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职教中心

2024-06-17

磁县职教中心(精选8篇)

磁县职教中心 篇1

磁县职教中心

专业带头人五年培养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我校面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积极推进学校确定的教师“五年成师、十年成名、十五年成优”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学校现有情况,特制定2006—2010年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师培养建设规划。

一、培养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教兴国和河北省人才强省战略精神,以全面提升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纵深发展,打造一支“名师”队伍。

二、培养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规划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结构、年龄层次及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到2010年,使我校各专业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5%以上,中级职称比例达到6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到100%,专业教师全部获得

河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五年内实现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和10%以上。

三、培养建设项目及具体建设措施

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建设

培养目标:到2010年,实现我校每个专业均有一名省级或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培养措施:

(1)进一步深化我校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充分挖掘人才,将符合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条件的教师积极选拔出来,加强培养,到2010年,在现有校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再选拔2名以上教师充实校级骨干教师队伍。同时积极为其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课题开发提供时间和经费保障。

(2)建立经常性联系。学校将随时掌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成长情况,与他们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听取汇报,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中。

(3)创造条件优先安排到国内外高校和实践单位参加进修与实践顶岗锻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要立足高层次。力争在一个培养期内,使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大改善,专业技能与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4)设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术专项经费,为其进一步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

(5)进一步从生产一线和其他学校引进技术名师、教学名师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实我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

2、专业教师培养建设

培养目标:到2010年,实现我校各专业教师职称、学历、“双师”素质达到培养规划总体目标的比例要求,进一步加强其教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

培养措施:

(1)以各专业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长为负责人,负责安排、启动和落实对每一位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建立教学导师制度,以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大力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我校讲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

(3)鼓励教师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升班、技能提高班,倡导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校将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报销。

(4)深化校企合作,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分批次选送专业教师下厂顶岗实践,并以完成企业生产工作量计入教师考核体系,与工资挂钩。坚决不走过场,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

技能。到2010年,使所有专业教师均具有从事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经历。

(5)有计划分批次选送专业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培训,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

(6)每学期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听、说、做、评、选”活动,主要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信息反馈、展示成果、评议总结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学竞赛活动及技能竞赛活动,为他们展示教学教研成果提供舞台,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7)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学习和考核,学校报销学费。到2010年,实现全部专业教师均已获取该证书。

四、培养建设步骤

分两个阶段逐步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培养计划。

第一阶段:从2006年—2008年,力争培养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每个专业培养2名能代表市级专业水准的专业人才;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本科学历、“双师”素质比例分别达25%、90%、85%、60%以上的专业教师获得河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

第二阶段:从2009—2010年,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滚动发展,完成师资培养建设总体目标。

五、培养建设经费

在五年培养规划周期内,学校将计划投入师资培养资金50万元左右,每年以10万元左右逐年予以投入。

磁县职教中心 篇2

一、当前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 在教学中往往我们只注重了“外塑”, 忽略了“引发”;注重了“圈养”, 忽略了“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 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 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 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 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是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笔者担任计算机教学多年, 曾经有学生提到:“老师,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为什么总是那么枯燥, 难道不能生动点, 不能多谢生活中的实例?”这让我们想起了多年来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固化”模式:教师课堂讲理论, 学生机房练操作;想起了为什么总是有学生要在计算机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或在机房中上网聊天和玩小游戏;想起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是那么枯燥, 为什么游戏软件又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想起了很多人通过玩大型游戏而成为电脑软件专家。

因此, 我常常设想倘若我们能把学习变成游戏, 听课如似听故事, 学习软件如同学习电脑游戏的各项设置和修改方式, 那么学生岂不像像爱听故事一样爱听课, 热爱游戏一样热爱学习, 学习也就像游戏、像故事一样充满魅力。这样老师教学事半功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笔者通过总结多年从事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实践经验, 试着探究一下几种方法:

