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学(共12篇)
职教教学 篇1
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虽同属高中体系,但两者之间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而我们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与普通高中采用同一个模式或标准,以普高的教学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职校学生,使许多学生觉得语文教得太深、听不懂,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学有所成,掌握就业所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而成为合格的中职毕业生。
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职校学生的实际
我们应重视依据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若学习内容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就会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难度,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新教材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就不能较好地突出重点。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为我所用。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空间的灵活性要比普高学生广泛得多,他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职校教学也不同于普高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且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鉴于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略文化课的情况,我们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在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对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在的兴奋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才有探究的欲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教师的问题是为了抛砖引玉,目的是引出学生的疑问。我在讲授《项链》一课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玛蒂尔德为什么会丢失项链?
(3)项链丢失后,她不赔行不行?
(4)对玛蒂尔德的结局,你有什么想法?
应该说,是小说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吸引住了,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积极、踊跃。当讨论到赔不赔项链时,有学生感慨“幸亏她有一个好丈夫”,这样一个新问题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展开讨论,又一次认识了当时社会背景;讨论到玛蒂尔德的结局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说为了一串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作者还要那样打击她,是不是太残忍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十年的辛苦有没有使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小说那样结尾好不好?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对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问题不宜太简单,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在教某些课文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生动性,以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目的,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音乐、美术和表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人体中的每一种感官,促使学生集中思想。让眼、耳、脑等感官时时刻刻地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1 精选声音素材,以求相得益彰。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采用带领学生学唱词的方式来增强对词的记忆。当王菲唱起了“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那空灵、缠绵的声线让学生如痴如醉,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上去了。
4.2 选配美术动画,引起学生共鸣。
许多教师曾感慨于学生联想能力的缺乏,那么,我们何不给学生创造条件呢?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一些画面(美术作品、雕塑、动画镜头等),做到情景交融,就能极大引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图片(荒原中的夕阳、枯藤老树、小桥边的村庄人家、古道上伫立的瘦马),将深沉悲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对课文的理解很快增进了几分。
4.3 辅以经典电影,体会文学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打开”课本,活用教材,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净化心灵。在教学课文《茶馆》时,我特地安排学生看了电影版《茶馆》,本来担心学生无法接受早期的电影作品,但意外地发现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教学时把课文中的段落和影片中的镜头作对比,由于有了铺垫,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理解人物的兴衰沉浮,感悟老舍语言的特有魅力。
职教教学 篇2
【关键词】职教教育;文秘专业;策略探讨
一.加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案例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提炼,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进行分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理论性的知识占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教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接受,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比如在秘书实务和公关关系学的讲授中,既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案例,也可充分利用课外收集的新近发生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列举、讲授,让学生进行分析。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强化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实际操作由教师设置的秘书工作场景的教学方法。
职教文秘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可进行模拟性的操演。
如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快速录入等内容,都可以在模拟实训室进行此类秘书实务技能训练。
教师可在实践课程中设置一些秘书工作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现场纠正。
模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较好地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同时,在教师的及时纠错中,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更为深刻。
如在会务管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使学生在演练中轻松掌握技能。
三. 营造良好的学校职业礼仪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职教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礼仪,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社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礼仪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诚实守信的服务意识,要具有礼仪能力,具有综合素养。
在职教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但要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要让学生在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的训练中注重自身文明的言谈举止,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以及班级礼仪教育氛围,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典型案例分析、学生示范、习惯养成等各种活动中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礼仪。
在校园内,教师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礼仪气息的文化校园当中,在校园内学校要设置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教师之内,要布置一些礼仪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礼仪意识。
四. 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文秘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具有一定的现代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教出具有现代专业知识的学生。
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教学设备,操作者或传授者均是人DD教师。
因此一方面应根据专业建设和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措施鼓励他们利用适当的时间进行实际的工作锻炼,或者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可鼓励他们考取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另一方面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兄弟院校等相关单位聘请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做我们的兼职教师,让他们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带动我们相关教师操作技能的提高。
五. 利用校内现有设施,加强校内实训。
文秘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岗位实训,是她们正式参与社会工作的一次真正实习。
此类实习是建立在真正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在此操作阶段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直接转化为实际工作技巧和方法。
(1)利用学校办公室。
学校办公室是学校的中枢部门,是文秘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的较好场所。
专业教师可与办公室协调,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安排学生进行实习。
让学生参与学校会议室的布置、会务接待、礼仪、联系等事项,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及文书起草等。
积极培养学生处理办公室事务、社交、接待、会务等专业技能。
(2)利用学校文印室。
