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探究

2024-06-16

税收制度探究(精选10篇)

税收制度探究 篇1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愈演愈烈,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为获取利益引入了大量高污染行业的工厂。我国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同样忽视了生态效益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税收制度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可以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达到平衡,进而促进国家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然而我国的生态税收制度在现阶段的实行过程中仍存在税收模式单一、税收制度不完善、税收品种没有明确规定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生态税收制度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生态税收制度的可取之处,增强我国税收制度的可行性。本文就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税收基本内容及所遇到的问题对创新模式的税收制度的实施做出了进一步探究。

一、生态税收制度概述

(一)基本概念基于生态效益的税收制度在目前仍没有具体规定出一种公认的特定的叫法。本文将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对生态税进行阐述。生态税又常被称作环境税收。环境税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为达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政策目标而推行的税收,比如排污税;另一种是出于保护环境及自然资源的立场推行的税收,比如能源税。广义的生态税是指所有的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关的税收,而狭义的生态税则与环境税相差不大。

本文所研究的基于生态效益的税收制度主要是从广义概念中的生态税出发,将其与生态系统的特性相结合, 对我国的生态税收制度作出调整。并且在研究中以生态系统与税收制度都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为假设条件。以下对生态系统的两方面特性作出进一步阐释。首先,生态系统在物质转换循环过程中具有自持性。生态系统在各个生物群的活动中,实现自身的能量循环。同时在循环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某些物质在某一时段处于滞留的状态。处于滞留状态的物质可以称作“库”,而对应的税收制度中也会由于经济活动的循环产生与之类似的“税收库”。税收体制中的 “生态循环”就是依靠价值在税收库中滞留产生的影响来维持的。其次,生态系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即在遭到外界侵扰时,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身内部调节来再次构成稳定状态。税收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同样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通过不同税种之间的灵活互补,进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通过以上对生态系统特性的分析,创新生态税收制度可以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作为理论依据,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生态税收体系。

(二)理论基础生态税收制度的理论基础基本围绕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两个方面展开。公共物品具备非竞争和非排他两大特征,因而消费者在使用公共物品时不会产生成本。自然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一种,取得自然资源时同样也没有成本产生,所以人们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争相开采自然资源。对于公共物品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通过界定产权来解决。外部性指的是不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表现出来的对某经济主体造成的负面的影响。这种外部性影响会使企业的总成本中存在一部分无需支付的社会成本,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就会尽可能多地增加社会成本,降低私人成本的比重,进而造成了市场机制发挥失灵。经济学家庇古认识到了外部性问题必须要通过使用国家税收政策来解决,并提到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征收环境污染税,来减少企业对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并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三)生态税收制度创新的必要性首先,对生态税收制度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体现“公平性原则”,进而使企业遵守市场竞争法则,带动经济的健康发展。传统的生态税收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就会给某些不法企业通过破坏环境来进行恶意竞争的机会。因而有必要对生态税收制度作出进一步整改,规范其实际操作并加大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另外,如果不完善对企业征收的环境税收制度,就会将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分摊到所有的消费者的税款中,这既不利于公平性原则的落实,也不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实行生态税收制度可以将治理企业所造成的污染成本内在化,从而使各企业所获取的利润更加公平。生态税的征收不但可以迫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量,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还能增加对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从而来扶持污染治理企业以及环保技术研发企业的发展。

二、生态税收制度模式创新基本途径

(一)增设生态专项税种在开设专项环境税过程中, 对自然资源的征税标准进行了更加具体地规定,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同时专项税可以更好地将公平性原则融入到环境税收制度中。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仍以环境保护税为主,要加强生态税收制度的整改就必须要加快制定专项环境税收制度,改变旧有的生态税收征收模式。比如,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税就是对工厂所排放的空气污染物进行税费征收的税种。其中对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单独设立一种专项税。我国对二氧化硫的排放已经开设了征收排污费用的试点,开设二氧化硫专项税将进一步规范我国对二氧化硫收费的制度标准。另外,对于一些排放有害气体的燃料征收碳税。例如,瑞典实行的特殊能源税就是在对某些排放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燃料征收资源税之后, 再进行碳税的征收。征收碳税能够有效遏制有害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碳税的征收办法可以通过设立试点,定期排查,逐步推广的方式逐步实行。其次,还有水污染税、垃圾税等税种,在征收过程中可以根据排放主体制定不同的税收标准。对于一些资源消耗量大的企业进行从量征收,而对于个人就要划分单位来适当征收。总体来说, 对于环境专项税的实行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要依据我国的税收制度以及污染程度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分阶段进行的专项税实施规划方案。

(二)规划税收支出方案税收支出主要是国家为达到具有社会效益的政策目标向赋有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提供的优惠政策。传统的税收支出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例如为了鼓励农业生产,政府将农药、化肥、农膜的税收标准放低,导致大量农药的肆意使用,给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同时使土地的质量下降, 造成土地污染。国家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对税收支出进行合理规划,并对传统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反思与改革,通过税收支出来增加环境资源保护事业的资金投入。例如对于噪音污染税的税收收入可以投资到飞机场、火车道等噪音污染严重的区域建设隔音带,来使附近居民的人身权利得到保障。另外,在征收污染税时,对于企业、工厂采买清洁能源设备进行税收减免,同时对清洁技术的开发提供税收优惠支持,以此来鼓励企业开发使用新能源,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其次,对于消费税的征收,要对消费者的低耗能消费行为进行税收优惠,以此来向消费者传输环保消费理念。此外取消增值税中对农药、农膜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的税收减免政策,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减免增值税鼓励污染治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研发环保新型产品提供物质保障。

(三)完善生态税收优惠机制首先,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态税收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对于环境税收优惠制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因而导致税收优惠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没有得到合理控制,致使税收优惠支出过多,在税收优惠的落实过程中又缺少监督,进而形成了税收优惠在各行业泛滥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税收优惠的管理以及整改,对于骗取优惠税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来整改优惠税的项目,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税收优惠项目落实情况的监察力度。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增大执法力度。对于我国在税收优惠法律规定的散、乱、多等缺陷,应加快制定出独立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法律条例,来对税收优惠的实施进行有效管理。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管理法规更改频繁,虽然能够充分保证法规的灵活性,却给政策的实施过程造成了不便。同时法规的不规范也给一部分不法分子以权谋私提供了机会,导致税收优惠法规操作性不强。制定税收优惠法,不仅可以增强税收优惠落实过程中的公开性,还可以提高纳税人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可行性。最后,对征税形式进行整改。在原有征税形式基础上,根据税收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税收形式。例如对企业采购清洁环保设备的优惠可以通过对进项增值税进行抵扣,再如对于污水处理厂征收所得税可以加快其折旧。

三、生态税收制度创新模式发展

(一)创新生态税收制度模式面临的困境首先,我国现在对资源税的征收还只是通过企业的销售数量以及自用数量来计量,而对其开采数量没有纳入到征税计量的考虑因素中,导致一些企业大量开采囤积资源,不仅没有减少资源开采量,反而使大量企业争相开采,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其次,对于生态税税率的调节并不符合实际,有些税种税率过低,不能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税的调控作用,就必须针对某些税种根据政策目标进行适当调节,来提高企业对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再次,增强生态税收制度实行的可行性, 在提高某些税种税率的同时还要增加税收支出,以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环境专项税种在我国还没有独立开设。目前只是将环境保护税加入到了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中,还没有真正实行生态税收制度。另外,我国对环境保护税收实施过程的法律监督力度也十分薄弱,要通过法律形式将企业、个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承担的责任明确规定,进而推动环境税收制度进一步向法制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国内外生态税收制度发展情况通过对国外生态税收模式的研究分析发现,生态税收模式的实行必须要在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具备较高的科技实力的条件下才能逐步实施。并且生态税收制度的推行必须要分阶段来进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表1所示。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生态税收制度的推行中,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从这些国家在生态税收制度的推行时间上来看,其经济实力都是十分强大的。

由表1可以看出欧洲推行生态税收的国家在当时经济实力都已经达到发达阶段。而我国在1972年的人均GDP仅有147美元,这还不到当时美国人均GDP的0.25%,依据发达程度的判断标准,我国在当时还远远不能达到发达阶段。

科技的发达程度是另一个制约生态税收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过科技拉动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带动生态税收制度的实施,加速生态税收制度的发展进程,进而缩短生态税收各阶段的周期。另一方面,在生态税收的征收过程中需要有精确的测量技术与设备来配合进行。发达国家在征收生态税收的过程中都以排放量为计税标准,并且所征税的污染物大多是当前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测量的,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而对于其他还不能具体测量数值的污染砌体则不能开征生态税收,因此科学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其发展进程。

近几年来,我国的人均GDP大幅度上升,但仍达不到发达水平,因此从经济水平角度出发,我国并不能完全推行生态税收制度的全面落实,而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因缺少资资金金投投入入仍仍不不能能为为生生态态税税收收提提供供技技术术保保障障。。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在科技的资金投入方面投资主体结构还不合理,科技发展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扶持,不仅大大限制了科技的发展速度还会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反过来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生态税收创新模式推行设想