1.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计算机科学, 培养计算机素质, 打好计算机理论基础, 达到能数量运用计算机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计算机专家的目的。中职生由于其年纪特点,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 我们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计算机能力, 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既要有认知目标, 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如在进行word应用课程时, 可以先演示通过word编辑制作的各种美观、精致、有趣的报刊、图像等, 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己制作类似的作品,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制作的过程中, 概括讲解word的各种强大功能, 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游戏模式教育法。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程序, 从77年后, 计算机语言无外乎有ALGOL60、BASIC、FORTRAN、COBOL、PASCAL、C, C++, 名称虽不同, 适用的对象有所差异, 但语言核心体未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在于, 语句的功能易理解, 语句的灵活运用犹如“大难临头”, 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现实生活中的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其内容和效果外, 还有一种精神, 游戏不是表演, 游戏是自己。玩游戏虽然累, 但代入感很强, 玩者能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生活, 其乐融融。倘若将游戏设计法引入教学中, 也会让我们的语言课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 从解剖简单游戏入手, 讲解语句在游戏中的功能和作用, 小命令在游戏中的便利等等。学生入门后, 其“修行”转入学生个人, 教师加强引导, 留下思考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 拉开了学生间的距离, 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因势利导, 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 相互间有了比学赶帮, 这样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教育中, 可以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 主动去发现、去学习, 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课堂中,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 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选择的内容是自由的, 选择的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项交流环境, 学生可以问老师, 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助手和疑问解答师, 能学到多少知识, 全靠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感受到“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含义;二是学生讲、教师听, 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调整修订;三是学生在承担“压力”的同时, 更加激发学习的动力, 为自己所“教”的部分博览群书, 学懂弄通;四是通过“合作”教学, 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教师也将从单一的教转变为多元化角色: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工程师。这样, 每堂课下来, 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 根基自己的选择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结束语

深州市职教中心 篇3

目前,学校占地185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862人(其中送教下乡学员1884人),教职工285人(不含特教、幼儿园),其中专任教师245人,高职39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9人,“双师型”教师55人。主要开办了电子电工、计算机、会计、建筑装饰、机械加工、焊接技术、生物化工、农林牧八大类专业,其中电子电工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

2008年,新班子上任以来,学校将办学宗旨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创办特色学校”上,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确立了对口升学、就业服务、社会培训、农村双带头人培养“四位一体”的办学定位,形成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实训处、总务处、产业处、双带工程办公室、职业教育研究室、办公室“六处三室”的管理结构。在办学模式上,既有学历教育班,又有阳光工程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特种行业培训、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等,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新格局。

为加强实践教学,学校一方面按照“学练结合、练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另一方面下大力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安装了闭路电视、校园网站和多媒体教室等,更新充实了电子电工、电力拖动、PLC、电气焊等22个专业实训室。2011年,国家级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又为学校配备了360万元的实习设备,使该专业办学条件达到省级先进水平,该专业师生多次在省、市级技能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新增的活力大学生、培训进修的老教师、企业招聘的能工巧匠构成了学校强大的师资阵容,按照科研兴校的教育理念,大胆教改,形成“学中做、做中学”和假期社会实践的教育特色,50多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三三三拔尖人才应运而生。过硬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攀升,对口升学率可达100%,2011年高考又传捷报:本二上线率10.26%,其中现代农艺专业32人参加高考,本二上线16人。

学校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衡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深州市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的作用,与北京京东方、北京IBI、天津可立新、天津三星视界移动等几十家大型名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服务,给两万多名学子搭建了就业平台;多次为深州瑞丰缸体有限公司、深州热力等当地名企开展电、焊等专业的订单培训、入企技能提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年培训人数均在3000人次以上,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连年被衡水评为优秀学校。

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的有益尝试。为实现“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2009年开始,学校申请成立了“衡水市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基地”,为农村青年免费送教下乡,把课堂搬到农家门口,把试验放在田间地头和养殖场内,并聘请河北农大教授和当地技术专家传授生产一线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农民生产难题,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目前注册学员1884人。

职教中心简介 篇4

张家川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我县唯一一所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机构。被命名为“天水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张家川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职称计算机培训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天水师院函授教学点”、“电大张家川工作站”、“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工作站”。学校先后荣获县级“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高考重点上线进步奖”、“目标责任书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以成人高等教育、全县职工继续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紧紧围绕“一体两翼”的办学思想,抢抓职教发展机遇,不断深化职教改革,学校初步呈现出招生、就业“两旺”的喜人局面。

学校位于张家川县张川镇东郊路,占地面积25.9亩,建筑面积11327㎡,现有各类在校学生852人(其中中职514人,成人高等教育338)。教职工6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4人(计算机4人,电工4人,机械4人,植物2人)。开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电焊等9个专业。并开办了成人大专班、本科班,圆了农村孩子的大学梦。同时举办了医疗、畜牧兽医、农学、皮毛加工等一些急需、实用、见效快的短训班。累计培训22947人次。

