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

2024-09-27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共12篇)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 篇1

作为基础科学实验一部分的化学实验, 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因各种因素的限制, 而使得化学实验的某些功能流产或趋于形式, 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有了一些体会, 现简要谈谈。根据化学教学实际和教材改革, 我把化学实验分成三类:一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 二是学生课堂实验或分组实验, 三是学生课外实验。不管哪类实验, 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验的理论基础之上, 把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放在首位, 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上着手,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演示实验

纵观各版本的基础化学教材, 均安排了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内容, 它们对学生学习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论, 无疑有非常好的催化作用。成功的演示实验, 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失败或是错误的演示实验, 也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为此, 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尺度, 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启发性。因为对学生来说, 演示实验本身就是他们的未知领域, 不管从操作本身还是现象本身, 都对他们有吸引力, 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意图, 会使他们注意力非常集中, 所以教师做演示的每一个细节, 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百倍注意。我们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一定要做前要准备充分, 做中要仔细规范, 做后要总结反思。即使有失败的情况出现, 也要给学生一个圆满的解释, 千万要记住不要流于形式, 给学生一个梦幻般的概念。另外, 规范的操作本身, 也是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 能使他们在观察中模仿, 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实验中, 有些实验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 诸如有些腐蚀性的有毒的药品的使用等, 在我们做这些实验时, 一定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解释的合理性, 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敢于参与, 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告诉他们, 只要规范操作, 不会出现事故的。我们知道, “一旦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每个人都有戒备心理, 但科学要有冒险精神, 所以要教育学生不要惧怕实验, 要敢于参与。无限风光在顶峰, 只有勇敢攀登的人才能看到光辉的顶点。

二、学生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近年来中招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在逐步加强, 重点是对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 好奇心强, 尤其喜欢亲自动手实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特点,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极为有利的因素。如果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非常熟练准确, 这对于以后学好其他知识技能也是很有帮助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无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启蒙的作用。实验本身是一种最直观的教学方法, 有人倡导化学课应该在实验室上, 这说明了学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现行教材中编入了很多学生实验, 也是注意到科学的发展规律而编入的。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亲手做实验, 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实验可以是验证性的, 也可以是探究性的。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检验所学过的化学知识, 起到巩固加深之效能;探究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系统训练。初中阶段的学生化学实验大多是些基本的操作和一些验证检验性的小实验。但这些内容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学生也非常容易掌握。学生愿意做, 也能做好, 这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很好的作用。当然只要有实验就可能有误差, 就有可能失败, 包括操作的、结果的, 教师要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学生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过失时,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 不要有过多的责备。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 学生实验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分析的报告, 循序渐进, 教师要做好指导总结工作。学生个体实验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学生分组实验要强调互助合作,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要做的实验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重点难点技巧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包括对数据的分析要细心指导等) , 尽可能少走弯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危险性高的实验,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先演示正规操作, 并要耐心解释实验原理、成败关键、注意事项等。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要克服每一个学生惧怕实验的现象, 引导学生挑战自我, 坚定追求真理的决心和信心。学生如果能顺利完成一个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任何说教都有意义, 有些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 是对学校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它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索精神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外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STS教育的实质就是学习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身边处处皆有化学, 学生如果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 利用身边的物质和条件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化学实验, 并且得出理想的结果, 这也是一种成功, 这是在课本里所学不到的。我们的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学生课外的实验, 它会使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培养也大有好处。有可能化学家就产生于这些对物质世界有敏感性, 敢于主动参与, 喜欢在课堂以外挥洒汗水的学子们。科学发明创造需要的是灵感、兴趣和执着的追求。能够做课外化学实验的学生, 往往是那些对化学学习有激情的学生。但我们一定要清楚, 鉴于基础化学知识的有限性, 实验条件的简陋性以及认知的局限性, 学生很难完成一些个完整的大的课外实验项目。因此, 教师对学生课外实验比较多的是鼓励和指导, 要对学生课外实验课题的选择、时间选择、知识储备、实验的方法技巧以及可行性等加以指导。不可盲目、漫无天际地选题, 学生所做的课外实验也应该是有目的、有价值的。对学生课外实验成功与否, 我们都应该鼓励和帮助。实验最能把情感价值观体现出来, 最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更是拓宽了化学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有些需要时间长、条件要求较高的实验, 都可以利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设备,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完成, 这些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课题, 无疑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能大有裨益。

总之, 搞好实验教学, 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有熟练教学技能、有爱心, 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把学生放在首位, 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下功夫, 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潜能, 手脑并用;学校方面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 制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确实能在教学中发挥出纲领的作用。学习科学要有科学的教材, 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在具体的实践中才有理想的结果。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改革, 已进行几年了, 在实际教学中各门学科的要求和过程都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基础化学, 是一门特殊的科学课程, 在整个基础教学中, 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试图从实际出发, 对化学实验的作用、分类、教材情况以及方法论等方面, 进行分析探讨, 总结经验教训, 取长补短, 以求得到良好发展,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教材改革,教学环境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 篇2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

类与对象基础实验

(一)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对象与类的关系 2.掌握类的域、方法、构造器的概念

3.掌握对象的创建与初始化 4.掌握方法和域(静态和非静态)的使用方式 5.掌握Math类,掌握静态成员的使用方式 6.理解方法和构造器重载现象

二.实验内容

1.程序阅读并回答问题 2.类的使用

3.编程实验:猜数字

4.编程实验:素数判断与统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可将程序运行结果截屏,也可分析运行结果)

1..程序阅读并回答问题:阅读实验讲义的对应代码,回答以下问题。

(1)将上述代码编译运行,将运行结果截图。

答:

(2)上述源码中共定义了几个类?分别刻画了哪些数学图形?Triangle类有哪些域和方法?Triangle的这些域和方法是静态的还是非静态的?

答:

上述程序共定义四个类

分别刻画了三角形,梯形,圆形 域有:sideA,sideB,sideC,area,length, boo 方法有: Triangle//判断是否为三角形

getLength//给出三角形的周长 getArea//给出三角形的面积 setABC//判断是否为三角形

其中所有的域都为非静态的,所有方法都为非静态方法

(3)类和对象是什么关系?请从上述AreaAndLength.java中举例说明如何创建对象。

答:

类是对象的模板,也是对象的类型,描述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

定义一个类。例如class Triangle。然后在main方法中定义域,然后给定义好的域调相应的类方法,赋予对象数据并构造。

(4)Triangle类中出现的Math.sqrt是什么?请举例说明Math类中还有哪些常用域和方法?

