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精选5篇)
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 篇1
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
按照《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将在原有法律(注:“澳门原有法律”是指澳门在1976年以后按《澳门组织章程》由立法会和总督颁布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文件在不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或未经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作出修改的条件下,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继续有效。)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保持财政独立,财政收入全部由澳门特别行政区自行支配,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参照原在澳门实行的低税政策,自行立法规定税种、税率、税收宽免和其他税务事项。因此,研究澳门现行的财税法制,对掌握未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财税运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澳门财政法律制度
澳门财政预算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澳门组织章程》、《澳门财政预算纲要法》、《自治机构财政制度》和《市政厅财政制度》等。
澳门以公历年为预算年度,一个预算年度始于公历1月1日,终于公历12月31日。财政预算为单一预算,在“预算平衡表”里集中反映预算收支,但同时也吸收了复式预算的优点,把收支按性质是否相同予以对应和区别,使澳门的预算平衡表容易从总体上把握,便于监督机构进行监督。
在澳门,法定的预算编制文件称为总预算,总预算由统一预算、地方预算和自治机构预算组成。统一预算即澳门政府预算;地方预算指澳门市政厅和海岛市政厅的财政预算;自治机构预算是社会保障基金、退休基金及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等自治机构的预算。
澳门财政预算编制程序从澳门总督发布总预算编制批示开始,一般安排在财政年度的下半年,可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编制的研究及准备。澳门财政预算编制的研究及准备由财政司会同经济司、统计暨普查司及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在社会暨预算政务司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公共部门上报新财政年度工作计划及开支提案。总预算涉及的各个部门根据财政司的报表和要求,提交所需资料及有关解释。
3.各级预算通过财政司汇总协调。财政司必须根据澳督施政方针草案、各部门的开支提案、投资发展计划纲要以及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对新财政年度收入规模的预算,拟定新财政年度的总预算。
4.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效果审议。财政司向立法会提交总预算草案前,必须检讨财政形势,并对各级预算的综合平衡效果作出测定。
财政预算执行的管理机关主要是财政司,但在部分项目上,由财政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完成,如博彩监察暨协调司参与博彩税的征管;经济司和贸易投资促进局参与有关投资或生产技术促进方面的税务鼓励评估;部分商业银行及储金局参与税款收集和预算资金拨付或信贷;货币暨汇总监理署主要参与涉及预算收支的资金运作项目的管理,等等。
从上述制度可以看出,澳门的财政预算的运转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澳门财政仍带有一些殖民主义色彩。比如,澳门政府的中上层官员均为葡萄牙人,他们享受很高的薪俸及福利待遇。“澳门总督的年薪高达42万澳门元,比葡萄牙总统的年薪还高”;(注:王叔文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年2月版,第335~336页。)澳门公共工程的建设优先给予葡资公司;文化教育经费中中文学校所占份额也很小等。
特别是在近几年,澳门政府的“夕阳心态”十分明显。“澳门政府的财政自1949年至1990年间,除1953年外,每年都有盈余,但是近几年来,澳门政府财政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近几年都出现财政赤字,以历年的盈余拨充抵补,使财政盈余大大减少”。(注:王叔文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2 月版,第335页。)其次是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与官员薪俸。因此, 澳门政府这种开支与收入不匹配的做法应引起注意,有关部门应敦促澳门政府每月公布库存余额,在发生重大预算变动时应向立法会咨询。还应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关于澳门财政预算草案编制问题的意见,做好该年度的财政预算草案。
二、澳门税收法律制度
澳门的税收法律法规,经系统编订过的占绝大部分,如经修订后的第91/93m号法律《职业税章程》、第15/77/m 号法律《营业税规章》、第1/86m号法律《工业政策范围内税务鼓励》、第41/90/m 号法令《固定资产重置与摊折之税务规则》,等等。
除此以外,有关税收的规定,特别是税收鼓励与税收惩罚则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当中。
专营税(或称专利税),是澳门税制当中极为特别的一类,是澳门政府向经特别获准经营博彩业和公用事业的公司、社团所征的税。在澳门,对于专营税并无系统的税收法律、法规,而是通过专营公司、社团同政府签订专营合约来具体规定。
下面就澳门的现行税制作一简略介绍。
1.职业税 澳门职业税是以工作收益(劳动所得)为课征对象的一种直接税。工作收益是一切契约性的或非契约性的、金钱的或实物的、固定的或偶然的、定期的或额外的报酬的总和,但不包括医疗费、药费、住院费、补助、抚恤金、退休金、残疾金、遗属赡养金或其他类似的补助。
