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思想(精选11篇)
职教思想 篇1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目前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职业教育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办学模式。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周恩来的职教思想, 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 探析了周恩来职教思想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周恩来,职教思想,现代价值
周恩来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十分重视发展我国职教事业, 大力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职教改革, 制定了许多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 并对职业教育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论述, 形成了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 为中国职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今天职教事业的深化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周恩来职教思想解析
周恩来总理在《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中指出:“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技术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 培养工业、农业、卫生、畜牧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人才服务。”他要求加强改革和发展职业学校, 以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他还指出:“只有中小学教育而没有职业教育是不行的, 要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周恩来同志这些关于“职教思想”的论述,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是以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依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 国家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重点。这些正是落实周恩来职教思想的重要体现。
目前, 中国正处在经济迅速增长期, 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科技迅猛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不断增强, 为中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点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创新性人才, 迫切需要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技术人才来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中国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镇化建设的进行, 对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物业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客观上也为职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二周恩来职教思想的实践价值
职业教育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素质培养,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才能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1.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周恩来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 高瞻远瞩, 高度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他坚持用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 他指出:“我们的教育是大众的, 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是我们教育的方向。”教育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为社会建设服务。他多次强调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他在《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中指出:“技术学校在给学生专门技术训练外, 必须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防止因学习技术而忽视政治学习的偏向。”“要特别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 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合格人才。”我们重温周总理关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 对于深化职教改革,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职教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人格完善, 使学生更能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
周恩来一生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挫折, 但他都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努力去战胜困难, 他说过“畏难苟安, 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炼, 形成了周恩来稳定和乐观的性格品质, 工作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稳定的情绪, 刚柔并济, 灵活多变, 能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周恩来对人民事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种艰苦斗争中和面对复杂问题时表现出的过硬的心理素质也令世人敬仰, 是塑造青年学生人格、加强心理教育的好教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校要坚持不懈, 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逐步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增强人际交往, 锻炼意志提供更多的机会;要加强硬件投入, 建设心理咨询功能室, 使心理工作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各项工作流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员业务研讨与培训;指导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有关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等。大学生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新形势下要以周恩来的完美人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激励青年学生,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体魄, 让学生能适应艰苦的工作需求
周恩来早就敏锐地感觉到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指出:“教育必须关注和重视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他认为:“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 才能均衡地发展……要把体育运动和国家前途联系起来。”“身体是学习的基础……身体不好就不能担负繁重的任务。一定要锻炼身体, 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为了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增进学生体质的改革办法。他说:“最重要的是锻炼”, 他提倡青少年学生要“艰苦地生活和工作, 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体质……人的体质是越锻炼越好。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 对脑力劳动也是一种调剂”, 要求青少年学生“要有朝气, 旺盛的斗志, 顽强的精神、刻苦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样就可以把身体锻炼得更健康”。周恩来在《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 先做到不使健康状况继续下降, 然后再逐渐改善, 目的是为了保障学习。”他建议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身体。他要求政务院发通知, 提倡早操和工间操, 以保证学生有锻炼身体的时间。
周恩来不但说明了体育锻炼的意义, 还提出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 对于今天学校安排学生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社团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
4.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
周恩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只有跟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他说:“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概括, 又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不能把理论当作教条, 要根据实际情况, 同时实际工作要有理论的指导, 才不会盲目”, 因此“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周恩来同时指出:“忽视实践, 或者把实践与理论对立, 都是不对的”。他说:“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来指导我国的革命实践, 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胜利”。周恩来强调正确的理论要用它来指导实践, 如何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学生到实践中去, 到社会中去“向群众学习”“要在生产实践中学习, 在科学实验中学习, 从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从周恩来的论述及他本人的实践, 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首先要理论联系实际, 不能学脱离实际的理论。其次是要勇于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学,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掌握理论。“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改革正在许多院校中蓬勃开展。最后要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三贯彻周恩来职教思想的措施
1.增强校企合作, 切合岗位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许多职业院校纷纷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 就是以就业为导向, 谋求合作办学, 解决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不适应的矛盾。周恩来关于职业教育办学方式方面提倡“发挥企业优势, 将职业教育办好,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与学校共同办好职业教育, 共同将人才培养好”。
2.办学形式、招生种类、层次要多样化
周恩来主张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招生种类、生源层次要多样化, 以适应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 他说:“除正规的技术学校外, 还要举办技术培训班……”, 他指出:“职业学校要发动厂矿企业单位和大农场、林场办, 国家也要办。”对于招生工作, 周恩来指出要采取多元化招生, 不同种类的技术学校, 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 拓宽招生渠道, 招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 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面对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职业院校应理解周恩来职教思想精神内涵, 多层次、多种类地办学, 多渠道、多类型地招生。
3.重视继续教育, 将职业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周恩来指出:“技术学校要适应成年人的学习要求, 给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他要求将成人的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同等看待, 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通过成人继续教育, 以适应成年人的学习要求, 适应不断向前发展的科技水平的工作需要。现在很多学校很重视成人的继续教育工作, 积极与大学联合办学, 提高成人的学历层次,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位培训、素质拓展等, 要尽量拓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和空间。继续教育的发展, 有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周恩来的职教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的基本观点极富理论性和实践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启发或借鉴意义。为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 中国正在对职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新问题、新情况的层出不穷, 就更需要中国的职教工作者认真学习、借鉴周恩来的职教思想, 去指导我们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赵玉涛.周恩来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3]杨立.周恩来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现实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 (6)
[4]刘良业.周恩来教育改革思想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11)
职教思想 篇2
浅析加强教师素质定位在职教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前身是大庆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改制后的油田技术培训中心,面对的都是队伍专业化程度较强,提高都是整体素质,加强职业指导师就业定位为重要,油田面大,片广,原油稳产四千万吨,任务繁重,为前线输送合格、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本中心的职责,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技术培训,就需要有过硬的职业指导师,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指导师的`就业定位,以及对职业指导师的素质现状进行了简述,为有志从事职业指导者提供参考,也为大型企业技术培训部门提供了参考意见.