(1)初步发展阶段。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科技水平出发,实行生态税收模式的初步阶段应该实行试点,选择当前技术水平能够进行测量的污染源来作为征税对象。在现有的征税税种上开设新的税种,进一步细化征税标准,对征税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在初步发展阶段,税收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国情,同时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生态税收制度,不断扩大试点的推行范围,并增设新的生态专项税种。加强立法,为生态税收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在生态税收制度实行的初级阶段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税收公平,来避免企业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或给普通家庭的生活造成影响。另外,生态税收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专款专用制度,税收支出要投入污染防治、科技研究等方面来推动初级阶段进程加快进行。

(2)全面发展阶段。在全面发展阶段,我国物质基础已经能够保障科技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生态税收提供准确的污染物测量设备及技术。全面发展阶段,生态税收制度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税收范围进一步扩大。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投入增长率虽然波动幅度较大,但处于逐渐增长的状态,并且其增长速度始终高于我国人均GDP的增长率。预计在生态税收制度的全面推行阶段我国的科技投入将大大增加,同时推动污染物测量技术的提高,为生态税收制度提供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的生态税收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已初步具备实行生态税收模式改革的物质条件,但在推进我国环境政策实施的过程仍需分阶段完成。在对现行税收制度的调整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环境税收制度,依据我国国情建立起完整、 合理的生态税收体系。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税收调节已经成为国家对生态进行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

税收制度探究 篇2

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and tax administration)

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第二节农村税费改革(The reform in tax and charges in the country)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Tax administration and it’s reform)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税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核心问题是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二、重要名词

狭义税收管理绿色税收税费改革帕累托“二八”定律

三、重点内容

1、了解税制改革的三大理论

2、了解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理解我国农业税收制度和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4、理解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

5、了解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6、了解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

7、了解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和理念转变 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

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the leading theory of tax refor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1、有关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近20多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进行了税制改革,有三大税制改革理论对各国税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20世纪70年代的最适课税论(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交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

2、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公平课税论最初起源于法国亨利·西蒙斯(Simons,1938)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政治干预经济生活应该最小化,政府应该提供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服务,并通过再分配产生更大的公平。政府在设计和改革税制时,必须使税收制度既能按照公平原则筹措资金,又能限制政治程序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在西蒙斯看来,实现这种双重目标的课税方法,关键在于对税基的选择。

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包括四个方面:

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

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纳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效用理论来衡量,其衡量方法是所得(纳税能力)等于适当会计期间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的变化,使之直接对应于可计量的现金流量。

总之,公平课税论主张,理想税制应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以宽税基、降低名义税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并主张公司税、工薪税、间接消费税等税种的合理搭配,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或福利成本最小化。这一理论被20世纪80年代的很多工业化国家的税制改革所证实。

3、最适课税理论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最适课税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首次提出的“牺牲”学说,穆勒(Mill,1817)认为,税收公正要求每个纳税人都要承担同等的牺牲。

之后,学术界围绕应对哪些商品征税、所得税应累进的程度,以及商品课税和所得课税的组合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探讨。到20世纪70年代后形成“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探讨以何种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收大宗税款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实现税制的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适课税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三个: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合理搭配

(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并非是相互替代。(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2、在效率与公平基础上的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逆弹性命题认为,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应对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税以相对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税以相对低的税率;如果对无弹性或低弹性商品(如食品)采用高税率,会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这是一种最适税制。(2)主张应同时开征扭曲性税收,即高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中所含的商品税要高于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中所含的商品税。

3、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否则,不仅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且也无益于对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

(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形。即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低的税率,拥有最高所得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甚至应当为零。

4、财政交换论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财政交换论最初起源于魏克塞尔(Wicksell,1896)关于财政学的自愿交换理论以及布坎南(Buchanan,1980)等对这一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认为“公平”税制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理论;认为,税收应通过政治程序对个人或利益集团进行分配,应当使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个人因纳税而损失的财富的边际效用。其研究内容是: 1.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

2.研究重点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3.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有助于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类型符合公民的意愿。

4.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5.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

总之,财政交换论强调:为了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目标,应尽可能地广泛地采用受益税;并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财政预算中的重要性。

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practice of tax reform in developed country)

1、你了解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发展趋势吗?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发展趋势

1.所得税方面: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档次,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和调整税率表,减少税率档次;拓宽税基表现为扩大征税范围和减少优惠措施;强调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以消除重复征税。

2.一般消费税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OECD成员国国普遍开征增值税;不断提高增值税税率,现行标准税率已提高到30%。进入21世纪,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问题成为税制改革的热点。标准化的增值税力求解决三个问题:(1)增值税有选择性征收向普遍征收转化;(2)标准的增值税模式应该是“消费型、目的地征税、扣税法和三档税率;(3)实现增值税的协调统一。3.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2、什么是“绿色税收”?开征“绿色税收”的目的是什么? “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形象比喻,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开征目的

开征“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以提高其应税行为的成本,达到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税收”也将成为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

三、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actuality of the tax syste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China and reform in the future)

1、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1.税制结构性失调,导致税收调控作用的弱化。

2.某些税种的相互交叉或某些税种本身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3.某些需要开征的税种尚未开征。如:遗产税、社会保障税和环境保护税等尚未开征。4.税收上的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原则没有充分体现。5.税费改革虽有进展,但不合理的乱收费情况仍然存在。6.税收征管仍存在诸多的疏漏和薄弱环节。

2、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是什么?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围绕统一税法、公平税负、规范政府分配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目标,在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应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分步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

1、增值税改革

(1)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性增值税;

(2)扩大增值税征收的范围,其理想的征收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现增值额的领域;(3)适时清理不适当的税收优惠。

2、消费税改革

2006年4月1日实施的消费税,对消费税税目和税率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充分体现鼓励什么和限制什么的税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消费税制。

3、企业所得税改革

(1)2008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内外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法人(企业)所得税,统一税法,适当降低名义税率,规范税前扣除和税基,公平税负,促进竞争。

(2)妥善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问题。

4、个人所得税改革

(1)应选择合适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结构模式,由现行采用的综合与分项相结合的方法,即混合所得税制模式,逐步向综合所得税制模式转变。

(2)税率设置应当简化、减少级次,适当降低名义税率。(3)加强配套体制的建设,建立完备的个人收入管理和大额支付系统,完善财产申报制度。

5、完善其他税种

(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2)扩大印花税的征收范围;

(3)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乡维护建设税;(4)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

第二节农村税费改革

一、农村税费改革(the reform in tax and charges in the country)

1、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农村税费改革坚持“减轻、规范、稳定”原则;改革以“三个确保”为目标,即确保农民的

2.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

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两个调整――调整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

一项改革――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2、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2006年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庄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从此,征税农业税在中华大地成为历史。取消农业税具体重大的历史意义:

1.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个里程碑。2.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

3.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

3、如何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1.以“黄宗羲定律”为戒,防止反弹 2.进一步落实乡镇机构的“精兵简政” 3.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4.调整和改革现行财政体制 5.逐步化解农村隐性债务

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concept、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

1、你了解税收管理的相关概念吗? 税收管理的相关概念

学术界对税收管理的解释分为三类:

1.狭义的税收管理。指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狭义税收管理的主体是国家,主要包括税收立法管理、税收执法管理、税收司法管理。2.税收征收管理。指税务机关对税款征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税收征管三环节是指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检查。

3.税务管理。它是自我税收征管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和纳税申报等三个方面。

2、税收管理的职能是什么?

税收管理的职能取决于税收管理的目标,即促进纳税义务人依法纳税,以最终保证税收收入的及时入库,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漏损的目标得以实现。

为了促进纳税义务人依法纳税,在税收管理中必须建立两个系统:

1.税收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性服务、程序性服务、权益性服务等三个方面。2.税收监督系统:包括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税收处罚等三个环节。

二、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实践(practice of tax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1、你了解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吗?

第一阶段(1949-1986年)不统一的分税立法阶段。税收的调控功能被忽视,税收法律极不健全,税务机关强调的是生产观念和政策观念。

第二阶段(1986-1992年)初步统一立法阶段。1986年4月《税收征管暂行条例》颁布,突出了管理的税收征管理念,产生了“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税收的征管管理由过去一个机构统管转向按税收征收管理的职能分工协作。

第三阶段(1993-2001年)统一立法阶段。1992年9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一的税收征管法律,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税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始进入法律化、规范化的阶段,突出强调了服务和管理并重的税收征管理念。

第四阶段(2001年5月1日到目前)实施新《税收征管法》阶段。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更加强调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我国的税收征管理念正在逐步由“服务管理、管理并重”向以“服务”为主转变。

2、我国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是什么?

