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育教学

2024-08-19

职教教育教学(精选12篇)

职教教育教学 篇1

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虽同属高中体系,但两者之间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而我们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与普通高中采用同一个模式或标准,以普高的教学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职校学生,使许多学生觉得语文教得太深、听不懂,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学有所成,掌握就业所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而成为合格的中职毕业生。

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职校学生的实际

我们应重视依据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若学习内容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就会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难度,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新教材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就不能较好地突出重点。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为我所用。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空间的灵活性要比普高学生广泛得多,他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职校教学也不同于普高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且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鉴于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略文化课的情况,我们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在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对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在的兴奋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才有探究的欲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教师的问题是为了抛砖引玉,目的是引出学生的疑问。我在讲授《项链》一课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玛蒂尔德为什么会丢失项链?

(3)项链丢失后,她不赔行不行?

(4)对玛蒂尔德的结局,你有什么想法?

应该说,是小说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吸引住了,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积极、踊跃。当讨论到赔不赔项链时,有学生感慨“幸亏她有一个好丈夫”,这样一个新问题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展开讨论,又一次认识了当时社会背景;讨论到玛蒂尔德的结局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说为了一串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作者还要那样打击她,是不是太残忍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十年的辛苦有没有使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小说那样结尾好不好?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对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问题不宜太简单,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在教某些课文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生动性,以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目的,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音乐、美术和表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人体中的每一种感官,促使学生集中思想。让眼、耳、脑等感官时时刻刻地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1 精选声音素材,以求相得益彰。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采用带领学生学唱词的方式来增强对词的记忆。当王菲唱起了“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那空灵、缠绵的声线让学生如痴如醉,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上去了。

4.2 选配美术动画,引起学生共鸣。

许多教师曾感慨于学生联想能力的缺乏,那么,我们何不给学生创造条件呢?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一些画面(美术作品、雕塑、动画镜头等),做到情景交融,就能极大引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图片(荒原中的夕阳、枯藤老树、小桥边的村庄人家、古道上伫立的瘦马),将深沉悲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对课文的理解很快增进了几分。

4.3 辅以经典电影,体会文学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打开”课本,活用教材,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净化心灵。在教学课文《茶馆》时,我特地安排学生看了电影版《茶馆》,本来担心学生无法接受早期的电影作品,但意外地发现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教学时把课文中的段落和影片中的镜头作对比,由于有了铺垫,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理解人物的兴衰沉浮,感悟老舍语言的特有魅力。

职教教育教学 篇2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式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发展劳动技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能举一反三。另外,通过作品展示,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通过逐步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从而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兴趣,在实践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多种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教师演示操作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教师放慢速度,“精讲慢做”,规范演示操作方法,并注意工具使用后的摆放,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想,形成自己的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学生“向师性”特点,从一点一滴做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生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创作出具有自己特点的菜肴。

职教视唱练耳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职教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帮助学生迈进音乐殿堂大门的一种手段。在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职业高中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本人在长期从事职高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的探索中体会到:探索教学的新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强化乐感训练等,是职教视唱练耳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现总结如下,敬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学习,共同提高。

一、刻苦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探索教学新手段。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刻苦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既要有一定的量和度,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消化能力,依据循序渐进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视唱练耳教学应该立足基础听觉训练,许多学生往往在视唱时耳朵、头脑没有积极参与, 不懂得用耳朵来听辩音的高低。所以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单音听起,让学生模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音准是否与琴声一致,让其头脑中形成一种音高概念的意识,使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形成,规范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切实做到四准,即听准、记准、想准、唱准。

在学生基本音高概念树立之后,学习的过程也可逐步增加难度, 比如说,运用分解音程的形式让学生听辩, 要求听出唱名,例如,1-3,3-5,5-7,或者是采用打乱音阶排练的顺序,如1-5,3-7,2-6,4-ī,如果学生能把这些单音听准确,那么就说明其心中已有一定的固定音高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构唱就容易多了。

二、高屋建瓴,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

音乐骨架,即为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旋律的骨干和基础,它是音乐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学生要想把视唱唱准、唱好,能独立视唱简单乐谱,必须要有较强的节奏感。

在具体的节奏训练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可分为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及三连音等分别训练。 训练单纯音符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全音符;训练附点音符的顺序: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训练切分音时我们可以先训练时值较长的(如×××),再训练时值较短的(如×××),训练三连音时,应在练熟3/8拍节奏基础上进行,三个音应均匀出现,不要打成“前十六”或“后十六”。训练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节奏型的联系,如在练“×××”节奏时,可先练 “××××”节奏,再练“××⌒××”节奏,最后再练“×××”节奏。在练习中要时刻以四分音符为基础,让学生养成打拍子(单拍子)视唱的习惯,养成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习惯,做到眼在看、口轻读、手打拍。