作 者:季兴山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食堂管理科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 关键词:油田技术中心 职业指导师 就业定位 素质 现状分析凯兴斯泰纳:思想先驱 职教巨匠 篇3
倡导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1870年以后,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急需一大批具有专门生产技能的新型劳动者,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时德国教育的主旨并没有以技术需求为主,仍侧重于传统理论学科,根本不能满足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凯兴斯泰纳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出发,提出“劳作学校”思想,主张发展“劳作学校”,培养新时期国家需要的忠诚、有用的公民,为德国统治阶级服务。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对“二战”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也符合当时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人的需要,并迅速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对欧美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在《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念》《劳作学校的概念》等著作中,他对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公民教育是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支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把公民教育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陶冶人民性格、控制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公民教育的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性格训练,培养学生“绝对服从”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支配学生的思想和头脑,以抵消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
劳作学校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凯兴斯泰纳在《劳作学校的概念》一书中,强调了劳作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主要任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职业陶冶的伦理化和团体的伦理化。职业陶冶的预备就是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培养学生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所任的职务看作郑重的公事,而不只是专为个人去做。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学生在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凯兴斯泰纳认为,人的品格不是通过读书或倾听说教形成的,而是在连续不断和扎实的实际工作中形成的。职业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劳作学校则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
1887年,凯兴斯泰纳在慕尼黑建立了以“普通补习学校”为基础的第一所职业学校。从那以后,职业学校在德国各地迅速推广。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劳作学校”。在《学校组织的根本问题》《劳作学校要义》《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性格与性格教育》等著作中,他对劳作学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人为本 推广劳作学校
1905年,凯兴斯泰纳在汉堡的一次演讲中正式提出了“劳作学校”的概念。他认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出学校的任务,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准则(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依照这些准则规定学校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就是劳作学校。他提倡以实用主义态度看待学校教育,主张将文科学习与手工劳动结合起来,注重手工劳作,发展公民教育
从1895年到1919年,凯兴斯泰纳先后任慕尼黑市督学长、教育局长和政府高级顾问等职务。在此期间,他主持制定了慕尼黑市职业教育制度,将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还为广大在职青年举办“继续学校”(或“补习学校”),开展技术培训。
凯兴斯泰纳强调,劳作学校承担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劳作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手工劳动。他把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的具体措施,就是在每所国民学校增设实习工场、缝纫室、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设施,系统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他对传统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大量减少读、写、算等死记硬背的课程,尽量多地安排手工劳作和实践课程。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总是先于精神发育,身体的活动是精神活动的基础。手工劳作课程主要包括缝纫、园艺、纺布、编织、剪纸等。
凯兴斯泰纳认为,手工劳作是劳作学校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发展内在价值的手段。随着儿童的成长进步,学校的课程安排也相应变化,劳作课的复杂性不断增强。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我们也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好劳作课程,凯兴斯泰纳对劳作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劳作学校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两种“工艺”,教师按学生将来职业的种类进行分组教学。其次是完善学校教学的各种专业设施。为系统落实劳作教学课程,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主要建立如实习工场、缝纫室、烹调室和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设施。再次是加强劳作学校教师的培养。他主张聘请受过技术训练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他强调,劳作学校真正的技术教师必须要通过相当的师范教育培养,既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培养,又要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泽被后世 职教集大成者
20世纪初,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德国教育思想的主流。1919年,德国新颁布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教育和劳动教育为初等学校的必修科目。1920年,德国教育大会进一步就劳动教育的实施形成决议。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有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同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也符合当时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并迅速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对欧美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凯兴斯泰纳退休以后,仍然在慕尼黑大学主讲教育原理和学校组织等课程,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都曾聘请他去讲学。
可以说,是凯兴斯泰纳把职业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把职业教育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时至今日,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德国职业领域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凯兴斯泰纳批判了当时德国传统的国民学校脱离生产劳动实践和实际生活的教育模式,主张建立劳作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并能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进行大胆改革。在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是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职业教育是“公民训练的一种极好方式”。
职教思想 篇4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有影响力、最具创造精神的教育家和实践家。 他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实践, 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指出: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生利的人。 他说过:“ 盖己立而后能立人, 己达而后能达人, 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 ”但是如何培养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呢? 这一难题至今都未有完全正确的答案。
“ 职业教师既以生利经验为根本之资格, 则养成职业师资自当取材于职业界之杰出者。 彼自职业中来, 既富有经验, 又安于其事, 再加以学术教法, 当可蔚为良材。 概之收录普通学子, 为事当较易, 收效亦当较良且速也。 ”陶行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职业学校的老师要来自行业中的杰出人才。 这样的人才有丰富的经验, 又安心于本职业。 额外需要补充的是学术教法, 就是优秀的教育人才了。笔者认为这是职业教师的最理想来源。
职业学校老师的现状就像一个正在计提折旧的讲课机器。 每天负责讲课, 应付各类会议, 参加各类培训和技能大赛。 教师参加的培训大多数是浪费资金和教师精力, 谈不上“ 经验”和“ 学术”, 最多在“ 教法”类培训中有所获益。
让职教老师为难的问题是, 老师往往仅仅依靠职前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无法胜任不断进化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 老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实践, 并提高实践能力。 这一要求将贯穿于整个职业教学生涯。
但是种种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 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国家已意识到职教师资培训的瓶颈,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 》 中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 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但是相应问题接踵而至。 企业以追逐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参加到企业锻炼的青年教师缺乏职场经验和生产一线的经验, 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多数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只有形式而无效果。 有些企业虽然愿意接受少数教师去学习和锻炼, 但大都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上, 关键技术和关键岗位也避嫌和保密, 不接受教师的学习。 教师视野和能力都无法拓宽, 更无法创新。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中, 有资格参加国际交流和国培的老师数量占少数, 带着任务到企业锻炼的老师的比例也不多, 但是可喜的是, 教育部门正在改善外部环境, 朝着希望的方向努力。
陶行知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指出:“ 大概养成职业师资之法有三: ( 一) 收录普通学子, 教以经验学术与教法; ( 二) 收录职业界之杰出人物, 教以学术与教法; ( 三) 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之有经验者同室试教, 使其互相砥砺补益, 蔚为职业教师。 ”陶行知指出培养职业教师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是从校门到校门的老师, 他们已有理论基础, 需要教给他们经验、学术和教学。 第二种就是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 这样的人具备经验, 缺乏学术理论和教学方法。第三种就是让做学问的人和职业的杰出者来一起教学生, 使大家优势互补, 互相帮助, 共同成为优秀的职业教学的老师。
实际情况是目前职业院校的大部分老师是陶行知说的第一种来源, 直接从学子转变而来。 所面临和产生的种种问题如上文所述。 第二种, 发达地区有一部分职业院校正在实施, 面向社会招聘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但是, 教师行业自古就是清贫的行业, 守得住清贫的高技能人才才愿意来学校任教。 老师的收入和企业的收入差距太大, 大多数高技能人才愿意在企业工作。 第三种在有的专业和课程也有实施。 在笔者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有两门课程:钢筋技术和砌筑技术。 这两门课学校配备了本校老师, 同时聘请了校外建筑工人 ( 具备高技能) 作为师傅, 老师和师傅同时出现在砌筑和绑扎钢筋的实训室, 共同实施课程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 把陶行知职业师资培训的做法用在当今, 需随着社会大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加以改善。 第一种职业师资来源需要国家制定完善的职业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使职业教师资格证书体现专业性, 体现多样性。 职业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师资格证书的多样性。 职业教师资格证上要注明所任教的专业, 避免现学现卖。 开展切实可行的技能培训, 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市级, 甚至是校级。 让每个培训的老师都学有所获, 提高技能。 第二种职业师资来源呼吁国家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更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 国家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教师技能评定标准和配套的经济待遇, 这样也有利于职业学校教师提高自我要求。
此外, 笔者建议国家需在《 职业教育法》 中增加条款,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 国有、集体企业及事业单位等必须接受职业院校教师的专门实践。 对企业来说, 可以和企业资质证书挂钩。 政府财政设专项经费支持双师培训, 对经过一定年限以上实践锻炼的新教师评定相应的职称。 在企业人员评定职称方面, 对有职业教育从业经历者给予优先。 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来职业学校任教。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建议在百年后的当今社会, 仍然具备深远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暴侠, 索磊.论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8) .
