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2024-10-20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共11篇)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1

财政税收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关系到国家及个人的方方面面, 因而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意义深远。随着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活跃的一份子在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有鉴于此,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创新便可管窥一斑。因此探究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是极为必要的。

一、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以及必要性分析

我国从推行市场经济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 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当中, 社会经济发展势头向好, 中小企业数量庞大, 既活跃了市场经济, 丰富了经济实体, 也助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 逐步摆脱传统制度的束缚和制约,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开展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具体而言, 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增值税有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 将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等等政策, 这些举措的落实有效保障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效果显著, 优化了财政支出体制以及预算体制, 实现了税制的合理转型, 解决了传统税制存在的转移支付欠规范、预算体制不改不完全、税收立法、执法不健全等问题, 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创新有效改善了传统财政税收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更好的服务企业发展, 极大的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二、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

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诸如“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基金的设置, 充分体现出了政府针对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压力, 能够充发挥出巨大的扶持作用。具体而言,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主要体现子啊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中小型企业经济增长

关于中小型企业的划分, 不同国家有着相应的划分标准。然而不容置疑的是, 中小型企业是目前国家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动力来源。据相关资料显示,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0%都来自于中小企业, 可见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体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不断改革财政税收制度, 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税务负担, 从而确保中小企业拥有更加充裕的资金来开拓市场, 不断加快自身转型以及扩大规模, 进而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民财富。

2. 有利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增加就业机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就业压力始终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择业难和就业难的重要问题, 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同时妇女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也十分显著。而要想有效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根本途径就是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以及积极的税收政策, 不断向中小企业倾斜, 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 确保其能经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存活下来, 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 能够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自主创新

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长久动力, 其产业结构调整也离不开企业自主创新。然而由于长期以来, 我国受制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 使得我国的自主创新更多的集中在高校、研究院以及大型国企中。中小企业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疲于奔命, 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十分有限。而通过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 能够提供给中小企业税收方面的各种优惠, 进而有效刺激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 促使中小企业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和成本在自主创新投入方面。

4.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就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看, 过分追求大型企业并不能带给经济较好的结果, 一旦控制不力, 还能够导致大型企业失去活力, 并弱化企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应该在发展大型企业的同时, 也积极看到中小型企业的优势, 适当给予中小型企业一定的鼓励和政策扶持。同时, 中小型企业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的, 能够合理分配过于集中的资源, 从而确保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5. 财政税收政策还能够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实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 使得企业在不同领域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正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不足, 导致企业融资存在先天不足。同时中小型企业本身就兼具公共性和私有性的特点, 融资不仅不能带给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 反而会带给企业较高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一般都不愿意过多涉及融资领域。而通过财务税收制度的创新, 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担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政府虽然不能赔偿风险, 但是却可以利用政策将风险降至最低,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力量。

三、扶植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策略

1. 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财政部门以及立法部门需要详细调查中小型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市场信息, 并基于这个基础之上, 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以及法律法规, 为中小型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生存环境。同时, 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深入了解市场信息, 重点对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解,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 以便于探寻适宜的制度化解决办法, 确保中小型企业能够在财务税收制度和法规方面占据优势。可以单独制定中小型企业的纳税标准, 并视其为当前财政税收政策的独立组成部分。此外, 国家还应该不断创新财政税收工作形式, 选用多种形式的、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 全面提升财政税收的工作质量, 消除漏洞, 杜绝违法操作行为的发生。

2.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财政税收管理队伍

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财政税收工作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 这就对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财政部门需要将培养优质人才作为重点工作,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确保财政税收制度能够得以落实, 进而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财政税收制度在中小型企业扶持中的重要作用。若不具备高素质的财政税收管理队伍, 无法对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意图有所了解, 自然无法协助中小型企业彻底摆脱纳税的负担, 更别说实现产业升级以及转型了。因此, 财政部门需要做好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专业知识培训, 全面提升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以使其能够真正适应新时期财政税收工作的发展形势。

3. 科学调整税率

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市场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减轻中小型企业的纳税负担, 也是国家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 应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规模的基础之上, 科学调整中小型企业的税率, 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在企业融资、转型以及规模扩展方面, 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

总之,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在创造社会财务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意义甚远。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条件下,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 财政税务制度创新当属重要举措之一。其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促使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并积极推动自主创新, 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风险大的问题, 最终确保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也就是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正升.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05:125.

[2]丁锐.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工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 2014.

[3]靳葵.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J].商, 2016, 26:211.

[4]王希.财税政策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机制[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 [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6:2.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2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辅导: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举行,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报名,广大考生也应该进入系统的复习阶段了,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2013经济师考试《初级财政税收》辅导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二)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这个知识点今年的考试大纲没有要求,要求学员熟悉、了解。

1.我国财政补贴的实践

我国财政补贴的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53-1960年,财政补贴的萌芽阶段。

(2)1961-1978年,财政补贴的显现阶段。

(3)1979-1984年,财政补贴的增长阶段。

(4)1985-1990年,财政补贴的膨胀阶段。

(5)1990年以后,财政补贴的调整阶段。

2.改革财政补贴的对策思考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具体设想有:

(1)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2)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3)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4)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

(5)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从创新角度促进财政税收方向发展 篇3

关键词:财政税收;创新;财政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16

一、目前不同地方财政税收发展的状况

不同地域因为分税制的实行而逐渐的被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很好的促进了区域财政的发展,每个地区的财政规模都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是我们也需要客观的看到不同区域财政之间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地区财政已经表现出难发展的情况,例如历史包袱越滚越大、收税发展存在大量虚假情况、收支矛盾越来越明显、无法高质量进行财政收支等。