石油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究 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税收筹划;筹资决策

1 概述

石油企业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的允许下,通过合理的安排和适当的调剂,帮助企业减轻税赋,从而为企业赢取更大的利益空间。但企业在赢取利益的同时,还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应对各项纳税原则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免纳税原则给企业带来的隐藏风险,否则,不仅不能帮助合理避税或延缓缴税,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石油企业实行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

2.1 税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新税制颁布以后,能源税法得到了统一,集中了税权,并对各项税收的减免政策及优惠政策做了明确的规定,税收制度逐渐趋于稳定化、系统化、规范法、法制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体制改革凸显成效,石油企业的地位更加独立,国家政府部门不仅承认了税收筹划,一定程度上还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税收筹划,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税法体系的逐渐完善为石油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2 税收政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税收政策的不同,企业可以在多个纳税方案中进行选择,不同的税收方案,企业所承担的税负也是略有不同的。税收政策的差异性越大,其税负的差别也越大,这就为石油企业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国家为支持石油企业的发展,稳定能源市场,还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新的税收政策的补充,石油企业税收环境日渐完善,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成为可能。

2.3 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实行税收筹划必然性

石油企业是国家的支柱企业,一般为组织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企业业务范围也涵盖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勘探、炼制和销售等多个领域,因而石油企业内在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广泛性、规模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另一方面,石油企业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企业有能力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直接沟通,从而为企业的税收筹划赢取更多的支持。

3 石油企业如何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3.1 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可以从筹集资金过程開始,资金筹集方式不同,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不同。在进行筹资决策过程中,应不断优化资金结构,增加所有者收益。企业外部资金筹措方式有发行股票和债券两种,就企业税收筹划角度看,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为有利,这是由于债券发生的手续费及利息支出可以计入企业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当中,这样就可以根据税法中规定“财务费用作为抵税项目可在税前列支,企业可少纳所得税”;而发行股票不仅分散了公司的控制权,且支付给股东的股票利息是由税后利润进行支付的,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税负。

3.2 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税负,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是巨大的。石油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实施税收筹划,主要从投资方向、地点、形式、合伙人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不断优化选择方案。企业投资一般有直接和间接投资两种方式,其中直接投资涉及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行为税等多种税收问题,且需要在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的投资方式上进行综合对比,石油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对投资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其影响进行精确评估,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间接投资是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如股票或债券等。税法规定债券投资所得利息收入可免交企业所得税,但风险较大。

3.3 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的财务政策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企业内部核算活动进行规定的一项活动。其中,规定内容包括成本核算、计算程序、费用分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内容。企业财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政策的规定上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结合石油行业的发展特点,采取合理的财务政策。以折旧方法为例,石油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资金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一种合适的折旧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税法规定,设备的折旧可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这就关系到企业的当期成本大小、利润的高低以及应纳所得税数额的多少。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同折旧方法产生的税负不同,对于技术更新较快或产品损耗快的产品,可选择加速折旧的计算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这种折旧方法能使资产在使用前期提取更多的折旧费用,从而为企业推迟纳税时间,达到减轻赋税的目的。

3.4 其他方式的税收筹划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若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石油企业经营环境相对稳定,企业在经营期间内缴纳税负总额变化不大,但会计期间税收政策不同,各期缴纳的税款也不同,因此通过不同的税收政策延缓税收的缴纳时间,可使石油企业财务利益获得增加。

国家为鼓励企业的发展,在税法规定中,对某些经营活动进行了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税法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对于采用三新产品发生的费用同上年相比增长10%以上的,除技术开发产生的费用需据实列支外,还可按5%的实际发生额对当前应纳所得额进行抵扣。石油企业可根据上述优惠政策,控制特定经营活动的纳税界点,为企业赢取更大的财务收益。

4 总结

我国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税法差异性的存在,石油自身特点等都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了有利前提,企业可在筹资、投资、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防止税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世宝.浅谈油田企业的税收筹划[J].商场现代化,2009(14):318.

[2]李茁.石油企业税收筹划可行性研究与应用[J].商情,2011(39):14-15.

税收制度探究 篇4

一、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 一) 财务账面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已经按照完工百分比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但完工百分比却不能真正将实际工程收入反映出来。一是财务账面的问题, 财务账目不反映建筑安装企业的成本, 从而导致部分成本没有发票, 税务机关对其不认可。二是财务账目不能反映真实的预计成本, 企业出现负债的情况。三是完工百分比的不能明确企业的收入, 使得企业要承担巨大的税费成本, 从而阻碍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

( 二) 建筑安装企业缺乏会计核算的监督和管理。据调查显示, 大部分建筑安装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缺少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致使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降低, 会计核算依旧采用传统的核算方法, 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同时, 也会让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变动懒散、怠慢, 不能及时完成自身的工作, 致使企业的资金始终无法得到妥善的管理。

( 三) 会计核算的执行力较弱。随着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 会计核算也逐渐进行统筹管理和规划, 但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制度却始终没有改变, 企业制度的不完善, 致使企业对会计核算缺少良好的掌控能力, 这就使得会计核算的执行力较弱, 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

( 四) 会计核算的方法形式多样。现在我国建筑安装企业还没有统一会计核算的方法, 因此, 不同的建筑安装企业就存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 这样企业在进行财务审批时, 其核算难度就会加大, 从而致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行和发展[1]。

二、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分析

( 一) 账务管理模式。为了确保企业账务的安全, 明确企业的税收账务, 让企业在现行税收制度下顺利发展, 完整企业财务的管理就非常重要。企业要制定完整的账务管理方案, 在财务方面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 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对其进行弥补。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要将企业的收入进行分类, 将资金统一管理, 按照企业资金的投入与支出, 为自身的工作设计出科学的管理方案, 从而能有效解决财务分散的问题。与此同时, 建设安装企业要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 让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能利用先进的软件处理问题, 这样就能提升会计审核的工作效率, 使其核算出结果更具标准化和数字化, 达到资源共享的成果[2]。

( 二) 会计人员的管理。为了避免建筑安装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 企业要对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将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和新颖的工作理念灌输到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思想中, 从而增强会计合作人员的素养, 让其掌握熟练的核素技能, 同时, 企业要在此过程中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核算人才, 设立奖励制度, 从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让会计工作人员保质保量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因而, 企业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管理, 在评职称的时候, 让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避免财务上的风险。

( 三) 档案管理。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进行档案管理, 将重要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合理的保存, 这样就可以方便建筑安装企业对会计核算的结果进行检测和审查, 从而清晰完整地看到财务账目。而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管理人员一定要保证其账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从最基础的账目进行规范化管理, 将重要的档案录入计算机内, 并增强保护措施, 只有这样, 才能不会使档案内容泄露, 也不会影响到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3]。

三、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 一) 制定完整的会计核算管理方案。我国建筑安装企业要按照现有税收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因此, 建设安装企业要明确科学合理的方案, 为会计核算工作打好基础, 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提升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而且, 建筑安装企业在现有税收制度的要求下,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要将公共资金进行估算, 明确其资源使用的方向, 这样才能使建筑安装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 建筑安装企业要制定完整的会计核算管理方案。

( 二) 改变会计核算的职能, 加强对财务支出的管理。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会计核算的职能, 加强对财务支出的管理能有效使会计核算模式进行转变。目前, 会计核算在建筑安装企业的作用是分析企业资金的支出和企业的收入, 并对其进行管理。因此, 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不仅具有记账的职能, 同时, 也要具有核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的职能。只有会计核算工作人们及时将企业各个部门需要的资金计算出来, 并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 才能对其资金的变动做好控制。当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在进行资金支付时, 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检查, 然后再进行资金支付。因此, 建筑安装企业要在现行制度下改变会计核算的职能, 加强对财务支出的管理。

( 三) 建立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应完整内部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使核算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并提升内部管理的工作效率。因此, 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完整的内部管理体制, 让其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自身的工作任务。

( 四) 会计核算要与企业内部部门合作。为了我国建筑安装企业能快速发展, 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作, 从而避免出现工作重复的情况, 而这样也能提高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从而真实地在账目中反映出企业支出的成本和收入的资金。因此, 企业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方式, 对其成本支出进行控制, 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也要与企业内部部门良好合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 现行税收制度有效解决了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 建筑安装企业要准确计算企业的支出与收益, 按照国家规定的财务报表, 分析施工过程中实际的成本费用, 制定一个完整的会计审核方案, 从而保证对会计核算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监督。只有将会计核算与税收制度相结合, 才能让建筑安装企业合理经营, 并减轻建筑安装企业的税务负担, 真正使建筑安装企业健康发展。

摘要:目前,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存在严重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纳税企业的核算方法不同, 会计核算的所估算出的费用不明确, 建筑安装企业对会计核算没有明确的规定, 致使会计核算的方法不规范。因此, 建筑安装企业要积极踊跃迎接问题, 并制定合理的方案, 将会计核算作为重点, 从而不断优化我国的税收制度, 为建筑安装企业打好经济基础, 给建设安装企业减少风险。

关键词:税收制度,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路艳红.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2:12~23

[2]王玉虎.浅探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 2014, 33:45~56

法国税收制度简介 篇5

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有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个人房产税、营业执照税等。