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是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安排学生在学校文印室进行岗位实习约1~2周,学生可基本熟悉文字排版,熟练操作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的技能,较好地培养认真、仔细、耐心的工作作风。
(3)利用学校档案室。
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实习操作演练是较为实效的。
教学中档案的分类、立卷、案卷的排列和编制案卷目录等内容,可带学生参观学校档案室,并安排学生跟随档案管理员对档案进行整理。
学生可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充分认识了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考核方法也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取证考试的同时,运用社会行业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试。
如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评审小组。
文秘教研组、计算机组、英语教研组、语文教研组精心设计了包括秘书日常工作(含礼仪)、公文拟写、计算机汉字录入、办公软件的使用、电子归档、英语听说、即兴演讲等内容的测试题目,并依据职业技能鉴定对各科测试标准进行了细致研究. 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测试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这种测试办法。
突破了传统的以试卷为主的学科考试评价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合文秘专业就业现状,谈谈文秘教学改革【2】
近年来,我国文秘就业市场出现了用人单位找不到好秘书,文秘毕业生找不到好单位的现象。
由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分析文秘专业可以势在必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修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历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善专业师资队伍、注重开展实践教学等。
一、文秘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文秘人才市场上出现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同时并存的奇怪局面。
一方面,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秘书职业呈现出服务领域广、层次多,要求高的特点,人才市场上秘书的需求数量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10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文秘专业人才需求仍然跻身于热门行业。
用人单位在为找不到“拿来就能用”的文秘人才而焦虑,可是却总难招到合适的能胜任的人才,即使是能找到对口的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却也是很失望――毕业生缺乏秘书技能和必备的秘书素养,实践和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等等。
毕业生更不用说不想毕业,害怕毕业。
大部分学生都是去中小型私人企业做文秘,单位不稳定造成工作也不稳定,很多毕业生出现频繁跳槽现象和就业不理想的抱怨。
二、文秘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质量。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以职业教学为着眼点,把文秘专业的教育目标由培养“知识人”转变成“职业人”。
以能力为本位,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学、开发教材、安排实习实训。
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
考虑到文秘专业就业去企业较多,在教学中就主要模仿一些企业文秘、商务文秘的需求进行情景教学。
教学内容体现出秘书的工作实际,培养秘书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技能。
教学计划中有秘书学、现代秘书理论与实务、档案信息管理、秘书英语等专业核心课程外,还要安排一些相关支撑模块,比如会计学、国际贸易等其他课程。
作为文秘,必须是一个专才的同时做一个通才,为了鼓励文秘专业的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学计划中开展校内和系内选修课,必选课,限选课等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与此同时,这也调到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成为文秘专业的“多面手”。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早期文秘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是为国家的政府部门培养的,所以长期以来教材的编写一直是以党政机关文秘工作作为服务对象,迄今出版的多数秘书学书籍中,党政机关文秘工作方面的内容占了主导地位。
而实际中,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中小型企业,因此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照本宣科式教学。
其次,文秘专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社会需求的文秘人员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实践性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取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
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的教学理念。
比如在讲解会务工作中,不妨要求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来模拟组织一次大中型会议,有些负责会议方案、会议议程日程的安排,有些负责会场的布置,有些负责讲话稿、会议资料的准备,有些负责会间服务,有些负责会后资料整理;有些扮演秘书,包括文字秘书、后勤秘书、宣传秘书、外联秘书,有些扮演准秘书,即领导。
最后,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
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心理往往早熟,教师要积极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趋势,注重观察,敏于分析。
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程任务的特点,各种教学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又要有所变更,比如任务驱动法中有使用角色扮演法等。
3.改善师资力量。
目前高校从事文秘方面教学的教师很多都是中文专业出身,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秘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没有这方面的培训和从业经历,缺乏实践工作的经验与技能。
有些学校甚至把文秘专业与中文专业相互混淆,这样培养出来的文秘学生既不是专业意义上秘书,又不同于一般的中文毕业生。
要求教师不仅是接受过全日制的正式的文秘专业教育,有一定的学历,达到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而且最好还要有文秘工作经验。
在教学中也要鼓励教师去定岗锻炼,把实践中的文秘工作经验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再应用于教学。
4.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体验是学生获取信息、自我完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很少,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开拓意识都较差。
而文秘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文秘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如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印室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等现有设备进行操作训练;另外,学校在组织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文艺演出、学生工作大会等大型活动时,安排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接待和会场的布置工作,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
除在学校本区发挥实践功能外,还与本地一些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成立文秘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职教视唱练耳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职教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帮助学生迈进音乐殿堂大门的一种手段。在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职业高中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本人在长期从事职高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的探索中体会到:探索教学的新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强化乐感训练等,是职教视唱练耳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现总结如下,敬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学习,共同提高。
一、刻苦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探索教学新手段。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刻苦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既要有一定的量和度,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消化能力,依据循序渐进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视唱练耳教学应该立足基础听觉训练,许多学生往往在视唱时耳朵、头脑没有积极参与, 不懂得用耳朵来听辩音的高低。所以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单音听起,让学生模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音准是否与琴声一致,让其头脑中形成一种音高概念的意识,使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形成,规范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切实做到四准,即听准、记准、想准、唱准。
在学生基本音高概念树立之后,学习的过程也可逐步增加难度, 比如说,运用分解音程的形式让学生听辩, 要求听出唱名,例如,1-3,3-5,5-7,或者是采用打乱音阶排练的顺序,如1-5,3-7,2-6,4-ī,如果学生能把这些单音听准确,那么就说明其心中已有一定的固定音高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构唱就容易多了。
二、高屋建瓴,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
音乐骨架,即为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旋律的骨干和基础,它是音乐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学生要想把视唱唱准、唱好,能独立视唱简单乐谱,必须要有较强的节奏感。
在具体的节奏训练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可分为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及三连音等分别训练。 训练单纯音符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全音符;训练附点音符的顺序: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训练切分音时我们可以先训练时值较长的(如×××),再训练时值较短的(如×××),训练三连音时,应在练熟3/8拍节奏基础上进行,三个音应均匀出现,不要打成“前十六”或“后十六”。训练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节奏型的联系,如在练“×××”节奏时,可先练 “××××”节奏,再练“××⌒××”节奏,最后再练“×××”节奏。在练习中要时刻以四分音符为基础,让学生养成打拍子(单拍子)视唱的习惯,养成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习惯,做到眼在看、口轻读、手打拍。
