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技能

2024-11-05

基础实验技能(共12篇)

基础实验技能 篇1

摘要:针对我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举办的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 取得了良好效果。从本次竞赛结果证明, 实验竞赛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也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今后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实验竞赛模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实验教学,实验竞赛,实验技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更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关系到实验教学能否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举办实验技能竞赛, 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的一种方法之一。同时也可提升学生在同类院校学生中的竞争力。

2015年4~5月我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与基础医学院学生科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 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和启发。

1 竞赛的组织实施

本次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由实验中心与学生科联合举办, 实验中心负责实验技能竞赛的具体内容, 学生科负责宣传、报名事宜。

1.1 参赛对象

为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和农村免单定向生本科学生, 均完成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基础医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由学生科进行竞赛宣传, 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赛。

1.2 竞赛形式

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阶段进行。初赛为笔试, 以试卷的形式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理论考试, 完成时间为2小时。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 选拔30名学生进入决赛阶段。决赛为实验操作, 学生分为4组, 每组6~8人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规定完成时间为1小时3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成绩, 决出竞赛个人一、二、三等奖。

1.3 竞赛内容

笔试试卷设三大类题型:是非题、单项选择题和看图选择题, 内容涵盖解剖、分析检测、形态及机能实验的基本操作理论, 共100题, 每题1分。

实验操作为实验中心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小鼠肠系膜铺片的制作”。实验步骤分为:配制麻醉试剂、小鼠麻醉及固定、小鼠肠系膜取材、肠系膜铺片制作及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步骤涵盖了试剂配制、小鼠捉拿及固定、小鼠给药方法、小鼠腹腔解剖、小鼠肠系膜的认识、铺片制作、显微镜操作等实验技能。

1.4 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按实验步骤给分, 每个步骤分值为50分, 总分20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评委教师8人, 分2组, 每组4人, 每人负责一个实验步骤的给分。两组同时进行, 根据操作评判标准, 负责6~8名学生的操作评判。实验结束后, 综合2组评委的评判, 给出学生最后的操作成绩。

2 竞赛结果

2.1 初赛结果

报名参赛的学生63名, 笔试成绩最高分为70分, 最低分为54分, 60分以上32 名, 占总人数的50.7 %。

2.2 决赛结果

参加决赛学生30名, 除2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实验操作外, 其余均能顺利完成。最高操作分为181分。

3 竞赛的思考

3.1 重视实验技能理论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本次实验竞赛的学生是在完成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作为独立的实验课程, 在学生未进入专业实验课程之前, 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1]。由于实验操作训练课程, 实验教师示范操作多, 理论讲授少, 造成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理论知识模糊。本次竞赛的笔试成绩最高分只有70分, 一些简单的知识, 如“常规容量瓶有哪些规格”学生都没有掌握, 反映出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 轻视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由此, 在今后实验操作训练的教学中, 实验教师不仅仅只注重实验操作的示范教学, 还需加强实验操作训练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不但会操作, 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 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理论知识的掌握。

3.2 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2]。本次实验竞赛的实验操作项目“小鼠肠系膜铺片的制作”, 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中并未开设, 有些实验操作技能如“肠系膜取材”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实验, 是实验教师所担心的问题。竞赛之前, 将此实验项目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自己掌握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比赛结果可看出, 只有2名学生未能完成实验, 其他学生均能顺利完成, 而且有个别学生的辅片制作质量非常高, 大大超出了实验教师的预想值。这表明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 学生的潜在能力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实验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此次实验竞赛应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外, 是否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法, 如兴趣导向教学法以及与当今流行媒体相结合的时尚导向教学法, 还有待在实验教学中实践摸索。

3.3 改革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综合性实验可以包括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组合和问题交叉分析;也可包括综合运用两种或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完成同一实验[3]。本次竞赛所选择的实验项目“小鼠肠系膜铺片的制作”, 综合运用了基本化学操作技能、机能实验操作技能、动物解剖取材实验操作技能、形态实验操作技能等多种实验技术, 是将基础医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所学的单一、零散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综合运用, 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实践证明, 这种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实施, 不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学生的知识点,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提示在实验教学中, 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并尝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4 完善评分机制建立标准的实验技能考核体系

建立一套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分细则是比赛公平、公正的关键[4]。本次实验技能竞赛实验操作的评分标准是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上建立的。如步骤一“配制麻醉药”的评分点为:计算、称量、溶解、容量瓶捡漏、溶液转移、容量瓶定容及装液标记等。但在实际操作时, 这种评分点不够细化, 不能考察学生操作时的细节。因此, 在今后的考核中对评分细则还需不断积累经验加以完善, 建立标准的实验技能考核体系。

3.5 定期开展竞赛丰富竞赛形式

实验竞赛是作为实验考核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对于单纯的实验操作考试, 更具有体现学生自我综合能力、竞争能力及学习能力的作用。通过实验竞赛, 可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实践。因而, 应使实验竞赛常态化。但由于此次竞赛是我院第一次举行, 各方面经验不足, 导致不能容纳更多学生参加决赛。竞赛也只设立个人奖励,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还不足。今后应广开思路, 挖掘多种实验竞赛的形式。如可进行答辩形式、小组设计实验形式、结合多媒体进行看图抢答形式、微博答题及投票形式等等,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 并增设团队奖励, 加强学生协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4 结束语

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也促进了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的思考, 这是本次实验竞赛得到的最大收获。今后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 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中养成规范操作、自我激励、勇于竞争、创新思维优良学风, 推进医学的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方方, 张娟, 李光.医学实验基本技能操作精品课程建设在实践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20 (12) :83.

[2]姜琳琳, 王洋, 侯爱君.举办药学实验技能竞赛的经验和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 (8) :147.

[3]崔大力.研发实验平台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构建研究型学习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9) :128

[4]张代娟, 刘江月, 刘同美.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的探索与实践[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 37 (4) :291.

基础实验技能 篇2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竞赛是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一般涵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竞赛比的就是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为此,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开展了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竞赛的意义

目前医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大部分都是社团的活动,与医学有关的活动除了知识竞赛外,几乎没有其他活动。本着加强对医学生基础医学“三基”和“三严”的教育理念,加强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精神,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评估工作,开展这次竞赛显得尤为重要。为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提高医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做了铺垫。

竞赛的举办有利于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医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规范实验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并且最终推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规范化管理。

二、竞赛的实施

1.组织宣传。本次竞赛是我院首届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尤为重要。(1)印发通知。本次实验技能竞赛受到二级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竞赛设立组委会,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委会主任,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组委会下设竞赛组、评分组、后勤保障组。以二级部门文件的形式将通知印发到相关科室及临床学院学生会,再由临床学院学生会印发通知到各个参赛班级,并通过学生辅导员在班会上做进一步的宣传,使学生对该次活动有充分的了解。(2)张贴海报。公布了竞赛的时间地点、参赛规模、参赛规则、参赛范围、奖项设置;同时给予参赛选手人手一册竞赛秩序册,使学生对本次竞赛有更深人的了解,并在赛前召开了参赛选手通报会,强调参赛的注意事项。(3)提供条件。为了配合竞赛的顺利进行,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竞赛准备。