在澳门,职业税的纳税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在澳门从事由他人负担支付薪酬的营业活动的人;第二组为在澳门从事自付薪酬且以科研、艺术或技术为特征的营业活动的人。
职业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起征点为全年收益7万澳门元, 应税收入从7万至28万澳门元分为五档适用累进税率,税率从10%至14%。 应税收入达到28万澳门元以上按固定税率15%课征。年满65岁以上或经证实长期伤残程度等于或高于60%以上的工人,其职业税的特殊起征点为9.8万澳门元。
2.营业税 在澳门经营工业、商业或者任何其他工商业性质活动的个人或团体,均须缴纳营业税。澳门营业税的课征对象不是营业活动的收入或利润,而是每一个营业机构缴付的固定数额的税款,因此可被视为营业机构注册税。
营业税的征收涉及七个部分29类80种363个行业。 具体税额为:货物代售及代理业、进出口业1500澳门元;酒店业、保险及再保险公司、房产代理、住宅物业、未列明的不动产活动500澳门元;交通运输业150澳门元;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及其他银行8万澳门元; 银行代理及办事处2万澳门元;离岸银行18万澳门元;其他行业均为300澳门元。
3.房屋税 澳门的房屋税是对澳门市区房屋收益征收的税。市区房屋收益是指在发生租赁关系时的租金,及无租赁关系时使用人所取得的或可能取得的经济利益。在计征房屋税时,可扣除10%作为保养维修费用。
如果房屋租金额是在1985年7月1日后通过直接评估确定的,税率为10%;对其他取得租金收益的房屋,税率为16%。
4.所得补充税 所得补充税又被称为纯利税,是对个人或团体(不论其住所或总部所在地为何处)在澳门所取得的总收益课征的税。其中,个人总收益是指个人工商业活动收益和工资收益的总和减去有关负担后的所得;团体总收益是工商业活动全年经营所得的纯利。个人总收益和团体总收益均不包括房屋收益。
当纳税人为个人时可享受的扣除有:全年免税额1.2万澳门元、 从事服务职业所得收益的20%;纳税人应纳的营业税额;对居住在澳门的家属的全年负担额(配偶6000澳门元;未满26岁,在澳门境外攻读且无助学金的子女6000澳门元)。
澳门所得补充税采用累进税率,从起征点1.2万到30万分16 个等级,分别适用2%到15%的累进税率。应税收益达30万澳门元以上者, 适用15%的统一税率。
5.物业转移税 澳门物业转移税的课征对象是位于澳门地区的不动产的有偿转让。在缔结契约转让不动产时,纳税人为不动产的受让人;在交换、拍卖与司法裁定转让中,物业转移税由各参与方分担。物业转移税的税率视不动产所在地段而异。位于澳门市政厅管辖范围之内的适用6%的税率;位于海岛市政厅管辖范围之内的税率为4%。
6.遗产与赠与税 澳门遗产与赠与税(亦称财产无偿转让税),是对位于或存在于澳门的财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所有权无偿转让时征收的税。其税率为差额税率,因应税客体的价值和受益人的身份而异。纳税人为所有在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或遗赠中获得财产转让的人。
7.车辆使用牌照税 澳门车辆使用牌照税的课税对象为在澳门地区根据法律规定使用发给执照、注册或登记的车辆(包括机动车辆及工业机械)。车辆使用牌照税以车辆的所有人为纳税人,包括取得车辆执照、注册及登记的人,以及融资租赁中的承租人。
澳门车辆使用牌照税采用定额税率,按年计征,根据车辆种类不同,税额从350澳门元至4500澳门元。但对于工业机械总重量不超过10 吨的,固定税额为1500澳门元;超过10吨的,以2.5吨为单位, 每超过一单位征收200澳门元。
8.消费税 澳门消费税以三组22项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为课税对象。这三组产品分别是:酒类及其他含酒精饮料、烟草、其他产品(包括水泥、汽油等)。纳税人为进口和生产应税产品的个人和团体。消费税的征收采用从量征收与从价征收两种形式。由于澳门整体税率较低,对进口产品并不征收进口关税,所以澳门的消费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是较低的。
9.旅游税 澳门旅游税的课税对象为酒店及同类场所、健身房、桑拿浴室、按摩院和卡拉ok场所在其特定活动范围内提供的服务。纳税人是提供应税服务的个人或团体,税率为其所提供应税服务价格的5%。
10.离境税 澳门离境税类似于祖国大陆收取的“机场建设费”,但不只限于飞机乘客。1993年,澳门颁布第68/93/m号法令规定, 将每位从澳门前往外地(祖国大陆除外)的乘客运输凭证应付离境税20澳门元上调至22澳门元。(注:据澳门华侨报社专访,目前,澳门码头离境税为26澳门元,机场离境税为130澳门元。载于《华侨报》, 《彭彼得陈述各业救市建议》,7月7日,第1张第1版。)税款由经营从澳门前往外地乘客运输的个人或团体在发售客票时征收,于次月10日前连同凭单一起交公钞局缴纳处。
11.印花税 澳门印花税的课税对象是公民之间、 公民与政府之间在特定经济活动中所书立、领受的证书、文件。凡书立、领受应税项目的个人或团体都是澳门印花税的纳税人。例如,执照印花税纳税人是执照的领受人;合同印花税的纳税人是合同签署人;赋税印花税纳税人是该税赋的纳税人。但租赁印花税向业主征收,交通印花税向旅客征收。
澳门印花税采用比例税率,各种印花税税率因经济活动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执照印花税税率为执照费的10%;表演印花税税率为票价的10%;银行印花税税率为资金管理收益的1%; 租赁印花税税率是总租金的.5%。
12.专营税 澳门专营税分为博彩专营税和公用事业(包括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专营税两种,其中博彩专营税在澳门财政和税收当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澳门政府年度总预算收入96亿澳门元中,有57~58%是来自于博彩税收。
以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同澳门政府签订的《专营合约》为例,1983年1月1日到1986年12月31日,博彩专营税税率为专营公司总收入的25%。从1987年到1991年,每年税率上升一个百分点,1987年为总收入的26%,1991年征税达总收入的30%。
除缴纳博彩专营税外,该专营公司还必须保证港澳间至少有三艘普通船只(每周30班)和九艘气垫船(每日84班),每年最少的客运量为1000万人次;负责疏浚航道及停泊区;将船只交政府船坞维修;致力于外港填海区建设工程;在台山建造足够的住宅,免费供给外港填海区的拆迁家庭;建造五幢共个单位的廉价房,以低于市价25%的价格出售给政府;负担旅游司用来促进澳门旅游业发展的费用等税外财政支持。
三、澳门税收法律制度的特点
尽管澳门地域狭小,税制简单,但其税收法律制度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
