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2024-05-18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精选14篇)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篇1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摘要: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十分重要。本文就教师如何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要求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它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因此,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于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实验在教学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是广大化学教师最喜欢的一种实验方法,也是一种为学生认识和操作示范的重要教学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好、利用好演示实验,因此,为了使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要充分的认识到以下几点:

1 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即,通过每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突出哪些实验现象,重点示范什么操作,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出结论等等,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仔细认真分析教材,全面考虑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应明确实验的目的,以激发其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抓住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本质问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观察实验时,很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注意力集中到细枝末节上去了,忽视了主要牲,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例如,讲化学变化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只注意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看到新物质的生成。一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只看热闹玩新鲜,不动脑筋去思考,实验完毕后没掌握应获得的化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只能是看“热闹”的程度了,不热闹时就不感兴趣了,这是不明确实验目的所造成的。所以,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答案。

2 现象鲜明,生动直观

只有鲜明的实验现象,才能造成生动的直观,给学生以深刻的表象,是刺激学生大脑神经很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求教师在保证演示实验的直观、生动上多下功夫,抓住时机,利用学生激动的情绪和获得鲜明的表象,通过启发引导,容易较顺利地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如做钠与水的反应时,用小刀切割钠,说明了什么?钠在水面上熔成了小球又说明了什么,加了酚酞的水变红了,是什么原因等等,学生就会将钠与水的反应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上比较深刻和完整。在将演示实验生动直观的同时,要切忌片面强调趣味性、魔术化,更要切忌走过场,不做或是简单做,由教师叙述代替。

3 效果可靠,保证成功

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效果可靠,万无一失,保证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预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细致,对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意义、操作关键、注意事项等,必须掌握。即使是比较简单或很熟悉的演示实验,也必须认真预试,以免由于条件的改变或其它因素的变化,而使演示实验失败。所以,请老师们千万注意,不要因一时贪图省事,不做预试,草率从事,造成实验教学的失败。

(2)摆放有序,认真核对。教师应按照演示实验取用先后次序,放入专用的演示盒子内。在上课前教师还必须认真检查一下盒子内的仪器、药品等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看一看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

(3)有备无患:演示实验的用品,特别是那些容易损坏的仪器和容易发生意外的实验装置,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在课前准备双份,以便演示实验失败之后,可以即时进行更换。如果演示实验失败,教师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如果时间许可,应立即进行重做,否则在适当时间内给学生加以补做,决不许不做。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失败,不可马虎从事。有些疑难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事先告诉学生。

4 实事求是,科学规范

在演示实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此时,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找出异常原因,给学生进行分析,这样,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就会培养出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如在讲铝热反应时,要做氧化铁与铝粉的反应实验,结果连续2次实验都失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做不出现象来,学生会很失望,只能从反应物人手来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是氧化铁水分量大,要炒干才能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实验成功了,剧烈的现象让学生激动不已。本节教学效果相当好。这使我充分认识到,任何科学实验,都必须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切忌弄虚作假,如做弱电解质导电实验时,为了较明显地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亮的实验,教师便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少许强电解质,这是严重违反科学的,是实验教学中决不允许的。

5 掌握时间,确保安全

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各个环节必须扣紧,按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演示实验用的时间长,势必影响下一个环节,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节奏,与此同时,做实验时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

例如,加执或点燃可燃性气体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尤其是在检验氢气纯度时,用试管收集后,移向酒精灯后,听声音不纯,应当用大拇指捂住一会儿,切不可马上去收集,以免余火引发反应器爆炸,酿成事故。要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清事故原因,以防学生畏惧实验,缩手缩脚。