2.组织实施。本次竞赛共有14支代表队,每支代表队4人,共56名选手参赛。分初赛与决赛两个部分,初赛总时间为40分钟,决赛总时间为60分钟,赛时以总时间为准。竞赛内容包括大体结构、显微结构与机能学实验技能三部分。主要考核参赛选手对基础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初赛成绩前六名代表队进人决赛。初赛分数构成:大体结构占45%,显微结构占40%,机能学实验技能占15%。决赛分数构成:大体结构占30%,显微结构占30%,机能学实验技能占40%。竞赛的每项内容均由2位评委现场打分,取每个项目的平均分(大体结构+显微结构+机能技能),汇总为该队的技能竞赛总成绩。

3.奖励。本次实验技能竞赛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召开颁奖大会,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及实物,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

三、竞赛的实施效果

实验技能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素质考核。通过与参赛学生交流,他们也谈了自己的感想,普遍认为:首先,可以增进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其次,是自身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和综合运用的过程;再次,是提高学以致用的本领,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考核和评判;最后,是对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一次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考核。

四、竞赛的启示

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医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竞赛的通知刚张贴出来,由于学校未曾举办过此类竞赛,很多学生觉得机会难得,同时也可以检验自身的基础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大家都踊跃报名,而且每班限定的名额是8人。为了显示公平公正的原则,许多参赛班级的学生在班内举行一次小测试,选出最优秀的同学代表班级参赛。获得参赛资格的学生都渴求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因而会主动、积极地复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规范性操作,从而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实验课就是一个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最为直接的方法和手段。竞赛的举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感到基础医学“三基”与实践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提髙了医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三基”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平时实验技能训练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没将这种实验技能训练过程当成自己去独立思考、去探索研究的过程。面对当今高科技的创新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束缚了对医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2]。在这次竞赛中,由于竞赛采用赛道和抽签的方式进行,学生不能自行按照个人的特长进行组合,这就势必会影响代表队的.成绩,为了取得好成绩,为此,许多学生都放弃了休息时间,在各自的薄弱环节勤攻苦练;实验技能主要考核学生的规范性操作、逻辑思维及推断能力,需要团队间的相互协助,做错一步操作,势必会影响下一步操作的进行;一部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答题又快又准,动手能力也较强,很快完成竞赛内容,教师都找不出其操作扣分的理由,而大部分基础知识尚有欠缺的学生,答题偏差,操作未能完成,需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动手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因此,要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与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的要求,重点抓好“三基”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的训练既能提高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又能对创新思维、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促进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有利于规范医学基础知识的实验教学,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为推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作用。通过竞赛,一方面检验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另一方面,通过竞赛也检验该学科对实验教学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是否到位及对医学生“三基”的目标要求是否得到落实。竞赛的举办反过来对教师如何规范实验教学起着促进作用,提醒教师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应找准提高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切人点,对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推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增加规范性操作的技能训练课时,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难度,教师只在方向上给予引导,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以致用的本领,同时动手能力也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建立新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增加设计性实验的课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对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推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规范化管理。

五、反思

通过举办竞赛,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医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实验的每个环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以后的实验中应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1]。

动作协调,夯实跳远基础技能施 篇3

一、预摆有度,充分蓄势

在做预摆动作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保持放松的状态,如果身子一直都处于紧张状态的话,将会导致体能过早消耗,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发挥。部分学生在预摆的时候没有注意身体的协调性,有的身体前倾,有的臀部过于向后,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跳远成绩。

在指导学生完成预摆动作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上下肢的协调性,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互动,相互监督对方的动作是否标准,并对其他学生的动作做出纠正。让学生分组进行摆臂练习和屈伸练习,尤其对于身体重心的变化要加强训练。在小组活动的时候,一组学生观察,另一组学生则进行相应的动作,如果发现学生动作不到位,手臂的摆动不合理等,则要向对方提出,让小组成员能够优化身体动作,这样能够为后面的练习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的练习更有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负重预摆训练之中,适当地让学生承载一些重量,并做相应的腿屈伸摆臂等动作,这样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让他们记住标准的摆臂动作。在进行负重训练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根据学情选择适当的重量。

在预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积蓄立定跳远的力量,这样就能够在接下来的跳远动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要重视预摆的动作,因为这个动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只有促使学生协调好身体重心的掌控,才能促使他们跳得更远。

二、起跳有力,有效蹬地

在立定跳远中,蹬地动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跳得更远。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要完全蹬地,所以往往还没有充分起跳,身子就已经向前位移,这会使得学生的成绩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在蹬地过程中,手臂如果不能保持一定的协调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在起跳的时候,如果能够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高度,将会优化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在学生跳跃的地方放置毯子,让学生在起跳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腾空动作,不要触碰到毯子。这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到腾空的高度,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跳远成绩。放置垫子的方法还会促使学生在不经意中收腹屈膝,注意前伸小腿,而这样做的话对于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训练学生的起跳动作时,要保证学生达到一定的腾空高度,让起跳变得更加有力,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手臂摆动和腿部蹬地动作的配合,只有注重身体的协调性,让动作更加到位,保持制动动作的合理性,才能让学生在立定跳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落地飘逸,避免犯规

部分学生对于落地动作并不在意,认为已经落地,不影响考试的成绩,所以不必在意,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点。事实上落地动作在整个立定跳远动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将会使得学生出现犯规和受伤等问题,严重影响跳远的成绩。

在组织学生立定跳远之前,教师要阻止学生做好各个关节的准备动作,在落地的时候可以避免受伤。尤其是要做好让膝关节前屈的动作,这个准备动作有助于学生放松肌肉,能有效避免学生在最后落地的时候受伤。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用标准的动作来落地,有的学生在落地的时候没有控制好身体动作,让身体过于向后倾斜,由于重心不稳,他们很可能会跌倒在毯子上,用手撑住身子,这样就导致了落地动作的不规范,这种犯规的动作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落地的瞬间动作,可以让他们原地跳动,注意掌握身体的平衡,在落地的时候轻轻地向下蹲,并仔细感受该动作给人带来的感觉。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一帮一”的活动,让学生结成对子,检查对方的动作,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动作都更加标准。

指导学生掌握好立定跳远的落地动作能让学生有始有终,成功地完成整个动作流程,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更要让他们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充实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加强对技巧的感悟。

立定跳远可以分成预摆、起跳和落地这几个动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好身体的协调性,夯实立定跳远的基础。学生只有在预摆中充分积攒能量,在有力的蹬地中提高效率,优化落地动作并避免受伤,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跳远动作,取得好成绩。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几个环节,让学生一气呵成地完成整个立定跳远的动作。

基础实验技能 篇4

(1) 技能达标目标展示。开展实验教学之前, 教师需要先将实验教学内容的技能达标目标告知学生, 让学生能够明白每一项实验教学的内容其需要达到的实际教学目标以及应该达到的技能操作目标。

(2) 技能达标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步骤按照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组合练习以及熟练掌握四个阶段执行, 让学生逐层逐级的掌握到相应的技能操作目标。例如, 在白细胞计数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验动作开始之前进行技能目标的初步展示, 首先, 教师对皮肤进行消毒, 采集毛细血管血液、使用微量吸管、完成计数池充液等动作;其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开展、模仿每一个实验环节;最后, 再把每个单一的练习环节组合练习而实现白细胞计数实验教学目标完成的作用。在开展下一项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例如,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学生在完成了毛细血管采血、使用微量吸管与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操作动作后, 就可以较为熟练地掌握此项技能的操作。

(3) 技能的补充练习。在技能目标评价过程中不达标的学生, 后期都需要开展技能的补充练习, 以实现技能培训达标的目的。技能的补充练习包括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寻问题出现的原因、开放实验室帮助学生开展实验技能练习、完成规定的实验操作内容、获取技能目标实现的必要建设条件;之后安排学生下临床实习、开展实习管理, 通过考试和实践考核的方式实现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