二、导致地方财政税收无法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1)历史包袱越滚越大。因为历史的原因,地方财政税收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背负的问题越来越多。中央财政困难问题在通过分税制财政改革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环节,但是却也导致了区域性财政困难的情况,部分地区不得不一年年的往身上挂账,导致财政系统超负荷运行,积重难返。(2)无法快速转换思想。因为计划经济的长久影响,导致很多地区领导在进行财政分配的过程中不注重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频繁出现超支的情况,对整个区域的财政经济的良好运行和稳定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3)财政资金没有在体制内运行。地区的不同部门之间互相就款项进行争夺,直接动摇了财源的根本,导致地区财政和经济的发展都备受阻碍。(4)各项配套设施无法与时俱进。因为配套设施没能够与时俱进,所以财政收支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庞大的行政机构,冗杂的人员,导致政府财政效率过低,绝大部分单位都还没能进行社会化改革。(5)地方政府未能明确经济体制关系。因为地方政府没有能够对当前的经济体制关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导致地方财政需要为很多额外的支出来买单。(6)因为政策原因导致的收支变化。我国政府频繁出台各项税收及政策法规的调整,导致地方财政税收收支矛盾加剧,地方财政发展困难。(7)财政支付太过随意。部分地区政府倾向于财政拨款进行项目投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市场,对当地民企起到了排挤的作用,而且地方财政税收也日渐紧张,阻碍了地方财政税收的稳定发展。(8)地方财政监管存在漏洞。地方财政在监管方面存在很多漏洞,频繁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这也是阻碍地方财政税收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解决财政税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对于经济和地方的财政税收之间的关系要客观明确。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财政职能和市场功能之间的关系。政府财政所发挥作用的地方应当是不与市场能力范围相重叠的地方,凡是市场没有办法实现的作用,政府财政都应该有能力实现,进而达到两者共同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让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需要按照政府的相关分工,对该地区政府的职责范围和内容进行明确,确保在职责范围内,政府财政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二是需要对政府财政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根据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体制是需要进行转变的,无论是何级别的政府财政都不可避免,所以需要针对此构建稳定的公共财政体系及相关的运行机制。第三是需要将财政运行机制和市场运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要在尊重市场能力的前提下,为各级政府的财政调控确定运作方式,以保证其能够保证市场主体之间最基本的公平竞争和确保市场经济稳定健康的运营。

(二)重新确定新的政府理财制度。首先是要创新财政支

出。其重点应当集中在范围的拓展方面,并且对各个单位的公共采购制度进行完善,并且按照社会化标准对单位进行改革。对于国企改革需要遵循适时进退的原则,创新我国政府投融资制度,并且对政府的投融资范围进行重新的划分,以求可以更好的应对社会保障模式的转换和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补贴范围进行控制,对税式支出的规模进行控制,创新税式支出和財政补贴的制度。第二是要对财政收入制度进行创新,对税制结构进行改进,对当前的税收制度进行完善,对政府实际可用财力进行核算的时候,需要包含国有资产收益以及变现收入,可以更好促进政府投资制度改革。

(三)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运行质量进行控制。在保证妥善处理开源和节流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财政综合预算制度,对预算制度进行精细编制,确保高效、法治、规范和统一的进行政府理财。

总结: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并且具有社会主体特色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对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需要持续的进行创新,对创新改革财政税收的相关措施要严格落实,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也为我国财政税收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符合实际的情况,以促进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篇4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如今,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是非常的优秀, 此时的财政是从人民群众之中得到的, 用到人民群众之中的。虽说当前的经济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不过由于改革活动的高度发展, 之前的财税制度也出现了很多的不利现象, 要切实的结合当前的具体状态和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国外的优秀知识来分析, 不断的完善我们国家的该项体制, 只有这样才可以合乎发展的规定, 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1 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无法有效的开展管控工作

在如今的管控体系之中, 管控工作者受到业务和行政的两项管控活动的干扰, 此时就会发生一些不利现象。关键的体现在对相关活动无法做好管控, 有时候无法落实理念, 不能够将法规条例牢记心中。同时因为如今的管控体系之中不具有综合化的监管机制。此时很多的管控工作者缺少危机意识, 进而就容易引发违规等现象。

1.2 不能够将监督落实到位

因为我们国家积极的开展结构革新活动, 很多区域的财政管控力度受到影响, 非常多的管控组织和工作者被撤销, 此时就使得管控组织不牢固, 工作者的热情太差, 管控不合理。很多区域虽说设置了管控机构, 不过因为资金欠缺, 而且工作者数量不足, 导致活动也无法有效的落实。

1.3 没有实现管控工作的民主意义

如今, 个别区域和组织未有效确保管控活动的民主性。政务公开,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制度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其中, 财务公开, 民主理财就是这一制度的关键内容。具体来讲, 很多区域和机构虽说设置了相关的领导组织, 不过没有经由全民选举, 导致其无法发挥出监督的意义。

1.4 规范化转移支付有待加强

通过分析很多的具体状况我们得知, 国家机构间的该项资金运转是导致活动部护理, 运作时间过久, 使用性不高, 违规现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国家政府关键的掌管收入, 而所在区域的机构负责其实际的使用方面的管控工作。国家经由分税体系的落实, 切实的提升了财政收入的中央集中比例, 使得纳税机构的违规活动变少, 提升了支付水平, 确保了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序。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构成我国转移支付的三大部分。其中, 还有非常多的不利现象要靠着我们来完善。首先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的资金比例在转移支付总量中所占比例过高, 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带有明显的有利于地方的倾向, 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的比例很小, 它主要能够反映地方财务均等平衡的状况, 经济发达地区的税收返额度高是正常的, 但是比例过于悬殊就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 税收返还额度在成一定的比例增加, 也使某些经济现对落后的地方社会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第二, 在将支付转移的时候, 没有综合化的监管体系, 此时就使得支付时期发生一些不利现象, 比如贪污等问题。此时导致的财务现象因为多集中在设计等机构之中, 此时其核查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所以在转移的时候要从根源之中对其掌控。

1.5 无法处理好胡乱收费的问题

最近一些时间之中, 我们国家的该项税收改革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在零三年的时候, 去除了很多不当的收费, 切实的鼓励了群众的活动积极性, 不过由于还是存在一些胡乱收费的问题, 此时导致改革的成就受到影响, 其中关键的一个缘由就是因为当前的革新活动发展到了攻坚时期, 很多区域的公务员组织太过庞大, 一些机构为了确保收入, 就将费用分摊到群众身上。此种问题时常的出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区域之中。稳定的税收来源受到抑制的同时, 应当在财政监管加大力度, 不允许县级以下政府的财政支出向官僚本位主义倾斜。应当想尽办法使得不在位的公务员不成为财政的负担, 要不然的话, 胡乱收费的问题不但无法被处理好, 还会愈发的严重。不但对经济发展有影响, 还会引发很多社会方面的不利现象, 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2 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建议

2.1 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设置并且不断的发展该项体制, 不但是我们国家基础形势的发展规定, 同时还是经由革新工作整治当前管控活动中的不利现象的关键措施。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 目的在于调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比例、依据当前情况, 应当适当加强中央政府的收入比例, 强化政府财政同一支出的平衡;加大中央政府的直接支出, 加强统筹管理, 减少财务问题, 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的压力, 配合行政改革中人员精简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应对区域机构的支出能力加以约束。不但要给与他们适当的权限, 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管控, 确保革新工作能够顺畅有序的开展。

2.2 健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要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搭配, 形成资金来源稳定可靠, 资金分配方法较为科学合理的中央、省 (市) 两级两类转移支付体系。首先是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 适当整合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 妥善安排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其次是要改革税收返还与增值税分享制度, 从而稳定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最后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 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体系, 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从基数法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与转移支付水平。