三、强化乐感训练,丰富专业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所谓乐感,是指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强化音乐情感,就是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人们普遍认为,大调式具有明亮、强健等特性,小调式具有平静柔和等特性,这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与感受。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要用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动引导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想象力。并且,通过学习和不断积累音乐语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在培养乐感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国内外经典曲目或者当前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比如《化蝶》《彩云追月》《欢乐颂》《费加罗的婚礼》《菊花台》《天路》等等,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这对于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来说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职校的音乐教师,应立足于职校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提高职校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著《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陈玉香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3.赵易山著,《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职教教育教学 篇4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一) 思想素质

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养成并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明确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就业之后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今后的学生和工作, 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 知识素质

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 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 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 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 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三) 身心素质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 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 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胜任今后日益激烈的工作环境, 在艰苦的工作中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奋力进取, 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四) 能力素质

这是我们评价人才的最终标准。能力素质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 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 劳动素质

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劳动素质较差。要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 了解劳动知识, 掌握劳动本领, 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二、高职语文教育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 重要桥梁

语文教学应当成为学生通向职业之路的一座桥梁。

1) 引导学生养成职业意识。语文教学中应当寓职业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一是结合教材篇目集中开展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二是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生发职业意识教育。三是利用课外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

2) 以人为本,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来开展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利用教材, 加强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成长。巧设疑问, 鼓励学生回答, 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加强大语文教学观念结合专业开展语文实践学习, 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萌发。

3)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作为最易于让人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课程, 必须要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要坚持化枯燥为有趣, 化单纯的理论知识为实际运用知识的传授。

(二) 重要工具

语文课程是开展各门类学科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 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加强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的结合程度。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1) 大胆取舍教材, 改变课程内容设置, 突出职业性、专业性特点来进行教学。结合各专业特点, 合理地调节教材内容, 进行取舍, 突出各专业的特点。2) 实行分层次教学,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同一专业, 学生文化层次也有高低, 要划分知识模块, 划分掌握层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3) 教学中必须树立为就业服务的意识, 要力求创新, 不囿陈见。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改革”、“市场”、“发展”来展开, 只求突破, 不求全面。

(三) 重要元素

语文教学应当成为职业能力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 职业能力应当包括语言运用以及写作能力。职业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 而且还应当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交际礼仪知识等, 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不管从事何种职业, 语言运用乃至书面写作能力不可或缺。

2)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职业特点。职业类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职”字特色, 大胆求新。必须改变教学中存在的以下误区:一是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二是改变“满堂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三是改变脱离实际或专业特点的教学活动。

3) 构建职业教育的大语文教学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们必须构建具有职教特点的大语文观。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 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开展课内课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 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的写作进行指导。密切语文科目与专业科目教学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教学活动, 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 只有全面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全面完成高职语文教育多重教学任务, 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水平,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出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各类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3]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中国铁道出版社.

网络空间教学职教论文 篇5

1高职大学英语网络空间教学应用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倡导网络空间教学,鼓励老师申报空间优质课程,通过立项申请,中期检查等方式完善建设,实施网络空间教学,我院高职大学英语,在各位英语老师的努力下,已经立项,全体英语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所有的英语资源都呈现在教学空间里,在构建一个优质空间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开展任务型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卡册留言板、学生群组,提交作业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PPT教学”,老师不必通篇全用PPT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式,也激发了老师的创新意识,学习现代网络教学知识和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空间来教学。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如何来具体实施应用大学英语网络空间教学?这是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基于“职教新干线”网站,实施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空间教学相结合,老师首先要建设和完善自己的空间,在个人空间首页上传“大学英语课程空间”导航,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资源、交流互动几大部分,特别是教学资源栏目下,设置包括学习卡册,微课资源、授课计划、教学日志、教案、课堂作业、考试题库等,老师上传相关资料,针对整个课程设计,紧扣每个单元的主题,上传的资料要具有实际操作性,上课前,老师和学生登录世界大学城,学生进入老师以班级为单位的考勤界面,随后老师可采用传统教学讲授将所学的新单词和短语,再引导学生在课内完成听课(看视频)、精读课文,以此为基础,由学生合作完成“自测”环节习题,所有学习记录由老师随堂记录在大学城(比如,以留言的方式记录在听课、精读、自测。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如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可以当面和老师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空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老师指定的地址提交作业,老师及时的批改和察看学生的留言,进一步在课堂上所学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个人空间作业的能力。最终促使高职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大大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网络空间教学尚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为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在操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网络空间环境为大家学习英语多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但我院的学生不是人人都有电脑,学生在利用空间学习和完成作业就会有困难。第二,学生和老师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完善自己的空间,面对网速不快,死机等原因,很无奈;许多老师为做好空间,要用上比备课多好几倍的时间,让大家感受到电脑操作不方便快速。尤其在看学生作业上,学生不用手写,看不出字迹,会有直接复制别人作业,马上提交完成任务的现象,对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发现学生交纸质的作业更方便些。第三,由于在使用空间教学,如一旦出现网络故障问题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如出现打不开或不能上传资料时,老师的课堂设计就会打乱,让学生无所适从。第四,在网络教学下,对于一些自觉性和自控性不高的学生会分散学习英语的注意力,用网络做别的.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不健康的、吸引力较强的信息都会影响到学生。