2. 提升高职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技能有效性的策略

(1) 实验模块教学。完成一个单元的各个子实验操作后, 可以依照实验教学的内容整体性的区分成血液学的一般检验、血栓止血检验动作、血型和输血检验等多个学习板块, 在每一项学习板块中开展集中性的实验动作, 对一种技术进行反复的训练以达到掌握一种操作技能的目的。

(2) 有机组合实验。一项完成的临床检验, 其中所包含的实验环节有实验前的准备、开展实验、等待实验结果、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实验器具清洗, 等等。如在开展血沉实验的时候, 可以同步开展血涂片制作, 以实现强化学生血涂片操作技能的目的, 实验动作结束后让学生能够依照临床检验的基础实验规范开展实验后各种器械的清洗工作。

(3) 临床标本的模拟。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没有自身的附属医院, 有的规模也很小, 所有的病人例数不够当成临床检验标本,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获得成功, 教师需要开展模拟标本以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缺乏阳性操作标本而只能开展阴性实验的失落情绪。例如, 尿糖阳性的配制过程加入5.0g氯化钠、5.0g尿素、0.25g肌酐、0.75g葡萄糖、浓度为30%的牛白蛋白17.5ml、10ul血液、1ml丙酮、2.5ml氯仿, 再加入蒸馏水将其制配成500ml的尿糖阳性开展临床标本的模拟实验。

3. 技能达标的评价方式

判定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合格, 评价体系需要借助可测性评价体系完成。临床检验的各项基础实验教学技能目标完成达标评价, 可以让学生加入实验测试,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评析学生的实验成绩。具体的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试剂的准备与器械的准备、实验操作规范的准备、实验结果的精密程度与准确度判定等内容, 具体评价指标可参见下表。实验考核评价系数在0.8分以上表示成绩达标, 分数在0.6~0.79之间表示分数基本达标, 分数在0.59以下表示学生考核未达标。

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与技能技术的综合评价, 不但需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且要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 也要求从业者不断地创新, 以切实提升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质量, 依照技能评价的一般标准保证学生课程目标依次实现。

参考文献

[1]许子华, 李晶琴, 孙宝清, 等.改革实验教学提高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24) :46—47.

文秘必备基础专业技能说明 篇5

作为一名秘书人员,应该涉猎广泛,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得新应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文秘专业基础知识说明,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秘书与上级之间交谈技巧

一般说来,人们在与自己同等级、同层次的人讲话时,表现比较正常,行为举止都会比较自然、大方。但是,在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时,就可能感到紧张;表现比较拘谨,并且自卑感强;相反,在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讲话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如、自信,甚至比较放肆。

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上级面前从不敢“妄言”,在同一科室的也不多说话,可是在自己的下级或所管班组面前讲话时,则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有的则在一般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能者的架势,可是一见到权威就显得十分驯服和虔诚。

因此,上下级之间的讲话,上级要力求避免采取自鸣得意、命令、训斥、使役下级的口吻说话,而是要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对待下级。这样,下级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谈话是双边活动,只有感情上的贯通,才谈得上信息的交流。

平等的态度,除说话本身的内容外,还通过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体现出来。所以,不要以为是小节,纯属个人的习惯,不会影响上下级的谈话。实际上,这往往关系到下级是否敢向你接近。此外,上级同下级谈

话时,要重视开场白的作用。不妨与下级先扯几句家常,以便使感情接近,打掉拘束感。

上级同下级说话时,不宜作否定的表态:“你们这是怎么搞的?”“有你们这样做工作的吗?”

在必要发表评论时,应当善于掌握分寸。点个头,摇个头都会被人看作是上级的“指示”而贯彻下去,所以,轻易的表态或过于绝对的评价都容易失误。

例如一位下级汇报某改革试验的情况,作为领导,只宜提一些问题,或作一些一般性的鼓励:“这种试验很好,可以多请一些人发表意见。”“你们将来有了结果,希望及时告诉我们。”这种评论不涉及具体问题,留有余地。

如上级认为下级的汇报中有什么不妥,表达更要谨慎,尽可能采用劝告或建议性的措词:“这个问题能不能有别的看法,例如......”“不过,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你们可以参考。”“建议你们看看最近到的一份材料,看看有什么启发?”这些话,起了一种启发作用,主动权仍在下级手中,对方容易接受。

下级对上级说话,则要避免采用过分胆小、拘谨、谦恭、服从,甚至唯唯诺诺的态度讲话,改变诚惶诚恐的心理状态,而要活泼、大胆和自信。

下级跟上级说话,成功与否,不只影响上级对你的观感,有时甚至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

跟上级说话,要尊重,要慎重,但不能一味附和。“抬轿子”、“吹喇叭”等等,只能有损失自己的人格,却得不到重视与尊敬,倒很可能引起上级的反感和轻视。

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你应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必要的场合,你也不必害怕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只要你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领导一般是予以考虑的。

还应该了解上级的个性。上级固然是领导,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语言习惯等。如有些领导性格爽快、干脆,有些领导则沉默寡言,事事多加思考,你必须了解清楚,不要认为这是“迎合”,这正是运用心理学的一种学问。此外,与上级谈话还要选择有利时机。

上级一天到晚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所以,假若是个人琐事,就不要在他埋头处理大事时去打扰他。你应该根据自己的问题重要与否,去选择适当时机反映。

文秘必备基础专业知识

一、基础知识

秘书工作者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是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和前提条件。秘书工作者的知识面要广,基础知识要扎实。为此秘书工作应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1.科学文化知识

基础知识的基础,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逻辑、英语等等。特别要注意语言文字和历史知识的提高,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自己透过历史的现象抓住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

2.马列主义理论知识

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有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理论修养。

3.政策法规知识

这是作为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法令等相关的知识,特别要注重后者的学习。因为它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知识。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秘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核心或者是主体,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构的方面。

1.理论知识,是秘书学和秘书工作总体的理论知识,是秘书工作者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总的理论,也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秘书指导思想。

分门别类的理论,包括文书处理,信息处理,信息调研和秘书实务的理论。

2.业务知识,秘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常识,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公文的起草等。

3.行业知识,秘书工作者所在机关的行业的基本知识。

三、相关知识

秘书工作者的辅助知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新的学科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关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2.管理学知识,行政管理,领导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3.社会交往知识,社会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以便秘书工作者在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信息沟通能力。

4.心理学知识。

四、社会知识

国际知识,当前国际的基本问题,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国内知识,国情,民情,民俗,民风等。

文秘专业内容:

一个称职的秘书,必须具有运筹能力、办事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其中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也是实现其它能力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文字表达能力是秘书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是“看家”的本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秘写作的能力呢?具体说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兴趣,自觉学好文秘写作。

不管干什么事情,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这样才有动力,才乐于去干,并想方设法去把工作干好。学习文秘写作也是如此。写作,是一种复杂、精细的精神生产,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决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指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而其中的一件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写作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习文秘写作的浓厚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写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兴趣,热爱写作,热爱到“忘我”、“痴迷”的程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我”,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地去钻研,废寝忘食地去琢磨,持之以恒,这样就一定会学得好,学得入门,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其次,学习文秘写作基础知识,借鉴优秀作品。

写作有没有规律可循、方法可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说:“写作无秘雇作文有要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这种认识是符合辩证法的。

我们所学的文秘写作教材,就是前人文秘写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是揭示文秘写作的一般规律、引导人们掌握文秘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理论。