2008年,通过整合和争取项目资金1600万元,对原有校区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学校开工兴建教学楼一幢,面积5179㎡;建设学生宿舍楼面积3390㎡,学生食堂1130㎡,锅楼房一幢。新校区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善我县职教中心的教学及办公条件,预计在校人数将由现在的852人增加到2000人以上,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家川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07—2008年的几大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的变化。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理念,于2008年1月16日出台了《张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用两年分两批在原县职教中心的基础上学校面积由11.2亩扩大到50亩,新建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一幢;学生食堂一幢;锅楼房一幢。建成标准化的县级职教中心。同时,县财政每年投资5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可持续发展,把职教中心办成张家川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的排头兵,带动张家川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招生人数的变化。职教中心调整思路,树立“一体两冀” 的办学思想,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成人高等教育、全县职工继续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冀。把普通高中剥离出来,集中力量办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招生人数由2006年23人,到2007年的456人,到2008年490人,今年计划招生900人。

三是办学模式的变化。针对自身校园面积小,基础设施差。专业课教师少,无实训基地的现状。县委、县政府派出工作组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决定我县职教中心与国家级重点中专—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行“1+2”模式的联合办学。学生第一年在县职教中心学习文化课和基础的专业课,第二年、第三年到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利用该校雄厚的办学实力,良好的就业安置,解决了大批上不了高中的孩子的就业难题,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解决了社会问题,为和谐张家川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是教师队伍发生了变化。2006年-2008年三年时间,给职教中心新分配大学生19名,其中专业课教师12名。近两年选派6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专业课教师培训。同时县上还计划为职教中心聘请紧缺专业课教师,以适应张家川县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五是整合全县培训资源。2007年,县上决定原有的各级各类培训人事局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全县公务员培训;教育部门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县扶贫办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两后生”培训;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培训;组织部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卫生局的乡村医生培训等统一划归县职教中心。如仅2008年承担人事局组织的公务员培训1215人;教育体育局的继续教育培训243人;扶贫办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200人;农业局阳光工程培训426人;卫生局乡村医生培训97人;组织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1500人。体现了县级职教中心合法的培训地位。

六是建设规模的变化。原职教中心占地面积11.2亩。只有平房教室8个,教师宿舍12间,建筑面积1678㎡。改建后的职教中心,占地面积达到50亩,建筑面积11327㎡。其中面积5179㎡教学楼一幢,有教室40个,教师办公室15个,410㎡的多功能厅一个;面积3390㎡学生宿舍楼一幢,有学生宿舍108间;学生食堂930㎡。全日制学生由不足500人增至2000人以上。

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教中心发展建议 篇5

1、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重大意义,积极报道技术能手、技师的先进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风尚,深化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转变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2、加大投入,做大做强职教中心

县财政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和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国家中职院校办学标准并实现基本达标。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能力,拓宽筹资渠道,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提高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标准,特别是要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如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和职教中心专业的实习实训场所不足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3、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完善制度 建议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建议实行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行政领导负责制,凡涉及职业教育方面的部门,层层签订职教发展责任状,将发展职业教育目标纳入部门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考核、任期目标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落到实处。建议政府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

4、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追踪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契合点 在三年或五年以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有什么样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研究的。但是,这种对市场的跟踪研究不是单靠县职业学校自身就能妥善解决的。加强对我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全面筹划,政府要充分考虑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和质量、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吸收人事部门和行业专家进入专业设置评审专家组;严格执行设置标准,充分论证专业设置现状以及服务面向和发展规模。此外,还要对产业政策、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与所开专业相应行业的规模、技术状况、发展趋势、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等为专业设置提供可靠的依据。

5、严格招生制度,落实职普招生比例。

政府要把职校招生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不法招生、有偿招生,还职业教育招生一片净土。严格学籍管理,杜绝普通高中招收自费生和借读生,职业教育的有关部门要加大违规招生的查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有关部门,督查招生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对非法招生、虚假招生、有偿招生等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确保职高、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6、引进人才,强化培训,落实待遇

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在合理补充文化课教师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专业课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给予一定的人才自主选择权,探索实施特聘兼职教师项目,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强化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培、省培、市培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相关企业,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赴企业实践锻炼和各种培训。加大对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在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操作等方面开展实用性培训,着力强化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课教师的指导能力。落实待遇。研究理顺现有行业培训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职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