3不断改革发展,构建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我院在全面实施“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网络空间教学,如何克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如何防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流于表面形式?如何避免以往改革换汤不换药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必须做到趋利避害,科学合理的构建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对整个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全新设计,走出一条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之路。首先,英语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网络教学理念,课堂设计和教学安排都要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富有英语学科特色的教育模式。在通过QQ、短信、微博平台等网络教学载体,建构起高职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和桥梁,同时也要利用传统英语教学,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对话,以便提供真实的学习英语语言的环境和辅导,感受地道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也能体验网络英语世界的无穷魅力。其次,要不断发挥高职英语教育主体地位,老师要做好引导者,引导学生享受网络英语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力图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4结束语

浅析职教语文教学方法 篇6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教学方法科学实用,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幅提升。加强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所以,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可以说五彩缤纷,启发式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源于孔子《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要通过启发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使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领会、感悟、顿悟,直到深切体会。启发式不是问答式,是在启发的指导思想下,教师通过启发、启示、提示,让学生掌握知识、分析问题、探索内涵、体验意境。启发的思路、启发的语言、启发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指导性、层进性、拓展性,帮助学生思考、联想、掌握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而不发,达到点拨、引导、启示的作用。现代教学是师生和谐共创的学习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融合和发展,是师生间、生生间的活动。在启发式的指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刺激,相互启发,思想碰撞,闪烁火花,能够相得益彰、教学双赢。

二、创设情境教学

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挥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目标的主动探究者、建构者。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是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知识,体验新知识领域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乃至生成创新性。情景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同身受,在体会中学习知识,继而转化为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依据自身经验、知识去建构有关知识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认知记忆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运用很多,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或现场教学,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三、拓展领悟教学

在知识的范畴内,显现性知识是能通过语言准确表达的明确知识;隐性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默会知识。我国民间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讲究学习者的感悟能力。语文教学除了明确的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外,大量的知识、能力是靠学生自己去体悟和意会的。往往个人有各自的体验和领悟,甚至有的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是要凭借感觉去支配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带有主观性和私人性,尤其实践性特别强,即通过个人的体验产生自身独有的认知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就是要在学生自身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在教学的互动中设置多种环节、情境,让学生做中学,做中体会,反复练习,反复领悟,在脑海中产生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路径,以至发现某些诀窍、绝招、秘诀,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四、弘扬传统教学

读读、议议、说说、写写,都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这些方法一点不过时,至今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读”是基础,读是接触教学内容,读出内容中知识、思想、特色,也读出疑惑、问题;“议”是讨论问题,是谈体会,是向人求教,以求解除疑惑;”说”是通过自身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以自身的想法、领悟与人口头交流;“写”是运用文字书面表达,形成完善的思想体会。这些方法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当今的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弘扬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时代的平台,发挥新的作用。

五、发挥情感教学

语文教材中充满着情感,教师要把教材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充满激情的教学最有感染力,最能打动学生,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满激情的教学能把教学内容开掘到深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说,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观念,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只有充满爱,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对语文学科有感情,有爱,喜欢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才能提升教师的水平。

职教创新教育探讨 篇7

一、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提供创新平台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双方思维活跃、灵感迸发,也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促使师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只有课堂气氛活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应当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来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创意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萌发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工艺、新方法。学校可定期开展创新作品展评会,开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创新作品巡回展,在教室内设立创新作品橱窗,为学生提供创新展示的舞台。

