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2024-09-01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篇1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完善和开拓。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1.引言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本课程是职业教育院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主要任务是为学习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和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打好基础,它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2.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教学设计应该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才能。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它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考虑教学过程这一系统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在认知、社会、个性及生理方面的特点和状况,力求使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从最恰当,最有利的的位置起步,对于职业院校,进行教学设计应该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如何采用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设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设计

实验是一种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方法,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样就可以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的高度上获取知识,这比仅仅在理论单方面获取的知识要深刻,牢固得多。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课教学时间安排要恰当,相辅相成,形成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的良性循环。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把需要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分为若干知识单元,也可按照章节来划分,把每个知识单元作为实验处理,对每个知识单元提出相应的实验要求,实验要求的提出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从学生角度来说,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实验中来,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通过研究解决了问题,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2)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对每个知识单元教师只提出一个或几个基本的实验要求,首先,教师可适当做一个典型的演示实验供学生参考,演示实验也可由学生来做,同时给出该知识单元相关的多个选择性实验题目,供学生从中进行选择,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自己另外选定实验题目。教师提供的实验题目不但要体现课堂的知识点,还要应尽量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从实践中选择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实验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实验过程中,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元器件,电路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他们所设计的电路进行讨论,由于同一功能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电路实现。因此,学生可能设计出各种形式的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但是,各种方案的优劣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需要对所设计的电路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优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充分展示各自的观点,相互交流和借鉴,取长补短,对电路设计进行优化。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不仅使个别学生或小组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整个班级所共享,也有助于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团队精神。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对每一位同学进行指导,如果让学生来辅导学生效率就比较高,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协商解决,对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商讨,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应用集体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综合实验实训设计

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的需求,在课程中可以设置一系列综合性实验,或者在学期末,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综合实训,例如,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收音机和报警器的安装和调试。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从这些实验实训题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来做实验,以弥补他们在某些单元实验中的不足。由于这类实验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实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加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验证的能力。

5、结束语

教学设计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课的教学上,同时,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对实验课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学习、掌握新内容、新知识、新的实验设备,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合理安排学时,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另外,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进行言教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教。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学识精湛的教学作风,用热情的态度、亲切的关怀、耐心的教诲、坦诚的心态对待学生,用这些处世准则去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张伟.对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

[2] 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简明教程

[3] 吕亚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和方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年.第20卷第六期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篇2

一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是技工院校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为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电子技术专业重在应用, 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位置非常重要, 但由于近年来受师资力量、实验仪器设备、场地资金等限制, 在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验按理论课设置, 多年来内容改变不大, 学生按指导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实验, 很难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二是实验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 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紧密, 并且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太轻。三是实验项目中, 无设计性实验, 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四是教学组织模式千篇一律。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实验能力的差异, 没有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现有特长的人才。

二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电子技术实验是一门应用范围较广, 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为了使学生受到比较系统的电子技术工程实践和科研技术训练, 要求将理论、实验、技能融于一体是必然的结果, 紧密围绕三位一体这个中心, 在学习新理论的同时, 用实验方法进行辅助, 再将它运用在实践中, 形成良性循环, 推动进步, 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1. 重视学生实验预习, 提高实验效果

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 如果预习过实验指导书, 对该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内容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心中有数, 那么, 实验过程一般比较顺利, 花的时间少, 学到的东西多, 对实验比较喜欢;相反, 则会事倍功半。可以引入虚拟实验, 学生通过Multisim软件先在电脑上对实验内容虚拟仿真一遍, 不仅对实验步骤清楚了, 而且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各种数据、波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再到实验室做实际操作实验,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 改革实验内容, 建立新的实验模式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就必须建立新的实验模式, 改革实验内容。以部分验证性实验为基础, 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内容, 采用应用技术与基本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既侧重实际操作, 又强化实验课所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训练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使在有限时间内发挥更大的效能。对综合性实验, 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实验研究, 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 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集中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优于以往分散的教学模式, 能够使有限的实验教学空间发挥更大的效能。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室可提供实践操作环境, 要求学生独立制作电路板, 焊接电路和进行调试与测试, 排除故障等。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有独特构想的实验课题, 实验室可为其提供实验场地并安排实验时间。