1.立法技术高 从总体上讲,澳门税法承袭大陆法系,法规规定细致,行文简洁。在正文之前通常有关于该税的说明,阐明设立、修订或废除该税的意图,以及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税法条文前的小标题为检索和把握法律基本内容提供了有力帮助。每部税收法律、法规都有关于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豁免与优惠、纳税程序、罚则、对纳税人的保障(即申驳及上诉)等规定,尤其是程序部分规定较详细,占整部法律、法规的大半以上。尽管横向来看,税法整体之间重复较多,但这也是法律完整性的要求。
2.专营税地位突出 前已述及,专营税作为澳门特有的税种,在整个财政税收体系中举足轻重,尤其是博彩特别税对澳门经济发展关系重大。旅游博彩业的发展,直接为澳门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间接地看,旅游博彩业的发展又加快了澳门交通运输业、建筑房产业、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提高了澳门的对外影响。
12月31日博彩专营合约期将届满,博彩业究竟以何种方式发展下去,如何对其进行监管才能使澳门居民免受其害,都是中葡联络小组所关注的问题。在7月23 日新的博彩专营合约签署前后双方就开始对专营合约进行讨论,希望不断完善博彩专营制度。《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亦作了前瞻性规定:专营税由法律另外规定。可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之后,新的特区政府在有关这些问题的做法上肯定将作改进。
3.低税运作 澳门低税的思想渊源是葡萄牙的“轻税富民”思想。在澳门,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但从这个分类角度来看,职业税、所得补充税、房屋税中针对个人的可被视为个人所得税;所得补充税中针对团休的,可被视为企业所得税。这种分类征收的特点是对
不同税源课征不同的税,为了避免因为税法规定粗疏造成对个人的各种收益划分不清,导致对纳税人同一税源重复征税,澳门税法对课税对象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另外,澳门低税的特点还表现在税率低、累进幅度小、豁免和优惠的范围广等方面。
4.税收所具有的调节作用 长期以来,澳门一直享有“东方赌城”之称,博彩业在整个经济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澳门之所以能够发展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共存的局面,是澳门政府早在60年代就开始注意产业调整的结果。为鼓励澳门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澳门特别颁布了《工业政策范围内税务鼓励》、《兴建旅游设施之税务鼓励》等文件。
在市政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上,有关法律和法令也规定了相关的税收制度。这些税收制度可以分为鼓励类与惩罚类两种,它们对澳门社会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其中,鼓励类的税制安排有:①在《公众停车场税务优惠》中,为了改善道路交通情况及增加停车泊位,规定对将现有大厦的停泊车辆地方交由有关楼宇管理,或专门成立的公司管理,或澳门泊车公司管理的,免缴房屋税。②在《建筑障碍的消除》中,利用税收优惠引导设计者和建筑负责人更多地考虑残疾人的利益,对依法设计并建造的有利于残疾人的设施及楼宇,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③在《建筑、景色及文化财产的保护》中,为保护澳门的文化财产,减少政府负担,规定了多方面的税收优惠鼓励个人和团体对文化遗产进行维修和复原。④在《经济房屋法》中,为改善澳门居民的居住条件,使中等收入的居民能够负担房价,税收优惠被用于鼓励政府、教会、公益团体、房屋合作社、公共服务专营公司等机构企业建造供居住用、设施良好、租金和售价受法律限制的楼宇。
惩罚类的规定见于《建筑物强制性预留车位制度》中,对于场地不适合用作停车场或市政规划禁止在建筑物内设停车场的,只有经过总督特别批准,并需缴纳一项特别税才能免去在建筑物内设停车泊位的义务。
5.采用属地原则征税 对于个人和团体,不论其住所或总部位于何处,澳门所得补充税以其在澳门取得的总收益为课税对象。对于个人的工作收入,不论是澳门居民与否,也不论其收入来源于何处,只要是在澳门工作取得薪酬,均需缴纳职业税,这都是属地原则的体现。因此,在该个人和团体同时受制于另一采用属人原则国家或地区税法约束的时候,就会产生双重征税问题。
考察澳门有关的税法,未发现有关抵免或饶让的制度,并且澳门迄今尚未与任何外国或地区签署税务协定以避免双重征税。(注:肖蔚云主编:《澳门现行法规汇编(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4月第1版,第4页。)所以,从理论上讲,无论是对个人所得,还是团体所得,均无避免双重征税的法律依据。因此有学者指出,“在实际运作时,在澳门以外已完成的付税通常可作为费用在可征税收益中扣除”。(注:肖蔚云主编:《澳门现行法规汇编(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4月第1版,第4页。 )但这种通常性的作法是否一定具有法律约束力还值得商榷。因此,在澳门过渡期法律本地化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澳门与外国和其他地区缔结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的可行性。
余先予 刘瑞芳
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财政税收制度 篇2
关键词:财政税收制度;费大于税;税收分级;税收分权
中图分类号: F81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52-2
0 引言