(一)主要税种概况

1.公司所得税

(1)纳税人

公司所得税纳税人包括在法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实体、公司注册地在法国的法人实体,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股份合伙企业和外国公司的子公司。只是中央政府征收公司所得税,城镇和地方不征公司所得税。

(2)征税对象、税率

公司所得为在法国境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法国对居民公司从法国境外取得的利润不予征税,但是对于居民公司从其国外分支机构取得的所得予以征税。

法国公司所得税的税率分为标准税率、低税率和特殊税率。

标准税率:为33.33%。另外,年营业额超过7,630,000欧元, 年缴纳所得税税款超过763000欧元的公司,还应就所得税税款超过763000欧元的部分,缴纳附加税,税率为3.3%。

低税率:适用于低税率的所得主要包括一是长期资本利得,税率为8%至15%。二是中小企业的年利润低于38,120欧元的部分,税率为15%,年利润超过38,120欧元的部分,税率仍为33.33%;特殊税率主要适用于租赁收入、林业收入、农业收入,税率为24%;来自免税公司的红利所得,税率为10%。

此外,缴纳公司所得税的法律实体还要按年缴纳最小税,如下表

年营业额(欧元)

300000

300000---750000

750000---1500000

1500000---7500000

7500000---15000000

15000000---75000000

75000000---500000000

超过500000000

收所得税。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年最小税额(欧元)0 1300 2000 3750 16250 20500 32750 110000外国公司在法国的常设机构比照居民公司纳税。长期资本利得之外的资本利得视同一般所得征

法国公司税的纳税人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下列项目,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准予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①免税所得::从其他公司取得的税后利润。

②折旧扣除:折旧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各种设备的折旧可以采取直线法或者余额递减法折旧法。直线法的规定如下表:

分类项目

商业建筑 折旧率% 2-5

办公设备

工具和机械设备

汽车或者卡车

飞机

使用余额递减法: 5-20 10-20 20-25 12.5采取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必须是使用年限超过3年的机器设备,下列固定资产允许

一是受酸碱腐蚀的设备;二是常年处于震颤的厂房和建筑物;三是常年处于高温情况下的设备;四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设备;五是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建筑物。

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2003年1月1日之前建成的用于净化工业用水的设备,在投入运行的第一年允许100%计提折旧;2007年1月1日之前建成有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资源再利用、保护环境的设备,电动汽车在投入运行的第一年可以100%计提折旧;软件设备,在使用的前12个月100%计提折旧。

③关联公司扣除:公司支付给关联公司的合理费用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是如果支付费用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有权根据税法第57条予以调整。在法国关联公司包括母子公司、姊妹公司。

法**公司从其子公司取得的红利,红利的95%可以免除公司所得税,但是5%部分必须加回到母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④亏损结转:净经营亏损可以向后结转5年,由于折旧而出现的经营亏损可以向后无限期结转。⑤税收扣除:除企业所得税和罚款外,大多数税款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如增值税、营业税、注册税。

⑥ 已在境外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的扣除,居民公司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经在境外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扣除额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办法:第一,对已经在境外缴纳所得税的红利,给予免税处理;第二,对利息、特许权使用费通过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对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有关征收预提所得税的规定处理;第三,对与法国尚未签订避免对所得双重征税的国家,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已经在境外纳税部分,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⑦研究费用扣除: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确认的研究费用,可以从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研究费用扣除标准为当年研究费用额减去前两年该项费用平均额的50%。但是每年的最高扣除额不得超过200万欧元。

(4)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法国公司与其外国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由于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而减少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根据税法第57条规定进行合理调整,由此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将被加回到原应纳税所得额中。

法国公司纳税人支付给本国股东或者外国股东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法国金融机构正常利率平均值的,税务机关可以参照正常利率调整。

(5)征收管理:法国公司和其控股达95%的本地子公司可以合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各子公司有盈有亏,可以盈亏相抵后,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他公司集团,只要拥有其子公司50%的股份,并且事先得到财政部的许可,也可以合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法国企业所得税按会计缴纳,实行分季预缴,预缴数为上一会计应纳税所得额的四分之一,在下一个会计的前3个月内实行年终汇算清缴,补齐少缴的所得税税额。

2.个人所得税

(1)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全世界的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另有规定除外)。非居民仅就其来源于法国的个人所得缴纳

个人所得税。

法律规定,个人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之一,可以被认定是法国居民。

个人的习惯住所或者家庭在法国;②法国是其基本的逗留地区(在一个日历中超过183天);③职业活动在法国进行;

④法国是其经济活动的主要地区。

(2)征税对象、税率

法国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本年实际收到的年所得,主要包括工资、薪金、现金津贴(搬家津贴)资本利得和其他投资收入。

在与法国签订了避免对所得双重征税协定(以下简称税收协定)的国家中,除非缔约国一方与缔约国另一方有特殊规定,法国对本国居民来自法国境外的,在收入来源国属于免税项目的收入也不给予免税。

关于资本利得和投资所得,对居民取得的来自公开上市证券和不公开上市证券的资本利得,征收资本利得税,税率为16%。法国对居民从与法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取得的红利,征收资本利得税时,对协定中给予居民的税收优惠予以承认;居民从非税收协定国家取得的红利,只就现金红利缴税,但是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从2001年起,法国还就居民、非居民取得的红利收入征收10%的附加费,2005年前对居民销售基本不动产给予免税。2005年1月1日后,对居民销售基本不动产的税收政策将有所变动。

法国居民个人所得税税率从 0至48.09%。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税率分别为0、15%、和25%。2006年法国居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距

6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4412欧元的部分 超过4412欧元至8677欧元的部分 超过8677欧元至15274欧元的部分 超过15274欧元至24731欧元的部分 超过24731欧元至40241欧元的部分 超过40241欧元至49624欧元的部分 超过49624欧元的部分 税率(%)0 6.83 19.14 28.26 37.38 42.62 48.09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法国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年收入总额减除国家允许扣除的费用。扣除项目如下:

①工作费用扣除:法国对雇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时,雇员可以选择按照工资、薪金的10%作为工作费用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也可以选择工作费用据实列支的方法从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5年最高扣除额为12648欧元。一些自由职业者(如新闻记者)在他们本取得第一笔收入时可以享受扣除额为7650欧元的附加扣除。

②标准扣除:社会保障费、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等保险费用也在扣除范围中,外国居民在国籍所在国缴纳的非强制性的养老金不允许扣除。除此之外,雇员还可以享受标准扣除,扣除比例为工资、薪金的20%,2005年最多不得超过23180欧元。

③受抚养人扣除:18岁以下的儿童、残疾孩子(不论年龄大小)属于受抚养人。18岁至21岁的儿童、21至25岁的专职学生,可以申请为被抚养人,拥有被抚养人的家庭每年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17欧元,而超过两个孩子的家庭可以享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4034欧元的税收优惠。④其他扣除:包括用于维护、修理其基本住所的费用,保险费收入、居民对慈善机构的捐款、家庭雇佣服务员所发生的费用、学生教育费用、照料孩子的费用、艰苦地区补偿、搬家补贴。

(4)征收管理:法国个人所得税申报要求夫妻必须联合申报,除非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不允

许单独申报。个人所得税纳税采取日历申报,建立在年收入的基础上,申报必须在下一个3月1日之前完成。申报表分成几部分,包括纳税人婚姻状况和受抚养人情况。居民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采取源泉扣缴的方式,非居民从法国的雇主或者职业活动中取得的所得必须源泉扣缴。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分三次缴纳,前两次预缴,最后一次汇算清缴.;另一种方法是按月预缴,最后汇算清缴。

3.其他主要税种

(1)增值税:在法国境内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按照税法规定需要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税率有三种:标准税率19.6%;低税率5.5%和2.1%以及零税率。低税率5.5%,主要对生活必需品征收如食品、饮料、客运、书籍等;低税率2.1%,主要对日报、药品、严肃的音乐演出(包括音乐剧、音乐会、芭蕾舞、马戏团)、销售家畜给非纳税人等征收;出口货物和劳务适用零税率。在法国东南部的科西嘉省,虽然与全国执行同一部税收法律,但对进口货物和提供劳务服务征税,税率更为优惠。法属圭亚那不实行增值税,法属马提尼克岛、瓜德罗普岛(南美洲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实行增值税,税目与法国基本相同,税率更为优惠,标准税率为8.5%,低税率为2.1%。

(2)个人房地产税:在法国私人拥有房地产需要缴纳地方税,即个人房地产税。该税税收收入主要归属地方财政,税率由于房地产面积、地理位置的不同递减,税基建立在房地产的上一年的价值上。

(3)营业执照税。进行工商活动的所有法人或者实体都要缴纳此税。该税为地方税,各地地方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税率。计税依据有两种:一是以所用有形固定资产的租金值(增加值)为计税依据,二是以支付给雇员的薪金为计税依据。