6 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生动鲜明的现象只能给学生的生动、直观,而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抓住变化的本质,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为此,在演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神经系统协同活动,为理解知识和发展智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验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自行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获得理性认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如在做完喷泉实验后,学生情绪高涨,此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能从低向高处流呢?为什么无色的水进入小花瓶会变成红色?还有哪些气体能做成喷泉实验呢?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结合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演示实验课,必须在“钻研教材,多练技巧,多想办法,即时总结”上多下功夫,只有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篇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不断增强实验教学的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远远脱离了这个基础, 这些原因中既有客观的物质条件的原因,又有一些教师自身水平不足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各省市要求教师加强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以前自己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特别是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很强, 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做好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 增加一些课外实验则对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现在网络发展十分迅速,不少学生在网上买了一些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在家做实验。如果能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对实验的探索精神, 则将来这些学生对化学学习会有无穷动力。所以说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好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教材中设计了几十个演示实验,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实验导学和实验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为例,在这本书中就有二十三个实验。有的化学实验是化学原理简单,化学药品无害,实验现象清楚。可有的实验在教室里就做不了,主要是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如第一章教材中一共设计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和配制100ml 1.00mol/L的Na Cl溶液”。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操作。在复习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在前四个实验中过滤、蒸发、萃取这三个实验可以在教室里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但蒸馏这个实验由于实验仪器较多,又要使用到冷凝管和冷却水,在教室里做条件达不到要求, 所以这个实验不适合在教室内做实验给学生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蒸馏实验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同学们看。在展示过程中最好把实验仪器的组装、药品加入和操作的先后顺序都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出来, 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实验的要点。当然我们也设计了其他方案。 (1)把仪器带到教室做演示实验。对于冷凝管要接冷却水的问题,看看是否可以用冰水装进冷凝管后,再用橡胶管套上后扎起来。这样在教室里做蒸馏还是能起到作用的。但老师有必要讲解清楚冷凝管的接水方法和对流的原理。 (2)也可以只带实验仪器给同学们看,并让同学们组装这些仪器。同时可将网络上的实验视频、微课播放给同学们看,让实验能更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可帮学生加深理解,老师还是要讲解清楚组装仪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必修二的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的第二课时的科学探究内容为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规律。教材上是钠镁和水,镁铝和酸两组实验,我们在教学时发现做钠镁铝和水的反应时,同学们离讲台较远,实验取药品又不能太多,特别是金属钠, 只能取黄豆大小,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的效果很差。只有前两排的同学能看清楚实验现象,听到钠和水反应的声音的同学就更少了。我们提出在做这几个实验时,最好先把多媒体展台打开,当加入药品反应时,可以通过展台把实验投影到屏幕上。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现象,同时把麦克风放在做实验的烧杯旁边, 让大家听到钠与水反应的嘶嘶声。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能看到和听到化学实验现象,对实验也就会印象深刻。

在化学课本内还有很多实验是不能在教室里做的, 如卤素这一章中的很多实验,因为氯气是有毒气体,必须在化学实验室才能做。这些章节的化学实验最好就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实验视频展示给学生。

这类实验还有很多, 教学上一些因硬件达不到要求而做不了的实验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模拟 (特别是化学中的一些微观分子,原子的空间结构)。也可以用展示台把教学用的图片及列表等展示出来。

三、学生对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必要性

由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常有一些有关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的内容。但是实验室里的分子模型比较少,很多教学上必要的分子是没有的。如在有机化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特别是在高中化学选修5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求更高,对于等效氢、空间平面,直线和各种官能团的结构和键角都要能掌握。

学生大多只能从课本上死记一些内容, 不能灵活地把这些知识迁移到没见过的复杂化合物中。如对金刚烷、三星烷、四星烷等的空间结构,更是难以想象出来,因而找这类物质的一氯化物、二氯化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多少有极大困难。教师如果平时在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有机物的三维图,从各种角度展示给学生观察,则能让同学们加深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记忆和理解。

四、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093-02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它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因此,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于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实验在教学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是广大化学教师最喜欢的一种实验方法,也是一种为学生认识和操作示范的重要教学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好、利用好演示实验,因此,为了使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要充分的认识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即,通过每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突出哪些实验现象,重点示范什么操作,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出结论等等,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仔细认真分析教材,全面考虑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应明确实验的目的,以激发其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抓住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本质问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觀察实验时,很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注意力集中到细枝末节上去了,忽视了主要牲,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例如,讲化学变化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只注意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看到新物质的生成。一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只看热闹玩新鲜,不动脑筋去思考,实验完毕后没掌握应获得的化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只能是看“热闹”的程度了,不热闹时就不感兴趣了,这是不明确实验目的所造成的。所以,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答案。

2现象鲜明,生动直观

只有鲜明的实验现象,才能造成生动的直观,给学生以深刻的表象,是刺激学生大脑神经很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求教师在保证演示实验的直观、生动上多下功夫,抓住时机,利用学生激动的情绪和获得鲜明的表象,通过启发引导,容易较顺利地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如做钠与水的反应时,用小刀切割钠,说明了什么?钠在水面上熔成了小球又说明了什么,加了酚酞的水变红了,是什么原因等等,学生就会将钠与水的反应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上比较深刻和完整。在将演示实验生动直观的同时,要切忌片面强调趣味性、魔术化,更要切忌走过场,不做或是简单做,由教师叙述代替。