[2]唐高华.陶行知“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的当代诠释[J].职教通讯, 2007 (8) :31-33.
西平职教中心实施职教攻坚情况 篇5
自2013年以来,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职教攻坚工程工作的要求,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布置和安排,经过认真调研,制定出了学校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现将我校开展职教攻坚工作以来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但与目标要求仍有差距。在校生规模有了较大提高,由2013年的5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1700多人,但与发展规划要求还距离,还不能满足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多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多人次。
2013年以来,我校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累计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近350人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45%。近五年以来,毕业生近3000人,取得双证书率达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专业建设得到优化,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和市场需求,我校停办了幼教、医护、建筑等专业,新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激光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应用等新专业。我校于2015年被审批为河南省品牌示范和特色院校,专业优化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学校将在今后2--3年内重点发展3--5拳头和品牌专业。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以来,我校与百得利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校内实训基地,与苏州华硕、郑州思念、武汉大华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天坤国际教育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引资、融资、投资等手段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汽 车运用与维修、激光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应用三个专业实训室及相关实训实习基地,使我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了极大突破。
谋划“大职教、大培训”格局,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结合西平县农村产业优势、围绕现代试验示范园区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生态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定位,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具备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继续教育、全民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二、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
为贯彻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豫政〔2013〕59号)精神,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根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基本能力标准(试行)》(教职成[2013]112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44号)文件精神,我校就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教师培训工作方面:从2013年开始,我校每年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骨干教师、班主任、信息化教学、企业实践和“双师型”教师培训,截止到目前,我校共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350人/次。但仍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到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得不到大力推广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到企业实践实训待遇、组织培训教师开讲座、评选优秀培训教师和推广班级等,切实做到有培训、有收获、有落实、有提高。
教学改革方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改、教研力度。2014年9月邀请漯河二中校长张发生到我校开展讲座,2014年10月漯河二中部分优秀教师到我校讲示范课,2014年12月,组织12人到正阳职业中专进行学习,组织56人到漯河二中参观学习新课改,2017年10月26日---27日,组织学校32位骨干教师赴禹州学习智慧教学4.0课堂模式。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教师培训还未能全覆盖,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培训较多,提高很快,但有部分教师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培训,没有得到提升。以后争取达到全员培训,整体提升;课改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正在积极推进,力争2019年前结合外出学习情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教学模式。
三、立德树人,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高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在上级统一布署下,遵循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园生活,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1、“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 评比及优秀班干部工作考核。不定时的对寝室进行安全大排查,每周一下午的安全工作例会,政教处安排学生会组织常规检查评比小组,坚持一日三检查的方法,对班级进行每天的行为分考勤、纪律、卫生、两操、午睡纪律、好人好事、集体活动、学生宣传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日将检查结果公示,一月一汇总。其次,由政教处组织学生会、学校保安,对打架斗殴、翻越墙头、抽烟等违纪学生进行查处和通报,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每月底再由政教处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排名考核,促使各班自觉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有力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2、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培养良好习惯。学校每期印发《中学生文明行为十不准》宣传单,每学期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花草,不在墙壁上留脚印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每周在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周日的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学规范,守规范,争当文明学生,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规范,校园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3、为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要求每周开展一个专题活动:安全教育、不随手乱扔垃圾做文明学生的卫生教育、不在墙壁留脚印的文明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防艾滋病、防传染病等多个教育专题,采用先国旗下讲话,班级召开班会,最后写心得感受的形式,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全体学生争做文明学生,争当品行标兵。
4、加大日常行为监管力度,及时纠正不良现象。为强化学生行为的养成,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加大监管力度,除在学校安装近百个摄像头外,政教处老师每日在校园巡查,学校另配了6名保安人员在校园内巡查,上课期间加大在教学区域的巡查监管,每天中午休息时间,下午放学时间,晚自习放学后时间,校园内比较偏辟的地方进行检查,同时学校每日安排4位学校领导24小时吃住在校,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5、坚持用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这块阵地,学生整装列队,通过出旗、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规范形式教育感染学生。国旗下讲话内容对上周学校的纪律、卫生情况进行通报,对违纪情况通报,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诚信美德教育,远离毒品教育,安全防护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护公物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周一个主题,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效果良好。
6、开学初组织新生进行军事训练及入学教育,让新生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规范,养成好习惯;期中考试结束,学校推选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同时在全校范内广泛开展以“讲文明、守纪律、争先进”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待品行缺陷生,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给学生做认真细仔的思想工作,为了杜绝学生外出及无故旷课、聚众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学校制定了《学生管理条例》、《学生违纪违规处罚决定》、《门卫管理制度》、《学生进出校门管理规定》和《学生证使用细则》等规章制度。做到以制“管”校,以规“治”校,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若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政教处牵头成立事情处理小组,及时处理。通过以上这些教育,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有了行动的镜子,就可以经常检查自已的行为还存在哪些缺陷,自已应该怎样改。每学期学期初,要求班主任摸清学生情况,包括品行缺陷表现,缺陷原因,家庭情况和周边环境影响。平时工作中,努力发掘品行缺陷生的闪光点,肯定优点,鼓励学生转变的信心。经常与缺陷生交心谈心,并发动班干部一起做其思想工作,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暧。对待学生缺点不厌其烦的指导、帮扶,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教育为主。要大力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帮扶缺陷生实施跟踪教育,反复教育。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在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