要提高文秘写作能力,还应有意识地选读一些范文,以作借鉴。鲁迅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我们也应认识到:读书是读他人之书,作文是作自己之文;借鉴只是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依葫芦画瓢“。

最后,要勇于实践,坚持多练习、多修改。

写作是一种技能,技能的提高要靠实践。实践出真知。立足于多写多练,这是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如果只读不写或少写,那就会眼高手低,所学到的确良知识,将无用武之地,写作水平也就止步不前。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只有勤学若练,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真正学到本领。作为文秘人员,多写多练固然重要,但每次拟稿时,还要进行仔细的修改。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提高文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多改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规律,也是写文章责任心强的一种表现。

文章频改,工夫自出。事实上,多一次认真修改,就多一份写作的体验,就多一项具体的收获。作为称职的秘书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的良好习惯,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克服怕人挑”刺“的思想,对每一篇文章反复推敲,精思细改,这样写作能力才能迅速地提高。

文秘必须掌握的电脑技巧

一、红头文件的制作及标准

1、进行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页面设置“选择”页边距“附签,上:3.7 厘米下:3.5厘米左:2.8 厘米右:2.6 厘米。选择”版式“附签,将”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在该选项前打”“。选择”文档网格“附签,”字体设置“,”中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设置成”三号“,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将”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置成”22“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行、每行 28 个汉字的国家标准。

2、插入页号

选择”插入“——”页码“,”位置“设置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设置为”外侧“。然后单击”格式“按钮,”数字格式“设置为全角的显示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码设置。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并将页码字号设置成”四号“;字体任意;奇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右空一个汉字,偶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左空一个汉字。

3、发文机关标识制作

选择”插入“——”文本框“——”横排“菜单项,鼠标将会变成”┼“,在Word2000 版面上单击鼠标左键,出现一个文本框,在该文本框内输入发文机关标识,输入完成后,选中该文本框,单击鼠标右键——”设置文本框格式“,在这里来设置红头的属性。

选择”颜色和线条“附签,”颜色“设置成”无填充颜色“。选择”大小“附签,”高度“设置成”2cm“;宽度设置成”15.5cm“。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选择”版式“附签,单击”高级“按钮,水平对齐:”对齐方式“设置成”居中“,”度量依据“设置成”页面“;垂直对齐:”绝对位置“设置成”页边距“,”下侧“设置成”2.5cm“——平行文标准,”8.0cm“——上行文标准,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然后单击”确定“。

选择”文本框“附签,左、右、上、下都设置成”0cm“,单击”确定“完成。文本框属性全部设置完成,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文本框内的全部文字,将颜色设置成”红色“,字体设置成”小标宋简体“,字号根据文本框的大小设置成相应字号,但要尽量充满该文本框,这样,宽为 155mm、高为 20mm、距上 25mm 的红头制作完成。

4、红线制作

首先将”视图“——”工具栏“——”绘图“选中,单击”绘图“工具条的直线工具,鼠标会变成”十“字形,左手按住键盘上的 Shift 键,右手拖动鼠标从左到右划一条水平线,然后选中直线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红线的属性在这里进行设置。选择”颜色和线条“附签,”颜色“设置为”红色“;”虚实“设置为”实线“;”粗线“设置为”2.25 磅“。

选择”大小“附签,”宽度“设置为”15.5cm“。选择”版式“附签,单击”高级“按钮,水平对齐:”对齐方式“设置成”中“,”度量依据“设置成”页面“,垂直对齐:”绝对位置“设置成”页边距“,”下侧“设置成”7cm“——平行文标准,”13.5cm“——上行文标准,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单击确定。

5、文号制作

平行文文号:文号——三号仿宋、居中显示。

上行文文号:文号——三号仿宋字体、左空一个字的距离;签发人——三号仿宋字体;签发人姓名——三号楷体、右空一个字的距离。注:文号一定要使用六角符号。六角符号插入方法:选择”插入“——”符号“——”符号“附签,找到六角符号后,将光标置于准备插入的地方,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6、主题词制作

选择”表格“——”插入“——”表格“,选中表格,单击鼠标右键——表格属性——”表格“附签,”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然后单击”边框和底纹“

按钮,在”预览“窗口中将每行的下线选中,其它线取消,在表格中填写具体内容:主题词用三号黑体;主题词词目用三号小标宋;抄送、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及印发日期用三号仿宋。

7、保存成模板文件

单击”文件“——”保存“,”保存类型“:选择”文档模板(*.dot)“;”文件名“:给模板命名;”保存位置“:模板所在路径(一般不做,默认即可)。至此,模板制作完成。以后所有属于此种类型的公文都可以调用该模板,直接进行公文正文的排版。

要对该模板进行修改,可以调出相应模板,方法是:选择”文件“——”打开“,找到相应的模板路径,若模板保存时按系统默认设置的,然后单击”打开“按钮调出模板即可进行修改。

二、公文正文排版

1.依据模板建立新公文:

选择”文件“——”新建“——”常用“附签,选中所需模板,单击确定,调出模板。

2.制作公文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以直接录入文字,也可以从其它软件中将文字复制进来,但必须遵循以下国家标准:

标题——二号小标宋字体,居中显示;主送机关——三号仿宋字体,顶格,冒号使用全角方式;

正文——三号仿宋字体;

成文日期——三号仿宋字体,右空四个字的距离,”○“和六角符号的输

入方法一致,不能使用”字母 O“或”数字 0“代替。

文号、签发人、主题词——按照模板定义的字体填写完整。最后,将红头、红线、文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主题词的相互位置调整好。

三、用 Word 制作电子公章

1、图章轮廓

选择”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椭圆,按下 Sfift 键在文档中拖出一个圆,设置为”无填充色“,线条宽度为 2 磅,颜色为红色,”叠放次序“为”最底层“。

2、编辑文字

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选择环形艺术字,输入内容后设置字体、字号,然后用艺术字周围的 8 个拖拉按钮把文字拖成圆形,并放在已经画好的圆内,可以用 Ctrl 键和方向键帮助移动到准确的位置。并把艺术字设置成红色。

3、插入五角星

在”自选图形星与旗帜“中选中五角星,然后在文档中画出一个大小适合的五角星,并设置成红色,移动到圆中合适的位置,然后选中圆、艺术字、五角星,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组合“,一个公章就制作出来了,要用时复制一个到目标处,是不是很正规啊!