任何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均需要财政税收制度予以支持,合理的、科学的财政税收制度能够为国家的财政税收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促使财政税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就我国的财政税收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对“费大于税”现象予以了重视,并且建设并实施了财政税收制度,但是仍旧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之处,以弥补财政税收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主要对进一步完善中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希望能够为新时代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提供有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费大于税”的内涵阐述
财政税收收入仅属于政府机构收入的一部分,属于规范性收入,除此之外亦存在着部分非规范性的资金来源以支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和支出。规范性的财政税收基本上来源于企业,属于企业负担的一部分,而非规范性的政府财政收入亦出自企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非规范性的财政收入包括基金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民收取的乡统筹和村提留等。可以说,政府通过多种收费渠道所获取的收入规模,与规范的财政税收收入相比较而言,份额明显偏多,即出现了严重的“费大于税”现象。
2 “费大于税”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便主要致力于经济建设,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扩大基础建设等方面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难以顺利扩大税收,各级政府采取了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法,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却出现了典型的办事模式,即在财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收费弥补。其次,事权、财权的分权使得我国各级政府均看到了局部利益,在发展经济时均比较重视通过多渠道的筹资获取更大的事权,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而中央政府进行事权、财权分散时,对自身的资金分配能力相应地降低,加之转移支付机制的不完善,出现了资金分配不均的情况。由此,部分地方政府开始“自力更生”,不断扩大预算外的税收强化自身地位。最后,我国的财政税收体质不完善、不合理。中央税税种比较单一,搭配亦不恰当,整个税收体系的覆盖面积严重不足,不能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做出有效调解,而税种、税目、税率等亦缺少科学的改善。
3 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重要性
由于良好的财政税收制度能够促使政府充分地发挥其职能,能够对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资金基础保障,推动各级政府的多项治理工作获得充足资金支持并顺利开展,因而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形势对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做出完善。可以说,国家的财政制度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政府服务职能能否良好发挥具有重大影响。各级政府若要有效控制与管理财政税收,便必须通过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予以规范,以便对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避免政府在管理财政收入时出现严重的以违法违规行为,有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进步。另外一方面,当前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政府职能亦随之而出现了一定改变,只有对税收财政更加合理的优化利用,减少资金浪费,方能够促使政府职能在新形势下顺利转型。由此可见,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4 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建议
4.1 完善财政税收分级与分权制度
财政税收分级和主要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在事权、税权以及支出责任方面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划分,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属于我国比较创新的一种财政税收体质,能够促使各级政府均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积极性[1]。财政税收分级与分权制度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言比较适合,能够保证我国财政税收支出与收入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我国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的分级与分权制度。第一,中央政府必须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财政事权,促使地方能付能够对于地方税种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税收减免和立法。第二,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之间要能够对财政税收做出合理的划分,前提则是必须要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税收能够稳步上升。第三,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既要能够合理地划分财政税收支出比例,又要对部分财政支出直接负责,目的在于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从整体上保证财政税收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2 加强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制定