7、健全政府部门、企业、行业激励机制。

建立企业和行业全面、全程、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参与和发展职业教育,有效缓解县内投入压力,推动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管理团队素质、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等同步升级。企业根据自己的意愿及合作情况与职教中心建立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将学校的实训中心与企业的生产车间有机融为一体,以此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给予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方税费优惠政策,如减免合作企业的税收、学生带薪实习、政府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对校企共建基地进行补偿;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校企共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可按地税的有关规定给予营业税减免的政策优惠等。落实相关规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效益。

8、扩大就业创业服务 为职教学生创造就业良机。

职教中心年度报告 篇6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XXX职教中心始建于1983年,是全县唯一一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安置、劳动力转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先后荣获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职业教育改革模范学校等40多项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AA”和谐校园和先进党支部。学校建有教学楼、宿舍楼、综合餐厅和现代化的综合实验大楼,总建筑面积XXX余平方米,总资产达XXX。2000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达标学校。

1.2学生情况

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973人,2016年招生500人,毕业生449人,巩固率为XX%,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均2000人次。

1.3教师队伍

我校拥有专任教师67人,师生比达1:14.5,双师型教师25人,占专业课教师的65.8%。兼职教师7人,占专业课教师的18.4%。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63人,占专任教师的94%,硕士以上学历2人,占专任教师的3%,12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17.9%。1.4设施设备

目前校内实训设施包括计算机机房6个,电脑维修室1个,电子电工实训室2个,农学实训室3个,建筑实训室4个,财会实训室1个,餐旅实训室1个,电焊车间1个,汽修实训车间2个,折合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850元。现各专业实训实习场所共有工位330个,折合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34个。现有纸质图书20085册,折合生均21本。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运用多种形式在学生中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中职生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干部的竞选,支持学生参加学生社团,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锻炼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学校按要求开齐开足文化课,文化成绩合格率达到93%,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5%,体质测评合格率达到91%,毕业率100%。

2.2在校体验

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年提升年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学生满意度工程”,收集在校学生意见1000余条,学生对理论课学习满意度为98%,专业课学习满意度96%,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5%,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3%,生活满意度为96%,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6%;收集毕业生意见400余条,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6%。2.3资助情况

学校专门成立扶困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学生助学金的发放严谨有序。2016年春季享受免学费学生人数752人,占全日制学生的100%,2016年秋季免学费人数783人,占全日制学生的100%。免学费补助标准:每位学生1600元/年,已全部落实到位。2016年春季享受助学金102人,每位学生1000元/学期,已全部发放。2016年秋季享受助学金178人,每位学生1000元/学期,已全部发放。

2.4就业质量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本年度学生专业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87.12%,初次就业起薪1500元,升入高等教育比例13.9%。与上一年度相比学生专业就业率增长了4%,对口就业率增长了3%,初次就业起薪增加了300元。

2.5职业发展

学校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语言表达、创新创业等素质教育课程,并将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利用课堂与课后、学校与企业等资源,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毕业学生均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专业工种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本年度,在邯郸市首届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中关峰、王自冲、党兵赛等同学荣获团体三等奖。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根据河北省技能测试要求及市场需求,经校委会反复研究和论证,新增了汽修专业、平面设计专业。特别是汽修专业,当年即招收67名新生,并全部实现订单式培养。另外,学校重新修订中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原有课程设置,使之更适合专业建设发展要求。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制订和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需要,在开足开全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同时,不断优化课程标准,完善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汽修等专业课程的建设,突出鲜明的专业特色。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方法,通过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 “双师型”教师比例。三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大校内实训记得建设力度,已投资一百余万元建成汽修实训车间,可以满足汽修专业所有学生的实训需要。四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我校实现了通宽带网络,出口带宽为50Mbps,全部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共计22套,教学用计算机400台,其中全体教职工工作用电脑全部联网。3.3教师培养培训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制定《关于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管理考核及时间安排做出了明确要求。不断改善教师学历结构,支持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提高学历学位层次,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学校有研究生2人。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把文件落实、备课、课堂教学,全面规范教学行为。坚持听评课制度,加大教学监控力度,继续执行教学检查、日常巡检、信息反馈、教学例会等措施,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坚持每周教研活动时间,针对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要求和课程进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

3.4.2学生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意识,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检查,加强对班级的卫生、学生的出勤、学生的校服、仪容仪表、课间操等检查力度,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重新修订《学生手册》,制定《学生违纪申诉制度》、《助学金发放办法》等,形成自己的德育管理特色。