二、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职业院校应该开设创新类课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因此,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提问是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问能激发学生尝试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采用导入性提问、多角度提问、开放式提问、迁移性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使思维活动起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要求一要解放思想,使学生敢想。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的奥秘。二是要解放束缚,使学生敢问。敢问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三要解放双手,使学生敢做、会做。

三、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首先,教师应有较强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职业学校教师除了必需具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四、做好教学组织,触发创新灵感

创新教育的教学组织强调教学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包括空间的灵活性、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选择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还强调教学的互动性。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克服课堂沉闷的现象,要求学生大胆讨论,要摒弃死记硬背,提倡质疑,鼓励标新立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只有不断地获取并储备新信息,掌握科学发展的方向,社会变革的趋势,才能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的灵感。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水之源、无土之木。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使创新能力结出丰硕的成果。

五、加大教学改革,注重实践创新能力

生产实践活动为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新萌芽和发展的沃土。应该说,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技能水平是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职业学校中的学生一般动手能力比较强,而且是乐于动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合理地安排学科的教学,利用学生的长处,“诱其思考,引其取宝”,突出实际技能训练,重点解决工作岗位实际中问题,以多动手来激发学习兴趣,以求学生知识的全面提高。此外,要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感兴趣、有收获、能力得到提高;要加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探索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环节中去的途径。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能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的知识,才谈得上对知识的创新。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设置有富有创造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发掘自己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逐步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技能,当前处在信息时代,应尽快完善并利用好校园网,以多媒体教室为平台,积极推广利用现代教育改革的成果,鼓励教师制作课件。课程改革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要压缩陈旧的教学内容,添加或引进有创新意识,反映科技发展新成果、新内容的元素。基础学科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可综合化,专业学科可一体化,打破课程界限,开设跨学科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另外,学校应当鼓励教师采用综合性作业、课程设计、专题综述、小论文、习题课、讨论课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专业课测试试题内容应偏向综合应用,要完成好作业,学生必须多看课外参考书,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提高。

摘要:职教创新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并加强创新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客观要求。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做好教学组织,触发创新灵感;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等方式,是大力提高职教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坚,席丽娟.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韩金素,王立英.创新教育及其方法、途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19).

职教英语教学探究 篇8

一、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

1. 职教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一般进入职校学习的中职学生是在普教学校里成绩比较差、考不上重点高中的或根本就没有参加过中考的学生,以及一些长时间不学习的社会青年。对于诸多职校学生而言,虽然大多数学生有着基本的道德素质,但是因为职校对学生入学在学习成绩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加上国家对职校的大力扶持,免收各类学费,所以大批学生很容易进入职校学习,同时也收纳了很多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进入校园。比如有的学生抽烟、泡网吧、爱打架、说脏话等。更不要谈他们的文化基础,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加正规的中考或高考,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成绩比较差,连他们的老师及他们本人都认为考取高中的机会很渺茫。而他们的英语基础更是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基础,只停留在最基本的字母阶段。发音很不准,单词默写不出来,听、说、读、写哪一方面都不行,并且他们对英语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他们升入职业学校后在英语学习上有着非常大的困难。据简单的统计,有很多班级的英语学困生占到全班人数的70%以上。

2. 职教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不浓。

要做到对英语学习感兴趣,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现如今,社会已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英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大部分的职教学生仍认为学不学英语都无所谓,英语没那么重要,认识几个单词,说两句英语就行了。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看到英语就头疼,或压根不想学英语。众所周知,英语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考试必考科目,不学好英语就是丢失了一项基本技能,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3. 职教英语课时分配很少。

职校学生一般都是以数控、机械、电子等专业课为主要学习课程,所以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英语一般每周也就4—5节左右,甚至有的职业学校在专业课课时比较紧张或是临近全国技能大赛等这样的比赛时,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取消英语等“副科”,给专业课腾出课程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总课时数比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数少了近一半。在这样紧张的课程时间段中,英语课文的各项要点都要教,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都要练,难度显而易见———有时甚至一学期下来,一本书都教不完,老师平时上课教学时也就马马虎虎地教。

