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共12篇)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1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高频选频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制解调以及变频,涉及的是电子元器件的非线性工作过程。对于这类非线性电路的分析通常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涉及相对烦琐的手工推导演算过程,费时费力[1]。考虑到通信电子线路是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实际教学中的计算是建立在基本概念清晰的基础上进行工程估算,例如在分析调谐功率放大器的指标时,通常采用折线近似准静态分析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同时能避免过程烦琐且实用价值不高的详细计算。但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涉及较多的高难度知识点,通过纯粹的理论抽象分析指导学生掌握电路参数变化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还是有相当的难度,这一问题也存在于课程其他知识点,如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讲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能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又具备工程设计、实践操作能力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教学现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Multisim结合翻转课堂模式以期解决这一教学难题[2,3,4]。
1 常规实验教学的特点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一般设置8~16个实验学时,以基于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因为硬件设计性实验需查阅资料、设计电路、绘制电路图、购买元器件、调试等过程,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开展[5]。而验证性实验一般基于实验箱系统,通过电路模块的简单搭建完成实验电路,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培养学生设备操作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涉及的是器件非线性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往往与电路的设置参数有关,参数的调整可以使器件从线性转入非线性工作状态,基于实验箱系统的模块化电路搭建往往电路参数设置固定,灵活性不够。以课程的调谐功率放大器这一知识点为例,我们首先来了解常规的教学模式。
调谐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也是一种以谐振电路作为负载的放大器。这种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大,可以达到几伏,晶体管工作区延伸到非线性区域:截止和饱和区,输出功率大,以满足信号从天线有效发射的要求。
调谐功率放大器具有欠压、过压、临界3种工作状态,不同工作状态决定了输出功率和效率。课堂教学时一般采用图解分析法来探讨电源电压、基极偏置电压、激励电压以及集电极等效负载电阻对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使学生理解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会安排适当的基于实验箱的操作性实验增加学生直观感受,加深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
理论讲授结合实验操作的授课方式对学生掌握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显示了较好的授课效果,但是,实验箱实验由于电路设计的局限性,一般难以观察电源电压和偏置电压对调谐放大器的影响;而2个课时的实验安排也难以充分达到实验效果,经常由于操作不熟练,甚至1个实验现象都不能获取;另外,由于电路耦合元件—变压器磁芯脆弱易碎,不方便学生调整调谐频率,使得实验中观察到的集电极电流ic与理论分析不符,影响课堂理论分析的教学效果。
从调谐功率放大器这一知识点的常规讲授方式可以看出,由于课时限制及实验箱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不能对知识点进行充分验证,同时实验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完全相符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首先提出了利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辅助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分析验证,同时提出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具有相同电路结构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期解决课时有限的难题。
2 Multisim在调谐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
Multisim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仿真分析。使用者借助该软件平台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的完整综合设计流程,是对传统基于实验箱验证性操作实验的补充和完善。
经过课堂上对调谐功率放大器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可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中建立图1所示的仿真电路[6]。从图1中可看出,激励信号频率为465 KHz,根据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知谐振电容的大小:
实验中首先调整可变电容C1的值,使回路谐振在465 KHz。根据2通道的信号波形(集电极电流ic在R1上产生的电压波形)可知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下,微调C1使该电压波形接近对称的凹陷波形,此时功放工作在谐振状态。示波器的通道1和通道3分别对应调谐放大器的输入、输出信号,可发现信号有20倍左右的放大。
由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可知,减小激励信号的幅值、减小负载电阻的阻值或基极偏置电压,都可使调谐放大器退出过压工作状态,此时可分别调整电路中相应的元件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图2(a)给出了把激励信号从0.7 V调整至0.6 V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时调谐放大器退出了过压状态。通过调整R2使输出信号最大,功率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虽然激励信号减小,但输出信号并没有随之减小,反而增大,功率放大器为最佳工作状态。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此时增大基极偏置电压会使调谐功率放大器会再次进入过压状态。图2(b)给出了基极偏置电压从0 V增大至0.1 V时观察到的仿真结果,可看出集电极电流又出现了凹陷,调谐放大器工作于过压状态,与理论分析相符。而图2(c)则给出了由图2(a)临界状态,调整集电极电源电压由12 V至7 V时仿真结果图,此时谐振放大器进入过压状态,符合调谐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调制特性。
通过Multisim电路仿真,可以直观得到电路各参数对调谐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操作简单,参数调整结果直观明了,对学生掌握调谐功率放大器电路工作原理有很大帮助。由于高频信号不稳定、易受环境干扰,在实验时经常出现与理论不符的实验现象,此时,在深入理解电路参数不同设置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后,再进行实验箱操作实验,对于这类实验现象也可给出合理的解释。相比较单一的实验箱操作实验时,经常出现的实验现象不会分析、实验结果无法判断的状况有良好的改善。同时,Multisim提供虚拟仪器,包括常用的示波器、波特图仪等,工作界面与实际仪器完全一致。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办法,避免了实际操作时因使用不当损坏仪器的可能,为操作性实验奠定基础。
3 部分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属于新型教学模式,也是近几年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或者说颠覆了传统教师课内讲授、学生课后内化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内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吸收内化,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由美国的两名化学教师在课堂采用,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使用并流行。国内学者在多领域对翻转课堂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结合不同类型课程实际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启发式翻转课堂”以及“翻转课堂结合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模式[3,7,8,9]。
笔者根据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知识点抽象、概念性和原理性较强,理论分析复杂而又有相当高的实践操作要求,提出了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国内开展翻转课堂研究的教师,在实践中已发现完全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存在“水土不服”。原因有几个,如过高估计国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长久的课前观看视频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除了参加课堂活动外,还需录制大量的微型课程、准备练习题库、制作教学素材等。这对教师提出更重的教学任务,在目前科研、教学任务均繁重的现实下,教师并不一定能胜任[8]。这些原因使得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模式一定要根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是部分知识点翻转的模式。以谐振放大器这一知识点为例,本章内容包含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和调谐功率放大器两部分,前者用于通信系统接收端,后者则是发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路功能不同,但都采用放大器结合选频回路这一基本电路结构。选频回路的形式以LC串并联谐振回路为基本形式,在小信号功率放大器中,为调整矩形系数可以采用部分接入等变化方式;在功率放大器中因考虑阻抗匹配,会以LC串并联谐振回路为基础发展型、T型谐振回路,但基于LC回路的谐振特性来完成选频滤波是一致的。
因此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采用图3所示的部分翻转课堂模式:先通过集中授课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讲授,让学生理解LC谐振回路实现选频滤波的原理;然后借鉴翻转课堂的模式,由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具体的电路结构,回到课堂后再进行疑难问题解答、讨论;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学生在课外借助Multisim完成电路仿真设计,课堂内进行本知识点的评测和总结。
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有内在联系的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和调谐功率放大器两个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缩减了课时;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把Multisim仿真实验安排至课外进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相比较课堂内烦琐的公式推导、抽象的电路描述,学生对动手搭建电路进行仿真实验兴趣更浓厚,愿意投入更多倍课时进行学习,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中2个学时的实验课时安排,自然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初期基本理论知识的集中讲授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全局概念,明白重点、难点所在,既避免了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完全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也改善了整个知识点讲授以老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讲授模式,在学时一定的情况下,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4 结束语
通过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中谐振放大器电路的教学方式探讨,说明了应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及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改变目前本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有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解决了实验课时有限的难题,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摘要:因涉及非线性和高频电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具有理论计算复杂、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受限的教学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设计,作为操作性验证实验的有益补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内化;此外,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部分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以谐振放大器知识点为例,对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Multisim,翻转课堂,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谢沅清,邓钢.通信电子电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宋蓓蓓.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5):63-64.