3.4.3财务管理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格代办服务性收费项目。严格执行预算、决算制度,有计划使用经费,专款要做到专用。严格审批手续,严禁先用后批,购物凭证由采购人、验收人员签字后经校长审批后方可报销。要做好财务各类账目,合理安排好学校各类开支,做到日清月结,账目清楚,账款相符,专款专用,手续严密,内容真实。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做好掌握档案管理工作,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账册、报表等财务资料,定期归档。

3.4.4后勤管理

加强水电、物业、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构建优质、高效、安全、便利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和设备的利用率。

3.4.5安全管理

推进平安校园常态化建设。坚持“一岗双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校园治安、舆情监控和研判体系。切实做好重大节日、敏感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微型消防站。坚持校园安全巡查制度,做好校园施工建设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全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3.4.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和发展,大力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鼓励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工作搞研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以研究成果指导实际工作。目前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项。

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力度,着力提高干部适应不同环境、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3.4.7管理信息化水平

我校实现了通宽带网络,出口带宽为50Mbps,全部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体教职工工作用电脑全部联网,初步完成校园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查阅资料,会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按照德育实施大纲要求,开足开全德育课程,积极推行经典诵读活动,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以校园环境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5.2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学三礼,讲文明——三礼教育”、体育运动会、“职教之声”、“ 我爱国旗,升旗仪式”、“清明祭英烈”、“烈日下的成长——军训”“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等系列德育活动。

3.5.3 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文明风采”活动共包括了征文、设计、摄影、绘画和演讲五大类。我校结合各专业特色展开竞赛,各专业充分发挥优势,在全部的五类比赛中都有优秀作品产生,这是学校全面开展竞赛活动的良好成果,充分体现出新时代中职生的多才多艺,使得各项竞赛活动达到了锻炼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教育目的。这次竞赛活动的成功组织,使得各专业班级形成了“扬长避短,我要成才”的乐观进取氛围,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卓有成效,学生自发提出“告别陋习,重塑自我”的倡议,校园里呈现出“人人讲文明,个个争先锋”的健康和谐之风。

3.5.4社团活动

我校在学生中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发展社团文化,到目前我校已成立了舞蹈社团、象棋社、篮球队、演讲团、国旗护卫队、“职教之声”播音室等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社团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同学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特长发展,展示了新时代中职生的文明风采。

3.5.5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为了更顺利的开展学生会和团委工作,我校团委、学生会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重组和分工,具体架构为:校团委和校学生会在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分别负责“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及学生活动”和“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团建基本工作”;校学生会由校学生会主席总负责,下设组织部、生活部、体育部、文娱部、宣传部、社团部、新闻部七大部分;校团委由团委副书记总负责,下设组织部、团校部、和宣传部。召开学生和团员代表大会(学代团代会)落实好青年学生在团课学习实践,扎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目前有127名入团积极分子参加团课学习,为团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各班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坚持每月出一期团之窗板报,在班级内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3.6党建情况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夯实思想基础。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以干部党员为重点,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内涵,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促进我校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抓好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建立师德教育机制。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开设师德教育讲座,结合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弘扬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我校电子电工、建筑、农学、电子商务专业分别与河北大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鸡泽县建筑安装工程第一有限公司、鸡泽县鼎宝种植有限公司、邯郸苏宁云商商贸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2学生实习情况

建立学生对口专业实训基地,较好地安排各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制定学习顶岗实习详细计划,通过考核管理、回访服务、网上交流等形式,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切实提高实习效果。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此,学校制定了学生实习就业的规章制度,并得到了有效地实施。将实习学生的管理责任到人,考核严格。学校聘请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一线的管理人员做学生的导师,既教学生专业技术,又教学生如何尽快成长为企业的合格员工。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择业观念。经常走访用人单位,主动听取意见建议。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受到了企业的好评,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

5.2社会服务

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为企业和社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本年度先后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养殖技术、电子商务、电气焊等培训2000余人次,培训以集中理论学习和实地技术指导相结合,提高了培训人员的技能本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

5.3对口支援

本年度我校对口扶贫是风正乡牛庄村,共对该村进行三次扶贫培训:两次农业技术培训和一次电子商务培训。培训过程中,村民们积极参与,踊跃问答,纷纷表示对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此外,在“7.19”特大暴雨洪灾中,我校克服自身困难,对双塔学区中心校提供了物资帮助。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教育年度重点工作,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2016年财政拨付经费XX 万元,免学费补助XX 万元;拨付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项目专项经费XX 万元。

