腔功能、改善面容、恢复自信。但在正畸过程中,如果牙齿用力不正确,将会造成牙齿松动、功能缺失甚至坏死。另外,正畸很可能改变牙骨形态,进而引起面部软组织的形态变化。建议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选择正规权威的牙科机构就诊。

牙齿矫正:牙齿矫正领域广泛应用的烤瓷牙技术可适用于严重的口腔牙列不齐、牙缝、四环素牙、氟牙症、畸形等。但烤瓷牙技术如果应用不当,还是会造成牙龈红肿、出血、明显异味,咬颌异常、疼痛,牙齿变脆、疼痛、颜色苍白等问题。

洁牙洗牙:凡患有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患者均适用于洗牙。值得注意的是,普遍应用的超声波洗牙技术,禁用于置有心脏起搏器、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爱滋病、未受控制病情的糖尿病、高血压、急性牙周脓肿等患者。

牙齿美白:适用于牙齿表层和深层的色素脱去,例如:四环素牙、牙齿发黄等病症。

口腔颌面部美学与口腔各学科关系

按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划分,目前口腔医学是属于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口腔医学又分为口腔医学基础和口腔临床医学二大二级学科,而口腔临床医学以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与口腔正畸科四大主干学科。无论口腔医学的四大主干学科,还是其它学科均与医学美学有密切的关系,与口腔医学美学密切相关的口腔临床工作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直接为功能与美观矫治服务为主的如口腔正畸学科,对先天和后天等因素导致的错畸形进行矫治。错畸形不仅影响功能,而且影响美观,往往患者多是以对美观的需求尚提出矫治。口腔颌面外科的正颌外科及颌面部整形专业与美学也直接相关,而针对牙色泽改变的牙齿脱色技术也是在功能并不受影响的美观修复。第二部分为学科专业牵涉到美学的内容,如口腔内科的牙体、牙龈的治疗修复,口腔修复牙体缺损及牙列缺损与缺失的修复,在治疗和修复时,特别在前牙要考虑面部形态及色泽的和谐等美观的内容。与美学理论和临床密切相关。然而无论口腔的任何学科的美容修复均不能与口腔生理功能的维持与恢复修复分开。关于口腔美容技术是口腔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部分的工作必须由经过专科培训的口腔治疗师和口腔美容治疗师来完成,口腔美容技术的基础是口腔各专科的实用技术,所以作为一个牙科美容治疗师应掌握口腔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理论这包括口腔的解剖生理、组织病理、口腔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口腔X线片的投照、口腔疾病的基本诊断、口腔印模技术、牙齿脱色技术、口腔洁治技术等。这些技术涵盖在口腔医学的不同学科中。

刘洪臣: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会长

刘洪臣,1957年生,197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系。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全军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三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洪臣教授将无牙颌与颞下颌关节两方面结合研究,发现了在全无牙后下颌及颞下颌关节的运动规律,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无牙颌位的概念和总义齿间接关节的假说。荣立三等功2次,1996年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2000年被评为总后科技银星,2005年被授予全军保健突出贡献奖等。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军队北京市等课题15项,获得国家、全军科技进步奖励数次。己出版专著10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篇。

上一篇:软件剖析下一篇:财政税收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