三改革考核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设想

实验教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的考试相比有其特殊性, 实验教学的考核重在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上的灵活运用。因此, 可以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开卷与闭卷、实验理论与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四结束语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巩固理论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 应该在争取更多投入、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 积极研究和探索, 寻求合适的实验管理方式, 优化实验内容, 改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以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摘要: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对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整体思路, 并给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仿真实验

参考文献

[1]林海英.论实践性教学与现代工程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4) [1]林海英.论实践性教学与现代工程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4)

[2]杨慧敏.电子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3) [2]杨慧敏.电子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3)

[3]王小杨.对开放实验室的认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4) [3]王小杨.对开放实验室的认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4)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任务引领;行动导向;发展性评价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实验。为了适应21世纪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传统电子技术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教改实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启发学生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电类专业人才。

一、传统实验课程教学的分析

1.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实验课程教学实验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手段检验理论知识的习惯,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实验室开放条件受限。

由于受资金短缺的压力,实验设备有限,学生人数增加,每次实验都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针对每组学生进行实验讲解和指导,不仅教师劳动量增大几倍,同时又耗时。学生多人共同完成一个实验,实验效果也不理想。

3.教学模式较机械。

实验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先讲,教师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占主要部分,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教材编排、实验内容、步骤到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均由教师预先确定安排,以统一的模式去要求学生,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4.重理论轻实践。

长期以来, 电子实验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课程有72或80学时而实验课程仅有12学时,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另外,实验教学缺乏适当的实验考核,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实验基础理论模块。

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元器件介绍、电子电路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参数计算、设计说明书的写法以及电路的测量调试方法,使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2.电子产品设计性训练模块。

在课前要求学生自行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选择器件、拟订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在课堂上再进行验证实验。如设计功率放大电路,让学生2人组成一合作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现的目的相同,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成不同的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器件来完成任务。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

3.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模块。

实验内容体现电子技术的模拟或数字的多个单元、多个知识层面的综合,由学生自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从方案的设计、论证、购买元器件, 安装、焊接调试、用Protel绘制电路印制板, 最后形成电子小产品。通过这类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子技术应用情况,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

4.新技术新器件应用模块。

引入新的电子仿真软件实验,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把EDA技术引入到实验中, 硬件软件相结合,充实和更新专业技术内容,使学生所掌握的实验内容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要求,丰富了实验手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共同探讨为主的自主式教学模式。老师仅做启发、引导性讲解,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开拓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将集中实验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实验教学。

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后表明:时间上的开放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课题的设计、安装在课余完成,解决了实践学时少的难题,使学生由被动式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实验,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复修正实验方案、研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可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EDA技术引入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测试和创新能力。

在电子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增加EDA软件仿真实验的内容,开展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四、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笔者按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职业要求,按职业能力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各种要求,将学生在实验中的成绩评定进行定性评价。其内容包括:

1.对学生完成的电子产品的评价。对元件、器件的选择,产品制作工艺,产品调试方法,用评语的方式给予简单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表扬那些操作方法和工艺与众不同的创新。

2.学习态度。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仅仅完成工作任务,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因此,要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遵守操作规程,质量意识,与人沟通、合作等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通过这一评价,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M].2003.