2.3 财税改革要在制度上实现创新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直是制约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深化的羁绊。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的劳动热情被充分激发, 农业生产工具的价格下调, 给农业生产降低的生产成本, 在免除农业税等税收项目外, 在水手结构上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正式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 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通过适当的途径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合作扩大生产是有效手段。在财政税收体系中, 合理的采用“合同制”, 也是完善地方政府财务税收管理分配职能的一大创新, 不仅仅加强了地方财政税收的自主权, 也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施加有力的宏观调控。不论在什么时代, 人们都会关注体制方面的改革工作, 积极的落实制度革新工作, 能够显著的带动经济的进步, 带动社会的发展。确保中央和区域的机构之间有效的协调是创新工作的关键着重点。

2.4 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针对税务机构来将, 明确国税与地税间的关联, 确保其彼此有效的协调, 本身就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行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 除了极少数省份外, 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分别设置了国税与地税这两套税收征管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试点国税与地税合署办公。各地的国税与地税机关也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 当对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 双方要共同探讨, 合力解决问题, 实现国税与地税的良好协调。

3 结束语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 篇5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一、引言

财政税收管理是我国财政税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财政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及调动财政谁受益征管部门各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确保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制约了我国财政税收事业的发展。因此,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创新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税收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监督监管不到位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推进,地区的财政管理撤并了部分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及人员,这就给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导致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管理滞后。部分现有的财政税后管理机构的性质不明确,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对管理经费没有做到落实,造成工作经费没有得到保障等,严重的影响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资金效益有待提高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措施的改革正处于过渡期,部分地方开始实行新的制度,即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从根本上还是实行的收支一条线的管理制度,这些地方在管理财政税收时,只是单纯的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进行分离,加上一些专项资金需要经过的程序较多,这就严重的影響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总的来说,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责没有完全的理顺,造成我国财政税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严重的浪费国家财政。

3.责、权、利没有完全理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在现今的财政管理体制中,有很多的改革措施有着明显的过渡性。有的地方在财政管理体制中虽然说实行了税收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也仅仅只是将财政税收的收入资金跟支出的资金简单的划分开来,并且再加上在申请一些专项的资金的时候还需要很多的审批的手续,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财政税收管理的责、权、利没有得到实际的统一。

4.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现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一直都在法制化下运行,但是相对于税收管理体制,国家还的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税收管理人员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责任心缺乏,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且有时会违纪违法事件的现象发生。这就让整个财政税收的管理缺乏了一定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让其在经济作用的发挥中受到了阻碍。

三、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

1.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的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整合财政税收的资源,不断地提高财政税收管路的公开与透明。同时,加大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势,建立协调的财政税收资金整合机制,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全面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

2.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仍旧不完善、不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且这将是今后一定的时期内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首要任务。建立良好的存在税收管理秩序,强化其法律权威,形成和谐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加强对财政税收的重视,加强其管理工作。因此,应建立适应时代潮流的财政税收管理新机制。

3.吸收专业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多,对于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要懂得管理、税收以及其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其次,财政税收管理职工间应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财政税收管理团队间应该是配合默契,合作时间较长,且团队间有主人公精神。所以,就需要培养大量的开拓型、复合型的人才。

4.做到财政税收的责、权、利统一

对于整个财政税收的管理项目都做到明确的规定,保证在财政税收的管理能按照明确的管理范围进行财政税收的管理,从而让责、权、利得到统一。财政税收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同时,在改革完善创新的基础上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职能,保证财政税收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及高效性,提高我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总体效率。

四、结语

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创新我国财政税收体制,能够提升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茂兴,张晓宁,田芳芳等.关于构建我国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11,24(08)24-26.

[2]汤启亮,赵航航,李晶晶等.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4):56-58.

[3]王建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24(08):36-38.

[4]《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研究》课题组,苏明,刘正均,张学诞,黄运,梁季,王晓雪.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研究——兼论我国税收成本的体制性因素及其优化[J].财政研究,2009,32(11):65-68.

作者简介: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

引言

财政税收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党中央与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财政税收管理必须要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改革和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推动和促进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发展和特点

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发展历程,1994年分税制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演变成如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目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即整个税收体系是在中央统一的领导之下再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利,呈现出税法统一,税权集中的特点。正是这样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便于中央的领导,也利于地方灵活性的发挥。从总体上来讲,现存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由中央统一制定税法、税种以及税收的开征、停征,而对于具体的征收管理事宜则是由地方因地制宜进行掌控,当然对于地方职权的大小也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税权高度集中

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由中央对地方实施宏观调控,这也决定着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然而我国又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极其不协调、不平衡的大国,各个地方都有地方特色,因此税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会导致地方税权管理有限,不利于地方根据自身特色配置财政资源,给地方安排财政收支以及公共服务等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税权分配高度集中具有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各方积极性不高、管理不规范等弊端。

2.2 税收管理体制缺乏法律规范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法律少而法规多,税收行政法规一般是按照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法制建设还很薄弱。我国税收的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缺乏法律依据;税收管理体制的权限实施,缺乏统一规范;税收行政人员缺乏监察、预审侦察等权利以及税收执法的专业性。事权的划分缺乏相应的法制规定,我国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大多是国务院向社会发布的,相关的规定一般见于规章制度中,缺乏系统性,没有法制性以及法律支撑保护的体制,实施效果不理想。

2.3 财政税收监管不力

一方面我国财政税收监管缺乏统一的原则和法律约束,对于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如挪用税款、偷税漏税等的监督管理不力;另一方面我国财政税收监管的人员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易造成管理不力,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另外,我国实施机构改革,财政税收监管机构不断减少,人员逐步裁剪,监管团队成员稳定性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消极怠工等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造成监管不力。

2.4 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原则不明

目前,对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限制,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主要有三大方式,即专项支付、财力性支付、体制补助与税收返还支付。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常常被用来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财政补贴不均现象,使经济发展更加平衡。然而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实施的过程中监管不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致使某些官员滥用资金,失去了财政税收转移原本的原则和效力,无法达到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目的,从而限制了我国财政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3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

3.1 建立和完善新的财政体制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角度出发,想要实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必须要建立起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将各级政府进行合理划分,政府的职能部门与部门之间实施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能够有效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财政税收的比例调节,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以及适当加强我国中央政府收入的比例,加强中央政府直接支出的力度,减少财务管理的问题,加强财务统筹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将地方政府财务管理自身的压力缓解,满足行政改革过程中人员精简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地方政府支出权限进行规范,在规范过程中,既要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财政权力,还要对地方政府财政自由进行控制,这样能够加速地方支付财政税收的管理改革。