3效果可靠,保证成功

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效果可靠,万无一失,保证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预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细致,对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意义、操作关键、注意事项等,必须掌握。即使是比较简单或很熟悉的演示实验,也必须认真预试,以免由于条件的改变或其它因素的变化,而使演示实验失败。所以,请老师们千万注意,不要因一时贪图省事,不做预试,草率从事,造成实验教学的失败。

(2)摆放有序,认真核对。教师应按照演示实验取用先后次序,放入专用的演示盒子内。在上课前教师还必须认真检查一下盒子内的仪器、药品等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看一看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

(3)有备无患:演示实验的用品,特别是那些容易损坏的仪器和容易发生意外的实验装置,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在课前准备双份,以便演示实验失败之后,可以即时进行更换。如果演示实验失败,教师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如果时间许可,应立即进行重做,否则在适当时间内给学生加以补做,决不许不做。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失败,不可马虎从事。有些疑难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事先告诉学生。

4实事求是,科学规范

在演示实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此时,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找出异常原因,给学生进行分析,这样,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就会培养出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如在讲铝热反应时,要做氧化铁与铝粉的反应实验,结果连续2次实验都失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做不出现象来,学生会很失望,只能从反应物人手来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是氧化铁水分量大,要炒干才能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实验成功了,剧烈的现象让学生激动不已。本节教学效果相当好。这使我充分认识到,任何科学实验,都必须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切忌弄虚作假,如做弱电解质导电实验时,为了较明显地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亮的实验,教师便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少许强电解质,这是严重违反科学的,是实验教学中决不允许的。

5掌握时间,确保安全

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各个环节必须扣紧,按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演示实验用的时间长,势必影响下一个环节,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节奏,与此同时,做实验时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

例如,加执或点燃可燃性气体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尤其是在检验氢气纯度时,用试管收集后,移向酒精灯后,听声音不纯,应当用大拇指捂住一会儿,切不可马上去收集,以免余火引发反应器爆炸,酿成事故。要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清事故原因,以防学生畏惧实验,缩手缩脚。

6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生动鲜明的现象只能给学生的生动、直观,而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抓住变化的本质,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为此,在演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神经系统协同活动,为理解知识和发展智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验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自行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获得理性认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如在做完喷泉实验后,学生情绪高涨,此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能从低向高处流呢?为什么无色的水进入小花瓶会变成红色?还有哪些气体能做成喷泉实验呢?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结合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化学演示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演示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本文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遵循的一般规则。

一、演示实验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富有针对性

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现象,误把演示实验看成“魔术表演”。因此,教师选择的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难点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记忆。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及观察对象。其次,还应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力求能对所演示的实验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如:在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应从反应前后固体、液体、气体三方面变化进行观察,注意观察固体形状及颜色的改变,溶液颜色及温度的变化,产生气体的速度及气体颜色、气味等方面。

二、演示实验的操作要规范,忌随心所欲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因此每个实验都要精心备课。1、备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2、试做实验,演示实验中哪怕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应该试做一遍,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演示万无一失。

三、演示实验的现象应鲜明清晰,便于学生观察

四、演示实验要师生配合,忌孤军作战

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实验,特点是做给学生看,通过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因此,教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忽视了学生的情绪及观察效果。要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只要是没有安全问题的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可作导演,引导学生上台演示,同时注意观察他们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固体、液体的取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向澄清石灰水中吹co2气体等都可以让学生完成,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

五、把纯理论的知识点融化在演示实验中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篇5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②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③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④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

做好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的教学反思 篇6

1.准备实验要与实验类型相适用,忌实验准备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不同类型的实验对所用的器材、试剂的要求不同,准备实验时要区别对待。如准备演示实验要选用专为演示实验用的大型仪器,以便使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和教师操作,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而学生实验可选用一些小型或微型仪器。这样既可节约试剂用量,减少开支,又方便学生取用。2.要仔细检查调试,坚持课前试做,忌拿来即用

