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2024-09-22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精选8篇)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学科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谐,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欲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一、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天生就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而化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多冲击作用,学生因为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喜欢学习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开始时,让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镁带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等。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实验,如魔棒点火、水点“香烟”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的品质还不高,欲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反复观看这个实验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使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动力。如让学生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学生将这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呼出的气体也能使之变浑浊,从而体验到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成功。从本质上看,学生观察的还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现象,但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了成功,使学习兴趣变的更稳定。

二、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而观察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利用实验探究问题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要准确收集到各种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观察方法,还要注意对重点部位的观察。

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现象明显的观察转到较难的、不易觉察现象的实验观察。

刚开始观察一些发光的、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如白磷燃烧、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等,逐步转到放热的或吸热的化学反应实验的观察。在观察现象较为复杂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观察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时,不要只顾看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对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产生的观察;再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时,酚酞试剂颜色变化的时间特别短暂,需要反复多次做实验来观察突变现象的耐心。只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后,就具备了分析化学问题的基础。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规范熟练的技能尤其重要。实验技能是一名化学实验者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做实验时,简单的错误操作往往易被人忽视,这不但对实验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药品用量的随意性,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时,金属铜的取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既浪费药品又影响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重要的实验技能能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意识,甚至成套实验装置的组装、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做到准确而有序,为实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后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或同类型的技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四、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尤其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一样的,因此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要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必须严谨操作每个实验步骤,事实求是对待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对于较复杂的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艺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尤其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2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作用,学生,兴趣

通过家庭小实验活动,让化学课程走进生活。家庭小实验既有很强的趣味性,又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因而我认为应实施并强化。

1. 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作用

(1)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由于化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无味,而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优势,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课外实验不仅加强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前,预先让学生利用家中的有关用品进行实验:在盛有纯碱的大水杯中点燃两支粗细相同但高低不同的蜡烛,然后沿杯壁慢慢加入食醋并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猜想哪支蜡烛首先熄灭。这个实验能让学生牢牢记住纯碱与食醋发生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这样便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家庭小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药品,需要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从家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无疑会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并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运用。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便逐步养成了科学研究的能力。

(3)有利于巩固和延伸课内外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许多化学实验如金属的生锈、铵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酸雨的p H值测定等,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在当堂完成且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是一般性的描述,学生听后印象不深刻。如果课后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克服时间限制,又利于巩固课内知识,还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 如何开展并落实家庭小实验

(1)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提前布置、精心安排,并做好家庭小实验的指导工作。

(2)精心选择合适简单、易动手的实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进度,从教材中精心选择一些实验,力求器材简单易得、便于使用。例如:在家中可以用水杯代替烧杯,用吸管代替导管,用注射器代替量筒等。

(3)针对实验做好方法指导。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要针对下列问题作出指导:1掌握实验用品的选择;2理解反应的原理;3牢记安全注意事项;4细致地观察等。每过一段时间,经历一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家庭实验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在全班展开讨论评比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3. 开展家庭小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结对完成。生活离不开化学,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使学习妙趣横生,使生活更加美好。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根据教师所讲的要求、步骤开展实验并记录好现象,每次完成实验后,学生要将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做好记录,并告知老师;教师也应及时安排时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耐心解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反思,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中肯评价,这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起到了检查和督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

(4)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化学在初中九年级才开始,而学生在九年级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因而家长对家庭小实验支持与否,也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41-01

化学实验是实施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对化学实验进行运用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对实验实施的方法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理解,由此可见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的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对于刚刚接触这一学科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再加上化学知识相对较为枯燥,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习的兴趣,而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操作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化学现象进行一个呈现,并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一个了解和掌握的欲望,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对“活泼的氧气”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对氧气的性质进行描述和讲解学生是不能感兴趣的,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匙、究竟定以及红磷、蜡烛、铁丝、石灰水等物品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的话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化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要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多,学生学习的任务繁重,需要学习的内容也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初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和其它学科相同的现象,也就是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运用化学实验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摆脱了传统学生单纯接受的枯燥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高锰酸钾粉末研碎成更小的颗粒,之后放入到水中,观察其从逐渐减少到消失的过程,并逐渐加入水让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由身到浅的变化,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三、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内容包含着许多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实验现象,这些如果只是以文字或者是理论知识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会让其感觉到抽象和枯燥,对学生教学内容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直观地将化学实验现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实际观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这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对“金属的保护与回收”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进行铁与水、酸、氧气接触,铁与氧气、水接触,铁与水接触以及铁放在干燥的空气中等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对铁生锈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更好理解。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化学实验是实施注重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发挥。同时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促进其更好的掌握,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提高。例如,教师在对“物质的溶解”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高锰酸钾中加水、粉笔灰中加水以及食用油中加水和蔗糖中加水等相关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进而对学生的教学效率进行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化学实验与各种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来.浅谈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第05期.