税负主要是指实际上能够计缴的税款占相对应的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时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或者营业税税负,亦可以是本年度所上交所有税款总计的总体税负[2]。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必须要与主体税种相符合,要与税负水平相适宜,且要能够遵循税负结构合理的原则。我国在加强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制定时,首先要能够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社会进步状态等做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并且将税收体质以外的收入取消,以便加强对政府性税收收入的规范控制力度,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与此同时,我国可以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税种,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做出约束,强化全体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个人所得税,我姑需要加快改革步伐,降低征税七点,实行分类扣除,以减轻个人纳税压力。
4.3 建设规范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多存在的,能够将财政税收能力差异作为基础的,将实现各个地方工作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作为主旨的一种财政平衡与财政资金转移制度。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当中,缺少规范行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不利于保证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控制与管理质量,各级政府的财政税收管理职能难以良好发挥,在具体的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定漏洞。现有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不完善,缺少与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相关的内容,较易出现违规支出的财政行为;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缺少合理性,存在着部分应该已经被取消的地方保护政策,且仍旧以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为主,缺少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为此,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建设规范性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我国可以对财政转移支付做出明确的规范,在每一项财政支付过程中均予以严格的监管,加强监管的效力,必要时应该恰当调解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实现均等化,由此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平性与服务性。
4.4 提升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与财政税收制度完善同时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推动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为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素质,尤其要求具有高素质和高专业能力。在此方面,可以增强对当前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促使全员逐渐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专业知识技能。在培训当中树立现代化的财政税收管理观念。同时,亦要重视对优秀的财政税收管理人才进行培养与选拔,使其能够充分的掌握管理知识、法律基础、现代化技术,凭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保障财政税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促使财政税收制度得以顺利完善。
5 结论
综上所述,财政税收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均具有重要保障意义,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我国各级政府职能亦在出现转变,因而财政税收制度亦要与时俱进的做出完善。当前,我国仍旧致力于改变“费大于税”的现象,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对此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此,我国可以完善财政税收分级与分权制度,加强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制定,建设规范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素质,从整体上保障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实施,促使各级政府均能够更加科学的管理财政税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王道树.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12,05(09):18-26.