6.2政策措施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坚持以转型发展为契机,促进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开放教育协同发展,着力深化教学改革,把2016年为确定为“教学质量提升年”,从抓教学反思、抓教学规范、抓课堂教学改革、抓专业群与课程建设、抓技能大赛五个方面和九项具体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即“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工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认定工程”,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的健康发展。做好学校基建工作,完成了宿舍楼加固、实训楼外粉、主干道修建等工程,建成了学校“广播室”,对校园网络进行了全面改造。

7.特色创新

7.1创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7.1.1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将企业技术人才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实训车间。为加强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科学管理、规范的操作和用人要求,同时便于学校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指导汽车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汽车实训基地的作用,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校开展技术培训,真正把职业教育中提倡的“五合一”既:车间、课堂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业、作品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二是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为了提高专业老师的动手能力,学校专门出台了《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文件,要求所有专业教师都要在企业进行至少二个月的顶岗锻炼。在真实的维修环境下,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实际经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质量。

7.1.2校企合作效果明显

一是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学校的办学模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学校方面由于企业的参与,使学生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巩固。二是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师能够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积累经验、形成特长。三是提供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拓宽了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现场生产实践,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化平台下的深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还不够深入,“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未广泛应用。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还有待优化,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三是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资金投入还有待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改进与提升。

8.2改进措施

8.2.1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入开展信息化平台下的深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好教师微课等竞赛,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做好专业课教学课证融合、学业水平考核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着实体现“做中学”与“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

8.2.2着力建设师资队伍

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名师工作室,培育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倡导、鼓励中青年教师提升职称、学历。

8.2.4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建设投入。

浅谈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就业管 篇7

一、以生为本, 建立序列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学校始终坚持“办好中职, 育人惠民”的指导思想, 将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 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抓好“三项落实”, 为促进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三个到位”是指:

1. 领导到位。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 学校完善了就业工作组织机构, 实施“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谋划、统筹安排、引领开拓、督导推进就业工作。校内常设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为学生提供全程化保障服务。五大就业专业部均专设一名副主任, 负责本专业实习管理、就业指导工作。选派爱岗敬业、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深入实习单位援助学生实习半年到一年, 主要负责协调校企关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就业指导及技能培训考核等工作。基本形成了学校——专业部——职业岗位三级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2. 教育到位。

学校长期开设就业指导课,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 强化责任意识、吃苦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五种意识, 重点培养抗挫折能力、自我管理发展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六种能力。该门课程由参加过全国职业指导师培训、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任教。通过对课程的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了序列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即一年级重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热爱专业, 自觉参加专业技能训练, 培养职业道德、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二年级重点帮助学生选择专门化技术方向, 明确职业岗位要求, 找准差距, 规范自身行为, 苦练专业技能,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尤其是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教学, 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走进课堂, 用企业岗位标准考核评价学生, 使学生在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过程中, 实现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的全面对接。三年级顶岗实习则突出择业、谋职、创业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收集处理招聘信息、推销自己、赢得企业信任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和策略, 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观。除开设专门课程外, 学校及专业部还经常开展优秀毕业生、实习生事迹报告会、企业专家就业指导讲座、走进企业文化等实习前系列培训。经过三年系统培养, 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实现了由“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的转变。

3. 保障到位。

一是服务保障。学校全力推进校企合作,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努力满足企业对人力、设备、场地等各方面的需求, 巩固拓宽合作单位, 提升就业层次。二是管理保障。学校坚持顶岗实习“三段式管理”, 即实习前的教育和指导, 实习中的管理服务以及实习后的评价考核, 设立优秀实习生奖, 对不合格实习生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保证顶岗实习质量, 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还采用重奖激励的办法, 鼓励全校教职工积极投身就业服务工作, 并在各类评职评先晋级中予以倾斜, 形成了就业指导服务全员化的良好局面。三是宣传保障。学校通过校园网、广播、大屏幕、宣传栏等各类形式广泛宣传产业发展前景、就业形势、各类就业创业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将学校办学成绩和就业信息送进千家万户, 彰显办学实力, 树立学校品牌, 吸引用人单位。

同时, 在就业工作中, 学校注重抓好“目标、制度、政策”三项落实。一是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绩效奖励制, 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健全完善、认真执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教师援助学生实习制度》、《校企双导师制度》、《优秀实习生评比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形成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保障机制。三是严格落实国家中职助学金、免学费政策, 校内优秀生奖学金制度、困难生减免学费制度、党员干部帮扶贫困生制度;积极争取合作企业、社会各界的支持, 力争帮助每一名学生完成学业, 高层次就业, 改变命运, 有尊严地生活。