三、强化乐感训练,丰富专业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所谓乐感,是指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强化音乐情感,就是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人们普遍认为,大调式具有明亮、强健等特性,小调式具有平静柔和等特性,这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与感受。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要用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动引导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想象力。并且,通过学习和不断积累音乐语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在培养乐感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国内外经典曲目或者当前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比如《化蝶》《彩云追月》《欢乐颂》《费加罗的婚礼》《菊花台》《天路》等等,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这对于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来说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职校的音乐教师,应立足于职校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提高职校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著《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陈玉香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3.赵易山著,《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职教教学 篇4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一) 思想素质
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养成并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明确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就业之后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今后的学生和工作, 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 知识素质
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 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 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 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 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三) 身心素质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 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 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胜任今后日益激烈的工作环境, 在艰苦的工作中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奋力进取, 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四) 能力素质
这是我们评价人才的最终标准。能力素质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 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 劳动素质
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劳动素质较差。要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 了解劳动知识, 掌握劳动本领, 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二、高职语文教育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 重要桥梁
语文教学应当成为学生通向职业之路的一座桥梁。
1) 引导学生养成职业意识。语文教学中应当寓职业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一是结合教材篇目集中开展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二是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生发职业意识教育。三是利用课外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
2) 以人为本,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来开展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利用教材, 加强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成长。巧设疑问, 鼓励学生回答, 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加强大语文教学观念结合专业开展语文实践学习, 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萌发。
3)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作为最易于让人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课程, 必须要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要坚持化枯燥为有趣, 化单纯的理论知识为实际运用知识的传授。
(二) 重要工具
语文课程是开展各门类学科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 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加强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的结合程度。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1) 大胆取舍教材, 改变课程内容设置, 突出职业性、专业性特点来进行教学。结合各专业特点, 合理地调节教材内容, 进行取舍, 突出各专业的特点。2) 实行分层次教学,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同一专业, 学生文化层次也有高低, 要划分知识模块, 划分掌握层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3) 教学中必须树立为就业服务的意识, 要力求创新, 不囿陈见。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改革”、“市场”、“发展”来展开, 只求突破, 不求全面。
(三) 重要元素
语文教学应当成为职业能力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 职业能力应当包括语言运用以及写作能力。职业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 而且还应当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交际礼仪知识等, 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不管从事何种职业, 语言运用乃至书面写作能力不可或缺。
2)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职业特点。职业类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职”字特色, 大胆求新。必须改变教学中存在的以下误区:一是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二是改变“满堂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三是改变脱离实际或专业特点的教学活动。
3) 构建职业教育的大语文教学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们必须构建具有职教特点的大语文观。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 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开展课内课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 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的写作进行指导。密切语文科目与专业科目教学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教学活动, 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 只有全面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全面完成高职语文教育多重教学任务, 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水平,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出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各类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3]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中国铁道出版社.
英语随机化教学职教论文 篇5
一、职教英语随机化教学方式的特点
随意性、目的性、学习性是职教英语随机化教学应当具有的根本特点,我们要充分了解教学的目的性,把握教学的随意性,加强教学的学习性。英语的发展过程远远比不了汉语的发展过程,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同比汉语要少得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对课本内容进行融合、进行比对、进行整理,从而实现随机化教学。随机化体现的是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随意性,要求英语教育工作者打破固化课本的次序,将课本内容完全吃透,然后将这些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同时要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这些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目的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确定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念,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英语在国际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学习性,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教学主线,能够突破课本,突破陈旧的教学方式,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感官,让他们在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持续下去,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掌握英语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二、职教英语随机化教学的应用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英语教学同样如此。随机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是一个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是考验职教英语教育工作者自身工作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将英语知识融入生活,善于将课本内容整体融合,打破课本教学内容的次序,对全部知识点进行细致梳理,选择好每一节课应当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营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氛围。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外国影片内容,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各国著名景点图片,可以选择学生愿意听的英文歌曲,将这些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随机化的特性,利用这些内容,对我们所要教授的英语知识进行完美的融合,促使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三、职教英语随机化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