[3]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9):46-51.
[4]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12-117.
[5]李吼杰,刘岩川,赵继印.通信电子线路“渗透式”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4-136.
[6]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仿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张银霞,李寿禄.动态网站设计开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2015(215):78-81.
[8]刘立,阳小华,汪琳霞.启发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5):31-34.
[9]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2
题 目:晶体振荡器设计 专 业:通信工程
Protel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Protel 99 SE 是澳大利亚Protel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一个全32位的电路板设计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该软件的设计者可以容易地设计出电路原理图和画出元件设计电路板图。而且由于其高度的集成性与扩展性,一经推出,立即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很快就成为世界PC平台上最流行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并成为新一代电气原理图工业标准。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了解Protel 99 SE绘图环境、各个功能模块、界面环境设置方法以及文件管理方法。
2、理解用Protel 99 SE设计电子电路的基本思想。
3、掌握用Protel 99 SE绘制电子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方法。
4、掌握用Protel 99 SE绘制电子电路PCB板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设计用的仪器和器件
硬件:PC机(一台)
软件:Protel 99 SE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用Protel 99 SE软件绘制一个电路图,图有自己决定。先绘制出电路原理图,然后进行电气规则检验,没有错误后,生成网络表,然后根据网络表生成印制电路板图,最后自动布局,手工调整,自动布线,手工调整布线,保存打印。
四、课程设计步骤
1、绘制原理图
原理图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性,其实是布局合理,最后是在正确性和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完美。(1)启动原理图设计服务器。
进入Protel99 SE,创建一个数据库,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从框中选择原理图服务器(Schematic Document)图标,双击该图标,建立原理设计文档。双击文档图标,进入原理设计服务器界面。(2)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
执行菜单Design/Option和Tool/Preferences,设置图纸大小,捕捉栅格,电器栅格等。(3)创建自己的元件库
先进入Protel 99 SE的原理图编辑器,新建一个元件,绘制SCH元件以及放入元件的管脚,给新建的元件改名,绘制制元件的外形以及放入说明文字并保存好,画原理图的时候,就可以调用这些元件了。(4)装入所需的元件库
在设计管理器中选择Browse区域中的下拉框中选择Library,然后单击ADD/Remove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寻找Protel99 SE子目录,在该目录中选择LibrarySCH路径,在元件库列表中选择所需的元件库,单击ADD按钮,即可把元件库增加到元件库管理器中。(4)放置元件
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到元件库中找出所需的元件,然后用元件管理器的Place按钮将原件放置在工作平面上,再根据与按键之间的走线把元件调整好。(5)原理图布线
利用Protel99 SE所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点其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原理图。(6)编辑和调整
利用Protel99 SE所提供的各种强大的功能对原理图进一步调整和修改,以保证原理图的美观和正确。同时对元件的编号,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等。(7)检查原理图
使用Protel99 SE的电器规则,及执行菜单命令Tool/ERC对画好的电路原理图进行电气规则检查,若有错误,根据错误情况进行改正。
(8)生成网络表
网络表是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之间的桥梁,执行菜单命令Design/Create Netlist 可以生成具有元件名,元件封装,参数及元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网络表。
经过以上的步骤,完成了最小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2、PCB板的设计
电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设计出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物理结构是通过印刷电路板来实现的。Protel99 SE位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电路板设计环境,是电路设计更加方便有效。应用Protel99 SE设计印刷电路板过程如下:(1)启动印刷电路板设计服务器
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从框中选择PCB设计服务器(PCB Document)图标,双击该图标,建立PCB设计文档。双击文档图标,进入设计服务器界面。(2)规划电路板
根据要设计的电路确定电路板的尺寸。选取Keep Out Layer复选框,执行菜单命令Place/Track,绘制电路板的边框。执行菜单Design/Options,在“ Signal Lager”中选择Bottom Lager,把电路板定义为单面板。(3)设置参数
参数设置是电路板设计的非常重要的步骤,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左键单击Routing按钮,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则类(Rules Classes)中设置参数。
选择Routing Layer,对布线工作层进行设置:左键单击Properties,在“布线工作层面设置”对话框的“Pule Attributes”选项中设置Tod Layer为“Not Used”,设置Bottom Layer为“Any”。(4)装入元件封装库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Add/Remove Library,在“添加、删除元件库“对话框中所选取所有元件所对应的元件封装库。(5)装入网络表
执行菜单Design/Load Nets命令,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Browse按钮,再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地电路原理图生成的网络表文件(扩展名为Net),如果没有错误,单击Execute。若出现错误提示,必须更改错误。(6)Protel99 SE既可以进行自动布局也可以进行手工布局,执行菜单命令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可以自动布局。布局是布线关键性的一步,为了式布局更加合理,最好采用手工布局的方式。(7)自动布线
Protel99 SE采用世界最先静的无网络,基于形式的对角线自
动布线技术。执行菜单命令Auto Routing/All,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Route all按钮,程序即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布线。只要设置有关参数,元件布局合理,自动布线的成功率几乎为100%。(8)手工数调整自动布线结束后,可能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手工调整,把电路板设计得尽善尽美。
五、课程设计发生的问题
虽然Protel99 SE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
1、生成的印刷电路版图与电路原理图不相符,有一些原件没有连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问题出在原理图上,原理图看上去是连上了,但是不符合规范,导致未连接上。不规范连线有:(1)连线超过元件器件的断点;(2)连线的两部分有重复。
解决方法是在在原理图连线时,应尽量做到:(1)在元件端点处连线;(2)元器件连线尽量一线连通。
2、在印刷电路板设计中装入网络表时元器件不能完全调入。原因:(3)原理图中未定义元件的封装形式;(4)印刷电路板封装的名称不存在,致使在封装库中找不到;(5)封装可以找到,单元件的管脚名称与印刷电路库中封装的管脚名称不一致。解决方法:
(1)到网络表文档中查找未定义封装的元件,补上元件封装;(2)确认印刷电路板元件封装库是否已调入,同时检查原理图中元件封装名称是否印刷电路板元件封装库中的名称一致;(3)将印刷电路板元件封装中的修改成与原理图中定义一致。
六、设计原理与电路
1.总原理及图
如下图所示为60MHz晶体振荡器,主要是由晶体振荡电路和缓冲放大电路等组成。晶体三极管VT1为60MHz的晶体振荡器,振荡器的输出送至晶体三极
管VT2的缓冲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它的发射极有较大的反馈,使振荡器更稳定。电阻R5、R6为偏置,R7为负载电阻,信号通过电容C6耦合输出60MHz的高频信号。VT1集电极回路由电感L1及电容C4、C5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调节空气可变电容 器C4,使回路谐振在振荡频率60MHz上,电感L3和电容C7组成去耦电路,其作用滤除电源中的高次谐波,以保证频率波形的纯度。
2.各模块说明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结构: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 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下图是一种金属外壳封装的石英晶体结构示意
七、protel 99 SE 设计与制作1.Protel PCB图:
八、心得体会
我觉得这次的课程设计中受益颇深。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Protel,并且画出电路的原理图和设计PCB板,而且还在实习中更加深刻的体会了如何与同学配合,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实习中碰到了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自己不怕困难,自己专研,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实在最后解决不了的上网搜集资料,还去图书馆学习,有时还请教同学,同学们都十分热情的帮助我。大家互帮帮助,体现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为将来进入社会前锻炼自己的合作精神,更好的为将来工作打好基础。
此次课程设计不仅加深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通过电路设计,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环节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的所有任务。
九、参考文献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一、引言