二、打造品牌专业,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搭建四通八达的就业立交桥

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 专业围着产业转, 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专业建设整体思路, 学校立足本地经济发展需要, 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紧贴第三产业创新专业设置。同时, 学校深入职业岗位调研分析, 着力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逐渐形成了专业设置、师资、课程、教材、实训、文化、素质、评价“八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 强化了“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人特我精”的专业建设特色。现已形成信息技术全国示范专业, 现代服务、动漫游戏省级特色专业, 学前教育、餐旅服务市级骨干专业等五大就业专业群。

学校下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组建了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积极开拓与首都国际机场、美国Base FX视觉特效公司、清华同方集团、张家口市商业银行等130余家央字头、国字号、跨国公司的紧密合作, 努力搭建四通八达的就业立交桥。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本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顶岗实习管理等专业建设全过程, 形成了“订单式”、“厂中校”、“校中厂”、“园校互通、双向介入”、“实训—研发—生产—就业一体”、“学工交替”6种灵活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建立起校企基地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的合作机制。

三、五维培养提高育人质量, 树立毕业生的品牌形象

学校坚持“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德育原则,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 着力推进“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五维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形成了年级化、序列化的德育体系, 积淀了以新生军训、技能大赛、成人仪式、为校服务等十大品牌活动为主题的校本实践课程, 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加强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强化了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不断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构筑起校企文化相融合、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我所在的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学生就业始终呈现出供不应求、抢聘、预订一空的火爆局面。2008年以来, 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15000余名毕业生, 广泛分布在张家口市金融、旅游、通讯、交通、电力等各行各业, 以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清华同方集团、美国Base FX影视特效制作公司等国内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生自身定位准确, 技能水平扎实, 工作勤奋踏实, 吃苦耐劳, 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凸显了就业率高、对口率高、稳定性高、就业层次高、发展空间大“四高一大”的特点。1200多名同学成为“四部”、“一委”、“一厅” (即中组部、国防部、安全部、外交部、中纪委、中共中央办公厅) 的高端服务人员, 1000多名同学走上了领导岗位, 300多名同学成为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家, 并涌现出了首都国际机场行李检查科副科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美兰、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科长——全国优秀农民工贾晓飞、北京新华航空公司客舱经理——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王磊、全国优秀学联干部陈晨、王玉洁、河北好人李越等一批先进典型。

四、在实习和就业阶段进一步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 失去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以就业为目标, 整合教育资源, 改进教学方式, 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鲁昕部长曾经主张“工业文化入校园、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课堂”。可见对学生工作价值观的培养非一朝之事, 那么在学生就业 (尤其是顶岗实习的这一年中) 期间, 是否能够进一步有效的渗透和延续工作价值观教育, 不光能够提升初步就业稳定率有帮助, 还能让学生更好、更顺利的向职业人转变。同时, 学校的网站和校刊也有专门的栏目。事实证明, 经过这样的延伸教育我们的毕业生角色转变更快, 更加的诚信敬业, 更具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 高质量的就业管理就是保障, 就是最好的宣传, 我们的毕业生也是最好宣传队, 搞好就业管理也正是我们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摘要:高质量的就业管理就是保障, 就是最好的宣传, 我们的毕业生也是最好宣传队, 搞好就业管理也正是我们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磁县职教中心 篇8

一、对口教育成就升学梦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知学技自我积累的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却不能考入普通高中就读,尤其是农村学生,读职高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升学考试是这些学生实现升学梦想的绝佳捷径。为帮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实现人生梦想,自2006年秋季开始我校开办了对口升学高中班。几年来,已有800余名学生来我校就读。2013年毕业的对口升学的108名高考生,共录取本科生13名;专科升学率达到100%。其中医学专业的许敬文同学以583分的好成绩取得全市第一名,被延边大学医学院录取,使我校中职对口升学教育教学工作处在全市前列,为广大学生升学就业搭建了平台。

二、“三段式”增加就业机会

为扩大中职办学规模,使更多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有更多的学习、就业机会。2007年县教育局决定以职教集团管理中心为主校,在全县农村16个初中建立职教中心分校实施“三段式”办学,即第一年在分校学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到主校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入企业实践的办学模式。为广大初高中毕业生及分流人员学技求职提供了机会。

三、“百名中专生培训项目”服务新农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8月,通榆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实施“百名中专生培训项目”,通过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自2007年起,共招收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焊接四个专业,共三界学员404人。他们现已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骨干、新型农民的典型、劳动致富的能手。