文秘公文写作”五步“法

第一步,搜集资料

方法是”看两篇写一篇“

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同志在类似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总结讲话。因为每种类型的讲话,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和逻辑,这篇文章,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就是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要像。第二篇,要找上级领导机关或者同级其他机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因为每种内容的讲话,在一定时期内,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要求,这篇文章,解决的是”神似“的问题,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方向要准。找出这”两篇文章“,通过学习和模仿,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最起码在结构上、内容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第二步,琢磨内容

方法是”换位思考“

替领导起草讲话稿,当然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是最基本的方法。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换位思考呢?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五个:

第一,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就是在这次总结大会上领导应该强调的内容、要求等。

第二,文件起草的部门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就是有关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考虑,希望通过领导讲话传递出的工作信号。

第三,听众希望听到什么?讲话都是有对象、有听众的,听众对领导的讲话往往都有具体期盼,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扬,或是明确思路等,应该将听众的需求反映在领导讲话之中。

第四,领导同志本人希望讲什么?每位领导同志讲话都有一贯的思路、风格,每位领导同志都有近期关注的重点、强调的要点等。

第五,上级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每项工作都应该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科学地传递上级的要求也是讲话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了这五种角度,是不是就全面了、穷尽了?不一定,最起码还可以”更上一层楼“,在综合各个角度之后,重新回到最初始的问题——在这样的场合,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采取螺旋式上升方式,否定之否定,站在更高的平台去重新思考。通过多个角度的思考,我们就会对文章的主体内容有较为充分的把握。

第三步,拟定提纲

方法是”闭上眼睛“

讲话开写之前,要起草提纲。起草提纲要在掌握基本素材、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合上参考文章,合上各类材料,越过纸面看实质,闭上眼睛想清楚,合上书本写提纲。要切忌”找“提纲,翻阅各类材料,这里摘一个意思,那里找一个想法。拟定提纲,最起码要写到二级,想得清楚的地方要写到三级。

第四步,起草文章

方法是”一气呵成“

长期用电脑写作,很多人往往养成”先写容易的“和”复制粘贴“的习惯。好的讲话稿应做到文气贯通,如果先写材料丰富的、容易的、想清楚的,会使文章看上去是”拼凑“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因此,在公文写作的培养阶段,就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想清楚、写清楚,按照提纲,从头到尾写下来、顺下来。

第五步,反复修改

方法是”逼着自己改“

好文不厌百回改。刚学习公文写作的同志在写完初稿后,往往会感觉”不知道改什么“"不知道怎么改”“不会改”“改不动”,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提升,要强迫自己多换角度、加深思考、提高站位,对已有的文稿反复琢磨,反复修改,有时甚至还要推倒重来。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篇文章每突破一次“改不动”的困境,就会上升一个水平,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一个层次。

经过这样五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写作流程,写出的讲话初稿就可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但是,从提高自身公文写作的水平来看,还需再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整理学习,方法是“对照花脸稿”。提交初稿之后,领导往往会对文稿提出修改要求,有的时候还会有颠覆性意见,这是提升自己公文写作水平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机会。我们应该将领导改动的部分和自己起草的内容进行比照,细致揣摩,认识到“应该这么写”的道理和 “不应该那么写”的原因。每对照一次,就相当于和领导进行了一次间接的思想交流。当文章最后成稿后,还应该对一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的修改过程进行重温,这样常常会有新的启发,也会逐步找到写公文的窍门。有的同志将领导改过的花脸稿整理起来,形成个人的“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丰富完善,方法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上一百篇文章,不如写好一篇文章。要提升公文写作水平,聚焦目标、集中火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样以领导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总结大会上的讲

话为例,可以尝试把这篇讲话改造成大会报告、会议纪要、学习通知、新闻通稿、评论员文章、社论文章、专栏文章、发言摘要等各类形式,虽然基本内容一致,但不同形式对文章的要求是不同的,把一篇文章拆开了揉碎了,重新排列组合,反复咀嚼琢磨,就会对各种类型的文体有基本把握,也会大大加深对领导讲话的理解。

提升公文写作水平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的“五步”写作法,只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希望真正地提升公文写作水平,恐怕还需要勤学苦练,孜孜以求,在工作之外多读、多问、多思、多背、多写,下苦功夫、深功夫、真功夫。这“五多”比前面的“五步”写作法,要重要得多。

培养实验技能 提高物理素质 篇6

关键词:物理实验 技能 内容 培养 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进行正确的实验,必须掌握基本的技能。本文仅谈谈中学生应具备的实验技能与培养方法。

一、中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能

1.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2.正确了解仪器量程的技能。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3.对仪器正确调解的技能。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4.会正确读数的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會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5.掌握仪器使用规则的技能。根据仪器的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方法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教师先予以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测量次数取多少,要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如,测量值的有效数值较小时或测量值变动较大时等,应当多测量几次。

4.会写实验报告的技能。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提高了学生动手的技能。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基础实验技能 篇7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验课,模拟,学生授课,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1]。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护理本科生是未来临床护理工作、教学、科研的生力军, 因此,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护理教学的热点问题。护理学基础实践性强, 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前期课程,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基础护理学实践技能是临床专业护理实践的基础, 准确、娴熟、有效的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是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帮助患者实现康复目标的前提之一。长期以来,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讲、学生背, 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做、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也发现, 在护理本科生中, 存在着对技能实验操作练习不够主动、积极, 部分学生依赖老师的操作示教, 单纯被动模仿等缺点。因此, 探索更好的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教学方法, 对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本科生模拟小讲课是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验课教学进程中, 抽出部分教学内容, 在老师辅导的前提下尝试让学生自己模拟教师授课, 并接受提问和提出意见, 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取得显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吉林医药学院大学三年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60名学生为试验组, 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验课中模拟授课;另选60名学生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 两组学生均为女性, 年龄为19~21岁, 学生由相同的授课教师实施理论课和技能实验课教学。

1.2 研究方法

1.2.1 课前准备

1.2.1. 1 内容分工

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验课教学进程中, 抽出部分教学内容, 如搬运法、更换卧位、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床上洗头、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冷热疗法等, 由实验组长安排3~4名学生讲课, 建议学生作好明确分工, 不限制授课形式, 学生可根据内容自行选择, 如高仿真模拟、角色扮演、教具演示;由问题展开, 演示解答;或搜集临床病例, 由病例展开教学等。

1.2.1. 2 课前辅导

鼓励团队合作, 互相支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授课内容组织教学, 提供技能实验课教学的仪器、用品支持, 在学生先熟悉课本, 如操作原则、重点内容的基础上, 教会学生信息检索和拓展阅读, 获得技能操作相关的临床综合案例、临床应用效果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潜在创新点等信息, 补充完善课本的内容, 加深理解。鼓励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更容易让同学接受、理解的方法授课。

1.2.2 课堂安排

1.2.2. 1 时间安排

模拟小讲课的安排为:课堂时间的30分钟用于学生模拟讲课, 20分钟用于学生提问及讨论, 20分钟时间由授课教师进行点评及总结, 余下的20分钟由学生进行练习和反馈, 课后开放实验室进行练习和巩固。

1.2.2. 2 提问、解答和讨论

讲课者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在讲授和操作的过程中, 予以答案, 讲述完毕后, 学生可以向讲课者提出相关问题, 针对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细节、护患沟通环节和人文关怀观念等展开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通过串联知识和拓展知识面, 促进理解和加深记忆。注意整理同学们的意见, 从同学的角度评价讲课质量更贴切、实际、更能够反映问题, 整理、归纳、改进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自己进行比较、判断和反思, 促进自我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成长。

1.2.2. 3 授课教师的总结与点评

教师对小组合作和组织授课学生的课前预习、获取知识信息、知识传达、模拟发挥、同学互动过程和未解决的难点、疑点等进行总结与点评, 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 归纳出具有创新性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学生理清本次基础护理学技能实验课教学的主线, 点明模拟小讲课护生所承担的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 鼓励护生对实验大胆提出疑问和设想, 针对临床护理实践基础技能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 给予积极应对。

1.2.3 成效分析

1.2.3.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问卷法, 采用Williamson[2]研制的自评量表, 包括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和人际交流共5个维度, 每个维度有12个条目。分别按照“总是 (5分) 、经常 (4分) 、有时 (3分) 、很少 (2分) 、从不 (1分) ”评分, 每个维度满分60分。经检验, 该量表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 适合我国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定。