电子线路这门课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抽象且枯燥无味,对于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就成为一门既难学又难教的课程,教师如果不注意授课技巧,学生就会缺少兴趣,学习积极性必然调动不起来。要搞好电子线路课的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深化每一个细节,将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真正地掌握一些电路的基础知识。本人在从事几年的课程教学工作之后,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特点1.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任务电子线路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通讯类专业工作所必需的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2.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特点、重点和难点电子线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对于抽象理解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讲,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达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统一。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了解二极管、三极管等常见电子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其外部特性和主要參数;掌握电子线路中放大电路、稳压电源、功放等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功能;掌握各种基本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简单应用。而难点主要体现在各种基本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简单应用。三、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电子线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课程,学生要学好它,除了自身的努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外,好的教学方法也同样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少走弯路,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要点:
1.明确电子线路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
起点低,基础差,并且大部分具有厌学情绪,这是现代的中职学生所存在的通病,他们爱玩的心态较重,即只注重动手实践,而轻视理论的学习,往往这样一来,学生只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第一节课上课时,首先要明确电子线路课程在实践课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
2.将学生引入门,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万事开头难。电子线路课程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讲,想要学好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是没有电路分析基础的中职学生,学起来更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课程,而电子线路课程大量内容只可意会,很难言传,这需要将学生很好地引入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合理选择教具,把抽象直观化,把复杂简单化
理解能力差、喜欢新奇事物、爱玩是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具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有以下两种:一是制作教学挂图,把常用的电路图制作成挂图,上课时直接挂到黑板上,除了能节约上课时板图的时间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直观、科学、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所授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深奥的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理解。二是制作一些有声、光显示的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死板枯燥的理论讲解必定只会让他们放弃学习,但如果能有一些新奇、好玩的玩意来吸引他们,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具,让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能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
4.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时学生很容易由于不理解而导致昏昏欲睡或开小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彻底放弃这门课程,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将更多的方法结合进来,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固然不可少,而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更是必不可少。另外,在实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将课程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如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EWB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这样就更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动手电子线路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较强,但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应用,但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是通过让学生多制作一些小部件来实现的:(1)制作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小制作。如稳压电源。稳压电源很多电路都能用上,学生装好后,就可以制作其他的制作了。(2)制作与上课内容有关的小制作。如讲解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时,可让学生制作功放,讲解反馈时,可让学生制作防控警报器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制作成功的作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具有成就感的同时,更激发了学习兴趣,当然对所学知识也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3)制作有趣味的小发明。如制作声控音乐彩灯的控制器,学生把作品完成后,看着彩灯随着音乐闪烁,脸上写满了喜悦外,更加激发学习的满腔热情。
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会有部分学生不成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检查线路,排除故障,学生进一步理解工作原理,同时也提高了电路分析能力。另外,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加以奖励,奖品可以是一些小元件,如二极管、电容、三极管等,这些小元件又可以作为学生下一次制作的材料,长久下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必会提高,对理论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四、结束语除上述讨论的问题以外,在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只有通过不断地分析、探索和研究才能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为适应新知识而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为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4
通信电子线路是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各种功能电路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器件、集成电路, 直到射频应用模块和大规模集成系统等不同的阶段。特别是近年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射频电路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电子线路理论教学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关于通信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熟悉组成通信系统的各类部件的组成、特点、性能指标, 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高频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以及典型电路;看懂一般的实际电路;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 能较深刻地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特点;初步建立起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内容:器件和基本电路单元 (晶体管、传输线、滤波与阻抗匹配网络) ;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 (弱信号放大、混频、振荡、调制解调、锁相与频率合成、功放) ;含非线性电子器件电路的分析方法;噪声和干扰性能分析;通信机指标与性能分析。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专业口径拓宽带来的课程体系变化,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应用需求。目前该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频段的上移使得分布参数影响变大, 反射和特性阻抗概念的重要性突出, 更适合用S参数描述电路网络性能, 圆图作为重要工具广泛用来表述参数指标;适用于CMOS集成工艺的功能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体现不够, 电路方案陈旧;电网络优化设计理论教学出现空位, 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计算机辅助现代电路设计方法在课程和实验中没有系统地教给学生, 设计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工程需求, “教”与“学”都心中无底;过于强调单元电路, 系统和整机的概念不清楚, 学习过程针对性不强。
3. 通信电子线路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技术和应用需求的发展
适应“5A”需求的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基本带宽的变化, 物理层技术的更新, 电子设备实现技术的特点以及收发信设备的新技术, 以下一一展开分析:
基本带宽需求已经从数十KHz扩展到数MHz;工作频率已经从数百MHz提高到数GHz;设备便携性已经从数Kg改善到数百克。对主流的无线通信设备对比分析如表1:
物理层的新技术大致包含如下:OFDM为代表的高效抗衰落调制技术、MIMO为代表的分集与合作技术、LDPC、Turbo等接近香农限的信道编码技术、射频和基带智能天线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和软件无线电 (SWR) 、软件定义无线电 (SDR) (当然, 中频可编程, 滤波与调制解调可以通过软件算法实现) 。
新技术下的电子设备实现技术的几个特点: (1) 微带与分布参数电路, (2)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MMIC) , (3) 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和工具, (4) 低功耗、免调试、密集装配工艺, (5) 以频谱分析仪为核心的测试方法和智能化综合测试仪器。