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由一名专职副校长负责,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这项工作,我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冠名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相关知名企业协商,开展“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订单的要求量身订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学校组建 “思念”班、德瑞“电梯”班、美的“电子班”、仁达“服装”班等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冠名班”。这些班级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共同承担教学及实习实训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共同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进企业就业。
(二)引企入校
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生产、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在“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指导下,开创性地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实习工场搬进学校车间,进行教学实习与教研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我校分别与仁达服饰有限公司(服装专业)、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烹饪专业)、苏州名硕电脑有限公司(计算机专业)、许昌德瑞电梯有限公司(电梯专业)、武汉大华广通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激光专业)、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专业)、北京金华昌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彩虹工程扶贫助学项目]汽车专业与网络营销技术专业)、鼎鑫名车维修服务中心、大众汽车维修中心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办学资金紧张。中职学校实践实训、教育教学管理成本高,配套资金到位难,而需要资金的地方多,造成办学资金捉襟见肘。改进措施: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
2、师资严重不足。近几年来,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师资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改进措施:一方面,学校选拔一批优秀中青教师外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交流,进入生产一线实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我们将继续向县政府申请增加学校专业课教师编制,同时加快部分教师转型,努力改变我校“双师型”教师人数偏少,教师年龄偏大,青年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偏少等现象。
3、生源快速萎缩,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减少、招生大战都给招生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改进措施:努力宣传社会经济对中职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国家资助政策,彰显中职学校的办学成果、骨干专业和就业特色,提高社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
4、实习实训设备缺乏,目前学校的实训设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投入严重不足。
职教思想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炎培;职教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一生信奉人类平等、社会正义的理念;为致力于建设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的新国家四处奔走,呕心沥血。他的爱国爱民的理想信念、敬业乐群的道德情操、“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的奉献精神、“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实践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黄炎培职教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体现的职教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报告用24个字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黄炎培职教思想也在这三个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和相通性,学习和弘扬黄炎培的职教思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上具有契合性。
黄炎培生活的时代是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代,整个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中华民族的悲剧给青年黄炎培以巨大刺激,他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才能赢得民族尊严。于是他毅然放弃科举考试,没有继续沿着“学而优则仕”的路走下去,而是考入南洋公学追求新学,开始探寻强国兴邦之路 。正如他后来回忆所说:“中国到十九世纪末期河山破碎了,人民受尽刀兵饥饿的威胁 。一个受旧文化教育近二十年的青年像我 ,长日忧国忧民而毫无办法。好!跳出圈子。跨上新文化教育舞台,这是我人生第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在恩师蔡元培等人的引导下,黄炎培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并且一生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结缘。黄炎培认为:教育是改革社会习俗,扶助国家富强,鞭策人群进化的大事业。他坚信“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的教育救国之路。
黄炎培是20世纪初最早看到乡村教育重要性的第一人,他敏锐的地观察到当时中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源于农村教育的缺失, 1925年黄炎培试办乡村职业教育, 1929年黄炎培提出“富政教合一主义”,主张发展农村教育和帮助农村致富要同步,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升百姓的劳动致富能力从而创造富裕社会,从而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
黄炎培先生在职业教育中还非常重视民主精神的培养 其探索民主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直到今天仍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他在《民主化的机关管理》一文讲到 :所谓民主即每人要承认自己的地位,成为大众中一分子,在各种组织中,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服从多数人。 所以学校的一切管理,应“以科学化为骨干,民主化为精神。他甚至讲到 “切看群众的倾向怎样,才是民主,这是教育的原则,也就是政治的原则”。 他提出了从六个方面提升每个人的民主素养:“(1)须爱护穷苦无告者;(2)须尊重每个人的人格;(3)须恪遵公认之规律;(4)须虚心听取别人的主张;(5)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张;(6)不得厌恨反抗者。” 黄炎培的民主精神贯穿其倡导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他批判旧教育压制个性,提倡职业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天赋能力。然而在当时的中国,黄炎培从事职业教育的环境非常艰难,在教育实践中黄炎培从“教育救国”的层面逐步认识到“专守教育岗位,不足以救国”, 于是日渐从“职教派”代表人物成长为爱国的社会活动家。出于对当时国民政府独裁统治的不满以及自身民主的追求, 1941年黄炎培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 民盟)并任常委会主席 。1945年12月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 )成立,黄炎培任理事。1945年黄炎培受邀去延安参观,在延安黄炎培请教毛泽东关于中共党人如何跳出历代政权 “人亡政息 ”的周期律问题成为现代史上著名 的“延安对”。延安之行后,黄炎培彻底成为为民主和平团结呼号的民主主义者。
文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黄炎培在20世纪初在其倡导的农村职业教育运动揭开了农村改进序幕。农村改进旨在改进农村落后面貌,包括普及教育、发展经济、移风易俗,是深入到农村生活各个领域的多元化文化改进。黄炎培本着“富政教合一”主义,以农民的生活为重心,建立乡村改进会,增强农民自治意识,改造乡民陈旧的生活礼俗,提倡新习俗,倡导乡村公共卫生建设等。黄炎培认为“不好的习俗不去,固然影响建设;尤其是好的习俗不立,无以扶赞建设的进行。“在他的倡导下,中华职教社在各地提倡移风易俗,包括如男尊女卑、吸毒、赌博等社会陋习的革除,也包括新习俗如婚丧礼俗的文明化等。例如引导农民婚事简办、不要铺张,与有识之士一起发起创建了中华国民拒毒会,引导农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价值目标上具有契合性
黄炎培认为人生而平等,导致当时社会不平等的原因是因为人类有一种向上的心理在作祟,有追求地位的向上,有追求财富的向上也有追求教育机会的向上,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黄炎培称之为“畸形现象”。黄炎培信奉“物我平等,物我一体”,他的这一平等理念在他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随处可见。例如黄炎培针对当时社会上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 “以职业为贱”,“以职业为苦”的思想称之为为“职业教育之礁”,提出“劳工神圣”的主张。认为 “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即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这个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支撑着社会,推动着时代前进。endprint
黄炎培很早就洞悉了中国传统教育对人个性的约束,关于自由,黄炎培更多地是结合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体现出来,表现为不仅把“为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同时黄炎培认为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具有自由精神即具备自动自治的职业能力,他说:“希望青年学成以后,在职业界上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不要像从前加一鞭走一步的神气。那么职业的效能可以大大增加了。况且自动自治的习惯养成以后,人人觉得我的职业里头有很大的世界,可以发挥我的思想,仪用我的才能,那么就有很浓很厚的兴味发生出来了。所以自动自治在职业教育上确有很大的价值。现今吾们的中国在旧式社会里多不欢迎这种富有自动能力的青年。”他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部,实行学生自治,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学校自治部向学生提出的口号是:无论何事皆当做;无论何事皆当自己解决;无论何事何时须能为公众尽力;无论何时须遵守纪律,服从公理。
黄炎培不仅对平等、自由等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同时他也推崇法治精神,他多出谈到,希望未来的中国是法治国家,因为民治的根基,就是法治,想維持整个国家的内部统一,必须厉行法治。任何地位,任何身分的人但凡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