二、如何教学

1. 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面对这样的职教学生,只有培养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得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采用诸多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例如在上课时多讲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事情或是焦点问题,时不时地插入一些英语知识点来表达,尽量让学生也能用简单的英语陈述。在教学时还可以放经典的英语原声电影大片,在放片前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英语问题,让他们在看完电影后用英语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在盎然的兴致中学到了英语,还能对英语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学到实用的英语知识,在课前认真安排好适应职教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首先从英语的基础部分开始,通过读写音标、熟记单词后再学习交际英语对话和实用的英语语法知识,在教学中要多用句子进行操练,通过记句子来记单词和短语,还可将这些刚学的单词扩展到其他句子中去。有时候还可以制作一些吸引人的卡片,上面备好几句实用英语句型,发给学生让其反复地看,使学生怀着快乐的心情去读写英语,从而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 充分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时注意分层次教学。

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兴趣后,还要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才能使他们继续努力地学下去。根据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以人为本,要让每个学生都学好英语,不落下每一个学困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以均衡发展。在上课时教师不但要考虑到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对他们加以强化训练,而且要照顾到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英语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4. 多给学生营造语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法。

平时多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方法。即使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只要勤加练习多开口,同样也能学好英语口语。要想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首先要具备相当多的词汇量。所以每天让学生记熟5、6个单词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基本的词汇积累,才能脱口而出。在创建语言环境时,教师可以以许多生活事件为题材进行发挥,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讲故事、自我介绍、演小话剧、做游戏等。坚持日日练、课课练,勤动口,逐渐养成爱说英语的习惯。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教师应在围绕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灵活多样使用各种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同时,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互联网互动教学等,此举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教学效果检测上,目前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还以考试等书面表达为主要方式,教师应该根据职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出题,出题的方式不仅可以以试卷的形式,还可以以面试的形式进行。测评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测试的关键点放在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要让好生和“差生”都得到一个自己觉得满意的结果,在评语上要多加入些鼓励性的话。

总之,教师的工作岗位在讲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如何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学到有用的英语知识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点所在。英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把讲台当作师生互动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职教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教师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深入研究教材,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1.

[2]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 .

[3]贾琳琳.浅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9, 7:86-87.

[4]胡双喜.适应需求改革英语教学——职专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2008, (1) .

[5]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6) .

职教有望走出“断头教育”窘境 篇9

一、打通技能人才的“专业上升通道”

长期以来, 坊间流传职业教育就是“断头教育”, 因为学生从技校、中职、高职毕业后, 就进入工作岗位, 很难再获得深造机会。根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统计, 近年来中职生的毕业流向中, 40%~50%就业, 30%进入高职、本科等更高层次的学校, 还有10%参军、创业、出国等。分析其中两个数据, 就业的学生基本专业对口, 而30%选择"深造"的学生大部分放弃了原专业, 因为高职和本科没有与他们原专业匹配的专业。

“‘断头教育’并不是指职校的毕业生不能升入更高层次的院校, 而是指深造得以‘废掉”原专业、转攻另一门陌生的专业为代价。“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陈嵩表示, 贯通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搭建技能人才的“专业上升链条”, 设立技能型本科和技术硕士。

围绕技能人才重实践的特点, 技能型本科和硕士的选拔制度也将告别“卷面考试”类的知识型测试。陈嵩在解读纲要时指出, 选拔考试应偏向“实践经验”, 比如以工作经验、技能证书等作为“选拔门槛”, 通过者进入面试。

二、教师要发挥学生“八分之六的优势”

打通专业上升通道,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跟上。国家的规划纲要谈到“双师型”人才, 旨在将职业教育的教员培养成技术、理论都过硬的老师。上海的规划纲要则希望通过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 形成教师与专业人才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 并鼓励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技能资格, 成为“双师型”教师。两份纲要均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 在职校界看来, 教师与能工巧匠的合作“有必要, 但是还不解渴”。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说,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有个“八种智能”理论, 认为人类的智能不是仅由智力组成的一元结构, 而应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针对职校学生, 邬宪伟提出, 要发挥他们“八分之六的优势”。“按照自然守恒规律, 在余下的六种智能中, 他们至少有一项是强的, 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那八分之六的优势提供平台。”

三、校企合作中企业不应是配角

纲要提及的“校企合作”, 包括企业全方位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计划。坊间看来, 职校发展的好坏就看是否背靠行业。历数本市在全国比较有名气的几所职业学校, 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行业支撑。这种支撑保证职校的专业授课内容与行业的发展一致, 进而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年年“飘红”。

但是, 能背靠行业的院校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职业院校认为企业对合作培养人才积极性不高。“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 让他们和学校一起成为培养主体。”邬宪伟指出, 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不同, 必须紧贴经济发展形式。紧贴的方法就是依靠了解市场最新动态的企业, 从而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在双主体的培养体系下,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 提供理论知识, 企业则通过建立师徒关系, 确保实训计划开展。”