职教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研究 篇6
一、确立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专业结合
近几年,职校招生的最低门槛已不复存在,学生进校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思想素质更是每况愈下。笔者曾对自己所在学校的2005级建工专业、分析专业共5个班的同学进行过调查,仅有37%的学生喜欢语文课,而45%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78%的学生在语文课上不会主动发言;只有12%的学生选择“喜欢写作”,而5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写作”;有大部分学生阅读言情、武侠、网络文学等课外书,而36%的学生不喜欢看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连续剧等。这使得职教语文教学举步艰难,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学生评价每况愈下。但是,通过调查,笔者也发现,这些学生对专业学习却有兴趣。他们和家长都认为,语文好不好没关系,只要学好专业就能就业。当前,社会现状是技能型人才紧缺,已经在影响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中职学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化理论知识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面对这样的学生现状和需求现状,职校语文教学,就应该把语文课程变成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让语文成为职校学生生存技能的一部分,成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部分。
由于职教的专业繁多,而且呈动态发展趋势,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要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就要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叉:在保证各专业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通用职业能力的前提下,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到不同专业的需求上来,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相沟通、衔接。这样,语文在教学上就着上了色彩鲜明的专业新装,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方向。例如,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读、写、听、说基本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学好阅读写作《建筑承包合同》等与专业有关的内容。
二、利用现有教材,调整好内容,与各专业学习链接
职教语文要与专业结合,就必须改革教材。无可教之材,教学组织就很困难。教育部提倡各类学科教材一纲多本。因此,在新形势下,一些出版社争先恐后地组织编写了适应职业教育的教材,学校也开始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但这些教材在面对专业学生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不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个年级共有四十多个班,二十几个专业,很难为每个专业编一套语文教材。所以,在提倡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学好专业服务的前提下,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专业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教材与专业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找准了教材内容与各专业的沟通对接点,体现了中职语文为学生学好专业服务的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1.一文多教,体现不同专业的特色
在教学《兰亭集序》这篇散文时,笔者就根据各专业的特色进行了一篇文章、多个重点的教学。以两个专业的教学处理为例。在对建筑专业学生教学时,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欣赏建筑方面。粗通文字之后,首先请学生画出兰亭及其周边环境的建筑简图;其次,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兰亭的建筑风格;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提升其建筑美学观点。而在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笔者就把教学重点定在旅游方面。课前预习时,请学生搜集与兰亭、王羲之相关的资料,写出《兰亭》导游词;之后分组模拟导游练习;最后,各组推荐两名学生参加班里的“最佳导游”竞赛。通过有的放矢的教学,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这种语文课兼容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境界,不仅可以彻底瓦解学生“语文课与专业课学习无关、学语文耽误时间”的错误思想,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好语文能助专业学习以一臂之力。同时,他们的专业特长也在语文课上大有用武之地,语文学习的态度因此有了根本性地转变,教学效果自然令人满意。
2.文同教异,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文同教异,就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同的内容,还要针对专业的需要,补充内容。以应用文《合同》的教学为例。有关合同的基本理论知识,各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劳动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也适用于各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一毕业都要面临找工作、租房等问题),但还必须补充各自专业范围内的合同文本,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例如,室内装饰专业要补充《家居装饰装修工程合同》,汽摩专业要补充《汽车摩托车修理合同》,电子商务专业要补充《商品购销合同》。这样,学生进入专业工作岗位后,就能学以致用,提高工作竞争力。
3.各取所需,对症下药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兴趣,使他们各取所需。以语文活动课为例。语文活动课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课,因而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譬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艺术作品,笔者就根据他们的喜好,制定阅读计划,提高它的阅读能力;有些学生喜欢写诗歌散文,笔者就专门制定写作计划,并且和学校的《校园内外》合作,给学生提供发表平台,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有些学生喜欢辩论朗诵、演讲,笔者就组织朗诵比赛,并对每一个人从选材、读音、发声技巧和朗读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多样的语文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可以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的缺陷,有目的地加以锻炼。
三、提倡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情景教学是当前教育界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语文教育与专业结合的一种好方法。在仿真度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舞台,可以为学生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口语交际训练》的施教过程中,笔者一改传统教法,进行仿真强化训练。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在“买卖的咨询和洽谈”的情境下进行训练;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宜在诸如“客户现场洽谈业务”的场景下进行模拟交际训练。通过仿真训练,各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角色,能学习到专业化情境下口语交际的一般技巧与交际礼仪。
浅淡职教语文教学 篇7
在职教语文教学领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 随着中专的教育培养目标锁定在“要培养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上, 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出现了“必须、够用为度”的思想, 还有人主张语文课只讲应用文及说明文就行了, 这种思想一度风行, 流弊不浅。这实际上是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否定, 也是对其工具性的歪曲, 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错位。而农村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则是为了适应越来越火热的对口单招, 大搞“应试教学”, 完全脱离了语文的工具性。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道德修养, 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强调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 关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二是在道德教育方面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不仅重视对他人, 对民族, 对国家的责任感, 也重视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批职业技术人才, 已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这恰是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作为一名职教语文的教学工作者, 我在教学实际中体会到职教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将传统经典与社会现实内容结合起来
目前职校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是传统经典名篇, 而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文章较少。我们并不否认经典范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因受时代的限制, 与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相距甚远, 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使学生学无兴趣, 索然无味, 另一方面提供给学生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等现实生活的信息量太少。因此, 改革教材内容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教材内容在适度保留传统经典范文的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 这样, 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情况, 也有利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提高职校语文教学质量, 其核心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过程, 对学生实施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要使学生养成自学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不断提出质疑和问题, 由教师进行释疑解答, 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 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分阶段有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分阶级有重点地实施强化训练, 要通过多种教学媒体, 充分运用视听图像等现代教学手段,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事先告诉学生, 使教师教有目的, 学生学有目标, 通过角色转换和反复训练, 由师生共同完全教学目标。