答:

Math.sqrt是math类中的求开根号的方法 Math.exp

(5)静态域和方法与非静态域和方法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请从上述AreaAndLength.java中举例说明。

答:

静态域可被所有对象共享,并且在没有任何对象之前,就可以访问静态域,调用静态方法,并不需要创建这个类的对象;同一非静态域在不同对象之间相互独立,非静态方法的执行必须通过对象,所以需要事先创建该类的某个对象。

例如: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不需要创建对象,当程序运行时自动运行。而其他的类,例如class Triangle就需要main中创建好对象才能够调用

(6)什么是构造器?构造器与一般方法的区别是什么?构造器可以重载吗?请从上述AreaAndLength.java中举例说明。

答:

构造器用于创建对象,并初始化对象的状态 构造器与一般方法的区别:    构造器的名称必须和类名相同,而方法名不受限制。构造器没有返回类型,而方法名则不受限制。

一般通过new调用构造器来创建对象,而方法则没有这种调用格式。

构造器可以重载

非静态class Triangle public 和 Triangle(double a,double b,double c)静态Math.sqrt(p*(p-sideA)*(p-sideB)*(p-sideC))

2.已有Rectangle类(矩形类),它有两个浮点型属性length(长)和width(宽)。该类具有两个构造函数(无参和有参),perimeter()和area()方法分别返回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请编写相应的包含main方法的类和main方法来测试Rectangle类。(程序结构参考讲义)

(1)请将源码编写完整如下:

public class Test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ctangle r= new Rectangle();System.out.println(“无参周长是:” +r.perimeter());System.out.println(“

面积是:”+r.area());

r= new Rectangle(1,1);

System.out.println(“有参周长是:” +r.perimeter());

System.out.println(“

面积是:”+r.area());

}

class Rectangle{

double length,width;

Rectangle(){

double alength;

}

double awidth;alength = 1;awidth = 1;length=alength;width=awidth;Rectangle(double alength,double awidth){ length=alength;width=awidth;} public double perimeter(){ }

return(length+width)*2;

public double area(){ return length*width;} }(2)程序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3.编程实验:猜数字。程序运行的界面截屏如下: 源程序: import java.util.*;import java.math.*;public class guessnu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int num =(int)(Math.random()*100 + 1);System.out.println(“有一个1-100之间的随机整数,请您猜猜看”);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您的猜测:”);int choice = 0;do{ if(scanner.hasNextInt())

choice = scanner.nextInt();if(num > choice)System.out.println(“您猜小了,请继续猜:”);if(num < choice)System.out.println(“您猜大了,请继续猜:”);if(num == choice)System.out.println(“恭喜您,答对了”);}while(choice!= num);

4.编程实验:素数判断与统计。程序运行的界面截屏如下: 源代码: import java.util.*;public class Hello{

static boolean isPrime(int n){

//如果参数n是素数,那么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for(int i=2;i<=Math.sqrt(n)+1;i++){ if(n == 2)

return false;

if(n % 2!= 0)return true;els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anner =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一个区间:(如:1 100)”);

int a = 0,b = 0;do{ if(scanner.hasNextInt()){ a = scanner.nextInt();

} if(scanner.hasNextInt()){ b = scanner.nextInt();} if(a<0 || b<0)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两个正整数”);}while(a<=0 || b <=0);if(a > b){ int item = a;

} a = b;b = item;int count=0;for(int i=a;i <= b;i++){ if(isPrime(i)== true)count++;} System.out.println(a+“到”+b+“有”+count+“个素数”);}

低碳环保型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篇3

低碳环保是世界各国一直关注的焦点和近几年来社会的热门话题。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各行各业都在低碳时代展现自己的环保意识,进行自己的环保行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工科各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从接触大学化学实验开始就培养低碳意识、环保意识,对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真正适应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非常必要。因此低碳环保教育是化学实验教学需重点关注的问题。1989年12月在美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化学教育委员会(IUPAC//CTC)和美国能源部(DOE)召开的以“能源,环境与化学教学”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就明确了低碳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任务[1]。二十多年来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实践[2]。笔者也不例外,在长期从事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有关低碳环保的教学体会与经验。

一教师教学中注重引导

1低碳环保,教师先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将低碳环保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次教师还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贯穿和渗透低碳环保知识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学生进实验室上的第一堂课是“仪器的认领和洗涤”,教师会进行相关的基本操作演示。在介绍玻璃仪器洗涤时如何“对症下药”,诸如铬酸洗液虽然去污力强,但考虑到其使用人的安全性及对水的污染性,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洗涤剂及去离子水为什么要少量多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洗得既干净又节约还减少排放。对于废液、废渣的分类存放等都要亲自示范,还要分析解释,使学生能明了原由,举一反三。因此,作为实验指导教师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做好示范,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都不能忽略,将低碳环保的理念和行为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

2倡导节约,减排环保

学生节约意识及行为,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有的学生平时大手大脚惯了,还有的学生认为是“公家的”不知道痛惜。教师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例如试剂等的取用,要让学生知道实验室提供的试剂及材料都是根据实验所需用量准备的,如果准备过多,不但造成浪费,剩余的试剂也要进行处置和管理,不仅加大了人力物力而且也增大了废物的排放量。又如在酒精灯的使用过程中,除了注重常规的添加酒精、点燃、熄灭等基本操作规范外,还提醒学生不用时应及时熄灭,这不仅仅是节约了燃料,还减少了由于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污染。对于实验室各种试纸为什么要剪成一小块使用的理由等等。让学生明白节约使用实验试剂、实验材料、水、电等,在减少浪费的同时也是减少了废物的排放,让学生意识到低碳环保无处不在,从小事做起。提倡节约“就是低碳,就是环保,就是光荣!”。

二注重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生是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人员。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的最大区别是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一堂课90%的时间是学生自主操作,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减轻化学实验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以基础化学实验I教学为例,该部分教学时数2万学时/年左右。开设对象为全校化学、食品、环境、生物、医学等专业的大一学生,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年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始,就树立低碳环保的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来的工作岗位践行、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都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危害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指导学生组织举办环保讲座、图片及实物展览、知识竞赛等等一系列低碳环保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环保意思,而且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倡导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和习惯,例如对废渣、废液都能自觉地进行分类回收或处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以前一般是不加考虑的重做,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浪费试剂引起成环境污染,现在由于通过低碳环保的教育,学生已经逐步养成了节约环保的意识。他们会首先冷静分析原因,考虑补救,尽量避免重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实现低碳环保型实验的效果。

3加强对学生的考核

把低碳环保作为实验考核的指标之一,体现在平时的实验考核,期末操作考核及闭卷考试多方面进行。例如实验操作部分加大考查学生对试剂及材料的取用量、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卫生习惯等的权重。笔试中增大对安全知识及环保意识方面的测试内容,例如试题“谈谈你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行为(举例)来减少‘三废对环境的污染?”,“结合实例谈谈你在实验中是如何理解和实现‘低碳环保的?”综述题等。