3.2 创新绩效评估机制

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之中,工作人员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发展,它是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财政税收管理效率的力量之本。因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的最终效果。所以,提升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税收内部秩序,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教育、培训等;②要强化财政税收管理的培训指导,优化其知识结构,使得管理人员均具有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意识,提升其综合协调和组织能力,为百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进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发展。因此,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职能设置就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实行“精兵简政”,尽可能地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财政支出负担,营造宽松的财政发展环境;并且建立相关的“评估管理”政策,实施绩效评估,提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3.3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是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的重要环节,将有条件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进行很好的搭配,进而保证具有可靠和稳定的资金来源。另外,要求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自身的比例提升,对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进行适当的整合,进而使得移动支付资金来源越来越稳定。还要将转移支付分配的方式进行改革,进而能够建立起公开、科学、透明、合理的资金分配的体系。

3.4 实施制度创新

我国的旧的财政税收体制已经制约了我国总体改革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好地进行推广,调动农民从事劳动的热情,将农业生产的工具成本下调,从本质上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除了要将农业税等税收项目免除之外,还要对税收结构实施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职责进行正视,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地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之中,还要适当采取合同制,合同制已经成为了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财务税收管理分配职能的重要创新,这样不仅仅能够从本质上加强地方财政税收所具有的自主权,还可以增加中央政府自身的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一直都是人们不断倡导的话题,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所具有的作用在不断显现出来,因此,我国开展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着眼点以及出发点就是要加强中央管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配合。

3.5 注重协调国税和地税的关系

我国税务机关必须要注重协调国税和地税的关系,健全二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和配合机制。在我国不断实施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这一个前提和背景之下,除了个别省份之外,我国大多数省份都已经设置了地税以及国税这两套十分重要的税收征管的机构,各个地区的地税机关以及国税机关还要积极开展信息的交流,如果二者出现对政策理解不同或者具有争议的时候,二者还要积极进行探讨,合力来对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实现地税和国税这二者的高度协调。同时界定我国各级政府对于财政支出所具有的责任,完善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按照事权和财权相互匹配这一个重要原则,将省级以下财政管理的体制进行理顺。要求中央政府来承担全国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承担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支出的责任。地方政府来承担地区性公共服务支出的责任,当出现具有跨地区性质公共服务指出的时候,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这二者来共同承担责任。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进而加强对于我国财政困难的县和城乡的支持力度。

4 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对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必须采取措施改革旧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同时财政税收部门也要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理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8).

[2]刘传礼.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中国外资,2014(04).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7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我国就开始对财政税收做改革, 随着多年以来的改革深化, 逐步地搞活社会主义经济, 让地方的财力和财权得到扩大, 让企业的税收负担得到减轻, 其达到了是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在改革上的最初要求。财税体制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发展上, 构建了经济体制的新框架, 并完善了这一财税体制的新框架。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就此达到基本, 其中优化财政体制上预算和支出的完成, 税收体制的转型完成, 以及税收体制在管理体制上的分税制完成, 都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财税收制改革上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我国经济在二十世纪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稳定的发展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上, 不仅临了矛盾凸显期的持续, 重要战略期上也是持续的, 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任务变得繁重而艰巨。目前矛盾和问题仍然是存在的, 财政税收体制上的改革正在进行。现行在某些发展要求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要求, 在科学观发展的实施要求上也是存在差距的。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更深入的加强完善, 不仅需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阶段体制上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 也需要对其深化提出相应的财税体制改革上的对策, 而且需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和讨论, 并理清这一问题的思路, 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针。作为我国的企事业单位, 更需以单位本身所有的实际情况做好工作。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财税体制的改革难度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快速化逐渐加大, 改革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化也加大了其改革难度。财政税收体制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 也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 其重要任务是能快速并稳定的推进改革, 也需为我国事业型单位的发展体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财税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体制改革上也作为了重要的突破口。

我国目前的所实行的是财政体制, 是以政府体制为基础所建立的财政体制, 各级政府在职能上的基本准则是由政府体制所制定并实施的, 不同级别的政府在财力上的分配决定也是由政府体制所制定并实施。中央政府在确定财政收支的结构上, 确定财政收支的模式上进行了决策, 在如何安排财政的预算也是由中央政府进行决策的确定。财政预算是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级管理下实施的, 并且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的财政税收体制。相对于中央来说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力则是财政活动上的管理, 为此中央进行了授权, 中央集权并为此进行了统一的决策。在财政体制改革上, 我国一直遵循了统一的模式。并在我国所实行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为致使优化产业的结构上构建了新的框架, 即为分税制改革, 这一框架逐步形成也多我国资源上的配置起到了优化的作用, 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加速上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而言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两者间关系的梳理, 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以及我国总体的财政实力, 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实现了在财政收入上所建立的稳定增长体制的应有效果。

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在我国发展社会经济上的改革和创新是其重要任务, 当前在对面对其产生的实际和现况的问题, 需做到从各个方面综合起来明确的进行分析。在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中, 财政税收体制上所存在并且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在其管理体制下, 相关工作人员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和控制上很难起到效果。其中产生的诸多弊端和问题, 是由于管理人员在行政和业务的管理体制下发生双重影响。这就是我国在现行体制上还未达到健全的体现, 也是在控制财税管理上有所困难的体现, 其所现有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民主管理和监督监管上的不完整。

现在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更加全面和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上, 都处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上, 财税体制的改革创新起到完善的重要作用。在财政税收制度的建立上, 改革创新的要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能够做到全面化, 而在财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改革创新的要求则是与事权相匹配。其建立是基于政府部门的改革预算和采购上的不断深化, 这是其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完善并发展的这个重要时期, 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创新上需更加的坚定不移, 在新形式下可借鉴外部经验并采取其有益的部分为所用, 这样才能做到我国在新环境下基本国情的立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协调的要求上, 需建立新的财政税收体制, 现行的已经不适应其要求, 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并为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在财政体制的建立上需考虑我国现阶段的需要, 包括符合基本国情, 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匹配和健全。在中央集权对财政管理上的决策上,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管理体制应遵循原则, 财权要与事权相匹配。在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责任上需合理, 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权压力并赋予必要的权利, 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进行体制改革。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体制的规范也是其中一项决策, 权利的让是改革的开始, 健全的财政体制和建立是对发展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间的均等化服务和财政权的完善也是其中重要决策之一, 取消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专项资金, 建立并扩大财政转移制度的实际应用。

三、结语

从目前我们过基本国情来看, 在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适应上,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创新是极为重要的, 在面临新形式的经济环境下, 改革创新在不断的深化以做到现行所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消除和解决。不仅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 在体制机制的建立上也需更加健全, 更需在面对财政管理上出现各种问题时得到解决。以此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才能得到推动。