(4)社会保障税:从2002年起,雇员应当以其工资、薪金为计税依据,缴纳社会保障税,税率为18%至23%。

(5)财产税:按照财产净值征税。在1999年1月1日以前,财产净值超过720000欧元开始征收财产税。财产净值在720000欧元至1160000欧元之间的,适用税率为0.55% ;财产净值超过1500万欧元的,适用税率为1.8%。法国居民就其全世界拥有的财产缴税,非居民仅就其在法国的财产纳税。

(二)主要税收优惠

1.公司所得税:法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税收优惠,对投资于工业建筑和商业建筑的资本允许加速折旧,对外资投资于不发达地区给予提供补助的鼓励;

税收制度探究 篇6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房地产税收既是调控房地产经济的重要手段, 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目前在一些城市的试点的房地产税“空转”难以变成实际运转, 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改革。虽然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我国的房地产税制改革提出了一些框架性的思路, 但需要进一步完善, 提高可操作性。笔者试图设计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简化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方案, 为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达到调控经济、公平分配社会财富、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房地产税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房地产税收是指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收。狭义的房地产税收是指直接以房地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房地产税, 有的专家学者或媒体称为物业税或不动产税, 笔者以为, “房地产税”这个概念比“物业税”描述更准确, 更容易理解, 在此我们使用狭义的“房地产税”概念。

二、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现状

1. 房地产税收政策概况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业链中, 房地产税收涉及从土地使用权出让到房地产的开发、转让、保有等诸环节。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涉及房地产的有营业税 (销售和租赁房地产、转让土地使用权) 、个人所得税 (销售和租赁房地产)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和房地产业的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已停征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直接以房地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也有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6个税种。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税种繁杂, 流转环节税负重、重复征税过多, 一些税种征税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 税负内外有别, 税外收费多, 税收征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 导致房地产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税收流失严重。

2. 房地产税收收入现状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房地产税收收入也快速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房地产税制设计不合理, 房地产业税费负担过重, 房地产税收收入受房地产经济的波动影响很大, 各地房地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例也不均衡, 一些大中城市的比例如成都、宁波等城市接近5 0%左右。

自2005年5月国家对房地产税收实施先缴纳税款、后办理产权证书的一体化管理以来, 通过强化税收管理, 房地产税收均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以四川、山东、江西、江苏的情况来看, 2006年分别实现房地产税收112亿元、210.5亿元、34.2亿元和220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61.5%、29%、21.5%和28.9%。房地产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目前平均已达到2 0%以上, 成为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3. 关于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关于是否开征房地产税 (或物业税) 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 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房地产税进行了研究和探讨。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组织了以石坚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对我国房地产税收问题进行研究。

三、国外房地产税收制度的经验

目前,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房地产税收体系, 税收制度具有“宽税基、简税费、轻税负”、“从价计税、动静结合、地方所有”的特点。“宽税基”是指除了对公共、宗教、慈善等机构的房地产实行免税外, 其余的均要征税。“简税费”是指一个国家设置的有关房地产的税收种类相对较少, 税外收费也少。“轻税负”是指国外房地产税收中税率一般都不高, 如美国征收房地产税收的5 0个州, 税率大约平均为1%~3%;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物业税税率为1%。“从价计税”是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以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 即以财产的资本价值、评估价值或租金为计税依据, 只有少数国家以土地面积和账面价值作为房地产税的计税依据。“动静结合”是指既重视对房地产保有环节的征税 (静态税) , 如加拿大的不动产税、波兰的房地产税、泰国的住房建筑税、日本的固定资产税、法国的房屋税、英国的房屋财产税、韩国的综合土地税、巴西的农村土地税;又重视对房地产权属转移环节征税 (动态财产税) ) , 如意大利不动产增值税、其它国家遗产税与继承税、赠与税、登录税、印花税和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但对权属转移环节实行轻税政策, 以促进房地产的开发经营, 有利于房地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如美国, 对房地产的拥有和使用者, 每年必须缴纳房地产税, 且不分对象实行统一的税率和征管办法, 对住宅实行减免和抵扣;而在开发经营环节的税负相对较轻, 仅有交易税和所得税, 并享有各种税收政策的优惠。“地方所有”是指为了激发地方政府征收房地产税的积极性, 扩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资规模, 房地产税一般作为地方税, 是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一些发达国家的房地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的7 0%以上。另外, 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房地产税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 如房地产产权登记制、估价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 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政府特别重视房地产税种的设立和调整对经济、社会以及资源配置的效应, 把税收政策作为调控经济和调节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构建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1. 构建原则

针对房地产税制改革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笔者以为构建我国房地产税制体系应体现公平、效率、简化、民生四大原则。

(1) 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要公平建立税制, 公平运用税收政策, 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在征税过程中, 客观上存在利益的对立和抵触。如果政府征税不公, 则征税的阻力就会很大, 加剧偷逃税收等违法行为, 甚至引起社会矛盾。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税收体系有违公平原则, 房地产税制存在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内外税收政策不统一、重复课征等问题, 妨碍税收的横向和纵向公平原则。

(2) 效率原则

税收的征收效率是指单位税收成本带来的税收收入最高, 税收成本包括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即征收成本和纳税人在履行税收义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即奉行成本。房地产税制应通过以下途径贯彻税收效率原则:一是简化税制结构, 降低税收奉行成本, 二是强化税收调控房地产经济的职能, 促进房地产也的健康发展, 三是优化税收征管, 节约征管费用,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高效率的房地产税收征管制度。

(3) 简化原则

简化原则是指房地产税收制度必须既便于纳税人遵循, 也便于税务机关管理。简化的原则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房地产税、减少税种、简化税率档次、减少税收优惠和简化征纳程序等内容, 这会大幅度减少税收成本和提高税收效率。

(4) 民生原则

民生原则就是指房地产税收制度要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生产目标相适应。房地产关系到国计民生, 属于“民生”的范围, 是居民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 政府的房地产政策都应以民生为出发点, 使“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如今,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拥有房地产的数量差别悬殊, 房地产税收制度应通过不同的税率设置来调节和缓解这种差距, 这也是税收“社会公平”的要求。

2. 指导思想

以“简化税制、合并税种、立租并费、税负适度、自动稳定、调控经济、便于征管”为指导思想和出发点, 设计房地产税收制度。

五、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设计思路

1. 税种的设立

笔者认为房地产流转环节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继续按原税种开征, 保持税制的连续性;但对涉及再次转让房地产 (二手房) 和出租房地产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税负可适当降低, 具体降低到多少, 需要在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研究后确定;调整营业税中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税目;取消对“三资企业”不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耕地占用税的税收优惠。取消除工商税务部门以外的房地产行政收费项目, 将现行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出让金等项税费合并, 设立房地产税种。

2. 房地产税税制要素设计 (1) 房地产税的课税范围

房地产税的课税对象是什么、应设置哪些税目、撤并或保留哪些税费, 一些专家有过少量不完整的阐述。笔者初步设想以拥有和转让的不动产、国有土地使用权为课征对象, 适当确定和扩大征税范围, 如将农村的经营用房、出租用房纳入房地产税的征收范围。但是考虑到农村的经济状况和长远发展, 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纳入课税范围。农村个人拥有的居住用房面积在限额范围内和城镇居民拥有的居住用房面积在限额范围内且在新税实施前购进的, 实行减免税优惠;居住用房面积限额由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确定。设立房产交易、地产交易、房地产出租、土地征用、土地占用、房屋产权等6个税目。

(2) 房地产税的纳税人

设想以拥有和转让的不动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作为房地产税纳税义务人, 内外统一, 不分居民与非居民。对容易出现税收流失的环节设立扣缴义务人, 如个人出租房地产, 以承租人为扣缴义务人。

(3) 税率

房地产税可以设立多种税率, 不同税目对应不同的税率或税率幅度范围。对于房地产转让交易和租赁环节, 中央制定统一的累进税率, 增强房地产税的调控经济的功能。税率分几个档次和具体比例的确定要考虑两点, 一是不能因税改而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二是加大调控经济的作用。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类 (城市与农村、高中低收入家庭、大中小房地产企业、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事业单位) 选择企事业单位和房地产企业、居民等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收集数据, 然后采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等方法测算分析房地产税的效应、计算以前纳税人所承担的相关税收平均负担, 最终确定税率。

(4) 计税依据和方法

房地产税采取从价定率计税方法, 房产交易和地产交易税目以交易差价 (收益) 为计税依据, 房地产出租税目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 土地征用税目以成交价格为计税依据, 土地占用和房屋产权税目以评估价格为计税依据。对于评估价格确定, 由国务院制定房地产评估标准, 县级税务机关根据标准, 参照同类房地产价格, 考虑房屋面积、地段、楼层、结构、每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等因素确定评估价格, 每3年评估一次。