收发信设备的电路呈现出如下新的特点:宽带LNA, 低噪声混频器, 宽带线性功放DDS频率合成器, 高速高分辨ADC、DAC, 数字上变频器 (DUC) 、数字下变频器 (DDC) 。
4. 新技术下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定位
以往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定位在于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获取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能够以独立的模块电路组成系统-系统指标与单元电路指标, 不涉及场的分析方法, 不要求方法在理论上的理想与完美, 在应用需求可接受的精度上给出合理的解释, 能够自圆其说、自成体系;与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相适应, 熟练掌握工程测试方法与测试仪器, 了解实际系统分析-原理、设计、性能指标、测试。
如今, 电子信息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具有全局性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力, 牢固的数学、物理理论基础, 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 全面的系统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训练有素的实践操作基本知识与教育, 从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具备相应的科学理论知识——物理概念、规律——数学抽象、模型、描述、关系, 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 思想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我们必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学习技术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靠培养-实验是一个重要方面, 但不是全部, 必须有针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全面的综合培养训练。
5.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方向
以学科发展为引领, 以系统为主线, 以单元功能电路为重点, 以基本电路为基础, 加强“四个基本”, 归纳类比教学, 注重实际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 从系统的高度来看待和学习本门课程,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包括系统的组成、组成系统的各部件的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各部件性能指标的关系等。了解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方法, 对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是大有好处的。通过我们的思考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考虑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地位和特点, 决定增加系统链路设计内容。
不同的应用领域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无线通信侧重传输链路, 雷达侧重射频前端;不同的应用环境决定不同的技术体制和系统结构, 短距离通信与深空通信的收发信机结构与调制解调方式不同;不同的业务需求决定不同的技术指标, 语音通信与视频通信的带宽和调制解调方式不同;不同的用户需求决定不同的电路形式, 便携设备要求小型化、低功耗。
当今, 射频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考虑到高频电路的教学方向向射频高频端的延伸, 在高频系统电路中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很有必要为电子科学类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增加这方面的相关内容。这是功能单元电路组成系统应用电路必须考虑的问题。
6. 总结
通信电子线路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基本的内容变化不大。但其实现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频集成电路、高频模块、高频电路的集成设计、高频电路的仿真、软件无线电技术等也应成为本门课程中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目前,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应用集成电路构建系统电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面向电子科学类专业本科生, 非常有必要增加和更新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同时, 如何在各种功能电路和系统电路的实现上让学生厘清和掌握分立电路和集成电路之间的交互关系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摘要:新技术的进步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作者从事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和无线通信科研工作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针对课程内容的更新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技术,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廖惜春.基于工程应用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8.
[2]李士军, 宫鹤.通信电子线路”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8.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篇5
实验序号: 1 实验名称:AltiumDesigner基本操作 实验日期: 2.20 专业班级:15电科 姓名: 张华城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了解AD软件绘图环境,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设置原理图,图纸环境的方法及元器件放置方法,灵活掌握相关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软件的设计环境参数:常规参数、外观参数、透明效果、备份选项、项目面板设置。2,学习使用键盘和菜单实现图纸的放大或缩小。3,创建一个新的PCB项目,项目名为姓名.PrjPCB。
4,打开一个例子文件,观察统一的设计环境,进行标签的分类。
5,在上述工程中创建新文件,命名为实验1.sch.设置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33号色,边框颜色为63号色。
6,栅格设置:捕捉栅格为5mil,可视栅格为8mil。
7,字体设置:设置系统字体Tahoma、字号为8,带下划线。
8,标题栏设置:用特殊字符串设置制图者为Motorala、标题为“我的设计”,字体为华文云颜色为221号色。
9,新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模板.schdoc”,设计其标题栏,包括班级、姓名、学号。
三、思考题
1,设置标题栏有何意义?
答:通过设置标题栏可以使阅读设计图的人快速了解设计图的作者、设计图的用途、设计时间,从而对设计图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帮助阅读者快速判断,同时,设置标题栏也是设计者的版权声明。
2,简述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微波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 微波电路;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56—02
1 课程特点
微波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研究在微波频段工作的电子器件及其电路组成的专业基础课。微波电子线路一般泛指构成微波系统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元器件与电路结构,也称为微波有源电路。随着微波半导体材料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发展,先后出现半导体二极管、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PIN二极管和变容管等微波半导体器件,并在微波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这种以半导体为核心组成的微波电子线路称为微波固态电路。在微波半导体器件发展的同时,又研制出微波混合集成电路(MIC)和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同时,低噪声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微波集成电路发展迅速,中功率微波发射机实现固态化,但是大功率微波振荡和放大必须依靠微波电真空器件,比如行波管、速调管、磁控管等。这些微波器件在雷达、通信、导航、卫星地面站等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电子线路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应用广泛、技术难度高、内容更新较快的特点,这要求微波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以适应微波频段电子装备教学和工作的需要。
该课程的学习可以采用微波技术的分析方法,从电磁场的角度去分析,但是比较复杂;也可以等效成电路去分析,这是习惯的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做一些等效和近似在工程上是允许的,是不影响本质的。学习过程中强调物理概念原理分析、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最新技术发展在课程中的体现。教学方法体现启发性,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该课程教学时间为30大纲学时。依据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授课方式上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上突出岗位任职所需的基础理论,借助实际微波器件的应用介绍,分析微波电子器件和微波设备的发展前景。通过边讲解边实践的方式,加深学员的理解。
具体进度:为了方便学习和知识的交流,首先对微波传输线理论和其他微波无源元器件组成微波无源电路进行回顾复习;对微波无源器件及等效电路,简要介绍一下微波电抗元件、连接元件、终接元件、衰减器和移相器、阻抗匹配器和变换器以及定向耦合器、微波滤波器谐振器、微波铁氧体等的特点和运用。
对微波有源器件分4个模块进行学习。
第一个模块的内容是微波频率变换器(混频器),主要介绍频谱搬移的原因、原理及工作过程。采用数学的方法对频率变换的原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实际的频率变换电路进行讲解。进而介绍微波混频器件即微波二极管工作原理,重点分析微波混频器的特性和主要技术指标,介绍各种微波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最后讨论微波混频器的镜像回收。
第二个模块内容是微波晶体管放大器,主要介绍微波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与低频放大器相比,微波放大器是采用S参量作为分析和设计放大器的主要网络参数,说明S参数(分布参数)与集总参数的区别、微波双极型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和微波场效应管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方法、使用特点与应用场合,讨论以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器为主。
第三个模块内容是微波控制器件与微波控制电路。微波控制器件是组成微波控制电路的重要部件,主要讲述微波控制电路及其应用,包括微波开关、数字移相器、电调衰减器、微波调制器及限幅器等。微波控制元件有微波半导体器件和微波铁氧体器件,重点内容是微波PIN二极管的原理及其组成。