四、要进行多形式有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有人说因为有考试, 才有应付考试的“应试教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只是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对学生进行包括考试在内的多种形式评价, 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它可以克服由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手段和由此评价教学质量的弊端, 有助于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的具体操作, 可以按时段进行, 如每周或每月评价、期中、期末评价, 或按教学内宅如篇章、单元评价等, 也可按教学要求评价, 对听说的评价可以是对话、朗诵、演讲、辩论;读写方面可以是新闻采访、社会调查、广告词设计、黑板墙报等。
职教英语教学方法简析 篇8
一、职校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1. 职校生英语基础薄弱, 缺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部分职校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处于班级的中等和中等偏下位置。由于长期、反复地考不好英语, 掌握不了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 导致他们怕学厌学英语, 形成恶性循环。到了职校, 对于英语学习的目标依然不明确, 因此很难转变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英语不受重视。
在职校中, 英语只是作为一门文化课,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将专业课学好就行, 随着年级的增长, 英语的课时数也在不断减少, 更增强了学生认为它可有可无的观念, 学生只把它当做一门附属科目学着玩而已。
3. 职教英语教材多变。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脱节, 学完无多大用武之地。教科书不停地改版, 虽然教科书克服了过去只重语法而忽视听说领先的弊端, 但是知识的呈现层次感不强, 知识点的覆盖面小, 重点句型及常用词的用法再现率低, 达不到反复巩固的效果。同时由于职校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 需求也就不同, 但教材一样, 根本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不实用。
二、职校生英语教学的目标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学习的需要, 一方面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 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使学生提升语言欣赏水平, 扩充文化背景知识, 具有更为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熟悉专业英语词汇, 能充分运用语言工具从事与自身职业相关的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需求,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 具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形成健全的情感和态度, 为就业作必要准备, 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职校英语教学现有的方法
既然国家对职校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那么我们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就要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新授课, 围绕新知识进行巩固活动。
2. 复习课, 对于所学知识的加强练习。
3. 口语课, 通过口语交际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
4. 阅读课, 通过阅读达到对所学文章的理解。
5. 听力课, 通过锻炼提高英语听力。
6. 语法课, 通过对语法知识的学习, 更好地掌握英语技能。
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抓好课堂教学, 利用好课堂这块宝地, 改变学生对于英语的片面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 灌输一些切实可行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将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我们学生现在的状况是不愿意开口多说, 不愿意动脑筋思考, 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地给老师以回应, 课后不愿意多记多背。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一些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当中, 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活动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呈现活动, 呈现新知识的活动。
呈现知识的活动要新颖,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以引起共鸣, 更好地为教师的下一步活动奠定基础。
2. 联系活动, 运用新知识和技能, 进行自由表达的活动。
乘着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新鲜劲, 趁热打铁, 开展巩固训练, 让学生在训练中有成就感, 加强对于性知识的掌握。
3. 理解型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书面和口语文本。
(表层理解, 深层理解, 评价性理解) 这个活动可以结合考试当中的阅读理解部分进行。学生最终都将进行书面考试, 对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恐惧, 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与解题技巧,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然,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训练活动, 非一日之功。
4. 应用型活动, 要求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活动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语言应用能力的机会。职校的学生就是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应用, 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机智应对。
5. 策略型活动, 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我们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不太会学习的, 更不要说有什么好的学习策略,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为将来的持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6. 情感型活动, 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改进课堂气氛的活动。
我们现在的很多教材内容最终都可以在教学中让情感得到升华, 融洽师生关系对于教和学都大有益处。学生一旦喜欢了这个老师, 自然会热爱这门学科, 即使暂时还不能学好这门课, 但是会因为对教师的喜爱而努力学习。亲近的师生关系也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温暖,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目标的实现。
7. 反馈型活动, 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的活动。
反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检测手段, 通过反馈, 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可以让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通过反馈, 双方都能适时做一些调整,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8. 评价型活动, 用于评价活动或课的目标的实现的情况。
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好的评价, 特别是自己的科任教师。评价可以是口头表扬, 也可以鼓动全班学生给予激励, 同时可以特地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嘉奖。对于学生来说, 无论哪种方式的肯定, 都会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些活动可以通过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穿插进行。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活动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 灵活多样, 让活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当然, 仅有这些活动还不够, 对于懒惰的学生, 加强检查督促必不可少, 教师的直接检查和课代表的辅助检查可以同时进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适当给予加餐, 开小灶, 对这部分学生会有更大帮助。在帮助过程中, 你也可以发现他们的薄弱点, 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都希望有成功的体验, 一节课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越多, 那么这节课就越成功, 教师也会在学生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英语用英语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的一句名言: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 使用外语。学习外语像游泳一样, 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沾沾水 (Jesperson 1992) 。他的这句话非常生动地揭示了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和实践性特征。一节课只有45分钟, 可利用的时间是有限的, 光指望课堂远远是不够的, 因此, 要激励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抓紧一切机会多说多练, 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勤加练习, 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将来为自己所用。
社会在发展, 观念在更新, 当我们在进行思想解放的同时, 教师更要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 时时拓展, 尽可能让教学内容更多地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职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能学以致用而感到欣慰, 社会将以新一代茁壮成长而推动社会繁荣稳定而自豪。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 深刻领会“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职教英语教学的发展, 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摘要: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文章分析了职教英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阐述了职教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职教英语,现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马成荣.江苏中职, 高职语文, 数学, 英语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报告.2010.6.