如滴定管要检查是否漏水;酒精灯要检查灯芯是否已烧焦,酒精的量是否合适;准备的器材不仅要仔细检查调试,还要课前试做,不管实验难易与否,都要坚持试做。

3.要考虑周到,准备齐全,忌丢三拉四

在实验工作中,往往由于某件器材,甚至一件小物品如火柴、药匙等未准备好,而给实验教学工作造成被动,影响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所以,准备实验务求器材齐全,一切准备就绪后,还应对照实验通知单或教材再逐一检查一遍。如有的实验,需往小口径容器中装固体试剂,就需要考虑并具体检查药匙大小是否合适,有些易损器材,可多准备一套。

4.准备好的器材要放置有序,整齐美观,忌乱摆乱放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特别是摆放在实验桌上的器材用品,应进行简单的分类,同类摆放在一起,左高右低摆放。这样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仪器,并方便取用,使实验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准备实验常用技能技巧

1.配制溶液

实验室中配制溶液可分为四个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即先通过计算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然后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量取液体,溶解后装入试剂瓶中备用。

2.制备气体

许多实验所用气体需课前制好,制备气体可分为五个步骤:①连接装置;②检查气密性;③加药品制气;④验纯;⑤收集。即首先根据要制备的气体的性质、反应物特点及反应条件选择制取装置,进行连接,然后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反应物制取气体,最后将制取出的气体经验纯后收集备用。

3.仪器的装配

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边说边做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1﹒老师“边说边做”

我们大学时代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总是喜欢安安静静地独立完成,讲究“一心一意”。大四实习时候,我第一次在实习班级进行演示实验时,也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安安静静地自顾自地进行着实验,只做不说,丝毫不顾及下面学生的反应,更加不知道他们是否掌握了。这样,往往实验完成后,却发现学生只是看了一遍热闹,甚至于有时有些学生毫无兴趣,心思早已飞翔于外了。这就根本达不到演示实验所要求的效果。于是,我后来,尤其是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就极力去避免这个不好的习惯,开始养成“边做边说”的“一心二用”的习惯,甚至还会经常边慢条斯理地做着实验边激情昂扬地跟学生们探讨一些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了,热情很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都很积极,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得很好。

2﹒学生们“边说边做”

回想自己中学时代,长期处于“坐中学”的教学环境中,这使得原本性格就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我等山区学生变得更加封闭,更加的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善于与人交流、互动学习。所以在一些演示实验中,我会让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来演示,而且是一个学生在做实验,另一个学生要在旁边作演说。演说的内容会涉及到整个实验操作的描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相关原理的解释,甚至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原理。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做”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们“想”的能力,因为要想能“做”好和“说”好,一定要动脑子“想”好,还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合作精神。一举多得,其乐融融。

二、“失败操作”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会按照教材上固定的要求、步骤,认真准备,在演示中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勿庸置疑,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实验技能,掌握化学概念,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有时在演示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点缀一些“失败操作”,再引导学生解释出错的原因,反而能起到强调某些知识点的奇特效果,往往能够有出其不意的收效。

1﹒老师的“失败操作”

化学实验中要用到大量的玻璃仪器,使用玻璃仪器最为头疼的就是一不小心就有破裂的危险,如何在实验过程中保护好玻璃仪器也是试题常出的考点。比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试管就在许多处地方都容易发生受热不均性炸裂,这些也都是试题常出的考点,我们总要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试管到底什么时候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于是也就只能按教师所说死记硬背;甚至于一些比较偏激的同学根本就不相信试管会因此而发生炸裂。这时,可以作出些许牺牲,设计一两个较温和的试管炸裂破坏性实验,满足学生很想看到试管炸裂的過程的好奇心,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将外壁沾有水的试管,用试管夹夹持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试管是否炸裂。又如将连好了玻璃导管、橡皮管和单孔橡皮塞的试管安放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先撤酒精灯,后慢慢地撤导管,观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热试管中并引发炸裂。这既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学生“操作失败”

我们总希望学生们都能正确操作实验,所以总会对学生们强调又强调地指出实验时这里该怎么做,那里一定不能怎么做,否则的话,就会怎么样的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会出现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可我们发现无论如何的苦口婆心,却总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总不能引起学生们足够的重视,做起实验来还是会错误百出,气得不少老师感叹学生太笨或太不用心。其实这时候给他们一些“教训”也许反而会使他们变得规范。