1.2.3. 2 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分析

参考林细吟等的自评量表[3], 有所改动。设计量表包括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观察和分析能力、知识掌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共6个维度, 每个维度4个选项, 按照“很好、好、一般、差”选项, 取“好”和“很好”学生人数和其人数的百分比作为参数值。

1.2.3. 3 技能考核成绩和期末总评成绩评价

每项技能实验项目的考核由负责老师按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期末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20%、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占30%和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占50%计算。

1.2.4 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双人双录入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状况见表1。

2.2

两组护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等评价见表2。

2.3

两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和期末总评成绩的比较

2.3.1

两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绩, 试验组护生的最高成绩97分, 最低91分, 平均94.48±1.78分;对照组护生的最高成绩为92分, 最低83分, 平均89.43±3.42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2

两组护生期末总评成绩, 试验组最高95分, 最低86分。平均92.83±1.81分;对照组成绩最高91分, 最低64分, 平均83.70±7.40分,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表中人数和百分率分别代表选择“很好”和“好”的学生人数和占该组人数的百分率

3 讨论

3.1

开展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实践技能操作模拟小讲课,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在教学模式上, 采取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 学生自主备课;教师提供信息检索手段和技术、设备支持, 学生自主授课;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鼓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量都比传统教学方式加大了, 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更高, 但是, 多方位的思想交流形式使教师和学生的收获也增加了。在学生们的授课交流中, 可以学会主动地比较、判断和反思, 有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而教师则成为“促进者”、“协调者”,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2

模拟小讲课的非限定性课堂授课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目前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传统的课堂传授、讲解叙述地灌输知识, 难以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 长期沿袭, 容易导致学生仅仅被动地接受学习, 无法激起兴趣, 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的学习停留在仅仅应用开放实验室进行护理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上[4]。在本研究中, 模拟小讲课将授课形式的选择交给学生, 学生选取他们喜欢的形式组织教学, 比如, 设计病房情境;用物的准备;护士、医生、患者、家属角色的分别扮演;评估在操作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做到良好沟通以及对传统操作的改良设想等, 从框架到细节的完成过程, 是学生们由喜欢做, 如何做, 怎样能做好, 到在的过程中, 进行体会、交流和改进, 促进护理本科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迈进。学生自身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见表2。

3.3

模拟小讲课拓展了护生的学习领域, 丰富了学习内容, 在学生备课、交流、教师点评的过程中, 将学生引导至更高层次的学习。学生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 课前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对教材更加熟悉, 同时, 查阅相关文献、临床调研、换位思考等的过程对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前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起到良好的深化作用。在本项研究中可以看到, 实验组护生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94.48±1.78vs89.43±3.42;p<0.01) , 两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比较差有明显差异 (92.83±1.81vs83.70±7.40;p<0.01) 。

4 结语

护理本科生模拟小讲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活跃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护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对护理本科生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思援, 刘宁.教育部2001年工作要点[N].中国教育报, 2001-l-15 (3) .

[2]Swapna Naskar Williamson.Development of aself-rating sca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NurseRes, 2007;14 (2) :66-83.

[3]林细吟, 尤黎明, 万丽, 等.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技能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 2009, 6 (7) :298-300.

基础实验技能 篇8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需要长时间地学习和训练,传统的实验技能学习是通过实验课堂来完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操作,课下完成实验报告,即完成了该部分的实验技能学习。但是实际上大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化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这类实验过程和结果都很明确。因此,学生在开展这类实验时往往缺乏思考和创新,导致学生只会对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和结果机械式地生搬硬套,甚少对实际实验操作程序和现象详实记录并提出独立见解。故,学生在实验课中不能独立思考,更谈不上设计或改进实验方案,仅仅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自身缺乏对实验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实验技能大赛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和药品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实验技能大赛较为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独立思考、数据处理以及表达能力,这种形式极其有利于对大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和创新[3]。

1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形式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科目等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如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竞赛”、“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大赛”、“化学验证创新型课题竞赛”以及 “化学实验综合设计大赛”等,还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设计 “水质分析———水的硬度,酸碱度”等环保型实验。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可以通过个人或者小组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环节和阶段比赛,也可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等等。

比赛将笔试、问答、抢答以及实验设计及其操作等几种方式或者部分相结合的形式,使得大赛形式灵活多变,不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了学习的细节问题,而且使得学生对实验操作及其技能操作规范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了对实验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另外,通过这种正规比赛可发现学生在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实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为今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降低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几率,有利于对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学生的正确评价。比赛操作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带动了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热情。而综合性化学实验开展前,需要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和思考,锻炼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在实验技能培养和创新中的作用

2. 1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实验教学中许多大学生往往生只是按照现有流程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缺乏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没有对实验进行深入思考和彻底掌握,造成实验课程总体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不仅可以鼓励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及时复习,激发学习兴趣,以最直观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展现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最佳舞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2. 2 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里强调安全第一,正因为具有安全隐患,所以要求操作正确规范,减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学实验及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和学习的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培养安全意识,强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及实验室管理就是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学生往往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认识不够,实验安全意识淡薄,或者根本未引起重视。通过开展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大赛”,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或者认识不到位的安全问题,可通过参与观看大赛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视觉效果,使其安全意识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可以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或者做成课件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进而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在组织相关比赛的同时,也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强化了自己对实验安全管理的认识。

2.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从事化学教育、分析、检验及相关工作必备的技能之一。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比赛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牢记和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2. 4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技能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提高其创新意识,而且促进了教师进步,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4]。建立一支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是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高等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教师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可发现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包括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改革,摒弃与生产生活脱节、过于陈旧的实验,增加应用性强、安全系数高、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精选与更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3 结语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举办,旨在 “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实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学习热情”。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踊跃参加,充分准备,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实验过程,并表现出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围绕实验技能大赛对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和创新展开简单论述,对当今大学生实验技能薄弱现状作出了具体分析,从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形式以及竞赛在实验技能培养和创新中的作用两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阐述。实践证明:开展实验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技能大赛,实验技能,创新

参考文献

[1]金茜,王曼丽,张吉明,等.地方师范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1):94-96.

[2]公维洁,陈文,李宗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开展形式探析[J].河南科技,2014(1):256-257.

[3]罗志刚,黄鹤,杨卓鸿,等.农业院校开展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实践[J].广东化工,2012,39(10):163-164.

培养化学实验技能的虚拟实验设计 篇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从新元素的发现, 新化合物的合成, 到化学反应规律的研究, 各种假设、理论的证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同时, 实验亦是自然科学研究问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然而, 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已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同时, 人们对“以实验为基础”及“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的理解还没有完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实验教学仍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化学实验中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 设计出的虚拟化学实验室, 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效率、避免人身伤害和节约费用等方面有着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虚拟实验概述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 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1]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征, 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优点:[2]

1. 吸引学生参与实验,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虚拟实验室里,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任何化学实验, 通过自己的参与来认识化学现象, 了解物质的属性, 以获得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 由此, 化学不再是枯燥的只强调死记硬背的学科, 学生通过做实验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 有利于避免真实实验带来的各种危险

由于化学自身的学科特性, 相当一部分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虚拟实验室中这些实验仍旧可以通过虚拟操作进行。虚拟的化学实验可以避免腐蚀性物品带来的危险, 也可以避免化学反应引发的燃烧、爆炸等现象对人身或实验室造成损失。

3. 打破现实实验所受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实验室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一部分教学内容无法以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而在虚拟实验室中,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这种限制。例如:要认识化学分子的结构, 学生可以进入到化学分子的内部, 分析各种物品分子结构有何不同。有些化学反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出结果, 在传统实验室中这种实验结果不容易得到, 而在虚拟实验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发现。