摘要:本文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式化和科学观发展的要求和适应上, 论述了在加深改革中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以及在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各种问题和弊端的重要性。财政收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对经济体质的进一步完善也体现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认识,探究

参考文献

[1]汤启亮.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0;24

[2]常新华.浅析现有财政税酬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思路[J].致富时代, 下半月, 2011;7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8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多种特性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

要想推动一国创新能力的提升, 就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的制度与政策法规;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在于制定政策法规以有效激励自主创新的完成并推动创新成果的传播和扩散, 因此, 应高度重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支持与激励作用。

(一) 技术创新活动的外部性, 即技术创新具有非排他性特征。

技术创新一旦出现, 其高度的外部性使得排他成本很高, 创新所有者不可能或很难排除他人对创新的使用。对于大多数创新知识而言, 创新者并不能完全控制创新知识的扩散。这意味着创新者获得的私人收益一般少于社会收益, 而且, 这种创新知识的外溢效应受地理限制很小, 创新知识似乎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 世界上任何有能力吸收这些知识的国家都可以从知识创新中获益, 这样使得创新机构或个体的创新积极性受到限制。

(二) 自主创新活动都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创新活动都具有风险投资的性质, 其投入都要冒较大风险, 其产出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从研发周期、研发成本和研发结果等都是很难预测和控制的, 很多创新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 同时也会承担研究失败的风险。因此, 自主创新活动是一种冒险的尝试, 如果没有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诱导, 一般企业很难有创新的勇气和动力。

(三) 信息的不对称性

研究与开发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限制了创新企业从交易中获得特许权利益的能力。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在于保守研究机密, 但项目的融资又需要公开必不可少的信息。所以, 在研发投资者与金融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限制了创新项目的资金来源。

二、我国现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持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 从目前来看, 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不足, 引导激励有限。1.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 企业所受支持过少2.财政资金政策缺乏配套协调,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财政资金的分配侧重点不突出。3.政府采购规模相对偏小, 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有限。政府采购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也影响到这一政策的实施。

(二) 税收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1. 税收政策法律层次不高。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支持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 普遍存在立法层次不高的问题。税收政策的立法层次不高, 降低了税法的法律效力, 也不利于税收政策对自主创新发挥支持作用。

2. 税收政策支持重点不突出。

我国对企业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活动越来越重视, 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并且是必要的, 但其中仍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创新人才的支持面窄;二是对创新所得的税收支持力度不够;三是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非常少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不足。

三、完善我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 财政支持政策建议

1. 要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

首先, 财政政策要加大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投入力度, 加强对以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和科技园区建设的支持。再次, 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重点支持我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护, 支持企业参与产品和技术标准制定, 支为位自主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最后,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 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政府要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和平台机制, 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及与大企业集团的协作配套, 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2. 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导向功能。

应重视通过政府采购来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产业政策, 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明确政府采购的自主创新目标和功能导向法律化、显性化、具体化,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在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 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快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

3. 要充分重视财务会计政策的规范激励作用。

要着力加大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权重, 为企业引进研发人才和关键技术等创新要素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允许企业对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办法, 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 税收支持政策建议

1. 提高税收政策的法律地位。

将有相关部门把有关方面税收政策进行归集整理, 对于实践证明已经相对成熟的条例、通知、文件, 通过必要程序使之上上升到法律层次, 提升税收政策的法律执行力。在此基础上加快立法进程, 提高税收政策的法律执行力。

2. 调整相关税制结构。

目前我国现行税收支持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中, 这虽然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却与我国的税制结构不相吻合, 限制了税收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因此, 要抓紧制定流转税特别是增值税方面的税收政策, 在制定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遵循适度原则, 不能超过现阶段我国财政承受能力。

3. 实施以人为本和以企业为重的税收政策, 优化和协调税收政策的作用路径。

协调直接税收支持政策和间接税收支持政策, 形成两者比例得当、各尽其能、互相配合、共同促进自主创新的新局面。

4. 强化对税收政策的监管和服务。

建立健全税收政策的监督管理机制并提高税收政策服务水平。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管理, 广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部协调监督制约。

(三) 具体税种的改革建议

1. 增值税方面。

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消费型增值税由于允许抵扣购进的固定资产的税款, 因而可以减少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重复征税, 有利于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2. 所得税方面。

在企业所得税上, 以原有的税制为基础, 进一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 可以考虑对独立的科研机构暂免企业所得税。同时, 对于风险投资公司的所得可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个人所得税, 一方面完善费用扣除制度,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扣除范围, 对于高技术转让和高技术服务收入提高扣除比例。

3. 营业税方面。

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可以比照对科研机构的做法, 将企业有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收入纳入营业税免税范围。对于风险投资企业也可免征营业税, 以改进目前风险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弱化的现状, 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

四、结束语

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无论它的产品在世界任何地方生产、销售, 这个企业都会永远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高端位置。反之,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缺乏核心技术作支撑,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缺少世界知名品牌, 就必然会在国际化运营中流失大量利益。因此, 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地开展国际化经营,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大力培育自主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财税政策各种支持方式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灵活地结合运用这些方式, 尽早实现我国的自主创新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以竞争机制为动力建立市场化的良性循环系统, 构建官、产、学、研一体化社会化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 以最终实现研发投入模式的市场化、高效化和制度化, 增强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而为我国赢得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在介绍自主创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需要财税政策支持的必要性;给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框架体系;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相关完善我国财税政策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1]刘军民.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J].财税研究.2009.03.

[2]涂咏梅.完善我国税收政策支持体系促进自主创新[J].财政监督, 2009.03

[3]王磊.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新思路[J].2009.02

[4]龚征旗, 曾繁华.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9.02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9

我国中小企业的总量与规模都在持续发展, 这些中小企业现在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我们的吃穿用住几乎都是由这些中小企业创造出来的, 这些中小企业成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也成了绝对意义上的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现阶段, 由于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僵化落后导致了没有能够在中小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给予发展的优惠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更是几乎没有, 减免税收、特许抵扣、投资抵免、优惠利率等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天方夜谭。没有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是难以在可持续性原则下帮助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其实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财税管理人员应该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尽早制订出扶持激励中小企业的政策, 让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2 新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创新财政税收政策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新经济发展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是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 回落同时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 飞速上扬, 许多中小企业眨眼之间就发现他们的产品价格竟然还追不上生产成本的上涨的脚步!PPI的上涨因素主要是原材料的上涨与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因此, 对中小企业减税的呼声越来越高。财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与健康发展的影响极大。虽然国内的其他因素也会对中小企业产生影响但其他因素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远不如财税政策来得重要且深远。在汇率不稳定的现代经济社会中, 原料与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在人力资源选择和成本运营战略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的财政税收的征收额度过高。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征收额度很低, 因此剌激了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 有人说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基于其国内的中小企业, 其实透过这种现象的背后, 真正助力美国经济的正是其优秀的财政税收制度的较低的征收数额。