如何闻化学药品的气味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操作,我们当然也会强调很多次,也亲自演示过正确的操作给学生看,但学生们依然故我地犯错误,总是会习惯性地把鼻子凑近到药瓶口去闻气味,答题时也非常不规范。这也难怪他们,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就一直是这样去闻气味的,打懂事起就养成这习惯了。一天,我请一位同学上来闻浓盐酸的气味,我已经猜测到这位同学会操作错误的了,但我却并不发出任何提醒。果然,他一上来就把鼻子凑到瓶口再猛地打开瓶盖,似乎还猛力的吸了一气,然后大家就看见他被浓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呛得一下子跳开。大家不禁被他的窘态逗得哄然大笑,并七嘴八舌地提出了正确的操作方案来。我于是笑笑地请另一位同学来作演示,这位同学的演示标准得很。这以后,大家都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闻化学药品的气味了。

三、对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共同特征和相异特性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比较可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如果能在教学中准确有效地运用对比演示实验,就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培养,帮助其全面准确、深刻地识记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

例如关于催化剂的概念,出现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备氧气的实验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如果只看课本概念,学生总会觉得很难理解,就算能记住也是死记硬背。但如果依次做下面三个实验:①只加热KClO3;②只加热MnO2;③加热KClO和MnO2的混合物,让学生看见三个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霎时,学生会兴趣盎然,知道MnO2的作用,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是使记忆更加牢固的前提,自然学生也不会再忘记催化剂的概念了。

又如,对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就不难得出实验室制备各种气体时所要注意的各知识点,学生们就容易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正确的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检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的相应注意事项等。如此几番,就算学生将许多的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中还能留下的是观念,是方法,是思路,是有用的化学。

四、功能转化性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实验的功能转化是指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验证性实验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掌握实验技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验证性实验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课本里的实验课程也是偏重验证性为多一点。但是过多的验证性实验会使实验成为教师讲授知识、灌输知识的附庸和点缀,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能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更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比如,铁的生锈条件的探究性实验。因为周期比较长,又是生活中最为常见不过的现象,教师们或许都会是稍微提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学生们都很想看看铁生锈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在什么时候生锈。其实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先依次准备好三支试管:①第一支试管,放入一支新铁钉,在试管口塞一团蘸有干燥氯化钙粉末的棉花,用橡皮塞塞紧试管;②第二支试管,放入一支新铁钉,加入经煮沸后又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浸没铁钉,水上面再滴加一层花生油;③第三支试管,放入一支新铁钉,加入少许自来水至铁钉浸没一半。把三支试管摆放在课室角落里,请学生天天观察记录,看哪支试管里的新铁钉最容易生锈,生锈的铁钉又是哪一部分的铁锈最为明显,为什么?思考总结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铁生锈的细微变化,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学生将变得更有兴趣,学得更加用功,掌握得更加灵活、牢固。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运用恰当,将直接影响化学教学,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影响深远。探索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大家作出更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它的作用。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核心就是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这就要通过一系列的趣味实验。而作为老师就要经常在每节课的引入上多花功夫,多发掘与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并加以演示。如“魔术点灯”,“吹气生火”,“水果电池”等小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如果单靠讲述的方法,势必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也不易理解,更不容易记住。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试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应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如,在形成酸的通性概念时,就可以安排盐酸与石蕊试液,铁,铁锈,氢氧化铜,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一组实验。又如,在形成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概念时,也可以借助于对应的实验来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借助于碳,硫,铁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合反应。也可借助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铜与硝酸银的反应来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等。又如,在讲述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时,我们可借助一个组装好的原电池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从而深刻了解原电池,同时通过更换原电池的部分构件,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有无电的结果来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比死记硬背要深刻的多。

三·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目的和重点,观察要细微等。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药品的色,味,态,仪器连接,实验条件等,实验中要引导学生从发光,发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方面观察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克服片面性等。例如,学生在做钠与水反应实验时,即要引导学生观察所发生的一切现象,“浮,游,熔,响,红”,同时还要求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加以综合,最终得出钠的相关性质,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再如,在做钠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时,学生除了观察到常规的现象,如气泡和蓝色沉淀外,还看到了黑色沉淀,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与此类似的还有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也出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现象,这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意外现象,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并给与必要的提示,在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驱动下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篇9

《新课标》积极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所起的功能与价值也就十分重要。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化学实验的功能与价值有以下几点: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化学实验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探究的动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我们学校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力争做全、做好,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成效。我校蔡建老师和程伟平老师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的省优质课评比中获省一等奖。