4. 避免材料磨损

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通过操作虚拟仪器以及虚拟物品来观察、参与化学实验, 不会耗费现实实验材料。另外, 虚拟实验室不会出现任何磨损、破坏, 可反复使用。学生可多次进入虚拟实验室练习实验以训练其实验操作技能。既满足了教学需求, 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同时减少实验损耗。

5. 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虚拟实验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动手, 参与或从事实验研究, 允许学生失败、允许犯错误, 允许仪器设备“损坏”或“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并通过正、反两方面增加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围绕着教学活动中某一主题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方案, 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的桥梁和中介, 也是一种化学实验教学范型。[3]图1所示为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在于:

(1) 实验环节多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按部就班, 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即“填鸭式”的教学, 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做, 以得到数据或观察实验结果为目的。

(2) 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正是因为以得到数据或观察实验结果为目的, 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 也难以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虚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 要以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为目的, 就必须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 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5]一些学者提出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策略:教师启发讲授、教师示范、有指导的学生实验、学生独立实验等。[6]

因此, 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教学包含如下过程:用虚拟实验给学生演示示范实验操作及实验过程, 待学生基本理解实验内容时, 给学生一定的交互进行适当的模仿操作, 在进入学生技能学习的联系阶段时, 让学生进入实物实验阶段, 将原来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以及一长串分开的实验操作向现实实验操作迁移转化。随着实物实验的多次练习, 学生的实验动作由最初的呆板到协调、灵活, 并逐步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内化到自身知识结构中, 并进入到实验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

根据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过程, 提出如图2所示的实验教学模式。

图2中的模式是先做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又分为操作示范和分步操作两个阶段,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所需掌握实验技能的情况下再进行模仿操作, 并将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尽可能地细化、分解动作, 以加深学生对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效率。在学生逐步了解该化学实验并对所需掌握的技能有了一定的内化认识之后再加入实物实验, 以促进学生头脑中对所要学习的技能的认识向现实中的实验技能迁移。多次进行实物操作实验直至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最后, 在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在肯定虚拟技术在实验教学方面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明确虚拟实验是传统实验方法的辅助和深化, 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际实验, 要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探索精神。

四、培养实验技能的虚拟实验设计模型

培养中学生实验技能的虚拟实验教学过程是基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活动过程、对实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因此, 可利用教学设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指导虚拟实验的设计。

图3是乌美娜于1994年归纳出的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型。[7]

分析教学设计模型, 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如何进行教学) 、教学评价。因此, 在设计培养中学生实验技能的虚拟实验时可从前期分析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等) , 场景设计, 总结与评价三个方面入手。而虚拟实验的实现还要有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这是在设计以培养中学生实验技能为目的的虚拟实验时应该考虑的四个方面。

培养中学生实验技能的虚拟实验教学过程是基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活动过程、对实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 因此, 借鉴教学设计模型并根据技能形成的教学理论, 笔者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实验技能的虚拟实验设计模型 (如图4所示) 。

1. 前期分析

以实验技能的培养为导向的虚拟实验是基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活动过程, 设计时也应遵循虚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首先, 需要了解要设计的化学实验的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根据实验目标才能确定该虚拟实验所要传授的是什么样的化学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哪种实验技能 (如使用某种仪器的技能、药品取用的技能等等) 。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应先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结构以及学生已掌握的实验中包含的技能, 尽可能避免在开发过程中浪费物力、人力。

2. 场景设计

根据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策略将场景分为自动演示、实验说明、分步操作三个部分。自动演示用于向学生演示整个化学实验的过程以及发生的实验现象;实验说明用于向学生说明该实验的步骤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两个部分起到教师示范的作用, 对应于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认知期心理特征。分步操作部分根据化学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该实验的实验目标再确定虚拟实验中要实现的虚拟实验操作, 并赋予合适的实验效果。

3. 技术实现

技术实现即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实验, 由于虚拟现实硬件设备过于昂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虚拟现实形式大多是桌面虚拟现实。整个开发过程主要包括实物建模、添加交互、作品发布三个步骤。实物建模主要是对虚拟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实验物品、实验环境模拟, 根据实验成本以及实验目标所占比重可选择适合的虚拟技术或建模软件, 也就是虚拟实验设计的适宜化原则。添加交互是在虚拟场景中给物品与物品之间及用户操作达到某种效果添加交互以给学生一定的反馈, 并保证反馈的科学性。作品发布包括单机发布以及发布到互联网上两种, 发布到互联网上更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 使更多的人能使用该虚拟实验。

4. 修改与评价

根据前三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或请教化学教师检验开发出的虚拟实验是否设计合理、科学, 并做出适当修改, 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 (化学概念的掌握、所授化学知识是否理解) 掌握程度, 在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操作后检验其在虚拟实验中所学是否迁移到现实实验中, 以评价该虚拟实验在培养中学生实验技能方面是否有效。

从图4中我们也可看出, 这四个组成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前期分析是进行培养实验技能的虚拟实验设计的基础, 只有做了前期分析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 而场景设计又是技术实现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三个步骤才能对开发出的虚拟实验进行修改与评价, 以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

虚拟实验不仅能避免真实化学实验所带来的各种危险, 还能打破时空限制实时实地地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 同时, 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本文结合操作技能培养教学理论, 参考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提出虚拟实验教学模式, 并提出以培养实验技能为导向的虚拟化学实验设计开发模型, 在未来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实践, 并对实验效果与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比较, 以验证该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单美贤, 李艺.虚拟实验原理与教学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3-24.

[2]瞿.网上虚拟实验的研究与教学[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4) :6264.

[3]熊言林.化学实验教学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32-34.

[4]张靖方.虚拟技术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版) , 2004, (6) :44-46.

[5]邵瑞珍等.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10.

[6]麻昌爱.中学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习策略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 (4) :32-33.

基础实验技能 篇10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技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其对实验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学生从小学自然课中开始接触生物学知识,到初中学习的较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其求知欲望强。那么,如何使他们把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这时,可以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能打破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根据初一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精心护理。培养出各式各样的根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又如: 学习了植物分类之后,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动手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增加自己的成就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2. 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是提高生物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生物学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人体的基本组织等等,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先观察种子的外形,再剥开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然后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在观察中注意比较大豆与玉米种子结构的不同,大豆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子叶组成,而玉米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的,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而玉米种子中有胚乳,可见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观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观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认真做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分组实验完成情况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实验技能好坏,因此,开足、开齐、开好分组实验至关重要。要上好分组实验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先听教师讲解,看教师做演示实验,不要盲目乱做。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对实验仪器、用具的使用方法都一无所知,而且其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介绍实验仪器及用具时,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根据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讲解要点,多给学生做示范。如在做“显微镜的使用”这个实验时,教师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边操作显微镜,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听讲,看示范,边模仿操作。又如在“制作洋葱临时装片”实验时,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边讲要点,边示范,学生也是跟着教师一步步做。这样模仿操作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自己制作成的装片,就会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再巡查辅导,对他们的实验成果进行打分,这样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致就会更高涨。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要学生听从教师指挥,不要提前或延长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教师可根据讲解、演示和学生的实验情况,给予示意性的提示,不得提前或延长实验,这有利于分组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要学生明确各自实验的任务。分组实验一般由几个学生组成,教师要先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适当分工,这样才能使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4)要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概括实验结论,并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分组实验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积极开展探究实验,大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贯穿于生物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的。因此,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和实施探究尤为重要。通过探究实验既能够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和训练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首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然后让学生根据日常观察发现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进而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第三步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假设制订计划,为了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在进行的几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在这个实验中就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置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布情况。第四步实施计划。严格按照探究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翔实地记录实验结果。第五步得出实验结果。描述现象要实事求是,在充分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鼠妇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5. 把课内实验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考能力