[2]郭宝仙.英语课堂活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5.01.
微探职教英语分层教学 篇9
一、同质分层, 进行分组
以笔者所带的教改实验班为例, 因为他们将来是要参加3+2单招考试, 学生的大体目标相同, 但学习成绩、基础不太一样, 根据这些情况, 我把整个班学生分为三层:A组为基础较差, 能够快速进步型, 该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而言不太好, 基本功不够扎实, 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B组为基础一般, 认真努力型:该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书写认真, 字体端正;C组为基础较好, 积极活跃型, 该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 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活跃, 勤于动脑, 敢于挑战难题, 竞争性较强。
二、教学过程层次化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真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分层制定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 使这些目标落在以上三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他们都能“跳一跳, 摘桃子”。以职教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Walt Disney”为例, 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A组:①学会Reading中的单词, 在磁带和老师的领读后, 读出新词, 读音正确, 理解词义转换;②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课文, 掌握课文中的四会词组, 了解Walt Disney的生平简介;③能够根据课文内容, 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 完成课文后的练习。B组:①学会Reading中的新词, 能够根据音标, 读出新单词且读音正确, 自己会进行部分单词之间的转换;②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课文, 掌握课文中的四会词组, 了解Walt Disney的一生;③能够根据课文内容, 回答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如Which works did Walt Disney have?等等。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组, 如grow up、give up等来造句, 并能解释这部分词组。C组:①学会Reading中的新词, 根据音标读出新单词, 读音正确, 自己能够对单词进行转换;②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课文, 并且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组, 了解Walt Disney的一生;③能够根据课文内容, 两人一组提出关于Disney的问题, 相互提问, 相互回答;④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来介绍Walt Disney。
2.分层进行课堂训练
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教师要根据以上所分的三层来定教法。A组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技能。B组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勤于思考, 敢于向困难挑战。C组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求同求异能力等。我们仍以Walt Disney为例, 我根据三组不同的特点, 设计以下教学过程。A组:让学生认真读课文, 来回答隐藏在课文中的问题。如When was Disney born?What did Walt Disney open in Florida?等。B组:在读完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 联系实际向这组同学提一些提高性的问题。如:Which works did Walt Disney have?What else did you know?C组:在理解课文、完成练习的基础上, 让这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信息来介绍Walt Disney, 并用这种叙述方法以及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叙述其他名人。
3.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巩固性练习, 练习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A组完成基础题, B组完成提高题, C组完成拓展题。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注意点
(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 教学目标、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个性, 要有层次。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是相同的, 即让学生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获得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利用学生“追求卓越”的个性特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竞争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开展听写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 以增强小组之间的凝聚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 分层教学要特别注意A组学生的发展, 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当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可以听听他们的讨论, 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在进行竞赛时, 教师可以参加到他们中去, 解答他们的疑问……最终让A组学生真的能够进步, 有一份自信。
(4) 在分层教学的同时, 我们要注重对他们的评价。各层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时, 我们要给予鼓励, 评价方式要灵活, 可以为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测试评价等。
小议职教计算机教学 篇10
一、中职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已经在事实上促进教育的巨大发展。而从教学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带来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那么不妨说,只要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这把利器,教育教学的改革必将渐入佳境。可让职教的学生分组研讨一下,身边的哪些地方已经从传统的运作模式变成了由计算机联网处理的模式。比如很多餐厅现在点餐都是使用专门的操作系统下单,这些举措让学生大开眼界,了解身边的时代变迁,从而对计算机学习充满了期待。
由于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妨组织学生看一些就业找工作的视频,或者展示招工者的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现实的情况,从就业的终端效应来刺激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学科的应用性,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保障操作时间,联系实际生活
1.确保上机时间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基本都是教师教理论,之后才让学生进行少量的练习,有时会导致理论脱离实践,学生虽然记得满满当当,但是无从练习。因此,在授课的 时候,教师要重视实践与理论授课的时间分配问题,要保证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
对于长期身处学校的职校生来说,他们的计算机专业视野比较狭窄,对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让学生在尽可能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计算机对现今社会的重要性。如 讲授域名 和IP地址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人名与身份证号来讲。计算机为了区分彼此,它们也有名字,计算机专业上称之为域名,同样它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如此讲授,学生便可以很方便地理解了。
(二)寓教于乐,让训练成为快乐竞争
单纯大量的汉字输入训练单调而乏味,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如指法训练时,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清键位及指法 要求,接下来每 人都安装 打字游戏 软件,丰富多彩的打 字游戏立 马调动起 学生打字 的积极性。通过几次 游戏比赛,学生很快 就能记住 指法与键位,而且这种训练不着痕迹,学生乐于接受,好比网络游戏一样。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