3.化学实验是学生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的良好平台。为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在学习中建立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化学分组实验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实验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化学的认识与发展过程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化学实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反应前:色态、硬度;反应中: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滚动,逐渐变小消失,伴有嘶嘶声;反应后:溶液无色透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为此,使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科学的观察顺序、严肃的观察态度,良好的观察品质灵活的观察方法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得到落实。

4.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是化学教育的内容分之一,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方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实验中的实验条件,途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至最后得到结论,每一个过程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

做好化学演示实验的几点看法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09-01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新教材(人教版)共安排了81个实验(其中59个演示实验和22个探究实验),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做好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能给学生做出示范;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演示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和费时不多的特点,所以做好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增强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效果,让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小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演示实验的透明度、可见度

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部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较差,教师的演示,示范作用不突出,甚至演示时,不能激发学生疑问,演示时班级后排同学往往看不清楚,有时反应现象瞬间完成,即使坐在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因此提高演示实验的透明度、可见度尤为重要。

1、突出实验现象

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节中,我将食盐换成氯化铜,硝酸钾换成重铬酸钾,这样从原来的无色现象变成了很鲜艳的蓝色和橙色,以便让学生观察试管底部是否有剩余固体,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实验现象鲜明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对知识加深认识和产生求知欲。突出实验现象的方法很多:充分利用外界条件来突出实验现象,众所周知黑底绘制红色图案总不如白底绘制的醒目,白底绘制白色图案便难以辨认真象,因此,如何处理现象的背景,也是突出实验现象的一种方法。象教师让学生观察液体显红色的现象时,就应尽量不以黑板为背景,可走近学生课桌,用白纸靠在被观察物的背面让学生观察。若教师身着白色衣服上课,也可用衣袖放在被观察物的背面让学生观察,这样现象很明显。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有些实验中,一些明显的现象,并不是实验主要的观察对象,而那些不太明显的现象,则是需要学生认识理解的。如镁带燃烧的实验,学生的精力往往集中在观察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现象上,镁带一燃烧完,学生便过早地下实验结论,这一实验主要是观察燃烧后留下的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新物质。所以,每一实验,都应防止学生忽视重点的观察对象,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以致造成学习上的错觉。实验后应由学生下实验结论,而不是授课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实验结论。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

整个实验过程所需时间一定要在教学方案中安排妥当,才能使教学程序顺利进行,特别是实验时要注意掌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恰到好处,才能既达到实验目的,又不致于教学混乱或拖堂。

要达到上述目的:其一教师要掌握物质反应时间。物质反应的时间需延长的应延长,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把点燃的木炭直接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和把点燃的木炭在氧气瓶口慢慢伸入到集气底部,两者效果截然不同,前者的实验现象很快就消失,后者延长了燃烧时间,学生看清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显然后者的效果比前者好。相反,物质反应时既要达到反应完全,又要缩短时间,则应设法加快反应速度。如可采取选定合此实验纯度的反应物、反应物剂量、洁净容器和充分利用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方法来实现。

其二教师应掌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既让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又不打乱教学中各步骤所需时间和程序。如有必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或触摸的,则应让有代表性的学生看或触摸,防止个别学生不严肃认真,故意拖延观察时间。

其三是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讲解,特别是有的实验,物质反应完全需几十分钟,这时教师就应向学生交待清楚,暂时丢下实验,继续讲授知识,待物质反应完全时,再引导学生观察结果。

二、探讨最佳的实验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

改进实验(使实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为生动人趣),设计新的实验,要符合目的性、简明性、直观性、可靠性、时间性、计划性、示范性、安全性、启发性等方面的要求。寻求最佳实验方法做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如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制取氧气”,实验后引导学生导出“催化剂”这一概念时,要说明催化剂的种类很多,是根据反应来选择的。除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加热分解反应里能起催化作用外,氧化铁等也能改变氯酸钾的反应速度 ,只是在此反应里不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强,才选择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是在所有的反应中都是作催化剂。特别是给“催化剂”下定义时,必须注重“改变”二字的讲解,防止学生误认为“催化剂”只能使物质反应速度加快。