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 篇3
(一)加强预算法律监督,避免公共财政的不必要扩张
公共财政的行为目标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公共需要。因此,公共财政必须最大限度地实行民主决策,充分接受民主监督。否则,如果缺乏信息透明与有效地监督,将使得公共财政规模并不由可供使用的资金数量来确定,而只会在事后通过筹集资金的方式去满足一项前定的公共开支所需要的资金,这将会造成公共服务的恶性扩张,超出了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而进入了那些本可以由市场提供服务的领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而造成了经济效率的下降。因此立法实践上,应完善预算法律制度,将预算编制、审议、通过、执行以及预算收支违规后的问责,每一步都应该向社会公开,处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受控在严密的法律规范之中。充分考虑税收的收入状况,防止行政机关铺张浪费,避免公共财政的不必要扩张。
(二)赋税的分担应维护经济自由,减少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扭曲
哈耶克认为,税收的征收涉及对公民财产的强制,所以它必须符合根据立法议会所制定的一般性规则,不得对公民的确获保障的私域构成侵犯。即税收不应对生产者自由过分的干预,而造成对经济激励机制运作的妨碍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扭曲,挫伤企业家的生产积极性,并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因此,在税法的制度构建上,赋税的分担应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避免整体税收的过度累进性对资源配置信号造成的扭曲效果,实现经济的效率,以做大经济产出的蛋糕,实现更高程度的公平与效率。
四、小结
综上所述,哈耶克的法律理论,立基于进化论理性主义哲学认识论,将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界分为维护市场经济自生自发秩序的内部规则与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外部规则,并且在现代的国家里,由于两类规则的立法权力被归于了统一立法机关行使,故而外部规则在逐渐的替代者内部规则。()在此基础上,哈耶克认为财政法律制度兼含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其中,立法机关授权政府支出的财政法属于内部规则,而确定税负的具体分担方式的税法则属于外部规则。而在西方现行的财政制度体系内,两类法律已被混淆。这一局面进而造成市场主体的自由受到了来自公权力的侵犯,并最终阻碍了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哈耶克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在于通过确立一种全新宪政制度,将财政立法权分立给两个不同的立法机关行使。
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 篇4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
引言:财政税收是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税收制度更是保证财政和税收工作正常展开的基础。目前,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制约,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我国要适当的调整财政税收制度,在不影响财政税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确保中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不合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一直在对财政税收的政策进行不断的改进与调整,但依旧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是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大型企业纳税较多,中小型企业纳税相对较少,但即使是这样,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相对较少的纳税也是会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因此,目前的税收政策并没有取得应该有的成效,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严重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
(二)税收政策不健全
现如今,即使我国在严抓税收政策的情况下,偷税漏税的状况依旧层出不穷,这说明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依旧不是很健全,还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些问题都在严重的影响着我国的财政税收[1]。例如发票政策在我国很早就实行了,国家通过发票进行收税,但是很多企业就在使用这个政策的漏洞,利用政策不健全的问题,将发票用在私人的消费报销上,以及制作虚假发票,种种方法的产生均因为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不健全。除此之外,财政税收政策的不健全还使得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不稳定,无法扩大规模,一直在中小型企业上徘徊,相对于其他企业,竞争力低下,种种因素均制约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法律法规不适合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够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许多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些税收政策甚至反而制约了其发展[2]。限于企业的规模,虽然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它们,这些税收仍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它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四)税收管理体系不科学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我国在财政税收上的一些缺陷,那就是财政税收的不科学性。不科学的财政税收政策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道巨大的门槛。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财政税收体系反而成为了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而且由于落后的财政税收体系,有关部门在税收的时候没有针对企业的不同的发展给予不同的政策,这就使得在税收的时候给中小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二、财政税收的创新政策