古典文学教学与职教博雅教育 篇10

在开设博雅性质课程的学校中, 均将古典文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博雅二字中的“雅”具有极为明确的指向性, 它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养成。中国的古典文学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 也极为重视审美教育, 它以培养良好品德与心性为主要目的, 极富人文精神。诗词歌赋等古典文学内容则是传统“雅”的观念的直接体现。可以说, 古典文学与博雅教育理念有着天然的联系, 古典文学在职业院校的普遍存在说明, 它依然具有现实价值与学科生命力。

然而, 当前博雅教育中的古典文学与现代职教之间却存在诸多不协调:虽然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但很多时候却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获得学分的工具, 课程边缘化现象非常明显;相关课程设置虽多, 却较为混乱, 没有统一的标准, 更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学中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现阶段急功近利思想普遍存在的原因, 也有中国职教起步较晚, 教育理念不成熟的原因, 更有传统古典文学教学本身没有与时俱进的原因。因此, 笔者认为, 解决古典文学在职教博雅教育中的困境, 必须从古典文学教育本身入手。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很多职业院校的古典文学教师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但传统的大学中文教育观念与现代职教的教育观念之间存在差距。虽然普通高校的中文专业也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但更偏重于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 古典文学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人文素质课, 在教学中很难与技能培训挂钩。因此, 人们一直对古典文学学科与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关注。从这种教育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教师如果进入职业院校, 其教育观念具有天然的缺陷。因此, 在职业教育体制下,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 职业院校从事博雅教育古典文学教学的教师要对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准确的认识。职业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方向, 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 技能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是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的显著特点。其次, 在理解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 对学科、课程设置的目的与定位也要有准确的认识。职教博雅教育的初衷是使人才在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具备合格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 古典文学学科要服从于这一点,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树立本学科的教学理念, 也就是在秉承学科传统特色的基础上, 立足现实, 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于职业技术教育, 以灵活的态度保持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将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技能教育结合, 以培养技能突出、品德高雅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 新进的职教古典文学教师在思想上往往存在惯性, 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教学工作常常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各种岗前培训进行引导, 或请同一学科内的优秀教师进行专门的指导, 以尽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而对于新进教师而言, 在教育观念方面进行继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 更应该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与普通高校不同, 现阶段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知识基础上可能存在不足,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重复传统教学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学习目的非常明确, 他们所要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技能, 技能的获得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 单纯的人格与审美教育在目前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 教师要在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 必须考虑在博雅教育古典文学教学中贯彻技能养成的要素,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养成一定技能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

古典文学教学中的技能因素

实际上, 古典文学教学本身存在能力培养的因素, 这些能力还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职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说的能力, 包括朗诵、演讲、自由表达、语言环境适时应对等等。这些能力在求职面试、活动组织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古典文学作品适于诵读,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演讲技巧, 培养学生公众演说能力与信心。从笔者的教学实践看, 有意识地按照教师指导进行诵读训练的学生, 他们的语言表达由于合理使用了停顿、快慢等技巧, 语言的逻辑性、流畅性有明显的提高。古典文学作品思想丰富,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讨论、辩论, 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培养应变能力、临场能力。对学生理解社会、人生具有重要价值的作品, 可以采用主题发言的形式, 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思想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语逻辑表达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等。

又如写的能力, 这里的“写”不仅指具有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能力, 更指能使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在社会中应用的频率很高,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古代作家对写作要求很高, 不仅要言之有物, 还要文通字顺。保留至今的古典文学作品大多是极好的写作范本, 讲课时只要有意识地从写作角度进行提炼, 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再如分析鉴赏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针对文学作品, 对社会中的现象、一般事物也一样有用。一篇作品, 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思想、优缺点, 一个文学人物, 我们要理解其形象特征及意义。自然, 对于社会中的诸多事物我们都需要一种判断、鉴别能力去准确掌握其特征与优劣, 了解其原委, 欣赏其价值。古典文学教学对分析、鉴赏的重视, 实际带有能力培养的因素。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案例, 使学生掌握分析、鉴赏技巧, 并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与学习中, 形成分析鉴赏能力。

然而, 很多职业院校从事古典文学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较为传统, 教学目标相对单一, 以传授知识为主导;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 完全控制教学过程, 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很难实现教学中相关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 职教博雅教育中的古典文学课程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体现出复合性特征, 要有意识地设置相应的环节, 把知识传授、审美教育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教学模式也要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封闭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开放模式转变, 加大学生对课堂的影响, 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 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要有所调整, 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 也要成为对话者、监督者、引导者以及纠正者。