最后一个模块内容是微波电真空器件。尽管近年来微波半导体器件得到迅速发展,微波电真空器件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三大电真空器件即磁控管、速调管、行波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3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基于任职教育学员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力求避免单纯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讨论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能训练等合理结合,把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引入、设疑激学、讲练结合、精选例题、总结巩固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课题引入阶段尽量由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即在介绍一些重要章节前,列举一个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设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等学员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产生诸多疑问时再进行内容讲解。而有实验条件的内容要争取进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即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合理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实验、实训中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主要用于介绍微波电路工作原理后,由学员对电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讲练结合则是由学员根据微波电路的功能对电路进行测试后,由教师和学员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将教学过程放在实验、实训中,有利于学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在边学边练中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员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员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考核方式设计
该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最终目标,考核方式采用对教学全过程综合评估,具体考核环节包括4个环节:课堂表现、实验成绩、创新能力和课程结束考试。在4个方面进行加权,综合评估后得出学习成绩。
1)课堂表现:根据学员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员功能的积极性、互动性、课堂回答问题的质量等。重点考查学员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情况。
2)实验成绩:实验环节的定位在于使学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学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根据实验科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创新能力:由于微波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创新能力通过学员的小制作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情况来评估。考核重点在于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
4)课程结束考试:课程结束考试主要考查对微波器件、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
5 教學效果分析
微波电子线路课程已经在雷达、通信等专业的多个教学班进行讲授,从教学效果来看,学员对微波电子线路的有关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顺利地从集总参数的低频电子线路跨入分布参数的微波器件和微波电子线路的分析运用,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的课易放难收,学员在讨论中思维纵横捭阖,天马行空,致使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员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又不够牢。但总的说来,收获总是多于问题。该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培养了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多元化思维,学员的成长与进步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宝书.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7
1.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的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 其实就是将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学科、课外实践活动、学生毕业设计、教师科研等项目有机的融合起来, 并以验证性实验为中心, 根据学科具体的研究实验内容, 开展一系列的仿真实验等。这这一种实验教学模式下, 基础实验作为教学体系的中心, 依据学科培养目标对实验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 同时将相关的学科的知识作为辅助, 开展仿真实验。同时, 将各类专业课作为实验的载体, 设计综合性强且具备设计性的实验项目, 将毕业生作为参与活动的主要主体, 实现各大专业的有效融合, 提高专业设计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另外, 根据电子通信专业学科特点, 借助于电子设计比赛等课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比赛活动中,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同时, 将教师科研项目课题作为理论支撑, 采用相互融合的方式并入到实验项目中, 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 提高实验教学类型的多元化发展。
2.通信电子线路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将验证性基础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模式的中心
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 作为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的平台, 提高对基础性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基础性实验主要有大量单个但又具有一定联系的验证性实验组成, 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 对所学的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在验证实验过程中, 学生利用测量仪器, 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提高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与理解, 同时得到一定的启发。另外, 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其实验素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2跨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式教学方式
如果仅仅依靠验证性实验, 让学生通过实验仪器等观察实验现象, 还不能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动, 也不符合新时代工程设计人员相关素质能力的培养。现阶段, 我国很多专业性高校都开设了EDA技术理论课程, 为通信电子线路课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革新, 同时也不断的涌现出很多的仿真实验设计软件, 包括Pprotel、system、labview、papice等等, 能够让学生利用这些专业的仿真软件实施仿真实验, 弥补硬件实验的不足。
2.3课程设计相互融合式教学
实践教学是现阶段各大工程设计专业中重要的教学方式, 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及其重要的部分,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 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现已经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课程设计专业的开设, 能够为通信电子线路课提供基础, 同时也为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支持。
2.4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与实验教学相互融合, 能够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另外,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工程设计意识等都会得到培养。现阶段各大高校都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融入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科技设计大赛, 并抽调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辅导。
2.5毕业设计与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
毕业设计是对工程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考察的重要方式, 同时也是综合性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认真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 保证选题能够反应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中融合通信电子线路设计、综合、创新性的实验内容。通过这一相互融合模式, 不仅为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为通信电子线路课实践教学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总结
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通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 将学生毕业设计、教师科研、课外科技实践、阔学科课程等有机的融合起来, 弥补了课程本身缺点, 为教学突破瓶颈, 优化教学资源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信在未来, 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必将在各个专业课程教学中大放光彩,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笔者根据现阶段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现状, 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 有机的融合了课外科技活动、相关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教师科研等项目, 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实践证明,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升通信电子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超, 刘明亮, 丁群.通信电子线路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以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J].学理论, 2014, 26 (2) :144-145.