三实验教学改革围绕低碳环保

1实验内容

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最基础课程,主要是实验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点体现在对化学基本操作的训练及基本知识的理解,有的实验资源耗费多、药品毒性大、污染严重。实验室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场地首先应该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损害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所以改革教学内容是实现实验教学低碳环保的重要环节,应该调整、删除传统实验中陈旧重复的实验内容,精简、优选、更新实验项目。

在保证必要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去除一些能产生很大毒性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以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训练的全面性为原则,尽量选择使用无毒、无公害的绿色原料、试剂、材料、仪器等。基础化学实验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掌握的知识程度分为四部分(及基础化学I~Ⅳ)。以基础化学实验I为例,其内容具体到实验室教学中实施是:除去一些能产生很大毒性的例如氯气的制备、二氧化硫的性质、硝酸的氧化性及汞齐等实验内容。更新和改进原有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尽可能的选用无毒或低毒性,无污染或低污染,且废弃物容易处置的化学药剂和化学反应。例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采用铁粉代替废铁屑原料,无水硫酸铜的制备用氧化铜代替废铜片原料,防止了硫化氢、含氮的氧化物等有毒气体的排放。一些性质实验难免会产生少量的有害气体,一旦观察到现象就马上终止反应,防止继续扩散。尽管目前实验室通风条件很好,但也要考虑到对实验室以外环境的排放影响,改革实验装置,使原来的开放体系变为封闭体系。例如在阴离子的分析鉴定实验中对二氧化碳的鉴定将原教材中在试管上方用玻璃棒观察碳酸钙的生成改为在滴瓶中反应生成[3],使学生明白既提高了实验现象的观察又防止了二氧化碳向大气中的排放。endprint

尽量使用安全的仪器,实验室的温度计是常规且易耗仪器,实验室以往用的都是水银温度计。考虑到汞的毒性,学生实验在一般情况下均使用酒精温度计,对一些温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如“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才使用水银温度计,而且要求学生将其视为“宝贝”爱护使用,并采用仪器使用登记制度进行管理。减少试剂用量,推广微型化实验,像氯化铅、碘化铅的性质实验,按传统教材通常取1-2毫升硝酸铅试剂,改革后只需要一滴试剂效果就很明显了,而且后续加重铬酸钾,硝酸等试剂的量都会相应的减少。设计增加开设一些综合性环保实验,例如过氧化钙的制备及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等环保实验。

对于开放实验,优先考虑零排放、低污染绿色环保的项目,例如对学生开放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实验,原料来源于生活,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实验内容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和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可多可少,难度可浅可深。学生感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多媒体仿真

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化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4]。利用多媒体课件、仿真实验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虚拟实验教学,把抽象的实验内容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效果形象地描述出来,通过人机对话方式,重现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反复地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的现象变化[5]。多媒体仿真实验除了它信息量大、方便,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有毒、有害的试剂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特别适合那些所需试剂较多、毒性较大且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较多和那些重复性不太好的实验。比如,一些燃烧试验和爆炸性试验以及危险大、有毒气体不易控制等不安全因素较多的实验,例如氯气的制备及氯氢化合反应等[6]。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环保式教学方式之一。

总之,低碳环保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全民的行动。作为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在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意识及行为,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化学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良好素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需要广大教师持之以恒的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骏英.能源、环境与化学教学—国际会议简介[J].化学教育,1990 (6) : 58-59.

[2]周先波,王永红,毛红雷,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思考与设计[J].实验室科学,2013,16(2):194-196.

[3]刘建本,吴竹青,石爱华.“碳酸根离子鉴定”实验装置的改进[J].中国科技教育,2011(4):13.

[4]陈祖福,华形文,田荷珍.化学在演变化学教育要改革—第12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简介[J].大学化学,1993,8(3):60-62.

[5]霍小平,李仲谨,刘存海.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研究[J].广东化工,2012,33(9)22-23.

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探索 篇4

1 基础化学实验课的现状与问题

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配合了化学理论的教学,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对学生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学科是林业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调查表明,目前林业高等院校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1)多数化学实验课程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依附于理论教学,难以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要求。(2)开设的实验内容与林业院校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实用性不强,没能贴近社会与生活,很少联系现代生产实际。(3)教师讲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或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机械。(4)大多数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在动手、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较欠缺,仅靠课堂内实践远远不够。

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实验模式中,学生课外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没有得到充分引导;学生实验处于被动状态,很少创造性地改变实验步骤或对实验条件进行多种尝试;实验内容缺乏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2 建立基础化学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实验是上课时间和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可由学生自行选择的一种教学方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还可以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林学、生物学、材料学、环境科学等非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结合学校基础化学实验室的设施条件,针对非化学专业学生,开展了开放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总结实践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改革。

2.1 确定化学实验的开放教学内容

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时,考虑将基础训练和创新培养相结合、必要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必要实验项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开放实验教学内容选择综合设计性实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综合性。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由教师设计出贴近生活和现代工业生产实际、与林业专业有一定联系的实验内容,涉及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面较广,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门基础化学实验课都开设2~4个可供开放教学的实验项目,如无机化学实验:测定物质的化学反应热、海带中碘的提取;分析化学实验:食醋酸度的测定、鸡蛋壳中钙含量测定、水的硬度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测定;有机化学实验:油脂的提取及鉴定、植物挥发性油的提取、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理化学实验: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测定、溶胶的制备净化和稳定性测定。同时,学生也可自主选题,确定一些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进行开放实验。

2.2 确定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方法

改变传统的课时限制和进出实验室的时间规定,采用课堂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向学生开放实验。实行半开放的模式,在实验时间上,不是完全由学生决定,而是提供学生可选择的时间段。充分运用校园网络资源,将化学实验开放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把实验电子课件、参考教案、实验装置照片、基本操作电教片等在网上发布,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网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内容,示范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提醒重要的注意事项。

实施开放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植物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为例,我们提前一个月布置课程任务,让学生查阅文献,在满足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条件下,根据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预习报告。由教师组织班级学生集体讨论,对每种方法涉及的实验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学生对这样的实验模式兴趣很高,积极查找资料,提出了各种实验方案。如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树叶、菜叶或花瓣;提取中采用了常温研磨法、直接溶剂萃取法、加热搅拌溶剂萃取法等;分离上采用了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分析上采用了分光光度法分析、紫外光谱法。学生普遍反映,经讨论分析,感觉思路更清晰,能有目的开展实验。讨论后,学生向教师预约实验时间,实行课内学时有限开放实验,提供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操作,把实验中的每个重要步骤及出现的实验现象用相机拍摄下来,作为原始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做PPT文档,并进行汇报交流,鼓励有创新成果的学生发表论文。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开放实验教学,使学生真正得到创新性的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