[3]刘合群.现代教学论新稿[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学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4).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心得 篇4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3年成功入选该计划,这对本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仪器专业系列课程与创新实践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我院明确“人才培养是根基,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我院高效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大幅度增加了综合设计类实验的比重,全面探索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模拟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改革[2,3]。

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模拟电子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实验项目为基础,学生按实验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缺乏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为了奠定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5],我院提出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是要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为突破口,个性化教学为目的[6],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一)课内基础实验

该教学体系中课内基础实验中采用课堂辅导和现场答疑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内容与理论课程相结合,考核方式为每次实验报告、随堂提问和实验考试。通过基础训练项目,学生可基本学会使用多种常用电子仪器,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掌握若干基本电路,以及电子线路焊接和调试等基本技能,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二)课外实验项目

在学生掌握一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内容之后,对于原有余力的学生,可进一步选择课外实验项目,如低频信号发生器、音频功率放大器等等。通过这些指定实验项目的设计调试,加强了学生的电路设计调试的基本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下一步综合实践提供了必要的训练。课外实验项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与后续课程相结合,扩展现有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形成符合各自教学需求的课外实验项目。(2)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进行优化提炼,转化为适合本科阶段教学目的的课外实验项目。(3)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提出合适本科阶段,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目的的课外实验项目。课外实验项目采用学生自行选择,自主掌握实验时间和地点。课外实验项目所需的未学知识以自学为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分阶段指导模式,除此之外,一般不介入学生的实验过程。

(三)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项目在题材、内容选择上应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兼顾课程知识点覆盖与扩展,难易适当且循序渐进。在本层实践教学中,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项目内容提出设计要求,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综合设计,“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主要在学时的实验方案与设计路线上进行指导,积极引导学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时在实验活动中由“要我做实验”转变为“我要做实验”的目的,这种调整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8]。通过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拓宽学生实践内容,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项目实例:选频放大电路设计该实践项目需要学生完成四项内容:①线性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可调的线性电源,为后续电路提供电源;②信号发生器:可产生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和正弦波;③带通滤波器:对第二项内容输出的正弦波进行滤波;④放大器:对带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该项目四项内容依次进行,互相支撑,相互影响,形成一个选频放大的系统放大电路,基本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理论部分的内容。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后,使学生对于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程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提高动手能力,理论实践双丰收进行转化。

(四)团队合作

学生通过综合实践项目的训练,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类项目,通过学生之间的自愿组队,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积极参与了各个层次的电子设计大赛;部分学生加入了重点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9,10]。通过本层实践教学,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针对于实际往年提进行电子设计、制作和调试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效果与存在问题

遵循厚基础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在每个平台完成一种工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分阶段提升学生工程(认知+探究)、工程(实验+设计)、工程(实施+创新)能力,体现了渐进性。经过本实验教学体系的培训后,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电子设计大赛,取得的成绩也非常不错,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大赛的成绩在吉林省高校学院级别中名列前茅。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培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综合实践项目较少,没有根据学生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项目。

三结语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篇5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专业:计算机应用(本科)年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在这里填写该次实验的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1.2.…

三、实验内容:

(在这里填写该次实验所需完成的任务)

四、实验步骤:

(在这里填写完成该次实验的主要步骤)

五、调整/完善情况:

(在这里填写在完成该次实验过程中对某些参数的进一步调整等)

六、实验结果分析:

设计造型基础实验报告--模版 篇6

课程名称:设计造型基础

专业:16服装设计与工程(专升本)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开课学期:2016-2017第一学期 时间:2016年10月20日 内容

一、实验项目名称: 项目一:素描写生 项目二:设计素描临摹

二、实验预习及预习思考题:

实验预习:课前预习基础素描知识:作画规范、透视知识以及构图的基本要求。思考题:思考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三、实验目的:本课程实验教学属于绘画造型基础理论课程的延续,通过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绘画基础造型设计的基本规律,加深学生对造型基础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能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后续服装设计等课程打好基础。

四、实验内容:

1.素描静物写生(结构素描)(明暗素描)

2.素描石膏—五官

3.素描石膏—人体肌肉

4.素描头像写生

5.人物速写

6.设计素描临摹

五、实验过程:

素描写生

1.根据所摆放的静物或所坐立的人物模特,选择好绘画角度。2 裱好画纸,准备好画笔,开始作画 3.任课老师在学生绘画期间,指导修改画作。

设计素描临摹

1.挑选自己欣赏的设计素描作品。

2.思索所临摹作品的设计构思,选择好作画工具进行临摹。

六.实验结果及总结

实验结果见最终画作作品及光盘电子版文档 总结:自己写。不少于五十字。

七.教师评语:

每次来上课的写:(随便选一条写,自己再组合一下最好)

1,该生课前预习认真,课上操作准确,顺利完成实验项目,课程结束后能独立完成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效果显著

2,该生在实验项目时认真积极,准备充分,态度端正,品学兼优,积极完成实验项目且效果显著,取得很大的进步。

3,在实验过程中,该生积极提问,主动解决实验时碰到的问题,学习态度良好,积极实验,且实验效果显著。

非每次来上课的写:

《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篇7

《网络技术基础》是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师范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外,更希望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组网技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以探索与《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授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分析了我院《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现状和不足,初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进一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 现状与不足

我院《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而该课程具有理论抽象难懂、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仅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反映,学完该课程之后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网络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这充分表明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急需改进。

2.1 缺乏专门的实验设备。

我院自教育技术学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先后建立了两个60座的计算机机房。问题在于其中一个机房计算机配置太低,现在已经基本停止使用;另一个机房是2006年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而建立的。传统类型的机房,其主要功能是为VB语言、C语言、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Photoshop、Authorware等课程提供上机服务,不能有效开展网络组建的相关实验项目,特别是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与维护。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使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就是记记概念、背背原理,无需强化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对实验热情不高。

2.2 实验课时少,质量不高。

在早期的教学大纲中,《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安排51个理论课时,12个实验课时。2006年对大纲进行修改,调整为34个理论课时,17个实验课时。因为缺乏专门的实验设备且实验课时少,只能安排双绞线的制作、对等网的组建、Window 2000Server的安装和配置、IIS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等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而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管理等实验的不能进行,使学生缺少更多的实践机会,其实践操作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

2.3 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

根据教学大纲安排,《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实验和平时成绩占30%。一方面网络实验技术含量不高,学生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学生实验训练的时间少。以2007年—2008年秋学期的开课情况为例,原计划通过虚拟机完成实验,不过虚拟机对内存要求较高,而我院新机房只有8台计算机内存为384M,勉强能运行虚拟机。而参加实验的学生有93人,共12组,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多数学生即有机会实践也只是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甚至都不理解每一步的用意是什么。反映在期末考试卷上,表现为实验题不敢过多涉及,特别是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这进一步使学生认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

2.4 没有合适的实验讲义。

《网络技术基础》理论课程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实验讲义则由授课教师自编。由于授课教师不一致、实验设备缺乏和对实验的认识不足等,实验讲义因人因学期而异,随意性较大,实验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更关键的是,自编的实验讲义多数只有实验过程和步骤,没有相应的理论解释。全部靠教师在实验课程中逐一讲解,不太现实,原因如下:一是课时不足;二是分组较多,教师重复讲解容易倦怠;三是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和复习。

2.5 实验教学不能重在“学”。

具体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多数教师一般先演示一遍实验,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由于课时较紧,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么被忽略,要么由教师代为解决,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也就流于形式,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

3. 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针对以上诸多不足,要提高《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虚拟机和模拟软件相结合。

解决设备不足的一般思路是建立专门的网络实验室。这个的投入较高,就我院目前情况来说资金、设备及场地在短期内都不能得到解决。因此采用虚拟机和模拟软件构建实验环境,进行网络实验无疑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目前针对PC机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Mware和Virtual PC两种。因Virtual PC简单易用,所以在2007年—2008年秋学期实验课程中,我们就利用它构建虚拟机系统进行Windows系统的安装、对等网的组建、服务器的配置等实验,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利于Boson NetSim模拟软件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的组网实验。虚拟机和模拟软件相结合使用,前后学生实验操作互不影响,既减少了实验管理的难度,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加大PC机的内存。