实施新课改以后,初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有些实验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实验部分步骤,以提高课堂效率。如“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的一些思路,然后让学生根据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几个外界因素进行设计实验,在课外进行观察记录。又如“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暗处理和光处理这两个步骤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完成,教师只要先讲明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就完全有能力自行完成。这样,既节约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

基础实验技能 篇11

关键词医学实验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总结;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30-0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实验课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能够使学生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理解、掌握、运用和验证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本文仅就医学实验课的基本环节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1 实验课课前的准备工作

1.1 仔细检查和检验实验器材教师在实验前必须按照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的要求,检查实验器材、数量是否足够、是否完备,检验其性能是否良好,避免在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器材或其性能不良而影响教学秩序和实验效果,避免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误解。

1.2 做好预实验为了保证实验课的成功率和准确率,教师在课前必须按照文献或教材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认真做好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精密度、灵敏度和试剂纯度等问题,可能会使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由此,预实验可以找出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因素和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否则,实验课堂出现问题导致实验失败,会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混乱,甚至失去上实验课的意义和兴趣。因此,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都必须严格、准确地作好预实验。

1.3 科学安排实验程序,保证实验效果教师在实验课和理论课中同样起主导作用。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和科学的安排,就不能保证实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课前应妥善安排实验课程序,应妥善安排实验各步骤时间的运用和分配。实验课前通知学生预习实验指导,对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器械、仪器,在课前要反复讲解它的使用方法及其使用的注意事项,较复杂的实验还要列出实验程序表。这样,不但能合理地利用时间,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认真搞好实验课课堂教学

2.1 必须保证实验课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以想象,在学生乱哄哄的课堂,是不可能获得理想效果的。所以,教师要严格物品使用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实验室规则,特别是一些易燃、易爆、剧毒、限制药品及带电操作有人身危险的仪器,更要严格使用制度和操作规程,合理安排实验小组,指派有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协助教师抓好实验课秩序,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2 加强学生基本功和基础操作的训练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和基本操作技能,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按实验规则规范化操作,操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养成严格和细微的教风。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操作必须规范化、程序化,必须以第一次实验课为起点,一开始就要严格地抓起来。尤其是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随时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下课前要当堂总结,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表扬那些实际操作正规的小组或个人,逐渐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风。这样,有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操作能力。

2.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出现的每一种情况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时如实记录,然后进行科学周密分析,最后在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作出合理的判断或结论,并让学生从理论方面进行讨论;对判断不正确的实验,不准确的小组或个人,要求学生及时总结找出原因。对与理论或常规不符的现象,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更不能责罚学生,如几个人同时出现异常,而学生操作又规范,那么教师应引导并协助学生解释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2.4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切为学生包办,防止学生照抄照搬,要尽量让学生独立操作,但不应使学生孤军作战,应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的能力。另外,要定期抽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独立操作和完成实验的情况,对操作生疏不规范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加强基本功训练,同时纠正学生中不重视实验和不亲自动手操作的懒隋思想,使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3做好实验总结

足球基础技能的趣味教学研究 篇12

一、颠球接力,启蒙球感

在足球项目中,有很多基本功需要训练,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足球比赛提高技能,如颠球就是大家公认的训练球感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长时间地训练颠球,对学生足球技能的提升必有巨大助益。然而,学生不是专业足球运动员,他们缺少训练的动力和毅力,让他们刻苦训练颠球不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对颠球训练进行了简单的包装加工,给枯燥的颠球练习注入了一股活力,让学生能在快乐中提高技能。在颠球训练中,教师并没直接采用传统的经典模式,而是使用了一个小技巧,为其添加了一丝趣味色彩。训练时,教师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大圈,面朝圈内,然后由其中一个学生开始,颠两下球后传给下一位同学,传球时直接以脚踢着传,途中不可使球落地。假如学生颠球时球落地,则独自表演一个节目,若是传球时落地,则传球者和接球者合作表演一个节目。为了不受到惩罚,学生在训练时往往全神贯注,用心练习。而体育课上学生或精彩或搞笑的节目亦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抹去了枯燥乏味的痕迹,为体育教学之后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训练方法,历经时间的检验而得到认可,但又因其只注重效率,不适于小学体育的课堂,这时候就大可不必武断,让这些方法“出局”。教师可以巧妙地进行加工处理,让其在保留大部分功用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小学体育的新版本。

二、多彩传球,强化带球

在足球运动中,带球非常重要,是完成团队合作的纽带,甚至可以说是取得团队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不提单独带球训练的枯燥,在比赛中很多队员都没有机会长时间带球并体会其中的学问。因此,教师设计了一个以传球带球为基调的小游戏,来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了训练学生传球带球的能力,教师以传球的特点为思考的出发点,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如下:上课时,将学生按性别体型等因素,将学生平均分为几组,使每一组的运动实力尽量平均,然后在操场上画两条间隔约五十米的平行线,每组以相同间隔排队立于起跑线处,在起跑线与终点线之间放一些杂乱摆放的易拉罐作为障碍。游戏开始后,每队第一人带球向终点跑去,足球不可碰到障碍物,否则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抵达终点后,抱球返回起点,将球交给下一位同学,重复相同的步骤,哪一队的学生率先全部完成则取得胜利。这个游戏全程都围绕带球展开,绕过其中的障碍物恰是模拟绕过对方队员,对实战有很好的训练作用。而其中添加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竞技元素,则让游戏的气氛变得活跃,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来。

三、分组对抗,深化配合

足球项目当然少不了比赛,组织学生分组对抗,为学生长时间的努力构建一个展现的舞台,对于学生足球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鉴于学生足球技能有限,足球运动中所蕴含的竞技精神和热情尚不足以焕发学生的热情,因此教师就把足球比赛做了一个改变,让足球比赛更符合学生的口味,让他们在不一样的比赛中体会到竞技的乐趣。比如,在组织学生分组对抗时,教师没有采用实力平均法选取队员,这样容易让比赛气氛变得紧张,学生难以从比赛中获得激情与快乐。而分组时,教师让平时体育成绩最好的两位学生分别担任两个队的队长,然后他们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选队员的顺序,胜者先选一名队员,输者也选一名,再继续石头剪刀布,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队员选满为止。这样的做法综合了学生间的关系和平均实力的因素,而且能有效缓解比赛的紧张气氛。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教师还融入了“超能力”的元素,赛前每队队长在几张超能卡牌中抽取一张作为自己队伍的超能力,如可以让对方除守门员外集体“时间静止”3秒等。学生对于这样的比赛充满热情,会积极投身于比赛中。实战对学生的训练成果有着最好的检验和磨砺作用,也为学生的日常训练提供了合适的动力来源。若教师能随机应变,将比赛调整到学生喜欢的模式,则更能使小小的比赛渗透竞技精神,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激情。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当今教育界的一些误解,体育教学的一席之地常常不受到认可,教师切不可“听天由命”,亦当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从学生入手提高教学质量。而当学生喜欢上体育,并从体育中受益后,误解自然不攻而破,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侯学华,徐树礼,褚孝勇,等.校园足球文化模型建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Dg).

上一篇:三体相互作用下一篇:流言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