2.3 明确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考核方法

化学实验开放教学,学生所做实验项目内容不同,操作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所以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情况。在考核上,综合学生必做实验和开放实验两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定。对必做实验项目采取现场抽签进行实验,考核基本实验技能,并以笔试考核学生对基本实验理论的掌握;对于开放实验,主要在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课的表现、实验操作的规范及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良好的学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建设实验教学环境,保障开放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林业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涉及的专业和班级多,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复杂,实行开放实验教学,必将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师素质提出巨大的挑战,必须建设合理的实验教学环境,保障开放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验室使用上,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各类实验室的使用,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把每门基础化学实验安排在学年的不同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主要安排在上学期,有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安排在下学期,各类实验室可以打通使用,以缓解开放实验室的紧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的开放和仪器设备的管理,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开放教学开设后,实验室每天接纳的学生人数增多,仪器设备满负荷运转,实验技术人员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技能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对化学试剂要注重节约和环保。规定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清点仪器设备并按规定放好,及时归还借用的物品,填写仪器使用记录,经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签字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基础化学开放实验教学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要增强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鼓励他们爱岗敬业。实验室的开放不应仅是部分实验装置和实验时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与学观念意识上的开放,教师和实验人员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增强应变能力。

4 结束语

对基础化学实验实行开放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我发展的创新能力,使其终生受益。基础化学开放实验教学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促进实验室的进一步开放,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和条件。

摘要:分析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院校基础化学实验开放的教学模式,并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和开放实验教学的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范秋梅.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21(15):129-131.

[2]袁勇,杨毅.加强实验室开放,搭建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J].中国建设教育,2009,16(6):45-47.

[3]訾学红,夏云生,陈永宝.开放创新实验的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9(1):106-107.

[4]马达汉,王刚.开放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9):103-104.

[5]吕玲,刘根起,张诚.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3):86-88.

[6]徐绍芳,王宏,聂进.化学实验多层次开放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51-153.

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计划书 篇5

一、活动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号),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我校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速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程,全面调动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基础化学实验操作与研究的`兴趣,我校决定与海南蓝岛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海南大学“蓝岛杯”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海南大学、海南蓝岛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三、参赛对象

海南大学20××-20××级普通在校生中系统学习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有关专业的学生。

四、竞赛内容与要求

本次竞赛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考核学生的实验综合技能,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为笔试,决赛为实验操作。

1、预赛:预赛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笔试内容包括: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要点、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实验原理等。根据笔试成绩取前40名选手进入第二阶段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2、决赛:决赛以实验操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第一阶段:化学基础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等内容;第二阶段:综合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内容。

五、竞赛安排

1、4月12日至4月18日,竞赛工作委员会将竞赛通知及相关内容通过班会或网络进行宣传和动员。

2、4月12日至4月20日为报名时间。相关学院负责组织报名,在4月23日下午5:00前报送“海南大学‘蓝岛杯’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报名汇总表”(附件),并发送电子稿。具体事宜由材料与化工学院基础化学实验室负责。

联系人:牛成,电话:,电子邮箱:

地点:基础实验楼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室2202。

3、4月28日举行预赛,比赛地点另行通知。

4、5月12日至5月13日现场实验操作竞赛,比赛地点: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5、5月20日网上公布竞赛结果。

六、竞赛规则

1、参赛学生应携带学生证或身份证,经检查无误,方准参加竞赛。

2、参赛学生应在规定的笔试或实验开始时间前15分钟入场,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得入场,竞赛开始后30分钟内不得离场,强行入场或离场者,视为弃权。

3、实验前应先认真清点所列(仪器、药品和名称)数量,如有缺损应立即举手请相关人员处理。

4、参赛学生不得在竞赛场内高声喧哗或随意走动,更不得互相交谈,不得窃视他人试卷或实验报告,否则取消其竞赛资格。

5、选手必须独自完成实验,不准相互讨论,不准交头接耳,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

6、中途离场者不得将试题或实验报告携出考场外。

7、实验竞赛结束后,参赛者须将实验器具清洗归位,如有破损应向工作委员会人员报告,并递交实验报告。

8、参赛人员除遵守以上规则外,还必须遵守实验室各项制度及《海南大学考场规则》。

七、奖励

竞赛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纪念品。

高中物理实验基础 篇6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1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内容和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1.2 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①正确的调整和使用实验仪器;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范实验操作;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2 实验的七种主要思想

(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 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如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如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

(4)留迹法: 有些物理过程是瞬息即逝的,我们需要将其记录下来研究,如同摄像机一样拍摄下来分析.如用沙摆描绘单摆的振动曲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位置;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的小球位置等.

(5)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接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I=0(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电动势)和短路(U=0)时的电流,通过一系列U、I对应值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

(6)近似法: 在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运动中,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识的设计实验条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用近似量当成真实量进行测量.

(7)放大法 :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3 基本测量和读数规则

3.1 基本测量

(1)长度的测量: 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时间的测量: 仪器主要是打点计时器和停表.

(3)质量的测量: 仪器是天平.

(4)电路的测量:电流、电阻、电压等是直流电路中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考查几率很高的内容,要学会这些表的连接、量程的选择、读数及构造原理.

(5)其它物理量的测量 :温度、体积等的测量,都以长度测量为基础.

3.2 测量仪器的读数规则

在直接测量中读出的测量值的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要与读数误差所在的一位取齐,因而测量仪器读数规则为:测量误差出现在哪一位,读数就应相应读到哪一位.在中学阶段一般可根据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来确定读数误差出现的位置.对于常用的仪器可按下述方法读数:

(1)最小分度是“1”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下一位,下一位按十分之一估读.如最小刻度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十分位上,估读到十分之几毫米.

(2)最小分度是“2”或“5”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同一位上,同一位分别按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估读.如学生用的电流表0.6 A量程,最小分度为0.02 A,误差出现在安培的百分位,只读到安培的百分位,估读半小格,不足半小格的舍去,超过半小格的估读,以安培为单位读数时,百分位上的数字可能为0、1、2、…、9;学生用的电压表为15 V量程,最小分度为0.5 V,测量误差出现在伏特的十分位上,只估读到伏特的十分位,估读五分之几小格,以伏特为单位读数时,十分位上的数字可能为0、1、2、…、9.

(3)下列仪器在最小分度间不进行估读:游标卡尺只要求读数是游标最小分度值的整数倍;液体温度计读数为1℃的整数倍即可;体温计读数应是0.1 ℃的整数倍;机械秒表和指针式电子秒表在最小分度间不进行估读;欧姆表一般不要求估读,指针靠近哪条刻线,就读哪条刻线的数值.

4 有效数字和数据处理

4.1 有效数字

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据叫有效数据,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因此这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也是误差所在位.