三、黄炎培职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价值目标上具有契合性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核心价值观第三个层面即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这一准则与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的“为群服务”的爱国爱民精神和敬业乐群的道德内涵完全一致。
爱国主义教育是始终贯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一根红线。从黄炎培的个人经历来看,无论是信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和革命救国的理想,归根结底源于爱国。黄炎培认为每个人的学历尽管有深浅,才能有大小,贡献或多或少,但每人总要有一颗赤裸裸的心待对国家,成效不拘多少,每个人必须脚踏实地,把所知所能尽量地贡献于国家。由此他赋予职业教育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他号召学生: “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特别强调“服务勿忘爱国,爱国勿忘服务” ,人人要把“所有的聪明和力量”献给国家。黄炎培的爱国爱民思想不仅仅只是一种职教理念,而是自己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他把自己创建的教育社的社名、校名都冠着“中华”两字。抗战时期他号召青年把“思想、能力、财产、生命统统献给国家民族”。黄炎培把一生的精力都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和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正如他所言“吾思想,吾行为,都归宿于一点,即如何造福于民众是也。”不仅如此,其强烈的爱国情怀使得其将为整个民族利益造就人才作为办校宗旨,在不同时期,尽管他的提法不同,都充满了用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精神。他一再强调要带着满腔热情投身到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洪流中,1918年5月黄炎培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一周年提出了著名的职业教育“三旨”说。“九一八”后他深感有必要修正1918年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目标,对“三旨”之二的“为社会服务之预备”作了重新解释,释为“为民族谋独立与繁荣。对此,他多次强调:“这一群人是有爱国心的,职教社就创立在利用富民的一念上。又说“唯一的信仰,就是爱国报国。”“一切一切靠的是中华,一切一切,为的是中华”。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职业具有事业心,” 即敬重其所习和所事的职业的事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所谓“乐群”就是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协作之精 ”和“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敬业乐群的提出是黄炎培先生针对由于长期受封建科举文化的熏陶,当时的社会舆论和教育观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农工商中下级人才的教育。当时许多青年尽管为了饭碗进了职业学校,但他们并“非真对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而来”。为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或所事的职业地位和职业价值,黄炎培先生在他所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就是以“敬业乐群”四字为校训,并亲书匾额,悬挂于学校礼堂两侧。黄炎培先生还认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其服务社会有其特殊性。黄炎培认为职业学校报效祖国最好的方式即是精通业务,有一技之长。由此,他十分重视学生平时的职业训练。1933年,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15周年纪念会上,他号召学生们:“人人须勉为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公民!人格好!体格好,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黄炎培倡导年轻学生为社会服务、提倡敬业乐群,在当时的中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技之长、有服务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才,直到今天,这一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现实价值。
四、结语。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到今天仍有很大现实意义。他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倡导”的价值目标相契合。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借鉴。
参考书目:
[1]、中华职业教育社 编 《黄炎培教育文选》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8
[2]、霍雄飞、黄英《职业观与职业生涯规划》 [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7
[3]、宋蓓:黄炎培的乡民生活方式改造理论与实践探析 [M] 《新西部》2012.5
[4]、戴建安:试论黄炎培先生关于民主精神与职业教育的思想 [M]《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8
职教思想 篇7
一、演示文稿, 揭示主题
每个老师都知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好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由此, 教师在制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时, 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揭示主题。例如:我们在学习我国实体法律制度的民事主体概念时, 可以通过职教信息平台下载课程资源, 然后放映几组配有声音色彩的视频:第一组视频是国外某幼儿园一小孩玩手枪时将其哥哥射杀死亡;第二组视频是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男生结伴敲诈同班女同学;第三组视频是学院某系大三一学生偷盗同学手提电脑和银行卡。通过观看这几组视频问学生“几组视频中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后,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教师归纳, 自然揭示主题, 得出结论: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活动, 其他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至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注意力集中了, 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二、形象对比, 突出重点
过去学生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般都偏重于机械地死记硬背, 但没有理解的知识要记住也难, 而要真正理解, 有时仅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要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 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教学,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而且还能便于学生理解, 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价值、价格、人生价值原理的教学中, 先通过职教信息平台下载课程资源, 视频展示商场里的鸡蛋5元一斤和雷锋的故事片段, 雷锋在日记上写道:“有些人说是我傻子, 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 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 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然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价值、价格、人生价值的共性和个性, 为什么?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价值的一般本质是在于它实现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得出结论;当代高职大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 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 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 成就人生的辉煌。
三、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收到好的效果, 还应在“情”字上下功夫, 而职教信息平台以快速多样的传输途径, 集声、形于一身, 融感、知、意于一体;使教育内容形象, 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 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达到“以情引趣, 以情促知, 以情效行”之目的。
例如, 在讲授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原理时, 通过职教信息平台下载课程资源, 视频展示配乐格言二组:一组是“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二组是三国时代的刘备, 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再演示几组不文明行为的视频:如央视多次曝光的某某游客随意在旅游景点设施上刻画到此一游, 不但出现在我们的长城城墙上、故宫墙壁上、庐山岩壁上, 还出现在埃及的金字塔上。
由此得出结论: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 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 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忽视, 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其实, 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 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 比如, 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这种情境的设计, 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四、编织网络, 构筑整体
如果在大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理论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的, 学生对这种理论知识必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个依靠机械记忆的知识点, 也不再是一盘散沙, 而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理论知识系统。
下图是通过职教信息平台下载课程资源, 为学生构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课结构网络图。
可见, 这种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储存较长时间不被遗忘;有利于知识被快速的提取和迁移;有利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只触及一点, 就能迅速地反应联想, 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
由此说明, 运用现代职教信息平台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是改进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 改进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传统模式。现代职教信息平台融图像、声音、动感、色彩、故事于一体, 图文并茂, 视听效果显著,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运用音乐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也是和谐教法的一大特色, 运用色彩、插图使学生耳目一新, 能给学生直观感受, 大量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现代职教信息平台运用于教学过程, 创造各种融声、形、景于一体的学习情境, 从根本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 教师讲课、学生睡的局面。