职教博雅教育古典文学课程教学要兼顾人文素养与技能养成,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 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专业素质, 在课堂设计、内容准备上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上, 教师更应该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古典文学教学内容的调整

适应于职教博雅教育的要求, 古典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现在职业院校古典文学课程的教材大多在非常传统的思维下产生, 都以传统的中文教育为根本导向、适合精英教育模式, 很多内容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并不密切, 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教学的脱节, 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古典文学课程发展。

笔者认为, 具有较高艺术性与大众性的古典文学内容应当成为职教古典文学教学的首选。例如,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 都是艺术性、思想性、大众性、趣味性兼备。这些作品也是传统大学中文教材常选内容。然而, 从事职教博雅教育的古典文学教师则要突破传统束缚, 要从传统的古典文学教学内容中有重点、有目的地选择那些适应于现代应用型人才素质需求的、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养成和技能发展的篇目进行教学。例如, 《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的有些章回涉及领导艺术、管理艺术与交流艺术, 《水浒传》中的有些内容则体现了团队精神等等。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对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 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多以理工、经管为主。古典文学中的很多作品涉及了古代商业和科技的内容, 讲授这样的作品有利于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五代时张白题武陵崔氏酒家诗:“武陵城里崔家酒, 地上应无天上有。南游道士饮一斗, 醉卧白云深洞口。”就是一首既有艺术性, 又具有号召力的广告, 而且还有故事背景, 便于活跃课堂气氛。又如, 南丰蜜桔的出名受益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他曾写诗推销过家乡南丰的桔子:“鲜明百数见秋实, 错缀众叶倾霜柯。翠羽流苏出天仗, 黄金戏球相荡摩。入苞岂数桔柚贱, 宅鼎始足盐梅和。江湖若遭俗眼贱, 禁籞尚觉凡木多。谁能出口献天子, 一致大树凌沧波。”此诗一出, 南丰蜜桔从此成为“贡桔”。这些带有文学趣味的作品, 对现代商业行为中的市场促销、广告宣传颇有启发意义。而反映古代科技的古典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 如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等等。沈括是宋代科技奇才, 他的《梦溪笔谈》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医药、农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很多内容反映了当时科技水平的真实情况。李渔是一个戏剧家、小说家, 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 他在《闲情偶寄》中不仅记载了戏曲相关理论, 也记载了美食、建筑、养生、园艺, 甚至美容、服饰、化妆等内容。这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技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甚至可以启发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实现自主创业。

另外, 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应用性文体也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古典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的对联, 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拜帖、请柬以及各种书信、函件, 还有工作中使用频繁的各类应用文体, 都与古典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对这些作品的重视不亚于诗词歌赋, 他们将应用文书高手称作“大手笔”。优秀的古代应用文书简洁、精美, 在今天依然具有学习价值和应用价值。比如,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应用文在当时就很有名, 有“杜诗韩笔”之称, 这些文章在当时不仅给韩愈带来了很高的声誉, 也给他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入。后世的不少文人都把韩愈的文章当作学习的对象, 直到今天依然受到推崇。选择这样的作品, 实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还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甚至引导学生掌握一种特殊的写作技能。

在教学中积极发掘古典文学的现代价值, 是联系现代社会与古典文学的有效途径, 可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对古典文学课程的认可程度, 有利于教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正确的人生态度, 了解历史, 认识社会, 从而实现博雅教育的目的。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只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古典文学学科可以适应职教博雅教育的要求, 可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当然, 古典文学学科在博雅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等等问题, 都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这一学科在职业院校的价值、学科的定位与特色还有待于更深入地挖掘。

摘要:古典文学教学是职教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当前的古典文学学科在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上存在问题, 难以实现其学科价值, 自身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提出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调整古典文学的教学内容, 强调古典文学教学中的技能因素, 树立知识传授、审美教育与技能培养结合的教育理念, 论述了职教院校古典文学学科现代转型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博雅教育,古典文学,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晶.“博雅”:一种人文追求[J].中国文化研究, 2007, (冬之卷) :3-4.

[2]吴铿.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兼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71-75.