计算中遵守有效数字规则:

(1)不可靠数字与别的数相加减、相乘除,所得的结果也是不可靠的.

(2)计算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保留两位不可靠数字,最后再四舍五入.

(3)物体的个数、实验的次数是准确数,它们与近似数相乘除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等于原来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位数.

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从左起第一位非零数字算起到最后一位数字(含零)的总位数,其最后一位即不可靠数字,是估读得到的.

4.2 实验数据常用的处理方法

4.2.1 直接比较法

中学物理的某些实验,只需通过定性的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得出实验结论的,则可应用直接比较法.如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可直接比较实验中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两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达到实验目的.

4.2.2 描迹法

描迹可形象直观地直接反映实验结果.如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用描迹法直接描绘小球的运动轨迹.应用描迹法时应注意:

(1)所描出的曲线或直线应是平滑的,不应有突然的转折.

(2)个别点若偏离所描出的曲线太远,可认为是某种偶然因素所致,一般可将这样的点舍去.

(3)为能较为准确地描述所记录的曲线,实验所记录的点的总数不能太少,且应在所描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

4.2.3 平均法

取算术平均值是减小偶然误差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把待测物理量的若干次测量结果值相加后除以测量次数.平均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多次测量中,由偶然误差引起的正、负偏差出现的机会相等.故将多次的测量值相加时,所有偏差的代数和为零.在求平均值时应注意在什么情况下求平均值.

4.2.4 列表法

把被测物理量分类列表表示出来,需说明记录表的要求,主要内容.列表法有制表方便,形式紧凑,数据易于比较等优点.列表法还常常是图表法的基础.列表法应注意:(1)项目应包括名称及单位;(2)实验测得的数据应按测量结果,取恰当的有效数字填入;(3)自变量应按逐渐增加或减小的顺序排列.

4.2.5 图象法

建立合理的坐标系,将实验数据作为坐标点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寻找坐标点之间的规律,作图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明显.由图象的斜率、截距、包围的面积、外推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规律.

作图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要合理,这样便于找出规律,一般多选用直线作图线,因为直线明了直观,而曲线的规律不易判定.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常取x或 1/x 为自变量,以便使做出的函数图象为直线,从而可直观的得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在“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以I为自变量作U-I图象;当函数与自变量x成反比例时,常以 1/x 为自变量.

(2)坐标建立要规范,坐标轴上要标明物理量,对应单位,注意正确选取横轴和纵轴的标度,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比例以及坐标起点,使所做出的图象大致布满整个图纸.如在“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纵坐标U的起点可以不为零.

(3)选点要恰当,作图要规范,直线至少取5点,曲线10~15点,且在曲线弯曲处取点密集一些;对直线作图,应使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通过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对曲线作图要平滑,不能做成折线,对于有些特异性的点可以分析取舍.

(4)根据图象分析图线的斜率、截距等物理意义,计算斜率时应选取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而不一定要选取原来的数据点,这样便于取得更精确的平均值.

5 实验误差及其处理

5.1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真实值:是指被测物理量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客观大小,即物理量的真实值.实验中真实值是得不到的,通常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来代替真实值,且测量次数越多,平均值就越接近真实值.

测量值:由测量仪器直接读出的物理量的数值或将测量数据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出来的物理量的数值.

5.2 从误差来源看,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实验原理不够完善、实验仪器精度不够、实验方法粗略而产生的.基本特点:实验结果对真实值的偏差总是具有相同的倾向性,即总是偏小或偏大.减小方法:改善实验原理,提高实验仪器的测量精度,设计更精巧的实验方法.

(2)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和实验仪器的影响而产生的,如测量环境不稳定、实验者的经验不足.特点: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等.减小方法: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5.3 从数据分析看,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在直接用仪器测量某一物理量时,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是减小绝对误差的重要方法;

(2)相对误差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常用百分比表示,反映了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在难以减小绝对误差时,增大真实值是减小相对误差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5.4 减小误差的方法

(1)校准测量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使用前应先进行调零校准;

(2)恰当选择仪器的量程和精确度;

(3)完善实验原理;

(4)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求其平均值;

(5)以图象法代替公式法处理实验数据.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7

1 精选实验内容, 新编实验教材

依据医用基础化学理论课时安排, 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整合, 精选了16个实验, 每个实验用5学时完成。同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科学排序各实验项目, 具体实验教学进度见表1。

我们把“溶液的配制”放在最前面, 以训练学生称量、固体溶解、量取液体体积等基本操作。实验七“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可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分析天平、滴定管的正确使用和滴定操作技术, 巩固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实验十一“水的总硬度测定”中, 进一步巩固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把实验十二“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 ”作为自行设计实验, 掌握滴定分析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后, 再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强化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另外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实验, 使学生学会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仪器分析方法, 学会标准曲线制作, 用作图方法进行数据结果处理。笔者依据“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以及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 新编了《医学化学实验》教材, 删除一些陈旧过时、重复的实验, 增加相关现代化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与综合设计实验内容, 达到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且不过分依附于理论课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2 认真做好预备实验,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本教研室在开展每个实验之前都会安排两位教师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 教师可以了解所用到的各种仪器是否正常、实验条件是否合理、药品是否失效等;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 掌握实验的第一手资料, 以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学生实验课前进行的预实验是课堂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2]。此外, 预实验得出的结果, 给批改实验报告提供了依据, 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同样, 课前预习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预习, 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 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动手操作前有大约30分钟的教师讲解时间, 实验内容不能被详细叙述, 教师必须把握住实验的重、难点。此外, 在讲授中要将相关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分解成若干个问题随机提问学生, 以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提问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可督促学生加强实验预习,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阐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对用到的仪器,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规范的演示操作, 向学生讲清操作要领和具体注意事项, 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 避免出现错误或发生危险。如以滴定分析操作为例, 说明其使用方法。酸碱滴定管在使用前, 应先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 如果酸式滴定管漏水, 取下活塞涂上凡士林即可;如果碱式滴定管漏水, 则上下调动玻璃珠位置。在装入标准溶液之前, 应先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在赶去滴定管尖端气泡和调整好液面后, 就可进行滴定了。滴定时要善于控制溶液流速, 刚开始反应可以“见滴成线”, 接近终点时要做到需要一滴加一滴、需要半滴加半滴。当颜色发生突变且20 s不褪色时, 即到达滴定终点。读数时应注意保持滴定管垂直, 由于附着力和内聚力的作用, 滴定管内液面呈弯月形。读数时, 对于无色或浅色溶液, 应读弯月面下缘的最低点对应的数值;对于有色溶液, 应读弯月面上缘对应的数值。学生在使用滴定管时总喜欢左手拿锥形瓶振荡, 右手操作活塞;对这个不良动作教师要演示错在何处, 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习惯。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巡视, 发现学生错误操作及时给予纠正, 这样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又使学生掌握了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方法。