其次, 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间的距离。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运用现代职教信息平台手段, 可以把许多抽象的、深奥的概念和理论, 以绚丽多彩的画面, 情感丰富的音像和富有理性的故事,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逼真的动作形象丰富课堂内容, 缩短了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时间距离, 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次, 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效果。现代职教信息平台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听视等多种感官的功能, 接受知识信息, 促进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变学着乏味为学着有味。从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30%左右, 电子课件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特别是视觉器官, 这样学得快, 记得牢, 理解深。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 通过运用现代职教信息平台构建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为大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氛围, 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以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来,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使课堂富有生机活力, 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启蒙和培养创新素质的场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才能内化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之目的。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抽象, 教学难度大。运用现代职教信息平台技术辅助教学, 在课堂上下载课程资源, 创设情境, 演示文稿, 关联知识, 进行形象对比, 是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教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职教思想 篇8
叶圣陶在新中国成立后, 针对“把学生看成空瓶子”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 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精辟论断。“教是为了不教”体现了他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现实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和实践, 使之获得真知,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 体现在作文教学中, 就是要让学生“自能作文”“自能合度”。 他说:“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他指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非常重要, 就像父母“扶孩子走路, 虽小心扶持, 而时时不忘放手也”。
叶圣陶的教学思想在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 不断地展开、丰富和深化, 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并真正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已经成为共识。然而教师要把这样的理念真正运用到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 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为理论依据, 结合笔者在十几年的职教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探讨职教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二、教学实践
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一群体, 本就让语文教师头疼的作文教学变成了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职业学校作文教学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让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厌恶写作的职校生学会写作, 爱上写作, 如何让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真正在职教作文教学中发挥作用。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有效的做法:
(一) 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说真话的习惯
职校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词语和句子的积累很少, 对生活的观察也不够, 缺乏写作素材。遇到写作训练课, 他们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在写作训练前, 我让学生去收集一些和写作内容相关的素材, 如观察校园四季自然环境的变化, 记录一周内发生的有趣的事, 等等。久而久之, 学生就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 重视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面对写作技巧薄弱的职校生, 我不过分强调技巧, 而是试着让学生在写作时说自己想说的话, 鼓励他们做到“我手写我心”, 在作文中展现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二) 激发学生创造力, 提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重视新颖性
职校学生的作文常常是内容单一、语言平淡的状况。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 每每批到内容结构新颖或语句出彩的作文时, 我都会给予积极的肯定。有一篇习作中出现了这样的语句“你在看雨, 我在雨中看你”。我立刻告诉这位学生, 这是佳句, 他虽然模仿了《断章》中的诗句, 但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之后, 他的作文经常出现妙手偶得的句子, 写作思路也拓宽了。
(三) 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为了达成“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制订了“四步曲”的教学计划:写作指导—写作训练—作文自评—作文修改。为了防止限制学生的思维, 我在写做训练前只做普适性的讲解, 如写作的一般步骤, 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等;学生完成写作后, 告诉学生评判作文的标准, 让学生分组讨论, 自评作文;学生自评结束, 教师适当地点评和总结;最后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 教师再逐一批改。这样的写作训练课能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三、策略探讨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笔者认为, 要有效提高职教语文写作的教学效率, 从事职教写作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最为重要的是, 要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
叶圣陶认为:“教师之为教, 不是在于全盘授予, 而是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教师当然需要教, 然而尤宜在于导。导者, 多方努力,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卒底于不待教师之谓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 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 展卷而自能通解, 执笔而自能合度。”面对职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 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到正确的引导方式, 才能实现职教写作教学的目标——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使他们终生受益。让我们为之不断探索。
摘要:以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为理论依据,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写作教学情况, 探讨在职教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写作意图是总结教学理论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探索职教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写作教学,教学思想,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吴金根.寻找教与不教的理由[J].江苏教育, 2014 (12) :8-10.
[2]朱九思.教是为了不需要教[J].高等教育研究, 1984 (4) :4-7.
根据职教特点搞好职教语文教学 篇9
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职校学生的实际
我们应重视依据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若学习内容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就会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难度,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新教材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就不能较好地突出重点。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为我所用。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空间的灵活性要比普高学生广泛得多,他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职校教学也不同于普高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且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鉴于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略文化课的情况,我们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在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对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在的兴奋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才有探究的欲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教师的问题是为了抛砖引玉,目的是引出学生的疑问。我在讲授《项链》一课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玛蒂尔德为什么会丢失项链?
(3)项链丢失后,她不赔行不行?
(4)对玛蒂尔德的结局,你有什么想法?