(5) 其他税制要素

尽量减少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纳税人的第一居所可以给予低税率优惠, 对其他居所适用正常税率, 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居地产投机行为, 保证房地产流通市场的稳健发展;对征用荒山、山地、滩涂可以适当减免, 以促进这些土地的利用;对于房地产继承、直系亲属间的房地产赠与、对有赡养义务人的房地产赠与、对社会福利救济事业的房地产赠与等给予免税, 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纳税期限设计参照目前相关税收政策的纳税期限确定, 但是对居民个人纳税人房地产拥有环节的税收以年为纳税期限, 以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节省纳税成本。其他税制要素和纳税申报表等设计尽量从简。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房地产税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原则、指导思想, 进一步探讨我国构建一个统一的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思路。

关键词:房地产,税收制度,构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动产税改革研究”课题组.不动产税的税种与税率设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http://www.drcnet.com.cn/) , 2006~09~22

企业税收筹划探究 篇7

一、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筹资等涉税事项做出适当的安排,以达到少纳税、递延纳税等税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其特点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运作和筹划,从而使国家和企业利益得到保障。

二、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税收筹划主要被运用在以下几个层面,即产前投资筹划、经营活动、分配等方面。

(一)投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运用税收筹划方式,来达到节税增收的目的。

1.合理选择公司注册地

从国际上看,选择国际避税地,在那里注册离岸公司(即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公司),当地政府允许国际人士在其领土上设立国际贸易业务公司,对资本流动几乎没有限制,对不是在注册地进行的经营活动几乎不征收任何税,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费, 国际大银行几乎都承认这类公司的存在, 为其设立银行账号及财务运作提供方便。从国内来看, 选择注册在税负较轻的地区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开发区, 经济特区, 中西部地区, 老、少、边、穷等地区, 国家对这些地区在税收上给予了优惠, 税率要低于这些地区以外的地区。从分支机构的选择上, 若选择具备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一般是独立核算, 单独计算缴纳税款, 这样就有利于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来进行税收筹划。而分公司及办事处不具有法人资格, 可以选择单独缴纳或者汇总缴纳, 企业一般在设立之初出现亏损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 分公司选择汇总缴纳可以抵减总公司的利润, 进而减少公司的应纳所得税额。

2.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选购设备

国家为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发展,对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 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实行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 企业仍可按设备原价计提折旧, 并按有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同时又规定, 企业每一年度投资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当年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时, 未予抵免的部分, 可用以后年度企业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额延续抵免, 但抵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企业将已经享受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在购置之日起5年内出租、转让的, 应在出租、转让时补缴设备已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因此,企业在选购设备时,在其性能、功能同等条件下,应尽可能选购国产设备。将使用周期定为5年以上,即使在5年内出租、转让,需补缴已抵免的所得税税款,也将该项支出的时间推迟了,享受了递延纳税的好处。

(二)在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直接关系到企业最终价值的实现

1.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新税法依然强调《税法》高于财务准则,凡是财务制度与税法有冲突的地方必须按税法执行。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断努力学习,避免明显的账务处理错误导致不必要的罚款或其他损失,树立正确的纳税调整理念,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比如娱乐业的营业税是20%,而餐饮住宿的营业税是5%,如果酒店不严格分开核算,就必须完全按20%交纳营业税。另外对房屋改按改扩建、装修、修缮的房产税处理上,必须明确房屋改建、扩建支出和新建房屋初次装修费用应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而旧房重新装修、修缮不必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应确认为当期费用,自然也不用缴纳房产税。

2.加强基础财务制度的建设,防范纳税风险

在基础财务制度的建设上,财务人员应重点加强涉及税收争议问题的财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分类标准的确定、存货合理损失的界定、通讯及交通补助标准、差旅费补助标准等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的定义,会计与所得税法强调使用时间超过一年以上,同时必须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出租等,但对于一些修理用的工具、备件,虽然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为了简化核算,也应该作为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在所得税上的税收待遇不同,低值易耗品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固定资产必须通过折旧分次计入当期费用。

对于存货的损失,增值税法规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存货丢失、被盗、霉烂变质的损失需要转出进项税额。所得税法规定,存货经营中的正常损失可以只进行清单申报,而不需要进行专项申报。

对于交通、通讯补助,企业所得税法上只要是合理的标准都允许扣除,在个人所得税法上,允许扣除一定的公务费用标准,标准之外的应并入工资总额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差旅费补助在企业所得税法中允许扣除,在个人所得税法中是免税收入。以上标准在税务部门没有明确界定时,企业财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标准,用制度防范风险,并阐述制度的合理性。

财务人员需要把税收成本考虑到合同的制定中,合同的制定不同,企业的纳税义务就不同。例如,企业收到销货款但并没有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就必须有相应的合同证明企业的纳税义务并没有产生,因为在预收货款方式下,企业发出货物时才产生相应的纳税义务,预收货款合同成为企业纳税风险防范的重要依据。企业发出货物但并没有缴纳增值税,就必须有相应的赊销合同作为依据,因为在赊销合同规定的发货时间不产生纳税义务,而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产生纳税义务。

3.用好用足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就业,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特别予以关注。根据国发(2005) 3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酒吧外)在新增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另外新《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那么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该主动积极申请这一优惠政策。

三、税收筹划的可借鉴经验

(一)树立税收筹划意识

没有税收筹划意识,也不可能有税务筹划行为。企业决策者不仅要做到税收政策法规的学习,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而且要积极关注企业税务筹划,从组织、人员及经费上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提供支持。税收筹划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投资、筹资、经营、分配等各项经济活动,因此需要企业股东、经营者、财务人员及相关业务部门的配合。

(二)重视税收筹划的风险性

首先是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其次是及时掌握税收法律变化,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精神。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以合法为前提,必须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了解并掌握税收法规规定。最后是实施有效税收筹划,控制与消除风险隐患,尽可能地避免纳税筹划带来的潜在成本风险。

(三)税收筹划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即所谓税收短长筹划的成本,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求收益大于成本,税收筹划活动也不例外,企业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进行税收筹划。

(四)加强和税务机关的沟通,寻求政策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及时指导

由于目前我国在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国家涉税的有关政策也比较无序,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求税务机关在政策上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搞好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也是必须的。

“和谐税收”理论与实践探究 篇8

和谐税收是和谐社会的必然产物。就内涵而言, 和谐税收既要保持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又要体现税收自身的特殊性和具体内容。和谐税收应该注重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贯彻依法治税的思想方针, 推进纳税服务, 维护经济增长, 促进个人 (企业) 、政府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和谐税收是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税收;和谐税收是法制税收;和谐税收是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和谐税收是诚信税收。和谐税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图1) 。

二、和谐税收的理论基础

(一) 和谐社会的科学思想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税务机关作为社会系统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为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 扶持弱势群体, 推进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稳定, 从而理应做到税收的和谐, 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税收最坚实、最有力的理论基础。没有税收的和谐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蕴含和谐税收。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

税收的可持续发展即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经济决定税收, 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可持续发展要求税收与经济相适应, 税收的增长应该与经济的增长保持同步, 做到税收与经济的和谐, 这也是和谐税收的应有之义。另外, 和谐税收要求税收在生态、环保等方面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这就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

(三) 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税收合作信赖主义认为, 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讲是相互合作、相互信赖, 而不是对抗性的。一方面, 纳税人应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及时缴纳税款, 税务机关有责任向纳税人提供完整的税收信息资料, 征纳双方应建立起畅通的税收信息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另一方面, 没有充足的依据, 税务机关不能对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提出质疑, 纳税人有权利要求税务机关信任自己。只有征纳双方诚信合作, 携手共进, 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税收环境, 才能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四)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是和谐税收的前提, 依据现代税收理论和税收实践的规律, 税收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定税公平, 即制度性公平;征税公平, 即管理性公平;分税公平, 实质上是一种体制性公平;用税公平, 实质上是一种权益性公平。此外,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理解, 如果税负不公, 纳税人就会产生怨言和不平衡心理, 自觉纳税的积极性降低, 守法的纳税人也会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逃税。因此, 纳税人之间的和谐也有赖于税收公平原则的贯彻实施。

(五) 良性税收竞争原理

税收竞争是指各地区通过竞相降低有效税率或实施有关税收优惠措施等方式, 吸引其他地区财源流入本地区的自利行为。税收竞争的动机在于政府“经济人”假设, 而财政分权为税收竞争提供了可能。税收竞争有恶性和良性之分, 恶性税收竞争会侵蚀税基、扭曲税负、误导资本流向、增加征税成本, 最终导致双方的福利净损失;而良性税收竞争能起到完善税制、堵塞政策漏洞、提高征税效率等作用。良性税收竞争的存在为我们构建和谐税收以及征税人 (政府) 之间的和谐奠定了科学基础。

如果将和谐社会的科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理解为构建和谐税收的宏观思想渊源, 那么税收合作信赖主义、税收公平原则以及良性税收竞争原理就是构建和谐税收的微观理论基础, 它们共同为和谐税收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三、和谐税收体系的构建