4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长期以来, 我们主要依据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 导致大部分学生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都编造与理论数值接近的实验数据及报告, 以谋取高分。实验报告弄虚作假、抄袭等现象反映出以实验报告评定实验课成绩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3]。为此, 根据实验课特点, 本教研室对实验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 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 包括平时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 实验总成绩按比例 (约20%) 计入医用基础化学期末成绩。由于每次实验表现都会影响到学生期末总成绩, 所以学生能自觉完成所有实验任务。

我们对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都给出了相应评分, 并记入平时成绩。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仪器不规范操作、实验纪律、实验后的清洁与整理工作等诸多方面列成条目, 让学生明确每一项操作需注意的问题。对于观察到的不规范的实验操作, 指导教师必须现场向学生指出错误所在, 并记录下来。另外, 实验考核既考操作也考理论, 实验理论部分记入理论课考核中。期末结束前3周, 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期学习过的实验基本操作, 如称量, 溶液配制、移取、滴定等查阅资料, 自行设计样品测定课题并交由教师审核, 然后到实验室自主完成操作, 教师对其进行综合考核。

通过改革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实验仪器操作, 而且激发其实验兴趣和热情, 极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趁义, 杨金田, 苏燕慧, 等.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总体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 2008, 28 (5) :109-111.

[2]方苗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医用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 2012 (4) :59-60.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篇8

一、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基本功底参差不齐

植保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之前, 先要学习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课程, 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同, 导致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并且在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方面以及实验记录、报告的书写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种分化造成部分学生对生化实验兴趣不高。

2. 基础生物化学课时少

基础生物化学内容丰富, 理论知识点多, 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论记忆较多, 需要实验课程将理论进行验证,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更加直观地加深对抽象生化知识的理解。但在植保专业, 生物化学的教学课时较少, 相应地实验课时也相对较少,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加之其他专业课程的压力, 许多学生在实验课前没有预习, 在实验中是被动地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较差

植保专业的部分学生对生物化学及实验不够重视, 认为生化是基础课, 没有专业课重要。生物化学课程具有基本概念多、不易理解的特点, 比较抽象, 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理解消化前面所学的知识, 逐渐地发现自己学不懂了, 产生了厌学生物化学及实验课程的情绪。

4. 实验设备较差, 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

部分院校植保专业由于经费的限制或者对本门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在实验室建设、试剂购买和仪器设备上投入不足。同时, 生物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后期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部分生化实验室的仪器较少且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因而在实验设备上存在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象, 进而影响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生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5. 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定性及定量等验证性实验, 缺乏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是实验前教师给学生发实验指导书, 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实验中教师示范, 学生按部就班照着实验方案操作, 实验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老师批改。传统的生化实验教学是为验证理论课的某些内容而设立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进行实验操作地位, 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6. 考核方法不完整

在生化实验课程考核中, 过于注重实验报告的考核, 缺少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的深入理解上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 存在考核方法不科学的现象。

二、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改革思路

1. 加强生化实验室建设, 促进实验教学

生化实验室是对生化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重要阵地, 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 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 植保专业应当加强生化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首先, 高等院校植保专业应该加大对生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建设, 定期更新换代, 为搭建先进的实验平台, 可以购置一些大型的设备, 如蛋白层析系统、高效气相色谱、荧光定量PCR仪等。其次, 加强实验室管理。随时做好仪器的维修与维护, 建立计算机系统对实验室进行管理, 做到管理工作规范化与高效化。最后, 实验教学人员需要定期培训, 熟悉仪器的安装调试及使用, 实验教学备课时要进行实验预做, 熟悉实验操作, 合理安排实验室及教学仪器的使用,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生化实验和科研工作。

2. 改革生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 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的发展, 生物化学也在飞速发展, 因此生化实验教学内容需要结合生化新技术和植保专业学科而不断更新。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 增加实验学时, 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并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 补充一些新的实验内容。例如, 可以增加测定昆虫抗药性相关的酶 ( 羧酸酯酶或乙酰胆碱酯酶) 活性及影响该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

( 2)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师讲解实验方案、学生按照方案操作、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一些综合性实验, 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对方案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实验后学生可以用PPT报告实验结果及分析。

3. 建立开放性实验平台, 开设开放性实验

建立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平台, 这些实验室常年对学生开放, 实验室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项目。学生可选择开放性实验项目, 也可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准备实验材料、自主配制试剂、自主安排实验进程, 教师予以配合、协助和指导。例如, 植保专业2009级的一个小组设计了一项实验课题, 题目为“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的分离纯化”, 实验内容包括稻纵卷叶螟采集、总蛋白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液相色谱纯化和蛋白质电泳检测。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实验, 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完成该实验项目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很好的科学研究训练。

4. 完善考核方法

为了加强生化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成绩在整个生化课程中的比例应该提高, 实验课与理论课成绩各占50% 。生化实验成绩考核由4部分组成:平时成绩 ( 包括出勤) 占10% , 实验基本知识笔试成绩占20% , 实验操作占50% , 实验报告占20% 。实验操作考核是在实验室现场操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教师根据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分。

三、结论

实践表明, 加强实验室建设, 改善实验条件, 改革生化实验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学生实施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 这些措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景红娟, 张长付, 李翠香.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生物学杂志, 2010, 27 (5) :100-102.

[2]冀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228 (06) :109-111.

[3]王宜娟, 姚震, 刘小莉.生化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科技资讯, 2010, (25) :202.

[4]胡琼英, 刘琳莉.基地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平台的建设.实验室科学, 2009, (03) :14-16.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 篇9

1 独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 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2) 写实验报告时抄袭现象严重, 不会总结、讨论; (3) 建校时间短,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验证性实验, 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4) 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 有很多实验在课堂上不能顺利完成; (5) 实验内容缺乏吸引力, 挫伤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传统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偏重于“菜谱式”操作, 所有试剂药品的配制、所需仪器的调试都由教师完成, 甚至连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也一一交待清楚, 学生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的详细的实验步骤“照方抓药”, 重复“称量———标定———测定”操作, 甚至不需做实验 (照抄课本的现象结论或者通过化学计算) 就可以完成实验报告.这种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 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的激励, 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缺乏足够认识, 降低了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 造成很多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不高, 削弱了实验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学生基本操作不规范, 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到了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3]。

2 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性管理模式

2.1 实验内容开放

实验室开放内容要贯彻“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 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应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提倡学生自拟实验课题,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 学习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问题。

在新教学计划实施后,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加入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可精心挑选了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实验项目供学生参考, 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选择, 也允许学生自己做感兴趣的题目。学生在查阅资料, 提交实验方案的前提下, 经指导教师审核批准进行实施。每个实验室都用可选用的实验内容, 实验员按照内容布置实验器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作实验。指导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占主导作用, 只起辅助和协调学作用, 从而锻炼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等。