三、把纯理论的知识点融化在演示实验中

在《二氧化碳实验制法》中,讲到要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要用石灰石,不能用碳酸钠;灭火器中的反应物用碳酸钠而不是用石灰石等。为了阐明这三点知识,我在讲二氧碳的实验室制法前,先做了三个小实验:第一,CaCO3+HCl(稀),反应迅速发生,石灰石表面不断冒气泡;第二,CaCO3+H2SO4,开始时CaCO3表面迅速放出气体,过了一会CaCO3表面停止了产生气泡;第三,Na2CO3+HCl(稀),反应非常剧烈,瞬时就进行完成。通过以上三种实验现象,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实验室制CO2气体用稀盐酸而不是用硫酸,用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钠的道理,明白了同样是利用制取CO2的反应原理,而在灭火器中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的道理。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篇11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学的新突破,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引入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可见度,降低实验的危害性,使化学概念抽象形象化,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丰富学生实验知识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化学实验;直观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从工业生产中悄然兴起的信息技术不断潜入到教育科学领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重要手段。化学教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更大的依赖性。电教媒体这一技术似一缕微风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新鲜气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难题,起到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趣味性,但有些化学实验因其过程复杂,现象不显,安全性差使得实验操作很难执行,造成好多实验无法完成,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而此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克服了这些缺点,使得化学实验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因其操作灵活简便,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有很大的作用,因而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提高实验的可见度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用量以及巡回演示实验结果的方法,然而实验仪器放大是有限的,而其他操作方法浪费药品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在实验瞬间难以观察,以致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克服了上述缺陷,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又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降低实验的危害性

许多化学实验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实验演示,因此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解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来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使实验概念抽象形象化

在中学化学阶段,有的概念是以实验为主线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概念的记忆轻视了概念的正确理解,因而对于以实验为主线的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把握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在实验中做到声音,图像,模拟实验与演示的有机结合,加深理解形成概念,优化认知结构。

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模拟烯烃或炔烃的加聚反应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断键过程和成键方式来加深对加聚反应的掌握。再比如对于一些化工生产过程,接触法制硫酸等,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实现每一步生产过程,强化记忆。

五、多媒体教学培养创造力

实验教学发展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来。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的试剂,由学生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提示,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多媒体教学使实验知识丰富化

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化学实验知识内容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尽可能地获得较多的信息,多媒体是最有效的手段。

浅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2

?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在第一节化学科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

?( 2)“魔棒点灯”;(3)自制“饮料”:“矿泉水” “牛奶”

? “果子露” “七喜”(4)“巧点蜡烛”(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要引导他们既要观察白烟,还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又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等,在演示此实验时提出下列问题:(1)从物理科可知的水的导电性如何?什么溶液是导体?如何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开始后,两极有何现象?(3)实验一会儿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4)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从观察演示实验中得出答案,而第(4)个问题,学生还未立刻得出答案,老师及时点拨:大家现在最熟悉的气体是什么?这两种气体中是否有一种是氧气?如何检验?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集中,老师通过实验证明这两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并引导学生分析用“正氧小”这三个字帮助记这个实验现象。

?这种围绕演示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演示实验 篇13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验证性演示实验;探究性演示实验

化学的教学,离不开课堂演示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在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直接关系着化学教学的质量。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探究性演示实验3种类型。

1    传授新知识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为学生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或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②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③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④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2     验证性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使指示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验证刚刚学习到的事实。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③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3     探究性实验

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须性的”。要跳出单纯的经验的圈子,要敢于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假设,并能通过设计实验加以检验。探究性演示实验正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完成一个实验探究课题时,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能顺利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明确地归纳出结论而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首先给出下面的问题:

实验: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请尽可能多地列出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在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在学生得出结论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出现的各种回答时,及时给予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为顺利地达到实验目的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演示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③实验过程的全局性。演示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翔.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之我见[J].广西轻工业,2011(2)

2     朱海云.演示实验学生做[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3     马福利.浅议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交际,2010(9)

4     李爱梅.改进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篇14

尝试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了解学生实验心理的基础上围绕课程目标,就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安全意识、培养自信、团结协作、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尝试。

关键词:化学实验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尝试 引

言: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如《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教师要重视实验探究的作用,关注学生实验心理,培养和稳定学生的实验兴趣,疏导各种心理障碍,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九年级是化学启蒙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是有兴趣的,喜欢看到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但少部分学生存在对实验的轻视、恐惧心理及畏难情绪,对实验探究活动兴趣淡薄。教师应有意识的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心育功能,通过这一载体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探究实验,激发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一切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对于刚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学习化学让学生产生了许多新鲜感和好奇感,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绪言课教学,在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感到既新奇又陌生。可选做一些“魔术表演”:①魔棒点灯;②水底生烟;③白纸显字;④水火共存;⑤白酒变红酒;⑥水变牛奶等。又如,讲燃烧条件前,选做:①将一块方形手帕浸在酒精与水(体积比为2:1)的混合物中,再用坩埚夹起点燃,只见烈火熊熊,稍倾,将手帕在空中一挥,火焰熄灭。学生原以为手帕已化为灰烬,未曾想它却丝毫无损。②将燃着的红磷伸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可见光芒四射、白烟升腾(是学生已有的印象),片刻火焰熄灭(在学生意料之中),熄灭了的红磷从集气瓶中迅速取出却又“死灰复燃”(学生茫然)。③向浸在热水中的白磷通入O2水中空动火花。