再如,在教学“微信营销”时,由于微信是当 前最为火热的自我展现与人际交往的平台,一些学生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微信,所以,在讲述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创建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某种营销的任务,并对自己的公众号进行装饰,创设有自己个性的服务内容。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三)改革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目前计算机考核评价主要是笔试和上机测试两 种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诱导学生的应试主义倾向,基本上学生就是为了考试而学,特别是考后基本就遗忘了,没有真正形成技能。 在进行考 核评价时,要采取多 种方法,每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及时测评,多组织技能比赛、实践操作展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成绩汇报活动,这些活动也可以算成是过程性评分。这些活动除了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之外,还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总之,职教的计算机教学,在充分调 动学生认 识本专业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保障操作时间,联系实际生活,寓教于乐让训练成为快乐竞争,改革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等措施,本专业教学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对计算机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可以从保障操作时间,联系实际生活,寓教于乐,改革评价体系方面入手,找出路径,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
职教工程材料试验教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程材料试验;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24-02
工程材料试验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建筑类学生就业后的岗位无论是在管理、监理、施工或是职能部门都要涉及对材料的检验、检测、验收等工作,因此,提高工程材料试验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与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工程材料试验教学现状
1.对试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们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试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安排中一直不受重视,教学内容以常规性、验证性试验为主,流于形式。这不仅不符合国家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有悖于实践检验真理的唯物主义论。
2.试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整体性及生产实践意识,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试验步骤按部就班,内容和结果是既定的,没有达到试验的真正目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限制了学生试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3.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试验项目相对独立,互不关联,系统性不强。例如,在工程实践中,土工试验一次所取土样(从同一地点及深度)送至土工室后,基本上同时展开各土力学指标的测定,以确保测定成果的正确性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而我们的教学却只是强调教会学生每个指标的测定方法,割裂了各个试验间的关系,使学生不能从所测各指标统一于同一土样这一角度来统筹试验,又没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基本上成了验证性实验,致使学生毕业后从事试验工作时上手较慢。另一方面:试验设备陈旧,致使教学落后于生产实践。
4.试验教学资源不足
(1)硬件资源不足
试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试验用房少,试验教学仪器设备数量少、陈旧、不配套,试验人数集中,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试验中。另外,有些试验项目成本过高(包括仪器设备价格),无法开展,使提高试验教学质量成为空谈。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试验教学,迫在眉睫。
(2)软件资源不足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试验教学人员数量缺乏,培训提高少;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虽然具有较高理论知识,但实践动手能力非常弱。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教师工资低,无法吸引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工程试验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因此,必须优化试验教学师资队伍,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请进来送出去,专兼结合,确保试验教学师资队伍人员质量的提高和稳定。
二、改进工程材料试验教学的思考
1.建立理论教学和试验教学正确关系的思想意识
首先在思想上应当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广大教师要通过试验牢固确立试验先于理论,理论源于试验的观念。理论课和试验课都是教学体系里两个互相有联系的独立环节。试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学生不能光接受理论课,更要从试验课里去学知识。掌握知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设置合理的试验课程体系
(1)试验教学体制改革
我们没有把建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分开,而是把它们合(混)在一起,为工程材料试验课程体系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为综合性试验的开设铺平了道路。
(2)试验教学形式改革
首先,将试验教学从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置工程材料试验周。为保证教学计划和试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统一,我们实施理论教师与试验教师合二为一。即,同一位老师既上理论课,又上试验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又为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我们多年的积累,制作、购买大量工程现场影像、照片等资料,这些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既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开阔了眼界,又为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3)试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试验教学内容,我们可采用阶梯式的分级教学模式。
第一级: 我们对学生开设一些简单的单项初步试验,例如:土、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试验,以及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弹性模量、含水量试验等。让学生在这些基础试验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技能。
第二级: 我们对学生开设一些复杂的综合性试验,例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等。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为例: 我们老师仅仅提供原材料以及配合比的设计要求,如强度等级、坍落度、所使用的工程部位等,完全模拟施工单位对试验室进行的委托检验。这样学生要想完成该项试验,就必须要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因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需要对原材料的分析数据,如砂子的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石子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强度等,这样,仅仅这一个试验题目的准备工作就可以综合了砂子原材料试验,石子原材料试验,水泥原材料试验,另外,试验过程中又可以陆续促使学生完成混凝土搅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还有以后将要进行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等。通过这种综合性试验的锻炼,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为以后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级: 我们结合实际工程对学生开设带有科研性质、难度较高的选作试验。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兴趣比较高的同学开设试验兴趣小组,并结合教师科研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来。
(4)试验教学过程改革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教”,而忽视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会给老师这样的感慨,我们如此卖力,学生却不领情,真是无可奈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做了以下尝试。①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可以使他们在进入实验室前便有了对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步骤的初步理性认识,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完全听从于老师的指挥,依赖于老师。② 变老师教学生做试验为学生自己去做试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老师便鼓励学生大胆的自行开始试验。这样就给了学生一种培养探索精神的环境,使学生学会怎么开展未知领域的试验,而不至于碰到新的课题时手足无措。③ 注意知识的温故知新。因为在整个试验中有好多容易混淆的计算规则,例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是三个试块抗压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评定结果,并且要求三个值中如果最大值或最小值超出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最后结果。而砂浆抗压强度值是取六个试块抗压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评定结果,并且如果六个值中有超出平均值20% 的,则取中间四个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这些是学生经常混淆的地方,如果在讲到其中一个问题时,我们把相似的问题全部拿过来,进行及时总结,这样记忆力就会得到大大加强。