应该说,是小说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吸引住了,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积极、踊跃。当讨论到赔不赔项链时,有学生感慨“幸亏她有一个好丈夫”,这样一个新问题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展开讨论,又一次认识了当时社会背景;讨论到玛蒂尔德的结局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说为了一串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作者还要那样打击她,是不是太残忍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十年的辛苦有没有使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小说那样结尾好不好?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对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问题不宜太简单,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在教某些课文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生动性,以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目的,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音乐、美术和表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人体中的每一种感官,促使学生集中思想。让眼、耳、脑等感官时时刻刻地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1 精选声音素材,以求相得益彰。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采用带领学生学唱词的方式来增强对词的记忆。当王菲唱起了“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那空灵、缠绵的声线让学生如痴如醉,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上去了。
4.2 选配美术动画,引起学生共鸣。
许多教师曾感慨于学生联想能力的缺乏,那么,我们何不给学生创造条件呢?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一些画面(美术作品、雕塑、动画镜头等),做到情景交融,就能极大引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图片(荒原中的夕阳、枯藤老树、小桥边的村庄人家、古道上伫立的瘦马),将深沉悲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对课文的理解很快增进了几分。
4.3 辅以经典电影,体会文学魅力。
职教思想 篇10
一、专业职教集团特点及职能
已组建的成都市中职专业职教集团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围绕成都市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组建专业职教集团, 目前已组建的计算机、现代物流、汽车、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机械制造、美容美发、旅游、现代服务业专业职教集团都以汽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二是以骨干学校为龙头、以重点 (特色) 专业为纽带, 实施以1所高职或示范性骨干中职学校加一个公共实训基地, 联合多个办有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和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参加。以成都市中职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为例, 该集团由首批“国家改革创新示范学校”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牵头, 以该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和省级重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支撑, 形成了58家成员单位 (其中中职学校35所, 企事业单位23家) 的专业职教集团。集团成员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有400多人, 其中高级教师60余人。学校成员单位计算机专业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14 000余人。集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成员单位可以互通有无, 在教育、培训、生产等方面共享优质硬件资源,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为成都市计算机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三是成立集团理事会, 制定集团章程。各专业职教集团均制定了集团章程, 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集团成员原有的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经济核算、人事关系在集团成立初期原则不变, 视集团运行情况, 集团成员之间在上述方面可以进行深度战略合作。理事会作为集团最高权力机构, 其职责是制定和修改集团章程, 制定集团年度工作方案, 审议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集团理事会或理事提出的议案。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等。秘书处设在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 负责职教集团的统筹、协调管理等日常工作。
成都市中职专业职教集团具备三项职能:其一,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共享的有效组织职能。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在互惠互利前提下, 在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其二, 专业职教集团具备促进校企合作, 密切和强化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的职能, 专业职教集团不仅集聚了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 还吸引了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参与, 形成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直接接触、交流的平台。其三, 专业职教集团具有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职能, 形成人才培养的集团优势,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与市场的综合效益。
二、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 推动成都市职教发展
“组建职教集团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 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促进校企优势互补, 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是加快成都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成都市专业职教集团建立后, 在坚持“校企携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 积极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 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 专业职教集团通过积极探索, 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模式的开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需要。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联系行业企业、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 也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 更是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 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专业职教集团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优势, 为集团中企业成员和学校成员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
各专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一是, 校企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培养, 同时实施工学结合。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企业成员投入100多万元在铁运校建立现代物流实训基地, 共同培训物流人才;该集团企业成员申通快递将总部作为四川省大中专物流专业产、学、研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 并组织了112名学生赴申通快递成都公司和杭州公司进行工学实习。二是校企联合开设定向班实施订单培养。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成员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与集团企业成员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办定向班, 实施订单培养, 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派出行业专家到班任教, 定向班加强了服务企业的针对性。三是吸引企业参与集团教研、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活动。以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为例, 该集团成立以后, 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和师资培训, 集团企业成员积极参与。成都首诺科技数码有限公司与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就合作开展高端动漫艺术人员培训达成了协议;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与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联合成立了锐捷网络学院成都培训点;集团与Wacom中国公司联系, 组织了集团成员100余人次免费参加了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动画系和Wacom中国公司在新都举办的“西南数字艺术教育论坛”大型研讨会, 就数字与动漫艺术的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学生实训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 使教师们得益非浅。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和成都巅峰软件公司联合对成都市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集团成员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和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对集团教师进行了2次100余人次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免费培训。2010暑假期间, 经过集团联系先后有20多名教师走进3家集团成员企业顶岗工作 (或实践) , 让教师了解企业、了解行业的要求, 找出自身的差距, 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集团企业成员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力图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爱丁数码等企业为四川省、成都市计算机技能比赛总共赞助了价值近30万的设备、耗材等物品, 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免费借用了价值100多万的设备, 为大赛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从上述可见, 各专业职教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层次丰富, 实效好, 为职业院校更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 发挥集团龙头学校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成员学校专业建设, 促进共同发展。《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在城乡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管理、建设标准、教育质量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根据《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实现城乡教育交流共享、互动发展。成都市职业学校分布广, 差异大, 教育质量的“一体化”和“互动发展”十分迫切。各专业职教集团虽然都有相同或相近专业, 但各校相同专业在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因此, 推进专业职教集团学校成员共同发展, 实现集团内教育质量的一体化成为各专业职教集团的重要任务。如成都市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的35个学校成员中一圈层学校有14所, 二圈层学校有13所, 三圈层学校有10所, 民办、私立学校4所, 公办学校31所, 这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硬件配置、专业师资、专业教学、学生质量上参差不齐。
为推进集团学校成员专业的共同发展, 集团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其一, 集团建立了“硬件与网络技术”和“软件与数字娱乐”4个专业方向的工作指导小组, 负责集团专业建设的指导工作。其二, 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 改进并完善了《成都市计算机专业建设指导意见》, 组织集团骨干专业教师到大邑职中、邛崃职中、西河职中、友爱职中、弘博中专、核工业学校、通江职中等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其三, 依托网络, 创建QQ群, 开通了公共邮箱, 为成员间信息交流、相互沟通搭建平台。组织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双流县通江职业中学、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托普职业技术学校等师生1 000余人次在国家级计算机实训基地参观考察和实训。集团组织了2 000余人次的办公软件应用、平面设计师、网络设备调试等考证工作。其四, 制定了《成都市计算机职教集团课程改革项目方案》, 方案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着手研究, 在集团内形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实验实习、师资培训方面的“七统一”, 全面地规范集团人才培养标准。