[2]曲勋, 罗恒用, 林申正.浅谈通信电子电路的教学研究[J].读与写, 2012, 26 (2) :99-100.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8
“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上, 对通信中常用模块如: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振荡器、调制解调器与混频器、反馈控制电路等的工作原理、电路构成及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分析与研究, 获得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具有通信电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2 目前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信及信息行业发展迅速, 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 而高校中通信课程的改革相对滞后, 对于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信电子线路主要研究的是电子线路的高频工作环境和非线性部分, 所以理论分析很抽象, 且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前期学习的各种知识进行分析, 学生往往怕学、怕分析, 学习效果不理想。而通过实验使学生从宏观现象上加深对电路作用的了解, 深刻体会所学理论知识。但是高频实验由于实验仪器多, 而且电路在高频下容易受到干扰, 其内部各分部参数也容易影响实验效果, 所以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频率较高的实验电路, 自己去体会分布参数的影响以及实验中如何减小这些影响, 也是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 通过锻炼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首先通过两个框图, 如图1所示 (在此只给出发送设备框图) , 向学生简要介绍无线通信的全过程, 在讲解的过程中分别讲述各个部分在通信中所起到的作用, 让学生既对无线电通信从整体上有清晰的认识, 又清楚的知道整本书将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对无线通信的整体结构和各模块的基本作用了解之后之后, 马上在课堂上利用往届同学自行研制的简易功率点频式调幅发射机和接收机做通话的实验。实验时让部分同学充当发射端, 对着拾音器讲话发射信号, 让另一部分同学在教室的另一端通过接收设备接收信号, 并让他们在不同的角度来接收信号, 以切身体会角度的变化对接收信号的影响。这个实验可以让全班的大多数同学亲身感受到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是相当激动的, 当接收端收到信号后是兴奋的, 这样首先从感官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明白这些简单的系统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自行设计, 这样就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在通信电子线路的实践教学上, 打破了传统的基于“演示性”、“验证性”的简单实验教学, 针对现有通信及信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 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引入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同时利用电子设计大赛、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对学有所长的同学进行跟踪培养。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实验项目之间的关系与能力培养如图2所示。
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设备现有的条件下, 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利用高频实验箱来完成。高频实验箱有信号源部分, 如函数发生器、高 (低) 频信号发生器等。同时实验箱搭配不同的模块, 如谐振放大器模块、振荡器模块、混频器模块、调制、解调电路模块等。在实验中利用示波器、万用表、频率计等仪器能够完成放大、振荡、混频、调制、解调等验证性实验。通过对这些实验电路的分析, 以及根据实验内容完成相关项目,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 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所学内容进行模拟实验, 更为直观的感受到电路各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在仿真实验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 通过方便快捷的实验过程不断验证自己想象的问题正确与否, 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能熟练应用软件, 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并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基础上, 自主选题或教师提供题目, 独立完成资料查询、数学模型建立、算法选择, 求得最优解或满意解,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 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该实验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是利用电子设计大赛, 选拔出一些基础牢实, 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 进一步掌握项目设计的方法, 针对具体的参赛题目, 融入所学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动手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针对所有的同学, 利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进一步强化其理论研究, 利用具体的实践项目, 将理论与实践整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特点以及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和要求, 对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特别提出增加了“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和“综合设计性实验”, 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发挥软、硬件各自的优势, 使实验效果更好。当然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尝试, 还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去解决和完善。需要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如云.通信电子线路 (第三版) [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朱昌平.如何使学生学好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12) :109~112.
[3]石博雅.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7:136~137.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9
一、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一门课程学的好不好, 不在于该门课程是简单还是困难, 最重要的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到课堂中没有。所以要通过第一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在第一次课时采用的就是理论与实验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
1、理论学习
首先通过无线广播发送和接收设备的两个框图, 向学生简要介绍无线通信的全过程, 在讲解的过程中分别讲述各个部分在通信中所起到的作用, 让学生既对无线电通信从整体上有清晰的认识, 又清楚的知道整本书将学习的主要内容。
2、实验感知
学习了理论之后, 马上在课堂上利用往届同学自行研制的简易功率点频式调幅发射机和接收机做通话的实验。实验时让部分同学充当发射端, 对着拾音器讲话发射信号, 让另一部分同学在教室的另一端通过接收设备接收信号, 并让他们在不同的角度来接收信号, 以切身体会角度的变化对接收信号的影响。这个实验可以让全班的大多数同学亲身感受到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是相当激动的, 当接收端收到信号后是兴奋的, 这样首先从感官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明白这些简单的系统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自行设计, 这样就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二、实验项目的合理安排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时间把实验项目安排好, 让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电路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作了以下改革:首先是在理论学习时, 有意识的将实验内容穿插进来, 比如在讲授高频功率放大器时, 就将学生要做的实验电路图调出来, 利用学过的知识首先对电路结构进行分析, 重点关注功放管的丙类工作状态是怎么形成的, 并提出要得到大功率、高效率的输出, 根据理论功放管此时应工作于临界或弱过压区, 在观察该功放管的输出信号时, 其波形是否出现凹陷失真就是关注的重点了, 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该现象进行仿真, 让学生对实际实验的对象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处理, 使学生克服了对实验的畏难、紧张情绪, 增强了学生动手的信心。
三、实验过程的严格要求
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笔者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主要是看教师怎么教。学生进实验室就是鼓励他们多动手, 但这个多动手不是“乱动、妄动”, 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来加强对学生实验的管理:
1、实验习惯的培养
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而良好的实验习惯恰恰能让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笔者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验习惯方面的培养。比如在利用数字万用表作为电流表时, 学生往往不注意测完电流后直接测量电压, 这样就会烧坏保险管, 所以在实验前就强调两点“一是红表笔的位置, 二是红表笔的位置”, 当时就有学生发出了笑声, 但就是要让学生在笑声中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使他们记住红表笔在测电流时其插孔要变, 使用完了一定记得红表笔的插孔还要变回去。
2、自主思考, 大胆提问
学生在实验进行中, 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笔者要求学生出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举手, 等待老师解决, 而是学会自主思考, 多动脑筋, 相互探讨, 自行解决。如果实在不能解决再向老师求助, 这样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时, 该学生就能很好的解决了。同时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胆提问, 比如在对高频谐振电路进行分析时, 有些学生调节变压器陶瓷中轴, 在输出端看不到波形的明显变化, 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路, 排查可能存在的故障, 特别是利示波器对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测, 这样学生就很快分析出是变压器出故障了。
3、认真对待实验结果, 写好实验报告
由于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难做, 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 实验结果出不来就随便抄袭别人的结果。笔者认为首先在做实验之前就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实验的结果不重要, 这些结果都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得到, 重要的是整个实验过程, 而且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无论正确与否都要在实验报告中反映出来, 通过认真总结发现出错的原因。
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在上完整个课程后, 笔者会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综合设计题目, 给出设计过程和参数, 让他们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合理分组, 查阅资料自行设计。通过仿真软件完成电路的设计, 通过硬件电路的制作、电路参数的调整使电路达到要求。这样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 不仅加强了他们的理论学习, 而且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得到提高, 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信电子线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模式, 已经在几界学生上得到了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该文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的兴趣入手, 通过合理搭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不仅在课堂中引入实验,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实验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如云:《通信电子线路》 (第三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10
OrCAD/PSpice电子辅助仿真设计软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具备了强大的电路设计与仿真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模型[1],能实现各电路参量的测试、分析功能及电气规则检查与器件库的构建功能。在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能方便地利用电子辅助仿真设计软件PSpice完成所需电路的模拟。本文通过通信电子线路电路仿真,证明PSpice辅助设计有利于完成电路的设计、分析、优化、调试和测量。
1 通信电子线路中PSpice仿真的作用
在完成既定的非线性电路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掌握电子辅助仿真软件的使用,完善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从而有助于熟练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电路设计要求。通过完成通信电子线路中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设计,理解高频线路中各元器件参数的选择,同时,利用软件掌握对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在完成二极管开关混频器[2,3]的设计中,学会利用电子辅助仿真软件进行电路频谱分析;在高频正弦波振荡器设计测试中,通过电子辅助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实际电路中未能观察到的极短时间电路起振过程;PSpice能很好地完成变容二极管调频、集成模拟乘法器等高频电子电路的各电参量扫描和仿真。对通信电子线路中综合电路的仿真实现,更能提高对电路的全面分析、设计能力。下面通过通信电子线路中含小信号调谐放大的集电极调幅及二极管检波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2 通信电子线路PSpice仿真电子原理图
图1所示为PSpice电路原理图:集电极调幅及二极管检波的电路。高频小信号Vc经谐振放大电路后作为集电极调幅电路的载波信号输入,调制低频信号则从调幅电路集电极输入,再把调幅输出信号输送到二极管检波电路解调[4,5,6],因Q1级作为高频小信号放大级,放大电路可工作在甲类状态,谐振回路作为输出,就具有选频作用。而集电极调幅放大级作为既要考虑功率放大作用,又要起到调制作用,所以采用丙类放大工作状态,如图1中的Q2级放大所示。检波采用的二极管检波电路能够满足大信号的解调。
在确定好电路基本功能结构后,需要设置每一电子元器件的具体参数,而优化元器件参数的具体过程最能提高学习者的电路设计能力。如图1中,Q1级甲类放大电路,要考虑好交、直流通路的合理设置,选择好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而且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要满足在载波信号频率上。
集电极调幅级放大电路的参数需满足较大的功率输出、较高的放大器输出效率、较好的信号调制效果。要满足这些条件,要求元器件参数:Q2级放大器处于丙类放大工作状态;在低频调制信号幅值为零时,调节好高频载波信号的大小,使Q2级放大器处于过压工作状态,此时流经Q2级放大器发射极电流Ie波形成下凹,以确保放大器处于过压工作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集电极的调幅效果。
二极管检波电路首先要考虑采用的检波二极管PN结的结电容要尽量小,以减少结电容对二极管检波结果的影响;其次应注意要达到一定功率输出时,交直流负载的大小选择优化,避免检波的负峰值切割失真;再需设置好检波电路中电阻与电容,满足相应的时间常数,避免检波的惰性失真。
3 PSpice仿真分析
图1中的载波信号Vc为10.7 MHz的正弦波;VΩ为1 kHz的调制正弦信号。选用输入导纳与输出导纳都小的晶体管,以及在接入系数小的情况下,两级谐振频率须在10.7 MHz处。
式中:P1为本级晶体管输出端对谐振回路的接入系数[3];P2为下级晶体管输出端对谐振回路的接入系数;Coe1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Cie2为下级晶体管的输入电容。据此可以确定L,C并联谐振回路的电感、电容值。当图1中C11=120 pF时,变压器TX1的初级电感量约为2 μH。设置好参数后可以利用PSpice的交流分析扫描出电路的幅频特性图。图2为Q1级谐振放大电路的PSpice幅频特性。从图2中能直观地测定电路谐振点。
调整Q2级放大器工作状态时,可以利用PSpice的电压探针[7,8,9,10]测量出Q2级E极电流波形,使电流波形产生下凹,达到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以便调幅成功。从变压器TX输出的调幅信号如图3所示。该调幅信号经二极管检波电路后的解调输出如图4所示。
二极管检波时,若把高频载波信号描述为:
低频调制信号为:
则已调波表示为:
式中:ma为调幅系数;Ω为调制信号VΩ的角频率;Vcm为高频信号Vc的振幅;VΩm为调制信号VΩ的振幅;VAM为调幅波的振幅。令二极管检波电路中的直流负载为RL,交流负载为Rg,为克服惰性失真,则电路的时间常数RLC大小受到限制[7]。要求:
否则会产生图5所示的PSpice仿真出的检波对角线失真波形图。
当输入低频信号比较大,形成调幅波电压的调幅系数ma较大,此时若设置二极管检波电路中的交、直流负载不适当时,造成交、直流负载较大差异,输出的检波信号就会在其负峰值附近被切平,形成如图6所示 PSpice仿真的检波负峰切割失真波形。
在PSpice仿真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电路各分立元件的参量设置如何影响到电路输出效果,从而避免所设计的电路产生对角线切割失真现象和负峰切割失真现象。通过对电路中电参量波形的测量,易于理解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
4 结 语
利用PSpice分析含小信号调谐放大的集电极调幅及二极管检波电路,通过电路设计目标和元件参数要求及仿真结果来综合体现PSpice电子辅助仿真设计系统应用于通信电子线路仿真的高效性,进而利用电子辅助仿真设计软件提供的可自由开发、设计、检验平台,进行创新性电路设计。
参考文献
[1]赵雅兴.PSpice与电子器件模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严国萍,卢占超.通信电子线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胡宴如,耿苏燕.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谢嘉奎,宣月清,冯军.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刘静波.高频电子线路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87-90.
[7]杨翠娥.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8]高远,姚澄,朱昌平.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5-89.