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它的作用。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核心就是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这就要通过一系列的趣味实验。而作为老师就要经常在每节课的引入上多花功夫,多发掘与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并加以演示。如“魔术点灯”,“吹气生火”,“水果电池”等小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如果单靠讲述的方法,势必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也不易理解,更不容易记住。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试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应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如,在形成酸的通性概念时,就可以安排盐酸与石蕊试液,铁,铁锈,氢氧化铜,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一组实验。又如,在形成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概念时,也可以借助于对应的实验来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借助于碳,硫,铁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合反应。也可借助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铜与硝酸银的反应来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等。又如,在讲述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时,我们可借助一个组装好的原电池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从而深刻了解原电池,同时通过更换原电池的部分构件,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有无电的结果来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比死记硬背要深刻的多。

三·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目的和重点,观察要细微等。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药品的色,味,态,仪器连接,实验条件等,实验中要引导学生从发光,发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方面观察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克服片面性等。例如,学生在做钠与水反应实验时,即要引导学生观察所发生的一切现象,“浮,游,熔,响,红”,同时还要求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加以综合,最终得出钠的相关性质,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再如,在做钠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时,学生除了观察到常规的现象,如气泡和蓝色沉淀外,还看到了黑色沉淀,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与此类似的还有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也出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现象,这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意外现象,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并给与必要的提示,在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驱动下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5

董 瑞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的新启示、新方法、新思路,当前实验教学其标志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课程立足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化学教师要强调实验教学,让化学实验充实整个课堂。新课程理念应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实验教学自主学习科学探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在全省各初中正式展开。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结合自己实验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新课程理念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的新启示、新方法、新思路,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水平,尽快把新课程理念融入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一、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当前实验教学其标志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仁爱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们抛弃了由一人准备,全班等侯;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模式,而代之以教师引导,全班准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㈠发掘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新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令人振奋不已。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应成为教材有力的开发者。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时,我首先让学生把燃着的两根蜡烛不同高度地放在烧杯内,然后提问:“怎样才能使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学生甲:“用口吹。”学生乙:“用水淹。”学生丙:“用玻璃片盖。”„„我对他们提出的答案均表示肯定,同时出示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并将二氧化碳缓缓倒入装有蜡烛的烧杯里,于是燃烧的蜡烛由下而上熄灭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那个集气瓶里装了什么东西,竟然能使蜡烛熄灭?”“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灭,高的后灭?”我及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它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一课。”通过设问质疑,使学生带着悬念积极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㈡让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创造性,教师的职责是要把学生这种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而不是去操纵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维。

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这组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的:有人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有人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没有人认为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很快反应就停止了。学生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强烈了。这时我及时引导: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出的二氧化碳还需收集研究,两种方法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呢?问题一下就明朗了:应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可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为今后主动学习化学迈进成功的一步。

㈢适时拓展和总结,在运用中形成知识体系。

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随着学习的逐步推进,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适时拓展和总结,使知识在运用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当学生掌握了某种气体的制取方法和装置设计时,他们的知识结构是片面不完整的,还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制取其他气体,巩固刚学到的知识。为此,我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后补充了一道练习:在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请你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套制取氨气的装置。

二、联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一本书一本作业的僵化模式,变得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日趋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如河中鱼虾绝迹,黄河断流,长江洪水成灾,北方沙尘暴侵袭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臭氧空洞等,早已不再是新闻。通过学习水污染、空气污染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将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为学生树立尽量减少污染,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意识。

再如由于人们大肆砍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已是

明显贫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我们探讨“如何开发新能源”、“环保汽车”、“西气东输”、“海底深处的‘可燃冰’”时,有一位同学画了一则漫画:画面上有一位小朋友冻的瑟瑟发抖,向妈妈求救,妈妈说世界上的煤已经用完了。就这么简单的一副漫画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这不正是我们课堂上设法寻找的吗?