第三, 专业职教集团提升教改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各专业职教集团集中优势力量通过集团学校专业 (学科) 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和行业技术骨干, 带动和引领集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各专业职教集团制定了教改方案或课改措施, 推动职教教改。如成都市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 集团成员学校骨干教师先后为高教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开发助教助学光盘, 为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计算机专业教材, 集团成员学校为成都市教育局开发了“成都职成在线网站”、“双师型教师申报培训管理系统”、“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系统”。集团承办了教育部职成司和香港华夏基金会组织的华夏计算机项目培训工作, 承接了穗、蓉、港、澳青年技能比赛计算机项目培训工作, 参加四川省残联举办的“四川第三届残疾人动画比赛”的裁判工作。通过一系列服务工作, 提高了集团声誉, 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社会实践和服务能力。
三、专业职教集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职教集团成立后, 在推进成都职业教育发展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 (1) 专业职教集团不是法人单位和行政组织管理机构, 只能对成员单位起到建议、参谋作用, 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影响集团功能发挥。 () 有的成员学校考虑到办学成本问题, 不是十分愿意把师生送到基地开展实训。 (3) 社会各行业的就业处于买方市场, 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职教集团功能发挥, 也不利于成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是如何克服影响专业职教集团职能发挥的环境, 因为, 专业职教集团所发挥作用和取得成效大小与其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密切相关, 而这需要各方面努力。
第一,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 加大对专业职教集团的支持与引导力度, 建立相应的利益驱动分配机制, 规范、引导专业职教集团内学校成员互动, 形成集团内良性循环的学习进程, 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一体化的实现。
第二, 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建立运作机制, 解决企业主动参与、愿意合作和合作后的安全、费用等系列问题, 确保产学研一体, 实现校企双赢。
第三, 各专业职教集团要加强自身建设。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保障集团功能发挥。集团应加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规范建设, 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 相互携手, 形成有共同愿景的团队。 (2) 整合校企硬件资源, 推进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成员单位可以互通有无, 在教育、培训、生产等方面共享优质硬件资源, 力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3) 制定“零适应”的培养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 集团会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共同开展研讨, 进行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群分析, 确定培养目标, 修订课程计划, 引入培训模块, 编写出适应于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项目教材。积极探索并推广项目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 突出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建立专业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4) 以项目为纽带、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推进产学研发展, 各集团要建立名师工作室, 吸收成员学校具有研发能力的计算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参与, 形成一个研发团队, 以共同研发项目为纽带, 利用集团名师工作室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实训基地硬件优势, 通过承接项目、定单加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积极地为社会、为企业服务。
综上所述, 专业职教集团是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促进校企优势互补, 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业职教集团各方都应采取积极措施, 营造充分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的环境, 把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推到更高水平。
摘要:成都市组建的九大职教集团有自己的特点和突出的职能, 各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升教改科研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其职能, 推进了成都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职教集团在机构性质、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相关政策、法律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使其在推进成都市职教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职教思想 篇11
1 主要目标
通过组建重庆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 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全方位合作, 使市内相关专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促进相关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使院校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双赢, 以此提升装备制造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 促进重庆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 主要任务
1) 实现集团成员之间的资源整合, 通过资源共享, 提高装备制造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2) 探索学分互认, 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培训人才的新模式。
3) 沟通人才供求信息和教育改革信息, 开展联合办学, 共同打造高素质装备制造专业人才。
4) 探索工学交替的弹性学习制度与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职工培训积分卡, 为企业职工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对接创造便利条件。
5) 实现地域和空间的优势互补, 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机制, 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本运作新模式。
6) 实现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 集团内部成立教学研究中心组, 组织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人才培训的事项进行研讨和交流, 在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7) 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校报校刊等短缺资源的共享, 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实训及专业课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8)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 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引企入校”等方式, 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用人的双向需求。
9) 开展集团成员内部的交流活动, 积极举办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论坛, 进行集团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趋势和发展走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0) 定期开展与市内外其他兄弟行业职教集团的交流活动。
11) 在遵循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以集团名义, 开展各类国际交流活动, 与国 (境) 外职教机构进行交流合作。
12) 拓展领域, 开展并加快发展和装备制造职业教育相关的其它业务。
3 主要成效
3.1 凸显“四个基地”功能
一是教学模式创新基地。在市教科院职成教所的指导和帮助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 深入开展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为推进重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二是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根据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 制定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 积极开展师资培训, 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 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学历结构合理, 具有较高的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热爱职业教育的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是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积极开展农民工、尤其是三峡农村移民培训转移工作, 为全市扶贫工作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充分利用集团内各学校的国家级、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和开放式实训基地, 以及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站) , 为在校学生、集团内企业和社会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 构建重庆装备制造行业从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发挥“四个中心”作用
一是课程、教材研发中心。通过校企、校所 (会) 、校校合作, 开发和实施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现产业发展水平、符合企业标准和行业主导性产品技术标准、具有行业特色及企业特色的权威性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 创建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和特色实训实习基地, 打造集团特色品牌。
二是教研活动中心。由集团组织, 开展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研究, 探索实践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新路。
三是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中心。依托集团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与信息服务, 加快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步伐, 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
四是就业服务中心。由集团牵头, 组建重庆装备制造类专业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
4 保障条件
4.1 组织保障
成立集团理事会。理事长由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 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由理事大会等额选举产生。理事会下设秘书处, 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3名、执行秘书1名。秘书长、副秘书长由理事长提名、理事大会等额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的职责是:执行集团理事会决议;实施集团年度工作计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向理事会提交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发展议案;审议和接受新的成员单位;决定理事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主要内容。
4.2 制度保障
集团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主要包括集团会议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所有制度的制定,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
4.3 经费保障
重庆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主要从三个渠道进行筹集。一是各理事单位缴纳;二是实行项目运作, 利用相关项目筹集经费;三是寻求社会捐赠与赞助。经费纳入理事长单位统一管理, 单独列账, 接受理事会审计。经费主要用于行业联系、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及秘书处日常工作。
重庆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时间虽然不久, 但运行机制却与众不同。多数活动采取联合企业进行项目运作, 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没有参与市场活动的法人资格的问题, 也解决了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技术与策略问题, 值得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才华.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基本问题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