(一)针对中小企业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对于不同的企业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政策,针对中小型企业我们应该制定完全符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的政策,建立符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优惠税收政策,保证中小型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加大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而且在中小型企业发展之后,在盈利之后还可以进行一定的政策奖励,将直接的优惠模式转变为间接的优惠模式,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给予一定的方便,对于科学技术型企业,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再生产和销售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有效的推动中小型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制定适合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保证中小型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国家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有关部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状况,制定可以推动其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对中小型企业的收税标准,单独颁发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除此之外,国家可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收税方法,以此保证财政工作的正常进行,大力支持财政工作,科学调整税收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开设绿色通道,从多方面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进行推动。
(三)培养专业的收税管理人员
新的税收政策需要专业化的税收人员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将新的法律法规完全的、一丝不苟的落实到实处,不会在中间偷工减料。所以专业的税收管理人员才能真正的帮助中小型企业走上发展之路[3]。反之,如果缺乏专业的税收管理人员,即使再合理的法律法规,没有人去实施也是形同摆设,没有办法真正的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出困境,更别提让其发展。所以针对新的法律法规,一定要加强税收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灵活调整税率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要灵活的调整税率,对于不同的企业要灵活的调整税率,从而减小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负担,是中小型企业真正的不如稳定发展的阶段,凸显出其真正的价值。灵活的调整税率,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税率必然会成为我国未来税收的主要方向,因此不论对于在工业型企业还是科技型企业,我们在对待的时候都要一视同仁,降低标准,尽可能的给予方便。对于信誉好的企业,国家在扶持的力度上可以相应加大,以此为其他企业做出标榜,激励中小型企业的积极稳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信心和活力。
结语:总而言之,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国家一定要加快对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不影响正常税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帮助中小型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美华. 加快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06)
[2]田怡.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3(29)
略论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篇5
摘 要 无效合同制度的宗旨在于对严重违背法律价值取向的当事人意志予以否定,使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因此,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便应溯及地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56条)。唯对于己经部分或已经履行的以无形给付为特征的继续性合同例如雇工合同,租赁合同等,无效的溯及力可能导致给付人无偿付出或难以客观计算给付人的给付等复杂后果。为此,在此情形宜令无效后果向后发生。
关键词 合同无效 后果