3 当前中小企业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3.1 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有效稳定平台, 我国政府出台的税收政策虽然具有优惠力度却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情不相适应, 降低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我国税收发展方案尽量在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税收政策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宽松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在企业所得税, 在企业所得收入中减少企业的所得税, 企业发展可以获得相应的减免, 企业的年度亏损可以获得国家五年递延的补偿。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措施较少, 而且在固定资产投入与无形资产研发的费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难题和障碍, 没有给予进口技术设备的免征关税制度, 也没有给予转让技术合作的税务优惠, 技术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外, 其他一些基础性的急需提高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享受到的流转税优惠几乎是一片空白,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普遍性、长远性和稳定性。

3.2 企业财务人员对国家财税政策认识不够

中小企业发展由于资金有限, 财务管理比较容易, 但是人员数量有限, 会造成发展过程中缺乏高级财务管理对企业资本运营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 而且企业发展与经营过程中肯定需要涉及财税问题, 税收筹划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 由于内部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素质, 财务与税收的知识匮乏, 造成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失误, 对国家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信息了解匮乏, 造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税收政策的正确认识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 处理好企业资本收入与税收的关系, 还要在税收优惠中获得机会,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 普遍存在税收信息掌握不足, 资本税收控制能力较差的问题, 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减免税款, 而且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风险。因此企业在减税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理解好国家的相关政策。

3.3 财政税收科技投入的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科研所是国家现行资源配置体系下最大受益者, 中小型企业因政府对其投入的研发资金少, 一些企业本身对科研投入也缺乏兴趣、支撑和动力, 从而难以成为科研创新主体。政府对科技投入普遍存在着重视研发过程及结果, 而对结果转化为现实技术生产的能力和效益不够重视, 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发挥财政优惠政策的灵活性, 鼓励企业对民众使用的创新产品进行研发生产, 而且企业目前发展资金周转过程大, 研发时间成本高, 社会经济收益差等问题。

4 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

4.1 建立健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在税收政策方面大力整顿和调整战略方向, 健全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广度和深度, 使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享受到国家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 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如可以考虑在中小型企业的所得税方面加大费用扣除力度, 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在增值税及营业税方面, 也可增加一些扣除环节及项目, 缩小税基, 减轻企业负担。

4.2 建立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收益, 政府要在税收方面增加、细化优惠政策, 先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审查, 然后按照规定和标准给予中小企业财政税收的减免和减征。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 使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竞争的形式, 促进中小型企业不断地自主创新、勇于争先。对于盈利中小企业来说, 股东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占企业缴税总额的比重很大, 因此政府部门能否根据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对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调整股东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当降低适用优惠税率的准入门槛, 让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够享受优惠低税率的扶持;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减半征收优惠形成长期一贯政策, 增强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积极性。

4.3 完善个人所得税激励机制建设

我国财政税收优惠力度要不断扩大, 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中小企业员工个人收入, 加强人员的素质提升, 改善工作环境, 在减免或者减征税收时, 要设立一些奖金制度, 给予中小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一些工作动力, 建立完善的个人激励制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 按照一般公司的公司法规定, 超过50%即可获得对公司的占有权, 所以从一个戏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其实已经被中小企业所掌控。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必须进行针对中小企业进行创新, 以刺激中小企业继续蓬勃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灵.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9) :90-92.[1]张灵.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9) :90-92.

[2]李存周.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探讨[J].财政监督, 2011 (3) :70-72.[2]李存周.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探讨[J].财政监督, 2011 (3) :70-72.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10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很大进步,经济结构的主体框架得以有效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建设。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1.完善财政支出体制

开展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国库支付采用集中支付,提升了国库的优化空间;政府采购过程是在传统的方法基础上更加透明、公开。政府在社会服务和公共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这样既优化了支出结构,又增强了财务管理的成效,加快了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脚步。逐步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优化预算管理体制

完善预算体制改革,要从根本上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制度。开展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单一账户、收支两条线,在现有预算管理体制上,完善预算制度,提升预算监督体制效率,实现规范性运作。促进预算体制改革才能将预算体制上升一个高度,强有力的支持了社会主义税收制度。

3.实现税制的转型

首先,统一税收制度,使得企业展开公平竞争,优化平衡各种资源配置。其次,形成以增值税为主的新型税收体系,消费税与营业税作为补充,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税制替代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产品税制,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最后,建立分税制度办法,加强财务分配,增强财务管理主动性,发挥财政职能。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能够调节收入的平衡、改进资源的配置、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1.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减轻了企业负担,企业就有充足资金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实现了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3.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财政税收体制不完善

在财政税收体制中,政府收入体系没有包括非税收入,没有加入到财政税收体制的重要税种,所得税及增值税存在不合理性,没能促进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财政收入范围没有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当前政府的财政收入财力分配失衡。在分税机制划分中,中央与地方存在不合理性,分税制改革不彻底,不能清晰划分税种界限。

2.税收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比例较高,间接税较直接税比例高,造成较高的宏观税负。税收的不公平,造成偷税漏税较多,依法纳税人减少,计算纳税过程上存在一些漏洞需及时完善。

3.预算制度不完善

执行年初预算的单位较少,有些单位在年底集中花钱,造成财政收入的浪费,除此之外,不完善的预算内容,导致政府随意分配税收支出,造成信息不透明。另在财政预算阶段缺少周期预算,影响政府进一步规划财政发展,不利于宏观手段干预。

4.监督落实不到位

在体制改革中,一定要從监督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推动改革和创新。我国财政税收监督体系不完善,财政预算的监督单位及监督手段过于单一,不利于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媒体和审计部门的事后监督,处罚手段单一,没有震慑力。

四、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

1.改善支付环境,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要想实现支付规范化管理,就一定要结合支付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创新支付形式,在财力控制的前提下规范性发展,保证管理形式满足相关要求。支付管理要以资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实行科学管理,增强资金利用效率,合理配置税收资源。

2.科学制定财政税收收支范围

依据优化、服务原则,明确财税管理范围、税负比例,切实加快公共服务均衡化过程。明确责任和权力的财税管理,确保税管部门行使权利责任,扩大税收管理范围。此外,要结合实际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逐步将财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中。

3.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对于税务机关来说,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就是要明确国税与地税间的关联,确保彼此间的有效协调。在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下,各地都设置了国税与地税两套税收征管机关,因此,对政策出现不同理解时,彼此之间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共同探讨、合力解决问题,良好协调国税与地税的关系。

4.完善监督机制

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中,要加强建设预算监督机制,推动预算管理的创新和改革;要充分结合管理效率和资金运行,优化和创新管理模式,为财政税收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充分结合监督体系和预算管理,

为创新财政管理提供前提条件;要坚持科学合理和公正透明的原则,实现多元化监督。

五、结束语

在整个财政中,财政税收是一个重要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整个财政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财政税收体制,在新形势下,运用创新思维为其改革提供帮助,完善革新力度和支付制度,全面实施税收转型方案。

参考文献:

[1]申红.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模式创新与规范化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管理.2015.06.