3.2 精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精选。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来说,《网络技术基础》实验内容可根据新颖性、实用性、拓展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来进行选取[1],具体包括双绞线制作、对等网建立、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服务器安装与配置(www、FTP、DNS、DHCP、E-mai等)、三层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等。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学生情况、实验设备条件对实验进行相应扩展,比如操作系统安装可以扩展到Unix、Linux系统,DHCP可以扩展到中继代理,交换机配置可以扩展到VLAN技术、Trunk技术[2]。这些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实验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3.3 加强实验考核。

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考核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依据我校08版培养方案中“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指导思想,应结合理论课程对考核进行改革。其一,将理论和实验考核比值由以前的7∶3改为4∶6,提高实验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其二,要求学生对学校周边网吧的网络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其三,根据授课教师给定的条件进行网络设计,提出组建方案;其四,加强实验过程的考核,如实验是否有效完成、实验报告是否合格、学生态度是否端正等,特别是强调对实验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

3.4 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目标,编写适合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教材。教材应该包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重点及难点,并在实验安排时给出不同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思考问题。这样既方便教学,又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

3.5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一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3];二可以采用学生自己管理和授课的方法。如在2007年—2008年秋学期实验课程中,教师先教会一到两名学生,然后一帮二、二帮四,如此下去,所有学生都能独立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也更乐意通过彼此探讨的方式解决实验问题,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应用网络为教育服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实验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现状和不足, 初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建东, 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2.

[2]李娜, 傅骞.利用模拟软件改进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的初步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 2007.7.

[3]任昌荣.“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7.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设计 篇8

【摘要】本文结合长春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任务,整合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提出构建“基础实验、项目训练、创新实践”一体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适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阶梯式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1.项目名称:适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级别:长春大学重点项目。2.项目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YB14-1,项目级别:吉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5-01引言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是电类、机械类和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多数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按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而具有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的综合性实验很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适于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提出构建“基础实验、项目训练、创新实践”一体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适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一、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现有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一般由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门主干基础实验构成,彼此独立开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三门实验分别在三个学期完成,连贯性不好,部分实验所用仪器出现重复讲解的情况。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由EDA课程设计和电子线路综合设计两部分构成,EDA课程设计利用软件模拟电路的运行,缺少综合设计型题目。电子线路综合设计由学生焊接实用小电路,缺乏与实验课程及EDA课程的接续性。因此,构建新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构建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实验、项目训练、创新实践”阶梯式体系,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验证到创新的模式完成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和实践环节。

二、实施方案

1.整合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修改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大纲,重新制定实验和实践计划。

电类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面向电子、机械、计算机、应用物理等专业,各专业对实验的要求不同。针对不同专业和要求,制定出不同的实验大纲和实践计划。

(1)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把现有的《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三门实验课的内容整合优化为一门课程《电工电子实验A》,内容包含电子元器件认知、基础实验项目、综合实验项目、创新实验项目和电子线路的设计、仿真和调试等,融入工程训练背景,强化基础性训练目的。

(2)应用物理、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内实验整合为《电工电子实验B》,并把基础实验与《电工电子实习》、《电工电子技术B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从电子元器件认知入手,强化工程训练内容,达到学生独立完成电子线路设计和实践训练的目的。

(3)计算机类专业,在《电工电子实验B》中完成強化工程应用背景下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能通过实验建立工程系统的概念。

2.在各类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项目训练的形式,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在《电子线路综合设计》、《电子CAD 技术实训》、《电子技术EDA设计》、《电子创新与设计》等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系统概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结合我校电子爱好者协会的活动和校级电子创新竞赛,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电子作品的创新和实践,选拔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和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素养;

(4)通过“电脑鼠走迷宫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和选拔,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3.实验室开放

(1)各基础实验项目网上选题,学生预约开放;

学生网上选题后,要根据题目要求完成预习工作,包括电路原理的分析、理论数据的估算等,预习效果得到教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2)实践教学周,涉及的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在实践教学周,涉及的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开放状态,学生除完成自选的实践题目外,可以尝试其他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在开放的实验室,有教师负责指导。

(3)创新实验室、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保持开放常态。

4.总结

上一篇:世博会博物馆参观心得下一篇:医院管理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