四、校企联合实现双赢

招商引资、劳务输出是通榆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我校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脉搏,全力配合。2004年我们与沈阳明瀚制衣有限公司签订了150人的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并为其培训输出一期电动缝纫工。2005年我们进一步合作,于2005年3月25日至4月24日又为其培训输出电动缝纫工80人。我们的校企联合方式是厂方将50台电动缝纫机运到我们学校,选派资深教师与我校该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和指导。这种合作方式非常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学习兴趣特浓,培训的效果非常好,用人单位十分满意,输出人员转移后工作安心、稳定。通榆东宝风电塔筒有限公司是我县2005年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2005年一期建厂即投入2000万元,投产后需要一批机电专业的技术工人。调研后我校主动出击与其达成为其培训技术工人的协议,那边建厂,这边培训工人。共为该厂培训机电技术工人78人。这种边建厂边培训的方式是我们探索出的一条培训转移新路。2007年以来,我校又与吉林移动客服中心、天津泰进光电子有限公司、沈阳鸿本机械厂、大连北丰鞋业、北京京保保安公司、沈阳鸿本机械厂、通榆三一风电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建立了校企联合关系,现已成为上述单位的通榆培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

五、科教兴农龙头作用

1. 讲师团送科技下乡。作为通榆县科教兴农工作的龙头,通榆县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中心每年都抓住冬闲和春节后春耕前的有利时机,挑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种养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讲师团,深入农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十年来,讲师团每年都深入全县20个乡镇的172个行政村为农民讲授种、养实用技术。共培训农民7万人次,赠送实用技术资料10万册,让广大农民度过了一个个温暖的科技之冬和科技之春。讲授内容为《干秸秆的微贮技术》、《牛羊病防治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优良品种的合理使用》等若干个专题,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2. 科普大集。为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全县科教兴农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使“牧业强县”向纵深发展,我校挑选种养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多年来,我们采取跟各乡镇大集走的方式,先后在什花道、乌兰花、新兴、新华、向海、兴隆山、四井子、西艾力、边昭、鸿兴、双岗、八面等20多个乡镇开展了农业科技普及工作。通过农民问,专家答的方式,举办种养知识讲座380场;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播放《花生的田间管理》、《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种草养畜技术》、《肉牛高效饲养技术》、《养鹅技术》等科技专题片600余小时;行程1万余公里,无偿向农民赠送实用技术资料60000余册。

3. 上门服务。在做好送科技下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和科普大集工作的同时,职教中心向全县25万农民郑重承诺:农民有求必应。2005年以来,种植、养殖组教师多次应各乡镇政府、行政村、社及农民之邀上门现场为农民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现场讲解,手把手地教,实心实意地服务,让广大农户非常感动。

4. 开通科教兴农热线电话。为方便养殖户,中心将农专部主任室电话作为科教兴农热线服务电话向农民开通,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农民咨询电话1800余个,受到广大农民特别是边远乡镇农民的欢迎。

5. 请进来搞培训。通榆县是一个拥300万亩草原的牧业大县,是中国草原红牛的故乡。但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依然较小,红牛产业没能做强做大。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牧业从业人员从业水平低。为了提高广大牧业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我校充分利用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主动争取与县委、县政府和畜牧局联系,将广大牧业从业人员请到学校来向他们传授牧业科技知识。自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全县繁殖改良技术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肉牛育肥技术培训班”、“肉羊育肥技术培训班”等实用技术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1600余人。

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我们是本着“服务农民,促进增收”的原则出发的。我们不向农民收培训费和宿费,只收微乎其微的伙食费。因为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想实实在在为农民做点事。

六、劳务输出挑大梁

2004年,县委、县政府将劳务输出工作列为中心工作,同时将我校确定为全县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几年来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3000余人;春风工程学员2000余人;温暖工程学员400人;残疾人480人;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250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者和特种作业从业人员3986人;培训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2600人,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中心已成为通榆县新型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的基地、通榆县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基地、通榆县中、高等学历教育培训基地、通榆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通榆县春风工程培训基地、通榆县温暖工程培训基地、通榆县残疾人培训基地、通榆县安全生产培训中心、通榆县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几年来,学校先后被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评为“阳光工程工作优秀培训基地”;被白城市政府督导室评为白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级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吉林省劳动与就业保障厅确立为“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定点单位”;被省扶贫办认定为“吉林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上一篇:路长制会议讲话稿下一篇:登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