(5)试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试验教学中由于分组多,每组人数多,试验都是验证性性质,试验报告也就大同小异,抄袭现象严重。而试验综合成绩一般也是由试验报告、操作表现、出勤情况组成,因此,以往的试验成绩不能真实地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对试验掌握的情况。我们采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且加强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测试。
3.注重对最新标准的宣贯
工程材料试验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新较快,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 TO 以后,标准更是日新月异,而教材的更新却往往滞后于标准的更新。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的与市场需求接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更高,动手能力更强,我们在试验课程内容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贯,这样就可以弥补教材滞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为了试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应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冲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和内容的束缚,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它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我们的试验教学真正达到了学习和劳作“双交叉”、 学校和企业“零距离”的工学结合的效果,很大程度的强化了学生的试验能力。
5.进一步改善试验教学条件
(1)硬件方面
我们根据企业对工程材料试验人才的要求建立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将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进行整合,扩充试验仪器设备,购买试验教学资料、教学用具,改善试验教学环境,以开展综合性试验、多媒体教学、一体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软件方面
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聘请工程材料试验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授课或担任试验实习教师。另一方面, 过安排教师高校进修、企业锻炼、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开发等方式培养和造就“双师”型教师。
6.评价机制改革
建立学生评价老师的机制,过去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往往只是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忽视对老师管理。现在通过学生评价机制,可以督促老师们更加努力,主动改进自己的工作,另外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态,使老师们可以因材施教,再就是可以使我们的管理者更清楚地了解目前试验教学所处于实际状态。
参考文献
[1] 相军.传统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2, (04).
[2] 李秉章,等.在结构工程专业中建设建筑材料实验室探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6,(03).
[3] 张淑琴.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实践[J ].交通高教研究, 2001, (02 ).
职教中心计算机教学探析 篇12
一、当前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 在教学中往往我们只注重了“外塑”, 忽略了“引发”;注重了“圈养”, 忽略了“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 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 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 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 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是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笔者担任计算机教学多年, 曾经有学生提到:“老师,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为什么总是那么枯燥, 难道不能生动点, 不能多谢生活中的实例?”这让我们想起了多年来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固化”模式:教师课堂讲理论, 学生机房练操作;想起了为什么总是有学生要在计算机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或在机房中上网聊天和玩小游戏;想起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是那么枯燥, 为什么游戏软件又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想起了很多人通过玩大型游戏而成为电脑软件专家。
因此, 我常常设想倘若我们能把学习变成游戏, 听课如似听故事, 学习软件如同学习电脑游戏的各项设置和修改方式, 那么学生岂不像像爱听故事一样爱听课, 热爱游戏一样热爱学习, 学习也就像游戏、像故事一样充满魅力。这样老师教学事半功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笔者通过总结多年从事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实践经验, 试着探究一下几种方法:
1.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计算机科学, 培养计算机素质, 打好计算机理论基础, 达到能数量运用计算机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计算机专家的目的。中职生由于其年纪特点,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 我们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计算机能力, 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既要有认知目标, 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如在进行word应用课程时, 可以先演示通过word编辑制作的各种美观、精致、有趣的报刊、图像等, 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己制作类似的作品,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制作的过程中, 概括讲解word的各种强大功能, 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游戏模式教育法。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程序, 从77年后, 计算机语言无外乎有ALGOL60、BASIC、FORTRAN、COBOL、PASCAL、C, C++, 名称虽不同, 适用的对象有所差异, 但语言核心体未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在于, 语句的功能易理解, 语句的灵活运用犹如“大难临头”, 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现实生活中的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其内容和效果外, 还有一种精神, 游戏不是表演, 游戏是自己。玩游戏虽然累, 但代入感很强, 玩者能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生活, 其乐融融。倘若将游戏设计法引入教学中, 也会让我们的语言课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 从解剖简单游戏入手, 讲解语句在游戏中的功能和作用, 小命令在游戏中的便利等等。学生入门后, 其“修行”转入学生个人, 教师加强引导, 留下思考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 拉开了学生间的距离, 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因势利导, 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 相互间有了比学赶帮, 这样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教育中, 可以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 主动去发现、去学习, 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课堂中,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 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选择的内容是自由的, 选择的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项交流环境, 学生可以问老师, 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助手和疑问解答师, 能学到多少知识, 全靠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感受到“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含义;二是学生讲、教师听, 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调整修订;三是学生在承担“压力”的同时, 更加激发学习的动力, 为自己所“教”的部分博览群书, 学懂弄通;四是通过“合作”教学, 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教师也将从单一的教转变为多元化角色: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工程师。这样, 每堂课下来, 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 根基自己的选择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