(一) 优化税制结构, 强化自动稳定功能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要求, 构建有利于稳定经济且形成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与社会公平的税制结构, 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需要优化, 凸显税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通过税制的内部协调性和外部适应性来实现调节目标。具体来说, 就是针对我国税收调节存在单一、缺失、弱化的状况, 建立多税种、立体式、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以强化个人所得税为主体, 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两翼, 以其他税种为补充, 从个人收入的存量、增量、转让等多个环节对收入分配进行全方位调节。个人收入初始是通过收入分配形成的, 但不会永久停留在收入状态上。因此, 单一的个人所得税难以形成有效的调控力度, 还应开征与建立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相关的税种, 使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调控覆盖全过程, 缩小规避税收调节的空间, 确保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二) 构建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

1、改革个人所得税制, 改分类所得税制模式为综合所得税制模式。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 分类所得税制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采用不同税率, 分别承担不同的税负, 实行差别待遇, 体现横向公平, 在征管上还可降低费用, 减少税收征管成本支出。但是, 分类所得税制的最大不足在于仅着眼于有连续稳定收入的单项所得, 对某些所得项目不使用累进税率, 征税范围有限, 很难体现纵向公平的纳税原则, 也不能从制度上考虑家庭负担情况, 采用比例税率也不能缩小不同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 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使用分类所得制, 发达国家已基本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 (如表1) , 而且考虑家庭成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从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取向看, 我国建立实施综合所得税制已是一种大趋势。综合税制模式指按年综合计算个人的全年各类所得, 实行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规定个人基本生活支出免征额, 对纳税人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等支出免征个人所得税统筹确定税负水平和调节力度。与分类所得税制相比较, 综合所得税制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综合所得税制综合纳税人各年各项的总和, 对根据综合管理和监控。同时,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积极推进工商、国税、地税、质检等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 这项工作经杭州、济南等城市试点后, 正在全国逐步推广。到目前为止, 全国27个省市区已经建立了有领导、有组织的推进机制。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必将大幅度降低税务部门的征税成本, 实行综合税制模式的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2、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税与赠与税, 保障低收入者的生存权和弱化财富的累积。

社会保障税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对社会整体来说, 可以实现收入由高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横向转移;对成员个体来说, 能实现其收入由青年或就业时间向老年或失业时间的纵向转移。我国可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税的经验, 在适当的时间开征法律规定减去或扣除扣项后的余额采用累进税率计征, 这不仅拓宽了税基, 而且也更加合理简便, 易于征收和管理;二是综合所得税制在全部收入中不仅扣除法定应扣除项目, 而且还要减除其家庭抚养费用及家庭的最低生活费用, 之后才其余额作为纳税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课征, 不仅考虑到全家的综合负担能力, 也更能体现税负公平, 使税法更具有人性化;三是综合所得税制是对纳税人全年各方面的收入进行综合征收, 要求加速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 同时, 也要求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与相互协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的迅速增长, 无论是税务部门还是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都在提高, 为全面实行综合税制模式奠定了基础。目前,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登记系统, 覆盖了4.88亿自然人的信用记录和82%的企业信贷总额。公安部正在建设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料库等八大基础性、共享性信息资源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全面建设“金税”三期工程, 以实现对纳税人的社会保障税, 构建社会保障资来源的长效机制。根据我国国情, 开征社会保障税应遵循以下原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注意与现有社会保障缴款制度平稳衔接, 税目由少到多, 征收区域范围由窄到宽;低起点、低标准, 税率与税目的制定及保障水平应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 国家财政预算安排部分社会保障资金, 其余由单位和个人以缴纳社会保障税的形式负担;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社会保障税既要体现社会公平、互助互济、分散风险的宗旨, 又要体现效率目标, 通过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发挥国家、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专门管理、专款专用, 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制度, 保证社会保障税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遗产和赠与税开征的目标是公平社会财富。我国当前开征遗产和赠与税已具备足够且充分的条件。首先,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和居民财富总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高收入阶层财富总额有些已经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福布斯排行榜) 。从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余额看, 2005年底已经突破14万亿元, 如此巨额的财富为遗产和赠与税提供了稳定的税基。其次, 从立法和技术支持上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就遗产的范围、遗产的继承、遗产的处理、法定继承人和继承的顺序、少数民族的继承问题以及涉外继承等作了具体规定, 和财产所有、继承相关的制度也在逐步的完善, 这位遗产税的开征做好了法律与技术准备。

3、进一步完善消费税。

对未纳入征税范围的高档消费品要适时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另外, 要突破只向货物征税、不对服务和行为征税的格局, 要将高档酒店、饭店、高档娱乐等场所的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征税围。

(三) 改善征管环境与完善配套措施, 加强税收征管

实现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功能不仅要依靠税制本身的完善, 更需要征管环境和征管条件的配合。近年来, 国家税务总局在总结各地征管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四一三”工作思路, 印发了《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5]120号) , 即: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加快建设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税源的源泉管理、全员全额管理。这些措施的落实对于界定、监控税基至关重要。

对于所得税申报制度我们还可以借鉴日本的“蓝色申报”和韩国的“绿色申报”制度, 来完善我国相应的制度措施。对于财产税的征管则要完善财产申报登记制度和财产评估准则, 使得财产税有效运行。

此外, 还应建立健全以系列制度为保证的配套措施, 如:推行个人金融投资及其他各项个人支付的实名制和信用卡制, 实行税务征管系统的信息联网, 建立社会化计算机信息监控网络系统, 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从这个意义上看, 税收征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的范围和力度。

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经济的和谐发展, 而税收在调节社会总供求, 合理规范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能, 担当着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重任。文章从和谐税收的内涵入手, 探寻和谐税收的思想渊源, 探索和谐税收的实现途径, 为我国和谐税收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和谐税收,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税收公平

参考文献

[1]、邓子基.从稳定经济的视角看我国的税制结构调整[J].税务研究, 2007 (2) .

[2]、张培元.加快税制改革步伐促进实现社会公平[N].中国税务报, 2006-10-08.

资源税收制度论 篇9

一、税收与资源保护

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征税, 在社会进行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 从而调节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实现国家的各种目标。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 要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长远目标是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来实现的, 国家的适当干预必不可少, 而税收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在资源保护中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资源税收政策, 不仅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能起到保护资源及宏观控制的作用,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就是促使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资源社会成本 (外部成本) 内在化, 即有效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笔者认为税收调节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如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行为进行税收减免优惠措施来鼓励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税赋比重来引导消费群体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培育成熟的循环经济等税收调节手段, 能有效防止不可再生资源 (特别是希缺资源) 的过早灭失。资源税收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持续发展加注利益的燃料, 所以资源税收制度是一种利导性制度。将资源保护纳入税收制度, 利用税收杠杆保护自然资源, 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资源税制建构的法理基础

1. 法治理论

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 没有法律依据, 国家就不能征税, 任何人也不得被要求纳税。税务机关不能在找不到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征收税款。这里所指的法律仅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不包括行政法规。现代各国普遍把税收法定主义作为宪法原则加以规定:如美国宪法就规定征税的法律必须由众议院提出。法国宪法第3 4条规定“征税必须以法律规定”。日本宪法第8 4条规定“征收新税或改变现行税收, 必须以法律定之”。等等2。我国也已明确规定了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 纳税人和征税机关都必须按照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 征税机关并不具有自由裁决权, 更没有法律规定之外的任何权力。基于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 资源的有偿使用应摒弃行政手段的不当干预, 通过征收资源税, 用法律来确保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顺利进行, 以防行政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收取资源费的随意和无序。

2. 公平理论

公平一直都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公平应属于正义的范畴, 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述“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各种资源、利益以及负担之分配上的正义, 可称为“实体正义”;二是社会利益冲突之解决上的正义, 可称为“形式正义”或“程序正义”3。资源税作为国家调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必要手段, 应优先考虑公平, 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平等的分配资源。资源税所追求的公平充实了传统的法律公平价值观念, 并对后者造成了冲击, 极大地拓宽了法的价值空间。有学者认为, “环境法则以现实的不平等为基础来建立公平体系, 在承认市场主体资源禀赋差异的前提下, 给每个主体以‘相对特权’, 追求结果大体公平, 即以不公平求公平, 在这种公平观下, 财产和收入差距太大是不公平的, 因而应该适当遏制;牺牲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利益的单纯经济发展是不公平的, 必须加以控制。4”因此根据此观点, 笔者认为资源税收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应当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权利公平。从公平性角度出发, 资源税是调节资源数量和质量差异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手段。

三、中国资源税制的完善

要建立完善的资源税制, 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的资源税收体系进行综合重构。这无疑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笔者认为, 改革和完善资源税收管理体制的新举措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资源税收调控的制度性手段和临时性手段相结合, 以制度性手段为主, 临时性手段为辅。

基于税制的稳定性、公平性、简化和便于管理的要求, 资源税收调控手段的运用应尽可能地在税制设计时全面考虑政府调控的要求, 将调控措施体现在规范的税制中, 使其形成一种对自然资源有效运行的制度化调控。当然,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许多不确定性, 很多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税收调控手段。但应尽可能少地采取临时性的税收调控手段, 其只能作为一种拾遗补缺, 不能对其形成长期依赖, 更不能动辄采取临时性的优惠措施。