[2]郭淼. 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认识与探究[J]. 工作研究与理论探讨.2013.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 篇11

我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由于创新活动中存在创新收益的外部性、创新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等问题,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1],限制了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为克服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政府必须运用政策手段,内在化科技创新活动的外部性,分担创新活动的风险,进而激励企业进行自主科技创新,而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拥有国内最丰富的高端科技研发和创新人才资源,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对新办和重点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增值税即征即退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入驻企业的房租补贴和优秀项目的相关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人才基地运行管理机构的资金、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保险进行财政补贴等。但这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是否真正促进了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投入,哪种形式的激励效应更好,则需要进行分析探讨。

2 文献综述

目前已有大量关于政府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影响的研究文献。

关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国内外学者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Bloom等[2]在控制了国家特征、世界经济波动以及其他政策性因素后研究发现,税收减免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实质性影响,10%的税收减免会导致1%左右的短期R&D额外投入和10%左右的长期R&D额外投入。Guellec等[3]利用17个OECD国家的数据研究认为,R&D支出对于税收的价格弹性为负,即税收优惠带来的研发成本降低显著促进了R&D支出的增加。许景婷等[4]对沪深两市上市的江苏省制造业及信息技术业企业进行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杨杨等[5]27-28采用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后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明显促进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且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越大,激励作用越明显。

而学术界对财政补贴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存在一定分歧。Clausen[6]根据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成功概率,将企业R&D分为“远离市场”和“接近市场”两种类型,利用挪威创新活动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财政补贴能够促进“远离市场”创新活动的R&D私人投资增加,但对“接近市场”的私人创新投入则具有“挤出效应”。Dundas等[7]基于1994—2002年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数据研究后认为,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活动比例的增加、新产品开发式创新活动和产品改进式创新活动等具有积极影响。王一卉[8]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从研发投入到实现创新绩效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政府投入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李思慧等[9]基于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认为,补贴类财政激励对企业总体创新投入的促进效果不显著。

在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以中关村为分析对象的研究多集中在政府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作用机制的理论探讨方面,而对不同政策的激励效果则缺乏实证分析,从而难以为政府选择出台更有效的扶持政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基于2011—2014年中关村企业微观数据,创新性地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作为分析工具,以是否获得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为处理因素,将企业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再利用企业基本特征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评估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并比较两种政策的有效性。不仅为研究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也可为决策制定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 方法模型

本文采用Rosenbaum等[10]提出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odel)分析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行为是否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激励作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是近年来在因果推断研究中倍受国外学术界推崇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医学、政策评价等领域,在国内政策评价领域已有一些应用,但在企业创新问题研究中非常少见。其基本思路是:先定义处理变量(即作为分析目标的影响因素,如各种政策、药物处理因素等)、结果变量(即处理变量的预期作用结果,如政策效果、药物效果等)及一组可观测的并对处理变量和结果变量均具有影响的协变量(又称混杂变量,即不作为分析重点但需加以控制的其他相关影响因素),计算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处理组或对照组的条件概率(倾向得分),再对处理组样本与对照组样本的倾向得分进行匹配,最后计算匹配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结果变量的均值及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the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for the treated,ATT)。由于匹配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实现了对混杂变量的控制,当两组样本的结果变量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时,说明处理变量对结果变量具有显著影响。

为考察两种政府扶持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净影响并进行政策有效性比较,本文研究中设置了两组处理组和对照组:一组的处理变量为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获得税收优惠(T1),另一组的处理变量为是否获得财政直接补贴(T2)。为测度两种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净效应,这里不考虑两种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交互影响,即不设置同时获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处理组,两组对照组样本均为未获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企业(T1=0且T2=0)。结果变量为企业自身的创新投入水平(Y)。混杂变量(X)为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特征和发展水平的一些变量组成,这些混杂因素不仅会影响企业是否获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也会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具体的研究步骤为:

第一步,利用混杂变量预测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获得税收优惠(T1)或财政补贴(T2)的倾向得分。常用的倾向得分计算模型主要有Logit回归、Probit回归、判别分析等,本文使用较为通用的Logit模型进行估计:

其中:为第i家企业的倾向得分值;T1和T2是处理变量,获得税收优惠则T1为1,否则为0,获得财政补贴则T2为1,否则为0;为累积分布函数;X为混杂变量,β为对应的参数向量。

第二步,根据倾向得分进行样本匹配并对匹配结果进行平衡性检验。先采用最近邻匹配(nearest matching)[11]、完全匹配(full matching)和遗传性匹配(genetic matching)[12]3种方法,在获得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的处理组企业与未获得这些政府扶持政策的对照组企业间进行样本匹配,再进行平衡性检验,考察匹配后两组样本的混杂变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无明显差异则说明通过了平衡性检验。

第三步,计算匹配后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在通过平衡性检验后,参考Becker等[13]的方法计算受处理的个体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即可得到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净影响。计算公式为:

其中:Y为结果变量,反映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创新投入水平;Y11i、Y21i和Y1i分别表示同一家企业在获得税收优惠、获得财政补贴和未获得两种政府支持情况下的结果变量。由于匹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实现了对混杂变量的控制,观察处理组和对照组结果变量的差异则能得知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行为是否会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产生激励作用,分析ATT1和ATT2的计算结果可对两种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比较。

第四步,进行敏感性检验。敏感性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计算倾向得分时是否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混杂变量,常用Rosenbaum界限的γ系数进行评价,若γ系数很大时(一般认为接近2),已有结论才变得不显著,则说明没有遗漏重要的混杂因素,应用倾向得分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合理的[14]。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与变量介绍

参考国外同类研究惯例,以3~4年为一个研究跨度。现采用2011—2014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园的支柱性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与信息行业的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为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