2.2 实验过程开放[4]

实验过程开放是指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的开放。传统实验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从而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一切都按部就班, 整个实验过程没有渗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1) 实验设计:我们不给学生以任何形式的讲义, 只给实验项目、主要的试剂和仪器。学生必须经过查阅资料, 才能写出实验设计。这种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也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与动手的能力, 为以后从事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验准备:学生自己动手配制试剂、校准仪器以及简单维护。通过动手准备实验, 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了动手能力。

2.3 实验室时间段开放

考虑到实验课上课班级多、实验任务重的具体情况, 我们在每周的指定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实验课的开放, 随到随做。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没有结束时间的规定, 允许失败后重做, 直至成功。指导教师也一改以往辅导过细, 偏重结果的做法, 让学生自由发挥。

2.4 实验考核方式开放

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两方面进行的检查评定, 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确保学生能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特别重视过程考核。实验总评成绩由过程考核 (60%) 和期末考核 (40%) 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每次实验按百分制计算, 然后统计一学期实验的平均分, 包括考勤 (20%) 、预习报告 (10%) 、课堂互动 (10%) 、实验操作 (30%) 、实验报告册 (30%) 等;期末考核:将基本操作内容分成若干个基本单元, 制订出相应的评分标准;每个学生除了基本操作, 在现场做笔试, 考试时间为1 h。现场抽签决定考试题目;每位教师监考6人以内, 现场评成绩。通过对实验考核的科学划分, 有效地杜绝学生拼凑数据、改写数据、抄袭数据的不诚实现象, 使学生的实验结果反映真实的实验情况,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5 开展各类实验技能大赛[5]

将实验技能大赛形成制度化, 以激发学生自觉提高实验技能的积极性。在大一完成了基础化学实验Ⅰ、Ⅱ课程后, 大二上学期举办校级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着重考察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操作水平。校级优胜者参加二年一届的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对于成绩优异者, 给予学分和物质奖励,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独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采取的措施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 能够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 仍存在很多问题, 譬如仪器、设备的维护、实验仪器和设备时实验的精髓。若是没有精良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不准确, 从而就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分析以及探究。因此,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3.1 加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管理以及规范操作

实验教学中, 实验仪器以及设备对整个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以及规范学生的操作方式。在进行实验之前, 教师可以针对实验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等向学生进行讲解, 尤其是一些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只有让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对实验所学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才能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顺利进行以及确保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运转正常。

3.2 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经常进行保养与维护

为了确保实验仪器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运行正常,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对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并且在发现了隐患的时候及时进行解决。

3.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改革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工作量就大大的增加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高校应该重视实验室人员以及实验教师的培养, 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养与深造,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其教学水平。

3.4 严格值班制度

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将实验时间之外进行开放, 而不再是固定一个时间才能让学生进行实验了, 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 传统的作息时间制度就会被打乱, 而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 进行开放实验教学的高校必须严格的安排值班时间, 并做好人员的登记。

3.5 加强实验经费的管理制度

对于实验室而言, 学校都是要拨一定的经费的, 这些经费是为确保实验设备体系的完整, 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因此, 在实验经费的管理方面学校应该制定一定的制度, 管理人员更应该按照制度严格的进行管理。

3.6 设立实验选修课

开放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技创新能力极为有益。学生参加开放实验, 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应该保障学生参与开放实验活动有动力。学校可以考虑将开放实验也作为选修课程纳入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每次开放实验完成后, 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由指导教师批阅并签字, 作为学生开放实验的考核及学分认定的依据。学院应根据开放实验的特点, 制定学生开放实验的成绩考评办法, 对学生参加开放实验的学时、完成的质量、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大赛的成绩、科技活动的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 经指导教师认定、学院审核、教务处批准后, 记入选修课学分。

3.7 建立保障措施

学校设立学生科研基金, 资助学生的研究项目, 对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及竞赛获奖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应对进行开放实验的实验室, 给予一定的材料消耗和设备维修经费, 以保障开放实验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的相关政策中, 应鼓励高水平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 将教师指导开放实验的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并根据指导开放实验的类型、学生人时数等进行量化记人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取得的各项成果, 给予相应的认可。对于组织、实施开放实验成绩显著的实验中心应给予表彰。学院每年应对开放实验的组织、实施及开放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指出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案, 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4 结语

实验教学的改革被认为是造就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掘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 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式教学是任重道远。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开放式教学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深化改革, 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参考文献

[1]陈红艳, 杨今朝.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13) :66-68.

[2]张敬爱.高校化学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10 (41) :195-196.

[3]徐绍芳, 王宏, 聂进, 等.化学实验多层次开放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2) :151-153.

[4]陈朝晖, 罗万芬, 曾仁权, 等.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57-60.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10

关键词: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生物化学是揭示和研究生命活动本质及其机理的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程。合肥学院在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中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1 实验教学内容优化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制备和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设置实验项目时紧紧围绕这些内容,并在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技能。如“多酚氧化酶活力测定”实验,该实验项目不仅是让学生独自测定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且由授课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和要求,学生以5~6人为1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在预习、总结后再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待教师协助完善方案后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材料,然后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流程不仅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多酚氧化酶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可提高其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

2 对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课预习

由教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等。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根据授课教师的讲解思路,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可提高上课效率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1]。

2.2 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改变以前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等教师讲完后再进行实验的老方法。教师只讲授实验目的,具体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摸索和验证,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巡视,以及时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2,3]。对实验中出现的与理论不符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重视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将所见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有某组学生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有较大出入,分析原因,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实验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重做该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实验分析能力,并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1,4]。

3 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考核实验成绩是对学生所掌握的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课题知识的掌握水平,可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认真操作实验,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前,考核学生实验成绩时主要为实验报告成绩,改革后为重点考核技能,除了每次实验前的预习报告和结束后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外(占50%),加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由教师打分,占该实验成绩的50%。

将各种实验成绩合理地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生化实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学生养成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中积极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主动提出各种疑问,实验后认真、务实书写实验报告的习惯[5]。

总之,对基础生化实验进行改革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对基础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天荣,杨受保.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5):82-83,121.

[2]肖维威,马文丽,张兴梅.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基本思路[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0-271.

[3]林春兰,吴智慧,严玉霞.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56-257.