上述实验现象是学生始料不及的,“为什么?”“怎么样?”,此时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的解答,在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其效果不言而喻了。

创设探究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探究方法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探究实验还可以关注生活,把化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或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求知欲更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探索的精神得以培养。

二、演示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守规和安全意识

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严谨、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化学实验操作的示范性,绘制实验仪器装置的规范性,板书的工整性,语言的生动性和解题的标准化等都应严格要求。教师首先应做好必要的演示实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药品的取用、放置,仪器的组装、拆除、洗涤,每一个细节都要准确、细致、合理、节约、规范、安全,使学生明白准确而规范的操作是安全的保证,也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例如,学生在学习氧气制取实验时,实验装置的连接、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会经常出现等错误,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能注意提示,规范操作,则可防止学生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错误。再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中,改进了吹灭蜡烛后再点燃白烟,换成用酒精灯帽盖灭再点燃,这一小小改动演示极大的提高了这一实验的可观察性及说服力,让学生们更深刻认识到酒精灯帽的用途,而且也改掉了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的习惯。

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来源于对教师的模仿,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规范操作,一丝不苟,让每个实验基本操作准确到位,让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严谨治学的精神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和安全意识。

三、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

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充分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有利于化学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成就动机的定向和驱动作用, 对一些要求不高危险性不大的实验,可以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做,引导学生通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做中学,观察、猜想、设计、分析、协作、表述、应用等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学生经常地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可以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更感兴趣,倍加努力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而且一些学生在做实验,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另部分同学观摩实验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

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经常让学生动手实验,加强个体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可以大大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也会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激发探索创新精神,培养了自信心。

实验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有的学生由于一贯的自卑心理而感到畏惧,他们觉得“好生”水平高,能力强,常常在实验课堂中认为完成实验是他们的事。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本身带有危险性和操作不确定性(氢气爆炸实验、浓硫酸稀释实验等),往往使学生远而观之,畏惧实验,不敢靠近实验观察实验,若学生在学习中畏首畏尾,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那对其做过的化学实验也不一定会有印象,那就更谈不上进步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接纳自己,积极投入到实验的探索中。出现畏惧和气馁情绪,教师要及时发现予以疏导和鼓励, 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走向成功。

四、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对团结协作精神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迫切和重要,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为人的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智慧,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营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劣互补。教师在实验操作前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好组,让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搭配,在实验活动中,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做较复杂的实验,更需要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制订相应的措施和要求,及时进行团结协作意识的渗透,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体验过程,寻找方法,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在交流、沟通、分享中促进团结合作,培养责任感。比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该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较多,且操作复杂,需要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对于化学实验的结果,会因所使用的药品、仪器、实验环境、药品投放顺序、反应温度的控制、反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反复论证。通过实验的重现性和可变性进行辩证的分析实验,最终得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小组成员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轻松愉悦学习

化学实验教学中评价学生要注意过程评价,有时过程评价比结果还要重要。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有没有进行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做得如何?进行实验时参与度如何?有没有认真观察?有没有认真分析问题?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讨论过程有没有积极发言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如何?表达能力怎样?等等,在各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开放、欣赏眼光看待学生的潜能,只要学生比以往有进步就要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智慧的寻找恰当的批评方式,使学生在批评中得到尊重,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能准确地认识自我,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在进行个体评价的同时也应对实验小组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个体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升集体荣誉感。科学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以此调整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激发自信,促进他们轻松愉悦的努力学习。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验心理的基础上,在实验教学中围绕课程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正不良心理,提升学生的心理正能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成绩,更能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 文章类

[2]施建国:《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14期。[3]吴剑英,谢国军:《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9期。

网络文章类

上一篇:致曾赠我玲珑美意的少年作文下一篇:文学评论之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