在两组处理变量中,税收优惠采用“减免税总额(万元)”指标表示,并将2011—2014年间获得税收优惠的企业设为处理组(T1=1),未获得税收优惠的企业设为对照组(T1=0);财政补贴用指标“补贴收入(万元)”表示,且将2011-2014年间获得财政补贴的企业设为处理组(T2=1),未获得补贴的企业设为对照组(T2=0)。由模型方法部分可知,T1=0和T2=0的对照组纳入的样本都是均未获得两种政策支持的企业,即两对照组样本相同。结果变量为企业自主创新投入,采用“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万元)”指标表示,记为Y,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投入可以衡量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5]26,从而测度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行为的影响。混杂变量,即可能同时影响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和创新投入,但不作为分析重点的其他控制因素,分别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考虑:(1)经营水平:政府在扶持企业时通常会侧重于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即“市场赢者”[15];(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通常被认为是企业获取政府资助的重要考察因素[16];(3)研发能力:从事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越多、研发能力越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创新扶持;(4)知识存量:通常认为企业累积的专利成果越多、企业的创新基础越好,越易获得政府优惠政策的青睐;(5)发展时间:新成立的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创新政策扶持,而成立时期较长的企业创新动力相对不足;(6)金融支持:融资能力越强的企业,企业的现金流越充足,企业进行R&D研究的能力和积极性也越高。具体选取的指标见表1所示。

考虑到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有时滞性[17,18],将分析涉及的混杂变量和结果变量取4年均值,以反映企业在2011—2014年间的综合水平。建模前对所有连续变量按1%的标准进行缩尾处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最终T1=1处理组样本数为875,T2=1处理组样本数为384,T1=0和T2=0对照组的样本数均为2 243。

4.2 模型结果

4.2.1 税收优惠与企业自主创新投入

为保证倾向得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先利用不同混杂因素分别建立Logit回归模型(见表2),再根据AIC越小模型拟合越好的准则,选择AIC最小的模型3作为匹配模型。模型3显示,总收入越高、R&D活动人员越多、知识资本存量越充足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概率越大,且研发能力与知识存量的交互作用对企业获得税收优惠也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企业规模和发展时间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影响系数为负,这说明规模越小、发展时间越短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概率越大。

注:1)括号内为T统计值;2)***、**和*分别表示在0.001、0.01和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由模型3计算出倾向得分后,分别利用最近邻匹配、完全匹配和遗传性匹配3种方法进行样本匹配和平衡性检验。由于遗传性匹配的平衡性检验效果最好,故将其确定为最终匹配方法,具体结果分别见表3和图1所示。表3显示,匹配前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各混杂因素差异明显,t检验表明两组样本的混杂变量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匹配后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小,且t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各混杂变量的差异不显著,通过了平衡性检验。图1显示,匹配前(图1a)两组样本倾向得分的密度函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匹配后(图1b)对照组的概率密度曲线趋近于处理组,这说明模型匹配效果良好,为匹配后结果变量的比较提供了保障。

对匹配后样本的自主创新投入水平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匹配后处理组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均值为814.2万元,而对照组企业为474.3万元,t值为-4.9,在0.01显著性水平下两者差异显著;利用R软件包Zelig[19]计算得到的处理组样本的平均处理效应值(ATT)为263.5万元,即在基本特征相似的情况下,获得税收优惠的企业比没有获得税收优惠的企业在自主研发活动中平均多投入了263.5万元。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4.2.2 财政补贴与企业自主创新投入

经运算,可得到以财政补贴作为处理变量的4个Logit模型(见表4)。根据AIC最小准则,模型4最优。模型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知识资本越充足的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机会越大;企业规模的估计系数为负,说明规模越小的企业获得政府补贴资助的概率越高,而发展时间的长短对企业是否容易获得财政补贴无显著影响。

注:1)括号内为T统计值;2)***、**和*分别表示在0.001、0.01和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根据模型计算出的倾向得分值分别使用3种匹配方法进行样本匹配和平衡性检验,结果分别如表5和图2所示。结果显示遗传性匹配效果最好,确定为最终匹配方法。表5表明,匹配后样本组和处理组的均值差异相较于匹配前大大缩小;t检验的p值也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除Age变量在匹配前差异已不显著,两组之间其他协变量的差异由匹配前的显著变为不显著,通过了平衡性检验。由图2可以看出,匹配前(图2a)对照组与处理组的概率密度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而匹配后(图2b)两者概率密度分布几乎一致,可见模型的匹配效果很好。

对匹配后的处理组和样本组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处理组自主研发投入的均值为341.5万元,对照组为284.5万元,t值为-1.42,p值为0.29,因此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两者差异不显著,说明财政补贴政策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计算得到财政补贴处理的ATT为28.3万元,说明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总体创新投入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效果一般。

对分别以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作为处理变量的得分匹配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两者的系数分别在2.3和2.8时,上述结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变得不显著,意味着建立模型时没有遗漏重要的混杂因素,证明了已有实证结论的可靠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通过建立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倾向得分模型,为测度政府创新支持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主要结论包括:

(1)经营状况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知识资本存量越充足、规模越小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概率越大;成立时间越短的高新技术企业越容易获得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一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获得财政补贴没有显著影响。

(2)以税收优惠为处理因素的ATT计算结果为263.5万元,而以财政补贴为处理因素的ATT计算结果为28.3万元,说明税收优惠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财政补贴对企业总体的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与税收优惠相比,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不明显。这可以理解为税收优惠更多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配置资源,具有透明、平等、自主等特点,能较好地激发企业选择自主创新的热情;而对于一部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直接补贴虽然减轻了研发负担,但对自主创新投入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在解决市场失灵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政策失灵。

(3)税收优惠政策因有税收制度保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企业根据政策制定最优化的策略,将与创新投入相关的税收减免转化为公司生产经营的一部分,市场化效率较高;但对于处于营业初期的企业,由于纳税义务较小,同时受资金的约束性较强,财政直接补贴可发挥更大的创新激励作用。

(4)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各有优势和不足,可综合考虑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特征和发展阶段等因素,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达到动态最优的激励效果。

5.2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将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激励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主要政策工具。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研发群体实行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降低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本,增强其抵御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如针对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和经营中面临的困难,政府可通过为中小企业设置更高的加速折旧率和R&D费用扣除率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

(2)财政直接补贴具有作用迅速快捷的特点,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可以作为辅助的政策工具。在短期内提供资金支持,有效鼓励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投入。同时加强企业监管力度,对弄虚作假以骗取补助的相关企业给予惩罚,确保财政补贴政策的公平、公正性。

(3)制定财税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应注重人才激励和培养。技能熟练、专业知识丰富的创新型人才是推进自主创新的根本,应针对具有突出贡献的研发、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激励或者补贴奖励,通过汇聚高端研发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示范区企业的创新能力。

摘要: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状况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知识资本越充足、规模越小的企业越易获得这两种政策扶持;成立时间越短的企业越易获得税收优惠,但这一因素对获得政府补贴无显著影响;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财政补贴对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与税收优惠相比效果不明显,在解决市场失灵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政策失灵。

上一篇:传统医学美学研究下一篇:党建检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