2. 根据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行差别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使我国的税收制度向着与资源更友好的方向转化, 今后应更充分地利用税收优惠和税收差别的手段来体现环境政策的要求。笔者认为首先应将资源税分成两大类即可再生资源税和不可再生资源税, 分别确定其相应的基本税率, 在这种“兜底税率”的基础上再考虑其相关的税额幅度和减免优惠措施。同时在对某类资源实行减免优惠措施时, 必须遵照资源税收法律的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进行, 没有法律规定的不得进行任意减免优惠, 而且还应该有相应的年限设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资源税收法制化, 也才能有效的避免税收职能部门的寻租行为。在基于以上规划的范围内, 分别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构建:一是在投资环节, 鼓励企业进行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的开发与可再生资源的节能降耗环保的固定资产投资, 对此类投资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调节税或允许此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鼓励企业投资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等;二是在生产环节, 鼓励企业进行高效、节能与清洁生产, 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安装节能设备进行生产的企业以及综合回收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给予优惠, 对生产中严重损害资源、浪费资源的企业加重税收。三是在消费环节, 鼓励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 对利用可循环利用物资生产的产品、可再生能源以及废旧物资生产的产品等征收较低的消费税, 对稀缺资源或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消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四是在资源的研制和开发、技术的革新等领域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等, 以鼓励和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总之, 通过税收的差别来引导人们选择对资源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保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推行税费改革, 绿色资源税制

目前, 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还是以收费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而以税收的手段特别是具生态效益的资源税在我国还处于十分幼稚的阶段。在我国当前资源被滥用而危及资源安全的严重局面下, 实行税费改革 (如水资源费改为税) 、绿色资源税制是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强化的重要课题。

4. 在进出口环节征收资源调节税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交往日趋密切, 外资企业如潮水般涌向我国这片资源富集的土地。为了吸引大量的外资, 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 当然也包括税收优惠等经济措施。在技术、资金短缺时期, 这些方针措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资源短缺压力的增加和对资源安全要求的提高, 我国也有必要在进出口环节征收资源产品调节税。对进口的那些我国急需稀缺的资源产品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而对那些出口的消耗国内大量的自然资源, 或者是进口具危险物质性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和成品征收进口或出口环节的资源调节税。

5. 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提高征税标准, 以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控力度

首先, 坚持有偿开采原则, 实行等同纳税, 普遍征收, 使资源税成为对所有生产企业和用户都有监督作用的经济措施。可考虑将实行保护性开发的林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草场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有效地控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发生。其次, 资源税的单位税额普遍较低, 不足于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在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的同时, 适当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对污染程度较重的资源以及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特别稀缺的资源要课以重税。

6. 资源税的征收应发展成为“预防性”行为。

目前政府对资源税的征收仍停留在“末端治理”而非“事前预防性”的行为层次, 即资源的使用行为发生后针对其资源使用量进行征收, 这与设置资源税的目的相违背, “末端治理”已不合时宜。事后征税的行为意味着企业只需为大量消耗的资源按期缴纳罚金即可, 但事实上, 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远非这些罚金可以弥补。因此, 税收部门应尝试与社会其他相关部门联合, 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 实现资源税征收目的。

综上所述, 为了切实保护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 我们必须完善资源税制,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税收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其次对资源税收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资源税收管理体制的新举措。

关键词:资源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

参考文献

[1]吕忠梅徐详民主编:《环境与资源法论从》第四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第351页

[2]张文显《:现代西方法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第255页

中国煤炭企业税收筹划思路探究 篇10

近年来, 我国的煤炭事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 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形势也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以及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合法措施的应用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中, 税收筹划是我国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一项重要方式, 如何能够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更好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则成为了现今煤炭行业非常关注的一项问题。

1 税收筹划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1.1 筹资阶段

筹资是企业日常工作运行的前提条件, 企业需要能够从多个渠道对资金进行筹集。而通过在筹资决策中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 还能够在对企业现有资金结构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提升所有者收益。而在企业所开展的筹资工作中, 主要分为权益筹资以及债务筹资这两种类型, 前者具有着成本低的优点, 但是存在一定的控制权风险、操作难度较大;后者虽然运行成本低, 但是操作简单, 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而企业在具体应用时, 也需要能够在联系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统筹考虑。

1.2 投资阶段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 其可以通过我国现有的税法优惠政策在企业内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以此帮助企业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我国税法中所存在的这部分优惠政策来说, 其正是我国引导资源流向、开展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 代表着我国目前构想与规划的发展方向, 对此, 就需要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寻找这部分优惠政策、并对其充分的利用, 以此帮助自身获得更好的运行效果。

1.3 经营阶段

当企业对资金筹集完毕之后, 企业就正式进入了营运周转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可以说包含着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大部分活动, 投资所产生的效益也会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中产生。同时, 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财务政策进行合理的选择, 并以针对性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使企业运行的成本、利润都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水平, 并以此实现企业减轻税负的目的。

1.4 资本运作阶段

在煤炭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会涉及到的税种主要有城建税、契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营业税等等。其中, 企业资产转移中的流转税可以说是企业日常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对此, 就需要企业在工作开展时能够联系实际, 并以税收筹划的角度对转让资产的类型、价格以及方式等等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在上述因素都确定完毕之后以合理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税收筹划效果。

2 煤炭企业促进税收筹划工作的措施

2.1 提升企业税收筹划专业性

2.1.1 设立税收筹划机构

对于税收筹划来说, 虽然其已经进入到我国的市场具有很长一段的时间, 但是对于部分煤炭企业来说还是仅仅处于了解的层面, 在内部也没有为该项工作设立专门的运行机构, 并因此无法使税收筹划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有效、长期的开展。为了能够使税收筹划在企业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功能, 就需要煤炭企业首先能够在机构的设立方面引起重视, 在企业原有的财务机构之外还应当专门设置独立的税收筹划部门对该项工作负责, 以此帮助税收筹划能够更好的在本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2 培养税收筹划人才

对于税收筹划这项工作来说, 其无论是政策性还是专业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此, 就需要企业能够吸纳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税收理论水平的工作人员负责该项工作。而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企业也需要能够不断的培养税收筹划人员的会计、财税以及法律能力, 从而能够通过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障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效果。

2.2 提升税收筹划方案综合性

对于任何系统来说, 其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非不同部分的简单相加或者组合。而在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 也需要能够严格的遵照此观点从整体上对该项工作的运作方式进行设计与考虑, 而不要以单独的方式对其中的单个部门或者税种制定筹划方案。同时, 企业在开展该项工作时还需要能够同企业内部的销售、财务等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协调, 以此保障税收筹划工作的全面性。对于企业来说, 其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对此, 就需要企业在该项工作开展时能够紧紧的围绕此目标进行策划设计, 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投资战略之中。

2.3 加强风险管理

2.3.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税收筹划这项工作来说, 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当前市场的复杂性, 就使得该项工作在开展时往往具有着一定的风险。对此, 就需要企业能够在充分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高效、科学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 以此系统的建立对企业税收筹划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 并在发现存在风险之后能够及时的向该部门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从而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寻找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有效措施的应用遏制风险发生。

2.3.2 把握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在税收筹划这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其实际运行的根本依据。煤炭企业要想在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降低风险, 就需要能够对我国的税收、证券以及会计等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 并以此寻找到符合企业特点的税收筹划政策点, 从而能够在保持合法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筹划收益。

2.4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4.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税收筹划这项工作来说也是一样。其中, 法律顾问制度、控制责任制度、岗位授权制度、内容报告制度、权力制衡制度以及方案审批制度等等都同煤炭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企业要想使税收筹划能够得到最大的效果, 就需要能够对这部分内控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并以制度的完善避免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出现问题。

2.4.2 加强部门合作

在税收筹划内控制度中, 企业不同部门同税收筹划工作人员间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对此, 就需要税收筹划人员能够做好同企业不同部门的交流工作, 并能够在对企业业务信息充分了解、掌握的基础上根据这部分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活动。可以说, 通过不同部门的合作、沟通, 则能够使企业在形成联动力量的同时使税收筹划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在我国目前竞争激烈的煤炭市场环境中, 煤炭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就需要能够对税收筹划这项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上文中, 我们对我国煤炭企业税收筹划思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而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也需要企业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充分的联系实际, 以此获得更好的税收筹划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 经济步伐的推进, 我国的煤炭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在煤炭企业日常运行的过程中, 税收筹划是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对于煤炭的经济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 将就我国煤炭企业税收筹划思路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煤炭企业,税收筹划,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甲山, 包仁杰, 刘瑞姝.中国煤炭企业税收筹划[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11-13.

[2]黎冬梅.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石化企业税收筹划探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08) :55-57.

[3]孙琳恩.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筹划[J].企业导报, 2012 (16) :122-122.

上一篇:大外经贸下一篇:流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