又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的生化武器,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由SARS病毒引起的令人惊骇非典型肺炎;由塑料垃圾引起的“白色污染”„„,这每一个话题都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三、整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㈠让化学实验充实课堂

化学新课程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及其教学,将实验探究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强调实验教学,让化学实验充实整个课堂。

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做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更要注意观察:钟罩内的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或上降了原空气体积的多少?为什么?这样就避免了只注意红磷燃烧发出的大量白烟,忽略水面上升了空气体积的1/5的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若实验结果水面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分清了观察的主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⑵积极发掘,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探索性实验。如学习《铁的锈蚀》一节时,对于钢铁生锈的条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一周前开始指导学生做三个铁钉生锈对比实验。(1.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2.铁钉在潮湿的空气,3.铁钉浸没在水中)上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4、如何防止铁生锈?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这样不难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最易生锈,只要将铁器与水或空气隔绝就可以防止生锈了。

㈡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示出新的前景。在化学第一单元《绪言》教学,我们通过课前准备,寻找切入点,搭建教学平台。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协助学生操作软件,组织学生讨论,从中引出应有的结论。通过“光导纤维”、“地球上的变化”去证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里。利用互联网下载大量的图片,介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同时增加了“绿色化学”、“碳-60的结构和用途”等高新科技的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

义教育。

㈢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立足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化学小实验和社会调查,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例如摄影冲卷;对土壤酸碱度的检测;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调查它们对自然界危害及防治方法;建筑、合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了解;如何防止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水是人类重要自然资源》后,动员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学习净化水的方法,结合苏中制药厂附近河流被污染情况,尝试设计净化方案,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明确化学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程理念应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2013年10期、2014年3期)

2.《湖北教育》(2014年3期、4期)

3.《人民教育》(2014年2期)

4.《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20期)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6

一、背景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师习惯用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教师在发挥自身作用时就暴露出一些传统教学所特有的弊端。如教学上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当前的教学虽然对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进,教师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重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练,但由于受教学环境的影响与局限,使得教学目标单一,学习方式单调,学习内容封闭,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迫切需要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据调查,初三学生对化学学科是比较喜欢的,喜欢化学的人数在众多学科中比率居第一位,不难看出,学生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对化学有兴趣,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等。那么部分学生对化学没有兴趣,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从调查结果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如何学习,教师讲课枯燥无味且要求死记硬背的多,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教师剥夺,迫切希望教师还他们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化学本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由实验而产生千变万化的现象,进而揭示物质间的联系及变化规律。正因为如此,学生对化学学科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化学实验还能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它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粉笔,黑板化学实验”和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许多老师认为,与其花费很大力气去完成课本上的验证实验,还不如多做几道与此有关的实验题目,更不用说改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了。如此恶性循环,所以说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的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我们意识到,怎样学习是比学习什么更重要的问题,现代化学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化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自觉地按照化学学科的特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当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有较大帮助。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实验过程并不重要,与其花许多的时间“做实验”还不如“讲实验”、“背实验”这样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来的快,去的也快。学生往往过了一些时间就会忘记,最后头脑里稀里糊涂,那有什么能力培养。新教材的编写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意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与以往不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模仿,而科学实验探究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论。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学更应特别注意实验的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

三、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所有自然科学中化学涉及实验面之广博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以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先有结论,后用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再去做实验,往往提不起兴趣,应付了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学生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后先做实验,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由实践来检验课本知识,不盲从于权威。

2、将化学课堂搬进实验室

化学课本中大部分章节中都有实验,纯粹的黑板讲解和演示实验都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验——讨论——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观察、探究,体现了化学知识、原理源于实验的学科特征,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是化学实验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将实验室作为教学课堂。

3、教学中渗透开放性实验课题

实验教学中还可有教师选定实验课题或利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自己设计、操作,让他们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全面地理解、运用实验原理,逐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4、改进实验装置使之更合理化

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不够完善,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有些实验设计不够合理。本课题研究如何将这些实验改进,同时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

四、概念的界定

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课程。开发化学实验探究功能的研究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这些实验要经过科学研究的全部基本过程,既从研究动机和设计研究方法开始,经过反复实验和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6年6月):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个别的化学实验课的探究试点工作。开展中学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学习研讨活动。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月):对上学年准备阶段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汇报,继续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将诊断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并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针对存在或新出现的典型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与研究,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策略。同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研究、资料积累、效果检测等工作,为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阶段主要是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自行选择研究方向和重点,报课题组审批,经课题组讨论通过后,确定教学实践方案,撰写相关教案和论文。

根据实践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策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验方案,举行校及更大范围内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示范观摩课,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接受校、教研室中期评估验收。

3、结题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本阶段主要是整理教学实践资料,总结实验结果,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1)撰写相关的总结和论文

对比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通过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催化剂。在对比实验中产生的明显现象, 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浓硫酸的特性》时, 可设计对比实验:取两张同样的白纸, 用一玻璃棒蘸取稀硫酸在纸中写上“稀硫酸”三个字, 用另一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纸中写上“浓硫酸”三个字。鲜明的实验现象, 使得教室顿时一片沸腾。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脱水性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 有学生很快联想到浓硫酸毁容事件, 使学生深刻了解了浓硫酸的腐蚀性,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学生非常渴望学好化学知识。