合同中的纠纷解决条款,仅指向可能出现的包括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纠纷在内的各种纠纷,既为必要也与合同的其他部分相对独立,实际上相当于当事人另行订立的一个合同。故此种条款本身不因合同的无效而无效(合同法第57条)。须注意的是,所谓“不影响”仅指此类条款不会由于合同无效的原因而无效,并非说凡是纠纷解决条款全部有效,纠纷解决条款是否有效需要单独认定。例如,当事人约定排斥司法权,规定合同出现纠纷时,提交某人处理,任何一方不得提起诉讼。即使合同本身有效,此纠纷解决条款也属无效。
此外,合同部分无效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说明其他部分具有可以独立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故也不为无效(合同法第56条)。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因合同而取得的利益和负担的不利益便丧失法律上的依据,因此法律上还需将此利益进行平衡。以合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分述如下:
1.对合同尚未履行部分,当事人不得请求履行,另一方也无需履行。若当事人仍然为履行则如何?对此,若履行行为本身触犯其他法律,则依据该法追究其责任;若其他法律并无规定,则即使禁止履行实际上也无法操作,视为赠与,使履行人丧失返还请求权。
2.在合同已经履行部分,当事人对因合同取得的财产负有返还义务为应有之意。作为变通,对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折价补偿(合同法58条)。此种财产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依情况和财产性质不同宜分为原物返还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请求权两种,分别适用返还原物和不当得利有关规定。就返还财产而言,与我国不同,作为例外,各国大都规定对不道德和严重违法等特定情形下的无效合同,不允许请求返还财产。法国学者认为,该做法将先履行的一方置于相当不安全的处境:对方可能在保有既得的给付的同时文拒绝履行交付约定的财产的义务。故谁都不愿意就无效合同为先履行,这实际上促使了当事人不去遵守自己缔结的不道德和严重违法的合同。
3.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第58条)。当事人可能因为合同被认定无效而遭受经济损失。而合同无效则可能归因于一方或双方的过错,故损失与过错之间存在因果关联,规定当事人依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并无不当。通说认为此种赔偿责任系缔约过失责任,乃基于信赖利益损害产生且赔偿不得超过履行利益。
4.对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民法通则》第61条第二款规定“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而对“双方取得的财产”司法解释认为包括“实际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学者评论上述规定体现了“对不法行为人的制裁”。大有褒扬之意。追缴体现了制裁自无疑问,但笔者以为其是否妥当不无疑问。首先,追缴的理由显然主要不是因为损害了国家或集体利益而在于恶意串通,同样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而未通过恶意串通方式的合同就没有规定追缴的后果。固然,恶意串通表现了当事人具有主观恶性,但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当事人的主观恶性还表现在其他多种形式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以及一方当事人单独具有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恶意之中。舍其他形式而单独制裁恶意串通这一种,似乎并无令人信服的理由。第二,依据上述追缴规定,对支付财产对价获得非财产利益的一方當事人并无适用追缴的余地。因此对此种当事人而言,合同无效的实际后果与合同有效并无区别。这又违背制裁恶意串通的宗旨,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第三,对进行财产交易的当事人而言,即使并未实际取得相应财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没有约定取得的财产(此系其合同利益之所在),故此时的追缴实质上相当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在损害第三人利益场合,若合同尚未履行,则第三人并无实际损害而无由返还,表现的尤其明显。)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属于公法上的制裁,在私法之中掺入公法制裁,如此混淆公私法是否妥当本身就大成疑问。依笔者的阅读范围,也未发现国外有类似立法例。第四,如果说追缴归国家所有可以说是行政处罚的话,那么,收缴归集体所有则无从作此解释。对照第三人之“返还”待遇,“归集体所有”显然表明即使集体实际上尚未遭受损失也可以获得该追缴的财产,这是否意味着集体可获得本应只为国家独享的罚款的财产的呢?可见,民法通则的上述“追缴”即使是我国特色,这个特色也并不可取。第五,由于实践中追缴所得的财产很大部分会返还经办法院,也大大增加了法院受利益驱动而人为地将可以不认定无效的合同认定为无效的可能性。
对上述规定,合同法第59条作了部分修改,规定“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其修改之处有二:删除了“应当追缴”字样和将“收归集体所有”改为“返还集体”,这意味着集体若没有实际损失就无需“返还”。上述修改虽然消除了民法通则61条规定的部分矛盾,但其他问题仍然存在。以笔者之见,若认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果真严重到需要进行公法制裁,那么完全可以在公法上规定罚款或没收而由相应行政机关来执行,在民法中作此规定只会引起混乱。
参考文献:
[1]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推荐阅读:
略论宋代厢坊制度09-02
略论《荀子》修辞艺术的突出特色10-19
略论护士素质06-05
略论桥梁的管道爆浆方法论文06-10
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07-11
略论人口、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关系08-12
略论资源社会定额管理09-15
略论我国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09-14
赵朴初佛教文化思想略论05-16
《英语教学策略论》读后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