[9]吴少琴,宋宁.PSpice仿真中收敛问题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20):91-93.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11
关键词:模拟电子线路 Proteus 仿真 教学
模拟电子线路(简称“模电”)是一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该课程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课程比较抽象、复杂,而且实践性很强,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电类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庞大,原理抽象,分析不直观。使得初学者难以接受,困难重重,这样就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兴趣。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埋下隐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模电教学中引入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PROTEUS软件,对模电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PROTEUS技術介绍
在模电实验教学中因为实验设备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给教学投入与管理带来很多的困难;模电实验教学内容独立、分散,不利学生知识点的连贯与应用,同时在实物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与格式僵化,只是一种验证性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针对于这些教学中的缺点我们引入了仿真教学,能有效的改进以上不足。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它的特点是互动的电路仿真;丰富的器件库;智能的器件搜索;智能化的连线功能;支持总线结构;可输出高质量图纸和完善的电路仿真功能。
将Proteus引入到模电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有:Proteus软件提供超过27000多个仿真器件,基本涵盖了模电所需要的所有器件,它能提供多样的激励源和丰富的虚拟仪器,生动的仿真显示让学生能直观的看到抽象的电流电压变化过程,将模电变成感观学生,使得教学可视化,提升教效果。此软件并提供高级图形仿真功能,能对瞬态进行捕捉分析。
2.模电实验教学实例
2.1单管放大电路的实践教学实例
单管放大电路是模电中最基础的电路,后面的电路分析都是在这个电路的基础演变而来,所以这个电路的掌握层度对后面电路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我们看看这个电路怎么用仿真教学进行改革的。
例如设计单管电路的电路,在电路中接入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同时还在三极管的三个极分别接入三个电位探针。
将可变电路RV1调到中间位置,运行电路可以看到线路上用红,绿颜色代表不同的电位情,不同的电路线路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让学生知道在模电中不同的线路上的电位是不一样的。同时在线路的还有箭头代表电路电流的方向很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目了然。通过电位探针可以看到三极管的C、B、E极的电位分别是7.7V、4.7V和1.1V,如图2所示。通过到极电位的分析可以得出,此时电路处在放大状态。而我们可以通过仿真软件中的示波器可以看到电路的放大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各极电位及波形放大效果电路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公式进行计算。再由仿真电路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当将基极电阻调小,到达一定的层度就可以看到电路的放大输出波形就开始失真,如图4所示。从仿真图上可以看出三极管C、B、E极电位分别是5.9V、6.4V、5.7V,可以看出这时电路处在饱和失真状态。从波形图上也可以看出输出波形下部分被截去了。因人共集电路的反相作用所以饱和失真看到的是下部分被截去。为了使波形的失真情况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运用图表形式来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
图2 电路失真及图表分析3.结束语
通过前面的实例看出在电子线路中引入Proteus技术教学后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电路的分析过程,可以通过很直观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看得到,并不像以前的教学教要学生自己去想象。而且我们所教学的学生层次大部分都不善长于抽象思维,比较适合于形象思维和直接操作,所以这个教学改革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展。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不断探索的好奇心理,比方说我们在带学生在实验室用实际电子元器件做实验时学生就会问,老师其他电路变大变小或者断开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我们把电源改变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结教学生带来两种困难:如果老师直接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就会陷入到枯燥的理论分析中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老师把学生提出的要求都让学生去试一遍,哪就增加了老师的准备元器件都设备的难度,同时也可能给学校增加了许多设备的投入资金。引入仿真教学后这些困难都可以得以解决。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引入仿真教学不但可以解决学校的投入困难,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受场地时间的限制,还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及其他的专家进行讨论学习,使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罗国强,罗伟.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刘小兵.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训环节仿真教学应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 篇12
1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是指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传统的电子设计技术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并将固定功能元件作为基础,利用电路板实现电子设计。其缺点在于对于设计师的经验依赖性太强,并且还设计周期长、效率低下。而EDA技术也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但是其设计环节的方案验证、系统逻辑综合、布线、性能仿真、器件编程等工作都有利用EDA工具自动完成的。EDA技术不仅能够降低电子设计难度,还能提高设计效率。因而EDA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通信电子线路的设计中。
2 EDA技术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应用
2.1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的大部分院校的电子工程信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都会将通信电子线路作为基础课堂。且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掌握通知识,并明白通信电子线路中功能模块和信号处理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利用电路和实验箱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需要高精度的实验设备。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模式的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已采用Multisim2001软件实现通信电子线路教学。这种软件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准确度,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通信电子知识。而Multisim2001软件是比较常见的EDA工具,不仅能够实现人机交互,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验设备。准确的说软件中的仪器仪表与模数电路的仿真程度极高,几乎能够模拟出真实的实验环境。它不仅具有失真度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电流表等仪器仪表,还提供了二极管、继电器、可控硅等精确的元器件。由此可见,EDA技术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另外,通信电子线路的设计经常会涉及到波形信号、频谱等信息。而通过Multisim2001软件不仅能够仿真分析,还能够解决一些复杂波形、难度较高的电路仿真分析。并且,观察者通过Multisim2001软件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波形、幅度、频率等信息的变化。例如在设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系统时,可通过Multisim2001电路仿真软件进行验证。该系统是由整流、滤波和稳压三部分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加上电容滤波后,使输出的波形更平滑,稳压部分。其设计步骤包括四个环节:调整环节、基准电压、比较放大器和取样电路。当电网电压或负载变动引起输出电压Uo变化时,取样电路将输出电压Uo的一部分馈送给比较放大器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的误差电压经放大后去控制调整管的基极电流,自动地改变调整管的集一射极间电压,补偿Uo的变化,从而维持输出电压慕本不变。由此可见,Multisim2001软件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虚拟电子实验平台。学生能够试验各种类型的通信电子线路以及电子产品的设计。并且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软件设置一些故障真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中,调整管V1的c-e极断路,先让学生从理论上分析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再通过软件验证问题并解决。总的来说,Multisim2001软件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2在射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射频电子线路主要是用在有线电子线路和无线电子线路的转化过程中,具有选频、滤波、放大、调制/解调等功能。简单来说,射频电子线路能够用于基站、无线电台等通信领域。现阶段利用EDA技术实现射频电子电子线路设计的工具是Agilent公司的ADS软件和Ansoft公司的HFSS。
在实际的射频电子线路设计中,需要先完成个单元模块电路的设计,再利用仿真软件进行验证。但是由于仿真软件的元件参数存在离散型,加之其他元件参数问题,射频电子线路在经过安装、测试调整之后,才可以进行实际生产。设计射频电子线路的第一步骤就是应该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AD方法实现原理图设计,之后再利用PCB实现板图。接下来,工程师应该检验电路的正确性,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检验。如果出现问题,则应加以纠正。由于EDA的功能较齐全,因而在实际的PCB板图设计中,应该保证PCB尺寸的合理,并利用EDA技术优化其结构和实践工艺。在完成一系列的设计步骤之后,就可以将PCB板图投入生产。在整个过程中,EDA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射频电子线路设计的效率,还能够进行设计的优化和完善。这也是EDA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射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子线路设计工程师应该重视EDA技术,并深入研究其应用方式,创新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从而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EDA技术在射频电子线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EDA技术已经逐渐成为通信电子线路设计的核心技术。EDA技术不仅能够改变通信电子线路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实现射频电子线路的设计。由此可见,EDA技术对于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电子工程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EDA技术在我国通信电子线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EDA技术不仅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还改变了我国电子产品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EDA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通信电子线路中。所以本文先介绍了EDA技术,然后详细阐述了EDA技术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EDA,通信电子,线路,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英.探析通信电子线路中EDA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10):214-215.
[2]刁少岚,张伟.EDA技术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创新性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7):35-36.
【实验教学通信电子线路】推荐阅读:
电子线路实验05-23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论文05-26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10-15
电子线路教学10-16
中专电子线路课程教学10-31
电子线路课的教学方法08-11
电子实验教学10-17
电子信息实验教学10-31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07-12
实验教学电力电子技术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