[4]吴茜茜,刘斌,吴克,等.我国生物工程研究进展与人才培养的特点[J].生物学杂志,2002,18(1):45-46.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解读与实践反思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础实验;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1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基础实验课标解读

新课改十余年来,由于我国国情和地区差异,实验教学在各地区、各学校开展情况不一。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发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规定了学生必做的8项基础实验。如何以基础实验为载体,实现实验技能、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需要认真解读和理解基础实验(如表1)。

2 基础实验教材搜索

各版本的义务教育化学教材针对基础实验进行了相应的编排,笔者选择了江苏省所使用的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如表2),发现基础实验在章节安排、方案选择、药品、步骤等方面不尽相同,体现出一纲多本的特征。

3 基础实验教学实践

3.1 基础实验校本设计

我校使用的是上教版教材,如何在解读课标的基础上用教材教,协调好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节奏,解决好探究耗时和课时有限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实验的功能需要教师根据校情、学情对基础实验做整体设计,以下是我校本年度的基础实验总体安排(如表3)。

3.2 基础实验实践反思

作为教材中新添加的版块,基础实验和新授课教学不是割裂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准确定位,恰当设计,有助于基础实验的功能发挥。

3.2.1 准确定位是基础实验的前提

基础实验是初中生接触化学的重要载体,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学习形式,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师个体都要坚决摒弃讲实验、画实验行为,加强实验管理,教学中至少保证学生做足做齐这8个实验,有条件的还应尽可能提供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并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升级,数字化实验、手持技术、实验视频越来越多地走进化学课堂,这是与时俱进的可喜变化,但也只能是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学生的基础实验。

3.2.2 引导调控是基础实验的保障

学生在实验时往往过多关注实验本身的操作、现象,出现现象(特别是异常现象)时流于表面的惊叹,对现象背后的知识和规律较少归纳思考。因为同伴间的合作和多感官协调,实验课堂易出现杂乱无序的状态,需要教师进行实验规则交待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只有在明了实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方法后,动手实验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才能体现知识过程的建构性,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

3.2.3 功能挖掘是基础实验的灵魂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基础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基础实验的智能开发,让学生做有思想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思路的发散,知识的凝炼,方法的迁移,思维的碰撞,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意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只有理解基础实验的教育功能,才能智慧地开展实验教学,让初中化学在未来公民身上留下美好的启蒙和奠基痕迹。

3.2.4 模式创新是基础实验的关键

基础实验地点是在实验室还是教室,是进行片段化学生实验还是整节课学生实验,内容是照搬教材还是整合资源重新设计,形式是按步骤照方抓药还是设计弹性学案留给思考空间?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不断进行实验模式的调整和创新。以地点为例,经验表明,在教室进行学生实验有着平时上课的氛围,可控性强,但仪器转移和清洗不方便。而实验室空间较大,实验方便,但环境与教室有较大差别,上课干扰因素多,因此将基础实验与新授课融合的课型因教师讲解多最好安排在教室,独立的基础实验课型因动手操作多则最好安排在实验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王祖浩,王磊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 篇12

1 独立学院非化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 1 学生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表现较差,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高考中都是以相对低于二本的学生的分数录取,基础相对而言比二本的差,在动手能力方面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中,学生对待实验科学的态度不正确,这在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学生认识不多基础化学的重要性,通常只知道按照老师黑板上的写的依葫芦画瓢,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方式根本不清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8]。同时,有些实验所需要的时间过长,同学们缺乏耐心,为了节省时间不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有的甚至还存在篡改实验数据的不良作风,没有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1. 2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非化学类专业所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教程与其相对应的专业不能有机的结合,实验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实验多为一些验证性实验内容,由教师给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同一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实验教学所用的仪器设备过于陈旧,部分实验仪器损坏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有些重要的实验教学内容不能开设。同时,随着我校独立学院每年的录取人数越来越多,而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仍是原来的规模没有得到扩张,使教学资源匮乏,出现 “僧多粥少”的局面。独立学院大多依托母体办学,没有专门的从事这方面的教学科研老师且大部分老师是超负荷工作,这样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在教学考核中,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其成绩评定方式是以考查为主,不能够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

2 非化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基础实验是指以训练基本操作为目的的基础化学实验和专业基础化学实验,其实验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和基本素养[9 - 11]。针对独立学院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现状以及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对独立学院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2. 1 实验内容的更新

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接受能力也不强。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应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在选择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验的同时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和探讨,这样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本专业上,学以致用。对于不同的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同,因此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所需的侧重点不同。从事相关实验教学的老师要根据这些非化学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样做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节约教学资源,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开设与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做些教学方面的改革,这样能够保证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条件下实验课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所选择的实验课题应尽量与现在科学发展前沿关联,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不忘实验教学的根本,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如增开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增开绿色化学实验增加学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对人们的生活重要性,增强责任心; 在实验内容中引入相关专业的产学研实验,让学生了解社会生产工艺所生产产品的过程,增强实验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专业实验服务。

2. 2 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灵魂,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需要有针对的性进行改变,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基础化学实验进行革新探讨。

( 1) 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由在黑板上讲解的方式改变为实际操作演习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旧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这让学生对于复杂的实验不知道如何操作,也不明确实验成败的关键,且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只知道按部就班,根本不知道实验操作的意义何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操作技能又没有得到提高,不能掌握实验成功的操作要领。若改为实际操作演示,这样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避免操作过程少犯错误,节约时间,学生又可以很好的掌握实验操作。

( 2)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基本实验操作集中化,提高教学效率,如有机化学实验中几种蒸馏方式,分析化学实验中酸碱滴定等实验操作。基础化学的许多基本操作过程在许多实验中都要用到,因而对于一些常用的实验操作我们可以进行集中化训练,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其本专业需要掌握的基础化学实验技能,为以后的教学带来了方便。

( 3) 不同非化学类专业对基础化学实验要求不同,因此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达到不同专业特色化。各个非化学专业都有其特点和对基础化学实验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他们对于基础化学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为了保证基础化学实验能够与他们的专业特色相结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到不同专业特色化。这样做引起学生对基础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而重视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学习。

3 教学成绩评定的变化

考核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窗口,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老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化学实验成绩考核一般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这种的考核方法由于存在一些主观或非主观因素,有时不能非常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打击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而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一般都不进行考试。因此,基础化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可以改为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考勤和平时操作的组合方程式这几个方面综合评定成绩。如对预习报告的考核中,因重视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数据的考核; 对实验报告的成绩评定,则应侧重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对平时操作的考核方面,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实验,以及解决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好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防止学生缺课、逃课,对实验操作更加谨慎认真,提高学生对这种实验课程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而且还能反应学生的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改变 “高分低能” 的现象,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观。

4 结论

以上是笔者从独立学院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做出的分析和改革思考。只有教育者通过不断对基础实验进行改革和实践才能改变非化学专业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素质专业人才,让我校独立学院-芙蓉学院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独有的特点以及非化学类学生对化学实验技能的需求,从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师教学情况出发,就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独立学院非化学类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旨在激发非化学类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专业实验的开设奠定基础。

上一篇:水害探测下一篇:解读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