二、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能力。对比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 在学习了氢氧化钠相关知识后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3种粒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分子, 在这三种粒子中哪种粒子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呢?师生讨论后共同设计如下对比实验。实验1:取少量蒸馏水于试管中, 滴入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实验2:取少量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实验3:取少量氢氧化钾试液于试管中, 滴入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实验4:取少量氢氧化钠试液于试管中, 滴入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

通过对实验1、2现象的分析, 排除了水分子、钠离子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可能性。通过对实验3、4现象的分析, 得出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在这样的对比实验中, 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 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 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对比实验, 使概念由抽象变得具体, 边实验边分析,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 在学习“催化剂”概念时, 可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相关对比实验。实验1:过氧化氢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实验2:过氧化氢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实验3:把实验2中的反应剩余物过滤后, 滤渣烘干称量;实验4:在滤渣中加入过氧化氢,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通过对实验1现象的分析得出:常温下过氧化氢几乎不分解产生氧气;通过对实验1、2现象的分析得出: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 过氧化氢快速分解产生氧气;通过对实验3现象的分析得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通过对以上实验4现象的分析得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归纳对比, 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催化剂”的概念。

四、通过对比实验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对比实验中所做的单一因素的比较是通过对影响事物的内外因素一一探究、比较后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影响化学事物的内外因素与事物本身的关系, 培养学生总结化学规律的能力。例如, 在讲述《金属活动顺序》这一节时, 师生一同设计了以下几组对比实验。实验1:把钠、镁、铝放入水中, 观察现象;实验2:把镁、铝、铁、铜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 观察现象;实验3: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把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1、2现象的比较可以得出金属的活泼性是有差异的;通过实验2、3现象的比较可以得出活泼金属能把不活泼金属从它的可溶性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通过对对比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金属活动顺序的相关知识, 并能很好的利用它进行分析解题。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电教手段;课堂教学;辅助作用

一、引入化学实验,给课堂添活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必要手段。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与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巧用演示实验,营造神秘、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引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操作指导、思维启发、加深知识理解、发掘化学规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时,教师可演示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而后呈现可乐汽水,提问引思:可乐中出现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学生猜想假设,不少学生会想到是二氧化碳,再讨论交流,说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并选取有关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继续诱导,进入后续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问:①可乐中有二氧化碳,那怎样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呢?小组合作,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再组际互相交流,陈述设计思路与实验步骤,师生共同完善改进,明确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后矿泉水瓶子变瘪的原因。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引导学生说说判断依据,猜想新的生成物是什么?猜想前,教师演示在石蕊试纸上滴加盐酸溶液,引思:碳酸也可让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碳酸饮料”中是否存在碳酸,又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同学们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变瘪矿泉水瓶子中的液体,推测:之前获取的液体中有碳酸、水、二氧化碳,那么是哪种物质让石蕊变色了呢?讨论分析,明确实验方案。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可吸引学生,加深知识理解;而通过学生实验,可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评价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有关的生活实例。如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引入情境:现在有些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从事诈骗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你们是否可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真假黄金?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唤起学生探究欲望。或者引入趣味故事、传说,给课堂润色。

二、运用电教手段,给课堂添趣味

现代化电教手段,如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被广泛运用于各教学领域,对课堂教学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增添趣味。

第一,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自然导入。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借助多媒体巧设学习情境:播放“用灭火器灭火”与“用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录像,提问学生灭火器、人工降雨运用了哪些物质?自然导入,板书课题。继续诱导:二氧化碳占大气体积的0.003%,是否会减少?过多会怎样?让学生观看课件:科学家二十年后地球环境的预言,受到震惊,对CO2的性质及其环境的影响产生强烈学习欲望。(本课有较多的学习内容,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等,教师如果只是一一列举,整个课堂会显得呆板沉闷,而播放用二氧化碳灭火、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动画,可快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探究欲望)。

第二,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感知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借助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的制取过程、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促进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探究欲望。

第三,利用多媒体,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等。如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有多中用途,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等渠道认识食盐的用途,围绕“食盐的妙用”课题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他们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

另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班级论坛讨论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予以个别辅导,这就打破了时空局限,强化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当然,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实物、仪器等教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融合,有新颖、美观、合理的板书,有生動趣味的多媒体课件,有诙谐幽默的语言等,从而以强化教学效果。

上一篇: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下一篇:城市垃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