面对职教新体系的教学抉择 篇11

基于课程标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逻辑。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历来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域”,尤其是专业课教学,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而教”“教到何种程度”,都需要认真探讨。实践中,大家对“教什么”与“怎么教”较为关注,而对“为何而教”和“教到何种程度”探讨很少。个中原因是没有整体思考上述问题,没有把专业课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关注。其实,“教什么”与“怎么教”是下位的问题,应该服从于上位的关于“为何教”的理解和“教到何种程度”的规定,也就是所谓“课程标准”这一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的规定。从逻辑意义上讲,人才培养方案一旦确定,就应该通过课程标准的制定来引导广大教师的课程实施,更多地关注“为何教”和“教到何种程度”等核心问题,这是必然逻辑。

健全课程标准:针对职业学校教学现状的矫正与纠偏。理论上讲,课程标准应该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是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与教学的理想图景至今并未很好地实现。究其原因,客观上固然与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别复杂繁多、课标开发难度大相关,但根本原因在于广大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不强,主观认识不到位。因此,从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确定主干课程的任务、性质定位,将培养中职生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分解落实到主干课程标准中去,确定主干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建议,根据职业资格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从而建立、健全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体系,实现职业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课程标准:面对职教新体系的积极应答和行动抉择。当前,构建我国职业教育新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呢?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加强教育质量而推行的“基于标准的运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面对当前职教新体系,应该积极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必然要求我们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设计评价、改进教学。当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而是要求教师整体地思考课标、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专业权力范围内做出正确的课程决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取决于我们教师的专业态度与责任,更体现了教师的一种专业精神。

转变教育理念,促进职教发展 篇12

一、以服务教学主体为目的转变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人们在传统智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主导下的一种思想意念, 这一教育理念必然会指引人们用少数与智力相关的知识进行考试, 在测试中实现优胜劣汰。 如果中职教育仍然沿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那么势必导致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 严重影响教育效果, 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 中职教育改革要从教育理念上首先完成优胜劣汰式教育向赏识性职业素质教育理念的转变, 让“天生他才必有用”的思想观念指引教育教学行为。 相信中等职业学校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 有自己的学习认知风格, 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强项并创设适当情境, 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 中职学生会同样出色。 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处于极大困境中的中职教育切实服务教学主体———学生, 促使中职教学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中职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中才会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尽管当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很多针对职教发展的好政策, 但是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依然面对很多阻力, 这就要求中职老师做好政策的宣传者和落实者, 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同步做好各项工作。

二、以素质教育为目的转变教学模式

相对于普通高中的统一化教育, 中职教育具有独特个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对于中职学生在教育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量身定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强项和弱项,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长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 从小处着眼、 从细处着手, 仔细观察、耐心引导、个别辅导。 教师要把每节课、每次活动都作为学生进步的一个起点, 不照本宣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小到不足为道的进步, 我们都要给予鼓励、肯定他们。 不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标准, 这样学生对考试失利的压抑感就会自然减退, 自信心就会增强。 我们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当学生能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时候, 就会产生成就感, 从而增强学习信念。

中职教育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职学生的起点不同、跨度大,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一致。 如果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师道尊严”模式教学, 学生围着老师转, 就无法真正走进学生, 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难以完成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一旁引导、解惑,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 学生接触了很多网络知识, 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综合发展为目的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新的教育模式能否顺利推广, 是否真正适合实际情况, 关键是教育的评价机制的优劣。 传统的普通教育采用的是单一的智力测试评价体系即一考定胜负, 分数决定一切。 这种机制对于选拔人才无疑是一种简洁、方便的途径。 但对于中职生来说肯定是不适合的, 九年的义务教育, 让他们吃过苦头, 经历了一次或多次失败。 如果中职教育也采用这种评价体制, 那么这样不仅不会激励他们, 反而会进一步打击他们, 使他们彻底丧失进步的信心。 因此, 教师要建立“阳光”的评价机制, 由单一的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 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可以将某个学生的平时表现、 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统统纳入其中。 这样, 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约束, 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促进。 所以, 教育评价体系实质上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 好的评价体系既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 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更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中职教师不仅要从事日常教学, 而且要学会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所在, 从他们的优点之处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 相信通过多种评价方式, 一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坚信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中职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 它与社会经济的密切性就决定了其改革的必然性。 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体现出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它是任何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都不可替代的。 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本文只是从教育教学的三个层面上加以阐述, 中职教育改革涉及面广, 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涵盖的, 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探讨。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切实推进中职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 在多数家长根深蒂固的思想中还是认为只有普通教育才是出路。学校在教育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使得中职教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教师就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改进教育评价体系, 促进中职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永升.浅谈中职教育教学的转变[D].中小学教育, 2013 (2) .

[2]陈焕钊.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M].西北医学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毛泽东同志下一篇:深圳地铁2号线